•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生物制藥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制藥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制藥論文

        第1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積極實踐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思維活躍性

        在前期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學中我們對生物技術中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中的重點知識、原理和操作過程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系起來,并輔以形象的比喻。這樣做既能把復雜的操作步驟和枯燥、抽象的原理變得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能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生物遺傳物質DNA重組過程中,DNA分子的切割與連接是最基本的操作,所有這些操作均由一系列功能各異的工具酶來完成。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夠把大的長的雙鏈DNA分子切割成單個的基因片斷;而DNA連接酶能夠把DN斷重新連接在一起。課堂中我們非常形象地將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稱為“剪刀”,而把DNA連接酶比喻為“縫紉針線”,生物學科學家則是手藝高超的“時裝設計大師”,從而奉獻給世界一個又一個新的DNA分子。這樣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和掌握了工具酶及其在基因操作中的重要作用。

        巧用多媒體和視頻,豐富教學內容

        現代生物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和前沿技術,涵蓋內容廣,新的生物技術層出不窮,新的科研成果不斷出現。在課堂教學中,除要適時選擇和引入精美的圖片外,還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和難理解的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的FLASH動畫和視頻來加強教學效果。例如,基因工程中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獲得目的基因時,只有當PCR反應進行到第三個循環時才能真正獲得第一個靶基因雙鏈DNA;該反應還涉及聚合酶酶促作用、特異性引物引導以及其他多種反應組成成分。課堂中單純用語言講解較復雜和困難,也很難讓學生徹底理解和掌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精心制作了相關內容的FLASH,模擬生物體內DNA復制過程,結合PCR反應的三個典型步驟:高溫變性、低溫退火、適溫延伸,生動地演示了脫氧核糖核苷酸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在引物引導下和DNA聚合酶酶促作用下以母鏈為模板延伸的過程。該FLASH內容時長8分鐘,引物與模板鏈結合的位置、新鏈延伸的方向和終點等都得以清晰的說明,有效地闡明了PCR體外擴增目的基因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種組成成分在反應中的作用。FLASH中動畫形象生動、簡潔精彩,極大的加強了教學效果。此外,在講到現代生物技術制藥發展方向和最新進展時,我們通過搜索現有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了近年國家“863”、“973”計劃項目成果展覽會等視頻資料,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對我國生物技術領域前沿的專家學者們的研究課題及研究思路得以接觸和了解,從而搭起書本理論通向現實科研的橋梁。

        發揮互動式教學優勢,倡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能力

        在制藥工程專業生物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課堂提問、預留小問題、及課堂討論等多種互動教學方式。其中,我們尤其注重在教學中組織和開展課堂討論。具體形式為在完成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酶工程教學內容后,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2-4人),各小組自主選擇主題,利用課外時間到圖書館查閱生物技術制藥方面的專業著作,或利用網絡資源查閱學術期刊。在此基礎上經小組內部討論分析后,整理撰寫成課堂討論書面作業和制作成多媒體(PPT)課件,并且在課堂上要面向全班同學和老師進行匯報和講解,匯報時間8-10分鐘,之后還有3-5分鐘的討論和質疑階段。為了有效開展課堂討論,通常我們會提前1-2周把課堂討論活動布置和安排下去,以留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和準備作業。在此期間任課教師會對各小組準備中遇到的各類具體問題進行解疑,還會專門在課堂討論進行前的2-3天,逐一檢查各個小組的多媒體制作和完成情況,并就其PPT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給予指導和修改。在上述教學活動中,雖然任課教師未親自講課,但為了充分利用好課堂討論這個教學環節,不能讓其流于形式,任課教師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和時間去組織和協助學生。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幾屆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學生對生物技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通過課外查閱文獻資料、小組討論、分析問題、整理報告一系列過程也切實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動手、歸納問題、總結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系統能力。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演講口才和反應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適時采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值得繼續加強!

        結合實踐、強化實驗教學

        實驗部分教學是該門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實驗教學中主要通過強化基礎實驗部分和選擇綜合設計實驗,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在促進和加強學生對理論教學中的重要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實驗室內完成的多是驗證性實驗,要讓教學和生物制藥實際相結合,還應該讓學生走出實驗室、走出校門,到生物制藥企業中去親自感受和了解生物技術制藥的發展現狀。因此,在完成實驗室的實驗教學之外,結合制藥工程專業總體實踐環節,學院通過多方溝通和聯系,與渭南美邦生物制藥、綠盾生物制藥等幾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讓學生深入廠區和生產車間去參觀和學習。教學實踐表明:實驗室內設計實驗和校外參觀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既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生物技術操作技能,同時又讓學生充分了解了當前社會生物制藥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模式,這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選擇都有極大幫助。

        建立有效反饋機制、保障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

        上述,我們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了探索和改革,并身體力行。但學生對具體教學效果的反響如何,教師真正理解學生期望的教學方式嗎?理解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因為教學任務重、課時有限,僅限于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而無意中忽略了去征求或收集學生對這門課的建議和意見。這就不利于授課教師在長期教學生涯中切實有效地改進和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并建立了以下溝通渠道:①教學伊始就將授課教師的具體聯系方式(包括電子郵箱信息)提供給全班同學,鼓勵大家在課內或課外就遇到的問題和老師積極溝通和交流;②每一大節課第二小節課的最后5-10分鐘留給學生,便于部分學生就某具體問題和老師進行交流和討論;③完成全書主要章節教學內容一半及授課即將結束時,由學生以匿名的形式對教學環節中不足之處或值得發揚的地方寫出書面意見和建議,由班干部于課后統一收齊后交給任課老師,便于教師進一步改進該門課程的教學。通過以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意識得到明顯加強,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及時響應,因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大大加強。由于及時采納了學生的建議,老師和同學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系,該門課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提升了學生對制藥工程專業整體的滿意度。

        第2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試驗方法

        1草莓蚜蟲的防治本試驗設0.5%苦參堿AS400倍液、柿醋200倍液、對照化學藥劑10%吡蟲啉WP2000倍液和清水對照,共4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5m2。在10月26日大棚草莓現蕾初期(亦即蚜蟲盛發期)噴藥。

        2草莓斜紋夜蛾的防治試驗設0.5%苦參堿AS400倍液、16000IU/mg蘇云金桿菌WP500倍液、對照化學藥劑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和清水對照,共4個處理。各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5m2。8月份為草莓育苗期,斜紋夜蛾為害較為嚴重,故于8月20日噴藥。

        3草莓薊馬的防治選擇在4月15日噴藥,此時為大棚草莓薊馬的發生高峰期,其嚴重為害草莓的花和果實。設0.5%苦參堿AS400倍液、16000IU/mg蘇云金桿菌WP500倍液、對照化學藥劑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和清水對照,共4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5m2。上述3個藥效試驗均采用長江-10A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進行常規噴霧,噴液量675kg/hm2。

        田間調查與統計分析方法分別在施藥前和施藥后3、5、7d,每小區定點20株,調查蟲口數,按下列公式計算防治區和對照區的蟲口減退率,進而計算校正防治效果,并用新復極差法對各處理的校正防效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數-藥后蟲口數)/藥前蟲口數]×100%;校正防效(%)=[(防治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在調查草莓薊馬的蟲口數量時,由于薊馬個體較小,而且跳動活躍,因而難以準確調查其蟲口數。故改換調查了草莓花和果實的受害率(即薊馬對花、果實的為害率),用受害率來計算相對防治效果,計算公式為:相對防效(%)=[(對照區花果受害率-防治區花果受害率)/對照區花果受害率]×100%。

        結果與分析

        1苦參堿對草莓蚜蟲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見:在藥后第3天,0.5%苦參堿AS400倍液對草莓蚜蟲的防效達72.22%,對照化學藥劑10%吡蟲啉WP的防效達81.62%,自制柿醋的防效僅為39.44%;在藥后第5天和第7天,各處理的防效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在藥后第7天,0.5%苦參堿AS的防效達81.84%,10%吡蟲啉WP的防效達90.28%,柿醋的防效只有50.93%。0.5%苦參堿AS的防效雖然低于對照化學藥劑8.44個百分點,但其同樣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2蘇云金桿菌對草莓斜紋夜蛾的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在藥后第3天,16000IU/mg蘇云金桿菌(BT)WP對草莓斜紋夜蛾的防效達70.97%,對照化學藥劑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效達81.32%,0.5%苦參堿AS的防效僅有41.18%;在藥后第5天和第7天,各處理的防效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在藥后第7天,16000IU/mg蘇云金桿菌WP的防效達79.74%,雖然極顯著低于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效(88.49%),但極顯著高于0.5%苦參堿AS的防效(49.49%)。表明16000IU/mg蘇云金桿菌WP500倍液對草莓斜紋夜蛾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3不同藥劑對草莓薊馬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見:16000IU/mg蘇云金桿菌WP對草莓薊馬為害花和果實的相對防效分別為47.6%和38.0%;0.5%苦參堿AS的相對防效分別為36.7%和52.8%;對照化學藥劑10%吡蟲啉WP的相對防效分別為74.0%和70.0%。表明16000IU/mg蘇云金桿菌WP500倍液和0.5%苦參堿AS400倍液對草莓薊馬的防治效果明顯不如10%吡蟲啉WP。

        小結與討論

        第3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物制藥;現狀;發展

        生物制藥研發是建立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抗體工程、細胞工程等現代工程的基礎上,其基本原理是對微生物DNA進行重組,從而提高藥性和營養價值,降低副作用的藥物。生物制藥是生物學、醫學、藥學的綜合體。生物制藥產業具有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等特點,造成其產業門檻較高,想要促進我國制藥產業的進步,必然需要全面認識到其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從而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制藥技術。

        一、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藥科大學的譚淑華教授所說可知,以全球生物技術藥物品種為整體,美國是全球藥物品種的63%,歐洲是全球藥品的25%,日本占7%。隨著生物制藥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在制藥產業中的市場股份持續增加,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也越來越重視生物制藥技術的研發。

        生物制藥技術是高科技新興產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研發在干擾素、疫苗、生長因子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并且運用到生物制藥產業生產中,而對于腫瘤、心血管疫病等藥物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我國要清楚的認識到生物制藥技術是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隨著我國政府對生物科學技術的大力支持,我國生物制藥技術不斷發展,在未來的5~10年內,我國獲得SFDA批準上市的生物技術藥物達到20多種,并且其中部分新藥走入國際市場,形成以克隆抗體為核心的生物制藥產業生產鏈,增加我國在全球生物技術藥品研發的影響力,縮短與先進發達國家的差距。

        二、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生物制藥產業近幾十年來雖然取得一定的成就,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發、展并不成熟,其生產鏈存在一定的漏洞,阻礙我國生物制藥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一是我國生制藥技術發展仍不成熟,生物技術藥品創新能力較弱;二是市場投入并不樂觀,我國研發的新型生物技術藥品的市場投入并不順利,在全球生物技術藥品中的成分更是微乎其微;三是我國制藥生技術研發與國際脫節;四是生物藥品生產結構不合理等。

        三、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建議

        我國生物制藥技術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會為我國農業、醫療保健等行業帶來天翻地覆的變革,為生物制藥產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逐漸增加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1.優化生產方式

        我國的醫療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為我國生物制藥產業提供豐富的藥物資源,我國中醫療效在國際上都具有很大影響力,為我國生物制藥產業走進國際市場打下基礎。我國生制藥產業面臨全球生物制藥技術日新月異的特點,必須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生物制藥產業經營方式。例如中草藥生產模式,利用天然無污染的純植物藥物資源,研究其發酵、酶化等過程將其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并將現代生物技術運用到相關產業,擴大具有中國特色生物制藥產業的市場規模。

        2.產業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其新藥的研發必然成為其研發的重點。我國政府與高校應該加重對生物制藥技術人才的培育,并為其建立先進的生物制藥研發中心和工作崗位,并將其研發中心與制藥企業相結合,建立其相輔相成的關系,有利于新藥的研發與市場推廣,然后企業之間強強聯合,建立技術、生產同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的利潤,增加各自的競爭實力,創建雙贏的局面。例如將技術含量較高的生制藥技術研發轉接給具有技術實力的小型制藥企業,降低新藥開發成本的同時,也在縮短研發周期,從而加快技術轉化生產力的周期,促進生物制藥產業的產業化。再加上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持,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和財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必然會加快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步伐。

        3.擴大生物制藥產業的市場規模

        生物制藥產業是生物技術、醫療技術等多種技術向融合的現代產業,其發展不僅僅依賴生物技術的研發,與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發也影響其發展前進的步伐,例如信息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新型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與生物分子技術的結合,有利于生物技術新藥品的研發,并且利用模擬系統,可以更好的研發新藥的效用,大大降低新藥研發的成本,因此新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結合有助于縮短生物制藥產業新藥的研發周期,提高新藥的功效和安全性能。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有助于生物制藥產業的飛速發展。

        4.研發模式的創新和重點突破

        傳統的生物技術藥品的研發模式已經落后于時代,不再適用于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現今的研發模式已經從傳統的范范合成,普遍篩選的簡單研發模式轉化為具有針對性、重點性的先導化合物的篩選、優化、評估等先進研發模式。將藥物

        近幾年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生物制藥產業逐漸與國際生物制藥市場接軌,我國在未來十年生物制藥技術研發的計劃中以人源治療單克隆抗體、反義藥物、基因治療藥物、可溶性蛋白質工程藥物、核酸藥物、細胞治療等領域作為重點研發對象。例如借助蛋白質工程技術研發新藥;反義寡核苷酸藥物的研發;結合基因工程技術的先進性,研發新藥物;發現新藥物的研發方向和資源;據調查市場上抗體藥物中人源抗體藥物占據20%,但是臨床藥物實驗卻占據50%,因此人源抗體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潛力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物制藥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各個相關領域技術的進步和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必然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重視生產方式和研發模式的優化創新,順應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擴大生物制藥產業的市場空間和新藥研發的重點突破等方面的改進,為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創建良好的生存空間,挖掘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潛力,縮短與先進國家生物制藥技術的差距,爭取將我國生物制藥產業與國際接軌,增強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楚玲,郭萬寶.關于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1(8)

        [2]楊延云,朱超.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廣州化工.2012(9)

        第4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關鍵詞】 生物制藥;實驗教學;創新思維;科研素質

        一、實施背景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生物制藥作為其中應用導向較強的領域之一,其實驗教學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通過合適的實驗教學體系培養適合社會與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制藥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1,2]。基于高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后對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注重,針對我國生物制藥產業源頭創新能力薄弱、基礎研究落后的客觀現實,我們以學院總體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重新構建了生物制藥本科實驗教學體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應用理論與技能的系統訓練,強調創新思維的培養與科研素質的塑造。

        二、總體思路

        根據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需要,更新了實驗課程體系,確定了實驗教學的總體思路與規劃。將實驗教學設計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在專業基礎課中開設,確保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實驗技能;第二層次以跨課程的綜合性實驗為主,融合各門專業課實驗教學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和能夠融會貫通地運用各種實驗技能的能力;第三層次以開放性和創新性實驗為主,并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科研課題設計,主要在選修課及課余時間進行,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科研能力與創新素質。最終形成夯實基礎知識技能-形成綜合應用能力-拓展科研創新素質的多層次實驗技能培養模式。其中跨課程綜合性實驗及開放創新性實驗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與特色項目。

        三、具體內容

        1.跨課程的基因工程綜合性實驗

        通過將相關專業課的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和重構,從生物制藥首屆學生(03級)開始,即開設了跨課程的基因工程綜合性實驗。

        在實驗總體設計上,以完整的基因工程藥物開發流程為主線,整合了《基因工程》、《發酵工藝原理》和《生物技術藥物藥劑與藥代動力學》的實驗內容,并將教學內容分成不同模塊,指定負責教師自編實驗教材;從知識點上涵蓋了基因工程上游技術(包括基因的定位、篩選、克隆、表達、活性及功能的鑒定和分析)與下游技術(包括發酵、提取、純化、鑒定分析、凍干等技術)以及藥效、藥理、毒理和安全性評價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在實驗題材上,將來自生物制藥研究所的T細胞受體基因治療藥物及重組白介素-18蛋白藥物等成熟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并以其研究過程為例,講解了生物制藥的研究與開發流程,提升了實驗教學的學術層次,并推動了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在師資力量方面,由來自理、工、醫學等不同背景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以發揮專業優勢;在實驗設備方面,充分整合了現有教學資源,并將新購置的流式細胞儀、蛋白層析系統、毛細管電泳等先進儀器以不同的方式應用于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水平,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考核方式上,首先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學術論文的格式撰寫實驗報告,鍛煉了學生的科研素養,同時以知識競賽的形式考查了實驗相關知識與技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鞏固了教學效果,整個教學氣氛生動活潑,效果明顯。

        2.科研課題設計

        由于選修課具有前瞻性較強的教學內容與靈活機動的教學形式,目前在選修課《腫瘤生物學》與《抗體工程》開設了科研課題設計。目的是通過全新的教學模式拓展創新思維,使學生具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和科研課題的能力,整個過程由學院實行的本科生導師制加以管理與實施。

        具體流程如下:首先是準備階段。主要是由學生分組自行完成指定教學內容的備課與講授,目的是為課題設計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并由全體本科生導師組成評議組對學生講課情況做出現場分析和點評。第二階段為選題與標書撰寫。在大膽假設、科學論證的原則下,學生提出各自的課題,并與導師討論課題的可行性。定題后,分別完成資料的調研,研究方案的制定,并嚴格按照國家自然基金申請書為模板撰寫課題計劃書,最終提交研究方案。第三階段為課題評定階段。由教師對學生提交的研究計劃進行點評與修改,指導學生最終完成整個實驗設計。根據理論課的授課情況和最終計劃書的水準評定學生的成績。對于兼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研究計劃,可作為畢業論文及學生創業計劃的藍本。

        3.開放、創新性實驗

        主要面向三、四年級本科生。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實踐平臺。學院實驗中心與研究所的場地及設備現已全面向學生開放,并設立了專門的本科生創新實驗中心。在課題立項方面,首先鼓勵學生總結所學知 識技能,凝練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大綱以外的、有一定深度的創新型實驗。此外,鼓勵教師積極申報開放性實驗項目,這些專職教師通常活躍在教學的第一線,對教學重點及學生的具體知識水平有深入了解,能夠設計出即合乎學生實際,又能拓展思維的課題,具有更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通過宣傳招募的方式吸收學生積極參與。

        四、主要成果

        目前基因工程綜合性實驗共設128個學時。經過03級與04級的實踐,獲得了初步的經驗,鍛煉了師資隊伍,并根據教學需要自編了兩版實驗教材。擬經過三輪教學實踐進行規范,成為學院實驗教學的骨干課程與特色項目。在03級綜合性實驗課程結束之后,我們分實驗設計、實驗條件、實驗管理、教學效果幾方面,設置了二十項指標,在全體學生中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各項指標的滿意率均在90 %以上。學生普遍反應;通過綜合性實驗,其專業知識、實驗技能與科學思維都有顯著的提高。

        在科研課題設計方面,03級本科生共完成科研課題設計22項。研究方向涵蓋了基因工程抗體、RNA干擾、重組細胞因子、抑癌基因等腫瘤治療的前沿領域,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拓展。此外,通過獨立完成課題設計,還培養了學生獨立、嚴謹的科研態度,并使其對課題申報的整個過程有了一定認識。

        在開放性實驗方面,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完善的生科院實驗室開放實施細則。教師申請并組織完成開放性實驗項目3項,學生參與17人次;

        接受了以上教學模式的嚴格訓練后,學生的創新意識、科研素質、實踐能力顯著增強,03級本科生進入實習后,獲得了實習基地的一致好評,已成為各基地研發、生產的骨干力量。以本教學模式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教改項目于2007年獲得廣東藥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

        五、發展思路與規劃

        本教學模式經歷了兩年的探索、實踐與總結。在對實際教學效果、教師反饋意見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該模式不斷加以完善,并制定了下一階段的發展思路與具體措施。

        在驗證性實驗層次,將開設競爭性實驗。目的是加快教學內容更新,減少現有教材中已顯陳舊的實驗內容,同時根據學院專業特色及教師專長,增加具有本院特色、切合人才培養需要的實驗項目。具體方案是:各門專業課在開設必修的基本實驗、經典實驗,確保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的同時,設置一定比例的機動實驗課時,由各門課程任課教師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編實驗講義。首先經過試講與預實驗并由全體任課教師評審,然后向學生公布各門課程的候選實驗,學生通過網絡或書面申請方式選擇感興趣的實驗。最終根據學生選課結果,確定開設的實驗項目。

        在綜合性實驗層次,在保證現有基因工程綜合性實驗高質量實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上下游技術認識的連貫性和綜合運用能力,擬合并《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為一個綜合性實驗,并論證《細胞生物學》、《現代遺傳學》、《細胞分子免疫學》三門課程合并為綜合性實驗的可行性。最終實現如下綜合性實驗教學體系:通過三年級上學期的分子生物學綜合性實驗克隆獲得目的基因,在下學期的基因工程綜合性實驗中進行基因表達產物的活性、產量的檢測,發酵體系的建立、發酵工藝的優化、提取純化工藝、藥代藥效學檢測。從而將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藥(基因藥物、蛋白藥物)整個過程融會貫通,形成系統、開放的實驗教學平臺。

        在開放、創新性實驗方面,將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要緊密銜接。針對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下游技術瓶頸,以開放性實驗為平臺提高對下游技術的培養力度。擬以學院籌建的核酸蛋白分離純化中心為基礎,大力拓展與企業的合作交流,吸引來自企業的師資力量與橫向課題,將部分課題研究內容以開放性實驗的方式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并劃撥部分橫向課題經費作為開放性實驗基金來源,以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結合。在吸引企業力量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主動的調整教學內容,使人才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將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與新產品研發和技術轉化平臺相互融合,最終成為教育與技術創新的孵化器[3,4]。

        【參考文獻】

        [1]彭俊文,蔣銘敏.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現狀及前景[J].生物技術通訊,2004,15(2):201.

        [2]張蕊,田澎.生物制藥產業現狀分析及我國企業的發展戰略 [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10(5):107.

        第5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北京市生物制藥產業狀況調查

        作為中國生物制藥技術開發和生產的主要基地,北京市對中國的生物醫藥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由于生物制藥產業的巨大發展前景,國內其他地區,如上海、廣東、香港、沈陽等地也在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產業,因此北京的優勢正受到極大的挑戰。此外,與美國等國外生物制藥先進的國家相比,北京更有著巨大的差距。

        1.北京市生物制藥企業現狀

        對北京市生物制藥企業基線調查的范圍包括全部在生物醫藥網上登記及部分未登記的以生物制藥和生物技術命名或涉及生物制藥領域的企業共94家,獲得相關78家企業的資料。由于現在打生物技術牌子的企業眾多,難免有遺漏的企業。調查的方法是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通過上門拜訪、電話采訪等方式來獲取所需情況。

        從所調查的情況看,北京市生物制藥企業的現狀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大多數生物制藥企業徒有虛名。盡管從總數上看北京生物制藥企業近百家,然而大多數企業根本不具有生產能力,此類企業大約占所調查企業的68.4%。此類企業多數是看好生物制藥的盈利前景來淘金的,然而生物制藥的高科技含量和高投入使他們只能很快偃旗息鼓,有的銷聲匿跡。占6.4%左右的幾家只生產幾種生物制品的企業,由于企業規模有限,資金規模一般在十幾萬至幾十萬之間,人員在十幾至幾十人之間,因此無力從事真正意義上的生物制藥的生產,生產的產品多為保健類產品,如食用菌、水、保健品等。

        二是北京市制藥行業中有大約12家中藥或化學藥物制藥廠也兼營生物制藥,其中大多數是北京市制藥行業的龍頭老大,如雙鶴藥業、同仁堂、清華紫光、雙橋制藥公司等。它們由于擁有現成的制藥方面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實力,正逐步向生物制藥領域擴展,以使他們的產品結構和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他們將是北京生物制藥產業未來的生力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是目前北京市真正稱得上是生物制藥的企業大約有9家,是目前北京市生物制藥產業的支柱,占所調查企業的11.5%。這些企業以生產生物診斷試劑、疫苗和其他生物藥品為主營業務,如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天壇生物)、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佳科生物技術公司、北京中生生物公司、北京協和診斷劑廠、北京耀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華大吉比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這9家生物制藥廠中,按照生物制藥產品的品種可將企業分為三大類,即以生產各類診斷試劑為主的企業,如佳科公司、協和診斷劑廠、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中生生物公司、耀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華大吉比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以疫苗生產為主的企業,如天壇生物和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以基因工程藥物生產為主的企業,如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在9家生物制藥企業中,生產診斷試劑的公司占多數,其中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和中生生物公司規模較大,產品都達到上百種。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的主要產品的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規模。然而應當指出的是,診斷試劑在生物制藥領域屬于技術含量較低工藝較簡單的產品,能夠以較少的投資取得較快的效果,因此集中在這一領域的企業數量較多。例如北京華大吉比愛生物技術公司在較短的時間內研制生產出了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抗體(IgG)酶聯免疫診斷試劑盒,并通過血清檢測診斷相關人群是否感染了“非典”,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生產疫苗為主的北京科興公司成立于2001年,雖然歷史短暫,但是從一成立就不同凡響。科興公司由中國著名生物技術專家陳章良掛帥,人才濟濟,資金力量雄厚,企業注冊資金上億元,生產科研起點都很高,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公司的主打產品以甲肝滅活疫苗為主,并且正在開發研制“非典”疫苗。另一家以生產疫苗為主的天壇生物公司有“中國生物界的搖籃”之稱,其歷史長達80多年,可生產110多種產品,是目前北京市規模最大、生產品種最多、技術力量比較雄厚的企業。天壇生物的年銷售額目前在北京市名列前茅,達到1.5億元以上。該企業不僅在北京地區屬于龍頭老大,而且在全國也名列前茅,特別是在1998年上市以來已成為知名度最高的生物制藥企業之一。

        與國內外同類企業的競爭力比較

        生物制藥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特征,同時它也對發展生物制藥產業的國家和地區提出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的高要求。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北京市具備了更多的發展生物制藥產業的優勢,其總體現狀可概括為:研發實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經費支持優勢明顯,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業布局初步形成,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規模有待發展壯大。

        1.生物技術人才的聚集和研發實力

        我國目前從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的人員已經接近2萬人,一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正在成長,并且在一些重大的研究項目中擔當主角。在這些高技術人才中有相當的一部分聚集在北京,形成以中央駐京單位、海外華人學者為主體構成的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中心專家系統,形成了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了全國領先的研發實力。例如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工程開發中心發起成立的從事生物高技術研究的北京凱正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863”計劃生物領域北方生物制藥產業的研究開發基地。于1998年成立的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諾賽公司是擔當國際人類基因組1%測序任務的核心單位。留學歸國人員創立的一批企業也成為北京生物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如獲得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北京金賽獅公司、海外風險投資介入的清華生物芯片研究開發中心、參與人類基因組1%測序工作的華大公司等,都是以留學人員為主創辦的生物技術企業。

        北京市雖然具有了全國領先的研發實力,然而這種實力說明的是一種發展潛力,而從目前的醫藥開發的成果來看,我國在新藥的開發上仍處于落后狀態,這從我國所擁有的一類新藥和生物技術專利數量上已經反映出來。在我國市場上銷售的12種基因工程藥物和一種基因工程疫苗中有3種為I類新藥,是我國的國際獨創或率先投產的品種。我國計劃在“十五”期間,每年增加2-3個新品種,最終取得10-1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工程新藥上市。而在美國僅1999年就有22種生物技術新藥經美國國家藥品檢驗局批準上市,使上市的生物技術藥物總數達到92種(其中美國占72種),此外還有350種生物技術新藥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除已上市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外,還有各類新型候選藥物總計超過1000種。

        衡量生物技術水平的另一個重要依據是所獲取的專利數量,它是企業能否具有開發新產品和獨家產品的技術實力的標志,其供給的希缺性顯而易見。從生物制藥技術專利的分布情況看,美國占據了全球該項專利總數的一半以上,占51%,歐洲占33%,日本占12%,其他占4%。目前各國生物制藥公司在生物制藥技術領域的競爭聚焦在基因下游方法技術的專利化上,如果在這一領域的競爭落后就意味著可能失去市場的份額。目前北京市的技術人才所研究的更多地屬于生物技術的上游領域,上下游技術脫節和科研體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從事生物技術的科研院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并將科研重點放在那些市場普及程度較高的項目上。

        2.市場需求潛力

        醫藥保健產品屬于需求彈性較高的產品,而生物醫藥產品又是藥品中處于較高價位的產品,因而人們對醫藥保健產品,特別是生物醫藥產品的消費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水平具有直接的相關關系。從表2中可以看出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與收入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收入越高,醫療費用的支出也就越高。北京市人均3500美元的GDP水平遠遠高于全國963美元(2002年)的GDP水平,因此北京市的人均醫藥消費水平也大大超過全國的水平,接近全國最高收入戶人均醫療保健支出費用。與全國其他三個收入水平最高的省市相比,北京的醫藥支出也明顯高于這些省市。

        根據經濟學中“一國競爭優勢”理論,國內市場對某種產業生產產品的需求規模和市場潛力是支撐該產業發展并獲得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本國需求大有利于廠商追求規模化生產并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需求增長速度快也會刺激廠商追加投資和采用新技術。北京市不斷增長的收入水平和醫藥保健支出水平表明北京市的醫藥保健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事實上,不僅北京市場潛力巨大,整個中國的醫藥市場都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根據《中國市場統計年鑒(2001年)》的統計數字,2000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為318.07元,而農村則為87.57元,平均為202.8元。隨著我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醫療費用的支出也在逐年提升,1995年我國的人均藥品費用只有88.33元,而5年后的2000年已經提高了2.3倍。從需求規模上看,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各種大病的發病率也相對很高,例如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高達1億多人,慢性肝炎患者約1000萬人,這對乙型肝炎疫苗和治療乙肝的藥物如干擾素α-1b的需求就十分巨大。目前我國干擾素的年需求量為1560萬支以上,年產值約9.4億人民幣。但目前國內的產量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一半左右。再如,我國糖尿病患者約3000萬人,到2006年將超過6000萬人,而我國目前生產的豬胰島素只能滿足20多萬人的需求,而人胰島素的生產由于產量和質量的限制,還未形成生產規模,因此還需從國外進口。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我國對生物制藥產品的潛在市場需求的確巨大。

        然而現實的消費需求取決于人們總體生活水平的高低。與美國醫療保健費相比,2000年中國的醫療保健費用只相當于美國的5.75%。根據美國商業部的統計數字,美國醫療保健消費總額已經超過1.1萬億美元,大約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4%,到2008年全美用于醫療保健的費用將達到2.2萬億美元,預計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16%。目前美國現有的針對大病生物藥品的市場份額就達1290億美元,而這僅僅是潛在市場份額的一小部分。可見美國的生物制藥產業之所以發展迅速與美國的消費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3.產業集中度與企業規模

        某種產業及相關產業如果能形成較高的集中度,可促使該產業形成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效應,由此對整個產業的發展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目前美國有波士頓、舊金山等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區,法國巴黎附近成立的“基因谷”里聚集著法國最有潛力的新興生物技術公司,印度也形成了新德里和海德拉巴生物技術公司聚集區。這些生物技術產業區不僅是地方經濟的支柱,更是各國生物技術產業規模化的基礎。2002年10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辦公會議決定將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建在北京大興工業開發區,使其成為繼北京中關村生物園區后的又一大型的以生物制藥為主的生物技術開發區。目前園區內匯集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北京市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多家生物醫藥研究機構,全區共有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和機構72家。三元基因、協和制藥、同仁堂等生物醫藥企業已落戶大興,2001年園內生物醫藥企業銷售收入近5億元。可以說生物醫藥產業的聚集效應已經初步形成,整個生物醫藥產業布局的雛形已經具備。

        然而從上文所述的北京市生物制藥企業基線調查的情況看,在生產領域北京市雖然企業數目眾多,但都生產規模有限,仍處于自由競爭階段。而最大的、有一定規模的生物制藥企業只有生物制品研究所(天壇生物)、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兩三家企業。如果一個行業內企業數量很多,但達到一定規模等級的企業數量少,而且生產能力占全行業生產能力比重也很小,這種狀態表明經營分散或表現為行業內低水平過度競爭,這對于行業的競爭力不利。下面從資本實力、投資規模、企業人員、國內排名等衡量企業規模的幾項指標來將天壇生物與國內外同類企業作一比較。

        天壇生物從規模上落后于國內同類企業,而與美國的企業相比差距更是巨大。企業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成本、生產能力、研發水平和市場占有率等。天壇生物從總資產到研發投入在國內這4家企業中是最低的,而國內企業與美國的企業相比較各項指標都大大落后于美國企業,特別是研發投入,我國4家主要生物制藥企業歷年來的投資總和只有1億美元,大大低于美國一家公司一年的研發投入。鑒于生物制藥產業高技術高投入的性質,美國能夠領先于世界各國成為生物制藥強國是不足為奇的。

        4.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是最直接體現一個企業競爭力的指標,它的直觀性是顯而易見的。從市場份額的角度看北京市現有生物制藥企業的競爭力可以說是有相當的實力的。首先天壇生物是我國目前上市的唯一以生產疫苗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它的三大主打產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凍干風疹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在市場上具有寡占性,其中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占其銷售比重的55%以上,目前國內唯一的競爭對手是深圳康泰公司,而凍干風疹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也分別占有國內70%和30%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必須看到的是,天壇生物的市場優勢與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格局有很大的關系,在壟斷格局被打破后,以往的優勢是否還能夠繼續保持就取決于企業的創新能力與現代化的管理;例如它的主要盈利產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就受到了深圳康泰的有力挑戰。深圳康泰是一家民營企業,其經營機制靈活,生產成本低因而售價更有競爭力。而天壇生物的企業管理方式特別是用人機制和分配方式缺乏創新和先進的知識導向,這必然會影響到它未來的發展。目前國內另有一家企業也開始投產生產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這將打破兩分天下的局面。

        北京市另外幾家生物制藥廠一般也都可以憑借一兩種產品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如佳科公司生產的系列腫瘤標志物免疫分析試制盒CA-50、CA-242、NSE等為國內獨家擁有的產品;科興公司生產的甲型肝炎滅活疫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為國內獨家擁有;中生生物公司的“中生”牌診斷試劑擁有國內60%的市場份額,而協和診斷劑廠的“變應原”系列抗過敏藥的市場份額為60%,是國內唯一擁有該系列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廠家。

        北京生物制藥企業乃至全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所占有的份額可以說微不足道,直到1998年我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只有0.75%。目前國際生物制藥市場上主要由美國、歐洲和日本所瓜分,而尤以美國為最強。據估計美國占有了生物技術藥品市場的45%以上,歐洲占有28%左右。而在世界基因工程藥品市場上,美國占據了大約90%左右的市場份額。

        綜上所述,北京市的生物制藥產業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相當的競爭力,表明北京具有發展生物制藥產業的巨大潛力。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在其產業發展的選擇上應側重附加值高、人力資本含量高、無污染、占地面積小的高科技產業,而生物制藥產業正好符合上述要求。北京市政府在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上一直給予積極的支持。《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綱要》中就將生物制藥和新醫藥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四大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為此市政府還于1997年成立了北京市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領導小組,成立了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在項目研究、開發、中試、產業化生產方面進行了全程部署的探索,研究制定了鼓勵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市政府確定的“首都248重大創新工程”規劃中,北京生物醫藥基地成為“248工程”4個基地之一。基地建設包括“一城、一園、一谷、一帶”,即北大生物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亦莊藥谷、京西生物醫療及醫療設備創新帶。2003年6月雙鶴藥業、三九藥業、國藥企業進駐中關村生命科技園,三家企業預計將在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研究項目上投資15億元,計劃在未來5年內實現銷售收入百億元。

        第6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專業建設初期,我們一直思考農業院校生物工程應辦出怎樣的特色?我們認為只有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學科優勢,根據全省的實際需求,才能有效地確定專業特點。我校是農業部與地方共建的農業院校,有傳統的優勢學科,例如,作物學、植物學是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生物學基礎強,是生物學博士點一級學科。但工科基礎弱,貯備的工科背景老師少,如何體現農業院校的生物工程特色,確實需要動腦筋,利用已有資源學科優勢,豐滿教師的工科知識,并結合湖南農業經濟特點才能辦出農業生物工程專業特色,辦好生物工程專業。首先,根據湖南經濟發展特點分析,湖南是農業大省,正在向新型產業轉變,要發展成農業強省;其次,湖南農產品如水稻、茶葉、柑桔、苧麻等產量居全國前列;植物資源豐富,特別是藥用植物資源在湘西、湘南地帶分布廣泛;農副產品和廢棄物很多沒得到增值利用,或直接排到環境或直接燃燒,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農民增產不增收。如果利用生物技術加工、改造農副產品,不但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節能環保,還能促進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加速農業大省農業強省的跨越。農業生物工程培養的人才應該既掌握生物技術又具有良好的工程技能,有能力將生物技術的成果轉變為生產力。那么,落實到我校生物工程人才掌握的知識點上,我們確定以發酵工程和天然功能產物提取和制藥應用為核心的知識群為抓手,建設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特色。

        2課程設置與課程建設要體現培養目標

        生物工程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選修課(必選課和自修課)。公共課程英語、體育、計算機、數學等外。生物工程專業基礎課程群包括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微生物學、化工原理、機械制圖、基因工程等專業基礎課。生物學師資力量雄厚,依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位點進行課程建設。生物工程專業主干課程群包括發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藥工程、生物分離工程和相應的實踐教學等課程。依托生物工程與技術碩士學位點進行課程建設。生物工程專業基礎課有深厚的生物學學科作為建設后盾。“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已建成湖南省精品課程,“細胞工程”以及“基因工程”已建設成校級精品課程;“微生物學”得到學校教學改革課題和多媒體制作經費資助,多媒體制作獲得“優秀獎”。

        “分子生物學概論”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已分別成為全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熱門公選課。生物工程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我們體現兩個模塊:以發酵工程為技術核心課程模塊和以生物制藥為核心的課程模塊,以兩個模塊方向的理論知識要求和技能實踐要求制定其他課程,并依托學科建設課程。該課程群是生物工程專業重點建設內容,也是最能體現專業特色的課程群。雖然師資年青,但力量較強、思維活躍,充滿創造力,教師大多來自外校,學緣豐富。課程建設卓有成效,專業特色明顯。為加強專業特點,專業發揮教師學術特長,根據發酵工程技術和天然產物開發與綜合利用兩個科學研究分向,建設了專業發酵工程與生物制藥工程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進行專業實驗內容和生產實踐內容的建設,將兩個方向的理論課程進行整理和更新。以發酵工程為核心的課程群包括發酵工程、酶工程、微生物育種與變異、氨基酸發酵等;以天然產物開發與利用的課程群包括生物工程制藥實驗技術、藥理學、藥物分析和天然產物化學。現在發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藥工程、微生物實驗技術已建成校極精品課程,生物分離工程、藥理學同樣得到院級的課題資助。圍繞發酵工程和生物制藥的課程群體系的相應建立,其目的是擴展學生的在微生物應用和藥學方面基本知識和技能,擴大其就業范圍。延伸功能已擴展到研究生與自考生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在選修課的設定中,結合農業學科專業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鼓勵學生選修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如食品科學院開設的食品營養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資源與環境學院開設的環境工程等課程都添置在生物工程專業選修課內;為了適應部分學生考研要求,我們也將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設置在選修課內。學生通過自己就業或學業定位,可以有多門課程選擇。

        3重視實踐教學,并圍繞兩模塊課程群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我們采用理論教學實習教學生物工程設計教學“三段式”教學模式組織實施實踐教學。在此模式中,特別注重后兩個環節,按小試驗大試驗生產實習工程設計教學的循序漸進的辦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試驗設計針對性強,每個試驗都有考核技能的重點,旨在規范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模式,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實效。通過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反復學習過程,可使學生理論掌握扎實,實驗操作規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對于綜合大實驗,根據學科的內在聯系,將專業主干課程綜合大實驗重新組合,將原來零散實踐環節組合成相對獨立于理論教學體系又與之相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例如,我們把原來的發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藥工程和分離工程四門課程的綜合技術課合并在一門生物工程實踐課中,集中在4周進行實踐訓練,例如,發酵工程環節學生自己利用菌種優化條件生產酶制劑,在酶工程環節利用酶制劑催化反應,并同時研究酶的催化特性。分離工程環節通過提取植物功能產物,在生物制藥工程環節利用包埋技術等制成藥膠囊并研究藥理作用。這樣,使同學們對實踐工藝有直觀的感受,同時也綜合運用了理論知識。對于一些重要的選修課,適當設計10個小時左右的實驗課,例如,把藥理學、藥物分析實驗納入在生物制藥實驗中開設。生產實習教學中,以熟悉大規模生產流程和設備為主,將理論與生產實際結合,在實際生產中發現問題和思考解決問題。

        2010年,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得到國家支持,建設生物工程實訓基地,基地建設的的模擬生產線仍然根據發酵工程和天然產物提取和藥物制造兩條工藝路線設計。這樣,從課程群到實驗基本培順再到生產實習都可歸納在這兩條主線上。專業建立了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湖南紅鷹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泰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株洲千金制藥有限公司等為校外教學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畢業實習是學生專業實踐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考研要求和就業去向,分別進行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專業充分利用校內外良好的科研平臺提供畢業生實習機會。除開一些生物技術公司外,湖南作物種質創新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煙草工程技術實驗室、國家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中國煙草中南農業試驗站、湖南省農業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省畜牧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每年提供生物工程專業畢業實習崗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中心都接納過我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

        4積極推進“產學研”聯合開發,大力提升生物工程本科教學創新平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本專業在本校建立了與企業合作的產學研型“湖南農業生物工程研究所”,還與科研單位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這些措施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提高實踐水平、優化人才培養環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產學研”合作,有大批的企業橫向課題與生物工程本科教學直接相連,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在大三學生中成立了“酶制劑研究小組、抗生素研究小組、天然產物研究小組、釀酒小組”等課外興趣小組。另外,專業建設還通過湖南農業大學校級平臺、以及生物科學技術學院院級平臺資助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廣泛進行創新項目研究;從2006級以來,每年立項6~10項創新項目。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工程實踐訓練和工程項目課題研究,提高了實踐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據學生在科研活動中的表現,從根據創新能力、實驗技術、書寫研究報告或情況,給與學生以學選修課學分。

        5以學科建設帶動專業建設

        我校生物工程所依托的學科為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自主設置的生物技術與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根據國內外該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我校多年來建設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專業的經驗以及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相關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我校生物技術與工程博士點設置三個研究方向:(1)轉基因與生物反應器工程方向;(2)細胞培養、酶與發酵工程方向;(3)生物轉化與生物分離工程方向。科學研究從師資隊伍、教材建設、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實踐等多層面帶動了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水平提高,學生質量優秀,也促進了學科研究的進步和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

        6師資隊伍的建設

        第7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文獻提出了一種以多主體的順序“接力”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模式,并稱之為“接力創新”。文獻[2]預測在生物制藥業、生物農業、信息業、納米業等新興產業中廣泛存在接力創新。其中,接力創新在生物制藥產業的普適性已被文獻[1,3-4]等證明。文獻[5]驗證了信息產業(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中也大量存在接力創新。那么,農業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是否也如預測的那樣遵循接力創新呢?如果遵循,那么是否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及為何會形成這種特性呢?這些問題尚未得到回答①。與生物制藥產業相類似,生物農業產業同樣建立在現代生物技術的基礎上,并且是除生物制藥產業以外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最為廣泛、發展最為迅猛的產業,也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點產業。從理論層面看,研究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可以拓展接力創新的應用范圍、深化和完善接力創新的相關理論。從實踐層面看,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農業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中國農業技術現代化、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揭示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的特性,為中國生物農業的產業創新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可以幫助相關創新主體明確定位、科學決策,指導產業集群、創新網絡、產業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采取多案例研究方法,通過與生物制藥技術等的接力創新進行對比,探索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②。下文安排如下: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提出研究變量;進行研究設計;通過案例分析得出主要發現;探討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形成機理;總結研究結論和政策啟示。

        2文獻回顧與研究變量

        2.1文獻回顧

        接力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到Pavitt對“基于科學的高科技部門”的論述[6]以及國家創新系統中“基于科學的體制”[7-8]。“模式2”等理論也強調了“后現代”社會中科學研究與創新的交互作用[9],并進而形成“三螺旋”模型所描述的大學承擔企業功能、企業承擔學術功能的現象[10]。這些經典研究(但不限于這些研究)事實上分離出一類基于科學的創新。例如:Pisano認為科學的深度參與導致生物制藥是“基于科學的商業”[11];陳勁、趙曉婷和梁靚指出生物制藥等領域的創新是“基于科學的創新”[12];對納米產業的研究也佐證了這種特性[13]。那么,這類基于科學的創新如何才能獲得成功?生物制藥創新研究逐步揭示出接力創新這一新型創新模式,給這個命題提供了較為完美的答案。①文獻[3]提出:專家型公司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的、專注于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現代生物技術研發前端的小型生物技術企業;而核心公司是在新藥的研發、生產和營銷等方面具有綜合組織能力的大型一體化公司。生物制藥源于20世紀70年明的DNA重組技術[14],當前已成為涉及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組合化學、生物信息學、計算科學和納米技術等眾多科學技術的復雜體系[11]。文獻[15]指出生物制藥創新主要來自大學,大學、公共研究機構、盈利性公司等不同類型的組織在創新過程中建立聯系、共同參與創新[16-18],大型制藥公司與利用生物技術開發新藥的專業化企業之間是合作關系[19]。李天柱、銀路和石忠國等最早提出生物制藥創新中專家型公司與核心公司之間合作的本質是兩者的接力創新,技術轉讓、合同研究、并購、聯盟等常見的合作方式其實是實現接力的具體手段[3]①。在此后的研究中,李天柱等進一步針對生物制藥起源于基礎科學研究的特性,將大學等公共研究機構納入接力創新框架,提出了接力創新的完整概念,分析了“大學-專家型公司-核心公司”之間的主要接力關系和接力方式[1],并探討了接力創新的一般規律和發生機理,比較了接力創新與合作創新(包括產學研合作)、開放式創新和二次創新等其他典型創新模式的異同及應用思路[2]。雖然接力創新概念的提出時間較晚,但是由于它對基于科學的創新具有重要價值,已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文獻[5]驗證了信息產業中廣泛存在接力創新且它具有自身的特性;有學者運用接力創新研究了區域創新平臺、新興產業載體等[3-4,20-21]。然而,總體來看,目前關于接力創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生物制藥產業開展的,而生物農業產業等其他基于科學的產業是否遵循接力創新及其特性則尚無專門研究。

        2.2研究變量

        本文旨在驗證前人對接力創新的推斷,但是由于針對農業生物技術的類似研究尚屬空白,因此本文實際上屬于對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探索。針對這一研究目的,首先,本文將研究問題明確為“農業生物技術是否遵循接力創新,如果遵循,那么是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形成機理是什么”,以避免被海量數據所“淹沒”[22];其次,除了可從研究問題直接推出的研究變量外,本文并未事前指定其他變量,以防止在研究過程中束縛思想、阻礙新理論的構建;最后,本文借鑒現有文獻的邏輯,但盡量保持開放心態,以免限制研究發現和產生偏差[22]。基于上述思想,根據代表性文獻[1-3]鋪墊的理論基礎,本文利用如下變量研究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1)接力創新。接力創新的本質是:能力顯著異質、優勢明顯互補的創新主體共同參與創新,但各主體加入創新過程的時間有先有后,且它們承擔不同的任務,在創新過程中地位平等、缺一不可、各司其職、很少“越界”,主體間的順序接力推動創新獲得成功。也有文獻指出,在新興技術的創新中,能力互補的創新主體通過聯盟等組織間合作方式共同完成創新是一種普遍現象[23],因此不能認為只要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的創新就屬于接力創新。為了使研究更加嚴謹[24],針對接力創新變量,本文提出一個競爭性解釋:農業生物技術不遵循接力創新,實際上只是采取了戰略聯盟等合作創新模式。2)接力關系。接力關系這一變量是參照當前接力創新最為典型的生物制藥產業而提出的,其存在的前提是接力創新變量能夠得到較好的解釋。具體而言,農業生物技術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如下接力關系:第一,以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知識創造接力為主線;第二,以不同主體之間的知識產權接力為實現手段;第三,以金融接力為支撐,即創新過程中存在不斷有新的資金加入、原有資金退出的接力現象;第四,創新過程中政府支持政策也具有與金融支撐類似的接力現象。3)接力方式。接力方式是上下游創新主體之間實現接力的具體手段。參照生物制藥技術的接力創新,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主要接力方式應包括授權許可、平臺技術轉讓、合同研究、并購、聯盟等多種方式。與接力關系變量相類似,接力方式變量存在的前提也使接力創新變量得到較好的解釋。

        3研究設計

        3.1研究邊界

        按照一般理解,農業生物技術是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的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和疫苗的新技術[25]。該定義指出,農業生物技術建立在以DNA重組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體系的基礎上,從而與其他農業技術區分開來。例如,袁隆平院士發明了“雜交水稻”技術,為中國和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該技術沒有利用DNA重組及其他現代生物技術,因此不屬于本文研究的農業生物技術①。

        3.2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最適合于研究“怎么樣”(how)和“為什么”(why)的問題[24]。案例研究以案例為基礎,從中歸納產生理論,理論的產生完全根植并升華于案例內或案例間的構念之間的關系及這些關系所蘊含的邏輯論點[26]。案例研究可分為單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27],其中多案例研究在有效性和普適性方面比單案例研究更具優勢[28-29],特別是當多個案例同時指向同一結論時,案例研究的有效性更會顯著提高[24]。本文對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探索正屬于“how”和“why”的問題,適合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考慮到歸納理論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

        3.3數據收集

        案例研究中常用的數據來源包括文獻、檔案記錄、訪談、直接觀察、參與性觀察和實物證據[30],本文采用文獻分析作為數據收集方法。數據收集按照下面步驟進行:第一階段,研讀有關行業報告和資訊收集,找出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農業生物技術。在這一階段,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司編寫的《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等權威報告、生物谷②等專業網站提供了最初的篩選范圍。第二階段,針對收集到的農業生物技術名錄,廣泛收集其技術創新過程的信息,獲得大量零散的技術創新片段。在這一階段,除了論文、研究報告等文獻外,維基百科③、谷歌、果殼網④等網站也是豐富信息的重要來源⑤。第三階段,使用三角驗證法確認數據的質量,即研究者可利用多重證據來源和多重研究方法以減少偏見的影響[31]。第四階段,將經過驗證的創新案例片段進行拼接,從而得到完整的案例。在收集數據資料的過程中,筆者還建立了案例檔案和證據鏈以保證案例質量。不可否認,諸如文獻分析這種二手數據收集方法與訪談法、觀察法等相比確實并非最優選擇,這是在現有研究條件約束下所做出的一種滿意決策。由于本文是從總體上對農業生物技術創新進行研究,不以研究每個案例的微觀過程為目的,因此通過上述過程收集的案例資料可以滿足研究要求。待條件成熟時,再進一步利用一手資料驗證本文研究。3.4案例簡介多案例研究所需的案例一般以4~10個為宜[22],所選取的案例要具有較大的典型性和極端性,并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32]。本文選擇表1中的8個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案例選擇主要基于3個標準:一是盡可能廣泛覆蓋生物農業的相關領域,以提高研究結論的普適性;二是盡量針對典型的農業生物技術及企業,以提高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三是在滿足前兩個標準的前提下,盡量采用涉及中國企業的案例,以增加對中國的指導價值。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拼接案例受到數據來源的限制,因此肯定還有其他典型案例無法得到,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文的研究質量,但筆者認為表1中的案例已可以較好地滿足研究需要。

        4研究發現

        4.1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特性

        表1中的案例具有一個共同特征:一項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全過程主要表現為,不同企業先后加入創新過程,分別完成創新鏈上不同環節的任務,創新是通過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接力傳遞而逐步推進的。這一特征與接力創新的本質是一致的,因此可確定接力創新是農業生物技術的重要創新模式。例如,NaturalIndustries公司在成功研發了生物抗蟲害技術后于2012年被諾維信公司(Novozymes)收購,諾維信公司將此技術應用于水果、蔬菜等農作物種植市場。在這項創新中,NaturalIndustries承擔上游的研發任務,諾維信公司在NaturalIndustries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商業化,屬于典型的接力創新;在諾維信公司和孟山都公司(Monsanto)的聯盟中,諾維信公司負責研究提高抗病蟲害能力、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生物土壤改良技術,孟山都公司在諾維信公司研發的基礎上完成田間試驗、注冊與商品化,這也是典型的接力創新;孟山都公司收購Asgrow、Holden等公司的目的是利用這些公司的市場網絡將其玉米、大豆等轉基因育種技術推向美國、比利時等國家的市場,本質上是孟山都公司完成上游的技術研發、Asgrow等公司完成下游的商業化,這也是接力創新的具體表現。表1中的其他案例也遵循類似的接力創新模式。事實上,筆者所收集的案例數量遠超表1中的案例數量,只是很多案例因不夠完整、不夠具體或不夠典型等而未被納入分析,但其中很多案例也表現出上下游創新主體順序接力的特性。必須承認,表1中的案例確實存在多個創新主體參與并廣泛運用聯盟、并購等合作方式的事實,但本質上還是上游主體完成其承擔的任務后,像接力賽跑那樣傳遞給下游主體繼續開展后續任務,因此屬于接力創新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合作創新,變量1的競爭性解釋可以排除,對生物農業中廣泛存在接力創新現象的支持進一步加強。但是,與生物制藥技術等相比,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表現出自身的顯著特性。1)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主要發生在轉基因作物、生物防護等領域,而在生物農藥、獸藥和疫苗等領域出現得較少。即便在轉基因作物等接力創新的易發領域,接力創新也是最近10余年才逐步興起的,一些生物農業巨頭曾獨自在這些領域取得了成功,如孟山都公司推出了保鈴抗蟲棉花等。因此,筆者認為,接力創新是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新趨勢,該發現修正了文獻[1]的結論———文獻[1]曾推測生物農業應像生物制藥業那樣普遍遵循接力創新模式。2)文獻[1]和文獻[2]指出,生物制藥技術的創新基本上遵循“大學—專家型公司—核心公司”(如忽略掉大學,則為“專家型公司—核心公司”)順序接力的單一模式。但是,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明顯分化為3類(如表1所示):第一類,專家型公司與核心公司的接力,如“NaturalIndustries-諾維信”和“TJTechnologies-諾維信”,這與生物制藥技術的接力創新基本一致;第二類,核心公司與核心公司的接力,如“諾維信—孟山都”、“孟山都—禮來(EliLilly)”及“孟山都—拜爾作物科學(Bayer)”,這與生物制藥技術的接力創新有差異較大;第三類,核心公司與其他中小公司的接力,如“孟山都-Asgrow、Holden”、“孟山都—中國種子集團、河北中業集團”及“杜邦先鋒(Dupont)—山東登海種業”,這與生物制藥技術的接力創新恰好相反。3)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極少涉及大學,或者說鮮有直接利用大學科學發現的情況———這進一步修正了文獻[1]的結論。文獻[1]曾猜想,農業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藥技術一樣,創新應直接建立在大學科研的基礎上。同時,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對專家型公司的依賴相對較弱,很多重要技術都是核心公司研發的。理論上講,農業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藥技術一樣,其前端研發工作最適合由專家型公司承擔,但這一特性并未得到案例的支持。

        4.2接力關系

        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中的接力關系大體上符合變量定義中對接力關系的陳述,但又有不同表現。1)以知識創造接力為主線。接力創新的本質是通過上下游創新主體之間的順序接力,逐步完成創新中最基本的知識創造過程[1]。已證明農業生物技術的創新遵循接力創新模式,因此創新生態系統必然圍繞知識創造及其順利接力進行構建。例如,在“諾維信—孟山都”的接力創新案例中,諾維信公司將自己研發的土壤改良技術知識傳遞給孟山都公司,由孟山都公司繼續創造田間試驗、注冊及商業化等方面的知識。表1中的其他案例也是如此,不再贅述。2)以知識產權接力為手段。在接力創新中,知識產權也是一個與知識創造協同發展的接力過程,知識產權轉移成為創新主體實現接力的手段。在這一點上,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符合接力創新的一般規律[1](具體的接力方式詳見下文分析)。3)對金融支撐的接力需求不強。接力創新對金融支撐通常有強烈的需求,如生物制藥需要公共財政、天使投資者、風險投資、核心公司、資本市場等復雜資金接力支撐整個創新過程[1]。在農業生物技術的第一類接力創新中,位于創新鏈上游的專家型公司主要依靠風險投資和公共財政的資金,在創新任務被傳遞到核心公司后主要依靠核心公司的資金和資本市場的資金,因此整個過程表現出一定的金融支撐接力性質。在農業生物技術的第二類和第三類接力創新中,整個創新過程都主要依靠核心公司的資金和資本市場的資金,金融支撐接力的特性并不顯著。總體來看,雖然農業生物技術創新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投入巨大、周期漫長,但是對金融支撐接力的需求卻不強烈———這與接力創新的現有理論相比可謂大相徑庭。4)強烈依賴政策支持接力。政府政策在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以轉基因作物為例:實驗室研究階段需要有利于轉基因實驗、動植物新品種專利保護等方面的政策;育種研究階段需要政府開放對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試驗管制、大規模田間試驗審批等方面的政策;更突出的是,生產和商業化階段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申報審批、品種審定和證書發放、大規模種植許可及國際貿易管制等一系列有利政策。只有在創新的不同階段分別配置合適的政策且各政策之間無縫銜接,才能為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奠定良好基礎,任一環節上的政策變化都可能給創新造成重大影響。2012年歐盟質疑孟山都公司的“NK603”轉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曾造成孟山都公司所有的轉基因作物都面臨被歐盟禁止的威脅。政府政策對新興產業創新普遍具有重要意義[33],但是像農業生物技術這樣對政策支持接力的依賴如此之高是罕見的。

        4.3接力方式

        農業生物技術的3類接力創新具有相對穩定的接力方式,不像生物制藥創新的接力方式那樣動態復雜。下面針對3類接力創新分別論述。在第一類接力創新中,上下游企業間的接力方式主要是并購。通常是下游的核心公司并購上游的專家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這與生物制藥創新中專家型公司整體出售這一接力方式的相似度較高。采用這種接力方式的一般情況是,上游企業提出創意且技術研發已成型,而下游企業擁有田間試驗、申報審批、市場推廣等一系列加速技術商業化的能力,且下游企業的營銷網絡和顧客基礎規模較大,能使技術在商業化環節發揮更大價值。同時,上游的專家型公司大都是借助風險投資創辦的,通過并購可獲得較高的企業價值溢價,風險投資愿意推動這樣的并購;而下游的核心供公司則擁有充足資金可為并購支付較高價格。諾維信公司收購NaturalIndus-tries和TJTechnologies都屬于這種情形。在第二類接力創新中,上下游企業間的接力方式包括聯盟、技術轉讓、授權許可等,這些方式的本質都是通過簽訂某種契約將知識產權從上游企業傳遞到下游企業,我們統稱為協議合作。協議合作普遍發生在核心公司之間,一般是上游的核心公司提出研發創意且完成基礎研究和實驗開發,而下游的核心公司完成申報審批、市場推廣等商業化工作。其中,如果采用聯盟方式,則會按照企業對創新的貢獻預先約定好利益分配辦法,上下游企業通過分割創新的終端收益獲得各自的回報。“諾維信—孟山都”的接力創新聯盟即是如此;如果采用技術轉讓或授權許可,那么上游企業通常事先劃定下游企業使用技術的范圍和條件,上游企業除了獲得一筆技術轉讓費(或技術許可的門檻費)外,通常還能在未來創新成功后獲得從創新收益中分成的權利。孟山都公司將其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技術許可給拜耳作物科學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在第三類接力創新中,上下游企業間的接力方式包括股權收購、合資等途徑,我們統稱為資產聯結。使用資產聯結這一名詞是因為這種接力方式一般發生在上游企業為核心公司而下游企業規模較小的情況下,核心公司掌控全部技術研發及田間試驗、申報審批等后期創新工作,但在最終拓展市場(尤其是拓展國際市場)時面臨較大障礙,因此以股權收購或合資方式控制下游企業,借助下游企業擁有的市場網絡以及對特定市場熟悉等優勢加速技術創新擴散。這種情形與第一類接力創新中核心公司收購上游專家型公司的方向恰好相反、目的也不同,為區別方便稱之為資產聯結。杜邦先鋒與山東登海種業合資成立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將其轉基因玉米種子推向中國市場就是以資產聯結方式實現創新接力的實際反映。此外,接力方式變量中包含的合同研究、平臺技術轉讓等典型接力方式并未在生物農業產業中發現相應的案例,這也反映出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不同之處。

        4.4其他發現

        除了上述基于3個變量得到的發現外,筆者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中國企業在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中主要參與第三類接力創新,基本上是承接跨國公司已研發成功的技術并將之拓展至中國市場。從企業創新管理的角度看,中國企業采取這種方式可以規避生物技術研發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風險,且可獲得相應的創新收益。然而,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中國生物農業發展的角度看,這種接力創新愈演愈烈可能使中國企業逐漸喪失自主研發的動力和熱情,并使中國生物農業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5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形成機理

        以轉基因作物為例的農業生物技術創新過程可抽象為圖1。圖1農業生物技術的創新過程(以轉基因作物該過程由上游的實驗室研究、中游的育種研究和下游的大規模生產與商業化3個序貫相連的階段構成,每一階段又可細分為更多階段。3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和所需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實驗室研究的目標是克隆目的基因,創造轉基因作物品系,因此基礎研究能力在這一階段最為關鍵②;育種研究的目標是開發育種工藝和方法,并通過小規模田間種植試驗對工藝方法和安全性進行檢驗(試驗面積約為100m2),這一階段也有較強的科學研究成分,但更接近生產技術和工藝的研發;規模生產和商業化階段的目標是,通過大規模田間釋放試驗確定穩定的育種技術和工藝,并對試驗成功的作物品系進行申報審批和開展商業推廣,因此,除了研發能力外,對政府的公關能力和商業化能力也至關重要。平均而言,農業生物技術的創新周期長達13年、投入超過1.3億美元。其中,創新鏈上游的實驗室研究能否成功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創新鏈下游的大規模生產和商業化面臨的風險同樣驚人,尤其是能否通過品種審批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整個創新周期中約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用于通過政府審批,平均審批費用超過3500萬美元。此外,商業性推廣還面臨不同國家在政策、社會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嚴格壁壘[34]。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過程和特點與接力創新發生的一般規律十分吻合[2]。具體而言,受規模、資金、公關能力和市場網絡等因素的限制,專家型的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基本上不具備完成整個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能力,也無力承擔創新過程中的風險(尤其是下游風險),因此通常聚焦于從事創新中前段的實驗室研究或育種研究,或在創新后段的商業推廣、大規模種植等環節參與進來,因此此時不確定性已很低。孟山都、諾維信這類核心公司擁有完成整個創新過程的能力,但創新的不同階段所需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由核心公司獨自完成創新仍是低效率的。特別是在實驗室研究環節,核心公司的能力有時明顯弱于專家型公司。而在創新后端,單獨一家核心公司———不論其規模和影響力如何巨大———突破不同國家的政策、社會及國際貿易等方面的障礙都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根據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在不同階段的特點,由優勢能力各異的企業分別承擔創新任務,通過接力合作推動創新成功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農業生物技術自身的特殊性又使其接力創新具有如下自身的特性:1)農業生物技術體系龐大、涉及領域較多,不同細分領域存在一定差異。我們觀察到,一些農業生物技術(如生物農藥技術、獸藥技術等)的研發難度不像轉基因作物那樣大,其創新風險相對較低,尤其是遭受的政府管制相對寬松。這些技術的創新可能在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內部或采取其他合作創新方式即可完成,因此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發生范圍不如生物制藥技術那樣普遍。同時,根據我們的不完全觀察,在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早期,專門從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專家型公司相對較少,因此孟山都等核心公司只能自己開展技術研發并完成創新過程。近十幾年來,從事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的專家型公司的數量開始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最近10余年接力創新(尤其是第一類接力創新)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才大規模興起的原因。2)生物制藥技術創新所需的異質性能力嚴格分布在不同的創新主體中,只能采取“大學—專家型公司—核心公司”的接力方式[1]。而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所需能力的分化并不像生物制藥技術創新那樣嚴重,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階段有目的、有選擇地配置不同類型的創新主體,這加速了接力創新的分化。有些技術研發專家型公司的能力突出,而商業化能力掌握在核心公司手中,從而形成第一類接力創新。例如,對于“TJTechnologies—諾維信”的接力創新,諾維信公司的副總裁Videbk表示:“TJTech-nologies的生物解決方案提高了作物產量、業內領先,可與諾維信形成互補”。有些技術的研發能力掌握在一家核心公司手中,而商業化能力掌握在另一家核心公司手中,從而形成了第二類接力創新。例如,對于“諾維信—孟山都”的接力創新,諾維信公司的首席執行官Nielsen認為,這“很好地將諾維信的微生物研發能力與孟山都的田間試驗和商業化能力結合起來”,而孟山都公司的首席技術官Fraley認為,“這是技術推向成熟發展的催化劑”。還有一些技術從研發到商業化的能力都掌握核心公司手中,但在技術擴散過程中運用其他公司的資源和網絡更易克服市場拓展過程中的障礙,從而形成了第三類接力創新。例如,山東登海種業的規模遠小于杜邦先鋒,但前者在開發中國市場時卻具備杜邦先鋒所沒有的本土化優勢。3)大學科研更熱衷于針對人類健康醫療的研究(如干細胞等),直接滿足生物農業創新需要的最新前沿科學成果相對較少。這造成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只能更多地利用相對成熟的現代生命科學發現,大學主要提供基礎理論和基本的技術手段,所給予的是間接支持。這可以解釋為何在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中大學進入接力環節的案例較為罕見。而生物制藥技術創新的前端離不開大學的參與,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生物制藥的研發不僅直接建立在大學科研的基礎上,而且大學也樂于為生物制藥提供直接可用的最新成果。此外,由于大學科研更重視人類健康醫療,因此大學衍生的專家型公司聚焦于農業生物技術的就相對較少。這可以解釋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對專家型公司的依賴性不強的現實,其實質是缺乏可以依賴的專家型公司。在前述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生物農業的其他特點,可進一步解釋農業生物技術接力創新的其他特性。就接力關系而言,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對資金的需求無疑是巨大的。由于僅有一部分新技術是由專家型公司開發的,很多農業生物技術都是由核心公司負責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因此核心公司的資金實力、從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完全可以支撐整個創新過程。這造成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對金融支撐接力的依賴遠低于生物制藥技術。但是,農業生物技術(尤其是轉基因作物)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社會爭議的焦點,更是政府嚴格監管的對象。針對轉基因生物的政策法規不僅嚴格,而且相關政策法規密集地分布于從實驗室研究到商業化的各個環節,政策變動對于創新進程而言可能是致命的,這種特性導致農業生物技術創新高度依賴政府支持政策的接力。就接力方式而言,在第一類接力創新中,核心公司理論上也可以像生物制藥技術創新那樣采取協議研究、平臺技術轉讓、授權許可等方式從專家型公司那里獲得技術,但是表1中的案例全部采用并購方式。我們認為,這是核心公司出于對風險規避的考慮。在我們觀察到的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案例中,核心公司并購的專家型公司均為已成功完成技術研發甚至開始初步商業化的公司,這使得核心公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商業化的不確定性大為降低。雖然并購需要付出較高的溢價,但是可一并得到新技術和專家型公司的技術平臺、研發團隊等重要的創新資源,能夠顯著提高核心公司的吸收能力,給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提供技術保障。如果采用協議研究,那么核心公司一般需要在研發前期就介入,這不僅要支付給專家型公司一筆固定費用,而且要依據技術研發進程支付里程金,并可能需要在商業化成功后付給專家型公司以一定比例的利益分成,更重要的是技術研發能否成功仍是不確定的。如果采用平臺技術轉讓、授權許可等方式,核心公司除了要一次性付出固定費用及未來商業化成功后的利益分成外,所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在商業化過程中很難得到專家型公司的專有技術能力的保障。在第二類接力創新中,上下游企業為勢均力敵的核心公司,并購這種接力方式很難被雙方接受,協議合作自然成為更明智的選擇。第三類接力創新采用資產聯結實現接力,主要是因為核心公司要掌控商業化過程。中種迪卡公司總經理汪泓在談到與孟山都公司的合資時曾表示:“商業育種企業必須保證從育種、制種到銷售全過程不脫節,否則企業的運營風險很大”。但是,下游的小公司本身不擁有核心技術,并購這類公司往往不符合核心公司的戰略,技術轉讓、授權許可等接力方式在控制方面又面臨風險,此時資產聯結就成為較好的折中選擇。

        6結語

        6.1研究結論

        本研究發現,接力創新是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最新趨勢,其形成機理遵循接力創新的一般規律。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管理應以接力創新為理論指導,同時重點考慮本文所揭示的一些特性,主要包括:第一,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主要發生在轉基因作物、生物防護技術等領域,并分化為“專家型公司-核心公司”“核心公司—核心公司”及“核心公司-其他小公司”3種類型,且接力鏈條的前端極少涉及大學,創新過程對專家型公司依賴不強,核心公司在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中發揮很大作用;第二,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對金融支撐接力的需求并不強烈,但高度依賴政策支持接力;第三,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主要采用并購、協議合作和資產聯結等方式實現接力,而合同研究、平臺技術轉讓等典型的接力方式則罕有出現。農業生物技術的接力創新之所以會形成自身特性的原因是:首先,農業生物技術的不同細分領域存在差異,即有些領域迫切需要接力創新,而有些領域的需求不大明顯;其次,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所需能力的分化并不嚴重,可根據創新的實際情況在不同階段有目的、有選擇地配置不同類型的創新主體,這加速了接力創新類型的分化;最后,大學科研中直接針對生物農業的最新前沿成果相對較少,因此無法將大學納入接力創新鏈條,由大學衍生的專家型公司較少承擔前端的技術研發任務。上述這些因素進一步造成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核心公司,而核心公司自身的能力決定了創新對金融支撐接力的依賴不強。然而,由于轉基因作物等農業生物技術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政府對之嚴格管制,這致使其創新過程非常依賴政策支持的接力。而在具體的接力過程中,為了規避技術研發、商業化等環節面臨的各種風險,并購、協議合作和資產聯結成為主要的接力方式。

        6.2政策啟示

        第8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物科學 健康教育 專業建設方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44-02

        生物科學代表著21世紀自然科學的前沿,是孕育關鍵性突破的學科之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科學,它以培養基礎性,研究性人才為主。海南醫學院是一個地方性本科醫學院校,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和學校本身的發展,我校于2009年開設了生物科學專業,學制四年,同時,為了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將生物科學專業設定為健康教育方向。

        在專業開設之初,我們通過對一些院校的調研后發現,多數學校的生物科學專業普遍存在著沒有明確的學科定位,專業設置雷同,沒有具體的研究方向和針對性等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以理論課教學為主,缺少實驗教學和專業實踐。這種不顧自身特色和條件,追求時髦,一哄而起,搞形式主義的辦學,既保證不了教學質量,擴大不了辦學規模,又不能辦出其自身特色,也極大的浪費了教育資源。

        本文在總結以上專業建設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分析國內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建設與就業市場趨勢的基礎上,闡述了我校在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以期為醫學類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建設提供發展思路。

        1 明確學科定位

        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專業主要有三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許多學校都設置有其中的二個或者二個以上的該類專業。因此,人才培養方案中應使這三類專業有所區別。生物科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科學,它以培養基礎性,研究性人才為主;生物技術是應用自然科學及工程學原理,依靠生物作為反應器,將物料進行加工,以提品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它是側重理科,理工管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而生物工程則是生物技術研究中側重于后期產品處理的部分,是側重工科,理工管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仍以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為主。這一分類特點決定了生物科學是基礎性學科,其他兩門應用性學科是在其基礎上,結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發展出來的。

        生物科學包括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育種技術等幾乎所有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學科,同時又與化學,化學工程學,數學,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生物學領域之外的尖端基礎學科相結合,從而形成一門多科學互相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因而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經常面臨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應該優先掌握的困惑;而作為教師也經常需要考慮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應該優先重點向學生講授,如何培養出適應時展,緊隨世界潮流的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在一般綜合性大學中,這個專業的人才是以研究性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的,在一般本科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辦學總體思路是:“夯實基礎,拓寬知識面,立足于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地制宜,辦出特色,面向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主戰場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生物科學人才”。

        海南醫學院是地方性醫學院校,其辦學宗旨是為地方培養實用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生物科學專業建設不能像綜合性大學一樣,而應該從生物科學基礎理論入手,在專業方向上選擇由生物科學衍生的相關實用技術性方向,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市場需求技術型人才。從應用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科學是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利用,改造并為人類提供服務的一門學科。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科學可行的教育體系,科研體系和管理體系。目前這三個體系涉及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有如下幾個方面:(1)生物化工與材料;(2)環境與環境生態;(3)農業生物技術;(4)生物醫學醫藥工程;(5)食品生物技術;(6)能源生物技術;(7)生物制藥;(8)基礎生物技術;(9)生物工程技術仿生;(10)生物戰劑及其防御;(11)生物檢測檢驗技術。從以上專業方向發展分析,適合醫學院校生物科學應用技術型的專業方向有生物醫學醫藥工程、生物制藥和生物檢測檢驗技術。其中適合我校生物科學發展方向的是生物檢驗檢測。

        綜合以上分析,我校的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科定位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專業,是理工管結合,以理為主的新興復合型專業。通過培養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生物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基本實驗技能,了解學科發展前沿,能在工業,醫藥,食品,環保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檢驗檢測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 完善課程體系設計

        2.1 擴大基礎課教學,增加選修課比例,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調整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優化的前提。基礎課程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較寬的適應性,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智能,增強畢業后發展潛力的重要基礎。為此要特別注意加強公共基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同時根據生物科學畢業生去向和我校的學分管理制度,我們在構建生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大量增設選修課,主要涉及人體解剖生理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藥物化學,生物技術制藥,微生物檢驗等。通過增設選修課,可以增加專業基礎知識,加強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拓寬專業口徑,使學生更能適應市場需求。

        2.2 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改革課程結構的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調整。教學大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編好教學大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對規范課程教學和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課程內容的改革要從教學大綱著手,通過調查,研究和討論,對每門課編制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大綱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加強了實踐環節,強調實驗,實習基本技能的掌握。細化各章內容,明確課程交叉內容所屬,例如基本原理部分前面課程已講授,后面應用的課程時就不再細講,確保課程內容不重復,實驗內容不雷同。

        2.3 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的教學需要培養和引進理工結合的高層次人才。在學科建設經費和學院的支持下,加強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老師在教學及科研方面能力的提升。對年輕教師特別是非生物背景的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建議全體在崗教師加速知識結構調整和知識更新。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為該學科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4 加強實習及畢業環節教學體系的建設

        進行素質教育是時代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實踐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觀念,提高學生的素質,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創新潛能,鍛煉學生創新能力,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實習及畢業教學環節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制定生產實習的動態監控措施及成績評定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搞好評價工作的基礎,它不僅是對生產實習進行評價的依據,而且會對實習教學環節中的各項工作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因此,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應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實習教學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還應遵循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上述原則,我們設計了生產實習評價指標體系。修改,制訂了詳細而具體的生產實綱。摒棄了傳統的提綱式指導大綱,改為具體的以車間或工段為單位的實習要求內容和指導,讓學生充分明確實習的內容和要求,同時,可起到督促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

        (2)規范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以表格形式,要求本科畢業論文之前,充分明確該課題的背景、意義、主要研究內容方法、技術路線、工作進度和技術指標等內容,并在全院范圍內進行公開的,正規的開題報告,給該專業的師生提供了一次較好的學術交流機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活躍學術氣氛,全面提升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與此同時,我們還制定了畢業設計(論文)批改方案,以規范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婀娜,李夏蘭,陳宏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課教改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0(4):48-50.

        [3] 劉斌,吳茜茜,吳克,等.開放實驗室培養生物工程學生能力[J].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0(4):12-13.

        [4] 吳克,蔡敬民,張潔,等.生物工程學科發展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生物學雜志,1999,16(5):35-36.

        [5] 趙晴.加強課程建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1(6):75-78.

        [6] 周滿生.當前國際教育改革的若干動向和趨勢[J].比較教育,1999(6):17-21.

        [7] 林連兵,陳朝銀,余旭亞,等.把課程教育融于網絡教學之中[C]//發展與探索.2001云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8] 余旭亞,林連兵,李濤,等.多媒體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M]//發展與探索―― 2001云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第9篇:生物制藥論文范文

        我國本科生教育質量的實證調查分析

        關于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

        西部高師畢業班學生教師職業道德調查研究——以重慶師范大學為例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述評

        試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之實踐鍛煉法

        試論新時期井岡山精神

        自我認識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

        試論“基本原理概論”課中的案例教學法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懲戒教育探析

        “海西”發展戰略背景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地方高校大學生聽說學習障礙性因素及其對策的分析研究——以麗水學院為例

        西南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新探——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簡單分析

        “現場總線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數控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網頁設計課程的改革探索和實踐

        以知識失業現象的視角反思我國高校文科建設——兼論文科招生規模與教育教學質量的統一

        高等教育自身規律與社會經濟制約性關系探析

        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

        體現職業特色的高職人文教育問題研究

        高校女教師職業價值觀調查分析——以重慶市為例

        論大學精品課程建設

        以轉化高校“問題學生”為路徑的教育公平研究

        從“孝心”與“孝行”說開去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打造高校服務型機關

        積極學習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語境策略在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價值功能探微

        西部高校生物類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聽力教學改革新思路:元認知策略培訓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的思考

        大眾化與高校政治課教學研究

        虛擬樣機軟件ADAMS在工業機器人教學中的應用

        構建“植物學”課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普通本科院校化學專業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對農學類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特點的調查分析——以廣西大學農學院為例

        解放思想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西南科技大學30年改革發展回顧與展望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0年的回顧與思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專題”研討

        學術何以道德——論大學學術道德建設的三大路徑

        大學合法性危機:大學治理的原因探究

        論基于信任的教學

        教學交往的修辭互動——重構教者與受者的權力關系

        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政策歷史回顧、價值分析及啟示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師生關系探討

        對外漢語中級階段詞語辨析方法的探討

        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比較分析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聽力教學探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翻譯教學探討

        信息光學與設計性實驗探索

        開展設計性物理實驗課程的探討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

        大學生實驗成績評定方法與問題探討

        高校德育課堂如何走向主體性

        生物制藥工藝學和中藥制藥工藝學融合教學初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区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 伊人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精品五月婷婷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