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電影評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影評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影評論論文

        第1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網絡媒體;電視新聞評論;影響

        一、網絡媒體發展下造成的電視新聞評論第一報道權的轉移

        在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下,信息傳播的方式已經開始由傳統媒體將自己篩選整合處理后的信息推送到群眾面前轉變為由群眾根據自己所喜好的新聞類型進行自我的選擇獲取。在網絡媒體還沒有大量出現及快速發展時,在電視新聞評論中要想找到一個符合大眾觀點的評論話題是非常困難的,在網絡媒體大量出現和快速發展下,我國的新聞話題與新聞熱點的產生已經不是傳統媒體下的幾檔電視新聞評論欄目可以主導和控制的,而是已經轉變成在網絡媒體和網民的討論評價下出現的。在信息時代下,新聞的發生出現已經不是傳統媒體模式下,媒體尋找新聞焦點的方式,而是轉變成為網絡新聞焦點出現快速突然,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所需要做的就是跟進新聞焦點進行整合處理的綜合精致報道,只有做到這些,電視新聞評論才能夠在網絡信息時代持續的發展生存下去。也就是說,在網絡信息時代中,在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下,新聞的第一報道權已經毫無疑問的轉移到網絡媒體上去,電視媒體的新聞報道地位已經不復從前,電視新聞評論所要做的就是緊跟網絡媒體的快節奏新聞報道步伐,實現自身的持續生存發展。例如近幾年來關于新疆暴力沖突事件新聞的報道都是首先從網絡媒體上進行報道宣傳的,網絡媒體起到了引導社會輿論和發現新聞事態的作用,新聞的第一報道權已經轉移到了網絡媒體上,電視新聞評論所要做的就是緊跟網絡媒體新聞的發展步伐,進行更加深入、細致、全面的綜合性新聞素材整合及觀點評價。

        對于普通大眾來講,網絡新聞報道與電視新聞評論的本質都是相同,人們不管是通過網絡還是電視來觀看新聞報道還是評論,都是為了獲取新聞資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娛樂。新聞的娛樂性表現在新聞報道的傳奇故事性上,電視新聞評論也要從這方面入手,將一個故事寓意蘊含在電視新聞評論中。所以,電視新聞評論和網絡媒體新聞報道的發展方向要緊緊圍繞著新聞的故事性、傳奇性進行整合制作,更加吸引觀眾,并且能夠給觀眾的身心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當在網絡媒體的發展下,對于電視新聞評論具有導向性的作用。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都具有特定性的發展方向。電視新聞評論報道也能在網絡新聞的關注下不謀而合。就目前而言,電視新聞評論在網絡媒體的沖擊下,以前的平面媒體功能逐漸被弱化,但是網絡媒體的及時性和敏銳性逐漸顯示出來。

        二、網絡媒體發展下造成的電視新聞評論第一解釋權的轉移

        隨著我國第一新聞報道權的由電視新聞評論向網絡媒體的轉移,電視新聞評論在新聞界中的地位開始不斷的受到影響。電視新聞評論的地位,取決與對新聞報道的第一解釋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先入為主的思想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電視新聞的評論要想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取得輝煌的成績,就必須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牢牢抓住新聞的本質,并進行科學的、符合大眾接受能力的有力解釋,就這一方面,電視新聞評論在先天上就與網絡媒體存在一定的差異,處于一種相當不利的局面。在網絡信息內,新聞的傳播、評論都與傳統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出入,不再受到方方面面的局限,而且由于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個人言論的發表很難受到監督和管理,這就使得在網絡時代下,網絡評論比電視新聞評論更具有自由性和參與性,能夠將每一個人都帶入其中。例如針對于當前我國新疆地區的暴力事件處理方法和事件后續,在網絡上,人們可以更好的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能夠更方便的了解事情的最新動態。這方方面面都使得當前我國的新聞第一解釋權也逐漸向著網絡媒體所傾斜。

        為了更好的應對當前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電視新聞評論要同電視新聞報道結合的更加緊密,電視新聞評論是電視新聞報道的必要補充,同網絡評論的不整合性相比,電視新聞評論所具有的整體性觀點是非常可貴的,這也為網絡媒體發展下電視新聞評論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出一定的空間。電視新聞評價的從業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和獨到的睿智觀點,在網絡評論的大軍中起到獨樹一幟的引導作用,讓人們看到富有見地和科學性的新聞評價。由于網絡信息時代構建出一個巨大的虛擬社區,對我國的人際交往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信息的關注方向直接影響著我國新聞報道的關注方向,當前我國對于新聞的關注方向已經不再是由媒體來決定的,而是由廣大的群眾所決定的,這就對我國的傳統電視新聞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作用。尤其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大量網絡用戶的涌入更加刺激了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造成了當前我國新聞第一解釋權向網絡媒體的轉移,子啊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就必須要同網絡媒體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夠最低按限度的減少網絡媒體對于其發展的影響。

        三、結語

        在網絡信息時代,人們對于新聞的需求也開始逐漸增加,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模式,對于新聞的關注方向也存在著不同的選擇,網絡媒體的發展對于我國傳統的電視新聞評論產生了重要的不利影響,已經使得電視新聞評論喪失了新聞第一報道權及第一解釋權,盡管如此,由于網絡媒體中網絡評論及網絡觀點的散亂不整合性,電視新聞評論仍然還有這一定的發展空間,只要保持電視新聞評論與網絡媒體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報道方向的高度一致,電視新聞評論還是可以取得一定成績的。

        參考文獻:

        [1]趙芳.電視新聞評論的多元視角[J].新聞論壇.2013(05).

        [2]郭磊.完善電視新聞評論個性特征的途徑[J].傳播與版權.2014(11).

        第2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電子天平使用環境要求比較高,其安裝滿足下列要求即可:

        (1)房間應避免陽光直射,最好選擇陰面房間或采用遮光辦法;

        (2)應遠離振源,無法避免者應采取防震措施;

        (3)應遠離熱源和高強電磁場等環境;

        (4)工作室內溫度應恒定,以20℃左右為佳;

        (5)工作室內濕度應在(45~75)%左右為佳;

        (6)工作室應清潔干凈,避免氣流的影響;

        (7)工作室內應無腐蝕性等氣體的影響;

        (8)工作臺應牢固可靠,臺面水平度要好。

        現代煙草工業生產中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增加了大量的除塵設備、消除噪音設備,在環境上也盡量滿足天平的使用要求,但其振動、粉塵始終無法避免,成了影響電子天平使用準確性的兩大殺手,故障主要表現在:

        (1)顯示數字不規則跳動。其主要引起原因有一是沒有放在抗震好的工作臺上,二是風流未能很好地隔離,三是粉塵顆粒影響;由于煙絲粉塵等顆粒狀物質經常跑進傳感器中,高靈敏的傳感器的受至影響,干擾了磁場,導致傳感器未能準確測出稱量位置,顯示數字出現“漂移”。

        (2)四角誤差超差。四角誤差的出現有些是由于傳感器的結構與裝配上產生的偏差所造成的,在使用中出現四角誤差超差是由于長期使用導致傳感器內部的連動桿出現變形。

        (3)線性誤差超差。電子天平的線性誤差的最大來源是由傳感器內的永磁鐵所產生的磁力線的非線性所引起的,這是不能避免的。

        2常見故障的調修

        (1)數字跳動的調修:在煙草工業中,數字跳動基本是由煙絲等顆粒狀物質引起的,此時只需要拆開電子天平,找到傳感器,用吸氣球將傳感器內部粉塵清除即可。

        (2)四角誤差超差的調修:電子天平的四角誤差通常是通過調整四角誤差的兩個螺絲而完成,由于生產廠家不同其電子天平的結果有所不同,但其原理是相似的。調整時先測出電子天平四角哪個超差,用螺絲刀對該點旁的小孔內的螺釘進行小角度調節,誤差為“+”時反時針旋轉,誤差為“-”時順時針旋轉。

        (3)線性誤差的調修:線性誤差不可避免的,通常天平廠家會設計獨特的自動跟蹤補償電路,我們只需對線性補償進行調整,改變補償曲線,通常我們選取五點法或三點法,即取零點、1/4負載、1/2負載、3/4負載和滿載,或零點、1/2負載和滿載作為檢測點,注意:作線性檢測用的砝碼一定要達到天平的精度范圍。由于廠家不同電子天平線誤差調整的方法也不同,此時需要咨詢廠家以便更快捷地調修。

        3建議

        電子天平是一種高準確度計量儀器,其對安裝使用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在煙草工業領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粉塵、振動、風流不穩等外界環境因素,為了提高煙草工業中的電子天平的準確性及其使用壽命提出以下建議:

        (1)采購時選擇性價比比較高的電子天平,國內國外電子天平最大的區別在于使用的傳感器穩定性好壞,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選擇知名的國際品牌電子天平。

        (2)安裝時候,要根據電子天平的準確度等級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外界環境對其誤差影響最小,比如高準度級、特種準確度級的電子天平需要防震的工作臺、隔離熱源及風源。

        (3)加強電子天平的維護保養,發現秤盤附近有殘余的煙絲應立即清除,防止煙絲等顆粒狀物質進入傳感器內部。

        第3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總的來看,2016年電影學術類圖書出版在歷史、理論、批評的領域均有全新的進展,反映出國內中青年學者旺盛的創作狀態及其對國際前沿電影論述的渴望。盡管大部分論著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進行了新鮮的思考、書寫,但其關注焦點似乎還是源自主要電影出產國的基礎性研究以及傳統議題探討(如經典、類型、國別、斷代等),尚未引爆廣泛而深刻的跨學科研究,缺乏全球最新研究成果的譯介,也忽視了電影文化中的“少數民族”。我們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但反思性的閱讀確是第一步。

        一、權威史類圖書的再刊

        2016年,世界電影史部分的圖書仍然是史類圖書占多數。大衛?波德維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夫婦的《世界電影史》一直是電影史類的重要圖書。《世界電影史》2013年修訂了第2版,2016年出版了第3版,同時中國電影出版社發行的圖書《世界電影史》第2版是由道格拉斯?戈梅里與克拉拉?帕福奧維爾頓編著的。這本書涵蓋100多年的電影發展史,為讀者提供了當代的視角來看待100多年的世界電影史,為電影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發行了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編著的《電影史:理論與實踐》(最新修訂版)。該書從實在論的哲學高度,全面考察以往的電影史研究方法,清晰梳理美學、經濟、技術、社會諸種生成機制,徹底更新了電影史學的問題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時,作者列舉多種視野獨特的個案研究,作為理論的實踐,使讀者能夠以全新的視點認識電影的歷史。新版本特別增加了50余幅插圖以及國內重要學者對“重構中國電影史學”的最新思考,這些探討的前沿性、指導性以及對未來中國電影史學研究的影響都是毋庸置疑的。

        在國內首次出版的電影史類圖書《電影漫步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關于電影的經典之作,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該書寫于戛納電影節60周年之際,先從電影的起源說起,探討了電影和小說之間的差別、電影是否會代替書籍,然后分析了多部電影的拍攝技巧和觀影感受。在對電影分國別進行分析時,先從日本早期的電影開始分析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的代表作;然后是意大利的電影,用大量事實尤其是對三部愛情主題電影的探討闡述其創新之處;接著探討伊朗電影的一些獨特的視覺和表現手法;最后通過采訪三位韓國導演,認為韓國電影已經走在時代的前面。總之,這是一本書寫電影藝術、探討電影和文學關系的作品。

        在國內電影史部分,中國文聯出版社在2016年推出了丁亞平主編的三卷本圖書《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該書出版發行多次,曾收入中國出版集團的“中國文庫”。這次的出版將原來的兩卷本改為三卷本,增添了2001年到2015年這15年間中國電影的理論評述。該書以客觀、獨立的理性主義態度和對百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深入理解,較為全面地收入了自1895―2015年共121年間有代表性的電影理論文章。該書收文120多篇,每篇文章附有作者介紹及文章出處,基本勾勒出百年來電影理論發展的知識譜系。在書前的長篇編者序言中,編者對百年中國電影理論做出全新的掃描與讀解。該書為電影研究者提供有益的思維方式和理論武器。

        相較于世界與中國電影史的全面,區域與斷代史的電影研究更為具有針對性。復旦大學出版社的《日本電影史》全書共三冊,是由日本首屈一指的資深電影學者佐藤忠男著作,他有著長達60年的電影評論與研究生涯。該書是他傾注畢生心血的集大成式作品,構思四十載,執筆二十年,堪稱迄今結構最完備、材料最翔實、觀點最權威的日本電影通史巨著。首版于1995年由巖波書店出版,問世后得到了各方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獲得了“每日出版文化獎”“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等重要獎項。此后,根據新發現的影像資料和最近的日本電影發展狀況,佐藤忠男修訂、補充了相關內容,于2009年出版了增補版《日本電影史》。此次該書為簡體版,根據增補版翻譯。佐藤忠男的另一本書《炮聲中的電影:中日電影前史》也于2016年在國內出版,這是一部研究戰r中日電影交涉史的專著。日本影評家佐藤忠男根據大量日方見證者的口述資料與文獻記錄,以其厚重筆觸書寫了特殊時期電影人與嚴酷環境及命運的苦斗,展開了一幅并非二元論的影史畫卷。該書以東北“滿映”、上海“孤島”、戰后香港三地電影創作活動為中心,描寫了落魄導演、政治野心家、電影商人、左翼評論家、傳奇明星等諸多形色復雜的人物形象。此外日本電影研究專家舒明的最新著作《日本電影縱橫談》是國內一部完整覆蓋日本電影史風貌的專著,該書會集了作者對日本電影長達半個世紀的觀察與思考,從日本電影的“歷史、人物、作品”三個方面描繪日本電影地圖與風貌,涵蓋日本電影100年,作者文筆精湛,對日影情有獨鐘,閱讀富有。

        臺灣電影史的相關類圖書不多,臺灣的資深電影人、大陸的電影學博士徐樂眉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之前在大陸有發行繁體版,這次九州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簡體版。該書從日據時期電影在臺灣的出現開始梳理,講述了電影經過本土意識的覺醒以及文化娛樂性及產業性變化的初步萌芽,揭示出臺灣電影經歷了中原文化的影響與族群文化的融合與沖突的漸變,剖析了在歐美文化沖擊與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碰撞下,電影業一度繁榮背后的宿命與面臨的困境。在該書最后部分,作者就臺灣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判斷和分析。

        2016年蒙古電影史的研究對于少數民族電影史的豐富提供了研究素材。中國電影出版社的《望者:蒙古國電影文化附體論》,作者是娜日婭。該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蒙古國電影文化附體論”,是娜日婭的博士畢業論文,下篇“蒙古族電影文化現象闡釋”,會集了她在讀博期間陸續完成的9篇學術文章。該書囊括了20世紀20年代至今蒙古國電影的發展歷程。張蕓編著的《內蒙古電影口述史》在影視研究領域,首次以“口述史”的方式對內蒙古民族電影事業做多向度、多層次、多方位的梳理,從以往內蒙古電影研究的局部闡釋過渡到全盤架構。該書在最大范圍內記錄搶救與內蒙古電影有關的一切事實、史料、發生、發展以及文化記憶,以電影人口述的方式對自治區成立近70年來取得的電影文化成就和經驗進行深度梳理,在文化品格、美學形式、精神價值、敘事話語、景觀美學等角度展開理論探索,從民族電影的文化資源、傳播途徑、文化生態、功能訴求、影人春秋等方面,解析內蒙古民族電影生存與發展的規律,描繪未來發展的途徑,探討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應該汲取的教訓,總結內蒙古電影創作生產的基本規律。這兩本關于蒙古電影史的圖書,其史料價值非常重要。

        中不同歷史時期的電影研究在2016年出版的圖書分別是劉樹生的《中國新時期電影回顧》―――講述的是第四代與第五代電影人的歷史;王海洲的《想象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電影研究》;徐文明的《中國早期電影廣告文化史研究》;葉月瑜、馮筱才、傅葆石、劉輝等合著的《走出上海:早期上海的另類景觀》―――該書突破中國電影史以上海為中心的敘事起點,以民國報紙作為研究的新起點,關注香港、廣州、杭州、天津這些城市的早期影業生態,并勾勒以城市為框架的早期電影史;王菱的《電影與抗戰》等,這些圖書對于中國斷代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電影理論美學的再話

        在電影理論方面,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影視意象美學歷史與理論》《藝術電影美學》《像場―與電影影像對話》分別以影視意象、美學觀念、攝影創作等為研究對象,通過東方審美藝術與西方的電影理論為依據進行電影的影視審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像的肉身:在繪畫與電影之間》,作者莫羅?卡波內。該書從現象學的視角對于圖像文化進行哲學研究,以獨到的藝術視角對圖像在當代文化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現出由藝術到政治、滲透于生存經驗之中的肉身哲學亦即對存在之境的敏銳體悟,視覺獨特,尤其是對于梅洛龐蒂“肉身”概念的解讀非常深刻,值得觀眾精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用影像講故事》,作者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主任王競。該書主要是對當代影像潮流的觀察與技術發展的研究,涉及有關新媒體時代的影像創作、大數據與鏡頭研究、傳統理論與當今美學觀點的結合與突破等熱點話題的討論,能夠為影視工作者及研究者開辟專業、前沿的視角。

        在電影文化研究方面,2016年的書籍主要是在分析文化政治、青年文化、視覺文化、敘事等方面進行研究,如中國言實出版社的《影像的蹤跡:當代電影的文化政治闡釋》,作者徐剛就敘事細節中所包含的文化政治,探討了不同類型的電影、電視出現的社會背景及其產生的社會意義。又如中國電影出版社的《發現青年: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中的青年銀幕形象與文化景觀》是作者趙宜的博士論文,探討了青年文化與社會、青年電影的關系,以青年文化的視角對新時期以來的中國電影史進行一種重讀,并建構一種以青年形象與青年文化為主體的電影批評方式。該書彌補了傳統的電影批評在討論青春題材電影或者青春片時的局限和不足。又如中國電影出版社的《從視覺思考中國:視覺文化與中國電影研究》,作者唐宏峰以視覺文化為主題,探求形式與意義在圖像與影像世界的展開方式,討論了視覺文化理論、近代中國視覺文化研究和當代電影批評等多方面的內容。再如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的《華語電影敘事的文化身份》,作者陳明華以獲獎華語影片為例,從具體的文本話語環境、敘事本體和接受對象出發進行文化認同的解析,綜合跨文化語境下不同的敘事文本和批評文本,比較分析內地與港澳臺地區電影敘事的文化身份,對于華語電影了解有著比較好的文化理論補充。該書可供讀者學習與研究。還有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的《電影與全思化》,反映國內電影學近5年來在各領域中的研究現狀。從文化研究視角切入我國電影發展的研究著作近年來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而這些書對于影視研究學者也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在電影類型研究方面,目前針對國內電影研究的相對較少,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影江湖的真功夫/中國動作電影面面觀》,講述了中國動作電影中武術指導大師、武打明星們的故事,其中也包含了對華語影視界的現狀以及明星、名導的評價。日本作家荒木飛呂彥的《嘿!恐怖:荒木飛呂彥的恐怖電影清單》,將自己多年觀看恐怖電影的心得和啟發向讀者朋友娓娓道來,講述了觀看恐怖電影的功效和意義,對喜歡恐怖電影的讀者來說,也是不錯的影片推薦和觀影指南。《好萊塢動畫電影類型研究》,作者王波,以好萊塢商業動畫為研究范圍,以商業電影類型化為視角,對好萊塢動畫電影進行梳理,研究類型化對動畫電影的影響、動畫與電影的媒介互動、動畫電影類型的形成與革新等一系列問題。國內現階段對好萊塢電影類型化研究的專著較多,但專注于研究動畫電影類型化的著作卻相對稀少,因此,該書在動畫學術研究領域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科幻電影在當今時代的影響日益增強,2016年被眾多業內人士稱為“科幻電影元年”的狀態并沒有出現,但是由英國東英吉利大學電影與電視研究專業的老師凱斯?M.約翰斯頓所著的《科幻電影導論》或許能夠給予科幻迷們一絲安慰,該書探索了科幻是如何從各種異質的元素中建構起來,從而成為一種雜交類型的。有別于傳統的研究方法,作者采用了一種歷史的和文化的方法來進行類型研究,涵蓋了科幻電影的歷史發展,并進行了跨國界的電影考察。本書也挑戰了人們對該類型邊界的既定認知,涵蓋了極大范圍的影片,從《月球旅行記》《星球大戰》《銀翼殺手》等經典的科幻電影,到一些擴展和重塑了類型定義的作品,這種類型關注范圍的擴大,既為電影研究的學生,也為科幻電影迷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認知方式。

        在產業研究方面,目前國內的研究也日漸增多。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好萊塢模式:美國電影產業研究》(第2版)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發展的概況,重點介紹了好萊塢六大公司以及幾個獨立電影公司的發展歷程和業務現狀,此次最新修訂的第2版,作者陳焱將各項產業數據及業界動向更新至2016年,并專門增加了第十章有關影視數字媒體與奈飛公司的內容。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產業化發展(中國當代電影的導演研究)》側重于從導演創作的角度闡述當代電影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電影產業的文化資本研究》,作者周才庶收集并處理2002年至2014年中國電影產業的相關數據,用數字解讀電影產業現狀,從文化資本的角度切入研究當代中國電影產業。此外知識產權出版社的《重構與融合:電影產業新格局》就互聯網背景下的電影產業新格局進行了研究。在電影產業方面,國內學者就導演、電影資本、互聯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雖然這方面的著作并不多,但是每一部都值得電影產業的研究者們進行研讀。

        三、電影評論的再敘

        電影評論的研究主要分為學院派與影評人兩部分,他們分別就學術與迷影兩方面進行電影的批評,學院派有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賈磊磊主編的《中國電影批評年鑒2015》。該書作為我國的第一部電影批評年鑒,系統梳理了2015年我國電影批評的現狀與特征,探討我國電影批評的方法、標準及價值,歸納該年度電影學著作中的電影批評問題。書中所涉觀點雖然主要針對2015年的中國電影,但其代表的卻是2015年中國電影批評的學術高度。還有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吳冠平主編的《坐看云起等風來:中國當代電影評述2003―2014》是對中國電影產業化12年來的創作思潮和藝術經驗的首次檢視。該書在對2003年以來中國主流電影、類型電影、文藝電影創作進行深入系統梳理的基礎上,也對這一時期學術界關于這些電影的評論與研究進行了全面整理。書中的這些評論和研究文章出自當下中國電影研究與批評領域重要的專家學者,代表了當下中國電影主流研究與批評的最高水平。電影學碩士肖雅著作的《電影鏡像錄:造夢人的孤島》,精選了50部世界經典電影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拍攝技術、傳達意境、文化內涵等方面對影片經行深入剖析,討論了電影中的愛情、人性、文化等內容。復旦大學副教授龔金平老師的《光影之魅:電影鑒賞的方法與實踐》通過電影細節把握影片的主題建構、人物性格塑造、氛圍營造,使讀者不僅學會分析電影,撰寫影評,更學會如何從一個宏觀的視野來觀照電影導演、電影類型和電影現象。

        第4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網絡電影;傳播;電影

        網絡電影,也稱“網上電影”,顧名思義,是在網上放映的電影。但是,僅僅在網上放映電影,還不能稱之為網絡電影。2000年5月,據稱是全球第一部網絡電影《量子計劃》出爐。《量子計劃》是全部數碼制作,片長只有32分鐘。2000年5月5日在sightsound.com作全球首映。同年6月,好萊塢全數字影片《405:驚魂時速》上網首映。僅一周時間,便有25萬人次下載觀看了該片,尤其在與iFilm公司簽約之后,《405:驚魂時速》更是創下了100萬次下載的空前紀錄。iFilm公司程序設計部主任稱,《405:驚魂時速》堪稱個人制作網絡電影的開山之作。

        2000年8月18日,另一部聲稱是“第一部真正的網絡電影”《175度色盲》在我國臺灣正式誕生。這是一部兼具多重實驗性的電影,在播放方式上增加觀賞者自主,并配合網絡互動性。網友可以依照順序正著看、倒著看、跳著看。2000年9月14日內地第一部互動式網絡電影《天使的翅膀》正式開拍。每個網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天使的翅膀》的故事、人物及對話和細節提出自己的創作想法。創作人員和網民實現全方位實時的互動影片采取在網上邊互動、邊拍攝、邊播出的方式,以吸引有志于從事影視創作的網民。

        網絡電影,不是指以網絡故事為題材拍攝的影片,比如《網絡時代的親密接觸》。也不是指放到網上發行、播放、宣傳及付費下載的傳統電影。那網絡電影究竟是什么?

        陳思之在《何為網絡電影》一文中,對網絡電影下了這樣的定義:“所謂網絡電影,是指專為在網上播放而制作的電影短片,一般播放時間為5分鐘,最長不過30分鐘。”子蔭、白木的《網絡電影:為電影插上翅膀》一文中,也認為:“網絡電影是特指專為在網上播放而制作的電影短片一般長度為5分鐘最長也不過30分鐘。”而陸瓊在她的論文《談網絡電影的人性化互動》中,一方面承認當下流行的網絡電影的定義是:“指在網上觀看的電影”,但同時,她認為這只是“所謂的”網絡電影,與真正的網絡電影不同,她給“真正的”網絡電影以不同的定義:“真正的網絡電影參與性極強,首先可以從網上下載標準化的電影軟件,然后根據自己的喜好修改劇情。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電影制作。有興趣的人甚至可以通過掃描儀輸入本人影像扮演戲中角色。其次可以上載自己拍攝的電影與網友共享,不僅滿足了影視愛好者,培養了電影觀眾,也把人從固有的接受模式中解放出來。”

        綜上所述,網絡電影又稱網絡短片,一般意義上而言,網絡電影是指專為在網上播放而制作的電影短片,它寄生于網絡,與一般的電影院電影不同。同時,如果超越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定義,網絡電影特指那些在網上發行的,超越了簡單的觀賞性,而增加了更多的參與性與互動性的小影片,這是網絡電影的發展方向。

        1.參與性帶來個性的伸張

        網絡電影的傳播者不分階級不分階層,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網絡電影的傳播者,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網絡電影的影評家。網絡電影如同眾多在網絡上的事物一樣,有巨大的傳播與評價空間。任何人只要想傳播,便可以把鏈接到網絡的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想評價,就可以將自己的評價在網上出來。至此,文化之間不再有上下游的分別,網絡電影的傳播者之間,也不再有階級和階層的分別。

        網絡電影的傳播突破了國家與地域的限制,任何地方的人都可能點擊、觀看、傳播、評價。可以這樣說,在互聯網上,如果沒有語言的障礙,那么,沒有國界與地域的明顯界限。我們在中國,可以點擊大洋彼岸的網頁,觀看美國或韓國制作的網絡電影,并將它的鏈接在自己的網頁上,或在即時對話框中傳給對話的遠在非洲的朋友,還可以同時在網頁上留下自己的評價。這種突破國家地域限制的自由使網絡電影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網絡電影的傳播帶來了電影評論的自由參與。一方面,網絡電影帶來了電影評論的時間、空間的自由,你可以在任何時候發表自己的評論,不受時間的限制,你可以將評價在論壇、博客,可以投票,還有各種網站、電影公司甚至個人舉辦專門的網絡電影比賽或影評活動。另一方面,網絡電影的評論還突破了評價方式的限制。過去的簡單的文字評論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網民豐富多彩的想象力了,網絡電影的評論夾雜了文字、圖像、音響、視頻剪輯改編等等形形的方式。

        2.自主性引發觀賞的熱潮

        沒有固定的播出時間,不論是凌晨,還是深夜,只要想看,就可以放映。因為自己就是網絡電影的放映者。利用那些毫無用處的零散時間,上網欣賞一段網絡短片,可以幫助釋放工作上的重壓,單調枯燥的日常生活也就不顯乏味了。這種最為前衛的藝術也許是最適合明快而緊湊的休閑方式了,再不需要受影院放映時間的限制,自由自主,是觀看網絡電影最輕松的選擇。不用走進影院,不用坐在影院固定的座位上,網絡的普及帶來了網絡電影播放空間的進一步加大,無論是在家中、網吧、旅店、機場,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看網絡電影。

        除了上述時間空間的自主外,網絡電影的播放內容也是自主的。有人把網絡上被整合的電影資源比喻為一種超級文本,并指出:“超級文本提供了一種可無限重新定位的系統,該系統的臨時中心點取決于讀者,從另一種角度講,讀者成了真正主動的讀者。超級文本的基本特點之一是它由許多相互聯接的文本本身組成,這些文本不存在組織結構上的主軸。”網絡電影的觀賞在人們的輕點鼠標中,就輕易地實現了中途的任意切斷、播放進度的隨意控制、畫面的隨意停止與放大、不同電影中的任意切換。

        轉貼于

        3.個體性刺激作品的豐富

        與傳統電影的大投入大制作不同,網絡電影的制作往往依賴數碼技術。完成一部網絡電影,只需要簡單的人馬,甚至只需要一己之力。數碼技術的成熟使網絡電影可以僅僅依靠數字技術,就完成所有過去無法想象的特技。隨著軟件技術的越來越發達,視頻、音頻的剪輯與制作越來越簡單、容易操作,于是網絡電影制作的個體性就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實。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火爆網絡的很多網絡電影都是網民獨立創作的結果。因此,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技術、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也制作出不同的網絡電影,這極大地刺激了作品的豐富。

        網絡電影的不需要大公司的支持和巨大的財力支撐,只要能制作出來,就有數不清的網站、論壇可以隨意地。如果說網絡電影的制作有時候還需要人們的通力合作的話,那么網絡電影的,則絕對是個體性的行為。對影片制作者來說,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好媒介來公開自己的作品。網絡提供給了網絡電影制作者們以展示自己天才的最廣闊的舞臺。

        除了制作、的個體性,網絡電影的觀看更是個體性的。對于傳統的電影來說,一部電影可以同時放映給1000個觀眾,而對于網絡電影來說,卻是1000部不同的影片有1000個不同的觀眾。網絡電影的播放者與觀看者合而為一,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網絡電影自己播放給自己觀看,這就是網絡電影的觀看模式。由于各人的偏好興趣不同,也有了不同的選擇,這也使得不同的網絡電影能夠分別得到不同人的點擊觀看。這也促進了網絡電影作品的豐富。

        4.匿名性給予自我的釋放

        網絡電影寄生于網絡,網絡的特性賦予了它獨特的匿名性。

        網絡電影的制作者具有匿名性,網絡電影的制作者們不必過分地在意創作的種種規則與約束,他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來制作,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用網絡電影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且不必過分地在意制作水平的優劣和作品的得失。不論制作者是想在網絡電影的制作上小試身手,還是想達到釋放自己某種觀點的目的,他們都藏在電腦屏幕的背后,在隱藏的身份下,不受創作條款的管制與束縛,也正因為如此,網絡電影的作品才越來越豐富。

        網絡電影的觀眾同樣是匿名的。這使得人們在這個社會時時處在“看”和“被看”的地位暫時被改變,人們卸下“被看”的包袱,可以完全輕松的選擇自己想要看的網絡電影的內容。不必在意某些片子惡評如潮被定性為違反了什么綱目,就因此而放棄觀看它的欲望。只要想看,就可以選擇觀看。這使網絡電影進一步流行。

        網絡電影的評論同樣是匿名性的。這種匿名性使得網民在發表自己有關某些網絡電影的評論的時候,可以把自己愿意表達的內容通通表達出來,不必像日常生活中那樣,顧忌自己因為表達了與別人相同的觀點,而被認為是奉承巴結或無能,也不必顧忌自己因為表達了與別人不同的觀點,而被與自己持不同觀點的人所敵視。這樣,網絡電影的評論者可以得到情緒的徹底宣泄和自我的釋放。這也促使了網絡電影的熱度越來越高,使網絡電影不斷傳播和評論。

        總之,網絡電影于網際的流行,已經成為了一種不爭的事實。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的結語以“樂觀的年代”為標題,他認為,“每一種技術或科學的饋贈都有其黑暗面,數字化生存也不例外。……但是不管怎樣,數字化生存的確給了我們樂觀的理由,我們無法否定數字化時代的存在,也無法阻止數字化時代的前進,就像我們無法對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樣。”隨著網絡社會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作為新生事物的網絡電影,也在不斷地成長、變得更為成熟。有全球電影人的共同努力,網絡電影必將推動一場新的電影文化的革命。

        參考文獻:

        [1]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浙江攝影出版社,1993.

        [2]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第5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文學作品 電影觀賞聽說讀寫

        一、前言

        我國英語教育的基本國情是:中國人學英語和中國人教英語,英語學習仍以課堂教學為主。眾多的英語學習者處于渴望學好英語,卻又因缺乏真實的語言情景而舉步為難。

        英語文學作品及其電影多年來一直是在國內外都很受歡迎的英語教學內容,是語言和文化輸入和教學的重要資源。筆者曾經在《高級英語》課程教學中嘗試這樣的做法,去年在美國也觀摩了國外通過英語文學閱讀及其電影欣賞來進行的英語教學,認為英語文學作品及其電影觀賞是英語教學喜聞樂見的教學資源和途徑,對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非常富有成效。

        二、英語文學作品及其電影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1,英語文學作品

        文學是語言最完美最崇高的形式。語言依賴文學展示她的美。文學依賴語言表達它的含義,通過詞匯各種各樣廣泛精巧的運用及各種復雜貼切的用法。擴展了語言知識。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結構或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巧。中國人學習外語,過去、現在、即使是將來,其主要渠道仍然是閱讀。

        那些膾炙人口、妙語連珠的傳世之作至今為人所稱道。讓學生能充分地領略到英語民族的表達方式、豐富的詞匯、貼切生動的描述。(趙莉。2004)

        優秀的文學作品,生動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描述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社會風尚,表現了各個階段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幫助學生了解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獲得豐富生動的歷史知識和生活知識,提高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這就是文學所具有的認識作用。

        文學作品閱讀還能使學生的語感更加敏銳。借助文學作品來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及交際能力,了解文學作品所反映的與語言相關聯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經驗。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去分析、理解作品,賦予文字以符合新的生命和意義。

        文學作品的學習需要學生有相當的語言基礎,同時能夠在高層次上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陳許,2001)。它的優勢在于“增加語言使用機會,擴展語言使用思路”。(王守義1991)

        2電影

        英語電影無疑是英語教學來的一個巨大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愉快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各種風格、不同類型的英文影片以圖文聲情并茂的表現手段,使其比很多別的教學資源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電影語言情景教學真實而立體地展現了所學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的環境。電影所提供的是語言交際的典型情景,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重現實際生活的各個場面。

        電影教學讓學生聽到英美人士的地道語言和純正的語音語調,接觸到大量形象生動、標準地道的生活和社會交際語言,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流利性。口語流利性對表達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我國的英語教學主要由中國老師來進行。因此教學效果,特別是在英語口語的提高上有明顯的欠缺。口語流利性所運用的時間性指標包括語速、發音速度、發音時間比、平均語流長度,以及平均停頓長度等五方面。學生在觀賞電影時,可盡情模仿。

        電影有著極強的情感感染力,嬉笑怒罵、悲歡離合等場景對觀看者的心里有極大;中擊力,能讓學習者感受真正的外語氛圍。3,兩者的結合 既然很多文學小說都被拍成電影。這兩種媒體又很容易結合起來,給英語語言和文化學習帶來多姿多彩的方式。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和和觀看其電影進行英語教學,先閱讀一本英語文學作品,再觀賞其電影作品,其中組織各種多樣的學習活動。這種英語教學方法收效甚好。三、教學策略 1,文學作品和電影的選擇 教師對文學作品及其電影的選擇至關重要。所選的作品和電影必須是適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年齡和文化,并且是男女學生都感興趣的,避免選擇語言或內容不適合的小說和電影。電影的現實意義和引人入勝的情節,為學生的觀后討論提供了很多描述的空間。

        2,文學作品閱讀

        1)根據教學進度計劃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在課外閱讀小說。

        2)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和欣賞作品,要求學生上網和利用圖書館查閱作家的資料,包括作家的生平和主要著作,以及與文學作品相關的背景知識,比如在閱讀“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越瘋人院》)時,要求學生了解印第安人和精神病院的基本情況,討論學生自己在醫院看病的經歷,等等。

        3)讓學生分組討和分享自己在此階段的查閱成果和認識。

        4)開始閱讀后,要求學生掌握文學作品的基本要素:時間(time)、人物(character)、場景(setting)、沖突(conflict)、情節(piot)、視角(poinl of view)、結構(structu re)、風格(style)、語氣(ione)、象征(symbolism)和主題(1heme)等。

        5)在不同的閱讀階段進行閱讀理解測試,鼓勵和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閱讀任務,做好討論和觀賞電影的準備。

        6)測試后,要有時間讓學生和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討論。問題的覆蓋面應廣,包括情節發展、人物個性、文化問題、文學主題和個人的讀后感。“在具體文學教學過程中,如果離開了文本和學生(讀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即作品的潛在美學價值沒有被體驗(experienced),作品就失去了實質性的存在意義”。(劉富麗,2004)

        7)擴大學生詞匯量是教學的另一個主要內容。不斷地變換詞匯的學習活動。包括詞匯討論和猜詞游戲。要求學生平時把自己認為有趣或重要的生詞記錄在詞匯本里,然后互相交流,還可以做成詞匯卡進行猜詞游戲。

        8)在小說里尋找描寫某個人物或事物的詞匯,或對長句和難句進行分析理解。

        9)要求學生邊讀邊寫,用日記的形式寫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有爭議的主題。還可以給小說里某個人物寫演講詞、人物之間的書信,并閱讀關于作品故事的報紙文章。

        3,文學作品閱讀后的教學活動

        1)討論作品的寫作風格以及作品的主題。

        2)選擇作品其中的一個情節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并用錄像機拍攝下來,學生可以嘗試人物的不同文化體驗,克服不敢開口講英語的害羞心理。同時更加了解自己的英語水平,便于反思和提高。

        3)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或以論文的形式寫作品評論。評論的內容包括:作者生平、作家主要代表作、歷史背景、作品的主題、作品 的象征意義,以及對文章涵義的理解等。通過撰寫論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他們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基礎。讀書貴在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文學作品可以為寫作提供題材和內容,寫作則又深化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兩者互為補充。(馮倩,2006)

        4)就一下一些有趣的話題展開討論:電影的結尾是否和小說不同?一些文學技巧,如第一人稱的敘述和內心獨白。在電影里會如何處理?并對演員的挑選、布景的設計、音樂和其它電影制作的因素進行各抒己見。

        4,電影的觀賞

        通常情況下。學生自己看電影時只是從頭到尾被動地把電影看完,這種被動的行為不能產生可感知的學習,不會達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英語技能的預期學習效果。而且,他們習慣于靠漢語字幕來理解和欣賞電影。離開電影字幕,就不知所云了。教師要努力優化看英語電影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1)電影對話十分的地道和口語化,其中許多表達和俚語是中國教師本身也有不熟悉的,要在課前將影片的難詞、俗語、俚語等匯編成詞匯表,發給學生預習。

        2)每觀賞電影十分鐘就讓學生做一些有關電影內容的理解問題,這樣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對電影的理解能力。問題最好是多項選擇題的形似,每個問題提供三個選項,這樣可以方便學生答題,又不影響電影觀賞。電影里的英語語速往往太快,慣用語太多,對學生來說完全理解難度很大。因此,根據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給學生的問題應該是關于節目對話里比較清晰和容易懂的部分,或是畫面里比較很明顯的視覺細節。通過回答這些較為易懂的問題,學生會更加投入、更加有信心地觀賞電影。

        3)在觀看電影期間,還可暫停來進行語言學習。具體的做法有關掉聲音,猜對話內容。

        4)選擇有趣的對話,讓學生進行模仿,并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過后反復聽并糾正自己的錯誤。提高他們的發音和流利性。

        5)要求學生注意演員講話時的弱讀、重音和節奏,并加以模仿。學生經常會發現演員對一些詞的弱讀有時會弱到無法聽到,知道就是說本族語的人也無法聽懂所有的句子,也要根據上下文和語法知識來理解的。

        6)像唱卡拉OK一樣,讓學生看著英文字幕帶有感彩地進行口語練習。

        5電影觀賞后的教學活動

        1)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述電影內容、主要人物等,這樣不僅加深了對電影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應用英語的語言能力。

        2)就影片的主題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命運分析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布置學生寫觀后感,啟發學生思考,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文化內涵、主題、乃至人物的某句精彩對白。挖掘影片給人的啟示。比較文化差異。

        4)要求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背誦影片中的經典對白。訓練學生的發音和地道的語言表達能力,美文背得越多,英語的表達就會越流利、越地道。正如李蔭華教授所言:“背誦、朗讀是我語言教學的一個經典作法”。

        5)比較小說和電影,寫電影評論,扮演電影評論家進行辯論,在班上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研究發現,或寫成文章。

        四、結束語

        文學作品和電影語言情景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聽說能力,而且還為學生展現了一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風俗及概貌的窗口,增強學生跨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

        第6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電影欣賞;教學實施;教學效果

        一、開設英語電影欣賞課程的意義及目前存在問題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大學課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和大學英語公選課都開設了英文電影賞析課程。英語電影欣賞課程的目的和任務就是通過介紹相應影片故事背景,講解重點詞匯和句型,欣賞經典臺詞、評析影片所表現的主題等環節,增強學生欣賞英美原版電影的能力和水平,加深他們對英美文化社會的了解,提高他們在真實語境中的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但是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教師的教學方面主要是缺乏規范的教材和適當的教學資料、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國英語影視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基本上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同時,很多學生僅僅是抱著看電影的目的選擇了這門課程,加之教師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這門課程并未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隨意性很大,甚至導致將影視欣賞課變成了學生的休閑娛樂時間。

        二、認真處理英語影視欣賞課的問題

        解決目前英語影視欣賞教學以上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適合高校非英語專業的英文電影賞析課程的教學體系。目前存在的首要問題是還沒有形成英語影視教學的理論體系,對英語影視課程應該教什么、達到什么要求、教學模式如何等問題要形成系統。

        1.明確課程目的

        這門課程應該實現兩個教學目的,其一是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力和口語的技能,其二是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使學生在專門的聽力和口語課程中接受較為系統的訓練。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賞析英文電影以提升語言技能和學習文化,可以在英語氛圍中鍛煉聽力、口語。同時把視聽說和英語文化等課程引入英文電影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

        英文電影賞析課程所講授的內容是英文電影,因此和其它專業開設的其它課程一樣,英文電影賞析課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具體的說是教授學生英文電影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欣賞和分析英文電影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正確實施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英文影片的選擇是進行英文電影賞析課程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是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基礎。在選擇影片時首先要保證思想性、健康性、藝術性等最基本的原則。影片的主題必須是積極的、高尚的,內容必須是具有藝術性的、值得探討的。隨著世界電影業的蓬勃發展,大量的優秀英文影片不斷涌現,因此,在保證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需要對英文影片進行分類選擇,從而保證影片選擇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向學生講授電影的基本理論是英文電影賞析課程的關鍵一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學生才能夠實現從被動地觀看影片向主動地欣賞和分析影片的飛躍。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有著紛繁復雜的理論體系,而英文電影賞析課程受到課時和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可以選擇一些基本的理論進行講授,例如角色與表演、敘述、風格等。

        在欣賞影片之前應該讓學生對影片的背景有所了解,包括片中講述故事的社會歷史背景、主創人員簡介、男女主角簡介、故事情節梗概、影片所獲獎項等。

        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分成小組去收集影片的背景資料并做成幻燈片在課堂上展示,這樣一來既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搜集和篩選資料的能力,為之后的電影評論打下基礎。每部優秀的英文影片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教師應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影片的亮點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引導學生有側重地欣賞。

        電影的播放方式有三種: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鑒于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英語專業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結合的方式。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運用電影的基本知識從整體上把握影片的角色與表演、敘述、風格等方面的特點,再進行定位式的放映,讓學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點,加深理解。

        三、對英語影視教材及教學的建議

        英語影視教材的選擇,非常重要。教材應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設計思路。教材以完成任務的典型活動項目來驅動,通過電影實際播放、情景模擬和課后拓展作業等多種手段,使學生通過上述各種教學活動來獲得美學認知和欣賞技能。教材應突出實用性,應避免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隨意性不得過大,甚至導致將影視欣賞課變成了學生的休閑娛樂時間。教材應以學生為本,文字表述要簡明扼要,內容展現應圖文并茂、突出重點,重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材中的活動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英文電影賞析課程不應只停留在影片欣賞的層面上。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對影片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評論。“賞”與“析”相結合才能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為以后的學習乃至進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礎。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對電影做出評價:主題分析、作者論、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心理分析。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些專業影評者的電影評論文章,供學生學習借鑒: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從不同的角度對某一影片進行評論,然后每組選出代表發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

        如何考核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呢?突出過程與模塊評價,結合課堂提問、人物對白、課后作業等手段,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并注重平時成績的評定與管理。強調目標評價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改變。強調課程結束后綜合評價,結合電影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注重考核學生所擁有的綜合語言能力及水平。

        最后,我們還應提到的是,課堂時間有限,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音視頻、視聽光盤等多媒體課件,通過搭建起多維、動態、活躍、自主的課程訓練平臺,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調動。注重仿真軟件的開發利用,如“模擬對白”、“在線答疑”、“模塊考試”等,讓學生置身于網絡學習平臺中,積極自主地完成該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提高英語電影欣賞的基本美學鑒賞能力提供有效途徑。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加強學生的日常學習自主性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電影欣賞的鑒別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龔紅霞;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年06期.

        [2] 莫山;淺議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功用[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郝東平;利用英語電影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電影文學;2010年07期.

        第7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作為復旦大學的教授,顧錚出了名的嚴謹,說話有進有退,充滿思辨,在課堂上針砭時弊的有感而發,也使他獲封“憤中”(“憤青”的中年版)的雅號。相比較其他評論家絕少親自操刀創作,顧錚卻熱衷于做一個拿著相機的城市“游手好閑”者,在他“欲說還休”的照片里,透著一種神秘與超現實。嚴謹與荒誕,使命感與游戲感,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讓我一時有些迷糊,但我很快發現這種矛盾也體現了顧錚一貫的審美趣味:喜歡不確定,不喜歡被定義。

        “荷賽”,不僅是評委在考照片,照片也在考評委

        對于“荷賽”的邀約,顧錚坦言是有些出乎意料。去年8月,顧錚收到一名擔任荷賽基金會監事(supervisor)的策展人郵件,主要內容是詢問他“是否愿意接受荷賽邀請擔任評委”,顧錚回復表示“愿意”,之后沒有消息。“去年10月左右,我收到正式邀請郵件,才知道我要擔任的是終審評委。”

        世界鼎鼎有名的“荷賽”,為何會青睞顧錚呢?顧錚表示并不知道具體的原因。然而看看他的履歷,人們也能猜中七八分了。十多年來,顧錚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當代攝影這個話題,已出版十多部攝影與視覺文化研究著作,發表很多論文。顧錚還是一位知名影展策展人,2005年他策劃的第一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1年,他出版的大型畫冊《中國當代攝影藝術》一書,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等多國文字,在很多國家的書店可以買到,也被一些頂級圖書館作為館藏。顧錚還是有近60年歷史的美國《光圈》(APERTURE)雜志的供稿編輯,是柏林的《歐洲攝影》(EUROPEAN PHOTOGRAPHY)的編委。在荷賽官網上,顧錚的身份介紹主要是大學教授和策展人,他確實是9位終審評委中唯一在職的高校教授。

        2月8日至15日,每天差不多工作12個小時以上,顧錚坦言,很辛苦,完全沒有時間游玩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但是他收獲了很多。

        記者:今年“荷賽”評選出的年度照片并不是你最喜歡的,你更偏愛意大利攝影師阿萊西奧·羅門茲拍的《敘利亞之困》,為什么呢?

        顧錚:從專業角度來講,年度照片是一張無法挑剔的照片,從時機的把握,視角,信息量,強度,都非常優秀。但讓我覺得稍稍有一些不滿意的,是照片沒有一點點不完美的地方,完美得像電影劇照,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包含不確定性的作品,獲得一般新聞類組照一等獎的《敘利亞之困》中,有一張照片不是太實,模糊、昏暗,從攝影技巧來說可能會為人詬病,但我覺得這更符合21世紀戰爭、革命、沖突、動蕩所帶來的這種不確定性——生命、生活、命運的不確定性,而作者還通過照片的模糊、虛化加強了這種不確定,也展現了人類為追求更自由、美好的生活而甘愿付出的那種努力與犧牲。相對于這張照片,太完美的照片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吸引力了,我甚至還說過,荷賽的形象已經基本固定,如果選擇這種照片也可以有所突破。

        記者:第一次當“荷賽”評委,對你而言,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顧錚:在評審照片的7天時間里,特別是評獎階段,除了年度照片,我們一直是在點評、討論中度過的,每個評委都必須從作品的專業特色等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對于我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不僅通過評審來了解當今新聞攝影的動態,也向一起工作的其他幾位終審評委學習他們看照片的方法與觀點,以及他們的敬業態度。大家都非常享受由于評委不同組合所帶來的不同文化上的驚異感。所以不僅是評委在考照片,照片也在考評委。

        記者:在評審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顧錚: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評委中有一些人表現出的反思,猶豫——我的這種考慮會不會有問題?或者說,聽了別人的意見以后,我是不是要重新考慮?大家會有這樣的反思精神,不會說太肯定的話,時刻保持有一種警惕心。因為大家都來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性別,并且認識到每個人的立場和視野都是有限制的。一定程度上,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精神,保持了充分傾聽的姿態。所以我覺得評委會主席讓每個評委都發表意見確實有其意義所在。

        記者:“荷賽”是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一直被爭議的是得獎作品總是與戰爭、暴力、殺戮、血腥有關。不過,在前兩年荷賽的圖錄里,我們發現已經增加了“日常生活”、“當代議題”的分類,在你看來,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顧錚:我個人的體會是,荷賽不希望只停留在熱點和突發的新聞上,而是希望攝影師更有問題意識地去關注日常生活的、更具普遍性的題材,這也是對大量的題材火爆的參賽作品的一種平衡。日常新聞獎項的出現,為參賽攝影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促使他們探尋平凡生活中不平凡之處。從近年來的獲獎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荷賽允許新聞與紀實,甚至紀實與藝術之間跨界,這說明荷賽是有反思能力的國際大賽。

        記者:你也當過國內一些攝影大賽的評委,國內的比賽與國外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顧錚:國內的很多攝影大賽審美標準、美學趣味還是太低,較少關注社會現實的作品,大量獲獎作品離現實越來越遠,那些風景攝影僅僅只是沒有個體立場,更沒有獨到的現實關懷的景觀再現。同時,還有一些攝影比賽配合各種商業活動。總體而言,現在大量的攝影比賽無法引導、提升現在的攝影水準,無法對當代文化作貢獻,看上去表面繁榮,但是經不起歷史的檢驗。當然,不能否認的是,也出現了一些比較有個性的比賽,比如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三影堂藝術攝影獎,著重推新人,有特定宗旨,有一定的國際性。

        記者:“荷賽”非常注重組圖,但是在國內很多攝影大賽上,看到的都是單張獲獎,對此,你怎么看?

        顧錚:荷賽要求組照是12張,在評選過程中,攝影師的12張照片會在屏幕上一張張打出來,最后這12張還要在屏幕上縮成一個群組,評委們會看這些照片相互的關系、色調、影調,敘事上的展開:、結尾,節奏等,進行整體的評判。國內攝影大賽單張得獎,偶然性相當大,不通過完整的系列的觀察,很難對參賽者的攝影理念、對攝影語言的把握進行較準確的評價。

        評論有它自身的目標與追求

        顧錚最為人熟知的是他的攝影評論家身份,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日本攻讀博士時,他翻譯撰寫了大量介紹國外攝影歷史和現狀的文章。1999年學成歸國后,顧錚著重關注當代攝影家的創作,把攝影作為當代的一個視覺文化現象進行研究,撰寫了大量文章。毫不夸張地說,許多年輕攝影師是讀著顧錚的攝影專著成長起來的,也以能被他“策展”為榮,因為經他策展的首屆亞洲攝影雙年展和首屆廣州攝影雙年展,為整個攝影界的展出體系樹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桿。

        雖然在攝影界顧錚已經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但他依然常露憂慮之色,因為少有后來人。作為復旦新聞學院的教授、博導,顧錚集中于藝術理論、視覺傳播、攝影文化史的研究方向,由于冷門,他每年接收的碩士生不超過5名,同時,還沒有一個博士如期畢業,“開門大弟子”放棄學業踏入娛樂圈,“二弟子”為創業選擇肄業;今年理應畢業的兩名博士已申請延期。然而即便是跟隨者寥寥,他還設置難關,直接封死直博這條路。顧錚解釋道:“直博是一種看上去很省力,最后可能很不省力的做法。考博不僅能考察學生調動知識的能力,更能檢驗學生讀博的決心與合適度。”

        記者:評論時,你一般會傾向于怎樣的角度、切入點?

        顧錚:評論主要是以文本為主的,從歷史現實的復雜脈絡、創新的程度、語言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斷,方式上可能存在兩種不同:一種通過肯定作品中非常值得關注的東西的同時,也在暗示其他人創作中所忽略的東西;另一種,當一無是處的作品卻獲得好評時,要痛加鞭笞,這個時候就要發揮提示作用:是否大家的認識上出現了問題。我認為評論要有一定的傾向性,當然把優點、不足比較平衡地列出來也可以,但評論的色彩不夠鮮明。

        記者:你既是知名攝影評論家,又是頗具影響力的影展策展人,但我聽到一種說法,在國外評論家為避嫌一般是不太進行策展活動的。

        顧錚:倒也不一定,我認為策展活動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評論活動,是把當下一種攝影現象、某種趨勢通過展覽的方式加以呈現,最終展現的不僅僅是展覽的過程,也體現了審美趣味。

        記者:現在在文藝批評領域,評論家與藝術家的關系很微妙,那么在攝影界,這種關系如何呢?

        顧錚:這涉及到輿論的生態問題,攝影家是否能積極面對建議性的評論。確實有些攝影家與批評家是南轅北轍的,有攝影家說,我根本不看評論家的東西,甚至說大量從事評論的人是傻瓜,搞了一輩子沒有搞明白過,就是為了在大學里討一口飯吃。從某種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藝術家一定要意識到,你的作品一旦呈現出來,就有著天然被評論的宿命。當然,還出現了一種比較差勁的,求你時卑躬屈膝,關注了他后,就翻臉不認人了,這樣的行為明顯是利用評論。

        記者:在你看來,攝影評論應該起到怎樣的作用?

        顧錚:作為攝影家積極地希望評論家、策展人了解他的工作,這是天經地義的。反過來,其實評論本身也有自己的目標、追求,不只是為當下的實踐服務,也需要不斷通過評論的工作進行理論的升華。我覺得攝影家、評論家各有各的事情做。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所謂的“搞”攝影評論與理論的人,以指導者的面孔出現,一本正經地給人家指點,君臨攝影家頭上,那很荒謬。

        記者:業內認為,你與林路等撐起了中國攝影評論界的半壁江山,這是上海的驕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折射了評論界的沉寂、冷清。

        顧錚:實際上沒有多少人愿意留在攝影評論這個空間,從事這個領域需要不間斷地耕耘,不問收獲地耕耘,像我跟林路是作為人生的志業來做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愿意投身這方面,當然也有生存方面的壓力。目前高等院校學科建設上,在攝影評論方面還是新興的,估計最起碼再需要50年時間才有比較確定的地位。

        攝影是寄托內心隱私的視覺表露

        采訪間,顧錚會偶爾順手拿起相機對著窗外的景物按下快門,隨后他給我看拍的照片,原來是咖啡店門外鐵欄上做裝飾的黑色的鐵皮狗,“躲”在淡黃色的桌子下面,整個畫面在虛實相間中透著一種奇妙的小情趣。

        我問他:“那么喜歡攝影,為何沒有在攝影道路上繼續下去而轉向理論呢?”顧錚立馬“糾正”道:“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攝影呀”,一臉的認真。我趕忙補充解釋道,“我指的是職業攝影”,但我很快意識到攝影對于他而言,無所謂職業非職業,無論走到哪里,顧錚都會隨身攜帶一個輕便小巧的數碼機,他抗拒過于儀式化的創作姿態,喜歡隨意抓拍。攝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顧錚回憶,起先是在家里拍攝家人,后來是在同學家里,互拍合影不過癮了,索性把同學父親“”前的肩章制服、大檐帽穿戴上,化了妝,拍攝設計情節的劇照,甚至為拍《紅色娘子軍》里面的角色,把自己綁起來吊起來等。中學畢業后,為了更方便把玩相機,顧錚干脆進了照相機廠工作,平時也經常在街頭抓拍。

        1980年代,為質疑當時攝影圈中流行的 “愉悅視網膜”的藝術,顧錚等人興起了一個真正具有民間色彩的攝影群體“北河盟”,彰顯了反叛的姿態:不甘于被不受質疑的美學觀和攝影觀所左右,敢于拿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盡管“北河盟”主創者的形象已經成為了某種傳說,但顧錚依然延續了在影展上所提出的城市影像的概念,他稱自己是個城市的“游手好閑者”(波德萊爾語),他意圖“遭遇”一幅作品,而非功利性地去“擢取”城市的細節。由于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厚體驗以及新銳的藝術觀念,這位悠閑的“游手好閑者”總能“隨手擒來”一些好作品。細看他的照片,如同都市空間的懸疑劇,荒謬而又超現實。顧錚說,“荒誕”源自一次少年時候的驚嚇。小時候,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次不經意的偷窺,他們在一輛停在街角的面包車里看到躺在車里的死者一張僵硬的臉,從那時起,顧錚就覺得這個城市中處處充滿了出人意料,充滿了荒誕和奇幻。雖然學生們覺得顧老師比較嚴肅,“把七情六欲都藏了起來”,但是照片卻透露著他細膩的情感,“攝影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種觀看、分享、發現,是寄托自己內心一種隱秘的東西的一種視覺表露。”

        記者:為何沒有往專業攝影方面走下去?

        顧錚:我曾經也想做專業攝影師,1991年到日本留學時是想念攝影專業的,無奈學費昂貴,需要去打工才能支撐下去,我一直體弱,一看到需要體力勞動,馬上就被嚇住了,后來就選擇在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讀比較文化研究專業。現在回過頭看,這方面的訓練對研究攝影史、對攝影現象的評論都是很有幫助的,是很好的積累。而且我現在也一直在拍照。

        記者:從國際視野看,你怎樣評價國內攝影師現在的水平?

        顧錚:如果把國內優秀的攝影師推到國際上毫不遜色,像上海的陸元敏,他的照片能給你一種驚喜,一個意外,很放松,問題是這樣的攝影家太少,而且也沒有太把他當寶貝。

        記者:為何這方面的攝影師那么少?

        顧錚:主要在于觀念,攝影師的素養。也有一些攝影師對我說,顧老師,你關注關注我,我心里想,要死了,你一張照片得獎,你就認為自己是攝影家啊?我怎么通過你的一兩張得獎照片知道你對攝影有沒有持續興趣,興趣背后對世界有怎樣特殊的看法。現在國內一些攝影師獲獎無數,但沒有自己的想法,跟著不同攝影比賽的不同主題,一會拍這個,一會拍那個,沒有專業的定位,而且思維方式也比較單一,以為風光攝影就是起早貪黑拍到一抹朝霞,應該要有更開闊的視野,被破壞的風光也是風光攝影的題材。

        第8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業界對于復合型影視藝術人才的需求分析出發,對影視藝術院校教育及相關人才的培養提出了一些見解。

        一、引言

        由于電視事業的蓬勃發展,影視行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急劇擴大,許多大學也都紛紛開辦影視專業。但由于種種原因,影視藝術教育一直呈現一種分割狀態,院校之間缺乏交流,院校教育與影視業界更是缺乏必要的互動。影視藝術行業需要何種類型的人才,中國影視藝術教育改如何與市場接軌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影視行業特質決定

        一般影視制作項目涉及多個領域,需要編劇、制作、音樂等諸多團隊的分工配合,而各個部門間的配合自然就顯得格外重要。但根據以往“隔行如隔山”的傳統行業模式,這種交流又顯得異常的困難。

        (二)影視產業形勢決定

        當前,我國的影視動畫被國外動漫搶占了絕大部分市場。我國的人均擁有動漫片的時間只有0.0012秒,而日本人現在人均擁有動畫的時間是5-8分鐘。根據業內人士調查,目前我國對動畫制作人才需求缺口是15萬人左右,動畫行業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是60萬人。中國影視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呼聲越來越高,振聾發饋。

        (三)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決定

        影視是一門以畫面與音響為媒介、以現代科技為手段,通過銀幕或熒屏為觀眾塑造直觀的視聽形象、再現與反映生活的一門綜合藝術。評價影視制作的質量關鍵在于其藝術性,而藝術性的形式需要專業化、高水平、重合作的藝術和技術復合型人才。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培養要有重點,有主有次,不同的人的重點不同,也就是專的方面不同,但是他們博的性質是相同的。

        三、基本素質的培養

        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培養藝術和技術集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構成一專多能,知識結構全面,市場競爭意識強的高質量人才,才是提高影視質量的水平的根本保證。多學科交叉的教學育才方式越來越得到社會重視的同時,相關院校的教育水平與教學模式也應相應改善,對于相關技能與藝術素質培養來說,個人覺得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加強。

        (一)氣度和氣韻

        影視劇《巴頓將軍》后面的巨大星條旗符號,顯示了美國人的霸氣《黑炮事件》中的大鐘,作為符號警示人們時間的厚重《大法官》中巨大的“法”字,大樓的仰拍等都是浩大氣度的一種完美演繹。氣貫長虹、氣韻生動永遠是任何一種藝術門類恒久追求的最高境界。影視藝術亦然。

        (二)市場經濟意識

        藝術品可以轉化成商品,并且常常是天價商品。藝術品轉化成為商品的過程之中,作品本身的影響程度也隨之加深加廣了。與其他商品一樣,藝術品的市場運作一樣需要符合市場機制的運作規律。沒有自我推銷的市場觀念,不研究市場的需求,藝術家很難有好的發展,“酒好也怕巷子深”。

        (三)創造性思維

        人的思維方式一般被分為三類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而發散思維則是從藝人員必須勤加訓練、牢牢掌握的思維模式。它建立在順向和逆向思維之上,并在此基礎上擴展開來的,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網狀立體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須具備廣博的全面的知識結構、吸收快捷、消化、變通的能力。這種思維方式是藝術創新的基礎。求異、超越和創造是從影視藝術人才必要掌握的技能。

        (四)審美能力培養

        對影視藝術的綜合審美能力的培養,包括審美感受、感知、理解、聯想與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陶冶從藝人員的情操和情感、性格和品格,對智力結構、意志結構的完善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影視藝術這種綜合性藝術來說更是必不可少。

        四、結語

        影視藝術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席卷全球,創造了夢幻版的影音帝國與巨大經濟效益。中國政府與相關從業者都意識到了影視藝術對于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影響之重大意義。因此,中國影視藝術教育更應在總攬全局的基礎上,分清主次,全面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發掘自身優勢,穩步推進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力爭在世界影視業中占據一席之地,甚至后來居上。

        參考文獻:

        [1]米雙全.影視藝術教育再探.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1).

        [2]葛玉清.中國電影意境營造與觀眾審美意向融合.文藝評論.2006(04).

        [3]陳兆金.略論影視藝術意境的審美特質.電影評介.2007(02).

        第9篇:電影評論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思潮迅速地蔓延到各種文藝形式的領域之中,電影作為一種文藝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電影中的后現代主義手法既有后現代主義的一般特征又有電影這種特殊文藝形式的獨有特征,本文簡要分析了一些電影中的后現代主義手法,以及后現代主義手法受到歡迎的原因。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中葉出現的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思潮,然而它并非一產生就是世界性的,后現代主義的正式出現是20世紀50年代前期,其聲勢浩大并震撼思想界是在70年代至80年代,這一階段,在歐美學術界引起一場世界性的“后現代主義論爭”,到了90年代初,后現代主義開始由歐美向亞洲地區“播撒”。使后現代主義成為一個當代社會的熱門話題。后現代主義是在現代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在吸收了現代主義的因素同時對現實主義又有了超越和突破,盡管學術界對后現代主義思潮還存在諸多爭議,但它作為一場文藝思潮確實對文藝創作和評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談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美國的后現代主義理論家杰姆遜向我們這樣描述到:“后現代主義文化已經是無所不包了,文化和工業生產和商品已經緊緊結合在一起,如電影工業,以及大批生產的錄像帶、錄音帶等等,在19世紀,文化仍然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法。而到了后現代主義階段,文化已經完全被大眾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正在消失。”文學創作中的后現代主義作品可謂比比皆是,但此種藝術思潮對文藝活動的影響卻不僅限于文學,它對電影藝術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美國電影理論家尼克·布朗說:“電影理論目前似乎正處于我們稱之為后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的一組研究課題的發展史的終點和我們認作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一組課題與主題的起始階段”表明理論工作者已經注意到后現代主義對電影理論及創作的影響,他們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去探討電影中的后現代主義因素和手法。那么什么是后現代電影呢?若想了解后現代主義電影,必須要了解其一般特征:只注意表面,不涉及任何意義,沒有深度、內涵;歷史意識消失,使影片自身與歷史處于斷裂狀態;主體已消失,人不再處于中心地位,一切都是碎片;世界都以物的形式呈現沒有任何熱情和主題思想需要表現,只做客觀地陳述和展現;對象距離感消失,審美距離不復存在。這些都是后現代主義電影所呈現的共同特征。

        一、傳統敘事方法的顛覆

        觀眾的審美標準和審美能力似乎是與日俱增的,時至今日,傳統的敘事手法和結構已不能滿足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審美要求了。必然要求在敘事手法上有所突破,而后現代主義的敘事手法則一改傳統,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后現代主義電影在敘事結構上是反對過去那種從頭至尾有始有終的敘述順序的,它慣于拆分敘事結構,甚至消解敘事結構。如《拯救大兵瑞恩》并不是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來講述一個營救行動,而是通過主人公的回憶采取了一種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整個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了情節的真實性。影片一開始描述了瑞恩領著自己的家人去祭奠那次參與營救而傷亡的隊友,瑞恩沉湎與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之中,鏡頭逐漸聚焦于瑞恩的臉部,最后拉到主人公的眼前,給他的眼睛來一個特寫。影片的巧妙之處在于整個鏡頭穿入了瑞恩的眼中,將觀眾帶向戰場,影片由此才真正展開,隨著主人公回憶的結束整個影片也就結束了,鏡頭再從瑞恩的眼中拉出來,此種手法在《泰坦尼克號》中也有運用。兩部影片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它們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或許不僅在于此,但是少了這樣獨具匠心的情節安排,影片也會失色不少。后現代影片情節表現為破碎化、凌亂話、意識流化。若不認真留心電影中的細節并且仔細地加以推理,是很難理解影片中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的。萊昂納多領銜主演的兩部影片《禁閉島》、《盜夢空間》尤為代表,片中的鏡頭切換非常之迅速,情節是隨著人的意識流動而不斷推進。

        二、開方式的結尾

        與傳統的閉合式的結尾相比,后現代主義電影更多的是采用一種開放式的結尾。閉合式結局是指故事提出的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答:“激發了所有情感都得到了滿足,觀眾得到了一種完滿的體驗而離開,沒有疑慮。充分滿足而開放式的結局是指電影留下一個開放式的尾巴,故事中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答而且這個問題一直會延伸到影片之外,讓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后自己去補充思考”傳統的大團圓式的結局符合傳統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要求,迎合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之后的評論家對此種結局方式提出了責難,影視作品中又出現了以悲劇收場的手法,打破了人們既定的審美心理和思維模式,于是觀眾們便有了一種期待受挫的感覺,可是眾口難調,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悲劇收場的方式也受到了眾多觀眾和影評家的口誅筆伐。后現代主義的手法可謂是避免了之前兩種方式的弊端而以一種開放式的結尾呈獻給觀眾,作品無所謂喜劇無所謂悲劇。那些具備戲劇情節的觀眾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以一種喜劇的方式收場,而那些喜歡審悲的觀眾則可以想象一種悲劇的結尾。

        三、拼貼、戲仿、無厘頭、解構的手法

        “拼貼”的手法即伊哈布·哈桑所謂的“種類混雜”,題材的陳腐與剽竊,拙劣的模仿與東拼西湊,通俗與低級下流使藝術表現的邊界成為無邊界,高級文化與低級文化混為一缸,在這多元的現實,所有文體辯證地出現在一種現在與非現在、同一與差異的交織中。后現代電影的情節是由許多經典、搞笑、諷刺、調侃的鏡頭和情節拼貼而成的,由這些因素拼貼而成的情節必然會以一種無厘頭的方式呈現出來。后現代主義電影追求一種無意義、反崇高、反正統,回歸觀看的游戲狀態,這恰好與后現代主義提倡的削平深刻模式、淡漠歷史意識,通過距離感消失有意造成“表征混亂”的美學原則相契合。國內電影中帶有此種后現代主義特征的電影相當之多,我認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越光寶盒》和《大話西游》兩部了。

        《越光寶盒》中的這種拼貼、戲仿的藝術手法無處不在,通過拼貼和戲仿經典影片中的鏡頭和語言,一方面讓觀眾產生一種重溫經典的,另一方想借經典的東風來為自己的電影潤色,增加票房收入。《越光寶盒》里的男女主人公分別叫“清一色”和“玫瑰仙子”,光從人物的名字上看,就已經有一種無厘頭和惡搞的意味。該影片不僅戲仿了它的前身——《月光寶盒》,而且還戲仿了《功夫》、《赤壁》、《無極》、《泰坦尼克號》、《黑客帝國》、《金剛》、《功夫熊貓》里的許多經典動作和場面。在《大話西游》中,500年前后不同版本的人物一鍋粥似的拼貼在一起,古今中外各種情景改頭換面的出現。整個影片以一種“狂歡”化的形式出現,營造了一種喜劇的氣氛,在哄笑的過程中把一切崇高與嚴肅都顛覆了,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已不再是文本呈現給我們的那種人物關系了,唐僧由一個菩薩心腸、精通佛經、不畏艱險、一心一意西天取經雖分不清人與妖魔卻有著一代圣徒風范的高僧顛覆為一個羅里羅嗦、人見人煩的“八婆”。觀音本是一個普度眾生具有大慈大悲情懷的女神仙卻被孫悟空說成“因為你是女人我才不殺你,不要以為我怕了你”。唐僧:“求姐姐放他一條生路吧”一個“女人”“姐姐”瓦解了權威,消解了崇高。原有的普度眾生的佛家大意被顛覆為無意義,整個故事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神圣”的“禁欲式”的取經故事而是一個嬉戲調侃的愛情故事,人物多了一些人間的煙火氣息。該影片以反權威反英雄、反秩序、反束縛的方式顛覆經典小說《西游記》傳統閱讀和解讀的權威,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這種拼貼、戲仿和無厘頭的風格在某種程度上卻迎合了大眾的審美心理和審美需要。

        雖然各種形式的文藝也不再將自己定義為時代的傳聲筒,但這不表明時下的各種文藝方式就完全脫離生活之外,對于那些反應特定時代主題并能吸引大眾眼球的題材和素材,那些具有敏銳捕捉能力的導演一定會盡可能地將其囊括在自己的影片之中。因為無論電影在何種方式下它的圖像和聲音都在向我們傳遞著文化信息,整個文化內容和意識形態內涵在這些發出聲音的圖像里持續存在,并且影視圖像藝術的綜合方式還充當著凝聚時代個性傳釋者的角色。

        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題材和審查制度以及技術條件上的限制,中國的導演一般不敢過多的涉及后現代主義風格的電影,他們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影片中植入一些后現代主義手法和因素,用來調劑影片的口味和風格,嘗試著盡可能地改變原有的影片拍攝手法,盡力捕捉時代氣息。尹鴻認為中國幾乎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后現代電影,但許多影片中的的確確已表現出了后現代主義的某些特征。那些帶有后現代主義因素和手法的電影受到廣大影迷的青睞和追捧并且能產生不錯的票房效益也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可能是“后現代主義的種種姿態,我們今天不但易于接受并且樂于把玩,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后現代的文化整體早已被已存的社會體制所吸納,跟當前西方世界的正統文化融成一體了”。

        參考文獻

        [1] [美]弗·杰姆遜. 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M]. 唐小濱譯. 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6: 147-148.

        [2] [美]喬治·布魯斯東. 從小說到電影[M]. 高駿千譯.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81: 1.

        [3] [英]羅伯特麥基. 故事結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制作的原理[M]. 周鐵東譯.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1: 57.

        [4] 伊哈布·哈桑. 后現代轉折[M]. 俄亥俄州大學出版社, 1987: 1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美女黄大片在线观看 | 综合色桃花久久亚洲 |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日韩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