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

        第1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鄉鎮小學教育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鄉鎮小學教育事業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對鄉鎮小學教育現狀進行透徹的了解,才能夠尋求有效的辦法來對鄉鎮小學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本文就是通過對鄉鎮小學的實際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小學;教育;現狀;問題;措施

        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的發展,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鄉鎮小學的教育問題成為鄉村居民關注的重點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是通過鄉鎮小學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力求尋找出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鄉鎮小學的教育水平,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小學生。

        1鄉鎮小學的教育現狀

        1.1鄉鎮小學教師稀缺,缺乏高學歷人才:由于鄉鎮客觀環境比較差,很多高學歷的師范畢業生并不愿意到這么偏遠的鄉鎮來工作,導致鄉鎮小學教師比較稀缺。同時通過對鄉鎮小學師資力量的調查發現,在鄉鎮小學中,女教師的比例比較大,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教師成為鄉鎮小學教師的主體力量,青年教師的比例比較低,這也就表明鄉鎮小學缺少新鮮元素,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觀念相比于青年教師而言要稍微老舊一些。還有在鄉鎮小學中,大部分教師的學歷都是高中、中專或者中師,極度缺乏高學歷的專業師范人才。除此之外,由于編制的問題,有一些學校只能聘請一些代課老師,這些代課老師的薪資待遇低、穩定性差,并且這種流動性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也是十分不利的。

        1.2鄉鎮小學資金匱乏,教育設施落后:近些年來,盡管我國越來越重視對鄉鎮小學的投資建設,但是由于地理環境和小學數量眾多等因素,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無法能夠讓所有的鄉鎮小學都能夠獲得資金去進行建設。這種資金匱乏導致許多學校的教學環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遠山區,小學生上課的時候沒有固定的桌椅,更別提廣闊的操場和輔助教學的教學器材了。

        1.3鄉鎮小學教師一兼多職,影響教學效果:由于鄉鎮小學的規模比較小,資金投入不足,學校教師資源缺乏。因此,無法做到每個科目都配備一名專業的教師,所以在鄉鎮小學中一名小學教師往往同時身兼多職,除了教授自己的專業課程之外,還要同時教授幾門副科。例如教授語文課程的教師,可能同時還教思想品德課和音樂課等。

        2關于鄉鎮小學的問題的幾點思考

        2.1學校與鄉鎮政府積極溝通交流,獲得有力支持:對于鄉鎮小學而言,要想發展,創造出好的教學環境,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對學校進行建設。為了提高鄉鎮小學的教學質量,學校要積極與本地的鄉鎮政府進行溝通和交流,獲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撥出一定的資金用于學校建設和教學設施完善方面。其次,學校還要與社會進行有效的溝通,尋求幫助,希望公益機構或者大型企業為學校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讓鄉鎮小學的學生能夠在更好的教學環境下進行學習。最后學校要將獲得的資金用于校園建設和教學設施完善方面,首先鄉鎮小學要對原本破舊糟糕的校園進行重新規劃和建設,為小學生創造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能夠讓孩子們盡情玩耍的操場,同時也要配備相關的教學器材,如音樂課所需的音樂器材,鋼琴、手風琴等;如體育課所需要的籃球、足球等。其次,學校還要將多媒體技術引用到教學當中來,在每個班級安裝投影儀并為每個教師配置電腦,它能夠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將所制作的教學課件通過投影儀播放出來。這種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集視覺、聽覺于一體,能夠刺激到學生的神經,為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整體提高鄉鎮小學的教學水平。

        2.2引進高學歷人才,構建完善的師資隊伍:鄉鎮小學存在地理位置偏遠、教學環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鄉鎮小學無法吸引高學歷人才來校教學。因此為了提高鄉鎮小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學校必須對教師聘用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對于引進的高學歷人才在薪資福利上一定要保證其優厚性,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加大對其高學歷人才的津貼補助,以此來吸引高學歷人才在鄉鎮小學進行教學,還有對于引進的高學歷人才要給予正式編制,不要遲遲無法轉正,要讓他們能夠安下心來在鄉鎮小學工作。這種新鮮血液的青年教師的引進,不僅能夠激發鄉鎮小學的教學活力,帶來創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想法,還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鄉鎮小學的教學質量。其次,對于本校的原有教師,要實施教師考核和評比制度,對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考核,對于教學素質低、教學效果差,無法勝任本職工作的教師進行崗位調整或者辭退,以保證鄉鎮教師的整體素質。最后對于聘用的代課教師,要考量其教學水平是否專業,教學責任感是否強烈,如果代課教師在校代課期間表現優異,那么學校就要考慮適當給予代課教師轉正的名額,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避免流動性教學帶來的不良影響,讓他們安心執教。

        2.3各司其職,合理配置專業化教師:在鄉鎮小學,一個教師身兼幾職的教學現象非常普遍,但是這種做法非常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術業有專攻”,專業的教師和非專業的教師,二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鄉鎮小學對于教師配置上,要進行合理的規范,只允許專業的教師教授本專業的課程,不可以同時還教授其他課程。一個教師兼任好幾門課,不僅學生會產生厭倦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教授其他幾門副科時,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備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工作壓力大,精力不夠充沛,對教學質量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曉亮,韓榮芳,侯鳳石.關于河北省S鄉鎮中學男女生教育現狀及其原因的調查分析———基于教育社會學視角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20:240-241.

        第2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 高校 本科 畢業設計 教學現狀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開啟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第一扇大門,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評定學生獲取畢業資格、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1]

        高校本科畢業設計概述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包括選題、開題報告、收集資料、構思論文提綱、撰寫初稿、修改定稿、論文答辯等幾個階段。指導期間,導師和與學生要進行頻繁的交流,按期對學生進行論文寫作的基礎性訓練,使學生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培養其學術研究的素養,進行創新能力的訓練。

        畢業設計是畢業生在離校前對所學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各種綜合能力培養的全面檢驗,對于彌補教學過程中的某些薄弱環節,培養創新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畢業設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2]。

        高校本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指導不到位

        在畢業設計中,教師指導不到位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近年來高校的擴招致使“一帶多”的現象,師生比例失調,難免顧此失彼。部分教師對學生降低要求,提供的題目太小,致使畢業設計工作量明顯不足。也有個別教師精力投入不足,責任心不強 ,學生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2.題目設計不合理

        一些教師的畢業設計題目陳舊,內容簡單,技術含量不高,跟不上新科技應用的節拍;也有一些教師為了吸引學生,從熱門領域中尋找設計題目,嚴重偏離了自己的專業和科研內容,使指導工作留于表面或導致文不對題的結果。

        3.畢業設計指導過程把關不當

        對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不遵守作息時間,對未能按期完成設計任務的學生降低要求,從而使畢業設計達不到預期效果。畢業設計把關不嚴導致學生對畢業設計的認識不足, 因而對其缺乏足夠的重視。

        (二)學生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消極等待,缺乏主動性

        在實際畢業設計中,部分學生由于基礎不扎實,遇到問題時束手無策,即便聽了老師的輔導也不知從何下手,因此消極等待指導教師的幫助。部分指導教師過分具體指導,越俎代庖,把指路變為帶路,學生從期待指導到依賴指導,從主動變被動,僅為解決問題而學習[3]。

        2.過分依賴指導

        有一部分同學依賴情結很嚴重,似乎沒有教師的指導就無法開展設計。他們畏苦怕難,不愿動腦筋,不愿走彎路,怕自己的設想或方案被推倒重來。問題嚴重的學生發展到沒有老師點頭,就不敢往下做。

        3.受就業、考研影響,精力投入不足

        畢業設計期間請假面試是屢見不鮮的事,畢業設計時間受擠壓沖擊,無暇顧及畢業設計。

        面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競爭壓力,許多本科生已把考研看作二次擇業,備考和復試大量占用了有效的設計時間,致使畢業設計質量得不到保證。

        提高畢業設計的對策

        (一) 針對教師的問題對策

        1.倡導敬業精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畢業設計指導工作中,要加強和提高專業指導教師的素質水平,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和鍛煉,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同時,指導教師必須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和相關技術,了解畢業設計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熟悉各種教育研究方法。

        2.結合個人研究方向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計題目

        作為指導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其動態前沿,在設計題目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合本科畢業生的題目,要確保畢業設計的可行性條件。

        3.優化畢業設計指導方案

        針對學生差異,分層實施個別化指導。對于自主性強的可以提前布置任務,對態度消極的,既要嚴格又要有耐心。尤其是在理解題目和大綱構思方面,一定要嚴格把關,否則,不是離題就是偏題。

        (二) 針對學生的問題對策

        1.積極引導,端正態度

        要明確告知學生畢業設計的意義和重要性并嚴肅提出畢業設計的要求,使其開始就有一個積極的態度。

        2.因材選題,發揮特長

        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來選題,這樣不但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還能有效提高畢業設計的積極主動性,因為動力源于興趣。

        3.以任務為驅動,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畢業設計中所用到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在前期課程中已學習和掌握,現在所需的是如何應用到畢業設計中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中鞏固和提高,在應用中升華和創新[4]。

        4.加強人文關懷,增進情感交流

        指導教師應耐心地從學習上多指導、多幫助、多輔導學生,更要從思想和心理上多關心 、多激勵 、多尊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個性需求 ,調動主動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以關注人的發展與自我完善來彰顯人文關懷。

        結 語

        畢業設計是大學生臨近畢業的最后一門必修課,是學生進入獨立思考和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因此重視和加強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5],更是對前期學習效果的一個實踐檢驗,為了孩子,我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

        參考文獻:

        [1]延安大學教務處.延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手冊[z].延安大學出版社,2010.

        [2]段瓊瑾,劉金香.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3]李同英.改革畢業設計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27(3):82-85.

        [4]姚錫遠.關于創新教育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20—23.

        第3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促進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的教學成果,有效推動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科和專業建設以及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

        二、主辦單位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三、協辦單位

        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院(系)

        四、活動時間

        征稿截止時間:2016年6月10日

        評選揭曉時間: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動組織

        1.評選范圍: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2016年應屆畢業生獨立或合作撰寫的畢業論文。

        2.論文分組:分設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碩士生、博士生)三個組。

        3.論文推薦:大專、本科生參評畢業論文由所在院校(系)集體推薦。推薦數量:大專生控制在本院校(系)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以內,本科生控制在20%以內。每篇參評論文均應附上兩位具有高級職稱指導教師或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評語。研究生推薦名額不限,由導師推薦并寫出評語。所有參評論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學生證復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編輯室(郵編310012)。參評者同時將參評論文的Word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到電子郵箱 。

        4.電子郵件格式要求:郵件主題請寫:學校+姓名+論文題目。附件文檔名請寫:姓名+論文題目。附件文檔全文宋體、小四號、兩端對齊、1.5倍行距。在發送電子文檔前,請刪除論文中的學校名稱和導師姓名,以及頁眉、頁腳及致謝頁中有可能涉及學校、導師、作者本人的相關信息。

        六、評選和獎勵

        1.特邀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組成論文評選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分組評選,按一定比例評出各組優秀論文。

        2.由主辦單位頒發獲獎證書。

        3.獲獎結果將在2016年9月《幼兒教育?教育科學》雜志及其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http://”上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將選登在《幼兒教育?教育科學》上。

        4.獲獎作者編入“中國幼教招聘網http://高級人才庫”向全國各用人單位重點推薦。

        七、重要說明

        第4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一)以小學教師崗位任務為導向的專業能力培養

        通過調查了解與專業相關的小學教師崗位知識和能力群,嚴格按照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選適合的相關課程,將小教機構的崗位任務要求轉化為小學教育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根據能力培養目標,把專業能力與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相結合,歸納出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若干行動領域,確定支撐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類課程設置,并體現在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中。如以實踐教學為中心設計課程鏈,把小學教師的崗位技術標準與實踐教學標準相銜接,將證書考試大綱與實踐教學大綱相融合,將職業資格鑒定考核與實踐類課程考核相貫通,實現實踐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二)以小教崗位素質要求為依據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知識的學習通過實踐檢驗,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強化,素質的形成依托實踐打造。按照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知識應用為重點,學生專業技能與崗位對接為突破口,構建了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的“12345”實踐課程體系,對實踐類課程進行優化和整合,改變以往實踐教學形式的單一、封閉,通過技能強化訓練和針對性指導,將專業技能訓練融入到實踐教學全過程中,突出專業實訓,強化專業實操,多方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二構建:與崗位技能對接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與崗位技能對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旨在探索符合崗位需要的專業能力的形成過程。在進一步明晰“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基礎上,構建了“一主線、二模塊、三層次、四結合、五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主線”:指專業所有的實踐教學活動都圍繞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而展開,包括專業基本技能、實踐應用能力以及綜合教學技能。專業基本技能主要是指專業崗位或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專業教學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崗位應具備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筆字(毛筆、鋼筆、粉筆)、語言表達與溝通(演講、朗誦、講故事)、教案撰寫、課件制作、說課、講課等;實踐應用能力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訓練,包括制定各種教學計劃或方案的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觀察記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分析評價能力等;綜合教學技能主要是指學生在實際崗位上各種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訓練,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等四個方面。[2]

        “二模塊”:分別是指課內實踐和課外修煉,分別是指課內實踐和課外修煉,課內實踐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主,課外修煉以教師素質修煉指南為主。在講清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課程教學加大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比例,如《小學生心理學》實踐目標除了觀察小學生的行為發展以外,還可以設計一些心理測量或實驗等活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讓學生在小學組織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課外制定《小學教育專業教師素質修煉手冊》,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及興趣愛好,自行組成興趣小組、特長小組或學生社團,自主開展三筆字、表達與溝通、教學活動設計等技能修煉活動。

        “三層次”:為課程實踐(學中做),包括隨堂實踐、實驗室實驗、教學模擬等各種在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等理論教學中穿插的實踐環節。各課程實踐以“點”的形式散布,實踐的內容圍繞著各獨立課程的核心知識點,表現出彼此之間的相對獨立性。二是專項實踐(做中學),每學期進行一項有針對性的專項技能訓練活動,如三筆字、表達與溝通等,實踐的內容是用相對完整的單項技能以“線”的形式貫穿整個學期的技能訓練。三是綜合實踐(學做結合),在課堂外進行的教育調查、見習、參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的內容以“面”的形式覆蓋前三年所學課程和技能,以實際項目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學校用人的標準和要求。

        “四結合”是指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依托校內實踐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輔導室等)和校外實踐基地(如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等),由專業教師進行課堂和課后集中輔導,包括理論與技能類的學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學生按特長分組,針對不同專長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證集中指導的有效性。分散訓練則根據實踐內容、學生個性特點以及學生發展目標的不同,自行組建興趣小組或進行個別訓練,合理、靈活地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訓練,查漏補缺,通過小組模擬訓練、社團活動、各種教學競賽等活動,強化某一或某幾個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礎上做到“一專多能”。

        “五環節”是指把大學四年實踐教學活動設計為“講習—見習—演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五個環節,突出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價值取向。講習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去小學前,通過書本、錄像、講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和小學生的情況,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教師工作的專業思想,建立做小學教師初步的感性知識。教育見習的重點是讓學生參與到小學活動中,感受教育環境,觀察教師及小學生活動,充當教師助手,觀摩優秀教師的“演示課”等,讓學生與職業進行“零距離”接觸。演習則是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在校內實訓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擬創設小學教學環境,組織教學活動的實際訓練。實習是指通過畢業綜合實踐,為畢業生提供在教育實踐中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使他們能以真實的教師身份去親歷整個教育過程,深入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專業技能。教育研習是指通過教育實習后的回憶、反思等認識活動,關注自身的理論缺失,總結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與教訓,從教育教學活動中選擇和確定有價值的研究專題,主動發現問題,并能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增強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顯:與崗位技能對接的實踐教學特色

        (一)對接職業標準,構建課程體系按照《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建立一套比較科學、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貫穿于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中。這些內容的安排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如第一學年以講習為主,課內有入學初期的入學教育,有專業的現狀、前景介紹和為期二周的下校觀摩,有與專業學習結合的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有教師書法技能訓練、表達與溝通、教師口語等專業技能修煉。第二學年以見習為主,專門的實踐教學包括每學期2周的教師素質訓練實踐活動(一共4個學期),每次帶著不同的任務深入到不同的小學觀摩、調查,填寫見習報告;開設有聲樂、形體訓練、素描與簡筆畫、寫作與創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等相關職業技能訓練。第三學年以演習為主,除了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見習、教師技能培訓等專門實踐課程繼續開設外,專業課程小學語文教育學、小學數學教育學、小學心理輔導與咨詢、班主任工作藝術、小學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學中包括大量的實踐內容,還有微格教室中的說課、試上課、評課等教學技能的培訓。第四學年以實習和研習為主,主要有為期12周的教育實習、2周教育調查和8周畢業論文撰寫。教育實了課堂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實習外,學校管理、教研活動、教職工會議、家長會甚至在職教師培訓等活動也被納入實踐內容。

        (二)對接工作環境,建立實訓基地根據小學教師崗位的需求,按照實踐教學實施要求,校內建立實訓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統訓練室、心理觀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擬訓練的任務,創設學校環境,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進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論;校外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這是學生進行教師素質訓練實踐活動基地,成員由三部分人構成:小學一線教師、小學專業學生、大學專業教師。實踐基地提供的指導教師需有豐富教學指導經驗,要求指導教師“導教、導研、導管”,不只是知識的、理論的、技能的學習,更包括價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態度的學習。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聽取指導教師的示范課,說課、評課、上試教課等,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熟悉并逐步開展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班隊活動,參與課題研究等。通過傳、幫、帶過程中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初步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同時還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實踐基地豐富的教學資源,讓高校教師深入小學一線,與一線教師共同立足于真實的教學情境,實現研究者和行動者緊密結合,讓研究者參加行動,讓行動者參加研究,在進修培訓、聯合攻關、合作研究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補共進的多贏局面。

        (三)對接用人要求,實施個性教學深入了解學校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實施個性教學,完善質量監控。由學生自主成立專門的素質修煉中心,下設各專項技能訓練小組,必修項目包括三筆字、表達與溝通、綜合教學技能等,在專業閱讀、寫作與創新、教案撰寫與課件制作、班級管理等選修項目中可任選二項,由學生自行制定修煉計劃,自主在課堂學習、實踐環節、社團活動和個人課余時間內開展修煉,老師充當項目教練,為學生咨詢與服務。出臺素質修煉手冊,規定修煉目標、前期準備、檢測內容、檢測方法,并附測評標準,形成一個技能培訓與考核序列,進行規范化的考核,采用優秀、合格、不合格的達標考核辦法。在各項訓練獲得通過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綜合性訓練,如說課、試講、見習、實習、調研、論文的寫作與答辯等,形成綜合的教育教學能力。建立一個專門的素質修煉QQ群,搭建網絡平臺,學生在這里展示技能學習、訓練的成果(如書畫作品、演講視頻、上課錄像、教學課件、研究論文、教案設計等),獲取或傳遞相關信息,交流技能修煉中的心得體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第5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策略

        前言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這就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小學教師培養的主渠道還是高等師范類院校教育,因此,在高校小學教育專業教育中,應當深入實施改革,重建與完善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從而提高小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一、形成動態評價體系并實施職業技能證書制度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由很多環節與要素所組成的系統工程。假如缺乏一套明確而規范的評價體系,訓練的效果將難以保證。近年來,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系列化與分階段不斷發展的考核模式,主要是將技能評價動態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基本功考核,一般是在一年級或二年級學生中開展,主要內容是師范專業學生的聽、說、讀、寫、書、畫、彈、唱及跳等教師的基本技能。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將這些技能進行考核打分,并依據一定比例計入各課程之中,并以此做為起點,建立起每一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評價檔案,并作為今后技能考核之基礎。二是教學能力評價,一般是在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生的教育實習前進行,主要內容是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說課與片段教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們在實習前一定要通過這些技能考核測試,否則將暫緩實習,從而督促學生們開展堅持不懈地職業技能訓練,以實現提高教學技能,為教育實習做好準備之目的。三是專業能力評價。一般在三年級學生進行教育實習后進行。評價內容主要有兩項:其一是結合教育實習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綜合評價及認定,其二是結合學生撰寫的畢業論文開展教學反思和教育研究能力評價。通過寫出評課報告或者教育研究論文,能夠促進學生提升教育教學理論與專業化水平。這種階段化、系列化與遞進式的技能評價,不僅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而且更是對于今后崗位的適應性檢驗。

        二、將日常教學中融入教師職業技能訓練

        為了實現技能培養的常規化與制度化之目標,師范類高校應當將本項工作納入到學校的課程建設體系當中。在必修課與選修課當中應當滲透技能培養之理念,在訓練課與活動課當中應當增加技能實踐機會,具體的實施方式有:一是在必修課當中提高技能訓練的水平。對于必修課,應當對任課教師的職業技能進行從嚴要求,每一個學期均應組織任課教師進行技能達標測試;同時也應當要求這些教師深入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計劃與評價的標準,要求執教者將技能的培養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從而將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在選修課當中拓展技能訓練的途徑。

        設置選修課程可幫助具備不同愛好與特長的師范生找到恰當的訓練方式,而學校也可通過設置專項網站供學生展示優秀范文與演講片斷等方式,讓同學們共同分享成功之體驗。三是在訓練課當中落實技能訓練的基礎。每周應設置以學生個人練習為主要內容的早自習訓練課,要求各班在規定的時間與規定的位置展示出訓練的內容,并要求專業教師、學生輔導員等分別為學生們評定成績。同時,每個月都要在校園的櫥窗內張貼學生輔導員的評定成績材料與教師點評材料,以幫助學生們明確自身訓練之優勢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與促進師范生的技能發展多元評價機制。四是在活動課當中提升技能實踐經驗。每周都應設置活動課,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們參加各類教學活動或教學用具制作技能競賽。

        三、建設教師技能實訓的平臺

        除了在課堂教學當中落實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之外,還應當強化實訓基地的建設,建設小學教師技能實訓場所,這是加強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一環。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從課堂與書本知識逐步走向崗位,真正形成職業技能,高校應當專門組建起教師技能實訓中心,并分別設置微格教室、教學觀察室、多媒體教學活動室、音樂訓練中心、書法訓練中心及語音教室等眾多的校內實訓場所,以開展教學基本功和教育教學能力之實訓。與此同時,還要一批辦學質量較高的知名小學建立起相互協作的關系,將其作為本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通過開展觀摩、見習、評課、教育實習等多種形式的校外實訓,以促進學生們職業技能之提高與師德師性之養成。同時,高等學校還應以國家精品課程作為依托,在校外基地設立了相應的教學工作室。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發揮精品課程所具有的學術引領作用,從而推動小學教育之發展,而且還能及時收集與反饋基層教學之最新動態,從而對師范生的培養與課程建設形成影響,讓學校教育與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始終立于小學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

        四、結束語

        當前,培養一支適應新時展的具備較高教師職業技能的小學教師隊伍依然是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應當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考慮建立起自上而下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可見,實施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一定能有效推動我國小學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司成勇.當代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途徑與策略[J].當代教師教育,2009,(3).

        第6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面向改革開放,面向廣大城市和農村小學教育的需要,在課程設置的設計上加強了實踐性研究,第一,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要培養新型的小學教師,又要使畢業生切實具有大學本科水平,既不能搞簡單的中師“延長”,也不能搞普通高師的“照搬”。在必修課里開設了《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寫作》、《普通生理學》等課程,在選修課中開設《古代漢語》、《兒童文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自然辯證法》、《科技發展簡史》等,使學生掌握較為寬廣、扎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第二,我國農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小學校小人少,有的學校還在進行復式教學,因此我們的畢業生的能力應是多方面的,即“多能一專”型。這樣在課程設計中還開設《體育》、《大學音樂教育》、《大學美術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社會科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等必修課,還開設了文化素質課程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2-3門選修課,目的是讓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都有提高,更好地為小學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第三,重視學生的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大教育實踐的比例,一、二、三年級各進行一周教育見習,四年級十八周教育實習,包括教育調查與畢業論文,對畢業論文以往的中師和專科生沒有明確要求,只是號召通過教育實習寫出心得體會,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論文答辯不通過不能畢業,這充分體現了小教本科學生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強化綜合性

        小學教育的特點是綜合性,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教師有更多的模仿性,小學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和諧發展承擔更多的責任。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日趨整合。而在小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課程的綜合化又是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們新的課程設置必須面對這種挑戰,適應這種要求。第一,在科學文化素質上,必須從小學教育實際出發,為師范生構建一個較完備的知識系統,建立以語文、數學、教育專業知識為主的知識體系。如語文學科的構建,本著“大語文教育”的思想,增加課時比重,融文學與寫作、教師口語、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書寫等課為一體。語文學科的性質比較復雜,從語言文字上說具有工具性,從思想內容上說具有文學性,從知識內容(包括社會歷史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理論知識以及語文知識)上說還具有知識性。這些性質是綜合在一起的,因此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師范院校的語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以思維增強語感,促進語言的鑒賞、評析和表達能力,使師范生掌握較系統的漢語知識、文學基礎理論和寫作理論等;同時通過大量文學作品的選讀,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學發展的歷史概貌,以形成語言、文學、寫作等有機組合的知識體系。充分融合聽話、說話、閱讀、文學、寫作、書寫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形成勝任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數學知識方面,在高中學習的基礎上,開設高等數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強調理性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勝任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提高了學生畢業后指導小學數學競賽和小學數學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能力。在形成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為主干的課程體系的同時,特別強調教育專業課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力求科學構建系統的完整的課程結構。第二,在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為主干的課程體系中,還加大了思想政治課課程的比例,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使未來的小學教師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除了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在選修課中開設倫理學、美學概論、社會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在于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為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第三,在高中學習了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大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兩門綜合性較強的必修課,即《社會科學概論》和《自然科學概論》。這兩門課程既注意了知識的橫向聯系,又體現了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同時要反映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研究的新進展,使師范生的知識面更開闊,為他們繼續深造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體現靈活性

        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安排的較多,選修課和活動課較少,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選擇性,畢業生在座談會上也說:“在校時學的課程有些沒有用,多開點選修課和活動課有利于我們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第一,加大了任意選修課的門類和比重,現設選修課30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去選擇性的學習,而且鼓勵學生多選課,從評價制度上得以體現。評價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長的學分,學生選學的課多,他的特長學分也多,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是一個重要內容,這無論對學生的就業和對社會的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選修課的門類、內容還可以由學校靈活掌握。第二,加強對活動課程的管理和研究,活動課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過去的課程設置中沒有被高度重視在組織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將活動課分為三大類,即興趣組與社團活動,軍訓,勞動教育,而且這些課的開設遵循三個原則即求是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時代性原則。保證活動課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內容和形式有利于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發展,同時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活動課納入課程方案,就一定加強管理,要有授課計劃和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活動課學習成績檔案,進行等級評價和成果匯報,將成績記入學生學籍。

        確保發展性

        第7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U-S合作;教育見習模式;創新

        1國內外關于教育見習的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教育見習的研究有以下兩大類:(1)教育見習內容的研究。使見習生關注專家教師的學生管理策略、如何聽課評課、借鑒優秀教師經驗等。如:Watkins提出了三個策略解決新手教師駕馭課堂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Beckett提出培養教師勝任力來改善學生的學習策略。(2)探討校外實踐基地指導教師與實習見習生的關系問題。如:Parkay和Standford認為,建立良好的指導關系有利于提高教育實踐的成效和效果。我國有關教育見習的研究現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教育見習的模式研究。如: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趙欣如、杜春光等(2012)指出:北京師范大學結合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工作,積極探索教育見習的新模式。(2)關于高職院校師范專業教育見習存在的問題研究。如:葛慧(2013)指出: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教育見習已經成為師范生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師范專業不僅要高度重視教育見習的研究,還要重視教育見習的組織與安排,更要重視教育見習各方面的改革。(3)關于教育見習與教師專業化進程之間的關系研究。如:周波(2013)以浙江師范大學與金華五所中學“伙伴合作”項目為例,探討現有教育見習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在教育見習評價中引進發展性評價理念和原則,能有效幫助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進其專業發展。綜上所述,國內外教育見習當面的問題已擁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對制度與實踐模式創新問題缺乏深入研究。總結以下幾點:(1)關于教與實踐的系統個案研究缺乏,與某地區結合實際情況結合的實證研究較少。(2)偏重于研究普遍現狀,對于某一特殊環節的某一特定參與者研究較少,如:師范生個體價值觀、實習基地學校與師范生的關系、高校主體在教育實踐中所處的地位、作用、職能等成果仍相當有限。

        2U-S合作培養,教育見習模式創新的具體內容及做法

        2.1見習目標

        (1)了解當前小學教育現狀、認識當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動向,樹立職業信念,堅定為教育事業的奮斗。(2)初步接觸教學實踐,通過課堂觀摩參與教學活動,掌握教育教學活動環節及組織,了解小學生的身體心理狀況,熟悉小學教師的職業內容。(3)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為日后的學習明確方向,為未來的教育實踐打下基礎。

        2.2見習模式創新

        (1)采取集中統一實踐和分組分批結合的形式,實現課內外一體化、逐層遞進、校內外結合的教育見習模式,多層面、立體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技能。(2)實行“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及“校內實踐指導教師”相結合的教育見習管理體制。每個見習基地即市內小學會有一名大學教師掛職校長助理并負責學生的見習帶隊指導活動,同時,聘請市內小學優秀教師擔任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實行通識指導與專業指導、現場指導與遠程指導相結合的見習指導模式。(3)學院每年組織召開教育實習基地學校聯席會議,確定各基地學校所接納的人數,見習存在的問題,并做相應的調整。

        2.3教育見習實施內容及步驟

        根據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則,教育見習具體分為三個階段:入學至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的見習入門階段、大學二年級的見習提高階段、大學三年級上半學期的見習發展模擬階段。不同階段有各自不同的目標內容和要求。第一階段:見習的初級階段(1)目標:本階段為見習的第一步,是見習的啟蒙階段。主要了解當前小學教育現狀、認識當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動向。初步進入小學,了解小學的日常管理模式、學校組織運行機制等。(2)內容要求:其一,組織學生觀摩并參與小學的活動,如:參與小學的班隊活動、觀摩小學的教研活動等。其二,邀請優秀教師為大學生做學術報告,使學生樹立職業優越感,通過與小學一線教師座談討論,了解目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向,如何成長為一代名師等。第二階段:教育見習提高階段(1)目標:本階段使學生了解課堂教學步驟、如何管理課堂、了解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發現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習特點。(2)內容要求: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實習學校進行課堂觀摩,每位學生都有專門的校外指導教師對其進行溝通和指導。要求學生每兩周進小學聽課觀摩一次。在觀摩的過程中學生能真實的接觸教學實踐,明白課堂教學步驟,了解教師課堂管理策略,熟悉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掌握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思想狀態。同時,也能使學生將自己的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運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并改正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為后期的教育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階段:見習升華階段(1)目標:通過觀摩熟練掌握學科教學過程及步驟,內化班主任管理的理論,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備課、講課、評課,同時,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為未來的畢業論文選好題目。(2)內容要求:此階段的內容:其一,觀摩教師的公開課、示范課,了解學科教學過程,與校外指導教師座談討論,幫助見習生改變角色,學習如何聽課評課,怎樣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等,通過班主任工作的體驗,了解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和智慧。其二,在觀摩聽評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踐,組織學生進行試講模擬,優秀見習生可以在小學進行交流展示。這一方面為見習生提供了學習、經歷和體驗的機會,另一方面讓見習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最后,召開見習生表彰總結會,通過見習實踐分享、展板制作使見習生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同時,對優秀見習生進行表彰,號召向其學習。更多的見習生能發現當前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能認識到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不足,也能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找好合適的選題。

        3教育見習的效果及反思

        通過U-S合作,校內外實踐結合的方式改進教育見習,取得了一些成果。(1)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提高。通過入學就接觸小學,理論聯系實踐,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有了清晰的認識,體會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學生的自豪感。90%的見習生都感到當初進小學校園,小學生對其敬禮并稱老師時,他們都深深感到驕傲。當然也感受到了老師的分量,老師要給學生做好榜樣。不難看出對于教師這個職業,學生的認同感很高,并非是高考填報志愿的無奈選擇。(2)實踐技能大幅提高。通過創新教育見習模式,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優化學生教學技能。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得到了社會各個機構的認可。如:我院學生何志妍、李淑萍及李曉雨在2016年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決賽(陜西賽區)獲得了一等獎。此外,我院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0%,這也與注重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密不可分。在安康市各所小學的頂崗實習的學生也獲得了各個校領導的一致好評,招教和特崗教師的命中率也非常好。由此可見,教育見習這個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環節有多么的重要,如果這個環節沒有達到目標,那么很難促使師范生角色的最佳轉變,很難完成教育實習實踐的種種任務。(3)教學反思、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有提高。為進行實踐技能訓練之前,學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學學管理、教學理念等知識。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怎么開展教學研究知之甚少。通過教育見習等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80%的同學能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小學在教學管理、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主、副科時間分配、學生安全教育、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等問題,部分學生通過參與小學的教研活動能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策略。同時還能針對自己設計的模擬教學進行反思總結,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欣如,杜春光等.創新教育見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2(8):7.

        [2]葛慧.高職師范專業教育見習的改革問題研究[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108-110.

        [3]周波.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教育見習發展性評價探析——以浙江師范大學與金華五所中學“伙伴合作”項目為例[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67-68.

        第8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相關熱搜: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改革  小學教育教學

        五年制師范原本是培養小學教師的搖籃,近年來,由于用人體制的變化,“小教大專”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小教本科化”。在這種情況下,尚存的五年制師范,必須設法改變滯后小學教育的現狀,找到適當的方法,采取相應的“改變”措施,不失師范教育對小學的導示作用。

         

        五年制師范教育發展到今天可以用“空前尷尬”加以形容,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源于三個方面:第一、人才培養規格的學歷層次和目前小學的人才需求標準相矛盾。第二、師范教育的指導地位由于學科教學內容的陳舊和滯后而被動搖。第三、師范生的能力培養目標明顯不適應小學教改現狀。基于此,研究改變五年制師范教育滯后小學教改現狀的問題刻不容緩。

         

        五年制師范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學專科程度的合格的小學教師。多年來,我們圍繞著培養目標,建構了目標達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同時還有支撐目標的四大模塊即: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實踐課。但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個體,走向用人崗位后,其知識和能力的滯后性明顯表現出來,個體對崗位的不適應,不能不讓我們反觀現行的五年制師范教育,師范教學滯后小學教改現狀的原因主要是:

         

        一、培養目標的多元令教者無所適從

         

        學歷的先天缺陷,使95%以上的大專師范類畢業生被對口的用人單位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面對就業和招生掛鉤的嚴酷的社會現實,無論是師范教育的領跑者還是從事師范教育的教師,都得考慮師范畢業生的出路。過去五年一貫或三二分段的師范教育格局必須重新布控,單一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的模式不得不被殘酷的就業形勢打破。曾經旁不斜鶩師范教育的研究者,不得不對師范教育的培養目標等問題進行現實且多元化的思考,使原本就不充裕的五年時光在既要完成高中課程、大學專科的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還要選修社會熱需可能是與所學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課程。一當把就業視為師范教育的第一要務實,師范教育的“尷尬”勢必成為一種必然,甚至掛羊頭賣狗肉也就不足為奇。

         

        沒有哪一種事業三心二意就可以做好的,更何況育人之教育大業,過去,師范教育不同方向的學程安排基本是:1~3年主要開設高中文化課和小于4學時/周的專業課,期間安排兩周左右的教育見習,4~5年級上學期,各方向開設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課,五年下學期完成教學實習、職業基本功考核和畢業論文。整個過程,始終圍繞著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進行。眼下學生到了四年級,不僅要學習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課,還要輔修高職專業的課程,目的是為就業鋪路,甚至五年級全學年參與實習,而這種實習基本和師范教育脫離了干系。

         

        面對這樣的現實,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無所適從,目標亦即方向,既然師范教育的培養目標已經和師范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大相徑庭,實現目標教學自然也就失去的原有的意義。師范教育工作者在困惑與困頓雙重壓力的擠兌下,探索求實的精神每況愈下,師范教育滯后小學教改也就成了必然。

         

        二、 職業技能的缺失使曾經不可替代的地位被撼動

         

        曾幾何時師范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是一般院校的同期畢業生望塵莫及的,同樣一位數學、英語、語文、計算機的師范大專畢業生和相同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到小學任教,師范畢業生受學生的歡迎程度和授課質量要遠遠高出非師范類的本科畢業生,勝出的法寶,是訓練有素的職業技能。我們都知道,職業技能中的普通話、三筆字、板書、教案、流暢且恰到好處的表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需要日復一日的苦練專業化的引領,這些曾使我們的畢業生,在學歷處于劣勢的人才競爭中,一度能立于不敗之地,不能不說它是師范畢業生的殺手锏,但是當迷茫的就業前景讓師范人無所適從的時候,我們丟失了這一立身之本。過去師專對地方小學所處學術指導性地位隨之被撼動,所謂的權威自然也就被束之高閣。

         

        三、 辦學條件簡陋 發展舉步維艱

         

        回想師范教育發展的鼎盛時期,學苗、辦學條件、就業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快速發展。如今,學校要發展,首先要投入基本建設,在基本建設得以改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教學設施的改善提到日程上來,在沒有政府資金支持的這個建設的過程,是一個痛苦且積重難返的過程。英語專業的學生沒有必備的語音室;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房;體、音、舞、美師范生必備的職業技能沒有相應的訓練場館,即便是有了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也沒有實現的條件。久而久之,教者只能從書本到書本,這就和本地區辦學條件好的小學在教學手段上明顯脫節。師專這個培養小學教師搖籃的圣地,它的神圣自然也隨之退色。師范教育卷進了惡性循環的怪圈,學苗素質下降,招生人數驟減,就業前景暗淡,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事實上,當我們對部分現存小學的師資情況進行了解調查的時候,同期師范專科畢業生和同類專業的非師范類本科畢業生進行比較,大體情況如下:

         

        調查結果顯示,非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學科專業知識遠遠高于師范類專科畢業生,主要表現在科研能力方面,但在日常教學、班主任、輔導員和組織學生的各類活動中,師范類專科畢業生的能力則明顯高于非師類的本科畢業生。正如我市四所重點小學的校長所言,師范生其實和醫生、某領域的工程師一樣,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決不是突擊一下《教育學》、《心理學》獲得一個教師資格證就能做好的。師范教育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知識和能力環環相扣的流程,不經歷這個踏踏實實的訓練過程,是當不好小學教師的。從小學教育的知識含量看,教者具備的從教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要大于擁有的知識。如果排除對學校教育的人才學歷評估體系要求,單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師范類畢業生當然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的能力更強。盡管如此,城市小學為了提高生存競爭力,教師的學歷層次不容忽視。在這種情況下,現存的師范類專科學校,要適應小學教改現狀,必須從教學目標入手,全方位調整教學結構,對策如下:

         

        一、培養目標多元化 模糊專業分界

         

        既然師專和小學從用人角度講已經脫離了輸出和接納的關系,改變師范教學滯后小學教改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一切對策雖然還是圍繞師專和小學的對應關系進行,但目標的制定卻有了多元的出口。

         

        為了打開學生的就業渠道,五年制師范教育必須調整過去單一的培養目標,但目標多元化后,師范教育的人才規格不能變,這就要求現存的五年制師范類院校在充分了解本地小學教育教學現狀的情況下,對新時期師范生的要求做深入細致的研究。

         

        我校初等教育現行的專業方向有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音樂、美術、體育等,按專業方向培養出來的人才勢必單一,如果我們能模糊專業,分解目標,把不同專業方向的知識,有機地納入另一專業領域,比如:一個語文方向的師范畢業生可以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駕馭語文學科教學,同時還可以借助《測量與統計學》原理分析教學效果,這種能力絕非以往教學計劃中有限地開設幾節“計算機原理”和“教育統計”課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壓縮現行計劃專業方向中的部分專業理論課課時,找到專業知識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契合點,然后納入到學科計劃中,除選修課外還要增設輔修課,使專業課程的界限不再條分縷析。模糊專業界限的目的,是為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可能,同時,為小學日新月異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實用型人才。這樣做即使短期內教師無所適從,但為了長足發展,師范教師必須經歷這種陣痛。

         

        二、強化職業技能訓練

         

        師范生必備的職業不同時期,不同學校有不同的要求,長期以來撫順師專本著與時俱進的發展觀,把師范生職業技能用若干個一加以描述,即: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美觀漂亮的三筆字;擁有一幅雄辯善講的口才;精通一套教學方法;有體音舞美一門絕技;熟記一本詞典;掌握一套現代化教學手段;具備一定的奧林匹克學科觀。

         

        職業技能訓練的項目和形式沒變,但標準卻大打折扣。按照我校職業技能梯級訓練標準把98級普師和03級普師班學生抽樣比較,結果如下:

         

        可見,學生職業基本功能力呈下降趨勢,下降的原因:第一、學苗素質明顯下降;第二、職業技能的長效機制沒能延續,過去省市級各級各類的職業技能比賽層出不窮,客觀上起到了促進作用;第三、學生畢業去向對職業技能沒有硬性要求;第四、激勵機制缺失。

         

        五年制師范類院校在學歷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強化職業技能訓練,要把職業技能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從學生入校,就把職業技能的概念烙印在他們的思想里,針對不同年級,每年都要進行職業技能測試,并根據技能升級標準把最后的成績載入檔案,同時要求學生參加由當地人事部門組織的相關職業技能考試,使每位學生畢業時,都能達到一憑多證。這樣,才有可能用能力征服用人單位,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三、 更新教育理念 構建研究型的教師隊伍

         

        從理論上講,師范教育之于小學教改無論從知識還是能力層面,都應處于指導地位,但教育發展到今天,師范類高等學府的教育工作者卻很少有人敢為現行的小學教育把脈,更談不上指導,作為培養小學教育人才的搖籃,教育觀念的滯后,直接導致權威性的喪失。這就要求師范教育工作者利用自身所占據的角色高地,深入地方小學,了解小學教改現狀,解放思想,有的放矢地結合小學的教學實際,重新建構對小學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師范類學科教學體系和職業技能培養框架,深層次剖析小學教改的目標走向,完善改進現行的師范教育體系,使其具有超前性。

         

        這就要求師范教育工作者不能吃老本,自覺學習,學習先進國家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學方法,隨時給自己充電。不能抱著一門課本一教就是十年八年。

         

        養成研究問題的習慣,根據每位教師的不同特點,確定研究方向。首先,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如:我們系的英語教研室,成員構成如下:

         

        這支教學團隊,平均年齡34.2歲,既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又少保守思想,接受新生事物快,身體力行。有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起到的是不容忽視的風向標的作用。我們這個團隊是集研究與實踐于一身的團隊,在本課題中,由張修海策劃、組織、實施的“大學英語合作平臺的建立與應用”對改變師范的課堂教學現狀,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建立優秀的教學團隊,用團隊的治學態度影響他人。

         

        樹立精品意識,構建精品課。精品課程本身對教學就有一整套規范化的要求,構建精品課的過程,涵蓋著觀念的轉變、教材的合理使用、教學方法的獨特創新、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師生關系的和諧平等。所以構建精品課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實踐、規范、創新的過程。

         

        四、構建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力求教學評價公平

         

        教學評價體系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標尺,以往的教學評價一直遵循著客體評價主體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標準缺乏雙向性,如果按照標準授課,很容易千人一面。這種評價方式常常是把個性化的東西裝入一個共同的模式中,使個性很難張揚。而且,被評價者很可能受制于評價者的個人評價標準取向的影響。

         

        公平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者應充分了解被評價者如此設計課程的理由,在評價者自評的基礎上,結合授課對象的評價得出最后的評價結論,這樣才能體現公平。

         

        教學評價的公平,不僅能改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能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在自評中,使教者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

         

        全省師專普遍存在經費緊張的問題,很多教學配套設備跟不上,影響了教師改革的積極性,很多激勵機制只是紙上談兵。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是對教師付出的一種肯定,是對教師積極性的一種鼓勵,對教科研來說,擁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當然,改變師范教育滯后小學教改策略的對策還有很多,遺憾的是,2005年提出這個課題的時候,還是信心百倍,到了今天,這個課題本身似乎已經失去了研究的意義。因為,五年制師范走到今天,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它所承載的歷史使命,但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態度、方法,以及得出的結果,特別是“合作教學平臺的搭建”,無論對那個專業來講,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導示性,職業技能培養的方式方法也不僅僅拘泥于師范生,對其它專業來說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如果說課題立項初期,改變五年制師范教學為的是指導小學教育教改,那到了現在,主要還是嘗試自我改變。

        第9篇: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

        1.優化課程結構,明確培養目標,強化教育類課程,突出師范性

        小學英語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小學英語教學專門人才,而不是培養該門學科的專門人才。要強化這種認識,就要突出該專業的師范性。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有英語學科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小學教育教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教育類課程應該和英語學科類課程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從而達到師范性與學術性的統一。在教育類課程內部,一方面,教學技能課比例過低。另一方面,在教育理論課中,教學法地位不突出。

        教育類課程總體可分為三類,一是教育理論類;二是教育技能類;三是教學輔助手段類。在課程改革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這三類課程的比例,促進其彼此之間的融合,使其充分發揮三者的合力。在英語專業課中,一方面,語言、文學等專業理論課偏多,聽、說、讀、寫、譯等專業技能課偏少,而這是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科基礎,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老師的必要條件。因此要增加英語專業技能課的比例。另一方面,英語專業課還應該注重和教育類課程的結合,避免教學理論成為空中樓閣。

        2.課程設置要體現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突出實踐性

        根據調查,絕大部分高師院校缺乏與當地小學的聯系和合作。不能深人小學,了解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忽視了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因而構建的課程體系脫離了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這就要求高師院校應加強與當地小學教育機構的聯系,合作發展。不管是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深人小學,探索當地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某些課程的設置是必要的,但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教育學,心理學等。這兩門課理論性過強,很難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后也很難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因此,在教授時,應該考慮外語教學的特點,在內容上與語言學習聯系起來,側重了解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另外,老師還要考慮案例教學,把空泛的理論和具體的案例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領悟到理論的精髓,并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學生實踐能力欠缺。一方面教學法課程理論性太強,很難轉化為學生實際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見習、實習成為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唯一途徑,但大部分院校實習安排時間短,而且不能提供足夠的實習崗位,實習生并不能完全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因此,必須重視教學法課的教學,增加實踐的形式,實行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也可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自己開發實踐形式,假期后組織指導教師對學生遇到的教學和教育管理問題進行指導。

        3.以終生教育的理念為原則來確定高師的教師培養目標,突出其培養目標的延續性特點

        高師院校通過專業課,教育類課程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卻忽略了對學生本身的反思精神的培養。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后,因為缺乏反思意識,不能及時地自我修正,從而無法獲得持續的自我發展。反思性的教學模式就是要學生學會思考,在“學會學習”的基礎上,“學會教學”。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要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教師和學生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另外,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反思過程及收獲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反思教學既有近距離的認識又有整體感的把握。

        科研能力的要求通常是對在職教師提出的,但是不是有必要對師范生的科研能力進行培養呢?因此,不能僅僅把學生培養成一名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教育的研究者。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確立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觀念。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的科研意識,讓其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規范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使學生通過接受指導和不斷修改來真正提高寫作能力。

        二、總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偷拍被发现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