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小學心理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心理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心理教育論文

        第1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一)讓學生被認可,獲取成就感產生成就動機,產生內在學習動力。高職類大專學生因高考的“失利”對學習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只有讓他們感到所學的知識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他們的學習動力才是強勁的。因而,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是要結合專業(yè)從實際出發(fā)。比如醫(yī)學類的高職院校就要充分結合醫(yī)學類單位需要用得著的內容,如醫(yī)學報告和處方的寫作,以及藥品銷售類的口語表達知識等內容。讓學生學過以后就能學以致用,掌握一門本領。二是講解生動,視野開闊。語文教師可以以醫(yī)院一些生動的事例來進行分析講解,豐富教學的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充他們的知識面。使學生感到經過學習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大展身手,從而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教學內容要循序漸進,科學安排。在教學中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輕松感和愉悅感,從而對大學語文學習產生一種發(fā)自內在的積極力量。

        (二)良好的學習氛圍,深厚的師生情感,形成外部的有效動機。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課堂上要有活潑的氣氛,要有游戲的成分,有幽默,有笑聲,有爭論。”在高職類的院校,因為較多、較深入的專業(yè)課讓學生倍感枯燥,大學語文恰好能營造一種與專業(yè)課不一樣的良好的課堂氣氛。通過演講、辯論、講故事等輕松方式激活學生的興奮點,使其情緒高漲,學習興趣更濃,快樂學習效率更高。同時,除了課堂以外要主動同學生多交流,建立深厚的思想情感,這樣能讓師生間獲得一種溝通,有助于課堂上的零障礙交流。

        (三)積極情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往往會因人而異,喜歡某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得到學生和尊重,從而讓學生“愛屋及烏”對大學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能使他們的品質得到鑄造。

        二、運用有效強化原理,挖掘學生學學語文的內在動力強化是一種事物增強另一事物的過程,適度的強化能讓學生保持更有效的注意力

        (一)制定明確、具體而恰當?shù)膶W習目標。“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是奮斗的方向”。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往往是盲目的,但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學習卻要求學生有較高而具體的要求,需要真正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所以教學目標要適合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獎懲分明。這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兩種有效強化方式。對在課堂上積極表現(xiàn)的同學要能適時的給予肯定;對在演講、寫作等方面有特長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舞臺。不能忽視在大學語文學生過程中的“吃力者”,語文老師要結合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挖掘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給予引導,幫助成長。當然,也不能盲目的只給予肯定,要獎罰相結合,但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要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讓強化在大學語文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三)重視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班級中大學語文學習較好的榜樣作用;同時,可以引用已經在工作崗位的已經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校校友的示范效應。通過樹立典型,激發(fā)學生學習。其次適當引入競爭,增強學習積極性。

        三、運用成敗歸因理論,正確認識自我,產生積極效能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戴克提出著名的“效果律”。要求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出相對應的評價和認定,使學生能準確定位自己,并根據(jù)教師的評價對自己的學業(yè)水平作出正確認識。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心理學的教學反饋原理為基礎,以課堂作為舞臺,對學生作出正確評價。首先學會更多地肯定。大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出恰當評價,以肯定為主。其次是適時的運用批評,并予以糾正。這樣才能起到強化作用。三是教會學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問題的強化。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第2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新課改的提出要求班主任是課堂的設計者,是知識的學習者,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的引導者,是課外活動的外交家。然而,這種角色的轉換出現(xiàn)了困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科學文化理論水平較低,對自身角色的轉換有心理落差;二是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三是由于課業(yè)負擔的加重,教師沒有時間更沒有經歷從事其他方面的研究,因此也就無法完成角色的轉換。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幾點意見

        1.更新觀念。班主任教師仍然是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主要參與者,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刻地認識新課改的核心目標和內涵,把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fā)展作為自己教育的核心目標。同時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制訂相應的學生考評機制和考評辦法。

        2.加強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新課改順利進行的保障,更是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們必須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上工作日程,作為日常工作。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是為了能夠讓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訂教育教學發(fā)展計劃,符合新課改對于小學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與培養(yǎng)計劃。教師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角,把他們放在教育教學的核心位置上,使日常的教學能夠科學、有序地進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開放教育教學管理系統(tǒng)。教育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開放不僅能提高學生、家長、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管理的熱情,更能有效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效率,還能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與社會有機地結合,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系統(tǒng)。對于教育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開放方式,可以采取聽課的辦法,組織學生家長來學校聽課,并積極獻言獻策,同時可以公布學校公開電話,隨時聽取社會上的意見。

        第3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一、當今職業(yè)學校學生家庭中面臨的親子問題

        親子關系是一種互動關系,在父母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學生被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比學校的影響更大。所以說家庭關系和諧,青少年的心理才能健康發(fā)展,青少年才能夠順利地渡過青春期。總結當前家庭中面臨的親子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親子之間溝通不良

        職業(yè)學校中的學生年齡段正處于青春期親子沖突的爆發(fā)期,逆反心理較強,此時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十分明顯,而父母面對子女的沖突,一般都是通過對話直接針對問題進行交流,事實證明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據(jù)調查,職業(yè)學校中的男生與父母沖突的數(shù)量比女生要多,但是整體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都存在與父母沖突的問題,這就說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方式單一,效果不佳。

        2.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親子關系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子女性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發(fā)展,不良的教育方式會使子女產生不良的行為。過于嚴格的教育方式會增大親子之間的沖突頻率,影響感情,最終導致子女拒絕與家長溝通,形成性格缺陷甚至心理疾病;而過于寬松的教育則容易導致孩子嬌慣任性,家長說話失去權威性。所以說,家長把握好教育的度,給予孩子適當?shù)年P心和理解,可以促進子女的身心健康。

        二、通過家校一體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家庭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呢?這個問題目前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只有家庭和學校齊心協(xié)力,共同合作,構建平臺,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他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針對當前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學生方面,應采取如下幾點措施。首先,學生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應給子女充分的尊重,重視他們的感受,溝通的時候站在平等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溝通過程中要占據(jù)主導位置,這樣才能感化孩子。其次,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傳達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利用多渠道的溝通模式與子女交流,例如,戶外活動、網(wǎng)上聊天、寫信等,通過這些渠道了解到孩子的困惑和思想。再次,面對孩子犯下的錯誤以及缺點,教師和家長可以一起進行指導,幫助其改正錯誤,用教育示范的方式替代一味的指責。最后,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懂得換位思考,教育他們對父母感恩,通過親子游戲、親子座談的方式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使孩子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形成謙讓、感恩、奉獻的優(yōu)良品格,順利度過青春期。只有家庭和學生的沖突減少了,學生的心理才會穩(wěn)定,把心思放到學習中。可以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基礎,同時也是學校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學生有了健康的身心,才會更加愿意接受學校的管理和教育,而學校對學生的身心教育,也使得他們更加明白家長的付出與奉獻,懂得感恩父母,增進了雙方的溝通,和諧了家庭關系。

        第4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新課題,采用邊學、邊干、邊探索、邊總結的做法:

        (一)深入調查研究學生的心理形成與發(fā)展

        除了學校教育外,還有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就家庭環(huán)境來說,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以下幾種問題:家庭獨生子女依賴,自私、不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差;富裕家庭子女亂花錢、貪享受、高消費、勤儉觀念差;破裂家庭子女情感受挫折,缺乏家庭溫暖,孤僻,自卑;不良家庭子女棍棒教育,經常被訓斥,打罵,逆反心理重。在深入調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心理分析、心理疏導,使學生能深切地體會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與自己成長和發(fā)展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只有營造一個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圍,師生之間才能容易進行思想溝通,才能產生情感交流和共鳴、發(fā)生情感感應和情感支持等作用。

        (二)確定實驗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多學科理論的綜合為依據(jù)的,在價值取向、具體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點,與德育工作有所不同。我們結合基礎教育性質和特點,制定了實驗方案,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培養(yǎng)學生有“自我意識、群體意識、學習意識”。

        (三)構建課程體系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現(xiàn)在課程體系里并融合在學校各項工作中,有機滲透到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中,構建“尊重、激勵、合作、愉悅”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單一的學科結構的限制,彌補教學大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學目標體系。

        (四)呼喚樂學回歸

        樂學是我國優(yōu)良的教學傳統(tǒng)。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造成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學生產生了怕學、厭學、甚至拒學情緒,扼殺了他們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成功感、自信心,就會妨礙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求老師要注意學生學習心態(tài)的平衡,寓教于樂,實現(xiàn)成功教學、和諧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慰和滿足。

        (五)協(xié)調師生關系

        教師上課時會在課堂上有很多方面的表現(xiàn),教師各方面的表現(xiàn)都能被學生觀察到、注意到、進而仿效。如果一個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容易出現(xiàn)暴躁、焦急、惱怒的情緒,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會缺乏愛心,缺乏責任感,從而使課堂教學中產生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產生不穩(wěn)定的情緒。所以要尊重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克服師道尊嚴,教師決不能諷刺挖苦,也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因為這樣做就會讓學生對教師疏遠甚至畏服,最后導致出現(xiàn)逆反心理。

        二、在職業(yè)學校中要建立起必要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

        在職校中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職校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保證。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機制上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建立輿論導向機制

        1.輿論導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既需要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做指導,也很有必要更新觀念,轉變舊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

        2.理論指導。在對職業(yè)學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必須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斷地學習現(xiàn)代教育學、心理學、系統(tǒng)科學等理論,并以此為指導,循序漸進地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老師、家長,尤其是有實驗班的學校老師、學生學習,提高理論認識。

        3.目標導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使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壯的體魄,正常的智力,并且有較好適應能力,把他們鍛造成為新世紀的新人,總體要求是教會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在教師心中必須有明確的培育目標,在家長心中必須明確孩子發(fā)展的方向。

        (二)評估機制每學期可以建立兩次“負擔監(jiān)測”制度

        通過座談、抽樣調查、普查等形式,對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心理負擔進行分析、研究,及時反饋、調控,從素質教育目標出發(fā),建立學校管理規(guī)程。通過每年的“評先”,每學期的考核以及職稱評定、各種獎勵活動,鼓勵教職工積極參與實驗,大膽探索,對改革實驗有成效的給以獎勵。

        (三)參與機制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需要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1.領導重視。我校的實驗得到了各方面有關領導的支持、關心。領導經常親臨班級,鼓舞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2.專家指導。建立了實驗領導和課題研究機構,學校建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并請專家教授作為我們課題組的顧問,開展指導。

        3.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全校每個年級均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人人有課題。老師們積極投入實驗,熱情很高。

        第5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創(chuàng)新是恒久不變的話題,是獲得一定有效結果的行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是對新課程改革的一種傳承和延續(xù),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解放,是對現(xiàn)代科學教學模式的一種追從。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氛圍;自主探究;生活情境;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知識與情感傳遞最直接的途徑,是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最純粹的場所。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及傳統(tǒng)素養(yǎng)的一種傳承,是對學生思維、意識、行為、情感的一種調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上均呈現(xiàn)出單一趨勢,此種形勢使學生陷于被動,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的發(fā)展與教學效果的強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探究,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解放,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種延續(xù),是對學生發(fā)展的一種重視。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維系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只在于教師如何教,也不只在于學生如何學,還取決于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一定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綜合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現(xiàn)實反映,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情感、認知、態(tài)度、行為的一種體現(xiàn)特征,是維系師生和諧關系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遠近距離,可以激進低落的情緒,可以煥發(fā)師生精神,可以激發(fā)師生的內在潛能,可以端正師生的教、學態(tài)度,可以使教學活動井然有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清語文教學的本質并非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以教師的人格、性情等的傳遞塑造高素質人才。教師要注重自身人格在課堂教學中的直接影響力量,抑制課堂教學中的本我沖動行為,自行監(jiān)控本體情緒,要以現(xiàn)實原則調節(jié)課堂教學矛盾,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品質調控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教學中語言、行為的修飾,要以幽默的語言和趣味的肢體行為活躍課堂氣氛,以此營造輕松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增添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

        二、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主體主動求知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體性的挖掘與培養(yǎng)。所以課堂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主體,必須著眼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就要充分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活動,以自主探究方式帶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協(xié)同發(fā)展,以自主探究形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挖掘學生的積極本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知識內容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發(fā)問質疑,鼓勵學生自主研究揣摩,鼓勵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個性化地挖掘語文知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主動探究中了解語文真實的深厚內涵,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情感的遞增。教師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行為基礎上給予適當?shù)囊龑c點評,要以激勵性的點評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學語文《小石潭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自主探究活動:同學們,請你們先自行讀一遍《小石潭記》這篇課文,然后請你們告訴我你們喜歡作者描述的這個小石潭么?請你們告訴我你們最喜歡文章的哪一部分或者是哪一句話,并告訴我何故喜歡?等等。通過這樣活動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認真讀取文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以此實現(xiàn)學生主體潛能的有效激發(fā)。

        三、創(chuàng)設貼切生活的課堂情境,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

        生活是煉就知識的重要場所,是強化知識掌握的主要陣地,是檢驗與融合語文知識的力量源泉。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貼切生活的教學情境,就要以適宜教學內容與學生發(fā)展的生活素材為依據(jù),以學生主體的情感升華為根本,以情境的強化效果為最終目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找取素材,將語文知識的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將靜態(tài)的語文知識以動態(tài)的現(xiàn)實生活形式展現(xiàn)出來,以生動的生活情境轉化枯燥單一的文本內容。例如,在小學語文《失物招領》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同學們,請問大家有沒有撿到過他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撿到過什么呢?對于撿到的物品大家都是怎么處理的呢?請同學們踴躍地談一下吧。以此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快速回想,引發(fā)學生思維快速運轉,激起學生情感與語文知識的共鳴。

        四、創(chuàng)設融合科技的現(xiàn)代課堂,拓展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延伸發(fā)展,信息技術以輔助支撐的形式走進課堂,以其栩栩如生的圖文形式及形象生動的動畫形式沖擊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為課堂教學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魅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語文知識與信息技術優(yōu)化整合,以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理利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信息技術的可聽、可視形態(tài)激發(fā)學生參與求知的興趣,以信息技術的直觀轉化語文知識的抽象化,以信息技術的生動轉化語文知識的靜態(tài)化,以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拓展語文教學的寬度,延伸語文教學的廣度,讓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更加意趣橫生。例如,在小學語文《觀潮》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形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浪潮景象,并讓學生將所觀影像與課文詞句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身臨其中感知潮水的奔流勇進,在壯觀的景象中感知課文詞句描繪的形象與生動。

        五、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要建立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上,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與關鍵點,注重學生主體各種能動性的綜合培養(yǎng),以生活與技術拓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以綜合性、全面性的教學策略達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陳培旺 單位:固原市原州區(qū)西關小學

        參考文獻:

        [1]金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第6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著本質區(qū)別,又有著密切聯(lián)系。兩者關注的分別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學德育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鍵。究其原因,教師是教學的施行者和參與者,教師自身素質對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響深遠。試想,一個素質低下的老師,如何能高效教學,如何能培養(yǎng)出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呢?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有效開展學生教育的前提條件。為了確保小學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學校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優(yōu)化管理體系;另一方面要積極通過教師思想政治學會、教師民主生活會、思想主題活動等途徑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強化教師育人意識。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知識傳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須圍繞課堂教學而進行。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還要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發(fā)展。如在小學三年級第三單元“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章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從交通規(guī)則、學習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等方面來闡述規(guī)則的重要性,并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總結家庭、學校、社會生活規(guī)則內容,教育學生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師長,愛護公共設施,遵紀守法。接下來,教師可以《小學生守則》、課堂規(guī)則、學習規(guī)則內容為切入點,探討規(guī)則的約束力和規(guī)范作用,如課堂上大聲喧嘩會影響教學秩序,沒有課堂規(guī)則的約束,則教學難以進行;見到老師不問好,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看法,進而影響師生關系。總之,小學教師應從教材中挖掘積極向上的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有目的地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動和德育實踐是檢驗德育教學效果的試金石。素質教育提高了人們對教學實踐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促使許多學校在關注思想品德教學的同時,也加大了教學實踐力度。一般來說,小學德育實踐形式有德育主題會議、共青團團隊活動等。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師借學校“做文明、自信校園小主人”德育創(chuàng)建活動之際,在班級范圍內開展了“微笑進校園”“禮儀伴我行”“榜樣在身邊”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該教師先通過活動動員會吸引學生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然后通過文明禮儀歌謠創(chuàng)編、活動宣傳頁編印對活動進行廣泛宣傳,進而立足活動文明公約,開展文明禮儀培訓和指導,對小學生進行意識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心態(tài),注意禮儀,弘揚正氣。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第7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心理學理論,漢字教學,活化

         

        正文

        隨著課外閱讀的興起,小學起始階段對漢字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在與同仁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教師將精力放在如何采用各種辦法讓孩子海量識記生字,開展課內外閱讀上,而對生字書寫的正確與否,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孩子機械記憶的能力較強,但是易記也易忘,回生率很高,伴隨著識字量的增大,錯字、別字大量增加,而且一旦寫錯,要想糾正往往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仍是收效甚微。因此一定要在教學生字伊始,就讓孩子建立牢固正確的書寫印象。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在閱讀了一些心理書籍后,我發(fā)現(xiàn)要想讓學生獲取知識,就必須使教學內容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將教學設計從“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在漢字教學中,我采用了下列做法來提高孩子們識記漢字的正確性。

        一、利用組塊教學,提高識字效益。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的組塊概念認為,對信息進行組織,使其成為組塊,會擴大該系統(tǒng)的容量。組塊思想認為,越是把學習的材料組成組塊,儲存量就越大,提取的效果就越好。

        依據(jù)漢字的理據(jù)性,我組織孩子對不同類型的漢字進行了不同的組塊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漢字形聲字中的部首、部件形成了漢字內部結構的系統(tǒng)性。以“青”為聲符的字“清、情、晴、蜻、請”為例,韻母都是“ing”,屬于由共同的聲符為中心構成的系統(tǒng),將之作為組塊,對它們進行組織加工,他們就掌握了音、形、義。

        “品、森、淼、磊、鑫”等品字結構的字,字形具有系統(tǒng)性,把它們作為一個大組塊,在基礎字的字義上加深程度便可輕易理解字義。

        一些漢字往往因為某部分與別的字混淆而時常寫錯。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漢字的表義特征將之分解組塊。例如“染”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孩子們經常把“九”寫成“丸”,我在教學時把它分解為“氵(水)、木、九”三個組塊,染東西要用“水”,染料的來源是草木,“九”表示要染很多回,這樣就不易寫錯了。同樣“熟”字教學時可將“丸”當作是鍋中正煮著的肉丸來記。

        這樣依據(jù)漢字的系統(tǒng)性,以義符、聲符、本義為中心把漢字組成一個字組,大大提高了識記效率。

        二、提供記憶線索,加強感性認識。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大腦對于抽象記憶對象的記憶時間往往十分短暫,這也是孩子們識字回生率高的主要原因。讓漢字教學的課堂活躍起來,根據(jù)生字設計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從多種方面提供記憶線索深化感性認識。

        1、讓身體動起來

        心理實驗表明:身體各個器官的充分調動有助于記憶的增強。利用這一規(guī)律,我在教學一些會意字時,常常請孩子們根據(jù)字形做出相關動作,在實際過程中讓他們對生字進行積極的思維,幫助他們意義識記論文開題報告。如講授“聞”時,請孩子站在門中,做出側耳傾聽的動作,表示“聞”的本義是聽;講授“看”時,讓孩子把手放在眉毛上眼四望,表明上半部分是一只手,“目”是眼睛;教學“休”時,請一位同學靠在模擬的樹干上,明白“停止、歇息”之意;講授“解”時,通過演示“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解”就是用兩把刀把牛拆成一塊塊,所以由“?”、“刀”、“用”、“牛”構成……在動動說說中,他們不僅很快記清了字形,同時也了解了這些字的本義,學會了拆字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讓生字活起來

        檢索信息,要依據(jù)一定的記憶線索,它可以打開、激活有關記憶的痕跡,打通搜索通道。謎語短小精悍,趣味盎然,將它們與漢字教學相結合,可以讓枯燥的識字變得生動有趣,對中、低年級的孩子而言,更易于被記憶庫保留。

        字謎從古有之,在孩子對字形結構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之后,我便將這一活動引入識字教學中,讓形象生動的謎面,成為回憶生字形音義三要素最可靠的線索。

        針對三年級孩子總將“碧”的“石”寫成“王”的情況,我引用了自己孩提時接觸過的謎語“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塊石頭上”,使學生回憶起字形(下面是“石”不是“王”)的線索;書中“告”的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字形(上面是“?”不是“牛”)的線索不但使學生在生動的認識中記住了這個字,也給了我這個教育者很大的啟發(fā):“向前一直去”,他們知道了“句”的寫法;在“八九不離十”中,他們明白了“雜”字的組成……隨著興趣的調動,那一個個漢字在孩子們的眼中,變成了生動的謎語,智慧的火花即時閃現(xiàn),遇到“明”,他們能編出“日月同輝”;看到“朝”,他們能想到“十月十日”……

        3、讓冗余信息多起來

        信息論原理告訴我們,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一種是新信息,一種是冗余信息,其中新信息才是信息量,已掌握的知識就是冗余信息。在識記生字時,冗余信息越多,要學習的新內容就越少,就越容易學。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了下列辦法提高信息的冗余性,降低孩子們的識記難度。

        1)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疑”字,有“遲疑、猶豫”的意思,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一個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殺敵,他想:我該用“匕”首去刺殺敵人,還是用“箭”矢去射殺敵人,是用長“矛”穿透他們的胸膛呢,還是看形勢不對干脆逃“走”呢? 有了生動的故事作為依托,孩子在識記和書寫“疑”字時就輕而易舉了。

        2)編順口溜:例如“嚷”——張開嘴巴亂嚷嚷,一點一橫長,兩口在中央,“衣”字沒有點,一口水井當中放;“德”——“阿十和阿四,是對好朋友。兩人很團結,做事一條心。”朗朗上口的歌謠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一下子就突破了這些生字的教學難點,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學會口訣后,孩子們在書寫“嚷”時沒人將撇遺失,書寫“德”時再未有人將“四”下的短橫漏掉。

        孩子們很快掌握這種識字方法,甚至模仿編出了“司機講話”——“詞”,“山上的石頭”——“巖”之類的口訣。我便讓他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互做老師。一次,語文基礎較差的張某在教大家識記“贏”時這樣說:“我死亡都不怕,張開大嘴巴,吃掉了月亮,吃掉了貝殼,吃掉了凡人”。這一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立刻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有時孩子編的兒歌、口訣十分牽強,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這本身就是他們的再創(chuàng)造,正是在這種再創(chuàng)造中,孩子們的識字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對這個字的感性認識也更為深刻,能讓他們更為持久的記住生字,理解含義,這不就是我們漢字教學的目的嗎?

        三、利用加工線索,辨析形近漢字。

        漢字識記難在記字形,漢字的識記過程就是信息的儲存和檢索的過程。其中,加工和線索起著重要作用,認識心理學認為,任何一個事件的記憶,將隨加工的增多而增進,加工愈充分,記憶效果愈好。識字時因形求義,建立音形義內在聯(lián)系就是對漢字而深刻的加工,可以大大強化記憶。例如教學形近字“撥”、“拔”,在辨析時我結合“撥”的本義是“用手輕輕動”,對“撥”字進行加工,告訴孩子“撥”字留有一個小短撇,就是給別人撥弄的,而“拔”需要很大的力氣,因此沒有短撇,要使勁就得拉著右邊的長撇。有了這種有意義的加工,學生可以馬上在辨析時推論出正確的選擇。

        漢字的數(shù)量龐大,可供探究的內容很多,我覺得自己還需在教學中繼續(xù)探索,讓漢字教學更為生動化,形象化,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寫出規(guī)范、正確的漢字。

        第8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在重視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日漸豐富起來。重慶市理工類高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

        1.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

        近年來,重慶市高校針對大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普遍開設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心理咨詢輔導以及情緒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而且在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增進學生自我認識、加強學生情緒管理、改善學生人際交往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建立心理咨詢機構

        為了能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適應環(huán)境,培養(yǎng)大學生適應能力,重慶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詢類的組織機構,成為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3.創(chuàng)辦心理熱線與廣播節(jié)目

        高校通過創(chuàng)辦心理熱線與廣播節(jié)目,向全校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由專職心理學教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心理問題,使許多內向、自卑、不善于面對面表達的學生從中受益。

        4.興辦心理素質教育網(wǎng)站

        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wǎng)絡便利、隱秘以及快捷的優(yōu)勢,通過興辦符合大學生普遍性心理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站,開展師生網(wǎng)上咨詢和互動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5.成立心理素質教育的社團組織

        為了使心理素質教育得到全面推廣,許多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協(xié)會”等社團組織,通過心理沙龍、心理情景劇比賽、心語講座、放映心理學電影以及進行團體心理咨詢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有針對性的活動,向大學生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養(yǎng)學生應對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良性發(fā)展。

        6.實現(xiàn)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的轉化

        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以及服務工作,許多高校運用心理學專業(yè)軟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建檔,并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以期系統(tǒng)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新時期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也從單一的課程教育模式轉化為具有“點、線、面”全面教育特點的“校—院—班”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結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對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我國高校的現(xiàn)代心理學教育發(fā)展比較晚,且過程曲折,改革開放以后,心理學在我國才開始進入初步發(fā)展時期。當前,許多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學生心理疾病的咨詢與治療上,對學生心理素質提高以及學生心理問題預防不夠重視,存在深入研究不夠、投入經費不足、隊伍專業(yè)化程度不高等現(xiàn)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2.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不規(guī)范,教學質量不高,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目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已經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并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效果還是有限。一些高校只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沒有統(tǒng)一科學的課程評估標準,任課教師缺少學科背景和專業(yè)能力,課程教學效果較差,課程建設和管理缺位,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3.心理咨詢機構建設不完善,心理咨詢老師專業(yè)化程度低

        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涉及心理學、教育學、醫(yī)學等知識,是一項專業(yè)性特別強的工作。盡管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詢機構,但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員絕大多數(shù)由輔導員兼任,專業(yè)化程度低,具有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人員少,這極大地影響了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順利進行。

        4.應對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缺乏有效性,輕事前預防,重事后檢討

        當前,我國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存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是大學生因為情感、升學、工作等壓力,自殺及心理犯罪事件頻發(fā)。目前多數(shù)高校僅僅以開展心理素質課程學習、開設心理咨詢中心等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但卻無法做出實效性檢驗、無法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輕視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從而使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1.教育觀念落后

        第一,社會教育。長期以來,社會發(fā)展在需要高知識、高技術人才的同時,忽視了人才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社會在選擇人才的時候,重視重點院校或者重點學科的畢業(yè)生,認為學習好的學生能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導致很多學生重視社會需求,忽視自己的心理需求。第二,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大都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重要標準,學校重視學生的文化教育,人力和財力都有重大投入,獎勵措施無不從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考察,很少以學生的心理素質優(yōu)劣為考察標準,“重文化,輕心理”的現(xiàn)象較普遍。第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從遵循“學而優(yōu)則仕”到“考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以成功人士作為孩子的學習對象,特別是有些專制的家長除了讓孩子學習應有的文化知識外,摒棄了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在心理素質教育上,很多家庭教育無法起到有效的正面作用。第四,個人教育。用人單位大都以學生的知識能力來招聘人才,為了贏取學校和家庭的贊譽,為了畢業(yè)能找到好工作,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得不十分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忽視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發(fā)展,以至于部分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壓力過大而導致心理問題頻發(fā)。

        2.體制機制不健全

        第一,教育管理體制。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一般被納入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由學生工作處統(tǒng)一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及管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種教育管理體制以省時省力適應大學生的需要。但是,隨著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學生心理狀況的巨大變化,這種突出管理職能的體制無法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整體有效推進,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在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第二,人才培養(yǎng)機制。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都會或多或少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但差異性明顯、實效性缺乏。文科類高校多,理工類院校少;本科教育多,研究生教育少;重課程開設,輕實踐培訓;重教學計劃完成,輕教育效果評估。第三,考核機制。高校在進行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只重視課程教育以及課外咨詢,想通過課程學習等達到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目的,卻缺乏有效的后期考核,這里不僅指課程結束后的課程考試,而且還包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考核。

        3.保障條件缺乏

        第一,專業(yè)支撐。與文科類高校特別是師范類高校利用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優(yōu)勢相比,許多理工類院校缺乏與心理素質教育有關的學科條件支撐,僅僅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等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較文科類院校,氛圍明顯欠缺、成效不如人意。第二,相關培訓學習。理工類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缺乏相關實踐培訓,不僅受教育學生缺少實際的心理訓練,教師也沒有定期開展心理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比專業(yè)課教師的培訓機會要少得多,在應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上往往失去了先機。第三,心理素質教育整體薄弱。目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與其他素質教育缺乏有機聯(lián)系和相互支持,難以發(fā)揮素質教育的整體效果。心理素質教育只是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業(yè)壓力不得不把文化知識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把心理素質教育劃入邊緣教育范圍。缺乏對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有系統(tǒng)、有意識、有針對性的研究,應對學生心理問題采取臨時補救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最終影響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三、對策建議

        1.切實發(fā)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作用,提高對心理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必須緊扣素質教育目標,明晰心理素質培養(yǎng)內涵,切實把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教育規(guī)劃中來。必須重視體制機制建設,加大經費、人員、設施等基礎建設的投入,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管理和服務中,推動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建立健全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教學制度,加強教學基本條件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建設

        首先,必須把心理素質教育課程列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加強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使大學生能系統(tǒng)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其次,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心理咨詢必須是有相關學科背景和相關認證資格的教師來承擔,并定期進行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培訓,加大政策傾斜和經費投入。再次,要進一步促進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規(guī)范化并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和完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的考核評估機制。最后,要積極發(fā)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加強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戀愛、職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心理問題的研究,加強對獨生子女、理工科、邊遠農村以及單親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干預,切實幫助廣大學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促使他們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

        3.積極拓展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促進心理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不能單靠咨詢輔導,也不能單靠課程教學,應當積極探索、拓展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實現(xiàn)素質教育整體發(fā)展。特別要通過心理素質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現(xiàn)人才的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而心理素質教育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基礎。

        4.完善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確保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的有效預防和指導

        第9篇:小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

        社會的輿論導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的生活趨勢。因此,社會往往容易對人造成積極或消極的影響。而小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多,又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在這一階段接受的社會信息會對他們以后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很大的影響。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法與社會契合起來,很容易使小學生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侵蝕,造成小學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傷害。

        二、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改良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小學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學重點都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并沒有認真思考采用何種教育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有的教師在學生犯錯后多采用說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訴學生錯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級中表現(xiàn)好的學生作為榜樣,告訴犯錯誤的學生要向他們學習等等。這種事后教育的方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學生樹立是非觀,但是對小學生的心理教育來講是遠遠不足的。因此,小學班主任開展?jié)B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認可并接受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積極體現(xiàn)基礎性的滲透原則。在課堂教學時,小學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學技能與心理學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老師對自己心理品質的教育。

        (二)營造民主平等,師生和諧相處的班級氛圍

        在班集體中,教師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數(shù)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身上,大多數(shù)學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視,然而這種做法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學生的角度上想問題,盡量給予每一個學生關心與愛護,使學生體會到師生關系的和諧與生生關系的民主平等,體會到和諧的班級氛圍。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時給予學生贊揚,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也會帶給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教師要積極通過這種方法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愉快學習,感悟生活,熱愛生活,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地心理環(huán)境,從而健康成長。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午夜性爱视频久久 | 日韩欧美校园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一区精品视频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