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化工人才培養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工人才培養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工人才培養方案

        第1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物流工程作為跨學科、復合型專業,2012年才正式成為教育部目錄內專業,迫切要求現有的物流類專業結合辦學定位、學科特色和服務面向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本文借鑒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和相關標準,采用工業領域廣泛采用的新產品開發和設計工具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探索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思路及實施路徑,從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等方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1基于專業認證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思路與框架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依據專業認證標準(見圖1)及具體要求,這三個部分可以進一步細化,通過進一步明確相互之間的關系,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思路及實施路徑:一是依據需求確定培養目標;二是依據培養目標細化畢業要求;三是依據畢業要求決定課程體系及教學環節、教學方式。

        圖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邏輯體系

        2基于內外部需求的培養目標設計

        內外部需求是確定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外部需求包括國家和社會的宏觀需求、行業和用人單位的微觀需求、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內部需求包括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定位及培養質量追求等。[3]而傳統教育模式的培養目標制定主要取決于內部需求,即教育教學規律、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等。

        根據麥可思提供的安徽工業大學畢業生用人單位類型分布統計資料(如圖2所示),筆者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關用人單位進行重點調查,并通過電話訪談、問卷調查、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組織畢業生、學校職能部門、專業教師和在校生對專業培養目標進行設計。新的培養目標要求能夠清楚地描述學生最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以及畢業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能夠承擔的社會與專業責任。

        參照工程專業認證標準和我國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的培養目標設計為:物流工程專業按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需要,具有工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科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物流系統策劃、設計和實施、決策及運作與管理等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國際化視野、終身學習的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及溝通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畢業后5~10年左右能夠在其所從事的物流及相關領域承擔物流系統設計、運營、管理及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畢業要求指標設計

        畢業要求是對學生畢業時所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具體描述,包括學生通過本專業學習所掌握的技能、知識和能力,是學生完成學業時應該取得的學習成果。[4]專業認證理念要求遵循反向設計原則,即由需求決定培養目標,由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再由畢業要求決定課程體系。

        國家工程專業認證要求畢業生達成具有系統的工程實踐學習經歷,具備設計和實施工程實驗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過程的能力;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指委要求畢業生達成具備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與規劃設計、企業物流業務運作管理、物流企業經營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采購與供應鏈系統運作管理等基本工作與實踐能力。

        圖2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類型分布

        根據新的培養目標和我國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結合麥可思畢業生質量評價報告認定的物流工程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前三項基本工作能力有效的口頭溝通、疑難排解、積極學習,將工程專業認證通用標準的12條畢業要求具體化為如下七條:

        第一,具備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第二,具有扎實的工學、管理學、應用數學(主要是運籌學)及計算機科學基礎;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分析和解決物流系統設計與運營過程中的復雜問題。

        第三,系統掌握物流管理與工程的相關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物流系統各環節的業務運作,能夠應用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工程項目、物流信息系統、物流技術裝備及物流運作管理方案的設計;能夠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設計、運營及其管理工作。

        第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追求創新的態度和意識,善于應用現代工具和方法進行物流預測、數據分析、物流系統模擬及優化,解決物流實踐中的復雜工程問題。

        第五,了解工程實踐活動對環境、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影響,能分析和評價物流工程解決方案對社會、環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第六,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能夠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第七,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及時了解物流最新理論、前研和發展動態。

        4基于成果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

        基于專業認證的課程體系設計,關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縱向和橫向關系,按畢業要求合理確定各類課程之間的學分比例,正確處理課堂講授與課外學習的關系,充分重視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重視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信念和價值觀等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影響的教育因素。

        工程專業認證課程體系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為:一是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二是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30%;三是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5] 在基本滿足專業認證的課程體系設計要求的前提下,我們設計了新的課程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依據專業認證以學生為中心及能力導向理念,根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的路徑構建課程體系,將畢業要求逐條地落實到每一門具體課程中,建立所有課程與畢業要求關系矩陣(如表2所示)。并通過進一步建立畢業要求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三者的關系矩陣,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

        依據麥可思畢業生質量分析報告中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效性綜合評價情況(如表3所示),我們通過廣泛調研及征求意見,從開課學期、實驗學時比例調整及教學方式改進等方面對主要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重點的修訂完善,以進一步提升專業核心課程的滿足度。

        5基于能力導向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實踐環節雖占一定比例,但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深入和嚴密,而忽視工程技能的培養。據麥可思調查,安徽工業大學畢業生認為母校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67%),其次是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54%)(如圖3所示),而對實踐環節改進需求較多的是工程訓練實習(如圖4所示)。

        在充分分析原有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依據專業認證理念,通過建立畢業要求教學環節關系矩陣,按照分層培養、層層遞進、逐步提高模式,構建新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內容體系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技術應用或綜合創新訓練三大模塊。

        第一,基本技能類實踐。除了所有專業都需要的外語訓練、計算機訓練、社會實踐和文化素質教育等外,根據物流工程專業需求,開設了金工實習、電子電工實習、企業現場的認識實習。一般安排在大一和大二。

        第二,專業技能類實踐。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課程實驗是指物流專業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附屬于具體專業課程,如生產系統實驗、物流自動化技術試驗、ERP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是學完相關幾門專業課程后在實驗室進行的綜合性設計或實踐,如工程經濟課程設計、物流系統綜合模擬實驗等。一般安排在大三。

        第三,技術應用或綜合創新類實踐。主要包括研究創新型的課程實驗(如物流裝備設計與應用實驗、物流系統規劃設計實驗、物流系統仿真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科技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

        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不僅體現了能力培養的不同層次,而且還體現了能力培養的過程。通過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處理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

        第2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卓越計劃;人才培養;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223-02

        2011年我校煙草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卓越工程師”專業工程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工程師。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畢業生;另一方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才招聘會上,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畢業生具備一定的相關工作經驗,可以很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從而減少企業的培訓時間和培訓成本,但是目前的大學生們普遍缺乏工作實踐和工作經驗,對此深感無奈。這從一個方面說明目前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有較大的偏差[1]。煙草科學與工程專業非常特殊,學生的就業面較窄,就業的時效性很強,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和完善本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方案,我校在下列幾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以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1)課程體系大部分仍沿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為內部的封閉式培養,不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校內課程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少與學生互動,學生的主動性較差。(2)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缺乏,不能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缺乏跨越式的突破式的思維。(3)學生缺少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足。為了保證學校“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順利實施,針對以上問題,我校對原有的煙草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的修訂。(1)“卓越計劃”要求夯實理論功底,要求學生不僅有系統化的基礎知識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功底,同時更要加強科學素養,了解更多的相關背景,因此,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厚+寬”。在課程設置時要加強交叉學科環節;強調學生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滿足不同崗位的就業要求。(2)“卓越計劃”要求將創新能力培養落到實處。我校充分利用假期小助手、課外實踐活動、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環節,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要貫穿到整個培養過程中。(3)根據“卓越計劃”的“3+1”人才培養模式,煙草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達到了41周,并且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優化,形成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實踐環節在企業進行,學生近距離地接觸生產實際,同時組織任課老師編寫實習指導書[2],保證了實踐環節的培養質量。卓越計劃要求學生有一年的企業生產實習的時間,現在煙草專業每年招生規模都在60人以上,鄭州輕工業學院充分利用已經建成的校內和校外的實習基地,同時和各級中煙公司加強合作,可以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全面合作,共同構建產學研聯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發展。雙方可以合作進行企業人才的培訓,可以合作共建煙草行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接受輕工業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配備必要的企業指導教師,提供開展相應活動的必要條件。(4)根據“卓越計劃”的要求,我校對理論課程進行了優化,在課內學時有限的情況下,注重知識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內容重復,提高課程綜合化程度,優化課程結構。并在教學過程和行業的發展現狀緊密結合,使學生了解到國際國內的最新動態。(5)根據“卓越計劃”的要求,改革教學手段[3]。“卓越計劃”鼓勵教師進行小班單獨授課,將60人的大班分成每班30人的小班。小班授課可以使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的交流、組織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同時學生也有更多的時間互動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也廣泛地運用于日常教學中,任課老師積極開發數字化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網絡空間”等新興的網絡教學組織形式,開展信息化教學。課下任課教師也利用班級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網絡手段積極向學生推送各種資源,讓學生了解更多煙草行業的相關知識,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激發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就業關,為以后的職業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完善實踐實習平臺

        卓越計劃要求學生有一年的企業生產實習的時間,現在煙草專業每年招生規模都在60人以上,這么多的學生長期的集中在少數幾家煙草企業進行實習目前是不現實的,實習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此必須開辟更多的中煙公司的煙草企業作為我校的實習基地。鄭州輕工業學院煙草科學與工程學院充分利用中國煙草總公司依托我校建立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開辦了多屆煙草工程碩士研究生班。學院已成為煙草行業人才培訓基地、科技服務基地,為國家煙草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校充分利用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與眾多煙草企業洽談合作培養事宜,進一步拓展了實踐教學平臺。在此平臺上學校和煙草企業可以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全面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發展。雙方可以合作進行企業人才的培訓,可以合作共建煙草行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接受輕工業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配備必要的企業指導教師,提供開展相應活動的必要條件。

        三、改革課程考核和畢業設計模式

        以往理論課程考核的主要根據就是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煙草工程專業(方向)實施“卓越計劃”以后,理論課程的考核,主要從平時成績、期中匯報、期末考試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其中平時成績占10%、期中匯報占40%、期末考試占50%。期中匯報采用PPT在課堂上公開匯報的形式進行,每位學生10分鐘的時間。這種綜合考核方式適當降低了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將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考核方式的弊端。

        畢業論文作為本科實踐教學環節的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環,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在本科四年課程任務完成后,能否全面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基礎和專業的知識獨立自主地完成預定的課題,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以前的畢業設計大多是指導教師單獨進行指導,畢業課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有機結合。現在改為校企合作指導。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上考慮企業的生產實際和關注重點,同時從學院合作企業聘請企業指導教師參與畢業設計指導、調研和答辯,搞好過程控制。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畢業設計效率,實行“真題實作”模式。教師公布的畢業論文,至少一半以上是和企業合作的真實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題目,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綜合考慮選擇學生。

        四、完善保障機制

        “卓越計劃”專業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外出進行生產實踐,因此,實習經費能否保證是制約生產實習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主要因素,在實習經費上,我校多方籌措,專款專用,保證了實踐時間不會因為經費的不足而縮水。要想學生卓越,首先教師必須卓越,優秀的實習指導教師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我校鼓勵青年教師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積極進企業、到一線,有計劃地安排45歲以下沒有工程實踐背景的青年教師分批到煙草企業從事最少一年的工程實踐,增強了青年教師指導實習的實踐能力。同時鼓勵有經驗的老教師多深入企業或頂崗或調研。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豐富指導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進而組建高水平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4]。

        五、結語

        2011年11月,河南省政府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簽訂共建鄭州輕工業學院協議。按照省局共建協議,國家煙草專賣局鼓勵和支持我校積極參與全國煙草系統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交流與合作,參與國家煙草專賣局重大科研活動和技術咨詢;指導和支持我校加強煙草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河南省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我校在國家煙草專賣局的指導下,加強與相關的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合作,積極參與煙草行業的決策咨詢、科技攻關等工作,建設以煙草加工為特色的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中心,將我校建設成為中國煙草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基地。這些政策支持都為我校煙草工程專業“卓越計劃”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京新,王世清,,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對工科類本科生就業適應性的影響[J].中國輕工教育,2012,63(1):11-13.

        [2]王建民,楊靖,劉春奎,等.《煙草工程專業生產實習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及應用[J].輕工科技,2013,173(4):164-165.

        第3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培養途徑;個性化

        21世紀的今天,世界化學工業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態勢,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催化技術、新能源利用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已成為影響世界化學工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的化學工業正處于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轉變化工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突破發展中的瓶頸制約,如生產工藝和裝備落后、專利產業化率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物耗能耗高、安全環保隱患突出等,這對培養化工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化工行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需要數量充足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還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化工人才,尤其是在化工生產中能進行綠色工藝改造、技能創新、解決一線生產實際操作難題的技能型拔尖人才則是企業活力與效益的核心源泉。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化學工業的競爭日益激烈,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是保證競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力保障。因而,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技能型拔尖人才是時代賦予高職化工教育的歷史使命,也是廣大高職化工教育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一、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內涵

        傳統的技能型化工人才是指具備化學化工基礎知識,能熟練掌握化工生產過程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并能解決工作實踐中關鍵操作技術和工藝難題[1],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的從業人員。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有別于傳統的技能型化工人才的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比傳統型人才具有更強的創造性,更明顯的創新成果,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高職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應界定為化學化工基礎知識特別扎實,綜合能力特別強,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富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有潛力成長為未來化工行業或領域領軍人物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基本特征

        1.扎實且不斷更新的知識儲備、合理的知識結構

        對于技能型拔尖人才而言,必須以廣博的多學科交叉知識為鋪墊,才能從容進行各種技能創新。當今化學工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涌現,只有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擁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具有可靠的應變能力和強大后勁,才能盡快地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知識體系。現實中,一些技能型人才已具備了高超的技藝,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專業知識相當欠缺,導致創新能力不高,難以成為拔尖人才。可以說,知識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技能型拔尖人才進行技能創新時所到達的高度和速度。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具有的知識應包括化工軟件的使用知識、信息收集加工知識、閱讀外文文獻的英語知識、與時俱進的化學化工專業知識等。

        2.嫻熟且高超的技能

        化工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強,要勇于實踐、善于實踐、敢于實踐。動手能力是技能型人才共有的特征,但只有技能型拔尖人才才能戴上“技藝超群”這一桂冠,這也是技能型拔尖人才最顯著的職業形象特征。技能型創新項目的特點決定了創新者必須有嫻熟且高超的操作技巧,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復雜性的應用難題,才能實現技能的創新[1]。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應有的技能具體表現為:生產工藝的控制技能,現場分析判斷處理突發事故的技能,化合物的成分分析、制備與合成技能,物質的分離純化技能,化工生產設備的檢測、維修、維護技能,原料采購及產品銷售技能等。

        3.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現代化學工業具有生產裝置大型化、生產過程連續化、自動化等特點,使得技能型人才的勞動組成中動作技能逐漸減少,智力成分不斷增加。一線化工操作多單調、重復,常規技能型化工人才往往囿于現狀,不善思維或多進行常規思維,習慣于常規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則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從生產中找出規律,找出問題,進行技術改造、技術革新或提出新方案、新手段,進行創造性的思維。這種思維具有明顯的求異性、想象性、靈感性、敏銳性等特點。

        4.創造性的人格

        創造性的人格是拔尖人才進行創新活動的動力機制,任何創新因素都受人格因素的極大制約。化工生產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較其它工業部門具有更高的危險性,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務實作風、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技能型拔尖人才才能敢于吃苦、淡泊名利、勇于挑戰。實踐證明化工行業的技能型拔尖人才的發展,絕大多數都曾在化工的第一線工作,都曾在化工行業的艱苦地區、復雜環境、關鍵崗位磨練品質、增長才干。[2]

        三、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生態環境現狀

        人是環境的產物,拔尖人才的生存發展離不開人才生態環境。杜業艷等認為,“人才生態環境是指能夠確保人才生存發展、展示才華和實現其價值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和人文環境等的總和”。[3]一般而言,根據環境主體的層次,包括宏觀人才生態環境和微觀人才生態環境兩個方面。

        從宏觀人才生態環境視角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利于我國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培養的問題:(1)傳統觀念的束縛及現代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們的就業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傳統的觀念中,化工的名聲比較糟糕,人們普遍認為化工專業就是要從事“3D”工作,即污、難、危的工作,加之工資待遇與其它專業相比不盡人意,職業發展空間不大,造成近年來該類專業第一志愿率不高,錄取分數線也是最低的專業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專業拔尖人才培養的難度。(2)化工企業現行的管理體制不利于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培養。化工類高職畢業生盡管擁有大專學歷,多數化工單位仍將他們當作是技術文化層次較低的普通工人進行使用,使得一些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長期難以發現,難以得到提拔重用。加之社會對技能型拔尖人才的評價有著傳統的“錯位現象”,即“重學歷,輕能力;重科技,輕技能”。可以說,國內的社會評價體系不利于一線工人持續性的改善工藝,即使他們操作熟練、經驗豐富也難以引起高層管理人員的重視,部分企業尚未將對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養上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3)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成長空間窄,未獲得相應的等級待遇。雖然我國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技師、高級技師在技術工人隊伍中比重較小,但現行政策中相應的人才培養激勵措施較少。以江蘇石化企業為例,燃料油生產工、分析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就有工齡、學歷等等限制,獲得這些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型拔尖人才僅給予小幅度的提高待遇,使得一些技能超群的拔尖人才不愿或不屑花費精力去獲取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而是千方百計地從一線調至科室。

        從微觀人才生態環境視角(特指高職院校拔尖人才生態環境)分析:(1)化工人才培養目標的終結性。人才培養的過程過多地強調了就業的導向性、人才培養規格的共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扼殺了部分學生的創造性。(2)高職化工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4]課程體系仍采用“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老三段”形式,使得高職化工教育脫離了生產實際。(3)校企合作的層次及力度不夠。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導致高職學生很難深入到化工企業內部關鍵崗位進行實習,因而難以掌握一些復雜性的關鍵技術。校企合作表現為一種自發的、松散的、淺層次的狀態,部分化工企業的實習或走馬觀花或流于形式,導致無法實現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4)專業實驗室建設不力。由于近年來化工行業的景氣指數不高,化工類高職生源數目下降較快,大部分高職院校不愿將經費投資在化工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上,使得專業實驗室建設與行業的發展差距較大,制約了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養。(5)師資問題。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養需要有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隊伍,教師要有寬厚的理論知識、廣博的學術視野,還要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化學工程實踐能力,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往往缺乏化工實踐經驗,缺少化學工程背景。

        四、高職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培養途徑探析

        知識經濟時代是個“個性消費”的時代,化工產品的“個性化”發展趨勢勢必成為潮流,新穎獨特、功能齊全、性能優異的化學品將顯著地影響人們的消費觀。化學品的“個性化”特性需求呼吁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化拔尖人才為之服務。因而,高職化工類專業需構建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促進拔尖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個性化人才培養體系,從多方位、多角度探析拔尖人才培養的途徑。

        1.要彰顯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要把培養完善個性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要素與環節之中,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別是人格素質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5]。人才培養目標要體現對拔尖人才的特殊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對未來的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訓練。

        2.建立與個性化教育相適應的高職化工課程體系,拔尖人才可以實施以課題為基礎的課程結構模式

        學校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及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化工企業發展及地方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經多方論證后,進行相關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設計并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法。設置的課程要能夠充分反映化工新科技、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內容,要把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入到新課程體系中。加大選修課的范圍及比例,鼓勵選修部分人文課程和非化學課程。任選課程數目需達到一定數量,保證學生選課有相當的自由度,有利于拔尖人才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拔尖人才通過每學期安排相應的課題,讓他們增長知識和見識。課題的內容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量體裁衣,可質疑、挑剔前人產品設計方案、化學品配方、產品測試方法,亦可對工藝指標、工藝流程缺陷或不足、產品合成方法,進行改進、改造與完善;內容不求深,但求通過實踐能賦予他們較強的專業技能,保證他們完成每個課題均有相應的專業收獲,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培養他們虛心好學、不滿現狀、不斷進取的精神以及自尊、自信、自強不息品質的培養,使他們能激勵自己,不斷開拓創新,不斷向更高的目標奮進。

        3.營造良好的拔尖化工人才生態環境

        在宏觀政策制定和輿論導向上,要培育適合拔尖人才發展的社會環境。化工企業要靠先進的管理和工程技術,打破種種存于人們心中的認識偏見,讓進入化工企業工作成為“有面子”的事情。化工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措施保證技能型拔尖人才有相應的職業發展空間及較優的福利待遇。對高職院校教育環境而言,要通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適合學生成才的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如邀請國內外化工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講座,定期舉辦科技活動、專題研究、技能競賽、技術服務等系列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多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4.教研互動,搭建各種化工創新實踐平臺,讓拔尖人才在企業實踐中提高實際創新能力

        當前,高職化學化工教育的現狀是教學與科研嚴重脫節。筆者注意到,在高職學院有較多一線專業教師在評上高級職稱后,就很少甚至不再從事科研活動。這樣勢必造成對本學科最新成果難以把握,難以知曉行業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發展動態,使得拔尖人才很難接觸科學前沿問題。因此,實施教研互動、互滲是提高教學水平和培養拔尖人才質量的重要保證。在教學項目設計時,教師將自己的科研項目轉化成教學項目用于拔尖人才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也能促進教師的科研工作。鼓勵拔尖化工人才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或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盡早讓他們參與到科學研究活動中。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是否拔尖需在企業實踐活動中進行檢驗,實踐是拔尖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化工企業中的工作任務復雜多變,各種事故、難題隨機而生,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通過在企業實際崗位上實踐鍛煉,解決各種難題、完成各項任務并積累相關的生產性經驗和技能,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并獲得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學校要盡可能安排教師與拔尖人才同時下企業頂崗鍛煉。師生之間通過真實的崗位交流,既可使教師容易發現自身的不足,又能讓拔尖人才通過指導形成真能力。在專業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上學校要舍得投資,要換新思路讓化工頂崗實習不再是難題。[6]校企合作能深度融合,才能讓拔尖人才的培養高度上一個新臺階。

        5.建設創新型的師資隊伍

        高職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師資隊伍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更注重教師的工程背景、實踐經驗、技術應用創新等要求。拔尖的化工師資才能培養出拔尖的化工人才。高職院校拔尖人才的師資隊伍應該是個互助協作、銳意創新的團體,內部分工明確,既有精湛技能指導者,又有富有創新能力的科研活動的引路人,采取導師制的運作方式,多途徑、多方式發現并培養拔尖人才。學校要創設條件讓教師參加國內外各種有益于創新活動的培訓,拓寬教師知識面;要落實“訪問工程師”制度,讓教師定期到企業實習,增強教師專業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要鼓勵和扶持教師進行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化工科技實際開發能力。

        五、結 語

        為了滿足現代化學工業對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需求,高職化工教育必須摒棄原有整齊劃一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凸顯個性化的育人理念,在專業課程體系、育人環境、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加大創新改革力度,形成一切有利于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成長的因素,才能實現《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奮斗目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明耀.論技能型創新人才及其培養[D].東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1-6.

        [2] 鄭秀英,羅偉,姜廣峰.彰顯行業特色,著力培養大化工拔尖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1,(2):15-17.

        [3] 杜業艷,朱華杰.人才資源生態環境建設[J].科教文匯,2006,(4):149-150.

        [4] 胡婉瑩.適應循環經濟發展需要改革化工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8):154-155.

        第4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專業服務產業;頂崗實習;校企互融;創新;對接;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5-0248-03

        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和中部崛起戰略的逐步實施、泛長三角分工合作的深入推進、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加快建設,尤其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設立和縱深推進,為滁州乃至安徽省化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和《安徽省支持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報告》精神,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圍繞安徽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和滁州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目前化工產業已經成為滁州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滁州市面臨的對“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化工人才的強大需求與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愈發凸顯。因此,提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不僅具備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地理環境、輿論環境,同時也具備了較為堅實的內部基礎和較為突出的優勢。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利用較強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與周邊化工企業密切關系、深度合作,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服務與輻射等方面均進行了深入地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體現職業教育理念

        提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要根據課程教學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1]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切入點,其設計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要區別于普通高校,符合自身的職業特點,走自己的路子,探索自己的方向,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頂級人才。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通過廣泛調研滁州市化工產業發展對化工人才的需求,將化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共同研討“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職業綜合素質培養”為背景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專業核心課程的優化與整合、課程體系的重置等深入性的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現專業與職業的對接、課程與崗位的對接[2]。

        在學院“開放辦學、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框架下,結合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特點,設立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3],創建了“09金達石油班”、“12跨越(生物)化學品班”等多個企業冠名班,采取訂單培養的模式,校企合作雙育人。近幾年來,隨著化工行業高技能人才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的不斷提高,在原有“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與行業、企業進一步深入合作,共同創建了適應“工學結合”要求和“雙證融入,頂崗實習”[4]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根據教學需要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以大中型企業集中實習為主,部分少量分散”的頂崗實習形式,加強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和質量保障,與企業共同協商頂崗實習的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共同創建工學結合的管理體系,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共同對頂崗實習的全過程進行“面對面,手幫手”的指導,使企業真正成為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建立企業接收學生頂崗實習的校企密切合作長效機制,同時企業也可從優秀畢業生中挑選滿意的人才,進行人力資源儲備,從而實現實訓、頂崗實習與就業實習的全面系統化,實現校企雙方的縱深層次合作和互利雙贏,深化“校企互融”[5]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校企全面對接[6]。

        二、突出人才培養基地,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與滁州金達石油有限公司、滁州安邦聚合高科技有限公司、滁州金禾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搭建了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了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不定期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商討校企合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的建議;審定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析化工行業發展需求和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及其崗位(群)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共建校內外人才培養基地,協同安排實踐教學,負責“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培養;校企雙方共建互兼互聘機制,構建“雙師”雙向交流機制,共同修訂實習實訓教學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標準。從而實現了教師與師傅的對接[2],健全與完善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各項工作職能,加強了校企之間的深層次合作,構建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提升了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學院還制定了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制度,出臺了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管理辦法,構建了校企雙向服務機制,引導與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深入到企業中去。同時作為教師業務工作范疇的一部分和年度績效考核的必需條件,規定專業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到企業實踐鍛煉的時間累計不應少于一定時限。專業教師通過企業掛職鍛煉能夠更好地了解化工職業崗位(群)的技術要求和用人標準,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發展趨勢,能夠更好地掌握化工生產過程及其工藝流程,學習生產實踐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流程、新方法,同時轉化并應用于課堂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加強實踐教學,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2],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生化實訓中心為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已建成了由化工基礎技能實訓中心、分析檢測實訓中心、化工操作技能實訓中心、化工自動化實訓中心、化工仿真實訓中心和化工生產性模擬實訓中心等組成的多功能“化工公共服務實訓平臺”,成為了集教學、實訓、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和科研等為一體的開放性應用化工技術實習實訓基地,強化了實踐育人,提升了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一)職業技能培訓能力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以繼續教育學院為平臺,立足專業,依托產業,服務行業[7],組建了以專業教師為主體,企業兼職教師參與,面向企業員工、城市勞動力和中高職學生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化培訓團隊,借助學院強大的職業教育優勢,規劃技能培訓項目,開展培訓教學工作,進行面向社會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僅滁州市區而言,每年參加此類職業技能培訓的人數已達數千人次。

        (二)職業技能鑒定能力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以院職業技能鑒定站為基礎,與滁州金達石油有限公司、滁州安邦聚合高科技有限公司、滁州金禾化工有限公司及滁州周邊等多家化工企業合作,依托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化工公共服務實訓平臺”,加快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軟、硬件資源條件建設,為行業和社會提供專業(群)領域的職業技能鑒定平臺,進行職業技能鑒定。

        對在校期間已接受過職前教育的中高職學生和已進行過職前技能培訓的企業員工、城市勞動力而言,通過技能培訓后的進一步技能鑒定,提高了其職業綜合素質,提升了其就業能力,保證了其就業質量,增強了其社會服務能力,全面實現了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2]。

        (三)技術開發與服務能力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以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生化實訓中心為依托,通過已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優勢,利用其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積極開展面向社會的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工作,主動為滁州市及周邊化工企業提供各類應用技術研究、新工藝開發等可行性技術支持和技術創新,解決生產實際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技術開發與服務能力的提高,突出了平臺作用、團隊優勢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也更需要人才作為直接的實施主體。高尖端的人才將先進的技術和服務帶入到企業,并在企業提供的平臺中,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反過來也強化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扎實度。當他們返回校園能更好的把自己在實踐中發現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去學習、去探究,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目的的進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如此往復,學生、學校、企業、社會都將成為受益方。

        綜上,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在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人才培養基地和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一系列的改革實踐和探索,立足專業、依托產業、服務行業,構建了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加強了實習實訓的深入建設,促進了校企之間的相互融合和全面對接,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了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8]。同時,也服務了地方產業,發展了區域經濟,增強了社會能力,深化了校企合作[9],實現了校企雙方的互利雙贏[10]。

        參考文獻:

        [1]嚴瑛,尚華,王晶晶.“工學結合、學崗直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12,27(05).

        [2]周玲玲,汪蓓蓓,周凱,等.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探討[J].科技信息,2014,(11).

        [3]王世榮.工學結合“2+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淄博職業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建設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2,(18).

        [4]王貴斌,孫峰.高職頂崗實習過程中融入關鍵能力培養探析[J].職教論壇,2011,(06).

        [5]張源峰,滕碧紅,蘇李果.校企互融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構想與實踐――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6]程洪濤,李祥富.高職專業與地方支柱產業對接的實踐探索――以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數控技術專業為例[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01).

        [7]池如龍.職后技能培訓――立足專業依托產業服務行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8]許彩欣,趙然,張洪芬.高職院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的實踐探索――以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郵政通信管理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3,(01).

        [9]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4).

        [10]余秀琴.搭建國際職業教育交流平臺 全力助推人力資源強國建設──2011中國(上海)國際職業教育論壇綜報[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6).

        第5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他就是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魏新利教授。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化工系統首批跨世紀優秀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能源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等職。

        開拓創新 為節能減排做貢獻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地球的資源也面臨著枯竭的局面,能源危機、環境惡化,種種問題困擾著人類,魏新利教授對此十分憂心,多年來,他也一直以自己的能力致力解決這樣的問題。魏新利教授有針對性地研發出多項新型、高效、節能的裝置,尤其在新型高效節能換熱器研發方面更是獲得多項專利。比如研發出的新型換熱設備結構緊湊、重量輕、成本低、運行可靠,節省鋼材高達40%,其傳熱效率提高35%,殼程阻能力減少了40%,并且有效防止了因流體誘導震動而引起的斷裂、泄漏等故障,使設備壽命延長了不止2~4倍,這項成果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魏新利教授還針對我國冷喂料橡膠擠出水平較低,研發出銷釘機筒冷喂料橡膠擠出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新穎、自動化標準化程度高、維修方便、運轉可靠、噪音小、功耗及制造成本低,被推廣到數十家企業,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其擠出機和與之配套的溫控裝置分別獲得中國石化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二十一世紀,生物油因含硫、氮等有害成分少,被視珍貴的綠色燃料,因此,魏新利教授研發出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該裝置由溫控加熱系統、進料系統、流化床反應系統、旋風分離系統、冷凝收集系統組成。在實驗室階段取得良好試驗效果,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

        曾經有材料指出,我國各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余熱總資源的50%,目前我國的余熱利用一直處于很低的水平。針對這個問題,魏新利教授正在研究采用有機郎肯循環的低溫余熱發電系統,研發適用于多種低溫熱源,并能根據熱源形式和應用需求支撐小到0.1kW大到上百MW的機組,可廣泛應用于車船余熱發電、海洋鉆井平臺、偏遠地區的孤網發電等等,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此外,魏新利教授還嘗試將太陽能、土壤能、空氣能、生物質能四者綜合用于建筑物空調系統、以實現冷、熱、電、熱水等聯供,目前魏新利教授正在進行研究,對于該系統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在這個已經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新就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魏新利教授在科研上堅持創新思維,他抱有很大的自信能夠完成這項艱巨的工作。

        魏新利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近幾年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余項河南省重大公益攻關、重點攻關等科研項目,他本人還獲得河南省杰出創新人才基金。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多項。

        教書育人 直掛云帆濟滄海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人才培養,教師是關鍵。因此,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成為了魏教授最為關心的問題。為此他提出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四大修養,作風”,用于引導教育教師。“四大修養”即“道德修養、心態修養、境界修養、胸懷修養”;“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善于學習”的作風;“心系學生、服務學生”的作風;“求真務實、崇尚實干”的作風;“心態平衡,腳踏實地”的作風;“顧全大局、登高望遠”的作風;“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講操守,重品行”的作風。在魏教授的帶領下,學院逐步形成了協作、奉獻、求是、創新的良好院風和務實、高效、協調、規范的工作準則,為學生成才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為了使化工類人才培養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又能滿足時代對新型化工人才的要求。魏新利教授在深入調研國內外化工類專業設置情況和人才培養方案,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切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須實現服務領域、主要學科背景和業務培養目標等三個方面轉變的改革思路。

        一是化工類專業人才的服務領域必須由化學工業轉變到過程工業;二是服務領域的主要學科背景必須由化學工程與技術轉變到過程科學與工程技術;三是專業業務培養目標必須轉變到掌握過程科學、過程工程技術、過程裝備、過程控制等業務知識,能在化工、石油等過程工業領域從事工程設計、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如此轉變大大拓寬了化工類專業人才的服務領域和學科領域,使之更加適應學科發展的趨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同時他根據過程工業由過程工藝、過程裝備、過程控制三大模塊組成的特點,提出將化工類專業課程方案配置定位為“一體兩翼”。即“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定位為以過程工藝為“主體”,以過程裝備及過程控制為“兩翼”。“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定位為以過程裝備為“主體”,以過程工藝及過程控制為“兩翼”的化工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案。并據此制定了全新的課程體系方案,進一步優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科研及實踐能力的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形成了整體的素質教育結構框架,為全面進行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礎。其研究成果于2005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第6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化學工程與工藝是運用“三傳一反”的原理來加工化學原材料,通過這一原理以最有效的、簡便的方法完成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原料加工工業的生產過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作為一門“即時性”的學科。“即時性”即隨著社會對化工的要求,企業和高校的培養方案也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對過時的培養體系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和完善。高校和企業也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構建本專業的特點,發展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1 化學工程與工藝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時期,化學工程與工藝已經向“環境友好型化工”方向發展。我國環境問題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改善環境是當前迫在眉睫的事情。通過對化學工程與工藝的發展,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對資源的損耗和對環境的污染,而且為相關的化工企業提供一些有效的環保方案。因此,化學工程與工藝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實習現狀及分析

        以往的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陳舊、人才培養模式單調、考核制度單一等問題,開設了大量的理論性的課程,對于工程實踐方面十分缺乏,從而導致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缺少充分的實踐經驗,使學生走進工廠純屬紙上談兵。在整個工科生培養的過程中,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實踐的時候需要我們從中鍛煉并掌握必要的實踐技能、實踐工具及從事科研和工程實踐的能力[1]。從當前我國學生的生產實習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實習只是局限于參觀,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在實習的時候,出于安全考慮工廠只允許學生以參觀為主,講解為輔的方式,學生只能從總體上了解大概的生產設備和工藝路段。學生在很短的實習時間內了解工廠中的工藝流程,然后粗略的整理資料,以應付課時學分,學生難有深入學習的機會。很多學生甚至借自己找實習單位的名義,僅僅靠借關系找相關企業簽字蓋章,有的化工專業的學生甚至沒有去相應的專業實習,胡亂的找一個企業簽字蓋章。因此,學生的不重視,導致其很難理性的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特點。

        2.2 學校沒有完善的見習體系,培養方案不合理

        目前,許多普通高校對于自身的發展方向沒有一個正確的定位,進而導致對見習體系和培養方案安排的不合理。大多數高校把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這個時間段許多學生正在積極的準備考研,完全沒有把實習放在心上,有的學校為了考研甚至允許學生不參加實習,還有的學生正在跟著老師做畢業論文,實習效果顯而易見。此外,大多數學校都是集中時間實習,這也導致企業和學校難以合作和聯系。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理論知識,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工程技術基本理論和方法,就要接受工程研究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訓練[3]。

        2.3 學校和企業之間缺乏合作和聯系。

        當前,許多企業認為學生來工廠實習并沒有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相反,企業還要提供技術支持以及人員的安排,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行。企業為了自身長遠的發展,保護企業關鍵技術的安全,以商業機密為由,有所保留的培養學生,甚至還有的企業,當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時就要簽訂應聘合同。其實,學生走進企業實習,既可以為企業帶去優秀的人才,保障科研技術的研發,學生又可以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3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習和培養方案的改進

        在實習和培養方案的改進上,天津大學余國琮院士等提出,實行靈活的學分制、導師制、自由選課制,逐步實行淘汰制[4]。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師帶學,以學帶學”的循環發展模式。有些地方高校也提出了,利用產學研合作基地以及實習實訓中心采用現場教學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5]。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3.1 加強實習管理,落實責任制度

        首先,學校要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實習基地,加強校企的合作。學校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對外機構,專管全校學生實習工作。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應該實行“學徒制”,讓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帶領學生。在工程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實踐,論證理論知識和總結實際經驗。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運用理論知識,還可以改進工藝,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

        3.2

        做好課程與實習的協調工作 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施了“3+1”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的嘗試探索[5]。還有的學校引進國外其他大學培養人才的成功經驗,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學體系[6]。對于課程的設計,高校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施這種培養人才方案。還有的學校提出了最近幾年國際上工程教學的一種新模式,CDIO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7]。

        3.3 注重教師的培養,打造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化工需要培養出應用型人才,師資的培養十分重要。許多應用型大學開始培養“雙師型”教師。做好在職教師的培養以及提高科研水平的工作,鼓勵教師參加校企合作項目,提高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積累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高校也要盡可能的給教師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

        第7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化工企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一、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化工類企業蓬勃興起,大量新型應用化工、精細化工企業在全國各地投資新建。江蘇南通、揚州、泰州等地發展尤為迅猛,如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通擴建投資新廠區;中石化遠東儀化責任有限公司在揚州儀征新建廠房;沙桐化學責任有限公司在泰興新建廠房,都即將投產。大量的化工企業新建擴建導致社會對化工類人才需求猛增。化工企業既大量需求高學歷高端研發類人才,同時更大量需求高技能高素質一線生產操作人才,而這些生產操作人員大多來自高職院校。這對高職院校化工專業既帶機遇,又帶來了很大挑戰。

        二、新形勢下化工企業需要人才類型轉變

        1.傳統化工企業所需人才類型

        傳統化工企業對操作工的知識、技能要求不是很高。同時為了節省生產成本,往往在企業周邊招聘員工,通過短期相關簡單化工知識技能的培訓及一段時間見習實踐,即可上崗操作。但由于缺乏基礎化工知識及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一旦遇到突發問題,往往無法獨立應對解決,甚至由于操作失誤原因導致事故發生。

        2.現代化工企業所需人才類型

        現代化工企業生產的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工藝越來越復雜。因此,對生產操作員工的知識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傳統的操作員工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這就使得化工企業人力資源部走進高職院校招聘專業素質高、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大學生。近年來,化工企業進入高校招聘要求嚴格,往往通過筆試或面試問答等形式來檢閱學生的化工理論知識,同時讓學生做實驗來檢驗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現在高職院校化工專業畢業生特點及高職院校化工專業傳統教學方法不足之處

        1.學生理論知識不夠扎實。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認知能力強,但不愿踏實學習理論知識,導致專業理論知識欠缺。而另一方面,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往往應付理論知識學習。

        2.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企業脫節。高職院校一般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化工專業學生會做大量實驗。但是,一方面學校實驗實訓設備落后,另一方面教師動手能力與一線操作人員有差別,導致學生重復陳舊的實驗,操作陳舊的實驗儀器。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與化工企業的要求就有一定落差。企業招聘到高職學生后,往往還要進行大量崗前培訓。

        四、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化工專業對策

        根據上述種種問題,為了適應競爭激烈的化工人才市場,順應化工企業的人才需要模式,筆者針對高職院校化工專業提出以下對策:

        1.引導學生認知化工專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對專業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專業教師應對大一新生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注重興趣的培養。通過觀看一些企業工作過程視頻、介紹一些企業文化及今后學生們所從事的工作領域,讓學生對所學專業先有感性認識。

        2.強化教師訪問工程師制度,提高教師自身水平。鼓勵高職院校教師深入化工企業,長時間在一線從事化工生產工作,使教師始終與化工前沿保持緊密接觸,不脫離實際生產。這樣,教師一方面完成訪問工程師深造,另一方面將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傳授給學生。

        3.加強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一方面學校聘請化工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來學校給學生及教師授課,講授企業的先進理念及操作經驗;另一方面,教師每學期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工廠實習,讓學生多接觸實際操作,以便縮短畢業生崗前培訓時間,實現學習工作無縫對接。高職院校可以根據企業需求,設立“訂單班”,為企業定向培養所需人才。

        4.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實驗實訓場所。學校每年應抽出資金用來改善實驗實訓場所,更新實驗設備,使學校的實驗環境與工廠的生產環境銜接。學校還可以通過引進企業資金,在學校建立企業的研發室,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性坤,蔡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探索[J].廣州化工,2010(10).

        第8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職 化工專業 生產實習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C-0189-02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目的,主要是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現代企業除需要頂尖的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外,更需要大批量的既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因此,培養大批量的綜合素質高的高端實用型人才是當前高職院校的基本任務。生產實習是高職化工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綜合素質高的高端實用型化工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生產實習不但能夠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更能使學生具備過硬的操作技能,切實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然而當前高職化工專業生產實習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須解決。

        一、存在問題

        高職化工專業傳統的生產實習流程,一般是由教師聯系一家各方面情況都較好的化工企業,再由帶隊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安全教育后,由企業領導介紹企業基本情況,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介紹工藝情況、生產情況、典型的生產設備構造等,再將學生分到車間、班組進行實習。帶隊指導教師平常負責巡視檢查紀律及實習情況,學生在企業實習一段時間后,再由帶隊指導教師帶回學校。回校后,學生整理筆記,撰寫并提交實習報告,教師根據實習報告評定成績。

        實際上,學生在企業很少能進行實際的生產工藝操作,只能通過查、看、聽、問、記等方式,記錄大量文字、圖表等。實習回來后,實習報告確實寫了不少符合實際的內容,表面上看好像學了不少東西,在理論上確實也有了一定的長進,但在專業技能方面卻很少得到明顯提高,操作技能方面也多是停留在想象層面。這樣的生產實習實際上等同于認識實習,質量明顯不高,不符合當前培養高職學生的基本要求。

        二、原因分析

        (一)安全因素。相當一部分化工企業生產涉及高溫高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企業領導大都認為,實習的學生對生產工藝不了解,操作不規范,安全意識淡薄,認識不深刻,存在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會出安全事故,而安全對化工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他們不愿意讓學生參與實際生產操作。

        (二)生產因素。學生來實習前,生產上一切正常,學生來實習后,企業人員擔心的是,如果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由于操作不規范,可能會引起生產波動,影響生產效率,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這將導致企業接納學生生產實習付出的成本較大,因此很多企業不愿意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三)認識因素。當前大多數企業對于接納學生進行生產實習認識不深,認為事不關己。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是非公企業,這些企業沒有為學生提供生產實習機會的義務,因而多數不愿意接納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即使是國營企業,從企業利益考慮也很少愿意承擔學生生產實習指導任務,更不要說歡迎學生實習。

        (四)報酬因素。工人師傅(包括工程技術人員)在學生實習期間,的確付出了不少的中由于沒有報酬或報酬太低,積極性不高,實習質量得不到保證。

        (五)水平因素。近年來,國家鼓勵錄用應屆畢業生就業,部分高職院校的新進教師在學歷上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生產操作技能卻有所欠缺。青年教師沒有在企業系統地接觸過生產訓練,生產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很難指導學生順利進行生產實習。

        (六)學生因素。學生的理論學習是比較系統的,但對專業生產實習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雖然教師、領導多次強調實習的重要性,可能由于缺乏相關的實習方案,學生大多數時間還是在資料室查工藝流程、在車間辦公室看生產報表、在公司辦公室聽介紹、到班組向工人師傅問情況,如果安排的任務相對少一點,學生就會出現不重視的情況,影響實習質量。

        三、解決方案

        (一)重視安全問題。化工安全問題是重要的問題,要實現化工生產正常進行,首先要確保生產安全。化工生產事故往往與化工生產特點有關,操作不規范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化工安全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在學生實習期間,要嚴格遵守有關安全規定,這是不容質疑的。實際上,在入廠的三級安全教育中,已經明確了有關規定,關鍵是落實執行的問題,主要是班組上的落實。對于由于操作敏感易出安全問題的崗位,由師傅重點講解防止事故發生的基本原則,做操作示范;而對于一般的崗位,則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操作,直至熟練為止,否則,不允許進行任何的操作。

        (二)完善實習制度。學生由于沒有生產經驗,即使實習了幾天,熟練程度也不高,對企業來說沒有什么好處,相反還有可能影響生產效率,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實習制度加以解決。對于間歇性生產的崗位,要求學生提前到達生產崗位,把衛生工作做好,把生產所用原料、設備、工具準備好,工人師傅準時到達崗位后,即可進行生產,不但不會影響生產,還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學生也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和歡迎。

        (三)加強校企合作。注重校企合作,與企業互利互惠,利用現有條件將現代化的優秀企業作為學校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是保證生產實習質量的基本條件。在校企合作期間,校企可實現共同發展。企業有義務接納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并將學生的實習質量作為考核員工的重要內容。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好更優秀的人才,由于優秀畢業生在企業就業,各方面表現優秀,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又可為學校樹立品牌,形成良好的循環。學校還可充分利用人才資源、科研條件,積極為企業服務,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等實際問題,使企業真正獲益;同時在培訓企業員工,提高企業員工文化素質等方面給予充分的便利,等等。通過合作,校企雙方各取所需,各自在合作中都可得到最大的收益。

        (四)提高學生的情感溝通能力。學生雖然對社會的了解較少,但可以通過與工人師傅、工程技術人員一起交流實習,學習專業知識、技能。與人溝通是一門學問,因此,應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情感溝通能力,如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工程技術人員作專題講解,增加學生和工人師傅、工程技術人員的接觸,從而引導學生在生產實習中虛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從點點滴滴做起,正確面對社會的各種事情,加強與師傅、工程技術人員的溝通聯系,培養情感。

        (五)提高教師技能水平。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實習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師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是:新進的年輕教師必須在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半年以上,帶領學生實習的指導教師也要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學習;教師在短期內要通過國家職業技能高級工以上的考核,要持有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在中長期目標中要達到技師或高級技師水平。

        (六)改革考核制度。長期以來,學生的生產實習考核主要是看學生的實習報告。這樣的考核是不夠全面的,實習報告也有抄襲現象。為此有必要進行改進,綜合各方面情況進行評分。具體應包括如下方面內容:一是學生所填寫的實習評定表,有學習的內容、效果、紀律等方面的內容;二是企業指導教師(工人師傅、工程技術人員)的評語及所評成績、企業意見;三是帶隊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習期間紀律、實習主動性、溝通能力、實習效果、給企業提至少一條不雷同的合理化建議(最好是工藝、生產方面)等方面給予的綜合評語意見;四是實習報告的評定成績。最后按一定比例給出最終成績。

        (七)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學校的發展基礎,也是衡量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水平高低的依據,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是學生參加生產實習前的主要實踐教學場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內容包括:其一,建設小型實驗室。小型實驗室操作內容與生產工藝是一樣的,基本上包含了化工各個單元操作內容,但規模大小與生產實際差別有500倍以上。可以在實驗室與化工企業實際生產同樣的工藝條件進行實驗,讓學生完全掌握生產該化工產品的最佳工藝要求。其二,建設中型實訓室。中型實訓室操作內容與生產工藝也是一樣的,如化工單元操作實訓室、間歇反應實訓操作裝置室等,規模大小與生產實際相差約10倍。出于經費方面的考慮,可以用水代替原料做模仿實訓。其三,建設仿真實訓室。主要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化工軟件開發,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仿照實際生產條件進行類似實際生產操作訓練。通過校內訓練后再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由于學生事先對化工生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到企業后就比較容易掌握,可以收到較好的生產實習效果。

        綜上所述,生產實習是高職化工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學校課堂教學無法代替的手段。如何切實提高生產實習質量,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不斷完善實習方案。只有對學生高度負責,在思想上高度認識生產實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生產實習取得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力,陳玉峰.化工類高職學生“生產實習”考核模式探討[J].河北化工,2007(5)

        [2]李英利,孫振起,劉長春.高職院校化工專業實習問題探索[J].廣西輕工業,2008(11)

        [3]程愛民. 高職化工專業生產實習方案研究[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

        [4]王平,王麗華.強化化工生產實習教學環節 構建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廣西輕化工,2010(12)

        [5]任春梅.淺談提高高職化工類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效果的措施[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2(1)

        【基金項目】201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2JGA403)

        第9篇:化工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 職業教育 機電一體化 人才需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25

        Abstract Combin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tronics student skills, the author conduct research talent demand situation for the social market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mechatronics students and personnel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ere obtained at present, while providing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tronics; talent demand

        機電一體化技術知識面寬,應用廣泛,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的工作領域廣,為了及時了解區域經濟的發展,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崗位群、工作任務和企業需求情況,把握本專業的發展方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找準人才培養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內容,真正體現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辦學方針,特對揚州及周邊地區的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分析。

        1 專業設置的區域與行業背景

        目前揚州正提高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發展以汽車、食品機械、智能交通、化工機械、傳動關鍵零部件等專業和成套設備為重點的裝備型制造業。制造業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前進步伐并且使得機電一體化產品在市場上不斷更新,因此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教育業和服務業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機械、汽車、化工、船舶、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千億產業產值增幅全年均保持11%以上。上海大眾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新增10萬輛車、尤妮佳二期、江淮10萬輛皮卡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投產。清華揚州智能裝備科技園、東大科技園、揚大科技園開園運行,促進機電行業深度發展。

        2015年,揚州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5億元,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19億元,增長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稅收收入242.22億元,增長13.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長1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5元,增長11%。產業層次提高效果非常之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產業結構明顯調整優化,而且建立健全有區域特色的機電類的自主創新體系,增加科技、人力、知識等重要環節的投入,成立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宗旨、市場為導向、應用技術研發為重點的揚州產業技術研究院。“科教合作新”計劃深入推進,簽訂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496項,新引進高校院所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創新中心54家。

        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推動“長三角”及揚州地區經濟繁榮,對五大千億產業做大做強,對向高端發展、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兩端延伸、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更是揚州區域經濟建設、行業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行業和區域的經濟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 人才需求分析

        通過對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揚農集團、牧羊集團、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等揚州及周邊城市的30家企業的調研,發現隨著石油化工、汽車、現代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新型機電設備、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占據企業設備的絕大部分,傳統機電設備只占很小的比例;進口設備比例大,國產設備比例小;高端技能型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門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擴大。機械技術與電氣技術已經變的密不可分,從而機電行業對人才的市場需求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企業一方面為了提高生產的高效性從而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員工,然而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需要大量的專業的技術型員工。總體上看來,從事機電行業的人員數量非但沒有明顯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與之相對應的情況就變成了,機電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更高了,從以前單純的“懂機”或“懂電”,向既“懂機”又“懂電”的方向發展。因此,與工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場上極為短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制造行業生產及管理中的應用現狀。隨著企業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引進、嫁接以及改造的完成,機電一體化技術十分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生產過程中,成為現代設備制造和生產過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從簡單的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FMS)、機械加工中心以及機械手發展到現在的智能機器人、無人生產車間和將設計、制造、銷售、管理集于一體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機電一體化的產品涉及工業生產、科學研究、人民生活、醫療衛生等各個領域,如集成電路自動生產線、激光切割設備、印刷設備、家用電器、汽車電子化、微型機械、飛機、雷達、醫學儀器、環境監測等。

        (2)企業對機電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對揚州及周邊地區的一些企業的用人情況作了調研,從收集的數據分析來看,受調研的企業只是全市機電類企業的一小部分,但有的企業在規模、技術力量、產品類型和質量、人才構成等一些基本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數據的分析中可以發現,數控機床操作仍占較多的份額,而一些機加工的市場需求仍在加大,尤其是對熟練機加工人員需求很迫切。自動化生產線的維護人員的需求也逐漸出現了上升傾向。另外,對懂得機電知識并且能從事機電產品營銷的人員也有大量的需求。生產線的操作工的需求卻在下降,大大小于前兩年。企業對產品質量更高的追求,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專注于員工的質量,很多機電企業用人時,不僅全面考察其專業教育的背景,而且更關注人的社交能力和非智力素質,善于與別人交流,明確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敬業精神,培養吃苦精神,有紀律性,有責任心,并且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

        (3)高職層次機電人才需求量。在傳統行業中,高新技術行業已經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傳統產業的革命漸漸開始,然而機電一體化技術確是在傳統產業革命中產生的一種新的科學新興領域。目前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產品具有強大先進的功能,在精度、速度、動力的優勢下,并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具有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特點,同時向先進的控制管理過渡,如自適應控制、自組織、資管理等模式,最終向智能化發展。當今,數控編程及操作人員有著大量的市場前景,所以近幾年來,高職院校的機電專業畢業生在市場上更是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內,國內企業對機電一體化人員的需求量是有增無減。目前省內高等技術工人嚴重緊缺,而且中年人較多,制造業工人中具備高等技術資格的人員不多。這都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調查顯示,針對目前在職的機電技術人才的現狀,大部分單位對此的滿意度很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專業人才具有較高的學歷層次,理論知識扎實,但是動手能力和工作實際能力較弱,在工作后通常需要職業培訓;另一個方面是有經驗的老技術人員的發展滯后于現代技術的革新,在新技術面前無所適從。絕大部分的企業表示對技能型機電人才的渴望。同時,在江蘇省機電一體化維修行業的從業人員,具有高級技術水平的技術人員的所占比重很低,因此廠家不得花重金邀請國內外機電專業人員來服務,但是還不能滿足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需求本地區人才市場的這種巨大需求,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設置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專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 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

        (1)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建議。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看重的不僅是學生對本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加看重的是工作、學習態度還有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因此對于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是:課程的理論知識不要太深,但應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對課程設置的建議。在整個教學課程體系中,以專業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每個目標徹底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體系。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配備多個技能模塊。專業課程種類與課時的合理搭配。就本專業而言,由于學生主要從事的是機電設備的安裝、維護與維修等方面,所以在技能訓練的課程應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而在必備技能方面需要達到應有的職業資格等級工的基本要求。

        (3)對專業實驗實訓設施配置的建議。為了達到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在時間、場所、教師上的統一,充分利用已建國家級電氣自動化實訓基地和電氣工程實訓中心,最高限度地建設與生產實際條件相吻合的實習環境,對機電專業特別加強液壓與氣動、電氣設備維修、PLC、機電一體化設備調試、鉗工工場、機械拆裝實訓室等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并在校外加強機電類實習基地建設。

        4 結論

        在未來發展和發揚有特色的機電專業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我們要做好十分充分的社會調查,并結合現代化科技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找到適合學生的專業發展的定位目標,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

        基金項目: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蘇教財[2012]177號);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201513 754005Y,201513754004Y)

        參考文獻

        [1] 鄭峰.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11(21).

        [2] 王敏.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32(11):251-252.

        [3] 張剛,張曉東.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3):67-6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亚洲欧美换脸一区二区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福利性爱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