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科研情報監測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研情報監測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研情報監測

        第1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詞:圖書館 競爭情報 網絡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競爭情報是指競爭情報是指關于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產品。過程包括了對競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產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報和謀略。通常情況下競爭情報是指某個企業、實體或者國家機構為了獲取競爭優勢所需要的經過加工的信息。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對競爭情報的需求越來越多、需要的服務層次越來越高,高校圖書館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競爭情報。

        一、高校圖書館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優勢

        1.文獻資源儲備豐富。競爭情報主要的獲得渠道是公開、合法渠道,所以文獻資源是其主要來源。由于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最系統、豐富,而且每個高校館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文獻庫,所以從文獻資源的系統性、連續性、完整性、針對性來說,高校圖書館具有很大優勢。

        2.軟、硬件設備先進。由于為科研服務的職能要求,相比于小型的民辦情報機構,高校圖書館的條件非常出色。據筆者了解,高校圖書館使用的軟硬件設備更新很快,而且均購買有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數據庫等,有的高校館還購買了國外的大型數據庫如DIALOG等。

        3.人力資源豐富。高校圖書館擁有的工作人員,均是圖書館學、情報學和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復合知識和工作經驗。長期的校內咨詢服務工作使得他們在使用檢索工具、收集和加工信息方面的水平很高。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泛濫,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對信息的識別能力要強,這一點正是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長。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身處高校,對于某學科的敏感信息,還可以求助于專業的教學、科研人員,無形的人力資源儲備也是極其豐富的。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獲取競爭情報的主要途徑

        使用網絡服務之前,高校圖書館競爭情報是通過聯機檢索系統、專利數據庫系統等傳統渠道取得的。常用的聯機檢索系統如DIALOG、OCLC等,目前九成以上的聯機檢索系統推出的WEB版,節省了情報采集費用。常用的國外專利檢索工具有DIALOG的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國內專利檢索一般使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中國專利查詢系統”或“專利檢索與服務系統(試用版)”。

        在網絡環境下,高校館競爭情報主要通過下面幾種方式取得。

        1.專業數據庫。以我校圖書館為例,目前常用的數據庫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的幾個數據庫、重慶維普數據庫、國研網、國泰安信息公司CSMAR財經數據庫以及福卡斯特的EPS全球統計數據分析平臺等。其中國研網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的簡稱,是專業性、權威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極強的經濟信息數據庫。

        2. 數字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清華大學虛擬圖書館等取得豐富的數字化全文文獻。

        3.網上國家職能部門定期、不定期的公開信息。比如國家統計局每周、每月、每季度到每年的統計信息海關總署在“海關統計快訊”中公布的當月的進出口主要國別(地區)總值、進出口重點商品量值等等,其“進出口監測預警”是我國權威的進出口監測預警系統,對進出口貨物的全過程進行了實時監測、快速反應、科學預測和動態預警,是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重要的競爭情報,是高校圖書館競爭情報服務人員需要高度重視的情報源。此外相關部委的工作報告、其主要負責人的講話等等,也都是企業必需的競爭情報,高校圖書館在采集時都應給予充分重視。

        4.競爭對手、上下游行業企業以及供應鏈上其它企業的網站、網頁。其中競爭對手的網頁最具價值,比如網頁上對手相關設備的說明、新合同的說明、對手的主要營銷活動和計劃等等。除了明顯信息外,從競爭對手的招聘信息可以發現其未來發展的方向,從其網頁的主要鏈接可以發現其主要的商務關系,這些隱藏的信息也是競爭情報的來源。另外,上下游行業的動態可以為企業制定合理的戰略和合理庫存提供有用依據,這些企業的網頁也是圖書館員采集情報的重點。由于現在供應鏈理論越來越被企業所接受,所以企業供應鏈上的其它企業動態情報也需要引起圖書館員的重視。

        5.網絡搜索引擎。高校圖書館員可以通過搜索引擎來查找同類的公司,確定競爭者的分布,了解競爭者的各種新聞。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的搜索引擎如百度建立的自己的百度文庫,目前還建立了百度云智能終端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劃詞搜索服務,即搜索時不再跳轉、即劃即搜,即搜即看,獲取情報更加快捷。此外利用百度統計可以獲取網站流量的專業分析,利用百度指數可以搜索權威的關鍵詞數據分析,百度的“專利搜索”可以簡單、方便地查詢專利等等。

        6.微博.微博是目前網絡上最流行的信息傳播和獲取平臺,信息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鏈接等。微博信息是開放獲取的,而且具有集成性,就是將一些孤立的信息通過后臺或某個信息點集中并產生聯系,形成的信息也是開放的。以騰訊微博為例,圖書館員可以通過加“特別收聽”,動態監控某一方面的最新情報,還可以在“微頻道”中直接按照騰訊給的分類查找相關的最新情報。另外,微博中的信息和受眾是動態集中的,相同信息和受眾被分成分眾社區,社區中人際關系網絡的動態常常比實際生活中的更真實、更快速地體現出來,因此圖書館員可以在社區中挖掘潛在的隱性情報,更進一步,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企業競爭情報的需求方向建立相應的社區,或主動建立微博圈,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競爭情報。

        總之,高校圖書館開展競爭情報服務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拓有償服務領域,緩解經費不足,以增強對本校教學、科研人員等高端讀者的吸引力,以適應web2.0時代對高校圖書館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 張永超. 競爭情報創新與發展[ J]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6.

        第2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隨著目前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科技信息機構已經不斷地介入并且深化競爭能力情報服務工作中,實現了傳統情報工作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以及研究等各個方面的延伸。在現代企業競爭中,科技信息機構的優勢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第三方角度講,科技信息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取得相關的情報信息,客觀評價企業競爭能力,讓企業能夠清楚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以及優勢和劣勢,并且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實際情況,建立屬于適合于企業自身發展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流程,幫助企業優化信息源,同時,確定企業的工作原則,確定情報工作總體目標,構建一個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反情報工作體系,為企業的發展取得良好的市場競爭力。

        (2)科技信息機構具有情報意識強的特點,通過情報人員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廣度的視野,以及其專業的計算機情報服務技能,進一步為企業開展情報服務工作提供了先決條件和發展契機,特別是情報人員的綜合分析對比,集合于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技術,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從而更加地明確現有的競爭環境,了解競爭對手,明確競爭發展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競爭策略,通過這些系統全面的情報服務,更好地增加社會效益。

        (3)從整體上講,競爭情報搜集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獲取和分析的過程,一般情況下,一些公開的信息,如雜志、圖書、行業協會出版物、專刊、政府報告、各種年鑒、政府報告、企業名錄以及光盤、會議資料、互聯網以及數據庫等,而這些情報資源也是科技信息機構最為優勢的情報基礎,加上現代化的聯機檢索系統和功能、實現對國際、國內資料的統一整合和處理,進而得到準確、全面、可靠的信息源,一方面為企業以及客戶提供了競爭機會,另一方面,有利于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與研制。

        2當前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現狀

        科技信息機構通過對各種資源的系統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素材,從而為企業的競爭效率和工作效率提高提供基礎。但是同盱情報分析資源的多樣化,加上情報的零散性,一些企業缺乏對情報的綜合利用,從而導致了一些誤差的存在,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經過大量的實踐總結發現,當前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各個情報工作人員之間缺乏溝通,尤其是深度溝通,對于企業情報需求情況不了解,加之情報工作主動性較差,缺乏針對性的服務局面和體系。

        (2)綜合性情報人員缺乏,比如一些既懂專業技術,又懂得理論知識和市場發展的人才,還有一些情報人員雖然專業技術強,理論基礎鞏固,但是對于現代市場的發展缺乏了解,導致情報人員競爭意識薄弱,觀察較為落后,更無法談及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競爭情報工作的順利開展。

        (3)只是單純地注重于一些二手信息的收集,如報刊、雜志等,對于人際信息的收集完全沒有考慮到。

        (4)經費投入不足,由于體制的調整和改革,國家對一些單位的投入相對較少,相應的經費的投入也相對減少,目前大多數機構存在著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技術開發利用較為滯后,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無法滿足信息時代的情報競爭需求。

        3大力發展科學信息,積極推廣競爭情報

        針對以上提出的信息情報存在問題,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科學信息機構的投入,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構建現代化的全方位信息情報工作平臺,培養高素質人才,把握情報服務的關鍵,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競爭能力優勢,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具體可以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強信息資源開發,構建信息技術平臺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科技信息機構必須要充分利用一些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其資源優勢,建立一些完善的情報網絡,深化科學信息工作改革,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增強數據庫的完整性、連續性以及系統性,并且通過一些會議文獻、圖書、電子文獻,融合國內外數據,為我國科技信息研究和咨詢機構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豐富的、系統的信息資源,同時,也為進一步開展情報競爭服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優化競爭情報服務,實現快速發展要充分利用環境優勢和設備優勢,隨著近幾年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工作面臨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是與此同時,也為其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因此,要加大力度開發和建立一些數據平臺和網絡平臺,比如我國一些省市就建立了競爭情報系統,政府和主管部門也幫助企業建立了相應的情報系統,還舉辦了各種高水平的技術培訓活動和學術報告會,通過現場的深度交流,大面積地實現情報普及,開面啟動信息情報工程,為這各省競爭情報工作開展奠定工作基礎。

        (3)發揮人才優勢,保證競爭情報工作開展工作人才優勢在科技信息機構的作用表現在很多方面,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吸收與培訓,尤其是對于一些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比如可以在高校設立相關的科研機構以及專門的情報服務機構,積極開展情報咨詢服務,推動企業競爭情報服務工作的全面開展,從而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加強重點建設,構建全新情報應用體系要加強監測與分析,包括經濟發展與經濟動態的監測、科技政策與科技發展監測以及社會動態的監測,通過監測分析,全面掌握國家經濟發展動態,結構變化、經濟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制定出適應于我國發展的發展計劃、措施,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動態,對當下的產業情勢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對策建立,使企業能夠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對情報工作的目標進行修正,還要對競爭情報的相關流程與組織機構進行調整,使企業的競爭情報運營水平符合于企業的運營水平與總體目標。

        4結語

        第3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詞〕泛在環境;圖書館;競爭情報;服務模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3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2)02-0091-03

        Research on the Library Service Mode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Model Under Ubiquitous EnvironmentFeng Li Gao Mian

        (Library,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ode that Libraries carry ou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for enterprise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w demand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he ubiquitous library is based on the network,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24×7,open access,a variety of forms,multilingual and globalization.under ubiquitous environment.,then make knowledge resource efficient accessed and used,more information value created.

        〔Key words〕ubiquitous environment;library;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ervice model

        圖書館開展企業競爭情報服務,即圖書館憑借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軟硬件設施優勢、情報人才儲備優勢,為企業提供信息供給,協助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在擴展信息服務領域、提高企業競爭力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決定企業新產品新服務的開發,幫助企業及時制定競爭決策,贏得市場與品牌優勢。

        泛在環境下,圖書館開展企業競爭情報服務必須跳出傳統的模式框架,在宏觀系統的理性思維下開發新的服務模式,以實現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新需求。

        1 圖書館開展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傳統模式

        1.1 企業競爭情報的要素

        競爭情報是指關于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產品。過程包括了對競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產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報和謀略[1]。

        1.1.1 競爭環境

        競爭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包括市場信息、行業動態和用戶反饋。市場信息體現了企業市場環境和生存空間,如經濟政策法規、市場競爭格局;行業動態反應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外在動力,如行業整體生產技術水平、前景預測;用戶反饋說明了本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占有情況和用戶滿意度。內部環境是指本企業的人力、財務、設備、物質資料市場、企業計劃、組織、管理文化等內部資源信息。

        1.1.2 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情報包括企業競爭對手的發展戰略、研發能力、生產和技術水平、制造、產品銷售渠道、定價、宣傳廣告、促銷活動、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組織結構、領導背景、薪酬體系、財務狀況、主要客戶、銷售額、銷售量和利潤等信息情報[2]。競爭對手分析可以細化為確認競爭對手,判斷競爭對手的目標,判斷競爭對手的戰略,評估競爭對手的實力,預測競爭對手的反應,選擇攻擊或回避競爭對手這幾個程序。

        1.1.3 競爭策略

        競爭策略是在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競爭目標與方針,包括企業的定位問題、戰略制定選擇、最可行方案、競爭策略實施過程中進一步監測的因素、影響戰略選擇和決策的關鍵情報因素等。

        1.2 傳統模式

        圖書館為企業提供競爭情報服務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滿足企業各類信息需求之外,還可以主動為企業提供課題跟蹤,代查、代譯、代借資料,圖書巡展,編輯科學快報、文獻綜述、專題題錄、書目、文摘、索引等;為企業進行信息技術和競爭情報培訓等,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務,特別是開展在科技立項、成果鑒定、專利申請、產品開發等活動中的科技查新服務[3]。

        1.2.1 文獻服務

        紙質圖書的借閱和電子資源的提供是圖書館信息服務中最基本、最傳統的服務方式。允許企業人員在館內閱覽圖書、報紙、期刊和雜志,并提供復印服務[4]。此外,紙質文獻服務還包括為合作企業提供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電子資源方面,開放電子閱覽室,為企業提供廣泛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包括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光盤或聯機數據庫、因特網、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瀏覽、下載、打印和電子郵件傳送等,使企業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電子資源。

        除了提供一次文獻服務,圖書館還可為企業提供二次文獻服務。以專題剪報為例,圖書館為合作企業量身制作專題剪報,剪報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報刊、雜志以及產品手冊,連續性地為企業提供有關競爭對手、競爭環境及競爭策略的信息,并且根據企業不同時期的需要,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和方式。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泛在環境下圖書館企業競爭情報服務模式研究Feb.,2012Vol.32 No.21.2.2 代檢服務

        針對企業各種目的的研究課題,以描述課題的主題詞、關鍵詞作為檢索入口,從開題立項、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驗收,開展全程的文獻檢索服務。檢索結果大部分提供文獻的文摘,也有一部分為電子全文。

        商業經濟信息檢索服務范圍包括:國內外公司的名錄、產品、經營范圍、雇員人數、財政狀況、銷售額等;國內外機械、電子、計算機、化工、石油、建筑、醫療設備等各行業的產品及其供貨商的信息;市場趨勢、經濟發展、經濟統計、經濟預測及國際貿易等經濟信息;科學數值、統計數據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的數據。

        1.2.3 定題情報服務

        圖書館主動選定企業用戶的重大研究課題為其服務課題,通過各種服務方式和方法,定向傳遞系統情報,其特點是用戶的固定提問和用戶對圖書館的反饋。比如深圳圖書館編印的“窗口信息”,開設了電子、食品飲料、房地產、期貨貿易、服裝等多個主題,定期向用戶提供有關專業產品的開放和市場動態信息[5]。這種情報服務方式不僅有利于企業及時得到所需情報,而且為圖書館創造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1.2.4 科技查新

        圖書館根據企業的查新要求,以館藏文獻為基礎,以文獻檢索和情報調研為手段,以檢出結果為依據,通過綜合分析,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進行情報學審查,寫出有依據、有分析、有對比、有結論的查新報告。查新報告為企業的科研立項和科研成果的鑒定、評估、驗收、轉化等提供客觀依據,并可作為企業是否開發該項新產品的重要參考依據。

        1.2.5 情報技能培訓

        圖書館定期為企業進行競爭情報知識的技能培訓,以講座或者授課方式向員工傳授系統知識,提高企業相關部門員工的競爭情報意識,為企業培養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復合型情報人才。

        2 泛在環境下圖書館情報服務新特點

        2.1 泛在圖書館的特征

        圖書館的泛在化,其基本特點是“無所不在”,即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圖書館的服務。泛在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存在的重要型態和發展模式,它突破了實體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探求一種從用戶需求出發、遵循用戶需求、適應用戶行為變化的服務模式,將圖書館的服務滲透到用戶科研和學習過程之中,提供一種隨時隨地的貼近服務,并且把這種服務與用戶空間相融合。泛在圖書館的6大特征[6]:

        (1)基于網絡:利用因特網和萬維網傳遞信息資源和服務;(2)24×7:泛在圖書館每天24小時、每周7天連續提供服務,沒有時限,也不存在地理上的局限;(3)開放獲取;(4)多種形式:動態、無縫地提供異質信息;(5)多語種:為全球范圍內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提供多語種支持;(6)全球化: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無論他們的年齡、性別、膚色、種族、宗教、語言能力、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素質如何。

        可見,泛在環境下,圖書館服務的重點是以用戶為中心、高度智能化,以及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時空大范圍。

        2.2 泛在環境下企業情報新需求

        泛在環境下,企業獲取競爭情報似乎更加容易,能獲得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然而,要獲得最為及時、精準的競爭情報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分析向導,以及開展本單位反競爭情報業務卻變得復雜起來。因此,企業對圖書館提供競爭情報服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2.1 隨時隨地獲取信息

        泛在圖書館對企業用戶提供24×7的全天候服務,并且通過網絡傳遞信息。圖書館利用現有的網絡基礎設施、協議規范、Web和數據庫技術,為合作企業提供實現一體化的智能信息處理平臺,消除信息孤島,時時刻刻方便企業獲取和處理信息。例如電子數碼產品每天每一時段的價格都在波動,相關企業要隨時監測產品價格走勢,并根據每日監測繪出價格波動圖表,用作產品價格調整或者新產品定價的依據,這個監測、分析和繪圖的工作就可以由圖書館的競爭情報部門來做,并可以隨時向企業提供實時信息。

        2.2.2 多媒體的形式

        泛在圖書館能夠動態、無縫地提供異質信息,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流媒體、移動終端獲取多媒體信息,例如新產品結構分析圖像、新技術的分解影像、競爭對手的宣傳視頻等。流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呈現信息直觀、內容豐富等許多優點。企業用戶還可以進行視頻點播、遠程教育以及跟圖書館情報人員開展遠程視頻會議等。

        2.2.3 系統性的產業平臺

        在泛在知識環境下,僅僅依靠固定資源和系統,提供僵化、淺層次的競爭信息產品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用戶的信息需求。這就要求圖書館在進行信息資源建設時,應構建合理的、方便用戶使用的信息資源框架,并且在提供競爭情報方面,合作建立情報平臺,根據所服務對象的需要,合理分配印刷型資源、電子資源對,所獲取的信息資源進行采集、加工、整理、組織、存貯和開發利用,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網上相關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重組和導航,使之有序化,為用戶提供查詢便利,保障用戶獲取信息的滿足率[7]。

        3 企業競爭情報服務新模式

        圖書館服務的觸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文獻提供、科技查新、被動參考咨詢上,而應該有一種全新的泛在化的服務理念,重視建設自身知識管理,挖掘內部人才,組成一個具有專業特色、情報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團隊為企業服務。

        3.1 成立一定范圍內的企業情報保障體系

        圖書館可以牽頭成立一定范圍內、一定行業內的企業信息保障網絡,吸納一定地理范圍內或者行業內有信息需求的企業作為其服務用戶和網絡成員,并且在圖書館之間開展廣泛的合作。在圖書館和各企業都有專門的信息聯絡人員,各單位可以以繳納費用或共享其自身資源的方式取得會員資格,圖書館則為網絡內的企業提供傳統情報服務以及其他個性化服務。同時,為企業開通遠程訪問,將資源送到企業的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桌面上。

        3.2 構建企業情報服務平臺

        企業情報服務平臺通過集成服務,為企業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情報服務。包括平臺統一檢索、機構倉儲、文獻請求、個人圖書館、我的期刊和交流中心等[8]。平臺統一檢索是為提高企業檢索文獻的效率,在專題文獻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實現文獻資源的統一檢索。機構倉儲是將企業管理層和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出版的專著、申請的專利、企業標準等文獻資源,納入平臺機構倉儲。文獻請求是當用戶通過統一檢索未能找到目標文獻,或者未能找到目標文獻的全文,平臺提供文獻請求功能。個人圖書館、我的期刊和交流中心等是企業用戶特制項目,體現了泛在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

        3.3 建立企業情報數據庫

        圖書館根據企業信息用戶對信息、科技動態方面的需要,建立競爭信息資源庫,為用戶提供行業內最新的競爭情報,以應對特定用戶更深層次的戰略預測等方面的需要,可以建立個性化的專門數據庫。圖書館依托自己的人才、設施和技術,對網上資源進行分析、加工、處理,形成電子速遞、數據庫等資源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實行多網合作,建立與完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用構建專門的特色個性化數據庫的方式為企業系統搜集、組織信息資料[9]。

        3.4 開通SNS網站,開辟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圖書館不可能單獨為某一家企業服務,企業競爭情報服務也不局限于某一行業,為了節約人力資源、提高信息服務效率,泛在圖書館通過微博、微信、自建SNS網站等方式,將合作企業連接起來,通過統一的平臺行業消息和動態,保證各單位在隨時隨地都能得到行業資訊,并且開放了企業之間互相交流的渠道。

        4 結 語

        總之,泛在競爭情報服務作為未來知識型社會圖書館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全面的數字化集成服務,容易成為企業注意力的聚焦點,極具發展力。圖書館應當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擁有規模化版權的內容集成平臺,通過和終端的融合來實現泛在情報服務。雖然泛在服務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是隨著其先進理念和技術支持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是未來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主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企業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以任意方式得到競爭情報,并且實現與其他企業的交流甚至合作,實現知識資源的高效獲取和利用,并創造出更大的信息價值。

        參考文獻

        [1]競爭情報[EB/OL].http:∥baike.省略/view/139067.htm#2,2011-10-17.

        [2]許真玉,王文佳,楊曉玉.企業競爭情報研究與圖書館情報服務[J].現代情報,2006,(11):185-186,190.

        [3]熊冬萍,程結晶,張方.基于圖書館的企業信息需求服務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2):21-24.

        [4]吳小璐.高校圖書館為企業提升競爭能力提供信息服務的探討[J].情報雜志,2009,28(12):238-239.

        [5]許真玉,王文佳,楊曉玉.企業競爭情報研究與圖書館情報服務[J].現代情報,2006,(11):185-186,190.

        [6]泛在圖書館[EB/OL].http:∥baike.省略/view/1487337.htm,2011-11-02.

        [7]孫波.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策略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9,(9):51-53.

        第4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詞〕科研院所;學科化服務;學科館員

        在我國,通常使用的劃分圖書館類型的標準主要有按圖書館隸屬關系、按館藏文獻范圍、按用戶群劃分等。這些標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圖書館的類型,但任何單一的標準都不能完全揭示各類型圖書館的特點,把各種標準結合起來使用劃分圖書館類型才具有完全的意義。根據圖書館的隸屬關系,結合圖書館的性質、用戶群、館藏文獻范圍等標準來劃分,目前我國圖書館主要有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科學圖書館、專業圖書館、技術圖書館、工會圖書館、軍事圖書館、兒童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少數民族圖書館等多種類型。在以上各類型圖書館中,通常認為公共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與科學圖書館是我國整個圖書館事業的三大支柱,其中科學圖書館都非公共性質而隸屬各類科學研究機構[1]。

        眾所周知,國內對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研究始于1998年清華大學對“學科館員”制度的嘗試。通過檢索學術數據庫論文發現,十幾年時間里,國內對開展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而關于科研院所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研究探索相對較少。作為我國圖書館事業三大支柱之一的科學圖書館,基于網絡環境下服務對象的需求和自身服務水平提高的需要,也可以和應該嘗試探索學科化服務的道路。事實上,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文中簡稱國家科學圖書館)這一大型科研院所圖書館從2004年開始就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進行了學科化服務的實踐。借鑒國家科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工作的經驗并結合自身工作體會,筆者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對科研院所圖書館如何開展學科化服務展開思考,以期對國內擬開展學科化服務的科研院所圖書館有所啟示和幫助。

        1 科研院所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

        1.1 學科化服務之服務對象

        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是由服務對象的信息需求來決定和推動的。雖然高校與科研院所同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管是研究型大學還是其他大學都還同時承擔著大量的教學任務,相較于此,科研院所區別于高校的根本標志就在于“科學研究”,研究性工作是科研院所日常運轉的核心和重點,“創新”是其立足之本。對于科研院所圖書館來說,它所面對的用戶大部分為實驗室里的一線科研工作者,此外則是以研究型學習為主的博、碩士研究生。這樣一類研究型用戶群體,雖數量上不及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但因其專注于特定領域的研究工作決定了相對應的信息需求是長期且深層次的,因此,要想起到輔助科研人員工作的作用,科研院所圖書館提供學科化服務勢必要圍繞科學研究過程,全面而又深入。

        1.2 學科館員定位及服務目標

        初景利教授等人提出“如果把傳統的以聯絡人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館員稱為第一代學科館員的話,那么以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館員可被稱為第二代學科館員。[2]”基于第二代學科館員國家科學圖書館開展了學科化服務工作的探索。事實上,如同web1.0與web2.0的關系一樣,第一代、第二代學科館員只是相對的概念,二者界限并非一分為二,第二代學科館員的工作是第一代學科館員工作的延伸和深化[2]。那么具體來講,究竟什么是第二代學科館員?筆者認為,除了通過與第一代學科館員進行區別對比外,可從“嵌入式館員”的角度對其進行理解。近幾年,國內同行開始了對嵌入式館員的研究,其中有研究者提出嵌入式館員的實質是從服務方式角度對圖書館館員進行的劃分,包括參考咨詢館員、學科館員等在內的任何一個館員都可以成為嵌入式館員,它所提供的服務是多層次、多種手段的[3-4]。因此,第二代學科館員可看作學科化服務領域中的嵌入式館員,即嵌入式學科館員。對于科研院所圖書館來說,這種嵌入式學科館員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嵌入式科研服務――學科館員嵌入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動中去。通過這種嵌入,學科館員可以及時、清楚地了解研究進程的相關信息,進而掌握科研人員當下和潛在的信息需求,這樣學科館員就能有的放矢,結合科研流程為課題立項、實驗設計、實驗操作、以及成果評價等方面提供全過程的信息、知識服務。

        國家科學圖書館曾為其學科化服務設定三大目標[2]:一是打通資源與服務的通道,向科研人員廣泛宣傳、揭示已有的資源、服務系統和信息工具等;二是開展參考咨詢和信息素質教育,提升用戶信息獲取和利用能力;三是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提供深層次知識服務。這三大目標是相輔相成的,但在服務開展不同時期及面向不同服務對象,其側重點有所不同。層層遞進的服務目標體現了科研院所圖書館開展學科化服務的策略,學科館員借由各個階段不同形式的服務的開展與服務對象之間頻繁接觸,一方面,科研人員能夠體會到學科館員是可以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幫助的,從而在產生信息需求時會想到求助于學科館員,另一方面,學科館員在深入科研一線的過程中能夠學習、積累到服務對象研究領域的知識,為提供深入的知識服務奠定基礎。伴隨著層層目標的實現,學科館員逐漸“融入一線,嵌入過程”,最終實現由第一代學科館員到第二代學科館員這一目標定位的角色更替。

        1.3 學科化服務之具體措施

        從科研院所的研究型用戶群體特點和需求出發,圍繞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工作的戰略目標,學科館員在實際工作中采取怎樣的具體措施開展服務,筆者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了思考。

        1.3.1 資源與服務推介

        用戶對圖書館利用率低這一狀況形成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圖書館資源訂購覆蓋面的問題,還可能因為用戶對圖書館已經擁有的資源、服務等并不了解而沒能很好地使用它們。因此,借由學科館員與科研人員接觸的機會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是打通圖書館學科化服務通道的良好舉措。

        具體地講,學科館員可向科研人員推廣介紹的內容包括圖書館的資源、服務項目、服務系統和信息工具。根據科研人員當前的信息行為和習慣,他們使用最多的圖書館資源便是各種電子數據庫,盡管圖書館網頁上通常都會對購買的中外文數據庫有所介紹,但如果學科館員能夠分門別類地對這些數據庫信息進行進一步整理,并通過PPT講解等方式系統展示、推薦給科研人員的話,勢必會加深科研人員對各類數據庫的了解,助其選擇合適的數據庫進行信息檢索。在與科研人員實際接觸中筆者發現,許多科研人員對圖書館的部分傳統服務項目并不知曉或了解。比如,科研人員并不知道除了電子數據庫資源外還可以利用圖書館的原文傳遞服務進行文獻獲取,而當學科館員通過面對面、郵件或電話等溝通方式告知原文傳遞的服務范圍、服務方式等細節信息后,科研人員可能很快就會在圖書館建立原文傳遞賬戶,開始使用這項服務。類似地,其他的項目內容如科技查新服務、定題服務等同樣需要學科館員的推廣來擴大用戶范圍。除了資源和服務項目外,很多圖書館都引進了資源整合系統、Endnote文獻管理軟件、網絡參考咨詢系統等這樣的服務系統和信息工具,由學科館員進行廣泛宣傳介紹,能夠在科研人員當中盡量普及它們的使用,只有更多的用戶去利用這些系統和工具,才會實現圖書館幫助用戶獲取和管理信息的初衷。

        學科館員推介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同時,還可給眾一線科研人員發送學科館員名片、學科化服務宣傳彩頁、以及信息行為與信息需求登記表,讓用戶在需要幫助時能夠想到圖書館并方便找到學科館員,同時自己可以掌握服務對象的研究方向、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目前的信息行為習慣和需求,為之后開展主動的針對性的服務提供線索和依據。

        1.3.2 信息素養培訓

        雖然信息檢索課程已普遍納入現今的研究生課程體系,且科研院所中不乏一些檢索能力強、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的科研人員,但總體來說,多數科研人員的信息素養仍存在提升的空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科館員不是要代替用戶查找需要的文獻,而是教會用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因此深入科研院所開展信息素養培訓是有必要的。針對科研人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把“用戶至上”作為服務理念,學科館員可提供“培訓形式多元化,培訓內容實用化,培訓時間靈活化”的信息素養培訓[5]。

        (1)多元化的培訓形式

        主要以學科館員一對多的面對面培訓課程為主,即學科館員到科研院所中為某一實驗室或為整個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做專題性講座。除此之外,當科研人員在利用圖書館時遇到問題,如某些數據庫或Endnote使用方面的困惑等,都可找學科館員尋求幫助,通過雙方一對一的問題討論和具體演示操作等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其問題。再者,有些數據庫供應商可安排培訓師到購買或潛在購買單位做數據庫使用培訓,這時學科館員可根據內容的適用情況通知到相關專業方向的科研人員前來圖書館學習。

        (2)實用的培訓內容

        信息素養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科研人員及研究生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和學習。因此,培訓應注重內容的實用性,盡可能貼近其研究領域和學習任務。比如,對于醫學科研工作者來說,PubMed、Embase等都是重要的醫學文摘數據庫,是查找專業文獻必需的檢索工具,根據主題方向,如何檢索PubMed、Embase會更全面、準確地查找到相關文獻對每個醫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都是很有意義的。此外,還可為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人員提供相應的培訓內容。比如,為臨床工作者介紹培訓一些循證醫學數據庫的使用方法以輔助其日常工作,幫助剛剛加入研究隊伍的研究生學習利用數據庫的分析功能來輔助科研選題等。

        (3)靈活的培訓時間

        信息素養培訓時間的靈活性體現在依據用戶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來確定,而并非十分固定。由于科研人員日常的研究、學術工作緊湊而繁忙,人員集中相對困難,因此學科館員需通過與院所或實驗室的聯系人溝通來靈活安排具體培訓時間。當然,有些面向研究生的培訓大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集中在學期開始學生剛入實驗室的階段。

        1.3.3 深層次知識服務的提供

        對于科研院所圖書館的學科館員來說,學科化服務不應僅僅停留在圖書館資源推介、信息素養培訓等面向廣大用戶的普遍服務上,逐漸側重學科或課題情報服務等知識服務的提供才能更深入地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這也是學科化服務發展的方向所在。

        學科館員能夠為科研人員提供的知識服務種類是多樣的。例如,在課題申報或成果鑒定階段,對于具備查新資格的圖書館,科研人員可直接找學科館員為其提供課題查新報告。一般來說,學科館員們均具備科技查新的技能和資格。再者,學科或課題情報服務屬于深層次知識服務的重要內容。學科情報工作是根據服務對象所在領域、學科的不同,及時且有針對性地提供行業政策、研發信息等學科動態,為用戶節省時間、開拓視野、啟迪思路。國家科學圖書館通過編制信息監測快報的方式為用戶提供相關學科信息,作為知識服務的切入點,其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服務模式,既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又加強了學科館員與科研一線的聯系[6]。課題情報工作是把握某研究領域總體發展狀況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對課題情報的調查可以了解課題相關方向的歷史進展、研究分布、最新動態等情況,這能夠使科研人員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很好地“知彼”,無疑對整個科研過程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要做好學科或課題情報服務,掌握一些情報研究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文獻一直是科學研究工作最直接的體現,因此在情報研究工作中常把文獻作為重要的信息源[7]。依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廣泛使用,基于文獻的情報研究可以借助多種工具來進行,如ISI Web of Knowledge學術信息資源整合管理與分析系統、文獻分析可視化軟件RefViz、CiteSpace、TDA等,關于這些工具在學科情報服務或課題情報分析中的應用,近年有圖書情報領域的同行專門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筆者認為,這對于科研院所圖書館的學科館員來說也是應該掌握的業務技能之一。

        2 結 語

        學科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是當今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改革傳統服務內容,提升圖書館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盡管學科館員與學科化服務已在國內高校圖書館中存在數年,但由于服務對象差異的存在,科研院所圖書館欲開展學科化服務不可能完全照搬高校圖書館的模式,也不是成立專門部門、設立學科館員便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它需要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不斷摸索、修正服務思路,最終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學科化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101-102,112.

        [2]初景利,張冬榮.第二代學科館員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2):6-10,68.

        [3]唐麗娟.用戶服務新模式――嵌入式館員[J].新世紀圖書館,2008,(6):56-58,55.

        [4]林燕.嵌入式館員――圖書館用戶服務新理念[J].圖書館學研究,2010,(1):71-74.

        [5]江洪.研究型圖書館信息素養培訓服務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08,(S2):202-204.

        第5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詞]學科化服務 學科館員 服務模式 保障機制 科研人員

        [分類號]G251.5

        1、前言

        我們面臨的知識環境以及知識創造的方式和過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深刻認識這些變化的方向和內涵,對于研究型圖書館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以學科館員為主體、面向科研一線的學科化服務是適應這種變化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產物,體現了圖書館核心價值從資源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的轉變與發展。為適應信息環境、技術與用戶信息行為的變化,國內外許多研究型圖書館都推行了學科館員的制度。有關理論研究也從學科館員的基本概念、能力素質、崗位職責逐漸發展到對學科館員服務模式、服務流程與工作機制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結合學科館員工作實踐,對學科化服務的模式和保障機制進行總結與探討。

        2、科研用戶及其信息需求特點

        2.1 科研用戶的基本結構

        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是面向用戶的服務,掌握用戶及其需求是開展學科化服務的前提。實踐中發現,研究所科研用戶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研究所領導及科研管理部門,他們是決策者和管理者,主要承擔著研究所總體發展規劃、科研部署、業務與行政管理等任務;第二類是學科組長及科研人員,他們是科研活動的主體,主要任務是根據不同研究方向,通過爭取國家、地方以及其他基金項目支持開展科學研究。項目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國家杰出青年人才基金、國家重大專項基金、國內外合作基金以及系統內部基金等縱向基金項目,同時也包括來自支持地方科學與經濟發展的橫向基金項目;第三類是以在讀研究生為主體的流動人員,包括博士、碩士研究生與交流人員,他們是科研助手,直接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主要承擔著對信息資源搜集、分析與提煉,實驗數據的獲取等工作,是科研活動中的重要支撐力量。這三類科研人員之間相互交叉,研究所領導大多是學科組長和科研人員,他們不僅承擔著管理工作,同時也承擔著研究項目和培養研究生的任務。

        2.2 科研用戶信息需求特點

        2.2.1 對原始文獻的需求 無論用戶在科研活動中擔當什么角色,對反映原始科研成果的文獻信息需求都是最基本的需求。盡管網絡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是僅有網絡信息是不夠的。因為大量學術信息資源,尤其商業化的數據庫的使用受制于本機構是否購買使用權限,昂貴的數據庫價格使一般科研機構難以承受,不能確保本機構科研人員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資源;同時科研人員在信息查詢與獲取方面不如圖書館服務人員那樣游刃有余,經常會因為無法獲取所需文獻資料感到苦惱。

        2.2.2 把握領域發展態勢 為了確保所從事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學科組長和項目負責人在制定研究計劃或申請項目時,十分關注相關領域研究熱點是什么?該領域有哪些國家、哪些機構、哪些人在從事相關研究?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什么?面臨的重大問題是什么?相關關鍵技術是什么?未來發展趨勢如何等。

        2.2.3 跟蹤學科研究動態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推動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在科研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及時發現和跟蹤同行科研進展,通過了解和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技術與方法,指導和修正自己的研究側重點和突破方向,加速推進自己的科研進程,提高科研效率,因此他們需要以最便捷的方式隨時關注本領域最新研究動態。

        2.2.4 掌握機構科研實力 研究所領導和學科組長著手搭建某個領域科研平臺時,為了趕超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考察本機構在同行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力,希望通過某些關鍵指標對比,發現所在機構的優勢與不足,這些指標包括科研政策、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團隊構建、經費投入、科研產出及其影響力、國際交流、戰略定位與未來發展部署等,用以指導科研機構的學科方向和重點領域布局。

        2.2.5 個性化知識環境建設 web2.0時代,網絡不僅提供信息,同時也能信息,形成用戶交流與互動。作為科研單元的學科組(或項目組、課題組),既是研究所科研組成部分,也是獨立的科研單元,他們擁有自己的科研領域或研究方向,也有自己的科研團隊,需要向外展示其科研活動與成果,不斷擴大影響力;同時需要通過個性化信息空間集成信息,以提高對本領域特色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因此通過網絡搭建開放的用戶個性化知識環境也成為網路時代學科組的需求。

        2.2.6 有效管理科研機構知識資產 機構知識庫是利用網絡及相關技術,依附于特定機構而建立的數字化學術數據庫,它收集、整理并長期保存該機構及其社區成員所產生的學術成果,按照開放標準語相應的互操作協議,允許機構及其社區內外的成員通過互聯網來免費地獲取使用。面對科研機構大量的學術論文、專利、研究報告、學術專著、學位論文以及與科研活動相關的各類知識產品,以機構知識庫方式進行管理,它能實現對本機構知識資產的有效組織、統計、分析、調用、長期保存、合理開放利用,能有效促進科學交流,因此受到研究機構管理層的青睞。

        2.2.7 信息素質提升要求 信息技術與環境對科研用戶的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質主要包括信息獲取、檢索、管理、分析、利用能力以及遵守信息道德等。具體包括知道與科研相關的專業信息資源及其獲取渠道;掌握數據庫使用方法技巧;對大量信息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查找合適的期刊發表研究成果;運用信息工具分析研究領域的發展態勢。此外,還包括各種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技能等。

        3、學科化服務的主要模式

        以上分析發現:科研用戶的信息需求是大量的、隨時發生、普遍存在和多樣化的,這就為開展學科化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由于科研用戶信息需求具有差異性,圖書館需要采取不同的服務策略,既包括面向廣大科研用戶的基礎,也包括針對重點用戶的知識化服務。結合筆者的學科館員服務實踐,將學科化服務的主要模式總結為以下6種。

        3.1 嵌入科研一線的學科咨詢服務

        融入科研用戶,發現用戶需求,建立長效的用戶聯絡機制是開展學科化服務的基礎。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讓科研用戶隨時隨地方便地找到學科館員。服務實踐:①經常到科研一線、到科研人員辦公室、實驗室和研究生工作間提供現場服務;②利用網絡建立學科化服務空間或通過各種有效方式與科研用戶建立密切聯系,如加入到科研用戶QQ群、Email、MSN、Blog、手

        機等針對咨詢問題提供及時解答;③利用圖書館網絡咨詢平臺,通過實時咨詢和離線表單方式解答用戶所咨詢問題。用戶咨詢問題主要包括文獻檢索技巧和全文獲取類、信息分析類、信息管理類、學科情報類和學科組平臺建設類等。

        3.2 開展提升用戶信息素質的培訓服務

        組織策劃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推動科研用戶信息能力提升。培訓方式主要包括:①現場培訓。定期到研究所對全所科研人員進行培訓,包括對研究所每年新招收的博、碩士研究生進行集中培訓、深入課題組的個性化培訓、針對研究所重點用戶的個別宣傳輔導等。②網絡輔導。通過MSN、QQ網絡視頻以及電話等方式對用戶進行遠程輔導。③組織各類課件提供給科研人員,幫助科研人員自我學習。培訓內容包括圖書館信息資源與服務。資源方面:主要介紹特色資源的獲取、分析、管理、文獻調研方法等;服務方面:主要宣傳圖書館提供原文傳遞、實時咨詢、隨易通、e劃通等服務項目,促使科研用戶的信息利用能力顯著提高。

        3.3 圍繞重點用戶提供學科情報服務

        為重點學科和重要專家提供學科情報是深化學科服務的必然發展。學科情報能總結過去(如學科發展脈絡)、把握現在(如學科發展態勢)和展望未來(如學科發展趨勢預測、前瞻等),所提供的學科情報產品類型主要有學科領域態勢分析、機構競爭力分析、科研成果分析、產業技術分析等,為用戶的科研決策提供參考。對于學科館員提供的情報產品,科研用戶給予了高度的認可,科研用戶主動給予經費支持,希望這項服務能夠可持續發展。

        3.4 跟蹤科研動態開展定題服務

        根據用戶所承擔的項目與研究課題,對重要的網站、數據庫、專家博客等網路信息源進行定期掃描,經過分析加工整理成專題信息,及時推送給用戶。服務內容與方式包括:①編輯快報,例如為承擔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的學科組提供了《艾滋病研究領域快報》,為承擔中國科學院創新先導項目的課題組提供了《干細胞領域研究快報》等;②單篇快遞,在了解用戶研究重點的前提下,對于重大消息或成果以單篇形式及時推送給相關科研人員;③通過幫助用戶建設的學科組平臺動態信息,并形成領域動態信息的集成;④將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情報部門編輯的《科學研究動態監測快報》定期發送給科研人員(選擇相關分冊),有效地支持了用戶對科研領域的動態監測與跟蹤。

        3.5 為科研用戶搭建個性化信息平臺

        學科館員為學科組搭建個性化知識服務平臺是將信息服務嵌入科研用戶的一種嘗試。過去圖書館搭建信息資源導航,服務針對性不強難以持續發展;而學科組搭建的平臺僅用于學科組科研活動信息,沒有發揮集成網絡資源的作用;學科館員利用了解科研用戶和熟悉資源的優勢,將學科組的科研活動與特定領域的信息資源進行關聯與集成,建立個性化知識服務平臺。平臺既包括學科組研究領域、科研團隊、科研成果、學術交流等與用戶科研活動相關的欄目,同時嵌入常用期刊、重要數據庫等圖書館資源;另外包括領域動態、學術會議以及試驗方法、軟件工具、科學數據等網絡資源。例如學科館員為用戶搭建的《HIV分子流行病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組》、《肝炎病毒學學科組》、《艾滋病致病及免疫保護機理研究專項》、《神經病毒學科組》、《華南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等平臺,既是學科組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學科組利用特色資源和跟蹤學科動態的工具,有效支持了學科組的科研活動。

        3.6 以知識庫建設推動研究機構知識管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開發了面向科研機構開展知識庫建設的技術平臺,以推動和提升研究所知識管理能力為目標,開展綜合知識管理。為了推動這項工作,學科館員在充分調研研究所需求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機構知識庫建設宣傳,協助組織建設團隊和制定政策,提供咨詢,幫助研究所搭建了研究所的機構知識庫,如華南植物園知識倉儲在半年時間內被點擊次數達到32多萬次。

        4、學科化服務保障機制

        4.1 充分認識學科化服務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環境、技術手段、用戶信息需求及其信息行為的變化,圖書館服務必須向專業化、知識化、個性化發展。學科化服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圖書館服務未來發展趨勢,開展學科化服務是圖書館核心價值發現和轉變的過程,是深化圖書館發展的必然。全館上下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變化趨勢,進行前瞻性部署,以指導圖書館服務工作未來的發展。

        4.2 設置專職學科館員崗位

        學科館員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聯系用戶、組織用戶、策劃服務、組織服務,解決用戶問題。隨著服務的不斷深入,學科館員處于持續不斷地融入用戶及其科研活動的過程中,這是兼職學科館員難以勝任的,因此圖書館應該改革現有的體制機制,包括學科館員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和管理機制,一方面從現有館員中選拔具有學科專業背景和豐富服務經驗的人員向學科館員崗位遷移,另一方面招聘具有學科專業背景的高層次專業人員,組建高素質的專職學科館員服務團隊。

        4.3 注重學科館員能力建設

        學科館員不僅要具備專業領域知識,同時要熟練掌握各種信息工具和服務技能。信息技術與環境的不斷變化,要求學科館員及時掌握新資源、新工具、新技術和新方法。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除了上崗強化培訓外,學科館員還要接受各種新的資源、服務、工具以及各種政策、規范、流程的培訓。堅持每年集中開展學科館員能力培訓,通過項目帶動、工作推動、服務競賽、學術交流、方法研討等方式不斷強化學科館員能力建設。

        4.4 協同全館構建服務保障體系

        學科化服務是一種基于資源、技術、人力合作的更加復雜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一方面,全館有義務和責任支持學科館員的工作;另一方面,面對來自資源建設、信息服務、知識服務、信息能力建設、情報研究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各種復雜的用戶需求問題,學科館員要學會利用全館資源,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調動全館資源,為科研用戶提供服務保障。張曉林館長曾言:“學科館員就是一個圖書館館長”,即要求學科館員不僅要集多種服務能力于一身,而且需要具有協調、組織與管理能力,能夠調動包括資源、技術、情報以及館領導在內的全館資源,構建支持面向科研一線的協同服務保障體系。

        4.5 強化領導組織管理與制度建設

        組建學科館員管理機構是十分必要的,要重視學科化服務工作的策劃、組織、檢查、總結與考核。盡管學科化服務還處在不斷探索中,但是通過幾年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服務內容與方法逐漸清晰,因此,管理部門應該對經驗進行梳理,形成模板和流程,結合制定服務計劃、組織、檢查與總結,并建立用戶參與的考評機制,確保學科化服務工作有條不紊地持續推進與發展。

        4.6 培養學科館員的職業素質

        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激情是做好學科化服務的基本前提。學科館員要熱愛工作,忠于職守;要努力加強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要主動融入用戶,與科研人員建立密切的關系,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用戶需求,發現潛在需求,并能根據科研需求積極策劃服務、大膽創新,勇于實踐;要能夠吃苦耐勞,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服務上不斷取得成績與突破。

        第6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詞〕省級;科技文獻;共建共享;信息服務

        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是為科技研發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創新創業服務的信息平臺,是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必不可少的支撐條件,是解決科技文獻信息資源重復建設、資源分散、資源不均衡等問題,實現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徑之一。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將會帶動地方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以省級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為例,通過網絡調研平臺的科技文獻資源建設及信息服務情況,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后續發展策略。

        1省級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及信息服務情況

        11平臺建設情況

        2000年6月,科技部會同經貿委、農業部、衛生部和中國科學院組建了虛擬式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開始國家級科技文獻共享平臺的建設,此后各省市也陸續開始地方科技文獻共享平臺的建設[1],截至目前,已有31個省份,包括直轄市在內都建設了不同稱謂的省級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各平臺具體名稱見表1。自2007年以來,NSTL積極支持部分成員單位,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深化企業信息服務,陸續推出了專業化服務平臺、產品資訊、企業競爭情報平臺、成果轉化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面向企業用戶的服務方式與產品,為全國企業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撐[2]。截至2010年底,已經基本形成以NSTL為核心、以地區和行業文獻服務機構為補充的共建共享的國家科技文獻保障和服務體系,新型市場化、個性化科技信息服務不斷發展,在支撐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

        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不同用戶提供科技信息服務。省級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全部采取用戶注冊的方式,為注冊用戶提供各種科技文獻信息服務。例如廣東省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提供的服務有:科學數據代查代檢服務、標準、專利、期刊等文獻的傳遞服務、聯合參考咨詢服務、情報分析、實時咨詢、信息檢索、咨詢策劃、技術查新、定題跟蹤服務,這些科技信息服務內容,為科技用戶提供了方便。調查發現,有16個科技文獻信息服務平臺沒有標明具體的服務收費標準,只說明對提供的服務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15個平臺根據不同文獻類型標明具體的服務收費標準。例如天津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原文傳遞服務,標明復印費、縮微膠片還原費、查詢費等;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注冊登錄,通過積分獲得全文傳遞5篇權限。筆者把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信息服務內容歸納為文獻檢索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定題服務、科技查新、競爭服務與專利服務等科技情報服務。

        121文獻檢索服務

        文獻檢索服務是信息服務中最基本的服務方式,調查發現,除海南、福建兩個平臺沒有提供文獻檢索服務外,其他29個省、直轄市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均對注冊用戶提供文獻檢索服務,主要包括文獻檢索、代查代檢、原文傳遞、訂閱推送服務等。

        在集成檢索平臺服務方面,大部分提供高級檢索、中外文檢索服務;個別平臺提供高級檢索、模糊檢索,如遼寧省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山東省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個別平臺統一檢索點擊頁面需要先注冊才能服務,如青海省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平臺;平臺集成檢索較有特色的如陜西省科技圖書文獻共享服務系統的文獻檢索,用戶注冊后可以進行普通檢索、分類導航檢索、期刊檢索、按文獻類型檢索、按館藏單位檢索、高級檢索;湖南省科技文獻與創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一站式檢索,可以對期刊、學位、會議、成果、標準、專利、法規、圖書、國研進行檢索,檢索字段分標題、作者、關鍵詞、摘要、刊名,其自定義檢索提供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自建特色資源的跨庫檢索功能;安徽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可以對期刊數據庫、標準數據庫、特色數據庫、專利數據庫、論文數據庫、館藏聯合目錄數據庫進行集成檢索,還可以進行二次檢索,可以查看查詢歷史,可以添加到我的收藏、可以訂購文獻,保存檢索策略,查看檢索策略等。以上平臺的檢索服務功能為用戶提供題名、文摘檢索,要平臺注冊用戶才能下載全文。平臺的文獻檢索服務,大部分有服務說明、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及收費說明,其中廣東省科技文獻共享平臺為用戶提供免費文獻傳遞服務,其系統集成了廣東數字圖書館的4 000萬篇文獻供用戶檢索,用戶選取的文獻將在24小時內免費發送到用戶指定的電子郵箱中;代查代檢如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文獻代檢服務,為用戶提供文獻收錄及被引用檢索服務查找文獻被SCI、Ei、ISTP等收錄及被引用情況,有服務申請表、收費標準及聯系方式。而訂閱推送是根據用戶訂閱信息資源,為用戶定期推送最新信息,有這項服務的平臺共6個,專題訂閱3個,如江西省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訂閱推送服務,平臺注冊用戶提交專題、熱點訂閱請求之后,平臺后臺郵件推送服務自動根據用戶專題、熱點訂閱需求,獲取專題、熱點信息,并根據用戶郵件地址,進行專題、熱點信息推送服務。

        122參考咨詢服務

        調查發現有11個平臺沒有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方式,只有平系方式或電話或郵箱及地址。20個平臺提供不同方式的信息咨詢服務,具體見表2。65%的咨詢服務為參考咨詢,其服務方式一般都是要先登錄或注冊為該平臺用戶才能進行咨詢,有7個平臺的參考咨詢點擊后可面向領域咨詢、面向專家咨詢,設有專業領域導航,可以查看已回復和未回復問題,這種咨詢方式專業性強,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科專業選擇相應的專家咨詢。有5個平臺的參考咨詢點擊頁面是實時咨詢、或通過非實時咨詢途徑提出問題,實時咨詢要先登錄QQ在線,非實時咨詢可以留言,并說明個人信息不會被公開;有8個平臺已有參考咨詢又有在線客服,這種咨詢服務方式用戶無論在哪,都可以咨詢。平臺咨詢方式較全面、較有特色的如,天津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參考咨詢服務是建立在網絡基礎上的、將用戶與專家和學科專門知識聯系起來的問答式服務,用戶通過各種電子方式,如E-mail、電子論壇、聊天軟件等提出問題,管理員通過電子方式給予解答;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臺的專家咨詢服務平臺,可以向專家咨詢、技術工藝、新產品開發、新品種研究、可行性研究、向機構咨詢、專利、查新與綜合咨詢、科技投融資、科技立項咨詢等,點擊頁面欄目有完成咨詢、難題庫、咨詢領域、咨詢機構、專家團隊、發展歷程、成功案例、成果及文獻、聯系我們,使用說明有用戶咨詢流程、意見建議及投訴等。參考咨詢是平臺與用戶溝通、交流的橋梁,平臺建設是為地方、區域經濟、科技文化服務的,多與用戶溝通、交流有利于平臺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和管理。

        123定題服務與科技查新

        定題服務是一種根據讀者需求,一次性或定期不斷地將符合需求的最新信息傳送給讀者的服務模式。而科技查新是文獻檢索和情報調研相結合的情報研究工作,它以文獻為基礎,以文獻檢索和情報調研為手段,以檢出結果為依據,通過綜合分析,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進行情報學審查,寫出有依據、有分析、有對比、有結論的查新報告。調查發現有定題跟蹤的平臺有18個,有科技查新的平臺有17個,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平臺有定題服務和科技查新服務。平臺服務流程清晰,服務項目多,有收費說明,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科技信息服務,例如云南省科技文獻信息綜合集成應用平臺的定題服務流程是:首先用戶注冊填寫定題服務委托單,將每個委托信息詳細填寫完成后提交,然后信息檢索人員通過電話與用戶協商檢索過程的具體要求以及其他相關事宜。江蘇科技信息網的查新咨詢中心,服務欄目有政策法規、查新委托、查新流程、服務內容、查新合同、網上委托,其他服務欄目很有特色,有專利信息咨詢、專題信息咨詢、引文查證咨詢。

        124其他情報服務

        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除了提供常規的文獻檢索、參考咨詢、定題跟蹤、科技查新服務之外,還提供了競爭情報、知識產權、專利分析、科技評估、戰略研究、創科技新報告等多種實用性強的科技情報服務類型,提供的科技情報服務情況見表3。

        筆者調查發現,有科技情報服務的平臺,情報服務都要先登錄或注冊為平臺用戶才能提供科技情報服務,有服務簡介、服務流程及收費說明等。競爭情報服務是指為服務對象提供包括競爭對手分析、競爭環境監測、競爭戰略分析等在內的具有針對性、謀略性、對抗性、超前性等特征的情報服務,從而幫助服務對象實現競爭目標,提升競爭能力[4]。如甘肅科技文獻共享平臺的戰略研究是為決策主體提供全局性、深層次、科學化情報決策研究服務;四川省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通過ASP競爭情報服務系統,集成國內及本區域各種信息資源,為中小型企業提業發展政策、行業發展動態、競爭環境監測、科技文獻信息、市場預警與決策支持等服務。科技評估,主要服務對象是準備進行項目科技可行性論證、項目科技評估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有此項服務的平臺一般都有服務說明。創新報告服務,是面向科研、分析以及決策人員提供的科技創新輔助決策報告申請服務,如山東省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創新報告服務形式是注冊用戶根據需要選擇申請的報告類型,并認真填寫相關信息后提交申請訂單;由平臺訂單管理員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科技創新報告的制作工作,并上傳至平臺;申請者可以在“我的信息中心”中查看最終的報告。調查發現,知識產權服務、專利服務、戰略研究等服務項目必須注冊成為該平臺的合理用戶,才能提供相應的服務。

        2省級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信息服務發展對策

        21加強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我國各省雖然對科技文獻信息資源進行了整合,但共享資源數量少、聯合共建單位較少,建議與成員館聯合共建共享區域內的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企業圖書館、社會信息服務機構等,集中同區域內各機構的優勢資源,共建一個資源優勢互補、地方資源特色明顯的共享服務平臺。例如,重慶市科技文獻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服務社會、科研、企業為己任,按照“政府支持、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為原則,采用理事會模式,成立重慶市科技文獻資源共享服務中心,以六家科技文獻資源集中的大學、科研機構成立科技文獻資源分中心,其平臺技術特色是基于元數據倉儲的統一檢索功能,平臺突破傳統的跨庫檢索方式,采用當前先進的元數據倉儲知識庫技術,對資源中心的文獻進行深層次整合,實現了文獻統一檢索。調查發現,多數平臺都是通過跨系統建立的,但有12個平臺沒有區域共建單位,例如江蘇省既有科技文獻信息網,又有工程技術信息文獻中心、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還有江蘇科技成果檔案網,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分散于上述幾個網站。共建共享是將本區域的資源通過多方協調、協商整合在一起,突出平臺的特色服務,平臺文獻資源要方便用戶利用。因此,加強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平臺建設單位應完善信息共建共享協調機制,實現跨單位、跨系統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突出特色服務。

        22多舉措提升平臺的信息服務質量

        如前面分析,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開展了參考咨詢、科技查新、專利分析、競爭情報、知識產權等信息服務,但其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技術等尚需進一步完善,不斷應用新的服務技術,如專利分析服務系統應不斷完善其分析功能,深度挖掘更加有價值的專利內容;科技查新服務不僅注重課題申報前的查新、課題開展過程中也要跟蹤查新,結題后為科技獎勵、成果鑒定與驗收、科研成果轉化等提供后續跟蹤服務。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信息資源,如科技報告、科技檔案、科研項目、科技成果等,并加強網絡環境下國內外科技情報資源獲取能力和共享能力建設,提升知識服務的層次和擴大知識服務內涵[5]。參考咨詢應招納聘請聚集社會各領域專家,面向不同企業主體服務,共建聯合參考咨詢服務聯盟,開展行業聯盟咨詢服務。開展新形式服務,如專利翻譯、國外知識產權新動向、行業分析報告等服務,采用WEB20技術,吸引用戶參與行業信息資源建設、互助服務、服務質量評價等。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向用戶推送移動服務內容,如北京世紀超星公司的“泛舟移動圖書館”通過手機等移動通訊終端可以隨時獲得所需要的文獻資源,而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并可通過與OPAC系統的集成,實現紙質館藏文獻的移動檢索與自助服務;與數字圖書館門戶集成,實現電子資源的一站式檢索與全文移動閱讀;與全國共享云服務體系集成,實現館外資源聯合檢索與文獻傳遞服務,并構建讀者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實現公告信息與讀者個性化服務定制。同時只要用戶通過移動終端進行一次性的身份認證后,就可以直接進行一站式檢索資源[6]。通過手機、iPad等手持移動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搜索和閱讀數字信息資源,向用戶推送信息服務,以多種方式方法提升平臺的信息服務質量。

        23面向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就是要整合區域內多方的信息資源,以平臺為載體,面向社會公眾、面向不同用戶服務。在平臺網站設計上,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登錄入口,如企業用戶登錄、個體用戶登錄。具體如:面向大企業,平臺可以通過與綜合性、專業行業科技情報機構的合作,為大企業提供戰略研究、競爭情報、產品研制開發前的科技查新、知識產權服務,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決策、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知識和情報支撐。面向中小企業,應幫助中小企業隨時獲得國家產業、行業政策,獲取期刊、專利、標準、政策法規等信息資源和科技信息資源,跟蹤最新行業動向、技術進展等[7]。提供知識產權戰略分析、信息技術、免費信息資源等服務,由于中小企業資金少、人才相對匱乏,平臺應針對中小企業實際需求,通過調研采購部分適合中小企業的文獻資源、整合網絡免費資源、有償數據資源使用實行費用減免等措施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面向科研院所,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知識產權相關培訓、知識產權法律咨詢服務、免費開放“中外專利數據庫”檢索服務。面向政府機構提供全局性、深層次、科學化情報決策研究服務,提供科技信息的收集、數據統計、分析研究報告服務,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整合區域現有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創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面向本地區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為政府決策者及管理部門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面向社會個體用戶,提供各類科技文獻全文下載、科技文獻檢索與獲取服務,提供網絡服務及各種資源查詢、使用方法,提供視頻演示及互動咨詢服務。

        24加強用戶信息素質教育

        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是為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個體用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多領域的科技文獻資源服務。要提高平臺的利用率,用戶的信息素質教育很重要。因此,建議平臺信息服務應重視用戶信息素質教育,如開通在線教育平臺,開展講座培訓、會議交流、視頻教學等,對用戶進行培訓。還可以不定期舉辦企業知識產權培訓課程、企業專利申請培訓,面向社會民眾、地方大中小企業舉辦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術講座,新業務培訓班。可以利用RSS技術主動推送說明信息,從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指導說明;也可以在網站提供相關軟件的免費下載鏈接,提供圖文并茂的安裝使用手冊,并開展針對個性化服務的用戶培訓工作,注重課程的實踐性、操作性,切實提高用戶的信息能力,增強用戶體驗,使他們真正感受到個性化服務的好處[8]。其次,可以通過用戶手冊、用戶指南、在線咨詢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用戶的培訓,主動了解用戶使用平臺資源的頻率、效果及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查看、回復、關注用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屈寶強,吳家喜,趙偉,等.地方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服務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1):68-72.

        [2]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企業信息服務研討會在上海召開[EB/OL].http:∥/hy/xshd/201305/t201305273851052.shtml,2013-11-15.

        [3]屈寶強,吳家喜,趙偉,等.地方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數據庫建設情況分析[J].情報雜志,2011,(8):71-75.

        [4]劉小琳.抓住區域發展契機構建區域科技情報服務體系[J].圖書情報工作,2008,(1):85-88.

        [5]王朝暉.企業創新驅動下的科技情報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8):76-79.

        [6]泛舟移動數字圖書館創新數據資源共享服務的新模式[EB/OL].http:∥/NewsCenter/newsdetail2012.aspx?Newsid=5448,2013-11-20.

        第7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字:大數據 情報研究 情報研究技術

        中圖分類號: G25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6-0001-08

        1 引言

        當數據和黃金一樣,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1],當科研處于以數據為基礎進行科學發現的第四范式[2],當數據開始變革教育[3],這些無不宣告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big data)時代。不同的學科領域,正在不同的層面上廣泛地關注著大數據對自己的研究和實踐帶來的深刻影響,情報研究領域也不例外。

        大數據,顧名思義是大規模的數據集,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量的概念,IBM公司指出,大數據的特點是4個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及Veracity(真實),它提供了在新的和正在出現的數據和內容中洞悉事物的機會,使業務更加靈活,并回答以往沒有考慮到的問題[4]。Gartner公司的報告也提出,大數據是大容量、高速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它們需要新的處理方式,以提高決策能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5]。

        由此可見,大數據強調的不單純只是數據量多少的問題,其背后隱藏了更為復雜和深刻的理念,這些理念包括:①將對數據和信息的分析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里的分析不是一般的統計計算,而是深層的挖掘。大數據時代,如何充分利用好積累的數據和信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已經成為企業管理者、政府機構以及科研工作者首要關注的問題。“業務就是數據”、“數據就是業務”、“從大數據中發掘大洞察”等意味著對數據分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這么說,大數據時代就是數據分析的時代。②多種數據的整合和融合利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多樣性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數據既包括結構化的數據,也包括非結構化的數據,表現方式可以是數據庫、數據表格、文本、傳感數據、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同一個事實或規律可以同時隱藏在不同的數據形式中,也可能是每一種數據形式分別支持了同一個事實或規律的某一個或幾個側面,這既為數據和信息分析的結論的交叉驗證提供了契機,也要求分析者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有意識地融集各種類型的數據,從多種信息源中發現潛在知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數據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③更加廣泛地應用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數據量大(Volume)、類型多樣(Variety)、增長速度快(Velocity)是大數據的突出特點,這必然會帶來數據獲取、整合、存儲、分析等方面的新發展,產生相應的新技術或者將已有的技術創新地應用于大數據的管理與分析。同時,大數據的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傳統的、以人工分析為主的工作模式將遇到瓶頸,計算機輔助分析或基于計算機的智能化分析,將成為大數據時代數據與信息分析的主流模式。

        對于在數據分析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情報研究工作而言,大數據的理念和技術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情報研究工作正在得到空前的重視,大數據為情報研究的新發展提供了機會,從更為廣闊的視野來看待情報研究的定位,研究新技術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將極大地促進情報研究理論與實踐前進的步伐。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本身也要求各行各業重視情報研究工作,這就必然使得眾多學科有意識地涉足到以往作為專門領域的情報研究之中,并將其作為本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建設。文獻分析(本質是文本分析)不再為情報研究所獨占,以往情報研究領域積累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很有可能優勢不再。因此,如何把握住自身的優勢,并抓住機會有所拓展,是情報學在大數據時代需要思考的問題。

        2 大數據環境下情報研究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帶來的新觀念,正在引報研究的新發展,而且,研究人員也在不斷地從情報研究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引導情報研究的未來走向。英國萊斯特大學的Mark Phythian教授在2008年10月作 了題為“情報分析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6],指出:①獲知情境是至關重要的。忽略戰略環境、領導風格和心理因素等更為廣泛的問題,將導致情報研究的失誤;②要加強信息之間的關聯。美國政府部門內部的信息共享障礙,致使分析人員無法獲取充足的信息來支持分析活動,導致情報研究中的預測失敗;③要汲取更多外界的專業知識。這一舉措雖然不能保證分析的成功性,但將是競爭分析的重要信息來源。

        綜合大數據背景的要求和以往情報研究的經驗教訓,結合國內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情報研究的發展趨勢總結為以下五個方面:單一領域情報研究轉向全領域情報研究;綜合利用多種數據源;注重新型信息資源的分析;強調情報研究的嚴謹性;情報研究的智能化。

        2.1 單一領域情報研究轉向全領域情報研究

        隨著學科的深入交叉融合及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與科技發展一體化程度的增強,情報研究正從單一領域分析向全領域分析的方向發展。

        首先,表現在各領域中的情報研究從視角、方法上的相互借鑒。從方法上看,社交網絡分析方法、空間信息分析等其他學科的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軍事情報、科技情報等領域,心理學等領域的理論也用于情報分析的認知過程,以指導情報分析及其工具的研發。同時,情報學中的引文分析等文獻計量方法也被借鑒用于網站影響力評估。從技術上看,可視化、數據挖掘等計算機領域的技術,為情報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視角,情報研究獲得的知識反過來又給予其他技術領域的發展以引導。可見,無論從思想上、方法上、技術上,各領域之間的交叉點越來越多,雖然這種相互借鑒早就存在,但現在意識更強、手段更為綜合。

        其次是分析內容的擴展,這也是最為重要和顯著的變化。在情報研究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就本領域問題的分析而分析,而將所分析的內容置于一個更大的情景下做通盤考慮,從而得出更為嚴謹的結論。聯合國的創新倡議項目Global Pulse在其白皮書“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7]中指出,情境是關鍵,基于沒有代表性樣本而獲得的結論是缺乏外部合法性的,即不能反映真實的世界。在情報研究領域,一些數據往往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完整,如早期的科技數據,可能由于國際形勢等外部因素,導致一些國家的科技信息無法獲取,基于這樣缺失的分析樣本來評估該國的科技影響力,如果僅就數據論數據,無疑是會得“正確”的錯誤結論,這時應針對這樣的異常情況,將研究問題放置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揭示背后的原因,從其他方面收集信息來補充,才能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也就是說,必須要考察不同時間戳下的相關信息,再對分析內容加以擴充,這實質是一種基于時間軸的擴展。另外,將內容擴展至本領域的上下游則是一種更為重要的擴展。例如,考察某項技術的發展前景,如果僅就該技術本身來討論,可能會得出正面的結論,但如果結合特定地區人們對該技術的態度、當地的技術水平、物理條件、發展定位等,卻可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這就說明,在很多領域中,環境不同,發展程度不同,要解決的問題也就不同。一些地區當前關注的問題不一定就是其他地區要關注的問題,某些欠發達地區當前不一定就必須照搬另一些所謂發達地區的當前做法。這需要通盤考察,分析相關思想、觀點和方法產生的土壤、使用的條件,結合當前環境再做出判斷,否則可能會對決策者產生誤導。

        2.2 綜合利用多種數據源

        綜合利用多種信息源已經成為情報研究的另一大發展趨勢。Thomas Fingar[8]從軍事情報角度指出,軍事情報界需要綜合利用人際情報、信號情報、圖像情報和外部情報,進行全資源分析(all-source analysis),即利用多種不同的信息資源來評估、揭示、解釋事物的發展、發現新知識或解決政策難題。科技情報界也是如此,如利用科技論文和專利,發現科技之間的轉換關系、預測技術發展方向,綜合利用政府統計數據、高校網站、期刊、報紙、圖書等來評估大學等科研機構。可見,綜合利用多種信息源是從問題出發,系統化地整合所有相關信息資源來支持情報研究,信息源可以是學術論文、專利等不同類型的文獻集合、文本和數據的集合也可以是正式出版物與非正式出版物的集合等。

        這一發展趨勢是由幾大因素決定的。一是情報研究問題的復雜性。在大數據背景下,情報不再局限在科技部門,而成為全社會的普遍知識。公眾對情報的需求使得情報研究問題更為綜合,涉及要素更為多元,同時也更為細化。這導致單一數據源不能滿足分析的要求,需要不同類型的信息源相互補充。例如要分析科技之間的轉換關系,就避免不了涉及科技論文和專利這兩種類型的信息源。二是各種信息源的特性。不同信息源可以從不同角度揭示問題,如專利、研究出版物、技術報告等,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研究者對某科技問題的理解與描述,而評論文章、科技新聞、市場調查等,可以反映出社會對該科技的觀點、認知情況[9]。因此,各類信息自身的特性就說明他們之間可以、也需要相互補充。此外,從現實角度來看,通常會遇到某些信息無法獲取的情況,這就需要別的信息加以替代,這就從實踐角度說明了綜合利用多種信息源的必要性。三是分析結果的重要性。以評估大學為例,評估的結果會引導各學校在比較中發現自身優勢和差距,指導未來發展定位,同時也為廣大學生報考提供參考。可見,研究結果對社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要做到分析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必然先要從源頭上,即分析數據上加以豐富完善。

        綜合利用多種信息源也意味著諸多挑戰。首先分析人員要熟悉每一種信息資源的特性,了解相似信息在不同資源類型中是如何表現的,不同信息源相互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其次,針對待分析的問題,要選擇適合的信息,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類型越全越好,尤其是當問題含糊不清時,可能需要不斷地調整信息源。再次,情報研究人員要能有效地綜合、組織、解釋不同信息源分析出的結果,特別是當結論有所沖突的時候,識別不當結果、保證分析結果的正確性是很重要的。

        2.3 注重新型信息資源的分析

        隨著網絡應用的深入,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媒體形式。Andreas M. Kaplan等人將構建于Web2.0技術和思想基礎上,允許用戶創建交換信息內容的基于網絡的應用定義為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包括合作項目(如維基百科)、博客、內容社區(如YouTube)、社交網站、虛擬游戲世界和虛擬社會世界(如第二人生)等六種類型[10]。這類媒體形式依托于Web2.0等網絡技術,以用戶為中心來組織、傳播信息,信息可以是用戶創造性的言論或觀點,可以是圍繞自己喜好收集的信息資源集合等。由于社會化媒體的易用性、快速性和易獲取性等特點,它們正迅速地改變著社會的公共話語環境,并引導著技術、娛樂、政治等諸多主題的發展[11]。這些通過龐大的用戶社區來傳播的高度多樣化的信息及其網絡結構,為洞悉公眾對某一主題的觀點、研究信息擴散等社會現象[12]、預測未來發展方向[11]等提供了機會,有助于發現有共同興趣的社群、領域專家、熱點話題[13]等,帶來了網絡輿情分析等研究內容。此外,這類信息結合其他類型的數據,產生了新的情報研究領域。例如,智能手機的普及和GPS的廣泛應用,使得可以從社交網絡和網絡交互數據、移動傳感數據和設備傳感數據中獲取社會和社區情報(social and community intelligence,SCI),揭示人類行為模式和社群動態[14]。

        此外,機構知識庫等作為一種反映組織或群體知識成果的智力資源,也正引報界的重視。網絡信息聯盟的執行董事Clifford A. Lynch[15]從大學的角度指出,成熟完整的機構知識庫應包含機構和學生的智力成果(包括科研材料和教學材料)以及記錄機構自身各項事件和正在進行的科研活動的文檔。這暗示著學術界從過去只關心科研成果正逐步轉向關注科研過程。從機構知識庫中,可以發現隱藏其中的科研模式、揭示目前科研狀況的不足,引導機構未來科研的發展走向等。但現有的機構知識庫工具還缺乏幫助人們理解和分析這些資源的機制[16],在大數據環境下,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必然趨勢。可以預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入,還會不斷的有新型資源出現,并不斷促進情報研究的發展。

        2.4 強調情報研究的嚴謹性

        情報研究活動在宏觀層面上是一種意義構建(sensemaking)[17],依賴于分析人員根據已有知識構建認知框架(frame),通過對認知框架的不斷修正來達到理解的目的[18]。這意味著情報研究活動本身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多因素影響著情報研究的有效性。如何使情報研究工作更加嚴謹,減少情報分析的不確定、提升情報成果的質量,正成為學術界當前普遍關注的問題。情報研究嚴謹性(rigor)不等同于分析結果的正確性,它衡量的是情報研究的過程,是指在情報研究過程中“基于仔細考慮或調查,應用精確和嚴格的標準,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得出結論”[19]。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Deniel Zelik[20][21]從評估角度,給出了8個指標來衡量分析過程的嚴謹性:假設探索、信息檢索、信息驗證、立場分析、敏感度分析、專家協作、信息融合和解釋評價。從這幾項指標看,信息檢索和融合是從分析信息源上消除不全面性;假設探索是要使用多種視角來揭示數據和信息;信息驗證側重于數據的溯源、佐證和交叉驗證;立場分析強調分析的情境性;敏感度分析指分析人員要了解分析的局限性,目的是從分析方法上消除主觀影響;專家協作是防止分析結果受分析人員自身的學科背景或經驗帶來的偏差;解釋評價是要正確對待分析結論。可見,情報研究的嚴謹性意在消除人的主觀偏見,用更為客觀的視角對待情報研究。如果說之前的情報研究活動依賴專家的個人判斷,帶有較為強烈的主觀色彩,那么走向嚴謹性的情報研究活動正逐步轉變為一門科學。

        在大數據背景下,情報分析的嚴謹性,不僅體現在理念上,還暗含了對技術的要求。面對海量數據,自動化的技術手段必不可少。當信息的檢索更多的是借助檢索系統,而不是人工的收集,信息融合更多依賴數據倉庫等技術手段,如何在這樣的分析環境中將情報研究的科學性落到實處,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可以看到,利用技術本身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的主觀性,但面對同樣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技術手段,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如何避免由技術產生的偏見,也許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或采用不同的算法,全方位地展示信息內容及其之間的關系,從而避免產生信息的誤讀,是一個解決方案。可見,在大數據時代,情報研究需要多種手段來加強其分析過程的科學性,而這又需要多種技術方法加以支持。

        2.5 情報研究的智能化

        大數據背景下的情報研究,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報告[22]所說,美國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的領先地位將越來越取決于利用數字化科學數據以及借助復雜的數據挖掘、集成、分析與可視化工具將其轉換為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對于情報研究來說,應用智能化技術能自動進行高級、復雜的信息處理分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把情報研究人員從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尤其在信息環境瞬息萬變的今天,及時收集信息分析并反饋已經變得非常重要,這都需要智能化技術加以支撐。從信息源來講,情報研究對象得以擴展,其中可能包含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信息,可能包含圖片、新聞等,大量非結構或半結構化數據的涌入,必然需要技術將這些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數據,以供后續分析。同時,多元化的信息,需要根據分析需求加以融合,這可能需要語義層面上的技術支持。從分析需求來講,簡單的統計分析已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的決策需求,需要從大量信息中發現潛在模式,指導未來的發展,這就涉及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此外,要尋求情報研究的客觀性,摒除過多的主觀意愿,也需要多種技術來支撐。可見,這一發展趨勢是大數據時代下的必然。而各國在積極建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也在推動著情報研究的智能化,如歐洲網格基礎設施(European Grid Infrastructure,EGI)[23]項目就致力于為歐洲各領域研究人員提供集成計算資源,從而推動創新。

        目前,對情報研究中的智能化技術沒有統一的界定,但概觀之,可以將情報研究智能化的本質概括為定量化、可計算、可重復。定量化是針對過去情報研究更多的是依賴人的主觀判斷,即基于已有文字材料或數據,根據研究人員的經驗等給出粗略的結論,如果說這是一種定性化分析,現在更多地依賴通過計算機自動化處理原始材料并獲得潛在數據,并在此基礎上輔以人的判斷,可以說是一種定量化的分析。可計算是指將各種信息資源轉化為計算機可理解、處理的形式,如從新聞、論文、專利等中,提取出科研組織、科研人員等實體,再基于這些結構化的、富有語義的信息,采用統計、數據挖掘等方法加以計算,獲取隱含的知識。可重復是指自動化分析技術消除了許多主觀因素,從理論上講,如果分析數據等條件一致,分析結論也應該是一致的,這也體現了智能化技術為情報研究帶來客觀性的一面。

        3 情報研究中的技術問題

        情報研究的上述發展走向,決定了情報研究既不能仍然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也不能僅僅靠簡單的統計替代情報研究中的計算技術,由此對情報研究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國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1年5月了研究報告“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領域”(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24]。報告分六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討論了大數據技術,并圍繞大數據分析技術、大數據技術和可視化三方面進行了闡述。在大數據分析技術中,列舉了26項適用于眾多行業的分析技術,包括A/B測試、關聯規則學習、分類、聚類分析、眾包(Crowdsourcing)、數據融合和數據集成、數據挖掘、集成學習、遺傳算法、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絡、網絡分析、優化、模式識別、預測建模、回歸、情感分析、信號處理、空間分析、統計、監督學習、模擬、時間序列分析、無監督學習和可視化。這些技術絕大部分是已有的技術,也有部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對大規模數據挖掘的需求,在原有技術的角度發展起來的,如眾包就是隨著Web2.0而產生的技術。

        根據我們的理解,這些技術大致可以劃分為可視化分析、數據挖掘以及語義處理三大類。這三大類技術也是當前情報分析領域應予以關注和深入研究的技術。

        3.1 可視化分析

        可視化分析(Visual Analytics)是一門通過交互的可視化界面來便利分析推理的科學[25],是自動分析技術與交互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目的是幫助用戶在大規模及復雜數據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理解,推理和決策[26]。它不同于信息可視化,信息可視化關注計算機自動生成信息的交互式圖形表示,關注這些圖形表示的設計、開發及其應用[27],而可視化分析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知識發現過程,關注自動分析方法及其選擇,以及如何將最佳的自動分析算法與適當的可視化技術相結合,以達到輔助決策的目的。

        目前的情報分析系統,雖然也提供了多種視圖來揭示信息,但更多的是一種分析結果的呈現,系統內部分析、處理的機制對分析人員來講是個黑匣子,分析人員無法了解分析方法、分析結果的局限性或者有效性,這無疑不符合情報研究嚴謹性這一發展要求。同時,現有的分析工具需要分析人員輸入各種繁雜的參數,又缺乏對情報分析認知過程的支持,這就對使用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增加了分析的難度。而可視化分析則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整合了多個領域包括采用信息分析、地理空間分析、科學分析領域的分析方法,應用數據管理和知識表示、統計分析、知識發現領域的成果進行自動分析,融入交互、認知等人的因素來協調人與機器之間的溝通,從而更好地呈現、理解、傳播分析結果[28]。佐治亞理工學院的John Stasko等人應用Pirolli 等人提出的情報分析概念模型[29],建立了一個名為Jigsaw(拼圖)的可視化分析系統[30],并將其應用于學術研究領域(涉及期刊和會議論文)以及研究網絡文章(如網絡新聞報道或專題博客)領域,也說明了將可視化分析技術應用于情報研究的可行性。

        將可視化分析技術應用于情報研究領域,有眾多問題要解決。首先,在情報研究工具中,是以自動化分析為主,還是以可視化為主?Daniel A. Keim等人將待分析的問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分析過程中可視化和自動化方法可以緊密結合的問題,第二類是應用自動化分析潛力有限的問題,第三類是應用可視化分析潛力有限的問題。在研究這三類問題中交互程度對分析效率影響的基礎上,Daniel A. Keim等人指出,應分析如何通過考慮用戶、任務和數據集特點,來確定可視化和自動分析方法的優化組合,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31]。可見,要將可視化分析技術應用于情報研究領域,需要明確每類問題適用哪種組合方式。其次,情報研究領域適合使用哪些可視化交互手段?這可能包括原始分析數據、析取出的關系數據、深層挖掘的模式數據等的可視化手段,分析人員與系統交互的方式,分析過程的可視化展示等。第三,情報研究領域中的認知過程是什么樣的,關注哪些問題,涉及哪些實體,在大數據環境下面臨哪些認知困難,需要在哪些環節加以支持,這些困難能否通過技術來解決。此外,從現有的可視化分析技術來看,主要是將各個相關領域的技術以優化的方式整合起來,但在將來會產生一體化的可視化分析解決方法[32],這種一體化的方法可能是什么形式,又會對情報研究帶來怎樣的影響等等,都是在情報研究中引入可視化分析技術需要關注的。

        3.2 數據挖掘

        廣義的數據挖掘指整個知識發現的過程,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它涵蓋了數據分析和知識發現的任務,從數據特征化與區分到關聯和相關性分析、分類、回歸、聚類、離群點分析、序列分析、趨勢和演變分析等,吸納了統計學、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算法、高性能計算、可視化、數據庫和數據倉庫等領域的技術,并可以用于任何類型的數據,包括數據庫數據、數據倉庫等基本形式,也包括數據流、序列數據、文本數據、Web數據、圖數據等其他類型的數據[33]。

        從數據挖掘的涵義看,它與情報研究有著天然的聯系;從數據挖掘的方法看,有其特定的含義和實現過程,可以有效地解決情報研究的問題。例如,情報研究可以借鑒關聯規則發現的成功案例——超市的“啤酒+尿布”,嘗試用關聯規劃來分析研究主題的相關性,從科技論文與專利的關聯中發現科技的轉換關系等等。但從目前的情報研究成果看,許多還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頻率統計、共詞計算層次上,在知識發現的過程中,這些工作僅僅是數據挖掘的數據準備,還有待于更為深入的發掘。可見,數據挖掘能夠也應該應用于情報研究領域,這不僅是數據挖掘應用擴展的結果,也是情報研究自身發展的需求。此外,由于較少有專門針對情報研究領域研發的挖掘工具,現有情報分析通常借助于其他工具,不同工具的功能不同,這就導致常常同時使用好幾個分析工具,如在使用SPSS進行聚類分析的同時,還使用Ucinet分析社會網絡。這帶來的問題是,分析缺乏完整性,可能社會網絡和其他信息之間有關聯,因為工具的分割性,就導致潛在模式的丟失。由此,研發適用于情報研究的挖掘工具,是必要也是緊迫的,尤其是面對大數據的挑戰,智能化地輔助分析人員,減少認知壓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解決以上的問題,首先需要研究情報分析任務,分析哪些問題是可以使用數據挖掘技術來支持的,這類問題有哪些共同點、特殊性,能否對未來可能的情報分析問題進行擴展,哪些問題不適用于數據挖掘技術,原因是什么等。其次,對于某類或某個分析問題,使用哪種數據挖掘技術或幾種技術的組合才能有效地解決,涉及的算法是否需要針對該問題進行適應性改造,如何評價挖掘的結果等。第三,數據挖掘出現了交互挖掘這一發展趨勢,即構建靈活的用戶界面和探索式挖掘環境[33],這與可視化分析在某些方面上也不謀而合,這樣的趨勢會對情報研究帶來哪些影響,如何在這一背景下,探索情報研究工具的新發展,尋找情報分析的新模式,值得我們關注。

        3.3 語義處理

        語義是關于意義(meaning)的科學,語義技術提供了機器可理解或是更好處理的數據描述、程序和基礎設施[34],整合了Web技術、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抽取、數據庫技術、通信理論等技術方法,旨在讓計算機更好地支持處理、整合、重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35]。核心語義技術包括語義標注、知識抽取、檢索、建模、推理等[34]。語義技術可以為信息的深層挖掘打好基礎,即通過對各類信息的語義處理,在獲取的富有語義的結構化數據上使用各種數據挖掘算法來發現其中的潛在模式。數據的語義性支持了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內在功能[36]。

        從現有的情報研究實踐和工具看,語義支持的缺失是一個普遍問題,這其中又可劃分為兩個層次。對于傳統的情報研究對象,如科技論文、專利等,有較為成熟的分析工具,但這些工具往往缺少深層次的語義支持。例如,要分析論文的內容主題時,需要從摘要等自由文本中提取出主題信息,在數據處理時,常常無法識別同義詞、近義詞等,需要人工干預。一些工具雖然在語義方面做了努力,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例如在形成的主題聚類結果上,缺乏有效的主題說明,自動形成的主題標簽不具有代表性,需要分析人員深入其中重新判斷等。這在小數據集環境下,還可以接受,當面對大數據的沖擊,這種半自動化的處理方法無疑是耗時又費力的。此外,對于新型情報研究對象,如網絡新聞、博客等,已有如動態監測科研機構等的系統工具,但總體來說還處于起步狀態,目前較多的還是依賴人工篩選出所需信息,并整理成結構化的數據,同樣也不利于大規模的數據分析。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消除語義鴻溝(semantic gap)[37],應用語義技術成為廣泛需求及必然。

        將語義技術應用于情報分析,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首先,分析情報研究任務的特點,了解它的語義需求,是否存在規律性的準則以供指導分析工具的研發,這既需要原則性和方向性的準則,也需要為針對多維度劃分出的各類任務給出詳細的規范,例如,對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其中既存在高質量的信息,也存在辱罵等低質量的信息,區分這些信息并篩選出高質量信息,就成為在分析社會化媒體中的語義任務之一。其次,語義資源建設問題,即在情報分析領域中,要實現語義層面上的理解,是否需要建設語義資源,如果不需要,哪些技術手段可以代替,如果需要,哪種類型的語義資源可以便捷、快速、高效地構建,并且這種語義資源應該如何構建,如何使用才能有效地服務于情報研究工作。第三,信息抽取問題。科技信息涉及眾多學科的專業術語、各種科研機構、組織等,如何使用語義技術將這些信息準確地提取出來并加以標注,尤其是針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源,采用什么樣的抽取策略等。第四,信息整合問題,即如何使用語義技術,把不同來源的數據對象及其互動關系進行融合、重組,重新結合為一個新的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性能的具有語義關聯的有機整體,以便后續分析。

        4 結語

        正如本文引言中所談到的那樣,大數據的理念和技術為情報學領域中情報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機遇巨大,挑戰更大,需要我們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本文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情報研究的若干發展趨勢,總結了情報研究中值得關注的技術問題,以期能為促進情報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Big Data,Big Impact[EB/OL].[2012-09-06]..

        [27]Chaomei Che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J].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Computational Statistics,2010,

        2(4):387-403.

        [28]Daniel A. Keim, et al. Challenges in Visual Data Analysis[C].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2006:9-16.

        [29]P.Pirolli. The Sensemaking Process and Leverage Points for Analyst Technology as Identified Through Cognitive Task Analysis[EB/OL]. [2012-09-16].http://vadl.cc.gatech.edu/documents/2__card-sensemaking.pdf.

        [30]John Stasko, et al. Jigsaw: supporting investigative analysis through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EB/OL]. [2012

        -09-16].http:///fil

        es/Sandbox/victor/jigsaw-VAST07.pdf.

        [31]Daniel A. Keim, Florian M., and Jim Thomas. Visual Analytics: How Much Visualization and How Much Analytics?[J]. ACM SIGKDD Explorations Newsletter,2009,11(2):5-8.

        [32]Aigner, et al. Visual Methods for Analyzing Time-Oriented Data[J].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2008, 14(1) :47-60.

        [33]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Jian Pei.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M]. Morgan Kaufmann,2011.

        [34]John Domingue, et al.Handbook of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M].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1.

        [35]Dieter Fensel,et mon Value Management-based o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On-line Communication[EB/OL].[2012-09-17].http://wiki.iao.fraunhofer.de/images

        /studien/proceedings-common-value-management.pdf#page=19.

        [36]Bettina Berendt, Andreas Hotho, Gerd Stumme.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 Bridging the Gap-Data Mining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r Integrating Semantic Web and Web 2.0[J]. Web Semantics: Science, Services and Agents on the World Wide Web,2010,8(2-3):95-96.

        第8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摘自《醫藥網》

        人參二醇皂苷用于聯合治療神經精神疾病

        人參二醇皂苷聯合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氏病可達到長期有效、阻止或逆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降低左旋多巴的毒副作用的月的;人參二醇皂苷可改善精神分裂癥動物的認知障礙,而現有化學藥可進一步加劇精神分裂癥的認知障礙。人參二醇皂苷還可顯著降低治療精神分裂癥藥物(如氯丙嗪、非哌啶醇、氯氮平)的神經運動毒副反應。人參二醇皂苷在聯合化學藥治療癲癇、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癥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其臨床使用率將是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使用率的總和。

        ――摘自《中國醫藥經濟信息網》

        兒童常赤腳運動可加快腦發育

        小孩子赤腳能增強體質。在國外,“赤腳”已成為一門正式課程。如有的幼兒園特地將院內的水泥地面換上沙土,以便讓孩子們在沙地上盡情地赤腳玩耍。進行一段時間的赤腳訓練后,80%以上的兒童體質明顯增強,食欲增大,身高、體重增加較快。讓孩子經常赤腳行走,使其稚嫩的足底直接受到泥土的摩擦,不但能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還能提高踝關節的柔韌性,有利于預防扁平足。而赤腳對足底穴位的按摩,還能調節包括大腦在內器官的功能與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加快腦部發育,增強孩子的思維靈敏度和記憶力。

        ――摘自《中國網-健康中國》

        我國推出首創治療性狂犬病疫苗

        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皮卡佐劑狂犬病疫苗”專家論證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狂犬病是我國報告死亡數列前三位的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狂犬病Ⅲ度暴露咬傷患者約占80%。依照WHO的規定,疫苗接種時需聯合使用被動免疫制劑,但國內目前臨床上被動免疫制劑嚴重供應不足,因此提高疫苗質量和暴露后疫苗預防效果十分必要。皮卡佐劑疫苗是一種新型、穩定、安全、高效的治療性狂犬疫苗,屬世界首創。現有狂犬病疫苗只有10%~30%的攻毒保護率,而皮卡佐劑狂犬病疫苗可以達到80%。預計投入臨床使用后,可將狂犬病的致死人數減少50%以上。同時。該疫苗還成功將免疫療程從目前的28天縮短至一周,注射次數由5針減少到3針,為接種人群帶來了極大方便。

        ――摘自《醫藥情報網》

        港澳臺醫師可在廣東多點執業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近日聯合五部門印發了《轉發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五部門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廣東省醫師多點執業的貫徹意見。《通知》指出,具有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或臺灣地區合法行醫資格,已在廣東省辦理《港澳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證書》或《臺灣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證書》,且上述證書在執業有效期內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永久居民,可在廣東省范圍內多個執業地點執業。根據《通知》,廣東醫師多點執業流程簡化,無需審批,備案登記即可,也即由擬接收多點執業醫師的醫療機構,向主管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辦理書面備案即可。備案管理是廣東在國家政策允許探索的基礎上率先試行的舉措。

        ――摘自《醫藥行業競爭情報及分析》

        廣東率先推出藥師多點執業

        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全國累計有27.8萬人取得執業藥師資格。而2014年全國有84萬人報考執業藥師,有13.7萬多人通過考試,使得全國有資格注冊者達41.5萬人。然而,目前全國共有43萬多家藥店,如果按照每家至少配備一名執業藥師的所需,執業藥師依然緊缺。更何況,現實的情況是,這40多萬執業藥師中,絕大部分分布在全國2萬多家醫院、1.3萬家藥品批發企業,以及約7000家藥廠中,最終流入到藥品零售流通領域的執業藥師只有區區幾萬。針對藥品零售領域執業藥師人數不足的問題,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意在全國推行首個執業藥師多點執業的做法,從多渠道解決藥店執業藥師來源問題。

        ――摘自《醫藥行業競爭情報及分析》

        京津醫院與保定醫院“聯姻"

        據保定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已有北京、天津43家三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與保定所屬市第一中心醫院、涿州市醫院等39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在手術指導、出診、遠程會診、進修等方面建立了合作關系。除技術合作外,北京兒童醫院就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也達成了合作意向,正草擬合作協議。保定市傳染病醫院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將展開全面深度合作。保定市傳染病醫院院長陳振懷表示,建設京保兩地區域傳染病防控協作體系,同時,建立佑安聯盟區域數據中心,統一病例、統一診斷、統一臨床路徑、統一慢病隨訪管理、統一臨床數據樣本資源庫,聯合開展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傳染病防控“醫聯體”。

        ――摘自《醫藥網》

        能監測有害氣體的皮膚貼膜

        第9篇:科研情報監測范文

        關鍵詞:手足口病 檔案管理 利用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病、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主要為腸道病毒coxA16及EV71,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和流行。中國衛生部于2008年5月2日明確將手足口病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管理,

        ―、醫院手足口病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傳染病的檔案同人事、財務、病歷檔案一樣至關重要,同時也是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足口病屬丙類傳染疾病,建立健全其檔案是預防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及醫院科研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醫療機構管理好.利用好這一資料,不僅有助于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減少疾病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危害,同時還能為醫療系統廣泛開展應對傳染性疾病的科技攻關活動提供第一手資料。

        二、手足口病檔案管理

        從平頂山市疾病防控中心檔案管理的實踐來看,手足口病檔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各方面:

        (一)手足口病檔案管理主要的內容

        手足口病屬丙類傳染性疾病,其檔案內容從該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診斷標準、住院出院指征,疫情報告、流行病學調查、預防控制措施,會議記錄,上級批示、宣傳材料等全過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價值的文字、圖樣和聲像記錄等不同的材料。手足口病患者的檔案應包括患者姓名、家長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居住環境、聯系方式、診斷依據、治療措施、疫情報告及轉歸情況。

        (二)手足口病檔案資料的收集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生,并可暴發和流行,因此其檔案收集歸檔范圍也較廣,據其有傳染性、流行性、暴發性,可造成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可以從醫院、社區、學校來收集資料。

        1.醫院手足口病的檔案收集

        (1)醫院按上級部門的統一布署成立手足口病領導組成員及分管領導的職責和相關科室人員的職責和任務。

        (2)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治療工作的標準、指導原則、方法及上級有關部門與本單位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收發文件、內部會議文件、記錄、簡報、統計報表、重要的電話記錄、宣傳材料、照片、錄像帶、錄音帶、電子文件等。

        (3)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預防控制方案、工作總結、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疫情報告、隔離、消毒、護理、治療等資料。

        (4)對門診就診病人、住院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篩查、確診、隔離、消毒處理、治療形成的材料,其中住院病人形成的病歷由病案室保管,門診病歷則由患者本人保管,以便復查時查閱,但醫院應有詳細的登記記錄,包括姓名、性別、家長姓名、聯系方式、住址、治療、隔離措施等、對疑似病人、接觸者要進行跟蹤觀察,并有相應記錄。

        (5)對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情況,考核的記錄,及預防和治療手足口病醫院各項經費的開支,相關設備的利用,如呼吸機、監護儀等。

        2.學校和幼托機構的手足口病的檔案收集

        (1)嬰幼兒每日的體溫監測記錄,對玩具、用具、餐具清洗、消毒登記。

        (2)對孩子可觸及的進行消毒,專人負責記錄。

        (3)流行期間教室、宿舍進行通風、清掃的記錄。

        (4)發現患兒及時就診的時間,并對其所有用品消毒記錄。

        (5)患兒增多時采取的措施、報告、上級指示的記錄。

        3.社區手足口病的檔案收集

        (1)社區居委對手足口病的宣傳材料、以及相互間交流的材料。

        (2)對預防傳染病發生所采取的措施的記錄。

        (3)社區患兒的就診、治療及轉歸,以及接觸者的預防消毒情況。

        (4)對手足口病患兒的報告記錄以及接觸者家長的心理反應。

        (三)手足口病檔案的歸檔

        1.手足口病確診病例需住院治療的形成的住院病歷則由病案室歸檔保存,保存30年。

        2.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流行病學的調查、疫情報告、手足口病防控領導組、電話會議記錄、重要的電話記錄及統計報表、簡報、各醫療機構、社區、托幼機構的各種宣傳材料、預防措施、工作總結、反映防控工作的錄像、電子文件、照片等。衛生部關于手足口病的診斷預防指導原則、標準方法、醫療機構對手足口病的治療、消毒、隔離措施、接觸者、疑似病人的處理記錄均由檔案室保存,文字材料實行一文一件整理歸檔,聲像、照片使用專用裝具歸檔,電子文件則按國家并實施的《公務電子郵件歸檔與管理規則》的相關要求整理歸檔。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一区二区三区性爱视频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 在线观看欧美亚洲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日本情欲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