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企業發展的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發展的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發展的方向

        第1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公交優先;公交企業;發展方向

        前言: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關系到民生大計的重要事業。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有序發展不僅能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同時也能為城市的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下面將對城市公交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仔細的研究。

        一、城市公交事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張家口市的從地形上看呈現啞鈴狀,人口在橋東和橋西區比較密集,而高新區人口則比較分散。因此公交路線主要集中于橋東和橋西區,向鄉鎮等方向的公交路線比較少,發車的班次也不足,嚴重的影響了城鄉公交的發展。

        (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首先,張家口市的中心城區道路資源明顯存在著不足,路網的結構也不夠合理,城市的道路建設已經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和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此外,城市的規劃建設和城市道路建設之間沒有同步發展,很多的新建住宅和開發區并沒有預留公交占用地,導致規劃中的公交使用面積十分狹小,這些問題嚴重的影響著公交線路的運營和城市的交通發展。

        (二)公共交通網絡不完善

        當前我國很多的城市都重視起公共交通的發展,雖然已經建立起了公交運營路線網絡,但與張家口市一樣仍然沒有形成公交汽車為主體,軌道交通為骨干的交通網絡。目前張家口市的居民出行普遍依靠公共汽車、自行車或者步行,嚴重的缺少立體化公共運輸網絡。

        (三)運營服務水平低

        張家口市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由于人口眾多再加上缺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網絡,導致張家口市與我國很多的城市一樣存在著運營水平低等問題。尤其是在早晚的高峰時段,城市交通嚴重堵塞,很多的線路在高峰時期的運行速度平均低于20公里/小時,甚至繁華路段會低于10公里/小時,還不如自行車的速度。

        (四)缺乏整體規劃思想

        城市規劃建設中應將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進行統一的規劃,但當前張家口市并沒有這樣的整體規劃概念,導致交通運營和管理都給城市居民的出行帶來了麻煩。此外,在綜合運輸上沒有整體規劃,導致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銜接不當,直接的對城市交通產生不良影響。

        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對策

        (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現代交通樞紐能將公交車、地鐵和出租等交通方式聯合在一起,形成中轉或者交接,從而實現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組合,有效減少城市的交通壓力。對此,城市應當積極的進行基礎設施完善,加快樞紐站的建設,逐漸的將平面交通換乘,發展成為立體化的交通樞紐換乘。

        (二)全面優化交通網絡

        張家口市的交通網絡屬于比較普通的交通線路,通常都是營點行駛,到站停車。長久以來這樣的交通網絡不利于城市的交通發展,對此,應加快速度向快速、普線和支線三網進行發展。在張家口市的主要城區和人口密集的區域建立快速公交網,建設起公交專用線路,這樣一來車輛的行駛速度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也能加大交通的運輸量,以此來滿足乘客的出行需要。普線網則是為了滿足城市區民日常較短距離的出行需要。支線網有著線路短,周轉快的特點,可以滿足居民到車站和機場等主要的交通換乘需要。通過這樣的交通網絡建立,將有效的提升公共交通對居民的吸引力,同時更好的滿足居民出行需要,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三)提升運營水平

        當前張家口市的公交車價格比較統一為一塊錢,持公交卡則打八折。這種統一的票價雖然能給市民的優先交通出行提供一定的方便,但同時也缺少了針對性的差異化服務。城市公共交通屬于公益,應該根據不通居民的需要來建設出相應的差異體系。例如開辟專線的旅游景點觀光路線,以此滿足外地游客的旅游需要。或者建立起一些企事業單位的專線公交,為上班族提供更多的交通方便。

        (四)形成科學管理思想

        應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手段,提升公交運營的管理水平。當前的張家口收費體系應用比較早,但每個系統之間缺少相應的聯系,導致資源的共享性比較低。對此,應積極的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加快智能公交系統的建設,努力提升公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安排公交運作,保證高效率的運營,使城市的公共交通運營能有良好的發展。

        三、城市公交企業發展方向

        (一)向綠色公交方向發展

        綠色公交也就是從節能減排的方向出發,走低成本、低消耗的路線,為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首先,公交企業可以著手對綠色公交做宣傳,將公交的便利性傳遞給居民,鼓勵居民乘坐公交車,少開小汽車,為城市的環保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也可以在公交車輛上通過車載電視或者報刊等向市民宣傳綠色出行的概念,讓城市居民能深刻的認識到綠色環保的重要性。

        (二)向智能公交方向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智能化管理越來越深入人心,將現代信息管理和網絡控制等技術應用與公交系統管理中,構建起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公共交通的運輸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以此為乘客提供更加穩定和舒適的乘車環境和交通服務。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既是公交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提升交通運營效率的最佳途徑,為城市交通網絡的發展提供更加有益的幫助。

        (三)向實現公交效益發展

        公交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建立在公交的持續運營之上。對此,公交企業必須要統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通過企業的經營管理強化和服務提升等方面來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首先應強化企業的成本管理建立起嚴格的管理制度,堅持走低成本,低消耗的道路,以此為企業經濟效益奠定基礎。其次,應不斷強化企業的運營效率,通過智能化手段為企業的運營提供便利。也可以在保障公交的正常運營上進行一些增值業務,例如以車體為載體進行廣告租賃,為公交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結語:當前,我國城市的發展中顯然已經離不開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已經成為了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公共交通的健康發展,可以為城市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同時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否則將制約著城市的進步和發展。對此,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努力的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水平,為公共交通企業和城市的整體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佳.我國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研究[D]. 東北大學 2012

        [2] 程愛軍.從公共經濟學視角分析“公交優先”政策解決城市公共交通問題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 社科縱橫. 2008(05)

        [3] 王永勝,周偉.中國公交規制成本分攤模型及應用研究[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2(03)

        第2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工商管理;未來發展方向;管理模式

        工商管理是企業發展各項業務的基礎和前提,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是企業管理者的必備管理手段。但是我國市場經濟起步相對較晚,與國外相比,我國的企業工商管理模式較為落后,不具備現代化管理水平,因此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借鑒國外的經驗,形成我國自身的理論體系。

        1企業工商管理發展現狀及問題

        1.1企業工商管理水平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存在競爭,企業的競爭力關系到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管理水平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部分。雖然改革開放后,我國開放后采用市場經濟,激發了市場的活力,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依舊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企業深入市場的程度不夠,對于工商管理模式的應用停留在表面階段,與自身發展和國情存在脫節現象,造成工商管理水平低下,無法發揮出其真正的價值。除此之外,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管理人員缺乏協調意識,沒有充分挖掘用戶的實際需求,企業內部各部分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與互動途徑。并且企業管理觀念的落后也是造成企業工商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大多數企業雖然引進了國外的工商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偏離其核心理念,忽視了管理的重要作用,整個工商管理機制形同虛設。而想要提高企業的工商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工商管理機制,在實踐中建設管理機制,積極關注市場發展動態,協調好市場和生產之間的關系,提高企業的工商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1.2企業對自身定位模糊不清。現代企業發展要求企業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明確的自身定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工商管理的觀念豐富普及,多數企業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積極引進工商管理模式。我國經濟體制的重大轉變,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也發生了重大改變,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結合市場的發展和自身的目標定位,制定合理的發展方向和路線。但是,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能準確理解工商管理的思想以及市場與生產的關系,造成自身定位模糊。因此企業想要發展,必須要準確對自身定位,明確自身發展的指導思想,根據市場的發展及時轉變發展思想,改變發展方向,是自身的發展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

        1.3企業經營模式落后,缺乏競爭力。雖然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重大轉變,但是企業發展并沒有達到現代化的發展水平,多數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了市場需求,經營模式不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協調較差,各個部門只關注本部門自身的發展而忽視了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對接,往往會出現生產的產品不適合市場的發展。在對市場規律的把握上,多數企業不能正確認識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內在特點,造成經營模式落后,降低競爭力。工商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是造成企業經營模式落后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國工商管理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相關的管理人員的素質沒有達到現代企業的要求,同時,缺少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時管理人員的知識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會造成管理思想落后,決策缺乏科學性,競爭力較低。

        2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

        2.1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為了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工商管理要明確未來的發展的方向,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使企業的發展更加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第一,企業要明確自身定位,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和經濟發展趨勢,完善健全工商管理模式。深刻理解工商管理的核心思想,制定正確的指導思想,明確自身發展思路,引導企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第二,完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建設,吸取更多的優質人才,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形成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氛圍,并且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要加強與先進企業交流,積極借鑒經驗,彌補自身發展的不足,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創新管理模式,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機制。第三,對企業落后的管理模式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建立健全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協調合作,根據企業發展需要,要求相關部門定期舉行會議,使各環節的發展都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同時引導員工和各部門關注企業的整體發展,增強集體意識。第四,企業要建立權責分明的管理制度,制定企業管理規章,要求員工嚴格遵守。對員工定期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采取合適的獎懲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業務水平,促進企業發展。

        2.2企業工商管理模式探索分析。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制定合理科學的工商管理模式。只有科學的工商那管理模式才能促進企業科學長久的發展。首先,企業要意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人才的作用,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工商管理隊伍,同時及時對管理人員的崗前和崗中培訓,更新管理人員的知識,是管理人員及時學習到先進的管理知識,了解到先進的管理思想,能夠更好適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合理性。其次,企業要做到合理的人員配置,優化工商管理人員的配置狀況,做到人盡其才。結合市場要求和企業的實際發展,對人員進行有選擇的培訓,并且要明確人員的權責狀況,建立權責統一機制,責任落實到人。同時要堅持貫徹按勞分配,完善員工的福利保障機制,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再者,企業要不斷完善、建立工商管理機制,轉變發展模式,提高現代化水平。積極借鑒國外的發展模式以及工商管理的理論思想,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市場要求的發展模式,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除此之外,企業要意識到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同時要建立完善信息收集分析系統,深入了解市場需求,生產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利用互聯網改變銷售路徑,轉變企業的經營模式。最后,企業要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提高員工的參與意識與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提升企業的活力,促進企業發展。[4]

        3結論

        工商管理模式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模式較為落后,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與管理模式,踐行企業科學發展觀,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加強內部的溝通交流,同時政府要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企業要加強與市場的的協調,根據市場發展制定合理的工商管理模式,明確自身發展道路,準確定位,充分發揮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提高效益。

        參考文獻

        [1]陳子瓊.工商管理的熱點問題分析及發展趨勢[J].大眾商務,2010(16).

        [2]胡慶泉.談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知識經濟,2012(6).

        第3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低碳背景;企業管理;發展

        中圖分類號 X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51-0022-01

        隨著我國提出“節能減排”政策,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同時低碳經濟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的許多投資機遇。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企業應及時的轉變發展方向,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同時,把低碳經濟管理引入到企業管理中,做好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通過自身工作經驗,對低碳背景下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詳盡的論述。

        1低碳背景下的企業管理轉變的必要性

        現今全球經濟體制都受低碳經濟的影響,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勢在必行。我國的企業在低碳背景下也應與時俱進,及時有效的調整管理模式,這是受企業自身需要和環境影響所決定的,所以必須進行轉變以使企業能夠順應時代進步的需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地。首先,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環境和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集中體現,實行低碳經濟可以使企業享受到更多優惠政策,同時幫助企業得到了許多發展機會,可以說改變以往的管理理念,實行低碳經濟管理可以更好的為企業帶來利潤。其次,企業受環境發展的制約,需要改變管理模式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低碳背景下,企業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強化自身的管理措施,從“節能減排”入手改變運營策略。企業領導層和決策層都應該意識到低碳經濟帶來的變化,既社會經濟大環境變化和競爭力的變化,只有順應時展的需要,才能使企業保持“基業常青”。企業在發展階段通過管理模式的轉變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達到企業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

        2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發展思路

        低碳背景下企業必須要把握社會的宏觀發展方向,通過綠色管理體制的建立來促進企業發展,這是一個長期且持久性較強的過程。綠色管理模式的制定和低碳經濟政策的頒布,可以更好的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下面筆者就從幾個方面進行綠色管理的論述:首先,企業要樹立一種健康綠色的企業形象,這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先決條件,健康綠色的企業形象可以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得到許多機會,同時提升了企業的核心價值和品牌效應。通過形象的樹立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企業,盡而增加了企業在社會的知名度,同時擴大了企業的影響力,對員工來說也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激勵員工的榮譽感,強化了企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企業形象的樹立可以幫助企業占領產品市場,使產品的占有率得到顯著的提高,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效益;其次,低碳環保理念的深入可以帶業產品和技術的革新,從根本上減少了環境的污染,同時縮小了企業了支出和能耗,推動了企業向綠色生態保護的方向發展,對社會和公眾來說都是有非常有益的。因此在綠色管理的指導下,企業就需要依靠技術改造和產品革新來滿足社會和公眾的需求,盡可能減少這一過程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危害。具體來說,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是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等。

        3我國企業在低碳背景下管理方向所面臨的挑戰

        我國企業在低碳背景下管理方向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產生這類問題的因素有很多,諸如:技術改造問題、產品革新問題、歷史移留問題、環境因素問題等。但這類問題都是來自企業自身或外部環境,轉變過程可以是循序漸進的,因為我國經濟體制正處于轉形期,企業要想“一步到位”很難,這就需要管理者能夠從管理和政策上進行籌劃,幫助企業完成低碳背景下的發展方向轉形。

        3.1市場環境的轉變

        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形階段,市場經濟的運作已步入中后期,市場環境的轉變已由原來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企業在市場的占有率將決定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就使得消費者成為了市場的主宰,而市場占有率的爭奪就成為了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滿足市場的需要,又要考慮到經濟環境的轉變,可以說是非常艱難。在這種形勢下,企業自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市場位置,在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必須做好宣傳與服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2生產方式的變化

        低碳背景下生產方式的轉變是企業管理發展方向的根本,有的企業通過技術革新來改變生產方式,這可以大大的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這種轉變在實現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和弊端。首先是技術成本,企業在技術革新時需要進行成本支出,例如:購買新設計、引進技術人員等,這就無形的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其次人員安置問題,新技術人員上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而對老技術人員來說,設備和技術的革新會使這部分人員下崗或跳槽,這也是需要一定的安置費用,無形的給企業帶來了成本支出的壓力;再次,生產模式的轉形會使企業的工作流程產生變化,生產效率會有明顯的下降,這就要求企業領導者能夠激發企業職工的責任感、創造性和企業的凝聚力。

        3.3 性質和規模變化

        生產性質和規模的變化對企業的發展也會有深遠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企業所從事的行業和社會責任所決定的。我國經濟體制發生轉變,同時又因為環境經濟的大方向的變革,造成企業的性質和規模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要求企業在管理上采取適當和穩妥的措施,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規模的變化往往體現在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因為管理方式的不同,企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管理者要理清思路,準確定位,把企業的性質和規模掌握在可控范圍以內,使企業能夠良性發展。

        3.4人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的變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人們的教育水平大大提升,知識面越來越廣,接觸到的新鮮思想越來越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以及工作態度。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專業技能能否在工作中的發揮,而不像傳統社會看重的是單純的經濟報酬。所以,單單從經濟利益角度來提高發揮員工的積極性越來越困難,管理人員應該采取多種激勵方法。

        參考文獻

        第4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木材精深加工;情況分析;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森林的多年采伐,可采林木銳減,后續資源面臨困乏,如何利用好現有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扭轉林業企業的危困,木材精深加工已是林企發展的必由之路。

        1 情況分析

        近年來,我省林區本著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利用有限資源,通過木材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使木材精深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和壯大,正在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的軌道。

        1.1木材精深加工生產企業少、規模小、產品單調、結構不合理。從現有的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的產量看,大批的原木沒有在我省進行精深加工。除光明家具等少數企業外,大多數企業規模還不大,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要形式,產品主要以中、低檔家具、人造板、衛生筷子、地板塊等一些傳統產品為主導。

        1.2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質量不穩定、企業質量誠信度低。據調查,在我省有質量保證體系文件的企業不超過10 %,即使一些企業有也是形同虛設,對生產無指導作用。在調查中發現木材精深加工企業有自檢能力的企業極少,產品出廠僅憑眼看、手摸的形式檢驗。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組織生產的占同類企業的不足1/3。采用合同、協議組織生產的企業占生產企業總數的一半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我省木材精深加工企業按標準組織生產的比例很低,特別是小木制品生產企業執行標準不到位的情況更為嚴重,有相當一部分生產企業無產品標準。

        1.3木材精深加工檢驗檢測手段落后、產品開發能力低。我省是國內主要木材生產和木材精深加工基地,在木制品、家具、裝飾裝修材料等木材精深加工產品檢驗檢測手段上投人很大精力,但由于資金、人員、場所等方面限制,截止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2002年國家有毒有害物質10項標準實施后,購進了甲醛釋放量檢驗設備,相繼開展了人造板、家具的外觀質量及甲醛釋放量的檢驗工作,但由于資金不足,檢驗設備不配套、人員少等原因,對家具的物理力學性能、重金屬含量等重要指標不能全項檢驗。同時,各企業的專業研究人員數量甚少,只有幾家大型企業有產品開發能力,而且沒有形成合力。

        1.4木材精深口工企業管理者業務素質低,抗風險能力差。大部分企業的經營者的資本積累不是靠木材精深加工獲得,只是靠現有的優惠政策而轉搞木材精深加工生產,而又存在“現得利”思想,缺乏長遠發展和設想。個體私營經濟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眼前利益,對長遠發展雖有一些好的設想,但存在“一邊掙錢,一邊發展”的思想。

        1.5一些主管部門報喜不報憂,有些地方為達到政府目標管理、招商引資任務,虛夸產量、產值搞假繁榮,影響政府決策。

        2 發展方向及建議

        2.1加強技術機構整合,形成科學發展觀。隨著我省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結構調整的深入,建議成立以我省主要林區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科研與檢測中心,該技術機構的建立將推動我省林區木材精深加工業的發展,從深層次解決現有木材精深加工企業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粗制濫造的局面。按照我省關于木材精深加工業的發展戰略,結合我省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特點,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為母體,進行的技術改造,在利用好現有設備的同時,加快增添新的檢驗手段步伐,達到資源優化配置,以滿足我省木制品、家具、裝飾裝修材料等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的科研與檢驗工作的需求。改造的內容主要是由單一技術指標檢驗向多項綜合指標檢驗邁進,由外觀質量檢驗向內在的質量檢驗邁進。一是有毒有害物質方面,增添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化學檢測設備,解決看不見摸不著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問題;二是力學強度方面,增添表面漆膜、力學性能等物理方面的檢測設備,解決產品的耐用性、使用功能等方面的檢驗;三是內在質量方面,增添膠粘劑、涂飾材料等綜合性能方面的檢驗設備,解決產品的內在質量問題。改造后達到的目標:①能承擔家具、裝飾裝修材料和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力學強度、外觀質量等的全項檢驗;②能承擔家具、裝飾裝修材料和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生產過程中各道工序的委托檢驗和仲裁檢驗;③能承擔全省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加快整合,實現科研與檢測一體化。

        2.2加強推出“品牌”產品,形成龍頭帶動觀。光明家具為我省的家具行業培養了大批的技術骨于,對我省家具行業的帶動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一個“光明家具”并不能帶動人造板、小木制品等各種產品的發展,要深入開展“質量+名牌”戰略,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工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激勵和引導企業強化品牌意識,促進人造板、小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產品的“龍頭”和“名牌”的培育,形成以大帶小,共同發展的大局觀。

        第5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企業信息化就是利用IT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及運行效率,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

        首先,在戰略層面上明確企業信息化的目的與意義,明確其與企業未來的方向目標、企業產品線的種類、企業制造基地的布局、企業人員的素質與人員種類構成等的關系,從而了解企業信息化的需求,通過對企業現狀、企業未來的發展研究,對癥下藥,著眼于企業目標制定整體企業信息網絡、系統軟件、數據庫軟件、機器、技術路線、軟件商選擇、實施與咨詢隊伍選擇、信息化實現步驟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規劃,使企業在未來的信息化運作過程中不至于走彎路。

        其次,在管理層面上明確企業信息化不是讓一個計算機系統去全面適應傳統的、手工的企業管理操作方式,成為傳統手工模式的替代品,而應是在轉變管理理念基礎上,將先進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融人到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企業業務流程及組織機構進行調整,使信息系統與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達到完整統一。同時,需要明確這一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企業信息化絕對不可能一次到位。

        第三,在技術層面上明確企業信息化是一個管理軟件系統實施的系統工程,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數據庫及應用軟件等軟、硬件及數據環境建設。在整個的系統實施過程中必須做好信息資源規劃工作,其中包括數據標準化建設、信息資源的整合優化、業務流程優化以及系統建模等。同時,需要清楚地認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優質高效的軟、硬件環境,一支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企管經驗、前沿的管理技術、持續二次開發能力等綜合素質的企業信息化實施隊伍更為重要。

        企業管理(BusinessManagement)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及執行等一系列職能的總稱。這一概念包括三層含義,首先,說明了企業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計劃、組織、控制及執行等;第二層含義是第一層含義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來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資源;第三層含義又是第二層含義的目的,即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是為使整個組織活動更加富有成效。然而,不論哪個層面都離不開有效的企業信息管理,只有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對信息和信息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實現企業信息資源合理、高效率地配置和使用,才能保障企業各項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才能保障各級各類組織活動的成效,最終得以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因此,搞好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企業信息化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信息化可以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工作效率;企業信息化實現網絡辦公,營造新型的企業文化;企業信息化是帶動企業技術創新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企業信息化促使業務流程重組,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企業信息化促進產業結構的更新與改造,進而優化產業結構模式;企業信息化加強企業市場反應機制,使企業面對多變市場能快速做出反應;企業信息化能為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企業信息化能推動服務創新,提高客戶滿意度。

        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可以認為是企業管理理念、方法與計算機技術共同發展的過程,在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被最初用于軍事與科研領域開始,計算機技術漸漸融人到企業經營管理領域,并與之建立了不解之緣,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帶來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巨大變革。見圖1。

        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MIS系統階段(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統階段,此階段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是企業信息管理的初級階段,主要是記錄一些數據,方便查詢和匯總,功能結構比較簡單,協調性較差。

        二是MRP階段(MaterialRequire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階段,此階段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是對產品的構成進行管理,通過借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庫存物料及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需求,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并計算物料需求計劃,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三是MRPⅡ階段(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制造資源計劃階段,此階段是在MRP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四是ERP階段(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階段,進入此階段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準時制(JustInTime)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臺工具。

        ERP的發展和應用,逐步實現了對采購、庫存、生產、銷售、財務和人力資源等業務的管理,使內部業務流程和處理實現了自動化,為企業內部縱向一體化管理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的ERP更多強調企業內部資源的計劃與優化,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傳統ERP在供應鏈的跨企業橫向一體化管理方面力不從心。全球領先企業在經過若干年的ERP應用后紛紛引入SCM(供應鏈管理),將ERP拓展到整個行業的所有物流環節。

        Internet技術的成熟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增加與客戶或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數據交換的能力,從而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系,形成共同發展的生存鏈,讓信息和流程貫穿整個供應鏈,使得企業和供應鏈中的合作伙伴,能夠跨越企業的時空間隔來讓計劃、組織、控制及執行都同步達到最佳效能。在生存競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基礎上,使整個供應鏈能更快速地響應市場情況及客戶需求,進而創造更高的價值,使決策者及業務部門實現跨企業的聯合作戰。

        因此,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必然表現為企業供應鏈的協同信息管理,將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向過程集成、企業間的集成和網絡集成的方向發展,整合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部門的信息傳遞關系,把各個企業的信息系統集成起來,由核心企業負責組織和管理整個供應鏈信息系統,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為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的預、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企業供應鏈協同信息管理提供了技術基礎,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基本上彌補了原有基于Client/Server結構信息管理系統的不足,為企業之間信息交換與共享提供良好的基礎,促進企業間合作、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和企業生產模式的轉變,使企業可以建立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市場競爭的現代化經營組織模式。在電子商務勢不可擋的今天,做好企業信息化建設,理順企業供應鏈關系,做好企業供應鏈協同信息管理,是電子商務尤其是B2B電子商務業務活動順暢的基礎。

        參考文獻:

        龍騰,我國企業信息管理現代化進程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4).

        唐業富.B2B電子商務供應鏈協同管理研究與應用[D].江西理工大學,2008.

        梁權,信息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現代企業,2005(3).

        第6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市場經濟 企業工商管理 企業發展

        一、企業的管理現狀及問題

        1.現代企業發展存在著管理模式粗放的現象。管理模式粗放是與企業管理者工商管理經驗缺乏有關。沒有系統的理論和知識做管理支持,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不是以制度管人,而是憑借個人習慣和感情管理,這樣必然造成企業內部制度發展不健全,缺乏系統性的全面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以致造成了企業不能從本公司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有效的發展戰略方針。不少企業公司依靠的是模仿和照搬他人的管理制度和經驗,這樣必然導致創新性的缺失,于是企業缺乏生命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加劇了管理落后的狀況。這是一個不良循環,長期以往無疑是會阻礙公司發展,并且產生極其不利的各種消極影響,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2.企業文化建設不足。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只有強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發展,才能實現企業的全面發展,企業員工才能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精神力量,從而增強工作動力和信心。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起到一種導向作用,有一種指引的力量,它對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萬萬不可疏忽大意,須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3.企業內部權責的界定不明晰。企業內部權責是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只有明晰有效的所有權、經營權與監督權,才能實現資源的科學配置,激發產權主體的積極性。雖然這樣制度一直倡導推行,然而在我國,這種權責界定不夠清晰的現象仍然存在于較多企業之中,特別是在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比較嚴重。這種不規范的職權界定,必然會造成責任分工不清,影響經營過程中工作的推行,會給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帶來較大的阻礙。

        4.人才的缺失。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內部管理創新需要相應的有能力、有知識、有技術的管理人才支持。在企業發展中工作人員不少,但是真正有能力,掌握了先進工商管理技巧的管理人才卻普遍存在缺少的現象,這與我國企業發展的歷史淵源有關,也與我國工商管理發展歷史有關。優秀人才的數量是有限的,企業應珍惜內部管理人員,加強對他們的生活關心和思想教育的管理,不斷地增強他們的企業管理水平。

        5.缺乏健全的管理流程。由于工商管理人才和知識的不足,使企業在管理流程方面不夠健全,企業執行力不足就顯示出管理流程上的不健全。由于工作的各個環節沒有明細規定和規范,隨意性大,因此在落實決策時容易產生阻力。

        面對這些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意識它的危害性,探析它的深層原因,找出它的解決對策,為未來的發展,做好預見性的準備。企業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過多地依賴于資源和資本,企業必須在管理思想、管理系統上進行改革。

        二、企業工商管理未來發展方向

        如今,企業管理正在經歷著一場持久而深刻的變革。要在這場變革中尋找到出路,,就需要往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大力增強企業誠信意識。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經濟秩序,維護穩定增長經濟效益,才能建立良性的經濟秩序,推動有序的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才能建立可靠的生活秩序,形成健康積極的社會氛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因此,增強企業誠信意識,積極創建信用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是現階段必須重視和加以解決的一個緊迫問題。

        2.重視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具有其特殊性,它通過各個環節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中,責任管理到每個公司員工。可以說,財務管理發展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影響到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建立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是財務管理的基本點。一方面拓展了財務管理的空間,另一方面不斷細化管理作業,對企業內部的各類資源包括人、物、財、信息等進行統一規劃和整合,從而提高管理效率,極大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3.重視對人的管理。企業必須重視對人的政治思想、業務能力和員工生活進行關心和管理。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企業對管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未來發展中,管理人員作為核心部分,因此要合理地處理好他們的各種問題,使他們利用專業的管理知識,完善管理工作,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企業應要求管理人員一專多能,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將愈來愈注重由高等院校管理專業來培養,而高等教育的專業也必須作相應的改革,使培養的人才既有系統知識(包括工程技術和管理)又有實際能力。企業高層次的經營人員必須是一個通才。

        4.走國際化道路。要增強競爭力,中國企業必須走國際化的道路,那些市場已經開放、競爭激烈的產業尤其如此。當前社會競爭激烈,許多產品國內市場面臨飽和狀態,因此,繼續守住固有市場,利潤已微乎其微,只有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才有發展余地。然而,現實情況是,所有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價格戰,到頭來使生產完全無利可圖。由此可見,繼續死守國內市場不可能產生更多價值。

        5.培育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現代企業制度下,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就是企業競爭力最重要的指標。依靠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所謂核心技術能力,就是獨一無二的能力,是其他任何企業不具備的能力。尋找這樣的秘密武器是企業管理發展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因此,企業在工商管理過程中,要立足于現狀,分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然后根據固有情況,整合人力、財力、物力來實現競爭力的提升。企業需要在構建自己的核心力過程中,加大資金的投入、科技的投入、人才的投入,加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只有自主創新,才能賦予企業發展無限的生命力。

        三、如何促進企業工商管理未來發展

        根據目前企業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究其原因和綜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探析,可以對企業工商管理健康發展之路做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1.建立一個高效率的管理環境。根據現存的問題,不難發現,建設一個和諧有效的管理環境至關重要,這是保證各項制度有效執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和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高效率的管理環境。

        2.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由于內因起到決定作用,所以企業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從內部管理著手,是實現企業規范化管理、實現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工商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要保證制度的規范化,實現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規范和統一員工的思想行為,協調公司內部管理,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3.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管理的建設。法人管理是目前大部分企業實施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十分優越的管理功能,科學合理。它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和潛能,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實現有效的分級和分類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建立良性循環的職業經理人進入、退出機制。對企業管理而言,這是一個公正和有效的管理模式。

        4.完善組織機構。公司是一個組織,完善的組織機構,對于公司機制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的作用。企業要有效地從事各項業務活動,必須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行使管理與控制的職能。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目標和自身特點,按照發展需要設置不同的組織機構。設置時要充分考慮管理效率和協調功能等要素的科學性,確保機構不繁冗,做到精兵簡政、合理配置。

        5.完善責權分明的管理制度。責權分明,對于企業管理來說至關重要,企業要根據責任和權利辯證統一的原則,明確規定各職能機構的權限與責任。只有責權明晰,所有工作的制定和落實就有了可靠的保證,提高了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責權扯皮。

        四、結論

        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要實現企業工商管理的良好發展,就需要管理者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將有效的工商管理措施落實到整個管理過程中,確保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暢通無阻。根據企業工商管理發展的需要,企業管理者必須在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以及管理規模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管理必須堅持和強調可持續發展觀,徹底改變企業的經營面貌,使企業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參考資料:

        [1]胡飛.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9(6)

        [2]李鎮生.制約中小企業成長的管理問題對策分析[J].市場周刊:新物流,2008(07)

        [3]黃芳.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自身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經貿導刊,2009

        第7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國有企業;發展方向;目標管理;發展效率

        在我國,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對我國的經濟建設一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方面是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一方面是我國實行創新戰略正在推動著國有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明確其發展方向,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才能保證既有的發展預期。本文以此為視角,首先,分析了在復雜環境中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國有企業的今后發展方向,最后結合目標管理討論了發展目標的實現問題。旨在通過本文的工作,使我國國有企業能夠運用科學的戰略管理方法對其外部、內部環境進行分析評估,尋找正確的發展方向與戰略目標,提升企業的業績與效益。

        一、現代市場上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1)規避異地化發展的瓶頸。對我國國有企業來說,異地化發展的風險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而這種風險在本質上便是資產的非流動性風險,這種風險的規避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能力。這是因為,當營運資金投到了他處,項目就面臨著失敗的風險,尤其是當流動性較差時,資產的損失就越嚴重。而在國有企業的資產中,如果按照流動性的大小進行排序,流動性最高的便是貨幣資本和原材料,其次是設備,廠房的流動性最差。當企業停產之時,由于廠房難以進行轉讓,成為廢物的可能性較大。所以,異地化發展的風險較高,降低風險的基本措施除了要盡量使所投資產保持較高的流動性外,還應注重這種投資與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否相符。(2)避免陷入多元化的組織陷阱。多元化是我國國有企業的一種典型的經營戰略,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最終因多元化為步履維艱。對我國國有企業來說,選擇多元化戰略需要對以下方面有清晰的了解:一是我國國有企業因其獨特的資源背景,在開拓新產業方面具有足夠的資金實力與人才儲備,這為其進入到新興產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二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一般都很到位,其決策者一般具有足夠的精力對新產業進行研究、開發與管理;三是我國國有企業所從事的產業有些已經是夕陽產業,發展前景并不客觀,國有企業為了獲得生存和發展,往往要選擇新的更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四是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中,有些類型的產品供應已經到了嚴重過剩的程度,在可預見的將來還難以看到能夠得到有效扭轉的跡象,繼續處于這個行業的化,我國國有企業將處在微利的狀態。(3)減少資本運營的風險。企業存在的目的在于賺取利潤,其規模應該服從于效益。如果為了規模丟掉了效益,這將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其中,盲目的進行資本運營便是其中的一種,尤其是盲目的進行并購,企業面臨的風險會更大。資本運營是我國國有企業通過綜合經濟實力對外進行的活動,以此來拓展生存空間。但是,如果將資本運營作為我國國有企業的主業來做,將會產生一定的資本運營風險,尤其是當夸大資本運營的副作用之后,或者將資本運營作為其擴張規模和獲得利潤的關鍵手段時,極易將企業置于絕境,落入到陷阱之中。

        二、我國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選擇

        (1)通過柔性化管理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在現代企業中,管理者的工作中心并非是盯住員工的行為不放,而是要關注員工的觀念意識和行為,起碼要做到兩者并重,間接的而非直接的影響員工為企業做出的努力。在我國,國有企業實施柔性管理的時間相對較短,未來的路還很長,尤其是在一些歷史和現實原因的作用下,部分國有企業在實施全方位柔性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其中包括柔性戰略管理、柔性生產和組織管理、柔性營銷管理以及柔性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變革空間。(2)建立扁平化組織結構。目前,國內很多國有企業是通過行政手段和資產重組的形式進行組織變革的,其組織結構基本上屬于垂直型的金字塔結構。該組織結構在目前情況下已經表現出了與時展和市場經濟的不相協調。其中的弊端是十分明顯的,管理層次的多而不減,使得下層員工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對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是極為不利的。為此,需要在國有企業內部實行扁平化管理,壓縮組織的管理層次,最大限度的把決策權逐漸下移至組織結構的其他層面,讓更多的單位擁有充分的自,提高管理效率。(3)向學習型組織靠攏。對我國國有企業而言,建設學習型企業的基本前提是進行積極的思考,以新鮮的思想填充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唯有如此,才能使國有企業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為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做出努力:一是在構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應該增強企業的學習創新能力,并以此為價值導向,使企業和員工的效益都得到提高;二是通過學習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修正,對那些不適應形勢的企業價值觀和思維模式進行大膽的革新,使其能夠為企業的戰略服務;三是以國有企業戰略對員工的個人發展愿望進行統籌,以此形成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共同愿景;四是通過團隊學習、全員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方式,對全員強調學習與激勵,引導企業的員工勤奮工作。

        三、目標管理視角下國有企業發展方向的實現

        (1)制定適當合理的組織目標。選擇目標時一定要遵循所謂的“SMART”原則,它以時間為基礎,所有計劃目標的完成程度都應與時間相關聯。當部門與員工制定目標時,還需要注意檢查自己的目標與上一級的目標能夠一致,是否達到了目標所必要的技能、預算與授權等。因此,在制定目標時,應該遵循目標管理的宗旨,最大限度的增加員工的參與力度,并通過上下雙向溝通為其分配愿意執行的目標。(2)加強對過程的控制。目標管理的推行方式有漸進式與急進式兩種。前者是將目標管理推行到企業的一部分單位與人員身上,然后再通過他們的示范與經驗的推廣,進一步的推行到整個企業與所有人員之間;后者指的是在推行目標管理之初,需要一次性的覆蓋所有單位與人員,將所有部門與所有員工都納入到目標管理的范圍與對象中來。國有企業也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推行方式。一般而言,漸進式的業務綜合程度相對高,對管理水平的要求較低,籌備時間也相對短。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需要降低期望值,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成。(3)獲得國有企業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在國有企業中實行目標管理,需要首先得到高層管理者的支持。這是因為,目標管理是從企業的最高管理階層開始的,在制定出“總目標”之后逐級,因此高層管理者是目標管理體系的起點所在。此外,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的決心、熱情和理念、行為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更為重要的是,以目標完成程度作為考核標準的方式,一定會弱化傳統的考核標準,而考核結果也會最終體現在人事制度中,缺少最高階層的支持是難以實現的。

        四、結語

        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的目標應該與我國的國情和國家的發展戰略相適應,適應經濟體制的構建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進一步的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到國際競爭和合作之中,完成戰略性調整與改組,為合理的國民經濟布局與結構做出努力。此外,還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注重科技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抗御風險能力的培養,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

        參 考 文 獻

        [1]施天明.國有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初探[J].現代管理科學.2002(7):50~52

        第8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 企業工商管理;未來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2-0-01

        一、企業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市場競爭力和相應的管理水平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市場競爭力逐漸的加劇,市場競爭力不僅僅將企業的實力進行了比較,也將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行了比較。目前,很多企業的管理都出現這較大的問題,生產活動相對的閉塞,生產部門與市場部門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和聯系,問題不斷出現,為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與外國的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存在著差距較大。我國企業正處在通過規模增加效益、通過成本增加效益、通過價格增加效益以及通過質量增加效益的發展狀態中,企業的生產方面、計劃方面、價格方面以及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相對于外國企業而言,我國的管理水平較低,企業的基礎還比較薄弱,企業獲得的效益與企業制定的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二)市場的開拓把握能力和企業的經營模式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處于“零庫存”的狀態,很多時候都屬于臨時生產,在企業制定的經營模式中,企業生產模式和市場需求的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國的很多企業中,生產部門和市場部門都缺乏一定的溝通和協調,生產部門按照企業的計劃進行產品的生產,市場部門得到的市場信息也沒有及時的反饋給生產部門,導致生產部門盲目的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與此同時,企業對物流環節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沒有將物流的作用進行明確的認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流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不是原來的輸送產品的狀態,現在的物流能將企業的內部和外部進行有效的銜接,能有效的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企業自身價值的定位不明確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也從原本的計劃經濟轉變為現在的市場經濟,在工商管理觀念的作用之下,企業的管理思想和觀念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過去,財務報表數字的不斷增加是企業發展最終目標,但是就現在而言,長遠目標的制定以及戰略性發展的規劃成為了企業最終的目標,企業由原本經濟效益的獲取轉變成為現在社會責任的承擔。在法規法律的要求之下,將企業的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講求企業的利益,還要講求對環境的保護。

        (四)企業管理向國際化靠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地域式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家與國家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系逐漸的加強,產品和金錢的流動速度不斷的提高。管理者在對企業的發展進行謀劃時,不僅僅要對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產品的規劃進行充分的考慮,還要對環境的變化進行明確的考慮。對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如:產品的系列以及產品市場的定位、資本運作是否具有一定的國際化,人力資源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企業的技術是否需要進行更新、CRM的服務水平是否達到了市場的需求等等,對這些問題進行明確合理的分析,分析是否達到了國際的平均水平,是否逐漸接軌于國際水平。

        (五)企業類型的轉變問題

        在過去,我國的很多企業都是以生產行為主,依靠于外國的制作訂單生存,以至于市場上的很多產品都印著MADEINCHINA的標志,企業長期的處在加工的狀態,很難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直處于一種相對的被動狀態。企業不僅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通過降低工資和裁員的方式進行企業的升級。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企業應該加強對企業自身能力和員工的價值的提高,以此來講企業的類型進行轉變,將企業人力資源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將企業的資金進行靈活的運用,以最少的資金創造出最大的利益。

        二、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思考

        (一)企業要培養高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將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進行明確的了解,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制定的這些計劃不僅僅要滿足各管理部門的職能要求,還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對學習和培訓的開展,培養出綜合能力較高協調性較強的專業性人員。在培養的過程中,要對人才進行均衡的培養,特別是企業財務方面、生產方面、經營方面以及統籌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必須進行重點的培養。為企業的發展增加一些有效的資源,將市場的需求予以最大化的滿足,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業還要培養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聘請一些高素質人員進行企業的管理,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素質管理人員逐漸的趨于大眾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企業應該加強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將原本的能力和現在新培養出來的能力相結合,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一股強有力的動力。那么怎么樣才能讓企業的管理人員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這是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題。為了對這個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企業可以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學習和培訓,盡可能的為管理人員創造學習機會和交流機會。讓管理人員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以此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鳳蘭.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探索[J].改革與開放,2012,(14):48,50.

        [2]任瑞全,張合振.關于企業工商管理未來發展方向的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2,(33):65-66.

        [3]管安隆.工商管理未來發展方向探討[J].科技文摘報?教育周刊,2010,(3):16.

        第9篇:企業發展的方向范文

        關鍵詞:跨國營銷 中小企業 持續發展

        加入WTO,中國企業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推動下逐漸融入國際競爭大潮之中。在大量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不少中國企業包括大量的中小企業在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企業跨國營銷的有利條件下也相繼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尋找更多的機會和生存發展空間。事實證明,中小企業是開展跨國營銷活動,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中小企業本身的特點所限,在復雜的國際營銷環境中,中小企業的跨國營銷不能追求快速發展和擴張,而應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優勢,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小企業跨國營銷的意義和有利條件

        在中國,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報告顯示,2002年在中國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已經增長到3570萬家,占中國工商企業數量的99%,創造的產值占我國GDP的60%。另據國家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等單位聯合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解決就業占全國城鎮總就業量的75%以上,中小企業提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出口約占我國出口總值的60%,中小企業完成的稅收占我國全部稅收收入的43.2%。輕工、紡織、服裝、玩具、五金等方面的出口產品,幾乎全部是中小企業提供的。在中國經濟發達的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數量眾多、經營領域廣泛的中小企業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由此可見,在中國正在實施的“走出去”戰略中,我國中小企業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站在中小企業的角度看問題,跨國營銷是不可回避的一項戰略選擇,其對于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擴大市場,增加銷售,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在跨國營銷活動中,中小企業把企業的產品賣到國外去,逐步增大外銷的比重,成為國際市場產品和服務的主要供給者。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由國內企業變為出口企業再發展為跨國企業,從而真正成為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國際市場主體,為企業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格蘭仕(集團)公司從當年的小企業廣東順德桂洲羽絨制品廠演變成如今的壟斷了國內60%、全球35%的市場份額,被稱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微波爐大王”的經歷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熟悉國際市場運作規律,積累國際營銷經驗,變被動為主動

        企業只有真正進入國際市場,在實踐中學習磨練才能得到提高,才不至于被全球化的浪潮沖垮淹沒。在國際營銷中,中小企業的經營方式必然會由出口銷售變為出口營銷,即由盲目的,遠離國際市場的產品出口模式變為熟悉國際市場環境,針對企業和產品特點選擇目標市場國,為目標市場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的模式。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營銷活動進一步向國際營銷、全球營銷發展,逐步縮短與國外目標國市場的距離,真正融入國際市場之中。

        通過實質上的“走出去”,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與國際競爭,企業必須在實質上成為一家熟悉國際市場運作規律,遵守國際市場規則和國際貿易慣例,通過發揮競爭優勢在本土市場和國外市場立足的國際性企業。“走出去” 的目的并不在于跨出國門,而在于盡快與國際接軌,盡快與國際經濟發展步伐和節奏合拍。我國中小企業在從事跨國營銷活動中,樹立先進的營銷理念,從戰略和戰術上進行策劃和安排,借用國際上成功企業的國際營銷經驗,充分利用自身長處,克服短處,通過與“高手下棋”,通過與成熟的國際性企業的競爭和合作,培植和提高企業核心能力。這樣無論是通過OEM方式還是直接出口或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無論是否真正跨出國門,中小企業都是實質上的“走出去”了。

        中國的中小企業在20多年的營銷實踐中也體現出許多優勢,這些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利用轉化為跨國營銷的有利條件。

        快速、靈活決策的優勢

        中小企業規模小,組織結構簡單,管理層次環節少,使其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迅速反應,制定、調整和修訂經營決策并能立即貫徹執行。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營銷環境中,這種優勢能幫助小企業及時捕捉新產品和新市場等各種市場機會,回避和減少營銷中的風險。

        定位準確的優勢

        中小企業與市場的距離小,可以集中精力為選定的目標顧客群服務,突出自己的特色,將業務做專做精,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在國際市場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情感性商品和服務的新世紀中,這種優勢有助于實施個性化營銷。

        開發和轉化適用新技術的優勢

        中小企業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也有很強的創新意識,這些成為其開發和引進新技術并迅速轉化為新產品的動力。特別是一些新興高技術項目研制周期短,更新換代快,要求靈活多變、短平快的開發方法和生產方式,這是大企業難以做到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中小企業能夠克服弱點與大企業一起共享市場資源,在對資源的利用上則更勝一籌。

        我國政府最近幾年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導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跨國營銷。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專門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以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對促進中小企業產品出口和到境外投資等作出明確規定。中國的各類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在扶持中小企業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以說,中小企業目前處于一個最佳的發展時期。

        中小企業跨國營銷戰略的可持續發展取向

        中小企業的特點和發展的基本取向

        如前所述,中小企業能夠并且有實力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但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的主要角色――大型跨國公司相比,在很多方面仍然處于弱勢。

        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低,中小企業的規模都很小 投資規模小,技術裝備率差,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先天不足,經不起挫折。但是,中小企業是否就應以增大規模,迅速擴張為主要發展目標?回答是否定的。為大而大不僅不能得到大規模帶來的實力,而且會喪失小規模特有的活力。企業的大型化和小型化,是當今世界企業發展中兩個并行不悖的趨勢。中小企業并非一定要向大型化發展不可,而應尋求最佳規模,并力求在跨國營銷中避免單兵作戰,將身單力薄的單個企業匯入眾多企業組合的集群之中。

        中小企業的組織程度較弱

        許多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規范化程度低,決策科學性不強;人員素質水平普遍不高,缺乏訓練有素的科技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營銷決策往往是隨意的和短視的。這是中小企業的致命弱點。中小企業應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規范和完善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組織水平并努力提高中小企業的分工和協作水平,完善內部運營機制,規范經營行為,加強科學管理。進入新的世紀,人們都在談論企業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核心競爭力中最重要的是人,是具有先進理念和創新意識并具有戰略眼光的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以及由這些人才組成的高效率的組織機構。因此,準備在國際市場上搏擊的中國中小企業需要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中小企業的經濟實力不足

        資金短缺是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而同時中小企業的資信比較低,還存在小而全的現象。同時,中小企業多半產品單一,技術水平低,加之同類產品在市場中的無序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弱勢。中小企業需要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行業協會的幫助下增強實力,改變勢力弱的被動狀態,如實行創新戰略;發揮集中化和專業化的優勢和靈活應變的決策優勢,比大企業搶先一步到達市場前沿。也可以尋找“產業空隙”,采取跟隨或補缺戰略,既可避開與大企業正面競爭,又可讓自身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對于有一定實力的中小企業,還可以利用自身經營靈活的特點,進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正因為以上所述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帶來的局限性,使中小企業不可能采取大型企業普遍采取的快速增長的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的取向是中小企業的最佳選擇和基本取向。

        可持續發展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定義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進程中,以一種適應環境變化、不斷創新的機制確保企業永續生存并穩步發展。生存和發展是企業都必須考慮的問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兩者比較生存更為重要,有了在國際市場的生存能力,才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才可能持續發展。當然對于一個企業,必然會經歷從興起,昌盛到衰落的過程,很難做到永續生存和發展。但是,企業可以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延長企業生命周期,延長生命周期中的穩步發展時期,從這個意義上實現永續生存和發展。

        可持續發展要求中小企業既不能如前所述盲目求大,追求規模和速度,以致出現“塌方”現象,也不能一味求穩,停滯不前,在低水平上徘徊,出現“窒息”現象,而應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要求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著力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創新,保持活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成為國際市場上的強勢企業。

        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跨國營銷戰略的特征

        如上所述,中小企業本身存在的不足使得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處于一種相對弱勢地位,而且走向國際市場相對于在國內比較熟悉的環境經營而言,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國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營銷必須考慮企業自身可持續性發展戰略,以能否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前提,至少要做到:

        整體性

        我國中小企業的跨國營銷應是企業發展戰略全局棋中的一步棋。跨國營銷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重要決策,“牽一發動全身”。整體性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動“走出去”這步棋,應是企業的戰略部署,應既是企業外部環境拉動而致,也是企業內在動力推動所為。如果僅從宏觀層面看是“走出去”的大好時機,不考慮企業自身是否具備條件就聞風而動,即使走出去了也可能半途而廢。我國中小企業經濟實力有限,應盡可能避免這種盲目決策趕浪潮的做法,減少企業發展中的損失和挫折。另一方面,企業“走出去”的跨國營銷戰略應注意與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其他戰略,如技術開發戰略、融資戰略和組織設計戰略等協調一致。離開了其他戰略的支撐,跨國營銷戰略只能是一紙空談。

        漸進性

        我國中小企業的跨國營銷應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要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要求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循序漸進,避免好大喜功,避免超速發展。但中小企業與大型跨國公司不同,其國際營銷的經驗不足,國際競爭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只能遵循企業跨國營銷的一般規律,從初級的少量出口的到以出口為主逐步發展到海外設廠為目標市場國生產特定產品的高級階段。

        適應性

        我國中小企業必須能夠整合公司內外的各種系統并能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和內部條件的改變及時地對跨國營銷活動進行調整。正如美國著名企管顧問布拉克班克所說,未來的企業經營仰賴開放與連結的運作體系,因此企業必須加速整合公司內外的各種系統。再者,雖然從一般意義上說,經營靈活,應變能力強是中小企業的最大特點,但“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經濟風險、政治風險增大,文化環境復雜,中小企業只有增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和抗風險的能力,才能經受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和激烈競爭的考驗。

        先進性 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跨國營銷活動應是企業發揮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一種選擇。核心能力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根本。如果僅以低生產成本的比較優勢去參與國際競爭,企業沒過多久就會發現自己原來的優勢已不復存在,社會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原先的想象。我國中小企業一方面必須學會將比較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并不斷保持和增長競爭優勢。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提高創新能力,包括觀念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競爭手段創新等。中小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證在與大企業力量懸殊的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資料:

        1. 湯敏,發展中國中小型跨國公司與“走出去” 戰略[N],《21 世紀經濟報道》, 2002.3.4

        2. 魯桐,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理論及其思考[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AV一本 |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 亚洲欧美日本A∨天堂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思思久久电影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