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

        第1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一)生物新課程教材有許多優點,但對于鄉鎮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于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

        從2008年9月采用了生物新課程教材后備課組成員在校內外展開調查而表明,大多生物教師對新課程在體現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變化給予了肯定,學生在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習興趣等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備課組成員通過與部分教師、學生的座談發現,我們學校作為農村學校,而且又是普通中學的一所高中學校,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生物新課程有許多優點,但對于鄉鎮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于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問題太側重于大城市的實際,而偏離了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實際;另外,有些例子又過于理想化。因此生物新課程教材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發現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指導等。

        生物新課程教材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對新課程教材中用來引入的例子,我們的教師大部分的看法是:34.5%的認為“足夠多了,切合學生的實際”,46.9%的認為“改編一下即可”,7.1%的認為“根本不合用,按教師的想法重新編擬例子”.因此在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明顯感覺到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指導等.據我們調查的生物教師們反映,新教材的問題太側重于大城市的實際,而偏離了農村,另外,有些例子又過于理想化。用一位老師的話說“顯然新教材是給大城市學生使用的(有點過激,但是也有不少老師有這種說法)”.因此我們備課組成員認為:生物新課程教材進一步推廣時應注意:加強與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箬橫中學、大溪中學等)進行新一輪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的開發利用研究.

        (三)加強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是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據學校的適應需要而出發的,是勢在必行。

        具體適應需要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學生在生物新課程學習中能輕輕松松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生物校本教材資源是教師為順利完成教材內容,為使學生順利接受知識,所利用的一切資源。它包括生物課堂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的補充;生物新課引入的問題、故事;章節練習題,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計劃等。所采用手段包括:CAI課件、錄像帶、投影片、自制教具以及外出參觀等,因此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學生能輕輕松松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生物校本教材資源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能與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能與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

        開發符合農村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校本課程,必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指向人的發展,指向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指向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只有在這一理念下,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關系,才能使三者相輔相承,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農村中學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就業技能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惟有如此,生物校本課程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才能與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才能與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加強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 制成與我們這樣學校實際教學相適應的每一節課的CAI課件、幻燈片、課前小故事、課后的思考題、探究方案等

        3.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開發對浙科版統編生物新課程教材和大綱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

        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開發建設要遵循調查研究,尊重事實的原則,經過細致的研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反復對比,力求真實可靠,對統編教材和大綱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每學期在校內開展一次新課程的教學活動的課堂問卷調查和學生對新課程教材實施中的滿意度問卷調查,為生物校本教材資源利用和開發提供保障。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坐落在農村,學生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這一代的學生基本上獨生子女,從小受各方面的寵愛,生性有點嬌懶,家長管制得也少,而且生源相對重點中學來說文化基礎很薄弱,因此在生物新課程教材實施時,在選擇校本教材內容和編排校本教材內容要注重兩點:其一,將現實資源的發掘與統編教材、大綱要求結合起來,作為統編教材的必要補充。其二,把對文獻資料的運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運用恰當地結合起來,引導師生充分關注。

        4.利用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開發為生物校本教材資源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礎。

        校外成熟的條件性課程資源雖然相對稀缺,但素材性課程資源卻十分豐富,如何建立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協調利用機制,這也是有機整合農村高中學校生物校本教材建設資源的一個重要困難;另外,在學校廣泛自主地進行生物校本教材開發之后,如何盡快建立對學校校本教材建設的指導、管理和評估機制顯得日益迫切,從而能很好的整合到新課程的教學中。

        因此我們備課組成員認為:生物新課程教材進一步推廣時應注意:加強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進行新一輪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開發研究,同時意識到需要教師的大量心血,它需要教師的大量積累,從生活中收集材料,從學生中收集材料,從各種報刊、雜志中收集材料,從電腦中收集材料。然后進行加工整理,制成與我們這樣學校實際教學相適應的每一節課。

        二、策略與實踐

        (一)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策略

        第2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一、建立新的課程理念,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

        英國著名的學者杜爾在《課程改進——決策和過程》一書中指出:“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課程實踐總是受課程觀念支配和指導的。”課程開發質量如何,除了與開發者自身的業務水平有關外,他的觀念也在起著作用。校本課程開發除了靈活性、多樣性的特點外,還具有主體性的特點。教師作為開發者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來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因此他們課程觀對課程開發工作的方向和質量必然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是教師,校本課程能否順利開發,與教師的課程觀念息息相關。然而,由于長期的單一計劃體制下,學校和教師完全習慣于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課程管理模式,致使我國教師的課程意識相當薄弱。相當部分教師不能正確地理解課程開發,認為課程開發是“上面”的事,教師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參與。而且,對絕大多數教師來說,參與課程開發并不是他們日常所熟悉和習慣的職業生活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因此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和經驗準備。除此之外,學校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還有著種種封閉的、狹隘的偏見。比如:把課程僅僅限定為教學科目,特別是考試科目,把課程改革僅僅看做是教科書的編寫等。這些錯誤的認識,嚴重地阻礙了新的課程理念的建立和課程的變革。新的課程理念,也是一種課程觀,不過是一種開放的大課程觀,它把課程界定為包括活動類課程和潛在課程在內的育人媒體。這種大課程觀,主張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及時改革課程的內容和建構,否定封閉的單一的學科課程體系。具體表現為:有敏銳的課程問題意識,有高度的課程開發使命感和責任感,能把課程開發看做是一個內部需要而不是外部強加的自然實現的過程等。一句話,轉變陳舊的課程觀,建立新的課程理念,是校本課程開發和構建新課程體系的首要任務。

        二、提高教師的開發能力,是校本課程成功的條件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課程改革專家曹一鳴教授指出:“沒有新的課程觀念,就沒有校本課程的開發?!笨沼姓n程理念,沒有課程開發的能力,校本課程開發同樣無法進行。計劃體制下的課程統一模式管理,不僅造成廣大學校和教師課程意識的淡薄和陳舊,而且導致了他們課程開發能力的萎縮和喪失。因此,提高學校和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已經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最基礎性和最緊迫的工作。校本課程開發,顧名思義,是指學校和教師規劃、選擇、編制、實施和評價課程的能力。具體又包括課程大綱解讀和教材革新的能力、分析課程需求能力、課程資源評估能力、課程評價能力、實證研究能力、交際與溝通能力等。顯而易見,相對于一般的教師教學能力而言,校本課程開發能力是一種全新的更高層次的能力。于是,教學界的學者們都認為:教師不僅是教書者,還是一位研究者、開拓者、實驗者。本人覺得這種判斷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們正確地預見并精辟道出了當前校本課程開發和未來社會發展對學校教師提出的要求,具有現實性、實質性和前瞻性。另外,不可忽略的一點是,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也促進了自己專業發展,提高了自身素質,實現了二者的良性互動。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目前條件下迅速有效地提高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筆者認為,可以有多種途徑、多條渠道,如在師范院校開設課程學科,開展職前培訓和在職進修,邀請專家講座輔導,參觀學習示范學校,等等。方法可謂多種多樣,關鍵是選擇一個既能滿足條件又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并把它形成制度和特色保存下來。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

        新一輪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因素,質量是課程的生命基點,所以課程質量是課程改革關注的出發點和歸宿?!碧热糸_發出的校本課程無質量可言,那么其效果未必比沒有校本課程更好。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個重要思想內容就是在保證國家教育基本質量的前提下,及時革新課程內容并不斷提高課程質量。因此,質量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課程質量是核心,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是維護質量核心的關鍵。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應該是多種評價模式的有機結合。課程評價模式有好多種,按不同維度分類有: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學生學習評價與課程本身評價等多種模式。它們具有各自獨特的作用和功能,應相互補充,發揮整體功能。但根據我國當前中小學校本課程評價基礎薄弱的實際,在諸多評價機制與模式中,建立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也是最切合當前我國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實際需要的。所以,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除了依靠教育行政部門評估、統一考試等外部形式的評價外,還要更多地運用內部評價機制來診斷課程、修正課程,并根據形勢發展預測教育的需要來推動校本課程開發深入持久地進行。學校內部定期進行課程方案評價、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對課程的科學、完善和發展,對學校領導和廣大課程開發人員素質的提高均有極大的作用。我們還應注意到,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機制是艱巨而繁雜的工程,必須下大力氣才能做好。

        四、課程專家隊伍的培養,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保障

        課程專家是掌握校本課程理論和技能的專門人才。他們能夠在校本課程的編制、實施和評價過程中以及其他有關方面,向學校教師提供咨詢服務或技術指導。沒有課程專家的參與,學校課程開發容易偏離方向,容易走向興趣主義,學術性因此而得不到保障。目前的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表明: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獲得課程專家的支持,而課程專家的短缺則是現在制約校本課程的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因素。校本課程開發還必須基于現有的課程資源,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能性保障。沒有這種可能性的保障,再好的課程也是一種美好的空想。課程資源不單是物質方面的,它還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自然、信息、時間等資源,具體的如學校的師資、設施、經費、器材、場地等都屬于課程資源。校本課程開發要不斷對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積極合理地分析與評估,使課程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和利用,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另外,還要注意從學校周圍的研究所、大學、科研機構和社區組織中獲得資源支持。這也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五、構建特色課程,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第3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    校本課程    興趣愛好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而確定了“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一、農村小學校本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是善于利用現場的課程資源,農村小學的資金條件有限,辦學條件有限,所以我們更要善于利用和抓住現有的資源來開發適合我們本校學生的課程資源,設計校本課程時要根據本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具體的鄉土校本課程可以把國家課程計劃中的“勞動技術課”,根據地區需要改為符合本地農情的“農業技術課”,教師也可以根據本地條件帶領學生在自家土地上進行種植和養殖,成為我們鄉村致富的小能手。

        校本課程的開發的主體是教師不是專家,三級課程管理政策賦予了學校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專業自主權,所以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就是教師,本校教師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和辦學特色,了解我們的學生,而專家團隊有的是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但是缺少一線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他們也不可能一個個的對農村小學的學生進行走訪研究。因此我們教師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有利于形成本學校的辦學特色,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教師科學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全員參與”意識欠缺,在整個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占主體地位,而校長、參與研究的專家、學生、學生家長和社區的有關人事只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合作者,他們共同構成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內,任何一方都可以針對校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其他人進行討論和交流,大家有權利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通過不斷的交流與探討最終形成適合本校學生和大家都認可的校本課程。

        二、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小學校本課程教師團隊

        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提煉核心素養,打造一支高尚的教師隊伍。近幾年國家下大力量對農村學校進行投入,每年都新招聘教師來補充農村小學教師的缺口,隨之而來的就是教師隊伍的年輕化,成長梯度存在著斷層,我們堂邑鎮中心小學每年都針對新入職三年的教師進行教師培訓,以老教師帶動新教師,開展新老教師交流會,觀看師德教育宣傳片,開辦道德講堂,夸夸自己身邊的好老師,以真實的實例來教育老師感動老師。

        加強外出培訓和實地考察建立一支強大的校本課程團隊。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優先安排三年以下的教師進行外出培訓、進城培訓和參加本校的校本課程培訓。經常性的組織家長會,建立家長委員會,外來專家進校培訓積極邀請家長進校園和教師一起學習和成長,讓我們的家長和教師、學生、專家打成一片,形成一支適應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團隊。

        三、利用農村現有資源上好校本課,我校的特色校本課程:葫蘆文化課

        我們學校位于堂邑鎮,是典型的一所農村小學,對于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實施和開發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利用學?,F有資源積極動腦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因地制宜的開展屬于自己的校本課程。

        堂邑鎮是中國的葫蘆文化之鄉,這里的葫蘆遠近聞名,這里的葫蘆文化源遠流長?,F有的資源給了我們教師、家長和孩子們很多靈感。我們的家長個個都是葫蘆專家、個個都是葫蘆文化的傳承人,我們把我們當地的“專家”請進教室,他們就是我們孩子們的教師,我們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和專家學習畫葫蘆、烙葫蘆、說葫蘆、講葫蘆。

        畫葫蘆簡單的說就是在葫蘆上作畫,對于剛入門學習這門課的學生我們先讓他們體驗在葫蘆上作畫。針對你想畫什么,先在紙上構思,畫出你的作品的初稿,根據你的初稿要選擇適合大小、形狀的葫蘆。

        烙葫蘆可沒這么簡單了,對于有一定葫蘆繪畫基礎的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繼續學習葫蘆文化課,來學習烙葫蘆。首先需要準備學生專用的電烙鐵和葫蘆,電烙鐵的選擇需要根據作畫的大小更換不同的型號。先用鉛筆在葫蘆上描畫出想要繪畫的線條和輪廓,相當于打了一個草稿,這樣成功的幾率比較大。

        第4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筆者認為,應考慮如下問題:第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宗旨是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提高課程的實際效用;第二,相對松散的校本課程與嚴整的國家及地方課程各有優劣,所以在操作層面不應厚此薄彼,而應審時度勢,在不同時期因不同需要有所側重;第三,應努力在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開發中尋求一種動態平衡,以期找到課程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從而促進課程構建逐步深入。具體到校本課程開發的操作層面,筆者認為要確立以下基本理念:

        一、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

        校本課程開發是針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難以照顧到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需求應運而生的,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重要的、獨特的補充,它與國家及地方課程共同構成完整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三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基礎教育課程計劃應為校本課程開發預留應有的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校本課程開發也要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實施協調和互補,不能脫離國家的課程計劃來理解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本身就是在試圖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局限性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課程開發模式。校本課程開發是國家課程開發的重要補充,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補充。每個學校都可以在國家規定的留給學校的時空里開發出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與國家及地方課程一道成為育人的資源。

        二、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自主進行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的課程開發活動,它實際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過程,它涉及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如學校組織機構優化、教師在崗培訓、教育資源選用和社區參與等多種相關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是課程決策的中心,因為這一過程真實地發生在學校中,核心的參與者都來自學校,即使有其他的參與者,其主要目的與學校師生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師的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

        三、校本課程開發要基于學生發展的需要

        基于學生差異性、獨特性的需要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根本出發點?!皞€性化教育”是一切教育內在的、本質的、終極的追求,教育改革提倡尊重全面和諧發展的個性,尤其強調尊重具有特殊傾向、志趣、需要和才能的個性。校本課程設置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就是增強基礎教育課程對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而校本課程內容新穎,形式多樣,與生活密切相關,它迎合了學生在興趣、思維等方面的需要,所以校本課程有最佳的學生身心參與優勢,通過校本課程,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的育人價值。這正是校本課程的特點和優勢所在。如果說國家課程是全體和部分學生必須學習的基本內容,那么,校本課程則是為滿足學校學生發展之需的基本資源。校本課程應在最大可能條件下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機會,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教育需求,給予了學生真正的成長空間。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本校教師

        學校及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這是校本課程開發中必須堅持的基本理念。校本課程開發由于要針對特定學校的實際,而只有學校最了解自身發展需要、學生發展需要、教師發展需要、家長需要以及社區特征,學校只有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結構,才能集中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育資源形成特定的校本課程。而廣大教師最理解學生實際,教師成為課程開發主體而開發出的課程最可能貼近現實,最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需求。教師要真正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自主意識和能力。

        五、校本課程開發要體現學校特色

        學校的辦學特色,集中體現了學校發展得分亮點。這一特色主要是由學生的實際發展基礎、課程資源、學校和校長的辦學思想,以及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創造性實施等途徑逐步形成和體現的。一方面,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為形成和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做出貢獻;另一方面,要不斷地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并把這種辦學特色滲透到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本要求之中。

        校本課程開發還要考慮社會、學生和知識三方面的課程資源,校本課程開發,常常與地方發展規劃聯系在一起,可以從社區服務、社會性問題等出發尋找開發主題;同時,校本課程開發計劃也可指向學習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指向學生的學業成就等問題。

        第5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關鍵詞: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校本課程

        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古跡代表。麥積山石窟開鑿的時代相對較早、作品較多,保留了不同時代的藝術精品,在中國藝術歷史上具有顯著的價值。同時,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也成為藝術教育研究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將麥積山石窟藝術引入校本課程,已經成為當前一線教學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一、麥積山石窟藝術與校本課程

        1.校本課程內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結合當地特有的資源設計并開發校本課程,已經成為當前學校教育關注的重點。校本課程最早出現于歐美,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校本課程主要是將學校視為教育基地,根據目前實際教學要達到的教育目的,高效分析校內與校外的相關資源,將此作為基礎,與學校實際狀況有效結合開展具體課程教學。由此可知,通過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可以滿足師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僅可以提升教學效果,而且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2.麥積山石窟藝術引入校本課程中的價值和可行性分析麥積山石窟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將其文創設計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可行性。第一,麥積山石窟開窟時間相對較長,且開鑿的規模較為龐大。麥積山石窟的產生能追溯至1600年前,其興起于北魏文成帝時期,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開鑿和擴建;在開鑿的規模上,結合《玉堂閑話》的記載可知,其不僅有著較大的開鑿規模,而且有著較高的開鑿難度。通過長期的開鑿,麥積山石窟留下了許多造像。第二,麥積山石窟造像的形式多樣,泥塑聞名于世界。如果將敦煌莫高窟比作壁畫館,那么,麥積山石窟就是一個大型的雕塑館。麥積山石窟中的雕塑主要是泥塑,系統化地呈現了我國泥塑藝術的整個發展與演變過程,現已成為我國當前十分著名的石窟群。第三,呈現出不同時期百姓的情感,并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審美特色。第四,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結合。在《玉堂閑話麥積山》中,形象地說明了麥積山得名的緣由。因為麥積山的整體山體呈現為紅色砂礫巖,且和山上的翠柏、蒼松互相掩映,從而形成了獨特且美麗的自然景觀?;邴湻e山石窟藝術的價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校本課程理念的深入,積極開發和挖掘當地特有的文化資源,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學校的大力支持。同時,麥積山作為家鄉特有的文化資源寶庫,將其融入校本課程,不僅豐富了校本課程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1]。

        二、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的校本課程原則分析

        為了進一步提升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的校本課程價值,有關人員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興趣性原則。由于麥積山石窟藝術距離當前的時代比較久遠,其文化背景相對豐富和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覺得枯燥和晦澀。因此,在依據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開發校本課程之初,相關教育部門和教師必須做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等因素,積極開發相關的校本課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完成最終的課程目標,達到教學目的。二是主體性原則。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校本課程開發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知識的傳承者。因此,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不同的學情、課程內容、課堂組織方式等,調整和講解課程內容,最終達到校本課程的教育目的。三是融合性原則。在開發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校本課程時,必須將其作為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視為完整的系統。同時,還應關注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聯系,最終從整個目標、內容、形式、過程等方面,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2]。

        三、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的校本課程開發途徑分析

        為了更加全面、深刻地研究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校本課程開發的路徑,筆者以美術校本課程開發為立足點,詳細研究其具體的開發路徑。1.設置校本課程目標設置校本課程目標是開發校本課程的核心和關鍵。具體來說,在設定校本課程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確定,教師應在課程開發的初級階段,借助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意見、期待水平,并以此為依據,設定與學生學習需求相適應的校本課程目標。另一方面,在設計校本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美術核心素養下的內容,不斷形成表現性、生成性的目標。對于生成性目標而言,其通常指在具體教學當中逐漸生成的課程教學目標,而表現性目標通常指教師與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自然生成的課程目標,更關注對學生理性的解放。這與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是相適應的。具體來說,將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融入校本課程,在制定課程目標時,可表現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知識和能力:了解麥積山的歷史,掌握麥積山的名人軼事,對麥積山具備的藝術成就做到舉一反三。其次,過程和方法:通過分析和利用相關資源,培養學生勇于鉆研、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最后,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在分析相關歷史事件過程中,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價值觀;通過欣賞雕塑,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審美素養。2.選擇課程資源精心選擇課程資源是開發校本課程的關鍵。具體來說,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形成課程的資源、完成課程的資源。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只有選出富有教育價值的資源并對其進行轉化,才能使其為課程服務。就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來說,其中涉及的資源較多,屬于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在這種情況下,精心選擇課程資源,已經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性因素。基于泰勒總結的四種學習經驗“發展學生思考技巧、獲取信息、發展社會態度、發展興趣”的特征,教師應選取具有知識性、能夠發展學生思維的資源納入校本課程,并將其進行組織和優化,使其系統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具體來說,筆者結合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與美術校本課程開發,將其劃分為總論(麥積山石窟的歷史沿革),異域、融合、思辨之美(北魏時期洞窟欣賞),含蓄、慈悲之美(西魏時期重點洞窟欣賞),清剛、勁健之美(北周時期重點洞窟欣賞),靜穆、莊嚴之美(隋唐時期重點洞窟欣賞),世俗、人間之美(宋代重點洞窟欣賞)幾個部分。結合這一校本課程的開發,融合不同朝代的石窟造像、壁畫作品等,顯著提升了校本課程的價值。3.設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在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創設計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應緊緊圍繞“因材施教、合作探究、師生與課程同步發展”的原則,精心設計校本課程方案。具體來說,在設計校本課程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可靈活運用系統教學、專題講座、實踐活動等方式,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散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中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等。講座主要是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促使學生對麥積山石窟文化形成整體的認識。如果條件允許,可將麥積山石窟文化藝術的相關研究人員邀請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實地體驗主要是利用周末或者節假日,帶領學生到麥積山進行實地考察、體驗,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下,獲得更加深刻的感悟;還可以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外地朋友介紹麥積山石窟,使其更好地了解麥積山石窟藝術。以麥積山石窟藝術為主題設計一系列文創作品,內容包括石窟佛像動漫化造型、剪紙、文化用品以及服飾等,從弘揚和傳承麥積山石窟文化角度出發,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文化。4.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也是開發麥積山石窟文化文創設計校本課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谒刭|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師在構建校本課程評價時,應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對學生進行評價。堅持“發展性、個性化、多元化、連續性”的原則,分別從學生修習課時的要求、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書面考察成效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評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達到了既定的校本課程教育目標。其次,對教師進行評價。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與其他的美術教師開展經驗流,并在課堂的具體教學中,記錄學生的實際狀況及其在課堂上的反應,并切實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調整與優化校本課程的相關教學方案。最后,對課程實施評價。麥積山石窟文化文創設計校本課程的開發理念、教學目標、教育理念符合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要求,體現了美術核心素養的內容,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與提高都有促進作用。

        結語

        在新課程理念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使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相關人員應結合麥積山石窟藝術的文化價值,遵循一定的校本課程開發原則,設置校本課程目標、選擇課程資源、實施校本課程、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等,不斷提升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更好地落實和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人才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顧念庭.基于麥積山石窟造像手法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9:8.

        第6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前期:解讀教育理念 建設校本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者選用適當的校本課程?!眹艺n程在解決課程統一性與基礎性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校本課程則能尊重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領導者,在實施課程領導時,除了應該對國家三級課程體系有系統的思考和整體把握外,還必須準確理解當前課改的理念、類型、目標及其內容,并能與本校實際相整合,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推進策略及課程管理制度,特別是要與教師一道,對校本教材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積極進行校本課程建設,構建適合學生成長需要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主體是教師團隊,但校長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工程師”。教師在校長的帶領下,在不斷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學校文化,所在位置,所處社區的經濟與文化水平,學生的家庭背景等)進行分析,包括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組織內容、決定實施、選擇評價方式等。例如:偏僻農村學校不能趕時髦,將三維動畫設計作為校本課程開發;廈門鼓浪嶼小學把鋼琴作為校本課程不僅不會讓人覺得奢侈,還會感到這樣才與鼓浪嶼作為鋼琴之島的稱號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校本課程的載體——校本教材,一定是教師團隊完成或教師與專家合作完成的,只有這樣,才真正具有在探究中推進課改的實際意義。玉山縣被稱為江西省的“博士縣”,筆者任職學校被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墓(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明城墻、清代考棚環抱,文化底蘊相當深厚。于是,我們將“吟誦國學經典”作為校本課程,聘請省市教研室的資深小語教研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指導教師,帶領學校骨干語文老師依據心理學原理,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編寫出適合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校本教材系列:一年級《綠色童謠伴我行》,二年級《古詩任我吟》,三年級《讀成語,誦經典》,四年級《親近名人,聆聽名言》,五年級《做少年君子之宋詞誦讀》,六年級《傳承國學經典之論語誦讀》。這反映了校長對國家三級課程的準確把握與整合,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學生的喜愛、家長的歡迎。

        中期:把握課程本質,實施校本課程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學內容的系統組織”,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是學習者在教育者有意識的指導下與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獲得有益經驗和身心健全發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動。而校本課程是自己開發的、適合本校實際的、具有學校自身特點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因此,課程是一個具體化的實踐過程。從微觀來說,它與學生、教師、家長緊密相關。這就決定了校本課程的實施不是學校和教師簡單執行課改方案的過程,而是一個統一理念、理解標準、互動調適、主動創新的過程,是一個研究性實踐的過程。

        基于以上理解,筆者認為校長要全程關注課程的實施。首先,要讓教師明白開發校本課程的意義,并以骨干教師作為相關課程的年級負責人,帶領全校教師全程參與,從而促進校本課程實施的有效性、真實性。其次,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對教師進行培訓,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后或過程中,寫自己承擔課程的《課程綱要》。第三,建立校級領導聽課制度,校長更要進課堂了解教師的課程執行力,把握全校教師的教學狀況,防止把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興趣活動課混淆起來的情況發生。在校本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中,校長都要率先垂范,并親自參加到各個活動中,這樣才能對課程領導有真正的發言權。

        課程的實施,是全程整合的核心環節,也是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具體體現?!缎1菊n程實施方案》的制訂,教師對校本課程的執行力,都會保障校長課程領導力得到有效落實,促進課程高效實施。

        后期:破解教學困惑,推進課程發展

        第7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其實,課程建設也并非高不可攀的。如前所述,學校的課程包括文本的課程,如,教科書、學校自編教材等,還包括學校其他的物態形式,比如,學校的文化布置、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的活動等。廣義的課程包括學校教育教學甚至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實際行動,狹義的課程單指學校形成正式的文本,并列入學校實際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學校的廣義課程涵蓋狹義的課程,校長的責任則是一方面對廣義的課程進行適當的遴選,激濁揚清,正本清源,逐步提升廣義課程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則從廣義的課程中尋找到本校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素材,精心提煉,系統規劃,專注建設,逐漸形成學校的文化品牌,通常形成文本化的或者音像形態,比如有的學校根據多年的實踐,編制出《國學啟蒙》,推廣國學經典誦讀;有的學校根據長期的科技教育,編制成《科學入門手冊》,另外,還有的學校創編出校園武術操、校園情景劇匯編、快樂作文、新教師入門手冊等。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諸多方面進行總結提升,形成學校特有的課程。由此可見,學校的課程體系其實是一個渾然綜合的整體,學校的每一項工作其實都是課程資源,從中提取出來,形成體系,加以理性提升,就能創造出自己的特色課程來。

        校長掌舵一所學校的航向和進程。校長的眼界和標準決定著學校發展的前途和命運。校長如果意識到我們當下的教育行動其實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著課程的建設,知道理性化的自覺的課程行動對于學校發展有著重大的發展意義,那么,他就會從比較高的層面來審視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會正確認識和分析校情,尋找到課程的生發點,有重點分步驟地開發建設,嘗試實踐,逐漸積累經驗,提煉精華,最終形成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建設不是脫離于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的行動,而是基于真實的學校實踐基礎上的而融于現實的勞動,來源于現實而又略高于實踐,這樣的校本課程才能有實際的價值,既具有學術性、實踐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現實的借鑒推廣價值。對于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有的學校著重在國家課程的落實上進行校本化研究,最終形成自己學校特有的教育教學特色。我們知道,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落實―――我們通常稱之為二度開發,實際上就是鼓勵教師研讀文本,集思廣益,并能科學藝術地演繹和落實課程,盡可能地讓學生領會到課程本身所負載的最本質最核心的元素要義。這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參與的,客觀上也是教師專業成長最重要的實踐基地和路徑,其間有著無限的探索。同時,學校再在本校校情基礎上挖掘、開發資源,創建起自己的特色課程。

        過去,人們缺乏課程意識,在進行學校之間參觀交流時,不少學校大都停留在某一方面的經驗介紹上。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不少學校意識到課程的重要,因此在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逐漸自覺地創建自己的校本課程。這重要的一方面是切實借此提高教育的水準和藝術性,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創建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具有相當高度的教育品牌。這是學校從渾然的經驗式管理逐步趨向“求真”“求善”“求美”的科研探索之道路的邁進。

        當然,校本課程建設不是故意炮制名詞或者迎合上級而刻意制造的浮躁舉動,而是嚴肅的學術探究之路。有些學校為了創建校本課程而創建,人為地創編出所謂的校本課程,實際上根本沒有在學校進行推廣實踐,或者只是某一兩個人的閉門造車,不具有推廣價值,這樣的校本課程實際上是虛偽的,一味好大喜功,小探索說成大成果,初探索當作經驗看,未成功已經漫天夸,這些都是不行的。這樣的校本課程是虛假的懸空的,其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是膚淺的,內容做法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屬于課程改革大潮中泛起的泡沫,賺取一時的喧囂,終歸會被淘汰、蕩滌出局的。

        第8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一、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1.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符合市場需求。國家課程由于編制周期和修訂周期間隔較長,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而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能使學校和教師根據科技的發展,工作崗位的變化,技能需求的變動以及學生英語水平及興趣需要,及時組織和實施新的課程內容。同時,教師還能根據市場需求經常修訂校本課程,這是高職高專院校課程開發的原則之一。英國蘇格蘭各職業院校或社區學院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領頭羊。就紙質材料而言,他們根本沒有教材,而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網上資源,實現網絡資源共享,這種“校本課程”來得更前瞻、更靈活、更實用、更符合市場需求。

        2.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符合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需求。首先,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多元化,職業變化的加速,要求高職高專院校緊扣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校本資源,開發英語校本教材。其次,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來源復雜,學生群體的多樣性造成依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難以滿足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開發英語校本課程,形成能體現本院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以促進學校專業英語工作的更好開展。

        3.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符合提高英語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需要。進行英語校本課程開發,教師就能由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設計者、實施者和評價者。教師要完成這個角色的轉變,就必須具備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科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要注意加強英語語言和相關課程理論的學習,這種學習必然帶來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課程開發水平的提高。

        二、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

        1.擬定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目標。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的目標是從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出發,結合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實際,通過專業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同時利用母語和英語在專業知識領域進行學習、工作和交流,培養學生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專業英語知識和技能和使用涉外英語的能力。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英語,涵蓋所有學科知識。因此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向縱向拓展,并且做到以夠用為度。除此之外,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還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職業行為能力、自我完善與發展能力、多文化交往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技術與方法的運用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培養。

        2.組建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編寫團隊。目前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人物和主導力量是教師。有關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各種決定,從問題診斷、目標擬定、方案編制、課程設計到課程評價等環節,都主要依靠教師的專業能力,由教師提供意見和參與決定。同時,為了集思廣益,更好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家長、企業和社區人士乃至校外專家學者和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適當地參與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小組的工作。組委領導則可以對全校師生的需求、學校特色,進行更為整體的把握,可以更好的了解教育發展趨勢,掌握各種信息和資源,引導和激勵廣大教職工形成共識,通力合作。

        3.制定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應闡述本課程在整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位置和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并對學習本課程的思路進行必要提示。具體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課程實施說明、考核評價說明等。其中課程的表述要盡量具體清楚,不宜弄得過于高深和復雜;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方面,主要說明課程所選擇的專題、教學內容、活動項目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銜接關系;課程實施說明主要說明教材的使用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場地、設施、班級規模等。

        4.確定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內容結構及其特點。其一,課程內容結構。教材內容的設置應根據學科結構、專業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既要給學生在崗位工作中所必要的基礎知識,又要以“必須”和“夠用”為度,使其廣度和深度適中。緊抓英語聽說實際交際運用能力練習和創新思維培養這條主線,按照開放式教學的模式來編寫。既可以為某專業開發設計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如營銷英語,機電、機械工程英語,財會英語等,也可以開發全校通用的英語校本課程,如職業道德,職業藝術,職業心理等??傊?,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開發應按照邏輯順序,即根據學科的內在聯系來編寫課程內容,高低年級英語校本課程的編寫應有所側重,還應采取螺旋式,在不同階段上使課程內容重復出現,但逐漸擴大范圍和加深程度。其二,課程特點。前瞻性、實用性、職業性是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的主要特點。應突出職業導向,化整為零,以零歸整,教材的選材和布局謀篇等緊緊圍繞能力培養這一核心要求,充分考慮到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所需的英語應用能力,選擇相關的學習和訓練內容,都應使學生最終獲得準確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高職高專教育針對性和職業性的特點決定著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的編寫必須考慮不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因此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按照不同的職業分為幾個板塊,充分考慮到不同職業、不同場景所使用的語言材料,側重培養學生所屬職業群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職業認同感。

        5.加強高職高專英語校本課程教師培訓。課程綜合化的關鍵體現教師的綜合水平,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赡壳案呗毟邔T盒D荛_展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為數甚少,學校應采取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方法,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堅持“邊培訓、邊使用,在培訓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的原則,讓每位專業教師在勝任一兩門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熟悉學生所學的全部內容。教師要有強烈的綜合意識并經常進行綜合知識的自我更新;教師要具有問題意識,具備探究的能力;教師要具備自主獲取信息,主動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應該加強教師教育技術開發課程的能力,使教師充分認識到提高自身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引導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技術理論和方法,學習并掌握現代化教學媒體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學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選擇和設計各種教學軟件,不但探索和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技術的支撐下,摒棄現行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目標,代之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將成為現實。這些能力包括:信息處理技能;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能力;學習能力;與他人合作、協作能力。

        三、結語

        第9篇: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范文

        校本課程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走進課堂的過程,它是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我們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既定的課程目標,保質保量,扎實穩健地開展工作,實現預期目的。

        一、校本課程實施的方法步驟

        1.選課自由

        教務處在開學的第一周,公布每個年級開設的校本課程方案,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報選課志愿表,每位學生可選報兩個專題。教務處對學生的志愿表進行統計匯總,一般情況下,選擇人數超過30人的班級實施此課題,確保教學效益和質量。

        2.確保三個到位

        我校每年級每周安排一節校本課程教學,保證課時到位。選派編寫教材的教師執教,并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指導、跟蹤,保證師資到位。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課程內容,調整教學方式,保證質量到位。

        3.教法靈活,形式多樣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實踐再認識,也可以先認識再實踐,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統一。如我在教《引洮工程在渭源》一課時,先讓學生了解定西地區十年九旱的狀況,明確引洮工程的意義,再回顧當地有關引洮的故事,使學生對昔日引洮工程有了初步印象,以此激起興趣,緊接著閱讀教材,全面了解引洮工程,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后來我引領學生觀察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引洮遺址,又參觀了今天引洮工程施工現場,學生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今昔對比,明白了第一次引洮工程失敗的原因,從而科學地思考問題。

        4.更注重實踐性和實用性

        《心理健康》由心理學專業老師劉夢莎講授,課上讓學生學會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課余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咨詢、疏導,發揮了這門課應有的作用。我校還將星期四定為心理健康咨詢日,凡有心理壓力的同學可到政史地組進行心理診療,為我校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做出了貢獻。

        食品安全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食品安全常識》因其實用性更受人們關注,生物老師鄔霞萍逐節落實,引領學生實地學習,使學生們掌握了不少生活常識。

        5.以興趣活動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

        校本課程的實施有課堂教學,但更多以興趣活動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如《秦腔演唱》的實施,負責人羅榮喜老師,他有過在地區秦劇團演唱的經歷,有過硬的基本功,在他的帶領下,一群熱愛秦腔的學生,每周星期三課外活動時都會在音樂教室練唱做打,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二、校本課程實施情況考核

        每項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向教務處提交課程實施總結。對學生的考核可采用測試、小論文、實驗、設計、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成績納入學生學期成績考核之中。對教師也要考核,要求授課教師上交詳細的授課計劃和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保證校本課程的授課質量。此外,授課教師的工作計入工作量,年終考核適當加分。

        三、校本課程實施的收益

        1.校本課程實施到位,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素質全面提升

        一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得到滿足。校本課程在開發過程中更多考慮的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歡什么,課程完全是為學生的需要而開設,這樣滿足了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二是學生發展的空間得到拓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豐富了學科資源,延伸了學科課堂,拓展了學生發展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奮力拼搏的精神。

        三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2.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自身能力得到發展

        一是教師的資源意識、課程意識得到提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加強。

        二是教師的合作意識得到增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付出真誠與汗水,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中逐步成長起來。

        三是教師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揚棄,在實踐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學校特色在校本課程建設中得到了凸現

        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其最終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探索實踐,我校的教育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暗掠秊槭祝姘l展”的辦學理念得到充分體現,“務實嚴謹,張揚個性”的特色教育正在形成。

        四、校本課程實施的反思與建議

        在學校課程建設和利用方面,我們僅僅邁出了小小的一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并提出如下建議:

        1.學生在活動中尋找快樂、尋找自己,更要尋找自信,改變自己。

        2.教師要充分發揮特長,積極投身到校本課程建設中來,在活動中在實踐中發展自己,提高能力。

        3.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要與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結合起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看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套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日韩v国产v亚洲v精品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