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雙語課程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語課程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雙語課程管理辦法

        第1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學前雙語教師;準入制度;資格制度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8-0022-03

        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是指學前雙語教師職業從業人員從業資格的取得制度,通常是指相關機構或人員對從事學前雙語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提出的最基本的標準和要求。如果學前雙語教師職業資格準入標準不明確,就會使得一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入這個職業,從而使學前雙語教師隊伍魚龍混雜,間接造成學前雙語教育質量的低下。

        一、新疆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出臺的背景

        20世紀90年代末,國際教師隊伍出現了一個新趨向,即隨著社會和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職業逐漸由專門化走向專業化,我國《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頒布實施,將幼兒教師資格考試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加以確立,其目的是建立幼兒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所以,這是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制度改革與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也使中國幼兒教師職業專業化進程向前大大邁進一步。

        1.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趨勢。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書》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進行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就是經過嚴格、持續的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能。”教師資格制度作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推行的一項針對教師行業的職業準入制度,是衡量教師的質量、素質及數量供需調節的重要指標,它對于規范教師任用標準,加強教師職業專業化,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

        2.加快建設學前雙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事實上,新疆通過師資定向培養和招聘、實習支教與工資保障等多項政策措施,已初步形成了學前“雙語”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體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語師資隊伍數量不足問題,但教師質量無法滿足新疆學前雙語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是當前師資隊伍建設中更加突出的問題。而提高學前雙語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把好教師職業的“入口關”,因而實行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就成為一種必然。

        二、新疆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實施的意義

        1.幼兒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是國家依法治教,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教師準入制度,最早源于1782年美國的佛蒙特州,主要包括師資培養制度和教師資格制度,[2]而我國從2001年開始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的實施,體現出教師職業準入的公正、公平和開放,是我國為保障教師具備基本的從業素質而對教師的資格進行審核許可的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建設是國家依法治教、依法管理,促進教師聘用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就是教師職業準入制度的實施與完善。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與社會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國很多行業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建立了與之相匹配的職業準入制度。目前,我國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幼兒教師的發展水平,促使幼兒教師逐步走上專業化道路。然而,在申辦幼兒教師資格中,沒有與中小學教師嚴格區分,把好幼兒教師“入口關”,忽略幼兒教師的專業特殊性;同時,《教師資格條例》中規定可以向下兼容的政策導向,降低了幼兒教師資格證的專業含金量,無法保障幼兒教師專業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受到侵害。因此,加強實施幼兒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的關鍵環節。

        2.幼兒園實施職業準入制度是形成開放式幼兒教師培養體系和優化教師隊伍的制度保障。長期以來,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補充主要來源于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畢業生,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高質量的具有廣博思想知識和現代教育專業技能的教師,尤其是在老、少、邊、窮地區,合格教師數量供給不足,亟待補充,一些中小學的“轉崗教師”也加入到幼教隊伍中。所以,多渠道培養和招聘教師,面向全社會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幼教,鼓勵各類高等院校共同參與師資培養,形成師資培養的競爭機制,以適應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同時在教師隊伍補充過程中,因準入制度的不完善,幼兒教師隊伍魚目混珠,人員混雜。因此,實施幼兒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是拓寬幼兒教師來源渠道,培養和聘用教師的重要環節和制度保障,通過資格考試,可以從社會上招聘有志于從事幼教的人員任教,有利于幼兒園擇優聘任教師,從而優化教師隊伍。

        3.實行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是新疆學前雙語教育質量的必然保障,是學前雙語教師職業地方性的必然要求。學前雙語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前雙語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看到,新疆自推行學前雙語教育以來,由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的限制,沒有專門的統一的基本標準來規范和保障學前雙語教師隊伍的發展和進步,如何借鑒國內外的教師專業準入制的先進經驗,研制適合新疆本土的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穩定、持續地發展幼兒園雙語教師隊伍建設,亦是擺在各級政府機構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由學前雙語教師的招聘條件和相關雙語教育政策法規所形成的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制度,直接影響著學前雙語教師的培養質量標準和隊伍建設,也關系到將來能否建設成一支適應新疆各族人民群眾需要的高規格的雙語教師隊伍。

        三、新疆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學前雙語教師數量缺口大,專業水平不高,培訓質量有待提高。新疆各類學校自2006年開始招收首批學前雙語教師;新疆自治區從2011年起實施“四免政策”的免費師范生培養計劃,積極培養學前雙語教師;新疆自治區建立了各種幼兒教師補充和培訓機制來充實幼兒雙語教師隊伍;新疆南北疆各地州也為緩解學前雙語師資數量不足的問題,積極探尋不同的路徑,比如,除了確保各級各類師范畢業生到幼兒園工作外,中小學教師轉崗、幼教志愿者、師范生實習支教等措施都在積極執行,但據資料顯示,南疆三地州尤其是邊遠的農牧團場,還需要大量合格的學前雙語師資。在訪談中,訪談對象也多次提到“新疆的學前雙語教師缺口還很大,在職的教師多身兼數職”。隨著國家、自治區對農村學前雙語幼兒園項目的大力實施,幼兒園雙語教師的需求量也在劇增,學前雙語師資隊伍建設已成為新疆各地州和教育行政部門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在當前普及任務重、學前雙語師資急缺的狀況下,因量的滿足往往會被置于第一位而不得不降低學歷、專業的標準,這就勢必會影響到幼兒園雙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質量問題。因新疆地域關系,幼兒園雙語教師來源魚龍混雜,他們民族來源或有不同,專業背景或有區別,語言掌握水平或有差別,大致是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師范院校專門培養的新教師,多以理論灌輸為主,培養中很難將其與具體教學實踐結合,如南疆北疆、城市農村,而這些地區對學前雙語教師的要求并不相同,培養過程中注重考勤、考試成績,部分準教師主要目的是HSK過級,漢語實際掌握能力并沒有提高;第二種是在編在崗的中小學“富裕”教師,在幼兒園教師要求上并未達標,但是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幫助他們提高漢語授課的能力,就讓他們參加很多的漢語培訓工作;第三種是教授舞蹈、音樂等專業技能課的教師,他們僅僅只是因為漢語表達水平較高而被吸收進教師隊伍,這些教師完全不懂學前教育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中“小學化”和“生活化”兩種傾向嚴重,不利于幼兒發展。訪談中很多園長提到“只要漢語口語水平過關,不管是學什么的,都有可能被納入到學前雙語教師的隊伍中”。

        2.學前雙語教師資格標準籠統,沒有真正發揮其“門檻”作用。2006年自治區在《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教師聘用管理辦法(試行)》中指出:幼兒教師應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在業務知識和教學能力方面能達到相應崗位職責要求,漢語水平應達到普通話水平測試二乙及以上或HSK等級標準達到8級以上,若口語流利的可以放寬條件。[3]從中可以發現文件僅對雙語教師掌握的漢語水平有所要求,而對本民族語言和漢語之間的自由轉化能力未提出明確的考查標準和評價指標。另外,那些原本使用本民族語言授課的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因學歷太低或者教育觀念的落后,已不符合時代對學前雙語教師的要求,因而為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他們不得不通過在職學習來提高自身學歷。所以,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幼兒雙語教師的學歷符合幼兒教師資格要求,但獲取的途徑并非通過正規的嚴格的師范教育,只是通過接受各種補償性的學歷教育而獲得。

        由于我國的少數民族是歷史形成的,因此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有著厚重的文化承載,有著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4]新疆作為多民族地區,其學前雙語新師資的培養要正確把握好主流文化與地方民族文化的關系,既要學習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也要對所處民族的歷史文化有一定的認識。然而,在目前學前雙語教師任職資格招聘管理辦法中,還未提出任職者對不同民族文化的認知考核,這可能與當前各培養院校在課程設置中開設地方民族傳統文化課程不足有較大關系,進而影響了培養職前雙語教師的跨文化能力。

        關于教師資格證書的時效性,我國還未有統一的規范。由于新疆學前雙語師資隊伍緊缺,急于補充的教師隊伍來源復雜,有些屬于無證上崗的,有些是以培訓合格來代替幼兒教師資格證,而幼師生獲取教師資格證書具有很大的形式主義,只要提出申請就可以獲取資格證書。因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僅僅憑借入職前的教師資格認證很難保證申請者的資質,若沒有后續的考查和再認證,就很難將不具備基本入職條件的教師調整出教師隊伍[5]。

        四、完善新疆學前雙語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的建議

        1.加強培養院校的學前雙語師資培養。首先,為保證培養與民族地區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學前雙語新師資,各地方院校應該重新建構學前雙語教師人才培養體系。比如在擴大學前雙語師資培養規模時,應由高等學校來承擔多數學前雙語教師的培養任務,辦好五年一貫制的專科學校,減少職業中專或高中幼師班的招生計劃。另外,為保障錄取學生的生源質量,可以在招生方式上進行改革,實行學前教育專業提前單獨錄取,鼓勵優秀生源報考學前教育院校和專業[6]。

        其次,各培養院校對學前雙語教師教育質量的關注是雙語教師師資培養的關鍵與著力點。過去的十年里,國家、自治區和兵團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各個培養院校從規模上緩解了雙語幼兒園師資的嚴重短缺與不足,但其所開設的教師教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對教師教育的質量給予充分的關注。為此,各培養院校必須要改革教師教育的課程,特別要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增添學前雙語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時間和加強對學生實習環節的指導力度,還要突出學前雙語教師教育課程的本土化,而不僅僅是語言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同時,為保證各院校培養出的師資質量,相關教育部門或學校要根據國家頒布的相關幼兒教師教育標準,進行學前雙語師資的測評和技能考核工作,可以提升學前雙語教師隊伍準入的整體素質。

        最后,各個層次培養院校尤其是高等學校要做好教育服務,加強與實踐基地幼兒園的合作與交流。各級培養院校應與當地政府合作,帶動當地學前雙語教育的發展,并為招生和就業打好基礎。同時,高校教師通過進入雙語幼兒園,親身接觸幼兒園雙語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制定出學前雙語師資培養課程提供實踐支持,可以培養出真正適應新疆本土需要的學前雙語教師。

        2.盡快完善學前雙語師資標準,提高專業準入資格。首先,實施學前雙語教師資格認定制度,以保障學前雙語師資來源的質量。學前雙語教育發展的關鍵在于幼兒園雙語師資隊伍的建設,而幼兒園雙語教師亦是提升學前雙語教育質量的核心因素,為確保學前雙語教師師資來源的質量,唯有從源頭甄別與選拔合格的雙語教師。目前,我國還未制定出關于雙語教師資格認定條例的制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少數民族學前和中小學雙語教育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已明確提出建設一支數量和質量滿足雙語教育要求的雙語教師隊伍,研究制定雙語教師標準,嚴格實行教師資格制度[7]。可見,實施雙語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才能為雙語幼兒園吸納合格的雙語教師。

        其次,學前雙語教師資格考核內容和方式需要進一步細化或擴展,以確保幼兒園教師隊伍“入口關”的質量。完善學前雙語教師資格考核內容,增強學前雙語教師跨文化的理解力和鑒賞力,借鑒國外幼兒教師資格認證的做法,既能凸顯報考者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意識,又能關注教師的品質,體現專業倫理,為選拔能否勝任幼兒園雙語教育教學工作而做出準確判斷。同時,新疆作為多民族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分布不均,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多樣性,自治區政府和兵團黨委在制定政策時,應當關注本地區的社會多樣性特征,盡量滿足各個社會階層的需求,要重視少數民族特有的知識和經驗,尊重與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所以,在完善學前雙語教師職業準入條件時,也要充分尊重和發揚少數民族本土的優秀文化精神,傳遞具有民族特色價值取向的幼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

        最后,規定學前雙語教師資格的有效年限,增強教師資格認證的時效性。在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今天,教師資格證“終身制”勢必要取消,從國外經驗中可以看到,新疆學前雙語教師資格可以嘗試設置實習教師資格證和短、中、長期教師資格證,規格不同、標準不同、期限也不同,與教師的在職教育、職稱評定掛鉤,不斷激發學前雙語教師專業學習、成長和發展的動機。

        參考文獻:

        [1]辜藥芳.關于教師資格制度的幾點思考:培訓與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3,(20).

        [2]汪明帥,謝賽.基于教師入職標準的教師準入制度:國外的經驗與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1,(8).

        [3]關于印發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教師聘用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Z].新教人[2006]23號.

        [4]程良宏.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實踐者:雙語教師的角色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3,(10).

        [5]俞啟定.教師資格再認證問題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6,(6).

        第2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雙語教學;計算機教學;教學改革

        開展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

        為了貫徹與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鼓勵教師掌握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最新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獲取國外先進科技成就的能力和專業外語水平,我校將加快推行雙語教學進度,為此特制定了雙語教學管理辦法。并在我校計算機教學當中進行了初步實踐。

        1雙語教學的目標

        所謂“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教師綜合運用兩種語言完成教學的過程。這里所說的“雙語教學”主要指以英語為主要媒介結合漢語的學科教學。

        在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是為了增加學生運用外語的機會,學科的各專業課是實施雙語教學的有效載體,保證學生獲得學科知識是雙語教學的首要任務。

        計算機雙語教學的本質應該是一種“計算機教學”而非“英語教學”。應該是指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滲透到計算機課程中的教學。雙語教學,對教師而言是“通過外語教授專業知識”,對學生而言是“通過外語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在雙語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是首要目標,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是在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的,最終達到更好掌握專業知識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雙贏”的目的。

        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可以得到三個層面的收獲:最基本的收獲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獲是外文專業詞匯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層次的收獲是傳輸國外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把國外開放式、自主式教育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

        在雙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開展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外語。要正確處理在雙語教學中,學習專業知識與學習外語的關系,應當堅持以學習專業知識為主。提高外語閱讀理解能力、專業外語應用能力、外語寫作能力為輔的原則。

        綜上所述,開展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更新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育教學與國際接軌,立足全球。

        2 雙語教學中的學科選擇

        教育部提出雙語教學時,主要針對計算機學科、信息學科、生命學科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太快的時代特征。

        我校在推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選擇了計算機學科作為雙語教學的試點。這主要是由計算機學科的特點決定的。現代計算機技術是基于英語這個國際性通用語言上開發的,英語已經成為現代信息技術傳播的語言支撐,而計算機最先進的概念、理論、技術、應用等大都來自于美國和歐洲。

        為了更快地學習最新的專業知識和了解專業動態,我們必須具備查閱英文資料和文獻的能力。因此,在計算機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是目前我國培養高層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趨勢和必要手段。計算機學科發展日新月異,學科知識更新非常快,要使師生掌握最新的學科知識和了解先進的教學理念,有必要引進最新的優秀原版教材,開展雙語教學,以彌補中譯本教材的滯后性。

        3 雙語教學中的課程設置

        在雙語教學中,課程的選擇和課程設置對雙語教學的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認為:

        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如數學、物理等原則上不適合雙語教學。專業核心課程最好在精選國外優秀教材的基礎上(要注意教材的內容、體系、與先修課程和后續課程的銜接),有選擇的開展少量課程的雙語教學。

        學生在高年級所學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或選修課程在有合適的教材時可以積極推進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應該起到對大學高年級學生保證外語學習不斷線的作用,做到每學期都有雙語教學的課程。但要考慮學生的負擔,一學期實行雙語教學的課程不能太多,一般不要超過2門課程。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應該選擇專業核心課程和高年級專業課程,還要注意課程的前后銜接問題。

        根據以上原則,我們對計算機網絡相關課程的設置如下:

        第五學期,開設“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以中文開出,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知識,講述方法是從OSI參考模型的底層向高層進行,重點講述底三層,選用中文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教材。

        第六學期,開設“TCP/IP協議”課程,以雙語形式開出,主要學習TCP/IP網絡的體系結構和相關協議及各層的技術,這是雙語教學的入門級,讓學生逐步適應用外語思維和用外語來獲取最新的知識,講述方法是從TCP/IP參考模型的頂層向底層進行,重點講述高層協議及相關技術,選用外文版的《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Third Edition),James F.Kurose & Keith W.Ross教材。

        第七學期,開設“網絡系統集成與管理”課程,以雙語形式開出,主要學習網絡原理、網絡相關技術在實際的網絡工程中的應用,這是雙語教學的進一步提高和延續,也是網絡應用的提高,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來學習網絡知識,從外文網站獲取最新的網絡技術。

        4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進行雙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注意教材選用、課堂講述、板書、作業、考試、輔導答疑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4.1教材選用

        在選用教材上,可以考慮兩種模式:如果國內教學的課程體系和國外課程體系接近,采用“外版教材+中文參考書”的模式;如果國內教學的課程體系和國外課程體系相差較遠,采用“中文教材+外版參考書”的模式。

        使用原版教材一般具有以下優勢:能夠比較快的跟上國際先進的技術發展;可以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

        外版教材一般實用性較強,知識較新,反映了學科前沿,內容層次分明,概念敘述詳細,并且習題質量較高;但國外教材的編寫思維跳躍,不同于國內教材的條理清晰,并且在一些內容上敘述得過于詳細,反而覺得累贅。

        國外相當多的大學教材大都是一流學者撰寫的,作者既是學者、又是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

        國外教材使用3~4年,作者就會根據技術的變化添加或者更新內容。一般來說,國外的教材質量普遍優于國內,好教材也多。但是,國外教材價格普遍偏高。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校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教材科專門作了外版教材選用及管理規定。規定指出:在雙語教學中要選用具有代表性、先進性的國外原版或屬于國家影印版的外文教材。選用國外原版的教材,采取租賃教材的方式,由教材科向學生適當收租賃費,課程結束后由教材科收回保管,下屆學生繼續使用;若學生自愿購買,可給予書價20%的補貼;選用國家影印版的教材,學校給予10%的補貼向學生出售。

        4.2課堂教學

        在雙語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以下三種形式。一是采用“教師講中文+學生讀外文教材+外文板書(多媒體)+外文網站自學”的形式;二是采用“教師講外文+學生讀外文教材+外文板書(多媒體)+外文網站自學”的形式;三是采用“教師講外文(交流和簡單熟悉的內容)和中文(細節難點解釋)+外文板書(多媒體)+外文網站自學”的形式。

        4.3作業考試

        在雙語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外語水平低的學生允許用中文來完成作業;對外語水平高的學生要求用外文完成作業;當然也可以布置作業時用外文題目,學生作答用中文的形式,作業要求用E-mail提交。

        在雙語教學中,對課程的考核可以采用“外文題目+中英文作答+外文字典+閉卷”的形式。具體可以這樣規定:試題中所有試題均為英文書寫,學生可以選擇英文或中文答題,英文答題酌情加5~10分,考試形式為閉卷考試,可帶英文字典,卷面 100 分,以 80 分計入總成績,其余 20 分可以是作業和實驗成績。

        4.4輔導答疑

        輔導答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提供相關課程的外文網站服務,通過網絡進行在線交流,交流語言可以用中文或英文,也可以通過E-mail進行答疑和討論。

        4.5雙語教學模式

        在推進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及實際情況,可采用以漢語為主教學、雙語教學和以外語為主教學三個層次的教學模式。

        4.5.1漢語為主教學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漢語講課,輔以中文或外文的板書、課件進行。在授課中,適量布置外文作業,考試用外文出題,可以用中文答題,考試時可以帶英文字典。輔導答疑可以用中文進行。這種方法可以在推行雙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采用,讓學生逐步適應雙語教學這種新的教學形式。

        4.5.2雙語教學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講授與中文解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采用外文電子教案與中文板書推導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外語授課比例在 50%以上,作業的外文比例不低于50%,考試中外文出題和答題內容不低于50%。輔導答疑,可以用英文或中文,主要以英文為主。這種方式應該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如果條件允許目前主要推薦采用這種模式進行雙語教學。

        4.5.3外語為主教學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要求全部用外語授課(可以用少量的中文解釋),輔以外文板書、課件,用外文布置作業和提交外文作業,考試全部用外文出題和答題,這就是完全的外語教學。這種模式主要訓練學生用外語進行思維。為了配合教學的順利進行,可以把教學要求和電子教案在網上公布,讓學生在課前課后,進一步熟悉教學內容。

        這種方式要求教師有很高的外語水平。當然最好是直接請國外教師上課。目前,大多數學校還不具備這種條件。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選擇了第二種雙語教學模式,對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進行了雙語教學的實踐。

        5 雙語教學的政策支持

        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嘗試,要想很好地開展雙語教學,需要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支持。其中,教師的素質與使用“雙語”的能力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先決條件,同時,要針對雙語教學的特點,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制定合理的評價辦法和教學評估體系,另外,還要對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勵。

        5.1雙語教學師資保證

        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能否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支業務精、外語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因此對雙語教師的選派、培養和聘任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對雙語教師的挑選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是從國外留學多年歸來的專業教師中挑選。這些教師專業、英語水平都不錯,是雙語教師的最佳人選。

        二是選派外語較好的專業課教師去國內雙語教學開展得好的重點大學進修學習,提高運用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的能力,還可以輸送他們出國深造,逐步形成穩定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

        三是聘請專業外籍教師。在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過程中,外籍教師的參與起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因為他們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專業知識,對學生擴大專業知識面和提高英語水平都很有必要。

        根據我校目前的實際情況,第二種途徑比較可行。也就是說,學校每年選派一批具有一定外語基礎的專業課骨干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外語培訓和雙語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培訓。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開展雙語教學的師資培養,建立雙語教師長期教育體系,學校制定了相關政策,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到國外進行半年到一年的語言和專業進修。

        在雙語教師的培訓中,應該注意:第一,雙語教師的培訓應持久化、定期化;第二,雙語教師的培訓不是簡單的語言培訓問題,應更多地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上;第三,雙語教師要逐步走向專業化,并實行雙語教師資格認證機制。

        5.2雙語教學評估體系

        為了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改變舊有的教學評價手段、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形成良好的評價機制和導向機制,建立科學的雙語教學評估體系。

        目前一些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以“管理者”為評價主體,以“被管理者”為評價對象,形成了強勢管理方式下的被動教學,有失公正。雙語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用一般的教學評價機制來衡量。例如從評價主體來看,若僅僅由學科教師評價,由于語言障礙,不可能對雙語學科教學做出正確的評價,而外語教師由于不了解某一專業學科的學科標準,也難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如何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雙語教學的診斷和激勵機制成為雙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挑戰。優化雙語教學過程最根本的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建立交際型的評價系統,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教”評價活動,更好地突出在學與教的互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評價主體上,打破教師在評價體系中的權威地位,建立學生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的民主而又客觀的多元評價體系。只有把學生自評、他評和教師評價三者有機結合,以自我評價為基石,才會產生最佳的激勵效果。

        5.3雙語教學激勵機制

        雙語教學對師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鼓勵教師能夠踴躍地投身雙語教學,要對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在教學工作量核算、備課時間等方面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

        我校對雙語教學的工作量核算作了相應的調整。如,雙語教學的工作量按計劃課時,學校給予每計劃學時5至10元的補貼。另外,還以政策保障堅持教改研究和成果獎勵“雙管齊下”。學校將教學改革、教學獎勵同雙語教學改革聯系起來。在校內教改課題立項中,學校優先將雙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作為資助重點,教改的支持帶動了一批課程的雙語教學研究,在立項經費的資助下,教師在雙語課程設置、雙語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實現了教材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創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6 結束語

        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在推行雙語教學中,難免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在探索中進行嘗試和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讓雙語教學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趙艷紅,邵定宏.計算機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探究.中國大學教學, 2005,8.

        [2] 張同樂,程鸝.關于雙語教學的再思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Vol.30 No.1.

        [3] 廖舸.關于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思考.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Vol.8 No.1.

        [4] 張興強,陳佩江.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探析.中國科技信息, 2006,4.

        [5] 王紅霞,劉麗,《計算機網絡原理》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討.大眾科技,2006,8.

        第3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很多高校已經走向了國際化,可以說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很多國家高等院校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樹立社會聲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重要途徑。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化就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高等教育的三個核心理念之一。

        1 “復變函數”雙語教學的意義和理論依據

        1975年,荷蘭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Freudenthal曾宣稱:“沒有一個教學分支有數學這么緊密和大量的國際聯系;沒有一個學科的內容有數學這么多的國際性比較和有影響力的研究。”[1]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并且正在日益影響我國教育研究的各個領域。例如,在自然科學領域,印度的許多杰出人才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先后在1930年、1968年、1979年、1998年分別獲得物理學、醫學、物理學、經濟學諾貝爾獎;近年來,印度的IT產業令世人矚目,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和IT人才在美國走俏,印度高級人才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很高的英語水平,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相當強[2]。眾所周知,“復變函數”是本科理工科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復變函數”是后續課程如數理方程、泛函分析、多復變函數、調和分析等的基礎。學習“復變函數”,既能鞏固已學的課程知識,又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繼續深造打下了理論基礎。另外,一般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才開設“復變函數”這門課程,此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高等數學基礎和外語水平,并適應了大學里的學習方式,所以這門課程比較適合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中開展雙語教學工作。

        2 如何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中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工作

        我們將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2.1 獲取宏觀政策的支持并解決師資問題

        要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必須獲取宏觀政策的支持并解決師資問題。教育部2001年頒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在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其中“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指導方針,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評估中,把雙語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評估指標,要求各專業大學課程中,要有5%的課程開設成雙語教學[2]。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知名高校紛紛制定獎勵政策,鼓勵學校教師開設雙語教學。雖然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教師對雙語教學有了很高的積極性,但雙語教學仍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因此,很多高校也就沒有對雙語教學教材、雙語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的學生以及雙語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專門制定一套嚴謹的管理辦法,即使有也只是個形式而已,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的健康發展。而對于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來說,雙語教學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幾乎為零。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力資源(包括教師和學生),其中教師是主因。如果缺乏既精通專業又有很高專業外語修養的教師,也就沒有雙語教學。所以要想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工作,除了政策支持之外,還必須解決師資問題。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地方性本科院校出臺一些優越政策,不拘一格地引進一些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且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高學歷優秀人才。

        2.2 理解“雙語”和“雙語教學”的定義

        要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必須深刻理解“雙語”和“雙語教學”的定義。如果雙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忽略了這個重要環節,就只能跟風而沒有明確的方向。“雙語”的英文翻譯是“Bilingual”,是指在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同時存在,并存在兩種以上文化歷史背景條件下,可能或必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這兩種語言,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者本族語,而另一種語言往往是后天習得的第二種語言或者是外國語。在很多國家或地區,政府規定的官方語言有兩種甚至更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交流的方便,往往兩種語言并重,即Bilingual,或者一種語言為主一種語言為次。由雙語的定義知,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她)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民族語基本等同于聽、說、讀、寫,當然他(她)的母語語言知識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語言的。在我國,“雙語”主要是指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雙語教學”是指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并且使學生通過第二語言,掌握專業學科知識[3]。在我們國家,主要使用英語開展雙語教學。而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以學生掌握的公共英語為基礎,通過對“復變函數”課程的雙語教學使學生掌握“復變函數”知識以及數學專業英語。

        2.3 明確雙語教學的培養目標

        要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必須明確雙語教學的培養目標。雙語教學絕對不是語言課。它與傳統單一語言教學有所不同,既要講授學生必須掌握的“復變函數”的知識,又要傳授數學專業英語。不管你是使用單一語言還是雙語講授“復變函數”這門課程,都是為了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復變函數”的基本知識。所以雙語教學的兩個任務不是并列的,而是從屬關系,即在保證“復變函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數學專業英語水平和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2.4 要有合適的教材和工具書

        要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必須擁有一本好的雙語教學教材。通過多次“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擁有一本既符合“復變函數”教學大綱要求又能反映其發展前沿的雙語教材和與之配套的雙語教學資料對“復變函數”雙語教學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現代數學起源于西方,十九世紀才傳入中國。對于“復變函數”這門課程,西方有很多經典的教材,但是,大多數版本的“復變函數”教材內容太多,難度較大,要想在一個學期48個課時內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的經典教材當做我們的學生的教科書是行不通的。要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開展“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工作,就一定要有一本適合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的教材。這就需要我們在西方經典的“復變函數”教材的基礎上,編寫一本符合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的雙語教材以及參考書。另外,我們要求每個學生有一本《新英漢學科詞匯-數學》小詞典,這樣就不會因為數學專業生詞而影響“復變函數”的學習。

        2.5 選擇合適的“復變函數”雙語教學形式和應對策略

        目前國內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層次的雙語教學形式:

        (1)外文教材,漢語授課。用外文版教材,板書、課堂講授和試卷均以漢語為主;

        (2)外文教材,外文板書。用外文版教材,板書和試卷題目以外文為主,課堂講授以漢語為主;

        (3)外文教材,外文授課。用外文版教材,板書、課堂講授都以外文為主,試卷題目全部用外文。

        以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第一種和第二種教學形式的居多。在“復變函數”的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主要存在如下兩種心理狀態:

        (1)好奇(教學方式+數學專業英語)好難(英語+數學)好反感(雙語教學);

        (2)好奇(教學方式+數學專業英語)有趣(英語+數學)喜歡(雙語教學)。

        為了使出現第一種心理狀態的學生減少,我們給出了如下應對策略。

        (1)向學生宣傳雙語教學的優越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復變函數”雙語教學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2)語言的循序漸進―在開展雙語教學的前幾周,我們使用中文的比例比較大,然后逐漸提高英語的使用比例。

        (3)及時獲取反饋信息,調整雙語教學策略。

        (4)為了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我們認為有必要在開展雙語教學之前,向學生開設《數學專業英語》這門課程,使學生了解數學專業英語的特點。通過了解數學專業英語的特點之后,學生自然會發現數學專業英語比公共英語簡單的多,因為數學專業英語有固定的句型和約定俗成的表達形式。從而在心理上消除學生的對數學專業英語的恐懼感。

        (5)向學生介紹新加坡和印度以及一些歐美國家的雙語教學情況,使學生知道,不只是我們在進行雙語教學,還有很多國家的學生也在做相同或類似的事情,從而使學生有一種心理平衡感。

        第4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 教學模式 財務管理

        天津商業大學與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合作舉辦的本科項目于2002年12月獲得國務院學位辦[2002]101號文件的批復,2007年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復核,取得項目批準書。自2008年起該項目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并開設了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該專業頒發雙學位,即中方授予天津商業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財務管理專業),澳方授予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商務研究學士學位(Bachelor of Business Studies),2010年該專業成功申請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一、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

        通過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既掌握財務管理的理論精髓,又洞悉財務分析和財務決策方法與技巧,把握國際企業管理發展最新內涵的專業基礎扎實,具備國際視野、知識口徑寬闊的國際化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具體的特色體現在:一是財務管理中強化管理的特色,加入更多管理課程,即植入外方合作院校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體現國際管理理念的特色課程,實現24門課程的雙語化改造。二是加強中外課程的復合。經過復合的財務管理專業將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的管理力度,突出國際化的特色。

        二、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教學現狀

        澳方課程主要側重管理科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英文溝通、表達和寫作能力;中方課程側重于中國背景下的財務和會計知識技能訓練;實踐環節的專業認識實習、綜合實習;畢業論文,主要側重培養學生中文文獻檢索、資料整理及分析、寫作能力。

        (一)澳方課程教學狀況

        引進澳方的24門課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前16門課程(Pathway Subject)由中方教師采用雙語教學的形式授課,英文試卷考試。第二階段,前16門課程全部通過后,學生可以進入后8門課程(Last 8 Subject)的學習,后8門課程由澳方教師授課,中方教師輔導,英文試卷考試采用教、考、判分離的模式。澳方24門課程教學資源一般包括:教材(Text Book)、教學大綱(Subject Outline)、學習指南(Study Guide)、閱讀材料(Reading)、案例(Case Study)、課件(PPT)等資料。

        1.前16門課程由天津商業大學聘請中方教師采用雙語教學的方式講授并用英文試卷考核。中方教師可以和澳方課程負責人就有關教學的問題通過Email聯系確認每學期課程的授課內容、重點、難點以及相應的變化和更新情況。前16門課程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的溝通性課程如管理學類課程,任課教師以澳方教學大綱作業要求為參考,結合中國的實際和學科發展前沿安排學生做兩次大作業和分組演講(Presentation)以培養學生的書面、口頭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作業和演講教師需進行專門的課堂點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知識性課程如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學課程要求兩次大作業中至少一次是案例分析或調研報告,培養學生財務會計知識的專業運用能力。

        2.后8門課程的澳方授課教師、中方輔導教師和澳方出卷教師、澳方閱卷教師分別為不同的人選,為保證課程教學的一致性需要中澳雙方教師很好的溝通。因此,每學期的教研活動嚴格按照教學活動流程(Schedule of Academic Activities)進行,即:(1)澳方課程負責人修改和確認教學大綱;(2)開課前一周中澳雙方教師召開Skype會議,溝通教學內容、教學指南、授課用的PPT、作業、考試樣卷等事宜;(3)學生作業由中方教師按照澳方的評判指南評閱,然后由澳方教師進行二次審核和調整;(4)期末考試,試卷由澳方按照閱卷標準評閱,學生對評閱結果享有復議權。澳方教師授課基本上是上午合班講授(Lecture),下午輔導(Tutorial)。輔導課大部分是案例討論和分析,教師事先將研討案例按教學進度布置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課上進行現場演講、分析并給出相應的結論,澳方教師予以總結和評述。

        (二)中方課程教學狀況

        1.根據近兩年的學生就業情況統計,70%左右的畢業生在國內就業,由此,核心專業課如《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實務》、《財務分析》、《稅法實務》等聘請有多年教學經驗和實務工作經歷的教師用中文講授更有利于學生對接國內就業市場。核心專業課程要求任課教師安排學生至少做一次實操性的大作業,幾個學生一組完成分析或報告,在培養協作精神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點評時,一是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進一步結合作業所涉及國內外該領域的科研和實務情況延伸講解,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

        2.中方課程的另一個關鍵部分就是實踐環節。實踐環節的專業認識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學生可以到學校指定的實習基地實習,也可以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實習結束后學生需要完成實習報告、調研報告和實結等。實習是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其反饋可以作為課程教學內容調整的依據。畢業論文從開題任務書、開題報告、論文提綱、論文初稿、論文二稿、論文終稿到畢業論文答辯,這個經歷對培養學生的學術素養和中文專業寫作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接受雙語教學的梯度問題

        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雙語教學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從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設兩門雙語課程(《組織與管理》、《市場營銷學》)。學生剛剛經歷高中應試教育,對大學的自主學習不是很適應,對管理專業知識理解不透徹,結合實際的能力比較差,由此,大學第一年的雙語課程學習效果不是很好;一般到大學二年級大部分學生才能適應雙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到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基本上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也經受了前16門課程的訓練,符合項目進入條件的學生,開始進入澳方后8門課程的學習,進一步適應外教的全英文授課和更加互動的教學方式。

        (二)課程間的知識銜接問題

        1.有關英文課程間的知識交叉重復問題,如《組織與管理》課程的“主題4: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與《戰略和公司治理》課程的“主題8:倫理道德和公司社會責任”重復。雖然每門課程的教師教學很認真,課程教授完整生動,但是課程間知識的交叉重復不僅使學生知識學習不成體系,而且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由此,非常有必要加強澳方教材編寫教師、課程負責教師和中方授課教師溝通協作,共同整合24門課程教學內容。

        2.中文專業課程和英文專業課程的銜接問題。《會計學1》和《會計學2》是用英文講授的,面對英文原版教材、中澳會計準則和會計科目差異,部分學生學完后除了應付考試,幾乎沒有太清晰的會計學知識體系和框架。《中級財務會計》是在《會計學》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的課程,又是專業核心課程,授課難度明顯增加,雖然課程用中文講授沒有了語言障礙,但是專業難度陡然加深,學生不易接受,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互動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的任課教師40%具有海外留學或訪問的背景,擁有較好的國際化教育理念和語言表達溝通能力,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將其國內外融合的專業知識甚至閱歷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但是畢竟國內外文化和教學環境存在差異,我國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接受的傳統教育時間比較長,相對比較內向,不善于當眾發言,對教師也存有敬畏感。所以課上教師安排的互動式討論學生反映不是很積極,有時甚至集中在幾個善于發言的學生那里;課后安排的演講,學生課下準備很認真,但課上演講時大多數學生還是傾向于朗讀準備好的底稿和PPT,真正能做到脫口而出地自如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還不是很多。

        由上文可以看到,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已經習慣灌輸式的被動接受知識,而國際化的教育理念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國際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和國際接軌的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思考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表現力等。為此,教師在授課中還應針對我國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學習特點進行反思和主動革新,創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課堂教學形式與內容。

        四、構建新型財務管理(中澳合作)特色專業教學模式

        (一)人才培養目標明確

        學生選擇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一是希望與非雙語班的同學相比,在財務專業英語運用方面具有優勢;二是希望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不僅學到財務、會計專業技能知識,還能夠拓寬國際視野。近兩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下:20%出國留學,5%考取國內研究生,2%考取公務員,其余大多就職于國內銀行、外資和合資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學生整體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由此,要繼續保持該專業中外復合、財務和管理復合的特色,以更好滿足市場對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方式、方法因勢利導

        1.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提供多方面教學支持。對于雙語課程教學,一是由澳方合作院校提供支持,針對大學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由澳方委派專門教師開設澳方課程導學講座,內容包括英文學術寫作規范, Turnitin軟件的操作流程、期末英文試卷答卷注意事項等,為培養英文學術素養打好基礎。二是中方教師和學生合作整理每門課程的專業詞匯表和概念圖,即教師要求學生分章節整理關鍵的專業術語和定義或概念,翻譯成中文;然后學生在總結專業詞匯的基礎上繪制概念圖,將關鍵知識點以勾稽關系圖的形式整理清晰。這樣很好地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專業知識的能力,也加深專業知識的中英文理解。

        2.建議中英文專業課授課教師集體備課,按學科門類設立課程組負責人,每學期開課前一周做教學內容的整體溝通,然后傳達給每門課的任課教師,使得教師授課有的放矢,避免交叉重復。此外,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聽取學生學習反饋情況,為下一次的整合做好準備。

        3.任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針對學生的特點培養其綜合素質和能力,如: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交流能力,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內外教學中;采用目光交流法、啟發式提問法、問題討論法、事后評價法、網路互動法、個別交流法等鼓勵學生思考和探究,以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內容合理整合

        1.建議24門英文課程整合整體知識框架,前16門涉及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定位在初級水平,使學生掌握這些學科的基本原理即可;后8門課程的設置建議在前16門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升到戰略層面或國際化背景,這樣課程之間界限的厘定相對比較清晰,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層次分明。

        2.對于有可能交叉重復的知識點在不同課程中講解時要有不同側重,如“基金定投”與《財務管理原理》、《個人理財》、《投資學》課程都密切相關:在《財務管理原理》課程中的“年金”概念是初學者難以理解的內容之一,教師在講解“年金”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指明“基金定投”是“年金”在實際應用中的體現。在《個人理財》課程中“基金定投”是一種強制儲蓄計劃,在這一課程中,可多介紹些關于“基金定投”和個人理財知識,使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基金定投”業務的重要性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在《投資學》課程里主流的投資理論都認為,個人投資者不應該直接投資于股票,而應該通過投資于基金而間接投資于股市,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基金定投”也可以很好地解決投資時機問題。教師在講解基金方面的內容時,應介紹“基金定投”的操作原理、方法、優勢及意義和哪些基金適合進行“基金定投”。不同課程將相近的知識點講授側重點明確界定,學生掌握才更加系統、清晰。

        3.教學內容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方向,如考取碩士研究生、出國留學、考取會計資格證書等。比如中文專業課《稅法實務》、《財務管理實務》、《審計學》直接采用CPA教材,這樣學位授課和資格考試結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節省學生時間,提高學習效率。24門英文課程對學生申請出國留學、參加ACCA考試都有很大幫助。對于準備考取國內碩士研究生的學生學校還開設專門的考研數學,輔導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四)教材選擇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為導向

        教材的選擇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知識需求為原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針對性。《大學英語》是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關鍵課程,該課程采用大學本科英語專業使用的教材,按照英語專業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為后續雙語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24門英文專業課直接引進澳方合作院校原版教材,每三年更新一次,能很好反映學科的前沿動態。《中級財務會計》、《財務分析》、《會計綜合實驗》三門中文專業課是學生掌握財務和會計專業技能的核心課程,教材由任課教師根據財務管理(中澳合作)專業學生自身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編寫,在做好中外課程之間的銜接同時,最大限度使學生掌握這三門課程的專業技能精髓。《財務管理實務》、《稅法實務》、《審計學》三門中文專業課采用CPA教材,以滿足學生考取中國注冊會計師的需求。

        (五)學生考核應趨于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5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 鄭州大學 質量標準 質量規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14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s and quality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Zhengzhou University develop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revis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 to amend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iews of regulate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establish the examination link quality norms and practic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br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Zhengzhou University; quality standard; quality specification

        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實施教學質量評價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制定教學質量標準和質量規范則是實施教學質量評價的必要條件。

        鄭州大學作為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一直關注并思考著如何構建本科教學質量標準和教學規范,并且在實踐中進行積極的探索。本文以鄭州大學工作實踐為案例,探索如何在高校建立本科教學質量標準和質量規范,供兄弟院校借鑒參考。

        1 制定本科專業教學質量標準,規范專業建設與管理工作

        “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已經制定出92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按照教育部要求,本科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的定位是三合一的,就是要把專業設置的要求,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要求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集成到一個標準體系中。專業設置的要求是作為專業準入的門檻,要有較為剛性的規定。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要求要用來指導高校制定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把人才培養的實施過程要求和實施的結果有機地統一起來。質量評價的標準,要明確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的目標導向,重點放在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跟蹤反饋機制和社會評價機制上。鄭州大學按照國家標準,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制定56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標準,并經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鄭州大學的標準定位是“二合一”,即專業建設與專業評價要求“二合一”。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與專業認證、專業評估相銜接,對提升專業建設、辦學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為進一步規范本科專業建設與管理工作,鄭州大學先后修訂和完善了《鄭州大學本科專業建設管理辦法》、《鄭州大學新專業設置與建設管理辦法》、《鄭州大學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細則》、《鄭州大學本科專業(類)負責人制度實施辦法》、《鄭州大學本科專業評估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專業建設、新專業設置、專業認證、專業評估等方面對本科專業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2 嚴格執行專業質量標準,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依據本科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結合鄭州大學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啟動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要求體現創新教育理念,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加大實踐教學學分比例。與上一版人才培養方案相比較,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有四個特點:一是專業質量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內涵相對應,把卓越計劃、專業認證和專業評估工作的相關要求融入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二是遵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在課程群中增設2學分的創新創業教育學習與實踐選修課;三是公共基礎平臺課的授課內容根據專業特點和需求,由開課院(系)和專業所在院(系)協商確定;四是由專業負責人、實習基地高級管理人員、工程實踐中心負責人等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員為行業企業人員),對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

        3 修訂課程建設質量實施意見,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十二五”期間,鄭州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修訂和完善《鄭州大學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為學校的本科教學發展指明方向。在課程建設方面,出臺了《鄭州大學開放課程建設工作實施意見》、《鄭州大學MOOCs課程選課管理辦法》、《鄭州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的管理規章制度,優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推進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和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加強建設、推廣使用中國大學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推動基于網上開放課程建設和共享的教育教學改革。

        鄭州大學以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優化為契機,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合理構建學科知識體系;重組課程,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突出教學內容的時代特征,實現課程的整體優化。鄭州大學對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一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課程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二是以課程內容的基本理論、基本方向相對穩定為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保持課程內容之間的有機銜接,避免不同課程之間內容的交叉、重復、缺失,精選課程內容;三是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各實踐環節的教學安排,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四是公共基礎平臺的授課內容按照專業質量標準的要求,根據專業特點和需求,由開課院(系)和專業所在院(系)協商確定;五是以修訂教學大綱為抓手,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

        鄭州大學的課程分為平臺、模塊、課程群三大類。平臺包括公共基礎平臺和學科基礎平臺。模塊主要由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實踐課程構成。課程群主要由學科選修課(含學科前沿課)、跨學科選修課等組成。

        4 規范課堂教學過程,維護教學秩序

        鄭州大學以制度強化管理,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和執行,通過制度來統一思想和行動。通過不斷修訂和完善,現已形成科學規范的本科教學管理制度體系。

        為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過程,維護課堂教學秩序,端正教風和學風,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制定了《鄭州大學課堂教學管理規定》。規定對教師教學日歷編寫、教材選用、備課、課堂講授、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命題、考試、批改試卷、成績分析等環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按照這些要求,認真組織課堂教學與考試工作。

        5 加強制度建設,讓實踐教學有章可循

        鄭州大學以“自主、創新、發展”的實踐教學理念為指導,圍繞文、理、工、醫多學科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按照 “加強基礎、重視實踐、增強能力、提高素質 ”的工作思路,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不斷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促進實驗室開放,強化實習教學基地建設,大力推進學科競賽及科技創新活動,將實驗教學、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有機地結合,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鄭州大學修訂《鄭州大學普通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細則》等28個管理文件,從宏觀管理到實施細則全過程對實踐教學工作進行規范,完善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實踐教學工作有章可循。

        完善實踐教學監督和約束機制,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現目標管理和過程監控的有機結合。建立一支由教學督導委員會委員和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廣泛參與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隊伍,制訂《鄭州大學實驗教學質量標準評價指標體系》等評價辦法及實施細則,保證了實踐教學工作規范、有序地運行。

        6 確立考試環節質量規范,做到制度保障、環節落實

        考試工作水平直接關系到校風、學風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鄭州大學實行校、院(系)兩級管理課程考試考核工作模式,在統一宏觀管理的基礎上,建立以院(系)為主體的管理機制。

        學校和院(系)都成立了考試工作領導小組,從命題、試卷保密和管理、考場安排和監考到成績評定,各個環節嚴格執行《鄭州大學考試工作實施細則》。建立標準化考場,安排專人在考試指揮中心對考試過程實施全方位監控;實行部分院(系)之間教師交叉監考;教務處全體工作人員和教學督導委員會委員對整個考試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及時了解學生的考試狀況,發現學生違紀作弊的,要求相關院(系)必須當天上報,學校根據有關規定做出處理,給予相應紀律處分。通過上述措施,考試工作正在實現三個轉變:由重視考核結果向關注過程考核轉變,由成績評估向效果評估轉變,由理論知識考核向應用及創新能力考核轉變。

        7 完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第6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隨著人才市場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多,我國高等院校教育體制也必然隨之實施深入變革,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也要隨市場需求進行相應的轉變,高等院校不僅僅要傳承傳統知識和文化,更多的是要實現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知識傳遞與創新。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民族高等教育也要適應社會形勢轉變需要,實施必要的深度改革。在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素質教育內容,使民族教育更加適應未來社會對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需求。新疆農村中小學一直存在“雙語”師資短缺問題,導致農村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較低,進而不利于新疆農村基礎教育的穩步健康發展,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從2007年起,新疆實施了以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免費就讀、定向就業為主要培養方式的‘雙語’教師特培計劃(簡稱雙語教育特培生)”。雙語教育特培生又簡稱特培生,是新疆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幼兒園重要的師資力量。根據自治區關于特培生管理辦法,特培生可以實施漢語言、民考漢、漢考民單獨編班。通過編班后的特培生班級往往是由多個民族學生構成。實施特培生教育是開展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大學語文課程對特培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大學語文課程往往在全校范圍內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由于特培生情況各異,統一的教學內容難以滿足特培生實際需要,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改革是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關鍵和根本。根據特培生實際需要,構建有針對性的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實際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二、改革的切入點

        隨著國家“一路一帶”戰略實施,本人認為新疆特培生大學語文教學內容要以融入新疆地域文化作為切入點。“新疆是一座文學資源的寶庫,它各呈異彩的多民族生活,為各族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形成了獨具風格和情調的多民族文學。更為重要的是,它復雜的地理環境、多姿多彩的地域風光與多民族文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多向度的地域文化。”新疆地域文化則在現代新疆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很好呈現和詮釋。阿布都熱依木•烏鐵庫爾、買買提明•吾守爾等維吾爾族作家,朱瑪拜•比拉勒、夏木斯•胡馬爾等哈薩克族作家,錫伯族作家傅查新昌,柯爾克孜族作家艾斯別克•阿比罕等人所創作的作品“將新疆特有的地域文明、多民族文化展現得異彩繽紛,他們發自心靈深處的文學吶喊,大大豐富和延伸了當代新疆文學的地域內涵和民族風格。”劉亮程、董立勃等新疆本土漢族作家“在生活真實的表述中寓含著精神的高度,在生命困窘的揭示中蘊含著崇高的情思,在涓滴血淚的刻畫中折射著理想之花的艷麗多姿,……形成了當代新疆小說世界越來越獨特,越來越富有民族化、個性化的色彩。”由新疆漢族作家和少數民族作家共同組成的新疆文學創作主體創作了大量的反映新疆多民族融合的優秀作品。這些優秀的作品作為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勢必有助于激發少數民族大學生學學語文課程的積極性,同時可以通過拓展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還可以豐富新疆各族青年大學生的人文知識。在上述教學基本目標達成的過程中,特培生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有助于加強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之間、各少數民族學生之間對各族文化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有助于形成中華民族文化認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當今社會中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特培生是扎根基層、奉獻基層、為新疆穩定做出貢獻的一支生力軍。具備良好的綜合人文素養的特培生并將有助于族際互動,族際互動的良性與否是關系到民族地區乃至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能否穩定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

        三、改革的預期價值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改革成功與否并將影響對特培生培養的效果。昌吉學院所實施的特培生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將對今后進一步開展有針對性的深入研究有著巨大的預期價值。

        1、有助于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由于生源情況、師資情況等因素,部分高校大學語文教學內容被戲稱是高中語文課的加強版,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高校大學語文課程都缺乏創新。這就要求新疆高校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情況,準確定位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各族青年大學生人文素質,突出新疆精神教育,這是新疆高校建立大學語文的教學理念,打造新疆高校大學語文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的關鍵。通過改革后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幫助新疆各族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民族觀,培養大學生坦蕩豁達的胸懷、培養大學生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趣。

        2、根據新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助于修訂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隨著國家“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新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將會獲得巨大發展。新疆與中亞等地區互聯互通日益頻繁,與此同時,新疆人才市場需求趨于持續旺盛態勢。由此觀之,新疆高校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的文化基礎課,大學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形勢需要改革課程教學體系。新疆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必須從課程管理、教學內容厘定、教材編寫、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綜合考慮,努力優化符合新疆高校教學對象和新疆人才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教學內容等課程教學環節。

        3、有助于探索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做到因材施教。近幾年,大學語文課程由于教學方式呆板,教學手段單一,被社會普通戲稱為“高四語文”。中國人民大學等部分高校也將大學語文課程性質改為選修課,大學語文課程越來越被邊緣化。而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大學語文被邊緣化現象也是存在的。一方面是大學生對該課程不重視,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情緒;另一方面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能激發包括少數民族學生在內的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新疆特培生生源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第7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1.1 根據材料類專業培養目標以及知識結構、能力培養的需要,學校高度重視實驗室及其設備的硬件設施建設和管理制度的完善,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法,確保在數量和功能上滿足了實驗教學和學生課外科技實踐活動的需要;同時,依靠完善的維護和更新機制,使得設備運行良好、安全可靠。同時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使得學生在實驗課程實踐活動和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中能方便使用。

        引進來:利用校內儀器設備、場地和專業人才優勢,吸引企業共建“鹽城工學院-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并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共同培養企業所需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走出去:聯合地方大中型企業公司,建設企業實習基地,為企業定制培養所需人才。

        1.2 企業對學生的培養是在學生已具備相對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的,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技能為主要培養目標。通過在企業實習基地進行各類實踐環節訓練,參與企業生產和新產品、新工藝等的研發,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并在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表達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完善其知識系統,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材料類工程師。

        1.3 學院制定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具體包括實驗室開放管理規定、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規定、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等,并建立了實驗室門禁及視頻監控系統,進一步簡化學生使用實驗室的流程與手續。具體開放形式如下:1)實驗課程所需實驗室由中心每學期制定實驗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2)畢業設計(論文)期間學生所需實驗室實行工作日和節假日全天開放;3)大學生創新所需實驗室實行工作日及節假日全天開放;4)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所需實驗室實行預約開放。這樣實驗室的開放能有效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使學生親身參與創新活動。從大三開始,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為期兩年的科研訓練。綜合實驗課目的是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由老師指導學生制定方案,就材料成分、制備工藝、性能檢測、組織結構分析進行系統的實驗研究訓練。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要求學生結合導師和企業課題,學會綜合運用四年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知識創新。

        1.4 在人才強校政策的指導下,強化了教育教學的核心地位,充分調動了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造性,學院逐步建立起以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干為核心的、年齡學歷及學緣結構合理的、對教學與教學改革工作充滿敬業精神的、穩定的高層次教師隊伍,多名教師在國家和省市及各類學術組織中任職,在國內等相關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此外,通過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師-工程師”有機結合的機制,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力度,提升教學一線專業教師的工程能力素養,增加工程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設計和制定一套適合本專業特色的、可操作的評價體系,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1.5 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隊伍是關鍵。學院重視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和激勵高水平教師從事實驗教學工作,形成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互通,骨干教師相對穩定,職稱、學歷、年齡等結構合理,建設成了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教學隊伍。學院采取專兼職并舉等措施,不斷完善實驗教師隊伍結構,提升中心教師隊伍水平,他們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于中心的實驗教學將具有重要作用。為此,學院在學校青年教師培訓專項資金的資助下,對中心的青年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制定了培養培訓計劃,繼續優化學術梯隊結構、壯大師資隊伍,加強后備梯隊的建設和青年教師的培養。

        1)鼓勵學院的中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優化實驗隊伍的學歷結構。

        2)鼓勵學院的教師到校外進修,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3)通過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來學院交流或合作,鼓勵并支持中青年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開設各種學術講座,增進中青年教師與學術界同仁之間的學術交流,開闊他們的學術視野,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

        4)鼓勵和扶植中青年教師積極申請科研項目,并為其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逐步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

        5)鼓勵中青年教師圍繞著實踐教學,積極申請和承擔實驗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項目,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6)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出國參加雙語教學進修,增加雙語實驗教學課程的開設力度。

        第8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開放包容 外向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培養適應商務事業發展需要的服務型、經營型、創業型人才為宗旨的國家公辦高等院校。長期以來,學院按照“開放包容” 這一具有鮮明“廣西精神”特質的要求,立足廣西,依托外經貿行業辦學,增強大局意識,互相包容,把蘊藏在廣大師生員工中的智慧與力量凝聚起來,把思想和認識統一起來,把斗志和干勁激發出來,不斷推動了學院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同時,強化開放合作意識,取長補短,博采眾長、擇善而從,善于學習借鑒全國兄弟院校的長處和先進經驗,善于吸取兄弟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以開放的胸懷、務實的作風、有力的措施,不斷提升學院對外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實效,為廣西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化交流活動提供具有從事國際經濟貿易及交流合作能力和素質的外向型、技能型和應用型的國際商務人才,形成了“外貿、外語、外經”的“外”字特色的外向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

        一、圍繞外經貿行業設置專業,打造外向型專業群

        (一)以涉外企業需求為依據,增設外經貿新專業

        在原有國際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的基礎上,學院先后與中國外運廣西公司合作開設物流管理專業,與桂通報關行、祥和公司、北海港務集團公司、中國外運廣西公司、華邦制衣公司等外貿企業合作開辦了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根據廣西國際貨運協會年會上眾多會員單位提出培養國際貨運專門人才的意見,學院開辦了國際貨運專業。

        (二)瞄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需要,設置外語專業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廣西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加快發展,小語種人才緊缺,學院根據這種狀況,先后開辦應用英語(涉外事務管理方向)、應用英語(國際商務交際方向)、商務日語、旅游英語、應用越南語、應用泰國語、應用柬埔寨語、應用緬甸語、應用馬來語等,是廣西小語種專業開設最多的高職院校。

        (三)根據國際貿易發展形勢變化,調整專業方向

        根據近年來國際貿易發展變化,學院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在開設新專業的同時,對原有的專業進行調整改造,設置新的專業方向。如:會計(涉外會計方向)、文秘(涉外秘書方向)、會展策劃與管理(國際會展營銷方向)、涉外旅游(出境領隊方向)等等。

        經多年的努力,學院形成了涵蓋經貿、財會、金融、旅游、文化等類別在內的以培養外向型人才為特色的專業群。目前學院共開設42個專業(含方向),其中省級教改專業1個,省級優質專業8個,省級特色(優勢)專業6個,院級優質專業12個。

        二、以外向型應用人才所需能力為依據,深化課程改革

        (一)把外向型企業的一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作為課程結構設計的起點

        各專業根據外向型企業的需求采取倒推的方式,以外向型應用人才的能力和素質為本位開發專業課程,把外向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專業的核心技能,強化商務交流技能和外語基本技能的培養,并把獲得外向型專業技能證書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標準,全面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

        (二)根據外向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整合

        學院高度重視課程建設,要求各專業按照知識、能力、素質與就業崗位相適應的原則,先組織對外經貿企業、涉外部門以及其他商務經濟行業的調查研究,還要根據知識發展和應用推廣的客觀事實,就課程相關領域的動態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綜合,在此基礎上通過增減課程或內容、整合或分解課程等方式精心設計課程體系和安排教學內容。如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將原有的“國際多式聯運”、“國際航空運輸”等理論性強的課程整合為“集裝箱運輸實務”;將原“國際貨運實務”課程內容進行調整,由原先全面介紹海、陸、空貨運實務改為主要介紹海上貨物運輸理論與操作實務,使學習內容更符合職業崗位需要,與相關職業資格要求吻合。同時,國際貿易系在專業課程中加大技能型課程的開設,根據報關與國際貨運一線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開設“報關原理與實務”、“出口單據業務”、“國際海上貨運理論與實務”、“集裝箱運輸實務”等以技能培訓教育為主的專業課程,以加強對學生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該專業的職業能力培養更加具體化和專業化,專業更為貼近了外經貿行業的發展,所培養的學生能更好服務于外向型企業。

        (三)增設培養涉外交流能力的外語類課程

        為了培養提高學生的涉外交流能力,學院特別重視外語教學。除所有專業均開設公共英語外,各專業還開設了切合國際商務交往需要的相應的外語課程。包括專業英語在內的英語課程的開出比例占總課時的20%以上。此外,為適應廣西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區位優勢,學院又開設了東盟國家小語種課程。如泰國語、泰漢翻譯、商務泰國語會話、越南語基礎、越南語翻譯、商務越南語會話、東盟經濟文化與習俗等。

        (四)推行培養涉外工作能力的雙語教學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仿真環境,培養適應涉外工作需要的人才,學院積極進行雙語教學改革,在一些重要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出口單據業務》、《外貿函電》等課程探索實施雙語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五)積極打造“外”字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課程建設水平的有效載體,學院重視國際商務、商務英語等重點專業主干課程的建設,積極打造精品課程,構建了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精品課程體系。目前學院擁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全國教指委精品課程,33門校級精品課程。

        (六)加強適合外向型人才培養教學需要的教材建設

        學院出臺了《關于教材管理工作規定》、《教材建設條例》等文件,以國際商務、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為核心,組織了一批自編教材編寫,滿足了外向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需要。

        三、以開放的姿態、務實的作風開展校企合作,構建“外向型”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學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將加強實踐教學工作作為外向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建設了一批具備涉外工作環境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按照職業性與崗位性相結合、先進性與適用性相結合、共享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建設,在教學內容設計與實訓設備配置方面,力求做到與用人單位要求零距離對接。目前學院擁有2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7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此外,為了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學院與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北海利博盛集團、廣西三環集團等130多家涉外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合作共建基地協議。

        第9篇:雙語課程管理辦法范文

        為學習貫徹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和國家、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 “高教三十條”),深入推進學校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國際化、有特色、高滿意度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從2012年3月開始,開展了歷時三個多月的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以下簡稱“大討論”)。在“大討論”過程中,學校發動、組織廣大師生通過召開校、院兩級理論中心組學習、專題座談會和征文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認真學習、深入研討,重新梳理、審視學校各方面工作尤其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發展思路,并運用上述一系列文件精神指導正在進行的201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制定和教學規章制度修改等具體工作。通過“大討論”的廣泛發動、深入研討和分享溝通,全校上下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一致認為必須走“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內涵發展之路,在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努力凝練、打造和強化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靠特色立足,靠特色發展。

        具體到人才培養工作方面,學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場需求,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結構和歷史形成的優勢特色,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學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和規格: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較為深厚的人文底蘊、突出的實踐能力、良好的國際交往能力、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國際化、高層次、復合型、應用性人才;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學校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思路:圍繞一個中心,貫徹四條主線,實施十項計劃。一個中心,就是提高質量、強化特色。四條主線,是指國際化、高層次、復合型和應用性。十項計劃,是指學校在本科人才培養方面制定的十項具體計劃和相關舉措。

        國際化,是指通過跨國度、跨文化的培養途徑,使學生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國際交往能力、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高層次,是指要處理好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優秀的專業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復合型,是指要使學生具有跨專業學習的經歷,具有兩個及以上專業的知識、能力結構。應用性,是指要培養學生具有突出的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四條主線之間具有內在的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國際化是首要特質,高層次是內涵要求,復合型是基本規格,應用性是根本定位。

        學校圍繞國際化、高層次、復合型和應用性這四條主線,制定了十項具體計劃,這十項具體計劃就是今后一個時期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抓手。

        國際化

        1.本科生國際聯合培養計劃

        學校努力拓寬國際合作渠道,不斷增加境外友好交流院校的數量,通過自主開發和積極申報市教委的相關專項,大力開展國內外聯合培養本科生項目和暑期大學生海外交流項目等,積極建設國際化人才境外培養平臺。到2015年,力爭使60%以上的外語類專業學生、20%以上的非外語專業學生在4年學習中有一次海外學習、實踐的經歷。學校修訂了《本科生出國(出境)留學學籍學業管理辦法》,將可認定留學學分的高校范圍擴大為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公布的國外大學名單中的所有高校。在市教委相關經費的支持下,學校還設立了“優秀本科生出國(出境)留學獎學金項目”,每年資助近百名優秀本科生赴國外(境外)進行一學期及以上的學習。

        2.本科生國際化社會實踐計劃

        一方面,加強與國外跨國公司和涉外行業的合作,在國內建立一批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實習基地。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學生國外(境外)實習渠道,支持基礎較好的院(系)積極探索建立海外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搭建國際化社會實踐平臺。對于在校生的出國(出境)學習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國外(境外)進修、實踐,既認可為相應的課堂學習學分,還同時認可為專業實習學分。

        3.海外名師講學計劃

        通過申請上級專項和設立專門經費,積極聘請海外學者、專家來學校開設課程或學術講座,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引進國外優秀教學資源。“十二五”期間,學校每年聘請20名左右海外知名學者、專家來校授課訪學。

        4.留學二外計劃

        作為市屬高校中最早開辦留學生教育的高校之一,學校積極落實“留學北京行動計劃”,大力拓展留學生教育。到2015年,使留學生在校生規模達到1,000人,其中學歷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建立以學歷生教育為重點、以漢語專業本科、旅游管理專業和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為特色的留學生教育體系;整合全校課程資源和師資力量,積極推進全英文授課課程和學歷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的作用,把漢語言碩士研究生和酒店管理本科作為新的增長點,優化學校的留學生結構。

        此外,學校制定的201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也凸顯了國際化的要求:外語類專業,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非外語專業中,仍然保持了達到“準專業”標準的英語課時量(56學分,952學時),強化外語優勢;鼓勵非外語專業開設雙語課程和全外語課程。

        高層次

        1.優勢特色專業建設計劃

        學校以專業建設為龍頭,提升本科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在原有特色專業、重點專業的基礎上,構建校級特色專業——校級示范專業——市級重點(優勢)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的專業建設新體系,開展新一輪的專業建設。同時,強化對專業建設的績效評估,著重發揮現有各級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以專業建設為統領,繼續開展優秀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

        “十二五”期間,學校計劃建設校級特色專業10個、校級示范專業3個~5個、爭取新增市級重點(優勢)專業3個~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5個。學校根據專業結構現狀和業界的需要,“十二五”期間計劃新增1個~2個新專業,改造1個~2個專業。同時,積極參與北京高校外語和旅游管理兩大專業群建設。

        2.教學改革計劃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學校需要在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等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進行綜合性、系統性改革。同時,根據學校本科生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結合學校的辦學傳統,本著“小而精”“小而特”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仍然保留和發揚一些歷史悠久、行之有效的精英化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

        (1)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倡導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并將這些因素列入學生評教的指標體系。通過開設新生研討課、學習方法課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理念。

        (2)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建設。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重點開展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建設和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建設。

        (3)推進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以市教委著力推動大學生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為契機,扎扎實實地推進市教委委托的重大教改項目“大學英語應用能力測試體系”的課題研究和試點工作,并以此為抓手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4)改進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為了鼓勵學生發揚創新精神、鍛煉實踐能力,學校修訂了《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規定》,并首次規定,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在高年級獨立或牽頭完成的調研報告、翻譯作品、新聞報道、音頻、視頻作品等其他創新實踐成果認定為本科畢業論文。

        (5)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倡導本科生導師制。學校通過試點,大力倡導和支持院(系)從大一開始為本科生配備導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長和發展取向,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指導和幫助。

        3.大學生創新行動計劃

        結合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優勢和科研條件,廣泛發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學科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宣傳和組織申報工作,力爭使50%左右甚至更多的本科生在校期間有機會參與該類項目的研究和實踐,同時要著重加強對立項之后教師指導的組織和檢查。作為保障措施之一,學校將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市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和獲評優秀項目等工作表現,列入教師工作量考核指標,給予相應的工作量認可。

        與此相應,學校修訂完善創新學分認定辦法,對參加各種學科(技能)競賽和創新實踐并取得優秀成績或成果的學生給予創新學分的認定,并將學生歷年取得的創新學分成績匯總體現在學生成績單上,而且允許以此折抵部分專業實習的學分。

        4.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部署,學校成立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中心以“服務教學工作、促進教師發展”為根本宗旨,通過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咨詢、教師培訓、教學創新成果推廣等活動,為廣大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提升教學水平,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

        學校制定的201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體現了“高層次”的要求。具體體現為:為了加強通識教育,培養人文底蘊,將2008版方案中“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類別名稱,修改為“通識教育選修課”;同時,完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體系,科學設計九類課程模塊,合理規劃學生的選修梯次,提升通識教育的層次和水平;外語類專業在課程體系設計上大多采取“博專結合”的思路,注重語言技能與文化底蘊的有機結合;通過在相近專業之間建設專業通開課等方法,加強專業基礎教育。

        復合型

        1.制定《輔修專業管理辦法》,規范管理、提高質量

        學校制定的《輔修專業管理辦法》統一規范了輔修專業的總學分、總學時和教學要求、教學管理、畢業要求,將輔修專業課程的成績統一記入學生的成績單,對于在規定期限內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頒發輔修證書,在經費方面對輔修專業進行扶持。

        2.培養方案體現復合型要求

        學校在制定201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過程中對復合型提出具體要求:各院(系)在設計主修專業課程體系的同時,進行濃縮提煉,選取各專業最核心的主干課程形成相應的輔修專業課程體系,正式納入201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以便在條件成熟時開設輔修專業;對于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學生的特定輔修需求,學校采取由相關專業為其對口開設訂單式輔修專業的方法來解決。

        應用性

        1.按照培養應用性人才的定位制定201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

        在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中,學校明確提出,要強化“為學生提供更有用的教育”這個理念,強調“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這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和高度契合,提高業界的參與度。按此要求,各院(系)在新版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均聘請了業界優秀人士作為專家組成員,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業界的新形勢、新需求,合理設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培養方案的具體內容也貫徹了應用性的要求:外語類專業以翻譯和跨文化交際這兩類課程群為抓手,著重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非外語專業強化實踐教學和專業實習。學校要求各院(系)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點,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抓好實驗教學,確保實習實踐取得實效。目前,全校已開設實驗教學課程53門;通過設立教改項目和經費支持,鼓勵和支持院(系)聘請優秀業界人士給學生授課;加大課外實踐創新環節的學分比重, 由原來的7學分提高為16學分,打造靈活而富有實效的課外實踐創新教育體系。

        2.構建產學研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通過開拓渠道、整合資源,大力加強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構建產學研聯合人才培養系統。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建設3個~5個校內實訓基地,再增加2個~3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點,并力爭實現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零的突破。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v | 亚洲jizzjⅰzz妇女 | 中文字幕一页在线 |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在线播放麻豆嫩草影院AV | 同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