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范文

        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

        第1篇: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范文

        老年人抵抗力低,身體各部分的功能減弱。得了肺炎對老年人來說,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會陸續引起各個器官系統的連鎖反應,比如呼吸衰竭、心臟功能衰竭、血液細菌感染、腦膜炎等,這些連鎖反應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很高。

        美國2004年的研究結果顯示,有20%的老年肺炎患者有全身血液細菌感染,就是人們常聽說的敗血癥,病死率高達51%。而當肺炎球菌經血流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時,會引發腦膜炎,導致多達80%的老年患者死亡,即使搶救成功,也會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肺炎使慢性病“霍上加霜”

        對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氣管炎、慢阻肺的老年患者來說,過冬時要特別注意預防肺炎。這些老年患者由于長期患呼吸系統疾病,損害了呼吸道的自凈功能,使引起肺炎的細菌容易存留在呼吸道里。當身體的免疫力稍有下降,這些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加上天冷,老年人的抵抗力差,會使肺部炎癥的嚴重程度大大增加,反復發作,使原先的哮喘,氣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嚴重影響呼吸系統的換氣功能。另外,對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天冷會使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大腦、心臟等主要器官的血流減慢、減少,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這些老年人的抵抗力都低,一旦得了肺炎,就會使肺的換氣功能減弱,使心肌缺氧,誘發冠心病,加重原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情。對于既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又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危險系數遠遠高于其他人。這些老年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患肺炎:一旦得肺炎會比別人嚴重:從康復上來講,老年人要比其他人慢:康復之后,肺炎依然會加重其原來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接種疫苗意識有待提高

        第2篇: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范文

        冬天吃藍光、夏天吃紅光、春天吃紫紅光、秋天吃綠光……這樣,“長生不老完全可以做到,人的平均壽命不應低于280歲”,這是俄羅斯著名生物學家弗拉基米爾?沃爾科夫教授得出的結論。

        他在其撰寫的新書《永生的醫學和280年的塵世生活》中,講述了與人的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有密切關系的自然機理。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美好希望。其實,科學家的意思仍然是提醒大家,保持與自然的和諧。

        不同季節吃不同的“光”

        冬天吃“藍光”:按照沃爾科夫的說法,在冬季(11月15日至來年1月27日)和冬春季節轉換期(1月27日至2月15日),光譜射線為淺藍色光和伽馬射線,季節轉換期為藍色光和Χ射線。

        在這段時間,血液中尤其不能缺少藍素,即含有銅的血青蛋白。銅的食物來源為小蝦、蟹、魷魚、動物肝臟、黃瓜、西葫蘆和蘑菇。還得飲用大量的水,因為水能保護細胞不受伽馬射線的傷害。

        那些吸收紅色和紅外線的食品最好不要吃,比如土豆、玉米、大米、香蕉、巧克力、蛋糕等用面粉和糖制成的淀粉類食品。此外,冬季是睡眠、休息和靜養的大好時間,一天的睡眠時間最好不少于12小時,DNA好利用夜間進行“修復”。

        春天吃“紫光”:在春天(2月15日至4月27日)和春夏轉換期(4月27日至5月15日),紫外線和紫色光為主要的光譜射線,季節轉換期,紫紅色光占主導地位。多吃紫色的食物,像甜菜、水蘿卜等對人體有益。不宜吃含油脂、動物蛋白之類吸收黃色光和低頻射線物質較多的食品。

        夏天吃“紅光”:在夏天(5月15日至7月27日)和夏秋轉換期(7月27日至8月15日),光譜射線為紅色光和紅外線,季節轉換期為橙黃色光。夏天的食物講究酸甜苦(轉換期為酸和微苦)。食物最好是紅色、橙黃色的,比如草莓、蘋果、橙子等。宜飲用酸奶、礦泉水和像櫻桃汁和西紅柿汁這樣的紅色果汁。最不宜吃面包、甜食之類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秋天吃“綠光”:在秋天(8月15日至10月27日)和秋冬轉換期(10月27日至11月15日),主要光譜射線是黃色光和低頻射線,季節轉換期是綠色光和超短射線。應以西紅柿、柑橘、茄子、蘑菇等略帶苦味和酸味的食物為主,盡量不吃動物蛋白。(秋白)

        四類食物減少二手煙的危害

        抽煙或二手煙,做飯時的油煙,烤肉燃起的煙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被“煙毒”所擾。經常食用以下食物,可以減少煙毒對身體的危害,將危害降到最低。

        清咽潤肺:蘿卜、木耳、梨、蜂蜜、柚子、金橘、蓮藕等。具有生津止渴、清熱止咳、潤肺等作用。韓國漢城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科楊美熙教授研究發現,吸煙者若連續4天,每天吃750克左右的梨,因抽煙或吃烤肉等在體內蓄積的致癌物多環芳烴,會顯著減少。抽煙多年者吃枇杷,可以修復受損的呼吸道黏膜。

        排除毒素:烏龍茶、綠茶、紅茶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韓馳教授專門從事茶葉營養與功效研,發現喝茶對肺癌、食道癌等,均有不錯的預防作用。尤其是綠茶,能減輕尼古丁的傷害,還能防癌和降血脂。茶還能利尿、解毒,使煙中的一些有毒物隨尿液排出。

        此外,富含維生素A、B1、B2的胡蘿卜、柑橘、蛋黃、動物心臟、腎、香菇、新鮮蔬菜、動物肝等,都應該成為吸煙者餐桌上的主角。

        第3篇: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范文

        科學家開發治療糖尿病新技術

        日美兩國科學家聯合開發出一種能夠人工生成大量胰腺β細胞的新技術,據稱利用該技術有望設計出人工胰腺植入糖尿病患者體內,擺脫每天注射胰島素之苦。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研究小組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沒有植入β細胞的糖尿病實驗動物在實驗進行10周后死亡,而植入了β細胞的動物則存活了30周以上。實驗證明β細胞對分泌胰島素、控制病情至關重要。

        科研小組成員日本岡山大學田中紀章教授介紹說,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他們正在開發一種人工胰腺,內部含有大量這種人工生成的β細胞,植入體內可自行分泌胰島素。他們計劃1到2年完成設計并進行動物實驗,然后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治療糖尿病。

        美國發現2型糖尿病的新療法

        美國華盛頓大學與國際生化研究院Livechem集團近日宣布,醫學界研發出一種由天然海洋植物萃取、具有抗氧化及抗炎能力的海洋合成物,該種合成物具有獨特的高效雙極性特點,能有效地影響生物系統,治療心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

        過胖、遺傳因素、慢性炎癥等多種危險因素均會導致心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的形成。新研究發現這種天然海洋植物可促進血液循環,安全地分解由心血管病引起的血液障礙物,并可明顯形成血液再生通道。此外,它可通過降低血液內的不良膽固醇,減少脂肪積聚和軟化心腦血管,能夠用于治療上述兩種疾病。

        2型糖尿病與前列腺癌生存相關

        根據美國治療放射和腫瘤學會年會上的一項報告,2型糖尿病病史與前列腺癌的侵襲性不相關,但它可預測前列腺癌患者較差的長期生存。

        美國Fox Chase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89年4月至2001年10月之間因局限性前列腺癌接受放射治療的1512例男性患者。其中206例有2型糖尿病,并接受飲食、運動、藥物或胰島素治療。

        研究負責人說,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間的初始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評分、Gleason評分和T分期無差異。5年放療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評分反映非糖尿病患者的生物化學衰竭率為27.2%,糖尿病患者為23.8%。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癥遠處轉移分別為7%和4.9%

        雖然2型糖尿病男性的治療結果無顯著差異,但是糖尿病對總體結果有不良影響。非糖尿病患者的總死亡率為19.1%,2型糖尿病患者的總死亡率為22.8%。即使在調整了其他治療前因素之后,這種差異仍然有統計學顯著性。糖尿病與其他死亡危險因素,例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相關。本研究樣本太小,觀察不到胰島素是否是一個因素,但臨床前數據提示胰島素可刺激前列腺癌細胞增生。

        ACEI和ARBs可降低2型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美國科學家根據隨機對照研究的分析結果發現,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RBs)可降低患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克雷格?科爾曼博士說,本研究明確顯示通常用于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或心力衰竭患者的兩類藥物ACEI和ARBs也可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已知這兩類藥物可減緩糖尿病患者腎病的進展,但是對糖尿病的預防效應是一個新發現,這可能會影響醫生為高血壓患者選擇藥物。

        研究人員研究了涉及66000多例患者的6個ACEI研究和5個ARBs研究的綜合數據。他們在《糖尿病治療》雜志上報告,這兩類藥物都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但是都不能降低死亡、心血管或腦血管事件的幾率。

        手機能幫助治療糖尿病

        牛津大學新陳代謝和內分泌中心的研究員們開發出了這樣一種系統,可以利用手機幫助糖尿病患者隨時監測自己的病情。此系統是牛津大學與e-San公司共同開發的一套服務監測系統。糖尿病患者可以將手機與“血糖標準表”連接起來,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編寫成一個簡短的“日志”,發送到網上,手機可立即收到糖尿病患者血糖標準的信息。患者的手機可以看到一個個人網頁,顯示出糖尿病患者最近病情發展趨勢,包括危險的血糖含量。這些信息也允許糖尿病醫生訪問。

        此系統的發展很有潛力,就像使用電子醫學手段監測人的健康狀況一樣,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一種趨勢。現在,這套系統只有幾百個患者使用,每個患者每個月大約的花費是49英鎊。

        新觀點

        流感增加糖尿病死亡風險

        每年秋冬季節是流感高發時期,也是疫苗接種的關鍵時期。巴斯德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對控制血糖都非常重視,但對流感和肺炎卻疏于防范,而這兩種疾病對糖尿病患者恰恰都可以構成比較大的健康危害。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流感及其可能導致的肺部感染(肺炎)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重要誘因之一,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后的死亡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3倍。專家指出,控制血糖和預防流感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都很重要,在冬春流感高發期到來之前,糖尿病患者應及早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進行預防。

        絕大多數人接種疫苗后不會有任何不良反應,少數人在接種部位會出現局部紅腫或低熱(一般在37℃左右)等正常副反應現象,一般在24小時之后自行消失。需要提醒的是,接種任何疫苗都要到衛生防疫部門指定的正規接種點接種,以確保接種安全可靠。

        母親承受壓力孩子易患糖尿病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母親承受過產生嚴重精神壓力的不幸事件以后,生下的孩子相對更容易罹患1型糖尿病,內在機制是人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腺內生成胰島素的細胞。至于這種自體免疫反應的觸發因素,醫學界尚未掌握。

        瑞典林科平大學安內利?塞帕研究指出,母親如果經歷過離婚或暴力之類的事件,她們生下的孩子2歲半以前出現自體免疫反應風險的幾率大約上升3倍。這項研究涉及近6000名兒童及其家人。塞帕作出的解釋是,母親承受壓力,她們的孩子或許也會承受壓力,增加體內特定激素的生成量,進而對生成胰島素的特定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其原因在于,“心理壓力與自體免疫反應之間的關聯不太可能用現有與1型糖尿病相關的多種風險因素加以解釋”。塞帕的研究小組認定,至少就生命早期而言,心理壓力可能是與糖尿病相關自體免疫反應的一個觸發因素。所以,不僅母親需要“減壓”,兒童也需要減少所承受的壓力。

        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過男性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顯示: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糖尿病死亡率也明顯高于男性。有醫生認為,女性壽命較長也可能使得發病率比男性高一些。此外,體力活動少,而且在50~70歲時容易產生肥胖,所以糖尿病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在增高。

        同時,糖尿病的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80到84歲年齡段糖尿病死亡率最高,80~99歲年齡段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人口老齡化對糖尿病死亡率的影響比其他危險因素要大。

        吸煙者更易患糖尿病

        據美國威克森林大學醫學院的專家發表的一份研究稱,“癮君子”更容易患糖尿病。涉及全美國的一份健康抽樣調查顯示,吸煙5年以上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比不吸煙的要高出11個百分點。“我們知道,胰島素能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肝、肌肉和脂肪等組織細胞,并在細胞內合成糖原或轉變成其他營養物質貯存起來;又能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機體利用。但是我們發現吸煙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量大大少于不吸煙者”,專家說。

        鍛煉可減少腹部深層脂肪

        研究人員對久坐超重的成年人的研究發現,開始利用踏車和固定自行車進行鍛煉者,蓄積在腹內器官周圍的脂肪,即內臟脂肪往往會減少或至少不會增加。相比之下,仍然坐著不動的人,其內臟脂肪在半年時間內增加了很多。

        生理學家克里斯?斯倫茨說,這項新的研究證明,即使一般性的鍛煉,比如快走也會抑制內臟脂肪的累積。而且,鍛煉最多的人(相當于每周慢跑20英里)不僅減掉了內臟脂肪,而且腹部表層脂肪也減少了。斯倫茨說,運動強度似乎不如運動量那么重要。每周進行3小時的一般性鍛煉(相當于快走)的人與每周進行2小時較大強度鍛煉的人相比,其效果是一樣的。總體來說,這兩組人的腹部脂肪都沒有大幅增加。運動量最大的人,相當于每周進行3個小時的慢跑,其內臟脂肪平均減少7%,腹部表層脂肪減少得更多。而保持終日久坐的人在半年時間里內臟脂肪增加近9%。這些人的大部分鍛煉是在踏車和固定自行車這樣的健身器材上進行的。

        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第四軍醫大學楊林碩士等近日臨床研究發現,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較明顯療效。這一結果為臨床治療該病開辟了新途徑。

        研究人員采用目前報道較少的中藥制劑治療的新思路進行研究,將68例確診為2型糖尿病并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3例、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漿胰島素及空腹血漿C肽指數均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均予快速強化控制血糖的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臨床最常用的甲基維生素B12500微克肌內注射,隔日1次,連續3個月;治療組給予參芪扶正注射液250毫升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20天。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加強飲食和運動指導。3個月后,參照《中醫常見病診療常規》,著重檢測神經病變中神經傳導速度指數變化等情況。結果發現,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為相關的正中神經、橈神經、腓神經、脛后神經及腓腸神經五大神經的傳導指數,兩組治療后均高于治療前水平。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運動中最好關閉胰島素泵

        近期的報告顯示,1型糖尿病患兒和青少年運動時開放胰島素泵沒有益處,可增加遲發低糖血癥的風險。

        Schneider兒童醫療中心的醫生建議,為了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方便,在無計劃的延長運動中應拿掉或關閉胰島素泵,排除改變基本頻率的需要并可能降低遲發性低血糖癥的風險。

        受試者在標準早餐和胰島素注入后2小時左右在踏車測力計上運動40至45分鐘。他們在運動前、后攝取20克碳水化合物。每個受試者均以隨機、交叉方式開放泵運動一次,關閉泵運動一次。研究組發現,運動中遲發性低糖血癥比急性低糖血癥更常見,運動中開泵時低糖血癥風險有增加的傾向。醫生建議,在延長的運動中應拿掉或關閉胰島素泵,并在運動后監測血糖濃度數小時。

        新動態

        我國糖尿病防治面臨三大挑戰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約有1.8億人,其中五分之一來自中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第二高的國家,僅次于印度。現在,我國的糖尿病患者還在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增加,預計至2010年將達到8000萬至1億人。

        目前我國糖尿病防治面臨相關知識普及率低、診斷率低及控制率低等三大不容忽視的問題。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年齡在35至74歲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近3/4不知道自己患病;就診患者中,治療達標的患者又僅占1/3;胰島素的使用遠不及美國等發達國家。

        專家分析認為,主要原因一是專業治療機構、人員和設備等資源不足;二是公眾和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知識了解不夠,存在治療不及時、用藥選擇時機不當、擅自停藥、頻繁換藥、忽視飲食和運動等誤區,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并發癥發生率高、發生早、發展嚴重。

        慢性病10年內致死近4億人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今后10年全世界將有3.88億人死于心臟病、癌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報告同時提出,如果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有3600萬人能夠避免死于慢性病,并且預防方法簡單而價格低廉。

        世界衛生組織題為《預防全球疾病―一 一項必要投資》的報告長達182頁,這份報告給世界敲響了警鐘:慢性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無關痛癢,甚至可能成為與艾滋病并駕齊驅的頭號“健康殺手”。

        報告首次對肥胖癥、哮喘及癌癥等主要慢性病可能導致的死亡人數進行了預測,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數中有五分之三的人死于各種慢性病。報告預計,今年全球死亡人數在5800萬人左右,其中有3600萬人將死于慢性病。

        相對于慢性病帶來的巨額醫療費用和可能導致的貧困加劇,預防可以說廉價而且經濟效應顯著。報告預測了有效的慢性病預防措施能給各國節省的費用。以中國為例,如果采取有效預防措施,今后10年中國將節省360億美元。如果沒有任何預防措施,這項費用將高達5580億美元。

        一成糖尿病足患者只能靠截肢保命

        2005年10月13日召開的2005年全國糖尿病學足學論壇上,來自美國以及國內的500多名專家參加了此次論壇。與會的國內外專家認為,糖尿病患者要對足部感染引起足夠的重視,穿寬松鞋子、常修腳,避免撞傷而引起腳部感染。

        廣州地區的糖尿病平均患病率達到6%,比全國患者率高出了2.5個百分點,有的區域甚至高達10%。南方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薛耀明表示,廣州人的糖尿病發病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的糖尿病患者出現糖尿病足,其中10%~14.5%的患者不得不通過截肢來保命,截肢后30天內的死亡率高達10%,而80%的截肢患者都是因為足部潰瘍引起。

        國際糖尿病聯盟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

        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的大會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了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

        這一全球指南建議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保持在6.5%以下,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并就此提出了有關對患者進行教育、患者自我監測血糖水平以及積極使用藥物和胰島素來達到目標水平的明確建議。該指南還提出了在預防措施失敗的情況下發現眼睛、腎臟和足部出現問題的成本效益合算的辦法,這樣就可以盡早展開治療。

        在西方醫學鼻祖家鄉的糖尿病學盛會

        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第41屆年會于2005年9月10~15日在希臘雅典舉行,此次參會的人數為12844人,創EASD年會的歷史記錄,中國有200余位學者參加。

        本屆年會開幕后的第一場大會報告,由東道主希臘雅典大學Katsilambros教授所做,題目為“營養因素對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與慢性效應”。他特別提出了東地中海地區國家習慣用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而日本人習慣食用低脂、低飽和脂肪酸、高ω-3不飽和脂肪酸(魚)的食品。這兩種飲食對糖耐量和心血管系統均有好處。

        大會公布了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結果即PROACTIVE(匹格列酮對心血管事件作用的前瞻性臨床研究)。研究納入19個國家5238例患糖尿病合并有大血管病變的患者。在原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匹格列酮,觀察歷時36個月。結果顯示,用藥組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下降10%,各種原因的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卒中的發生下降16%,并可減少改用胰島素患者的人數。此項試驗結果提示,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既使對已有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依然有效,但并不理想,提示我們對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的防治必須及早進行。

        抗擊禽流感 全球共努力

        2005年11月7~9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總部,舉行了一次全球性的防治禽流感和人流感會議。這是首次由WHO、世界銀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召開的國際會議,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醫學專家、公共衛生專家、獸醫專家、政府官員等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會議。

        第4篇: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范文

        久坐成為致死的主要誘因之一

        最新調查顯示,在成人中,習慣久坐或活動極少的人群比例高達60%~85%。久坐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健康問題,是造成死亡、疾病和失能的一個主要潛在原因。據了解,全球每年有接近200萬人的死亡與這種生活方式有關;世界衛生組織行為危險因素研究表明,久坐方式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十大原因之一。

        此外,久坐還會增加幾乎所有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結腸癌、膽囊癌、乳腺癌、脂肪代謝紊亂、骨質疏松癥、抑郁和焦慮等疾病的危險性。原因很容易理解: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環;坐姿長久固定,容易導致頸椎與腰椎疾病。

        對于女性而言,久坐還容易患上痔瘡、慢性骨盆充血、痛經、內分泌失調等婦科病癥,甚至導致不孕。對男性而言,如果經常坐在柔軟的沙發前看電視或玩電腦,也會因為血液流通不暢而影響其和發育,乃至導致不育。

        因此,人們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相當于快走),這不僅僅因為活動有助于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體力活動本身就可以減少患癌癥的危險。

        在正常范圍體重內,胖點兒更好

        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調查顯示,超重者(體重指數在25至30之間)死于心臟病及癌癥的風險并不比體重正常者高,死于肺氣腫、肺炎、各種感染的風險反而降低了。中國也有研究表明,BMI介于24.0―24.9之間的男性和BMI介于25.0―26.9之間的女性,死亡率最低(之所以數值要低一些,是因為在相等的BMI下,黃種人體內的脂肪含量要比歐美人高)。體重指數BMI即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BMI小于19的人,一方面抵抗力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患上了某種疾病。反之,過于肥胖的人,其體內的炎癥因子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糖尿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在正常體重范圍內的胖最好。

        咽喉部炎癥或可誘發頸椎病

        最新研究發現,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癥也可成為誘發頸椎病的原因。因為咽喉與頸椎毗鄰,兩者之間的淋巴循環關系密切,咽部一旦發炎,其細菌、病毒等炎性物質,可以播散到頸椎部的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使這些組織痙攣、收縮、變性,肌張力下降,韌帶松弛,破壞局部的完整性和穩定性,最終引起內外平衡失調,導致頸椎病。椎體前緣骨刺形成的患者,又常會引起吞咽痛、咽異物感、喉痛、聲嘶等咽喉癥狀。由此可見,一旦忽視咽喉炎,小病也會釀成“大禍”。

        專家提醒,頸椎病引起的咽喉癥狀雖然少見,但是長時間咽部不適也應注意預防頸椎受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咽喉,多喝水,不吸煙,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以及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咽喉受到損傷或感染而發生炎癥誘發頸椎疾病。一旦出現急慢性咽喉炎癥狀,應及時診斷和治療,早日減輕炎癥,減少并發癥,防止誘發頸椎病。

        健康短信

        煙民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慢阻肺與慢性支氣管炎一樣不能根治,并且不可逆。但煙民可通過鍛煉、飲食、用藥等加以控制。此外,還可多做縮唇呼吸如吹口哨等,以幫助恢復并增強肺功能。

        美國華盛頓醫學院研究發現,有哮喘的青少年患焦慮和抑郁癥的危險是無哮喘者的2倍。研究者建議,醫師在治療哮喘青少年時,應意識到患者面臨焦慮和抑郁癥的危險,且應該告知患者及其家人這種存在的危險。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發現,9~12歲兒童睡眠少于9小時的超重危險增高,并且與性別、種族、社會經濟狀況或家庭環境質量無關。換言之,按照年齡合理安排睡眠時間非常重要,預防超重方法之一就是保證兒童擁有足夠的睡眠。

        調查表明,我國一般人群抗丙肝陽性率為3.2%,約有3800萬人感染丙肝病毒。丙肝比乙肝更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感染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而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丙型肝炎,國際上公認的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α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

        芬蘭科學家調查顯示,越是肥胖的人越容易因為壓力而進食,而且在壓力下,這些人更容易攝入高熱量的食物,也就是說,對很多胖人而言,壓力并不會使其日漸憔悴,與此相反,壓力越大越久,其瘦下來的希望就越渺茫。

        據全國九大城市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約有2380萬糖尿病患者,已經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且發病率近年來快速上升。此外,糖尿病的低知曉率情勢嚴峻,高達75%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得病。

        研究人員對近500名老年人進行了大約10年的追蹤調查后發現,那些步行速度更快的人,在這項研究期間的死亡可能性更小。步態速度可能是暗示人們是否能夠長壽的一個很好的指示劑,這對那些看起來基本健康的人也不例外。

        最新研究發現,長期吃甜食容易損害容顏,使皺紋變多。因為甜食會在人體內糖化,隨血液流動,尋找并黏住某種蛋白,最后形成“蛋白質高度糖化終產物”,從而會攻擊越來越多的蛋白,讓我們的皮膚松垂,皺紋變多。

        醫生懇談

        室溫過高對健康不利

        在冬季,北方城市的室溫一般都會超過18℃的供暖標準,而高溫會導致地板、家具、裝修板材中所含的甲醛等有害氣體加速釋放,另一方面也會增加人體排汗,產生氨氣等有害物質,導致頭痛、心悸、免疫力下降等癥狀。因此,冬天的室溫不是越高越好,除適宜的溫度外,室內還應保證一定濕度,否則容易引發哮喘、支氣管炎、皮膚和眼睛干燥發癢等病癥。

        各類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

        治皮膚過敏的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宜在臨睡前半小時服用。

        對胃有刺激的藥,如阿司匹林,應在飯后半小時服用。

        滋補類藥物,如人參蜂王漿、蜂乳等,適宜在晨起空腹時或夜晚臨睡前服用。

        助消化藥物:宜在飯前10分鐘服,以促進胃液的分泌,充分與食物混合。

        催眠、緩瀉、驅蟲類藥物:一般宜在兩餐之間服用。

        抗菌素藥物:因其排泄較快,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的濃度,應每隔6小時服藥1次。

        降血壓藥:根據人體生物鐘的規律,服降血壓藥應一日3次,分別安排在早上7時、下午3時和晚上7時。并且早晚用藥量應適當比下午的少。臨睡前不可服用降壓藥。

        六類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即便是很小劑量也要提高警惕,而以下人群最好不要吃阿司匹林:

        1. 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和腦溢血者,禁服阿司匹林。

        2. 近期內有手術史,特別是做過眼科、內臟、顱腦手術者禁服。

        3. 平時有出血傾向者,如牙齦或皮膚出血者,不宜服用。

        4. 有哮喘病史,對阿司匹林過敏者不宜服用。

        5. 70歲以上老年病人多有凝血功能障礙,容易發生出血,不宜服用。

        6. 患有動脈硬化伴高血壓癥者,不宜長期服用。

        此外,阿司匹林一般每天吃1次,每次不應超過100毫克。

        左側臥位可助孕婦緩解下肢水腫

        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下肢會出現水腫,尤其是懷孕6個月以后,這是很普遍也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要減輕這一癥狀只要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首先不要站或蹲、坐太久,坐在沙發或椅子上時可以把腳抬高,還可以轉動踝關節和腳部來增加血液循環。另外,適當散步、腿部按摩對預防水腫也有效。而在休息時,左側臥位就可以緩解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

        此外,懷孕期間孕婦的低蛋白狀況也會導致孕婦下肢浮腫,這是因為在懷孕期間孕婦和胎兒都需要大量蛋白,如果蛋白補充不夠的話也會出現上述情況。因此建議孕婦注意蛋白質的補充,可以多吃雞蛋、牛奶、魚蝦等食物。

        X光能免則免

        X線、CT完全以X線為基礎,這種放射性檢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人體正常狀態造成改變,因此過頻、過度檢查對健康無益,尤其對于懷孕初期婦女等特殊人群來說,這種放射線體檢會對胎兒產生致畸影響。

        即便對正常人來說,這種傷害雖非短期所能顯現,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國家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在X光線檢查時,醫生應主動向患者提供防護服。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放射診療管理規定》則要求醫療機構不得將核素顯像檢查和X射線胸部檢查列入對18歲以下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

        專家認為,健康成年人的體檢中,X光檢查疾病檢出率很低,如出現咳嗽等癥狀時,再按醫囑接受X光檢查也不晚。此外,在進行檢查時,患者有權利要求防護措施保護。

        運動后別吃葷

        人在體育鍛煉后會感到疲乏,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產生乳酸等酸性物質,此時若單純食用富含酸性物質的肉、魚等,會使體液更加酸性化,不利于疲勞的解除,而食用蔬菜、甘薯、蘋果之類的堿性食物就能盡快解除疲勞。

        打噴嚏別捂嘴

        打噴嚏是受涼感冒、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種反應。打噴嚏時捂嘴是有害的。因為人的咽部與中耳鼓室之間有一個“咽鼓管”,它維護著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當上呼吸道發生感染時,打噴嚏如果捂嘴,就會使咽部的壓力增高,細菌容易由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從而引起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

        吃火鍋別喝湯

        火鍋湯中的味精經過長時間的高溫沸煮,會生成焦氨酸鈉,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同時火鍋中其他物質在高溫下長期沸煮,也會生成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即使蔬菜火鍋的湯,久煮后也不能喝。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亚洲аv天堂网最新版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 | 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久97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