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

        第1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關鍵詞: 供應鏈績效評價;模糊綜合評估;粗糙集;BP神經網絡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3-7217(2011)05-0119-06

        一、引 言

        在供應鏈條件下,各節點企業運作行為往往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是一個包含多個指標和輸入輸出的復雜評估系統,各績效指標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彼此之間存在非線性關聯性。軟計算[1-7]理論與方法是處理動態供應鏈績效這樣復雜的、具有大量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評估系統的重要技術。在相當多的領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中,都涉及到對不完備信息和不確定因素的處理。從實際系統中采集到的數據常常包含著噪聲、不精確甚至不完整,如果我們采用純數學上的假設來消除或回避這種不確定性,效果往往不理想。但如果對這種信息使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處理,常常有助于實際系統問題的解決。

        二、相關研究評述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科學地處理不完整性和不確定性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1965年Zadeh[8]創立的模糊集理論與1982年Pawlak[9]倡導的粗糙集理論是處理不確定性的兩種很好的方法。事實上,除了上述兩種方法外,基于概率統計方法的證據理論也是處理不確定性的一種有效方法。以上眾多的方法都屬于軟計算[10-15](Soft Computing)的范疇。Zadeh教授提出了軟計算的概念,軟計算的主要工具包括粗糙集、模糊邏輯(Fuzzy Logic)、神經網絡、概率推理(Probability Reasoning)、信任度網絡(Belief Network)、遺傳算法(Genetic Arithmetic)、混沌理論(Chaos)等。傳統的計算方法,即所謂的硬計算(Hard Computing),使用精確、固定和不變的算法來表達和解決問題,軟計算利用所允許的不精確性、不確定性和部分真實性得到易于處理、魯棒性強和成本較低的解決方案,以便更好地與現實系統相協調。因此,軟計算作為知識獲取和智能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在許多研究領域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應用。

        (一)基于模糊綜合評估的供應鏈績效評價

        模糊集理論是經典理論的推廣,它認為元素總是以一定的程度屬于某個集合, 也可能以不同的程度屬于幾個集合。經典理論中集合的邊界是清晰的,而模糊集理論中集合的邊界是不清晰的,對人們顯示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一些含義確定但不準確的語言表述,模糊數學可以較好地表達,因而可以自然地用于事物的評價。

        在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中,各績效指標之間往往存在著復雜的因果關系,這些指標中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具有模糊和不確定的特點,模糊綜合評估方法為處理這種不確定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個人主觀臆斷所帶來的危害,為合理評價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作者在文獻[16]中詳細討論了基于模糊綜合分析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并結合Markov鏈預測理論給出了供應鏈績效未來的發展趨勢。

        (二)基于粗糙集約簡的供應鏈績效評價

        Rough集理論是一種刻畫含噪聲、不完整、不精確、不相容的數學工具,它能有效分析和處理不精確、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種不完備信息,并從中發現隱含的知識,揭示潛在的規律,是一種重要的軟計算技術。其主要思想是在保持分類能力不變的前提下,通過知識約簡,導出概念的分類原則。Rough 集理論是基于不可分辨的思想和知識簡化的方法,從數據中推理邏輯規則作為知識系統模型。

        如前所述,在供應鏈條件下,各節點企業運作策略具有動態可調節性,其運作行為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在對供應鏈績效進行評價必須采用動態評價方法,同時對供應鏈在未來某一時刻的整體績效進行預測。粗糙集及其約簡理論是處理這種不確定性的重要技術。作者在文獻[17]中基于粗糙集理論的績效評價模型,建立了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決策表,利用粗糙集約簡方法得到了預測績效評價結果的決策規則集,并把粗糙集約簡和模糊綜合評估技術相結合進行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顯然地縮小了數據處理的規模,降低了模型的計算復雜度。

        (三)基于神經網絡的供應鏈績效評價

        神經網絡可大規模地并行處理和分布式地存儲信息,具有良好的自適應、自組織性以及很強的學習功能、聯想功能和容錯功能。與當今的馮諾依曼式計算機相比,更加接近人腦的信息處理模式,主要表現為能夠處理連續的模擬信號。神經網絡并行分布工作,各組成部分同時參與運算,單個神經元的動作速度不高,但總體的處理速度很快。神經網絡信息存儲分布于全網絡各個權重變換之中,某些單元障礙并不影響信息的完整。傳統計算機要求有準確的輸入條件, 才能給出精確解。神經網絡只要求部分條件,甚至對于包含有部分錯誤的輸入,也能得出較好的解答,因此具有較好的容錯性。

        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是一個包含多個指標輸入輸出的復雜評估系統,各績效指標具有模糊性,彼此之間存在非線性關聯性。針對這樣一個復雜的評估系統,作者曾利用BP神經網絡技術來找出供應鏈績效評價系統輸入-輸出之間的非線性映射關系,從而對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學習和預測。通過與粗糙集約簡理論相結合,簡化了BP神經網絡的結構設計,減小了運算量。

        (四)幾種軟計算方法的優缺點

        軟計算是一個方法的集合體,目前主要包括粗糙集、模糊邏輯、神經網絡、概率推理、信任度網絡、遺傳算法以及混沌理論等。軟計算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包括模式識別、數據挖掘、系統評價、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等在內的諸多領域的不精確、不確定問題。軟計算方法按照其特點各有優勢。例如,模糊集可以通過對人類思維建模來給不確定性問題提供自然的解決機制;粗糙集在屬性約簡和規則抽取方面性能優良;神經網絡對噪聲具有強魯棒性,分類精度高;遺傳算法廣泛用于優化搜索問題。 同時,以上軟計算方法依照算法的不同有各自的局限性:模糊集過度依賴專家知識,遺傳算法收斂速度慢、穩定性差,神經網絡訓練時間過長、知識解釋性差,而粗糙集對數據中的噪聲較敏感。本文為了克服單一方法的局限,試圖通過集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軟計算方法的軟計算融合系統來解決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實際問題[6, 7]。

        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11年第5期2011年第5期(總第173期)鄭 培,萬 煒:基于智能信息處理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

        (五)軟計算融合技術在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作者詳細研究了模糊綜合分析、粗糙集理論、神經網絡等軟計算技術在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中的應用方法。從文獻[16-17]實驗結果可以初步看出,通過把幾種軟計算技術融合起來應用于供應鏈績效評價,就能夠克服單一智能信息處理方法的缺陷,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使用的幾種軟計算技術能在多個方面進行融合[6, 7]。

        粗糙集和神經網絡的融合。通過粗糙集的屬性約簡可以顯著減少原始數據量,使神經網絡訓練時間縮短,從訓練后的神經網絡中抽取規則也可顯著提高神經網絡中知識可理解性;神經網絡的強魯棒性也可解決粗糙集處理數據中的噪聲問題。

        粗糙集理論和模糊集理論的融合。粗糙集理論和模糊集理論都是研究信息系統中知識不完善、不精確問題的方法,但粗糙集理論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信息系統中知識的不可分辨性,而模糊集理論則關注信息系統中知識的模糊性,兩者在處理方法上各有特色。兩者的結合可以更好地解決信息系統中不完善、不精確性知識的問題。

        模糊集和神經網絡的融合。模糊集和神經網絡的融合主要有模糊神經網絡和神經模糊系統。神經模糊系統以神經網絡為主,結合模糊集理論,將神經網絡作為實現模糊模型的工具,即在神經網絡的框架下實現模糊系統或其一部分功能。從結構上看,一般是四層或五層的前向神經網絡。模糊神經網絡是神經網絡的模糊化,即以模糊集、模糊邏輯為主,結合神經網絡方法,利用神經網絡的自組織性,達到柔性信息處理的目的。

        三、基于智能信息處理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比較

        (一)基本思路

        在作者以前的研究里,曾應用模糊綜合分析、粗糙集理論和BP神經網絡等智能信息處理方法建立了多個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本文對這些評價模型的效果和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我們的基本思路是以某動態供應鏈為例,選取合適的績效指標集,對得到的績效指標按照評價模型的數據要求進行預處理,然后輸入到不同的動態績效評價模型中進行處理,對各個績效評價模型進行解算。通過對模型輸出的結果的比較和分析來歸納各個績效評價模型的主要特點,并對評價模型的實際效果進行總結。

        (二)數據預處理

        如前所述,本文已經根據文獻[15]提出的供應鏈五維平衡計分卡,選擇了15個關鍵績效指標作為動態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指標集C,C={F1, F2, F3, C1, C2, C3, P1, P2, P3, P4, L1, L2, L3, S1, S2}。在15個績效指標中,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由于BP神經網絡只能處理數值向量,因此在這些績效指標輸入BP網絡訓練之前必須對它們進行預處理。在基于粗糙集理論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里,根據決策表信息約簡的要求,需要對所有屬性的取值進行離散化處理。這里對某動態聯盟供應鏈績效決策表條件屬性采用表1的方法進行離散化處理。

        假設根據歷史經驗或供應鏈行規,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結果劃分為G1、G2、G3、G4四個等級,分別對應供應鏈績效評價為優、良、中、差的狀態,其劃分的依據如表1所示。

        在基于模糊綜合評估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里,表1將作為構造各績效指標屬于各類的隸屬度函數的依據。

        (三)實驗結果比較與分析

        實驗的數據源仍采用文獻[15]某供應鏈相關指標的調查結果,經調查得到該供應鏈在2007年1~12個月的績效指標取值和績效綜合評價結果。本文已經詳細討論了對該供應鏈績效采用基于BP網絡訓練和學習的過程,并結合粗糙集約簡給出兩者相結合的混合績效評價方法及結果。

        BP網絡學習完畢后,就可以用來對下一評估時刻的供應鏈績效進行預測。針對上述供應鏈,經調查得到該供應鏈在2008年前4個月的績效指標取值結果,如表2所示。

        將上述各績效指標規一化后輸入訓練好的BP網絡,得到相應的輸出向量分別為(0.0023, 0.998, -0.002, 0.007)、(-0.008, 0.003, 0.988, -0.005)、(-0.008, 0.958, -0.008, -0.002)和(0.987, -0.010, -0.005, 0.005)。據此可判斷該供應鏈在2008年1~4月的績效綜合評價結果分別為G2、G3、G2、G1。

        進一步,針對表1所示的供應鏈績效分級標準,可以通過Rough約簡得到供應鏈績效分級決策表的最佳約簡,即供應鏈績效評價的關鍵績效指標集。通過約簡得到供應鏈績效評價的關鍵指標集為{F1, F2, F3, C1, C2, P1, P2, P3, L1, L2, L3, S1},這樣這12個關鍵績效指標就構成了BP網絡的輸入層節點。把表2所示的供應鏈在2008年1~4月的關鍵績效指標量化結果輸入訓練好的BP網絡,可求出其相應的績效評價結果分別為G2、G3、G2、G1,與供應鏈績效實際調查結果一致。

        下面,針對同一供應鏈,分別采用基于粗糙集理論的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基于模糊綜合評估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及兩者的結合來得出供應鏈績效評價結果,并進行方法間的比較。

        在基于粗糙集理論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里,先對各績效指標進行離散化處理,離散化后的該動態供應鏈績效決策表如下。

        對于表3所示的績效評價決策表,利用約簡算法對決策表進行屬性約簡,以便去掉決策表的冗余條件屬性。進一步,利用歸納值約簡算法對績效決策表進行值約簡,可以得到一系列用于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決策規則集。由于決策屬性值被離散化為四個等級,亦即信息系統具有四個概念。針對這四個概念的最一般規則分別為:

        根據上述關于決策屬性取值的最一般規則,就可以對某一考察周期動態聯盟的綜合績效評價結果作出判斷。當條件屬性集不完全滿足規則前件時,可以選取關于各個概念的次一般(或可信度較高)的生成式規則對績效作出綜合評估。

        把表2所示的該供應鏈在2008年前4個月的績效指標離散化,然后針對上述供應鏈績效評價決策規則進行匹配,可得這4個月供應鏈績效綜合評價結果分別為G3、G3、G2、G1。

        接著,采用模糊綜合評估方法來對同一供應鏈的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分析。首先建立模糊關系矩陣,單因素評價矩陣取各因素在評價集上的隸屬度,各隸屬度函數均取為二次函數。根據供應鏈績效分類標準表1,建立F1屬于各類的隸屬度函數為:

        同理,可分別建立其它績效指標屬于各類的隸屬度函數,對應績效評價指標集C的權向量取為:

        W=(0.17,0.06,0.02,0.08,0.13,0.02,0.05,0.04,0.10,0.01,0.10,0.04,0.05,0.11,0.02)

        于是,由模糊綜合評估法可求出該供應鏈在2008年前4個月的績效分別為G3、G3、G2、G1。

        最后,采用結合了粗糙集約簡和模糊綜合評估的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來得到該供應鏈績效評價結果。首先借助于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決策表對績效評價指標進行約簡和降維,通過Rough約簡得到供應鏈績效評價的關鍵績效指標集為{F1, F2, F3, C1, C2, P1, P2, P3, L1, L2, L3, S1},根據供應鏈績效分類標準表2分別建立上述關鍵績效指標屬于各類的隸屬度函數,然后利用模糊評估方法對供應鏈績效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該混合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求出該供應鏈在2008年前4個月的績效分別為G2、G3、G3、G1。

        我們給出了采用上述五種基于智能信息處理的績效評價方法得到的該供應鏈在2007年1月~2008年4月間績效評價結果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其中,如圖例所示圓圈、方塊實線、下三角實線、粗標圓卷實線和帶星虛線分別代表了對應月份由五種評估方法得到的供應鏈績效評價結果。

        圖1 某供應鏈采用五種績效綜合評估方法得到的評價結果

        從圖1可以看出,采用五種不同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得到的結果略有差異。這一差異由多種原因引起,首先基于BP神經網絡的績效評價方法和基于粗糙集理論的績效評價方法都是有監督的智能學習算法,即在對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結果作出預測之前,都有個訓練的過程,這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而基于模糊綜合評估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隸屬度函數主要由績效分級標準確定,并不“顯式”地需要歷史績效結果。其次,許多基于智能信息處理的績效評價模型都需要事先確定一些參數,如BP網絡需要確定網絡結構、學習速率、沖量因子;模糊綜合評估需要確定指標權值和隸屬度函數表示方法等。另外,不同的績效評價模型對輸入數據的要求各不相同,BP神經網絡和模糊綜合評估處理的是連續數據,粗糙集約簡處理的是離散數據,而實際獲得的績效指標中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這就需要在績效指標輸入模型之前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方法的不同導致模型輸出有很大的差異。上述幾種不同的基于智能信息處理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輸出結果與供應鏈實際績效基本相符,在實際使用時要根據情況靈活選擇。

        此外,實驗結果也表明通過幾種智能信息處理方法融合在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過粗糙集約簡和模糊綜合評估的融合,顯然縮小了數據處理的規模,降低了評估模型的計算復雜度,同時克服了模糊評估過度依賴專家知識(領域知識)的缺點。通過粗糙集約簡和BP神經網絡的融合,降低BP網絡的設計復雜度,克服了神經網絡訓練時間長、知識解釋性較差的缺點。兩種融合方法都保持了較高的準確度,在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中更為有效。

        本文的研究結果彌補了目前國內外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中智能信息處理方法的融合理論研究少、應用不夠深入的缺點,對實際供應鏈運作與管理中基于軟計算的動態績效評價模型和方法的選擇與應用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四、結 論

        軟計算作為知識獲取和智能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在供應鏈績效評價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集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軟計算方法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來克服單一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針對之前使用的模糊綜合評估、粗糙集約簡及BP神經網絡等軟計算方法在動態供應鏈績效評價中的主要特點和效果進行了簡要的比較和分析,指出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然而,由于每種智能信息處理方法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對這些方法間的效果差異進行嚴格的比較存在理論上的困難。某種智能信息處理方法可能適用于某種供應鏈,而另一種智能信息處理方法則可能更適用于另一種供應鏈。因此,在實際使用時,要根據供應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或融合多種智能信息處理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Anna, M. R. and Etienne, E. K.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uzzy rough sets[J]. Fuzzy Sets and System, 2002 ,126(2): 137-155.

        [2]Nagatanit, Helbingd.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abilization strategies for linear supply chains.[J].Physica A., 2004, 35 (3-4): 644-660.

        [3]Mohamed. Q. A-RST: a generation of rough set theory[J]. Information Science, 2000 ,124(1-4): 301-316.

        [4]Roman, W. S., Larry, H. Rough sets as a front end of neuraln-etworks texture classifiers[J]. Neurocomputing, 2001, 36: 85-102.

        [5]Yahia, M. E., Mahmod R. and N. Sulaiman, et al. Rough neural expert system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2, 18: 87-99.

        [6]McKee, T. E., Terje, L.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rough sets: a hybrid approach to bankruptcy classific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 ,138: 436-451.

        [7]Bolch G., Greine, S., H. D. Meer, etc. Queuing networks and markov chains-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th computer science applications (2nd edition)[M]. A John Wiley & Sons, Inc., publication, 2006.

        [8]Zadeh L. A. Fuzzy sets[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 8 (3): 338-353.

        [9]Pawlak, Z. Rough set-theoretical aspects of reasoning about data [M].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10]曹慶奎,阮俊虎.基于粗糙集-未確知測度的礦井通風系統合理性評價[J].科學決策,2009.5:89-94.

        [11]劉敬學,陳曦. 基于神經網絡的專家預測方法研究[J].科學決策,2009,11:78-81.

        [12]Bhagwat and Sharma.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SM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erprise and Network Management. 2006,1(1): 99-125.

        [13]Bititici et al..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J]. Editorial,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2005,16(2):99-100.

        [14]鄭培,黎建強. 基于BP神經網絡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J].運籌與管理,2010,19(2):26-32.

        [15]宋莎莎,戴鋒,衛保璐.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和聚類分析的突發事件分級研究[J].科學決策,2010,10:68-72.

        [16]鄭培,黎建強. 基于模糊評估和馬爾可夫預測的供應鏈動態平衡記分卡研究 [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4(4): 57-64.

        [17]鄭培,黎建強. 基于粗糙集理論的供應鏈動態績效評估方法研究 [J]. 運籌與管理,2008,10(5):6-11.

        [18]王俊峰,劉立東.基于博弈論的閉環供應鏈中三方協調研究[J].科學決策,2009,(3):33-37.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ethods based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ZHENG Pei 1, WAN Wei2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China)

        第2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企業對供應鏈營銷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基于當前供應鏈的營銷管理之中,可以研究設計出相應的現代化決策支持系統,不僅能夠滿足供應鏈營銷管理決策目標以及其功能需求,也可以完善其決策支持系統功能,發揮實際的應用價值;可以采取先進的信息現代化技術,構建實現決策支持系統,滿足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國的決策支持,有效提升當前企業在供應鏈營銷管理中的質量,提高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的自身核心競爭力,具有一定實現價值,以下本篇淺析供應鏈營銷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關鍵詞】

        營銷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供應鏈;研究

        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可以研究設計現代化的決策支持系統,有助于提升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的營銷管理決策目標以及功能需求,并對此研究介紹決策支持系統,不僅具有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能力,還可以發揮數據挖掘功能,為實現供應鏈營銷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提供技術參考,以下對此做具體分析。

        一、供應鏈營銷管理分析

        (一)概念分析

        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在營銷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中主要集成了商品采購、商品制造、產品分銷、產品配送的等過程。在對其物資供應鏈營銷中,實現決策支持系統,有助于做好企業物資供應營銷管理工作。對于實施基于供應鏈的營銷管理時,企業也必須及時掌握準確供應源、需求源信息,從而幫助制定影響計劃決策。

        (二)當前現狀

        為可以迅速響應企業市場中的經濟增長需求,可以有效縮短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交付期,并可以降低企業實際中的經營成本,可以設計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其供應鏈營銷管理手段,改善客戶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企業內外的各項資源組成一個數字網絡結構,并可同時有效的整合此網絡中各個節點的資源,并使其形成基于供應商到客戶最終端增值的價值鏈,更有效的向市場提品和服務。

        二、決策支持系統介紹

        在企業營銷工作中,可以設計應用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將企業內局部的營銷管理信息數據結合在一起,從而積極提高企業中的競爭力,以便可以獲取更大利益的營銷管理服務。在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設計實現決策支持系統,有助于提高管理決策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同時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發現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隱藏的數據信息,為營銷管理定性提供決策分析支持,實現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更好輔助企業在復雜環境下的營銷管理決策。在供應鏈營銷管理中,設計決策支持系統,確保及時訪問企業營銷產品的供應信息,提高快捷優質的產品供應服務。

        三、設計實現決策支持系統的重點

        (一)分析營銷管理重點

        在營銷中,應該滿足“增供擴銷”需求,針對企業中不同的用戶,可以采取不同的產品供應營銷策略,故此不可以把企業中所有的用戶當成單一的用戶,應該有所區分,認清營銷管理的重點。

        (二)市場需求信息獲取

        在市場需求所驅動的營銷管理模式中,及時獲得市場需求信息,并可以采取正確的對策才能使企業緊跟市場的發展變化。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部門,不僅擔負市場預測、產品制定價格、以及組織促銷策劃等職能,也需要記錄競爭行為,并可以及時報告產品出現的問題,以便提升其決策支持能力。

        (三)供應鏈營銷管理的目標

        對于企業的供應鏈營銷管理中,應該對產品采購、制造以及配送各環節,進行動態網絡、智能化的決策管理,以便可以指導企業供應鏈管理,使其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同時,也可以按照這種的供應鏈營銷管理決策支持模式,確保企業供應鏈中,其每個部門均可以應利用及時、準確的決策來管理企業供應鏈中的營銷信息業務,可以平衡流向客戶的供需目標.

        四、設計決策支持系統實現對供應鏈營銷管理的測控

        (一)系統設計流程

        企業決策支持系統設計中,主要的就是要體現出,可以輸入和整合企業中國的供應鏈產品信息的,以此可以判斷用戶中對供應鏈產品的實際需求。

        (二)需求分析

        通過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分析企業營銷管理目標和功能,設計企業營銷管理決策系統。在設計的決策支持系統,基于其決策支持層之中,并且對其決策支持系統中,對于所有的營銷管理中,確保數據間可以互相聯系,但是在數據功能滿足去相互獨立性,并且,在決策支持系統中,每個子系統的功能模塊,也是由具體執行者進行掌控管理的,確保提高企業供應鏈營銷效益。

        (三)界定企業供應鏈中的工作流程方向

        在設計其決策支持系統中,去科學嚴密的控制管理流程,改進供應鏈營銷管理機制。在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工作中,應用決策支持系統,提升企業經濟發展水平。在決策支持系統中,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可以對企業中的供應鏈營銷管理進行全面控制。

        (四)設計系統數據庫

        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對生產者以及企業產品才設計時,可以對決策支持系統的信息有更直觀的認識,從而去有效的推進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經濟提升。首先,可以保持采集的供應鏈數據保持及時性與完整性;其次,可以利用決策系統中的數據特性,對原始供應鏈數據數值進行預處理以及有效性方面的檢查工作;并在最后,利用企業供應鏈營銷數據中的耦合關聯,完成制定企業決策信息。在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應用決策支持系統,不僅能夠根據企業中的實際情況出發,也可以結合企業中其供應鏈營銷管理的特征,對此而制定出具有一體完整智能化供應鏈方面營銷管理決策的支持方案,這樣可以有助于優化企業中的營銷管理流程,提升企業當前發展中的供應鏈營銷管理質量水平。

        五、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可以設計實現決策支持系統,不僅能夠有效滿足當前企業市場對供應鏈營銷管理的需求,也可以提高供應鏈同市場之間的交互作用,對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協調,有助于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目標。

        作者:趙春玲 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申成霖,侯文華,張新鑫等.基于信息共享視角的時間競爭型供應鏈決策[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30(2):257-263.

        第3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內容摘要:本文在以往對鏈際競爭和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研究的基礎上,將鏈際競爭引入到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成本管理中。從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構成的角度,分析了鏈際競爭對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的影響,并構建了鏈際競爭下的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模型。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 供應鏈成本控制 鏈際競爭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以及顧客需求的多元化,競爭已不再簡單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成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Nagurne(1999)等人首次提出了供應鏈網絡的競爭模型,利用變分不等式構建供應鏈網絡均衡模型,模型通過介紹供應鏈中的不同決策者的獨立行為和競爭行為,得到了系統達到均衡的條件。Dong(2005)等人通過對多層供應鏈網絡在不確定情況下的多準則決策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對供應鏈網絡均衡模型的研究。房地產業為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也開始涉足供應鏈成本的研究。張麗、李明啟(2004)提出在電子一體化和商務經濟的今天,企業已經很難依靠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應將供應鏈管理引入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成本管理中。

        鏈際競爭的概念

        可以獲取材料和服務的渠道有很多,其中由從事產品的設計、生產、加工、銷售及后期使用維護等相關工作的商業實體構成的網絡就是供應鏈經濟。供應鏈經濟是這些商業實體之間構成的供應鏈之間的生產力、競爭力以及市場地位的統一體,這些商業實體在供應鏈經濟中以一個統一的整體發揮作用。因此,供應鏈經濟就是由相互關聯的供應鏈構成的一個網絡,供應鏈經濟中的供應鏈之間相互作用就形成了鏈際競爭。供應鏈之間相互競爭影響著供應鏈的成本,對于單獨的一條供應鏈,我們可以通過供應鏈上各個企業之間的協同關系來控制供應鏈成本。然而,實際中的供應鏈往往是處于動態的相互作用中的,供應鏈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叫做競合作用。

        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長、經營管理復雜;房地產企業價值與信息的傳遞都是靠內部與外部的雙向交換,呈星狀發散;項目的投資決策、規劃設計、材料采購、施工管理、營銷、物業管理等過程是一種并行系統,開發商要考慮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素;企業內部資源有限,企業一般僅保留最具優勢的核心業務,而把其他非核心業務外包。這些特征都決定了房地產企業供應鏈的復雜性,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必然會對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成本產生影響。

        鏈際競爭對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的影響

        供應鏈成本管理作為一種跨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其管理的范圍延伸到了整個供應鏈上各個相關聯企業的作業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從而達到優化和降低整個供應鏈總成本的目的。在分析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時,可參照一般的制造企業,將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分為上游成本、房地產開發企業核心成本和下游成本。其中上游成本是保證項目建設的啟動成本,包括土地開發成本、融資成本、勘察設計成本、招投標及談判成本、材料采購成本、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及咨詢成本等,上游成本所涉及的單位主要有政府、金融機構、設計單位、材料供應商、承建商、咨詢機構等;房地產開發企業核心成本包括前期工程費、規劃費、基礎設施費、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稅金等;下游成本是指在銷售及售后中所發生的成本,包括了銷售成本、物業管理成本和客戶服務成本,涉及的單位主要有銷售機構、物業管理公司和客戶。根據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成本分類,構建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的構成模型(見圖1)。

        (一)鏈際競爭對房地產企業供應鏈上游成本的影響

        房地產企業是圍繞項目運營的,而項目對土地有著很強的依賴性,供應鏈核心企業—房地產企業為了獲取土地,彼此之間的相互競爭對土地價格會產生影響。在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內,房地產企業必須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后盾。在房地產企業資本鏈上,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房地產企業能否低價獲得資本從而在供應鏈的競爭中取勝。項目建設前期,設計階段耗費成本占總成本費用的10%-20%,對項目建設期成本控制的影響為20%-30%。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促使房地產企業越來越關注項目建設的前期,對項目的勘察設計成本投入越來越大。

        項目的建設期,從材料和人工方面來講,與房地產企業相關聯的上游供應商之間在進行產量競爭時會引起原材料及設備零部件的采購成本上升;位于多條供應鏈的焦點上的供應商,多家房地產企業都從這個供應商取得原材料和設備,供應商借機抬價或者是供應商為滿足多個開發商的需求,不斷的擴大產能,從而引起原材料和設備成本的變化。同時,房地產企業的上游供應商之間為了獲取市場通過擴大產能進行產量競爭,導致企業對人工的需求越來越大,間接引起人工成本的增加。房地產企業選擇材料供應商的過程中,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會增加招投標成本的投入以及談判成本的產生。從工程建設的角度,在項目的建設期,房地產企業通過業務外包政策,將工程發包,承包單位的實力及承包單位的成本管理水平都會影響建安工程費用的高低,為了保證項目的有效實施,房地產企業必須對承包單位各方面的能力進行了解,運用監理制度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這些都會增加供應鏈成本。

        房地產供應鏈上的咨詢成本是指在咨詢單位對建設項目進行成本概預算、結算及其它相關的咨詢服務時產生的各項成本,主要體現為咨詢費用。隨著咨詢市場的日益發展壯大和咨詢價格的公開性,大大的縮減了房地產企業咨詢環節的供應鏈成本。

        (二)鏈際競爭對房地產企業核心成本的影響

        房地產企業核心成本包括房地產企業自身管理成本和房地產企業支付的開發成本。房地產企業的自身管理成本是房地產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經營費用和稅金;房地產企業支付的開發成本是在工程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為完成工程項目所發生的非實體項目的費用。眾多的房地產企業之間彼此競爭,會引起房地產企業核心成本的增長。

        (三)鏈際競爭對房地產企業供應鏈下游成本的影響

        在項目竣工投入使用階段,鏈際競爭對房地產項目的銷售成本、物業管理成本的影響較大,房地產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就選擇較好的策劃公司和物業管理公司作為合作伙伴,還要從服務及質量上贏得顧客的青睞,這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鏈際競爭的條件下,提高自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房地產企業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管理,不斷地增加對高科技人才的投入,才能贏得市場。

        鏈際競爭下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模型和措施

        (一)鏈際競爭下的房地產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模型

        第4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關鍵詞 企業供應鏈 電子商務 應用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面臨著嚴峻激烈的競爭形勢。加強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電子商務將信息網絡技術完全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賦予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新的內涵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重視企業供應鏈管理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研究極具現實和理論意義。

        1 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及其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是在傳統一體化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而來的,既解決了企業一體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又保留了傳統管理理論的優勢,融合了新時代信息技術管理理論的優點,順應了時展要求。企業供應鏈管理是“傳統縱向一體化”向“現代橫向一體化”理論發展的重要實踐,是指將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的多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利用供應鏈結構完整性、系統一致性、功能關聯性及價值增值性的特點,通過信息共享、跨企業或部門協作、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分擔伙伴關系等方式,實現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結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企業管理模式。盡管供應鏈管理是有機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的集成化戰略管理模式,對企業現代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實踐管理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供應鏈管理過分強調“橫向一體化”過程中成本價值優勢,忽略了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研究;其次,供應鏈管理畸形化企業間的競爭機制,損害了供應鏈內外的企業友好合作關系;最后,企業的供應鏈系統中缺乏有效的市場經濟信息流通渠道,沒有統一、規范的電子信息服務交易平臺。

        2 電子商務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積極影響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電子信息技術,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如市場調研、資源配置、內部管理協作、客戶聯系溝通等自動化和電子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管理經營手段。電子商務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二次變革,由鏈式供應向網式供應轉變,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與完善具有積極影響。首先,電子商務構建了高效的共享集成網絡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內部局域網和外部互聯網的有機結合,提高了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傳遞、交流的效率及準確率;其次,電子商務利用電子網絡服務交易平臺最大限度的開辟了調研市場消費需求的新通道,有利于及時、有效的獲得全球范圍內相關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增強了全球化資源配置及管理能力;最后,電子商務促進形成了企業間的核心價值鏈,開發了多元化營銷渠道,增強了企業科學決策能力。

        3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具體運用主要體現在將企業供應鏈管理電子信息網絡化。在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中,電子商務利用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以企業生產經營為核心的經濟運營網絡集成系統。在這個電子化、數字化的系統中,企業通過對電子商務手段的運用,整合企業信息庫、供應商信息庫、客戶信息庫這三大主要信息渠道,利用計算機專業化管理軟件,分析供應商的供應能力、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物流能力及客戶的實際需求,以實現包括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在內的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高效管理與科學規劃。電子化采購(E-procurement)是指企業在確定用于生產的原材料及維持自身運轉的物資清單后,利用電子網絡,瀏覽適宜的供應商供應目錄,篩選最佳供應商并簽發訂單,通過與供應商的網絡信息交換與意向交流,高效、科學的協商合同條款,最終訂立采購合同的一種現代化購買手段。在電子化采購過程中,如果企業是供應商,則供應企業在接到訂單后需利用企業內部局域網絡分析本企業庫存情況、生產計劃等,以相關信息來決策是否接受訂單并繼續洽談。電子化設計(E-Design)是指在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根據企業內部網絡及時更新的數據庫,計劃企業生產銷售活動;在企業外部,企業利用企業間的互聯網網絡協調與批發、零售商之間的買賣活動,規劃一定時期企業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設計開發部門可以通過最大可能性的消息渠道獲得廣大客戶的回饋信息,為企業的科學合理規劃打下堅實基礎。電子化履行作業(E-Fulfillment)是指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上的企業通過互聯網網絡聯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之間及時傳遞有效履行信息,以保證交易時間的縮短、交易成本的降低,最具代表性的是物流與銷售商之間的電子商務協作。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在供應鏈中的具體運用也越發多元化,電子商務以網絡為中介,借助網絡虛擬資源組織、協調、監控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建立起了動態、協作化的企業供應鏈模式。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實踐是企業管理理論的巨大變革,是增強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力量源泉。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降低了企業生產管理成本,提升了企業經營運作靈活性,加快了企業供需反應時間,提升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效率,必須加大對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應用的研究與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健,宋麗.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

        第5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關鍵詞]物流電子商務企業伙伴關系發展策略

        一、引言

        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部分企業開始推行供應鏈一體化管理,但是仍然無法快速敏捷地響應市場。由于物流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一些企業試圖通過電子商務重新構建物流供應鏈,期望能有效地解決傳統物流渠道的諸多弊病。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思想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把供應鏈成員間的活動協調整合為一個無縫的過程。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獨立需求和相關需求的差異,陸續出現了資源規劃(MRP)、準時生產制(JIT)及精細生產等新的生產方式,對提高企業整體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內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信息技術落后,造成供應鏈管理手段單一化,供應鏈在信息通路上廣泛存在著信息不暢和信息封閉等問題,因而迫切需要改變現有企業合作關系模式。

        二、電子供應鏈的本質和特點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基于網絡的、電子交易方式,最大特點就是它以數字化網絡為基礎,進行商品和服務交易,通過減少信息社會的商業中間環節,減少庫存,降低交易成本,縮短生產銷售周期,最終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電子供應鏈將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者有機的統一,通過互聯網獲取上、下游客戶端信息,實現網上協商價格、訂立合同、發送訂單、貨物網上跟蹤以及網上支付,祛除了許多影響供應鏈的不確定因素,實現信息共享。因此,電子供應鏈的本質就是實現物資、信息和資金的電子化流動,將供應鏈上下游關系的商務參與者有機的聯合起來,實現商務信息的一體化。實現電子商務依靠以鏈主為核心的電子供應鏈物流,并由此引發了一次高科技和高度信息化的革命,將供應鏈處理為虛擬化、信息化。

        電子商務所導致的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也深刻影響著供應鏈的各個組成部分,使供應鏈各個階段相互協調,并對整條供應鏈利潤最大化起重要作用。在電子商務的支持下,消費者的需求信息直接反饋到廠商,企業的生產日程安排必須根據消費者需求信息制訂生產計劃,使得企業能夠用高效率的方式生產出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到整個生態系統和價值網的基礎構造,并在電子商務網站的構建中得以體現。這種新的供應鏈是在消費者控制下的,企業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新建立供應鏈,企業的供應鏈也因此從推動型變成拉動型,將業務從內向外延伸到供應商及其貿易伙伴,使得企業的整個價值鏈能對消費者需求做出更好的響應。因此,電子商務下的物流已經脫離使企業成本最小化的概念,電子供應鏈逐漸成為供應鏈網絡節點企業實現共贏的核心內容。

        三、電子供應鏈與企業伙伴關系

        電子商務在許多企業物流供應鏈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企業運用互聯網進行廣泛的互聯網交易,采用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和原材料網上采購系統,對企業進行流程改造。電子商務已經成為貫穿產業供應鏈整合中的強制性因素,許多企業的核心供應鏈概念和規則受電子商務影響以更高效的方法付諸實踐,加速了核心供應鏈規則的廣泛采用。利潤最大化是所有企業的既定戰略目標,企業供應鏈一旦確定,就會影響到伙伴企業的生產決策,而供應鏈概念代表著強調顧客服務至上的管理思想,電子供應鏈的活動則直接形成企業伙伴關系的重組,增強了企業間的合作緊密性。電子商務所引發的伙伴關系戰略重組簡化了企業業務流程,實現供應鏈上伙伴之間需求和供給信息的共享,提高供應鏈的協調性,在降低供應鏈總成本的同時,更好地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從傳統的企業關系過渡到創新的合作關系模式,經歷了從以生產物流相結合為特征的物流關系、到以戰略協作為特征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樣的過程,企業間需要高度合作與集成的戰略伙伴關系。這種合作伙伴關系顧客導向化程度更高,模塊化、簡單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是企業在多變的市場中柔性和敏捷性顯著增強。

        1.電子商務實現供應鏈伙伴間的信息共享。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商與零售商、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實現了供應鏈一體化,通過信息技術,供應商可以及時準確的掌握產品銷售信息與顧客信息。通過Internet能重新定義后端操作,并且在流程中改變各方的作用和關系、預測新的供應網絡、服務和業務模式。電子商務供應鏈上的成員直接向客戶銷售產品或采購原材料,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實現供應鏈的無縫連接。

        2.電子供應鏈縮短了供應鏈上節點間的時空距離。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要求企業具備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電子供應鏈方式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和供貨的及時性,將由供方向需方的推進式計劃變為由需方向供方的拉動計劃,降低了企業自身對于上下游節點的依賴性。由于電子供應鏈組成單元具有緩沖和中斷耦合的作用,打破了從前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時間和地理限制,供應鏈上的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動態企業聯盟,實現供應鏈系統優化,而非單個企業內部的優化。這種時空距離的縮短,也使得整個供應鏈對上、中、下游的物流及配送需求響應速度越來越短,從而實現了整個供應鏈的物流配送的高效化。3.電子商務促進供應鏈網絡實時動態控制得以實現。在供應鏈中,信息流對所有供應鏈成員共享,各成員都能夠及時得到它所需要的商業信息。從生產企業發出的信息必然會得到它下游成員的反饋,由于信息的對稱性,每個成員都能夠通過電子供應鏈實時選擇最優的合作伙伴,使得企業在開發新產品和響應市場的速度上占據絕對優勢。

        4.電子商務為供應鏈節點企業提供了個性化服務。由于客戶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子商務為顧客提供導向,使供應鏈最佳化成為現實,客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標,減少了外在因素的影響及其造成的風險,實現規模效益最大化。

        四、電子供應鏈的發展策略

        1.數字化信息技術與供應鏈結合。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的電子商務將為供應鏈提供更為優化的決策支持系統,高科技手段在物流作業中將起到主導作用?;A物流平臺系統和與電子商務配套的配送服務系統建設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而有所改觀,形成基于電子供應鏈的產業化發展,決策層和經濟界應當重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決定性作用。

        2.運用Internet/Intranet技術實現供應鏈網絡信息高度共享。將互聯網與現有分銷渠道結合起來,發揮兩者的優勢。供應鏈的社會化和共同化也將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的新趨勢,信息的采集、處理必須規范化,保證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按“鏈”的特征改造企業業務流程,協調各部門的生產能力和設備能力,使個節點企業具有處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運作方式和自適應能力。

        3.建立以電子供應鏈的協同運作模式。未來的電子商務供應鏈應該考慮諸如潛在供應鏈伙伴之間的管理關系、沖突解決方案等軟性相關問題。供應鏈是一個帶有目標沖突的復雜的組織網絡,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供應鏈研究需要包括能夠明確考慮權衡總成本、顧客服務和提前期之間關系的關于聯合采購、生產、庫存計劃決策的多目標處理,而集中使用通信技術、知識挖掘技術和可視化技術的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開發。

        4.簡化組織結構。通過對企業部門組織結構優化,實現業務流程重組和職能部門的集成,避免不同部門之間職能的相互滲透,便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管理,協調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明確各自分工。

        第6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摘要:企業推行供應鏈管理必然面臨電子商務這一新環境,電子商務為供應鏈管理創造了新機會,同時也對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新挑戰,供應鏈管理必須根據電子商務環境做出相應調整和重構。分析電子商務環境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探討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設計與重構的方法、原則和步驟,使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發揮最大效能,最終實現理想的供應鏈。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供應鏈設計;供應鏈重構

        一、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管理的挑戰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日益自由化和全球化,電子商務在各個行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管理模式從基于單個企業的管理模式發展到了基于擴展企業的管理模式,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轉變成了供應鏈管理的問題,即如何有效地整合、集成和利用由多個企業所提供的信息問題。此時,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結合起來,通過網絡建立起自己的電子化的、網絡化的供應鏈。

        Chopra和Meindl(2001)認為[1],有兩個原因會導致供應鏈上缺乏合作:一是供應鏈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二是信息在供應鏈上傳遞時經常會被扭曲?;ヂ摼W和電子商務的出現,能夠促進信息的共享以彌補以上不足,并且對供應鏈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電子商務全面采用電腦和網絡支持企業及其客戶之間的交易活動,包括產品銷售、服務和支付等。其次,電子商務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接近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再次,電子商務促進企業間合作,建立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業務流程的無縫集成,最終達到生產、庫存、銷售以及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全面集成,讓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發揮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應鏈運作變為現實。

        Maloneetal.(1997)認為[2],信息技術減少了交易和合作成本,從而使層次性的合作提升為市場性的合作。因此,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電子商務市場從供應商那里買到自己需要的產品,無需通過銷售商的中間環節,從而大大節約交易成本和搜尋成本,供應商也能擴大自己產品的銷售渠道,獲取更高的利潤。

        眾多學者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相結合的諸多有利之處,對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已有較多研究[3]?,F有研究成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電子商務手段將供應鏈上的各種異構系統集成為一個整體,以提高業務流程效率,降低供應鏈的總成本[4];另一類是研究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方法,如重新設計分銷流程,減少流通中間層,避免價格差異,供應鏈的重組,供應鏈的網絡化戰略研究等,側重管理模式的創新[5]。然而在企業如何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建立適合自己的供應鏈上尚有所欠缺,下文將探討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設計與重構的方法、原則和步驟。

        二、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設計策略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設計原則

        設計有效的供應鏈,必須考慮電子商務市場環境中的動態性因素包括市場需求的多變、產品壽命周期縮短、外部競爭加劇、價格、利率和匯率的波動等。為了適應這種多變的市場環境,需要設計一種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系統,從而達到優化供應鏈管理的功能,使供應鏈各鏈節、各功能實現最佳配合與協調,共同保證供應鏈整體效益最大化的目標。設計集成化的電子商務供應鏈系統,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1.柔性原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于消費者的需求千變萬化,顧客要求的服務水平越來越高,供應鏈系統必須適應這種特點,這就要求供應鏈包括生產制造系統、產品設計和研發系統、物流后勤系統在內的各個環節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能對需求的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

        2.優化原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此供應鏈的各個節點的選擇更應該遵循強—強聯合的原則,每個企業只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的核心業務過程,這些具有核心業務的獨立制造單元具有自我組織、自我優化、面向目標、動態運行和充滿活力的特點,能夠實現供應鏈業務的快速重組。

        3.簡潔原則。電子商務要求企業具有靈活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因而簡潔性成為供應鏈的一個重要原則,供應鏈的每個節點都應是簡潔而有活力的,能實現業務流程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研究的快速組合。比如供應商的選擇就應該少而精,以有利于減少采購成本,實施JIT采購和準時生產。

        4.協調原則。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業績好壞取決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是否和諧,電子商務具有更強的協同處理功能,供應鏈系統的設計必須考慮是否形成了充分發揮系統成員和子系統的能動性、創造性以及系統與環境的總體協調性,只有和諧而協調的系統才能發揮最佳的效能。

        5.創新原則。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沒有創新性思維,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管理模式,電子商務環境快速多變的特點要求供應鏈的設計過程中遵循創新原則。要生成一個創新的供應鏈系統,就要敢于打破各種陳舊的思想框架,用新的角度新的視野審視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體系,進行大膽的改革。

        6.戰略原則。供應鏈建模應有戰略性觀點,通過戰略的觀點考慮減少不確定的影響?!糐P+1〗從供應鏈的戰略管理角度考慮,供應鏈的設計必須體現供應鏈的長期目標,與供應鏈的長期戰略相匹配,要能預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供應鏈的系統結構發展應和企業的戰略規劃保持一致,在企業的戰略指導下進行。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設計過程

        供應鏈設計過程是一個分析問題,提出方案的過程。分析問題就是分析企業的優勢劣勢,分析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從而找出建立有效供應鏈的機會,同時分析供應鏈上不適應電子商務環境的那些對供應鏈的目標構成威脅的因素,通過企業狀況與環境匹配,得出建立高效靈活供應鏈的解決方案。主要包括以下8個步驟:

        第一步,分析市場競爭環境。這里指微觀環境,因為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微觀競爭環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分析市場特征的過程要向賣主、用戶和競爭者進行調查,以確認用戶的需求和因賣主、用戶、競爭者產生的壓力。通過分析,可以找到供應鏈面臨的機會和威脅,掌握顧客和市場的脈搏。

        第二步,分析供應鏈的現狀。主要分析現有供應鏈上的供需狀況,目的在于找出現在供應鏈中不適應電子商務環境要求的要素,研究供應鏈開發的方向,分析總結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供應鏈設計的阻力等因素。

        第三步,提出供應鏈設計項目。因為供應鏈設計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在確定設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資金、技術、人員、設備、時間等等,通過針對現狀分析以及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供應鏈設計項目,分析其必要性以免造成浪費。

        第四步,建立供應鏈設計目標。供應鏈主要目標在于獲得高用戶服務水平和低運營成本之間的平衡(它們之間往往有沖突),同時還包括進入新市場、開發新產品、開發新的分銷渠道、改善售后服務水平、提高用戶滿意程度和降低庫存成本等目標。

        第五步,構建供應鏈框架。分析供應鏈的組成,提出供應鏈組成的基本框架,供應鏈中的成員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廠、設備、工藝和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用戶的選擇與定位,以及確定選擇與評價的標準。

        第六步,評價供應鏈可行性。這不僅僅是策略或改善技術的推薦清單,而且是開發和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為開發供應鏈提出技術選擇建議和支持。這也是個決策的過程,如果認為方案可行,就可進行下面的設計;如果不可行,就要進行重設計。

        第七步,設計和創建供應鏈。主要解決以下問題:供應鏈的成員組成(供應商、設備、工廠、分銷中心的選擇與定位);原材料的來源,包括供應商、流量、價格、運輸等;生產設計,包括需求預測,生產什么產品、生產能力、生產作業計劃、成本控制和庫存管理等;分銷任務與能力設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物流管理系統設計等。

        第八步,檢驗和實施供應鏈。供應鏈設計完成后,應通過一定的方法、技術進行測試,看其是否可以持續滿足客戶遞送的時間、產品數量等方面的要求及快速響應關鍵客戶的需求,以提高供應鏈的響應性和服務質量。如有不行,返回重新設計。如果不存在什么問題,就可實施供應鏈。

        此外,在遵循上述的基本過程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供應鏈系統中內外要素的制約,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供應鏈設計是一個開放的、螺旋上升的過程,不可能一次設計就解決所有問題,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在產品開發初期設計供應鏈,產品設計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應該同時考慮供應鏈的結構問題,以獲得最大化的潛在利益。再次,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除了電子商務這一商務環境要素外,供應鏈的環境因素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在設計供應鏈時必須綜合考慮這些宏觀環境要素。最后,電子商務環境下產生了各種先進的制造模式,這些先進制造模式一方面為供應鏈的設計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寬泛的技術選擇條件,另一方面客觀上推動供應鏈不斷進行創新設計和重構。

        三、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重構策略

        供應鏈設計方案確定后,接下來的就是把設計的方案付諸實施,也即對現有的供應鏈進行重構。供應鏈重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牽涉到很多管理細節問題,供應鏈上每一個不適應電子商務要求的環節都是重構的對象。其中涉及面多、影響較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組織重構、流程重構、資源重組。下文就從這幾方面來探討供應鏈重構問題。

        (一)組織重構

        組織重構是供應鏈重構的重要方面,它為供應鏈的有效運行建立起支撐的“骨架”,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供應鏈的組織架構反映了供應鏈上的權力關系和聯系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信息在供應鏈上的傳遞方式。組織架構的好壞將影響到供應鏈上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積極性和能力的最大發揮,所以說它關系到供應鏈實施的成敗。電子商務環境對供應鏈的組織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供應鏈具有快速反應能力,供應鏈的組織架構應該適應這種特點。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組織重構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職能機構扁平網絡化。傳統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形的垂直結構,包括決策層、職能層和執行層,指令和信息是逐級單向傳遞的,指令由上到下,原始信息由下到上。傳統的組織結構具有很大的弊端,表現在決策速度慢、信息容易失真和供應鏈的反映靈敏度低,這種結構已經不適應電子商務環境的要求,所以在供應鏈重構中要用扁平化、網絡化的組織結構來代替這種金字塔形結構。扁平化的組織要求減少不增值的管理層次,各級之間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職能之間進行網絡化的連接,信息在組織中是網絡化傳遞,從信息源同時向其他各部門發散。在這樣的組織中更多地采用項目團隊和矩陣結構的組織方式,具有很大的柔性,能夠適應電子商務的快速響應的需要。

        2.進行適當的分權。分權就是高級管理人員把部分決策權分給低級的管理人員,更多地讓員工參與決策。分權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員工的主動和積極性,增加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面臨的市場環境和顧客需求瞬息萬變,供應鏈需要對這種變化做出快速響應才能保持競爭力,高度的集權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因此,在供應鏈的組織重構中應進行充分的分權。分權的程度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分權的偏好,二是員工對分權的接受程度與能力。組織分權的偏好高,分權程度高,反之則低。員工對分權的接受程度與能力強,可以分權的程度高,反之則低。這兩者的交集就是組織的分權度。不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組織的分權程度受到環境的制約有時不以組織的偏好決定,唯一的途徑就是提高員工的分權接受程度和能力,讓那些有能力和愿意承擔責任的人來承擔供應鏈的部分決策權力。

        3.締造學習型組織。電子商務是科技創新的產物,是知識經濟的體現,供應鏈上的企業要跟上電子商務時代的變化,不斷自我更新,就必須向學習型組織轉變。學習型組織能夠自我創新、自我提升,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保持永遠向上的活力,同時它具有重視知識、鼓勵創新、開放思維的特點。供應鏈的學習型特點體現在三個層面上:一是供應鏈節點企業要成為學習性組織;二是節點企業之間在合作競爭關系中要相互學習;三是整條供應鏈向供應鏈外學習。在供應鏈的組織重構中,要從這三個方面把供應鏈塑造成學習型的供應鏈。

        (二)流程重構

        流程就是做事的方式,流程重構就是要改變那些不合理的做事方式,以適應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需要。方案制定后,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流程至關重要。傳統供應鏈流程中表現出許多不適應電子商務環境要求的地方,表現為:流程各環節質量不統一,導致產品檢驗、質量監測等成本的發生;流程各環節生產能力不一致,造成大量的在制品庫存和等待時間;流程物理路線設計的不合理,增加了流程中運輸、轉移等非增值活動;流程的過渡復雜減緩了物流、信息流等的流速,增加了管理和后勤系統的負擔,等等。流程重構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消除非增值活動。通過各環節的協調,流程路線的重新設計,提高各環節質量意識等方法,減少流程中的庫存、運輸轉移、返工、檢測等活動。例如,用JIT的思想設計流程,就可以大幅度減少非增值活動。

        2.工作整合。流程中許多工作是可以合而為一的,工作的整合,可以減少交接手續,大幅度提高效率水平。工作整合,既可以采取幾項工作歸一人完成的形式,也可采取將完成幾道工序的人組合成小組或團隊的方式。

        3.流程改進。將生產周期長的連續式流程,以及因各工序間缺少溝通易產生生產誤差甚至差錯的平行式流程,改進為同步流程。同步流程的優勢在于其工序在互動的情況下同時進行,它不僅能縮短周期,而且通過各工序的交流,互相調整,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提高效率,減少浪費。

        流程改造策略遠不止以上幾種,各企業應根據自身具體問題,創造性地尋找適合自身的策略。但不管是什么策略,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加強流程網絡的總體規劃,使流程間彼此協調,降低內耗。

        (三)資源重組

        供應鏈重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資源重組,電子商務環境對資源利用的廣度和深度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傳統上的企業資源是為功能服務的,隨著企業行為面向過程的轉變和對企業經營柔性、精簡性等要求的提高,企業必須重新構造其資源配置模式以使其和過程相一致。隨著企業“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的轉變,當企業向顧客承諾的交貨提前期較短時,為了保證能夠實現承諾,企業需要投入更大的物流或生產能力。供應商和客戶成為企業的兩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在資源重組中必須充分考慮這兩種資源。另外,速度作為電子商務競爭的基礎之一,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供應鏈管理也要把時間納入企業資源管理之中。資源重組的核心是供應商資源和客戶資源的重組,充分利用Internet進行搜索,綜合評價各供應商的資本、人力、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從中挑出適合電子商務供應鏈戰略的部分供應商,形成供應鏈的一部分。同時分析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現狀,確定企業的目標客戶群,形成供應鏈的下游部分。這時,一條供應鏈的雛形才算完成。由于電子商務環境的動態性決定了這種重組的經常性,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然后,整合供應鏈上的資本、技術、人力和信息等資源,把各節點企業的優勢資源挖掘出來,充分發揮其優勢方面,形成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局面,把有限的資源從那些弱勢項目中退出,形成核心競爭力。

        第7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信息集成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企業經營管理以及整個經濟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企業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來改造業務流程、加強企業內部各項業務以及企業與外部供應商及客戶之間的信息分享、協調和合作,即企業信息化過程。如果說初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離散的個體對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而高級的企業信息化則運用新的信息和通訊技術,以網絡技術的運用為核心將各個離散的個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個體之間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動和分享,形成企業生產協作及經營交易全過程的信息網絡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全球制造的出現,供應鏈在制造業管理中得到普遍應用。供應鏈是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圍繞核心企業從原材料采購到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它不僅是—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供應鏈的競爭優勢在于通過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使之更加快捷穩定地貫穿企業的價值鏈。

        我們已進入信息經濟或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環境下的企業供應鏈與工業化時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ヂ摼W為全球企業供應鏈提高運作效率、擴大商業機會和加強企業間協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電子商務平臺。如果企業能在很好地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資源如供應商、商、承運商等,將提高其生產、采購及交貨計劃的準確性,從而能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準確性及客戶忠誠滿意度,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保持市場的競爭優勢。

        一、供應鏈管理

        約束理論(TOC)的創始人戈德拉特博士最早意識到許多產品資源并非互不相干,而是在同一鏈上,相互依存的多個環節朝著創造利潤的共同目標運轉。供應鏈管理不僅是一項先進的排程計劃,而且已被眾多企業證實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如果供應鏈中組織、部門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與合作,不同環節均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進行決策,最終將使得供應鏈內各個企業的利益均受到損害。企業的物資需求在缺少同中間環節協調與溝通的條件下,到供應商及后勤那里就會產生較大的波動,造成一定的信息傳遞失真扭曲;同時如果生產設計部門與消費者之間不能信息共享、充分溝通與交流,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客戶的需求,實現消費者滿意。

        下圖為傳統的供應鏈上部門或組織交流溝通模型。

        供應鏈是一個組織網絡,在這個網絡上的所有組織通過上下游之間的聯結,以不同的相互依賴的流程和活動共同為最終用戶創造以產品或服務形式表現出來的價值。雖然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是獨立的,但是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卻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賴、相互合作。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人們在認識和掌握了供應鏈各環節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利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凋、控制和激勵職能,對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及業務流進行的合理調控,以期達到最佳組合和最高效率,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如:訂貨合同、采購單等)和反饋的信息流(如:提貨單、維修報告等)將供應商、核心企業直至消費者聯成一個整體的管理模式。

        供應鏈管理試圖利用計算機網絡來整合從供應商、企業自身到消費者之間的所有交易與合作流程。供應鏈管理所涉及的并非企業之間一對一的關系,而是涉及整個系統之中所有的次供應商、供應商、企業自身乃至最終顧客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將供應鏈看作整體而非根據責任分為不同的諸如生產、銷售之類的功能領域;(2)要求并且最終依賴戰略性的決策;(3)賦予庫存以與傳統管理不同的角色,將之看作是最后的而非首位實現平衡的手段;(4)需要有新的系統方法:一體化。

        Michael Porter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使用“價值鏈”和“價值體系”兩個概念詳細地分析了企業如何通過企業戰略的實施來獲得或者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價值鏈中的各項活動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與自身的活動有關,也與其供應商、銷售渠道和客戶的活動有關。上述價值鏈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價值體系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企業的上游價值鏈和下游價值鏈,都可以影響到企業提供給客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企業只有有效地協調自己的價值鏈與供應商、銷售渠道和客戶的價值鏈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實現其競爭戰略。在供應鏈管理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需要企業內部各組織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供應商之間能建立起合作互利的雙贏關系,因此,協調與合作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

        二、電子商務與供應鏈集成管理

        電子商務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以電子交易為手段完成金融、物品、服務、信息等價值的交換,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的交易模式,它包括生產、流通、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環節中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所有活動的電子信息化處理,形成與地域、空間無關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流通交易機制。電子商務是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的完美結合,許多企業已經將互聯網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來,并且取得了很大經濟效益。電子商務對企業的直接影響可以概括為: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存貨、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用戶服務效率及滿意度、降低營銷費用、創造市場機會、提高企業知名度等。同時,電子商務對于企業經營的全球化、實時化、網絡化、數字化以及改善貿易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供應鏈中所有的節點企業基于為用戶提供質量最好、價值最高的產品或服務的共同目標而相互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不管鏈上哪一點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鏈出現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問題,而電子商務的出現與應用消除了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障礙,有效連接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用戶之間在供應鏈中的關系。在企業內部,EC也可以改善部門之間的聯系,加強了用戶“pull”機制。如果企業能在很好地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資源,如:供應商、、承運商等,將提高其生產、采購及交貨計劃的準確性,從而能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準確性,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由于客戶滿意度高而保持市場優勢,這便是供應鏈集成管理。

        供應鏈集成管理是指具有跨越供應鏈上多個環節或功能來協調計劃的機制,及時傳遞信息、準確協調決策者與系統的行為,比原來的供應鏈管理更具有敏捷性和靈活性。集成供應鏈管理正在改變工業化時代企業客戶管理、采購、定價及衡量內部運作的模式,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集成傳統商業活動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同時幫助企業將客戶、經銷商、供應商以及員工結合在一起。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集成供應鏈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已成為供應鏈管理發展的新方向,將成為企業適應全球競爭的一種有效途徑。

        歸納起來,電子商務在以下幾個方面推動和影響供應鏈的集成管理。

        1. 信息集成。

        供應鏈上的企業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包括影響供應鏈上的企業成員運營管理的各類數據信息,比如需求數據、庫存狀態、生產運輸規劃、營銷計劃等。相關部門或團體可以方便容易的在線獲得這類時實信息數據,進而采取相應的管理行為。以Internet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成為供應鏈集成的主要推動力量,電子商務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化,它為企業各部門以及企業相關伙伴搭建了一個充分交流和共享的信息平臺,使他們之間對來自各方的需求和資源利用能夠作出快速反應,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價值的最優化(如圖2示)。

        2. 同步計劃。

        指供應鏈上企業成員針對生產安排、預測補充所采取的聯合設計和執行計劃,根據共享的信息所進行的具體生產運營措施。對價值鏈的整體進行管理,實現各項活動之間的相互協調和合作,從而有效地降低成本或者改進質量、提高性能、對市場需求作出快速整體反應。

        3. 協調工作流程。

        集成供應鏈管理由于信息充分交流共享,節點企業知道做什么、如何做,便形成了供應鏈上的企業成員之間的自動工作流程。比如由于生產企業從供應商之間的緊密同步協調,采購行為可以實現及時、準確和高效率。

        4. 新的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使供應鏈管理不僅提高效率,也為企業帶來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更多的商業機遇。供應鏈網絡可聯合研制新產品、開發新客戶群體,在Internet的推動下形成新的供應鏈游戲規則。

        電子商務在以上幾方面對供應集成鏈管理的影響和益處列表1所示。

        三、結束語

        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信息網絡化使企業認真檢查和創新他們的供應鏈戰略。為保持競爭優勢,有遠見的企業努力實現與供應鏈伙伴的協調與合作,強化供應鏈集成。信息技術尤其是Internet在促進供應鏈集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采用電子商務技術企業可以改善效率、優化資源利用,實現快速市場反應、減少經營的時滯、提高顧客服務和尋求擴大新的市場機遇,并最終獲得較大的收益和價值。

        參考文獻:

        1.Ashish Sharma.Responsivenes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nagement Science,2000,(10).

        2.Hau L.Lee.Ultimate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Using Demand-Based Management.Stanford Globa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um,2001.

        3.郭京福.新經濟與管理變革.內蒙古科技出版社,2001.

        4.林毅夫,李永軍.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競爭力.2003.

        第8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摘要財務管理績效的提高將更加有利于企業整體價值鏈競爭力的提升,完善供應鏈的財務管理將是提高制造業水平的關鍵。就供應鏈中財務管理的重點及財務管理系統作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

        1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指一個企業與其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應商,以及與其銷售商、銷售商的銷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終用戶之間的關系網鏈。供應鏈包含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制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到最終用戶,它不僅是一條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價值增值鏈,能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因此,供應鏈是一個范圍更廣的企業結構模式。

        供應鏈管理是市場渠道各層之間的一個聯接,是控制供應鏈中從原材料通過各制造和分銷層,直到最終用戶的一種管理思想和技術。供應鏈管理也是一種新的管理策略,它強調供應鏈上各參與成員及其活動的整體集成。它把不同企業的目標集成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有效的供應鏈管理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提高整個生產和銷售過程的有效性,同時還可以給客戶增值。

        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個系統的費用有效性,使系統總成本達到最小,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在于采用系統方法來進行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關心的并不僅僅是物料實體在供應鏈中的流動,除了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的運輸問題和實物分銷以外,還包括以下問題: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戰略供應商和用戶伙伴關系管理;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物料管理、產品設計與制造管理、基于供應鏈的用戶服務、企業間資金管理、內部與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應鏈的財務管理重點

        供應鏈中的財務問題,應該說是以物流為載體的資金流問題。財務供應鏈與物流供應鏈是同時發生的,不過前者表現為資金流,后者表現為物料流動。財務應該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關資本投資、借款、利潤等方面的決策。人們研究了公司財務計劃優化模型、資產負債優化模型、跨國公司財務規劃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诠湹母偁庁攧展芾硎且环N與環境變遷相適應的、動態的、戰略的財務管理,它要求企業結合網絡信息經濟發展的現狀,以IT為基礎選擇適合本企業創新發展的財務競爭戰略,從供應鏈發展的趨勢中把握方向,確立其持久的競爭優勢。

        由于財務管理的綜合性、全面性和連續性特征,規定了它在各種供應鏈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應鏈思想的企業管理仍沿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它將呈現出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適,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業產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產品研發階段確定,這樣,以事后管理為主的現行財務管理系統就難以達到優化控制整體供應鏈系統的目的。

        (2)現行財務管理系統難以滿足多目標要求,從而使得企業再造(BPR)、增值管理、企業資源規劃(ERP)以及現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實處。

        (3)現行財務管理系統建立的基準點是“短期的”(1~12個月)。它反映的是企業短期的收益、成本,這種將固定成本簡單作短期化處理,淹沒了大量企業長期性和戰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業各項管理活動績效難以真正體現。

        (4)現行財務管理系統與現代管理觀念相抵觸,比如與“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觸等。

        (5)供應鏈各節點的財務信息不準確。

        (6)供應鏈診斷和改進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應鏈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現行財務管理系統面臨挑戰和機遇,迫切需要重構財務管理體系,即借助于信息技術(IT)、電子數據交換(EDI)、產品數據交換(PDI)、Internet、Intranet的應用發展,創建以培育和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的財務管理體系。

        3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財務管理系統

        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循環雖然是各自獨立的循環系統,但它們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環和資金流循環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礎來源于物流和資金流,這“三流”保持者互動促進和互動修正的關系?;诠湹呢攧展芾硐到y在開發設計階段就應該充分考慮這“三流”循環的成分,以增強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企業要把這樣復雜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及時準確地集成起來,光靠使用傳統的管理手段是很難做到的。資金占用不明,成本構成不清,消耗定額不準,考核、決策無依據等問題,使原有的財務管理系統無法滿足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要求。面向供應鏈的財務管理系統,應以基于Web平臺的文本信息處理手段為依托,從企業的日常業務入手,面向未來,面向控制,從而實現基于價值的管理。

        供應鏈架構下的財務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系統、管理會計系統、企業控制系統和信息決策系統。

        3.1財務會計系統

        企業財務會計系統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嚴格遵循會計制度的規定,采用科學、快捷的處理技術和手段,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強調面向業務流程的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財務會計系統能支持重組后的業務流程,系統內部的各模塊充分集成,并與供應鏈和生產制造等系統形成無縫集成。從而使企業各項經營業務的財務信息能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加強對資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業財務會計系統包括總賬系統、現金管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應收款管理系統、應付款管理系統、報表系統、財務分析系統等。其中,現金管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和資產管理系統分別用以處理企業的現金、存款、票據管理、薪資管理、固定資產的核算與折舊等業務,并生成憑證,這些憑證與總賬管理系統相集成,可以直接在總賬中進行查詢。應付/收款管理系統對業務、結算、壞賬、合同、分析等業務進行管理。

        報表系統對總賬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類調整、匯總,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編制會計報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有關方面進行管理和決策提供所需的會計信息。財務分析系統對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和解釋,揭示報表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系,并指出它們的變動趨勢與金額,從而提高報表信息的決策相關性。

        管理會計系統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信息化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針對企業性質運用管理會計的方法,對企業進行內部管理與控制,它主要有決策和控制兩部分組成,其中決策包括銷售預測、銷售定價、產品生產、成本和投資決策,控制包括全面預算、存貨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會計系統通過責任中心的定義,根據財務會計系統提供的基礎數據,確立預算方案,制訂預算審批流程,明確責任預算編制內容,進行責任預算的編制、審核、審批。實現對責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績效考核。此系統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為出發點以銷售預算為主導,進而延伸到生產成本和現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預算,最后編制預計財務報表。在此系統中,預算的每一部分都緊密圍繞企業的目標利潤來制定,從而保證目標利潤得以實現,同時提高企業在預算期內經營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會計系統中的銷售預算在整個系統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生產預算、現金收支預算和各種財務預計報表中的有關數據。生產預算則為材料供應、人力支出、制造費用和現金收支預算及各種財務預計報表提供依據。最后,各項預算的數據經過處理編制成各種財務預計報表,為企業決策和控制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3.2企業控制系統

        企業控制系統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動化相結合的措施,保護財務管理系統,確保資料的準確可靠和系統的正常運行。此系統把管理軟件和Internet有機地連接起來,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實現異地數據實時快速傳遞,是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及分支機構之間信息交換的橋梁,為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時,它采取網絡安全保護性措施,防止傳輸數據外漏??刂葡到y中傳輸的數據可以是整個數據庫,也可以明細到具體的業務憑證,這樣,總部可以很方便地對企業內部進行監督和指導,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并實現各部門往來業務的自動抵消和分類管理。

        3.3企業信息決策系統

        供應鏈中信息的作用和價值,直接對于供應鏈績效產生作用。信息作用和價值主要問題是成本和效益優化分析。信息決策系統是一種建立在集成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之上的信息處理和決策系統,它以管理科學、運籌學、控制論和行為科學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仿真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手段,面對復雜的決策問題,輔助中高層決策者決定活動的,具有一定智能行為的人機交互系統。近年來,微機的普及和應用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信息存儲、查詢、數據處理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的發展更是以極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價才能完成的工作。企業的領導階層在做出短期計劃和長遠規劃時,必須對現有的及以往的企業發展狀況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業信息決策系統的作用就是對各種報表和那些看似整齊但卻不能及時反映實際狀況的數據進行整理、加工,使其成為對決策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據。同時,信息決策系統還要滿足領導階層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的需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現階段企業的信息決策系統大多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內層的核心信息系統,一是圍繞在其外部的數據庫。內層信息系統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它主要記錄企業中所有與資源流動有關的信息資料,提供企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會計信息資料。外層數據庫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企業中各層管理人員,它可以由這些管理者根據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種類,其范圍可以隨著各層管理人員的不同需求而擴大或縮小,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企業管理者的要求。

        參考文獻

        1JamesC.VanHorne,JohnM.WachowiczJr.財務管理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第9篇: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范文

        [關鍵詞] 知識創新 供應鏈 知識鏈 模式

        現代經濟的發展,生存環境的變化對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識日益成為約束供應鏈整體運作效率的關鍵。供應鏈的存在與發展不只是要增加價值,更重要的是要創造新的價值,而知識創新既是創造新價值的最根本途徑,也是產生和維持供應鏈競爭優勢的最為可行的戰略。

        目前,知識管理研究呈現紛繁復雜的局面,理論體系和看法各異,為了克服知識管理研究過于寬泛的不足,人們提出了知識鏈的概念,并把知識管理的核心歸屬于知識鏈的管理。因此,以知識鏈模型為框架對供應鏈中的知識創新進行研究,可以對供應鏈中的知識創新起到指導作用?;诖?,本文在對原有知識鏈模型改進的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建議框架。

        一、知識鏈模型

        1.知識鏈一般模型

        知識鏈一般模型認為,知識鏈是一種知識鏈條,在這個鏈條形的網絡中,企業對內外知識進行選擇、吸收、整理、轉化和創新,形成一個無限循環的流動過程。這種觀點主要側重于企業內部知識從捕獲到創新的過程,并將這種過程抽象為一個無限循環的鏈條。

        2.知識鏈改進模型

        孤立的知識鏈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組織均呈輻射狀與外部眾多組織發生基于知識流的密切聯系。因此,知識鏈是基于知識流在不同企業主體間及企業內部的轉移與擴散而實現知識的捕獲、選擇、組織和創新的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網鏈結構模式。

        為了保證知識鏈的正常工作,還必須開展一些輔助活動。知識鏈的輔助活動一般包括:領導、合作、控制、測量,知識鏈的成功運作還需要相應的環境支持,如技術、組織結構及文化等方面。

        根據對知識鏈的認識,本文建立了新的知識鏈模型(如圖1所示)。

        二、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

        對供應鏈中的知識創新進行研究的文獻有很多,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本文認為,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有效協同供應鏈成員和外部網絡而開展的創新活動,通過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和服務效果,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優勢。

        供應鏈本身就是一個網絡,因此,核心企業在構建供應鏈網絡的同時,實質上也是在進行知識創新網絡的構建,從而形成一個包含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知識流的供應鏈網絡結構。在供應鏈節點企業中建立知識創新網絡,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市場的關聯性

        供應鏈成員在市場上的地位影響著它們在市場中的作用,市場關聯性越大的企業之間競爭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同時合作創新的成功率也越大。在競爭轉化為合作的過程中,企業更關心未來的發展,以及如何通過知識創新來戰勝競爭對手,因此,市場關聯性越大的企業之間合作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小,市場關聯性構造了合作創新的成功率和可能性的矛盾統一體。

        2.知識的重要程度與知識跟蹤

        在知識創新過程中,存在著許多重要程度不同的知識環節。企業可以將核心知識之外的相關知識,分配給供應鏈節點企業來承擔,這不僅有利于加快知識創新的速度,而且,有利于綜合各方面的知識優勢,帶來更具競爭力的創新成果。

        核心企業要時刻了解相對較新知識的開發,并跟蹤擁有這些新知識和技能的上游供應商或者下游客戶。然后,當時機成熟時,核心企業通過把供應商或下游客戶的設計隊伍與自己的集成起來,就可以實現快速的在新產品中引進這些新知識的目標。這使核心企業可以在前沿新知識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之間進行平衡。

        3.文化的一致性與人才知識結構的互補性

        供應鏈成員的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是否一致,會直接影響供應鏈中的知識創新能否得以順利進行,因此在建立供應鏈時要充分考慮以上因素選擇合格與合適的供應鏈成員。供應鏈節點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側重點不同,因此人才的知識結構也就有所差異,如果要在供應鏈中建立知識創新網絡,核心企業必須有能力整合這些人力資源,從而可以彌補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不足,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

        4.渠道的暢通性

        建立在供應鏈基礎上的知識創新網絡,不僅需要保持物流的暢通,而且,更需要保持信息流、資金流和知識流的暢通。供應鏈節點企業在網絡中的任何拖延,都將嚴重影響整個網絡的運行效率。渠道的暢通性直接制約著企業知識創新的效率,制約著知識創新成果的先進性。知識創新網絡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外部知識內化的一種具體形式,能夠聚集更多的知識源,形成更大的知識內核。

        三、基于知識鏈的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的系統結構

        如前所述,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強調供應鏈成員間能力的匹配。同時,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還必須不斷地尋求外部知識資源,通過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網絡,協調知識創新活動?;诖耍疚奶岢鋈鐖D2所示的基于知識鏈的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的結構框架。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集成的企業供應鏈信息系統

        供應鏈上各個企業均是鏈條上不可缺少的一環,在充分利用協同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便利條件下,實現 ERP、CRM 與SCM有機整合。網絡平臺是知識創新系統運作的技術基礎,其中,以企業內部網為核心,再通過它延伸至外部網和互聯網。增強各企業的信息系統網絡通信處理能力用于與其他節點進行信息共享及供應鏈全局決策中的信息收集,進而實行知識交流和創新,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

        2.知識處理與發現

        知識處理與發現是對供應鏈企業中雜亂無章的知識進行序化的過程。知識處理,主要研究知識條理化、知識標準化和知識分類編碼等。知識發現,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合理挖掘,整合后產生新的知識;知識發現的實現技術專門研究如何從數據庫的大量數據中發現隱藏在其中的規律,具體的實現技術有數據挖掘、決策樹方法、神經網絡等。

        3.建立共享知識庫

        在供應鏈中,企業間的知識共享應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內容以顯性知識為主,注重集體知識的交互和傳播。這是因為在供應鏈中企業是知識共享的主體,顯性知識由于其內容明確,易于整理和傳播的特點容易突破地理限制和企業邊界,成為供應鏈企業間知識共享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處于保護知識產權和維護競爭優勢等因素的考慮,由于隱性知識的內容抽象,其潛在價值不易估量,所以供應鏈企業不提倡隱性知識的共享,而趨向于剔除企業獨有知識和核心知識的顯性知識的共享。

        4.建立供應鏈知識創新網絡

        基于知識創新網絡的創新全過程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顧客的所有創新活動和過程。這要求供應鏈節點企業跨越界限,在一起并行協同工作,并要求各節點企業及時收集各合作企業及顧客、特別是關鍵用戶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研究。供應鏈協同的知識創新網絡體現了來自不同資源和領域的知識跨越空間和時間的整合,有效地彌補了核心組織自身知識的不足,克服了知識供應主體與知識使用主體之間存在的知識缺口。知識創新網絡在協同供應鏈成員的基礎上,通過加強與供應鏈外部組織的合作與聯系,增加供應鏈的知識帶寬,以提高供應鏈中的知識存量與創新能力。

        5.人際網絡與環境支持

        知識創新系統是一個人機相結合的系統,不同個體、團隊和組織間在共同工作生活中建立的鑲嵌式社會交流關系網絡。完善的人際網絡是保障其正常運作的有效機制。人際網絡強調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挖掘并激活人腦中的隱性知識,從而使企業知識創新永不停息。

        供應鏈中的知識創新取決于成員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供應鏈與內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供應鏈知識創新的外部環境包括政策、法規的支持,物流、保險、法律等服務,科研機構的研究培訓以及競爭者的合作。此外,為了激勵成員企業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促使他們奉獻可共享的隱性知識。供應鏈協同知識創新須輔以靈活和比較公平的激勵機制、有效的知識創新評價體系、具有凝聚力的聯盟文化、柔性化管理模式、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等內部環境的支撐。

        實踐表明,供應鏈成員要依靠自身的知識創新能力在競爭中獲得優勢越來越困難,只有那些能夠不斷完善其組織結構,協同和利用供應鏈伙伴關系開展合作創新的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市場環境。然而,知識創新的實施畢竟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它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還有許多技術性和非技術性的難題需要解決,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努力,為知識創新的有效實施,以及供應鏈知識創新系統的構建和完善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

        參考文獻:

        [1]李 敏:現代企業知識管理.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王 悅:企業信息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Gann DM, SalterA J. Innovation in Project-based, Service Enhanced Firms: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x Products and Systems[J].Research Policy, 2000, 29(7~8):955~972

        [4]Andreas Pyka. Innovation Networks in Economics[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2, 5(3):152~163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综合网在线影院 |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人人爽免费在线视频 | 肉体暴力强奷在线播放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