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

        第1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建構主義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它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是主動地在原有知識體系中通過不斷的積極實踐,建構新的知識和經驗,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建構主義理論較好地解釋了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三點:

        1.建構主義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灌輸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最終促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學習知識時主體認知特點的作用。學習不是由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替代的。

        2.建構主義教學觀。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不能簡單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應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中“生長”出新知識。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自解傾聽學生的看法,洞察他們想法的由來,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這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此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建構主義把教學看成是一種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創造活動,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實現自我教育的社會主體。

        3.師生角色觀。建構主義認為,人作為認識的主體,不是機械地反映現實,而是在認識過程中以其特有的經驗和方式對現實進行選擇、修正,并賦予現實獨特的意義。該理論對認識的主體性地位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因此在建構主義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角色是定位于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之上,而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巨大轉變,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被削弱,而是得到了加強,他們需要承擔更艱巨、更關鍵的職責,教師的角色定位也越來越切入教學的核心。教師被要求要以更寬廣的心胸、更有效的溝通、更高超的教學技巧來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

        二、對高級財務管理教學的啟示

        高級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繼財務管理學之后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財務管理學相關理論的深化,如企業業績評價、企業價值評估等;二是重點圍繞財務的最新實踐,以專題形式探討性的介紹特殊環境或特殊事項的財務管理問題,如集團財務管理、企業并購財務管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破產清算財務管理等。高級財務管理是在學生掌握財務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使之進一步構建完整的財務知識體系,對財務管理知識有更準確、合理、科學的理解,從而提高財務理論水平,并能夠處理特殊復雜環境中的財務管理問題。高級財務管理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建構主義的核心觀點是相吻合的。我們可以借鑒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觀、教學觀及師生角色觀,重建高級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教師幫助和引導學生主動地構建知識,以期改善教學效果。

        1.采用情境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當局者”身臨其境地自主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經過教師系統地歸納總結,使學生體會、領悟高級財務管理的相關知識。情境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同時也符合高級財務管理實踐性應用課程的性質。實施情境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并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教師在情景教學中應是情景創設者,幫助并促進學生自己進行信息的加工和知識的主動建構。創設的情境可以是真實案例的再現,可以是對實踐的模擬,也可以是基于教學內容進行的假設,但教師都必須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建構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管理層收購時,可借助粵美的管理層收購案進行情景的創設。在向學生介紹美的公司在收購前的實際狀況后,可設問其決定進行管理層收購的動機是什么?是實現管理者效用最大化,還是公司大股東選擇的退出途徑?在引導學生分析出真實動因后可繼續提問:如果你作為美的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會采取何種方式收購?在學生給出自己的方案后可幫助他們分析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給出美的公司的收購方式,引導學生總結各種方式的優劣。另外,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思考,啟發學生比較國內管理層收購與國外的不同,找出我國目前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這樣,通過學生以主人的身份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完成任務,這種不知不覺地對相關知識的涉及和運用,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從而使學生有效地實現知識的建構。在情景教學法中,教師需要將舞臺讓給學生。能否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建立起師生間共同討論、學習的氛圍是在高級財務管理教學中成功開展情境教學法的關鍵。

        2.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將其借鑒到高級財務管理教學中就是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級財務管理主要涉及特殊環境或特殊事項的財務管理問題,學生缺乏對這些問題的實踐經驗,而傳統教學大都采用單純的知識講解教學法,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這種教條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只會生硬地、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識點,學習中缺乏自主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難以形成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要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豐富理論、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訓練能力的重要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高級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由教師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協作分享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利用會話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充分利用建構主義的四大學習環境要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三、結論

        第2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圓錐曲線;高考數學;建構主義;教學策略

        就高中數學課程來說,圓錐曲線的內容是高中數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體現了解析方法和代數方法在刻畫平面曲線方面的強大作用,是平面解析幾何的核心。根據實際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對圓錐曲線知識的掌握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學生對相關知識僅停留在表面上,學生上課能聽懂,但課下自己不會做;圓錐曲線作業較多、考試多,學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但效果不一定很好;圓錐曲線相對而言比較難學,學生能夠聽懂老師的講解,但是,自己面對問題時不知所措,只會照搬照抄解題方法;學生對于生活中與圓錐曲線相關的問題更是無從下手。從這些現狀來看,學生對知識理解得不深刻,更談不上創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探究”成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全面的探究式教學也逐步成為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建構主義觀點是對現代數學教學最具現實意義的思潮,其核心觀點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將知識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這一觀點與新課標要求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相吻合,因此,在進行高中數學圓錐曲線教學時,以建構觀為核心不斷創新教學策略成為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處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是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兩者地位是平等的。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積極地幫助學生;當學生取得一定的進步時,教師應給予恰當的肯定與表揚。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且積極建構,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圓錐曲線教學時采用“實踐―探索―學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索與實踐中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形成科學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高中圓錐曲線教學質量。例如,對于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處理此類問題的第一方法“韋達定理法”。而圓錐曲線的切點、準線和焦點是解決圓錐問題的重要切入點。再根據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創新。

        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對于學生普遍認為難學、難懂的圓錐曲線知識來說,學生容易被“難”壓倒,學習勁頭低落。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他們才能學好數學。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教師就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引入課堂,例如: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等,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除此之外,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情感教學等等,都是值得高中數學教師不斷實踐與創新的教學方式。

        三、教師應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展示

        真正的數學不是只一個結果,而是如何得出結果的過程。學生認為圓錐曲線難學就是不知如何把握其解題思路和思維過程,而建構主義觀點認為學生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是學習關鍵。例如,已知橢圓C和點P(4,1),過P作直線交橢圓于A、B兩點,在線段AB上取點Q,求動點Q的軌跡所在曲線的方程。分析:這是一個軌跡問題,解題困難在于多動點的困擾,學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其實,應該想到軌跡問題可以通過參數法求解。因此,首先是選定參數,然后想方設法將點Q的橫、縱坐標用參數表達,最后通過消參可達到解題的目的。同時,注重課堂教學要以舊引新,通過聯系、變化、發展的觀點促使學生自我知識體系的建構,最終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在學習了圓的知識以后,學生對解析幾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無論是求曲線方程,還是分析曲線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樣的基礎就方便了圓錐曲線的學習,例如,在進行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圓的方程,對如何建立坐標系求曲線方程有所掌握,所以布置學生根據橢圓的定義,用自己的方法去求出橢圓的方程。

        總之,在圓錐曲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重視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創造過程,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全面展示知識的提出、解題、結論的過程,讓學生在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上如何進行自我建構而不斷豐富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第3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模擬法律事務 情境化認知 理論基礎

        模擬法律事務教學是指在法學課程教學中,設置或虛擬出一定的法律實踐場景,通過學生的實際參與和過程體驗,在形象展現法律程序、制度和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作為一種實踐教學方法的創新,其合理性與正當性可以從社會學、教育心理學等多個領域得到詮釋。而以下三種理論共同構成模擬法律事務教學的認知論基石。

        一、建構主義與情境化認知理論

        建構主義起源于皮亞杰對西方哲學傳統中的知識論的不滿。建構主義是當代心理學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近20年來在全世界流行開來,并且對我國的教育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建構主義者看來,認識是一種適應性活動。這就是說,我們要把知識看作是一種概念和行動綱要。但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對建構主義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皮亞杰認為,“作為認知主體的人,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構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離開了主體能動性的建構活動,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認識得到發展。維果斯基則特別強調社會交往在人的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并認為人的心理過程結構,最初必須在人的外部活動中形成,然后才有可能轉移并內化為內部心理過程的結構。布魯納的認知理論特別關注知識的結構、學習者的內部動機、多種認知表征方式、探索與發現未知、直覺思維、從多重觀點中建構知識和價值等。”但他們都承認,建構過程中會出現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同化是指把新的知識納入到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只有借助于同化過程,新知識對主體來說才獲得真正的意義。當主體的認知結構無法“容納”和“解釋”新知識時,主體就必須對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變革,使之與新知識相適應,這稱之為順應。通過同化與順應,主體的認知結構不斷重構與發展。所以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的經驗與沖突以及由此引發的知識結構的重組。

        整體而言,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主要包含“什么是學習”以及“如何進行學習”兩個方面。建構主義一方面主張知識不能通過簡單的傳授和灌輸獲得,而只能由學習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師與學習伙伴的幫助,并且利用必要的工具和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所謂“意義建構”是利用已有的認知圖式賦予新知以意義,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情境”是指學習要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協作”指的是學習方式,它要求在學習資料的搜集分析、假設的提出與檢驗、學習成果的評價等過程中進行合作,以使相互啟發;“對話”指的是通過對話、討論等完成學習任務。建構主義另一方面又強調學習中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即學生要積極收集相關材料,對相關問題進行細致地分析和驗證,用探索法、發現法和尋找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與已經知道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模擬法律事務教學的觀念與方法很大程度上以建構主義認知理論中的情境化學習為靈感之源。現實中不存在離開實際生活而在頭腦中抽象存在的虛無的、孤立的法律事實和理論,法律學習也不能離開生活而存在。應用型法學教育也應該是情境性的,因為脫離情境性的法律理論傳授往往是形式化、抽象化、簡單化、記憶表征單一化的學習,這種學習產生的結果往往只能應付司法資格考試,而不能遷移到復雜的真實情境中去,這也是許多法學本專科的畢業生工作后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適應工作環境以及公檢法機關不喜歡招錄應屆畢業生的原因所在。模擬法律事務教學正是著力創設出最接近真實的虛擬情境,因為,與情境分離的學習是一種無意義的經歷,情境化學習本質上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真實活動中創造意義的過程,而學習不能與行動相分離,它是發生于由人物、行動和情境構成的復雜的社會脈絡中。所以,當學生沉浸在一個審判或類似的問題情境中,并且在情境中獲得法律知識和法律職業技能及其應用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效的學習才能發生。事實上,從建構主義的視角看,法律知識本質上也是情境化的,法律知識就是在實踐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一種心理表征或共識,是實踐共同體協商建構的產物。法律知識的學習仍是應用型本專科法學教育的重心。這里的法律知識主要指的是蘊涵于法律實踐之中的實踐情境知識。法律學習是“整體的、不可分的社會實踐,是現實世界創造性社會實踐活動中完整的一部分”。實踐情境知識以法律實踐情境為依托,但并不是法律實踐活動及其情境本身。情境化學習為模擬法律事務教學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要求:首先,模擬法律事務教學應盡可能創設出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并以解決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學習內容要選擇“真實任務”。其次,教學過程應與法律實踐過程基本一致,讓學生從現有情境中尋找問題與工具。最后,判斷模擬法律事務教學是否達到目的的標準是,學生是否能用真實的方式去使用信息,并根據實際情境和任務的需要來處理信息。模擬法律事務教學就是要讓學習者通過對正在進行的法律實踐的參與,學會如何在該模擬情境中做出合理有效的行動,并在行動中不斷進行反思,改進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當然,建構主義對模擬法律事務的意義體現在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師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學習環境和教學原則等諸多方面,并不僅僅局限于情境化學習的理念。

        二、行為主義認知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20世紀早期由華生創立。它主要解釋學習是在既有行為之上學習新行為的歷程,是關于由“行”而學到習慣的看法。其核心觀點是,(1)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有怎樣的刺激就有怎樣的反應;(2)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與錯誤”直至最后成功的過程。學習進程的步子要小,認識事物要由部分到整體;(3)強化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行為主義認知理論強調學習就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因此也常被稱為“刺激——反應”理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等。桑代克提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一是準備律,即當被指導的個體對象已經準備好被指導的時候,給予適切的指導會使個體產生滿足感,反之,則產生干擾;二是練習律,即增加個體對刺激之反應,會增加個體對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因此反應的行為其增強的程度是視聯結產生的次數、深度、與持續性而定;三是效果律,即伴隨著反應行為的滿足感對于習慣的聯結是非常的重要的,反之,伴隨著反應行為的不適感則會削弱習慣之間的聯結。行為主義理論旨在克服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比如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學生產生愉快,甚至令學生反感;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的強化次數太少且強化的時機不適宜等等。

        行為主義認知理論對于模擬法律事務教學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論證了教學思路轉變的正當性。傳統教育理論未把心理學學習理論作為教育技術的基礎。而行為主義理論則擴展到重視對學生行為的研究,從重視“教”轉為重視“學”。模擬法律事務教學同樣需要這樣的轉變,即由教師單向的灌輸和信息刺激,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雙向互動,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行為。二是為在模擬法律事務教學中如何認識和運用多媒體等教輔設備提供了新的進路。按照行為主義認知理論,“教學媒體設備的作用不僅要呈現教材,而且必須與學生的行為聯系起來”。媒體設備等教輔設備及材料只有發揮上述作用,才能強化學習,從而保證學習的成功。模擬法律事務教學中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設備,但這些教學媒體只是起到幫助構建模擬情境,促進“學”的作用。三是模擬法律事務教學中可以借鑒行為主義理論中的某些觀點,確立每種具體模擬教學方式的行為目標和評價標準,教師借此了解學生完成預定任務的情況,模擬教學進程設計的合理性,并及時做出調整。

        三、人本主義認知理論

        第4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實驗教學;網絡新聞實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09―0116―04

        我國高校文科既存教學模式是一種知識型教育,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習者原樣化地撐握已有的知識,這種教育模式是與農業化與工業化社會相適應的。而在信息社會中,知識的獲取手段與來源極其豐富,知識的更新換代也相當頻繁,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倉儲者,而是懂得如何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與創造新的知識的人[1]。這種時代的變革帶來我們教育觀念與文科教育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同時,新理論、新方法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不僅填補了文科教學手段的空白,而且擴大了文科的研究范圍,更使文科的教學手法和研究手法大為改觀。

        一 文科實驗教學與建構主義

        實驗教學是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技術手段,探索未知或驗證假說的實踐活動。從本質上說,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活動[2]。它是以實驗內容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包括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又包括了實踐的理論提高,其教學模式較之理論課又具有可變的靈活性。實驗教學法一直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主要方法,一般認為只有理工科的學生才可以運用實驗法進行教學,并認為這是理工科教學不可缺少的[3]。其實從大學生的認知方式和特點出發,對文科學生的教學也應該運用實驗教學法[4]。文科與自然學科學生對知識與原理的認識規律在本質上并無二致,文科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去驗證人文社會科學的一些理論,從而加深印象,逐漸建構學生自己對所學專業理論的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都采用實驗教學法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具體應用上又存在很大不同。從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考察,實驗對象都為自然世界客觀存在之物,因為它們相對穩定,便于在一定的條件的控制下重復進行,不斷得到驗證。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則不同,其對象處在不斷的變化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社會的內容、歷史的內容、環境的內容、人的內容無法重復實驗,因此,人文社會科學的實驗教學表現出更大的差異性和靈活性,實驗課程的設計與實驗也應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實驗教學條件而具體制定,并沒有可套用的方案。

        建構主義以多重視點對傳統認識論進行了反思,并形成了有關認識和學習的不同的建構主義流派。建構主義的核心觀點認為,知識不能僅僅簡單地從教師那里獲得,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自身(包括個體和群體)已有的經驗、方式和信念,在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習者與作為認識客體的知識之間的互動中,以主動、積極的建構方式獲得。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積極性、建構性、目標指引性、診斷性與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社會性以及問題定向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內在驅動的學習等等[5]。建構主義的課程觀強調用情節真實復雜的故事來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并鼓勵學習者解決問題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拓展性的學習與基于項目的學習并以此方式參與課程的設計與編制。建構主義理想中的合理要素為大學文科實驗教學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建構主義理論由于受到形而上學哲學方法的影響,其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它猛烈批判傳統知識觀,過于強調對知識的建構,而往往忽視實際知識內容的教學和常識性的、系統性的知識的傳授。實際上,建構主義為實現個人認識的自我建構而簡單地采取弱化間接知識的方法并不足取。國外的相關實踐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佐證。“探究學習”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曾得到積極倡導,但最終失敗,其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基本立場的錯誤,即認為學生無須通過系統的學習,對于已有文化的認真繼承就可相對獨立地做出各項重要的科學發現并建立起相應的系統理論[6]。在教學實踐中,不應將學習者的主動建構與接受已有知識地對立起來,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是學習者知識建構的兩翼,缺一不可。

        作為一種龐雜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來源駁雜,流派紛呈,各流派之間分歧明顯,矛盾沖突也很嚴重,處處透露著“本身異質的、部分是兼容并存的、部分是自相矛盾的”特點[7]。因此,我們需要科學、審慎地認識建構主義,同時要認識到,建構主義絕非萬能,利用建構主義理論來進行課程設計也必須在適合的條件下進行,并且要求教師付出更大的精力,并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

        二 建構主義視野下的網絡新聞實務實驗教學

        網絡新聞實務實驗教學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教師以計算機、互聯網及軟件為輔助,把單純的課堂講授式教學模式發展為課堂講授與現代化實驗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我們試圖通過設計一項任務或問題以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與調控;構建學習共同體,共創互動合作學習文化。

        1 情境:網絡模擬平臺構建與任務設計

        情境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平臺。網絡新聞實務實驗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為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和知識建構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學習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能夠產生真實的問題,具體來講,學習情境創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網絡模擬平臺構建與任務設計。

        利用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創設學習情境有其天然的優勢。美國建構主義學者、教學設計專家喬納森(David H. Jonassen)認為技術能夠促進思維和知識的建構[8]。而且一般公認,建構主義之所以在當代興起是和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尤其是Internet)的逐步普及密切相關的。正是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建構主義所倡導的理想學習環境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持,使之得以實現,才使建構主義理論走出心理學家的“象牙塔”,開始進入各級各類學校的課堂,成為支持多媒體與網絡教學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相整合”的重要理論基礎[9]。可以說,建構主義與基于信息技術的實驗教學有著天然的契合點。

        在網絡新聞實務課程的實驗課中,教師為學習者搭建了一個網絡模擬平臺,讓學習者在實驗室進行網絡新聞采、寫、編、評的實踐操作并掌握基本技巧與方法。模擬平臺主要由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網站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構成。CMS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的功能:內容采編管理、內容管理、網站結構管理、網頁模板管理、系統用戶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模擬平臺具有仿真性特點,真實再現新聞網站的具體業務運作情境。

        實驗教學需要成熟的產品級解決方案,并且具有良好的系統擴展性,無需進行第二次開發和煩瑣的后期技術支持。如果自行開發實驗系統,可能會存在開發周期長,花費人力物力較高等問題,因此,我們轉向商業軟件公司尋找解決方案。事實上,國內有不少商業軟件公司能提供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可根據實驗室網絡及硬件條件選擇適合的CMS系統。

        在實驗任務設計中,教師采取了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至上而下的設計方式。傳統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有層次結構的,教學要從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學習出發,逐級向上,逐漸學習到較高的知識技能。而遵循自上而下的設計路線的教學設計則首先呈現整體性的任務,讓學習者嘗試進行問題的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習者要逐步完成整個任務所需要完成的子任務,以及完成各級任務需要的各級知識技能。

        教師在教學之初就將任務――新聞網站制作呈現給學習者,讓學者習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學習者將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三至四人組成,共同完成任務。總體任務被分解為新聞網站內容的確定、定位受眾、欄目設計、新聞的采寫與編輯、專題策劃、論壇管理等等。學習者在小組內部可承擔不同的任務,同時,也可輪換角色體驗不同的業務流程。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穿行,這使得學習者的實踐得以在系統知識的指導下進行,而不是毫無基礎的“建構知識”。

        要明確的是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新聞網站的制作完成,而是讓學習者在新聞網站的制作過程中,建構知識,培養技能。創設這一學習情境在網絡新聞實務實驗教學中的主要作用在于:

        首先,這一情境有利于學習者循著知識產生的脈絡去準確把握學習內容。思維起始于問題而不是確定的結論。學習情境的核心是與知識相對應的問題,模擬網站這一情境能夠使學習者回溯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發展思維能力。

        其次,這一情境能夠幫助學習者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網絡新聞實務是一門實務課,要求學習者掌握網絡新聞采、寫、編、評的實踐能力。通過課堂的講授,學習者可以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原理或規律,但卻對其體會不深,并且缺少運用知識靈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具體情境中的學習,學習者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學知識能夠解決什么類型的問題,又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依存的情境,這樣,學習者就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應用的條件及其變式,從而靈活地遷移和應用學到的知識。

        再次,這一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知識如果僅僅是以確定結論的面目出現的,不能引起學習者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會消減他們的學習熱情。在網絡新聞實務的實驗教學中,設制了一個基于問題解決的任務情境,學習者從一開始就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2 促進學習社區內的交流

        在實驗教學中,學習社會區內各主體間的交流顯得尤其重要。根據凱斯利(Kearsley)的交互理論則認為,社會互在學習者進行知識建構和知識共享的過程中顯得特別重要,它提供來自不同個體的反饋,使學習者能夠超越自己的認識,看到問題的不同方面,從而多層次地建構知識[10]。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通常采取這樣的流程: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就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之后學習者分組進行討論,做好準備工作,正式實驗時,小組成員各自承擔自己的角色,分工合作。實驗結束之后,小組成員及時聚在一起就實驗的問題進行交流,小組內部交流過后,小組之間再就實驗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正式的交流。實際上,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習社區內部的交流與互動始終在進行著。在學習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等。學習者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通過社會協商的方式使群體的智慧為每一個個體所共享,內化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

        在學習社區中,教師作為共同體中的重要成員,扮演著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支持者、指導者等多重角色,其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的達成。對于學習者的實驗過程,教師則需要提供及時反饋,因為每一步學習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之上的,持續的和及時的反饋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并豐富他們的使用經驗。

        學習社區成員之間的交流除了在課上,更多時候是在課余時間,利用電子公告板、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等交流工具進行的,這對于實驗課上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是必要的補充。

        3 教學與學習評價

        建構主義課程觀強調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情境性,對課程的評價滲透于整個課程實施的步驟之中,強調以情境驅動的問題解決、知識和經驗的建構為標準,強調非量化的整體評價,反對過分細化的標準參照評價,強調學習過程,尤其關注和重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發現知識、認知策略、自我監控、反省與批判性思維、探究與創新能力的評價。

        首先,在網絡新聞實務實驗課的評價中,評價并不只是在課程結束時,進行的總結性的活動,而且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之中。在實驗過程中,評價也在不斷的跟進,這種被整合到教學中的評價能夠給教師和學生提供重要的及時反饋,甚至可能為學習者指引下一個目標方向。教師可以評價學習者正在學習什么,而且同時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關注學習者建立新聞網站的過程,同時也關注著最終新聞網站的品質。

        此外,由于學習的結果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的,教師應該促進學習者自己反思和評價其學習過程和結果。事實上,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許多了解受眾反應的工具,比如,CMS系統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網站以及某一網頁的點擊率,并以此作為網站或網頁受歡迎程度的參考。除此之外,從網絡留言中也可以獲得受眾對網絡新聞的反映,這也是受眾對網站的一種評價。當然,學習者如果想更系統地了解受眾的想法,網上的問卷調查將會是另一直接而有效的工具,在這個過程中,調查問卷的設計將是影響其結果科學性的首要因素。通過這些多元的外部評價,也促使學習者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結與控制,及時調整傳播策略,改進傳播技巧,并了解整前前后的變化。由于CMS軟件的可擴展性,教師還可以不斷將新開發出的相關工具軟件集成于其中。

        再則,建構主義對學習評價的另一個顯著影響是評價的目標比較靈活。由于實驗任務的開放性以及實驗目標的靈活性,因此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價標準。目標靈活的評價知識建構的目的在于克服根據特殊設計的目標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偏差。網絡新聞實務實驗教學強調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反思能力和自我控制的學習,因此,評價學習者知識建構的方式也是重要的。新聞網站的制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評價他們如何收集信息、策劃選題、相互協作、共同學習等。

        結語

        建構主義如同歷史上其他形形的理論一樣,也有著自身的限制。總體而言,這種理論目前仍處于形成衍化中,還遠未形成穩定清晰的體系,需要補充、發展、完善的地方很多,其分類觀點也各不相同,它還遠不是一種成熟的理論[11]。不過,正如不能對建構主義完全接受一樣,對其也不能持一種排斥的態度。建構主義的確給人們提供一種認識事物、解釋世界的不同方式,也給人們探討教學問題提供新的方法論思路和研究范式。學習現象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學習理論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實踐中不存在所謂“最好的”教學理論,它們只能在不同層面、以不同的視角來研究學習,因而沒有一種理論能夠解釋教學實踐的豐富性,沒有一種理論能夠普適地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本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實驗教學的方法還在嘗試與拓展之中,其不足之處在于,還缺乏進一步的定量研究。其難點在于:第一,網絡新聞實務課作為一門課開設的專業課,難以收據到縱向數據;其次是學生人數的限制,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樣本量。隨著實驗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定量分析將是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范欽林.關于高校文科教學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 .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6,22(3):82-85.

        [2] 安翔. 對高校文科實驗教學的思考――以行政管理專業為例[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7,(3):29-31.

        [3] 郝春艷.對文科實驗教學的幾點認識[J].實驗室科 學, 2006 ,(5):9-10.

        [4] 徐杰舜.大學文科實驗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25(7):331-333.

        [5] 任友群.現代教育技術的建構主義應用[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6] 鄭信.建構主義之慎思[J].開放教育研究,2004,(1):4-8.

        [7] 埃瓦爾德•特爾哈特著,張桂春譯.建構主義與教學――在普通教學論中會出現一種新思想嗎[J].外國教育資料, 2000, 29(5):65-70.

        [8] 黃蕊.基于建構主義視閾下的金融教學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175-176.

        [9] 何克抗.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04,(7):15-18.

        第5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作者簡介:張永林(1978-),河北順平人,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于建德(1974-),河北邯鄲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計劃立項課題青年基金項目“信息技術條件下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編號:S2010310)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23-0027-02

        進入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迫在眉睫。

        然而,我國有關信息技術對教學影響的研究更多側重點在信息技術提供的環境,如信息化的環境、網絡環境、豐富的教學資源等,更多地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媒體引入教學,突出了信息技術的工具意義,而沒有看到信息技術引起了教學交往方式的深層變革和教學價值觀的深層變革,沒有站在教育學的角度將信息技術作為一個教學構成要素,進而研究其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影響。

        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的創新大約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人們將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開設、講授、研究;第二階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作教學演示或個別化教學;第三階段,圍繞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第四階段,人們要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從以上研究重點的演進歷程,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的創新變革程度越來越深。

        一、建構主義是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模式變革的理論基礎

        隨著高職信息技術條件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建構主義是信息技術條件下全新教學模式的理論指導思想。建構主義與體驗教學、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關系需要重新認識,找尋其內在的聯系。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發展,而最初的認知心理學是德國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ung),我國部分學者將gestaltungsorientierung翻譯為設計導向。[1]其實隨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發展,gestaltung這個德語詞已經舊瓶裝新酒,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漢字翻譯。個人認為,“experience”(體驗)這個美語詞在教育思想上可能最接近建構主義要表達的意思。因為,“experience”作為動詞就是“體驗,經歷”,即經歷工作過程或經歷某項任務;作為名詞,就是“經驗、知識”,即學科體系知識。建構主義的核心就是體驗,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模式一個核心觀點就應該是牢牢把握學生職業成長的“體驗之旅”(見下圖)。

        “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職業成長模式

        高職三年最美好的東西并非學科體系知識,而是一種體驗,對未來工作過程的體驗。幫助學生在高職三年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從而完成從初學者到專家的體驗之旅,生成一定的職業能力,這就是我們高職教育的責任。建構主義為基礎的“體驗之旅”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一個全新清晰理念,這條主線是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脊柱。

        二、全新教學模式的物質基礎:一個“有準備的環境”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所謂“有準備的環境”,就是能夠支持學生發揮最大學習主動性、在教室指導下完成項目或任務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按照建構主義教學原則的理解是:把所有的學習任務都置于為了能夠更有效地適應世界的學習中。何克抗教授曾在許多場合反復強調,“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主要有兩大部分:一是學習環境的設計,二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軟件、應用軟件的廣泛應用,為學習環境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提供了更好的基礎,也可以說現在的高職教學已經有了一個嶄新界面。就是自動化系統,包括各種教學軟件、應用軟件等。如會計專業的ERP實訓室,計算機專業的PLC實訓室等,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了這個新的界面。

        新界面的出現為課程深層次的課程整合提供便利條件。高職教師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不應只停留在信息技術層面,工具意義。還應提高到教育技術層面,把信息教育作為一個教學要素融入到教學中去,從而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

        第6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健美操;教學模式;大學體育

        以大學生個性特點為依據2002年8月教育部正式頒布實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明確規定:“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1]由此可以看出《綱要》要求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作用,強調師生互助合作教學。《綱要》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不謀而合。建構主義在教學中的觀點是:重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不能簡單對學習者實施填充式教學,而是應當把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完成對新知識的建構。這一理論強調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知識的意義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的,別人無法代勞。需要同伴的合作與幫助尤其是教師的引導,在教師“教”和學生的“學”中體現突出合作、探究、互動,形成對知識的正確建構。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發展,建構主義理論深入教育工作者內心,但在體育技能教學應用研究較少。文章從筆者的工作教學實驗研究出發,嘗試對建構主義教學觀從在健美操課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三明學院14級體育教育專業兩個自然班分別為實驗班和對照班為研究對象,兩個自然班人數相等,經檢驗,兩個班級學生在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方面具有均衡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知網數據庫和書籍相關建構主義理論資料,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2.實驗法。在同一位教師授課,學生水平相當,教學條件相同,教學內容一致的情況下針對三明學院14級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普修課兩個自然班,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實驗班在鉆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小組教學方式,將學生組成6-7人的小組,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教學目標,課前布置教學任務,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料,課堂學習過程小組內對動作進行討論,再進行練習,與其他同學一起探究、互相討論、糾錯反饋。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引導。小組成員自覺安排最佳體育學習時間并按照計劃管理學習并保證在規定技術學習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對照班采用以教師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3.問卷調查法。向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發放問卷共80份,回收問卷80份,問卷有效率100%。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4.數據統計法。運用SPSS18.0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分析比較兩個班級教學效果。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育方針的體現,是檢查和評估教學質量的依據。在確定評價實施效果的指標150時,依據培養高校體育專業培養目標,確定健美操普修課程教學任務,結合體育專業學生的特點。篩選出本課程所要側重培養和考核的部分指標,結合走訪專家反饋意見,綜合考慮選定了四個主要能力指標,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動技能掌握、創編實踐能力、情感目標能力。

        (一)自主學習能力

        布魯納認為對于學習,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則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發展一種態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態度,作出假設,推測關系,應用自己的能力,以解決新問題或發現新事物的態度。所謂發現,當然不只限于發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動,而且還包括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由此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在人類認知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構主義理論同樣強調自主學習能力,它的核心觀點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自我從內在激發學習動機,應用有效的學習時間和方法,達到主動發現,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自我監測學習效果,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實驗班采用“合作探究”小組教學法教學,如在健美操踏步類基本動作技術教學內容,課前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教學目標,為了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有利于體育學習的物質條件,如圖書,資料,舒適的學習環境等,去感知理解學習內容,進一步整理加工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一定范圍內由自己選擇而不是依靠體育教師或他人指定學習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達到“我要學”,為“自己”學的境界,努力學習的程度高漲。自然而然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過程實驗班小組通過動作技能練習實踐后,理解掌握踏步類技術要點是正確的身體姿態,膝蓋踝落地緩沖,舒展自然,體現技術正確、力度和美感。在小組中合作和討論,互相觀摩和評價中得到反饋,他們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小組成員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強化管理,及時調整掌握技能情況。并對學習過程做出自我監控調整。對照班在傳統技能掌握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法教師占主導,學生較多采用個人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以達到個人目標為準則。被動接受教師的安排指導,缺乏學習動力和熱情,重視個人的努力,學生之間缺少互幫互助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欠缺。重技能缺教法曾是教師主導型體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運動技能掌握

        健美操套路技術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動作技能掌握情況,考試評分要點主要有音樂的合拍性,動作技術正確熟練連貫,表現力。通過對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健美操套路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主要是以動作技能的掌握為主,學生在教師嚴格的教學情境下進行學習,教師干預比較多,學生動作掌握動作技能的方法比較有效,套路技術掌握情況良好。實驗班采用合作探究教學,學生自我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多,教師干預較少,學生在學習探索中體現自主合作學習,積極性很高,實驗班學生對技術動作結構建構理解較多。在雙向、多向及多極交互中完成知識建構,技能實踐時能夠形成更加豐富的理解,以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運動技能的形成,其實也不一定要經歷泛化、分化等的過程,從建立運動技能開始,就是一個主體目標規范下的遇到技能頭腦有序度的自組織問題。[2]對健美操運動技能知識,通過長時間的信息優化,認知構建健美操技術原理信息,通過順應,融入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主動建構并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如在運動訓練時,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健美操彈動技術一部分為了減少膝蓋、踝的損傷,達到緩沖的目的,形成正確的知識建構保證練習時動作技術掌握正確,動作技術理解掌握好表現力就更強。表現力不僅體現在臉部表情上,更多是體現動作結構本身的力度上,對動作技術結構有很好的理解后,能有效把握時間差,做到快速發力到定位,這樣自然能達到力度效果,同時與音樂融合性,合拍性即更好,保證了技術正確性同時又能達到力度,身體表現力方面自然能夠得到提高。實驗班學生對健美操動作的理解加深,知識建構進行同化和順應后,動作技能掌握情況會明顯提高。如果教學學時充足,實驗班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進入健美操專項選修課程提高階段。造成兩個班級成績差異不明顯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還有待于更深入具體的研究。要進一步的完善測試方法,延長實驗周期,這都有待于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擴充與完善。

        (三)創編實踐能力

        健美操創編實踐能力培養是健美操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和運用技術動作、音樂、健美操知識和審美能力綜合體現,也是健美操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3]健美操創編是在學生理解健美操技術動作的前提下進行的。在進行創編動作前,需要了解健美操創編的指導思想與原則、方法和步驟,掌握健美操基本動作組成操化動作,加上轉體、跳躍、平衡等專業技能。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必須根據已具備健美操專業素質如柔韌、力量、靈活與協調等身體條件能力,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整理,認真鉆研分析、利用,新穎視角,創新思維,以身體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通過對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健美操創編實踐成績對比,見表1。從表1的結果可知,健美操創編實踐能力實驗班學生平均成績為84.9±5.7,對照班平均成績為81.4±5.6,實驗班成績優于對照班,經統計學檢驗P值為0.007(p<0.01),實驗班和對照班創編實踐成績技術考試成績有十分明顯差異。即實驗班教學對提高學生創編實踐能力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實驗班學生經過一學期時間已創設了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營造具有創造性和發展的教學環境。教學課前學生已有通過多種的渠道廣泛收集創編素材的經驗,同時這些豐富的素材也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選擇發揮的空間。教學過程應注重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就是每個學習者的想法與其他學習者共享。學生會很自然在課堂中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注重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照班進行傳統的教學,側重技能教學不注重健美操知識建構,平時不注重創編素材收集整理,學生間的分工合作,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不強,進行創編能力實踐就慌了手腳。所以實驗班學生創編實踐成績優于對照班學生。

        (四)情感目標實現

        健美操課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體育教學的情感目標實現越好,越容易形成和諧融洽的教學情境,教學效果就越好。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這也是需要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氛圍以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原因之一。在開放的教學理念中情感目標包括積極展現自我,同時克服自我中心,讓學生有群體的歸屬和認同感,可以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更加合群性。

        三結論

        1.通過教學過程觀察發現實驗班自主學習能力要明顯優于采用傳統技能教學的對照班。實驗學生能夠主動利用有利于體育學習的社會性環境,如他人的幫助,動作示范等,真正發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對照班和實驗班健美操套路考試成績不存在明顯差異。實驗班學生積極性高,在師生間的雙向、多向及多極交互中完成知識建構和技能掌握,知識建構進行同化和順應后,如果教學學時充足,實驗班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進入健美操專項選修課程提高階段。造成兩個班級成績差異不明顯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還有待于更深入具體的研究。3.問卷調查表明基于建構主義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實驗班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溝通技能,增強解決問題能力,實驗班要明顯優于采用傳統技能教學的對照班。4.針對現今體育課程理論和改革實踐都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予主導。創設環境,增加創編實踐等合作機會的考評機制改革。不忽視結果,同時重視過程。傳統的高校教學方法已經無法充分滿足學生需要,而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對以上問題的解決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體育教學工作者尋找更優化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作者:吳蓮花 單位:三明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教育部文件:教體藝[2002]13號,2002.

        [2]楊錫讓.傅浩堅.運動生理學進展——質疑與思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馬鴻韜.健美操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4]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5]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構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吳軍.建構主義——革新高校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J].體育學刊,2002,(5).

        [7]傅紅濤.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原則[J].現代企業教育,2003,(8).

        第7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自主學習;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方法

        美國學者曾明確指出:“21世紀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習的根本不在于大量知識的積累,而在于智力開發,學會學習,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了化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學科學高度發展以及社會對化學科學發展作用的產物。本人就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做法作一些簡述。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

        我認為: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為了有效地學習,學生應當在給定的條件下,盡量多地去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材料。

        1.自主學習能力基本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的學習方式。該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學生通過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師與學生的幫助,通過協作和會話的方式,達到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引導者,而“情境創設”、“協商會話”和“信息資源提供”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和要素。建構主義的核心觀點: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空,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布魯姆認為:在適當的條件下,95%的學生能夠高水平地掌握所學的內容,許多學生之所以未能取得優良的成績問題不在于學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們沒有得到適合各自特點必需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

        二、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策略

        1.創設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能力。傳統的教學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培養,注重課堂灌輸,忽視啟發學生思維,只要老師語言表達能力強,講得流利、清楚、精彩就行,或有些老師認為提問就是啟發式教學,所以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提問題,讓學生齊聲回答“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滿堂問”啟發式教學。這種教學表面上看課堂氣氛熱鬧,但根本無法激活學生積極思維。

        創設自主學習情境要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如果教師在高三復習時照本宣科,與上新課時的板書相似,學生只是溫故而不知新,更無法舉一反三。要注意設計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的問題,這種高質量的問題決不是前面提到的“滿堂問”的淺層次的問題,衡量問題質量高低的標準應包括難易程度、思維容量大小、思維強度、刺激強度等。如在高三復習電化學知識時,我讓學生上臺板演畫出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的裝置簡圖,并標出電極名稱,電流方向,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方程式等,這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概念的具體應用。在用的教程中加深了理解,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當然肯定會暴露出一些錯誤,本節課就變成了訂正裝置圖的錯誤為重要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營造寬松的課堂環境,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管處于主導地位,但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不是單向傳遞,它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情感投入,保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化學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聯系密切,教師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上和求知欲上。

        ①創設自主學習情境還需要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學習主動。若不注意保護學生提問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提出教師備課范圍以外的問題的學生冷言冷語,甚至挖苦嘲弄,以“不是本節討論的內容”來搪塞,這不僅會造成課堂氣氛緊張,而且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生對立的情緒,失去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②對實驗中的“反常”現象,允許學生提出質疑。在很多實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我們看到的現象并非是我們想象的現象,有的甚至“反常”。這時,我們應該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力求去探究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有時盡管學生的分析和設計不夠完善,甚至有一些錯誤,但卻能體現學生不唯教材、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教師在給予適當的引導的同時,應積極鼓勵學生的精神。

        第8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其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職業經驗和職業技能的獲得。實訓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和手段,因此在整個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我國高職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實踐教學的具體操作中,由于在當前生源整體水平下降、綜合實訓設備不足和“雙師型”教師缺口較大等因素制約下,如何在保證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培養規格的規范性、一致性前提下,使在校學生都能得到全面提高,這是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所面對的共性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基于建構主義實踐教學理論的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其核心觀點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①。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教學觀認為實踐教學應該遵循: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知識、技能的建構必須從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開始,教師要傳授學生什么樣知識及傳授多少知識,不但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而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的教應該適應學生的學,教師在建構活動中起著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價者的主導作用②。

        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我們在實踐教學中實施以“發展個性、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以“分組培養、啟發創新”為基本教學思路,實行課內學習和課外開放創新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不同的實訓(實驗)項目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習者獨立的人格與個性,把學習者看作是一個發展的、能動的個體。基本技能實訓(實驗)教學采取教師現場授課和指導的教學方法;綜合提高型實訓(實驗)內容實行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實踐的教學方法;設計創新型實訓(實驗)項目主要采取學生自主選題、自主設計、自主安裝和調試、教師適當引導的開放式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既有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張揚。

        二、建構主義實訓教學理論在實踐教學課程中的實踐

        下面以“自動線安裝與調試”課程的實踐教學為例,具體介紹建構主義實訓教學理論在實踐教學課程中的實踐過程和方法。

        (一)明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該課程是高職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綜合性核心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液壓與氣動技術、PLC編程技術、電機控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等綜合應用能力。一般在大三的上學期學習。在實踐中主要面臨下列三方面的問題:1.由于學生入學時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及對本門課的前續課程的掌握上存在的差異,因而,傳統的教學“齊步走”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從時間和空間上,還是從內容和方法上來說都無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限制了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2.實訓設備由于受教學經費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每人一臺,尤其這種大型綜合性實訓設備還受到專業適用面的限制,一般學院購進的數量都比較少,這就給實際實訓教學帶來很大的不便。我院現有該類實訓設備5套,面對每班約50人的學生,要想達到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3. 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多, 同類專業班級數也越來越多,實訓教師偏少也對綜合性實訓課程的良好實施造成很大影響。這些問題和不足,往往也是造成實訓類課程存在“縮水”現象和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面對上述實際情況,我們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主要進行了以下探索與實踐。

        (二)確定課程培養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培養當前企業廣泛應用的自動化生產線的機械拆裝與調試、氣動連接、電路拆裝與調試、可編程控制器編程、傳感器、變頻器的參數設置及組態應用等技能以及綜合運用知識、技能制定和實施整機安裝調試的能力。

        (三)選取課程教學內容的方法

        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指定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總任務分解為若干個任務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實訓校本教材內容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依據,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能力、知識構建課程教學內容。強調課程內容的實踐性,淡化課程內容的純理論性,通過實踐帶動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職業素養的提升。

        (四)教學過程組織的設計

        1.規范要求:根據各模塊的具體安裝與調試要點,提出具體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項,程序先進行模擬調試,檢查無誤后再進行現場調試。

        2.任務實施:各模塊的結構和功能介紹――各模塊的機械部件、傳感器、氣動系統和電路系統的安裝――各傳感器、變頻器的參數設置――各單元的PLC輸入輸出地址分配、控制程序及組態設計及程序調試。

        3.檢查評價:(1)學生自評:學生自我評價參與意識和參與程度;與同學的合作;自我完成的效果。(2)教師點評:教師點評各組學生對各參數設置及相應控制程序組態運行效果,學生合作精神。并為每一小組給出初評成績。

        (五)教學手段方法與考核方式

        1.教學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2.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實施“項目課程”教學,以工作任務為主線,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訓練學生對大型綜合性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工作方法能力和個人綜合能力。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實訓室現場授課,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教師邊講邊操作演示、學生邊學邊練;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技術,拓展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3.教學方法: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針對現有自動線實訓條件及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不同難度的實訓要求標準,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采取多種形式的“互動式教學”、“互助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如下圖:

        (1)自主構建,分組教學

        首先開學之初,在將要開課的班級中選擇理論基礎比較扎實,動手能力較強,對學習生產線技術有濃厚興趣的5名同學成立興趣小組。從學生認知建構規律出發,教師先給予學習內容、實踐技能等技術和方法上的指導,實訓室全天對他們開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仿真的實訓情境下,借助于已有的知識和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自主學習。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實踐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等過程中,逐漸構筑自己對該實訓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職業能力,逐漸成為班級中的領跑者。同時也為教師在整個班級的實訓教學中在每臺實訓設備上準備了一名輔助實訓助理。

        (2)明確分工,合作學習

        在對班級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將每臺實訓設備按照不同的教學要點分為供料、加工、裝配、分揀和搬運5個模塊,每個模塊2人,每臺設備上安排一名興趣小組成員,協助教師教學。這樣形成了教師主要對5名興趣成員負責,興趣成員對小組負責的分級教學模式,學生在興趣小組成員的引導下,掌握了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解決了因教師的不足而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興趣小組成員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機會和學習的環境,每臺設備的5個小組可以相互合作與交流,輪換在不同的站點上根據不同小組的要求完成實訓任務。教師在實訓指導過程中,也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并加以引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和興趣小組同學幫助其他同學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以形成學生自己的獨特“認知結構”。 這種學習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5名興趣小組成員與教師之間、興趣小組成員與每臺設備小組成員之間、全班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互動。既解決了因設備不足帶來的學生缺少動手的機會,又解決了因實踐教師不足而形成的課堂無序的局面,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達到了一般教學方法中教師與學生間達不到的溝通效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積極性。

        (3)開放式教學,全面評價

        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可以在實訓課時內完成教學目標任務,但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對所需知識的主動探索和建構,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信心和職業能力,我們實行開放式的實訓教學,對學生實行統一目標和分級目標管理,根據學期實訓計劃,作出具體的實訓日程安排。但這種安排并不是僵化的而需要有一定的彈性,即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課內實訓任務,也留有一定時間實現自己的想法和目標,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實訓條件和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設備利用率。實訓過程中,學生以團隊為整體進行學習,考核也是以團隊計分與個人表現相結合,每個學習模塊打分與整個課程打分相一致。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參與實訓的興趣。

        三、小結

        第9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范文

        關鍵詞:翻譯思想;核心觀點;對比研究;翻譯進程

        翻譯學是一門極具思維辯證與邏輯推理的學問,翻譯的最高境界追求的是信、達、雅。在眾多的翻譯思想中,最具光輝的當屬韋努蒂翻譯思想與魯迅翻譯思想,在翻譯學上這兩者的思想理論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翻譯不但是語言符號的轉換,它還是跨文化的交際,這樣可以使不同民族間的思想文化能夠互相交流。

        一、韋努蒂翻譯思想的核心觀點及對翻譯的主要貢獻

        韋努蒂先生在翻譯學方面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他是一位解構主義翻譯思想的積極創導者。同時韋努蒂先生通過借鑒翻譯以追求“異質”的傳統,吸收“解構”的合理內核,并通過精研大量美英翻譯作品,提出了異化歸化的理論,并且將此理論發展成翻譯批評的準繩。這不得不說是翻譯學上的一個重要進步。

        韋努蒂提出了反對歸化英美傳統,主張翻譯必須異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發展以抵御為目的的語文化價值觀為主導地位的理論,歸根到底就是要抵制文化霸權主義,這就是韋努蒂翻譯思想的精髓所在。

        二、魯迅翻譯思想的起源、發展以及重要特征

        魯迅翻譯思想的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不同階段表現為不同的特點,但是,總體來說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魯迅的翻譯以“硬譯”聞名。

        翻譯的初期階段:前的翻譯時期。早在1903,魯迅在日本留學的時候,便翻譯了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底旅行》《月光旅行》以及雨果夫人作品《隨見錄》里的《哀塵》。之后在1907年的時候魯迅先生又和其弟周作人一同合作翻譯了希臘、捷克、俄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匈牙利、芬蘭等國的文學作品并在1909年編印成兩本《域外小說集》。在這個階段,魯迅先生已經開始對翻譯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在文化的傳播中做到更好的文化交流。

        翻譯的中期階段:至1927年間。魯迅先生逐漸以翻譯北歐、東歐和日本文學作品為主,主要包括文學著作以及文藝理論著作,如匈牙利、烏克蘭詩人,保加利亞作家,芬蘭女作家明娜、亢德等,德國尼采,日本一些作家等人的作品和著作。在這個階段,魯迅先生對文化的吸收已經開始做到兼收并蓄,并且在對作品的翻譯過程中,很好地做到了保持作品原味的特征。

        翻譯的高峰期:1927年以后,這個時期也是翻譯高峰期。這段時期魯迅翻譯了盧那查爾斯基的《藝術論》、奧地利作家至爾?妙倫的《小彼得》、法捷耶夫的《毀滅》。魯迅先生的翻譯作品中,最為杰出的譯作當屬對果戈理的《死魂靈》的翻譯,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翻譯的經典之作,可謂集中了魯迅先生翻譯思想的精髓。

        魯迅先生所有的這些翻譯作品都集中表現了一個核心思想:用文藝改造社會的希望。自1909年的《域外小說》,魯迅抱著用文藝來拯救社會的思想,引進更多的弱勢國家作品,如捷克、波蘭、俄國等國家,可是后期作品則通過普列漢諾夫、托洛茨基等人認同了,對《靜靜的頓河》《鐵流》《毀滅》等一些革命文學作品進行翻譯,一生致力于用文學改造國人之病,改造社會之功。

        三、比較韋努蒂翻譯思想與魯迅翻譯思想

        魯迅先生指出:只要是翻譯,就一定要兩面兼顧,一面力求易解;還有就是將原作豐姿保存,但是若想保存,就和易懂相矛盾。從魯迅先生的翻譯作品中,可以知悉:魯迅先生的譯文除了個別形容詞的出入之外,基本都是非常忠實的翻譯。在傳統的翻譯中有直譯和意譯之分,二者是相對而言的。但是,在魯迅先生眼里,“直譯”不單單是針對“意譯”,其含義和傳統的直譯不同。魯迅的“直譯”是針對“歪譯”指出的。魯迅先生雖然主張直譯,但并不意味著他就反對意譯,魯迅先生反對的是所謂的偏頗“順譯”等一些錯誤做法。這就是魯迅先生“寧信而不順”的翻譯思想的具體體現,這也從實踐中證明了魯迅先生對翻譯刻意追求“信”的批判。

        再者,魯迅先生所倡導和表現的“硬譯”思想是對中華文明的肯定與保護。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傳統文化面對西方文明節節敗退之時,面對民族危亡和社會的迫切需求,一些有識之士開始介紹和學習西方文明。但是,在中外文化的交流過程中,中國人不斷后退,被迫自我否定,中華民族所依附的、具有自我身份確定意義的傳統文化逐漸喪失神圣性,乃至被疏遠,被拋棄。在這樣的窘迫情景下,魯迅先生提出來: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這對當時的中華文化起到了救亡圖存的重大作用,也對翻譯西方作品提出了基本的準則。而對于深深感受到中國黑暗,敢于直面鮮血、敢于面對慘淡人生的魯迅先生而言,引進外國進步文藝,用以拯救中國人的痼疾,改造社會,這是他一生的夙愿,也是魯迅先生翻譯思想在文藝作品中的核心所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魯迅先生看中弱勢國家,因為弱勢國家有和中國相像的地方。正因為這樣,魯迅先生反對歸化,追求直譯,反對顧及國人陳舊的思想,魯迅先生一生在做的就是要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

        最后,魯迅先生的翻譯思想集中于“寧信而不順”。這是魯迅先生翻譯思想的精髓所在。因為,翻譯要做到的首要任務就是“信”。沒做到“信”會有什么后果呢?魯迅先生認為只要有了“信”,國人才可以接受原汁原味的外國文化。只有接受了這種外國文化,國人才會進行比較,從而了解自己的劣勢所在,進而達到療治我國文化痼疾的目的。假如翻譯失去了“信”,那么國人認識的外國文化就像假貨一樣,毫無意義。

        而韋努蒂先生則將異化、歸化的研究置身于后殖民主義的語境下,認為歸化的翻譯是文化霸權主義的表現。韋努蒂先生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他認為:“二戰”后英美國家的經濟優勢催生了其文化領域的全球化優勢,確定了全球性的英美文化語境。因此,弱式文化只得聽從英美文化的擺弄,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被掩蓋。

        為此,韋努蒂根據解構主義的思想提出了異化翻譯的策略,將異化翻譯定義為:保留原文異國情調,故意打破目標語規約的翻譯。韋努蒂先生希望通過異化翻譯來體現他者的聲音,以抵抗英美主流語言文化價值觀對他者話語的侵蝕,從而讓英美讀者見識乃至接受其他文化的價值觀。從這種文化保護意識上來說,韋努蒂先生與魯迅先生都屬于“衛國主義者”,即保衛本土國家文明、文化以及精神財富的文學作品。

        因此,從二者的翻譯思想來看,韋努蒂先生與魯迅先生都在翻譯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從二者的目的而言,韋努蒂先生的異化觀是為了抵制英語的主流價值,反對文化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而魯迅先生則是為了發展本族語言,啟蒙本國人民,實現文藝救國。二者的出發點雖然不同,但是都是本著對本國文化以及本國人民的保護目的,因此可謂殊途同歸。但從翻譯學的性質來說,二者也存在本質的不同:魯迅先生把異化翻譯視為一種“進攻”,而韋努蒂則將異化翻譯稱為“抵抗”。這是由于二者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追求的翻譯目標不同而造成的。最后,從影響力上來說,魯迅先生可以說是異化翻譯觀的先驅,魯迅比韋努蒂更早提出了異化翻譯觀,但是,韋努蒂則更為系統、全面、深入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所以應該說,魯迅先生提出了這種新的翻譯觀點,而韋努蒂則更好地發展了這種思想與方法。因此,二者對翻譯學所作的貢獻都是功勛卓著的,很好地推動了翻譯的發展,也很好地將本國文化傳播到其他文明,實現了文化的良好交流,充分地更新了國人的思維模式,改變了英美文化霸權主義的

        局面。

        文章首先介紹了韋努蒂翻譯思想的主要觀點以及重要貢獻,而后重點闡述了魯迅翻譯思想的起源與發展,從魯迅先生“寧信而不順”的翻譯思想鋪成開來,很好地詮釋了魯迅翻譯思想的核心目的,最后將韋努蒂翻譯思想與魯迅翻譯思想作了一個簡單的對比,指出了二者的思想在翻譯學中的重要作用,并肯定了二者對文化交流以及翻譯進程作出的巨大貢獻。

        *本研究受到滁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團隊資助

        參考文獻:

        [1]郭晶晶.淺析德里達的解構主義翻譯理論[M].內江科技:學術研討,2010(4).

        [2]韓子滿.解構主義翻譯理論與解構主義理論的翻譯:以本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譯為例[M].外語研究,2008(107).

        [3]王一多.解構主義與翻譯理論[M].福建外語:季刊,1998(4).

        [4]蔣童.韋努蒂的異化翻譯與翻譯倫理的神韻[M].外國語,2010,33(1).

        [5]呂俊.普遍語用學的翻譯觀:一種交往理論的翻譯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7).

        [6]呂俊.翻譯學:解構與重建――論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對翻譯學的建構性意義[J].外語學刊,2002(1).

        [7]侯向群.“理解的重釋”:建構主義的翻譯學之理解觀[J].外語學刊,2003(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级做a的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特级黄免费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