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物流市場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物流市場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物流市場報告

        第1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一、近期工作進展情況

        1、土地征用和報批工作。項目用地的征用涉及鎮、、和鄉等四個村(居),目前已完成首期451.71畝項目用地征地協議的簽訂工作,并已按2013年8月份以前的征地補充標準將征地補充款撥付至涉及的村(居)。同時,國土局已就項目用地向省國土資源廳申請報批,首期項目用地已全部獲得批準;市林業局也已辦理好林地占用的審批手續。

        2、房屋拆遷和遷墳工作。經調查摸底,項目用地范圍內涉及鎮居委會、村和村三個村(居)55戶拆遷戶,拆遷面積16956.32平方米,需征用安置土地47.7畝。因拆遷安置地點剛剛確定,拆遷安置地尚未征用,工作無實質性進展;遷墳工作,已于7月下旬以國土資源局的名義再次印發了遷墳公告,并通過電視媒體進行了,同時,項目指揮部辦公室和民政局還制作了遷墳宣傳單,分發至各涉及的墳主,截止到目前,已完成850座墳中300余座的遷移。

        3、資金撥付工作。現已將項目用地的征地補充款665萬元撥付至涉及的村(居),將項目用地的報批費1233.93萬元撥付至財政局,已向省林業廳繳交林地報批費4.45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1、項目用地尚未交付使用,影響項目實施。在簽訂征地協議時各村(居)委會及部分村民已獲悉市政府即將出臺提高征地補償標準的文件,因此各村(居)委會提出如年內政府出臺提高征地補償標準的文件,則需按調整后的標準向其支付差額款。鑒于此,雖然領導小組辦公室陸續在六、七月份按當時的征地補償標準簽訂了征地協議并將征地款撥付到了涉及的各村(居),但各村(居)一直未將款項分發至農戶,導致無法交地,影響項目實施進度。

        2、拆遷安置地尚未征用,遷墳進展較慢,影響交地進度。因重新選定的拆遷安置地點剛確定,拆遷安置地尚未征用,拆遷工作無實質性進展;同時絕大部分墳主不太愿意把墳墓遷至清水公墓群,盡管多方做工作,遷墳進度較慢,只完成總量的30%多,影響交地進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1、按征地補償新標準簽訂征地補充協議。

        第2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是經國務院批準,于1990年成立的我國第一家全國性、規范化的糧食批發市場,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是國家發改委“全國農產品信息化建設骨干批發市場”、農業部“全國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國家糧食局“重點聯系糧食批發市場”,是我國最大的小麥交易中心。2006年,市場被國家糧食局確定為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2010年交易量達到1010萬噸,成為國內唯一年交易量超千萬噸的糧食批發市場。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時正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將確立、改革開放備受矚目的關鍵時期,它的成立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被國內外新聞媒體盛贊為“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里程碑”、“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20多年來,公司在糧食市場理論與實踐方面不斷創新,開創了國家政策性糧食通過糧食批發市場公開競價交易之先河。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創立的中華糧網已成為業內應用最廣泛的網絡平臺;主管主辦的《糧油市場報》已成為全國糧食行業唯一公開發行的平面媒體;發起主辦的“中國糧食論壇”已經成為業內的精品論壇和理論前沿;每年編纂出版的《中國糧食市場發展報告》填補了我國糧食行業的一項空白;通過規范交易形成的“鄭州價格”和對未來糧食價格的預測,已經成為企業經營決策和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2002年,路透社將鄭州小麥價格列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全球報價系統,“鄭州價格”贏得了中國糧食市場價格“風向標”、“晴雨表”的美譽。

        今天的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糧食交易為主,涉足房地產、新聞出版、網絡科技、數字認證、種業等領域的多元化投資管理集團。目前,在鞏固提升糧食交易,建設精品市場的基礎上,集團公司正在積極開拓糧食收儲、加工、貿易業務,開辟農資、農產品經營新領域,向“打造一流糧農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穩步邁進。在不久的將來,一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為一體的國家級精品市場將嶄新呈現,一個涵蓋糧油、農資、農副產品收儲、貿易、物流、加工等全產業鏈,立足中原、輻射全國的現代化糧農企業集團將屹立在神州大地。

        第3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網絡購物;電子商務;B2C

        中圖分類號:F7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2-000-01

        一、B2C電子商務的模式

        B2C是電子商務的一種商業模式,所面向的就是最終的消費者,因而在時間、空間、顧客需求的多樣性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目前,中國B2C電子商務的模式有:(1)綜合類B2C網站,其典型代表如當當網、京東網,這類網站從某一類商品起家,經過多年的發展轉型為綜合類百貨網店,較好地滿足網購者的多樣化需求。(2)垂直類B2C網站,其典型代表如凡客誠品,這類網站目標專一,經營特定種類商品,網站的更新速度較快,市場反應靈敏。(3)C2C平臺的B2C商城,其典型代表是天貓商城。天貓商城是經過資質審核的商鋪的聚集平臺,既有利于商城對商家的管理和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有利于品牌知名度和眾多用戶積累。(4)廠商自建B2C銷售平臺。眾多廠商積極進行網購平臺的建設,國內如蘇寧、國美等己開始進行網絡銷售,爭奪電子商務市場的份額。

        二、我國B2C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一)網民規模

        CNNIC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1億,較2011年底增長8.2%。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及網絡購物用戶的持續增加是電子商務可持續增長的市場基礎。

        (二)市場交易規模

        截至2011年12月底,網購市場交易金額達到7566億元,B2C占比23.2%。艾瑞咨詢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網購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網購交易規模為284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9%,B2C市場規模為1011.0億元,占比35.6%,從目前發展水平來看,到2012年四季度B2C的市場份額有望突破40%。艾瑞咨詢預測了2012-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結構,預計2013年B2C占比達到33.8%,且此比例會保持上升趨勢,進一步減小與C2C的差距。

        (三)支持體系

        2011年,網上支付服務提供商的創新、手機在線支付的發展以及規范的政策保障使得網上支付用戶規模持續穩步發展,在線支付相對完備。智能手機的普及和3G網絡增長促進了移動電子商務的同步發展。2011年中國移動購物交易規模為114.6億,未來幾年中國移動購物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1年網購用戶中有12.1%的人使用手機網上購物,手機網購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2347萬。快遞市場有約10萬家服務于網絡購物的快遞公司,國內除中國郵政EMS外,形成了“北有宅急送,東有申通快遞,南有順豐速運”的三足鼎立格局。

        三、我國B2C電子商務市場狀況

        (一)網商競爭狀況

        艾瑞咨詢通過“月均覆蓋人數”排名選出2012上半年中國十大獨立B2C網站是: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凡客誠品、當當網、一號店、蘇寧易購、唯品會等。從用戶滲透率來看,2011年天貓的用戶規模高居首位,滲透率達到54.2%;第二是京東商城,達到14.8%;第三是當當網,達到11.4%。從市場份額來看,2012年第三季度網購數據顯示,B2C市場集中度加劇,天貓占比領先,天貓、京東商城、騰訊B2C(含易迅網)、蘇寧易購和亞馬遜中國穩居前五。

        (二)消費者現狀

        CNNIC2011年網絡購物市場報告顯示,2011年網購用戶特征表現在:從性別結構看,網絡購物用戶中男性比例偏高,2011年男性占到60.9%;從年齡結構看,網購用戶年齡分布依然偏年輕化,71.9%的用戶年齡在18-30歲之間;從學歷結構看,較低和較高學歷的網購用戶占比增大,2011年大學本科及以上的網購用戶占到了44.8%,初中及以下的占比提升至7.8%;從職業結構看,2011年網購用戶中企業公司人員占比最多,達到41%;從收入結構看,網購用戶的收入結構繼續向中高端發展,網購用戶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68.3%,其中月收入在3001-5000元的比例最大,占到了26.3%。

        (三)網絡購物滿意度

        2011年,對網絡購物整體表示滿意的用戶達到90.2%,較2010年增加4個百分點。滿意度的提升表明網絡購物整體質量在繼續優化。但網絡購物不滿意占到了6.7%,較2010年增加了3.7個百分點。用戶網絡購物不滿意的方面,最多的是送貨時間太長,有61.6%的比例;59%的用戶感覺商品與網站宣傳不一致;25.3%的用戶買到了假冒偽劣產品;18.1%的用戶遇到不能退換貨的情況。

        四、總結與建議

        (一)政府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目前網絡購物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甚至在有些交叉區域出現空白,低價日益成為商家競爭中的殺手锏,其必然導致B2C電子商務市場的萎縮。2011年,政府在該領域的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網購管理條例和意見密集推出。中央部委出臺的政策重點放在物流服務提升、網上交易平臺、信用體系等方面。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B2C電子商務市場規范力度,促進B2C市場健康發展。

        (二)B2C網商關注網站運營細節

        1.產品定位。電子商務網站特別是垂直型B2C需要專注于前期產品定位,從而增強網站凝聚力和專業性,提升電子商務網站運營能力。2.網站建設。網站需要對用戶進行深入的了解,合理地設置購買流程、產品分類等,并增強網站的可用性、易用性。3.物流配送。與較好的物流合作,建立庫存運維中心和物流信息化平臺,完善的物流系統將為電子商務帶來更好的口碑宣傳和良好的用戶感受。4.售后服務。在完成網上電子商務交易后,還需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保障,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強用戶對網站的信賴程度,吸引用戶后續購買。5.用戶評論。消費者通過搜索引擎、博客等比較商品網站和獲取電子商務網站評論信息,來支持消費者決策,因此購物網站也需要關注用戶評論及口碑等指標。

        參考文獻:

        第4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發展航運金融,爭先恐后的并不止于寧波。《2011-2012中國航運金融市場報告》表明,我國航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沿海沿江城市成為積極推動航運金融的發展因素。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持續低迷了四年之久的航運業正在遭遇“融資難”。而“融資難”反過來又加劇了航運企業的困難,似乎要使航運業陷入“融資難”的“萬劫不復”之深淵。如何破解航運“融資難”,成為目前港航業最為糾結的問題。

        航運金融“缺位”

        寧波發展航運金融業基礎扎實,具有港口、區位、航運業發達及金融生態優良等優勢。然而,《金融與海洋經濟發展——寧波實證研究》研究課題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濤指出,目前寧波航運金融發展還比較落后,表現為:航運金融服務和產品嚴重不足、航運企業和船舶企業的融資需求遠未得到滿足、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的航運金融服務能力還較弱、針對發展航運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與制度建設還有所不足等。

        “短板”的航運金融,直接導致了大量航運、造船、物流企業的資金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望錢苦嘆”。據寧波港航管理部門的研究課題《寧波航運企業經營風險評估及轉型升級》介紹,近年來,由于油價上漲、燃油稅改革、規模擴張以及船員工資高企等因素,寧波航運企業經營成本逐年上升,急需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輸血”。

        而《2011-2012中國航運金融市場報告》也顯示,中國金融機構對航運業的支持仍顯不夠,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上海為例,雖然上海港當前的吞吐量居全球第一,但與和倫敦、紐約相比,上海在航運金融業的發展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而在寧波航運企業中,除了像寧波海運總公司、寧波聯合集裝箱有限公司等規模大或者實力雄厚的公司能通過股市、銀行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渠道融資外,占全市90%以上的中小民營航運企業,基本上是靠銀行貸款,融資渠道少,且因為企業實力不強,銀行的貸款支持力度不大,使得企業“借錢”困難。

        部分中小航運企業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民間資金借貸進行融資,所謂“千人扛起萬噸輪”。而更危險的是,許多民間資金是通過個人房產抵押從銀行貸款等方式投入航運業,極易受市場波動影響,一旦波動過大,極有可能造成經濟社會不穩定。

        有銀行人士表示,出于慣性操作和風險控制等原因,國內的銀行將船舶融資的目標集中于屈指可數的央企和國企背景的船東群體。國內眾多貨源充足的中小船東和單船公司,卻因難以滿足銀行對財務審計制度和船舶管理經驗的要求,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融資難”。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銀行業僅占全球船舶融資份額的5%,而且積聚現象十分明顯,工行、中行、進出口銀行三家銀行占據船舶融資市場總體比例的75%,其它融資機構占據25%。2011年船舶制造、航運和港口類的上市企業中,從境內外共融資318億元人民幣,其中,股權融資和中期票據占比超過了30%。

        業內人士指出,從全球的角度來看,航運業作為一個技術與資本都高度集中的產業,其發展與一國的金融資本支持密不可分。如果沒有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在這樣一個高度周期波動性的行業中,企業很難獲得長期持續性發展。

        航運金融“錢力”無限

        事實表明,近年來寧波港航業的迅猛發展為航運金融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2012年寧波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4.53億噸、1567萬標箱。2011年完成大宗商品交易額約250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約620億元,口岸進出口額約2000億美元。

        而更具誘惑力的是,隨著海洋經濟在國家戰略層面上進一步得到突出,金融業也更加認識到,支持海洋經濟不僅符合國家政策,而且能夠使銀行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體量巨大的國際航運、國際貿易讓寧波航運金融“錢景無限”。金融機構開始相機而動,搶灘“布局”甬城航運金融業務。

        以做零售業務見長的招商銀行近年來將目光投向了寧波的航運業并有所斬獲。早在2009年11月,寧波分行就在寧波開展了10億元的船舶融資租賃業務。據悉,招商銀行今后還將繼續加大對船舶融資租賃的投入,以滿足航企和船企大額融資的愿望。

        為提升航運金融領域的專業能力,交通銀行寧波分行成立了航運金融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了航運金融業務團隊,致力推進航運金融服務。圍繞航運企業的發展需求,該行推出了水上運輸、船舶制造、港口建設等金融綜合服務,率先在寧波開展船舶租賃融資業務,2010年與寧波航運企業協議租賃融資9億元。精細化服務有效推動了航運金融業務的拓展。2010年,交行寧波分行航運行業累計已達39戶,比2009年新增3戶;貸款余額27.48億,比2009年增加4.36億,高于全行平均貸款增速。

        據了解,目前寧波的各大銀行中,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寧波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均在航運企業貸款以及融資租賃方面有所涉及。一些以前沒有介入航運領域的銀行,諸如浙商銀行、杭州銀行等也有意發展航運金融業務。

        在國內金融機構屢屢缺席航運市場時,國外金融機構卻頻頻向我國航運企業伸出“橄欖枝”,搶占國內航運金融市場。2011年挪威北歐銀行進入中國航運金融業。2012年6月,荷蘭銀行(ABNAMRO)在上海成立代表處,為其在亞洲地區的能源、大宗商品及運輸融資業務提供支持。無獨有偶,日本政策性銀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與花旗日本銀行共同為海豐國際的兩艘新船提供融資。徽商銀行與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攜手合,項目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國民營小企業發展,為“資金+技術”的貸款援助模式。

        除了外資銀行外,還有外資航運保險公司也進入中國。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與上海浦東新區合作設立“蘇黎世國際航運與金融研發中心”,美亞保險也推出“港口和碼頭綜合保險”、“物流經營人綜合責任保險”等創新型險種。

        融資創新或解困境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際航運業務中心和國際船舶融資重心逐漸東移的趨勢下,中國航運金融業務發展仍“危中有機”。

        事實上,盡管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大國、航運大國和船舶制造大國,但目前中國的船舶融資和航運保險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分別只有5%、6%左右,航運金融衍生品交易才剛剛起步,因此,長期看,中國航運金融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面對慘淡的航運市場,金融機構還是可以有很多作為,不僅僅是提供資金。金融機構不僅僅是旁觀者,應該轉換自己的角色,成為參與者。金融機構在困難時期起應該采取一些更加靈活的政策來幫助航運企業度過難關。”上海遠東宏信有限公司航運系統事業部客戶發展總監雕鋼說。

        據公開資料稱,2012年以來,身為內地第五大銀行的交通銀行逆市推出“蘊通財富、相伴遠航”系列航運金融產品,受到航運企業的熱情追捧。交通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交通銀行將放眼全球,以綜合化、國際化為依托,以產業鏈為抓手,持續創新,為航運企業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個性化的航運金融服務,攜手航運企業共渡時艱。

        有專家指出,企業在進行管理、經營、技術等層面創新的同時,亦要積極探尋融資創新的途,這對航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專家建議,如可實施產融結合戰略,通過獨立出資,或發行債券和股票,或與金融機構合作,設立航運租賃公司,開展船舶租賃、境外美元融資等業務,發揮金融業務的資本集聚和放大作用。

        一些國內船企已在融資創新方面著手探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已在香港成立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公司,積極開展境外融資與租賃等業務;太平洋造船集團通過其香港子公司以經營租賃方式,為3艘5.8萬載重噸散貨船找到承租方;江蘇舜天國際集團公司利用“光船租賃”的模式,在2012年上半年簽下了6艘船的租賃及買賣合同。

        政策“發力”

        盡管總體上還停留在相對傳統和分散的階段,航運金融產品單一、覆蓋不全、人才匱乏、服務滯后,尚難以滿足航運業的需求,但寧波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并積極推進航運金融的發展,寧波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的建成、甬港金融合作蓬勃開展以及有關政策的出臺,無一不是在補齊 “短板”,促進航運金融發展。

        2010年,寧波率先在長三角城市中提出融入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戰略構想,對寧波航運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年,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寧波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核心地區,必定要有發達的航運金融業作為支撐,特別是在港口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航運金融業的作用將更加突顯。“金融體系的支持對于海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它直接關系到特定海洋經濟項目的成敗。同時,海洋經濟也為金融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濤說。

        為此,2011年5月,寧波了《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意見》,鼓勵銀行等信貸資金優先面“海”貸款,提出要創新發展船舶融資、航運融資等金融服務業態,推動開展船舶抵押貸款、倉單質押、供應鏈融資等多種抵質押融資方式。

        期望以財政政策支持為杠桿來撬動航運業發展,逐漸成為相關政府部門較為“普適”的做法。

        2012年6月,海口通過《海口市扶持航運業發展辦法》,鼓勵船務公司在海口注冊營運,并對新注冊的航運企業給予補貼和獎勵。去年,上海浦東新區出臺了《浦東新區促進航運發展財政扶持意見》,將重點扶持對象列為重點航運服務企業。緊接著,福建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航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從2012年起,連續5年對航運相關企業實施獎勵政策,加大航運金融支持力度……

        上海浦東新區出臺了《浦東新區促進航運發展財政扶持意見》,將重點扶持對象列為重點航運服務企業。如,注冊資本2000萬以上的船舶公司、航運企業等可以申請重點航運服務企業,不但獲得最高20%注冊資本的一次性補貼,還將享受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主要稅種“三免三減半”政策;同時,重點航運服務企業高管可以獲得個人所得部分最高40%的財政補貼。此外,服務標準的銀行、航運保險等金融服務業,同樣享受不同程度的財政補貼。

        在這些利好政策的驅動下,截止2011年,上海各類融資租賃企業有82家,占全國286家的30%,融資租賃企業注冊資本約310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總注冊資本金1022億元的30%。

        第5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回溯到今年年初,餓了么獲得3.5億美元E輪融資;1月,美團網完成了7億美元融資;不到半年,百度外賣宣稱完成2億美元融資。眼看著大家都已備好彈藥,一場關乎外賣O2O領域的燒錢大戰和混戰正在升溫。

        第一輪洗牌過去,留下什么

        繼團購之后,外賣O2O迎來了新一輪井噴。據《2015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已超過1600億元,外賣O2O營業額為95.1億元,預計到2017年,外賣O2O營業額將超過400億元。

        巨頭初現。為了吸引消費者網絡下單,外賣APP平臺各出奇招,推出了不少面向消費者的“1分錢”“優惠吃”“滿10減7”“免費送飲料”等活動,Uber還推出了餐館外送服務“Uber Fresh”,由出租車司機兼職外賣工作,并承諾消費者10分鐘之內從本地餐館送到家。與電影票銷售和打車領域的創業公司類似,外賣服務也開啟燒錢模式的洗牌,混戰之下,頂不住的小公司將逐漸敗下陣來,那些外賣O2O先烈,比如飯是鋼、綠淘等早已消失不見。所以,一些外賣小公司若想求得一線生機,只能劍走偏鋒,用差異化的服務閃避正面沖突。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最新的《2015年Q2中國第三方餐飲外賣O2O市場報告》顯示,從主流第三方餐飲外賣APP的月均活躍用戶數來看,美團外賣以466.19萬人位居首位,餓了么以416.98萬人次之,口碑外賣和淘點點排名第三。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美團外賣和餓了么保持領先,但是阿里和百度正逐漸接近。外賣作為高頻入口,產業生態化后的市場想象空間將會越來越大,由此競爭持續時間也會拉長。照此趨勢,價格戰打到什么時候很難說,最后可能也和團購千團大戰一樣,形成“721”的格局:老大占據70%的市場份額,老二占據20%,其他所有的平臺殘食10%。

        致命的線下短板。推動外賣市場發展的核心因素有兩個:一是用戶場景明確、高頻,作為生活服務領域的重要板塊,外賣成為互聯網平臺爭奪的焦點,各大平臺不斷燒錢來教育市場和用戶;二是外賣精準地捕捉到了部分用戶的痛點及癢點,提高了生活效率和質量,而且滿足了用戶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眼下,各大外賣平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餐飲業的弊端,但整個外賣市場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為食品安全和品質控制、送餐時間、成本和效率等。

        首先,由“黑外賣”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據媒體曝光,線上外賣點餐平臺的推薦合作商家和熱門外賣餐廳,在現實中無牌無證、地址虛構,而且作業環境臭氣熏天、臟水橫流,廚房污跡斑斑。

        其次,各外賣平臺出現了類似團購大戰的場景,利用價格戰瘋狂搶用戶,不斷壓低商家利潤,導致一部分商家開始偷工減料,飯菜質量下降,食物品質大打折扣。

        最后,配送時間和效率。外賣的配送時間高度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時間,而且有嚴格的時間要求,一旦配送不及時很可能會導致這筆交易無法達成。要滿足配送時間,就要加大人員的投入,但是除了早午晚飯點,大部分配送人員就會處在閑置狀態,投入產出比無法最大化。可見,外賣平臺需要做好數據運營,通過客戶下單情況規劃好配送時間和配送地點,進而提高配送效率。

        百度外賣利用自身優勢,運用百度地圖大數據系統,以最快速度規劃出最優路線,爭取在送餐速度上占據絕對優勢;餓了么自行研發了“蜂鳥”配送系統,用戶可以實時追蹤訂單配送位置,商家也可以看到配送員現金結算的金額,進行一鍵回款。為了解決送餐速度問題,一些外賣平臺還紛紛組建自有送餐團隊。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外賣O2O由于產品高度的不確定性以及物流配送流程的難掌控,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優勢并不明顯,任何一個線下店鋪的承載能力都有限,導入太多流量而其他配套服務跟不上,最終將造成用戶體驗的驟降。

        產業演變:生態化或垂直化

        O2O改變了商業模式,卻無法改變產品和服務本身。因此,對于外賣O2O平臺來說,企業的商業模式、融資能力都是表象,只有依托強大的線下實體店支撐,用美味的食品和貼心的服務做保障,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說到底,外賣O2O企業制勝的關鍵還是在線上線下結合的全流程用戶體驗和服務上,包括從APP用戶訂餐、評價及時反饋到送餐整個環節。餐廳的已成交訂餐數量、送貨時間精準程度、送貨員態度評價、外賣口味打分等數據在外賣APP上全部可視化、透明化,用戶可以基于這些數據,選擇值得信賴的餐廳訂外賣,并即時進行評價供其他用戶參考。當然,隨著用戶評價閉環的淘洗機制和外賣市場的成熟,線下短板會慢慢解決,用戶體驗也會得到有效提升,那個時候外賣平臺會出現新的格局。

        隨著外賣O2O市場的發展,未來外賣平臺勢必會出現兩個方向:一個是生態化,以外賣為切入點,逐漸滲透到相關產品和綜合服務,產品品類不斷延伸,像零食類、小吃類等日常消費的品類會越來越多,同時結合生活服務領域的各個板塊提供上門服務。從餓了么的戰略方向就可見一斑,即基于大的高頻送餐線上流量入口+線下物流開放平臺,由外賣向更深的餐飲產業鏈乃至日常消費品配送延伸。

        另一個就是走垂直化的路線,利用單品實現爆破的小而美,比如之前很火的“叫個鴨子”,還有專門在做火鍋、做麻辣小龍蝦的店。或者,也可以做一個產業鏈垂直切面,比如在研發系統讓配送效率更高等。

        贏利之路:羊毛出在誰身上?

        互聯網觀察人士、易凱資本CEO王冉發微博表達:“過去一年,太多所謂的O2O項目比拼的其實是往外送錢的效率。”外賣O2O平臺的燒錢大戰遲早要結束,那個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贏利。

        事實上,外賣平臺未來的贏利方向有很多。比如固定服務費。當外賣網站的規模發展起來之后,用戶習慣被培養完成,餐廳老板就會發現餐廳的外賣生意多數來自網上訂單,這個時候要收取一年的服務費和每份訂單的提成理所當然,當年淘寶對于小賣家也不收服務費,你懂的。除了固定服務費,訂單抽成、配送抽成、競價排名、推廣收費以及未來的增值業務,都是可見的贏利模式。

        外賣平臺贏利的前提條件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規模效應+壟斷用戶。各大平臺拼命燒錢的背后就是要盡快占據最大的市場,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對用戶進行品牌心智的占領和用戶習慣的養成,最后獲得壟斷用戶。

        第6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系統規劃

        一、引言

        第三方物流(TPL)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一種嶄新形態,日漸成為物流理論和實踐關注的重點。經歷了短短十余年的發展,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已經明顯表現出潛力大、漸進性和高增長率的特征。第三方物流企業引進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不僅會提高物流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改變物流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效地促進物流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改進物流企業與客戶的信息交流方式。

        從對我國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調研的結果來看,有53%的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覺得滿意,有47%不滿意,而不滿意的最主要原因是作業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時、不準確,其次是作業差錯率高、運作成本高。由此可見,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運作方式急需改進,尤其是其物流信息能力。中國倉儲協會對全國物流供求狀況多次調查的結果也表明,物流信息成為運作質量之后企業對現行第三方物流運作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其第三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業中,有67%的生產企業和54%的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的物流服務感到滿意,有23%的生產企業和7%的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的物流服務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中,首先是因為作業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時、不準確,其次是作業差錯率高、運作成本高。到第五次調查時,仍然是運作成本高和物流信息不準確排在前兩位,如表1所示。

        從中可看出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關心的首先是成本與運作質量及包含物流信息在內的運作能力等。

        當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競爭是圍繞著對信息資源的占有而展開的,因此建立高效、適用的管理信息系統是應對挑戰、壯大自身的有效手段。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非常迫切的任務。

        二、從供應鏈角度對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再造分析

        供應鏈管理主要是通過供應鏈中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流、信息流,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等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體,對包括訂貨、銷售、庫存管理、運輸、倉儲、客戶服務各方面進行綜合一體化的管理,從而使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分擔的職能集成而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管理模式。它要求對企業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以及協作伙伴關系等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接成一個整體,達到對彼此間物流業務流程的無縫連接,從系統優化角度來達到一種集成性的供應鏈管理控制,并據之來實現價值增值。

        處于供應鏈中游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應當發揮其物流銜接的功能,在對其物流運作實現信息化操作的基礎上,應建立可與供應鏈上下游各節點進行數據交互與傳遞的數據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支持,與供應鏈上的業務伙伴和下游顧客及時地共享物流供需信息,從而整合其供應鏈上的各方物流資源。

        從實現供應鏈管理的角度考慮,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形成網絡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整個供應鏈物流環節的信息交流,達到與供應商或廠商及外協物流伙伴、下游顧客之間的供應鏈信息的處理與共享,同時通過建立基于Web的物流交易系統,以物流訂單為驅動簡化物流交易流程,從而有效地實現對其物流業務的一體化協作。

        三、供應鏈角度下第三方物流業務運作模式分析

        在對信息系統分析和規劃之前,我們必須詳細地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實際作業流程,并對每個相關的環節進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開發出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供應鏈中第三方物流基本作業流程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接受客戶的配送請求后,進行有關的訂單審核、分類等處理,并根據訂單安排貨物進出庫,擬定配送計劃,力求按照客戶需求將貨物準確、及時地從市場供應方送達市場需求方(如圖1所示)。

        第三方物流的具體作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訂單處理

        訂單處理是整個配送中心業務的開始,也是信息系統中數據的起點。高效的訂單處理是整個信息系統成功的關鍵,訂單業務貫穿于整個物流供應鏈的每個環節。物流中心只有在接收到客戶的有效服務請求后,才能繼續開展配送、運輸工作。訂單的接收主要應通過互聯網來實現,也可以通過電話、傳真等其他手段,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人工錄入訂單信息。

        2.身份驗證

        一個可靠的系統應在接收訂單時對客戶的身份進行驗證,只有身份驗證通過后才能為之提供服務,否則需要與客戶進行進一步的聯系,讓客戶修正或注冊。客戶在通過配送中心的服務器注冊登記時,必須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公司聯系電話、公司所在地點等。

        3.信息分類管理

        由于客戶的來源不同,所以應對不同服務類型加以區分,同時客戶請求需及時響應,還要對配送的貨物數量、類型、運輸方式等進行分類整理。

        4.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主要是對整個庫存商品的現狀進行跟蹤調查和全面管理,包括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庫存盤點。第一,入庫管理是對進入倉庫的貨物信息進行收集(如登記、分類),為今后的配送做準備;第二,出庫管理是結合配貨處理來協同實現的,在接受訂單和配送請求后,根據訂單上的要求發放貨物,并記錄配送的相關信息;第三,庫存盤點是對倉庫中現有商品的現狀進行管理。以便隨時了解能否滿足配送的需求。

        5.配送、運輸處理

        配送系統是對具體客戶的訂單進行系統處理后界于訂單處理和庫存處理、運輸處理之間的一個處理系統。系統根據訂單要求,再結合庫存狀況進行配貨處理或者聯系供應商采購,并對處理結果進行相應的分類,或者向需求方發貨。配送、運輸處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處理,因為第三方物流公司所面對的客戶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物流中心必須掌握每個配送點的實時狀況,然后通過決策系統的分析判斷后,制訂一個可靠、經濟的配送計劃,由相應的配送點或者整合其他供應鏈中企業的資源來完成。

        6.財務結算

        第三方物流的財務結算與其他交易的計算方式一樣,一般都是通過在銀行設立專門賬戶,憑借配送單據,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將款項劃至中心賬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結算方式是建立在雙方誠信的基礎之上的。

        7.決策分析

        決策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以較小的成本完成更優質的配送任務。決策分析內容一般包括配送站點的決策、庫存量的決策、車輛調度、外協合作商選擇、客戶管理等。

        8.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是指管理人員通過各種方法來實現配送中心效率的管理,并制訂恰當的經營決策方案。根據各種信息與報表,包括配送統計數據、客戶對配送服務的反應報告、配送商品次數及所需時間報告、配送商品的失誤率、倉庫庫存情況、設備損壞及維修報告、設備成本分析、人力資源分析等作出決策。

        四、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規劃設計

        1.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規劃的目標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MIS)的系統設計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持,通過對物流配送的各環節進行有限的資源最優配置。一般說來,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心,另一方面也是物流企業對外的Web站點。客戶通過瀏覽器能與服務器進行通信,提供動態信息交互和信息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訂單下達、實時查詢等業務的支持。因此,系統應把開放性、協調性、有效性作為系統開發的總體目標。

        (1)系統開放性。由于供應鏈管理模式很強調整個供應鏈上物流提供和需求的有機統一,因此為滿足第三方物流各部門及其外協物流伙伴的共同物流協作計劃需要,系統必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也就是說,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不應再是一個封閉式的孤島系統,而必須是建立在互聯網之上的開放式和集成化的供應鏈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的高度共享和交互與供應商、外協物流合作伙伴、顧客保持較好的溝通和聯系。

        (2)系統各節點的適用性。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應當適應企業單個業務分布和整體物流運作的要求。從企業運作角度來看,應當提供整體物流決策所需要的業務信息管理與分析以及物流決策的支持界面和全程反饋的管理界面;而對其外協物流合作伙伴則主要提供制訂分配物流計劃信息與作業進度信息反饋操作界面;對企業客戶則提供具體的訂單接收、運作安排計劃信息和查詢接口界面。

        (3)平臺的可擴充性。平臺的可擴充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空間上的可擴充性;二是時間上的可擴充性。空間上的可擴充性是指平臺能夠實現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規模拓展,因為物流系統設施(如倉庫)在空間上的變動很大,因此,物流信息平臺必須適應物流設施的地域變化。時間上的可擴充性是指當用戶需求、技術進步、企業組織結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系統能夠對現有的某些功能模塊進行改造或增加某些功能模塊,以適應新的變化。

        2.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流程分析

        一般來說,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包含以下幾個部分:(1)訂單管理:使用通訊技術如郵件、傳真和EDI或EOS登錄和維護訂單信息。(2)倉儲管理:包括物品入庫、物料在庫移動、簽收等環節。(3)運輸管理:包括運輸單證的形成、裝車計劃、制定路線等。(4)包裝管理:包括換裝、分裝、再包裝等活動。(5)情報功能:包括與上述各項活動有關的計劃、預測及有關費用情況。(6)財務管理:設計成本核算、運費計算等。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除了傳統的儲存、運輸、配送服務具有相應的功能外,應當還提供集成化的網絡服務,如通過Internet與供應鏈上的客戶進行數據交換,及時了解不同配送站點的庫存數量、所有設備和人員的使用狀況、供應鏈中供應商和協作商的信息,并能根據歷史數據進行市場預測和決策等,這些功能都是現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統的核心和出發點。

        在系統地分析了供應鏈環境中第三方物流的實際作業流程后,我們可以得到第三方物流的管理信息流程,該流程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分析第三方物流企業實際作業流程基礎之上的。現在我們分析一下管理信息系統的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

        (1)客戶提送訂單:(2)客戶中心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驗證通過后進入下一步,客戶中心也可及時反饋物流信息給客戶,以方便客戶查詢:(3)訂單模塊存儲訂單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4)根據訂單要求向決策中心發送相關信息;(5)決策模塊查閱庫存信息、人員設備信息及其他運輸、倉儲外協合作商和供應商數據,并分析經營管理的歷史數據,然后作出決策反應,并提交到配送中心;(6)配送中心向相應的配送站或者外協商和供應商進行配貨、送貨、退貨返回等:(7)運輸點執行配送任務;(8)財務管理模塊通過網上或其他方式進行財務結算。

        當然,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還涉及到其他的作業管理,如庫存盤點、入庫管理、人事管理、設備管理、客戶管理、系統維護等等。

        3.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結構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結構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數據管理層、業務處理層、決策管理層及戰略管理層。

        我們可以歸納出系統的總體功能模塊。功能主要包括:

        (1)客戶管理子系統:客戶登陸管理、客戶資料管理、客戶身份驗證、客戶查詢、客戶關系管理;(2)訂單管理子系統:訂單的接收、分類整理、查詢;(3)倉庫管理子系統: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庫存盤點、倉庫優化管理、貨物查詢管理:(4)配送管理子系統:配貨管理、送貨管理、運輸跟蹤管理、運輸調度管理、運輸線路決策、配送站點決策;(5)經營決策子系統:反饋信息管理、合作商管理、供應商管理、市場預測管理、市場信息管理、企業內部信息管理(包括企業介紹、經營理念、法律法規、市場報價等);(6)賬務管理子系統:成本預算管理、客戶財務結算、供應商財務結算、合作商財務結算、財務統計管理、各子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人事考勤管理、設備維護維修管理;(7)系統管理子系統:用戶管理、數據備份、系統設置、文檔管理、查詢打印服務等。

        根據以上功能分析,可以將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描述如圖3所示。

        五、結論

        第7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藥品流通;問題;對策

        藥品流通,是指藥品從生產企業到最終消費者的全過程,包括藥品批發、零售和醫院藥房、消費者等環節。藥品是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藥品流通業不僅具有一般物流的屬性,還具備藥品行業的特殊屬性,如安全性、有效性、專用性、質量的重要性等。藥品流通關系民生,課題組結合流通領域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合理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我國藥品流通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藥品流通從計劃分配體制轉向市場化經營體制,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正式開始于1984年,近三十年來,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藥品流通領域的法律框架和監管體制基本建立,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多種所有制并存、多種經營方式互補、覆蓋城鄉的藥品流通體系初步形成。受國家政策調控,目前我國藥品流通市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體系:行政化的藥品供應體系即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供應體系,該體系占藥品市場份額的75%;市場化的藥品供應體系即零售藥店、私人診所、民營醫院的供應體系,它們占藥品市場份額的15%;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供應體系,占藥品市場份額的10%。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醫保面的擴展和國民對健康剛性需求的增加,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近六年來,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逐增長。從2005年的3000億元到2011年的9426億元,2012 年,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值達到11174億元。行業利潤率低下,2011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平均利潤率為2.2%,2012年的上半年為2.0%。

        近兩年來,隨著國家各項藥品流通管理政策的密集出臺,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規劃在行業內得到逐步落實,并購重組的加速,原有的多、小、散的行業結構有所改變,流通企業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略有提高,市場集中度仍然很低。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9萬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607家,下轄門店14.67萬個;零售單體藥店27.71萬個;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42.38萬個。

        2012年,我國銷售總額100億元以上的藥品批發企業已有10家,比2010年增加2家;前100 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市場份額達64%,比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2012年,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總體增速減緩,前100位藥品零售企業銷售額占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34.3%。其中,前5位企業占9.6%,前10位企業占16.3%,前20位企業占22.9%,銷售額超過40億元的只有3家。

        2 藥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藥品行業集中度差

        目前,我國的藥品生產企業多數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營銷能力的不足,需要借助經銷商的力量,80%都采用招商制。藥品流通一般為五個環節:廠家、總、區域、醫院和零售藥店、消費者等。現有模式主要為底價制:藥企將藥品以市場價的3折乃至2折包給商,商再以底價拿到藥品后,參與招標或直接聯系的形式向醫院銷售。

        藥品從廠家到最終的消費者,在國外成熟市場一般為2-3個環節,在我國經歷了5-6個環節。此外,廠家往往要設立辦事處,與各級批發商及醫院或零售藥店打交道,批發商和廠家辦事處又都可直接對醫院或零售藥店進行銷售。藥品流通環節越多,加價也就越多,藥品的價格就越高。相同廠家的同一種普藥,歷經不同的體系渠道,最終售價相差很大。藥品到了消費者手中有的價格已經翻了數倍,甚至幾十倍以上,導致藥價虛高。

        2.2 企業間無序競爭嚴重

        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比如帶金銷售、掛靠、過票等。究其原因,除了國家對藥品流通業的監管缺失外,其他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第一,雖然國家推行了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00年頒布)認證,但準入規則虛化,退出成本很低,現有的醫藥工商企業仍然數量過大、規模過小,遠遠超出了藥品消費市場的承載能力,嚴重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過多的流通企業都要分一杯羹,導致過度和無序的競爭;第二,醫藥制度存在不少問題,哪怕是個人,也可以掛靠某家醫藥公司,通過過票以商業總的名義給醫院供貨;第三,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行政行為比較多,如藥品差價率管制、禁止二次議價的政策,各地政策不一以及地方保護等,遏制了藥企正常的價格競爭,同質化競爭下企業采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營銷手段就是回扣。

        2.3 公立醫院藥品的流通程序待規范

        據衛生部統計,2011年,我國醫院總數為21979家,其中公立醫院13542家,占61.61%。公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法人,財政撥款有限,約占醫院總支出的10%。政府補償不到位,醫院必須靠自身創收來維持生存和發展,加之自身運行機制的不完善,醫事醫療服務按項目付費,必然依靠藥品收入來彌補,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為了生存對實行"零差率"的基本藥物加價銷售。2012年4月,國家審計署調查顯示,一些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仍購進和使用非基本藥物、加價銷售基本藥物。

        公立醫院處于一種雙重壟斷的地位:從藥企與醫院兩者關系來看,醫院決定著藥品的進量甚至進價,嚴重占壓批發企業資金,即醫院可以看作處于買方壟斷地位;再從醫患關系來看,由于信息不對稱,醫患之間的委托關系,醫院又決定著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數量及價格,所以醫院又可以看作處于賣方壟斷地位。由于醫院的強勢地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在面對醫院時,不能以價格、質量、服務和品牌來競爭市場份額。

        三年來的新醫改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政府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價和購銷差價率的行政管制,即政府通過藥品招標確定醫院的藥品采購價,規定醫院只能在采購價基礎上順加15%作為藥品零售價,不允許醫院二次議價。省級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政府只招不采,且不論醫院規模大小、采購量多少、配送距離遠近、回款快慢都執行同一價格。中標的多是價格虛高的藥品,"低價藥品中標就死"。這些政策導致醫生吃回扣成為普遍現象,進高價藥、大處方、濫用藥直接增加醫生的隱性收入,增加了醫院的藥品收益。這樣,醫生和患者在利益上就處于對立面,加劇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削弱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患者對醫生日益缺乏信任,醫患矛盾十分突出。 2013年1月央視曝光的"高州醫院回扣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

        2.4 醫藥物流市場化程度低,技術落后

        整個醫藥行業物流體系剛剛建立,由于藥品的特殊屬性,市場主體是藥品流通企業,年銷售額在30億以上的醫藥流通企業大多建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基本不將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已有的少數藥品第三方物流運行不夠專業,比如中國郵政試水的醫藥業務,雖屬"第三方",也具備資質,但在運作上基本類似傳統醫藥物流模式,難以上升到"物流"的高度。總體來說,物流設施設備不規范,商品信息標準化滯后,各節點企業沒有形成信息化網絡,加劇了藥品供應鏈的"牛鞭效應",不能較好地將藥品的采購、運輸、倉儲、包裝、搬運、配送等環節進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藥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制約了我國藥品流通的發展。

        2.5 藥品零售發展面臨較大困難

        政策及環境方面的影響:目前醫改政策總體對藥品零售業的發展不利,鑒于公立醫院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服務的鋪開,來源于醫療機構的處方少,再加過去政策在建立醫保體系中,一直沒有把藥店納入醫保統籌等政策因素影響,尤其在醫改各項政策落實與推進比較到位的城市和地區,這樣的影響就更為明顯,具體表現為客流量的分薄與銷售額的下降。而經營成本如房租、人力成本等費用趨于上升。

        從零售行業自身來看:行業連鎖化程度不高,缺乏采購配送能力;零售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多數藥店沒有專職的執業藥師,缺乏提供良好的專業服務能力;除藥品以外的產品多元化有待進一步拓展,總體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藥店的高毛利時代已經終結,終端藥店面臨銷售增長難的階段。

        3 構建藥品流通新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完善藥品流通體制、構建新的藥品流通模式是一個非常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醫藥流通體制、醫療保險、以及國家監管等多個方面,會觸及眾多的相關利益群體,需要全面兼顧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不同利益,逐漸完善相關政策和規則,不斷探索、逐步推進。

        3.1 深化體制改革,加強政府監管

        藥品流通與醫改、醫保等密切相關,藥品流通中的不少問題是由于體制的原因形成的,有效的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國家也在不斷地通過試點、探索,對原有政策進行修正,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取消藥品差價率管制政策,政府只管藥品最高零售價。現行藥品差價率管制政策應考慮取消,只管最高零售價并動態調整,容許醫院合理的藥品利潤。同時扶持民營、外資興辦醫療機構,通過市場競爭降藥價。

        改進集中招標制度。目前實行的公立醫院集中招標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如,量價不掛鉤、藥品質量體現不足等,關鍵是中標價遠高于零售藥店、私人診所、民營醫院的采購價,給回扣留下了巨大的空間。改革集中招標應朝壓低中標價格、招標過程透明、更加市場化方向努力。放開二次議價,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公立醫院以底價采購藥品,就是維持順加15%的加成比例,也會大大降低最終藥價;改進集中招標制度,讓人社部門會參與價格控制;也可以探索以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的方式。

        加強對藥品流通領域的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各級政府衛生管理部門應管辦分開,對照國家商務部的藥品流通行業五項標準,強化監管職能,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深圳的做法是:衛生行政部門今后將不再舉辦公立醫院,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醫療衛生發展規劃、資格準入、規范標準、服務監管等全行業監管上來,把辦醫院的職責交給公立醫院管理理事會和醫管中心。此外,還需要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建立健全有關藥品的法律法規等。

        醫生的績效考核方式和付費機制改革。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包括質量、效率、安全、環境、患者滿意度等,考核結果與醫院和科室的收入、醫務人員的收入及晉升層層掛鉤,從利益上形成實現公益性目標的約束和激勵,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規范醫療行為,減少醫患利益上的對立。在局部可以試點醫保付費機制改革,包括總額預付和按病種付費,在醫院形成內部控制費用的機制。

        3.2 并購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

        近十多年,我國資本市場有300多家上市企業通過并購改善和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了行業整合、整體上市和增強控制權等做優做強的目的。醫藥行業迫切需要通過并購整合,加快產品或結構調整,實現業務協同、優勢互補,減少同質競爭,打造醫藥行業全產業鏈,提升長期盈利能力。

        國家政策加大對藥企并購的支持力度,降低并購交易成本,不只是少數大的企業集團,中型藥品批發企業提高并購的成功率。批發企業相對于生產企業,由于具有品種優勢,并購整合成功率更高。通過并購整合,減少流通層次和環節,改進原有的購銷方式,再造藥品流通模式。具體的改革思路有:

        第一,后向一體化,以大、中型藥品批發商業為主,藥品生產企業參股的股份制醫藥銷售公司,廠家專注研發、生產,股份制醫藥銷售公司作為藥品區域物流節點,全權負責銷售給區域終端;第二,前向一體化,大、中型藥品批發商業兼并小型商業企業、代管醫院藥房、收購藥店,拓展終端網絡;第三,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流通企業,對照GSP標準,或被兼并、或退出藥品行業、或轉型做終端藥品物流。

        3.3 發展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

        在我國,除了少數幾家大型的流通企業如國藥、上藥和華藥等,有能力建設省級物流中心、地市節點,發展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絡外,而大多數中小藥企不具備規模和能力。由于第三方物流集約化具有服務模式,可以帶來交易成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規模化和集約化有助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從而加快藥品專業物流的信息化,大大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今年6月將施行國家衛生部了新版GSP,對藥品經營提出更高要求,中小藥企有限的資源更需要集中在推廣藥品、開拓市場方面,會借力專業第三方物流,第三方醫藥物流模式會成為一種主流。

        筆者相信,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現有的物流企業,鐵路、公路以及以中國郵政等以第三方身份開展的藥品物流業務,針對醫藥物流的專業性提高后會成為主力;一些中小醫藥商業經過轉型、兼并重組,也會成為第三方醫藥物流的生力軍。

        3.4 零售藥品連鎖經營進一步做大做強

        藥品零售也因醫藥政策帶來一些機遇:目前政策逐步演變為規定社區衛生機構只能銷售基藥目錄產品,導致藥品品種短缺,一小部分患者回流到藥店;以人頭撥款的方式為主的醫保控費,對醫院費用采取封頂制,將使部分處方和藥品回流到藥店;零差率政策將逐步降低醫院對藥品銷售的依賴性,處方外流也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藥品零售行業自身也應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批零一體化,作為藥品的集成供應商的批發企業,通過兼并或持股的方式介入零售;進一步發展連鎖和聯盟,提高信息化和物流水準,從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加強藥店的布局規劃,完善分級管理;適度多元化經營,整合適合藥店銷售的品牌保健品、藥妝等,在非藥品品類發展自有品牌,在健康服務方面開展探索,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培養和吸引人才,除執業藥師外,還可引入坐堂醫生,提高專業藥事服務能力,誠信經營,力求顧客滿意;上規模的藥品連鎖集團和有實力的藥店可以加快藥品電子商務的探索,鼓勵經營規范的醫藥企業發展網上藥店,吸引新的顧客群體。

        參考文獻:

        [1]國家商務部:2011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2,6)[EB/OL].國家商務部網站,http://.

        [2]國家商務部:201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3,5)[EB/OL].國家商務部網站,http://.

        [3]郭春麗: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中國物價,2013,7.

        [4]張玉龍等:論我國醫藥流通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7.

        [5]左克源: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對策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

        [6]關艷萍:我國醫藥物流發展亟需解決問題及對策研究[J].消費導刊,2012,12.

        [7]王清:我國藥品價格虛高的形成機制及其對策建議[J].市場經濟與價格,2012,10.

        [8]何倩等:我國藥品流通體制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療保險,2012,6.

        [9]程錦錐等:醫藥藍皮書《中國藥品市場報告(2012)》[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2.

        第8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戴德梁行的2005年第三季度工業物業市場報告顯示,上海11個主要的工業區物業的平均售價和租金已經連續7個季度保持增長勢頭。

        戴德梁行分析師對此表示,持續的需求以及漕河涇和張江類型的工業區開發高品質辦公型物業等因素,將繼續推動上海工業區物業租金水平的增長。

        中國的地產投資更像是一場“游擊戰”:住宅被宏觀調控,地產投資遂轉向寫字樓、商業等物業;寫字樓、商業地產“調控”風聲吃緊,地產投資再轉向工業地產。

        例如素來只在北京及上海大展拳腳的海外資本正將珠三角等地的二線城市視為下一個戰略投資地,工業地產則是其首選的投資項目。與此同時,國內各路資金,包括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集團等國內家電巨子也紛紛打著產業“擴軍”的旗號大舉圈地,建造自己的工業園區。

        甚至是像浙江的民間資本、乃至是做汽車配件發了財的個體老板,都想把手里頭的錢投向工業地產。

        8%以上的年回報率

        工業地產的投資回報相對穩定,年投資回報率大約在8%左右,好的項目能達到9%,甚至高達15%左右。以前地方政府為吸引投資,工業用地控制得并不嚴,土地的粗放使用導致工業地產的投資價值不高。近兩年國家使用宏觀調控手段,調控土地使用,2003年全國有3763個工業園區被減掉,而2004年則有4813個被減掉,全國各級各類6015個開發區也撤并整合了2046個,土地供應突然減少,土地值錢了,無論是賣或租,租金價格都提高了,這樣,工業地產就有了投資價值。

        以上海為例,2005年第三季度上海主要工業區新增物業面積為14.6萬平方米,與第二季度保持一致,而吸收量較第二季度依然保持強勢增長,季度性的增長率達到37%,市場需求旺盛。

        其中,第三季度上海奉浦的物業新增量最多,達到6萬平方米。其余的新增量來自青浦、外高橋、松江和閔行。同往常一樣,張江高科技園區,作為上海工業區的領導性園區之一,從2004年以來一直沒有新增物業。由于來自跨國公司和本地高端客戶對物業的需求繼續增多,張江的物業租金繼續保持增長。

        由于強勁的需求帶動,2005年三季度上海11個主要工業區的工業土地平均價格繼續保持增長,平均價格為97美元/平方米。

        資金的配置很容易,勞動力的轉移也不是太難,但是土地并非如此,土地有一個特殊性,就是用途轉變的單向性。從農地轉為非農用地很容易,反過來很難,但工廠轉為商業用地并不難――這可能是工業地產投資最吸引人的部分。

        “從市場需求的強度來看,出租沒有壓力,投資回報率保守估計是8%。”由溫州資本組建的浦慶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宋乙格坦承,從先前的住宅開發、商業項目開發,到此次轉戰工業地產開發,“主要原因是目前工業園區的投資回報率最高”。

        而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最新數據也驗證了宋乙格的判斷。統計數字顯示,至2005年二季度,上海工業園區平均空置率下降至六年來最低,而租金攀升至六年來最高。上海工業用地平均售價達86.1美元/平方米,比一季度升5.3%,廠房月租金的報價已達4.3美元/平方米,比一季度升4.4%,達1998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點。

        從前年5月份至今,上海的工業園區土地供應一直處于斷檔狀態,因此新增物業供應非常緊缺。與此同時,市場對工業廠房的需求卻絲毫不減。在上海的國家級開發區中,漕河涇高科技園區幾乎已全部滿租,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嘉定工業園區和青浦工業園區的入駐率也保持在90%以上。

        目前,工業地產的開發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和商業地產將商場建好后招租的模式相類似,建好標準廠房后出租;另外一種,是根據客戶對廠房的需要量身訂做。

        工業地產投資多元化

        在過去的20年間,工業地產都是由政府主導開發的,比如現在的園區管委會就是政府專門成立起來管理開發區、工業園的。不過。仲量聯行助理董事單維其分析說:“隨著工業地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不同投資主體開始進入這一領域。除了政府外,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甚至還有海外基金都開始了這一領域的投資。工業地產的投資主體已經呈現多元化趨勢。”

        和土地出現緊張的局面形成對比的,是大量的制造企業在發展中城市圈下巨量土地。以重慶為例,招商物流把物流配送中心建在了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旁邊,占地100畝;美的集團在南岸圈地800畝;海爾集團在江北占據1400 畝黃金地;重慶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總體規劃16.7平方公里,九龍園C區將建西部第一CBD,面積達22平方公里,可謂一個比一個大。

        為什么這些企業能夠輕易獲取巨量土地呢?專家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物流行業是國家鼓勵的下一個行業,即使是在地根縮緊的情況下,物流商也比較容易拿到地,而且是相對廉價的土地。”

        像重慶海爾工業園區位于港城工業園區A區。而海爾最看中的是港城便利的交通,海爾工業園區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國道210、319從園區穿過,依托寸灘港口一個2平方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為90萬標準箱的寸灘港口,同時擁有重慶最大的火車貨運編組站(300萬噸級)。據港城工業園區工作人員介紹,江北區四通八達的交通,還加上一個早已規劃好正在竭力打造的CBD商務中心作為支撐,地理位置真所謂得天獨厚,還有幾條即將建成的輕軌以及渝懷鐵路同時助陣,重慶海爾工業園區扼守了江北區的制造工業寶地。

        同時,海外資本也非常看好國內的工業地產市場,而且近期投資頻繁。比如美國普洛斯公司除在上海、深圳運作工業地產項目外,還與蘇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合資,投資3億美元建設蘇州物流園區。此外,普洛斯還在天津與泰達集團合作開發工業地產;最近盛陽地產基金與歐洲某工業地產巨頭結為戰略合作伙伴,意圖共同開發中國內地工業地產;世界上最大的直接投資公司之一的美國凱雷集團也表示,除住宅項目外,凱雷亞洲房產基金將主要投資于商業、零售和工業地產。而中國在2004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已達600億美元,其中相當部分用于在遍布全國的工業園區內建設工廠、倉庫和研發中心。

        對于涉及中國工業地產的海外投資機構來說,最成功的是新加坡投資的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地處蘇州城東,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完成后,這幾年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就拿2004年來說,全區共實現生產總值503億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42%;進出口總額達281億美元,其中出口119億美元,分別增長96%和99%;固定資產投資282億元,增長39%,成為了國內開發速度較快、協調發展較好、競爭力較強的開發區之一。

        海外投資機構除了考慮地理因素,他們更多的是考慮政策因素和回報率。至于進入工業地產而產生的資金門檻高及回收周期長對他們來說不算是障礙。他們的開發模式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值開發,根據客戶需求制造廠房標準,反租給客戶;二是代租收購,收購一些帶有租約好的工業物業產品。

        由于上海、北京以及廣州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國公司越來越傾向于將其工業投資轉向其周邊城市或內地,由此也帶動海外資本投向二、三線城市的工業地產。而中央和各市級政府采取的優惠政策也促使相當多的外國投資分流向東北、華中和西部地區。

        投資風險同樣存在

        工業地產的特點是進入門檻高、投資回報高但投資風險也比較高。

        第9篇:物流市場報告范文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航局”)的物資集中采購從2007年開始探索,至今已有八年,過程中歷經了反復調研、建章立制、機構調整、職能分配、啟動推行、改進完善、全面普及、板塊覆蓋、品種拓展等階段,目前已經全面覆蓋了鋼筋品種、投資領域和海外板塊。確定集中采購的目標任務

        集中采購的背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企業競爭,實質上是資源整合能力的競爭,資源整合能力決定了企業的市場創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場服務能力。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管理水平和決策效率不斷提高的條件下,現代化施工企業特別是大型施工企業推行集約化管理,實現“集約經營、協同發展”,是提高資源整合能力的必然方式。正是在這一市場背景和企業發展需求的背景下,物資集中采購作為集約化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已成為當前國內外大型施工企業普遍實施的管理模式。

        集中采購的目標。集中采購是指將分散的物資需求集中到統一的管控平臺實施采購,通過集中的需求規模、集中的管控平臺、集中的支付保障,整合供應鏈合作,實現項目材料成本、供應效率、資本運作、監督手段的最優化,提高物資采購對企業戰略的支持力度和廣度。

        集中采購的任務。將建章立制和決策裁量集中到企業總部職能管理部門,將采購交易流程集中到采購中心,將供應渠道集中到以企業內部專業公司為龍頭,將供應份額集中到占比較大供方為主的戰略合作供應鏈,將采購資金集中融入到企業資金集中管理體系,是集中采購的主要任務。挑選集中采購的物資品類

        物資集中采購品類的挑選,應結合企業的主營范圍、采購的物資占比、每種物資的采購特點和市場營銷方式等主要因素挑選。

        企業的主營范圍。二航局經過6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家融設計、施工、科研、資本運作于一體,以路橋、港航、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工程施工為主業, “大土木”、多元化經營的大型工程建設企業,境內市場遍布30個省、市、自治區。

        采購的物資占比。類似于二航局的國內外大型施工企業,其主營范圍所需采購的大宗物資主要包括鋼筋、鋼材(板材、型材、管材)、水泥、地材、預應力材料、燃潤料、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防護設施、工屬具、周轉材料、勞保用品等品類。據二航局多年的物資采購數據統計,主要品類的金額占比分別為:鋼筋約45%,鋼材約25%,水泥約10%,預應力材料約5%,周轉材料約5%,其他材料約10%。不論是從成本、進度、質量、安全、資金等任何角度分析,毋庸置疑,前三項是施工企業必須高度關注的品類。

        物資的采購特點。鋼筋和鋼材的采購特點是產品標準化、質量要求穩、行情波動頻、資金占用大、倉儲時間長、市場競爭強、信息很透明、倒逼計劃性,而相對鋼材而言,鋼筋具有品種規格少、廠家分布均、項目需求勻、市場庫存豐的特點;水泥具有地材屬性,兩者共同的采購特點是價低但量大、產地不易遠、貯存受限制、結合進度緊、量差需嚴控、易被反集中,而相對地材而言,水泥具有廠家系法人、已趨集團化、質量自控嚴、產能超過剩的特點。

        市場的營銷方式。不同品種的物資,其市場營銷方式是不同的。多數鋼廠都先款后貨、自主定價、按月排產、很少庫存、品規不全,市場鋼貿~般現款現貨、價隨市場、波段操作、庫存充足、品規齊全、品牌有限、薄利多銷、賺取廠家規模返利,工程鋼貿一般積極投標、適度賒銷、按需打款、即時提貨、配送到位、賺取墊資費和服務費,鋼材的集中采購只有平衡好供應鏈中各方的利益方能流暢,水泥廠一般響應項目的各種定價機制和回款條件,但隨著集團化和上市對資金的嚴格要求以及產能過剩的壓力,水泥行業已趨向于有實力的商針對單個項目進行墊資。

        主要品種的要點。鋼筋集中采購的要點是促規模、保供應、優化融資;水泥集中采購的要點是提升話語權、降成本、創效益、保供應;部分專用材料則作為補充,優化打造供應鏈。

        綜合分析不難發現,鋼筋、水泥、部分專用材料是大型施工企業物資集中采購應挑選的主要品類。

        明確集中采購的機構職能

        大型施工企業往往項目數量多、地域分布廣、層級跨度大,只有不漏項、不交叉地明確了組織架構中各層級單位部門的職能,才能保障集中采購的流暢實施。

        局級總部。物資部門負責建章立制、平臺打造、監督執行、績效考核、供方管理,財務部門負責資金集中保障。

        局級采購中心。負責交易平臺維護,承擔項目前期跟蹤、招標評標組織、結算支付登記、統計數據分析等事務性工作。

        子分公司。在本公司范圍內的各項目貫徹落實集中采購工作,匯總計劃,參與招評標,統計分析各項目的采購數據信息和績效指標,維護本公司利益,協調解決相關方問題,推薦優質供方。

        項目部。履行物資集采職責、承擔集采義務,具體包括提交招標計劃、參與招標評標,簽訂采購合同、下達供應計劃、現場驗收材料、對賬結算簽認、申請支付貨款、集采信息上傳、中標供方評價。

        物流公司。作為“1+N”供應鏈中的重要一極,履行平抑價格、補位保供和拉長資金鏈、合規融資職能。即通過100%應標率和50%左右中標率指標平抑整體價格,控制企業資金投入總量;緊急情況下完全履行上級下達的保供指令,確保集采體系正常運行;通過50%的需求集中和支付集中推動上游供應鏈建設,拉長資金鏈,并整合“商商銀”鏈條,實現部分合規表外融資。

        厘清集中采購的流程環節

        集中采購的流程環節多而細,厘清方能忙而不亂,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如下環節。

        項目跟蹤。采購中心通過企業經營系統和工程管理系統跟蹤新接項目材料需求總計劃,原則要求收到工程中標通知書或工程開工后20天內,項目部上報集采物資招標申請,以確保集采項目覆蓋面。

        招標議標。采購中心整合招標申請,編制招標計劃,向合格供方招標公告和招標文件,組織開標評標,評標報告報領導小組審批。

        合同簽訂。項目部按經過審批的評標報告結果和中標人簽訂采購合同,向相關部門和機構報備。

        計劃傳遞。項目根據生產進度、市場行情、資金狀況、庫存條件、現場道路、季節氣候等因素編制的月度供應計劃或應急供應計劃經過子分公司審核后,通過采購中心集中向供方下達。

        供應銜接。項目部主動敦促供方組織生產和發運,供方及時向項目部反饋配載發貨詳情。

        現場簽收。項目部即時簽收到場的材料質量、數量和資料等。

        對賬結算。項目部及時辦理對賬結算手續并上傳相關信息,采購中心及時登記。

        如約支付。項目部及時主動按照合同約定申請支付,采購中心及時登記。

        解決集中采購的關鍵問題

        建立精細通用的價格機制。以價格波動頻繁的鋼筋為例,綜合單價M一信息價A+運雜費B+貼息費C+調節價D的比價和調價機制已趨成熟,其中A為供需雙方和市場均認可的第三方網站中距項目最近且最合理的城市實時信息價,C為供需雙方和市場均認可的國家權威網站中項目所在地區直貼利率,A和C在招標時統一日期和城市,以防止理解不一致,也便于統一糾偏,在合同簽訂和供應結算過程中按網價波動對應同步調整,B和D由投標人自主填報,B不應為零和負數,D可為正數或負數,B和D在合同簽訂和供應結算過程中不予變更。當然價格機制有很多種,在分散分批采購模式下,對于行情波動頻繁的鋼筋,在某個時段、某個城市或某個供方,的確會有比上述價格機制更低的“價格洼地”,但這種個例的發掘是不適宜在全項目周期、跨省市地域、全供應鏈庫的集中采購體系中操作的,即便是在以項目為單位的分散采購體系中也不見得全面適用,這是犧牲了大型施工企業采購效率和監督效率的,而統一精細通用的價格機制是集中采購的技術保障。

        建立集中配套的支付保障。任何供應廠商愿意積極長期地參與到集中采購體系中來,都是以連續訂單、必要利潤和按期收款為動機的,而按期收款又是最被關注的。大型施工企業的項目分布面廣、人員流動性強、業主支付能力和檔期不均衡,項目上級的子分公司由于項目盈虧不一、裝備投入不一、歷史問題不一等因素也存在資金存量和預期、授信額度和到期的不一致,只有當資金分級集中到更高層面的局級“蓄水池”,集中調配資金,集中管控授信,以豐養欠,以厚補薄,施工企業的生產經營才能得到有力保障,配套集中采購的支付信譽才能得到有力保障,集中采購中最關鍵的也是最常見的不誠信履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并可實現變違約拖欠為合同內約定延期支付。沒有集中配套的支付保障的集中采購即使推動起來了,也往往會很快停滯、倒退甚至失敗。需要說明的是,作為“1+N”供應鏈體系中的內部專業化物流公司,盡管項目同時享受到了較大的融資體量和較低的融資成本,但其對企業的貢獻則更為明顯,一是通過發揮規模優勢,在不高于外部市場報價中標前提下的盈利給公司帶來了收益,二是通過發揮專業優勢,在不松于招標支付條件前提下的支付手段為公司拓寬了融資渠道。

        建立高效透明的信息平臺。集中采購的物資交付到項目必須要完成物流、商流、資金流、單據流等往來、閉合和重復的流程,其中單據流是必要的記錄憑證,但在計劃、合同、簽收、對賬、結算、支付等商流環節中,一套閉合的單據流難以在施工現場點多線長面廣和人員頻繁流動的情況下及時有效流轉,管控和服務單位也難以及時有效地進行跟蹤、服務、監督和統計。因此建立一個覆蓋各個環節、分配各種角色、劃分各級權限、信息隨時錄入、報表實時體現、業務財務對接、違規自動識別、數據長久保存的高效透明的信息化平臺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

        強化相關部門的協同監督。項目物資部門錄入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全面性是上級子分公司和采購中心監督和跟蹤的重點,供應廠商的到貨日期、物資商標、牌號材質、磅重公差、尺型包裝、結算價格是項目部和上級子分公司監督的重點,付款日期、付款金額、票據類型、付款對象、付款賬號是各級財務和采購中心監督的重點,項目覆蓋面、結算總量、實供單位是子分公司和局總部兩級物資部門監督的重點,采購中心的招標組織和評標判標是項目部、子分公司和監察部門監管的重點。總之,不同單位和不同部門的不同監督重點是權力相互制衡、利益相互平衡的協同監督出發點和落腳點。

        統一各級領導的思想認識。上述的協同監督重點正是集中采購中相關單位的利益重點,涉及到相關單位的各級領導,作為發起集中采購的最高層面領導者,務必要統一下屬各級單位領導的思想認識并貫徹推動,方能垂直高效地落實集中采購工作。

        提高物資隊伍的整體素質。集中采購的多數環節和大量工作是由各級物資部門完成的,只有提高主管、采購、驗收、料賬等各物資崗位,即物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方能落實集中采購工作、踐行決策的管理意圖、實現集中采購乃至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優化績效指標的考核體系。針對個人、部門、項目、子分公司、采購中心、資金中心等集中采購涉及到的利益相關方,制定并優化績效指標、輔以實質性的考核和獎懲,實現牽引推動集中采購工作,并使其落到實處。

        打造合作共贏的供應鏈。供應鏈打造的主要手段包括規模打造、信譽打造和規則打造。規模打造時可針對某個品類,根據項目分布密度和供應廠商覆蓋密度,分省市、區域或年度進行整合,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內部專業化物流公司可向企業外部獨立經營,在以內部市場和資源為依托來拓展外部市場時,其規模打造優勢更加明顯;信譽打造時除了上述的支付保障手段外,企業的品牌工程和有影響力的工程也是打造供應鏈的“吸鐵石”;規則打造主要是指建章立制,管理辦法應按照資格準入、限定名額、分級評定、優晉劣汰的原則制定,在資格準入時可按認知度和認可度分為潛存、備選、合格、轉型、注銷和禁用六種狀態,在分級評定時可按近三年供應份額、供應覆蓋區域、賬期拉長實力和投標響應度分為聯盟型、衛星型和交易型三個等級,在優晉劣汰時可按數據排名和項目評價進行升級升格和降級降格。

        通過上述對集中采購的目標任務、品種挑選、機構職能、流程環節和關鍵問題的分析,結合二航局近幾年鋼筋集采的成熟、投資領域和海外板塊的覆蓋以及水泥和部分專用材料的“試水”經驗,作者認為大型施工企業的物資集中采購應根據企業的組織管理架構、成員單位采購品種的交集、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集中配套的支付保障、信息化手段的建設支撐、協同監督的執行效力、各級領導的思想統一和重視程度、物資隊伍的整體素質、績效指標的設計與考核、市場對企業實力和信譽的認知認可程度、供應鏈培育打造的廣度和深度等綜合因素,合理布局結構,分品類、分階段地推進。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在线日本aⅴ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