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范文

        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

        第1篇: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范文

        一、我市農村科普工作的現狀和特點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經調研,我們認為:農村科普工作的基礎設施、機構、手段等,都有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開展科普工作的基層骨干隊伍。鎮、行政村均安排有專(兼)職的科普人員。同時還設有一定的科普經費,為科普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部份還配有用于科普宣傳的畫廊、櫥窗、黑板報、活動室、“三農”服務網等基礎設施。

        2、科普宣傳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圍繞熱點難點問題,因地制宜開展相應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術普及活動。如:八步區蓮塘鎮、賀街鎮,根據本地特色產業優勢,成立了蔬菜、養豬等專業協會,引導農民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生產時銷對路的農產品投放廣東市場。富川縣蓮山鎮,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臍橙種植,與此同時,廣泛開展形式各樣的技術培訓,標準化種植技術培訓和豬-氣-果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培訓。市直各專業局結合地方特點,每年都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特色活動,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3、“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生產。

        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了農業的產業化進程,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益。昭平縣是我市茶葉生產的主產區,也是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縣涉農部門大力宣傳和引導農民向茶葉產業化發展。先后引進了“福云六號”等一批新品種及相關種植技術,建立了有機茶種植試點示范基地,逐步引導茶農向有機茶生產發展,提高茶葉檔次和質量。目前茶葉生產已發展壯大成規模產業。

        二、我市農村科普工作的不足和問題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加速調整,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加緊進行,農村科普工作也逐漸顯現出了一些不盡人意之處,與城區發展差距正在逐步擴大。

        1、科普工作發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開展不夠平衡。我市部份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科普宣傳欄、圖書室等一些基本宣傳設施不完善,不健全。給科普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對開展科普工作不夠重視,使得這項工作處于可有可無狀態。三是科普工作對象也不平衡。我市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兒童,文化層次與年齡結構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視對他們的科普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2、科普宣傳內容形式比較單一。

        在宣傳內容上,普及實用技術方面的宣傳較多,而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等方面的宣傳較為薄弱,致使農村封建迷信思想、賭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還偶有存在。在科普宣傳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報、宣傳畫廊、掛圖、拉橫幅等傳統的宣傳方法向農民普及科學知識,缺少新穎有效、生動活潑的宣傳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相對薄弱。

        調查中我們發現各村對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不夠重視,對身邊各類農加工企業和種植、養殖場所的典型示范、宣傳教育作用挖掘不夠,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議和設想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建議今后一個時期我市農村科普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經濟建設中心,貫徹科教興農戰略,立足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各方參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設施;強化科普宣傳,營造科普氛圍;整合區域資源,延伸工作網絡;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工作亮點;抓好科普下鄉活動,實行鎮村連動;夯實基礎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進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同步推進。

        具體建議如下: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配合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

        建議鎮、村要加強對農村科普工作的領導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納入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與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調整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第2篇: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范文

        一、各方通力協作,合力創建省暨全國科普示范市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市省暨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省科普示范市通過驗收,得到了省考評組和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創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創建科普示范市作為落實《科普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助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來抓。我市列入科普示范市創建后,市委書記陳偉俊、市長毛溪浩分別要求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確保創建目標的順利實現。4月份市科協開展摸底調研,上報市創建省暨全國科普示范市評估報告;6月份成立由市委副書記李浙閩任組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潘銀浩、副市長陳長鋒為副組長,市委辦、市府辦、市委組織部、市科協等38個部門和城區四街道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由市科協主席兼任,各有關部門、鄉鎮(街道)也都相應成立創建工作領導班子;6月底創建辦對各部門、鄉鎮(街道)的創建職責作了詳細分工,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7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李浙閩副書記對全市創建工作作了部署,對創建進程提出了嚴格要求;7月29日李浙閩副書記做出批示,要求市委督察室對全市創建工作進展情況開展督查,引起了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廣泛宣傳,營造創建氛圍。市創建辦專門租用大屏幕宣傳車開展了為期三月的創建宣傳;日報繼續辦好《科技之窗》,并開通《科普園地》專刊;市廣播電視臺繼續辦好科普類教育欄目加強宣傳。同時,各成員單位和鄉鎮街道充分利用各自實際,加強創建工作宣傳,在全市城鄉營造了良好的創建工作氛圍。

        3、通力合作,及時整理和提供臺帳資料。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各部門、鄉鎮(街道)對照創建要求,認真及時收集整理提供臺帳資料,并做好創建各項工作。我市創建成為省科普示范市后,市創建辦及有關部門認真總結成功經驗,查漏補缺,積極深化并鞏固創建成果,對于考核組提出的意見,采取具體的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改進。同時,對照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標準,制定創建工作方案,結合實際,明確工作任務,繼續梳理臺帳資料,迎接3月上旬中國科協來我市考核驗收。

        二、突出重點人群,強化素質提升

        提高全市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科普示范市創建的主要目標,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主題,針對四大重點人群,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在擴大科普影響力、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上取得一定的實效。

        1、以未成年人教育為關鍵,積極推進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為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市教育局在各中小學校建立科技興趣小組,并與市科協一起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中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十個一”活動,在近90%以上學校舉辦科普周或科技活動月;市教育局、市科協聯合開展“科技校園工程”建設,支持中小學校建設科技館和實驗室等科普活動設施,同時組織開展四模比賽、機器人創作大賽、科幻繪畫比賽、“三小”競賽8次以上,舉辦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科技輔導員培訓。團市委利用自身優勢組建成立“流動青少年宮”,先后深入9所外來民工子女學校開展各類素質提升培訓。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我市青少年成績突出;繼續承辦了第十六屆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賽區復賽,有68位學生獲獎,13名同學獲得一等獎,市實驗學校在初中組排名中榮獲全省團體第一。大量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和科普教育,進一步激發了未成年人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促進了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以農村科普能力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圍繞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新農村建設,市政府積極整合資源,切實加強農民科學素質工程中的合力作用,認真制訂培訓規劃、年度計劃和教育大綱,針對性開展各級各類培訓。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農函大、農廣校、綠證班、鎮(街道)成校為主體,村民學校為基礎,各類農業培訓示范基地為補充,覆蓋全市范圍的農科教勞相結合的農民培訓教育體系。特別是農函大教育網絡覆蓋全市各鄉鎮,在辦學中堅持貫徹“實際、實業、實效”和為“三農”服務原則,使農民學有所長、學以致用,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市科協大力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組織開展貫穿全年的科普惠農主題活動和“村會攜手幫戶行動”;建立服務站2個,確立市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9個;在鄉鎮、街道建立的13個教育點開展“計算機網絡知識普及培訓”工程,共培訓學員2250名。市文廣局切實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六個行動計劃”,廣泛開展文藝進農村、企業、社區活動,構建起了“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把“人人享受文化”的惠民理念落到了實處。市農辦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宜居家園建設活動,廣泛開展農村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并與市農林局一起在廣播臺開辟了《新農村》、《農村大舞臺》欄目,為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做了大量工作。市農林局利用農技110,積極開展農技下鄉、農技扶貧活動,幫助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種養殖大戶實現科技致富,同時廣泛開展教育培訓。

        據統計,2013年,市級各部門共同組織開展農民專業技能、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和務工農民崗位培訓,辦班341期,召開現場會15次,培訓農村勞動力達35649人次。同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各成員單位同步開展特色性培訓,如農林局舉辦農技培訓班324期,培訓農民2.4萬人次,其中綠色證書培訓2006人。市教育局、市農辦聯合開展“優秀農民進高校”活動,有29名農民參加果蔬、水產等專業學習。市婦聯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受益婦女達1000人次。團市委舉辦失地失業青年農民會計培訓班12期,培訓學員800余人。農林、水利、農機、科協、婦聯等部門已培訓新型農民、綠色證書、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達8萬人次。

        3、以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重點,積極推進城鎮居民科學素質行動。圍繞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等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各類培訓活動,不斷提升各種科普活動的社會化、信息化程度,促進市民整體科學素質的提高。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城鎮職工培訓、下崗職工培訓和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方面成績卓著,全年通過各培訓基地共同努力,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200余期,完成再就業培訓1430人,農業專業技能培訓2041人,轉移就業培訓2128人,新人崗位技能培訓11051人,預備勞動力培訓311人,培訓高技能人才938人,全年有92%的街道、社區干部接受各類科技培訓和繼續教育。市科協積極開展以“講理想,比貢獻”為主題的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市總工會在全市職工中廣泛開展了“忠誠與誠信”職業道德教育,實施了“職工四大行動”,同時積極實施重點工程立功競賽活動、職工五優競賽、企業職工技術比武、窗口行業的創優競賽、金點子征集評比活動,并深入開展就業援助行動,通過各種培訓幫助職工就業和再就業。市經發局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宣傳,組織實施節能宣傳周,在企業推進節能降耗競賽和獎勵活動,大力推進墻體材料的改革,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市發改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的整體規劃,積極支持大型科普項目的立項與規劃(如市科技館項目),同時他們以科學的理念,把好項目審批關,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項目審批的重要環節。市環保局以“生態”、“綠色家園”建設為使命,在加大環境質量監督檢查力度的同時,切實注重環保的教育和宣傳。

        4、以科學發展觀為主線,著力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自身科學素質。緊緊依托全市干部黨員學習網和現代遠程教育網,在網站上增加電腦操作、計算機創新技術及應用等科技知識方面的學習內容,通過采取學習記分卡、網站收看播放實時通報等措施與制度,督促全市黨員干部加強對科技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市委黨校和其他干部培訓機構舉辦思想文化、經濟管理等內容的培訓班。辦好每月一期的“姚江講壇”報告會,與國內有關高校合作舉辦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班。針對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組織精干師資力量,著重圍繞農村經濟發展、鄉村規劃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對鄉鎮街道公務員進行教育培訓,培訓分50余個班次,參訓人數近萬人。各成員單位還通過舉辦學術大會、講座、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特別是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直機關黨工委和市科協聯合主辦的“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倡導低碳生活”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普主題知識學習競賽活動,市科協印發了《科普知識500題》6千冊送市直各部門,并各贈送1套《低碳論》;組織37個市直部門111名選手參加筆試,并組織團體前6名代表隊在市電視臺演播廳進行現場決賽,獲得一等獎的市農林局代表隊參加市科普主題知識大獎賽榮獲三等獎,市科協獲市優秀組織獎。

        三、創樹科普品牌,增強服務能力,營造科普氛圍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各成員單位通力合作,共同唱戲,才能切實改善科普工作社會大環境。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要吸引廣大群眾參與,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率。同時,要完善各級各類科普活動設施,進一步提高科普服務能力。2013年經過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和其他成員單位共同努力,在這三方面均有了創新和突破。

        1、精心設計載體,打造特色科普品牌。一年來,在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支持下,各成員單位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大型科普活動,市委宣傳部、科技局、市科協、市衛生局、市文化局等1月份組織開展了“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5月份聯合舉辦了2013年市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6月份市科協在泗門鎮汝湖公園舉辦了“強村富民送科技,共建和諧新農村”科普惠農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開展貫穿到年底的農民科學素質提升“五百”工程、“倡導低碳生活,建設綠色文明”科普推廣活動、“科學生活,共享安康”健康直通車活動、“提升素質強本領,發展經濟促和諧”教育培訓工程等系列科普惠農活動;8月份舉辦了全市“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倡導低碳生活”市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普主題知識電視大獎賽,比賽實況在電視臺播出8次,達到了很好的科普宣傳效果;9月份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與市科協一起舉行了201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幕式和科普系列活動等。這些活動規模大、參與人數多、社會效果好,已成為我市科普活動的重要品牌。

        2、廣泛參與,各方支持,營造大科普大協作氛圍。科普工作是全社會的責任,必須發揮30個成員單位的整體合力,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2013年經過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科普環境明顯改善,“黨政重視,各方支持,科協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大科普大協作氛圍日益顯現。在全市的各類大型科普活動中,共同參與、各方支持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衛生、農技、環保、科普志愿者等各類群體抱成一團,使我市科普工作呈現了大協作、大繁榮的局面。這充分說明經過幾年的努力,各成員單位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明顯提升,各方支持、社會參與的科普大格局已經形成。

        3、完善科普設施,健全科普組織,增強科普服務能力。

        在積極組織、廣泛開展活動的同時,全民科學素質各成員單位大力實施科普設施建設工程,成立和健全科普組織和科普隊伍,切實增強服務群眾服務基層能力。市科協全面推進基層科普組織建設和科普設施建設,繼續加強村級科普組織規范化管理和科普設施“六個有”工程建設,舉辦市基層科協組織建設工作現場會,并得到了全國中心城市科協主席考察團和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科協考察團的好評;投入25萬元對全市345座3280米科普長廊進行社會化運作,統一制作展板,每兩月統一更換一次內容;同時協調市建設局、規劃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門,設計建造2座各30米的市級標準科普長廊,籌建低塘歷山村科普公園,總投資30余萬元。市委宣傳部不斷加強“六個一”(一個球場、一個科普長廊、一個宣傳閱報欄、一條健身路徑、一個小廣場、一個綜合活動室)文化陣地建設活動。市文廣局積極實施文化燎原工程和公共圖書“一卡通”工程等。這些工程建設,為改善我市城鄉居民的科普設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各成員單位積極推進科普資源開發和整合,為廣大群眾搭建科普平臺和渠道,如市科協繼續在市政府網站開辟科普之窗,發行二月一期的《科普》;市電視臺開辟了多個科普節目和廣播頻道,辦好高層次科普類節目<<自然傳奇>>、<<國家地理雜志>>,還繼續與市衛生局、計劃生育局聯辦<<衛生天地>>、《生活健康》等科普欄目,為廣大市民送上高質量的科普大餐;各有關部門還大量印發了科普資料和科普小冊子,總數在50余種,數量近20萬冊。科普資料編印在宣傳部、市科協、農林局、衛生局、計生局等單位尤為突出,在各次大型活動中深受群眾歡迎。與此同時,科普隊伍建設也迅速發展,市科協的科普講師團、農林局的農技服務團,市委宣傳部、衛生局、計生局也加強了科普宣傳、教育團隊建設。科普實施的完善,科普資源的開發,科普隊伍的發展切實增強了我市的科普服務能力,為提高四大人群的科學素質創造了良好條件。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組織建設、設施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盡管我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不盡人意之處依然存在,如各單位工作進展還不夠平衡,部門之間的合作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普資源開發與整合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等。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開局之年,是《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全面實施的關鍵之年,我市實施《綱要》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指導方針,以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市為契機,立足“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安全健康”科普宣傳主題,全面推進《綱要》實施工作,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推進富裕和諧幸福新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總體目標:

        發揮合力作用,營造科普氛圍;強化組織協調,健全監督機制;突出五大人群,提升科學素養;推進資源整合,加強設施建設。通過注重創新突破和實效,強化品牌建設,不斷挖掘工作亮點,努力完成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目標并鞏固創建成果。

        二、工作重點:

        1、發揮合力作用,實現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市目標。在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合力作用,分工協作,在省科普示范市創建的基礎上,對照全國級測評標準,查漏補缺,完善臺帳資料,不斷提高,認真做好迎接3月上旬省檢查測評組的考核驗收和5月初中國科協的創建抽查工作,圓滿完成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目標,并進一步深化創建,鞏固創建成果,運用新的方法和舉措,創造性地做好各項工作,力爭使我市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強化組織協調功能,健全監督考核機制。一是要在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各成員單位的合力作用,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要求,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2014-2015年),為今后五年實施《綱要》導航。二是要開展全市性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全面了解與掌握公眾科學素養現狀,有的放矢推進素質工程實施。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2014年下半年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將對2個重點職能部門進行一次督查。

        第3篇: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計劃范文

        一、高調亮相 良好開局

        2011年,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陜西省委、省政府為加速推進西咸新區建設,最大限度地調動整合資源,正式成立了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時任陜西省委常委、副省長江澤林兼任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其開發建設管理體制也從過去“省市共建,以市為主”調整為“省市共建,以省為主”開發模式。同年6月新設立的西咸新區高調亮相,由陜西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會,正式對外了《西咸新區總體規劃》。

        西咸新區按照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發展戰略,堅持“核心板塊支撐、快捷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的規劃理念,以及大開大合的城市發展形態,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并緊緊圍繞項目推進新區建設。

        陜西省委、省政府對西咸新區寄予厚望,要求其“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變樣、十年大跨越”。2012年是西咸新區成立以來第一個建設年度,在開局之年西咸新區即取得了各個方面的突破。

        2012年,西咸新區以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為目標,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構建點狀布局的市鎮體系,發展新產業,形成新業態,建設新城區,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社會建設為先導,探索城鄉一體、產城一體。按照確定的“謀篇、布局、蓄勢”工作思路,以項目建設為核心,招商引資“筑巢引鳳,引鳳筑巢”,集約、集群、集成發展產業,全年完成直接固定資產投資305.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48%,扣除物價指數因素,超過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同期水平,實現良好開局。

        二、重點項目 全面展開

        2012年西咸新區實現了開工一批項目、建成一批項目、儲備一批項目,成為西咸新區發展的內在驅動,全面建設就此拉開。2012年西咸新區重點項目涵蓋民生類項目、基礎設施類項目、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類項目等。渭河橫橋暨北岸綜合整治、蘭池大道、長陵綠化以及秦漢酒莊等一批項目全面竣工。秦漢大道、正陽大道、灃涇大道等一批骨干路網建設快速推進。三橋商業街區改造、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區、空港綜合保稅區、西部飛機維修基地、周陵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渭河南岸和灃河綜合治理、秦咸陽宮、華潤萬象城、綠地新城、秦龍現代農業等項目全面開工。能源金融中心、西咸國際文教園、昆 明池、阿房宮等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萬通立體城、四醫大醫教研綜合園區以及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通訊運營商數據中心、全國人口信息處理和備份中心等項目已正式簽約開工。

        三、對接主城 拉開骨架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灃涇大道、秦漢大道、正陽大道、紅光大道、紅光大道跨灃河橋等“四路三橋”快捷干道啟動建設,空港第五大道、尚航路、石化大道、富裕路、富裕路灃河橋、繞城高速東輔道等一大批城市骨干道路及配套管網路開工。已建成通車的蘭池大道被譽為“大西安最美城市道路”。渭河橫橋竣工,即將連通西安主城。三橋新街、后圍寨立交計劃于2013年5月建成通車。正陽大道跨涇河橋和跨渭河橋的設計方案都已通過黃河水利委員會防洪評價。完成了各組團分區規劃、道路專項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公共設施布局、市政設施等11個專項規劃。西安地鐵一號線延伸線地勘等工作已經啟動。編制完成西咸新區軌道交通規劃,10年總投資將達1000億元,構建“南岸成網、北岸連線”的軌道交通網絡。西寶高速西安至興平段建成通車,西咸北環線和西安北客站至機場軌道交通正在加快推進。

        四、提升環境 美麗西咸

        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秦漢新城渭河綜合整治18公里防洪工程、堤頂道路、景觀工程全面完成,綠化面積達4000余畝,成為全省渭河治理的亮點工程;渭河綜合整治灃西、灃東段9.6公里的防洪工程12月已開工;灃河綜合改造初見成效,完成投資約2億元。長陵綠化全面完成,栽植油松1萬多棵,帝陵景觀效果進一步提升。渭河北岸濕地運動基本建成。

        今年秋天,陜西省將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建設“中國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博覽園位于秦漢新城東北部,屬大遺址生態核心和帝陵遺址風光帶,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綜合性生態公益性項目。園區面積將達1.34萬畝,預計2017年建成,到時將以暖溫帶森林文化為主脈,成為集科普教育、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國內一流森林生態文化示范園區。該項目旨在加快推進陜西“三強一富一美”西部強省戰略目標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大力彰顯和弘揚森林文化,充分展示陜西林業、中國林業的發展智慧和發展活力,為實現林業創新跨越發展、建設陜西生態美和美麗中國作出表率。

        西咸新區把保障房建設作為改善民生、優化投資環境的重要手段,給予規劃、土地、資金傾斜,2012年安排保障房建設用地1900多畝,開工28948套,完成任務的102%;已封頂3560套,保障房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化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與國開行、農業發展銀行、長安銀行、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編制了《西咸新區系統性融資規劃》,申報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各2家,1家小額貸款公司獲批設立。組建了西咸文旅集團、西咸金融投資控股集團和西咸置業公司,其中,西咸文旅集團由西咸集團與陜旅集團、西影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探索與省屬大型國企的合作開發機制。

        五、產城一體 初見成效

        西咸新區以就業為核心布局產業,推動產城一體。規劃建設灃東科技統籌示范園區、空港臨空產業園區、灃西信息產業園區、秦漢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涇河物流產業園區等十大產業園區,形成五個新城產業互補、錯位布局、協同發展之勢。

        以信息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創新產業模式,大力發展數據存儲、呼叫中心、IDC中心、災備中心、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等業態,做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后臺服務中心。在灃西規劃建設了20多平方公里的信息產業園,推動和國家部委、世界頂尖高科技企業的戰略合作,已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大通訊運營商數據中心、全國人口數據中心、美特斯邦威西北電子商務中心、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等項目簽約落戶,國家林業災備中心初步達成入駐意向。周陵新型產業園區七通一平基本完成,引入企業20家,投資38億元的海榮集團新能源汽車電機裝置生產項目等13個項目開工建設。中國鋰產業園、空港國際物聯城項目正在施工。未來將建設一個真正的“智慧城市”。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 日韩v欧美v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中文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