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微觀經濟學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觀經濟學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觀經濟學的特征

        第1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1.1知識點多、研究方法多微觀經濟學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包括了供求與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政策等內容,理論中又穿插著相關分析方法,如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方法。雖然一個學期72學時,但鑒于本課程知識點多的特點,一方面對于學生課堂認真聽講、吸收消化知識和課后復結的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另一方面,對教師對知識點和理論體系綜合總結的能力也有較高要求。

        1.2理論性和邏輯性強,內容抽象難懂微觀經濟學的屬于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雖然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是針對初學經濟學的學生而設立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的是學科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但是微觀經濟學是屬于西方經濟學的課程體系,有大量的知識是對西方國家該學科的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內容比較艱澀、難懂,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的共鳴。

        1.3對數學知識要求較高,有一定學習難度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綜合了“邊際三杰”的成果,提出了流行于西方的系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微觀經濟學也開始大量使用數學方法,大部分理論表現為圖形、數理實證分析以及經濟學的特有概念去理解,許多經濟變量之間的邏輯性很強。即使是在本科階段的初級微觀經濟學也已經大量的涉及到數學推導和幾何模型的證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雖然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但由于數學基礎相對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難,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尷尬局面。

        2微觀經濟學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我院在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實踐過程,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貪大求全,缺乏針對性微觀經濟學內容十分豐富,雖然在我院的教學中安排了72學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選擇高鴻業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作為教材。雖然該教材在不斷再版的過程中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內容體系,網上相關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堪稱西方經濟學教材的經典。但是,從該書在本院的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該教材案例較少,注重理論體系的全面性和一定的深度,對于本院非經濟類專業且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而言,理解較為困難,學生課后復習難度較大,習題注重數學推導和相關數學方法的使用,相當一部分學生早早放棄了本課程的學習。

        2.2課程考核方法比較片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試題通常側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識記,名詞解釋、計算題和簡答題所占比重較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開放性問題所占比重相對較低。而這恰恰正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所在。在這種考試方式下,成績較高的往往是擅長死記硬背的學生,而善于思考的學生不一定能得高分。

        2.3教師缺少必要的實踐機會和經歷,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應用型本科的微觀經濟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到學校教書,缺乏在企業和社會中運用經濟學知識的具體實踐經驗,教師自身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比較欠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自身概念就比較模糊,因此就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基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

        3.1為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奠定經濟學基礎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和管理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為我院各專業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相關職業課程,如運輸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證券投資學等,提供理論基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微觀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決定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不能對各專業采取相同的教學模式,應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和后續專業課,有意識地引入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中的相關概念、理論和案例,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微觀經濟學和其他相關專業課。

        3.2培養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而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對生活中所遇到的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關心的身邊的事或者新聞,運用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分析。

        4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4.1基于夠用的原則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對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與未來工作密切相關的經濟學知識,盡可能減少經濟理論的數學證明過程和對模型的講解,結合案例闡述清楚經濟學模型的理論涵義就可以了。在教材的選擇上盡可能選擇適合非經濟學專業的、數學推導較少、案例較多的教材,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組織相關教師針對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出創新、注重實踐的微觀經濟學教材。

        4.2采取相應措施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微觀經濟學涉及到的知識內容比較多,在我院以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學隊伍中發現雖然青年教師自身基礎知識較牢固,但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較單一。為解決這一問題,學院鼓勵集體備課,相互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應繼續加大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方法,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參加相應的培訓和社會實踐,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4.3豐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要微觀經濟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方法。

        4.3.1實施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理論聯系實際,盡可能利用一些貼近日常生活、淺顯易懂的案例和事實,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選取近期發生的、與中國本土經濟貼近的案例,加之大多數學生對經濟和金融有一定的參與程度,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討論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討論,使知識得到激發和升華,例如,在介紹機會成本這一概念時,可以從上大學或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4.3.2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微觀經濟學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學院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開展社會調查,通過社會調查,學生需要對所關心的經濟現象展開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是將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良好的平臺,需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微觀經濟學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如學生在描述一家三代生活水平提高的現象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恩格爾系數進行描述,對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嘗試使用經濟學原理提出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

        4.3.3嘗試實驗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是在可控實驗環境下,模仿自然科學實驗,針對某一現象或經濟理論,通過控制某些變量、觀察實驗過程及分析實驗結果,以檢驗某些經濟理論來為經濟決策提供依據。比如,在介紹消費者剩余這一概念時,可以設計一次拍賣會或者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這一基本概念。實驗教學法趣味性強,這樣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較直觀、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枯燥的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4.3.4舉辦專家講座課堂教學之余,學校可以邀請知名的經濟學專家和學者、知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給學生介紹和分析當前的經濟理論熱點、前沿問題,以及所學理論知識如何運用到實踐中去,以達到開拓視野,激發興趣的目的。例如,目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問題以及未來房價可能的走勢,企業如何進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問題。

        4.4建立較全面的成績評價體系為進一步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積極改變過去的單一的基于標準試卷的以考查學生記憶力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較全面的成績評價體系,將學生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完成、課程論文和期末考試成績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獨立思考經濟學問題。

        第2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理解;掌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290-02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890年,馬歇爾(1842 —1924)發表《經濟學原理》,初步建立20世紀微觀經濟學。這是對19世紀邊際效用論及其以前的庸俗經濟理論進行綜合的結晶。該理論率先采用“經濟學”以代替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一詞,以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為基本假定、運用邊際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系統闡述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創立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構成20世紀微觀經濟學的主體,后經過20世紀中期的擴展,微觀經濟學不僅研究內容有所擴展,如增加了一般均衡理論、建立了福利經濟學,而且研究方法得到創新,如引入數理經濟分析法、博弈論等,還關注經濟理論的實踐應用。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稀缺性條件下社會經濟主體的決策與選擇問題。屬于“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西方經濟學”二級學科,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高等教育中,微觀經濟學不僅已經成為所有經濟類課程和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也成為大多數非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課程。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基礎性、思維性、理論性和實用性并重的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具有平臺性和不可替代的基礎性意義

        學習該課程要具備一定的《微積分》知識。要學好《微觀經濟學》,需要具備《微積分》的知識。這要求學生要把微積分課程學好,這對學習好《微觀經濟學》課程有很大幫助。而學習好《微積分》課程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經管類的學生是文理兼收,特別是對于文科生,學好《微積分》非常困難。《微積分》學不好,對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相關內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比如對于利用數學方法推導利潤最大化的原則,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有的學生在做題時,計算方法知道,可是由于沒有較好地掌握求導公式,導致計算出錯誤的結果。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難度大。《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它的知識體系來源于西方。故《微觀經濟學》教材有國外的原版教材,還有把國外的書翻譯過來的教材,還有就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前兩種教材的思路都是西方人的,造成國內學生理解的困難。即便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其內容也都是西方的,其中的一些假設、案例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會讓學生感覺比較生疏,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該課程中的很多概念、理論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接受起來難度大。此外,這門課的內容邏輯性強,前后章節聯系比較大,所以,如果前面的內容掌握不好,要學好后面的內容,更是難上加難。還有就是這門課所涉及到的圖形多,坐標的表示又與數學上所學的相反,這些都增加了這門課學習的難度。鑒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和基礎課,該課程都安排在大一下學期,而此時,這些學生剛接觸了一兩門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更是剛剛接觸。而對學生本身來說,因為這門課是考研課程,所以,一部分早早立志考研的學生,會下工夫去學;而對于其他學生,特別是把大量精力花在兼職上的學生,花在學習上的精力有限,就會選擇知難而退,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影響教學效果。

        2.該課程內容多。《微觀經濟學》包含的內容很多,它包括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論、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和微觀經濟政策等等,而這些理論本身又各自包含很多內容,如市場論又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雖然這門課邏輯嚴密,學生們依然會覺得內容繁多,要全部掌握比較困難。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領域面非常廣闊,如數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等等,無論對老師或者學生,要求都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

        3.缺乏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教學活動中,老師一般都是站在講臺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坐在下邊聽邊記的教學形式,學生只能理解和記憶教師所講的內容,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記錄、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上,很少有同學去主動學習和研究同課堂教學有關的經濟學知識,也很少能獨立進行社會調查和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經濟學的課堂上缺乏老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缺少學生與社會的雙向溝通。大多數教師也缺乏所教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講課的針對性也不強。

        三、解決的對策

        1.學好微觀經濟學應多做習題。做練習題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經濟學概念、原理的理解,然后再讓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解決所提出的經濟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啟發式和對比式教學。啟發式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教師在轉變傳統教學方法觀念的時候,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中國本土案例興趣的教法。由于微觀經濟學理論性強的特點,應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本土化的案例開展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把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觀經濟學》一些章節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如果注意對相關內容的對比,就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供給理論和需求理論的比較,二者的概念、影響因素等大都一一對應。又如,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在結構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消費者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以預算收入為約束條件,而生產者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一定的成本為約束條件;在幾何圖形的分析上,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和生產者的等產量曲線、消費者的預算線與生產者的等成本線具有相似的特征,消費者消費的均衡條件與生產者生產的均衡條件具有相似的形式等等。再如,在市場理論部分,不同類型市場的含義及長短期均衡的分析都具有相同的過程,如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對比不同類型市場的異同,就非常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3.突出對圖形的講解。在《微觀經濟學》里,有大量的圖形。學生如果對這些圖形不理解,想死記硬背就太困難了,也會漏洞百出。而一旦學生理解了這些圖形,會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理論,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加強對圖形的講解,講清它的推導過程,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某個圖形是什么樣的,還要明白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同時,還要注重圖形和理論的結合,讓二者相得益彰,使學生能夠作到通過圖形來理解和闡述相關理論。比如在講解需求變動和需求量變動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時,就可以通過圖示法來說明。圖表可以清晰地說明了需求量變動是指由于商品本身價格變動引起的消費者購買量的變化,需求的變動是指商品價格本身不變情況下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動。又比如,在講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時,把概念和畫圖結合起來,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講解斯威齊模型時,通過它的假設條件可以畫出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圖,結合圖形可以很清楚的推導出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剛性。此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問題。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很多名詞都有英文縮寫,也要求學生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縮寫,需要教師把這些概念的英文表達告訴學生,從而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又如,還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經濟讀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包括經濟思想史,一些經典著作,反映經濟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如《經濟學動態》等,介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的書籍,還有經濟理論應用方面的書籍如茅于軾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等等。這樣即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的大小、語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豐富程度、語言的幽默詼諧、板書的工整程度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總之,《微觀經濟學》教學就像是一門藝術,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而作為任課教師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思考,經過不斷地改進,讓我們的教學趨向完善,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效果。

        4.穿插講解式案例教學。穿插講解式講授案例側重于講述與解釋方式呈現案例,用于說明和論證微觀經濟學原理與規律。教師在講解某一章節基本原理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這一形式主要用于理論講解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如在講授“機會成本”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自己選擇就業還是就學來解釋,機會成本的含義就是當選擇了就學而放棄了就業,失去了四年就業應該獲得的最大收入,這個被放棄的最大收入就是就學的機會成本;在講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學生難以理解,就以學生自己喝水的親身體會為例,渴了喝第一杯水特別舒服、到第二杯舒服、到第三杯不舒服,甚至最后難受,以此講解說明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通過鄰居種花及工廠污染來講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通過“囚徒困境”和“田忌賽馬”等案例講授簡單的博弈論等等。此外,還可以引人國內外有關理解經濟學原理的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等作為案例,使學生真正在心理上“樂”起來。通過所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感到了微觀經濟學就是身邊的學問,學習的興趣高漲,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微觀經濟學理論。但這一形式的案例不能過于復雜,最好是一些對重點、難點能闡述透徹的小案例。這要求教師自己能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現實生活,組織和積累一些案例,在課堂上能信手拈來。穿插式講授的方法主要是知識點案例,能起到加強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4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施揚.《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改革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2).

        [3] 張秋.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科技經濟市場,2009,(8).

        第3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按教育部經濟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要求,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必修課程,該課程可以培養經濟管理類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形成經濟學思維方式,運用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我國,微觀經濟學是部分商科類專業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科目。因此,對商科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的意義重大而迫切。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背景

        對于知識體系繁雜、基礎理論較多,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微觀經濟學教學來說,如何使學生把握微觀經濟理論的精髓,提高分析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的能力,并設計合理的解決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微觀經濟學數學邏輯性較強,在教學中老師能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模型,也符合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應用數學學院統計學專業、金融數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開展5年來,同學們的數學推導能力強,但對抽象的經濟學概念的理解等不到位,教師通過設計研討、演講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并讓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參與教學活動,促進他們理解基礎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統計學專業、金融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是需要一定理論基礎、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畢業后能很快地適應工作的要求,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偏重于基礎理論,學生的實踐能力欠缺

        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教學課時為54學時,課程知識體系繁雜、內容多,以前的教學中基本無實踐課時安排。盡管選用了通俗易懂的教材,但由于學生對于實際經濟運行不了解,又缺乏實踐教學,學生很難將晦澀難懂的“高大上”經濟理論同經濟的實際運行規律聯系起來,這樣加大了微觀經濟學的課程難度。例如,需求和需求量在教學中區別明顯,而現實中人們認為沒有太大的區別,以至于學生出現了理解上的偏差。需求量在需求曲線上是點到點的移動,反映的是價格變動引起需求量的改變;而需求揭示的是除價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需求的變化,在需求曲線上反映的是需求曲線的整體移動。

        2.課堂效果較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微觀經濟學作為學科基礎課程,大多數開設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沒多久,對大學學習生活沒有完全適應,特別是理科生,由于受高中題海戰術學習方法的影響,在課程的學習中,他們更重視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很容易看到學習效果的課程,而對于理論性強的微觀經濟學這樣的課程,隨著經濟理論知識的積累,效果慢慢顯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學生課堂上會看手機,注意力無法集中,對教師在講臺上興致勃勃的講解沒反應。

        3.課堂授課形式單一,考核方式缺乏創新性

        微觀經濟學課堂上,采用的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輸的授課方式,即更多的時間是教師在講課,學生被動的學習,相對來說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比較沉悶,缺乏趣味性的授課方式,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也差。平時成績中僅僅看作業、考勤,不能沒有反映學生在課堂外表現以及學習態度;期末成績僅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不出來。

        三、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反思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

        北師大珠海分校應用統計專業、金融數學專業中有不少學生商業意識較強,他們自信、思維活躍、有想法,具有創新特質,根據學校提供的軟、硬件環境,一些同學從大二就開始有創新、創業的想法。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這一傾向,借助學校的轉型升級東風,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更好、更快地融入區域經濟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網絡、報刊上選取典型案例,把交易過程盡量還原,即還原情境法,讓學生感覺經濟學理論貼近生活,從而激發學習熱情。例如,對供給彈性和需求規律的理解,可以以春節購買車票為例;消費者剩余及價格歧視的理論知識,以明星演出設定不同價位門票為例來幫助學生分析。這些案例可以增加學生的經濟情境的體驗,提高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2.采用互動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都已經形成了對“滿灌式”傳統授課方式的依賴,大部分學生自學的習慣沒有養成,盡管不喜歡“滿灌式”,但還是傾向于教師講授,互動體驗教學的前提條件是學生思想方式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探究出新型的教學模式,比如采取辯論、課堂提問等,引導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逐步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3.考核方式多樣,倒逼教學手段多樣。

        一般地,大學考試成績會由平時成績、期中小測、期末考試三種形式組成,有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納入平時考核中。而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對課堂教學活動有正面指導作用,也避免了單一考試的許多不足,這就倒逼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比如,我們平時成績的構成很豐富,除作業、提問、考勤外,會根據教學目標設定問題讓學生查找資料,寫讀書筆記;教學中增加小組討論的環節,具體的課堂教學流程的安排包括:布置教學任務,提供案例資料;提出討論問題;教師為學生創造小組討論的良好環境;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課堂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形成討論報告;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及時分析和總結,總結討論的成功或不足的地方;對討論進行評分,評分包括老師的評分、小組之間的互評、小組長對組員的打分、演講的同學針對演講內容進行提問四部分評分,采用加權平均得到一部分平時成績。這些舉措幫助更多的學生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考核的合理性及真實性。

        第4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一、高職經濟學教學的現狀

        由于高職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忽視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教學學時安排不足,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低落。此外,由于高職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經濟學常識的積累,陌生的經濟學概念使大部分高職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一)教材缺乏本土元素。經濟學教科書是普及和發展經濟學教育的基石。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經濟學》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流傳甚廣。與其他國家多樣化的經濟學教材相比,我國高職經濟學教材大多是通過翻譯、壓縮國外原著來編寫,陳述晦澀的經濟學原理,缺少情景案例,不利于學生把現實經濟生活與經濟學原理進行直接的聯系、建構整合信息,學生對經濟學知識感到索然無味。(二)學時安排不合理。高職經濟學課程一般要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為48~72不等。迫于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經濟學知識的教學任務,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通過解釋概念、推導公式、描繪曲線來闡明經濟學概念和規律,讓學生進行被動性的接受學習。(三)高中、高職經濟學知識體系出現斷層。我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時代特征來培養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經濟學部分共有《經濟生活》和《經濟學常識》兩本教材。《經濟生活》講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消費、分配理論;《經濟學常識》概述了古典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史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理論。與高中經濟學知識不同的是,高職經濟學中微觀部分根據成本—收益分析的思維,分析市場各個部分是如何運行的,即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產品和資源市場的相互作用,政府決策對各個經濟部門的影響;宏觀部分解析整個經濟系統的運作,分析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各個經濟表現指標、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貿易,探討如何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來實現國民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目標。不連貫的經濟學知識體系使高職學生缺少對基本經濟學概念的認識。

        二、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發展歷程及特色

        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Board)于1956年負責開發的,供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大學初級課程的課程體系。經過五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美國宏觀經濟學先修課和微觀經濟學先修課被廣泛認為是一套銜接美國中學到大學經濟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借鑒美國經濟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自1996年開始積極探索打造本土大學先修課程體系,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高中和大學教育嚴重脫節的問題。2014年8月,以分層教學教育理念為指導,中國教育學會正式啟動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0所優質高中開展試點項目,規定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安排36學時的課堂教學。(一)本土特色教材的研發。我國經濟學者積極編寫適合本土學生的教材,從持續、平穩、健康、快速發展的本土經濟發展歷程中選取豐富的素材。李宏彬、周黎安編寫的《微觀經濟學———中國大學先修課》教材中附有大量生活化的拓展閱讀材料,如高三學生的最優學習時間表、快餐飲食文化、春運期間火車站購票長隊、潮汕商人的經營管理理念、我國戶籍制度的特征;文建東編寫的《西方經濟學》“精要與案例解析”收集了趣味性強的經濟現象,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經濟學思維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二)開放性考評系統的開發。為了考查學生積累的經濟學素養和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避免學生使用題海戰術,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課程考試以開放性的題型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索真知,激發學生的潛能。(三)自主性教學的實施。為了推廣和普及本土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2016年6月15日,中國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程MOOC課程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38683人報名參加微觀經濟學第二期MOOC課程的學習,非試點學校的高中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等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經濟學知識,為高中和大學的經濟學教育搭建橋梁,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供平臺。(四)線上和線下教師培訓系統的互補。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學會已經組織了四次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的教師培訓,通過積極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評方式的共識,推進本土經濟學教育的發展。2017年初,試點項目在愛課程網站開展第一次線上教師培訓,旨在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CAP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對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啟示

        要使經濟學發揮作為高職經管類專業基礎課的作用,探索提高高職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迫在眉睫。借鑒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經驗,高職經濟學課程改革可以從課程體系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師資隊伍建設五個方面探討教學改革的路徑。(一)將統計學原理納入高職經濟學的先修課程。基于高職學生數理基礎薄弱的情況,在統計學課程授課過程中相應地融入微觀經濟學概念,讓學生接觸生產函數、需求函數和邊際量;強調樣本數據和總體數據的區別,展示宏觀經濟數據的收集。統計學原理和經濟學應該分別作為先修和后續課程,避免把這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個學期。(二)經濟學教材本土化建設。教材建設是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套優秀的教材必須包含教學大綱規定的核心內容,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探索真知。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做到“以人為本”,經濟學教材也應該結合國情,以我國經濟實踐為基礎,解釋經濟現象,讓學生深入了解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貼近現實生活的經濟學案例能增強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將課堂新知識與頭腦中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貫通整個知識體系,讓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識變得有趣味。(三)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鑒于課程學時安排緊湊和知識點繁多的特點,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經濟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高職經濟學教學內容可以設置為14個重點專題,包括供需法則和彈性應用、分工和貿易、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市場失靈、宏觀經濟指標、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短期經濟波動、貨幣市場和銀行體系、財政與貨幣政策、開放經濟。教師對每個專題安排2~4個學時進行授課。(四)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高職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他們不滿足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各樣的網絡媒介,高職學生能迅速地更新信息、接受新思維,把握時代的特征。在經濟學課程開始之前,安排學生每天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財經文章,積累財經資訊,跟上經濟發展的最新方向,了解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商品市場、證券市場、信貸市場的變動情況。及早接觸經濟學術語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學習發生,產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而這種學習興趣很難在課程開始后一兩周內獲得。學生帶著求知欲和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圍繞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采用分組研討教學方能提高學生對高職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不同的經濟指標,利用互聯網搜索數據資料、制定統計圖表,將小組的調研結果制作成PPT并進行課堂陳述,在陳述過程中,學生必須獨立地思考和回答問題。通過收集國民經濟核算、人民生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對外經濟貿易、就業人員和工資等狀況,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最新概況。課堂陳述結束之后,每位小組成員撰寫一份有關我國經濟現狀的調研報告,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五)建立教學共同體。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教學經驗的增長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建立教師群體互動性的教學發展模式,形成教學共同體,是促進高職經濟學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校、同行經濟學教師之間應加強互動,地方院校的教師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探討課堂教學的難點,共同開發高職經濟學教材及教師用書;定期邀請教學專家分享制作微課、慕課的經驗,使不同年齡和水平的教師得以獲得共同的教學發展。鑒于新教師缺少經濟學教育教學經驗,高職院校應該為新教師選擇一個優秀教師作為導師,通過觀摩教學和老教師對新教師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培養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者:陳曉紅 單位: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第5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市場營銷;微觀經濟學;經濟

        進入21世紀一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呈現迅猛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眾多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營銷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市場營銷就是與他人或者集體進行產品和價值的交換,以此來滿足自身的需求。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選擇環節,這樣一來就與微觀經濟學緊密聯系在了一起,下面本文就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1尋求潛在客戶

        市場營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因此,哪些客戶會來購買你的商品就是非常重要的,尋找潛在的客戶就是市場營銷中最關鍵的環節。下面就分析一下尋求潛在客戶的過程。

        1.1分析需求

        想要成功地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就需要了解市場的需求,了解客戶在近階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包括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生活需要、社交需要等等多個方面,只有深入了解客戶的需要,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產品的推銷,根據客戶的需要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優化,拓寬客戶來源。

        1.2需求彈性分析需求的彈性分析

        就是分析對需求會造成影響因素,判斷需求受影響的程度等等,這在尋求客戶的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需求的彈性分為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需求價格彈性。低于需求價格彈性來說,不同的商品的彈性會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針對這種彈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營銷手段。需求價格彈性較大的產品,提價之后效益很有可能不如從前,所以應該適當地進行降價營銷手段,反之就可以通過提價來促進產品的銷售。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潛在客戶的尋求過程中,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需要考慮到客戶的購買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客戶的具體需求情況以及自己產品本身的需求彈性,綜合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才能找到最佳的市場營銷方案。

        2提高客戶滿意程度

        只有對購買的產品感到滿意,客戶才會選擇回購,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也是市場營銷行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因此,在進行銷售的時候,時刻關注客戶的滿意情況,對滿意度進行調查是很關鍵的。

        2.1測定客戶滿意度

        客戶滿意度的測定可以運用一種特殊的計算方法,將客戶對產品的看法進行統計與分析,這不僅可以給市場營銷的客戶滿意度的調查提供一定的數據依據,還有益于營銷者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從中找到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具體的方法可以是將滿意度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例如不滿意、中度滿意、比較滿意、非常滿意四個等級,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個等級的各項指標進行加權值的附加,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地對產品的滿意度進行分析,而且這種方法的分析結果具有一定的整體性與準確性。

        2.2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在對滿意度

        進行測試與分析時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就是緊接下來的一步。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是市場營銷理論中與微觀經濟學聯系較大的一個環節,所謂的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就是指微觀經濟學中的提升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剩余,就是指一個人在購買一樣商品的時候,其得到該商品的滿足感要大于其對所付出代價感覺到的惋惜,這就相當于他在購買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一種滿足的剩余,只有這樣這個人才會不斷地購買這一商品。消費者剩余的觀點告訴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才能夠維持這種消費者剩余,才能夠保證產品的銷量。在微觀經濟學的領域中,提升消費者剩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放松管制,鼓勵競爭;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斷樹立消費者至上的觀念等等。因此,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就可以借鑒這些方法,不斷促進客戶滿意程度的提高,增加產品的銷量。

        3合理進行定價

        為了促進市場營銷的正常開展,對產品進行定價是必須的。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買方和賣方都是微觀經濟學而領域中比較理性的主體,因此在定價環節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賣方給出實價,在不允許討價還價的情況下,買方收益,但是時間久了賣方受益過少會影響產品的繼續銷售,如果賣方提出高價,不允許討價還價,那么買方會感覺到自己利益的受損,仍然不利于商品的銷售。因此,可以由賣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成本進行定價,在銷售的過程中,允許買方進行討價還價,結合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歧視、價格博弈等理論,就有利于促進定價的合理性。

        總而言之,在市場營銷理論中,包含了很多的微觀經濟學的原理,這兩者是緊密相連的關系。消費者的需求分析、消費者剩余分析、價格博弈分析等微觀經濟學中的原理,對于市場營銷的正常運行以及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著,梅清豪譯.營銷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陳洪安.企業商譽的特征與保護[J].經濟管理.2001(13)

        第6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入推進,社會經濟環境迅速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消費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人類重要的認知與行為之一的學習活動也隨之改變,正在從數字化學習向泛在學習邁進。然而,這一趨勢卻對傳統學習方式構成了重大威脅,尤其是高等學校的財經類課程。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呈現出教育資源數字化、教學支持網絡化和學習方式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給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亟待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變。處在變革節點上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應主動適應時展需求,多角度、多策略構建先進、科學的學習環境,形成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學習范式。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環境的變化

         

        (一)知識的全新界定。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對知識的界定有了全新的認識。知識的內涵不斷豐富,知識的外延也趨于擴大,無論從創造、儲存以及傳播方式看,知識均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內涵上看,當今,知識超越了傳統的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分類,擴大到批判性的價值判斷和再創造的應用范疇。從性質上看,知識不再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表征與靜態的經驗積累,而是由主客體相互作用生成的結果。從形態上看,知識的呈現方式也趨于數字化、多樣化。從增長方式上看,知識的共享性推動了其創造與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速度越來越快。以上特點使知識的生命周期迅速縮短,進一步引發了知識觀與學習觀的改變。知識的全新界定致使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舉步維艱。如何實現從低階的“學會”向高階的“會學”升級,已然是教育界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

         

        (二)學習方式的革命。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的多樣化與傳播形式的多元化促使人類信息傳播與交流實現了零距離和及時化,并且成為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形式。這一現象表現為學習者能夠超越時空限制,便捷的開展學習活動,學習已成為作用于環境的信息理解和知識建構,而非以往的被動的接受知識過程。這種學習方式的革命既革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命,又成為滿足新時代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方式升級的動力源。

         

        (三)新媒介的出現。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地位與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已經超越了傳統物質實體的教學媒介,信息化時代的學習過程不再是基于單調、枯燥而又乏味的語言、文字符號的知識傳授,而是一種多形式、多渠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進一步形成知識理解與建構。

         

        (四)公共開放教育平臺的興起。一方面,國際性MOOCs興起,大規模的開放在線課程發展趨勢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全球共享。一方面,我國政府也支持高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與開放,通過“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以及近兩年崛起的“慕課中國”使得國內優質教育資源逐漸向社會開放。這一現象嚴重威脅了普通高校同類課程的生存,導致了“課堂反轉”,也引發了對“先學后教”的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環境設計的焦點

         

        (一)以學習者為中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知識的建構受到自身已有的認知、技能、動機等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區別對待學習者之間的個體差異,形成每一個個體的學習課題,并知曉意義的建構是學生自己的事情。

         

        (二)以知識為中心。為了促進學習者基于理解的學習,學習環境的設計應該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多要素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學習環境要素協同作用的著眼點是理解和靈活運用,而非記憶。所以,掌握學習者的個體特點與獨特需求,設計并提出能夠實現的學習課題是成功設計學習環境的關鍵。

         

        (三)以評價為中心。評價做為控制的重要環節不僅是對學習結果進行反饋,在以后的學習中予以修正,更關注學習前與學習中的評價,即形成性評價。同時,評價主體也是多元化的教師、學習者都應該在恰當的時點,使用恰當的方法進行前饋和反饋,共同促進學習者深化理解。

         

        (四)以學習社群為中心。學習作為在特定環境中進行的文化活動,因此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者往往受其所屬社群的規范和價值觀的影響。設計學習環境要求形成高質量的學習者社群,這一有助于確保學習者“學習權”的前沿概念,使學習者在學習社群中能夠分享理想,建構新知識,形成活躍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習。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一)革新教學資源形態。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隨著環境的變化具有延續性與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學內容的確定與教學資源的選擇要求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共同參與、動態建構的方式來實現。

         

        (二)創新學習組織方式。創新學習組織方式的根本在于將信息的傳遞方式由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導向的線性教學信息組織結構升級為多種組織形式優化組合以及教與學兩要素多重結合,形成多向信息傳遞與分享的互動式、混沌的、自組織學習環境。

         

        (三)更新學習活動方式。信息化時代微觀經濟學的學習要求學習者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內外相結合等學習方式。主要表現為理論學習經典與前沿兼顧,精專與博覽結合,面對開發的學習環境開展開放資源的查詢式學習,參與學術研究的參與式學習,專業興趣的個性化學習,微主題的探究式學習。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創設支持性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研修形式的深度學習,促進其自律性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復雜認知能力的發展。

         

        (四)優化學習評價體系。為應對學習環境變化而開展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效果該如何評價呢?顯然,應構建與新型教學方式配套的評價體系,監控學習過程和質量,推動建構主義學習范式的實施。因此,傳統過分依賴知識考試的評價方法應讓位于質性與量化結合,學習行為發展與學習成效并重,結果與過程相結合,且尊重志趣、激發自信的多維度綜合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嵌入整個學習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自我反思性評價方式的運用。

        第7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摘 要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微觀經濟學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前提假設,然后分析了信息時代微觀經濟主體面臨的主要挑戰:1.信息改變企業的生產模式,提高其運作效率。2.信息改變公司管理方式,實現決策科學化。3.信息對傳統營銷構成了挑戰。4.信息促使微觀主體以宏觀經濟政策為導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關鍵詞 信息 微觀經濟主體 生產經營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各種信息,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只有充分掌握最新、最全的信息才能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有效的配置企業的有限資源,以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一、微觀經濟主體概述

        資源配置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解決資源配置問題就是要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的,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其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把單個經濟主體在追求各自經濟利益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加以規范化。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其他的內容是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展開的。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有三個: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1.市場出清。市場出清就是堅信在價格可以自由而迅速的升降的情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實現充分就業的供求均衡狀態。具體來說,物品價格的調節使商品市場均衡,利率的調節使勞動市場均衡,工資的調節使勞動市場均衡。在這種均衡的狀態下,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存在資源閑置或浪費問題。

        2.完全理性。完全理性是指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也就是說,他們具有完全理性。

        3.完全信息。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二、信息時代微觀經濟主體所面臨的挑戰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的世紀,各種信息,如市場供需信息、產品質量價格、品種信息、生產單位效益信息等的暢流與否,是否被充分有效利用都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極大的影響。信息時代使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只有識時務,敢于迎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信息改變企業的生產模式,提高其運作效率

        首先,信息時代,傳統的迂回生產方式將被直接生產方式所取代。直接的信息交流減少了以前多級中間環節和遠距離交易所造成的迂回物耗,信息社會生產方式本質特征是縮短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減弱了生產對某生產資料的依賴性。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的暢通,企業將會快速掌握大量的生產資料供給信息,取得某一生產資料的渠道增多,使原材料價格有選擇的余地。另一方面,通過現代信息手段,可直接快速獲得消費者的需求信息,使生產更貼近消費需求,產品價值更容易實現,在實現生產的最終目標――消費的基礎上使生產單位獲得最佳效益。

        其次,物資、能源、人力、自然資源等物質資源在信息流的作用下可被其它物質要素代替。即以廉價、充足的資源代替價格昂貴、稀缺的資源,這是掌握和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及信息流作用的必然結果。

        最后,信息時代資訊業特別發達,一切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加之先進的技術設備(硬、軟設備)使新產品的開發和各種設計(如用電腦進行建筑設計)、生產方式的改變都會在更大程度上節約時間,并能使實驗、加工、倉儲、運輸等環節中的資源消耗減少,從而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信息對生產要素具有優化作用。它迫使生產力各要素優化,引導生產要素合理配置、促進生產力系統有序運行,提高了各要素的利用效率。生產力系統中,各因素的優化組合信息調節和控制,組合情況如何,均可通過產量、成本、成本利潤率、勞動生產率等統計信息反映。而這些信息的反饋有助于重新調整生產要素的配置,進而實現最優組合。從另一角度分析,當生產者在市場經濟的“不確定”狀態下盲目生產而使生產能力受礙時,對各種信息的綜合分析和運用可以消除不確定因素,為企業提供明確的生產方向和生產方式。明確的生產經營目標能夠使生產力系統中各要素發揮最大功能,特別是能夠激發生產力系統中的主要因素――勞動者的生產熱情,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發揮,從而提高生產。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科技信息,通過互聯網和網絡教育等信息媒介使生產力各要素――人和物的質量不斷提高,各要素自身的功能不斷增加,使生產力保持較高的水平并得以持續。

        (二)信息改變公司管理方式,實現決策科學化

        現代管理的藝術在于駕馭信息,公司管理要求對人、財、物、時間、技術等進行科學組織與協調,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這些活動必然有信息的參與,信息是最有效的粘合劑。信息作用于管理者,可增加管理者與管理對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使管理思想、管理組織、管理功能、管理方法發生重大變革。過去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管理組織機構層次多,且各層次因

        人員素質不同,考慮問題角度不同,立足點不同而造成對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這無疑不利于信息在各層次間的暢流。計算機網絡快速、有效地傳遞信息,有利于轉變原來的金字塔型管理為各層次管理者間、各部門、各地區管理者直接聯系的平行矩陣型,中間層逐漸減少,各層次管理機構分別針對某一機構的散發式管理體制更有利于信息的迅速、準確傳輸,有利于管理者根據快速反饋的信息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目標,提高管理的效率,實現管理的目標。

        科學的決策要求充分占有信息,信息的及時、準確反饋是生產經營單位修改決策和做出新決策的依據。可見,信息作用于決策群可使決策有依據,增加決策的透明度,科學和民主的決策才能真正使生產要素達到最佳組織。此外,信息有利于溝通各層次決策群,使之協調一致,減少各決策群間的摩擦。

        (三)信息對傳統營銷的挑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作用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企業產品質量好壞、品種是否適銷對路,均會在市場中得以體現。因此,獲取和有效利用準確的市場信息極為重要。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出現引起市場營銷方式的巨變。當今社會,消費者購買行為日趨個性化,市場變化難以捕捉,生產者對市場的反映更加敏銳,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交易的行為增加;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消費者在交易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生產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特定購買欲望,才能在市場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杯羹,這一切需要信息的媒介作用,由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虛擬市場――網上營銷,從90年代以來,開始風靡全球。

        建立在信息產業特別是互聯網基礎上的電子商務將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通過電子化方式處理的傳遞數據,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實現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貨運單證傳送、商業拍賣、合作設計、產品交易等。總之,電子商務直接作用于流通領域,將促進銷售方式的革命,推動流通技術的改革,使傳統商務的業務模式和流轉程序發生變化,以迂回經濟到直接經濟,從而提高流通領域生產力。此外,商業信息的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的興起,意味著消費者有更多的渠道獲得產品類型、數量和質量、價格等商務信息,并進行有比較地選擇。在拓展了的商務活動領域中,真正實現消費者的決定性作用,生產者才能根據真正的消費者意愿進行生產,從而減少生產中的浪費,實現產品的有效生產。

        在營銷生活中,消費者從有購買欲望到進行購買有一個臨界點,當某一品牌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都對消費者有較大的吸引力并已到實施購買的邊緣時,總是需要一定的契機及相關的刺激,以實現其真正的購買,傳統的營銷是通過降價、打折、送贈品等方式實現購買欲望到實現購買的轉變,但這一方式已越來越不靈了。在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們的收入上了臺階,消費層次提高,消費者除關心商品的性能、價格和購買及維修的方便外,更重視通過各種媒體獲取其他消費者對該商品的看法和消費該商品消費者的普及程度等信息,現在很大一批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追求新、異和消費的個性化,他們樂于消費新產品,突出自己的消費率先進入了高層次,而這一切只有通過快捷的方式獲得消費領域的最新信息。可見,信息既引導消費出現新潮流,又使生產者及時、準確地掌握需求領域的最新動態,及時開發新產品,使自己隨時立足于市場的前沿。

        (四)信息促使微觀主體以宏觀經濟政策為導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任何國家的微觀經濟活動必須在客觀經濟政策的指導下運行,因此公司準確、及時地掌握政府的客觀經濟政策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微觀經濟的指導作用是通過經濟手段進行間接調控,運用貨幣、財政、稅收政策指導生產方向,淘汰長線的傳統產業,鼓勵朝陽業的發展。在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個應用領域(電子政府、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娛樂)中電子政府被列為第一位,政府信息化、政府上網可促進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它能為互聯網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在政府上網日益普及的情況下企業較容易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先進的手段多渠道準確、快速地獲取國家的財政、稅收等政策,盡可能地以宏觀導向從事生產,最大限度地享受財政和稅收等優惠。同時,社會經濟的重要指標,如GNP增發速度、物價指數、儲蓄和投資增長速度等,政府實施的緊縮或適度放松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既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晴雨表,又能在暢通信息流的作用下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服從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合理的產業結構下運行。因此,企業既要克服過去等、靠、要的思想,又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盲目生產,只有通過各種信息不偏離宏觀經濟政策的大背景,才能取得較佳的生產經營效果。

        綜上所述,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猶如人體的血管和血液充斥社會經濟的各個角落,面對如此龐雜的信息,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重視對信息的篩選和比較分析,辯別信息的真偽,有取舍地加以運用,決不能被信息所淹沒。我國在網絡、電子商務、信息和接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健全。不真實地夸大產品功能、傳遞虛假需求的虛假信息時有發生,從而誤導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可見,有選擇地、及時地獲取有效的信息,用以指導生產和消費活動將是信息時代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

        參考文獻:

        [1]瓦爾特•J•威塞爾斯.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

        [2]鄒薇.高級微觀經濟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0.

        第8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微觀經濟學》是教育部制定的經管類專業的重點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及應用性。學好《微觀經濟學》,對于后續的會計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專業課的學習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面對該課程繁多的理論假設、數理統計及圖形分析,如何提高學生的上課自主能動性及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將內容龐雜的微觀經濟學相關理論清晰、明確的掌握并運用于實際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傳統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只有通過教學模式的綜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學效果。本文試圖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程特點,基于行程式考核的創新方法,提出如何優化學習效果的建議。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1.1課程的基本特點

         

        1.1.1課程的系統性

         

        以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為例,該教材系統全面,共十一章節。首先在引論部分全面闡述了西方經濟學的特點、演進過程及為什么要學習經濟學;隨后詳細介紹了商品市場的需求與供給理論,廠商理論、四種市場結構(交換理論)及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實施宏觀調控,從而引出《宏觀經濟學》。由此看出,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結構清晰,邏輯嚴密,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1.1.2理論假設的抽象性

         

        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而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對教學過程中的邏輯推導、圖形分析、數學公式等內容,很難系統掌握。比如在第二章中重點掌握的彈性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全面理解五大彈性分類且容易混淆。

         

        1.1.3數理統計、圖形分析的復雜性

         

        《微觀經濟學》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很多數理統計知識進行推導,來求證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比如第四章的重要曲線圖:分析規模報酬遞減規律的三個階段及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及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面對兩張類似的曲線圖形,學生很難在課上及時看懂并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在不容易牢固掌握的同時,還會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信心。

         

        1.2《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式

         

        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及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教學實踐改革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微觀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繁多,教學課時不能滿足內容的需要。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單向傳播知識,普遍缺乏師生之間、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從而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第二,通俗易懂的案例偏少。西方經濟學起源于西方國家,教材中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熱點問題的具體案例(比如為何書中列舉的總是牛奶咖啡而是茶葉?),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和運用相關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第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以講授為主,沒有設置學生提問、課堂作業及案例分析,從而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學生接受性普遍較差。

         

        2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正是以往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在民辦高校改革的同時,課程的教學模式創新迫在眉睫,而行程式考核融入教學過程的應用體現出諸多益處。

         

        2.1教學方式多種多樣

         

        在教學大綱的設計過程中,除了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外,還將設計大量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小組團隊作業等等。首先,通過案例教學法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并讓學生嘗試尋找現實世界的熱點問題或經濟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及運用。比如講到商品的價格彈性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列舉不同階段菜價或服裝的價格起伏加以理解價格彈性,通過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其次,設置恰當的課堂討論課時,每講完相關章節后,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尋找案例制作PPT進行課堂討論,以考察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及PPT制作能力,并加強學生團隊之間的組織及合作能力。最后,導入游戲教學法改善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改變學生對該課程枯燥無味的看法。如在講授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論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完全信息的特點,可以設置一個信息傳遞的游戲,讓全班同學參入,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上課積極性。通過行程式考核的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方式,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及課堂參與度。

         

        2.2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

         

        《微觀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這樣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期末一張試卷也不能完整的反映學生一個學期的表現。按照行程性評估的相關機制,課程學習及成果評價分為三個部分,共占50%:一是考勤及課外作業,不間斷點名以考察學生的上課情況,在課堂理論講解結束后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以測量學生對所學理論、概念的掌握程度。二是分小班小組進行案例討論,測量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方法,并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提升其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三是團隊考核。通過組建團隊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及應急應變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最后融入期末考試,占50%,評估學生整個學期對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并考核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3融入導師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師應該大量閱讀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現實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的設置,選擇生動、通俗易懂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演示所學理論的含義,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聽多看多寫。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業專家、學者的講座,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領域文獻,擴充其課外知識,開闊其專業視野,提高專業素養。幫助學生掌握案例分析、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其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課程結束后設置相應課時的期末課堂成果展示,邀請相關領域教師或專家組成評委,以此考察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案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力求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

         

        3行程性考核對其他課程的啟示

         

        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復雜,數理統計、圖形分析繁多,內容體系龐大,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吃力,學習興趣也隨著內容的過渡慢慢降低。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本文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基于行程性考核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同時,行程性考核的機制也適用于其他專業,如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會計學等。也可以行程性考核為平臺,集合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融入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課后習題演練法、小組團隊作業和期末課堂成果展示以及前沿課題和互動式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相關熱點事件,突出教師導學、小組自學、課外課內的學習互動。行程式考核具體運用的重點在于分解了學生平時成績,更加看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監督能力,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態。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教學理念、課程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也對教師的導修水平、專業領域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總之,在當今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生接觸的信息量越來越龐大。因此,不僅是微觀經濟學,任何課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當中要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求適應不同階段的教學動態。本文針對這一現狀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出一些探索。

        第9篇:微觀經濟學的特征范文

        摘要: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實證化和專門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證偽主義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發展的邊緣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現實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補充、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等趨勢強化,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以及政府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得到共同重視。

        關鍵詞:經濟學;數學化;實證化

        作者簡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經管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中圖分類號:F0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8)10-0008-03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客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

        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 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 Mary S.Morgan,The History of Econometric Idea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③ 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

        [1] 〔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