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1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摘要:本文從醫藥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成因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醫藥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的管控策略。

        關鍵詞:醫藥企業 并購 財務風險 管控

        企業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通常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即指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宏觀經濟政策向“調結構”轉變,結構調整、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條主旋律。并購是企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每一次產業結構升級都伴隨著大規模的并購浪潮,并購已然成為目前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

        我國醫藥行業并購活動同樣活躍。據WIND數據統計,2014年我國醫藥行業內排除跨境并購單筆1億元以上的并購重組案總額已達到673 億元,并購數達到99起,交易額同比增長53%。對于醫藥行業的并購活動,國內外學者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然而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并購成功率還未達到30%,醫藥行業的并購大部分還是失敗的。所以加強醫藥企業的并購行為研究,深入探討其財務風險的防控,對于我國醫藥行業兼并整合和促進產業調整升級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醫藥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及其成因

        (一)并購定價風險。在企業并購活動中,并購定價主要涉及并購價值評估和交易價格談判兩個環節。其中,并購價值評估包括目標企業價值評估和并購產生的價值增量,是產生并購定價風險的主要原因。從并購價值評估的風險來源來看,主要有信息不對稱風險、估值風險兩個方面。

        目前我國醫藥行業仍存在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不規范、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等問題,要想真實、完整地獲得被并購企業內部與外部的、財務與非財務的各種信息較為困難。而且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出具材料的公信力也存疑,甚至有粉飾編造的情況。在所獲得信息的真實性、可用性較差時,并購方容易對其財務報告問題、資產質量、負債狀況、抵押擔保等情況估計不足,對其業務競爭力、盈利能力、成長性和持續性做出誤判,使得估值出現偏差。

        估值方法不當是導致并購定價風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企業價值估值的理論與方法還不夠完善,一些估值方法在實務運用中操作性不強,存在諸多局限。在實務中,評估過程往往需要大量主觀判斷,人為來加以調整,可靠性存疑。

        (二)融資支付風險。融資風險主要表現在并購資金保證和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對于并購方來說,實施企業并購行動往往會消耗大量資金,而并購后的日常運營和后續發展也需要強大的資金后盾,融資要謀劃在先。企業并購融資按來源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主要是依靠留存收益籌集并購資金。內部融資速度快、成本低,但大量使用留存收益會影響企業現金流和周轉資金規模,可能帶來現金短缺風險;外部融資包括股票、債券、并購貸款等。同時外部融資的成本和規模,還受法律法規、融資環境、融資渠道資源和自身資本結構的影響。

        目前企業并購有股票支付、現金支付、混合支付三種常見的支付方式。現金支付是并購中最簡單的支付方式,能夠快速完成并購交易,但是現金支付會給企業形成現時資金負擔和資金流動性風險;股票支付則是通過發行新股用于支付并購對價,它能夠減輕資金負擔,籌劃得當也可享受稅收優惠,但企業原股東股權會被稀釋,加之增發募資程序繁雜、周期長、成本高,容易喪失并購機會;而混合支付是前面兩種方式的結合,各種支付工具可相互補充,但其操作復雜,也會增加并購后整合的難度。企業在并購中選擇支付方式不當,比如現金支付過多、支付結構不合理,都會產生支付風險,影響并購活動。

        (三)財務整合風險。我國當前醫藥企業并購多數屬于同業間橫向并購,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規模擴張和進入新市場領域。雖然市場環境、客戶群體、經營模式、工藝技術都有許多方面相似,但企業之間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經營團隊仍會有顯著差異,容易產生并購整合風險,所以不可輕視。

        (四)醫藥企業并購應關注的其他問題。醫藥企業行業監管嚴格、技術壁壘高、產品周期長,往往對醫藥企業的投資并購比其他行業更為復雜、更具有挑戰性。風險事項通常不是孤立的,往往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所以在應對并購財務風險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前后環節、不同層次綜合分析,要特別關注所處行業的高風險領域。在醫藥行業中,主要包括許可及經營資質、知識產權、藥品質量、安全環保4個方面。(1)許可及經營資質。在我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業監管非嚴格,生產經營企業必須在獲得許可、認證和相應經營資質,方可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否則,就屬于非法經營。所以在醫藥企業并購中,對目標企業進行許可和經營資質核查是必要程序。(2)知識產權。對于醫藥企業來說,知識產權問題極其重要。目標企業所擁有的藥品專利、工藝技術(藥品批文)、研發成果、品牌商標往往決定了其競爭力、創新性、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并購中應對目標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充分調查,以確認其所持有的知識產權權利,是否存在侵害知識產權情形和其他風險,關注藥品技術(許可批文)轉讓限制、專利或技術的來源及其保護期,并對其價值作合理判斷。(3)藥品質量。(4)安全環保。投資醫藥企業,安全環保風險也是必須謹慎對待的風險之一。藥品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但隨著醫藥行業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企業環保費用支出和環保治理工作難度持續加大,若醫藥企業在安全環保方面投入不足,一旦出現安全生產事故或環保污染事件,勢必會對企業造成巨大影響。

        二、醫藥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管控策略

        (一)并購行動要符合戰略和價值導向。醫藥企業在并購中必須克服一味追求規模,盲目“做大”的面子傾向。企業在選擇并購擴張時,要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導向,也要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對于不符合戰略方向和主業要求的并購項目不投;對于超出自身能力的并購項目不投;對于投資回報率低的并購項目不投;對于風險不可控的并購項目不投。避免因并購投資戰略方向不清,并購動機盲目,致使并購行動失敗,而產生各種財務風險。

        (二)全面深入了解目標企業經營活動。雙方確定并購意向后,企業應展開盡職調查工作,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收集真實、完整的信息是保證并購估值可靠的重要前提,并購方可以委托具備較強執業能力的中介機構實施,并選派豐富工作經驗和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人員參與調查。調查時,除了收集各種資料外,也要注意分析其管理團隊、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業務協同性和發展可持續性,同時針對醫藥行業特有的一些經營要素、競爭資源、風險領域要重點突出的排查,以形成對目標企業客觀、立體的全面認識,減少誤判。

        (三)基于并購價值和收益作定價決策。企業并購價值包括目標企業的價值,也包括因并購產生協同效應而產生的價值增量。企業并購定價決策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即要并購凈收益大于0,這樣并購才是可行的。目標企業的價值與并購產生的價值增量之和就是并購價值。并購產生的價值增量與并購交易費用之差就是并購溢價區間,即并購雙方的談判區間,最終成交價應落在此區域。

        (四)以增加股東價值為目標進行穩健融資。企業并購中,管控融資環節財務風險主要是處理好并購資金對資本結構影響的問題。融資風險管控的目標是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在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的前提下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股東價值。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要準確測算融資需求量;二要拓展并購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保障能力;三要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和期限搭配,劃定債務融資極限,防范償債風險;四要立足于自身實際情況提出融資方案,并通過EBIT-EPS(或ROE)無差別分析,比較不同融資方式對EPS影響大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低、股東價值最高的方案進行融資。

        (五)通過盈利能力支付計劃兌付對價。并購對價支付是并購中的關鍵環節,不同支付方式對并購雙方的財務影響明顯不同。選擇恰當的支付方式也可能較大程度降低企業并購成本和支付風險。并購企業一方面要與目標企業確定合理的資金支付時間和數量。另一方面要綜合考慮資本結構、稅收籌劃、資金壓力等因素,選擇適當的資金支付組織,保證并購活動順利進行。

        同時,由于醫藥行業政府管制嚴格、關系營銷盛行,目標企業原股東公共關系網絡、技術技能對并購后的穩定經營非常重要,包括出于限制原股東從事競爭行業的考慮,往往需要其繼續服務一定年限。為鎖定目標企業核心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并購采用盈利能力支付計劃兌付部分對價,是一項次優選擇。盈利能力支付計劃,即并購交易的最終價格部分取決于目標企業在所有權轉讓后的經營業績,是一種彈性較大的支付方法。

        (六)實施整合計劃,促進財務融合。并購后整合是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協同的關鍵。并購企業要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系統地實施整合,包括實施經營戰略整合、人力資源整合、管理體系整合和企業文化整合。各板塊的整合是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各項整合工作協同推進,才不會使財務整合孤掌難鳴。財務要“剛柔并濟”實施整合,促進財務管理目標、機構人員、制度流程、會計核算、資金資產和業績考核的融合。

        在進行企業并購時,充分考慮并購失敗的可能性,并制定財務應對策略和其他退出安排,及時止損。并購后,一旦并購預期出現重大偏離,并購協同效應不能實現,并對并購后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時,企業應采取果斷措施,實施包括出售資產、撤資轉讓在內的退出辦法,防止財務風險擴散,影響并購方自身的經營安全。

        參考文獻:

        1.余浩翔.上市醫藥企業并購重組中的財務風險及其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第2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02

        1引言

        藥品價格對于藥品的生產企業來說能夠決定它們的盈利水平,當藥品的價格不能達到維持生產企業正常生產活動所需要的價格水平時,企業可能會無力經營。因此本文采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研究藥品價格對藥品生產企業的數量、生產能力、產品需求量、政策扶持度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探尋藥品價格的合理空間。

        2文獻綜述

        目前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研究了藥品的價格可能帶來的影響:

        藥品定價政策方面,周窯生,余伯陽認為采用自由或者相對自由的定價方法的國家普遍具有較強的產業實力具有壟斷性質的藥品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使企業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利潤水平,政府直接定價控制藥價的國家,藥品生產企業幾乎達到了零利潤的程度,藥品價格的過低嚴重影響到了我國醫藥企業做大做強;韓智道認為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藥品統一定價制度沒有做到用價格杠桿提高國產優質藥品的市場競爭力,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千方百計降低藥品成本,嚴重影響了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藥品價格與藥品市場占有率間的平衡關系方面,徐偉教授認為藥品價格的變化對制藥企業的影響主要通過市場份額和競爭品以及替代品的價格實現,在同類藥品細分市場上,隨著藥品價格的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呈現出逐步提高的趨勢,這給我們啟發:適當的高價能夠增加企業的市場份額,一味的采取低價策略對于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方面,朱航宇認為公立醫院在?品銷售使用過程中處于壟斷地位,藥品生產企業在于醫療機構進行談判時處于弱勢地位,當政府對藥品價格實行降價措施的時候,被壓縮的利潤空間全部由制藥企業承擔,這種承擔是以犧牲未來的藥品研究開發投入為代價的,將醫藥生產企業推入惡性循環的境地;劉旭寧等人認為,我國藥品銷售市場事實上是一種醫院買方壟斷的市場結構,這對醫藥企業的研發激勵能夠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現有醫院買方壟斷的局面都對制藥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的研發投入起到抑制作用;藥品價格與醫藥企業技術的關系方面,謝娟等人認為,過去幾次的藥品降價風波與我國本土醫藥企業的產品重復性較大、供過于求的現象有關,我國出臺的幾次降價政策給它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褚淑貞教授等在對低價藥品價格改革進行研究以后認為,由于改革以前部分療效較好的老藥價格過低,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壓縮,最終被棄市。因此一味地限價壓價,不僅不能達到降低患者醫療費用的目的,反而會挫傷企業積極性。

        總體來說,學者們認為我國的藥品定價制度經過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多數研究將藥品價格與藥品企業所處的環境要素割裂開來。藥品價格對于藥品生產企業的影響存在于藥品生產的各個環節,藥品價格的某些細微的變動經過一系列的傳遞可能會對藥品生產企業產生不同的結果。僅以靜態的角度來審視藥品價格是不全面的。而學術界目前在藥品價格方面恰恰缺少這種動態性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基于這種研究思路,本文借助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分析藥品價格的影響機制,動態思考藥品生產企業在面對藥品價格變化時的反應機制,完善學術界對藥品價格的研究。

        3藥品價格對生產企業影響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因果關系圖是系統動力學中分析經濟、社會和管理問題時合乎邏輯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是由一系列的因果鏈連接而成的閉合回路。下面我們根據系統動力學的基本概念,結合我國醫藥企業的正常生產行為以及市場對該種行為做出的反應,從藥品價格與企業生產活動之間相互作用的角度構建出了因果圖。

        通過因果圖我們可以得到,藥品價格通過影響生產企業盈利空間、藥品質量、藥品銷售量等,在企業技術水平、企業擴大生產的能力、藥品生產企業數量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五個方面最終影響藥品的生產。

        3.1藥品價格通過銷售量影響生產企業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數量;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資金能力;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擴大生產能力;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稅收貢獻――+企業對經濟的拉動力――+政府支持力度――+企業所處環境的優越度;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技術水平。

        通過上面的五條影響路徑可以得到,藥品價格與藥品的銷售量呈現負相關關系,藥品的銷售量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企業的盈利水平能夠決定企業在資金積累、技術革新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會影響市場上競爭對手的數量,當一種藥品的企業盈利空間較大時會吸引競爭者加入,有限的市場份額被瓜分,市場上的競爭變得激烈。這個時候實力較強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而實力比較弱的企業則被擠出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自我調整,市場中的企業數量會逐漸穩定。此外,企業的盈利能力決定了企業對于當地經濟的拉動力,相應的吸引政府的注意,實力較強的企業往往會得到政府的額外關注,獲得更優的發展環境。

        3.2藥品價格通過藥品質量影響生產企業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技術水平――+藥品技術附加值――+藥品質量――+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擴大生產能力;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技術水平――+藥品技術附加值――+藥品質量――+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稅收貢獻――+企業對經濟的拉動力――+政府支持力度――+企業所處環境的優越度;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技術水平――+藥品技術附加值――+藥品質量――+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資金能力;

        藥品價格――-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技術水平――+藥品技術附加值――+藥品質量――+市場需求量――+藥品銷售量――+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數量。

        當市場上的競爭變得激烈時,生產企業會試圖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或者提高藥品質量等方法壓倒競爭對手,獲得超額利潤,這樣會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管理方法改進,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此外,當市場上同類生產者通過技術、管理的調整獲得超出其他同行的優勢和競爭力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其他同行的效仿,使整個行業的水平都得到提高,新一輪的競爭繼續,直到那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將實力較弱的小企業擠出生產市場,新的穩定格局產生,企業的數量減少,留下來的都是技術更新換代快,管理高效的企業。

        3.3藥品價格通過企業盈利空間影響生產企業

        藥品價格――+藥品生產企業盈利空間――+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數量――+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企業數量;

        藥品價格――+藥品生產企業盈利空間――+企業盈利水平――+企業資金能力;

        藥品價格――+藥品生產企業盈利空間――+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擴大生產能力;

        藥品價格――+藥品生產企業盈利空間――+企業盈利水平――+稅收貢獻――+企業對經濟的拉動力――+政府支持力度――+企業所處環境的優越度;

        藥品價格――+藥品生產企業盈利空間――+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擴大生產能力。

        藥品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藥品生產企業的盈利空間。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低價老藥退市的現象。2014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針對的就是一批療效良好、價格較低的藥品,這一類藥品由于數十年來價格始?K較低,沒有給生產企業留下基本的利潤空間,企業不僅要支付藥品原材料、人力、動力成本,還要維護藥品的流通環節,過小的利潤空間使企業甚至無法維持正常的經營。只有當企業具有足夠的盈利空間時才能進行資金積累、技術開發。

        3.4結論

        (1)企業的盈利能力取決于藥品價格和藥品銷售量兩個方面,而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只有盈利率最大的藥品才能吸引企業的注意力。價格與銷售量又相互影響,在價格與銷售量之間,藥品的質量因素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藥品市場,一般而言價格越貴的藥品患者認為質量會更好,而質量更好的藥品需成本也就更多,價格理會更貴。如何獲得最大的盈利率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2)藥品的價格對藥品生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的技術水平、擴大生產的能力、藥品生產企業數量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五個方面。藥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決定了所生產藥品的技術附加值,企業擴大生產的能力決定了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藥品生產企業的數量反映了一個國家藥品行業的集中度,政府的支持力度作為外部因素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環境。

        (3)醫藥行業作為一個高技術產業,創新才是最終的出路,只是走簡單的低水平模仿創新道路是行不通的,我國未來的醫藥行業要向原始創新看齊。高水平的新藥研發活動既需要企業自身資金、技術實力作為支持,還需要政府營造有利的環境作為助力。

        (4)企業的數量一方面受到行業進入門檻的影響,

        另一方面也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當藥品生產企業數量過多的時候,就會產生低級價格戰,行業整體的盈利水平就會偏低,因此藥品市場需要必要的競爭。要營造合理有序的市場環境才能使市場發揮作用,實力弱小的企業被兼并重組,資源得以集中到少數幾家企業中,完成最初的資金積累,才有可能走向研發創新。

        4建議

        4.1國家不能一味的犧牲企業利益

        通過對藥品價格的系統動力學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藥品價格對于調節藥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活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藥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進、生產主體的數量、生產主體的擴大兼并活動、藥品的銷量,甚至是醫藥產業的升級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如果藥品的利潤空間過小企業就無法完成最初的資金積累。為了公眾利益犧牲企業利益實際上也是一種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醫藥產業做大做強能夠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貢獻,對公眾的福利是顯而易見的。

        4.2放棄低級價格戰,以質量取勝

        藥品的價格和藥品的質量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當藥品質量優異時需要的生產成本自然會增加,同時藥品價格較高時才會激勵企業用心做好藥。在同類藥品中,病患會寧愿選擇價格相對較貴但是效果較好的藥品。因為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質量關系到患者的疾病甚至生命安全。因此優質高價的藥品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的企業生產的藥品有很大重復性,在市場競爭中也更多采取價格策略。價格戰并不能給企業帶來長遠的發展空間,應該從技術方面考慮,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第3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我國家具建材行業雖然多年來平穩發展,但行業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家具企業想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重視科技創新,而研究與開發(下文簡稱R&D)正是創新的來源[1]。發達國家經驗表明,R&D強度(R&D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只有達到5%以上,企業才有較強的競爭力,達到2%只能維持企業的基本生存,達到1%的企業極難生存[2]。

        對2010―2014年21家家具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發現,半數左右的企業R&D投入強度低于2%,維持企業的基本生存難度較大。分析家具企業R&D投入對其經營業績的影響,促使家具企業合理安排R&D投入以提升企業經營業績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一、文獻回顧

        梁萊歆、張煥鳳以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為例,研究了R&D投入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發現在R&D投入與產出滯后一定時期的條件下,R&D投入與其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相關關系較為顯著[3]。

        董靜、茍燕楠對機械設備業和生物醫藥業的R&D投入與公司業績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和比較分析,發現R&D人員投入與機械設備企業業績的相關性和持續性遠遠大于生物醫藥企業;生物醫藥企業的業績對R&D資金投入的敏感性較強;R&D資金投入對企業業績作用的滯后性在生物醫藥行業比較明顯。此外,相對于收入增長能力,R&D投入與企業盈利能力和資產運作效率有更強的正相關關系[4]。

        周江燕以制造業71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樣本公司R&D投入與企業業績及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分析,發現企業R&D投入與企業當期及滯后1期的營業毛利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R&D投入可通過對企業業績的影響來提升公司價值[5]。

        湯美妮對88家電子行業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R&D投入對企業業績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發現電子行業R&D投入對當期企業業績和滯后1期企業業績有促進作用,對滯后兩期企業業績沒有顯著影響[6]。

        杜勇、鄢波、陳建英對中國2007―2012年43家高新技術產業上市公司的R&D投入對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發現R&D投入與盈利能力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與企業成長能力相關性并不顯著[7]。

        黃怡、鄭小丹、翁梅金對福建省2010―2013年連續4年完整披露R&D投入的上市企業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福建省上市企業R&D投入與當期績效之間不具有相關性,但R&D投入對企業績效具有滯后1期的正向影響作用,同時行業屬性對企業R&D投入強度有較大的影響[8]。

        張澤、許敏對2008―2012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R&D資金投入對績效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R&D資金投入對企業當期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均有負向影響,與滯后1期盈利能力呈現顯著正相關,與滯后兩期盈利能力相關性不顯著[9]。

        萬怡對24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2010―2013年?g的R&D投入對企業業績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R&D投入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具有滯后性,且具有滯后1期顯著的正向影響[10]。

        可見,國內學者對企業R&D投入與經營業績之間關系的研究觀點并不盡一致,主要體現在行業特征和滯后性方面。本文重點研究家具上市公司R&D投入對經營業績影響的滯后性,根據21家家具上市公司2010―2014年間R&D投入和企業經營業績的數據,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與實證設計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相關文獻研究的結論表明,多數學者認為R&D投入與企業的經營業績呈現明顯的相關性。企業的經營業績主要從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三方面衡量。

        1.R&D投入與企業盈利能力的關系

        R&D投入是企業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源泉,創新活動通過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品功能、改善產品外觀設計等,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可有效增加產品銷售收入,從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2.R&D投入與企業營運能力的關系

        R&D的投入會占用一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轉變為銷售收入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短期內總資產周轉率會下降。但從長期來看,R&D技術的應用可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產品的直接和間接成本,提高存貨、應收賬款等的周轉率,從而為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奠定基礎,提升企業的整體運營能力。

        3.R&D投入與企業償債能力的關系

        R&D投入的資金有可能是通過負債籌資的獲得,造成投入當期負債總額的提高,提高資產負債率,造成償債能力下降。但從長遠來說,隨著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的提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會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會提高。

        家具上市公司的R&D投入所帶來的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并不一定體現在當年的財務報表數據中,有可能對以后年份的經營業績的提高產生影響,即存在滯后性。根據相關文獻研究結果,假設滯后期為1、2期,即研究第n年、第n-1年和第n-2年這3年的R&D投入對第n年經營業績的影響。

        由此提出以下3個假設。H1:前2期、前1期、當期R&D投入與當期企業盈利能力有顯著的相關關系;H2:前2期、前1期、當期R&D投入與當期企業營運能力有顯著的相關關系;H3:前2期、前1期、當期R&D投入與當期企業償債能力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二)實證設計

        1.樣本選取與分析工具

        截至2014年,包括大亞科技、景谷林業、浙江永強、吉林森工、美克股份、平潭發展等在內的大約22家家具公司成功上市。由于上市公司數量較少,本文選用全部家具上市公司的2010―2014年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剔除數據不全的影響,2010年的樣本為14家,2011年17家,2012年19家,2013年20家,2014年21家,總樣本觀測點為91個。

        本文運用EVIEWS 8.0軟件研究R&D投入和企業經營業績的關系。數據主要取自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該年度報告來源于巨潮資訊網(http://chinext.cninfo.com.cn/)。

        2.變量選擇與模型構建

        考慮到不同規模的企業R&D投入規模有較大的差異,為增加研究數據的可比性,選擇R&D投入強度(本年R&D投入額/本年營業收入)衡量R&D投入情況,以及投入資本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3個指標,從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三方面來分析經營業績。

        以2010―2014年家具上市公司的91個樣本點數據為依據,為避免對數據直接進行回歸分析而產生偽回歸的問題[11],建模之前先運用LLC、ADF、PP檢驗法對面板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如果檢驗得到的P值小于0.05就代表變量是平穩的。在變量平穩的條件下建立實證模型,利用分布滯后模型原理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假定R&D投入對經營業績影響的滯后期為1、2期,構建如下模型:

        其中,ROICnt,TATnt,DARnt是被解釋變量,分別表示投入資本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Xnt,Xnt-1,Xnt-2是解釋變量,分別代表家具上市公司當年的R&D投入強度以及此前1年、2年的R&D投入強度;β1,β2,β3為回歸系數,代表不同時期R&D投入對經營績效影響程度;αn為隨機變量,表示不同個體的截距項,λnt為誤差項。

        三、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一)實證檢驗結果

        運用LLC、ADF、PP單位根檢驗法對R&D投入強度與投入資本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的面板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各檢驗的P值均小于0.05,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序列均為平穩序列,可以直接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截面F、截面χ2檢驗的P值均遠小于顯著性水平0.05,R&D投入強度與投入資本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之間均可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1.R&D投入強度與投入資本報酬率的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實證結果顯示,當期及前2期的R&D投入強度對當期投入資本報酬率影響的P值遠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兩者對當期投入資本報酬率的影響并不顯著;前1期的R&D投入強度對投入資本報酬率影響的P值為0.0005,遠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回歸系數4.943在統計上是顯著的,表明兩者間有顯著的正向線性相關關系。

        2.R&D投入強度與總資產周轉率的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實證結果顯示,前1、2期的R&D投入強度對當期總資產報酬率影響的P值遠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這兩個因素對總資產周轉率的影響并不顯著;而當期R&D投入強度對總資產周轉率影響的P值為0.0051,遠小于0.05,回歸系數為-1.186,表明兩者間有顯著的負線性相關關系。

        3.R&D投入強度與資產負債率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證結果顯示,前2期R&D投入強度對資產負債率影響的P值遠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R&D投入強度的滯后2期的效應并不顯著;前1期及當期R&D投入強度對企業資產負債率影響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回歸系數3.513、4.155統計上是顯著的,表明前1期及當期R&D投入強度與企業資產負債率之間存在正線性相關關系。

        (二)實證結果分析

        1.R&D投入強度對企業盈利能力存在滯后1期的影響

        主要原因:一方面,R&D投入占用的資金從生產到銷售再到轉變為企業利潤需要一定的周期,當期的R&D投入所帶來的盈利很難在當期的經營業績中體現出來。另一方面,由于家具行業目前的R&D力量較弱,投入主要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方面,R&D投入的滯后性周期沒有那么長,一般為1期滯后,因而滯后2期的R&D投入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就相當小了。根據實證結果可以看出,企業前1期的R&D投入與當期盈利能力之間存在正向的線性相關關系,與前文假設基本相符。

        2.R&D投入強度對當期企業營運能力存在負線性相關關系

        這主要是由于當期占用的R&D費用不會在當期立即轉化為銷售收入,當期的總資產周轉率下降。同時企業當年的營運能力一般考察的是短期的周轉性,因此前1期及前2期的R&D投入對當期的營運能力的影響很小,實證結果與原假設不一致。

        3.前1期及當期R&D投入強度對企業償債能力存在顯著影響

        這說明R&D投入強度與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且存在1期滯后效應;資產負債率越高,長期的償債能力越低,模型的實證結果與研究假設相符。

        四、研究結論

        第4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通過這次綜合模擬實訓的操作,使藥品營銷專業的學生能比較系統地聯系醫藥企業商務活動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在企業商務活動中的基本技能,也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綜合檢驗。

        二、實訓時間:

        三、實訓內容:

        1、醫藥市場調查與預測

        使學生在了解市場調查基本原理、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如何策劃醫藥市場調查方案。學會進行信息識別、傳遞和利用各種方法查找資料。學會設計市場調查問卷,掌握問卷設計的技巧。學會進行用實地調查方法獲取一手資料,按撰寫報告的一般要求與體例撰寫調查報告。如我們組把“撲熱息痛”作為我們調查的對象,針對“撲熱息痛”,我們擬定一份市場調查提綱,制定市場調查計劃方案,我們還設計一份關于“撲熱息痛”的市場調查問卷,并展開調查,最后總結并撰寫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2、商務談判

        學會傾聽,學會善問,學會巧答。學會適當時候給對方制造僵局,學會打破對方制造的僵局。學會給對方作出適當的讓步。學會如何獲得對方的讓步。在這次實訓中,我們兩人為一組,自擬談判課題,進行模擬談判。談判中制造僵局、打破僵局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最后撰寫合同,擬定協議書。

        3、醫藥促銷

        讓學生掌握電話邀約的步驟和方法及打電話的基本技巧。掌握拜訪客戶的技巧。掌握進行產品演示的技巧。我們基于自擬的背景資料設計電話邀約方案,并結合打電話的技巧按照邀約方案進行角色扮演練習,并模擬了銷售藥品的場景。觀察者對銷售人員所提出問題的質量和問題的效果進行評價。

        4、經營分析

        通過醫藥企業經營分析與評價,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和評價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能力。判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掌握債權人提供的資本和所有者提供的資本的對應關系。了解企業的財務結構與債權人投資人資本受所有者權益的保障程度,并掌握分析企業盈利能力。資產負債表分析實:物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負債比率=【債務總額/資產總額(或權益總額)】X100% 利潤表分析實務:毛利率(%)=(毛利/銷售凈額)X100%=【(銷售凈額—銷貨成本)銷售凈額】X100% 經營利潤率=(經營利潤/銷售凈額)X100%=(稅后利潤/銷售率額)X100%

        四、實訓體會

        這次的實訓,把書面上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這樣不僅加深我們對營銷的理解,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增強了我們的營銷能力。實訓中確實學到不少東西,也了解一些社會的現實性,包括人際交往,溝通方式及相關禮節方面的內容。隨著關系網絡不斷的擴大,營銷渠道也不斷的在拓寬,有熟人帶來的新客戶,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新客戶。在與客戶商談時,熱情和耐心絕對是殺手锏,特別要注重你的表情。這次實訓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電話邀約和商務談判的角色扮演上。第一次,上網查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但自認為表演的不是太好,也許是第一次吧。電話邀約的角色扮演上,我已經很高興了,因為這次扮演明顯比上一次好多了。這讓我覺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第一次的嘗試,沒有嘗試哪來的經驗和教訓,就更不用說第二次的成功與失敗了。

        第5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受二胎政策松動影響,近期A股市場上相關受益股紛紛走強。康芝藥業(300086)作為主營業務面向兒童藥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也將直接受益政策。

        形成完整的產品群

        2011年,受尼美舒利事件影響,康芝藥業主打產品瑞芝清(尼美舒利顆粒)遭遇重創,公司業績也大幅下滑。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康芝藥業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尼美舒利制劑生產廠家,業績長期依賴于核心產品瑞芝清的貢獻。

        為改善這一狀態,康芝藥業自2011年起通過對外并購,豐富了產品線,目前公司兒童用藥產品已形成兒童退熱系列、兒童感冒系列、兒童腹瀉與消化系列、兒童止咳化痰系列、兒童抗感染類,以及兒童營養補充類六大系列,這一較為完整的產品群有效化解了單一產品結構帶來的風險。

        繼2012年公司業績觸底回升后,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繼續同比增長。2013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58.95萬元,同比增長201.93%。公司表示,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13年上半年自產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增幅;2013年上半年廣告投入減少75.66%,營業利潤率增幅明顯。

        并購有望提升價值

        近期在二胎政策松動的預期下,相關受益股受到了市場的追捧。按投資邏輯來看,嬰幼兒奶粉類、尿布、醫療、服飾、玩具,以及幼兒教育均將直接受益。

        作為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商貝因美近期股價表現強勢,屢創新高;嬰兒保育設備生產商戴維醫療亦出現漲停。相比之下,以兒童用藥生產為主的康芝藥業股價表現相對遜色,目前股價仍處于歷史低位。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公司業績逐步改善的背景下,其投資價值已經顯現,二胎政策的松動將作為有利的催化劑助推公司股價。

        第6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關鍵詞】換股合并,換股比例,現金選擇權,價值評估

        2008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市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需要做優做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按照城市產業發展和國資整體布局轉換的要求,優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產業資源的整合,優化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比重結構,鼓勵國資企業(集團)走上市發展的道路”,并進一步提高資產證券化率。

        本次重組由三項交易構成,該等交易互為等效條件,共同構成本次重組方案不可分割部分。

        按照上述方案,上海醫藥重組時曾提出以下三個現金選擇權安排方案:

        從以上比較方案中,公司最終會以方案二(中鋁模式)為推薦方案。因為,方案二能夠規避上實控股行使現金選擇權的潛在爭議,且資金壓力適中。由于中西藥業的估值過高,為平衡中西藥業與上實醫藥股東利益,考慮折價換股吸收吸并中西藥業,所以給予中西藥業全體股東現金選擇權將有利于股東大會的通過和重組的進行。上海醫藥重組后,基于對“新上藥”的估值分析,流通股東行使現金選擇權的風險可控。

        三家上市公司的換股合并,對上海醫藥是否像合并預案中預測的那樣起到了企業價值增值的作用?或者說此次企業合并交易活動對上海醫藥的企業價值有什么影響?下面將運用三種主要評價方法進行分析。

        (1) 股價分析法

        為了便于觀察上海醫藥(“新上藥”)在資本市場上的走勢特點,我們特意選取了兩個參照體來衡量:一個是標的主要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一個是同為醫藥流通行業的A股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廣州藥業。我們將2009年4月30日到2010年4月30日的期間走勢分為四個階段,結合K線圖,分析各階段股指、收盤價格變化如下表2所示:

        綜合考慮第一到第四階段,在市場得到醫藥重組消息的初期階段到實施換股合并后,上海醫藥的股價在市場上的表現是良好的,超過滬深300指數的漲幅,其中廣州藥業也走出了超過指數行情的良好走勢,顯示出了整個醫藥流通行業的盈利看好預期。

        (2)財務指標分析法

        為了運用財務指標分析法來評價換股吸收合并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效應,我們選取了2009年12月31日(備考利潤表)、2010年12月31日(重組完成第一年)和2011年12月31日(重組完成第二年)上海醫藥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來衡量換股合并活動對上海醫藥企業價值的影響。

        ①償債能力分析 如下表 3所示:

        從以上償債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上海醫藥在重組以后的償債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流動比率三年普遍好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比率逐年提高。資產負債率水平經過重組后,明顯改變了資產結構,資產負債率較2009年有所下降,處于同行業較優水平。因此,在償債能力方面,上海醫藥通過重組上市后,各項指標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②營運能力分析 如下表4所示:

        從以上營運能力分析指標中,可以看出隨著上海醫藥重組規模的急劇擴大,各項營運指標較同行業平均水平有所偏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與上海醫藥短期內密集的并購重組不無關系。新收購的各級子公司為上海醫藥帶來大量資產,尤以CHS的影響最大。上海醫藥2011年應收賬款較2010年增加了人民幣36億元左右,僅CHS的應收賬款就高達人民幣24億元;同樣的,CHS的存貨金額占據了上海醫藥2011年存貨總增量的接近一半。

        ③盈利能力分析 如下表5所示:

        從以上盈利指標可以看出并購后公司的每股凈資產逐年提高,各項盈利能力指標除營業毛利率以外,都處于同行業平均水平以上。公司重組后的凈資產逐年提高,資產收購速度迅速。但是,公司的營業毛利率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制藥業務2011年實現毛利人民幣41.7億元,較2010年下降了人民幣3.1億元,毛利率下降近4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對原子公司廣東天普實質控制權的變更使得兩項具有較高毛利的產品被剝離,對制藥業務的毛利水平產生一定影響。此外,制藥存量業務的毛利率下降近2個百分點,主要由于2011年藥品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引起,其中尤以中藥材價格上漲最甚。中藥產品占據了制藥業務總量的近1/3。

        2011年,醫藥分銷業務實現毛利人民幣32.7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人民幣11億元,增幅高達50.9%。醫藥分銷業務的高速發展使其毛利占比從2010年的30%擴大到了2011年的40%。但就7%的毛利率而言,則比2010年小幅下降了0.3%。受制于整個醫藥分銷行業重組的大環境以及國家對于分銷產業鏈差價率的嚴格管控,分銷業務的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上海醫藥也受到影響。

        重組完成后,在中國大型的醫藥流通企業中,擁有國藥股份和一致藥業的國藥集團依舊主導行業發展,在經營與財務管理各個方面均占據明顯優勢。而上海醫藥在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方面表現強勁,發展潛力亦不容小覷,只是營運效率方面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因此,總體看來醫藥重組后價值效應得到了積極的體現。

        此次醫藥產業重組符合上海市政府的產業政策調整,對提高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提升了上海醫藥的企業競爭力,有利于抵御國內外同行業的競爭、壓力和挑戰。重組后的“新上藥”成為了我國醫藥流通行業規模僅次于國藥控股的標桿企業,企業價值得到了提升,為上海醫藥帶來了積極的重組效應。

        但是,上海醫藥大規模重組工作基本完成后,由于資產重組規模大、涉及面廣;重組完成后,上海醫藥無論是業務范圍還是產品種類都將大幅度增加,且業務板塊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區域,內部組織架構復雜性大大提高,后續整合的難度依然很大,對采購、生產、銷售、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到位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短期內可能存在整合后相關企業在盈利水平或是協同效應方面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的風險。上海醫藥內部仍亟需開展運營和資源的進一步整合,以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應。

        同時,醫藥板塊行業增速放緩,受政策變動影響較大。在國家推進深化醫改的大背景下,醫藥總額控費、零加成試點擴大,GSK事件影響加大,抗菌藥物限用,全國各地重啟藥品(基藥)招標工作等使得醫療機構用藥金額增幅進一步受到遏制,行業增速有放緩趨勢,整體利潤率可能會繼續走低。因此,醫藥行業受國家產業政策變動影響較大,國家醫療衛生政策形式以及產業政策變化將直接影響醫藥行業的景氣程度,并且行業走向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可能對醫藥板塊未來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與國外資本市場相比,我國的換股合并發展的還比較緩慢,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完成,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作為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項重大基礎性制度改革,消除了長期影響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制度。但是,我國還處于全流通初期,市場上還存在著非理性的賭博心理和投機炒作行為;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還不太完善,因此必須加快股票市場改革的步伐。

        新的合并會計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采用購買法。換股合并是合并的一種方式,因此非同一控制下的換股合并也應當采用購買法核算。但以中國目前的國情看,換股合并采用購買法核算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包括購買價格的確定,所增發股票的公允價值如果以其合并生效日的市場價格計算就需要我們的股票市場價格充分反映其內在的價值。同樣,中國的生產要素市場目前尚無法提供各種資產準確的公允價值,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無法準確確定。

        因此,為了防止股票價值中的虛高現象,建議在確定購買成本前,可以用同行業股票發行價格的平均價格對為實施換股而發行股票的價格進行調整。采用“基于賬面價值的購買法”,不調整被合并企業的可辨認資產賬面價值,將購買法與賬面資產凈值差額全部列為商譽,與合并后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參考文獻:

        [1]陳革,2004,我國上市公司換股并購研究及案例分析,首都經貿大學博士論文

        [2]陳亞民,2008,《戰略財務管理》,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栗煜霞,2008,《中國上市公司換股合并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4]杜興強,2007,《高級財務會計(第二版)》,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第7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多、小、散、低、同質化競爭仍將是我國醫藥行業的長久之痛。

        多:我國擁有47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而美國僅200多家。

        小:年銷售收入不足5000萬元的企業占70%以上。去年,我國百強醫藥企業的總體銷售規模約2470億元,尚不及全球排名第七的諾華公司一家(398億美元)。

        散:行業集中度低,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大型企業(基本上等同于百強企業)僅占我國全部醫藥企業數量的1.83%。去年,我國百強制藥企業前三強和前十強的藥品銷售收入比重分別為5.2%和13.6%,而國外高達16.4%和39.9%。

        低:主要表現在盈利能力低、研發水平低。

        盈利能力低:內資企業占全部醫藥企業數量的80%,而利潤總額只占全行業的61.86%。去年,國內前三強哈藥、石藥、上藥的凈利潤率分別為14.92%、11.96%和5.79%,而國外前三位強生、輝瑞、葛蘭素的凈利潤率分別高達17.3%、16.8%和22.9%。整體而言,國內企業的凈利潤率在8%~15%左右,而國外達16%~30%。

        研發能力低:在化學藥領域,除齊魯、恒瑞等少數研發主導型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的研發能力極低。目前,我國共有16695個藥品標準、近17萬個藥品批準文號。除中成藥外,自主研發、創新的西藥寥寥無幾。

        同質化競爭:正是由于以上多、小、散、低的醫藥行業格局長期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自主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匱乏,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同一水平線上惡性競爭。

        那么,對于眾多的小型普藥企業而言,如何才能在慘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一招鮮,吃遍天

        Z藥業建廠已經50多年,以生產、銷售OTC中成藥品種為主,處方藥依靠招商模式,市場基本限于省內。由于受各種原因影響,企業在品牌建設、研發與技術、市場網絡、隊伍建設等方面一直沒有大的突破,規模長期徘徊在三五千萬元。

        經過仔細篩選,該企業發現結石治療產品T的生產廠家較少,具有一定的產品賣點:純中藥制劑,效果較好。同時具有一定的區域優勢:雖然開發的醫院較少,但有幾家的科主任認同度較高。此外,當地結石病發病率較高,還沒有出現突出的強勢品牌。因此,企業決定加大學術推廣力度,優先做大產品T。

        該企業依托區域性專業學會的專家,與商密切配合,通過積極參加省級學術會議、醫院推廣會、科室會、臨床觀察、、專業雜志刊登廣告等形式,使原有醫院的銷量有了較大提高,并開發出了一批較高質量的醫院。目前,產品T在省內同類品種中名列前茅,單產品銷售額由2000多萬元上升到近5000萬元。

        由于受資源和能力的限制,招商模式是很多中小企業的無奈選擇。但大部分企業只會拼價格,忽視了商管理、學術推廣等其他市場管理的策略與方法。而事實證明,單純拼價格鮮有成功者。Z藥業通過加強學術推廣,不但密切了與商的合作關系,還大大提高了市場占有率。

        【析】差異化聚焦戰略是小普藥企業脫穎而出的惟一選擇

        Z藥業的成功之處就是成功地將差異化戰略(營銷模式由簡單的招商增加學術推廣、公共關系,實際上屬于“服務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集中資源于一個產品、一種策略和一個區域性市場,是產品集中化戰略、地區集中化戰略,外加策略集中化戰略)有機結合,即差異化聚集戰略。它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要找準方向,采取差異化聚焦戰略,小普藥企業一定能夠脫穎而出。

        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有三種: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企業必須從這三種戰略中選擇一種作為其主導戰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在比競爭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業產品和服務中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讓顧客感覺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競爭者更多的價值,要么企業致力于服務某一特定的市場細分、某一特定的產品種類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圍。

        眾多的小型普藥企業幾乎沒有什么成本優勢,惟一可行的戰略是將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有機結合,集中資源與能力,在某一點上通過差異化競爭尋求突破,即差異化聚焦戰略。

        一般來說,競爭可以分為六個層面,從價格、質量、功能、服務、技術等層面,一直發展到品牌層面。對于中小醫藥企業而言,除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優勢外,大家在價格、技術、質量、功能層面沒有什么明顯區別,剩下的只能拼服務。

        在有限的資源和能力下,沒有多少優勢的小企業必須認真分析研究自身所處的競爭環境,充分研究競爭對手,同時認真評估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集中優勢兵力,找準一個突破口,殺出一條血路。也就是說,必須找出與他人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擺脫被動挨打的境地,領先他人一步,率先進入衣食無憂的“小康”階段。

        招招鮮,摸到天

        從1998年創建第一家靠租用廠房、員工不到20人的小作坊,發展到目前擁有1家上市公司、4家制藥企業的大中型集團企業;從負債經營,到區域利稅第二;從名不見經傳,到創建全國著名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僅僅10余年的時間,H藥業創造了醫藥界的奇跡!

        和眾多的小型企業一樣,H藥業當初同樣面臨著產品、市場、資金、人才等一系列問題,他們怎樣獲得了持續發展的動力?筆者經過深入調研,發現H藥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于營銷管理的不斷創新能力,通過奇妙的“三步曲”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第一步:傍大款,超低價終端——“終端為王”。企業成立之初,H藥業只有幾個OTC普藥,研發能力較弱,資金實力不足,沒人才,沒市場。企業如何成長?這是老板朝思暮想的問題。沒有研發,那就傍大款吧,人家的產品賣得那么好,市場需求一定很大,我們只要采取不同的戰略分一杯羹就行;沒有網絡,那就讓利給終端網絡擁有者嘛。

        經過反復的市場分析與自身資源能力評估,H藥業毅然決定采取超低價終端的營銷策略,主要招地級市場商,不少地區發展到縣級商。商必須具有真正的終端覆蓋,實行嚴格的區域保護。經過半年多的時間,H藥業成功地逐步建立了全國性網絡,企業掘得“第一桶金”,真可謂“諸葛妙計安天下,夾縫之中求生存”。

        第二步:打廣告、樹品牌——“品牌為王”。H藥業老板清楚地認識到,品牌、渠道和終端是OTC產品運作的不二法門。有了“第一桶金”,H藥業很快實施了第二步戰略,打廣告,樹品牌。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由五省衛視聯動,到央視黃金段位;由明星代言,到娛樂營銷。

        由于具有較好的終端基礎,廣告傳播恰似如虎添翼。幾年的時間內,H藥業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發展到逐漸為人所知,再到小有名氣,幾個產品品牌也漸漸地耳熟能詳,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小荷剛露尖尖角”。

        第三步:密集分銷——“現金為王”。在利益驅動和品牌拉動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加盟,區域保護難度越來越大,企業幾經控制,但收效甚微。既然堵不住,只有放開!由此進入密集分銷階段,所謂“密集分銷”就是人不分貴賤,地不分南北,現金為王,一視同仁。密集分銷的實施,為H藥業市場的迅速放大、品牌的迅速擴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謂“一紙突破天外天,品牌銷售雙豐收”。

        【析】持續構建核心競爭力是小普藥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H藥業從成功走向成功,其關鍵就在于:在有限的資源和能力下,堅持不斷地營銷創新,由“一招鮮”到“多招鮮”,甚至達到“招招鮮”的境界,從而不斷強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它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持續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小普藥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

        基本競爭戰略是一種靜態思維,是將市場、競爭對手、消費者置于戰略設計流程的出發點上。差異化聚焦戰略“一招鮮”只能幫助小企業奠定短期生存的基礎,要想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壯大,必須具備長期的競爭優勢。而長期的競爭優勢則必須做到“招招鮮”,必須通過不斷創新、不斷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實現。

        第8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關鍵詞:化學藥行業中藥行業專利

        專利對制藥行業的重要性

        專利對制藥企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制藥行業是技術創新高度密集的行業,具有高研發投入、高風險和高收益特點。一方面,從技術上講,還原解析一種藥品相對于研發來說難度要小得多,費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藥物的成分還必須公開,告知醫生、患者以方便使用。這均導致新藥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專利因而成為保護新藥最有力的手段。當前國際上的制藥巨頭都是依靠專利保護其領先地位,專利產品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高達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說明,相對于化學、石油、機械、金屬制品、冶金、電機、儀表、辦公設備、汽車、橡膠、紡織等其他行業,專利制度對制藥行業創新能力的保護最強。

        在缺乏研發數據時,豐富的專利數據既可以作為企業層面技術創新活動的投入替代指標,也可以作為產出替代指標。專利指標研究的權威Griliches(1990)指出,盡管存在各種困難,專利統計數據仍然是分析技術變化過程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指標。在得不到詳細的研發數據時,目前專利數據至少能夠作為衡量公司間發明活動水平差異的一個替代指標。在我國,上述結論有其特殊意義。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數據很難獲得,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研究,專利數據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利用企業層面的專利數據進行研究的嘗試,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國制藥行業專利數據收集

        醫藥專利數據雖然是公開的,但是要把專利數據變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數據,還有不少障礙。企業實際控制的專利在專利庫中記在不同的申請機構名稱下,比如其分支機構的名稱、企業收購的其它企業的名稱、企業的原名(因為企業改制的原因,在我國企業更名的情況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請專利的分支機構也會更名。但是,政府專利機構收集的專利數據庫只是把每一個專利記入每一個申請人名稱下,不考慮申請人是否屬于相同實體,也不記錄更名、并購信息。

        考慮到上市公司的年報、半年報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會公開的,信息的準確度也比較有保證,本文以上市公司醫藥企業為樣本。由于多元化經營對利用專利數據進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Griliches,1990),在選擇樣本時不考慮主業不夠突出的醫藥上市公司。企業樣本確定及專利數據收集的具體辦法是:

        首先找出深滬交易所依據證監會行業分類指引標示的醫藥制造類公司,根據財務數據庫提供的信息,選擇“醫藥制造”業務上利潤和銷售收入兩項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穩定因素(如主業變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上數據庫(該數據庫區分中藥藥品和西藥)中查找各公司注冊的所有藥品,判斷該公司絕大多數藥品是中藥還是西藥,將該上市公司列入相應行業。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業分為化學制藥31家,中藥24家,混業經營7家。為了方便對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業經營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納入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為統計對象,在國家公開的專利數據庫中進行全面查詢,統計各公司3類專利的4年積累申請數。

        我國制藥行業專利數據的比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間,化學藥和中藥兩個行業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請專利825件,其中發明專利248件(約占總數的30%),實用新型專利64件(約占總數的7.8%),外觀設計專利513件(占總數的62.2%)。按照專利類型和申請企業所在行業分類,55家樣本企業從1993年到2002年的專利申請信息統計如表1所示。

        我國制藥企業專利申請以外觀設計為主,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數量較少

        無論是化學藥行業還是中藥行業,外觀專利在全部申請專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藥企業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藥企業擁有14.29條外觀專利。化學藥行業和中藥行業實用新型專利分別占總申請數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學藥制造行業的發明專利占總專利申請數的39%,而中藥行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學制藥企業各類專利申請都少于中藥企業

        化學制藥行業平均每家企業在統計范圍內只申請了5~6條外觀專利,而中藥行業企業的平均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是14.29條,專利申請遠遠比化學制藥行業活躍。對比平均每家企業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化學制藥行業也和中藥行業有較大差距。

        我國制藥企業平均專利申請水平低下

        通過對樣本企業中位數的分析,發現我國制藥企業專利申請水平較低。化學藥樣本企業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中位數均為0,發明專利為1,說明一半以上企業幾乎沒有專利申請行為。中藥樣本企業情況稍好一些,但是整體而言專利申請數量也非常少。專利數量平均數能夠達到15條,主要得益于少數樣本企業(如白云山、同仁堂)申請的專利數量非常多,是專利申請大戶,拉高了樣本企業整體平均水平。

        制藥企業專利水平與業績的相關性分析

        研究思路

        為了考察制藥企業專利申請水平與企業績效的相關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對化學藥樣本企業和中藥樣本企業按照專利類型和專利水平進行分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斷組間財務數據有無顯著差異;最后對結果加以分析。

        因為多數企業的專利申請數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僅將樣本企業分為兩組。采用不同類型專利4年積累申請數的中位數為標準對企業進行分類,累計專利申請數小于中位數的企業稱為A組,累計的專利申請數大于中位數的企業成為B組(可以分別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角度進行三次分組)。采用中位數作為分組指標,主要是因為不管是哪個分行業、哪種專利申請,專利申請數為零的企業都不少,在分組時考慮平均數會被專利申請較多的企業拉高,專利申請多、但不是特別突出的企業容易分進低專利申請組。

        方差分析結果及分析

        在業績指標確定上,本文擬與盈利能力和企業規模兩方面考察專利與企業業績的關系。本文選擇了7個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方差分析。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率和總資產收益率是代表企業盈利能力的5個指標,而職工人數、資產總計是代表企業規模的2個指標。對A組和B組企業2002年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制藥行業的專利申請水平總體上與企業盈利性水平和規模正相關。統計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組間差異的指標絕大多數都顯示B組均值顯著大于A組。本文選入的所有指標都是正向指標,指標值大就說明企業盈利狀態好,規模大。因此,專利申請與企業績效和規模有著總體上的正向關系。

        中藥行業的發明專利與企業盈利性顯著正相關,但是在化學制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依照發明專利分組時,化學制藥行業的兩組沒有一種盈利性指標和規模指標有顯著差異;而中藥行業的兩組之間有利潤總額、總資產收益率2個盈利性指標有顯著差異。但中藥企業在企業規模指標上沒有顯著區別,更加印證了兩組中藥企業的盈利能力有顯著差異。

        化學制藥行業實用新型專利與企業盈利性和規模均呈現顯著正相關,但是在中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在依照實用新型專利對企業進行方差分析時,發現化學制藥行業B組在2個盈利性指標(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和企業規模指標(職工人數、資產總計)顯著高于A組,顯著性水平達到5%以上。

        化學制藥行業外觀專利與企業盈利性和規模均呈現顯著正相關,但是在中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在依照外觀設計專利對企業進行分組時,發現化學制藥行業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較多的B組有3個盈利性指標非常顯著地優于A組,這3個指標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率。此外,表示企業規模的職工人數和資產總計指標也非常顯著。中藥企業的兩組之間業績只有資產總計1個指標存在較顯著差異,盈利性指標差異均不顯著。

        以上分析結論與我國化學藥和中藥現狀是吻合的。在化學藥行業,我國主要從事仿制制劑藥生產,尤其是原料藥的生產,自主研發的新藥非常少。例如,歐洲主要生產商已經停止生產的四環素、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等原料藥產品,主要產地集中在我國。在缺乏研發能力,生產同質化產品的情況下,基本競爭環節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一方面,通過提高生產工藝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營銷提高客戶的品牌認知度。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正是通過提高這兩個環節的競爭力,提高了企業的業績。

        而我國中醫藥行業與化學制藥行業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中藥行業擁有自主研發能力,以當前資金與技術實力,中藥企業通過努力,有能力進行自主研發。像太極集團、同仁堂、成都地奧這些企業正是因為擁有自己的拳頭中成藥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獲得快速成長。因此,體現新藥能力的發明專利與中藥企業的業績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第9篇:醫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在美國,CVS藥品年銷售額高達200億美金,而在中國,全國醫藥連鎖“老大”的年銷售額也只不過5億多人民幣。如此天地之別,中國醫藥企業又怎能似井底之蛙般,躲在角落沾沾自喜呢!

        以某品牌醫藥連鎖藥店(FL)為例,相信大家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今醫藥連鎖品牌經營的悲壯與哀傷。

        2000年的時候,FL大手筆投入,昂貴的店鋪租金似乎無法阻礙FL大展伸手,在廣州開始抒寫它的神話篇章,地鐵線如公元前、體育西、火車東站人流量頻繁的停靠站點均有FL神采飛揚的微笑。訓練有素的一線銷售人員和連鎖經營的統一采購、統一調配、統一質量管理、統一財務核算、統一藥品價格等不二作法,三個試用門店一個月上百萬的營業收入,使FL初嘗到豐收的喜悅,甜甜的果實激起FL不顧一切的沖動,于是,公司高層決定將地鐵一號線全租下來(每個地鐵站開設一家分店),開始跑馬圈地,欲打造第一連鎖品牌。

        事實也曾證明,FL高層的此項決定本身并沒有出現什么決策上的錯誤,只是,到2003年上半年,巨額虧損使FL不得不裁員和縮減規模,風光的FL被迫撤出地鐵,沒有一個分店能幸免,最后只剩棠下的一家門店苦苦支撐……

        不管暴利行業的評選名單如何變更,醫藥都能毫無愧色的榮登光榮榜,但一個品牌幾乎如流星般消逝在眼前,使我們不得不懷疑,FL為何沒能擺脫噩夢!

        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

        濫開門店,抬升運營成本

        一般情況下,多數人都會以為,門店開得越多,公司在進貨時,供貨商就會提供最為實惠的進貨價,其成本也就會對應地降低,但醫藥連鎖成本的核算不只進貨這一項說了算。

        由于FL有點急于求成,擴大豐收成果,竟不惜花巨資租用地鐵一號線所有站點,每個站點都開調分店的做法,使FL離地獄之門越行越近。

        開設在地鐵站的分店,只有公元前、東山口、體育西、體育中心、火車東站、烈土陵園等人流量多的門店,能達到盈利,像西門口、農講所、花地灣等較為偏靜處所,幾乎全部虧損,有時兩三個門店加在一起一天的銷售額還無法和公元前或是體育西一天的營業額相提并論,但卻消耗近乎三倍的房租、水電、員工工資……

        大約半年之后,公司高層似乎覺察到了什么,開始在大幅裁員,除了幾個生意較旺的門店外,其余虧損店面員工全部縮減至最初的一半,然而,裁員并沒有給公司帶來利潤上的好轉,銷售額一直低迷,無法抬高。

        其實,企業在最初的盈利之后,往往就會思考如何擴張,但擴張之路還是要選擇適當時機,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才有決勝千里的勝算。

        FL在選擇擴張時,只考慮天時,對地利與人和兩者都欠缺深思熟慮。

        并不是每個地鐵站人流量都會特別集中,流動量大,在那些虧損的門店,就是因為往返人流稀少,購物者自然也就相應地減少,每天的營業額就很難提得上去,而相同的門面租金、水電、員工工資等消耗更是加重了虧損的重度。

        因此,醫藥連鎖品牌在選擇跑馬圈地的時候,深入市場調查,研究分析,做好開店前選址工作是最為關鍵之事,稍有馬虎,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管理混亂成品牌發展“毒瘤”

        FL自從在地鐵一號線全線鋪開門店后,公司領導層在其管理上就開始有所松懈,導致門店營業額的60%左右被流進私人口袋,富了主管經理,苦了公司與一線銷售員工。

        相信大家還記得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吧。“非典”造成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等藥品奇缺身價倍增,市面上曾傳聞一盒抗病毒曾賣出上百元的高價,酒精、消毒液等也開始順風順水的抬高身價…… 對于醫藥零售業來說,藥品如此走俏市場真是百年難得一遇,許多醫藥類上市公司也借此紅火了一把。但是FL公司在此段時間卻沒多少現金入公司財務庫,難道是FL后知后覺嗎?

        據FL一線營業員透露,公司在“非典”期間,主管經理伙同公司財務,私自從廠家進貨,高價售出后按一定比例私分了事。如此重大新聞,為何公司高層無法得知半分,這可得益于主管經理的的“英明”。

        FL各門店所進與銷售的藥品都是存在公司數據庫的,想要了解情況只需進入后臺,就一目了然,但主管經理是 “上有政策,下就有對策”,嚴歷吩咐各門店營業員,不得將這批走俏藥品的進貨量及銷售情況錄入公司電腦,而作為公司最底層的職員,平常見到公司高層人員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加上主管經理的言語間明藏暗示不得向公司高層透露分毫,只好心里暗嘆……

        也許,不止“非典”時出現這種情況,很多時候當某種藥品銷量好時,主管經理都有可能不通過公司采購部門,要不怎么會在這次表現得如此輕車就熟呢!

        經調查,不止FL出現這種情況,在許多連鎖品牌店里,營業員似乎都已習慣主管經理的這種做法,只是高層領導永遠無法知道,他們最為信任的主管經理竟是“欺下瞞上”。

        連鎖品牌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其公司管理一定要堅固如銅墻,管理上的點點漏洞就如滴水穿石,很有可能葬送企業的整個未來。目前許多公司都存在這方面的不完善之舉,為公司長遠發展,各公司高層領導需及時整頓公司內部,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多到公司基層查訪,掌握最新動態,解決實際問題,奠定發展基石。

        價格機制定勝負

        一個品牌的成長,不論怎樣小心翼翼,或多或少地會將價格機制擺在首要位置,但是FL在它的整個歷程里,藥品價格嚴重脫離市場運行規律,違反了市場經濟運行原則。

        從2000年FL試運營到它退出舞臺,前后幾年的時間里,各門店所銷售的藥品價格始終在一個位置徘徊,不愿拉低售價給了FL最致命的溫柔一刀。

        營業員在與顧客打交道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藥品怎么還賣這么貴,不是都降價了嗎?!”面對消費者的質疑,營業員心中有數,只是這是公司高層的決定,也只能深表無奈。

        三年后的價格定位與三年前的價格定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面對,藥品管理局下發的藥品調價通知,公司推脫為沒收到文件。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漫画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 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 |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