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

        第1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論文摘要:知識社會是強調以知識為核心的社會,知識社會也是學習社會。在即將到朱的知識社會,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結構,注重發展農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學習型社區;成人學習具有了新的特點,要重視素質教育,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在知識社會中,遠程教育、網絡教育因為其自身的明顯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的成人學習者的歡迎。這是海峽兩岸“知識社會與成人擘習”學術研討會所探討的主要問題。

        繼2000年在蘇州召開的“海峽兩岸成人教育”學術討論會之后,由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和江蘇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舉辦的海峽兩岸“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學術研討會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揚州舉行。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會議討論的議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知識社會的基本特征、知識社會與知識經濟、知識社會與教育發展、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知識社會與終身學習、知識社會與遠程教育、知識社會與社區教育、知識社會與人力資源開發等。陽春三月,美麗的瘦西湖畔,來自海峽兩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工作者聚濟一堂,聽取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于云秀教授(知識經濟與中國電大教育的發展》、臺灣成人教育學會顧問郭為藩教授《網絡大學體制化的商榷》、臺灣成人教育學會會長黃富順教授(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吳康寧教授(知識社會中“工作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等專題報告,并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和討論、對知識社會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的新特點及發展趨勢等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一、知識社會的特點及其挑戰

        黃富順教授在其主題報告《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中詳細分析了知識社會的特征、他指出,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知識社會,知識社會是強調以知識為核心的社會,其特征是:(1)知識生產的速度前所未有,嶄新的知識充斥整個社會,形成知識的爆炸;(2)知識的壽命快速縮短,知識老化日益加速;(3)知識的傳輸迅速,取得容易,儲存方便:(4)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5)知識型勞動者主導生產,他們不斷開發腦力,激發創意,更新產品,提高品質,提升競爭力。

        江蘇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校長陳乃林在《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的專題論文中對知識社會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識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及人與社會、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管理為紐帶的社會:知識社會也是學習社會。

        于云秀教授在專題報告中指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產業和智力為支撐的經濟。知識社會的到來.也就是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它意味著學習意識的普遍化和學習行為的社會化.意味著終身教育體系的真正確立、意味著教育的社會化、民主化、國際化和個別化。這些無疑對傳統的成人教育觀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二、成人教育的適應與成人學習的轉型

        成人教育如何適應知識社會以及知識社會成員的學習要求,是本次研討會的豐要論題之一、黃富順教授認為,知識社會成人教育的重點工作和策略是:(約倡導成人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2)推動成人自學的運動。要加強宣傳和引導,喚起民眾參與學習,激發成人自覺、主動地學習。(3)加強成人的在職進修與訓練.增強他們獲得、積累與轉化知識的能力,進而激發其創造知識。(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養。(5)鼓勵成人學會學習。(6)擴展網絡學習。

        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胡鳳英明確提出了知識社會呼喚成人教育結構性改革的命題。她從辦學體制的社會化、市場化,運行機制的社會性、靈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樣化、服務性。教育手段的網絡化、信息化。人才培訓的本土化、國際化等方面闡明了成人教育結構性變革的主要任務。

        江蘇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陳東瑜副研究員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闡發了我國為迎接知識社會到來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學習化社會的要求努力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二是堅持“兩基”重中之重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為知識社會構建扎實的人才資源基礎:三是充分發揮成人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四是教會成人學會學習,努力提高數字化學習能力。

        不少專家關注到社區教育在知識社會成人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區社區教育委員會張利民的交流發言通過玄武區創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積極整合社區內豐富的教育資源。做到橫向聯合。縱向溝通。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共有、共享的實踐.介紹了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強社區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網絡,加強組織資源的整合;(3)專兼結合,加強人力資源的整合;又})積極引導。加強物質資源的整合;(5)開展活動.加強人文資源的整合。

        吳江市成人教育協會王建平探討了城鎮學習型社區教育問題二他認為,城鎮學習型社區教育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或形式,提高全體社區成員的科技人文素質和生存質量、促進城鎮社區健康、有序發展的教育活動的總和。他分析了營造城鎮學習型社區的障礙.井指出,開展城鎮社區教育要注意加強城鎮社區教育理論框架、管理體系、活動設施、網絡隊伍和經費給付體制的建設,推進城鎮學習型社區的建設,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

        海門市教育局黃志豪則關注知識社會中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問題:他認為.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質低的問題十分突出。遠遠一下能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因而,必須重視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和創新。首先.要轉變農村成人教育觀念.實現由單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轉變,由掃除青壯年文盲為主向大力培養農業骨干為主的轉變。由教育部門獨家經營的體制向一校多牌聯合辦學的體制的轉變,由單純的傳授知識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轉變.由傳統的學校模式向三教統籌、農科結合的教育模式的轉變。以迎接知識社會的到來:

        知識社會的特性決定了成人學習在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式等方面的轉變。吳康寧教授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知識社會中“工作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他認為。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客觀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技術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準人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功利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開放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個體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速變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全程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

        個人要在知識社會中生存和發展,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還要十分重視成人的素質教育,幫助成人提高素質.獲得完滿的發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呢?鎮江市廣播電視大學校長祝誠教授在交流發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改變部分成人學習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實施成人素質教育的理想模式是遠程開放教育,其開放性、網絡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學習者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確處理好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第四,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

        知識社會以知識為核心,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臺灣師范大學林振春教授對知識社會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他在交流發言中分析了知識社會的知識特性,把知識分為資料、信息、知識和智能4個層級;闡述了積累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創造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專題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探測性閱讀、實用性閱讀、交叉性閱讀等l1種閱讀類型的不同特點和功用;提出了4種有效的閱讀方法:01}4R法、SQ3R法、問題閱讀法、十步閱讀法;并認為,在知識社會中,有必要擴大閱讀能力的范圍,培養閱讀能力應該包括閱讀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4個方面。

        三、遠程教育、網絡學習是知識杜會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社會,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對教育的需求、要求明顯提高、而傳統的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資源 .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方式等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學習的需要二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應運而生、并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習者的歡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學障礙的成人學習者的青睞。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以其自身明顯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成人教育、成人學習的最佳形式。參加研討會的代表對遠程教育、網絡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優勢及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情況,對知識社會中國電大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見。他認為,首先,要加快辦學體制改革,逐步實現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有的辦學模式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靈活辦學模式的轉變。第二,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第三,提供優質服務,保證教學質量。第四,廣泛開展聯合、合作辦學,參與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第五,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把好教育質量的源頭。第六,調整專業結構,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第七,充分發揮電大系統的優勢,在競爭中以整體優勢取勝。第八,加強遠程開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

        南通市電大如東分校繆新華探討了縣級電大在知識社會的作用問題,提出了知識社會縣級社區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模式建設意見。他認為,縣級電大作為縣級社區學習中心、有中央及省、市電大作支撐,通過有選擇地引進高校的優質資源.必將發揮學習資源中心、學法指導中心、學習信息中心、學習交流中心、學習評價中心和學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識社會成人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

        郭為藩教授的主題報告探討了網絡大學體制化問題。他認為,在21世紀的知識社會,網絡大學必定會有很大的發展。而目前網絡大學還很不規范,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開設的課程缺乏大學應有的多學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為止網絡大學尚未制度化。(1)在經濟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趨頗繁的形勢下,網絡大學將率先實現跨國合作、成為國際大學的先聲。所以,網絡大學必須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維持其應有的學術水準及機構規模二(2)網絡大學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數字圖書館或資源中心,有現代化的傳播科技與教學科技設備,并擁有一支網絡科技與傳播科技的專業團隊,配備相當人數的全時助理人員來支持繁重的教學輔導工作。(3)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網絡大學必須跟既有的大學合作,分享現成的師資與教學設施資源:在現階段全部課程采用網絡教學實為大多數學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學模式,包括電視廣播、面授、教學套裝對教學品質并不見得有降低之虞。網絡大學的起飛,尚需一段時間。

        臺灣中正大學成教系揚國德教授則在他的交流發言中,著重分析了歐美國家網絡學習的應用與發展趨勢。網絡學習的優勢明顯:彈性學習的時間與地點;具有地球村與世界性的發展潛力;可以調適與應用不同的設備與資源;快速提供新發展的學習材料;容易更新內容與增加資料;以較低的成本就可以發展不受時空限制的有效學習方式,特別是提供師生之間很多的互動。歐美國家正在努力地運用這些優勢,發展成人教育。就正規教育來看,提供網絡教育的機構有4種模式:與傳統大學結盟、純粹的網絡大學、傳統的開放大學和傳統大學的延伸。網絡學習的設計有2種模式:單一模式,即全部為遠程教育而設計,如英國等設立的開放大學;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學機構在進行校園教學的同時提供遠程教育課程,在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瑞典等以已相當盛行。就非正規教育來看,各種公私立機構,特別是企業界.運用計算機網絡,規劃在職進修教材,提供超越時空的學習與練這種新興的媒介,由于國際網絡的普及與運用已成為未來工作與學習的時代趨勢。

        第2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活動背景:2013年以來,我黨各級機關在的號召下,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基層單位,江西省貴溪市金屯鎮高公村搶先一步,積極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和資源開展了反鋪張浪費教育。經過半年多的集中學習,村委會所屬45名黨員都認清了奢靡之風的危害,強化了防腐拒腐觀念。今年3月5日,是學雷鋒日。雷鋒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半個世紀了,可他的事跡和精神,對于今天的我們仍然具有不容忽視的教育意義。雷鋒同志是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模范,他的這一精神也是反鋪張浪費教育的好教材。所以,在這一天,高公村精心策劃組織了一場題為“學雷鋒精神研討會”的遠教專題活動,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朱加太、市委組織部遠程辦主任葉劍鋒應邀出席,全村45名黨員及36名群眾代表前來就學。

        活動實錄

        議程一:收看課件。在活動之前,高公村大學生村官、遠教站點管理員楊春燕在平臺上下載了雷鋒同志的事跡專題片和相關文字資料,并在市委遠程辦的建議下選取了《永遠的雷鋒》《雷鋒之歌》兩部專題片用于播放。鑒于這些年來雷鋒的精神和事跡已逐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所以在活動之前,管理員將雷鋒同志的事跡材料打印出來,組織黨員進行了先期學習。活動開始,管理員參照文字材料對雷鋒事跡進行簡短介紹,然后播放課件。

        議程二:討論雷鋒精神。播放完畢,大家展開熱烈討論。村支委周萬益說,村里不少人吃飯多盛,吃不完就倒掉,是浪費;黨員朱芳芳說,在那個年代,雷鋒同志津貼很少,卻能一年省下一兩百元資助別人,我們今天收入高了,卻有很多人入不敷出,也是因為浪費;村黨支部書記李漢富說,學雷鋒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反奢靡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今后要加強自身的作風管理,自覺拒腐防腐。大家相繼發言后,由市委組織部朱部長進行總結。朱加太副部長說,學習雷鋒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精神的優良傳統,又要緊扣時代脈搏,把雷鋒精神同時代精神統一起來,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雷鋒精神。

        議程三:說說個人學雷鋒的打算。村民孔凡旺是村里的帶富能手,經常無償幫助村里的貧困戶,還無私地向貧困戶分享自己的致富經驗,因此在今年被評為鎮里的“學雷鋒標兵”。這次活動中,他更全面地了解了雷鋒精神的全貌,也認識到了時代的需要賦予學雷鋒活動的新意義。他計劃今后從自身做起,厲行節儉,把省下來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事業拓展上來、用到幫助村民中去。其余黨員也紛紛做了表態。村委會在會上敲定,將這項活動長期搞下去,并由班子成員帶頭,以承諾的形式把個人的學雷鋒計劃確定下來,在活動每一階段結束時對踐諾情況進行民主評議。

        活動效果

        第3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摘 要】培訓模式是構成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重要因素,“模式創新”是提高培訓工作質效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湖州市市屬學校文綜類教研組長培訓班為例,提出“同伴會診”培訓模式,闡述了該模式的目標設計、行動路徑和效果體會等,既取得了很好的培訓實效,又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提供了可借鑒模式。

        關鍵詞 教師培訓;同伴會診;培訓模式

        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理論認為,知識和技能是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而獲得的,“任何知識都存在于文化實踐中,參與到這種文化實踐中去,是學習的一個認識論原則。”也就是說,你要學習游泳就應該在泳池里學習,而不是站在陸地上談如何游泳。教師的培訓學習也是如此,應該在教育、教學等真實的情境中展開,因而“走進教育現場”應該成為教師培訓的核心元素和基本形式之一,在真實的情境中圍繞教育、教學、管理等主題展開研究,更加富有精彩動感、更加可看可學。同時參訓教師均為成人,他們是帶著經驗和問題而來的,他們的主動參與和互相交流學習非常重要,成人學習理論也認為:人類的許多知識與技能需要成人在相關情境中親歷親為——“在行動中反省”、“在行動中求知”,才能生成真正的理解,獲得切實的掌握。基于此,我在湖州市市屬學校文綜類教研組長培訓項目的《有效教研活動的策劃組織》這一專題,研制并實施了基于小組合作的同伴會診培訓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同伴會診培訓模式的目標設計

        湖州市市屬學校文綜類教研組長培訓班于2012年3-4月舉辦,有來自市屬17所學校的40位組長參加,60學時,共組織了3次集中培訓。第一次集中培訓主要是安排了教研組建設及活動方面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在此基礎上的第二次集中培訓,主要是進行實踐體驗,主題是“有效教研活動的策劃組織”,這次培訓的目標很明確,即提升教研組長策劃有效教研的能力。教研組長是學科骨干教師,又是基層教學管理者,根據前期調研的結果和本班學員來自3門不同學科(政治、歷史、地理)的實際,整期培訓我們側重于對學員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而教研組長履行管理職責的最重要載體就是“教研活動”。因而如何使教研活動不流于形式、不停留在簡單的經驗性的隨機交流層面,真正使其富有實效既是組長們必須思考的一項基本卻十分重要的命題,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學校校本教研的實效。

        二、同伴會診培訓模式的基本認識

        同伴會診培訓模式即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促成同伴間展開真誠交流、互相合作,圍繞中心提出問題、診斷問題、給出建議,從而加深對某一研究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同伴間的這種專業切磋、互相學習實際上是一個“合作反思”的過程,在共同語言中產生共鳴,在不同聲音中相互交流、越辯越明。該培訓模式的構建:

        一是基于參訓教師的特質;教研組長是學科骨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源、經驗和知識,他們具備對某一問題思考、提出看法、討論、歸納的這樣一種能力和素質。二是受情境學習理論、成人學習理論及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等課改理念的啟發;我想:我們亦應該充分發揮參訓教師的主體地位,讓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三是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特征;一個班級四五十人,逐一就問題發表觀點或者感想,在操作上不太現實,效果也未必好,所以我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即全班組成若干個學習共同體,先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將組內討論的觀點歸納綜合起來,最后推選代表全班交流展示。這樣每個人的觀點、想法都得到了陳述和展示,又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智慧,還大大提升了培訓的效率和效果。四是同伴間由于工作性質、專業背景等相似度較高,陌生感和距離感也較少,因此在研討過程中彼此在行為上會更主動、思想上更自由、思維上更活躍。

        三、同伴會診培訓模式的行動路徑

        (一)培訓前的鋪墊

        1.理論引領:圍繞主題,培訓班邀請省教研室副主任張豐作《怎樣有效策劃教研組教師研修》的專題講座。有理論分析,又借助真實案例呈現方法的指導,給學員們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厘清了一些認識上的問題,同時鼓勵大家要在“理想的引領下做盡可能的實踐”。

        2.任務驅動:在本次集中培訓前班主任先行將培訓內容、形式等跟全體學員做了詳細的介紹,并要求學員圍繞研修主題先行展開獨立的研究,結合工作實際進行閱讀、思考、資料收集及材料撰寫(主題:《我的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動》或《教研組建設及活動留給我的啟示》)等工作,加深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便于在會診時有話可說且有的放矢。

        3.現場選擇:我們通過自愿報名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最后選擇了教研組建設相對比較健全的練市中學和湖州一中兩所學校率先組織公開教研。

        (二)培訓中的觀摩

        在練市中學,全班學員現場觀摩該校政治教研組的聽評課課例式教研活動。首先聽了該校政治教師的一堂高三二輪復習課:《收入與分配》,隨后觀摩了政治組的教師們在組長的組織下展開的評課活動。在評課活動中,上課老師先介紹了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理念,并談了課后的一些想法,后組內其余老師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研討氣氛非常活躍,組長最后作簡短活動小結。

        在湖州一中我們觀摩的是該校歷史教研組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的教研活動。校領導介紹了該校教研組指導學生社團活動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做法,后在該校歷史教研組長的組織下,一場以“指導學生社團(春秋社)”為主題的活動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各備課組分別介紹各自指導社團活動的方案,高一備課組是《書畫同源——書畫作品展示、欣賞》,高二是《反對戰爭 珍愛和平》。介紹完畢后,全體組員暢所欲言,對方案的預設目標、內容、實施過程等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還提出了一些問題和需改進之處。

        (三)觀摩后的會診

        兩場觀摩結束后,全班學員分別就所觀活動進行會診研討,先組內討論,后全班交流。發言都非常誠懇,各抒己見,就事論事,肯定了優點,并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現場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就聽評課課例教研而言:評課“中規中矩”,缺少新意和策略;活動中有冷場情況出現;有的只說“好話”,而有的語言表達過于犀利;組長最后的小結針對性不夠。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方面:下達給學生的任務“一刀切”;老師不能只是指導而要積極參與進去;缺乏對活動系統性全局性的研究整合;內容新穎,但形式上能否突破這種大家坐下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常態;缺少最后小結等。最后開出如下處方:

        1.要營造教研組內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民主氛圍,這是組員間進行對話、真實互動的重要保障,是開展有效教研的基礎。

        2.教研組長(或教研活動主持人)在活動前一定要精心策劃,活動中注重動態調控,并且一定要做好活動小結,并書面記錄下來。

        3.有效教研活動應多在“研”字上下功夫,選擇那些大家都感興趣或感到困惑的問題,主題要明晰,目標的編制應該有全局概念。

        4.要改進聽評課的策略,明確目的性和主動性、細化評課內容、課前最好有清楚的布置分工,要避免泛泛而談、偏離主題、研討積極性不高、主持人唱獨角戲等問題。

        5.指導學生的活動,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分層設置任務,注重個性的發揮,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增強活動實效。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不能只停留在指導者的身份。

        6.要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開拓眼界和思維,致力于有效教研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在理想的指引下作盡可能的實踐”。

        同伴會診結束后,培訓班還邀請了市教科研中心政治、歷史兩位教研員對所觀教研活動及學員們的會診作點評,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用了“當教研員幾十年來,聽課、評課無數,但評‘教研活動’還是第一次”這句話作開場白。并對“同伴會診”這一培訓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評價,認為它充分調動了參訓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同伴間思維的交流和碰撞,“一棵樹搖動了另一棵樹”。

        四、同伴會診培訓模式的效果與反思

        同伴會診培訓模式的構建,立足小組合作,充分發揮了參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參訓熱情,使其“有效策劃教研組教師研修”等方面的素養獲得了提升,從訓后座談和問卷調查(不記名問卷調查顯示:對培訓模式持“很滿意”的占94.1%,持“基本滿意”的占5.9%;對培訓效果持“很滿意”的占91.6%,持“基本滿意”的占8.4%;持“不滿意”的兩項均占0%)看來,顯著成效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

        1.提升了參訓教師對有效教研的認和理解。通過理論引領、任務驅動、現場觀摩、會診研討等系統培訓,從理論、實踐兩方面實實在在的進行了加強。特別是大多數組長原來“觀課”很多,但像這樣從整體上去觀摩‘教研活動’還是第一次,原來“身在其中”對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很難覺察得到,這次靜下心來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觀察、診斷,對一些不合理之處看的更清楚,也更能明其得失。

        2.改變了參訓教師教研活動就是上傳下達、聽課評課、磨課等思維定勢。通過同伴間的研討尤其是對一中教研組指導學生社團活動的觀摩,學員多角度的認識了教研組功能和教研組長職責,極大的提高了教研組長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

        回顧本次培訓,之所以效果不錯,個人覺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1.認真做好前期調研。了解和掌握參訓者現狀、背景與需求等方面信息,以準確把握培訓目標、任務和重點,這樣才能在滿足培訓對象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內容的設置和培訓方式的安排。以本班為例,根據教研組長的特性(是學科骨干,研討、發言的能力較強)和需求,我們將內容重心設置在教研組建設和教研活動的策劃組織上,并采用案例式、研討式、會診式等形式展開培訓,效果就比較理想。

        2.有效落實好集中前的分散。個體研修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任務驅動下的自主學習:一是為集中培訓做好了知識心理準備。在對培訓主題獨立思考和內化的基礎上參與集體交流互動,更加“有話可說”,有助于個性化知識的理解和獲得;二是為自身專業發展做了點滴“微”鋪墊。有助于學員改變“被動培訓”的慣性,增強了主動閱讀、自主學習的意識。而自主意識的增強恰恰是教師專業發展、專業素養提升最根本的途徑;三是個體研修時間安排上富有彈性,有利于和集中培訓時間安排上的剛性互補。

        3.用心選擇好培訓中的案例。培訓中觀摩案例的選擇應該是根據學員的需求和問題提供的“典型案例”,貼合工作實際,并能有不同的類型特點。本案中,如果說聽評課課例教研是常規必修課的代表,那么教研組指導學生團體活動就是一門知識拓展性質的選修課,形式各異、相得益彰。

        4.深入組織好培訓中的研討。“為討論而討論”或者蜻蜓點水般的討論不僅不能提升參訓者的能力和素養,還會使我們的培訓課堂失去吸引力。本次培訓,我們在觀摩了兩場教研活動后均以先小組后全班的方式組織全體學員進行了研討,組內人人發言,代表上臺展示,按理說這個主題的培訓至此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考慮到人總是說說容易做做難;說他人容易說自己難,為進一步提升培訓質效,在校觀摩研討結束后,我們又在本中心以《我的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動》或《教研組建設及活動留給我的啟示》為主題,還是以先小組后全班的方式人人通過課件自我介紹展示,人人觀摩評點,并邀請了兩位專家作現場點評。這樣一來,學員們從聽專家的、到觀同行的、最后說自己的,認真聽、努力看、執著行,一氣呵成、水到渠成,大家置身其中,興味盎然,覺得這樣的培訓活動不做表面功夫,有深度又貼合工作實際,自己呢也真正成為了培訓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美]J·萊夫等.情境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王文靜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石義堂.以需為本的教師培訓模式創新芻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5)

        [3]吳衛東.體驗式式培訓:教師培訓的新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12(Z4)

        第4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及理論依據

        1.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cooperative)于20世紀70年代初源于美國,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它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合作學習包含了合作、競爭和個人自學三種方法,它不但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2.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

        (1)“合作取向”的學習優于“個人取向”的學習和“競爭取向”的學習。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學生認知學習內容反映了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他們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問題進行豐富而多角度的理解。因此,提供豐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學習空間,開發學生不同側面的智力,引導他們更加全面地探索與觀察,可以補充和激勵學生探究問題的動力,挖掘他們學習的潛能。

        (2)合作學習視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這種互動觀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與傳統的教學觀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教學互動擴延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傳統的教學互動觀相比,合作學習的互動觀建立在對現有教學互動觀的反思基礎上,更多地把互動的中心聚焦在學生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拓展上。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可以更好地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如何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識等。這種不斷地反思自己及他人見解的學習是促進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見解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占有別人知識的學習。由于學生互動合作策略能更好地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良好的教育環境,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所以學生互動合作形式已經成為教學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寶貴的人力資源,也為教師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展開如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能力的研討鋪墊了理論的基礎。

        二、英語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重形式,輕方法,表面熱鬧,收益甚微。

        合作學習中,教師常常采取小組合作形式,總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從表面上看,討論非常熱烈,氣氛相當活躍,而實質卻不是這樣。小組內有些學生充當南郭先生,不知所云地亂嚷一氣;有些學生為了迅速完成老師布置的合作任務,投機取巧,用中文進行討論,這樣一節課結束,他們什么也沒學會,從而導致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2.評價群體凸現,個體失落。

        合作學習中,以小組為單位,評價更多著眼于某個群體,對個體的評價相對減少,因而個體的積極性相對減弱,合作學習缺乏所期望的投入與激情。

        3.合作學習缺乏合作意識與社交技能。

        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小組討論時,一些學生不善于傾聽別的同學的發言,而只關注自己的發言機會;小組在合作學習時,學習好的學生成了“小權威”,常常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特別瞧不起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害怕在學優生面前因說不好而丟面子,干脆袖手旁觀,不參與合作,課堂上出現“優生表現,眾人旁觀”的現象;在小組間進行賽事,缺乏群體精神,將小組內認為妨礙獲勝的學生排斥在外。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精神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呼喚。教師要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以一種合作者的眼光來分析人、觀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品質、合作精神。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白合作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豐富學習資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同伴看作可利用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和同伴分享觀點,向同伴請教問題,甚至和同伴共同冒險。在合作實踐中,學生只有親身感受到這些觀點,才能消除學優生瞧不起學困生,學困生不敢在學優生面前表現自己的現象,才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對合作學習結果進行合理評價。

        評價可以是教師總結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自評、互評。評價應以評價小組為主,也要適時地對表現突出的個人進行表揚。這樣可以減少個體的失落感,進行多元評價,可以鑒別、評定學生的參與行為和效果,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探究學習,可以使被評價者得到精神支持,使其發揮更大的創造潛能。

        3.合作學習單詞。

        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如教師在學生預習單詞后,檢查部分學生的發音,然后組織四人學習小組學習單詞,給學生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糾正發音,尋找記憶方法,并運用這些詞匯,最后組織朗讀比賽、拼寫比賽等。這樣做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在合作學習中拓展自己的知識。

        教師在合作鞏固操作中應該鼓勵學生增加課本上沒有卻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詞匯。由于這些詞匯和學生生活有聯系,是常見的、常聽的,有的甚至是學生自己喜歡的東西或食品,學生學起來輕松有趣。在各類課堂活動中,學生使用所學知識進行自由交流,這一過程中,學生有爭論、互動和競爭,使學英語的氛圍達到,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由此得到發展。

        第5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 探究性教學 心理氣氛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163-01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讓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這把“鑰匙開啟。

        1 理論依據:探究是一種主動建構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教師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學生重在積極參與,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這樣的雙邊活動才能稱得上探究性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知的過程。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和親歷才能建起對知識的真正理解,才能學好和提高。

        2 良好氣氛:主體主動探究的前提

        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狀態的綜合表現。它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構成的一種心理環境。它關系到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行為、教學效果與學生個性發展。實踐證明:被動的、冷漠的、沉悶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會導致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會產生恐懼和緊張的消極態度。與此相反,積極的、民主和諧活潑生動的課堂心理氣氛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在這種積極的態度和體驗下,學生們會積極主動求知,學生才富有創造性和開拓精神。因此,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

        3 自主探究:探究最積極、最活躍的環節

        自主探究是最積極、最活躍的探究教學環節。高中生物教師應掌握全局,根據其一般趨勢,引導和控制探究教學走向。

        3.1個體:自主探究

        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使用內容豐富的教材和研究材料讓學生進行數據的分析、思考、實驗、探究,讓學生探索問題時多動手,多思考,多說,多作記載,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性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和空間。如“酶的本質”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收集巴斯德、李比希、薩姆納、畢希納和其他科學家探索酶的過程及相應的理論材料,并作出評價;在課堂上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他們獨立研究得到的經驗和知識。

        3.2小組:合作探究

        探究性教學特別強調小組合作探究,這個過程可采取以下方法:(1)劃分小組。根據一些學生人數的多少、座位的臨近、層次的不同,圍做成學習協作小組;(2)結構合理。每個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應盡可能平衡;(3)分工明晰。確定每個成員的任務,可以采取輪換制,如主持人、記錄人、發言人、候補人等,這些人輪流做莊;(4)解釋任務。教師還應該解釋學習任務、目的、方法、標準和要求;(5)提供幫助。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觀察學生學習的行為,提供及時的幫助。

        3.3交流:分享成果

        在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應在學生個體和群體研究的基礎上把研究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分享成果,分享共同的智慧,實現共同進步,達成全體發展的理念。它的主要形式以下幾種:(1)座談式,根據一個研究問題,組織學生交流研究收獲,這些收獲主要指個人學習的體會和獲得的知識;(2)代表發言式,由研究小組或全班保薦代表人,總結調查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和理解過程所達成的共識。(3)研討式;教師根據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確定相關的研究和交流的內容,讓學生集中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上進行專題討論演講。不管是上述的哪種方式,教師給學生的研究成果提出適當的建議,把探索知識的過程系統化、合理化。

        如,在講“生物的遺傳”一節時,可以進行如下的探究性教學:

        (1)學生自學。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具體問題作為自學提綱:①什么是遺傳?他們的方法是什么?②遺傳的物質基礎是什么?③為什么父母代性狀可以傳遞給后代?

        (2)師生討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就著文本的重點、難點和盲點部分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如本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①同樣是受精卵細胞有的發展為雌性,而有的發展成雄性?這是為什么呢?②為什么位于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一直是男性比女性患者多呢?

        (3)形成結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和認識上常見問題的進行點撥,幫助學生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學習的遷移。如在本節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減數分裂的知識。來解釋“龍生九胎各不相同”的原因,為什么一母所生各不相同的奧秘。為什么大多數地區的男性和女性的出生比例總是在1比1左右?中國的婚姻法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是什么?在啟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重、難點內容形成個科學結論。

        4 結語

        荷蘭著名的教育家佛賴登塔爾教授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給學生,要重視過程,使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進行探究和創造。讓學生處于一個積極創造的狀態,這樣他們才更會通過探究獲得新知。所以,“探究”這把“鑰匙”的開啟,關鍵是讓學生處于一個積極探究的狀態。

        參考文獻:

        [1]侯占英.生物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的體會[J].新課程,2010.(01).

        第6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一、自主性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的實驗

        自主性學習教育理論所提倡的學習方法及理念其本質是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情境學習”是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的課堂主題環境,教師在這個特定的“情境”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入主題場景的討論和學習,是學生在討論和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建構起學科框架中的某個關鍵知識鏈。“搭腳手架”也是教師經常運用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當前學習的某一個主題,按“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起科學概念框架。自主性學習教育理論還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如確定或給予某個概念的有關屬性,并將各種屬性按重要性順序進行排列,現有教師啟發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研究。再次探索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提升。自主性學習教育理論強調“協作學習”,如進行小組協商、討論,在共享集體討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達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體系建構。

        二、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探討、思考問題,通過個人自主學習與探究,小組合作與探究,師生共同研討解決問題,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動態成為常態,生成成為過程。

        第一,明確目標,激發動機。選取典型案例情景導入,根據案例所給材料,設計學生探究與共享的問題。清晰的課堂學習目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引發真正有效的自主學習活動。這一環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去思考、探究和感悟,同時自主解決探究與共享部分的簡單問題。這實際上也是把觀點、結論放到了案例、問題中,而不是先給出結論,簡單生硬地要求學生記憶、表達。這一環節是該模式的基礎環節。

        第二,組內合作,探究交流。本環節結合情景分析和情景回歸內容,每個學習小組成員在自主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探究活動設計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疑問,在組內展開合作,探究交流,初步化解難點,形成組織內對問題的共識。教師關注學生交流討論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這一環節是該模式的關鍵環節。

        第三,成果展示,釋疑解難。本環節以分析和解決學生自主學習、組內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立足點。各小組在組內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由小組代表展示本組學習成果。教師在學生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上,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對小組展示交流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教師適時啟發和點撥,讓學生不斷完善對問題的認識。同時對于小組展示和討論中生成的問題也要給予關注,充分挖掘問題的價值,點燃學生對探究活動以及情境導入部分探究與共享設計的較復雜的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這一點是該模式的重點環節。

        第四,歸納總結,深化提高。師生一起經過積極的辨析后,及時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知識結構,深化對主題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由熟悉知識到掌握能力的轉化。這一環節是該模式的總結深化環節。

        第五,典型訓練,當堂鞏固。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立足于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著重基礎性、典型性鞏固性、分層性,精選典型例題,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針對性訓練,讓學生當堂鞏固,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靈活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是該模式的檢驗提高環節。

        第六,課后訓練,拓展延伸。精心設計課后訓練題,驚醒適度的拓展延伸,使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得以提升,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與實踐能力。

        三、自主學習實踐反思

        第一,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提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

        第二,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素質。自主學習課程對教師的思維品質,語言能力,人學修養,文化底蘊,教學機智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有自我挑戰的勇氣,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素質。

        第三,加強學生自律。自主學習過程不是放任自流,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積極的課堂學習環境,而積極的課堂學習環境又與學生紀律有著密切的聯系。自助與自律自然成為自主學習課堂的兩個支點,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也有責任管理自己的行為,能夠自我約束。

        第四,合理選擇和設計探究活動。探究活動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探究。同時,師生可創造性使用教材,從實際出發重新設計活動,但活動主題要鮮明,突出思想教育,可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第7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關鍵詞:教師發展;網絡教研;區域研修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12-0020-05

        在信息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一種新型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基于網絡的教師研修共同體應運而生,它已成為信息時代的一種主流學習方式,為教師進行知識建構、促進專業發展創建了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為了給區域內所有青年地理教師構建一個良好的專業成長環境,讓他們在團體學習中主動地、穩步地發展,一個集學習和研討于一體的區域教師研修共同體——溧陽青年教師E團隊應運而生。

        一、團體學習的思考

        (一)時展的召喚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認為,時展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學歷水平上,而且還體現在教師的專業修養的內涵上。她把教師的專業化要求歸結為:專業精神、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智慧五個方面。[1]這五個方面的要求,不是教師僅憑單個力量就能達成的,需要一批有共同追求的教師相互激勵、智慧協作,才能達成共贏。

        (二)教師發展的現狀

        2009年5月,我們對我市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作了一個關于專業發展狀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3.7%的青年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不強;66.5%的青年教師教育閱讀量很少,其中15.8%的青年教師教育閱讀量幾乎為零;85.5%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只是基本掌握或比較欠缺;70.8%的青年教師近三年撰寫的論文少于3篇,其中14.8%的青年教師寫作量為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迫在眉睫。

        (三)團體學習的意義

        美國學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認為:團體的集體智慧高于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能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快。[2]青年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合作伙伴、優秀教師、專家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那么不同的教師因為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就能從多角度去發現和認識問題,形成更豐富、更趨近教育本質的見解,激發持續不斷的教學熱情。

        (四)教研方式的變革需要

        傳統的區域教研一般是通過教育局教研室利用行政職能進行管理和組織,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傳統的教研活動不能滿足教師們成長的需要,缺少共同研修的氛圍,往往會將研究和學習人為地分離開來,難以達到有效研修的效果。基于此現狀,我們嘗試以地理學科為例,利用教研部門具有專業指導和組織能力的有效條件,構建民主合作的區域教師研修共同體,促進青年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

        二、團隊研修的策略

        (一)在研修內容上,層層推進

        1.教育閱讀——豐富內在的思維力量

        特級教師閆學認為,閱讀是一種本源性研修。[3]為了給青年教師營造教育閱讀的氛圍,我們開展了網絡讀書活動。該活動定于每周工作日的星期二,活動的主持由各校輪流進行。讀書日當天,每個成員圍繞話題談自己的讀書心得,并要求與隊友互動發言,當天活動結束后由主持人統計發言情況。我們的網絡讀書活動經歷了自發式的讀書分享、管理機制下的話題交流、虛擬和現場結合的主題沙龍三個階段。讀書活動開展四年來,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轉變了,對待學生越來越充滿愛心和智慧了,課堂教學越來越神采飛揚了,文章寫得越來越有看頭了……

        2.集體備課——提升課堂的思維碰撞

        當網絡讀書活動步入正軌后,我們增加了網絡集體備課活動,由每周的讀書活動改為單周讀書、雙周備課。備課分初中、高一、高二、高三四個組分天進行。主備人提前一周將教案、學案或課件等資料上傳至群信箱,組員提前思考,再約定時間討論。討論主要解決幾個問題:怎樣確定教學目標、怎么整合教材、怎樣把握學情、怎么處理重難點、怎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等等。在集體備課過程中,組員相互提出困惑、相互提出見解,你的發言往往會給同伴帶來靈感和啟示,自己也會有更豐富、更深刻的認識。在組員共同的打磨下,每個有主動意識的成員,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教學實際的策略,提升自己課堂教學的品質。

        3.微課研究——聚焦問題的精彩片斷

        微課研究,是對某個重點或難點知識進行教學的研究,包括微設計、微課堂兩種類型。微課研究,聚焦某個小問題,層層剖析,力求用最經濟的時間使效果最大化。微課研究,與課例研究一樣要求結構完整,包括如何導入、知識如何講解、問題如何設計、選取什么素材、如何遷移運用等環節。在日常教研中,我們經常就某個青年教師提供的教學微設計方案,組織討論,尋找最優對策。我們也搭建基本功競賽平臺,讓青年教師在競爭與學習中提高微課堂的教學水平。

        4.課堂觀察——品味獨特的教學智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提升課堂品質,讓課堂觀察成為教師發現問題、完善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我們每月開展一兩次大型的觀課活動。觀課的系列主題有:如何利用課堂有效生成資源、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如何有效地觀課、如何制定一節課的關鍵屬性、如何優化地理作業的設計與評價、如何體現主體教學等。觀課活動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老教師開設示范課,青年教師圍繞研討主題觀課議課,活動結束后寫出觀課感;第二階段,兩位青年教師開設同題異構課,其他教師帶著觀課視角獨立觀課議課,然后寫出觀課小結;第三階段,優秀青年教師開設主題研究課,開課教師和觀課教師都要寫出自己的收獲。目前,我們的觀課活動,主題由青年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自擬,獨立或合作設計觀課工具,記錄一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的教學片斷,得出結論。課堂觀察,品味他人獨特的教學見解和智慧,取長補短,拓展自己的教學經驗。

        5.合作評課——追求幸福的專業旅行

        每逢大型公開教研活動,我們青年教師就會自覺形成四到六人的合作學習小組,主動帶著本組的觀課視角協作觀課,然后組內先行評課,再推選小組代表進行互動交流。組內合作評課時,青年教師和資深教師、新手教師和優秀教師就某一個教學內容、某一個教學環節或某一個教學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和對話。這樣的小組合作評課,給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優秀教師、感受多樣化的思維碰撞的機會,并給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敢說”、“有內容可說”的交流平臺,大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師對專業評課、專業上課的認識,并點燃了專業發展的熱情。合作評課,提升專業認識,充滿無限樂趣,不得不說是一次次追求職業幸福的專業旅行。

        6.故事沙龍——分享智慧的美麗歷程

        每到學期末,我們就會開展一次深受青年教師喜愛的故事沙龍活動,主題是“教育教學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人)”。活動中每位青年教師自由地、公平地分享一學期中最值得珍藏的故事。這些故事沉淀著教師職業的責任,積聚著教師對學生的愛,詮釋著教育教學的智慧,見證著教師的階段成長與轉變。分享故事,是自身對教育教學行為的深刻反思,并帶給同伴深深的啟發,這是一段分享智慧的美麗歷程。

        7.命題競賽——team的合作與競爭

        命題,能反映出地理教師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試題的命制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它關系到日常教學評價的準確度,關系到對學生作業的布置是否有效、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是否得當。一份科學、有效的試題不僅體現教師對課標、教材的理解與把握能力,也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深度、對學生學習的了解程度。從2012年10月開始,我們以命題研究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現場的命題競賽。競賽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每個青年教師收集五個有地理味的最新新聞材料;第二階段,教研員對青年教師上交的作業進行篩選和加工,準備好命題競賽的材料;第三階段,青年教師現場獨立命題和小組學習評價;第四階段,將出色的試題錄入試題庫,供大家共享。

        8.漂流瓶——傳遞思考的絮語

        在網絡教研中,有些老師由于當天工作繁忙不能準時上線,或者上線也只是寥寥數語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現場教研中,同樣由于時間和人數所限,很多老師常常會覺得意猶未盡。于是,我們采用漂流瓶的形式讓老師們把未盡的話語記錄下來,以漂流瓶的形式,以校為單位進行傳遞。

        9.野外考察——游學結合的享受

        我們家鄉地處宜溧山地,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走遍家鄉的山山水水,在山水之間陶冶情操,在山水之間加強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我們登石壩、拜禪寺、尋化石、游濕地、吃魚頭、觀竹海……團隊的生活讓我們學會了包容、關懷與欣賞,團隊的凝聚力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強。

        (二)在研修方式上,形成互補

        1.“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相結合

        長期以來,青年教師只憑借自身努力,難免囿于認知,重復工作。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側重于縱向的引領和橫向的支援,在精神層面、理論和操作層面,都給青年教師強有力的啟發與幫助。

        專家引領,是指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高校教師、教研員、特級教師等對青年教師進行協助、帶領與點撥。主要特點是就某個具體問題,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指導,主要形式有專家聽評課、專家答疑、專家現場指導等。近年來,我們聘請了多位專家和本市的優秀地理骨干教師作為我們青年教師團隊的長期指導專家。

        同伴互助,是指與教研組同事或課題組伙伴在教學研究活動中長期合作、對話。主要特點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就某個任務進行智慧分享與協作。主要形式有分組網絡備課、分組課例研討、分組命題活動等。經過長期實踐,目前我們形成了十個相對固定的合作學習小組。

        2.“業務培訓”與“平臺搭建”相結合

        傳統的教師培訓,將業務培訓與平臺搭建割裂,導致青年教師難以將理論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業務培訓,從理論層面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廣闊的思維視角和思考空間,為進一步的行動研究指明方向。平臺搭建,從操作層面給青年教師提供一個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機會,有利于青年教師不斷提升實踐智慧。

        如何讓每一次培訓成為教師們的期待,這需要精心設計培訓的主題,而這些主題也必須是老師們真正的困惑、亟待解決的問題。2009年9月以來,我們陸續開展了“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如何有效地觀課”“如何優化地理作業的設計與評價”“如何制定一節課的關鍵屬性”“如何體現主體教學”等不同主題的活動。每次活動力爭引起青年教師的探究興趣和學以致用的想法。以“如何制定一節課的關鍵屬性”主題活動為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第一環節,全體學員利用QQ平臺共同學習理論,理清“關鍵屬性”;第二環節,全體就“區域農業發展”第一課時,寫出自己對這節課“關鍵屬性”及其如何突破的理解;第三環節,觀摩嚴曉蘭的研究課,小組研討和大會交流;第四環節,專家點評與講座。實踐證明,這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主題活動,對青年教師的專業推動最為有力。

        3.“全員學習”與“全程參與”相結合

        美國學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他認為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特征是善于不斷學習,善于不斷學習就是強調四個學習,即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程學習、團體學習。[4]

        E團隊成立以來,我們的學習活動非常注重全員學習、全程參與和團體學習。強調“全員學習”,是因為團體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學習之上。強調“全程參與”,是期望學習個體變被動為主動,并不斷練習與隊友合作學習的技巧和默契。以網絡讀書活動為例,我們每逢雙周的周二,如約在QQ群里進行主題沙龍。每個成員為了能與隊友順利展開交流,必須提前就話題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然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學習他人的經驗。倘若一些成員不學習,那么互動交流就不會生動甚至遭遇冷場;倘若個別成員兩三次不參加我們的讀書沙龍活動,其認知水平就會跟不上團隊學習的需要。

        4.“交流合作”與“自我反思”相結合

        交流合作是一種“團體學習”,團體學習的優越性在于團體所有成員之間的“深度匯談”。E團隊成立以來,我們開展了讀書活動、故事沙龍、課例研討、命題活動等豐富多樣的團體合作交流活動。幾乎每次活動結束,都要求寫活動后的反思,教學反思、觀課反思、命題反思等。交流合作,拓展思維、提升認識;自我反思,厘清頭緒、磨礪思維。特級教師閆學說,當我們學會了把教育生活中的各種場景納入自己的眼睛,融入自己的思考,并忠實地記錄下來,就找到了一條專業發展的道路。[5]

        三、團隊發展的反思與展望

        區域教師研修共同體成立四年以來,由開始的被動加入到今天的積極參與,由最初的觀望到今天的創建討論組進行主題研討,從開始的初步嘗試到逐步做精做優,從最初的自主學習到現在的主題閱讀、專題討論,在參與人數、組織建設和學習內容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成果

        1.轉變了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

        通過主題教育閱讀,共同體成員在享受讀書樂趣的同時,喚醒了自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逐步轉變了教育觀念,深入鉆研教育理論,夯實文化底蘊,提升教學內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

        2.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專業研修環境,改善了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

        教師研修共同體的成立為教師開展協作學習、發展集體智慧和實現資源共享提供了便利。區域教研體系由線到網發生了轉變,教研工作更具有了人文性和針對性。在共同體中教師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任務,而是主動地迎接挑戰,工作方式的轉變帶來了工作態度的轉變,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提高,使得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3.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了學科的發展

        隨著教師研修共同體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通過集體備課、主題研討、專題研修等系列研修活動的開展,共同體成員對于自己面臨的挑戰不再孤立應戰,而是向更多的人吸取經驗,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面對他人的建議,也能以更加溫和的態度,認真地反思,這樣一來對學生抱怨少了、方法多了,課堂教學變得游刃有余、神采飛揚了,文章寫得越來越有看點了,共同體成員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4.構建了良好的區域學習共同體文化

        文化是教師研修共同體最值得品味的東西,是推動學習共同體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在頻繁的網絡活動和現場活動過程中,青年教師相互學習、相互碰撞、相互影響,正逐漸形成一種富有熱情、包容向善、智慧協作、追求卓越的團隊文化。在最近兩年的活動中,絕大多數青年教師能自發進行合作學習,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已經體驗到了“某某還挺好的,以前怎么沒發現呢”“咱們多像一家人啊”……這種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習型教師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二)反思

        四年來,我們的教師和團隊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然而教師的內部差異、團隊文化的建立、制度的完善與執行、角色的承擔與分工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進一步加強學習

        教師要把學習作為自己的一種職業生活習慣,只有善于學習,才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才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

        2.進一步加強多方協作

        目前來看,研修共同體中專家引領的渠道不夠暢通。大學研究與中學實踐之間斷裂的現象十分明顯,中學教師很少有機會與大學專業研究者之間就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共同探究,大學專業研究人員對小學教育實踐的理論支持作用還遠沒有發揮出來;教研員面對的往往是幾十個教師的共同研究,在時間、精力、條件等方面客觀上也存在一定困難。

        3.進一步加強共同體成員的合作

        由于教師習慣于個性化的工作方式,對教師之間的合作和共同體形成意識不強,自說自話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共同研究、尋找對策”是共同體成員追求的工作目標。

        4.進一步提升E技術的運用水平

        網絡研修信息量大,可以同時參與的人多,多元化的思想可以進行交流并且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對硬件設備、后臺軟件和人員支持等有較高的要求,目前來說,本區域共同體使用的網絡工具主要是QQ群,這一平臺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需要,這就要求共同體成員要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使E時代背景下的研修共同體學習方式走向多元。

        四年來我們的研修,用“痛苦并快樂著”形容最為貼切。痛,是因為過程很艱辛,需要相互的堅持與付出;樂,是因為大多數青年教師確實成長起來了。在研究中,我們認識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今后我們將嘗試營造一個健康第一、游學結合、多方協作(即詩意生活、智慧工作)的生態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4]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郭進隆,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第8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21世紀,人類將要面臨的、日益嚴重的種種挑戰,未來的工作環境以變化快、技術新、系統由計算機控制、辦事用新方法為特征。未來的社會將會越來越強調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運用判定進行思維的能力、在集體中協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運用技術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學到老的價值等。這就要求學校培養出的新世紀接班人應當具有更多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應當是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而不應當是只知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只會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不善于創新也不敢于創新的知識型人材。

        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究,以學為中心,依托小學活動課、社會課、自然學科等課程,選擇諸如"大自然警鐘長鳴""傳統的民族節日""環保餐具""形形的花"等綜合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探究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在老師輔助和支持下,以科學探究的方法,應用網絡作為學生閱讀的或查找大量的資料來進行學習的工具,支持學生使用廣泛的信息,強調發現并獲得知識的過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主動體驗、探索發現,發展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定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活動。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定,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會自主、創造性地學習,養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真正把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

        以學為中心的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就是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包括摘要:學習任務分析、學習資源和認知工具的設計、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學習的基本步驟、教師輔導策略的設計。

        一、學習任務的設計

        1、真實性任務的設計摘要:

        基于網絡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提倡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碰到新問題為目標,學習的內容選擇真實性任務,真實性的任務可以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學習者用"真實"的方式應用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和技能和他們是相關的和有意義的,這也是維持學習動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真實性任務中學生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新問題,有主人翁感,任務本身又是整體性的,具有挑戰性,學生必須依靠自己解決新問題,而不僅僅是探究別人的解決方法,這樣他們就好象在真實世界中解決新問題一樣,解決了新問題就是獎勵,因此輕易激發起內部動機。

        2、解決新問題的設計

        在教學中,采用以新問題為中心的綜合主題式探究性學習的途徑,選擇和兒童生活經驗有關的新問題,讓小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以類似科學探究的方法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表達交流成果的能力。教師通常呈現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新問題,提供解決新問題的依據,引導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者內外部世界的積極互動,養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真正把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非凡強調讓學生親自參和探索探究,進行社會調查、訪談、外出收集資料,向專家請教等多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方法及其價值,發現科學事實及其規律。逐漸養成科學態度,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由于具體新問題往往都是同時和多種概念原理相關,我們主張弱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交叉。

        二、學習資源和認知工具的設計

        1、學習資源的設計

        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絡可擴展至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全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每個學習者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工作。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每一個人,不管貧富貴賤都有可能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老師的指導,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請教,都可以借閱世界上最聞名圖書館(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或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的藏書甚至拷貝下來,都可以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資料……。

        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的類型可以分為三類摘要:

        (1)本地資源摘要:指教師在上課之前把學生需要的部分資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地的局域網上,供學生參考使用。

        (2)遠程資源摘要:指教師在本地的局域網上運用"pagetopage"的方法超鏈接到Internet,學生通過超鏈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

        (3)泛資源摘要:指學生自己運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網收集資料

        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并茂的、豐富多采的交互式人機界面,能為學習者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和聯想記憶特征的、按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和信息庫,因而很易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喜好,并為學習者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有可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2、認知工具的設計

        認知工具的概念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成為認知工具的唯一標準是看這個工具是否能幫助學習者完成認知操作、促進學習者進行思索。

        基于網絡的認知工具主要有摘要:Explorer瀏覽器、E-mail、BBS論壇、聊天室等。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因而需要的認知工具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所以我們提供多種認知工具,以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這類認知工具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對信息的收集技能、組織技能、創造技能、操作技能、傳達技能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

        1、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通常有好幾種,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究,是通過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組織形式。小組協作活動中的個體(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和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組或全班同學共享。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目標,個體之間可以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新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以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

        實踐顯示,學生在具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協作小組中學習,其效果遠遠優于傳統的班級組織形式。多個協作者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協作者之間互相配合、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或者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進行分工協作。不同協作者對任務的理解及其視點不完全一樣,各種觀點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從而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個人學習的成功和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學習者之間以融洽的關系,以相互合作的態度,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擔負學習責任,榮辱同當。和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促進學習個體的特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為學習個體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空間。

        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探究喜好相近的學生自愿組成,每組3--6人。在組建小組時,教師可視情況進行協調,給予幫助。例如,幫助個別因為某種原因自己未能落實到組的學生加入到合適的小組。各合作小組在選擇探究新問題時,完全由學生根據喜好喜好自主選擇決定,各小組探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經交流展示,將拓寬同學的視野。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各小組制定探究計劃、討論探究方案、分配探究任務、收集整理資料、外出實踐活動、形成階段性探究成果等。在研討交流階段,合作小組或對自己的成果補充內容或征求別人對你成果的意見,或對別人的成果提出異議,通過小組間的相互啟發,交流補充,各抒己見,使每個小組的成果更完善。

        小組合作學習形成了"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2、研討、交流的氛圍

        Internet得天獨厚的信息傳遞優勢使得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工具,也是一種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學之間、同學和教師之間共享和交流不同觀點、看法的機會。

        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先內部協商(即和自身辯論哪一種觀點正確),然后相互協商,小組討論、交流,對當前新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論據及有關材料,并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和聰明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在研討交流中,要求學生善于表達所觀察到的結果,對一些有爭議的新問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對有疑問的地方,通過研討可以把每個學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來,集思廣益,使學生對事物有一個全面的熟悉,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在研討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或闡明自己的觀點,或贊同和駁斥他人的觀點,學生踴躍發言,想互補充,相互啟發,從感性熟悉發展到理性階段的熟悉。

        四、學習的基本步驟

        在實踐中,我們對基于網絡的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小學六年級活動課教材《大自然警鐘長鳴》為例進行闡述。

        第一階段摘要:發現新問題階段摘要:

        學習目標摘要:

        1、認知知道環境污染對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

        2、感受到網上收集資料的樂趣,樂意主動參和探索新問題探究新問題。

        3、學會網上收集某一主題的資料,會摘錄保存網上的信息、資料,并對各種資料進行分類,發現自己感喜好的內容。

        4、實際生活中,關注這一主題的變化、發展,主動和同伴交流觀點、看法。

        流程摘要:

        1、出示一瓶從學校四周的小河取來的帶有污染的水,問摘要:看了這瓶水,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有依據嗎?

        2、交流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到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資料。

        3、上網收集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

        4、選取一、二條你最擔心的信息,全班交流。

        第二階段摘要:探究新問題階段摘要:

        學習目標摘要:

        1、知道"水污染"對人類帶來的危害,了解如何治理和預防水污染。

        2、引起學生對某一新問題的注重,激發嚴謹地探究新問題的態度,感受到和他人合作的愉快。

        3、對網上的信息、資料進行篩選,并討論對此進行知識重組,提出自己的觀點。

        流程摘要:

        1、提出大家都感喜好的探究主題摘要:"水污染"。

        2、討論怎樣進行"水污染"的探究,主要探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目前狀況怎么樣?如何治理?如何保護好還未受污染的水源?

        3、探究方法的指導。

        4、自愿組合成探究小組。

        5、社會實踐摘要:全班分成四小組探究四個主題摘要:A、青少年的水保護意識。、寶山、月浦地區水污染目前狀況調查。C、蘇州河綜合治理感想的目前狀況調查。D、家庭水、學校水循環利用。

        6、各組整理課外探究成果

        7、撰寫探究報告

        第三階段摘要:研討交流成果階段

        學習目標摘要:

        1、在展示交流中,學習他人的探究成果,充實自己的探究成果。

        2、對自己所探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感受到和他人爭辯、討論的樂趣。

        3、會總結探究成果,和別人資源共享,小組合作一起深化探究報告。

        活動過程摘要:

        1、各探究小組展示階段性成果。

        2、討論摘要:或對自己的成果補充內容或征求別人對你成果的意見,或對別人的成果提出異議。

        3、交換意見、看法。

        4、進一步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階段性的看法。

        五、教師輔導策略的設計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并不排斥教師的輔導功能,之所以提輔導而不提指導功能,是因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通常要求學習者自己做出決定和自己決定解決新問題的策略,因此,指導和建議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它只在學習者需要的時候才出現。教師可以幫助學習者最大限度的使用自己的認知資源和知識,作出適當的決策。

        1、由于學習資源的極大豐富,教師在篩選學習資源、組織學習資源、傳遞學習資源方面的主導非凡重要,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講臺上的圣人"轉變為網絡知識海洋中的"導航者"。

        2、為了使輔導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和交流),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摘要:提出適當的新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索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新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熟悉。

        3、加強"異步"輔導。這里的"異步"輔導是指教師對各個探究小組進行提優補差的個別輔導。個別輔導可以在學生和教師之間通過電子郵件異步非實時地實現,也可以通過Internet上的在線交談方式實時實現。前者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請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師的即時講解,就象面對面一樣。雖然教師應關注所有的學生,但相對來說,兩頭的學生應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

        基于網絡運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以上只是從學習環境的設計這一角度去探索、去實踐,這僅僅是我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實踐的過程中,有關這類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方案,師生的角色關系等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探究的新問題。

        參考資料摘要:

        何克抗《有關網絡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思索》

        趙建華李克東《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第9篇:個人學習研討發言材料范文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本人總結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一、 要組建合理科學的合作小組

        心理學家希爾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這種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所以英語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內容或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分組類型。類型不同,小組的成員也會不斷調整,這樣使全班同學都有成為自己合作伙伴的機會,使小組的合作內涵更廣,使學生隨時愿意與同學合作。要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交往能力等情況,合理搭配,形成了一個既具有差異,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標的集體,讓小組每位成員都有參與進步的機會,都有體驗成功的空間,都有良好協作的心態。 應遵循以下建議和方法:

        1. 英語學習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5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以常用的四人小組為例,一般應選拔能力強、有責任心、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領導全組的合作活動);成績中下的學生擔任記錄員(記錄討論、交流的結果);成績中上的學生擔任發言人(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代表全組向老師發言);學習弱者擔任檢查者(檢查小組中每個成員的掌握程度),同時,角色要定期輪換,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的任務人人有責,而且體驗到各自的價值和擔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大家責任共擔義務共盡,培養了他們的任務意識和合作意識。

        2. 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3. 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興趣有新鮮感,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二、 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突出學生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形成合作交流。在小組學習中把學生從被動的去學轉變為主動地去學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學生要養成“自我主體”的學習態度,人人學會自學,人人參與學習過程,搜集信息,積極探索,發現問題。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個人”。學生要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展示與表現自己能力、個性的機會與場所,學會主動爭取教師、同學的幫助,汲取他人的意見,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合作技巧,同時,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集體中心意識,組內成員互相合作,組際之間相互競爭,增強學生為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進行集體討論、合作,在組內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力爭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在合作中挖掘個體學習潛能,培養團隊精神,互補促進共同提高,爭做發現者、創新者,讓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操作

        1. 課前預習

        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應提前把本單元、本課的要求告訴學生,由小組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查閱生詞,朗讀課文,總結語言點。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與研究,將小組中無法解決的疑難在課堂向老師提出。

        2. 準備、復習階段

        準備,即熱身運動階段,在英語教學中,熱身運動的合作學習對創設學習氛圍,使學生能以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進入課堂,盡快投入到本堂課的學習具有重大作用。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認知活動,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以往我們教師在復習時往往采取一問一答的基本模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低,興趣也不濃,對舊知與即將學習的新知之間的聯系不大感興趣,更難以激發一種積極的狀態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了。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則有效地避免了這一點。復習中的合作學習有效地創設氛圍,一方面使學生盡可能多得參與到復習中去,通過對舊知的喚醒,為新知的學習作知識上的準備;另一方面也創設了一個較為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新知的學習狀態中,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心理狀態進入新課的學習。各組可在組內進行對話表演或短劇表演,如,在復習問路這一話題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既能夠復習所學的問路的有關句型,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給學生提供了說英語的機會,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3. 新授階段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針對重難點,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交往理論認為,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適時引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師生、生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相互評議,以達到訓練語言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如,在學習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時,學生就可以在組內進行觀察、理解與總結,最終總結出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構成方式和使用方式。

        4. 鞏固階段

        新知識呈現后,教師采取師與生,生與生,全員活動的方式練習。如師生對話,學生當小老師教讀,分組練習。這是“合作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它是各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過程。如讓學生在組內利用所學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知識進行互相評議學習、繪畫、音樂等各方面的能力,以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讓學生來做主人,通過分組活動、討論、評價激勵和互為師生等方式使學生在“互動”中鞏固知識,教師只做適當的點撥、指導。

        四、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要提高合作效率,為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行之有效,在教學活動當中,英語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 要制定出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合作學習的規則,讓學生有章可循,堅決杜絕表面上的“假熱鬧”,從而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2. 把握任務難度,任務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進行設置。為體現分層次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性、統一性要求,教師應重視各小組成員的差異,設計分層次作業,讓學生完成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有能力參與,最后達到共同提高這一目標。

        3.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想“我們”,而不是“我自己”,要讓學生有合作意識。教師還應強調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必須承擔三種責任:一是必須保證學會老師布置的作業;二是必須保證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也學會老師布置的作業;三是必須保證所在班級的成員都學會老師布置的作業。互幫互學是合作教學的關鍵所在,離開了互幫互學,合作教學將不復存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