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數字鄉村調研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鄉村調研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鄉村調研計劃

        第1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關鍵詞】電子政務 公共服務 數字鴻溝 包容性

        1.研究背景

        繼辦公自動化之后,互聯網技術為政府信息化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敦促各國政府重新思考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使“網下”的實體政府組織形態向“網上”的“虛擬政府”結構靠攏,形成以門戶網站為入口的公共服務互聯網平臺。然而,以電子政務互聯網平臺為主體的“虛擬政府”隱含著對通信基礎設施和ICT綜合技術的高標準要求,目前我國東、中、西部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政府更因前期基礎設施和財政預算的限制在電子政府的構建方面進展較為緩慢,直接影響著本地公眾的在線公共服務體驗。另外,融合了電子政務的新型公共服務模式要求公民具備接入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條件,并具備操作和使用互聯網政務平臺的文化素養和信息技能。

        2.影響公共服務包容性的原因分析

        電子政務網絡平臺、時政論壇、博客和社交網站是目前我國公眾通過互聯網進行政治參與的主要途徑,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活躍程度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共服務的包容性。孟慶蘭(2009)通過調查我國公民在Web2.0環境下的政治參與活動,認為在政府門戶網站中添加RSS和論壇BBS鏈接能夠增強公眾對政府公共服務的關注程度,但真正吸引公眾定期回訪政務網站的關鍵在于政務平臺能夠向公民提供那些他們真正需要的內容。

        除了電子政務網站的結構和內容因素,來源于ICT技術接入和使用差異的數字鴻溝問題是影響公共服務包容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張新紅在2009年發表了系列論文探討數字鴻溝的概念界定,并提出用相對差距綜合指數法來測算數字鴻溝。薛偉賢(2009,2010)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視角闡述和揭示了數字鴻溝的本質、成因、影響、測度及其解決對策,認為數字鴻溝在本質上是由技術、經濟、知識和社會四個層面構成的綜合性差距,具有“馬太效應”。閆慧(2012)對1989年以來國內外數字鴻溝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綜合回顧,認為當前我國數字鴻溝問題的研究焦點應集中于消除社會分化、社會排斥、社會不平等和促進社會包容方面,關注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

        根據第三方組織的互聯網和信息化發展調查報告,中國城鄉數字鴻溝明顯,欠發達地區的偏遠鄉村通信基礎設施差、低收入人口比重大、教育程度和信息素養水平偏低。本文在撰寫過程中選取了位于我國中部的湖北省十堰市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全市35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50萬,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或鄉鎮。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2年12月的《2012年社會藍皮書》中提到,我國在2011年底城市人口已超過農業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50%以上;相比之下,十堰市的城市化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人口比例很高。尤其,該市農業人口集中的市轄五縣一市均屬于國家級貧困縣,城鄉收入比為3.5:1,農村偏遠地區的互聯網通信基礎設施覆蓋水平很低。另一方面,2010年11月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揭示,該市居民中,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為62%,15歲以上的文盲人口接近24萬人,整體教育水平偏低,信息素養有待加強。由此可見,在十堰市的城鎮與鄉村之間、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數字鴻溝,弱勢群體無法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電子化公共服務,降低了電子政府的包容性。

        3.公眾獲取公共服務的現狀調查

        綜合考慮個案地區公眾網絡政治參與的途徑以及弱勢群體電子參與的障礙,本文將公眾獲取公共服務途徑的現狀調查范圍限定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市屬各部門網站、秦楚網、秦楚論壇、秦楚微博,以及對這類電子化公共服務起到輔助和支撐作用的呼叫中心(熱線電話平臺)、流動服務車、信息服務站以及為公眾和政府提供面對面交流場所的市行政服務中心。根據公共服務對象的不同,將電子政務劃分為G2B公共服務(面向商業企業)和G2C(面向公民個人)兩大類別。其中,對G2B公共服務途徑的現狀調查限定為十堰市地方稅務局的“金稅工程”政務平臺。

        3.1 商業企業(G2B)

        “金稅工程”已經入三期,網上辦稅“一站式”窗口,以及與之配合的12366納稅服務熱線、服務偏遠地區和流動宣傳的納稅服務車目前進入了平穩運轉時期;納稅企業基本都有專門的財務和辦稅人員登錄網上辦稅大廳、負責完成辦稅和申報事項,整體來看,商業企業的公共服務獲取途徑固定、穩定,培訓計劃有序實施,公眾參與情況較為理想,公共服務包容性較好。

        十堰市商業企業的城鄉區域性差別明顯,納稅規模比較大的制造業、房地產業、建筑業和商務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市區,鄉鎮企業則以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個體住宿餐飲商戶為主。城鄉企業對四類公共服務宣傳方式(現場宣傳、電臺電視臺、地稅網站、報刊雜志)的喜好相對差距較小,鄉鎮企業因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更愿意參與現場宣傳,現場宣傳與地稅網站的普及率比值為1.5:1。在電子政務平臺所提供的“政務公開”、“法規查詢”、“咨詢互動”和“投訴舉報”四大功能模塊中,城鄉企業的使用偏好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城市企業希望隨時了解國家稅收政策的動向(總點擊率的40%),而鄉村企業則由于信息相對閉塞,偏重于輿論監督的政治參與方式(總點擊率的30%)。

        本文同時調查了商業企業服務對象對目前電子政務實施效果的改進期望,在亟需改進的行政效果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簡化政務流程”和“簡并報表資料”,這充分說明本市電子政務的“網下”流程改進有待加強。“加強培訓輔導”名列第三,這表明公眾意識到不斷加強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持續培訓、避免在信息社會中落伍。另外,從城鄉差別的角度來看,鄉村個體工商戶在辦稅大廳由工作人員幫助報稅的過程效率偏低,這與鄉村公務員本身的信息素養有關,從側面突顯了城鄉數字鴻溝問題。

        3.2公民個人(G2C)

        公民個人獲取G2C公共服務的途徑種類比較多,影響G2C公共服務參與途徑的因素也比較多,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多個方面。本文通過在城鎮居民和半城市化居民(城市工作的農業人口)和農村居民中發放調查問卷,分析具備互聯網接入條件的十堰市公民在互聯網瀏覽目標和網絡政治參與途徑選擇等方面的現狀。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20份,收回問卷285份。調查結果顯示,半城市化人口和城市居民在選擇互聯網接入工具方面所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半城市化人口因流動性強、工作強度大、碎片化時間多,因而以手機作為主要的互聯網瀏覽工具。在居民對電子政務網站的使用程度(不包括企業業務應用)方面,70%以上的城市被調查者表示曾瀏覽過電子政務網站,經常回訪政務網站的比例約為20%,瀏覽和回訪網站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公開目錄(例如統計公報)、參與網絡投票和在線調查,查閱衛生、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與此同時,本次抽樣統計還揭示了在本市城鄉居民之間存在的互聯網接入和使用鴻溝:在“訪問及回訪電子政務網站”這一調查議題中,農村人口、半城市化人口和城市居民在“從未點擊過”選項的比率是5.7:3.1:1.1,在“經常回訪”這一選項的比率則恰恰相反,接近1:4.5:6。

        4.影響公共服務包容性的數字鴻溝問題

        本文對十堰市政府G2B公共服務和G2C公共服務的獲取/提供途徑進行了現狀調查與分析,其中G2B公共服務的獲取/提供途徑以部門電子政務平臺和官方的客戶端為主,以人工服務呼叫中心和移動信息亭為輔,在城鎮與偏遠鄉村之間存在較明顯的接入鴻溝和公務員信息素養數字鴻溝。G2C公共服務的獲取/提供途徑在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城鎮居民獲取公共服務的途徑是集合了電子政務門戶網站、時政論壇和新聞站點的綜合模式;半城市化人口通常利用手機終端和無線WAP模式接入互聯網,受經濟收入、教育程度和職業限制,以在線聊天、交友為主,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生活在較偏遠鄉村的農業人口缺乏寬帶接入條件和互聯網接入設備,接入鴻溝明顯,因此農業人口的互聯網接入地點通常為社區服務中心或信息服務站,對信息服務的需求以農產品的產前市場預測、產中病蟲害控制以及產后銷售為主,參與網絡政治的比例很低。

        由此可見,城鄉數字鴻溝問題是影響公共服務包容性的重要原因。在全面開展電子政務的背景下,我國欠發達地區在通信基礎設施、在線服務參與程度以及人力資本等方面都相對薄弱,探討如何根據當地政府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改進電子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從而提升電子政務對弱勢群體的包容性,以促進公民的電子參與,是值得深入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基金項目:十堰市軟科學項目(201213),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BK201006)。

        參考文獻:

        [1]孟慶蘭:《web2.0環境下網絡信息傳播的障礙分析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張新紅:《數字鴻溝測算方法比較》,《電子政務》2009年第11期

        [3]薛偉賢、劉駿:《數字鴻溝的本質解析》,《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12期

        第2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人們只能通過對遺址上遺存物,遙想歷史的輝煌,不能直觀地了解到古時陵區建成時的基本規制、規模以及建筑群等。“項目型課程”是影視動畫系課程組(知識型課程、技術型課程、課題型課程、項目型課程)中的一類,它利用影視動畫各專業與社會聯系緊、活動廣、層面深、委托多等特點,結合教學規律與學生專業進展,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有學術價值與教學意義的項目,帶入課程教學,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針對性、目標明確的課程內容。能促進學生以具體的實踐項目為目標,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項目就是盡最大可能將帝陵——傳統的象征之物,用影像實踐的方式進行當代的藝術呈現,并實現部分虛擬再現。培養學生關心傳統、繼承傳統、發揚傳統的綜合能力。本項目也是美術院校探索課程教學改革的試點項目。

        工作目標本項目型課程以唐帝王陵遺址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現代數字影像手段,遵循田野調查的手段,拍攝并整理地上所有遺存物的影像資料,以藝術創作的心態,去深入遺址及周邊的現場,利用學生專業能力,在規定任務范圍內完成具有創造水平的藝術性訓練。使項目融于課程,教學帶動研究,成果支撐項目。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調研和田野考古的能力,引導對傳統文化深切關注,并以此培養其藝術創作的創新意識。本次考察對象主要是分布在陜西關中地區的蒲城、富平、三原、涇陽、禮泉、乾縣六縣的十八座唐帝王陵,分別是獻陵(高祖)、昭陵(太宗)、乾陵(高宗、則天大帝)、定陵(中宗)、橋陵(睿宗)、泰陵(玄宗)、建陵(肅宗)、元陵(代宗)、崇陵(熹宗)、豐陵(順宗)、景陵(憲宗)、光陵(穆宗)、莊陵(敬宗)、章陵(文宗)、端陵(武宗)、貞陵(宣宗)、簡陵(懿宗)、靖陵(僖宗)。

        基本思路項目按照“策劃—考察—收集—整理—研究—展示”流程展開,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唐十八座帝陵遺址,深入地調研遺址及周邊的生活生產。結合專家意見,合理設置適于項目需求的教學方案和研究重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工作任務并展開教學。同時,強調學習過程就是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過程,研究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工作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復錘煉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項目研究與實踐活動項目組自2009年成立起,考古專家張建林多次前往陵區,認真研究陵區現狀,尤其對近年來乾陵、崇陵、建陵遺址區的考古現場進行探訪,布置了工作計劃與目標。2009年10月、2010年4月和10月、2011年4月四個考察時間段,影視專業、攝影專業的2007、2008、2009級6個班,以及動畫專業2008、2009級4個班,對分布在陜西關中地區六縣的唐帝陵,進行了14次深入考察,從歷史地理、人文地理兩方面,對現在地上所有石刻、碑表、建筑遺址、地貌等進行了詳盡的、專業性的拍攝與繪制,并細加整理。每次考察前,系里根據不同專業的班級與年級,按照整體的工作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工作安排,對考察對象進行大量的學術準備。每個專業班級按照對象任務進行分工,成立一個個行動小組,對整體項目中完成的任務各有側重。攝影專業3個班,按照分工分為六批次,對唐帝陵進行地毯式的考察。對陵墓遺址周邊的村落的人文與生產生活進行詳細的調研,拍攝近2000G、萬余幅照片。影視專業3個班,分為四批次,對乾陵、崇陵、橋陵與建陵的地面遺存進行拍攝,為紀錄片制作與動畫模擬生成提供基本素材,拍攝500G800余分鐘的素材。動畫專業4個班,分四批次對乾陵、崇陵、橋陵進行考察,完成大量的寫生。相關成果在教學匯報展和2012屆的畢業創作展中均有所展示,影視專業有兩組學生選擇將唐陵作為其創作的題材,本項目組與系里也將給予學術與技術支持。開展田野調研和影像實踐的思路,是以“地理”與“圖像”為兩大構成部分。其中,“地理”部分以歷史、人文為主,“圖像”部分是學生根據田野調研而創作的影像作品。第一大部分——“地理”,分為歷史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部分。

        歷史地理完成的內容(1)帝王陵形制。包括唐十八座帝王陵墓的整體概況、形制、布局、風水、地形特征等,分類比較了“因山為陵”與“覆土為陵”的陵園分布結構,繪制考察線路。同時,對唐帝陵的每一座陵墓都進行單獨繪制,對現有遺存物按照現布局順列進行圖像呈現,并選擇乾陵、崇陵、建陵等初唐、中唐、晚唐的代表陵制,展開動畫虛擬展示,并以青山綠水作為動畫美術的基本風格,還原陵區的地面建筑。(2)石刻藝術。圖文并茂地對田野采集的圖像資料進行歸納,繪制南門石刻總圖以及部分北門、東門、西門等石刻,對有代表性的唐陵石刻進行位置復原和特點展現,尤其對石刻遺存現狀較好、藝術水準高的乾陵、橋陵、崇陵、泰陵、貞陵做重點分析。匯總比較了石獅、翼馬、鴕鳥、翁仲、華表、仗馬等,結合現場測量和考古數據,通過其特征、佩飾、體量等分析早、盛、中、晚唐的特征變化。尤其石刻的體量,從初唐到盛唐,逐漸變大變壯,手法更加豐富,中唐之后,體量逐漸縮小,工藝也變得粗糙起來,數量也逐漸變少,這種變化清晰地對應著唐代的國勢沉浮。

        人文地理方面,以“人與經濟”為主題,對遺址周邊鄉村進行調研,完成大量的調研考察表,收集生活、生產、家庭構成的情況,以及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等。一共完成600余份調查表,采編了現場訪談等影像資料,并完成一批拍攝筆記。(1)“人”的主題。涵蓋遺址留守者、遺址保護者、遺址闖入者等;(2)“經濟”的主題。涵蓋唐陵周邊生態環境與經濟狀況,包括唐陵周邊傳統農業發展現狀、遺址區周邊破壞性的工業,尤其是豐陵、光陵、泰陵、崇陵附近的采石場,有些已經侵入到大遺址保護區的內部,的山體、被切斷的山梁,現場使人觸目驚心,對陵區原有自然山體形制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毀壞。同時,還調研了唐陵附近新農村建設,主要考察了袁家村,這是一座以“農家樂”和新民俗生產結合,以旅游來支撐產業發展的鄉村建設模式。第二大部分——“圖像”,主要是學生考察期間創作的影像作品,其中2008級攝影專業拍攝的《家庭》系列,以家庭為單元,關注周邊村落的人員流失與固守的現狀,每位學生都創作了一批作品。我們舉辦的教學匯報《“地理與圖像”——唐十八帝陵影像展》涵蓋了影視、圖片、動畫3個專業的考察成果,按照以上“地理與圖像”兩個大框架,通過圖文展板、攝影作品和錄像短片等形式,集中展示了田野考察和影像實踐的成果。藝術影像作品與田野考察素材的并置,形成一個既有扎實學術基礎,又有創造力、對傳統的再認知的場域。展覽由項目組規劃,由學生擔當執行工作,這鍛煉了他們的組織、策劃和執行能力。通過田野考察,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其去質疑、調查、分析、研究、總結,使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既有共同目標又兼顧個性眼光的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使教學和研究相互促進。在本階段的研究和實踐中,還注重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前期采集的信息進行集成,著手建立唐帝陵影像數據庫,樹立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數字化圖像呈現的實例,為今后的深入研究與創作奠定基礎。#p#分頁標題#e#

        本次項目實踐,不僅留存了2009至2011年這個歷史階段唐帝陵的最完整的田野調查與影像資料,而且積累了一批攝影、影視、動畫等專業的一手教學文件(大綱、講義、計劃)、教學筆記、考察報告等,對于今后開展此類課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期間,邀請了考古專家張建林舉辦《唐代帝王陵考古》講座,多媒體藝術家趙小濤舉辦《解讀動畫電影〈迷霧〉》《〈薩迦〉動畫電影的制作》等講座,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術視野與藝術想象。以帝王陵為重點的傳統文化考察課程,已經作為影視動畫系本科教學環節的必修課程進入到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得以完善。學生通過參與項目,對本地域以漢唐文化傳統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精粹有了深刻的認識,引入跨學科的多媒體手段,通過數字化的藝術表現來呈現當代、遙想并復原歷史,使得學生建立一種與歷史對話并進行藝術再創作的文化意識,為今后自身的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經驗,并且提高了他們利用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能力。通過田野考察,引導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帝陵的考察中,考古與保護、傳統與當代、遺址地保護與區域發展、工業與新農村、留守老人與兒童等社會問題,都引起了學生的重視,考察過程成為富有個性、飽含人文關懷的過程。學生獨立的精神,不斷被激發出的創造力,催生了一大批感人的藝術作品。由普通的課堂技術訓練,轉為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磨礪的過程,這對于數字藝術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課程改革的啟發本研究選擇重大歷史文化為課題,探索教學實踐與重大文化課題的結合,以重大的社會、文化主題為教學實踐,對推進本地區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發揮新興專業的優勢,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社會意義與傳承文化責任的項目進入教學,具有獨創的教學價值,是一次積極的嘗試。陜西省作為有著深厚歷史傳統的地區,天然地具備了藝術創作的優勢。學院“借古開今”的院訓,將“輝煌的周秦漢唐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學院的“四大傳統”之首,本次選題立項,就是引導此方面的創新,樹立了利用傳統資源開展藝術再創作的文化意識。藝術創造,往往是創新的文化意識與傳統對話的過程。影視動畫等新興專業,從個人的創造意識出發,立足當下、關注歷史。王林曾說,“在轉換傳統中創造傳統,在超越時代中揭示時代。”項目型課程是學院近年來教學改革一個新的生發點,也是影視動畫系的課程改革重點。充分發揮影視動畫系在教改中的探索、示范、輻射作用,形成項目融入課程、教學帶動研究、成果支撐項目的良性循環的局面,拓展專業美術學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這也是踐行影視動畫系“創新為先、貫通內外、浸透人文”教學理念的一次積極嘗試,同時,實踐意味強、主張創造力的教學環節,強調學習過程就是發現、解決問題過程,發現、解決問題過程就是研究過程,研究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工作過程就是學習過程的學習態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全方位的鍛煉,也為學院的課程改革拓展新路子。

        第3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20*年上半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足統籌城鄉發展,充分發揮規劃調控作用,深入開展“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不斷致力提高公眾規劃意識,全面服務新農村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能,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為實現全年工作目標,進一步開創規劃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以統籌城鄉規劃為導向,城鄉規劃編制工作有力推進

        1、開展各類規劃編制。為了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上半年以來,縣域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繼續推進,完成*兩岸整治專項規劃的初審工作,完成縣城綠地、交通設施專項規劃的評審工作,完成北入城口—城南隧道景觀改造、盤龍市民休閑廣場專項規劃方案。坑口、云山片區中心區塊修建詳細規劃有了新進展,石坑里、桃花塢、新興街等區塊詳細規劃正在編制之中。

        2、新農村村莊建設規劃全面鋪開。根據我縣新農村建設計劃,開展仁川鎮整鎮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柳岸、方山等6個村已進行規劃草案公告,嶺下、平象、姜華坑等村規劃初稿已通過村民會議討論,其他村正在編制之中,這些規劃將較好地促進各村經濟生活的統籌發展。

        3、磐安工業園區、新城區規劃逐步完善。轉變觀念,強化服務,認真指導磐安工業園區搞好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各工業功能區以及新城區的有關規劃編制工作。

        (二)以完善規劃管理體制為契機,城鄉規劃管理取得新突破

        1、村鎮規劃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為進一步加強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結合《城鄉規劃法》,我局通過認真調研,明確鄉村莊規劃管理主體,進一步完善村鎮規劃管理體制,適時出臺相關政策。

        2、嚴把“一書三證”發放工作。“一書三證”發放是規劃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注重現場踏勘,兼顧工作效率,切實做好各類建設項目“一書三證”發放工作。半年來,核發云山水廠、廣播電視發射臺、尖山鎮火爐嶺村新農村建設用地、新城區翠溪防洪堤一期工程等市政、公建項目等選址意見書40件;核發磐安新城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磐安縣城市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114件,共計用地面積21.4萬平方米。核發磐安縣陳亮農副產品保鮮廠、浙江和和箱包有限公司等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28本,共計建筑面積9.8萬平方米。全縣農(居)民建房共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規劃許可證》22本,共計建筑面積0.5萬平方米。

        3、深化“陽光規劃”。嚴格實施《磐安縣縣城規劃管理若干規定》和“陽光規劃”制度,4月份,冷水鎮政府要求修改總體規劃,我局及時會同縣國土局、縣交通局等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了論證。有效地減少了規劃修改的隨意性。每個建設項目都實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布地點為政府公示欄和建設項目現場,并根據實際需要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網站等形式進行公開。積極開展建設項目走訪活動,對批后在建重點工程進行了走訪,及時了解項目建設動態。

        (三)以提高公眾規劃意識為目標,規劃監察力度不斷加大

        1、預防和查處違章水平不斷提高。為了把違法建設遏止在萌芽狀態,劃分了規劃監察責任區域,加強日夜巡邏,確保及時查處全縣范圍內重大違法建設項目。實行區域巡查責任包干制,責任人對所轄區域建設情況全面實施監察,并做好巡查記錄。半年來,共查處違法建設案件84件,配合綜合驗收66起。其中,自行拆除違法建設1起,罰款處理的20起,停工、整改的29起,正在查處的34起。有效遏止了違法建設的發生,教育了違法者和廣大群眾,維護了《城鄉規劃法》的嚴肅性。

        2、社會各界規劃意識進一步增強。結合《城鄉規劃法》的實施,積極組織開展規劃宣傳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充分利用《今日磐安》、廣播電視、宣傳標語、廣告牌等進行大力宣傳,并向公眾發放《城鄉規劃法》讀本200余冊。通過宣傳,使社會各界規劃意識進一步增強。

        (四)以做好基礎測繪工作為抓手,測繪管理再邁新臺階

        1、基礎測繪工作深入推進。完成城區數字化地形圖修測1平方公里,完成西山林場1:500數字化地形圖1平方公里和圓塘林場1:500數字化地形圖2.5平方公里,進一步推進我縣基礎測繪工作的發展。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測繪工作,共計完成新渥、仁川等11個鄉鎮25個村1:500數字化地形圖3.5平方公里,確保了城鄉規劃編制基礎資料的準確性和現時性,能更好結合實際地形地貌,編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鄉規劃。

        2、測繪服務全面開展。及時為企事業單位和各鄉鎮提供測繪服務,共計完成放樣50多件,土石方計算20多萬方。免費為方前下山移民小區測繪地形區2幅,放樣10件,土石方計算2萬方,共計減免費用5萬元。較好地提升了規劃部門在廣大群眾心目中為民服務的形象。

        (五)以開展“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

        1、深入開展蹲點調研活動。為進一步了解規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4月份,局班子成員帶隊分5次走訪了2個聯系村、3個聯系企業,向有關企業、村干部、群眾等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同時,分別參加了深澤鄉馬祥村和仁川鎮流岸村組織的規劃問題座談會,專門就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的開展及工作作風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全面了解了群眾的需求和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規劃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2、積極開展“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綠色通道”規劃服務制度進一步完善,明確了服務企業、服務新農村建設責任人和責任領導,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進一步擴大。辦事方式全面優化,設立了行政許可科和村鎮規劃管理站,承擔全部行政審批職能,真正實現了“一窗式服務”和“一站式辦公”。全面提高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和程序,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隨叫隨到,隨到隨辦,努力改善審批服務。

        3、依法辦理、法制和建議、提案工作。承辦縣人大建議、縣政協提案共17件,已于規定時間內全部答復。已解決落實的為13件,正在解決的為4件。工業難題交辦9件,已全部與交辦單位企業取得聯系和溝通。依法受理各級各類16件,其中縣長信箱8件,已全部辦結,較好地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利益。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以往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重視,盡量加以解決:

        一是部分鄉鎮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存在著主體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經費不到位,進度還不夠快等問題。

        二是部分鄉鎮對違反《城鄉規劃法》案件處理職責不清、查處不力。

        三是規劃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難以適應當前繁重的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任務。

        四是部分群眾規劃法律意識淡薄,執法環境不容樂觀。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有序推進規劃編制工作,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

        1、加快完成縣城各類規劃編制工作。完善縣域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北入城口—城南隧道景觀改造、盤龍市民休閑廣場、*兩岸整治專項規劃編制并通過評審。繼續開展石坑里、桃花塢、新興街等區塊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坑口、云山片區中心區塊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完成云山片區給排水專項規劃施工圖設計。

        2、繼續開展仁川鎮整鎮村莊規劃編制,加強村鎮規劃服務工作。完成仁川鎮月嶺、洋坑等村莊規劃編制并通過論證,完成全縣示范整治村莊規劃編制。做好其他鄉鎮規劃編制指導工作,加快推進水、電、道路、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方便群眾生活生產。同時,有計劃地安排全縣規劃員參加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規劃業務水平,加強全縣規劃管理工作。

        3、繼續指導工業園區、新城區規劃編制。繼續指導磐安工業園區搞好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各工業功能區以及新城區的有關規劃編制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各鄉鎮工業區的規劃編制工作。

        (二)全方位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努力提升規劃管理水平

        1、深化“陽光規劃”。完善批前、批中、批后項目公示制度,積極探索建設項目規劃方案網上公示辦法,嘗試實行重大規劃方案審批公眾聽證制度,努力提高規劃透明度,確保規劃的公平與公正。

        2、優化規劃管理方式。落實責任到職能科室,進一步加強規劃管理模式研究,優化城鄉管理網絡和方式,確保真正提高辦事效率,方便群眾辦事。

        3、強化服務制度。積極開展對縣優勢企業、縣重點工程及民生關注的項目“綠色通道”規劃服務。兼顧效率和公平,積極探索行政許可職能內部運作方案。

        (三)繼續加大規劃監察力度,確保規劃嚴肅性

        1、進一步加大違法建設查處力度。重點查處一些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違法建設項目。同時,立足預防,進一步加強批后跟蹤管理和日常巡查,有效遏制違法建設行為。

        2、進一步加強規劃宣傳工作。結合磐安電視臺“民生熱線欄目”、報紙《今日磐安》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大規劃宣傳力度,增強規劃震懾作用,促進規劃法制意識深入人心。

        (四)進一步搞好基礎測繪工作,全面加強測繪管理工作

        1、加強基礎測繪保障工作。認真服務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抓好測繪技術指導和測繪市場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基礎測繪工作機制,推動“數字磐安”建設。

        2、開展應用“新農村建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運行維護系統方案,挑選3-5個重點部門作為試點單,對“服務平臺”進行掌握應用,然后提出建議和意見,再由省測繪局和第一測繪院修改完善。

        (五)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切實提高隊伍綜合素質

        1、繼續抓好學習教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根據局系統年度學習計劃,繼續開展《城鄉規劃法》及新農村建設等有關內容學習,有計劃地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拓寬學習渠道,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和廉潔從政教育,切實增強隊伍廉潔從政意識。

        2、繼續抓好維穩工作,超前化解矛盾糾紛。掌握維穩工作的主動權,深入實地,直面群眾,做好政策法規的引導解釋宣傳工作;遇到問題“不推、不拖、不怕”,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超前做好矛盾的疏導化解,因勢引導和消除的發生,把上訪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4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規劃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模板:

        今年以來,XX市規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及市委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兩聚一高”目標任務,緊扣“五個牢牢把握”工作導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在完善規劃體系中強化發展導控

        以總規修編為契機,加快完善《XX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確立的“總體規劃-單元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四級規劃編制體系,加強對城市發展的引導和控制,努力實現全市空間管控“一張藍圖”。

        1.初步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多規融合、存量盤活”為導向,以“生產、生活、生態”和諧互動為要求,劃定了統一的城鎮開發邊界,確定了建設用地總量,形成市域范圍內功能結構完備、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業均衡、生態環境良好的空間發展格局,并積極融入海綿城市、綠色建筑、特色小鎮等發展理念。目前正在優化調整用地布局方案,預計6月份完成最終成果論證工作。

        2.積極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及調整。一是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全市單元規劃確定的邊界逐步開展各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已完成F06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C12、E05單元控規初步成果,B11單元正在開展前期調研工作。二是落實水鄉古鎮發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燈、錦溪、周莊老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對重點地塊進行修建性詳細設計。三是協助相關區鎮按照法定程序推進控規編制、調整、報批工作。報批完成張浦鎮城東工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花橋國際商務城南部生活區、北部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完成花橋經濟開發區、陸家鎮、錦溪鎮等相關區域控規調整方案。

        3.組織開展重點地區城市設計。一是組織開展杜克科創小鎮概念規劃及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為總定位,征選國內外6家設計機構開展方案設計,現已全部提交最終成果。二是組織開展前進路、長江路道路沿線景觀提升設計。根據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導則,以前進路、長江路為試點進行深化研究,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質,現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進行深化設計,計劃6月份形成最終成果。三是進一步完善蘇州市域軌道交通S1線(XX段)沿線城市設計,以交通引導理念優化城市功能品質,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斷優化鎮村規劃。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編制完成《XX市錦溪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由省住建廳組織論證通過,報省政府批準實施。會同市文物部門開展第八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工作,經省住建廳、文物局組織審核并報省政府批準,巴城鎮成功入選“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根據《XX市鎮村布局規劃》,我市所有31個特色村、189個重點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區22個一般村無編制計劃外)已全部形成規劃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計劃繼續推進村莊規劃成果的公示、論證及審批,完成千燈鎮歇馬橋村村莊規劃公示、錦溪鎮計家墩新鄉村生活項目規劃報批工作,以及周市鎮26個自然村、淀山湖鎮6個自然村村莊規劃的審查、論證工作。

        (二)在狠抓專項規劃中增強城市功能

        1.增強城市民生功能。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設施規劃》,確定中心城區核心區范圍內社區、街道的行政邊界。并以亭林片區為試點,完成深化設計方案,構建社區服務設施配置模型,正在開展青陽片區深化設計,計劃6月份形成詳細方案。

        2.優化城市生態功能。繼續推進《XX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現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區海綿設施建設管控原則及技術指引。加強區鎮對接,進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線”控制規劃》,涉及道路紅線、河湖水系藍線、綠化綠線、重大市政設施黃線、歷史文化保護紫線、軌道交通橙線,并將道路紅線、河湖水系藍線錄入規劃綜合信息平臺,便于日常審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繼續積極推進蘇州市域軌道S1線XX段規劃建設,完成《蘇州市域軌道S1線XX段沿線交通一體化交通詳細規劃設計》、《蘇州市域軌道S1線施工期間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時啟動XX市綜合交通規劃、中心城區停車系統規劃等。

        4.升級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編制完善《XX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成果,并報請市政府審批通過。為規范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建設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草案)》。為降低建設成本,提高綜合管廊建設可行性,向市軌道辦呈報了《關于與蘇州市域軌道交通S1線同步建設綜合管廊的請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號路地下綜合管廊已開工建設。為合理布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有效指導我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布局規劃(2017-2030)》成果,并報請市政府審批通過。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為提升我市文化軟實力,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高質量完成市博物館、美術館方案設計。根據《XX市城市雕塑規劃》和《XX市雕塑規劃管理意見》,開展了第一批雕塑設計方案的征集活動。第一批公開招標的2個點位已經完成方案招標相關工作;另外7個點位海選工作也已完成專家評審。

        (三)在推進改革創新中優化審批管理

        1.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并報城建例會討論。完善規劃編制制度建設,擬定《關于進一步規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通知》,從協調機制、成果入庫、動態維護、調整程序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我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為規范工業項目規劃方案設計,加強對方案的審查指導,結合XX市規劃管理實際,制定了《XX市工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技術審查導則》。為全面推進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與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在工程項目中運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的審批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并在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實施運用。

        2.努力推進審批服務創新。為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方便群眾辦事,打破傳統審批的固化模式,創新推出“容缺受理”彈性審批流程。對主要條件具備,次要條件或手續欠缺的審批事項,放寬受理門檻,提前進入審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過跟蹤服務,主動溝通,確保缺項及時補正,實現依法服務、特色服務、高效服務的同步到位。為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方便基層辦事,在“表單整合、項目申報、網上審批”三個環節創新推出“嵌入式”服務。通過“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請、標準格式落實嵌入式管理、共享數據實行嵌入式審批,非工業建設項目申請材料由原16項縮減為9項;工業建設項目申請材料由原10項縮減為6項,切實方便了項目報建,提升了服務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規劃設計方案審查59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8張,用地面積75.34萬平方米;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408張,建筑面積177.86萬平方米;核發驗線證明68張;核發建設項目規劃核實證73張,建筑面積189.24萬平方米;受理及審查店招店牌、戶外廣告21件。

        3.著力加強規劃執法監察。建立在建項目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對管轄范圍內181項在建項目進行全覆蓋監管。通過區域聯動,開展拉網式違法建設排查認定工作。積極參與“263”專項行動,聯合各區鎮規建部門對全市538家重點監管工業企業的規劃建設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對《2017年蘇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名單》中我市涉及企業(46家)規劃建設情況進行專項排查,完成排查35家。對《XX市化工企業聯合執法檢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業(143家)規劃建設情況進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處罰違法建設案件6起,做出違法建設認定移交291件,切實維護了規劃嚴肅性。

        (四)在現代技術運用中夯實規劃基礎

        1.啟動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點單元)。擬在測繪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圖基礎上,通過對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帶有多種屬性信息的標準化地形圖,并引入三維實景技術,構建具有實景可視信息和豐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數據庫,為XX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已完成項目招投標。

        2.完善規劃綜合信息平臺。繼續根據實際需要擴充平臺功能,完成了規劃監察系統建設工作,開發了在建項目“雙隨機”監察系統,實現了建設項目規劃批后監管及違建入圖入庫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鎮未治理D級危房檔案信息化入庫工作。配合經信委核對了全市工業企業信息。下一步,還將完成網上報建系統建設及應用拓展項目建設。

        3.推進2017年XX電子地圖更新、地下管線數據更新測繪。

        (五)在“六個一”大走訪中密切聯系群眾

        制定了《XX市規劃局常態化推進“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工作實施方案》,第一時間召開“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工作動員大會,對全局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目標、任務、要求、組織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領導干部帶頭,全員參與,緊扣“兩聚一高”,強化政治責任,突出問題導向,全局19個走訪調研小組對所掛鉤的周莊鎮高勇村、雙廟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訪一遍以上,仔細了解家庭情況,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并作了詳細記錄。對能當場能解決的給予反饋解決,對不能解決或需轉辦的,做好解釋工作或給予轉辦。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在積極延續、加快推進、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開展的工作的同時,下半年,我局還將注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抓總規落實

        在完成總規成果論證、報批的基礎上,加快總規的實施步伐。根據總規要求,及時指導各鎮開展鎮總體規劃的修編。根據《關于推進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及《XX市單元規劃》,逐步對城市核心區所涉及的單元及跨區鎮行政界線的單元組織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下半年重點完成B11、C12、E05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對市域其它發展單元,指導各區鎮根據單元定位,明確編制要點和內容,力爭于年底前完成控規編制。

        2.抓城市設計

        適時開展城市總體設計,強化地域特色、建筑風貌、城市文化的“基因”傳承,提升城市品質品位。積極推行全市擬出讓地塊必須預先開展城市設計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結合危房治理,開展城市更新規劃研究,計劃完成老城區及城北地區6個片區的更新規劃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進被撤并鄉鎮更新研究,重點完成張浦鎮大市地區和千燈鎮石浦地區更新研究。立足產業特色,圍繞打造全市10個特色小鎮目標,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引導和方案設計工作。

        4.抓空間拓展

        城市地下空間作為空間延伸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應予積極利用。按照建設緊湊型城市要求,大力開展XX市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規劃修編,結合軌道交通S1線沿線站點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城市地下人防規劃等,推進軌道、管廊、人防等多規合一,重點研究地下空間的橫向連通開發及豎向分層立體綜合開發,進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5.抓生態控制

        結合規劃工作實際,繼續全力配合及推進“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加快完成海綿城市、六線控制、綠道網等專項規劃,切實在引導和保障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方面貢獻規劃力量。

        6.抓交通引導

        結合新一輪總規及控規編制,根據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布局及方向,高標準、高起點開展新一輪《XX市綜合交通規劃(2017-2030)》修編,進一步優化城市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軌交S1線配套規劃的同時,適時開展XX軌道K1線預可行性研究,為XX進入軌道交通時代奠定堅實基礎。繼續開展“自愿停駛,綠色出行”實施方案及運營管理平臺建設,引導城市交通方式轉型。

        6.抓體制改革

        繼續完善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推進完善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度。繼續推進“容缺受理”流程,將服務固化為制度。由規劃綜合信息平臺支持,增設“容缺受理彈性流程(試運行)”,同步進行電子審批,實質性提速增效。促進全市統一運作規劃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統籌規劃智慧政務建設,強化對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支撐作用。

        7.抓執法監察

        繼續完善、實質運用規劃移動監察系統,推進違法建設認定情況入圖入庫,提升執法監察效率效能。運用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在建項目定期檢查、抽查工作,力爭早發現、早制止,減少未報先建、批建不一現象發生,切實履行好事中事后監管職能。

        8.抓調研走訪

        扎實開展、圓滿完成“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傾聽搜集基層、百姓心聲,切實解決基層、百姓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檔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模板:

        上半年,我縣檔案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五大”發展理念,緊扣項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項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會,服務民生為重點,以拓寬檔案發展領域、深挖檔案文化資源、提高檔案利用價值為抓手,樹立“科技強檔、依法治檔、服務活檔”的新理念,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基本做到時間過半,目標任務完成過半。

        一、強化項目建設

        一是啟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建設。今年縣上安排我局愛教基地建設專項資金x萬元,主要用于多媒體報告廳建設。目前正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基礎裝修工程、視頻器材、桌椅采購,項目將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開展門禁系統項目建設。安排落實項目資金x萬元,通過招標,配備館內24小時溫濕度監控設施和檔案館(庫)門禁系統。項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將全面完成了各項設施的安裝工作,屆時將使我縣檔案館庫現代化、規范化建設大步向前邁進。

        三是啟動數字化項目建設。落實數字化項目資金50萬元。近段時間以來,我局對多家檔案數字化機構進行了調研,參觀學習了遂寧市、市中區等檔案局數字化工作先進經驗,對比了我縣檔案工作和項目經費情況,研究確定了我縣今年數字化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目前,該項目正開展需求論證,擬于6月份完成項目招標,年內完成今年的數字化目標任務。

        二、強化檔案資源體系建設

        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是檔案“三大”體系建設之本,是服務經濟、服務民生、服務中心工作之本,是檔案工作的基礎。圍繞檔案資源體系建設,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縣檔案工作綱領性文件。為切實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省市《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通過積極主動向縣領導匯報,與縣委辦、縣政府辦等相關部門協調,由縣委、縣政府兩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x委辦發﹝2017﹞x號),對我縣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的檔案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工作目標。

        二是加大我縣檔案移交力度。根據我縣新館建設的情況,由縣政府辦下發了《關于做好全縣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到期檔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對全縣近二十年應移交的到期檔案制定了接收計劃,明確了應移交進館檔案的范圍、質量要求、移交程序、組織領導作出明確規定。今年底前,我局將對全縣56個單位2006年前整理規范后的檔案全部接收進館。

        三是創新檔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務檔案工作。自今年以來,縣檔案局大膽探索,立足單位工作實際和新形勢下檔案管理服務的要求,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檔案事務。在確保檔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廣政府購買檔案事務服務。規范并支持檔案中介機構、有關專業機構提供檔案管理技術、設施、勞務等服務,激活社會資源、節約成本、規范服務、統一標準,通過政府采購,選出了兩家質量可靠、服務優良的檔案中介機構供各單位選擇,作為我縣各單位專業檔案服務機構,促進了我縣檔案整理規范化上檔升級。

        四是加大檔案管理人員培訓力度。根據我縣檔案移交工作實際和檔案整理新規則的出臺,今年4月11日,我局和縣行政學校聯合舉辦了全縣檔案工作人業務培訓班,專門聘請樂山市檔案局業務專家實地授課,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服務中介機構等100余名檔案工作人員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我縣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為全縣檔案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是規范整理遺留檔案。對十年前移交到我館的轉制破產企業共22個單位未整理的檔案約x卷,積極組織人力、物力進行規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進館。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快檔案數字化工作。數字化項目將是我局今后幾年持續的一項重點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數字化三年規劃和實施方案,力爭于2020年我縣館藏檔案全部實現數字化。

        二是加快檔案數字化進程和檔案移交進館工作力度。對列入今年移交進館的56個單位,加強檔案規范化整理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確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標任務。

        第5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一、深入調查分析,明晰思路目標

        在深入分析形勢和全市農民收入特點后,我們形成了四條共識:一是非農產業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增長極。農民收入每增加3塊錢就有2塊來自工資性收入。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農業生產特點決定農業增長率每年在6--7%,而制造業、服務業只要市場需求旺盛,一般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三是農民收入差距是工業化、城市化差距的綜合反映。普遍規律是工業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農民收入水平高。四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將開辟農民增收“高速路”。城鄉統籌,將使農民“無障礙”進入工業化、城市化領域。

        根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提出堅持“三業并舉、四輪齊動、舉措到戶、三化承載、機制保障”的思路(“三業并舉”即提升農業打基礎,擴大就業強主導,激活創業抓關鍵;“四輪齊動”即拉升工資性收入、擴大經營性收入、增加財產性收入、提高轉移性收入;“舉措到戶”即對農民增收分類指導,因戶施策,把增收措施落實到戶;“三化承載”即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搭建起農民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載體;“機制保障”即形成促進農民持續大幅增收的長效機制,科學促進農民增收)。制定了《2009—2012年農民增收規劃》,提出每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年均遞增15%以上,力爭201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總體上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三步走”目標。

        二、堅持“三業并舉”,拓寬增收路徑

        在增收途徑上,我們堅持“三業并舉”:

        一是提升農業打基礎。主要是發展現代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糧食、果品、蔬菜、奶業和生豬五大產業集群,推進花椒、辣椒等區域特色產業集約化發展。今年全市夏糧總產93.41萬噸,平均畝產318.7公斤,較去年分別增產4%和4.8%。其中小麥總產92.34萬噸,平均畝產319.3公斤,較去年分別增產4%和4.8%。

        二是擴大就業強主導。堅持像抓農業生產一樣抓勞務經濟,像為農產品找市場一樣為勞動力找就業崗位,像為農產品打品牌一樣做勞務品牌,出臺一系列就業扶持政策,支持農民技能培訓,擴寬農民就業渠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萬人,占年任務的88.4%,其中勞務輸出61.2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8萬人,占年任務80%,勞務輸出技能培訓9.1萬人,占年任務的67%。

        三是激活創業抓關鍵。從信貸、稅費等方面積極扶持,推動創業,催生“小老板”,止目前,止目前,全市個體私營企業達到7萬多戶。一季度免費創業培訓3127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565萬元。同時,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逐步使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在二三產業創業、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打工就業、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從事種養業經營的格局;積極拉升工資性收入、擴大經營性收入、增加財產性收入、提高轉移性收入,實現農民增收“四輪齊動”。

        三、實施到戶工程,創新增收方法

        我們根據農戶的實際情況,堅持按照“逐戶填卡,因戶施策,舉措到戶,分類指導,配套服務”的要求,科學篩選增收路徑,分類指導,因戶施策,在去年在晉星村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在全市1729個村全面實施了農民增收舉措到戶工程。

        一是填好一張表。即《市農民增收舉措到戶工程明細卡》。明細卡主要有四項內容:①勞動資源,包括家庭人口,勞動力,青壯年及其技能,工作地點等;②家庭經營資源,包括承包耕地,運輸車輛、工程機械、加工設備等經營性設備,種養殖場、企業、門店、攤點、農家樂等經營性項目;③收入情況,包括家庭收入構成,上年度家庭實際收入和人均純收入,本年度家庭預計實際收入和人均純收入;④增收措施。通過填表,弄清楚農戶家庭的基本情況和資源。目前,全市共填寫農戶增收臺賬和增收明細卡80萬份。

        二是實行科學分類指導。根據對全市68.4萬農戶的調查分析,按收入情況劃分成5種農戶:①創業型。全市66739戶。他們有生意、有企業,積極引導支持他們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大膽進行“二次創業”,繼續把生意做大做強,并帶動鄉親鄰里增收致富。②勞務型。全市260890戶。他們一般家庭主要勞動力常年在城鎮就業,輔助勞動力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家庭收入主要來源靠城鎮,而養老托幼靠農村。切實維護好他們的實際利益,幫助其解決家庭實際困難,增強增收能力。尤其對有創業愿望和條件的大力扶持,促使其由打工仔向“小老板”轉變,由農民向市民轉變。③種養型。全市195837戶。他們是經營種養業的“好把式”、專業戶。采取發展專業合作社、產業化經營、建設小區園區等措施,促進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④兼業型。全市105782戶。他們兼營多業,主業不突出,收入來源多樣化,家庭有富余勞動力。通過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加快推進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⑤貧困型。全市55356戶。主要是農村貧困戶和五保戶。在實施“10萬貧困戶增收行動計劃”的同時,根據這些農戶經濟困難的成因,用好扶貧和社會保障政策,切實抓好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產業扶持、技能培訓等工程,促其盡快脫貧致富。目前,全市已制定增收幫扶措施243萬條,印發惠農政策宣傳資料102萬份。

        三是做到措施到戶。根據農戶的類型、勞動力就業狀況、收入結構,明確增收方向和途徑,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扶持政策等。各級的政策措施具體到農戶,一一列明(大體16項27條),并向農戶告知縣鄉有關勞動就業創業、金融信貸、農林水、扶貧、科技等執行機構的聯系人、聯系方式。

        四、打造載體,加快增收步伐

        促進農民增收,既要有目標、有思路、有舉措,更要有切合可行的載體來推進。我們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五大助農增收工作載體。

        一是開展晉星創建,加快新農村建設。2008年,我們把中央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具體化,實施新農村建設星級管理,堅持“三強化”(強化目標引領、強化項目支撐、強化機制保障),狠抓制訂標準、評星定等、晉星計劃、晉星創建、考評激勵五個關鍵環節,達到“四推進”(推進農民增收年年有新突破、農村基礎設施年年有新改善、農村公共事業年年有新發展、村級治理年年有新績效)。止2009年全市五星、四星村累計分別達到101個和306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把今年確定為晉星創建“深化年”和“提高年”,部署開展創建四星級鄉鎮活動,全市各級黨政組織齊抓共管、比拼爭先,形成了你追我趕升階晉星、促進農民增收等良好風氣。列入市上計劃的30個五星村、100個四星村和17個四星級鄉鎮創建工作進展順利。

        二是開展“爭先進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以“三化三集中”為主線,著力加強縣域經濟,出臺了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和開展縣鄉村爭先進位活動的意見,比拼爭先、加快發展的激勵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全市12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展順利,12個省級重點鎮建設全面啟動,9個省級重點縣域工業園全部成立投資開發公司,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地。2009年,全市城鎮人口達到154萬,城鎮化率達到41%,縣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5.7%。今年,我們對全市縣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作出綜合評價,并對2009年全市所有鄉村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評估和基礎定位排名,結果匯編成冊,為各縣區樹立了趕超目標。已評定出區鎮、縣鎮、縣鎮等10個十強鄉鎮,區鎮村、區鎮村、區鎮等100個百強村。同時,指導縣區積極發展縣域工業,大力推進縣城和重點鎮建設,積極爭創“十強鄉鎮”、“百強村”,縣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進“項目到村”,夯實農村發展基礎。針對以前涉農項目實施分散、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我們調研形成了了實施“項目到村”工程的一整套思路和辦法,通過實施“項目到村”,把政策交到村上、把任務落到部門,增強項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作用,讓惠民項目覆蓋全市農村,形成完善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機制。去年以來,我們按照“渠道不亂、統籌安排、各盡其職、分步實施、績效考核”的要求,整理出全市到村項目三大類23項,編制印發了《到村項目明白卡》和《項目簡介》,狠抓項目整理、宣傳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規劃、組織實施等五個環節,統籌規劃安排到村項目,盡可能多地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整合財政資金和涉農項目,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社會事業向農村側重,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著力建立城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新機制。今年全市計劃實施到村項目560個,已開工建設項目324個,完成投資8000多萬元,農村基礎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四是推行“鄉村在線”,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積極調研探索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中的特長和優勢,形成了挖掘大學生村官潛力,建立全市“鄉村在線”數字網站,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思路。認真總結岐山縣“鄉村在線”工作試點經驗,提出了全市實施“鄉村在線”工程的指導意見。7月9日,我們召開了全市“鄉村在線”工程動員會,對此項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對大學生村官就實施“鄉村在線”工程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網站維護等進行業務培訓,全市“鄉村在線”工程全面啟動實施,各項工作正在有力有序進行。

        五是落實“三帶三進三促”,形成助農工作合力。在總結領導聯點、部門包抓農民增收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省委提出的在縣以下黨政機關實行“三三制”的要求,我們在全市黨政機關、企業和大專院校干部中廣泛開展“三帶三進三促”活動(帶感情、帶政策、帶項目,進村、進戶、進經濟組織,促農民增收,促晉星創建,促和諧穩定),建立起了領導聯點、部門包抓、干部駐村、企業幫扶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四位一體”、聯動各方、合力助推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市級130個工作組,由30名市級領導帶隊,94個黨政機關、26戶企業和10所大專院校熟悉農村工作或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的2000多名干部參與,聯點包抓130個新農村建設晉星村;縣區1/3的干部進村開展幫扶工作。這一活動的深入開展,有力地促進工作落實,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形成了助農增收的強大合力。

        五、建立健全機制,確保持續增收

        主要建立完善了以下幾個機制:

        一是領導責任機制。明確縣區黨政主要領導是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縣區全部由專職副書記分管農村工作。堅持召開季度農民增收形勢分析會,定期召開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專題會議,分析形勢,研究措施,改進工作。各縣區按照“配硬部長,配齊人員,保障經費,改善條件”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對農工部工作的支持力度。

        第6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關鍵詞:基層檔案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一、夯實發展基礎,推進相關業務

        按照國家所定的標準要求,做好檔案管理和業務指導工作;加強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做好檔案修復和搶救工作;推進檔案安全體系建設,提高安全意識,加強檔案庫房的安全管理,充分發揮保護設備作用,能夠應急處理突發安全時間,確保檔案資料的完整、安全;嚴把安全保密關,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確保檔案資料不丟失、不泄密。

        加強檔案法制工作;強化基層業務指導;做好檔案信息宣傳。

        二、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服務水平

        做好檔案史料開發工作,建立愛國主義基地。利用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探尋歷史發展的軌跡和規律,學習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從中感受中華民族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為企業服務,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為農村和諧穩定繁榮、農業健康快速發展服務,為農民素養提升、鄉村文明傳承及農村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三、更新管理模式,增強創新能力

        鞏固成果基礎上,更新理念,端正態度,取得成效。加強業務培訓,改進工作作風,使檔案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規范化、科學化。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以局館軟硬件建設為前提,檔案部門對外形象不斷提升。

        改善檔案館對外服務的形象和功能,為廣大社會閱檔者提供優美的環境。

        進一步強化檔案隊伍政治理論學習。大力弘揚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甘于寂寞、樂于奉獻的檔案工作優良傳統;深入學習開展檔案工作所需要的各種新知識、新技能,組織參加檔案局業務培訓、縣直、等各部門培訓等;認真貫徹市機關作風會議精神,發揚鼓實勁、辦實事、求實效的精神,把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進一步加強檔案服務品牌建設。深入推進品牌建設工作,在工作效率、服務態度上不斷改進,獲得社會群眾好評,杜絕有諾不踐事件發生,網上工作做到及時回復,機關衛生保持清潔整齊,認真做好機關安全工作、保密工作,積極創建文明單位。

        第二,以檔案館主體建設為中心,檔案服務社會形式不斷豐富。

        檔案接收完成應進館工作。增加館藏量,諸如婚姻檔案、國家重點搶救檔案。同時,市檔案局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對城建、土地、社保等事關民生的專業專門檔案實行專業指導和業務監督,在接收進館的基礎上,要求有關單位對各類民生檔案及時歸檔,做好方便社會利用的工作。

        檔案征集取得突破性進展。依據“館藏資料多元化、特色化”的征集工作思路,遵循檔案管理辦法,填補了館藏的空白,同時也提升館藏檔案的檔次。

        檔案利用服務民生。充分發揮館藏檔案資源優勢,堅持立足檔案,面向社會,大力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認真履行服務承諾,滿腔熱情地為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在工齡認定、工資福利、養老保險、房屋拆遷、經濟糾紛等方面的切身利益,維護社會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檔案接待利用方面創新工作方法,不斷依據民生熱點做好查檔準備,為民生服務。特別是在今年全市補發獨生子女費工作中,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查檔服務,讓群眾認可,提升檔案部門對外形象及社會影響力。

        政府信息公開深化開展。積極配合縣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抓好全市各單位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下發了《關于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送交工作的通知》,今年共收到全縣各單位的紙質(電子版)政府公開信息。同時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切實加強了相關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環境,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政務公開信息的查閱服務,在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信息溝通的橋梁,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三,以基層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檔案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檔案等級認定工作有序開展。檔案等級認定工作是業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管理科、業務指導科按照工作計劃,做出年度、季度、月份的活動安排,對照上級級標準,到相關部門,進行指導和監督。

        檔案業務培訓全方位開展。為擴大檔案人員受教育面,規范基層檔案管理工作,提升全縣檔案工作水平,舉辦檔案人員上崗培訓、民營企業檔案培訓班,以及業務技能專題培訓班,更好地開展檔案管理工作。

        第四,以數字檔案館建設為目標,信息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加快館藏檔案數字化掃描進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館藏檔案的錄入工作。館藏民生檔案數字化達到比例,目錄數據化達到標準。建立檔案網站。進行欄目設置,豐富“網上查閱”功能,進行業務指導、宣傳教育內容,提高便民意識,提高效能。數字檔案室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數字檔案室是數字檔案館的基礎之一。通過宣傳發動和具體指導,確定幾個數字檔案室試點單位,迎接市級、省級的調研或檢查,拉動基層數字化建設的發展。

        第五,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為抓手,檔案法制建設深入開展。

        第7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一、啟程:培訓合格鄉村幼兒教師

        村校幼兒園辦園難,首先難在合格農村幼兒教師極度匱乏。在鎮鄉一級幼兒園興許還有幾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在村校幼兒園,就只有臨時聘用的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兼任幼兒教師。培訓合格教師無疑是優質村校幼兒園創建的第一要務。優質鄉村幼兒教師培訓既要重視臨時聘用人員和小學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也要關注和解決鄉鎮中心校和村校領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專業成長的問題。培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幫助所有與村校幼兒園建設有關的人員,充分認識到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特殊性和專業性。我們的具體做法有四:

        (一)理念先行

        鄉鎮中心校校長是提升村校幼兒園質量的重要管理者,村校負責人是村校幼兒園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但是,他們通常對學前教育的認識有限,很多人從來沒有接受過,也從未參與過學前教育的相關學習培訓,對學前教育的了解幾乎為零。村校參與幼兒園日常保教工作的教師,對學前教育的了解認識也非常有限,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極度欠缺。針對這樣的現實問題,我們精心設計“走出去、請進來、參與做”的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校長、書記等學校行政領導、中心園園長、骨干教師、村校負責人及幼兒教師等參觀學習市內外幼兒教育的名優園、特色園;邀請市內外幼教專家來講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統一認識,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大家更新觀念,轉變情感,參與創建。

        (二)需求對接

        在理念先行的基礎上,我們認真設計了合格幼兒教師培訓“需求訂單”服務。開展具體培訓之前,首先通過網絡及實地進行調研,向相關人員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訪談,層層深入地了解培訓對象的情況和需求。通過問卷、座談會,我們了解到對“學前教育專業化”的理解比較清晰的鄉鎮幼教老師只占15.6%,他們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如何實踐”“去小學化之后教什么”“幼小銜接做什么”等問題困惑較多,渴望專業指導。他們希望的是形式生動、淺顯易懂的培訓,更具針對性,符合村校園實際情況的培訓。

        (三)“浸潤式”培訓

        有了“需求訂單”的目標定位,我們分層設計、分步實施了“浸潤式”培訓。培訓努力扎根“農村”,立足鄉土資源,努力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積極構建思考與實踐的平臺,點點滴滴、潤物無聲。第一階段,面向全體幼兒教師進行全員培訓,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更新理念,提高認識;第二階段,依托村校幼兒園建立環境創設、材料投放、游戲化教學等專題的實踐基地,根據不同幼兒園的地域特點及教師專業化程度分片研修,讓老師親身參與到園所的資源開發、環境創設中來,由“被動”變“主動”,實現做中學。第三階段,開展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互換式培訓,與市級示范園、鄉鎮中心幼兒園、村校幼兒園組建培訓共同體,開展“同課異構”、“跟班研修”、“幼小互動研修”等大量互換式、體驗式培訓,讓每一位參與者都可能成為培訓者,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四)夢想導航

        從“看管孩子”到“智慧辦園”,這是教育理念和行動的飛躍,需要通過構建共同的教育夢想,形成鄉鎮中心校校長、村校負責人、中心幼兒園園長骨干、村校幼教教師的教育合力才能實現。培訓中,我們積極融入情感認同與教育良知,讓更多的人了解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掌握科學的的理念和方法。現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領導管理由原來被動關注到主動關心的位移;領導能力由原來的“行政”管理到“課程”領導的躍遷;教師教學由“教什么”到“我要教”的轉變。有的鄉鎮校長萌發并開始了“辦中國最好鄉村幼兒園”的逐夢之旅!有老師正在構筑“許孩子一個真正童年”的美麗夢想。

        這樣的夢想是創建優質農村幼兒教育的所必需的。有了夢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當最基層的幼教人團結起來,我們相信,達成夢想的過程,就是我們羽翼下的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學前教育的過程。

        二、跟進:開發優質鄉土課程資源

        “教什么”“用什么教”是長期困擾村校幼兒園老師的第二大難題。“一師一桌一凳,屋里坐一天”基本上就是村校幼兒園日常保教工作的全部。即使很多村校教室配置了多媒體設備,也僅僅是作為播放動畫片和音樂的“播放器”在使用。支持幼兒發展與成長的園所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幾近空白,課程資源開發無從談起。教師的教育內容貧乏、低質、隨意,孩子的玩耍和游戲乏味、低效、教育價值挖掘嚴重不足。

        其實,村校幼兒園不缺課程資源,大自然在給予村校幼兒園蜿蜒綿長與群山峻嶺的同時,也給予了更多可利用的鄉土資源。我們在創建過程中初步完成了“定向一開發一利用”三步走。

        (一)精準定向。自然運動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定位明確的旅游新區。這里有國家5A旅游景區“黑山谷”、中國最古老的“龍鱗石海”、正在創建運動休閑之城。結合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定位,我們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自然、生態、運動”優質村校幼兒園創建理念,力圖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人文、民間游戲等資源,讓“木頭、竹子、石頭、泥土、沙、樹”說話,讓萬盛的人文、地理、旅游資源在兒童的心里筑巢生根。

        (二)揚長避短。人盡其才

        1.人的資源的開發。村校幼兒園缺少專業幼教師資,但卻不乏優秀的音樂、美術、心理健康等專業的小學教師,特別是有體育特長的男教師。我們嘗試挖掘村小教師專業與興趣的資源優勢,揚長避短,人盡其才。通過問詢了解、情感趨同、鼓勵鞭策,啟發他們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

        其間,雖然也遇到來自固有經驗、學習方式變革的阻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和努力,我們看到了效果。在漢苗聚居的關壩田壩村,“姚明、科比”走進校園,孩子們在“小籃球幼兒園”的氛圍里練習投擲、奔跑,明白勇敢、堅持和毅力;在海拔1300米的石林茶園村,幼兒園里依然滿目春光、紅紅火火,孩子們播種耕耘,沙池嘻戲、快樂涂鴉。

        2.物的資源的開發。大自然資源豐富,慷慨無私。我們建立了“萬盛經開區幼兒園本土資源庫”,按照自然、旅游、人文、民間游戲等類別進行歸納整理。各村校幼兒園根據自己的資源定位,擬訂《村校幼兒園資源開發利用發展規劃》。中心校校長帶領鄉鎮幼教團隊從大山里找來泥巴、木頭、竹子;從湖南返空車運回長江沙……

        (三)改造“舊”園。變“廢”為寶

        “舊”園改造,實現“干濕”分區、靈活多變――創建了攀爬區、創意美工區、森林小木屋、投擲區、民間游戲區、戲水區、養殖園、種植園、黑山谷生態旅游區等戶外活動區域;創設了表演區、閱讀區、農家樂、地面乒乓臺、室內運動區等室內活動區域。

        變“廢”為寶,實現低成本、低結構――廢棄的花園變成了種植園;教學樓的墻面增加籃框,畫上五顏六色的圖形數字成為了孩子們的投擲區;低矮的花園墻面稍加改造成為涂鴉區、泥塑區;沙池里堆放著竹筒、湯勺、盆子、篩子等玩沙工具;山里找來木頭、竹筒、鵝卯石,請上一位會木工的家長,即刻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建構材料,再做兩個獨輪小推車,歪歪扭扭,孩子們合作搬運,樂在其中。

        三、深化:供給優質精準教研服務

        教研工作的方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村校幼兒園課程建設和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目前,教研工作普遍存在“齊步走、欠深入”的問題,教研導向受到干擾,教研方式浮于表面,教研內容欠缺深度,教研效果事倍功半。

        在探索“優質鄉村幼兒園”創建的路上,我們以“問題”為導向,以“合作、深入”為行動準則,努力加強和改善“教研微循環”。精準確定村校幼兒園教研內容,精準服務村校幼兒園發展,精準提升村校幼兒園教研實效。力爭通過教研轉型,精準滴灌,把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精準輸送到村校幼兒園這個基礎教育的“毛細血管末端”。具體做法有三:

        (一)組建“四級”課程管理共同體

        我們組建了由區教研員,鄉鎮中心校校長,中心幼兒園園長,村校負責人(兼教師)組成的“四級”課程管理共同體,通過協商、合作,做好村校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立體化管理抓好“一日活動皆課程”常規管理以鎮為單位整體設計作息時間、課程設置、課程時間、一日活動、一周計劃、主題方案等,在主題活動及其環境中,逐步優化村校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模式。

        (二)實施“三人行”互助行動

        “三人行”互助行動源于“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以開放、合作的姿態關注農村學前教育,每個老師、每個孩子、每個細節對我們都具有教育性。雖然解決問題的過程參與人數并不多,但我們仍然希望探尋一條提高農村幼教師資水平的有效路徑。

        “三人行”互助行動旨在構建“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龍頭,輻射引領村校幼兒園共同發展的‘鄉村幼教發展共同體’”。我們建立了“三人行”區域推進研訓制度,確立了定時、定人、定指導內容的教研方式。教研模式也隨著工作開展層層遞進:

        “2+0”送教:由鄉鎮中心園的2名骨干教師對村校園進行送教活動,再根據送教活動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研修學習。

        “1+1”同課異構:由鄉鎮中心園的1名骨干教師和村校園的1名幼兒教師分別提供2節“同課異構”教研課,再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研修學習。

        “訂單式”服務:基于前期的互助學習,由村校園主動提出“研修任務”,鄉鎮中心幼兒園根據任務設計下一次的行動計劃,開展互助研修學習活動。

        “個性化”研修:基于前期的互助學習,村校園根據自身實際提出“問題”,并積極依托鄉鎮中心幼兒園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這個階段由村校園申報下一階段的“研修計劃”。

        精準教研,形成了中心園與村校園互幫互助的良好發展格局,“主動思考”與“共同發展”在鄉村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開花……有了一致的發展愿景,我們再根據實際需求設計更合理的解決問題的路徑,推出中心園與村校園的“周周牽手”計劃、中心園長蹲崗指導計劃、優秀園長輸送計劃等,及時有效地解決村校園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現在,我們的園本研修儼然變成了全校關于“學前教育”問題的專題研討活動,并帶動著大家主動思考“學校教育”中的共性問題,有部分村校以“優質鄉村幼兒園”的創建為突破口,積極進行教師專業成長、幼小銜接、課程整合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第8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一、信息化建設現狀

        (一)機構設置

        近年來,為保證信息化建設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把工作落到實處,鎮建立健全組織體系,明確責任,加強領導。目前成立了鎮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府信息直通車領導小組,明確政府信息公開材料負責人,政府信息直通車明確ab角互補制。定崗定責,指定專人負責對遠程教育網等信息服務與應用系統進行建設、管理和維護。指定大學生村官為各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負責人,并定期進行培訓。

        (二)基礎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全鎮信息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快發展,基本完成“村村通電話”的目標,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無線通訊網絡全面覆蓋,、石坪、向陽3個行政村完成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建設。全鎮共有互聯網用戶121戶,全部使用adsl寬帶上網。

        鎮政府辦公區共有電腦18臺,其中上網機12臺,使用光纖接入。黨政辦公室配備多功能打印機一臺。以上所有計算機設備配置windowsxp操作系統;microsoftoffice文字處理軟件;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6.0瀏覽器;360安全衛士及360殺毒軟件。在辦公室指定計算機安裝有縣政府信息公開系統及縣應急通訊系統。

        鎮屬各單位配置情況:計生站專用電腦1臺。民政所專用電腦1臺,惠普hplaserjet1020plus打印機一臺,佳能eos400d數碼相機一臺。統計站專用電腦1臺,富士施樂打印機一臺。文化站計劃建設文化信息共享平臺,預計建立一個電子閱覽室(配置6臺電腦),一個中心機房,現在已完成電子閱覽室裝修、辦公桌椅安裝和網線布線工作。鎮屬四個行政村基礎設施配置情況:村、石坪村、向陽村、高發村四個村民委員會均配置電腦一臺,除高發村外,其他三個村已開通遠程教育專線。

        (三)制度建設

        目前,鎮建立健全了《鎮計算機及網絡管理制度》、《鎮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鎮文化站電子閱覽室制度》、《鎮信息直通車來電管理制度》。

        (四)應用情況

        近年來,我鎮信息服務與應用系統發展迅速。下半年依托云南省數字鄉村網建設了鎮數字鄉村網,下設村、石坪村、向陽村、高發村四個網站,全面介紹了鎮鎮情及49個自然村風土人情和自然資源。下半年依托縣公共信息門戶網站建立鎮政府信息公開網,現有時訊、領導干部公示、科學發展在、重大事件聽證等8個欄目,每月按照相關規定,按時按步驟公開應公開內容,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另外,開通了政府信息直通車96128專線電話及聯絡員手機,隨時解決農民群眾提出的問題,做到能解答的當時解答,不能解答的限時回復。

        目前,鎮內各部門應用的系統還包括:鎮計生站使用的云南省育齡婦女及家庭成員人口數據庫個案基本信息離線錄入系統,鎮組織辦黨統系統,鎮民政所城鎮農村低保、五保戶統計系統。

        自月開通了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以來,各村黨支部積極組織農村黨員利用網絡學習相關政策和實用技術。鎮政府遠程教育網絡主要應用于視頻會議。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利用網絡資源及平臺,利用每周例會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學習。

        通過積極開展136農村移動信息富民工程項目,做好移動短號業務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向村民講清楚短號業務的優惠,幫村民算清賬,動員村民使用,以幫助農民節省話費開支。移動信息終端使用客戶中“移動惠農網”使用率達到80%以上,讓農戶盡量使用移動惠農信息終端和產品,提高移動信息終端及產品的普及率,以促進農業信息的傳播。,我鎮獲得信息富民工程先進單位稱號。

        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近幾年來,我鎮的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村社信息化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后。信息化人才資源十分缺乏,干部職工對信息化的認識相對不夠,信息化應用相對零散,缺乏總體規劃。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制約了我鎮信息產業的發展。

        (一)觀念意識滯后,認識和發展不平衡。近年來我鎮信息化發展迅速,但總體對信息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到位,對信息化建設重視力度不夠,使得信息化建設落后于其他工作,也導致地區、部門發展不平衡。而計算機和信息網絡的應用對傳統的工作習慣、方法和流程沖擊較大,推廣和發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大部分干部職工也缺乏創新精神,基本滿足于會用就行的狀態。另外,信息化直接觸及、影響到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比例較低,從而人民群眾對信息的需求不強烈,與信息服務部門之間缺少真正的互動。

        (二)體制尚未理順,政策不夠健全。我鎮信息化管理體制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至今尚未建立專門的機構及管理體制,更沒有長效機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鎮內各部門、各行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基本都是各自為政,造成設備、網絡等資源較難實現共享或互聯,沒能很好發揮各類信息系統作用。

        (三)資金短缺,人才基礎薄弱。從調研情況看,信息化建設重點項目需要資金投入量大,但大多數村組、部門都資金短缺,從而導致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落后,信息進村入戶難,互聯網大部份只在鎮政府周邊經濟較發達的村社使用。鎮內信息化人才缺乏也是制約信息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信息化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鎮政府及下屬機關中沒有信息化相關專業畢業的職工,很多軟件在實際應用時發現的很多問題沒有能力及時解決。上級機關組織的相關培訓非常有限,沒有延續性,涉及面也較為狹窄。

        (四)信息系統建設都存在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自云南省數字鄉村網站建立以來,基本沒有進行過信息更新,而網站本身的瀏覽量也很少。而鎮政府信息公開網的信息雖然按月更新,但也存在訪問量低的問題,電子政務發展還只停留在政府信息化角度,面向公眾和社會服務的能力差距很大。

        (五)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存在障礙。一些重要的基礎信息庫,像流動人口信息庫、黨員信息庫、城鎮農村低保戶信息庫的建設推進緩慢,各部門信息系統很難實現互聯互通,而各部門信息共建、共享等方面的機制建設也非常困難。

        (六)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較低。對計算機和局域網絡的保密管理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在這方面還缺乏完全有保障的技術支撐。目前只能以常規的保密制度加以約束,有時顯得力不從心。

        三、“十二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重點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從普及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發展制度和政策、提高信息應用能力三個方面入手,重點解決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信息化的實際需求,加強鎮信息化建設。

        (二)發展目標

        以重點項目推進為抓手,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堅持深化應用,務求實效,加快政務、企業、農村信息化建設。

        1、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力度的同時,堅持將電子政務平臺的建設與自身的業務聯系起來,完善公文傳輸系統。啟動涉農信服務平臺建設,深化信息服務站應用。政府企業信息共享發展模式初步確立。

        2、鎮村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多方籌備資金,確保信息化建設所需經費足額到位。加快網絡互聯工程建設,加大寬帶網建設力度,力爭我鎮信息化建設能夠上一個新臺階。

        3、營造平臺,促進發展。以網站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網站強大的可擴展性和包容性,有重點的收集城鎮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分類整理,建立項目儲備庫,結合我鎮的實際,向企業傳遞相關信息,為新企業立項提供參考,為原有企業改造提供幫助。

        (三)發展重點

        1、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做好投資8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信息化建設重點示范項目或公益性社會基礎設施工程,以項目為抓手,加強鎮信息產業化進程。

        2、拓寬政府信息覆蓋面,加強信息服務力度。一是提高政府信息上網的時效性,讓廣大人民群眾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和信息。二是以政府信息公開網為平臺,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增加互動性。三是加大網上招商力度,一方面大力宣傳鎮的投資政策和環境,吸引潛在的投資者,另一方面與鎮內企業合作,將鎮內企業信息上網。四是加強對現有信息資源的管理,掌握資源存量狀況,并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形成一批實用的基礎數據庫。

        3、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信息化。利用現有的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系統,縣電信、移動、聯通公司的信息網絡系統及信息技術平臺,開展農村信息服務。通過推廣實用適用的技術,多渠道構建信息共享的農村服務網絡。

        四、信息化建設保障措施

        (一)增強信息觀念,優化信息化推廣的社會環境。要充分認識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強化各級領導的帶頭作用,提高對信息化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實實在在地推進部門、地區信息化工作。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科普、教育和各種渠道,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識。

        (二)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加強信息化組織領導。為提高對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成立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注重統籌協調,為我鎮信息化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建立各級信息化管理機構,落實具體負責人。加強信息化建設的項目管理,建立目標考核制度。做好通信運營企業等相關單位間的協調工作,保證信息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建立一套反饋迅速、資源提供及時,群眾使用方便的服務機制,實現技術有保障、服務有標準、管理有規范。

        (三)加大宣傳力度、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強對信息化人才方面的培訓與指導,立足于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技術熟煉、能力過硬的信息化工作管理隊伍和技術隊伍。豐富培訓內容,吸引人民群眾,進一步提高信息化知識的普及率。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媒上多開展一些信息化技術的宣傳和教育,使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簡單的操作知識得以普及。盡可能創造平等的、便捷的條件,爭取信息化相關教育和培訓機會。

        第9篇:數字鄉村調研計劃范文

        海南省政府2001年9月發文《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開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督導檢查活動的通知》,自此開始了在海南省的教學點改革。截止2012年有將近1400個農村教學點,在校學生近兩萬人。海南萬寧市在2005年后也開始對各偏遠地區進行布局規劃,到目前為止萬寧農村地區的教學點就46所,每所教學點的學生不足100人,少至10多人。平均教師6~7名,多至14人,少至三人。JX小學位于萬寧市LJ鎮JX村,JX村三面環山,一面向海,與臨近的陵水縣隔山相望;村民以黎族為主,只有一戶苗族,該村只有一條從村頭直通村尾的鄉村公路。JX小學建于1953年,占地面積24292平方米。2010年撤并小學四、五、六年級到萬寧市思源實驗學校。目前小學部有一、二、三三個年級,各一個班,共有學生99人,學生都來自JX村,基本以黎族為主2013年春季開設附屬幼兒園:有小、中、大各一個班,共有幼兒80人。該小學共有10名教師,小學部6名,其中只有一名屬于正規師范學校畢業,平均年齡50歲以上。幼兒園部4名,其中4名沒有編制。在硬件方面,有教學樓一棟,教室里教學設備陳舊,沒有電腦、投影儀、電視機等現代教學設備;沒有專門的籃球場、田徑場。足球、排球、跳繩等體育設備奇缺;有五間教職工宿舍,人均0.5間。JX小學時在海南教學點中典型的少數民族農村教學點。

        二、JX小學教學點折射出來的

        海南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現狀

        (一)以民族特色為主的農村教學模式

        海南省共有少數民族38個,全省18個市縣中有9個少數民族聚居市縣和4個雜居市縣,世居少數民族主要是黎族、苗族、回族,他們大多聚居在海南島中部、南部的瓊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縣和三亞市。海南省多年的“撤校并點”農村義務教育改革模式使得現存的多數教學點都存在在這些少數民族偏遠山區,能留下來的教師也往往以會講本地語言為主。多元的少數民族文化教學模式成為我省農村教學點的重要特征。這表現在:本民族或多民族的文化氛圍,教學手段、模式、理念等缺乏現代特征;農村教學中的放任式教學觀念存在。這些模式的存在有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長,如黎族傳統體育中的合理性和黎族傳統織錦技術的教學,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也只能發現少數具有天賦的學生。然而少數民族氛圍較為濃厚的農村教學模式不利于我省農村教學點的發展。

        (二)教育政策的某種歧視性導致“硬件”投入得不到真正的落實

        自2001年5月頒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后,海南省教育行政部門在農村基礎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部分農村基礎教育“硬件”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落后地區的教學點并沒有得到同等的改善。《海南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民族教育手段現代化進程。……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計算機教育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配置,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步代。”,并專門制定了《2011年海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設備配備標準需求參考表》給與地方政府參照執行。從“參考表”中可以看到:該表涉及的包括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設備幾個方面。然而:1.計算機教室和多功能媒體設備在很多教學點都沒有資格配置。由于教學點是一、二、三年級,學生總人數一般不超過100名左右,大多數學校很難平行班很難超過3個,這導致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設備基本與多數教學點“無緣”。2.滿足配置條件的仍然配置不起來。表中所示的參考標準規定平行班1~2個配備多媒體教室一間,電子閱覽室一間,其中計算機四臺。這樣的標準在任何一個教學點都應該能配置的。但在對JX小學的調研中,這也是個空白。在筆者調研的教學點,一棟兩層教學樓是希望工程資助下建成的,但陳舊的教學設備和較差的教學質量輸出和洋氣大方的教學樓卻顯得格格不入。

        (三)教學點“軟件”方面的改革效果不佳

        自《決定》頒布以后,海南省教育部門馬上起草了《海南省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意見》,并根據各市縣的具體情況對農村教學點的建設給予了專門說明。省教工委和省教育廳在2013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實現所有教學點優質數字教育教學資源全覆蓋及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培訓。”調研中,發現教學點教學軟件資源也并沒有得到真正落實。JX小學教學點共有10名教師,半數教師來自本地,常以本地化(萬寧話)開展教學。小學部6名教師受教育水平不高,其中5名高中畢業,屬“頂班”出身的,只有校長是正規師范院校畢業。教師知識結構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屬“一張嘴,一支筆”的傳統教學模式。6名教師除了要教本專業外,還要教體育、音樂、美術等文化素質課,負擔很大。訪談中,JX教學點負責人談到:一個教學點往往只有一個正規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甚至有的教學點還沒有這樣的教師,教學點對經過系統訓練的正規高等師范畢業的教師可以說是求賢若渴。

        (四)少數民族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穩定增長

        海南省從2004年底起,對全省18個市縣城鄉教師工資實行統一標準發放。2007年省政府出臺《海南省提高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師崗位績效津貼暫行辦法》,從2007年1月起,將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師崗位績效津貼提高到人均月150元;2008年提高到人均月300元,從2009年1月1日起,教師績效工資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拉平了學校教師與公務員收入水平的差距。海南省教育廳在2013年關于《報送農村教師特殊津補貼項目有關情況的通知》中對教學點的進行了專門的補貼,并且教學點補貼標準明顯高于村小和中心小學。此外,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師還有民族地區、偏遠地區補貼,但這僅限于有編制的教師。

        (五)社會關注度不夠,教育意識薄弱

        JX村是一座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小村莊,一條小馬路走到盡頭的山村里的學校是很難引起外人注意的,缺乏社會關注的教學就給教學點的資金等各方面資源的獲得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的存在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是快速發展的國際社會趨勢,帶來國際化的標準,一方面是停留在少數民族大山里的復合式教學模式。國際旅游島建設人才是關鍵,這無疑也成為了國際旅游島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問卷中29.1%的家長僅僅希望自己小孩最多初中畢業就可以了。還存有一些父母覺得只要盡到一種國家九年義務教育附給他們的義務責任,小孩讀到幾年級不愛讀了,回來也隨便。

        三、關愛農村教學點,推進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快速發展

        政府主導下的“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是改善我省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學點的根本原則和思路。教育公平強調的“不僅要在一種形式的意義上開放,而且應使所有人都有一平等的機會達到它們”①堅持這一原則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顯得極其重要。這有利于更好的協調城鄉之間、農村教學點和各中心學校之間的關系。此外,教學點的公共產品屬性決定了政府是改善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學點的主體,這就要求政府部門更要以實質平等作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出發點。

        (一)充分認識教學點在我省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點是海南民族地區農村基礎教育的生力軍。教學點不僅僅是有助于解決偏遠地區孩子上學遠上學難、降低農村地區家庭教育成本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國家義務教育的實現,防止因上學遠上學難問題導致輟學現象的產生,避免發生新的教育不公平現象。相關研究表明,教學點作為小型學校往往能借助其靈活多變的課程和教學方式而輸出較高質量的課程。教學點在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中將長期存在。很多地區在對教學點的相關政策當中都沒有給予教學點以優先性的考慮,甚至有相當的歧視性的意識或政策,這就要求各界人士提高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學點存在價值的充分認識,理解教學點在國際化背景下的多民族族際關系中的重要意義。

        (二)完善投資體制,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教學點的教學費用都是按照人數多少進行分配的。農村教學點正常的運行經費主要是依靠上級政府下撥的公用經費,各教學區教育主管單位往往是中心學校。因此,該經費又由中心學校統一管理并按照各小學,農村教學點的學生人數進行再次分配。經費的層層管理導致經費的使用總是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從筆者調研的茄新小學得知,由于所有教學點的經費都由中心學校統一掌握,而中心學校的經費本身也短缺,中心學校對上級下撥的經費有配置權。在經費的使用過程,中心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情況支配一些他們本校需要的教學設備,這種由上而下的分配模式無形中也會對農村教學點的發展上起到了阻礙的影響。如在教育相關部門成立一個專門管理農村教學點的機構,并按國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和我省“關于提高村小學和教學點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要求去管理農村教學點,有關的教學經費要在第一時間充分地利用在農村教學點上。

        (三)促進教師流動,合理配置教學點師資

        影響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問題的焦點在“教師”方面。在筆者調研的教學點,由于“撤銷并點”,多數優秀教師都去了中心校。該校負責人對筆者說得最多的就是:“你們這批支教調研的留在這里最最好了”。教學點的師資力量亟需得到改善。這就需要促進教師流動,合理配置教學點師資。首先,根據客觀因素適當放寬農村教學點教師的編制標準,合理調整各科課程,由相應專業的老師負責,保證不會出現嚴重的缺教師現象;其次,應該定期多開展一些針對農村教學點教師的培訓,并定期考核培訓的效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教學點教師工資績效進行嚴格的管理評定。第三,多鼓勵優秀教師到偏遠的農村教學點任教,并對到農村教學點任教的優秀教師給予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如崗位補貼、職稱晉升的優先權。第四,充分利用志愿者這個平臺,比如通過“走教”“支教”“帶教”等方式,來緩解教師暫時性的短缺,促進教師流動,合理配置師資力量。

        (四)建立高校對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長期幫扶機制

        高校擁有優秀師資、先進教學設備、教學理念等優勢,高校更應當充分發揮其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職能作用。(1)設立資金項目,以“國培計劃”為主導,以校際長期幫扶機制為內容開展對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的長期幫扶。從2010年開展的國培計劃已經有對海南省偏遠地區教學點教師的培訓,但名額與眾多的農村教學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需要培訓和幫扶的對象也是難以面面俱到,這就需要發揮民族地區高校的服務地方的重要職能。(2)開辟資金渠道,開展寒暑假支教服務活動。高校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教服務活動不僅能給教學點帶來新鮮的信息,也能為大學生提供磨練心智、鍛煉能力的機會,培養在校學生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奉獻精神。(3)建立高校教師與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教師的溝通機制。這既可以給經費的支持,也可以給職稱評定優先權的鼓勵。此外,這種幫扶機制還應當以網絡等平臺作為載體。

        (五)以《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為契機,大力改善教學點生存環境及教學效果

        《規劃》提出,未來鄉村空間重構的方向是:依托現狀條件較好、人口規模較大、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集鎮和中心村,集約建設新農村中心居民點,使其成為農村地區的主要聚落形式,同時保留和適度發展具有鮮明特色和區域代表性的村莊,從而形成以小城鎮、中心居民點和特色村莊為主體的鄉村居民點體系。這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教學點建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按規模經濟理論,在既定的市場條件下,生產規模擴大,可以導致最低平均成本的下降。這就需要改變農村教學點分散、師生人員少、收入效益低、教育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局面。在海南社會主義新農村見著總體規劃下,“小城鎮、中心居民點和特色村莊為主體的鄉村居民體系”的構想能解決教學點存在的地理位置和公共資源投入的瓶頸問題。

        四、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一伊香蕉久在播放线视频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爽aⅤ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亚洲人曰屄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