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教學設計要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設計要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設計要素

        第1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設計;催化劑;反應速率

        文章編號:1005C6629(2015)2C0040C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化學實驗不但是驗證化學理論或假設的一種科學研究手段[1],也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掌握相關化學實驗技能的學習方法[2]。王磊等[3]認為,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實驗內容具有更加廣泛和豐富的內涵,應該包括問題要素、本體要素、知識要素、方法與技能要素、態(tài)度要素等五個要素。這五個要素不但涵蓋了實驗原理、實驗技能和實驗儀器等傳統三要素觀點的內容,同時也反映了化學實驗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

        在教材中,有關實驗的編排往往只是對操作過程及現象觀察進行描述,沒有完整地呈現實驗內容的全部要素。如果完全按教材編排的內容進行教學,常常會使得某些內容被忽視,實驗的教學功能也會弱化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難以真正落實“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學過程中,需進一步分析實驗內容要素,合理設計實驗教學,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教育教學功能,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1 實驗教學設計模式

        基于實驗內容要素分析的實驗教學設計,強調較全面地呈現實驗教學內容,不但要幫助學生獲得化學知識,也要幫助學生學會化學實驗技能,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化學實驗能力、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其總體思路是將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按問題要素、本體要素、知識要素、方法與技能要素、態(tài)度要素等五要素進行分析、豐富,并設計探究式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分析并豐富后的內容有機整合到探究式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見圖1)。

        在該設計模式的要素分析中,問題要素是指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揭示的規(guī)律或提供的事實;本體要素是實驗的物質條件,包括實驗條件、實驗藥品、儀器設備等;知識要素是指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對象和實驗手段等方面的知識;方法與技能要素是指《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化學實驗基礎”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有關實證研究方法、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條件控制、數據的定量處理、模型和假說等科學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內容;態(tài)度要素主要指實驗安全意識、綠色意識、環(huán)保意識,以及對實驗的認知和態(tài)度等。從這五個要素來分析實驗教學內容組成,能全面地呈現實驗教學的內容;同樣,基于這些內容,確定的教學目標能夠關注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從而避免內容缺失和教學功能弱化。

        2 實驗教學設計過程

        在教學中,我們按基于實驗內容要素分析的實驗教學設計模式進行了教學設計和實踐,取得良好效果?,F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化學2》(2007年第3版)第二章實驗2-6“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為案例(以下稱實驗2-6),來說明該實驗教學的設計過程。

        該實驗在教材中的陳述為“在3支大小相同的試管中各裝入2~3mL約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MnO2粉末、1~2滴1 mol/L FeCl3溶液。對比觀察現象”。

        在教學中,我們將其作為演示實驗進行教學。

        2.1 要素分析

        從實驗內容的五個要素分析實驗教學內容的組成,其目的是完整呈現實驗教學的全部內容。

        2.1.1 問題要素分析

        問題要素是實驗內容的核心要素,實驗只有圍繞要解決的問題,才具有探究性和目的性。教材中部分實驗課題明確提出了要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即是該實驗的問題要素。而對于一些沒有提出明確探究問題的實驗課題,通過分析該實驗的意圖及其在教學內容體系中的價值,也可以提煉出該實驗的問題要素。

        案例 實驗2-6的陳述中并沒有明確提出問題,但從教材前后內容來看,實驗主要是探究有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意圖是通過該實驗得出催化劑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這一結論,因此我們將該實驗的問題要素確定為“MnO2、FeCl3對H2O2的分解速率有什么影響?”。

        2.1.2 本體要素分析

        本體要素是實驗的物質條件。分析實驗內容的本體要素,就是要從教材陳述的實驗過程中提煉出完成該實驗所需的所有藥品、器皿、儀器設備及其數量,特別是教材中沒有明確寫出、但又是必需的器皿等。

        案例 實驗2-6中,本體要素除了包括MnO2粉末、1 mol/L FeCl3 10mL(滴瓶裝)、5%的H2O2 50mL(新配制)、清潔的試管3支外,還包括教材沒有寫明的塑料透明試管架、藥匙、紙槽等。

        2.1.3 知識要素分析

        知識要素既是解決問題的必備基礎,也是實驗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因此,要考慮兩個層面,一是實驗前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基礎,二是完成實驗后學生應獲得哪些新的知識。知識要素的分析,具體從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以及有關實驗對象、實驗手段的知識,實驗后獲得的結論等方面進行。

        案例 實驗2-6中,實驗前學生應具備的知識:H2O2水溶液俗稱雙氧水,有毒,有腐蝕性,是強氧化劑;H2O2水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解為水及氧氣,并產生氣泡,氣泡越多表明分解速度越快。實驗后學生獲得的知識:MnO2、FeCl3起催化劑作用,能加快H2O2的分解;催化劑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2.1.4 方法與技能要素、態(tài)度要素分析

        方法與技能要素、態(tài)度要素在教材中往往沒有直接呈現出來,需要鉆研課程標準、領會課程理念和設計思路,并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和各模塊、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才能很好地分析。方法與技能要素方面,除了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外,還包括實驗設計、數據的定量處理等實證研究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內容,以達到對學生探究能力、實驗能力等的培養(yǎng)。態(tài)度要素方面,應根據實驗課題的知識要素、方法與技能要素等方面的內容,分析提煉安全、環(huán)保、綠色意識培養(yǎng),以及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培養(yǎng)等的內容。

        案例 實驗2-6,除了鞏固藥品取用技能(MnO2粉末取用、FeCl3液體取用)外,還有簡單對比實驗的設計、實驗條件控制等的技能。H2O2有毒性和腐蝕性,因而教學需進行學生安全意識、環(huán)保意識的強化。

        2.2 目標確定

        從要素分析來看,實驗教學內容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有針對性地在這三個方面進行體現。但是化學實驗的類型多樣,不同具體實驗課題的要素組成、教學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在重視體現教學目標完整性的基礎上,也應根據具體實驗課題在教學內容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突出該實驗課題核心教學目標。

        案例 實驗2-6,教材的意圖主要是通過該實驗來說明催化劑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此該實驗最為核心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得這一基礎知識。根據這個思路,結合要素分析結果,我們將實驗2-6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認知性學習目標:知道MnO2、FeCl3起催化劑作用,認識到催化劑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技能性學習目標:學會簡單對比實驗的設計;鞏固試管實驗操作技能。

        體驗性學習目標: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H2O2的毒性和腐蝕性,進一步培養(yǎng)安全意識、環(huán)保意識;規(guī)范操作,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

        2.3 過程設計

        化學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實驗教學過程無疑采用探究式教學過程最為恰當。一般來說,探究式實驗教學過程分為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實驗設計、收集證據和解釋與結論五個環(huán)節(jié),王磊等[5]從師生在不 同探究環(huán)節(jié)中所占活動主體的程度不同將探究式教學劃分為五個不同的水平,從水平一到水平五,教師的作用越來越小,學生的自主性越來越大。

        案例 對于實驗2-6,我們作為演示實驗進行教學。但作為一個具有研究性質的實驗,仍然可采取探究式教學過程設計,具體環(huán)節(jié)見圖2。

        2.4 內容整合

        在要素分析、目標確定的基礎上,根據過程設計,將實驗教學內容具體組成成分有機整合到各個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出教學事件和流程。

        2.4.1 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就是要明確實驗探究的問題、揭示的規(guī)律或提供的事實。這些問題、規(guī)律或事實應對應于實驗內容的問題要素。因此,在提出問題環(huán)節(jié),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呈現實驗內容的問題要素,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要素開展實驗探究學習,使實驗教學具有探究性和目的性。

        案例 實驗2-6,實驗前教師提問:“MnO2、FeCl3對H2O2的分解速率有什么影響?”此問題與實驗的問題要素相同。

        2.4.2 建立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提出的問題,討論實驗的可能結果,作出猜想或假設。實驗的可能結果及假設的具體內容涉及實驗內容中的知識要素,即完成實驗后學生應獲得的新知識。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將實驗后學生應獲得的新知識這一知識要素通過假設的形式呈現。

        案例 實驗2-6,提出實驗假設: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的分解。此假設針對研究問題,體現知識要素。

        2.4.3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即設計實驗方案,教師要引導學生初步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幫助學生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有計劃地融入方法與技能要素中的實驗設計方法,介紹自變量、因變量、實驗組、對照組等概念,幫助學生理清實驗的設計思路,引導學生一起設計實驗方案來探究提出的問題、驗證假設。

        案例 實驗2-6中,可體現實驗技能中的對比實驗設計要素,通過對比實驗來驗證提出的假設。引導學生一起設計該實驗:自變量為MnO2、FeCl3;因變量為H2O2的分解速率;以加MnO2、FeCl3試管為實驗組,以不加MnO2、FeCl3為對照組,通過實驗觀察哪支試管中H2O2的分解速率快。

        2.4.4 收集證據(開展實驗)

        實驗準備是實驗內容本體要素,如實驗藥品、儀器設備的呈現過程,同時也是針對這些本體要素的知識要素、態(tài)度要素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對實驗藥品、儀器設備等進行展示、介紹,針對某些實驗藥品、儀器設備的知識進行提問回顧或講解,幫助學生獲得在實驗前應具備的知識基礎;同時,針對有毒、有腐蝕性、易燃、易爆實驗藥品,進行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環(huán)保意識。

        案例 實驗2-6,實驗演示前,教師逐一展示MnO2粉末、FeCl3溶液(滴瓶裝)、H2O2溶液(新配制)、清潔的試管,并重點講解H2O2水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解為水及氧氣,產生氣泡,氣泡越多表明分解速度越快;同時強調H2O2水溶液的毒性、腐蝕性,培養(yǎng)安全意識、環(huán)保意識。

        實驗演示是實驗內容的方法與技能要素、態(tài)度要素等綜合呈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條件控制,同時要規(guī)范示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演示實驗常常采用邊講解邊演示的教學形式。

        案例 實驗2-6中,演示實驗時講解MnO2粉末取用技能、FeCl3液體取用技能。

        實驗結果觀察是實驗收集證據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合實驗內容的方法與技能要素的重要一環(huán),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收集同假設有關的實驗現象和數據。

        案例 實驗2-6中,引導學生在相同條件、同一時間下對比觀察3支試管產生氣體的速度。

        2.4.5 解釋與結論

        將觀察、收集到的實驗現象、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得出事實證據與假設之間的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實驗內容的方法與技能要素的重要呈現過程,要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結論,并通過正確方法表達實驗結果。

        案例 實驗2-6中,對比3支試管中產生氣泡的速度,說明MnO2、FeCl3起催化劑作用,能加快 H2O2的分解,得到催化劑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結論。

        總之,基于實驗內容要素分析來理清實驗內容組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教育教學功能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實際上高中化學實驗的類型多樣,有學生實驗、演示實驗,有探究實驗、設計實驗、對比實驗、觀察實驗等類型,由于不同類型實驗的教學目標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具體實驗課題的內容組成要素上也有所差異,教學實踐中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作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吳俊明,王祖浩.化學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李萬華.高中化學新課標教材實驗部分的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王磊,劉強,張小平等.試析《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的實驗體系[J].化學教育,2004,(9):9~12.

        第2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我們提出物理課堂教學的“六主”教學理念,即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知識為主線、方法為主略(策略)、思維為主攻(攻略)、能力為主標(目標).為使之形象,可將“六主”類比于植物生長之根、氣(魂)、莖、葉、花、果,希望滲透到教學設計中,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學生為主體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之根

        學生之成長相近于樹之長成,澆樹澆根,才能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是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問題.教師要知道學生需要什么,能理解到什么層次,就像給樹澆水施肥一樣,既要考慮時間,又要明確數量;教師讓學生思、讓學生問、讓學生說、讓學生動,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所疑為老師所想、學生所需為老師所思、學生所做為老師所設的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讓學生在動中吸取知識、建構能力才是教學設計的根基.

        2教師的主導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之氣之魂

        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相當于植物賴以生存的空氣,無處不在,又是無形之手,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有效教學.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設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發(fā)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多講、多議、多思、多作,教師少說精講,及時啟發(fā)引導,像魂一樣附著于課堂,像氣一樣無處不在,但又不顯山露水,才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作法;教師設法讓學生出現靈感與火花,才是教學設計之氣之魂,也是高效課堂之魂.

        3知識為主線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之莖

        莖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是植物的主干,是連接根、葉、花、果的通道,通過莖中的毛細管網絡,下連深根,上通葉氣.課堂教學中的知識相當于植物之莖,連接學生、連接教師、連接方法、連接過程、連接思維、連接能力.不以知識為主線的教學就像枯死之樹,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堂教學要以教學大綱的三維目標要求為基點,以所學概念、規(guī)律知識為脈絡,用問題、實驗、方法、策略溶解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高效吸收,融會貫通,這是“六主”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

        知識為主線不僅是教學設計之莖,也是教學反饋之莖,也就是說,教學反饋主要以知識主線的理解,掌握為起點和落點,就像植物之莖,根吸水分營養(yǎng)輸送至莖葉,葉吸收能量傳送莖根,在教學設計中反饋信息和方法策略都應通過學生對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和反應作出判斷.

        [JP3]4方法策略的選取、制定和應用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之葉[JP]

        葉也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植物通過葉,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夜晚釋放氧氣,枝繁葉茂使植物就茁壯成長.在教學設計中,方法和策略是我們要達到掌握主干知識,提高能力目標所想的辦法.方法與策略隱于教學過程,但明于教學設計,方法與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是教學設計的特色要素體現.

        方法策略包括教學方法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策略,教學設計中方法和策略的應用核心要素之一是要有針對性,既要針對具體的知識、不同的課型(概念規(guī)律課、實驗課、習題課等),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學生的程度、狀態(tài).體現的是教學設計者對教材和學生的了解和研究的水平.

        5思維的培養(yǎng)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之花

        花之美外在于其艷,而內在于其實,植物的成長目標就是獲得果實與種子,完成生物學意義上的一個輪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是為達到終極能力目標提高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相似于花與果實之關系,沒有花,就不會結果,沒有思維過程,就不可能有能力形成,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是教學設計追求的絢麗之花.

        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就是思維能力的主要表現形式,新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物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就是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原則.

        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基點在于讓學生思考,思考的源泉在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把提出的問題設法解決和提出一些解決方案,這樣一個過程就是很好地培養(yǎng)思維方式和能力提高的過程,也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探究過程;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點串線,舉地反三,多題歸類,是思維多樣性、靈活性、發(fā)散性、敏捷性培養(yǎng)的重要途經.思維過程是隱性的、但又是開放的,教師周密設計系列性問題,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找準問題切入點,創(chuàng)設出一種能使學生積極思維的環(huán)境,使學生沉浸在生動、緊張、活躍、和諧的氛圍中,給學生提供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達到發(fā)現、應用與創(chuàng)造的要求,使學習過程升華為能力形成過程,爛漫的思維之花才能盛開于學生的腦海.

        6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之實

        春華秋實,在浩蕩的春風吹拂下,才有滿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教學設計中對能力形成的關注和重視相似于植物生長過程中果實之形成,能力培養(yǎng)是教學的根本目標,就像植物生長輪回就是為了結出累累果實一樣.能力培養(yǎng)是貫穿教學設計始終的一條暗線,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已是世界性的共識,物理教學目標雖已明確了五種能力要求,但是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沒有一種能力是獨立存在的,在教學設計中應有意識地滲透各種能力的訓練,寓能力培養(yǎng)于新授知識中,寓能力培養(yǎng)于實際生活中,寓能力培養(yǎng)于科技活動中.加強實踐活動、實驗操作和研究性學習是教學設計中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途徑和方法.

        第3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項目教學 項目設計 設計要素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5-0145-02

        項目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教學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和最終目標,目的是使學生在職業(yè)情境中培養(yǎng)出從業(yè)所需的職業(yè)能力。項目教學中的教學項目既可以是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也可以是一項具體的生產(工作)任務,或是排除設備的一個故障,或是對人的一項服務。

        目前高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大量采用了項目教學法,但是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卻不盡相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項目設計、教學項目實施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不同。如何開展項目教學設計才能真正符合當前職業(yè)教育的課程理念和課改要求?在進行教學項目設計的過程中應考慮那些因素?

        本文以展覽策劃課程展會宣傳推廣項目為例,研究項目設計過程中應考慮的四個要素。宣傳推廣是在實際的展覽策劃工作過程中的一個典型工作內容。在將工作內容轉化為教學可實現的教學項目時,要考慮四個要素:1.學生基礎――學生是否有能力完成這樣一個項目;2.學習目標――這樣一個項目完成以后是否可以達到該學習任務設定的目標;3.知識含量――教學項目本身是否足夠綜合,涵蓋相關的理論知識;4.開放程度――教學項目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下面以展覽宣傳推廣為例進行說明。

        一、學生的基礎

        對學生的基礎分析能確定學生起點,保證設計的項目符合學生的能力,能保證教師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自信心。

        本項目的授課對象為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前期專業(yè)課程包括會展行業(yè)認知、會展設計、展商促進服務與管理、觀眾促進服務與管理,同期課程有會議與節(jié)事策劃。通過前期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會展的基本知識,招展和招商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會展設計、展商促進服務與管理、觀眾促進服務與管理均采用項目教學法,對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學生在二年級第一學期學習過展商促進與服務管理以及觀眾促進與服務管理,有一定的市場營銷的理論基礎,所以市場營銷的相關理論不必要再過分詳細解釋。

        本課程學生通過完成主題策劃、立項策劃,完成了展會的基本框架的構建以及展會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展覽宣傳推廣項目的主要任務是展覽宣傳推廣策劃。課程需要幫助學生建構宣傳推廣策劃的基本理論框架,而且重點是知識的遷移能力,即如何能把理論遷移到展覽實踐中。

        在授課學生中,女生比例占總人數的82%,男生比例占總人數的18%,全部為北京籍生源。北京生源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較強,但是,對于項目進度的控制不是很好,總是有拖沓的現象,學習上吃苦的精神也比較差。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女生偏多,好多項目的開展,男生不是很主動,總是等靠女生,這樣也不利于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因此在項目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組搭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多針對項目設計具體的任務和個人工作頁和小組工作頁,教學步驟要更細一些。

        二、學生的學習目標

        為了實現課程目標,我們特別注意將單元目標與課程目標對應,將項目任務與學習任務目標對應。設計具體的項目任務時,要對照單元學習目標來設計,以展覽營銷策劃-展覽宣傳推廣項目為例,項目任務與學習目標對應如下:

        三、教學項目本身涵蓋的專業(yè)知識容量

        設計教學項目時,充分考慮學習任務“展覽策劃”的要求,將展覽策劃的專業(yè)知識融合進去。專業(yè)知識包括陳述性知識(是什么)、過程性知識(怎么做)、反思性知識(為什么這樣做)。在設計具體項目任務時,要考慮到項目本身能夠涵蓋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以保證項目教學體現做中學的特點。

        四、教學項目本身的開放性

        任何一個項目的結果都是有差異的,因此一個綜合性的項目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本項目構成一項完整學習工作任務,目標明確、內容具體、步驟性特征明顯。在這一項目中,要給學生很多創(chuàng)新的空間,雖然展覽宣傳推廣計劃的步驟以及方法對于學生來講是沒有差異的,但是不同類型的展覽會宣傳的重點不同,那么其宣傳推廣的方式和內容也有所不同。學生通過完成不同類型的展會的宣傳推廣,實現有效的宣傳推廣,能不斷創(chuàng)新,富有自己的特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項目的完成需要小組的成員鼎力配合溝通, 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同時,課堂上通過頭腦風暴、連連看、小組討論等方法以及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全面、統籌分析的能力,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教學項目設計充分考慮和遵循了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有計劃、有能力、按步驟完成項目任務,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通用能力,能夠滿足企業(yè)對展覽策劃人才的需求。

        [ 參 考 文 獻 ]

        [1] 石偉平.我國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路[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31).

        第4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青霉素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21-02

        一、設計思路

        對教材和學情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在把握好重難點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多角度描述的謎語設疑導入;啟發(fā)思維的問題導學;平面立體的結構講解;形象的機制圖講解;圍繞抗菌特點的問題討論;結合微生物免疫學知識的抗菌譜;根據抗菌譜內在關聯的臨床應用推導;不良反應的案例分析等。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淺顯化、邏輯化、臨床化。寬松活潑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在體現“探究性思維,自主性學習”的指導思想下制定以下三方面的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機制、特點、抗菌譜、用途、不良反應及防治;

        能力目標:學會為病人提供用藥指導,熟悉青霉素不良反應癥狀,并能做出正確的預防和處理。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結合臨床、聯系生活,樹立對相關疾病臨床用藥指導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機制、作用特點、抗菌譜、臨床用途、不良反應。

        教學難點:青霉素的抗菌作用特點、臨床用途。

        難點攻克:根據相關基礎知識,結合本節(jié)課具有內在聯系的特征,采用邏輯推進,教師適時點撥,加入學生討論、自主探索,將難點攻克。

        四、課前謎語

        謎語描述:有一個抗生素C―它是抗生素的鼻祖;它的發(fā)現充滿了戲劇性;它是40年代的靈丹妙藥,治愈了當時感染引起的不治之癥如肺炎和敗血癥;它是二戰(zhàn)期間的瑰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傷員;它是一個不朽的明星,直到今天,它還活躍在治病救人的舞臺。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抗生素多角度描述,不僅使學生易于猜測,而且點出這一抗生素的歷史地位及意義。激起學生猜測興趣,調動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出本節(jié)課課題。

        五、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

        簡述青霉素發(fā)現史;以發(fā)現史中“青霉菌殺死葡萄球菌”的例子引導學生回顧抗生素的概念,界定青霉素就是抗生素;提出問題:青霉素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物質?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審視青霉素,導出這節(jié)課要講的主要內容。

        2.結構介紹

        圖片展示青霉素平面、立體結構引導學生根據化學知識分析青霉素結構;指出青霉素關鍵結構部位―β-內酰胺環(huán),強調其是抗菌活性中心;引導學生聯想本章大標題β-內酰胺類抗生素,指出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就是以其關鍵結構部位命名。

        采用圖片展示平面、立體結構圖,動畫標記等動作,直觀展現青霉素結構,抽象變具體。與本章節(jié)大標題結合,強調關鍵結構部位,同時加深學生理解。

        3.抗菌機制

        根據細菌細胞壁機制圖,對比講解細胞壁正常合成途徑、青霉素干擾正常合成途徑,總結青霉素抗菌機制。

        通過機制圖演示、對比解析可使學生易于理解、深化記憶。

        4.抗菌特點

        課堂討論:根據抗菌機制,圍繞抗菌特點,提出3個問題:①青霉素對人和哺乳動物細胞有殺滅作用嗎?②青霉素是繁殖期殺菌劑還是靜止期殺菌劑?③青霉素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的作用有區(qū)別嗎?

        引導學生根據課堂討論結果總結抗菌特點。如,根據“青霉素對人和哺乳動物細胞無殺滅作用”這一討論結果,引導學生總結出青霉素對人和哺乳動物“低毒”的特點。

        問題討論需要學生從抗菌機制推導,鍛煉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容上將抗菌機制、抗菌特點相聯系,通過課堂討論順利過渡,攻克抗菌特點這一重、難點。

        5.抗菌譜

        ①展示細菌形態(tài)圖,讓學生根據微生物學知識辨別抗菌譜中的細菌。②青霉素抗菌譜口訣:“鏈葡螺放白肺炭”,聯想記憶青霉素的抗菌譜包括溶血性鏈球菌、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螺旋體、放線菌、白喉桿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桿菌等[1][2]。

        此環(huán)節(jié)將新知識與微生物學知識聯系,形成新舊知識的遷移;青霉素抗菌譜口訣將知識歸納,便于學生歸納記憶。

        6.臨床應用

        引導學生從抗菌譜推導臨床用途。如,抗菌譜中,青霉素對革蘭陽性菌中的肺炎球菌具有高效殺滅作用,肺炎球菌易引起臨床疾病――大葉性肺炎,故青霉素在臨床用途上可以用于治療大葉性肺炎。

        此環(huán)節(jié)強化了抗菌譜與臨床用途的內在聯系,學生親自推導可加深記憶,同時將理論與臨床相聯系。

        7.不良反應

        臨床案例:男,25歲,5天前局部曾有蚊蟲叮咬史,在外院肌注青霉素未堅持治療(量不詳)。給予局部外用消毒殺菌藥處理,并給予做青霉素皮試(-)后,給予青霉素800萬U加5%G-S250ml中靜滴,液體滴入50ml后病人突感呼吸困難、胸悶、心慌、四肢發(fā)涼,繼之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紤]青霉素所致過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滴入青霉素,給予0.1%腎上腺素1mg,同時配合吸氧、人工呼吸、輸液、應用升壓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分析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案例,強調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表現和治療措施。以歌訣形式總結青霉素過敏性休克防治措施(一問、二試、三避免、四專用、五現配、六觀察、七搶救)。

        8.重點回顧

        引導學生回顧重點、鞏固知識。以口訣形式將知識點高度凝練、化繁為簡,突出重點。

        口訣:青霉β內酰胺環(huán),阻礙胞壁合成完,低毒高效又廉價,細菌譜窄卻怕它。鏈葡螺放白肺炭,對應疾病首選它,不良反應須預防,過敏休克急救忙。

        9.布置作業(yè)

        ①課后習題;②實踐:走進街上的藥店,記錄藥店里都有哪些青霉素類藥物及其適應癥;③預習β-內酰胺類抗生素之頭孢菌素類藥物

        從不同角度進行作業(yè)布置:習題作業(yè)可以鞏固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掌握。實踐作業(yè)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面,加深知識的理解。預習作業(yè)可使抗菌作用機制相同的兩種抗生素(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產生內在聯系及學習遷移。

        參考文獻:

        第5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課件設計制作,實用性,融合性,創(chuàng)新性

        多媒體教學是一項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而出現的新興教學手段。它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模式,讓多姿多彩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詞、悅耳動聽的音樂走進了課堂,使學習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那么么如何利用多媒體統一管理和處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動畫信息,使教育教學課堂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人機交互的特性,便成為當前教育界人士積極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要體現自身的實用性

        多媒體技術是各種信息媒體的簡單復合,它是一種把文件、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操作的信息技術。因此,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課件的選題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使之適宜、準確,體現課件的實用性。

        (一)準確選題有利于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遇到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時,單憑教師的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有些教學難點、易混點依靠教師的陳述,學生是無法準確理解的。而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圖形或動畫演示能把許多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如,在《電磁場》一節(jié)的教學中,電場、磁場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有關變化著的電場能產生磁場,變化著的磁場又將產生電場的知識更為抽象,如果僅靠教師的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利用多媒體課件把這一抽象的物理現象,用動畫模擬逐一演示出來,學生就會很輕松地理解這一物理現象。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里有些教學內容,是學生平時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宏觀或微觀上的結構或變化,是老師無法用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論文大全。如果將這種題材設計、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往往會活躍課堂氛圍,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教學課件能通過動畫演示,將宏觀的事物變小,微觀的事物變大,將許多拗口、難懂的抽象文字表達轉化成形象、易懂的圖文形式。如有關日食和月食的知識,由于學生腦海中沒有建立起這種空間概念,教師講起來就很困難,學生聽起來也很吃力,如果利用多媒體動畫進行演示,學生對這一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就能一目了然。

        (二)課件的選題要突出輔助教學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是促進我們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改善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學要素的工具,不是無所不能的良藥,更不能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部寄托在課件的使用上。因此,在設計和制作課件時應從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突出其輔助教學的特性,始終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用課件表達,要留有學生活動想象的空間,課件要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能用電腦的播放代替教師的講解與啟發(fā);不能用“人機交互”代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能只強調課堂容量,而忽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承受能力。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不合理,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論文大全。[1]如,在講授何其芳先生的《秋天》這首詩時,精心準備圖畫、音樂文件,使用大量秋天的風景照片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之中,播放出一首美麗的音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后來分析這首詩的過程中,圖片卻一直換個不停,音樂也一直在反復的播放,以致于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聽教師闡釋課文。這樣不合理的使用課件,是不能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二、課件設計和制作要充分體現技術的融合性

        多媒體是融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媒體的一種人機交互、信息交流的傳播媒體。多媒體技術能支持一系列的音頻與視頻輸入設備,形成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動畫文件,并能統一管理和處理這些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動畫信息。這就決定了多媒體課件要把界面、文字、聲音、構圖、顏色、圖片、圖像、鏈接等設計制作技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便達到最清晰、簡明、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效果。[2]

        (一)界面

        屏幕界面的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屏幕設計要生動、漂亮、實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要考慮整體的一致性。適當轉換背景,重點詞語要有突出標志,全片的色彩基調應以明快、莊重、新鮮為主,力求做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二)文字

        從教學內容上講:課件的文字表述要簡明、精煉,能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從課件服務于教學的角度考慮,課件內容文字出現的形式應為:文字密度要適中,既有悅目美感,又能減輕閱讀難度;字體要粗大、清晰、美觀;文字設計要規(guī)范化,標題及內文的文字大小要形成統一的格式,還要注意色彩搭配協調。論文大全。

        (三)聲音

        多媒體課件播放的聲音信息必須清晰、悅耳,使學生充分感知教學的內容;背景音樂可渲染氣氛,烘托環(huán)境。但要注意和主體音的融合,切忌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

        (四)構圖

        多媒體課件的構圖要遵循引發(fā)視覺愉悅的原則:布局規(guī)整平衡,對稱分布簡明,整體連續(xù)簡單。文字與背景的組合要考慮文字內容的突出和色彩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多媒體課件構圖的美感,形成視覺中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引起人們潛意識注意的目的。

        (五)顏色

        紅、綠、藍是計算機顯示屏和投影儀中最基本的基色,由這三種顏色所組成的純色,即白、黃、青、綠、紫、紅、藍、黑等八種顏色能夠在屏幕中顯現出最佳效果。而在實際應用中應盡可能將文字和背景設定成對比強烈,有較大差異的顏色(文字色應選用暖色調或亮度較高的顏色;背景色應選用冷色調或亮度較低的顏色),這樣才能保證文字清晰,主題突出,否則,色彩就是多余之物。

        (六)圖片

        圖片的選用必須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選用的圖片必須醒目、簡單,不要太小,要讓觀眾看清細節(jié),且沒有孤立感。能夠為突出教學主題服務,能夠和課件設計的其他內容協調地融合在一起。

        (七)圖像

        運用圖像處理系統來實現將許多拗口、難懂的文字表達轉化成形象、易懂的圖文融合的形式,是課件輔助教學的目的。因為這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往往有利于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縮短了知識傳授和理解的過程。增強了教學效果。

        (八)鏈接

        設計鏈接要根據知識點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跳轉鏈接點,跳轉一定要靈活。圖像和動畫設計一定要真實、生動、鮮明地表現教學內容的主題,還要注意設計出軟件交替的美感。

        總之,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和制作要想體現出科學性、教育性、啟發(fā)性原則,服務于教學主題,就必須把界面、文字、聲音、構圖、顏色、圖片、圖像、鏈接等設計制作技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準確、生動、形象地表現教學重點、難點,使其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有力的輔助工具。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促進教改創(chuàng)新性

        多媒體教學與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是因為多媒體的先進特性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能夠充分發(fā)揮輔助作用,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yǎng)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首先,教師要研究多媒體與其它媒體的有機組合,因為多媒體不是萬能的,有優(yōu)勢也有不足,它只是綜合了其它媒體的優(yōu)勢,而沒有達到其它媒體的最佳表現力。如幻燈的高清晰度和電視大容量的活動圖像和動態(tài)的表現力等。所以在教學中要想發(fā)揮它們的綜合效益,就必須合理設計、搭配、應用多媒體和其它媒體,使其達到最佳結合,充分展示高科技信息化的輔助作用。

        其次,利用多媒體課件信息容量大、形象化的特點促進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傳統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它無論是速度還是課堂氛圍的營造,都難于與多媒體的信息容量和形象性可比擬。

        再者,教師要認真研究各種教學課堂類型,采取不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科學設計多媒體教材的系統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開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如綜合演示型,實驗操作型,考試測驗型,資料工作型,網絡教學型。充分發(fā)揮各種功能的特點,力求做到媒體優(yōu)勢與教學效益有機融合。

        最后,教師要在研制多媒體課件的創(chuàng)新上下工夫。這個創(chuàng)新就是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多媒體信息的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努力取得教學中第一手的教改實驗材料,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使多媒體課件精品與教學創(chuàng)新點渾然一體,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愉快自主地學習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3]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決不是各種媒體的簡單拼湊,它的設計制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制作者必須嘔心瀝血研究教材,選準多媒體課件的題材,精心設計制作,使各項組合達到高度融合,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功能,有效促進教學改革,提高知識轉化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文東.用DreamweaverMX開發(fā)多媒體教學課件[M].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2005:5.

        2.李洪軍.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與制作[M].多媒體教學網,2006-06.

        第6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 建構主義 學習設計六要素 化學教學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建構主義為課程改革都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和思想武器。我國新課程改革吸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保?]改變過去強調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為中心。本文從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入手,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依據,以“教學案例”為例來說明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為當前的基礎化學教學提供借鑒,從而改進化學課堂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同于以往的教學理論,它強調的不是教學內容或目標,而是學習過程,從為“教學而設計”轉向“為學習而組織”。教師不再是一個站在講臺上的“圣人”,而是一個站在一旁的“引導者”。

        喬治·加儂和米歇爾·柯蕾根據多年的實踐成就和研究成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如何在課堂中利用建構主義理論,圍繞學生的學習和課程標準安排教學的設計模板——建構主義學習設計(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簡稱CLD)。CLD包含六要素,即設計情境(Designing Situations)、組織小組(Organizing Groupings)、搭建橋梁(Building Bridges)、策劃任務(Crafting Tasks)、安排展示(Arranging Exhibits)、引導反思(Leading Reflections),圖1給出了這六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2]:

        1.設計情境

        從圖1可以看出,情境直接制約著其他五個元素,設計情境元素的首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的,第二個任務是確定學習主題,第三個任務是選擇相應的評估體系。建構主義非常強調學習情境在學習中的作用,皮亞杰(Piaget)認為:人是知識的積極探索者和建構者,知識的建構是通過人與情境的交互作用進行的。[3]CLD開始于某種情境,一個好的學習情境應該適應學生的需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并且和現實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例如在學習鋁的重要化合物時,創(chuàng)設情境時可以介紹鋁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凈水、醫(yī)藥中的重要作用,則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有意注意。

        2.組織小組

        Schmucks指出,建構主義學習設計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分組以及如何幫助學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4]小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把個人意義發(fā)展為分享意義的公開討論的機會,學生通過建構對話、真誠地鼓勵和現實地評估他人的工作來支持彼此的學習,學生相互影響,一起思考如何完成一項任務,以及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思維活動,若把不同思維類型的學生組成一個整體會激發(fā)出更有創(chuàng)造力、更具有發(fā)散性的思維活動——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統一看法、策略和觀點的不同細節(jié)。我國傳統教室是為了監(jiān)控學生的行為和確保其位置只能聽教師講課而安排的,而不是為了讓學生相互溝通和合作,很少能給學生提供彼此開放、交流思想所必需的安全感和互動機會。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保?]和多元智能理論,讓每個學生都有任務、有發(fā)揮自己智能強項的機會,例如在制取Al(OH)3時安排思維邏輯性較強的同學進行實驗設計,以身體運動為智能強項的同學進行操作,空間智能較強的同學畫裝置圖,語言智能較強的同學進行描述和解釋,當然每個組員在各負其責的同時也要經過大家的監(jiān)督同時吸納其他成員提出的合理建議,共同完成實驗任務。

        3.搭建橋梁

        任何新的學習都建立在學生當前持有什么,理解或相信什么的基礎上。橋梁元素是課堂中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關鍵,構思有效途徑,解釋學生已有概念,這些概念被描述為“前概念(perconceptions)、誤概念(misconceptions)、直覺(intuitions)”等[6],這些概念與所教的科學概念有很大的差異,研究表明“盡管有正規(guī)的教育,但這些前概念可能一直持續(xù)到成年”。[7]維果斯基提出的支持學生在舊有知識基礎上發(fā)展新的學習的“支架”概念,以及奧蘇貝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理念則可以作為建構主義對舊知識影響新知識學習的經典解釋,都是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我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已有知識的挖掘和澄清,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往往存在鴻溝,教師如果不在新舊知識間建立鏈接橋梁,則無法確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難以為學生提供“腳手架”,想提出學生需要學習什么或想評估新的學習就比較困難。例如,在學生的前概念中堿與堿是不發(fā)生反應的,所以在制備Al(OH)3時,很容易采用Al2(SO4)3+NaOH這個實驗方案,實驗失敗引起認知矛盾,引出Al(OH)3+NaOH發(fā)生反應,通過體驗失敗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很自然地把Al(OH)3的兩性性質納入知識結構中,認知結構發(fā)生“順應”轉變。

        第7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綜合素質培養(yǎng) 《藥用植物》 項目化教學

        【基金項目】1.寧波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藥用動植物識別技術》項目化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0-YGH136); 2.浙江省高職教育研究會課題一項“高職高?!端幱弥参铩氛n程項目化教學探索” (項目編號:YB0904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249-02

        項目化教學法【1】是加拿大的查德博士和凱茨博士于2001年共同創(chuàng)立的,最早用于早期教育中。由于該教學方法具有諸多優(yōu)勢,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以后逐漸被引入到西方的職業(yè)教育中,現在為世界上大多數發(fā)達國家采用的教學方法。德國的職業(yè)教育采用的是行動導向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有很多共同之處。

        近幾年來,國內多位學者從多個角度對項目化教學做出了探討與實踐。如常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周建惠認為除專業(yè)技能以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可遷移的、跨職業(yè)的核心能力,為實現教學目標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fā)展,她對高職專業(yè)英語進行了項目化教學的改革研究【2】;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丁繼斌對《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理實一體”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選題特點、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進行了探討【3】;常州工程學院的蔣濤等對《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探索【4】;西北師范大學的蘇文倩做了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高專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提出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項目化教學能提供一個整合了智能、知識、技術、文化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真實的任務情境、豐富的學習機會,團隊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合作學習,充分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5】。

        《藥用植物》學科實踐性強,特別適宜項目化教學,但其研究情況未見報道。

        1.《藥用植物》項目化教學設計背景

        當前的《藥用植物》往往是“填鴨式”理論教學和驗證式機械實驗,學生機械地按照老師地演示依葫蘆畫瓢得到結果,沒有新鮮感、沒有熱情。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傳授者和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身順而面違”,成為學習技能的機器,一定程度上壓抑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

        總之,當前的教學沒有真正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沉悶,實驗漫不經心,學習效果難免大打折扣。同時學生之間沒有緊密的合作關系,綜合素質得不到明顯提高。

        事實上,現代的大學生厭煩長時間坐在教室聽課,喜歡在實驗室動手。很多同學理論課上興趣缺缺,甚至昏昏欲睡,期末考試前挑燈夜讀應付考試,考完就忘,一無所獲。激發(fā)學生潛能,變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其綜合素質,這樣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藥用植物》項目化教學的意義

        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項目化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強調知識不僅僅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更常見的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討論等活動而實現的過程。學生通過圖片認識了美麗的草酸鈣簇晶,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在大黃藥材中找到鉆石般的簇晶,那該是多么有趣。同組同學的協調能力也將得到提升。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能力出發(fā),由易到難設計出項目,放手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探索不同的完成辦法,交流經驗等過程,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端幱弥参铩肥且婚T實踐性、可操作性極強的課程,里面的項目都可以在校園內實驗室等場所完成,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一次次被激起探索的欲望,一次次品嘗成功的喜悅,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智力得到了開發(fā),綜合能力(如學習能力、團隊合作和社會適應能力等)不斷得到提高。

        3.《藥用植物》課程學習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

        綜合素質,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yǎng)以及各種能力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F代教育的責任不僅僅是授予學生專業(yè)知識,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藥用植物》課程學習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定位:

        基本素質:細心觀察、團隊精神、熱愛自然、節(jié)水意識、環(huán)境保護、增強自信。專業(yè)能力:查閱分類檢索表、制作植物標本、識別藥用植物、使用顯微鏡、制作各種臨時裝片、簡單種植藥用植物、聯系與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專業(yè)知識:植物顯微識別特征:細胞、組織、內部構造等;植物器官的識別特征:根、莖、葉、花、果、種等;常見藥用大科的主要特征,常見藥用植物的識別特征等;常見中草藥栽培方法。

        4.《藥用植物》項目化教學整體設計

        4.1設計思路及步驟

        第一步:分析崗位群。確定崗位:中藥購銷員、藥用植物園栽培管理員、中藥規(guī)范化種植員。第二步:根據崗位群推導核心技能:分類檢索表的應用;宏觀識別藥用植物;顯微鏡使用及制片方法;微觀識別植物細胞、組織及藥材;中草藥移苗、保苗、栽培方法等。第三步:根據核心能力推導教學模塊:微觀識別藥用植物基礎(鏡下識別顯微特征)、宏觀識別藥用植物基礎(植物形態(tài)器官的識別)、分類識別常用中藥基源植物、中草藥栽培。

        4.2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

        共設計五個項目。每項目下設若干任務。項目一是植物的宏觀認知,項目二是植物的微觀認知,為兩個入門項目,通過完成任務掌握必需的基礎理論及應會的基本技能;項目三是藥用植物識別技術,項目四是藥用植物簡易栽培技術,為兩個主體項目,讓讀者在任務實踐中掌握識別和栽培藥用植物的基本方法;項目五是綜合識別周邊藥用植物,是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完成的綜合性項目。每個項目列出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然后由淺入深安排不同的任務讓讀者動手動腦完成。具體項目及實施方案:

        5.項目化教學實施中的難點

        師資力量常常不足。學生分多個小組完成任務,老師必須輔導多個組,需要更多的教師投入到項目化教學中,學校師資力量可能難以達到。解決方案:邀請中藥鑒定的教師和課程實驗員一同進行項目化教學。

        配套基地和實踐場所不理想。如果在學校周邊沒有合適的藥用植物實踐場所如種植園、標本園等,項目化教學實施會有一定障礙。解決方案:盆栽中草藥的方式或提供名錄建議學校后勤部門選擇藥用觀賞植物美化校園。

        綜合素質考核方式難以合理設計。過程評價是項目化教學考核的重點,但是如何設計尚須認真探討。解決方案:提煉每個項目的核心能力,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評價;讓學生參與自我評價與評價同組他人。

        沒有項目化教學配套教材。傳統的教材以知識為主線,不方便進行項目化教學。解決方案:自編項目化教學教材。

        參考文獻:

        [1]SandraKerka,Career andTechnical Education:A New Look,In Brief:Fast Fact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No.8,2000,National Dissemination Center for Career&Technical Education,US.

        [2]周建惠.基于學生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項目化”教學研究. 中國成人教育, 2011年第6期,85-87.

        [3]丁繼斌.《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理實一體”項目化教學模式的研究.當地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年第3期,41-43.

        第8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摘要:本文以藥物制劑課程中的“生產維生素C安瓿注射液”工作任務為例,闡述行動導向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

        關鍵詞 :行動導向一體化教學完整工作過程藥物制劑

        行動導向的教學策略是“完整行動”的工作過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工作和學習任務來獨立地獲取信息、制訂計劃、評估計劃。

        一、課程設計理念

        藥物制劑一體化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職業(yè)崗位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構建學習情境,以理實一體化為教學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技術、現場教學等手段,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設計。

        二、課程內容設計

        藥物制劑工所面臨的典型工作任務是生產不同劑型藥物,為了使教材知識與工作實際進行無縫對接,按照能力本位的職業(yè)教育觀,將知識能力、技術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作為培養(yǎng)目標,將藥劑學、制劑設備及GMP實施等課程進行整合,并開發(fā)出《藥物制劑一體化工作頁》。

        三、教學組織與實施

        以“生產500支(2ml/支)維生素C安瓿注射液”任務為例,把行動導向完整工作過程詮釋如下:資訊 (做什么?怎么做? )計劃 (該如何完成生產?在什么環(huán)境中生產?)決策 (計劃可行嗎?合理嗎?)實施 (注射用水的制備、安瓿的處理、配液、過濾、灌封、滅菌、檢漏、燈檢、包裝、質量監(jiān)控操作及生產記錄的填寫、文件的歸檔等操作;各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及分析處理)檢查控制 (監(jiān)控自產產品質量是否合格? 生產記錄填寫是否正確?文件歸檔是否到位?)評價反饋 (總結、反饋、考核)。

        具體教學組織如下。

        1.教學準備

        在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上,模擬藥廠的生產車間設置了不同制劑的實訓室,各實訓室配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分好組,7~10名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模擬成一個生產隊伍;在教學前準備GMP生產的各種文件,在每個崗位的墻上貼標準操作規(guī)程,讓學生在形象、仿真的環(huán)境中主動思考和探索。

        2.情境描述、任務引入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獲得的是關于職業(yè)內容和工作環(huán)境的感性認識,進而獲得與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因此首先教師要通過真實的學習情境描述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中,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然后下達生產任務,讓學生明確任務,從中樹立學習的責任。

        3.獲取資訊——接到生產任務,解讀相關文件

        學生獲取信息正確與否,關系到任務是否能完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結合多種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提供技術資料(工藝規(guī)程、標準操作規(guī)程等文件)、網絡視頻、多媒體課件等資源,讓學生通過解讀相關生產文件、觀看視頻、瀏覽課件、討論、咨詢等途徑獲取生產的相關信息。

        4.計劃生產——擬訂生產計劃方案

        為學生設置好生產計劃方案表,從生產工序安排、崗位分工、操作流程、質量安全監(jiān)控項目和監(jiān)控點、原輔材料準備、生產設備和用具準備、生產環(huán)境要求等方面要求學生完成擬定。在此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學生主動從各種途徑獲取相關內容,然后派代表上臺報告本組所制訂的計劃方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助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5.決策——計劃審定

        在組內、組間討論決策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教師審核方案,最后確定重新修改方案或執(zhí)行方案。

        6.實施——生產

        學生按照審核通過的生產方案進行生產操作,把注射用水的制備、安瓿的處理、領取稱量物料、配液、過濾、灌封、滅菌、檢漏、燈檢、包裝等崗位進行任務拆分,由個人完成各自任務后再相互交流,輪崗學習,鼓勵學生發(fā)揚“傳、幫、帶”的精神,共同完成任務。

        7.檢查控制——產品質量監(jiān)控檢查

        對于本組生產出來的藥品進行質量監(jiān)控,檢查是否存在問題。通過問題反饋,組內討論找出解決方案,教師可充當咨詢者、引導者、主持人,從而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溝通協助,提升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評價反饋——評價產品質量、工作過程、工作態(tài)度等

        完成任務后,各小組展示成果,派代表上臺講述,并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評價階段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如組間可以對pH值、裝量等項目進行質量評估,以此作為專業(yè)能力的考核;再如教師根據生產計劃方案對各組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做過程考核。

        四、教學效果

        第9篇:教學設計要素范文

        關鍵詞:體育新課程;體育教學設計;能力;培養(yǎng)

        新一輪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現實的要求。“教學設計能力是指在新課標理念下,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1]。1994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大綱(施行)》,要求師范生在教育學、心理學和學校教育理論指導下,以專業(yè)知識為基礎,掌握從事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形成獨立從事學科教學工作的技能。這些技能中包括了教學設計技能。由此,體育教學設計能力成為了新時期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內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是教師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體育教學設計能力是實施體育有效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體育教學最優(yōu)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對該領域的嘗試性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查閱了大量有關體育教學設計以及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1.2問卷調查法和咨詢法

        對2010年參加云南省體育學科課堂教學競賽的70名中小學青年教師展開體育教學設計需求的問卷調查,并對該次比賽的評委專家以及部分比賽課指導教師開展了相關咨詢,以獲得課題研究的感性經驗和理性支撐。對問卷進行了信度、效度的檢驗,發(fā)放問卷70份,回收68份,回收率97%,有效率100%。

        1.3數理統計法

        收集、處理和統計調查研究中獲得的相關資料和數據,問卷所得數據均使用

        Microsoft excel進行統計處理。

        1.4邏輯推理法

        運用邏輯學方法對研究的過程進行歸納演繹,形成課題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的認知情況

        表1的調查數據顯示了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成為教學設計者的角色比例為92.6%。這

        說明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目前絕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已深刻意識到體育教學設計對貫徹體育課改新理念,實施體育課標,達成課程目標,落實體育教學對學生教育、教養(yǎng)和發(fā)展功能的重要性。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理論、原理和方法體系的學習需要則達到了100%。據了解目前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對教學設計理論原理和方法等的急切需要與教師在此方面實際能力的缺失之間存在較大落差。表1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認知”的需要情況統計表(單位:%;N=68)

        內容非常需要比較需要一般不太需要不需要體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36(52.9%)12(17.6%)15(22.1%)5(7.4%)0學習體育教學設計的理論、原理與方法。48(70.6%)20(29.4%)000 筆者認為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者的適應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依托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體育教師成為“教學設計者”角色的內涵和能力提出切實的要求并組織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幫助老師們強化設計意識,發(fā)展設計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體育教師著眼于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努力提高教學設計的理論認知和實踐訓練,盡快適應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需要。

        2.2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況

        0表2詳細呈現了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況: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要的分析能力持肯定的達85.2%,持否定的為14.8%;對體育教材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達100%;對學生學情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達98.5%,持否定的為1.5%。上述數據充分說明中小學體育教師非常需要具備教學設計前期分析的能力。相對來講對學生體育學習需要的分析略差一些,這反饋出少數教師在實踐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重視不夠,對教師“為何教”、學生“為何學”的問題關注不足。對體育教材和學生學情分析的需要都很高,表明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十分明確分析體育教學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前期分析能力的增強不僅要關注教學設計前期分析相關知識和方法的學習和了解,還要結合具體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實際的需要,加強前期分析能力的實踐操作和訓練。這樣才能為后續(xù)的教學要素設計、完整教學方案的編制、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設計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為學會設計科學性、實效性、創(chuàng)新性的體育教學設計方案尋求充足的依據。

        2.3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中基本要素設計的需求情況表3中小學教師對教學設計中各要素設計的需求情況統計表(單位:%;N=68)

        0表3中顯示了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的需要情況:其中需要掌握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師比例為98.5%;需要掌握教學策略設計的教師比例為98.5%;需要掌握教學過程設計的教師比例為97.1%。這表明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過程基本要素設計能力的需要水平都很高。究其原因:第一,中小學體育教師已充分地認識到體育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導向和靈魂,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第一要素,引領著其他教學要素的設計。因此體育教師需要從體育教學目標設計的內容、方法和表達方式上提高教學目標設計的全面、明確、具體和可操作等特點,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的導向作用。第二,中小學體育教師深刻地感受到個性化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適合教材特征、學生學習實際和實際教學條件,能高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此筆者認為體育教學策略涵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教學媒介等。第三,中小學體育教師明確了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整體功能,提高教學質量,需要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規(guī)劃完整、有序、高效率的體育教學過程。因為,優(yōu)質的體育教學過程設計是保障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組織的有序,場地器材的合理利用,運動負荷的適宜控制,教學密度的良好安排,教學節(jié)奏的控制和教學管理高效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省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過程要素的設計還缺乏理論認知和實踐操作的能力,尤其對體育與健康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的轉型適應性不足。這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學習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理念、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的內涵和要求的變化,更新知識、轉變觀念,掌握體育教學目標、策略、過程的設計原理和方法;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借鑒優(yōu)秀體育教學設計方案的設計經驗。同時,中小學體育教師學會多運用設計理論指導設計實踐,并通過設計實踐檢驗和反哺教學設計理論,逐漸形成科學性強,操作性優(yōu),實效性好的體育教學設計理論體系和實踐案例。

        2.4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方案撰寫能力的需要情況表4中小學教師對體育教學方案編制能力的需要情況統計表(單位:%;N=68)

        0通過表4讀者可以了解到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師關于體育教學方案編制能力的需要狀況如下:體育課結構和順序的設計、體育教學時間的設計、體育課運動負荷的設計均達需要的為100%;體育課中教師活動的設計和學生活動的設計均達98.5%;體育課密度的設計為97.1%,教學主題的設計為94.1%。體育教學方案編制是基于前期分析和體育教學設計過程基本要素的教學設計成果的編制,是體育教學設計成果形成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上述調查結果顯示了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中的方案編制能力的要求極高。究其原因,完整教學設計方案是體現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終極成果,是體現教師教育思想,專業(yè)基礎、教育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物化而又直觀的教學文本,是一堂體育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預期方案。能夠充分展示每一位設計者理解體育課標,結合教學對象實際,優(yōu)化體育課的結構、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個性化地設計教學主題,靈活地處理、駕馭教材;合理確定各部分的教學時間,創(chuàng)造性設計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科學規(guī)劃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能力。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設計方案的編制能力是體現教師體育設計能力的核心部分和顯性要求。體育教師需要學習和熟悉教學方案編制的要素、步驟和方法,并嘗試強化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同時需要通過各類教研活動、培訓學習、和參加課堂教學比賽和設計方案競賽等活動提高體育教學設計方案的編制能力。

        2.5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評價的需要情況表5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評價的需要情況統計表(單位:%;N=68)

        0表5表明中小學體育教師認為對體育教學評價的設計需要率為97%,而對體育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需要率為100%,這說明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的評價需要很高。無論是對體育教學設計中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是對體育教學設計方案實施前和實施后的評價都需要。體育教師應認真領悟體育新課程有關評價的改革要求,注重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評價重心從終結性評價逐漸轉向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體育教學評價的設計應把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作為重要的設計內容,個性化的設計評價標準、靈活運用評價方法,從而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進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并對改進教學活動及時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時,在教學實施前和實施后,體育教師還要學會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總結和反思,因為體育課堂教學設計僅僅是一個框架,一個思路,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并不是忠實執(zhí)行教學設計方案的過程,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課程意義不斷建構、不斷生成的過程,因而也是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方案不斷完善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總之,筆者認為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加強理論學習,理解和嘗試性運用體育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法;通過體育教學設計實踐強化教學過程中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教學方案評價的要素、步驟和方法,逐漸提高體育教學設計評價的實踐操作能力。

        3研究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者”的角色需求較來越高,幾乎所有中小學教師都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體育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方法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

        3.1.2中小學體育教師非常需要知道體育教學設計前需要重點分析哪些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地展開分析,為教學設計活動提供現實依據。

        3.1.3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設計要素的需要水平較高,因為這幾大要素的設計是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展開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設計的重要方面,是教學設計能力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3.1.4體育教學方案編制是基于前期分析,以要素設為導向,形成教學設計成果的過程,是中小學體育教師必備的教學設計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3.1.5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教學方案的評價設計的需要度較高,體育教學評價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檢驗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重要手段,而教學方案的評價則是體育教師開展教學總結和反思,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

        3.2建議

        3.2.1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層要高度重視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提供他們參加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強化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要求,監(jiān)控教師教學設計工作的常態(tài)化和實效性。

        3.2.2全面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師有關教學設計能力的需求情況和目前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的有效途徑,增加問題解決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3.2.3教師自身要善于更新教育教學的知識,不斷豐富專業(yè)結構,結合實際體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教學設計過程,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最終實現體育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從傳統教案走向現代體育教學設計――對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 .

        [2]王麗君.系統化體育教學設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4月:105―107.

        [3]焦敬偉.體育教學設計的基本過程與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12月:86.

        [4]蘇正南.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J].體育與科學,2003年11月:67.

        [5]龐志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教學設計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基于新課標生成教學的思考[J].遼寧體育期刊,2008.3.

        [6]王玉江, 陳秀珍. 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調查與提高的建議[J].教育探索,2007年 05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亚洲日韩一区字幕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 亚洲图片另类在线日韩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