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品格教育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品格教育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品格教育的概念

        第1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生品格教育 實施原則 實施策略

        馬丁?路德?金說:“智力加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學校不僅擔負著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責任,還擔負著促進學生品格發展(character development)的責任。學校可以影響一個兒童的自我概念;社會技能,特別是同伴間社會技能;價值觀;道德推理的發展;親社會傾向和行為;道德感等等。過去十幾年中,國外教育者發展了許多品格教育方案來培養兒童青少年的良好品格的發展。

        一、品格教育的界定

        品格涉及個體的態度、行為、動機和技能等多個方面。具有良好品格的個體會表現出努力、關心他人的態度;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推理的能力;誠實、有擔當、有正義感的行為;與他人能友好相處的社會技能。

        而關于品格教育的定義,不同研究者和機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品格教育協會(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認為,品格教育為學校、地區和國家培養學生形成社會的核心道德價值,包括:關心他人、誠實、公正、有責任感、尊重自己及他人。管理和課程發展協會(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認為,品格教育是教給兒童基本的人類價值,包括:誠實、善良、慷慨、勇敢、自由、平等和尊重,以使兒童成為有責任、自律的個體。品格教育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Character Education)認為,品格教育是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兒童青少年變得更有愛心、有原則和責任感。

        品格教育的主要倡導者Lickona認為,品格教育是努力培養兒童青少年符合社會核心價值的好品格,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益的個體。Battistich (2005)認為,品格教育就是運用學校中所有資源以促進兒童青少年形成最佳品格發展的過程。Berkowitz和Bier(2005)提出了一個品格教育的概念模型,模型中假定:品格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即有效品格教育的效果體現在學生的心理發展上;品格教育的目標是兒童一系列心理特質的發展,這些心理特質影響著兒童對待社會和自身的責任感、道德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品格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因為它以對兒童心理特質發展起重要作用的社會、教育和情境因素為基礎。

        盡管不同機構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概括來說,品格教育就是要培養兒童青少年積極的心理品質,最終是使其成為人格健全者。

        二、高質量品格教育實施和評價原則

        Lickona為品格教育制定了11條原則,要求實施品格教育的學校和社會機構必須遵守,并且可以通過這11條原則來評價品格教育。這11條原則基本上反映了品格教育的主要思想。

        1.提升作為理想品格基礎的核心道德價值觀(core ethical values)和支持性績效價值(supportive performance values)。關心、誠實、公正、有責任感、尊重他人和自己等核心道德價值觀和勤奮、堅毅等支持性績效價值是形成良好品格的基礎,學校在實施品格教育中要立足于這些價值,努力促進兒童形成符合這些核心價值的行為。

        2.須從思維、情感、行為三方面來定義“品格”。理想品格涉及到理解、關注并踐行核心價值觀,因此,品格發展的研究就是尋求兒童在道德生活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等不同方面的發展。品格教育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通過學習、觀察榜樣來理解核心價值,幫助學生發展移情、形成親密關系來關注核心價值,幫助學生建立親社會行為來踐行核心價值。

        3.使用全面、系統、積極的方法進行品格教育。學校要積極主動的進行品格教育,不能坐等時機。要運用學校教育的所有資源。“單獨”(Stand Alone)的品格教育課程一開始可能是有益的,在運行的過程中可能也有一些有益的因素,但必須意識到不能以此取代將品格發展與學校生活整合在一起的綜合方法。

        4.創建一個有關懷的學校共同體。進行品格教育就是努力使學校成為一個文明、關愛、公平的社會系統,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親密的關系。在一個有關懷的學校內,班級的日常生活和學校環境會充滿著關心和尊重。

        5.為學生提供進行道德行為的機會。與智力學習一樣,學生是道德學習的建構者,為了形成好的品格,學生需要許多機會在日常交往中來應用同情、盡責和公平等價值,使學生有機會進行道德實踐。

        6.包含一個具有挑戰意義的、尊重所有兒童的學術課程,以促進他們品格的良好發展。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程應包含積極主動式的教與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吸引學生興趣、提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從而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

        7.努力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內在動機的增加是一個發展過程,學校在品格教育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外部獎勵,要讓學生主動想成為一個待人友善的人,這就需要學校對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給予適當的認同,或提供特定的獎勵來贊賞,使學生專注于成為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8.全員教育參與,共同指導學生的教育。全體教師員工都是學校的成員,都負有品格教育的責任,都必須支持、認同、遵守教育學生的核心價值,要利用一切與學生共處的機會來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

        9.爭取領導的長期支持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學校管理部分必須要負責品格教育的計劃、實施,并提供長期支持。此外,學生也要通過班會、學生會、同伴沖突調解和跨年齡指導等方式參與品格教育。

        10.父母和社區成員共同參與原則。學校需要與家庭建立親密聯系以促進品格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還需要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參與來共同促進學生品格的發展。

        11.綜合評價原則。有效品格教育必須進行質化和量化方法的評價,這種評價既要評價學校這一社群的“品格”和教職員工作為品格教育者的成長與進步,也要評價學生所顯示出的良好品格。

        三、有效的品格教育項目

        Berkowitz和Bier關注于幼兒園到12年級的兒童青少年(K-12)的品格教育,認為品格教育既要包含促進兒童品格發展的項目,也要包含把兒童品格作為一個結果變量進行測量的項目。根據這一定義,并依據上面論述的品格教育的原則和標準,他們共選出54個品格教育項目,進一步選擇出符合“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標準的品格教育項目,共選出39個項目。最后,選擇那些精細設計的,有實證研究證明其有效性,并能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品格發展的品格教育項目,共選出33個項目。

        這33個品格教育項目的效果得到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例如,研究表明,PATHS課程有效提高了小學中的普通兒童、特殊需要兒童(包括聾啞學生、行為障礙學生、學習障礙學生和超常學生)自我控制、情感意識和理解、社會問題解決三個方面能力;提升健康兒童項目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社會勝任能力的提高。另外,實證研究還表明,這些項目有一個持續的效應,例如,研究發現,兒童發展項目和積極行動項目子小學實施后直到初中、高中階段依然有顯著的效果。

        四、有效品格教育項目中使用的策略

        總的來說,有效的品格教育能產生多種不同結果,主要包括:頭腦(head)、心(heart)和手(hand)三個方面,“頭腦”主要體現在知識和思維方面,“心”主要體現在情感和動機方面,“手”主要體現在行為和技能方面。

        研究者發現,這些品格教育項目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他們使用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包括:

        1.專業化發展。持續的專業訓練可以保證品格教育的有效實施,最終是品格教育項目更加專業化;

        2.同伴交往。所有有效的品格教育項目都包含同伴交往策略,在班級內或組內進行角色扮演或合作學習訓練中都需要有積極的同伴交往;

        3.直接教學。這種策略是較普遍的,Lickona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品格教育一定要做到“言傳身教”;

        4.技能訓練。許多策略用于成績社會-情感技能和能力,這些策略可以分為個體內技能訓練和個體間技能訓練,如:自我管理、沖突解決;

        5.明確主題。大部分有效的品格教育項目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有的關注于教育兒童青少年道德感、有的關注于價值觀等等;

        6.家庭和社會參與。通常品格教育項目中都包含由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社會成員和機構。其中,有的項目把父母作為培養對象,有的項目讓父母和社會成員參與品格教育的設計和實施;

        7.提供榜樣。許多品格教育項目中提供了同齡人或成人中的優秀代表作為榜樣,以培養學生品格的發展;

        8.融入學科教育中。把品格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研究還發現品格教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科學習和成績;

        9.多策略的應用。有效的品格教育項目中很少有使用單策略的,一般都會包含多個教育策略。

        五、教育啟示

        我國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提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和升學就業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這說明我國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但國內關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針對的是幼兒和成人,而對中小學生還未做系統的研究,并且大部分研究者關注的是心理問題,而忽視積極品格的發展與培養。而有效的品格教育項目不僅能改善中小學生的行為問題,而且還能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的積極品格的發展。但有效的品格教育項目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的,國內還沒有系統有效的品格教育方案,這是我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和一線教育者面臨的緊要任務。

        參考文獻:

        [1]Berkowitz,M. W. The scien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J].Bringing in a new era in character education,2002,43-63.

        [2]Battistich,V.,Schaps,E.,Watson,M.,Solomon,D.,& Lewis,C. Effects of the Child Development Project on students' drug use and other problem behaviors[J].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2000,21(1),75-99.

        [3]Battistich,V. Character education,prevention,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Washington,DC: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2005.

        [4]Berkowitz,M. W.,& Bier,M. C. What works in character education:A research-driven guide for educators. St. Louis,MO: Character Education.Partnership,2005.

        第2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該國能在短短200多年時間內迅速崛起為世界頭號強國,除自身具備的政治、歷史、文化和經濟等各種客觀條件和背景之外,更與其國家核心價值觀對社會意識整合的突出作用密切相關。美國是以白人文化為主流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形成統一的國家與社會認同并非易事。但從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過程可以發現,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可以通過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現國家與社會意識的整合,從而促成各民族、各文化群體間的相互認同與和諧共處。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始終注意從青少年抓起,學校是美國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既能滿足其國家發展現實需要,又能面向未來,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做好人員和思想上的準備。反言之,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沒有全社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就無法凝聚社會共識,而缺乏核心價值觀的民族很難取得長久發展。

        二、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核心價值觀是指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反映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內在要求與趨勢以及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又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價值導向。美國學者認為,核心價值觀必須具備四個特征:備受推崇、被廣泛認同、經過長時間考驗并保持穩定、不會因年齡、教育程度或政治及宗教不同而改變。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獨立宣言》,其核心思想是個人主義,并以自由、平等、博愛、節儉、勤奮、機會均等、自力更生、容忍異己、講究實效等形式表現出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通過品格教育進行。美國品格教育注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公民,以維護美國社會的強大、穩定和繁榮,其倡導的基本品格以成為社會合格公民為基礎,如“愛國、公民感、誠實、公正、尊重他人、友好、合作”、“愛護環境、尊重版權”,還有“關心他人的需要、感受、幸福”和“妥善處理個人合理愿望、需要與他人愿望、需要之間的沖突”等。

        美國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進行品格教育的11條原則如下。

        第一,品格是一個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在內的綜合性概念。

        第二,品格教育要積極促進核心價值觀,如尊重和責任等,并以此作為品格培養的基礎。

        第三,有效的品格教育需要有意識的、積極的和綜合的方法,通過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推動核心價值觀教育。

        第四,有效的品格教育包括富有意義并具挑戰性的學術課程。

        第五,學校必須成為一個充滿關懷的社會群體。

        第六,學生需要有實踐道德行為的機會,以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七,品格教育應盡力激發學生發展良好品格的內在動機,盡量降低學生對外部獎懲的依賴性。

        第八,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應該成為一個道德的集體,所有成員都承擔品格教育的責任,并努力遵守和奉行在學生中倡導的核心價值觀。

        第九,品格教育要求員工和學生都發揮道德領導的作用。

        第十,學校必須召集家長和社區成員全面參與學校的品格教育建設。

        第十一,品格教育的評價應把學校的品格、全體教職員工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學生在良好品格方面的表現納入評價范圍。

        三、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宗教是基礎

        美國是現代國家中宗教性最強的國家,其政治、文化等方面與宗教密切關聯。美國的傳統宗教教育順應美國的核心價值觀,使公民宗教形成了一股強大而廣泛的力量,成為了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根基。

        2.政府是推手

        美國品格教育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在他的《重視優等教育》一文中明確指出,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必須把道德價值觀的培養和家長參與重新納入教育計劃。白宮方面曾于1994年至1996年連續組織了三屆美國公民與民主社會品格構建研討會,重申了品格教育在全美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1993至2004年間,美國共有23個州通過了品格教育法案或修訂了原有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關法規。紐約、阿拉巴馬等10多個州還設立了以道德品質為主題的活動周,如“勇氣周、“誠實周”、“友愛周”等。華盛頓州還專門為青少年建立了“榮譽墻”,每年將州內30多名榮譽青少年的姓名刻在墻上,以示表彰。

        3.品格是重點

        美國品格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核心價值觀。美國品德教育研究所在為幼兒園到九年級學生編制的“品格教育課程”中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包括勇敢、誠實、守信、正義、寬容、榮譽、慷慨、友善、樂于助人、自由選擇和機會平等。美國品格教育者強調內化美國核心價值觀,解決美國社會價值沖突,以各種活動、示范、閱讀等教育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美國學校品格教育還十分重視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針對青少年心理品質方面的問題,開展系列研究,許多品格教育專家本身就是心理學家。他們注重用心理咨詢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和自助能力,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美國幾乎所有中小學都設有心理衛生、心理咨詢類機構。

        4.內隱是特色

        美國的品格教育是內隱式教育的典型,政府有意識地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使得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都能接受有計劃的品格教育,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耗資巨大的各種紀念館和博物館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美國各地的學生源源不斷地前來參觀,而華盛頓紀念碑、杰弗遜紀念堂、林肯紀念堂、國會大廈、國會圖書館、航天航空博物館這些集中體現和宣揚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場所,也成為美國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動教材,使學生們在放松游玩的過程中得到了深刻的價值觀教育。

        在美國常可看到這樣的場景:美國中小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帶領下,參加各種各樣的大型集會活動,舉辦單位一般會將升國旗儀式放在各項內容的最前面。當美國國歌響起的時候,全體起立行注目禮,右手自然而然地平放在胸口,不少人還會隨聲合唱,學生表情非常莊重、嚴肅;而每逢重要節假日,很多美國普通百姓家庭會自發地把國旗高掛在大門口或臨街的窗前,愛國情懷溢于節日慶祝的氣氛當中。這種學校、社區、家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創設了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

        5.內化是關鍵

        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幾種主要方法,如價值灌輸、價值澄清、價值推理和價值分析等。在教育實踐中,這些方法通常是被綜合運用。美國學生價值觀教育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當中,歷史、文學和社會學課程是主要滲透途徑,要求學生學習那些在美國發展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個人和社會組織,鼓勵學生借鑒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及人物事跡,重點引導學生對這些人物或組織的道德行為及其價值觀的模仿,通過模仿榜樣和角色替換以及教育模擬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角色承擔能力,從而改善人際關系,強化友好、助人、關心他人等品格,加快學生核心價值觀內化過程。

        美國學校特別強調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品質的重要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是美國高校選錄新生的重要考察指標。美國高中畢業生升大學前沒有統一的高考,但要申請進入相對優質高校,必須向大學提供自己參加社會服務活動如在圖書館、公園、醫院、療養院、托兒中心等社區機構進行志愿活動的記錄和說明材料。學校通過要求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自主、自重、公平競爭的意識,尊重他人、為他人服務與他人協作的精神,從而彌補課堂教育中的不足。

        6.網絡是輔助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國際互聯網不斷普及,美國重視利用先進的網絡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目前,“第4R和第5R研究中心”、“品格促進聯合會”和“品格教育聯盟”等多種組織在網站上建立了大規模的品格教育資源庫,免費為美國學生提供材料。如遇疑問,可在線求助專家提供分類指導;如有獨特見解,還可直接參與專欄討論。

        四、對我國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啟示與建議

        1.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凝聚多元文化社會共識的重要途徑

        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在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在尊重和維護各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要實現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和社會共識,要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加強我國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和教育。

        2.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堅持長期、系統、有效地開展

        根據美國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社情,對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展應采用“無時無刻”、“無孔不入”、“無所不在”和“無縫銜接”的“四無”方式予以實施,特別要將品格養成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中之重。為避免學校價值觀教育流于說教與形式化并造成學生知識與行為間的分裂,除采用價值灌輸方法外,應多注意綜合使用價值澄清、價值推理及價值分析等其他方法,既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提高學生面對現實問題自我養成價值分析與判斷的能力,最終提高我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3.充分利用中國元素優勢內化學生核心價值觀

        在多元文化背景和社會變革的環境下,學生難免面臨價值觀沖突。正處在成長和發育期的學生,其自制力、選擇力和抗拒誘惑力相對較弱。中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學校、教師和家長應充分利用中國元素,通過對古典優秀文獻著作的學習,通過對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剖析,通過對傳統文化節日的體驗等,向學生介紹、挖掘核心價值觀。如通過春節,樹立珍視傳統、珍惜親情和友情的友善價值觀;通過端午節,培養學生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價值觀等。

        第3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成功素質教育;非專業素質教育

        “成功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有明確和具體的素質培養目標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多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成功素質教育”這一詞條,其內涵有諸多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就是成功地獲得了2009年度國家級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的作品的見解,即由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校長趙作斌教授的《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專著(以下稱《趙著》)的見解。該作品在公開出版后就受到高教界一些知名專家,如周滿生、周文斌、陳金明、陶梅生等教授的好評,他們的評議共同特點就是指出了《趙著》成功素質教育中“非專業素質教育”的性質和作用。諸項評價關鍵詞就在于《趙著》中提出和強調了“非專業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從而使其成為得到較大成功的教學成果。

        “非專業素質教育”是相對于“專業素質教育”而言的,因為大學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作為一個適應現代社會的“四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備“成長”、“成人”的德、智、體、美等基礎素質,而大學教育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為社會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這里“高級”和“高素質”的人才必定具有特定的“專門性”素質,既是“專門”的,則其教育的特性尤其是在社會高度分工的條件下必須具有高度的“專業”特點;又因為是“高級”的人才,其教育性質是具有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特點,所以,其培養目標是在“成長”、“成人”的基礎上具有更高層次的“成才”、“成功”的要求,這就要同時培養學生專業素質以外的綜合素質即“非專業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由此可見,“專業素質是指人們為追求成功所必備的具有專業特性的優秀素質”,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方法以及在專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專業品格和專業觀念等。而“非專業素質”是指不具備專業特性,但對人的成功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時甚至是起到決定作用的素質。它是對專業素質以外諸多綜合素質的提法,包括五大體系即觀念(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拼搏、創新等特征)、品格(志向、膽識、心態、意志、性格等)、知識(專業知識以外的各種知識)、能力(如思維、創新、預見、適應、應變、溝通、協調等能力)、方法(主要指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等)。在這五大素質體系中,觀念是核心,品格是關鍵,知識是基礎,能力和方法是重要方面。這五項素質相輔相成,形成一個非專業素質體系,又與專業素質相輔相成綜合構成為一個具有更高層次性的成功素質體系。這兩大類素質結構的教育活動,就是專業素質教育和非專業素質教育,對這兩者予以同等重視、同步推進,就構成《趙著》成功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模式的特色內容。

        “非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教育”概念的提出,之所以能成為成功素質教育理念的“本質要義”和作為實踐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這可以從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予以認識。

        第4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問題提得都很好。不過,我以為對核心素養不必這么神秘。它的確是個新概念,其具體內容卻不是現在才存在的,它一直存活在學生的心理結構和行為中,一直存活在課程教學中。最近參加“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研討會,懷念斯老師去世10周年,又一次閱讀《斯霞文集》,重溫斯老師的故事,突然發現所謂核心素養,原來就在斯霞的童心母愛中,在她的語文教育中。

        斯老師告訴了我們何為核心素養,又如何落實。其實,斯老師就是關注、研究和培育、發展核心素養的典范。從《斯霞文集》中去尋找、發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吧。

        斯老師告訴我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語文教學,不是教語文,而是教兒童學語文。教語文,往往只有語文書,只有語文教學,只有語文作業,可恰恰沒有兒童。教兒童學語文,是兒童自主學語文,語文成了兒童自己的語文;語文不只是老師教的,而是兒童自己學的,準確地說是教師教兒童學的。當斯老師講雷鋒故事時,無意中說了句:“可惜雷鋒叔叔死得太早了。”馬上一位男同學站起來說:“不能講‘死’,而是‘犧牲’。”斯老師問為什么,這位學生說:“因為雷鋒叔叔是為人民利益而獻出生命的,他犧牲了。”斯老師馬上承認了用詞錯了,詞語里有愛有恨,有感情有溫度,鼓勵大家向這位同學學習。在這里,知識、能力、態度不就整合在一起了嗎?核心素養不是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體現嗎?

        第5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新課程賦予教學以新的內涵,力圖從根本上扭轉人們對教學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學、教師、學生等概念。它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出發點,強調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中心人物,教師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服務。新課程的目標也已由單純的認知目標轉向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面對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目標全面啟動,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首先要求教師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給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而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實現新課程的關鍵,那么,如何努力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呢?

        一、作為道德教育的政治者、法律者和倫理者的角色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種定位,是對教師實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學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師開發的資源,必須進行合理地開發利用,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培養良好的思維、智力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將來的成長、學習、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工作、學習的節奏加快,人際關系日益緊張,各種壓力不斷增加,心理問題越來越趨向低齡化,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學生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的知識和技能,以擔當起這方面的責任。教師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不是要求教師要掌握具體的知識、技能進行咨詢和治療,而是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并將這種意識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為教育教學創設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圍;為學生提供理解和寬容,維護其自尊心;減少學生對學習和考試的過度緊張;滿足其心理需要,予以情感支持等等。

        另一方面,教師也依然是一定意義上家長的人,但當起一個政治者、法律者的角色,尤其對于年幼學生來講。但是家長和教師的角色畢竟不一樣,教師應像家長一樣關愛和呵護學生的成長。與管理者這一傳統角色比較,新課程更加強調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伙伴。教師將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合作、討論,作為學習的同伴共同進行有意義的建構。

        第6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Abstract: As an cross-subject industry, diversity of tourism talents is a trend of tourism personne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hich will ask tourism employees have high qualities. So counsellors of tourism specialty should ask students not only finish teaching plan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but also strengthen moral ideas and credit consciousness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tudents using moral education.

        關鍵詞: 輔導員;旅游;人才

        Key words: counsellor;tour;talent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0-0180-02

        0引言

        旅游人才是指經過大中專院校全日制教育,系統學習了旅游專業知識、掌握旅游服務與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操作,既懂電腦、財務,又能熟練應用外語,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涉外高級旅游酒店、旅游公司,從事服務及管理工作的人員。目前,我國的各大旅游院校不斷改進旅游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和職業能力為坐標設置專業,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宗旨設計教學,注重實踐和理論并重,建設學生和諧可持續發的職業能力,力求做到人才培養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符合[1]。

        但是,旅游業石毅種跨多種學科的行業,有人才的多樣化的需求,而且還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旅游從業人員不僅要求具有廣闊的知識面,還要精通外語,由于旅游人員會經常在外,還要求能夠吃苦耐勞。優秀的人才能夠為旅行社出謀劃策,為旅行社提出更多的有利于發展的建議。他們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策劃最合理的旅游線路,可以在保證旅行社收益的同時降低旅行社成本。與國內旅游不同,國外的旅游對從業人員就更高,不僅在語言上有要求,還要求從業人員熟悉當地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等,并具備與各國領事館打交道、在國外迅速處理緊急事務等能力。

        作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輔導員,在督促學生完成教學計劃、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的同時,必須鍛煉學生能力,同時強化學生的道德觀念教育,培養學生信用觀念,從德育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輔導員要強化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素質的提高對于促進大學生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旅游人才的文化素質更是在今后的就業和事業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

        1.1 輔導員要深入學生群體,加強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基礎,文化素質的高低通常就取決于文化知識水平的高低。旅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通常會參加與旅游相關的職業,這些職業對文化素質的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在校期間學生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水平。在對旅游專業學生進行文化素質的培養時,必要要做到文理兼備,讓學生了解到歷史,地理,藝術,自然科學等等各個學科的知識內容。其次在課外,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的培養,通過一些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對多種學科的深刻記憶,使學生不僅能夠學好專業知識好能夠學好同樣重要的多種學科知識,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水平的目的。第三是通過“兩課”、公共必修課、選修課、副修專業等的教學,使學生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燦爛文化和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文化成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學生文化知識結構的相對完整和層次相對超前[2]。

        1.2 開展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提高旅游學生的專業素養開展有益的課外文化活動也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一種方法。①以提高文化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目的,組織大學生開展導游、酒店等旅游相關課外學術及科技活動,結合專業特點,以導游大賽、演講會、辯論賽、社會調查和科技競賽等形式,這些活動可以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檢驗,還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②以陶冶性情、提高學生文化層次為目的,組織對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有利的專題講座。有組織、有計劃地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優秀導游員和酒店人力資源培訓師在學校舉辦專題講座,有利于在學校形成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圍,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③以鍛煉綜合素質為目的,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最近幾年,各大學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充分利用酒店、旅行社等真實生動、新鮮直觀、針對性強的社會實踐平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既可以非常有效地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對具體問題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到發展和提高,又可以使學生在學校形成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培養。

        2輔導員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能力是和人的具體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必須使他們自覺地、積極地、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能力的培養上,主體內在因素,特別是主體對活動的積極性,具有巨大意義。一個人的能力水平永遠和他從事活動的積極性相聯系的。因此,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對學生能力培養是十分必要的。輔導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包括自學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外語表達能力、電腦操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心態調整能力等[3]。

        2.1 從學生實際出發,加強系統的牢固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教學學生對科學知識握和能力的發展,兩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進的。但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無知則無能。規律性的科學知識是人類繼續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思維工具。所以說,一個人對新事物一無所知,就根本談不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發展學生的能力,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把旅游學科的基本概念、原則、規律、法則等反映了事物本質的知識,講深講透講明白。

        2.2 不斷完善教學環節,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堅持在教學實踐環節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的能力既要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又必須在應用知識的實踐活動中得到訓練和發展。因此,在不斷完善教學環節的前提下,要有計劃的指導學生認真的從事作業練習、見習、實習和實驗等活動,堅持在教學實踐環節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借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因為,實踐不僅給學生以綜合運用知識和怎樣運用知識的機會,而且實踐還能培養手腦并用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說,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才干,就是這個道理。

        3輔導員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品格

        20世紀初,馬丁?布貝爾在《品格教育》中明確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張,并且認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從本質上就是品格教育”。品格教育是人的道德素質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4]。輔導員要著重培養與發展的學生品格有誠信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敬業精神教育、責任心教育、組織紀律性教育、感恩教育等。

        3.1 輔導員要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這是促進學生品格發展的主要因素,因為在學生的生活中,別人怎樣對待他,尤其是那些重要人物怎樣對待他,對他的品格發展影響非常大。學生雖然對自己有主觀的看法,但在學校里他和和同伴產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要想使學生產生尊重他人的態度,他們自己首先必須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和積極的價值觀,學生首先要得到來自別人的關愛。

        3.2 輔導員要發揮積極的角色榜樣作用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會將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去模仿學習,因此,老師必須做好榜樣的作用,在每一個細節上做好。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確實應該成為教師行為的基本準則。為了促進學生在校園里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輔導員還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起道德上的責任,因為這是有效的品格教育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教學不應該只是一種工作,它應該是一種召喚,在這個意義上說,輔導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自我表現出來。

        3.3 輔導員要為學生提供思考、爭論與合作的機會促進學生品格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使學生學會把握社會和道德問題。學生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復雜的社會生活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問題。他們需要時間、機會和勇氣來思考這些問題。但是,這種思考不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而是通過對問題進行積極的關注和爭論,從而使他們理解人們的各種不同見解和經驗的多樣性。他們還可以通過合作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5]。

        3.4 輔導員要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大量的研究證明,僅靠勸導和講述并不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品格或行為,必須經常訓練學生學會怎樣做出負責任的或令人尊敬的行為。所以,輔導員對學生品格的培養,應該立足個體,放眼社會。讓學生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更多的融入社會,就是給學生提供的展現和改變自己品格的機會。到旅行社或酒店實習與實踐,能夠在基礎層面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和社會價值取向,對于學生品格的養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歐敏,宋曉虹,王家洪等.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

        [2]石海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探析.武警工程學院院報,2008,(18).

        [3]李星群,盧睿.旅游人才綜合素質研究――以南寧為例.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

        第7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級部工作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以“四質工程”為引領,按照學校工作計劃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成就師生的夢想”為使命,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深化德育教育、課程改革,開展品格教育,實施班級小組管理,加強安全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實踐“學練評講”教學法,認真開展“九個一”相關活動,構建團結、和諧、進取、幸福的教師團隊,打造文明、有序、健康、活潑的學生集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4-6級部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五育并舉,扎實開展24品格教育,培養學生優秀品格。

        2.抓實班級小組管理,建立學生個人積分制,開展積分換心愿活動。

        3.全力抓好安全教育,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校園零事故。

        4.開展“九個一”活動,抓足球、羽毛球、籃球組活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5.抓教學常規工作,堅持巡課制度,進一步規范“學練評講”教學法、 “雙語課堂”,努力提高各科教學質量。

        6.抓實常規教研活動,通過集體備課、問題研討、公開課等,形成互幫互助氛圍,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骨干教師。

        7.五年級開展主題實踐研究活動,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8.加強六年級管理,注重優生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小學畢業班質量。

        三、具體措施

        (一)德育方面

        1.開展品格教育。重視“五育”教育,扎實開展24個品格教育,本學期先后開展“愛國—尊重—勤勞—智慧”品格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品格教育活動,把每一個品格化作問題(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在參與中感悟、內化,各班教育過程資料以手冊的形式呈現。同時,抓學生文明、有序、愛護環境衛生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開展學生食堂幫廚、校園衛生打掃、家庭今日我當家等勞教育活動。

        2.實施小組管理。各班充分發揮班級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開設“積分銀行”,建立班級個人積分榜,按規定進行積分換心愿的獎勵活動;注重對班委干部的培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打造文明班級。

        3.強化家校共育。學期初中末共召開三次家長會,一是通過學校統一組織的家長講堂,提高家長正確教育子女的能力,促進家長關注孩子的思想行為的變化,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二是級部統一召開部分家長會,對孩子表現較差,家長關心不夠的家長開會,進行交流溝通,讓家長清楚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明白自己的教育態度及方法對孩子發展帶來的嚴重后果,共同商議改變提高孩子的策略,確保每個孩子在校不掉隊,變得更優秀。三是班主任根據班級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通知家長到樣溝通交流,達到家校共育的作用。

        4.開展“九個一”活動。按照學校總體安排,開展校園讀書周活動,每月必須讀一本好書,家長與孩子同讀一本書,寫摘抄筆記,背誦經典句子和段落,讀后寫讀后感,結合讀書成長冊,各班每月最后一周開展一次閱讀分享會。本學期開展古詩詞誦讀展演活動,充分展示學生風采。開展班級足球、籃球聯賽,上好羽毛球課,開展好節目展演活動。繼續開展宿舍文化創意大賽、疊被子大賽,落實“六化管理”,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5年級開展綜合實踐主題研究活動。

        (二)教學方面

        1.嚴格教學常規督查。加強跟蹤聽課,規范教師課堂,按照“學練評講賽”的方法,使用雙語教學,實行課堂小組競賽積分。作業全批全改,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注重學科檢測,并認真分析總結。注重學生作業的書寫規范。級部管理小組每周不定時至少兩次到班聽課,每月進行一次教學常規督查考核,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公布,抓實教學常規工作。

        2.開好常規教研活動。每周在學校教研組的統一安排下,扎實搞好常規教研活動。備課組提前分好工,教師通過個人備課,組內研討,形成教案,教師共享。在個人使用教案前進行個性修改,課后寫好小結或反思。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每周一位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在組內進行研討,并形成資料。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教師上好公開課,講課教師提前備課、磨課,組內教師參與聽課指導。

        3.探究“方案教學”。方案教學的特點是主題、課程活動內容進行的方向、方式、時間長短,幾乎完全來自于孩子的構想,而不是老師預先準備的。老師必須積極地鼓勵孩子透過口語、肢體、藝術創作等表達或表現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興趣、能力、反應,并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舊經驗,協助孩子擬定、執行、評估、修正學習計劃,從實際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建構新的概念。

        4.抓小學畢業班質量。小學六年級畢業考試成績將代表小學的教學質量,因此抓畢業班質量,爭取我校本屆小學畢業考試質量居全縣第一位。開學召開畢業班教師會議,定計劃,鼓干勁。召開六年級學生會議及家長會,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努力提升學業成績,爭取家長的配合教育,同時做好我校下屆初一生源保衛工作。

        (三)安全教育

        1.充分利用班會課進行安全專題教育,每天放學前給學生強調安全;利用黑板報、手抄報進行安全教育。

        2.開學時各班進行特殊家庭、特異體質、特殊心理學生的摸排工作,把特殊群體學生登記造冊,建立檔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援助與輔導,關注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關注生命健康。

        3.班主任每天入學時間清點學生;各任課教師每節課課前清點學生;課間樓道值班教師準時到崗;教師每天早晚主動詢問住宿生的異常情況;生活教師每天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狀況,夜間巡查2次,有記錄;晚自習后教師帶學生回宿舍,和生活教師進行對接;對受傷及重病學生及時送醫,對生病學生(不嚴重者)第一時間告知家長(有短信為據)。

        第8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道德教育 困境 策略

        道德教育在每個人全面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韓愈在唐·韓愈《師說》中寫道:"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中把"傳道"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足見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道德教育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這直接影響了道德教育的發展,也影響了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鑒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導致道德教育處于困境的因素,以期讓道德教育回歸生命教育的本源。

        1 影響學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因素分析

        1.1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學校教育的功利性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而優則仕"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主要指導思想。升學考試的壓力,使學校教育等同于應試教學,學生的成長等同于分數的提高,對學生道德教育日趨疲軟;學生的心理壓力來自沉重的學業負擔,學生與家長的沖突主要是分數的高低。由于學生面臨升學競爭的壓力,學生不重視考試,就進不了好學校;教師不重視考試,就完不成教育任務;學校不重視考試, 就會降低升學率和學校聲譽。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學生、老師、學校的價值評價標準傾向于如何得到一個更高的分數。學校一切以考試為中心,學校和教師以"教學--考試--升學率"為教學模式;學生以 "讀書--考試--升學"為學習方法。"考分定成敗"強調了文化課的成績而忽視人的道德水平,忽視了學生的品格和道德修養,不利于基礎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1]基于這樣的功利性的教育模式,道德教育被長期漠視,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1.2基于傳統道德教育的認識,道德教育過程中對教育主體的缺失

        道德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往往采用單一的灌輸式、說教式的應試教育的方法, 把已有的規范教條式地傳授給受教育者, 很難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受教育者獲得道德知識的同時,他們難以有體驗, 更何談情感的激發與強化, 從而被動的接受,造成知行分離, 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眾所周知,外化的知識只有通過內化才能轉化成行為。道德教育也是一樣,道德認識也只有通過受教育者的內化、判斷和吸收才能轉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從而形成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完成真正的道德教育。主體體驗和感知是產生情感的中介。失去了體驗和感知這個中間環節, 道德需要就難以轉化成道德情感, 因而也就難以有道德行為的踐履。所以, 學生主體性是引發道德行為的內因和原動力。而作為傳授道德知識的教育者是道德教育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說道德行為的引導者和幫助者。什么是體驗? 胡塞爾在研究事物的"本質"概念時提到了體驗。他認為每個人心中的純粹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都要經過自己的創造。既不能簡單地接受外物的印象, 也不能簡單地接受別人的"意見", 而必須經過自己的消化、理解、體驗,才能成為自己的"內在的世界", 成為自己的"精神世界"。 [2]道德問題需要受教育者在教育和生活中感受、體悟, 僅僅通過說教式、灌輸式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只能讓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1.3教育的不協調性

        狹義的教育僅僅指的是學校教育,而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往往被人忽視。即使是在一個大背景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是互相孤立,不能得到協調。道德教育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教育模式,必須把家庭教育納入道德教育范圍,統籌協調。人的品格形成有三個關鍵時期:第一個關鍵時期是;3歲左右是人性格初步形成的時候所以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0---6歲是人的情感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二關鍵時期:11---12歲左右,是人意志品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三階段:人的青春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這三個階段如果得到正確的教育引導,那他將來會是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品質健全的人。[3]在0~6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對孱弱,家庭素質教育的作用便顯得更為重要。家庭素質教育的成與敗,不僅影響到孩子的前程和未來,還決定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強弱與存亡。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成功為國家的發展助了一臂之力。家庭是永遠的學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留給孩子最重要的遺產,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父母是孩子最貼近的老師。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師, 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是家庭和學校的擴大,社會道德風氣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孩子道德水平的高低。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學校注重用"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來進行引導, 往往推薦的道德是好的、理想的, 把真實的世界替換成一個概念里的世界, 從而建立一種理想主義的道德, 推崇一種理想主義的人格,最終難免造成道德教育上的病態。因此,在加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必須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納入其中,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功能。

        1.4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

        在學校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的評價機制完全借鑒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多以知識記憶、知識考查為主要途徑。道德知識的記憶完全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完全被忽視。這是科學主義的膨脹在道德教育中的表現,其對學校道德教育的消極影響、對人的德性培養的無力是有目共睹的。道德教育和和應試教育中的考試完全不是同一概念,因此兩種評價機制也有所區別。考試是一種應試教育的具體方法,是檢驗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教育教學效果必須經過考試來檢驗。而道德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情感、意志力和行為。道德教育的評價機制僅僅針對知識的考察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合理的。

        第9篇:品格教育的概念范文

        新課改背景下,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之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對音樂教師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突出表現為教師的復合型和教師素養的多元性。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們有必要對當代音樂教師素養之內涵與結構作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探討,從理論層面對音樂教師素養構成與含義進行科學詳盡的剖析和闡釋。

        人文學科教師素養知識技能職業道德

        一、音樂學科之人文教育本質

        科爾伯特曾說:“一個國家是否偉大,并不取決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決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獲得?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學校教育之品格獲得又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當然是各學科課程。其中人文學科對人品格的獲得應該承擔幾乎全部的任務,“因為人文學科的貢獻主要在于‘以獨特的方式提高人的價值判斷意識’,在于‘以一種知識和教育領域所沒有的真誠態度’來接納價值觀念。”①而科學學科從整體上很少談論人生的目的、情感、意義等與人的品格緊密相關的東西,因此,以審美為基礎的人文學科之藝術學科在其中必應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音樂學科必定成為人文教育中堅,為國人品格的獲得與培養發揮其獨特效用。

        筆者從人文學科角度、通過對人文學科教育本質的論述,意在闡釋音樂學科的人文學科的概念內核和音樂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質,強調音樂學科的重要性。

        二、音樂教師素養構

        如上所述,音樂教學實施者——音樂教師的素養就顯得尤為突出與重要,因為首先教師的職業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師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響者、塑造者。正所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為音樂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參與者,因此音樂教師素質高低直接關乎音樂教育質量好壞。音樂教育的成敗關鍵在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優劣關鍵在教師素養。

        (一)知識技能素養

        1.音樂專業素養

        音樂專業素養是指音樂教師必須具有的直接服務于音樂教學的音樂專業技能、理論及音樂文化知識。筆者稱之為基礎素養。

        教師音樂專業素養包含:歌唱教學技能、鋼琴彈奏技能、合唱指揮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史論類知識。歌唱教學技能是指音樂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樂感、恰當的情感表達、科學的歌唱方法等。鋼琴彈奏技能指教師的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確的觸鍵、恰當的情感處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揮技能是指音樂教師的專業合唱與指揮能力,包括:正確的合唱聲音概念、作品的正確把握處理、基本指揮技術以及組織排練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樂創作方法與作曲理論知識。音樂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指音樂專業知識,包括:曲式與和聲、基本樂理、視唱和練耳、樂器知識(除通用樂器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樂器,以及電子樂器)。音樂史論類知識指基本音樂歷史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包括:中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中外民族民間音樂、通俗音樂等。

        上述諸多音樂素養集中體現為音樂教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樂聽力,即音樂辨別或鑒別能力。這種能力既是音樂教師綜合音樂能力的反映,也是具體教學過程所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學生的演奏、演唱,還是為學生進行各種演示,向學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導,以及逐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聲音概念和自學能力,包括音樂欣賞,無一不與音樂聽力密切相關。因此,音樂聽力是衡量音樂教師音樂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2.藝術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

        藝術技能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教學應該掌握的除音樂專業素養之外的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學科技能知識等。筆者稱之為必要素養。

        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音樂學科綜合課程之“綜合”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綜合:一是音樂學科與姊妹藝術學科的綜合;二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就是說音樂是其他藝術所必需的,藝術是非藝術學科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結束音樂教育的“孤立”狀態,我們必須建立“大課程”觀念,必須把“音樂”放入“整個藝術”中來考慮。

        “美國學校藝術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預下,包括有四門藝術課程的綱領性文件——《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這樣表述:藝術教育是一個有序的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四門藝術學科的教育”,②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藝術教育結構與內容。這就要求音樂教師素質的復合型,要求音樂教師知識文化的多元性。依據《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音樂教師的藝術素養應包含:基本舞蹈技能與其相關舞蹈知識及一定舞蹈編導能力,簡單美術技法(素描、色彩等)與相關美術知識,簡單戲劇表演能力與相關戲劇知識。

        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具有一些其他學科知識素養。如一定文學知識與良好的文辭能力、基礎哲學、美學及歷史知識等。

        3.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

        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課程教學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筆者稱之為工具素養。包括三方面內容:

        1.音樂課教學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運用音樂專業知識技能(包括其他藝術知識技能)的能力,簡單樂器教學技能,音樂欣賞教學能力,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這里筆者特別提及一下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因為音樂教育之創造性已經是國際現代音樂教育的集中趨向,也是“新課標”之突出要求。創造性音樂教育重視音樂教育空間的拓展。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雷默認為,21世紀的學校音樂教育,除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機會,更應該滿足絕大多數人音樂體驗的需求。他建議21世紀的音樂教育內容應拓寬更多的表演機會,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為一種音樂創造方式的即興演奏方面。“雷默認為,我們受音符束縛的表演文化已經導致思維方式的萎縮和衰退。表演者一旦離開樂譜,表演音樂就會癱瘓和麻痹。我們不能回到一種非記譜的音樂文化,但我們一定可以在普通音樂和表演方面為我們的學生展現各種通過即興在表演中獲得的各種充滿創造性的愉悅。過去的音樂教育傾向于過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確的音’上。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機會來指導所有的孩子作曲,因為作曲是一種音樂思維和認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國DBME以學科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模式,倡導從創作、美學、歷史、評論的角度來學習音樂。其中創作包括即興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在創造性音樂教學能力方面至少應具備表演(包括即興表演)與作曲兩項素質。

        2.一般教育教學技能。內容為:分析教材組織教材的能力,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準確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導學生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學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教學法與教學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體差異及對學生學習客觀正確評價方面的知識。教學法知識包括普通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知識。教學論知識包含教育、教學論、音樂教學論知識等。

        4.治學與研究能力

        治學與研究能力內容廣泛,包括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自我學習研究能力、經驗交流觀摩能力以及教師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師治學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間接影響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師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學的音樂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習新的音樂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的音樂教學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學與研究能力。

        加里寧指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秀的東西獻給學生。其樸素的言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學做合一”。前輩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適用。當前,教師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筆者稱之為教師學者化),已是中國教育大勢之趨,這勢必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學與研究能力是音樂教師必須努力之處。同時,音樂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淘汰與更新日新月異。

        (二)職業道德修養

        道德是什么?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在道與德的關系上,古人稱:“行道,有得于心,謂之德”。行“道”,“內得于己,外得于人”,稱為“德”。可見,“‘道’具有客觀性,是外在對人的客觀要求。‘德’則具有主觀性,是人內心獲得的信念、意識和品質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內化。”⑤

        可見,道德應是外在行為規范與內在意識、品性的統一。因此對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簡稱師德),我們應注重教師“內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觀的規范、原則。我們不能把師德僅僅訴諸于條例與規定。對師德的重視由來已久,漢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強調:“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他提出:“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確指出:“善為師”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師德。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對教師道德的高度重視并要求以身作則的意義。師德的內涵主要包括:

        1.敬業與奉獻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師——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人們要求教師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筆者認為,敬業與奉獻是師德之首。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心中有愛。這是因為學校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其活動基礎是愛,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所以愛心是教師敬業奉獻精神之基礎,是最重要的師德素質之內因。這種愛表現為對教學工作的愛和對教育對象的愛。教師內心的愛外化為愛崗敬業之實際體現,樂教勤業之實踐行為。盧梭曾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只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它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筆者認為,當代教師真的需要一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則說,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無名無利、清白之事。

        2.修養與言行

        筆者認為修養與言行是教師“道行”之表現,是教育者知識水準、人格修為、思想水平、文化素養之融合。而如是之修養綜合外化為教師言行,教師個人之范行,言行是修養的體現和反映。兩者既獨立又聯系。教師修養與言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學生,而這種影響對學生內心影響更深入、更久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之修行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音樂教師應努力在修養、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實現自身修為的提升。當然,人的修養需要一生來完成。音樂教師的個人修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樂教師用一生來譜寫。但關鍵是我們要去做,因為:“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蘇聯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師。

        總之,師德是教育之車輪,教師之羽翼;師德是教育教學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國民,這要靠教師的德行、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才能、教師的高尚人格。

        結語

        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要求音樂教師素養多元性,筆者概括為知識技能素養與職業道德修養。知識技能素養涵蓋音樂技能知識、藝術與其他學科技能知識、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及治學與研究能力;師德素養包括敬業與奉獻、修養與言行兩方面。這些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對音樂教師都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音樂教學首先與音樂教師專業水平緊密聯系,但教育質量好壞最終決定于師德水準高低。綜上所述,做一名音樂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時做一名音樂教師又是非常榮尚的。正如盧那卡爾斯基所說:“教師是博學多才的,并且是國家中最可愛的人……沒有任何一種職業像教師那樣對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為人們的典范。”

        注釋:

        ①列維·史密斯著,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第247頁.

        ②③④戴定澄著.音樂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⑤趙宏義,于秀華著.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第3頁.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欧AV一级在线看 | 亚洲911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 |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