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品格教育的感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品格教育的感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品格教育的感想

        第1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周五,我們全校一年級家長一起聆聽了尹教授的報告。尹教授從親子教育、與人相處及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糾正了一些習慣性的錯誤方法,在大家的頻頻頜首和會心微笑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已經不知不覺的深入人心。

        1、把孩子培養成素質優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的人。

        現在的社會壓力大、誘惑多,繁雜的網絡信息,混亂的價值觀,讓我們應接不暇,更何況是小學的孩子,在培養優秀素質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注重孩子品格的培養。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發展出受益一生的品格,例如:慷慨、仁愛、負責、合作等等。

        2、建立親子關系。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最好建立一個親密的聊天時段。要抓住現在這個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的黃金時期,走進孩子的心,不要等到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再追悔莫及。

        3、不要命令、要不斷的鼓勵。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說你的孩子是一個最棒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能成為一個最棒的孩子。跟孩子交流時不要命令,不要心不在焉,不要大驚小怪、諷刺挖苦,要學會回應孩子的情緒,分享孩子的煩惱和快樂,要不斷的鼓勵孩子。

         

         

        4、多讀書,讀好書。

        在孩子讀書方面多下功夫。不要局限在一些國內的刊物和圖書,一些國際的獲獎作品,還有英語電影都可以鼓勵孩子多看多學。例如:《國際大獎小說》等。

        5、推薦書目。

        尹教授推薦了一些優秀的書目供大家參考,有《四年級決定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愛在左、管教在右》、《五十個父母經常犯的教子錯誤》、《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影響一生的三十六種好習慣》等等。

        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機會,我們家長確實受益匪淺。衷心期望學校能夠定期不定期的組織這樣的活動,為我們提供這樣優秀的教育資源!

         

                                

         

         

        一一班    和鈺軒家長

         

         

         

         

         

         

          聽尹教授報告感想

         

        文博源一(1)班

         

        第2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非智力因素 培養方法

        《語文教學大綱》把語文教學素質的目標概括為五方面:(一)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目標;(二)思想教育目標;(三)審美教育目標;(四)智力發展目標;(五)意志品格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發展目標。

        智力因素指人的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動機、興趣、氣質、性格、意志、品格等。一些學校仍然重視應試教育,漠視素質教育,不少語文老師只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注重培養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忽視了語文學習的情感、動機、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其實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是相輔相成的,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外因是通過外因才起作用,才發生變化的。一個智力水平高的人,如果他沒有強烈的動機、頑強的意志、勤奮的精神、堅韌的毅力,他的智力水平便很難得到發展,更談不上會取得成就。一個智力一般的人,若他有遠大的理想,勤奮、勇于克服困難,將勤補拙,他的才智將在勤奮中得到發展,必能取得成功。法國化學家、細菌學家巴斯德說:“告訴你我達到目標的奧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堅持精神。”因此,非智力因素對發展學生的智力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實際上,我們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語文大綱中的其他幾項素質教育目標也相應會得到落實,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亦可得到促進。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心理。

        施教之功,先在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心理的標志之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興奮中心,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力,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成績優秀學生的主要特點。教師要建立教學“情緒場”,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輕松、和諧、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首先,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定勢,以特有的親和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用愛心去貼近學生。教師還可利用手勢等形體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學中可充分運用電教手段,通過錄音機、幻燈、教學平臺等多媒體設備,創設教材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愉快好奇的心境投入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苦學、死學變為樂學、好學、會學。

        二、明確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有緊密的關系。教師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包括課前的準備、上課時的坐姿、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舉手發言、及時做好筆記,作業的規范、書寫工整等。我每接手一個班,開學初首先向學生明確語文課的學習要求,讓學生知道從上課到做作業都必須按照老師的嚴格要求做好。2011年我擔任六(2)班的語文老師,由于五年級升六年級時全級進行了重新分班,開學幾天我就發現很多學生課前準備沒做好,聽課時精神分散,對老師的提問不肯動腦,有些同學甚至不時與鄰位交頭接耳,作業字體馬虎潦草,總的感覺這個班像一盤散沙。于是我把上語文課的要求寫在黑板上,讓每個同學都用一張紙抄下來并貼到課桌上。開學頭一個月,我寧可把講課速度放慢也從嚴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樣,接下來的語文教學當然效率高了很多。

        三、堅持文道結合,適時滲透熏陶。

        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存在意志薄弱,怕苦怕累,心理承受能力差,整體素質發展不平衡等現象。這樣怎能成為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怎能培養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小學語文課本里面包含的教育因素很豐富,有勵志篇、勤學篇、愛國篇等。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能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教育因素,緊扣教材,自然發揮,實施滲透,如涓涓細流,徐徐浸潤,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生的思想、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必然得到熏陶。滲透的方法很多。(1)讀中滲透。如《》一課,當學生理解了全詩的大意后,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從豪邁的詩句中體會中國工農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習戰士蔑視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2)在寫中感悟。如教《我的戰友》一課,學習完課文后,我讓學生寫讀后感。很多同學聯系實際談了自己的感想,找出自己與思想上、行動上的差距,紛紛表示要向學習,學習他的堅韌毅力、頑強意志、遵守革命紀律的高度自覺性。(3)在說中加深認識。如學完《詹天佑》一課,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想。我先提出了一個問題:“當時清政府提出要修京張鐵路,為什么遭到帝國主義國家的阻撓甚至嘲笑?”學生一下子找到了答案:“是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舊中國貧窮落后。”我又問:“為讓國家富強,不再受帝國主義國家的欺侮,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我們作為跨世紀的接班人,應該怎樣做?”這樣一問,讓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懂得強國富民、振興中華是每個中國青少年應盡的義務,應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并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努力學習。

        四、在競爭中培養堅強的品格、克服困難的毅力,形成頑強拼搏的精神。

        小學生好勝心較強,利用這一特點在學生中展開競爭,開展爭當“學習小能手”活動,設立進步獎,讓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人人都能嘗到拼搏成功的喜悅。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學生勁頭會更足。為讓學生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學中老師可有意出一些難度深的題目考驗,讓學生也嘗嘗失敗的味道,然后引導學生面對挫折不要灰心,鼓勵學生增強自信心,勇于在挫折中堅強站起來繼續往前走。這樣,學生的意識在競爭中得到了培養,堅強的品格、克服困難的毅力、頑強拼搏的精神在競爭中得以形成,學習方法、能力在競爭中得到提升,語文素質也在競爭中得到發展。

        五、通過課外閱讀,正確引導、激發、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

        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外搜集世界名人(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如,愛迪生,牛頓,比爾?蓋茨與微軟,阿里巴巴與馬云等等,與學生探討這些成功人士的心路歷程,讓他們明白人生需要不斷努力學習與奮斗,有付出才有收獲。貪玩、厭學,會使你的人生暗淡無光、平庸無為。同時積極與學生探討人生,引導、激發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人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想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嗎?通過對上述人生觀的探討,進一步成功激勵、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明白人生需要不斷學習與思考,努力與拼搏,只有這樣你才能創造人生最輝煌的價值。

        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所以我們在小學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教學中,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未來打好基礎,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期刊論文].心理科學,2006,(01).

        [2]近20年來教育心理學研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期刊論文].心理科學,2005,(06).

        第3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優秀讀書心得感想2021,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名人傳優秀讀書心得感想1《名人傳》是一本激勵人前進的書。

        這本書里講了三位名人成功路上的努力和艱辛,其中,這本書的作者羅蘭取得偉大成就的秘訣,是他追求偉大成就的意志。

        這本傳記里的三個人,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著偉大的天才。他們可能因為病痛的折磨,可能因為遭遇的悲慘,但是他們都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在讀完貝多芬傳之后,我非常喜愛第二課童年時代,凄苦悲涼。里面講的是貝多芬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貝多芬的爸爸娶了個寡婦,一個第一次嫁給男仆,男仆死后才給嫁給貝多芬的爸爸。貝多芬很不自由被經常酗酒的爸爸管。

        每天在揚琴和小提琴前,幾乎被工作壓死,八歲又進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提琴手,母親死后十七歲做了一家之主,管和教育倆個弟弟,貝多芬童年如此悲慘,但是那個時代和消磨那個時代的地方,靠音樂保持著對生活的溫柔執著。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像這本書上寫的貝多芬一樣,無論在多么艱難的環境下,只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其實,每個人都會成功,那就要看他的目標堅不堅定,有沒有恒心,堅持就是勝利!

        名人傳優秀讀書心得感想2寒假期間我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作家。這本書是羅曼·羅蘭追求人類進步與生命和諧的博大而寬廣的心靈中吟詠出來的對于人類最偉大的英雄的贊歌。《名人傳》寫的是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意大利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和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蘇軾的豪言壯語:“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錘煉!《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我們作為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在被挫折拌住腳時,也要向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學習,我們要“借著名人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這樣才能征服世界。

        名人傳優秀讀書心得感想3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等于讓一個平凡的讀者感受到英雄偉大的氣息,感受到了他們身上具有漩渦時的美麗。這三位偉大的英雄,并不是改變國家命運的偉大人物,也不在當代萬眾矚目,他們不是當時社會的明星,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特點,有堅韌性,為了達到某個目標鍥而不舍,努力去奮斗。雖然他們人生之路都很坎坷,他們始終能額住命運的咽喉,做堅強的自己。

        貝多芬因后天的耳聾,曾經一度有_的念頭,但他真正面對死亡時,他重新審視了他的生命軌跡,他忽然像一個巨人,走在毅力鋪就的道路上,最終創造了人生的輝煌,書寫了人生的輝煌。

        米開朗琪羅,一個雕塑家。雖然出身富裕,但一生卻飽經痛苦磨難,它實際上是為人格_的人,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性格同時匯聚在一個人身上,就像兩個魔鬼互相撕扯著,創造一個棱角分明的人物。

        托爾斯泰的憂郁和恐懼,以及最終選擇離家出走,那是個錯中復雜的處于動蕩和變革的時代給予他的兩項時代印記。當自己的貴族式教育和人格傻瓜具有的同情憐憫以及奉獻精神互相抵觸時,他背上了十字架。

        名人傳優秀讀書心得感想4假期,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

        這本書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人盡管他們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努力、付出。他們都為各自的國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都是各自領域里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杰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但是無情的災難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他還不到30歲的時候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嚴重,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所折磨。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著幸福,但立刻又幻滅,使他不得不去承擔心靈的悲苦。這種感情的**加重了貝多芬的病情,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下,他也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創作之中。一次又一次感情的破滅,使他對感情失去了信心。從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創作中,無論是掌聲、榮譽和演出的空前成功,還是經濟上的極端困窘和體質的日益衰弱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鐘愛的事業。羅曼·羅蘭在最后總結貝多芬一生: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的偉大不在于它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而書中的三個主人公正是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他們偉大的人格,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仍然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高昂的斗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任何時候絕不向命運屈服。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要向他們一樣有著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在遇到困難時,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我們最終的理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

        名人傳優秀讀書心得感想5那么,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

        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愿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第4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教師的20項修煉》一書是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元祥的著作,本書主要通過“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三大方面闡述了教師應該不斷完善的20項修煉。所謂修煉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煉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的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書的一大亮點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這一術語。“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關的人,特別是教師自己,不再把教育僅僅作為一個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要用目標去激勵學生,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激情去感動學生,用美德去感化學生,用創新去吸引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文化去豐富學生用良知去引導學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對平庸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書作者從三大方面作了詳細地闡述,有“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等三方面的內容。其中“修煉教師形象”共有8項內容,有“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有調查研究表明60%的人認為得體漂亮的服裝能夠增加自信;教師的微笑——身體的教育意義,我們何不對學生多一點微笑,對同事多一點微笑,對家長對一點微笑呢;教師的語言——溝通無限,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教師的習慣——習慣成就人生,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和進步;教師的寬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沒有了關愛、摯愛、熱愛,便沒有了教育激情;教師的智慧——成為一個大智的人,教師工作是充滿創造的勞動;教師的情感——做一個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的第二部分“精煉教師生活”,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樂”。樂從何來呢?從有魅力的教育中來。教育是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過程,是一種人生的樣式;教育就是教師的專業生活。因為,教師的成就感來源于教育,教師的幸福體驗產生于教育。精煉教師的專業生活,乃教師修煉必需。教師要學會自主思考并規劃教育人生,要通過閱讀來拯救自己,要學會表達教育生活體驗,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體驗,要學會釋放壓力,要從教育中尋找快樂,要珍愛身體,要真正成為人師。

        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并規劃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規劃的教師,極容易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教師的閱讀——所謂閱讀就是過一種閱讀的生活,因為閱讀不只是去讀,更重要的是自我覺醒。無論我們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閱讀來開拓胸襟,拓展思路,都可以用閱讀來拯救自己。教師的研究——專業發展必經之路,“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一種境界。教師的寫作——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寫作即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必須寫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而且要寫得真確、誠懇才成。

        教師的反思——新型教師的必備能力,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啟發,教師反思的對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所謂理念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理論和觀念。理想地說,教師的任何教育行為都應該建立在一定理念基礎之上,所謂有理念就是對自己的策略選擇和行為方式能夠清晰地進行理念解釋和行為描述,能夠進行“為什么”的闡釋。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觀點是理念的內容,思維方式是支配行動的重要因素,我們怎樣思維,就會怎樣行動。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們常用的反思主要是總結性反思,總結,其實是一個將零散的、過程性的點點滴滴進行整理的過程,是將其系統化的過程,總結其實就是一種反思的過程;總結是反思的起點,總結過去的經歷和經驗、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開始。

        第5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關鍵詞】班主任;校園生活;人文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其中,人文底蘊這一素養是文化基礎的重要內容,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特級教師、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楊振峰認為,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所得的,而是需經過后天教育習得的。筆者認為,班主任對人文底蘊的習得、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班主任必須把人文教育嵌入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在班級工作中善于突出人文教育的主題。創造條件,營造氛圍,把人文素養的培養作為工作的一個最重要部分,從更廣闊、更深遠的核心素養層次上為人生觀的樹立奠定基礎,在不斷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人文教育的理論支撐是什么?在小學高段校園生活中如何進行人文教育?如何嵌入日常生活?本文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理論依據

        (一)人本主義教育理論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產生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代表人物有馬斯洛(Maslow)、羅杰斯(Rogers)、康布斯(Combs)和阿莫德(Amold)等。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在教育理念、師生關系、學習理論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都進行了較為具體的描述。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是教育的終極目標,要讓學生成為世界公民;在教育過程中要開發學生的潛能,注重人性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用真實、對個人的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的態度,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情感教學理論

        于20世紀初將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和教育思想傳入中國,引起國內教育人士對相關問題不斷深入的研究。情感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觀和人生觀,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和情感教學理論都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不僅強調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為自信、勇敢、主動、學習動機等積極的因素會對語言學習產生直接的或潛在的影響。因此,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品格、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夠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二、嵌入學生校園生活情景的人文素養的策略

        (一)聆聽人文講座

        人文講座,每周一次,分為中國文學史、西方文學史和特約專家文化講座。內容以中西文明史為序,進行經典閱讀,中國文學從《詩經》《論語》到《紅樓夢》,西方文學文化則從古希臘神話到現代主義興起,形成中西方文學文化100講,中西文學交叉對應。人文講座關鍵詞:(1)人文、立意所在,包括自己在內現代人可能特別欠缺的;(2)閱讀,閱讀伴隨的人生才是立體的、豐富的,也才會使講座構成時代、作品、作者、讀者(師生)間的多重對話關系,構成動態的永遠未完成的狀態——人生的戲劇呈現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無以言說的美;(3)“人類文明文化視野”,文學作品是主體,但不是全部。講座立足在中西文化視野中,使我們的閱讀有更高的品位,直至人文的積淀。

        (二)實踐人文行走

        人文行走,分為視頻人文行走、本土人文行走和外省人文行走。視頻人文行走,配合講座進行。例如配合文學作品,講到《紅樓夢》,可以組織學生,實際觀看電視劇紅樓夢,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本土、外省人文行走,家長協助,假期組織。例如重慶特殊的抗戰文化、碼頭文化、巴渝文化,利用暑假,家長陪同,一一游覽。

        (三)開展人文體驗活動

        語言和文化學習貴在多接觸、多實踐,文化品格的形成需要長過程、大量度的文化活動。(1)可以創建中外文化節,根據課程標準提供的主題和相關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開展閱讀,開展文化主題演講、經典作品朗誦比賽、英語課本劇演出活動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準備和參與的過程感受和體驗中外文化的豐富內涵。(2)根據條件開展中外學校、學生之間的聯系和聯誼活動,從中外交流中直接體驗文化異同,促進語言技能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發展,傳播中國故事。(3)適當開展節日、紀念日文化體驗活動。啟發學生正確理解這些節日或事件背后的思想觀念。人文修養能提升一個人發現問題的洞察力,并給人以感想、敢做的勇氣。而這些正是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內容。

        三、結語

        學習學的是知識技能,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技能是終身受益而且可以應用在各個地方的。這樣的人文教育實質上打破四個限制:學科、空間、角色和學齡。人文講座,人文行走,人文活動,人文布置,知識是載體,知識的背后,是接納,是思考,是感悟。那些富有價值含義的人文素養的傳遞,不僅是客觀陳述的、說明性的,也是敘事性的、人文解釋性的,富有個人感彩,特別吸引人。

        參考文獻

        [1]何志武.人本主義教育的主要觀點及其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

        [2]夏葦.構建充滿人文素養的英語課堂[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5).

        第6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關鍵詞 高職教育;服務學習項目;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專題活動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14-0040-04

        一、服務學習項目設計的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的實施,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求培養出的人才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和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同時要求培養出的人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高尚品行,具有腳踏實地、勇于擔當的品格和艱苦奮斗、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精神。

        從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實踐來看,目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傾向:一是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專業課程的比重,弱化人文素質教育;二是采取以課堂、校園和教師為中心的封閉教學模式,沒有形成以學生為主體、面向社會的建構型教育模式。高職院校必須盡快結束這種忽視品格、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職業素養等方面培養的現狀,積極探索促進高職人才全面發展的新課程體系和育人模式。

        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服務者(學生)通過參加服務活動獲得的體驗促進自身的學習與發展[1]。通過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將服務與學習聯系起來,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同時提高與同伴和其他社會成員合作交流、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綜合素質及培養社會責任感[2]。學習借鑒美國服務學習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設計具有本土特色的服務學習項目,對于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服務學習項目設計的目標與原則

        服務學習項目設計的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職業理想、職業目標、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為重點,以激發學生自主管理、自覺學習、自我探索的內在動力及社會責任感為著力點,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服務學習項目設計的原則是:堅持服務實踐與課堂學習相結合,服務內容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將服務學習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及人才培養過程,分類分層次加以推進;考慮學生基本要求及多樣化發展目標,科學設置學習項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使服務學習項目落到實處。

        三、服務學習項目的設計思路

        實施以立足學校為重點,以服務社區和社會為補充的半開放學習模式。以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其服務學習項目按照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和專題活動四個模塊分別展開。

        (一)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項目指服務者通過參加與專業課程密切聯系的實踐活動,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學會運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專業實踐項目可以是教學助理、行政助理、科研助理以及參加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等。

        教學助理:以幫助課程主講教師整理、分發教學資料;整理實驗實訓設備;傳遞通知、文件以及管理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等為主要工作內容。根據服務者工作完成情況,采取自評、主講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工作考核,表現合格者可以獲得1~2個服務學習項目學分。

        行政助理:以幫助學校行政部門完成行政會議的通知與記錄;文件資料的打印、登記、發放、存檔;報刊雜志的收發;來訪人員的接待;電話的接聽、記錄;傳真的收發、登記;人事檔案的建立、管理;協助進行專項活動的準備、籌備等為主要工作內容。根據服務者工作完成情況,采取自評、使用部門評價、服務對象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工作考核,表現合格者可以獲得1~2個服務學習項目學分。

        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并通過結題驗收可獲得服務學習項目學分。一般情況下,項目主持人記3個學分,其他人員(不超過3人)每人記1學分。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選題范圍可以是有關指導教師科研與技術開發(服務)課題中的子項目;開放實驗室、實訓或實習基地中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與訓練項目;發明、創作、設計等制作項目;專業性研究及創新項目,創業計劃與職業規劃創新項目或其他有研究與實踐價值的項目。學校聘請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教師及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工作委員會,負責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申報評審、中期評估和結題驗收工作。

        (二)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學習項目采取社會服務、社會調查等形式。

        第7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高校課堂、初中、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0-0101-01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教改過程中,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這是擺在數以萬計的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任務。一節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有所獲,就要把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下面,我就初中語文教學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廣大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為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盡快步入新課改行列,我一方面積極參與各方面培訓;另一方面經常擠時間步入一些名師的課堂,向他們求取真金,不斷樹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意識。新課改的意識逐漸占據了我的大腦,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而然的行動。老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的行動在我班的語文課上越演越烈,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課堂的效益也突顯出來了。

        二、備課和精研教法方面多下工夫

        對于一個語文教師而言,應該整體把握教材,對教材文本要個性化的研讀,細挖深挖文本內部的立意層次,建構獨特的立體化的教材架構。用豐富的閱讀來充實自己,構建活力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精研導語部分,為每堂課都開個好頭。如果把整個教學看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的話,那么,導語就是鏈接每個階段、每一堂課的中間環節。它起著銜接、過渡或內容轉換的作用。它“承上”,就是把每堂課納入整個教學內容的系列和教學行為系統,把這堂課看作是已經學過的內容的自然延伸,和已經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自然發展;它“啟下”,就是把學生引入新的內容、新的行為訓練中,給學生的認知過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興奮點,使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在新情境、新問題的吸引下,得到新的充實或調整。導語是鏈接教程和教程之間、階段與階段之間、課與課之間的橋梁,它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由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和教學過程的行為系列決定的。

        2、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從許多文章中我們看到的觀點大多只是著眼于研究教師的如何問,我認為: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它的形式應該表現為: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之間相互問答。教師的提問可以盡量減少學生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即克服學生“思維缺席現象”,使學生的思想更加集中。且可以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因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提問,只要有不同的觀點,完全可以向教師提出,語文作為人文學科,某些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具備數理化的確定性,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這一思想將更加明顯。成功的提問,能促使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積極動腦筋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缺失是一種普遍現象,主動質疑者可謂寥寥無幾。這樣必將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影響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動探求知識的生動表現。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強,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興趣高,學習效率高。學生質疑的同時,能大膽地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不但培養質疑能力,而且也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并能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從而培養學生問的質疑能力。

        三、講究聽課技巧,注意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舉疑解難的過程。聽課方法得當,習慣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課堂的每分鐘有效地得到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成上,由于每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特色各異,語文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都有一個了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語文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能體察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

        當然,良好默契的語文學習氛圍的養成,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難點,也是閃光點,它要求教師: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特別表現在學生質疑難題時教師要堅信:態度上只有沉下來,學生的問題才能提上去。同時,師生都應明白這樣幾句話:舉疑不在大小,不會則難;解疑重在點撥,喻則善教;求知不應待知,自得才樂;知識重在探究,積累乃博。

        四、有意識地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的四個重要方面,它們之間緊密相連,任何把它們孤立和割裂開來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以前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已經有了太多的教訓,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不能再出現了,聽說讀寫必須齊頭并進,不可偏廢任何一個方面,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聽說讀寫作為語文的基本功,不但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核心,也是其獲得新知、進行再創造的重要途徑,并且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意志品格等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五、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志

        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我每節課堂設計不可少的內容之一。例如,我組織學生學習完《論語》十則后,作結時,我引導學生先歸納出文中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請生說感想,談體會,事畢學生受到很大的振動,特別是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學生是談得振振有詞,激動萬分。后來寫作文時,部分學生還引用了此文中的許多名句進行說理,啟發讀者,教育他人。

        在課堂教學后的遷移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合適的消化土壤,從而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和培養。

        第8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語文學科的特質是思想品格的教育潛移默化的踐行語文教材里面收集的文章都是具有典型代表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結合。教材里面的文章都凝聚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進行的深沉思考,也體現了作者的理想方向。另外,許許多多的文章就是對廣闊的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再現,更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等等。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語文學科的這些特點,在語文的基本訓練過程中,自發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們不斷地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從而養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2正確把握語文學科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

        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和學必須和諧平行進行:遵循教師善教和學生會學并重、接受與探究學習并重的原則。2.1教師善于啟發誘導是學生會學的前提,是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基礎語文教學的過程展現了教師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維過程,這也是和學生共同分析、探討和發現問題的一個過程。教師的啟發誘導示范給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標本,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會學了,成功了,自然學習興趣也就濃厚了。2.2教師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情趣是學生樂學的保證,也是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途徑語文學科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以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課文中那些曲折動人的故事、簡介有力的議論、巧妙的比喻、優美動人的描寫、富有趣味的說明、精辟的哲理語句,都富有更強的美學價值。要保持學生的濃厚的學習情趣,就應該提供給學生新信息和新知識。一方面他們可以從課文中增長見識,如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的身平軼事、風土人情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向學生推薦和課文有關課外讀物,例如作者的創作談,有關課文的一些評論序言,課文中涉及到的某些詞句用法的優劣比較等等。2.3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是會學的根本,是具有科學思維的素質的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教、善教,就是展現了教師對教材的一個理解分析的過程。教師們要注意交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會用聯系、發展、辯證的方式去思考每一個問題,讓思維的過程變得科學化,思路活躍暢通,這樣學生就會漸入佳境地進入一種學習的狀態。2.4學生敢想敢說、積極交流是掌握良好學習策略,具有良好交往素質的表現會學、好學的學生往往總是希望自己的見解能夠得到驗證:思考到交流到再思考到再交流,從而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即使有一些學生也許一時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但他們也希望能夠看看其它同學是怎樣說的,以此得到啟發,打開思路。所以,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采用鼓勵學生多說的課堂討論形式,讓學生陳訴自己的見解、談感想、評論、答辯,甚至演講,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有機會表現自我,激發了學生的靈感,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發展了學生的潛在的素質。

        第9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論文摘要:親子共讀目前已被廣為接受。廣大師生和家長都已經滿懷激情地參與進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從親子共讀的益處、原則和方式談一下親子共讀的教育意義。

        父母與孩子一起分享讀書稱之為親子共讀。“親子共讀”從狹義上來講,指“親”與“子”選擇一定的閱讀材料,在特定的環境之中彼此共同閱讀與對話。既然說是共讀,表示念故事這個活動不是單方面的,不是因為你要在共讀中,把你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強加給孩子;而是要讓孩子一起參與,并從中滿足孩子的某些期望或期待。成年人與孩子共讀,或在孩子身邊自己讀書,都給孩子樹立了一個閱讀的榜樣,使兒童在閱讀中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

        一、親子共讀的益處

        1.培養了兒童良好的閱讀態度

        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認為,親子共讀會使孩子從小體會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閱讀態度,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將使孩子終生受益,會給孩子學習、社會適應、文化修養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與看電視被動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質區別的。另外,語言文字是一種符號,經常接觸這種符號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將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促進其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發展。現在不少孩子從小就習慣于依賴具體的形象,形成視覺加工模式。在美國,有不少十幾歲的孩子都不會閱讀,這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十分不利。

        親子共讀時間里,孩子不僅會接觸到語言文字、圖像,同時還聽到父母繪聲繪色的講述,聽覺器官也被調動了,這將提升孩子對信息的整體加工水平。

        2.親子共讀,讓孩子體會閱讀的價值,享受閱讀的樂趣

        從小聽父母讀書的孩子,遠在識字之前,就在父母膝上領略了書中世界的奧妙,對那個美好世界的向往,使孩子更有動力、更主動、更配合地去掌握閱讀所需的各種基礎。長久地聽書、談書,豐富了孩子的詞匯量,也擴展了孩子的知識面,為孩子今后獨立閱讀時理解書中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聽父母讀書,也培養了孩子傾聽的習慣,在電視節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能夠不靠喧鬧畫面的吸引,專心地傾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對今后孩子上學讀書聽課都很有好處,如增進感情、增強語言能力、學習協調溝通能力、增加知識、提升寫作能力、經驗傳承交流、獨立思考、休閑娛樂、培養親子品格等。

        3.創造了良好的親子溝通渠道,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親子共讀,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時光,也為個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條親子溝通的良好渠道。有的個性拘謹的父母不知該和孩子玩什么,這時候,打開一本好書,與孩子靜靜分享,是每個人都會做的。進而以書本為出發點,我們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通過選書、讀書、談書,父母拉著孩子軟軟的小手,帶他步入世界,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達給孩子。而坐在父母的膝上與爸爸媽媽分享一本好書,將給孩子留下溫馨的童年回憶。

        讀書的教育意義不僅在于促使小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同樣對成人也很有啟迪。讓我們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感受“愛的教育”,相互共勉。

        二、親子共讀的原則

        家長在給孩子讀書時,要真心實意地去讀,不要敷衍了事;要傾注全部感情去讀,不要漫不經心。這樣孩子會隨著家長的朗讀和描繪而產生共鳴,受到感染。親子共讀時要注意以下原則:如寧慢毋快、寧少毋多、寧游戲毋教訓、寧輕松毋嚴肅。掌握這些原則,可使親子共讀的教育意義得到最好的體現。

        三、親子共讀的方式——共讀與互動

        共讀的方法最主要有兩個大方向:

        1.照本宣科——照書念

        照本宣科的好處是可以讓孩子認識作品的原貌,也由于在讀的過程中,大人沒有添加自己的解釋或感想,孩子就可以自由地去感受所聽到的故事,可以完完全全地成為故事的詮釋者。別外,在照本宣科的做法里,孩子因為也可以照著念書,尤其是遇到重復的句子時,對他們更加容易,所以大人可以邀請孩子自己念出來,和大人輪著讀,讓孩子享受參與在共讀的過程中的快樂。

        有些材料的閱讀可以讓孩子多次閱讀,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這樣,家長翻開這些書時,讀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然后讓孩子看圖“讀”出相關的內容,這能讓孩子有一種自我實現感。

        2.添油加醋——用自己的話說故事,邊說邊提問題,跟孩子討論

        添油加醋的做法,孩子可以“聽”見大人的想法,并且可以經由跟大人的互動、討論,更加增進閱讀上的理解。孩子的疑問也可以得到及時的回應。

        還可通過提問閱讀,讓孩子帶著疑問來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通過角色扮演,當孩子已經熟悉了書中的內容,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閱讀故事書。這樣的閱讀不僅能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而且還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其注意力。通過想象閱讀,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將會如何發展。讓兒童在親子共讀的氛圍中得到良好教育。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尤物yw193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看免费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午夜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