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大氣環境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氣環境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氣環境研究

        第1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城市;大氣環境;治理;創新模式;治理方法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城市中存在的空氣污染問題引起人們以及國家越來越多的重視。當前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尤其處在取暖季節的北方城市,霧霾以及顆粒物等空氣污染物質使得能見度大大降低,不但威脅道路交通安全,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會產生很大損害,極易引發一些呼吸道以及皮膚類疾病。然而,目前我國的城市大氣環境治理仍然存在數據分析不客觀以及預測性低等缺陷,所以非常有必要對城市大氣環境治理模式以及方法進行創新改革,從而使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1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的創新模式分析

        對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的模式進行創新,環境管理方法的創新是關鍵。國家政府的環境管理行為能夠對環境治理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而方法得當且有效的環境治理能夠使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更加平緩,說明在經濟增長同樣的條件下,環境治理手段的實施能夠使環境代價有效減少。在當前霧霾等大氣污染問題頻繁爆發的情況下,人們的生命健康以及社會的安定和諧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促使有關專家學者和媒體以及人民群眾等社會力量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來推動相關人員對大氣污染問題給予關注,國家環保部門也陸續出臺了很多城市大氣治理技術性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同時,還對全國PM2.5監測時間表以及濃度限制等給出明確規定,從而為城市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和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近幾年,國家政府以及環保部門對相關工作做出了重大改革,多項大氣污染防治政策以及法律規定等陸續出臺,各個地區也做出快速回應,制定了適合本省的大氣治理方案以及計劃等,而管理-經濟-環境系統循環結構是當前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的主要創新模式。

        2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的創新方法

        2.1綜合利用城市大氣監測技術

        城市大氣環境污染主要是由高濃度的空氣污染物引發,所以必須對這些空氣污染物質進行監測。按照監測方法來劃分,大氣監測可分為化學監測和物理監測以及生物監測等監測方法。其中,化學監測所采用的方法為實驗,通過實驗來對污染物質進行定性以及定量等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但是其監測結果往往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物理監測主要是通過儀器設備等進行污染物質的監測,此方法不需要準備化學實驗藥品等,操作簡便、監測效率高,可以在城市大氣監測中大范圍使用。生物監測主要利用動植物與城市大氣污染物接觸的狀態來判斷大氣環境質量,此方法具有較高的環保效益。

        2.1.1氣態物質監測技術

        對于城市大氣環境污染來說,氣態污染物質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氣態物質監測技術是當前城市大氣監測的主要技術方法。針對不同的污染物質來說,其監測方式不盡相同。例如,城市大氣中的氮氧化物需要利用化學實驗以及相關儀器設備來進行監測,SO2物質的監測則可以利用紫外熒光分光光度法進行監測。

        2.1.2固體顆粒物質監測技術

        目前,國內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已經開始對固體顆粒物質自動監測技術進行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關部門應采取合理的措施來促進固體顆粒物質監測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并加強離散型顆粒物濃度監測等方法的利用,從實現對固體顆粒物質的有效監測。

        2.2建立污染源和治理預警機制

        首先,大氣環境治理部門應充分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來建立大氣污染源以及應急治理預警機制并將其完善,并且有關科研機構還應對常規治理技術進行創新和改進,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現狀。其次,大氣環境治理部門應加強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利用視頻等實現對可吸入顆粒物質以及氣態污染物等物質的實時監控和監測,從而使城市大氣環境監測向自動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促進城市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的有效進行。

        第2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大氣監測;采樣;質量

        工業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資源污染,光污染等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汽車尾氣以及工廠廢氣的排放,使得大氣環境質量急劇下降,威脅人體健康。在這種背景下,相關部門需努力提升現有大氣環境檢測工作效率,利用可靠的監測數據來指導工業活動,為環保部門制定環保政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提高環境質量,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的監測工作質量保證非常重要。質量保證是為了確保在檢測過程中實驗數據的嚴謹、準確,代表性和完整性以及實驗步驟的科學性,具體的步驟包括大氣采樣、樣品分析、數據處理、撰寫報告等,因此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的質量保證措施主要是制定相關政策以及監測計劃,完善現有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實現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有效監督檢測。

        1大氣環境檢測質量保證現狀

        我國的大氣環境監測工作開始較晚,對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環節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高,盡管隨著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家資金的大力支持,大氣環境監測的可靠性不斷提高,但是質量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1采樣環節不可控性過高

        對于大氣環境的監測來說,氣體采樣環節十分重要,樣本的質量與代表性直接影響了監測的可靠性。但是目前不少地區的大氣層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都不夠穩定,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氣體采樣過程中隨機性過大,如空氣的濕度,車輛經過的頻率,天氣狀況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氣體樣本的質量。此外,盡管國家為每個地方的環保部門都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設備改進升級,目前使用的氣體采樣設備比較落后,以人工手動采樣為主,采樣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不高等因素都會增加采樣過程的不確定性,因此氣體采樣環節受到采樣人員的外界干擾強,樣本的不穩定也會直接影響氣體檢測的結果。同時,為了減少工作量,許多采樣人員不會對所采集的氣體樣本進行質量考察,因此不能夠保證樣本的可靠性。

        1.2大氣環境監測制度不夠全面

        由于我國大氣環境監測工作開展較晚,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監測制度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如針對大氣環境檢測實驗室,國家環保機構并沒有設定詳細的儀器設備管理方案,而是將管理權力直接下放給各個地方的環保部門,機器設備的管理責任不明確,儀器時常出現問題;針對大氣環境的污染物監測分類也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可能會導致某些氣體數據重復,而另外一些必要的氣體數據沒有負責人來試驗檢測,浪費人力與資源的同時,難以取得全面監測氣體環境的目標。

        1.3實驗室分析處理工作有待提高

        大氣環境的監測最終步驟是將所采集的樣本送往環保部門的實驗室進行試驗,通過儀器監測以及數據分析得到結果。因此,為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就必須保證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先進性等。然而在許多地方的環保部門難以達到以上幾點要求。國家下發的環保資金被細分到各個領域后,大氣監測部門所獲取的資金不足以支撐諸多昂貴精密儀器的購買與維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驗的科學性與精確性。另一方面,目前許多從事大氣環境檢測的人員專業知識能力并不高,對于檢測結果所能夠得到的數據不能夠進行全面的分析,每天的工作僅僅是重復的進行檢測實驗,難以主動發現問題,不利于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因此,我國許多地區的大氣監測實驗室需要提高現有的工作質量與效率。

        2提高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對策

        2.1提高采樣環節科學性

        氣體采樣是大氣質量監測的第一步,所采集的樣本需要具有代表性。首先,檢測人員需要對所監測的區域進行優化采點工作,通過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詳細調研來選擇大致的采樣地點范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五點采樣法,平行采樣法,確定每次大氣采樣的具體地點并做好標記,根據當地的空氣質量以及氣候條件制定采樣頻率以及采樣時間、條目。其次,所采集到的氣體樣本需要放入密封的瓶子中儲存,采樣瓶外貼上標簽,標明采集時間,地點,并將儲存樣本的容器保存在干燥的儲藏柜中。環保機構應對氣體采樣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知識水平,保證氣體采樣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2.2完善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制度體系

        大氣環境監控是一個由很多復雜的環節構成的系統過程,因此,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質量管理工作,質量保證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監測工作的精確可靠,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生活提供決策。為提高大氣環境的監測過程質量,需完善每個環節的操作與制度。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分為室內工作與室外工作,室外工作主要包括氣體采樣環節,在對采樣環節進行制度化時,需要全面考慮樣本的代表性、綜合性、精確性、準確性等,對采樣工作的程序以及樣本的儲存進行嚴格的規定;而室內工作主要是實驗分析過程,針對各項精密儀器的使用與維護,相關部門也應該設定具體的負責項目,不同物質的監測分析也需要制定不同的實驗步驟,各個地區的環保檢測部門可以根據相應的實驗設備進行靈活調整。只有從各個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夠確保大氣監測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

        2.3提高實驗分析工作效率

        實驗分析是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的重要一環,精密的實驗測試儀器以及科學的實驗分析方法都能夠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大氣監測包括對大氣中各種成分含量的檢測,涉及到復雜的分離分析方法,尤其是許多微量成分難以準確測量,因此實驗過程對儀器的精密程度要求較高,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對此,環保機構以及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由計劃的為各地檢測機構提供儀器購買經費,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此外,實驗試劑的保存需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實驗數據的處理工作需要及時且快速,按照規定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計算,靈活處理異常數據以及錯誤數據,整理環境監測報告。最后,所有的試驗工作人員需要經過定期的培訓以及上崗測試,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進一步提高實驗檢測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2.4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信息體系

        公眾對于大氣環境的質量擁有知情權,在進行一系列的樣本采集以及實驗分析工作后,得到的實驗數據以及報告應當提供給社會公眾,讓大家了解當地空氣質量。政府應當建立一個獨立的監測信息網站,定期更新大氣成分數據,為公民提供大氣指標預警服務,并積極舉辦大氣相關知識的普及講座,讓所有公民一起監督環保工作。除此之外,水質監測數據,土壤監測數據等各個方面的信息都應當通過相關的網站,并且將這些網站鏈接成相關的信息系統,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透明度。

        3結論

        隨著我國的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大氣環境的監測工作重要性不斷凸顯,而監測工作的質量保證則是為了確保大氣監測工作的準確性、精密性、科學性與可靠性,從而更好地為環保機構提供數據,輔助決策。我國目前的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實行較晚,尚存在一些問題,如監測工作的質量保證體系制度不夠完善,大氣采樣的過程隨機性較大導致最終實驗結果不穩定,樣本實驗分析過程的工作效率不高等等。為了全面提高我國各個地區的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各級環保部門與政府應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讓責任明確到個人;其次,大氣采樣的過程也應該逐漸規范化,提高采樣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通過引入精密儀器,定期員工培訓等方法提高實驗檢測環節的效率;最終,政府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動態更新的大氣信息網站向民眾提供大氣數據,接受社會的監督。

        參考文獻:

        [1]艾琳.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2):120.

        [2]楊婷.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8):82.

        第3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貫徹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城市與鄉村、環境與經濟的統籌協調發展,農村環境政策何去何從?文章首先分析當前環境污染的現狀及面臨的壓力,接著從環境政策體系及個別具體的環境政策兩個方面對環境政策在農村的不適應性進行分析,最后從移植成功的城市環境保護政策、加強環境立法、向引導性環境政策轉移及建立“誰受益、誰補償”的環保新機制四個方面提出農村環境政策的創新之路。

        摘自《新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發展規劃與大氣環境研究

        首 頁 農村研究 人口問題 倫理道德 社會相關 網站地圖 RSS訂閱

        當前位置:主頁>社會>社會相關> -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發展規劃與大氣環境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發展規劃與大氣環境研究 來源:

        第4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環境工程;大氣污染;全球性;問題

        1大氣污染的危害

        1.1對人體的危害

        近些年來,世界患咽喉、肺部以及呼吸系統方面疾病的人數急劇上升,且死亡率居高不下,這與大氣污染有直接關系。大氣污染的開端,可以追溯至18世紀中后期,當時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隨之出現了著名的“羊吃人”運動,大量農民被趕往城市,農田改為牧場,用于畜牧業,這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原料和勞動力,以此為開端,工業時代正式來臨,此后兩百年間,發達的工業為英國帶來了巨大財富,但工業部門也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廢氣,作為英國工業的心臟,倫敦和倫敦百姓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1952年,倫敦爆發了著名的倫敦霧事件,從12月5日開始,到12月9日,被嚴重污染的大氣受風力等因素影響,聚集在倫敦市上空,在短短的5天時間里造成了4000人死亡,而在隨后兩個月里,又有8000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倫敦霧事件成為了人類對大氣環境進行深入思考的重要轉折點。人類開始意識到大氣污染的巨大危害,并開始重視環保工作。

        1.2對其他物種的危害

        大氣污染在危害人類健康的同時,也會危害到其他生物,比如酸雨的影響。酸雨為植物的生長帶來許多不利因素,植物中的有害物質會大量增加,對草食動物造成影響,而有毒物質影響草食動物的同時,還會在其體內沉積,又進一步造成了對肉食動物的影響,同時,死亡的動物尸體會重新進入生態系統,導致惡性循環。

        1.3對地球整體環境的危害

        地球上的生物和其他各方面不同程度受到大氣污染的影響,當這種影響到達一定程度,其危害往往會集中爆發,比如臭氧空洞。臭氧層的存在可以阻擋太陽紫外線的直射,對地球生物有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自1984年英國學者在南極發現臭氧空洞以來,關于臭氧空洞的修補等相關工作一直在討論和進行之中,而相關研究則表明,臭氧每減少1%,患皮膚癌的人數就會增加4%-6%,同時,患白內障和傳染病的人數也會大量增加[1]。

        2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工業廢氣排放

        工業廢氣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燃料燃燒產生的各種含有污染物氣體的總稱,包括: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氫、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氫、一氧化碳、鈹化物、煙塵及生產性粉塵等。這些氣體排入大氣后,可能會隨著呼吸進入人體,或者形成酸雨、破壞臭氧層,對大氣的破壞和人體的危害都十分明顯。不可否認的是,工業發展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變化的速度超過了以往幾千年。但對大氣和環境的破壞速度也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如何在工業發展和環境、大氣保護之間尋求平衡,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2]。

        2.2機動車車尾氣排放

        機動車車尾氣中含有的各類化合物超過100種,其中不乏各種污染物,包括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機動車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從19世紀末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發明現代汽車以來,僅僅100多年間,汽車成為了社會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僅我國目前的汽車數目就超過1.5億臺,其他的機動車數目更多。這些機動車在使用過程中會將大量尾氣排入大氣,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2.3整體環保意識的薄弱

        需要注意的是,人類對環保問題的重視時間并不長,盡管在古代社會已經有相關論述,但并未引起充分重視,我國古代典籍《呂氏春秋》中,曾有“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的論述,反映了古人對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自工業革命以來,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凌駕于環境保護之上,各國對環境保護和大氣保護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直到倫敦霧等事件的爆發,這是導致大氣污染的關鍵因素之一。

        3大氣污染的可行防治措施

        3.1限制機動車尾氣的排放機動車相關產業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由歐美國家向亞非國家普及,為交通等行業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對于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相關限制,要充分考慮具體實施環境和其他方面的可行性,目前看來,可以采取限號、完善公共交通、提倡綠色出行、確定尾氣排放標準、嚴管尾氣超標機動車、對大排量機動車額外征稅等措施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問題加以限制。限號措施是目前已經實施的措施之一,緩解了我國主要大城市交通壓力的同時,有效減少了尾氣排放[3]。完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對地方公共交通建設的加強,包括地鐵、公交車、公共單車等方面,地鐵具有速度快、載客量大的優勢,目前在我國很多大城市已經開通,是可以繼續推廣的。公交車作為一種傳統的交通模式已經運營多年,可以在現有線路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優化改造,增加舒適性、新線路等,公共單車則幾乎可以完全做到零污染,同時對增強人體素質有一定好處。提倡綠色出行,主要是指利用無污染工具出行,包括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單車、步行等,電動汽車和電動摩托車在速度上是基本可以滿足出行要求的,單車出行和步行則可以在無污染基礎上起到鍛煉的作用。確定尾氣排放標準是指對不同類型、大小的車輛設定尾氣排放標準,便于進行統一管理,同時為管理提供了相關依據。嚴管尾氣超標機動車是指在確定尾氣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對超過排放標準的機動車進行相關處理,使污染較大的機動車漸漸退出市場。對大排量機動車額外征稅,是指尾氣排放量較大,但不超標的機動車額外征收大氣污染費用,使用戶漸漸放棄大排量機動車,從而達到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目的。

        3.2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產業機構,主要是指對國民經濟各部分所占比重進行調整,對污染較大的行業企業進行整改,減少其排放的廢氣量。目前看來,工業企業是廢氣排放的主要部門,包括火力發電企業、制造工業企業等。對這些企業的優化改革,應遵循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優質產能兩個基本原則。一些規模較小、污染較大的火力發電廠應予以淘汰,同時,對保留的火力發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級,改良生產工藝,從而降低廢氣排放的總量[4]。同時,產業結構調整也意味著應加強對服務行業等新興行業的投資比重,適當減少對工業相關部門的投資額度,減少廢氣排放量的同時,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更加平衡。

        4總結

        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世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點大致相同,其關鍵部分之一都是對環境保護和大氣保護的重視,基于大氣環境在社會發展和未來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大保護力度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劉欣.對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6(06):129.

        [2]黃飛,張子健.關于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36):132-133.

        [3]周媛,邢德山,谷建功.對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探討[J].江西建材,2014(02):296.

        第5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摘要:工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是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一部分。從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大氣評價方法中可以看出,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法在工業區環境影響評價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結合某工業園區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工業園區;大氣污染;環境評價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park the environment impact appraisal is part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rom region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e can be seen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 air pollutant emission control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industrial zone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articl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ndustrial park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nalyzed.

        Keywords: industrial park; Air pollution; Environment evaluation

        區域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是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通過識別和預測區域開發活動對區域大氣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按照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事先制定出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在我國,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對區域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污染指數法和概率統計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及灰色聚類法。而應用在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綜合評價中的方法有:標識法、環流形勢分型法、物元分析法、統計方法、層次分析法、模糊性相似優先比法等;其評價模式及理念也有所發展,也有以工業園區作為實例進行研究的。在評價方法中,結合污染綜合指數分級標準、評價區域環境污染程度看,其缺點是分級標準概念不準確,無法評價區域質量的級別,缺乏區域質量的綜合評價;在空氣中污染物濃度較低或過于分散時,計算過程中遺失的信息較多,難以準確反映質量狀況。而相對區域大氣環境評價的研究也較少,缺乏成熟的系統的理論與方法,也沒有較多的實例可供借鑒。因此,本文以某工業園大氣環境監測數據為基礎,將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實例研究中,將評價與預測結合,在計算環境容量基礎上,提出污染控制措施。

        1 評價因子的確定

        1.1 評價等級的劃分

        根據工業園區的定位和規劃,工業園區主要分為飲料、食品加工等。各項目進園將分別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區內主要燃料以天然氣和電為主,少數企業使用煤。項目排放的廢氣污染物主要為煙塵、粉塵、SO2。經初步估算,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煙粉塵:0.417t/h、SO2:0.12t/h。

        根據等標排放量計算公式,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占標率:

        (1)

        式中:Pi—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占標率,%;Ci—采用估算模式計算出的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mg/m3;C0i—大氣環境第i個污染物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mg/m3。

        C0i采用《GB3095-1996》中的1小時平均取樣時間的Ⅱ級標準的濃度限值,其中:TSP日平均值為0.3mg/m3;SO2小時平均值為0.5mg/m3。

        根據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標準計算得各污染物等標排放量為:

        PTSP=1.39×108m3/h、PSO2=0.024×107m3/h;PTSP和PSO2均<2.5×108m3/h;

        項目區周圍地形特征為丘陵。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2008)規定,確定本項目區域的大氣環境評價等級為Ⅲ級。

        2.2 評價因子的確定

        按照《環評法》規定,評價因子為:現狀評價因子:SO2、NO2、TSP;影響預測因子:SO2、TSP;總量控制因子:SO2、煙(粉)塵。

        3 評價方法及模型

        3.1 評價區概況

        某工業園用地形狀呈狹長的梯形,總規劃用地面積134.01hm2。工業園區用地性質為I、II類工業區,以食品、飲料等產業為主,設立高新科技園,并規劃建設相應的配套工程。

        3.2 現狀評價方法

        1)監測方案

        ①監測點位布置。總共設置4個大氣監測點。

        ②監測頻率。SO2、NO2:每天監測4次,每次監測時間為1小時,各小時采樣頻率為:7:00~8:00、13:00~14:00、17:00~18:00、21:00~22:00。

        TSP:連續5天作日平均值監測,每日兩次,頻率為7:00~14:00、14:00~22:00。

        ③監測分析方法。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規定的監測分析方法執行。

        2)評價方法

        采用單項指數法進行評價,這種方法算法簡單,精度較高,效果更好。其數學模式為:

        (2)

        式中:Ii—i種污染物的單項指數;Ci—i種污染物的實測濃度(mg/m3);Si—i種污染物評價標準(mg/m3)

        3.3 預測模型簡介

        1)氣象因子

        根據氣象站多年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風速1.9m/s,實測最大風速19.8m/s,盛行風多年平均頻率:靜風24%,西北偏北風16.1%,北風11%,西北風10%。

        2)預測模型

        由于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及種類復雜,每個排放點的源強也難以確定。為此,本評價采用箱式大氣質量模型。

        這種模型考慮多源對整個區域影響,箱式模型主要用于宏觀預測區域開發活動對大氣的環境影響。這里的“多源”包括污染濃度與時間的變化因素及污染物的衰減等;也對區域不同高程的大氣狀況進行預測,其結果與實際污染情況更相近,相比其他預測模型,更能客觀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3)

        當式中t很大時,箱內的污染物濃度c隨時間的變化趨于穩定狀態,這時的污染物濃度稱為平衡濃度cp,由上式可得:

        (4)

        式中:l—箱體的邊長(m);h—箱的高度(混合層高度m);c0—初始條件mg/m3;K—污染物的衰減速度常數;Q—污染物的源強(mg/s);u—平均風速(m/s);c—箱內的污染物濃度mg/m3;t—時間坐標。如果不考慮污染物的衰減,即K=0,當污染物穩定排放時,由上式可得:

        (5)

        4 預測結果與分析

        工業園內主要使用天然氣作燃料,少數企業有可能使用燃煤,根據污染源分析結果,區域SO2排放量為169.9t/a,TSP排放量為59.93t/a。

        根據箱式模式,工業園區箱體的長度l取1.15km(1150m);箱的高度h取中性平均風速混合層高度高782m;平均風速u取2.0m/s;污染物的源強Q;初始條件,選取項目所在區域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值作為計算依據,SO2:0.0453mg/m3,TSP:0.130μm。

        預測的工業園區污染物濃度見表1:

        表1工業園區大氣污染物日均濃度預測

        從表1中的預測結果看,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燃燒過程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很小。

        4.3 環境容量的確定

        對大氣污染物而言,區域排放總量限值可依據《制定地方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的技術原則和方法》(GB/T13201-91)推薦的A值法確定。

        (6)

        式中:Qak—總量控制區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萬t);Si—第i功能區面積(km2);n—總量控制區中功能區總數;Cki—GB3095等國家和地方有關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所規定的與第i功能區類別相應的年日平均濃度限值(mg/m3);C0—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年日平均濃度;A—地理區域性總量控制系數(104km2/a)。

        在按(GB/T13209-91)推薦A值(2.8)及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93)規定C0取值后,由此計算工業園區規劃范圍內SO2和TSP允許排放量,見表2。

        表2 SO2和TSP 允許排放量

        由于工業園區排放源以低矮源為主,排放源低于15m,故SO2環境容量按低矮排放源計算結果設定:SO2按其計算值95%計,為284t/a。綜上,按照本模式計算得到的工業園區SO2的大氣環境容量為:284t/a,TSP為:950.2t/a。

        5 污染物控制措施及建議

        為避免區域開發對大氣環境的破壞,園區開發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污染物控制措施,即“源頭把關+末端治理+跟蹤監測”的污染綜合防治對策。

        (1)嚴格執行政策總量控制,嚴把企業“入園”關口。嚴格進行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合理分配區域環境容量,嚴把入區項目環境門檻關,入區企業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在總量控制的原則下,促使區域內現有大氣污染企業整改污染治理措施,達標排放;對于新入園的企業,不能超過園區限定的總量,符合區域大氣環境容量要求的方可入園。

        (2)優化能源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對于工業區內現有以煤為燃料的企業,鼓勵其進行“煤改氣”工程;對于新入園企業,應嚴格控制新上燃煤鍋爐以及以煤為能源的項目。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在宏觀管理應考慮企業的環境效益,對采用先進清潔工藝,重視環境保護的企業應有鼓勵的辦法和措施,對破壞環境的企業應重罰直至關停。

        (3)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科學發展觀。在追求經濟總量時,要重視生活質量,講究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健全企業的環保管理和監督,有計劃進行監測和不定期檢查且在工業園區及相關部門一定范圍內通報檢查結果。

        (4)加強評價后跟蹤監測,督促環保措施落實到位。加強大氣污染物監管和治理,現有除塵等環保設備必須正常運行,除塵效率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強化生產廢氣的治理,達標排放。加強施工期和運營期的環境管理,并督促環保措施的落實,跟蹤監測環境質量,隨時提出補充及環境治理對策。

        參考文獻

        第6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企業 循環經濟 動力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經濟增長模式。

        循環經濟的理論起源和發展

        循環經濟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主義運動興起的時代。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K.E.Boulding)提出的“宇宙飛船理論”可以看作是循環經濟思想的早期代表。鮑爾丁認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它要靠不斷的消耗自身有限資源而生存。如果人類的經濟活動總是開發資源和破壞環境,超過了地球的承載能力,最終會因為耗盡物質而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以新的“循環式經濟”代替原來的“單程式經濟”。這種理論啟發了人類經濟活動必須從單向線形經濟轉向符合生態規律的循環反饋式經濟。

        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增長的極限》,系統地考察經濟增長與人口、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科學技術進步之間的關系,向全世界發出了100年后經濟增長將會因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而停滯的警告。同期,以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工業國家,在為解決環保問題而對廢棄物處理的過程中,逐步由單純的末端治理,發展到從源頭預防、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并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后再生循環利用。1990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珀斯和特納在其《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一書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一詞,在這之后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而循環經濟模式兼顧了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目標,發達國家都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途徑。

        目前,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理念:一是生態經濟效益理念,這一理念要求企業生產過程中要實現物料和能源的循環往復使用,以達到廢物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二是工業生態系統理念,要求企業之間產出的各種廢棄物要互為消化利用,原則上不排放到工業園區以外,其實質就是運用循環經濟的思想組織園區內企業之間物質和能量的循環使用;三是生活垃圾無廢物理念。這種理念本質上要求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處理要由無害化向資源化方向過度,要在更廣闊的社會范圍內或在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有效地組織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發達國家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形成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四種基本模式,使循環經濟在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面扎實有效地展開。

        杜邦模式。基本特征是:通過推行清潔生產、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組織企業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同時提高產品的耐用性等。

        卡倫堡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氣、廢水、廢渣、廢熱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

        DSD(德國的廢棄物雙元回收體系)模式。基本特征是:建立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物質與能量的循環。

        日本模式。2000年,日本制定了《促進循環社會形成基本法》,提出把整個社會建成循環型社會的發展目標。循環型社會是指限制自然資源消耗、環境負擔最小化的社會。

        發達國家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動力

        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存在于微觀經濟活動中,而循環經濟發展的主體則是企業,企業能否真正參與循環經濟并發揮循環經濟主體作用,將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國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循環經濟得到大力發展的發達國家,企業都積極對循環經濟發展做出響應并努力進行實踐。通過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四種基本模式進行研究,表明國外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動力主要表現為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兩個方面。

        (一)內在動力

        首先來看杜邦模式,該模式又可以稱為是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模式。在該模式中,美國杜邦公司創造性地把循環經濟三原則發展成為與化學工業相結合的“3R制造法”,通過在企業內部放棄使用某些環境有害型化學物質、減少一些化學物質的使用量以及發明回收本公司產品的新工藝,使企業在整個行業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

        再看一下卡倫堡模式,該模式又稱為是企業之間的循環經濟模式。在該模式中,以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的電廠、煉油廠、制藥廠、石膏板生產廠四個企業為核心,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其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原料,從而減少廢物的產生量和處理費用,給每個企業都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上述兩種模式中,企業都是積極主動參與到循環經濟中,無論是杜邦公司的內部改革還是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企業之間的協作,那么這些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直接的內在動力究竟是什么?我們來看一下兩種模式中,企業參與循環經濟之后有什么變化:到1994年杜邦公司的總廢物減少了1/4,有害廢棄物減少了40%,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70%;卡倫堡工業園區內的企業不僅廢物的產生量和處理費用減少,而且以貿易的方式獲得原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使企業獲得顯著的直接經濟效益,并且最為重要的是在園區內形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參與循環經濟最終都為上述兩種模式中的企業帶來了收益,正是因為最終可以獲益,在這兩種模式中企業都積極參與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屬于“經濟”范疇,具有經濟屬性,因此作為循環經濟主體的企業在參與循環經濟時一定會考慮經濟效益。如果只在物質上循環,經濟上是負效益,企業將失去參與循環經濟的動力,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直接的內在動力仍然是從中獲利。

        下面將對循環經濟的“3R”原則展開分析,進一步證明參與循環經濟確實可以為企業帶來收益,企業存在參與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

        持續贏利性增長是企業經營的基本目標,而從根本上講,一個企業要贏利,必須從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兩個方面著手。如公式1所示:

        毛利=總收入-總成本公式1

        企業可以通過擴大銷售量、提高產品單價等方法增加收入,也可以通過規模經濟、技術優勢等方法降低成本,但隨著全球資源的日益匱乏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各種生產資源的價格不斷上升,盡管各種替代資源不斷產生,但價格也較原來有所提高,如何更好的增加企業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已經成為企業參與競爭并獲取競爭優勢必須研究的課題。

        循環經濟3R原則主要包括減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環原則。減量化(Reduce)原則是指在投入端實施資源利用的減量化,主要通過綜合利用和循環使用,盡可能節約自然資源。這一原則對于企業來說等于是生產要素投入的減少,在不影響企業原有生產的情況下,生產要素投入的減少就是投入成本的減少,可以增加企業毛利。

        再使用(Reuse)原則是指在保證服務的前提下,產品在盡可能多的場合下、用盡可能長的時間而不廢棄,目的是提高產品和資源的利用效率。這一原則對于企業來說則要求其在產品設計時要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如產品的標準化,這樣有利于維修和升級替換。經管企業在提高產品和資源利用效率時的投入成本要比原來有所增加,但隨著企業產品標準化程度的不斷加強,企業將逐漸形成規模經濟,而生產成本也將逐漸下降,長遠來看,再使用原則仍然可以增加企業毛利。

        再循環(Recycle)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無論是原級再循環(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例如報紙再生報紙)還是次級再循環(廢物資源轉化成其它產品的原料),這種可利用資源的獲取價格對于生產企業都是低廉的,而產生可利用資源的企業更可以因此而獲得一定的收益。再循環原則同樣可以減少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收入。

        因此,我們說企業參與循環經濟最終將一定可以從中獲益,企業存在參與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這個內在動力就是獲利。

        (二)外在動力

        盡管從長遠來看,參與循環經濟可以為企業帶來收益,企業存在參與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但卻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愿意立即參與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企業短期內無法實現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而且很多企業沒有資金用于產品設計來達到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目的;還有一部分企業即使有能力實現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但它們并不愿意為社會作貢獻,不愿意履行社會責任。當存在以上原因時,促使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將無法起作用,此時只能依靠外界力量來推動企業參與循環經濟。

        下文將從循環經濟的另外兩種模式展開分析。首先看一下DSD模式——德國的廢棄物雙元回收體系,該模式主要是在社會層面上展開。DSD是專門組織回收處理包裝廢棄物的非盈利社會中介組織,1995年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包裝物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共有1.6萬家企業加入。這些企業組織成網絡,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打上綠點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處理。該模式成立專門組織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有效地保護了原材料資源,將整個消費和生產改造成為統一的循環經濟系統。盡管政府也參與其中,但政府只規定回收利用的任務指標,其他一切均按市場機制運行,如果盈利,DSD還會返還給企業或相應減少第二年的收費。

        再看一下日本模式,2000年日本把建立循環型社會提升為基本國策,并將該年定為“循環型社會元年”,頒布和實施了《循環型社會形成推動基本法》等6部法律,通過完備的立法和嚴格的執法確保循環經濟得以實現,并制定鼓勵循環型社會發展的經濟優惠政策,建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靜脈產業,以政府綠色采購來啟動和引導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

        在這兩種模式中,無論是通過社會組織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還是建立循環型社會,政府都在企業參與循環經濟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當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無法發揮作用時,就需要外在的力量來推動企業參與循環經濟。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各種經濟和產業政策,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具體的推動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外在動力主要包括:

        立法。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律規章予以保障,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的方式加以推進。從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瑞典等發達國家已有的循環經濟立法可以看出,系統出臺循環經濟法律,用法律形式促使企業參與循環經濟,對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如美國加州《綜合廢棄物管理法令》規定玻璃容器必須使用15%-65%的再生材料,未達到要求的城市將被處以每天1萬美元的行政罰款;再如日本的《家用電器回收利用法》規定,電視機、冰箱、空調和洗衣機四種家用電器必須回收利用,并且規定空調的回收利用率為60%以上、電視機為55%以上、冰箱為50%以上、洗衣機為50%以上,規定時間內生產企業達不到標準的將受到相應處罰。

        政策。法律具有強制性,強制企業必須參與循環經濟,但一個國家為了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在強制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同時,給企業各種優惠措施,引導其從被動參與轉為主動響應,這樣有利于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政府可以通過各種經濟和產業政策向企業實施優惠。如美國亞利桑納州規定,對分期付款購買回用再生資源及污染控制型設備的企業可減銷售稅10%;荷蘭規定采用革新性的清潔生產或污染控制技術的企業,其投資可按1年折舊,而其他投資的折舊期通常為10年。

        當然,對于一些缺少參與循環經濟意識、容易形成資源浪費的企業,政府也將通過各種政策予以管治。如美國加征新鮮材料稅,以促使企業少用原生材料,多用再循環產品;日本規定,廢舊物資廢棄者應該支付與廢舊家電收集、再商品化等有關的費用。

        第7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大學衍生企業 治理結構 績效 關系

        引言

        Zhang(2009)將大學衍生企業定義為:由大學雇員所創立的企業,即學者創辦的企業。在我國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中,母體大學、學者在其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故而,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應當具有天然的技術及人才優勢,但是,現實中我國眾多大學衍生企業,甚至包括成功上市(IPO)的大學衍生企業(股票市場稱之為高校概念股)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李維安,2004)。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局面,是企業內部治理的問題,抑或是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相比國外大學衍生企業,我國眾多大學衍生企業的成長機制和治理關系可能顯得更加復雜和多樣。目前為止,國內學界的有關討論也僅局限于幾十個較為知名的上市大學衍生企業,且多集中從整體治理水平上進行分析,沒有深入探討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內部各子維度對大學衍生企業績效水平的作用關系。本文運用李維安等(2010)“行政型”和“經濟型”二重治理環境劃分來探討:在不同治理環境下,我國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的內部各子維度同其績效之間的作用關系呈現出何種特征?

        理論及假設

        在以技術資源稟賦為核心的大學衍生企業治理中,母體大學在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和利益分配之中將或多或少占據一席之地(Zhou Y,2008);Shane(2002)發現,在大學衍生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擁有技術資源優勢的學者也將在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中起到關鍵的作用。處于不同治理環境之下的大學衍生企業也必然將呈現出不同的績效水平。因此,本文從母體大學、學者以及治理環境三個層面,具體提出以下五個假設來探討我國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機制與特點:

        (一)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中母體大學的作用

        Di Gregorio 和 Shane(2003)認為母體大學在路徑引導、平衡學術與商業利益、整合資源三個關鍵功能上發揮重要作用,并能有效促進衍生企業的持續成長。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創立之時資金的最主要來源是母體大學,其他來源還包括母體大學技術入股、個人技術入股、政府資助、風險投資和銀行貸款(Weiping Wu et al.,2011)。積極鼓勵發展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資本結構有利于形成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而企業資本結構的多元化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穩定收益和產生協同效應(陳曉、江東,2001)。相關實證研究表明,多元化的資本結構特征,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績效。那我國大學衍生企業是否也傾向于多元化資本結構特點呢?本文擬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同企業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大學衍生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組織,多以中小科技型企業為主體(Weiping Wu et al.,2011)。已有研究表明中小型企業傾向于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這有利于降低成本或風險(Stulz, R,1999)。企業集中的股權意味著有限的財務風險分擔和較高的資本成本,會導致企業所有者在引進新的投資時更加謹慎,而不愿意過多地負債和接納新的投資人(Randoy,T. et al.,2003),因此,股權比例過于集中使得潛在投資者害怕大股東的侵權行為,這勢必損害企業價值和運營績效。母體大學對大學衍生企業的投資比例大小將對企業績效產生不同影響,根據現有文獻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我國大學衍生企業中母體大學的股權比例同企業績效負相關。

        (二)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中學者的作用

        Damiano Bonardo等(2011)通過對來自英國、法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的大學衍生企業的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大學衍生企業在IPO之際,有學者出現在企業高層團隊里可以促進大學衍生企業市場價值及運營績效的提升。夏清華等(2010)通過對影響大學衍生企業績效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發現,大學衍生企業的管理者來自外部利于企業的持續成長。本文認為,高級管理者為雙肩挑的學者,在公司的日常治理過程中,可以有效發揮其自身擁有的專業和技術的優勢,以此提升大學衍生企業的績效。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我國大學衍生企業中學者雙肩挑(既負責科研又擔任企業高級管理者)同企業績效正相關。

        大學學者作為大學衍生企業治理中的重要成員,其對企業治理過程中投入程度將會對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效果及效率產生怎么樣的作用呢?Zucker和Darby(2002)對生物技術型大學衍生企業的實證分析發現,學者尤其是明星科學家的技術和知識優勢對企業的創新和成長績效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Zhang(2009)發現一旦學者改變自身職業路徑,決定在大學衍生企業中投入大量資金,并積極參與到大學衍生企業創生過程中去時,則能夠很好地提升企業市場價值或運營績效。李雯、夏清華(2010)研究發現,學者投入大學衍生企業時間與精力越多,則企業能夠獲取更高水平績效。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4:學者對大學衍生企業的資金投入同企業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學者對大學衍生企業的時間投入同企業績效正相關。

        (三)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環境的調節作用

        李維安(2010)分別對行政型、經濟型二重治理環境進行定義:行政型治理環境是指,以資源配置行政化、經營目標行政化和人事任命行政化為治理模式的企業治理環境;經濟型治理環境是指以產權制度和委托理論為基礎,一切經營活動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治理環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國家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毋容置疑,母體大學同大學衍生企業間的治理關系也在發生著變化,相應的治理環境也隨之發生著轉變。La Porta(2002)通過實證分析發現,企業外部良好的產權保護制度等公司治理環境能夠有效降低控制權的私有收益,減少大股東的“隧道行為”,并促使大股東將更多的利益與其他股東共享,以此提升企業的績效水平。李維安等(2010)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治理環境對企業績效產生了不同的影響:經濟型治理環境能夠提升公司績效,而行政型治理環境則降低了公司市場績效。我國的大學衍生企業所處的治理環境將對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結構及運營績效產生怎么樣的影響?國內現有文獻并沒有給予解釋,本文在學者李維安二重“治理環境”概念基礎上將治理環境視為企業的內生性變量,在不同治理環境下,企業的治理結構將對企業績效產生不同的影響,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5:經濟型治理環境對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起正向調節作用;行政型治理環境對二者之間的關系起反向調節作用。

        圖1為本文的研究模型。

        研究方法及結果分析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樣本的獲取分為三步:第一步,為預調研。課題組在理論回顧的基礎上,完成問卷的初步設計,并在湖北省內展開預調研,請填寫者提出反饋意見,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73份,回收率為60.8%,在預調研數據基礎上進行信度、效度分析,并進一步修改完善測量題項,最終確定正式調研問卷。第二步,為正式調研。課題組以郵寄形式向全國112所“211工程”大學衍生企業累計發放問卷550份,回收410份,回收率為74.5%,其中有效問卷395份,總有效率為71.8%。第三步,問卷抽樣。從回收的395份有效問卷中進行抽樣,主要收集了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在2007-2009年期間運營績效的信息以及治理結構現狀,剔除一些企業信息不完整和年度數據有缺失的問卷,總共獲取212家非上市大學衍生企業的相關數據。本研究運用Spss13.0及Amos17.0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

        (二) 變量測量

        對績效的測量。參照Ensley, MG 等(1999)對企業成長績效衡量指標的選取辦法(選取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率;銷售收入以及利潤率作為績效的衡量指標),本文對非上市大學衍生企業的績效變量選取如下兩個相對客觀的衡量指標:近三年的年均銷售收入的自然對數(ln Sales)、近三年年均銷售利潤率(ROS);對治理結構的測量。本文結合非上市衍生企業的組織結構的特殊性,主要選取了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衡量指標進行探索性測量,資本構成Capital為分類變量;股東構成Stakeholder根據控股主體不同分別賦值;學者職位Position、投資狀況及服務公司時間根據其實際情況賦值。另外,為了較為準確反映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結構水平對治理績效的影響,本研究還控制了公司的行業特征(Industry)、雇員人數(Employee反映企業規模)等因素對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本文將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環境設置為虛擬變量,若大學衍生企業為母體大學所有或控股則劃分為行政型治理環境類,賦值為1,其他則為經濟型治理環境類,賦值為0。

        (三)實證結果及討論

        1.描述性統計。表1及表2分別表示各主要變量在不同治理環境下的分類統計結果、各主要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由表1可知,經濟型治理環境下的大學衍生企業同行政型治理環境下的大學衍生企業的績效之間有顯著的差異,經濟型治理環境下的大學衍生企業績效好于行政型治理環境下的企業;在治理結構方面,資本機構、持股比例、學者投資有比較顯著的差異。由表2可知,主要幾個被解釋變量同績效的主要測量指標間有明顯的相關關系,主要解釋變量間的相關關系不太明顯。

        2.假設檢驗及結果。本文首先對全部抽樣企業進行多元回歸分析。Model1僅放入控制變量,Model2加入6個主要解釋變量,Model3再加入交互項,Model4-6變量放入方法相同。由Model4的結果可知,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中的資本結構同企業績效(測度指標為ROS)之間有較顯著的正向作用關系,β=0.12(p

        為了驗證經濟型治理環境的調節作用,本文接下來對不同治理環境下的企業治理結構同企業績效進行分組回歸,由表3模型1與模型2中資本結構Capital系數分別為β=-0.144(p

        結論

        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中各要素對企業績效產生不同作用效果,并且會因治理環境的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特點。本文從母體大學、學者以及治理環境層面出發,運用我國212家大學衍生企業的調研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第一,大學衍生企業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學者對于大學衍生企業時間的投入力度同企業績效呈現正相關關系;第二,母體大學在大學衍生企業中的持股比例以及學者在大學衍生企業中的資金投入同企業績效呈現負相關關系;第三,行政型與經濟型治理環境對我國大學衍生企業治理結構子維度(除學者雙肩挑任職)同績效作用關系起反向的調節作用。由以上結論本文可以獲得一些政策性啟示: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在治理結構的設計當中應當鼓勵資本結構多元化,以此降低治理的成本和風險;學者要慎重考慮自身在大學衍生企業中的資金投入,在參與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過程中應當在知識、技術以及管理咨詢上多投入時間和精力;大學衍生企業的治理結構應向經濟型、市場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當然,本文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沒有進一步考慮大學衍生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如初創階段和成長階段)可能會對治理結構維度要素同績效的影響產生作用;另外,在治理結構子維度選取上還不夠全面和完善。以上不足也是本文將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Junfu Zhang.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pin-off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using venture capital data[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34)

        2.Zhou Y. Inside stor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Making Silicon Valley in Beijing[M].Lanham, MA: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8

        3.Shane S.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spinoffs and wealth creation[M]. Northampton, MA:Edward Elgar,2004

        4.李維安,謝永珍,程新生等.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與治理績效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4(2)

        5.李維安,邱艾超,古志輝.雙重公司治理環境、政治聯系偏好與公司績效—基于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轉型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6(6)

        6.Shane S, Stuart T. Organizational endow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art-up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 (1)

        7.Di Gregorio D, Shane S. Why do some universities generate more start-ups than others?[J]. Research Policy, 2003(32)

        8.Weiping Wu,Yu Zhou.The third mission stalled? Universities in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8)

        9.陳曉,江東.股權多元化、公司業績與行業競爭性[J].經濟研究,2001(8)

        第8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康復期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正常人明尼蘇達多相人格特征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MMPI profile between patients with recoveryofschizophrenia,patients with bipoiar disorder and normal controls.Methods:58 normal controls,328 patients with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 and 34 patients with bipoiar disorder were given test of MMPI with Psychological CT and the T scores of each scale of MMPI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①most scales of MMPI in patients with 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 and bipoiar disorder,except scales of L and Mf,exhibited elevation in comparison to normal controls;the patients with bipoiar disorder showed higher scores on scales of Hs,D,Hy,Pt and Si than the patients with 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②patients with 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 and bipoiar disorder got higher T scores on the item of Regression,Displacement and Projection on the scale of psychological defense style than normal controls.Patients with bipoiar disorder showed higher scores on the item of Displacement than patients with 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Conclusions:Patients with 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 and bipoiar disorder showed deviant model of MMPI. physicians are expect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tervention with psychological defense style of patients.

        Key words:recovery of Schizophrenia;bipoiar disorder;Normal Controls;MMPI.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0-0040-04

        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的診斷和治療在精神科的臨床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是精神科常用的心理測查工具。已有較多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與情感障礙患者的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試結果與正常對照不同[1]。但兩組患者之間的比較鮮見報道。本研究通過比較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在明尼蘇達多相人格的各量表項目上的不同,試圖在臨床上有助于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患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提高心理治療的針對性。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所有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和雙相障礙患者系于2008年1月~2009年8月來我院精神科門診就診或住院治療的病人,正常對照系在我院心理測查室進行心理測查咨詢的正常人群。①正常對照組: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齡(28.03±8.60)歲;受教育年數(14.95±3.33)年;無重大軀體疾病,無任何符合CCMD-3[2]診斷標準的精神疾病,無重性精神疾病家族史。②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328例,男210例,女118例;平均年齡(27.27±8.08)歲;受教育年數(11.03±2.53)年;病程5天~30年;符合CCMD-3[2]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③雙相障礙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30.53±9.93)歲;受教育年數(10.91±2.09)年;病程1月~14年;符合CCMD-3[2]雙相障礙的診斷標準。經比較,3組受試年齡、性別及受教育年數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北京海斯曼公司生產的大型網絡心理CT系統(版本:1.00TX),由經過訓練的心理測查人員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和實施方法對受試者進行MMPI測試。在實施前說明測查的目的和意義。要求受試答完566道題。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分析報告。各量表T分按中國常模不做K校正的T分計算。統計指標:效度量表、臨床量表和心理防御機制量表。

        1.3統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經SPSS 13.0統計軟件并進行χ2檢驗和方差分析完成。

        2結果

        2.1正常對照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和雙相障礙組MMPI效度量表和臨床量表高T分量表項目統計結果

        2.1.1效度量表:3組Q 量表原始分均小于30。T分大于60的項目統計:①正常對照組(n=58),L7例,F4例,K15例;②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n=328),L60例,F180例,K61例;③雙相障礙組(n=34),L4例;F19例;K4例。

        2.1.2臨床量表:T分大于60的項目統計:①正常對照組(n=58),疑病(Hs)5例,抑郁(D)1例,癔癥(Hy)4例,精神病態(Pd)9例,男女子氣(Mf)3例,偏執(Pa)7例,精神衰弱(Pt)6例,精神分裂(Sc)5例,輕躁狂(Ma)7例,社會內向(Si)5例;②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n=328),疑病(Hs)135例,抑郁(D)104例,癔癥(Hy)111例,精神病態(Pd)158例,男女子氣(Mf)69例,偏執(Pa)197例,精神衰弱(Pt)165例,精神分裂(Sc)195例,輕躁狂(Ma)192例,社會內向(Si)45例;③雙相障礙組(n=34),疑病(Hs)19例,抑郁(D)21例,癔癥(Hy)21例,精神病態(Pd)19例,男女子氣(Mf)4例,偏執(Pa)19例,精神衰弱(Pt)25例,精神分裂(Sc)24例,輕躁狂(Ma)16例,社會內向(Si)9例。

        2.1.3 臨床量表兩點編碼類型:①正常對照組,無特殊兩點編碼類型;②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兩點編碼類型中包含量表6或8的組合共217例(占66.16%),余111例(占33.84%);③雙相障礙組,兩點編碼類型中包含抑郁(D)量表的組合共9例(占26.47%),余25例(占73.53%)。

        2.1.4 效度量表與臨床量表:兩個量表T分均小于60例數統計:①正常對照組20例(34.5%);②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11例(占3.4%);③雙相障礙組1例(占2.9%)。

        2.2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和雙相障礙組MMPI效度量表、臨床量表以及心理防御機制量表測試結果比較

        2.2.1三組MMPI效度量表、臨床量表的比較:除量表L、Mf外,余量表均示兩患者組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與雙相障礙組比較,后者在Hs、D、Hy、Pt及Si等量表高于前者,并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3組剖析圖比較見圖1。

        表1 精神分裂癥組、雙相障礙組與正常對照組MMPI效度量表、臨床量表的比較( ±s)

        量表 正常對照組

        (n=58) 精神分裂癥組

        (n=328) 雙相障礙組

        (n=34) F值 P值

        表 說謊(L) 47.43±10.90* 48.52±11.65* 44.95±14.09* 1.48 >0.05

        詐病(F) 44.85±9.80* 62.78±15.15 62.50±14.95 38.82 <0.05

        校正(K) 52.75±10.61* 47.45±12.50 44.10±11.65 6.61 <0.05

        表 疑病(Hs) 46.95±7.85* 56.75±11.93 64.77±14.06 27.82 <0.05

        抑郁(D) 43.07±9.96* 53.30±13.21 60.71±13.79 23.02 <0.05

        癔癥(Hy) 48.48±8.37* 55.49±11.69 64.62±13.77 21.52 <0.05

        精神病態(Pd) 47.66±11.87* 59.43±11.09 61.41±12.95 28.22 <0.05

        男女子氣(Mf) 47.16±8.12* 50.87±10.82* 47.88±10.18* 3.96 <0.05

        偏執(Pa) 48.17±10.02* 63.23±12.45 63.35±12.24 38.57 <0.05

        精神衰弱(Pt) 45.50±11.12* 58.40±12.74 64.47±13.18 32.34 <0.05

        精神分裂(Sc) 44.31±10.99* 60.78±13.41 63.41±13.55 41.23 <0.05

        輕躁狂(Ma) 49.60±9.80* 58.43±11.31 57.53±11.66 15.50 <0.05

        社會內向(Si) 43.05±12.10* 48.20±11.36 53.44±11.87 9.20 <0.05

        注:*、、表示SNK檢驗結果,標有不同的符號表示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相同的符號表示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男女子氣量表方差分析示有差異,但兩兩比較,三組未顯示有差異。

        圖1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雙相障礙組與正常對照組MMPI剖析圖

        2.2.2三組心理防御機制量表測試結果:兩患者組在退縮、轉移、投射等心理防御機制量表方面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與雙相障礙組比較,后者在轉移量表一項高于前者,并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雙相障礙組與正常對照組心理防御機制量表測試結果( ±s)

        量表 正常對照組

        (n=58)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

        (n=37) 雙相障礙組

        (n=37) F值 P值

        原始防御 51.45±11.71* 51.01±9.85* 50.26±11.08* 1.43 >0.05

        退縮 51.18±9.45* 61.25±11.85 61.62±10.71 19.32 <0.05

        壓抑 52.25±9.68* 52.48±10.35* 50.79±12.26* 0.40 >0.05

        否認 51.67±10.89* 49.39±10.35* 47.12±11.92* 2.12 >0.05

        轉移 48.69±9.17* 54.85±9.73 60.59±9.37 17.54 <0.05

        合理化 48.36±11.38* 50.75±10.41* 48.50±9.88* 4.62 >0.05

        投射 47.78±8.71* 53.08±11.25 56.71±8.34 8.79 <0.05

        注:*、、表示SNK檢驗結果,標有不同的符號表示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相同的符號表示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3討論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作為精神科常見的兩種病種,因為均缺乏特異性的、客觀的生物學指標,因而目前還主要靠臨床實踐來進行診斷。MMPI作為一種國內外普遍使用的心理測試工具,已應用于精神科臨床,對各種精神障礙進行輔助診斷和人格特征描述。

        本研究提示,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和雙相障礙組在MMPI大多數量表項目上呈現偏離,表明MMPI在區別正常對照和康復期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等重性精神障礙上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MMPI診斷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的符合率分別達到80%~90%[3,4]。但本研究同時顯示,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與雙相障礙組相比較,除與抑郁有關系的量表項目如Hs、D、Hy、Pt、Si外,其余量表均有所重疊,不易區分,即與雙相障礙相比,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無特異性MMPI項目來輔助其診斷,提示不能單純依靠MMPI對兩者做出鑒別診斷[5,6],特別是對合并存在雙相障礙狀和精神病性癥狀的患者,原因可能與該量表本身的缺陷不能判斷癥狀之間的關系有關,因此,還應結合臨床來確立最終診斷。

        本研究同時比較了正常對照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組和雙相障礙組在心理防御機制量表的測試結果顯示,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患者比正常人群更多使用退縮、轉移、投射等不成熟心理防御機制;在轉移機制的運用上,雙相障礙患者甚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這可能反映了雙相障礙患者容易產生“以偏概全”的認知特點[7]。提示臨床醫生要注重對精神病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干預,以提高心理治療的針對性[8]。

        參考文獻

        [1] 王義強,陸斐,駱宏,等.正常人和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MMPI-2測圖的對比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3,15(3):152~155.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80.

        [3] 黃寅平,趙徐萍.Ⅰ、Ⅱ型精神分裂癥病人的MMPI測查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4(2):104~106.

        [4] 黃永新.雙相障礙患者人格特征分析[J].華夏醫學,2004,17(4):489~490.

        [5] 魏立瑩,趙介誠.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MMPI模式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0,9(1):27~29.

        [6] 白建武,尼寶蘭,牛淑華.不同精神障礙患者的MMPI測試比較[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11(6):353~354.

        第9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

        [關鍵詞]遙感技術 大氣 環境監測 污染

        中圖分類號:X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5-0211-01

        一、概述

        對于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無論是我們個人還是我們的國家都需要對其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一切措施對其實施科學的監測和治理。在對大氣環境實施監測過程中,遙感技術作為大氣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遙感技術不只能對大范圍的大氣環境變化和大氣環境污染進行快速、動態、實時、省時省力地監測,同時還能對突發性大氣環境污染事情的發作、開展、停止進行實時、快速的跟蹤和監測,這樣就能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從而減少大氣污染形成的損失。

        二、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技術的基本原理

        遙感監測就是用儀器對一段距離以外的目標物或現象進行觀測,是一種不直接接觸目標物或現象而能收集信息,對其進行識別、分析、判斷的更高自動化程度的監測手段。它所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不需要采樣而直接可以進行區域性的跟蹤測量,從而快速進行污染源的定點定位,污染范圍的核定,污染物在大氣中的分布、擴散等,從而獲得全面的綜合信息。根據所利用的波段,可以將遙感監測技術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紫外、可見光、反射紅外遙感技術;熱紅外遙感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大氣環境遙感監測作為遙感技術應用中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業務上與常規氣象要素的監測不同。常規氣象要素遙感監測主要是指測量大氣的垂直溫度剖面、大氣的垂直濕度剖面、降水量及頻度、云覆蓋率(云量和云層厚度) 和長波輻射、風(風速和風向)、地球輻射收支的測量等。而大氣環境遙感則是監測大氣中的臭氧(O3)、CO2、SO2、甲烷(CH4)等痕量氣體成分以及氣溶膠、有害氣體等的三維分布。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遙感手段直接識別,但由于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氣體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輻射和吸收光譜特征,如影響水汽分布的主要光譜波長在017μm,O3在0155~0165μm 之間存在一個明顯的吸收帶,因此我們實際上可通過測量大氣散射、吸收及輻射的光譜特征值而從中識別出這些組分來。研究表明,在衛星遙感中有兩個非常好的大氣窗可以用來探測這些組分,即位于可見光范圍內的 0140~0175μm 的波段范圍和在近紅外和中紅外的0185μm、1106μm、1122μm、1160μm、2120μm 波段處。

        三、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根據遙感技術的工作方式可以將其分為主動式遙感監測和被動式遙感監測兩品種型。

        1、大氣環境的主動式空基遙感監測

        星載或機載的微波雷達是當前大氣環境的主動式空基遙感的主要監測技術。主動式雷達是由發射機經過天線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束很窄的大功率電磁波脈沖向目的物發射,隨后再應用同一天線對目的地物反射的回波信號停止承受后顯現的一種傳感器。回波信號的振幅、位相因物體的不同而不同,基于這一點就使其在承受處置后,目的地物的方向、間隔等數據能夠觀測出來。目前,多數國度都停止了空間雷達探測方案的制定。如:1993年美國NASA首先應用機載的探測雷對大氣中氣溶膠的散布停止了監測;1994年Bourdon.A在希臘雅典應用機載差分吸收雷達對雅典市上空的光化學霧停止了丈量,取得了一些大氣污染物如SO2、NO2、O3和氣溶膠等的空間散布數據。

        2、大氣環境的被動式空基遙感監測

        當前大氣環境的被動式地基遙感的主要監測技術有:太陽直接輻射的寬帶分光輻射遙感、微波輻射計遙感、多波段光度計遙感。所謂的太陽直接輻射遙感是應用日光在大氣中的衰減和散射,對大氣組分停止丈量,它是通過對可見光的丈量,來對氣溶膠的反演,應用紫外線波段來對大氣臭氧、二氧化碳等丈量。由于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大氣分子的吸收輻射可產生特定的譜線,且不同分子及不同的能級躍遷所產生的譜線不同,微波輻射計就是經過對這些不同的輻射頻率信號的承受,從而對大氣組分停止反演。應用微波輻射計可將大氣臭氧和氯化物丈量出來,其對大氣臭氧的丈量精度和地基陶普生光譜儀丈量精度差不多。多波段光度計遙感是一種以太陽為光源的被動式地基遙感手腕,大氣中氣體分子以及大氣氣溶膠粒子會散射和吸收自大氣上界入射到地氣系統的太陽輻射,在空中所接納到的太陽輻射,包含了大氣中氣溶膠信息,經過接納到的輻射停止丈量,就可將氣溶膠的信息反演出來。從當前情況看,最為精準的辦法就是采用多波段光度計遙感來丈量氣溶膠光學厚度,多波段光度計遙感通常被用來對衛星遙感的結果停止校驗,如應用MODIS衛星材料對北京地域的氣溶膠光學厚度停止了丈量,與此同時也與應用空中光度計對北京地域的氣溶膠光學厚度停止的丈量結果停止了比擬。通過實驗可以證明,兩種辦法的丈量結果即精度相當,這也闡明了應用衛星遙感對氣溶膠的監測,是一種地基遙感監測較好的替代辦法。

        四、遙感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1、大氣環境遙感的定量化、集成化、系統化和全球化

        地球觀測系統( EOS) 是劃時代的長期發展的偉大工程,更是一項系統工程,該工程對環境與氣候變遷、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研究等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大氣遙感在EOS 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現有的大氣遙感尤其是大氣環境遙感的“定量化”和“系統化”水平遠還不能滿足環境與氣候變遷要求,仍需要加強。

        2、高光譜、高時間、高空間及多角度、多時相、多偏振等多種數據源的綜合應用

        從當前國內外學者對大氣環境遙感監測的研究情況來看,他們在研究中對于大氣環境遙感所用的數據源研究要求的并不高,不只是受陸地衛星數據等單一數據源的限制,同時還需要高光譜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或高時間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數據源。

        3、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不斷發展,其優勢也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將遙感監測運用于大氣中各種污染氣體監測中,突顯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它能較為精確地提供在燃燒火焰里的激發態分子的轉動或振動的詳細信息

        對各種紅外源實行遠距離的非接觸型遙測;監測速度快、精度高;對光譜輻射的能量分布實行絕對監測。總之,遙感技術的發展以與普及,對于實現科學有效的監測大氣環境提供了重要的知識幫助,從而有助于保護大氣環境。

        參考文獻

        [1] 徐靜茹《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年05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色5月婷婷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