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經濟安全的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安全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經濟安全的內容

        第1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一、 經濟安全的內涵與發展

        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貿易糾紛層出不窮,各國學者都對經濟安全的概念進行了研究。fred bergsten、robert o. keohane和joseph s. nye(1975)等學者認為經濟安全包含許多特定利益,例如:保持取得國外資源的渠道、保有市場、保護國內社會免于遭受外國商品和生產要素的滲透。所以,經濟安全不是一個單獨的安全概念,而是以達成上述各項目的為目標。vincent cable(1995)則認為經濟安全保護四個方面的內容:(1)直接影響國防安全的貿易或投資事件;(2)以經濟政策作為侵略工具;(3)軍事能力受到經濟力強弱的影響程度;(4)全球經濟不安所造成的恐慌。不過,他也指出由于各國對于經濟事件忍受程度不同,對于經濟安全定義的看法也就會有所不同。

        隨著美蘇冷戰結束,以及各國間經濟依賴程度不斷上升趨勢的現實,各國學者對經濟安全的研究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層面。如michael borrus和john zysman(1992)認為經濟安全是一種把經濟力量轉化為權力運用,甚至進而建構新國際政治經濟架構和規范的能力。

        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c.r. neu和charles wolf,jr(1994)以美國作為經濟安全的研究對象,其結論認為經濟安全是指一項保護或促進美國經濟利益的能力——在面對任何可能損害美國經濟利益的問題時,都能使美國經濟利益免于受損或增進美國經濟利益。他們的研究相對較有前瞻性和國際觀,他們十分強調國際經濟穩定對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換言之,他們認為美國經濟安全除了要強調經濟競爭能力以外,也要注意國際經濟穩定的問題。進一步的,他們將國家經濟安全分為兩類:

        狹義經濟安全:指當一國經濟利益受到某些事件的威脅和影響的時候,國家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能力。其內容包括一國影響世界經濟環境的能力。如:在制訂國際經濟規范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經濟手段影響別國政策;擁有足夠能應付非經濟挑戰的資源; 及有確保軍備開支的資金。通常用作衡量經濟繁榮的指標有:經濟增長率、充分就業、低通貨膨脹、高投資率、高生產率等,而這些是有利經濟安全的。經濟安全不只是指發展當前經濟,其根本目標在于保障經濟持續增長。

        廣義經濟安全:國家除了要保障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相對優勢,以及加強本國抵抗外部風險以外,還要盡量穩定國際局勢,以減少各種變動對本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換言之,保障國際經濟安全就是保障本國經濟安全。所以,廣義經濟安全的定義為: 除了加強本國經濟抗風險能力以外,還要能采取主動措施,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捍衛自身經濟利益。

        在全球經濟、市場發展走向全球化后,美國固然是世界唯一的政治與軍事強權,但在經濟與企業競爭力上卻已無法再獨步全球,因此不得不對其經貿政策進行調整、修正。一方面繼續強調維持其開放與自由的貿易體系;另一方面也以積極的貿易保護政策響應。美國政府在1980年代開始采取具有攻擊性的貿易政策,以對抗外國不公平的競爭,以及不合理的待遇就是為維護其經濟利益的綜合表現。

        二、 我國外貿依存度現狀及給經濟安全帶來的威脅

        第2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耕地是人類生存之本,耕地的問題多少都與人口、糧食、能源、資源和環境等五大問題相關[1,2],已涉及到人類方方面面,引起相關專家、研究機構的重視。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作為耕地資源安全的核心內容,目前研究關注程度較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指標體系的建立上,指標選取較為片面,缺乏系統性。二是學者多是從糧食安全的保障角度,對耕地資源安全狀況進行分析,無法從本質上揭示耕地資源的安全問題。為科學地評價區域耕地資源的安全狀況,本文從耕地資源安全的概念模型入手,分析耕地資源安全的運行機理,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模型,探索更科學的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一、耕地資源安全的概念

        目前,國內外對于耕地資源安全的研究較少,大部分都集中在耕地資源數量、質量變化、糧食安全、土壤質量評價等方面,缺乏科學的、統一的定義。在耕地資源安全概念、內涵的研究[3,4]上,多數學者是以資源安全的概念為基礎進行相關分析和定義的。資源安全的概念是源于地緣政治,是不可再生資源——石油安全的范疇,多指能源安全,只要限定在供給安全的范圍。耕地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但是土壤,作為構成耕地的主要性能的部分,是可再生資源,盡管再生的速度較慢,但遠快于化石能源,且其具有可重復利用的特殊屬性。因此,以資源的安全為基礎,演繹解釋耕地資源安全的概念或涵義并不妥當。

        綜合國內外有關耕地資源安全的相關研究,嘗試構建耕地資源安全的概念模型,是指耕地資源及其上生物群落的良好運行,能夠滿足人們或社會發展對耕地資源的合理需要。即,在人類的外力作用下,耕地資源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不斷進行地輸入輸出,以維持耕地資源安全系統的良好運行,持續滿足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在人類作用下以自然因子驅動的耕地資源安全自然子系統的健康運行狀態;在人類作用下以人文因子驅動的社會經濟子系統的健康運行狀態,或耕地資源安全社會經濟系統的健康運行狀態。

        二、區域耕地資源安全的運行機理

        耕地資源系統的外界環境包含因素很多,但基本來講,就是四大因素:人口、社會、經濟、環境,耕地資源系統與這四大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構成了區域人口-社會-經濟-環境-耕地資源的復合系統[5]。所謂的機理是指,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耕地資源安全的運行機理則是指在分析耕地資源利用的過程中,耕地與人口、社會、經濟、環境之間四大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探索耕地資源安全運行的基本規律,掌握耕地資源利用的程度和方向,促進耕地資源安全系統持續、良好、健康發展,以實現耕地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區域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1、設計思路

        從耕地資源安全運行機理判斷出耕地資源安全系統是一個復雜的自組織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直接作用于整個耕地資源安全系統。研究耕地資源的安全,要從耕地資源安全系統所受的內外作用力和系統內外各種信息流、物質流、能量流著手。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以物理學與系統學中正、反作用力與正、負反饋的邏輯思維,全面分析在耕地資源安全系統運行過程中,由人的活動而引起的社會、經濟、環境、科技、政治、管理水平等外力,對于耕地資源系統產生的正負作用,作為判斷耕地資源是否安全的依據。

        2、設計方案

        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框架采用菜單式指標類型體系,由目標層、準則層、因子層和指標層四個不同層次構成(表1)。目標層反映出耕地資源安全系統的總體狀態,準則層反映了耕地資源安全系統所受社會力、經濟力、環境力以及資源力等,因子層反應準則層的狀態,指標層則具體描述各類作用力的影響指標。本文構建的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框架近似一個具有指導性框架,指標的選取應因地制宜,各區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取,制定適合本區域的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1)社會力。主要包括人口對耕地的壓力,管理調控能力、科技水平對耕地的保護力度,主要有人口增長率、糧食自給率、耕地保護意識普及率、三廢處理率等指標。

        (2)經濟力。主要從耕地經濟效益、發展壓力兩個方面評價耕地資源的安全狀況,指標選用了單位面積耕地產出增長率、單位面積耕地收益增長率等持續性的指標,更合理地體現耕地的經濟收益狀況,還選取了建設占用耕地面積的衡量在經濟發展中耕地壓力。

        (3)環境力。主要包括耕地負荷力、耕地抵抗能力兩個方面,從單位面積農藥、化肥、農膜負荷等方面考察耕地的負荷情況,從糧食產出穩定性指數,耕地結構性指數等評價耕地資源安全的抵抗力。

        (4)資源力。從耕地質量、耕地數量兩個方面評價耕地資源安全狀況,主要包括資源總量、儲備情況和土壤侵蝕模數、地表起伏度等指標。

        四、總結

        本文所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耕地資源安全的概念出發,以系統運行機理為基礎,涵蓋了社會、經濟、環境、資源四個方面的,克服了目前耕地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框架構建中忽視對社會、環境方面評價的情況,結果更為合理,為當前或今后的土地管理、土地規劃目標的制定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國家土地局保護耕地專題調研課題組,近年來我國耕地變化情況及中期發展趨勢[J].中國土地科學,1998.1(1).

        [2] 賈紹風,張豪禧.我國耕地變化趨勢與對策再探討[J].地理科學進展,1997(3).

        [3] 趙其國,周柄中,楊浩.中國耕地資源安全問題及其相關對策思考[J].土壤,2002(6).

        第3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公眾參與 維護 環境安全 重要性 現實意義

        一、公眾參與的內涵及形式

        “公眾參與”(Public Participation)從社會學角度講,是指社會群眾、社會組織、單位或個人作為主體,在其權利義務范圍內有目的的社會行動。我國開展公眾參與的歷史雖然不長,但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各級相關管理部門對公眾參與已越來越重視,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與環境安全有關的各種活動。公眾的范圍包括普通群眾、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除政府的行政行為和企業的環境安全責任行為以外,其他所有環境安全行為均可認為是公眾參與行為。公眾參與環境安全的形式主要有2種:(1) 加強自身修養,規范自身行為,自覺地將環境安全思想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去;(2) 影響和督促他人加強環境安全的行為和意識。

        二、什么是環境安全

        1.環境安全的概念和含義:國際上,自然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對環境安全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和定義,見之于法律和政策文件的環境安全,主要有兩種。一是 environmental safety;二是environmental security。這兩者在英文中既有聯系,也有很大的差別。下面著重介紹三種環境安全概念。

        第一種安全(safety),主要是對人體健康(或衛生,health)和生產技術活動而言,主要指對人的健康沒有危險、危害、損害、麻煩、干擾等有害影響,常見的有生產安全、勞動安全、衛生(健康)安全、安全生產、安全使用、安全技術、安全標準、安全產品、安全設施等,這類安全問題簡稱為生產技術性的安全問題。第二種安全(security),主要是對人為暴力活動、軍事活動、間諜活動、外交活動等社會性、政治性活動以及社會治安與國際和平而言,主要指對國際和平、國家、國家治安和社會管理秩序沒有危險、危害、損害、麻煩、干擾等有害影響,常見的有社會安全、國家安全、國際安全等,這類安全問題簡稱為社會政治性的安全問題。第三種安全,即兼顧上述兩種安全的綜合性安全或廣義的安全。廣義的環境安全是指人類和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處于一種不受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安全狀態,或者說國家和世界處于一種不受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和危害的良好狀態。事實上,技術性的安全概念和政治性的安全概念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都是基于環境問題的安全,都以環境資源作為介質或都直接指向地球環境和大自然,因而很難將這兩者截然分開。例如,根據美國的《環境安全規劃》,環境安全(Security)包括污染預防、技術、安全(safety)和職業衛生、自然保育(conservation)、符合法律、凈化、爆炸安全(safety)以及害蟲管理等8個主要因素。因此,在研究社會政治性的國家環境安全問題時,往往離不開生產技術性的環境安全問題,生產技術性的環境安全是基礎,社會政治性的環境安全是前者的進一步發展和綜合,后者是前者嚴重化到一定程度時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后者包括前者。

        2.環境安全的內容定義:環境安全最根本的內容是國家對關鍵資源的支配和控制的方式、手段和途徑。是指國家在一定的歷史階段,著眼于國家環境權益目標,采取各種措施保障環境狀況和環境利益不受外部和內部的威脅而保持穩定、均衡和持續發展的一種狀態,能夠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國民的生存繁衍和富裕起到維持和促進的作用,預防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沖突或戰爭,而不產生危害和負面影響。國家環境安全具體表現為環境的各要素保持完整和完備,國家環境獨立,國家支柱產業競爭力增強,資源、能源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夠經受國內外動蕩的沖擊。國家環境安全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控制的主題是誰;②什么是關鍵的資源;③控制的范圍和程度。按照其包括的內容可分為國家生態安全、國家環境權益安全和國家環保產業安全。其中生態安全是國家環境安全的中心,環境權益安全是國家環境安全的基礎環節,而環保產業安全是國家環境安全的經濟內容。

        三、我國的環境安全現狀

        近幾年來,人類和世界各地連續遭遇了海嘯、地震、颶風、暴風雪、大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同時,還遭遇了SARS、禽流感、瘋牛病、艾滋病等全球大面積傳染病的危害和侵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自然災難普遍爆發時機,對物質財富的追求與過度消耗正在不斷造成環境資源的破壞和毀滅,也造成了生態災害和災難的不斷發生。自然災變的頻臨將成為今后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全世界都將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解決或尋求人類面臨環境危機中――求其長久生存以及尋求另外一種生存生態文明!

        目前,我國的環境安全現狀更是令人擔憂,除了上述的災難和危害曾經出現,且有的危害還在不斷發生外,在我國還存在以下影響環境安全的因素:①環境污染嚴重。水、大氣、土壤等污染十分突出。2006年,七大水系197條河流、408個斷面中,四、五類水體占28%,劣五類占26%;全國38%的城市環境空氣處于中度或重度污染;城市中的居民健康不斷遭受到大氣污染的侵害,有些城市近幾年還出現了非常惡劣的空氣污染危害,一遇到大霧或沙塵暴天氣城市居民就已經到了窗戶不敢開、門也不敢出的地步,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污染呈現加重趨勢;酸雨影響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3,發生較重酸雨城市的比例已有所增加。土壤污染威脅農產品安全;畜禽養殖業污染以及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污染,造成農村環境安全的問題已越來越嚴重。②生態破壞問題突出。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74萬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增長,但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林地流失依然嚴峻,生態功能不足;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地200萬公頃;有10%~15%的高等植物物種處于瀕危狀態,物種資源流失嚴重,有害外來物種入侵每年造成1200億元經濟損失。海洋生態破壞嚴重,物種急劇減少,赤潮災害頻發;以江河斷流、湖泊濕地萎縮、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為主要特征的水生態失衡問題仍未解決并呈擴大趨勢。③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土地荒漠化仍呈蔓延趨勢。④環境風險居高不下。突發性環境事件進入高發時期。環境事件引發的重要原因,一個是安全生產事故,另外一個就是企業違法排污。這既是一個經濟布局和經濟結構的問題,又是一個認識問題。一些地方忽視環境安全問題,甚至急功近利,項目建設中選址不當,把一些化工、石化、冶煉等高危行業建在飲用水源地、江河沿岸、城市居民區等環境敏感地區和人群密集地區,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將會造成巨大的環境災難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⑤群體性環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趨勢,污染問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導火索”。近年來,群眾的環境投訴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因環境問題引發的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嚴重影響社會穩定。⑥經濟結構建設不合理,重要戰略資源短缺。經濟結構的內在缺陷可能直接導致對國家環境安全的威脅。由于我國的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擁有量較少,入水資源、耕地資源、森林資源、能源資源、礦產資源等,特別是天然氣和石油供給不足,無疑會極大地影響到我國的環境安全。四、公眾參與維護環境安全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為了實現和維護環境安全,國外有的學者提出了“環境公共財產論”和“環境公共委托論”。“環境公共財產論”認為:空氣、水、陽光等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環境要素,不能象古典經濟學的觀點那樣,認為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物,因而是一種“自由財產”,任何人無需支付代價即可任意占有和處置。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的環境要素,在當今受到嚴重污染和破壞,以致威脅到人類的正常生活的情況下,不應再視為“自由財產”,不能成為所有權的客體。環境資源就其自然屬性和對人類社會的極端重要性來說,她應該是人類的“共享資源”,是全人類的“公共財產”,任何人不能任意對其占有、支配和損害。將環境的產權(所有權)賦予國家,由國家作為環境的所有權人將環境分配給各個利益主體,在利益主體之間形成有序的關系,從而克服市場失靈和“公地的悲劇”,之所以不直接將環境的產權授予各個利益主體,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些環境要素如大氣產權難以界定;二是讓國家持有產權可以使國家保留調控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的權力。另外,環境安全按照覆蓋范圍的大小,可以分為地方環境安全和國家環境安全,如果一種環境安全的效應外溢到到其他地方比較少,就可以將它視為地方環境安全。地方環境安全主要為當地居民提供環境利益,可以由地方政府來營造和維護,國家環境安全為全體民眾提供環境利益如大的湖泊或者森林,政府就應承擔保護和改善的責任。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環境安全建設中的作用。公民和社會組織所起的作用應理解為幫助和監督政府履行職責,也就是民主機制的一部分,具體表現為公民組成社會團體、公民和社會團體參與政府決策、公民和社會團體監督政府。政府應當在建設環境安全的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公民和社會團體起的是輔助的作用。但是,社會自治在國家之外扮演獨立角色,在現階段起到補充作用;同時,國家對環境的管理是受全國民眾的委托行使管理權的,因而又不能濫用委托權。針對政府失靈,不能單純依靠國家來解決,而應該發揮社會和公眾對政府決策的參與和監督來避免。這就是公眾參與維護環境安全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之所在。

        總之,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安全現狀,每一位公民和每一個社會團體都有責任和義務積極有序的參與維護我國的環境安全,這也是當今中國政治、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維護國家的環境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履行應盡的職責,企業和相關人士履行應盡的義務,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否則,維護環境安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體,可以通過國家立法機關把自己環境安全意志上升為國家環境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可以通過公民自己和各種社會團體的廣泛積極參與,依法監督和維護國家的環境安全事務,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公民和各種社會團體有序的積極主動參與維護環境安全,還充分體現了我國民主和法治、參與和秩序、發展和穩定的有機結合,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現階段政治、經濟發展的要求相一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程舸,李冬梅.環境安全概念及重要性探討.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4).

        [2]謝有奎,陳灌春,李永青,譙華,敖漉.環境安全概念探討.后勤工程學院學報 ,2006,(02).

        第4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食品安全的名人名言摘錄

        1) 食品安全,人命關天

        2) 食品安全,健康萬家

        3) 實施食品安全行動計劃,促進經濟發展

        4) 生產不安全食品等于在禍害人民

        5) 做放心食品,保百姓健康

        6) 抓好食品安全,構建和諧社會

        7) 選購放心食品,吃出健康體魄

        8) 樹立正確營養理念,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9) 手牽手構筑食品安全,心連心共建和諧平安

        10) 食品無小事,健康是大事

        11) 食品衛生人人重視,國計民生時時關注

        12) 食品衛生法是保障您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

        13) 食品衛生法關系你我他

        14) 食品衛生法保護您的身體健康

        15) 保食品安全,筑健康長城。

        16) 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17) 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衛生的第一責任人。

        18) 以人為本,確保食品安全。

        19) 按程序消毒,與細菌絕交。

        20) 食品安全人人知,身體健康最重要。

        食品安全的名人名言推薦

        1) 吃出健康,吃出安全。

        2) 健康食品多買點,綠色食品要常吃。

        3) 食品衛生法關系你我他。

        4) 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5) 食品安全要重視,QS商標少不了。

        6) 蔬菜瓜果不能少,牛奶雞蛋營養好。

        7) 吃放心食品,保百姓健康。

        8) 病從口入,衛生規范,從我做起。

        9) 抓好食品安全,構建和諧社會。

        10) 把好食品安全關,健康快樂人人歡。

        11) 人民健康興百業,食品安全利千秋。

        12) 食品衛生,法律保障。

        13) 食品衛生法是保障您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

        14) 三無食品少去碰,小攤小販離遠點。

        15) 食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16) 多吃蔬菜,多吃瓜果,健康身體人人有。

        17) 食品衛生,連著你和我,連著千萬家。

        18) 食品衛生得注意,若是馬虎要不得。

        19)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20) 實施食品安全行動計劃,促進經濟發展。

        食品安全的名人名言大全

        1) 人生百年為健康,若要福壽定得防

        2) 群策群力加強食品安全,一心一意構建美好家園。

        3) 食品無小事,健康是大事。

        4) 安全食品為你為我為他,食品安全靠你靠我靠他。

        5) 安全食品,健康萬家。

        6) 講衛生人民健康興百業,重質量食品安全利千秋

        7) 健康人生,安全飲食

        8) 建立完善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9) 做放心食品,保百姓健康

        10) 抓好食品安全,構建和諧社會

        11) 人民健康興百業,食品安全利千秋

        12) 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13) 群策群力加強食品安全,一心一意構建美好家園

        14)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15) 來料檢驗按標準,食品安全有保證

        16) 選購放心食品,吃出健康體魄

        17) 樹立正確營養理念,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8) 手牽手構筑食品安全,心連心共建和諧平安

        19) 食品無小事,健康是大事

        20) 食品衛生人人重視,國計民生時時關注

        看了食品安全的名人名言還看:

        1.有關食品安全的格言

        2.食品安全知識名言

        3.廚房食品安全標語大全

        第5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產業競爭力

        1.引言

        20世紀90年代后,在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推動下,經濟全球化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進一步深化。經濟全球化代表著社會分工的高度發展,有利于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優化配置,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融入經濟全球化當中,既為一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市場和機遇,也讓其幼稚產業暴露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當中,甚至威脅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產業安全方面的威脅更加凸顯,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產業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對外經濟開放的條件下提出來的,是指一國產業在對外開放時保持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保持本國資本對本國產業主體的控制。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處于產業劣勢的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產業遭受著來自發達國家產業競爭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外資和跨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甚至出現外資壟斷的情形。經濟全球化并不像鼓吹者宣揚的那樣,讓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協同發展,反而使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只有關注產業安全問題,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謀求發展,為我國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經濟環境。

        2.國內外關于產業安全問題的研究

        隨著對外政策逐漸放開,我國產業安全的狀況愈發讓人擔憂,產業安全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雖然我國一直保持逐漸放開的對外開放戰略,但受到的外來沖擊越來越大,這也使得政府和理論界對產業安全的關注程度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只是在對外開放程度逐漸加大的同時,我國產業安全問題更加凸顯,只有具備產業安全的思維、理論和戰略準備,才能確保對外開放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國內產業安全的研究時間較短,很多問題尚未形成統一的見解,研究呈現百家爭鳴、各持一詞的現象,國內研究中出現了較多的概述類文章,為厘清產業安全研究思路和展望未來研究方向,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何維達、潘玉璋和李冬梅[1](2007)系統回顧了我國產業安全的背景,產業安全理論和產業安全研究現狀,從產業安全定義、成因、產業安全評價和產業安全調節四個方面進行總結,認為產業安全定量化的評價,以及產業安全預警系統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內容。李孟剛[2](2006)在梳理了以往產業安全研究后,運用合向創新法構建了產業安全理論體系,比較分析了影響產業安全的各種因素,基于產業經濟學理論提出產業安全研究路徑和理論模型。趙惟[3](2005)從產業安全理論和概念為主線,對國家經濟安全和產業安全問題進行綜述。金成曉、余志剛和俞婷[4]以中國加入WTO的時點為分界,分兩個階段綜述國內產業安全的研究,并指出了目前產業安全研究出現的幾個趨勢。以上是對國內產業安全研究的綜述的主要文獻,專門綜述國外產業安全研究為主要的產業保護手段。具有代表性的是高德萊提出的保護貿易理論模型,認為國際貿易績效對本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關于國外產業安全研究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為假設前提的國際貿易理論研究得到了發展,布蘭德、斯潘塞、克魯格曼等人提出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不同于以往的自由貿易學說,強調政府適度干預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利潤轉移理論[5]和外部經濟理論[6]。斯潘賽[7](1980)對戰略性貿易政策應該扶持產業的論述更為詳細,總結了扶持產業應具有的特點。科特勒的產業吸引力因素理[8]對于選擇貿易政策扶持的戰略性產業也有參考作用,總結了產業競爭力因素。除了國際貿易研究領域,產業經濟學的諸多學者也對產業安全問題進行了研究。邁克爾·波特[9](2004)人稱“競爭戰略之父”,對產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有豐富的研究,他的“磚石模型”、“五力模型”和“三大戰略”是有關產業競爭力研究的經典理論。

        4.我國產業安全隱患

        4.1 我國產業布局分散

        我國行業的地方支持明顯,也存在嚴重的地區封鎖現象,大多數國內企業都只在一個省市周邊發展。相反外資大型企業遍布我國各大城市,如今正在向二、三線城市發展。

        4.2 本土化優勢正在失去

        本土優勢是我國企業優于外資企業的天然優勢,任何地方都有其長期存在的文化和消費習慣。但如今,外資企業除了大量聘用中國員工外,還積極任用中國高級管理人員對中國區域進行管理和規劃,我國企業的本土化優勢正在失去。

        4.3 競爭環境不公平

        在以往吸引外資的政策導向下,我國實行了外資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這種“超國民待遇”使我國企業競爭環境不再公平,如今已得到改變。外資企業利用其規模優勢,壓低生產商價格,并利用資金優勢是價格低于成本進行惡性競爭。

        4.4 產業安全保護政策和措施不完善

        由于以往對產業安全不夠重視,我國企業沒能得到較好的保護和發展。如今我國對產業安全問題有了足夠重視,取消了外企的“超國民待遇”,但相關產業保護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剛剛開始,尚不完善,可以向國外產業保護學習借鑒。

        5.政策建議

        沒有絕對的貿易保護,也沒有絕對的自由貿易,以西方為代表的許多國家對產業安全研究與實踐由來已久,其思想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重商主義,普遍認為對重要產業以及幼稚產業進行保護非常有必要,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產業保護及防范體系,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

        第一,盡快出臺反壟斷法,設立跨國并購審批機構,制定幼稚產業保護條例,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防止外資控制我國產業的有效手段是制定反壟斷法,以此來規制跨國公司的活動這樣既可以促進我國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第二,科學理智地把握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政策,正確處理開放和共贏的關系當前既要努力擴大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加快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戰略重組的步伐,不斷提升我國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第三,優化外資產業投向引資政策以新興產業為依托,以戰略性產業為重點,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因此,我國應根據自身資源和要素供給特點,以及本國產業發展現狀和本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優化我國外資產業投向引資政策。

        參考文獻:

        [1]何維達,潘玉璋,李冬梅.產業安全理論評價與展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24):92-97.

        [2]李孟剛.產業安全理論研究[J].管理現代化,2006(3):49-52.

        [3]趙惟.國家經濟安全與產業安全研究綜述[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5(3):25-27.

        [4]金成曉,余志剛,俞婷.我國產業安全研究的歷史與發展動態評述[J].財經問題研究,2010(7):26-32.

        [5]James Brander.A strategic Trade Policy[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5,(3):1395-1455.

        [6]Akanmatsuk.A hia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Developing Econmies,1962(1):45-56.

        [7]Bruce Zagaris.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M].U.S.ApraegerPublishers,1980:78-84.

        第6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食品安全法;經濟法理念

        《食品安全法》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地指出其立法宗旨:“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具體講,保證食品安全是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前提,可見,保證食品安全是前提,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根本目的,所以說,《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是以人為本,保障公眾安全的法。

        而以人為本是經濟法理念的核心要素,屬于經濟法的內在價值,是經濟法理念的核心,《食品安全法》正是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制定本法的,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都是一切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所以,《食品安全法》首條即體現了經濟法的理念。

        《食品安全法》第三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這條正體現出經濟法的責權利效相統一原則。說明在經濟法律關系中各管理主體和經營主體所承受的權(力)利、利益、義務和職責必須相一致,不應當有脫節、錯位、不平衡等現象存在。責權利效相統一原則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或以公有制為主導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經濟法靈魂的一項根本性原則。責權利效原則不僅體現了經濟法追求的秩序、效率的價值,而且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之契合和連接點。本法的第六條的規定也體現了以上原則。

        食品安全不僅是關系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大問題,也是關系國家經濟建設勞動力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的大問題。食用不安全食品不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剝奪人們的生命,同時還可能增加個人經濟負擔與國家財政負擔,使本來經濟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使本來捉襟見肘的社保資金雪上加霜。因此,國家在不斷加強打擊制造銷售假冒食品、不安全食品力度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消費者的作用。

        第7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一、安全、公共安全的內涵、外延和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設置的設想

        二、安全生產工作的內涵、屬性及其重要性

        三、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和失效學的內涵、與安全生產工作和其它學科發展的關系及其“認識論”

        引言

        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穩定、健康的基本保證,安全生產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類向大自然索取和創造物質財富的基本條件,而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則是轉失敗(或失效)為成功(或安全)的關鍵技術領域。

        因此,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產和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失效學)不僅十分重要,而且,它們之間還存在著本質的、內在的聯系。本文以“安全、安全生產和失效學的內涵、外延及其相互關系”為題,就如下三個方面進行粗略的討論。

        一安全、公共安全的內涵、外延和安全科學與工程的學科設置設想

        (一)安全的內涵和外延

        (二)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科設置構想

        (一)安全的內涵和外延

        安全的內涵

        無危則安,無損則全。“安全”顧名思義,指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沒有受傷,完整無損,平安健康。安全的反義詞是災害。災害是對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造成危害性后果的各種變異現象的總稱。

        從科學的含義上看,“安全”可以認為是一種狀態,是指滿足人和物不受損傷、身心健康和完整完滿的一種環境、物態和狀態;

        也有人認為,“安全”是一種能力,是指人類對自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財產、資源、生存空間(領土、領海、領空)、信息、無形資產、商業機會、傳統、文化、社會結構、運行機制和秩序等——的捍衛、維護和控制的能力。

        將上述“狀態論”和“能力論”相結合,安全是通過“能力”達到的一種“狀態”。

        安全的外延可分為:

        窄義的安全(又可稱為傳統的安全)

        廣義的安全(又可稱為非傳統的安全)

        窄義的安全包括國家安全(即國防安全)、社會安全和公共安全。

        國家安全是指在國家、民族、領土層面上的安全,側重于在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沖突和對抗中捍衛國家利益問題;

        社會安全是指社會秩序、運行機制層面的安全,側重于社會犯罪、破壞和威脅中維護社會利益問題;

        公共安全是指不發生公共突發事件的狀態和能力。公共突發事件主要有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如恐怖事件)等。

        生產安全是指在生產經營層面上的安全,側重于對安全生產事故的控制、預警和預防問題。

        廣義的安全是人類進入21世紀后,由于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引發的新的安全問題,包括環境安全、技術安全、城市安全、經濟安全等。

        環境安全又可分為生態、人口、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礦產)、氣候等相關的安全問題,環境安全的本質是由于經濟高速發展引發的人與自然不能和諧發展的問題;

        技術安全是指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包括生物技術、基因技術、新的化工產品及大型工程給人和自然構成的風險和威脅問題;

        城市安全是由于城市規模和生產的集約化發展帶來的突出的安全問題;

        經濟安全則是由于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得社會經濟的關聯性、依賴型和“脆弱”性大大的增加帶來的附加的安全問題,例如動力安全(核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

        公共安全的內涵

        公共安全是不發生公共突發事件的狀態或能力。

        公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重大生態環境破壞和對全國或者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穩定、政治安定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根據公共突發事件的性質、發生過程和機理,公共突發事件主要可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等四類。其中,事故災難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產則是指不發生重大生產事故災難的正面表述。因此,安全生產是公共安全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科設置設想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設置

        在國家技術監督局1992年11月1日的“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92)中,提出了“安全科學技術”(620)作為一級學科的建議,但未被教育部接受。我認為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考慮。

        對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設置的設想

        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1.安全學(災害物理學,災害化學,安全系統學等)

        2.安全工程(爆炸,火災和消防,失效學,安全評價,安全檢測和儀器等)

        3(職業衛生工程)(待定)

        4.安全工程管理(安全法學,安全人文學,安全經濟學,安全管理學等

        (二級學科)

        幾點認識

        安全科學與工程的學科設置擬粗不宜細。基本上分三種類型:一類是偏應用理論基礎類的二級學科,即安全學學科,它初步包括災害物理學、災害化學、安全系統等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

        二類是安全工程類學科,分安全工程和職業衛生工程二個二級學科,其中安全工程中包括爆炸、火災和消防、失效學、安全評價、安全檢測與儀器等,職業衛生工程因與醫學類學科交叉,其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待定;

        四類二級學科是安全工程管理,包括安全法學、安全人文學、安全經濟學、安全管理學等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這個建議只是初步的想法,還要經過多方面的討論和論證。

        原則上看,安全科學與工程是政府進行安全生產工作的科學技術基礎。這就是說,從根本上看,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要依靠安全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要依靠勞動者安全科學技術知識、能力、水平和素質的提高,要依靠全民安全文化、安全倫理、安全意識、安全科學技術理論和知識的提高。這是使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安全生產大國、甚至于成為安全生產強國的治本戰略方針。

        當前我國已有46個大學設有安全科技和工程專業的本科或大專,每年已有一萬名左右的畢業生。已有11044名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質認證人員,工作在安全管理和企業安全工程的第一線,但是一方面是人數少,二是學位層次低,三是人員不穩定;另一方面安全生產的投資少,欠賬多,安全硬件嚴重落后;

        第三方面是如何將安全生產提高其科學技術水平,如何提高到依靠勞動者素質上來還缺乏有力的措施,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證,一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科技意識不強,也缺乏方法和途徑,因此,如何開好這次會、提高安全科技規劃的水平,對今后我國安全生產形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二安全生產工作的內涵、屬性及其重要性

        (1)安全生產的定義或內涵

        (2)安全生產工作的屬性

        (3)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

        (一)安全生產的定義或內涵

        安全生產工作是對產品(或商品)的

        中的

        進行達到的

        制造(含設計),儲運,銷售(和)使用

        (全過程)??范圍

        隱患,風險,事故(和)救援

        (多類型)??對象

        評價,分析,預測(和)預防

        (多層次)??內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優質

        (多目標)??目標

        監察,監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說明:

        安全生產工作是由范圍、對象、內容、目標和手段等組成的一個矩陣,矩陣中20個元素是緊密相連的,它們之間用少數幾個字相連就成為安全生產工作的定義;

        安全生產工作的范圍是涉及生產經營活動中產品的制造(含設計)、儲運、銷售和使用的全過程組成的;

        安全生產工作的對象是由安全隱患、安全風險、安全事故和安全救援等多類型分對象所組成的;

        安全生產工作的內容是由安全評價、安全分析(或事故分析)、安全預測和安全預防多層次分內容所組成的;

        安全生產工作的目標是由職業健康、職業安全、裝備(或工具)可靠及產品優質等分目標組成的;

        安全生產工作的手段分別由監察、部門(省市)監督、企業管理和有關的科技活動等全方位的手段組成的,而安全科技活動則是上述三層手段的科技依據或重要內涵。因此,安全生產科技是全過程的、多類型的、多層次的、多目標的和多方位的綜合交叉的新興的科技領域。

        安全生產工作的定義和內涵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安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抓安全生產工作,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依靠勞動者的素質的提高上來”的原則,體現了“國家監察、部門(省市)監督、企業管理、群眾參與”、“法律依據、科技保障”的工作路線和指導思想。

        根據矩陣的特點,可以將安全生產工作的總矩陣分成各種分矩陣,如對“制造安全”就是對產品(或商品)生產制造(含設計)過程

        中的

        進行達到的

        隱患,風險,事故(和)救援

        (多類型)??對象

        評價,分析,預測(和)預防

        (多層次)??內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優質

        (多目標)??目標

        監察,監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的分矩陣。

        (二)安全生產工作的屬性

        1、安全生產是人類為其生存和發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創造物質財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一個最重要的基本前提??它具有“基本”的性質;

        2、在各種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它具有“絕對”的性質;

        3、在人類進化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生產方式和生產水平各不相同,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手段、設備和工藝不斷地復雜化,安全工作的內容和重點也各不相同??它具有“時代”的性質;

        4、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和發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科技含量不斷增長,安全生產工作也將進入高科技、高新科技的范疇??它具有“與時俱進”的性質;

        5、安全是系統工程,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中涉及各個相關學科??它具有“系統綜合”的性質。

        (三)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

        1、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安全生產工作是減少事故損失(負效益)的有效手段,它是國際經濟貿易市場準入條件,是循環經濟、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

        2、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看:安全生產工作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證,它是以人為本(人權)的重要內涵,它是社會穩定,形成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

        3、從政治改革的角度來看:安全生產工作是執政為民的重要工作,它是國家政權性質的本質要求,它是“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

        4、從科學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安全生產工作是科學技術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體現,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和失效學的內涵、與安全生產工作和其它學科發展的關系及其“認識論”

        (一)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或失效學的內涵

        (二)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或失效學與安全生產的關系

        (三)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或失效學與其它學科發展的關系

        (四)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或失效學的“認識論”

        (一)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或失效學的內涵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的內涵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是對產品(或商品)的

        中的

        進行達到的

        制造(含設計),儲運,銷售(和)使用

        (全過程)??范圍

        隱患,風險,事故(和)救援

        (多類型)??對象

        評價,(或評定)分析,預測(和)預防

        (多層次)??內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優質

        (多目標)??目標

        監察,監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可以認為,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救援)+(監察、監督)安全生產工作,或者說,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是安全生產(對象)工作中的基礎性(手段)的技術工作之一。

        失效學的內涵

        失效學是研究產品(或商品)失效的

        達到的

        診斷,預測和預防

        范圍

        方法,技術和理論

        內容

        補救,控制和根治

        目標

        失效學體系雛型

        失效學

        (一)失效診斷學

        1.模式診斷

        2.原因診斷

        3.機理診斷

        (二)失效預測學

        1.安全狀況預測??狀態診斷和安全評定

        2.壽命預測??剩余壽命預測和安全壽命預測

        3.可靠性預測

        (三)失效預防學

        1.失效工程預防

        2.失效設計和制造

        3.數據庫,案例庫和專家智能系統

        可以認為,失效學是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的深化和提高,是它的應用理論基礎,并已成為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中重要分支學科之一。

        (二)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或失效學與安全生產的關系

        它們的屬性相同或相似都具有“基本”的性質

        安全生產

        安全是人類為其生存和發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創造物質財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一個最重要的基本前提,??它具有“基本”性質;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失效是人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相互脫離的結果,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是人們深化客觀事物認識的知識源泉,??它具有“基本”性質

        都具有“絕對”的性質

        安全生產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它具有“絕對”性質;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客觀世界中無限的,因此失效是絕對的,安全是相對的,??它具有“絕對”性質;

        都具有“時代”的性質

        安全生產

        在人類進化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生產方式和生產水平不同。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手段、設備和工藝不斷復雜,安全工作的內容和重點也各不相同,??它具有“時代”性質;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安全科學技術的發展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的內容、重點、技術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它具有“時代”性質;

        都具有“與時俱進”的性質

        安全生產

        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和發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科技含量不斷增長,安全工作也將進入高科技的范疇,??它具有“與時俱進”性質。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的發展己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發展的主要關健和依托,高科技的發展更需要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技術的進一步強化,并將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列入高科技領域,??它具有“與時俱進”性質。

        都具有“系統綜合”的性質

        安全生產工作是系統工程,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是多學科交叉綜合的新興分支學科

        它們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在社會生活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產

        是社會穩定、文明的重要因素

        是保障和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是體現和提高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志;

        是全面建設和實現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本質內涵。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是促進安全、保護生產力的有效武器;

        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一項重要工作;

        是保證社會安定、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是社會生義市場經濟體制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在經濟和管理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產

        是減少負效益(增加正效益)的必由之路

        是安居樂業的重要前提

        是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重要指標

        是打破和通過國際經濟貿易中“綠色壁壘”或“技術性貿易壁壘”市場準入條件的必不可少的“通行證”。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是防止失效事故的再發生、減少經濟或人員傷亡的必由之路;

        是對國內外經濟糾紛進行仲裁或判決、索賠的科學技術依據;

        是創建優質名牌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更新換代的重要途徑;

        是為各級領導提供反饋和進行技術經濟規劃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工程技術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產

        是國家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

        是國家安全科學技術理論、技術、工程和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結果。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是機電產品維修工作的技術基礎和前提條件;

        是可靠性工程的基礎技術工作之一;

        是發展和完善安全工程技術的重要實踐基礎;

        是修改和完善產品和技術標準的科學實踐依據。

        安全生產

        是在科技進步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發展和完善安全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反映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聲譽的重要體現;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

        是認識客觀世界事物本質的重要知識源泉;

        是發展新學科、新理論、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的重要窗口和“產婆”;

        是發展科學技術,包括發展高科技的不可避免的機遇和挑戰;

        是從失敗入手著眼于成功和發展的科技領域;是從過去入手著眼于未來和進步的科技領域;可以認為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

        (三)失效分析預測預防與其他學科發展的關系

        斷裂事故和斷裂學科的發展

        疲勞斷裂事故和疲勞斷裂學科的發展

        航空空難事故和航空器的發展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和結構材料的發展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和機械設計方法的發展

        航空空難事故和航空器的發展

        廿世紀三十年代英國蛾式殲擊機的9次大速度空中解體事故飛機在亞音速時機翼的顫振問題的突破

        廿世紀四十年代,超聲速飛機的空中解體事故突破了超音速時的“音障”問題

        廿世紀七十年代,美國707-300型客機水平尾翼的折斷事故發展了飛機的損傷容限設計新概念

        世界各國的航空航天器是在不斷出現事故中發展起來的。沒有早年的失敗和對失敗事故的分析研究,也就沒有今日的成功和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和材料學科的發展

        嚴寒地區構件的冷脆斷裂à耐寒鋼

        海洋平臺構件焊接熱影響區的層裂àZ向鋼

        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脆裂à低碳針狀鐵素體和微珠光體高強度鋼

        化工設備構件的晶間腐蝕斷裂à“超低間隙元素”的鐵素體不銹鋼

        宇航構件的脆裂和超重à高強高韌材料:包括復合材料、陶瓷材料等

        失效分析預測預防和機械設計方法的發展

        靜強度設計方法

        動強度設計方法

        斷裂力學設計方法

        損傷容限設計方法

        耐久性設計方法

        可靠性設計方法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是轉失敗為成功的關鍵

        因此,重視失效學這一分支學科的發展,有意識地運用它已有的成就來分析、解決和攻克相關領域中的失效(失敗、故障)問題,是人們走上成功、科技發展少做彎路的捷徑之一。

        (四)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的“認識論”

        失效是絕對的,安全是相對的

        從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歷史長河來說,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客觀世界是無限的。失效是人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相互脫離的結果,失效發生與否是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失效是絕對的,而安全則是相對的。

        失效分析是人們深化客觀事物認識的知識源泉

        失效分析是人們認識客觀物理本質和規律的逆向思維探索,是對正向思維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補充,是變失效(失敗)為安全(成功)的基本關鍵,是人們深化客觀事物認識的知識源泉。

        安全科學與工程發展史、人類的科技發展史是人們與廣義的“失效”作斗爭的歷史

        失效分析、改進提高、再失效分析研究、再提高發展,如此往復循環、螺旋上升、發展飛躍,就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歷史,乃至于社會發展歷史的全過程,因此,廣義地說,安全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史、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史、社會發展史就是與廣義“失效”不斷作斗爭,變失效(失敗)為安全(成功)的歷史。

        應進一步強化對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的研究和應用

        當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發展的主要關鍵和依托,而高科技的發展也依賴于高科技發展中的失效分析預測和預防,因此,高科技的發展更需要失效分析預測預防技術的進一步強化,并將“大型機械裝備重大事故的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的關鍵技術研究列入“十一五”計劃和中長期公共安全科技發展規劃中。

        結束語

        鑒于安全的內涵及其外延不斷的深化和擴大,安全的概念成為一個動態的、發展的、帶有關鍵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問題。安全應與資源、人口和環境一樣應成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

        安全不再是人類被動的追求的目標狀態,而成為將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起反轉的促進作用的重要因素。安全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依賴和互為制約,因此與安全有關的安全文化、安全科學、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安全經濟、安全倫理等也將應運而生和蓬勃發展。

        第8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旅游資源;資源安全;旅游目的地;評價指標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開展各項旅游活動的載體.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旅游資源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由于各項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經驗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識淡漠以及對旅游安拿問題研究相對滯后等諸多原因,旅游資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如稀之寶的敦煌壁畫和雕,面臨風化剝落的威脅;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的漢白玉浮雕、銅制品,遭受酸雨的侵蝕;一些曾揚名滅下的蘇州園林和庭院,正從地圖上消失;舉世聞名的云南石林,也越來越受到人為的破壞與此同時,旅游地傳統的民風民情文化逐漸被異化、沖淡或消失等等.自然旅游資源遭到破壞,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新但也不能恢復原生態,人文旅游資源一旦被毀將就水遠失去,旅游資源安全問題應該引起足夠關注.因此,深入旅游資源安令研究,加強旅游資源安全管理,對旅游資源進行安全評價,查找、分析和預測旅游資源安全系統存在的危險、隱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以實現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1旅游資源安全的概念

        1.1旅游資源的定義國外把旅游資源稱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s),它不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而在我國,學者們基于不同的視角,對旅游資源概念的具體界定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認識,提出了許多關于旅游資源概念的表述.但對旅游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游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旅游資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等8主類,31亞類,155基本類型.涵蓋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筑、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類型.

        1.2旅游資源安全的概念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物質生產資料,是旅游活動最基本的載體.換句話說,旅游資源安全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穩定,旅游資源安全的內涵和意義深遠.谷樹忠,等人(2006)在綜合各種解釋和理解的基礎上,提出資源安全的基本定義,所謂資源安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持續、穩定、及時、足量和經濟地獲取所需自然資源的狀態或能力.這個概念揭示了資源安全的本質,在我國使用較為廣泛.鑒于此,我們可以得出,旅游資源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可以獲得穩定的旅游資源供給,同時旅游資源基礎難以依存的生態系統處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復破壞的狀態.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旅游資源需在數量、質量、結構和功能上保證持續、穩定的供給.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需考慮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各地區在旅游開發利用時,做到有一定的旅游資源賦存量或儲備量,以備及時、持續的利用.二是人們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要保證旅游資源基礎的生態系統不被破壞.旅游資源也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對外進行著物質、能量的交換,以維持旅游資源的生態系統平衡.此外,我國也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試圖去分析和探究旅游資源安全的本質內涵.如:從經濟學觀點來看,是指其對一個地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起到支撐和保障作用.具體來說是指旅游資源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始終處于一個良性循環狀態.在旅游生產中的資源安全,是指旅游資源的占有和使用過程,以及原始提取、加工改造中,旅游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的改變、可利用范疇的延展或局限;在旅游資源分配中的資源安全,是指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中所獲利益的再分配問題;在旅游產品交換中的資源安全,是指旅游產品在市場流通渠道中的暢順;在旅游資源消費中的資源安全,是旅游者對作為旅游產品載體的旅游資源的占用與消耗.消費結構越合理,旅游資源利用效率越高,對資源的破壞越低.從可持續發展觀點看,旅游資源安全是指是在生態與自然資源的承載力基礎之上,旅游業的發展要以不破壞其難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堅持以人為本觀念,運用科技創新方法,維持生態系統與人文環境的動態協調,實現可持續利用資源并且有助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利用.由此可見,旅游資源安全的內容豐富,需要深入探討.2目的地旅游資源安全的天一人一機系統旅游資源安全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通過對旅游資源安全的概念和內涵的研究,我們將影響旅游資源安全的因素分為三個子系統,即旅游資源安全狀態應由生態子系統(天)、行為子系統(人)和保障機制子系統(機)三大子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

        2.1生態(天)子系統生態子系統是天然稟賦狀況,是旅游資源安全的基礎,為旅游資源安全提供基本保證.旅游資源的生態系統主要由旅游資源的種類、數量、結構、質量和資源的承載能力等組成.一地區旅游資源稟賦種類、結構的多樣性增加了旅游資源供應的安全性,也滿足多樣性的旅游需求,促進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資源的質量越高,開發利用的成本越低,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開發,所以旅游資源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要數量做保證,某種程度上說,數量越多越安全;另外資源的承載能力和抵御自然等災害能力越高,則安全的保證程度越大,反之資源短缺、脆弱,安全的可靠程度就低.保證旅游資源的生態子系統的安全,就是要維持生態系統在數量、種類、結構等方面平衡,實現旅游資源的自我更新和恢復.

        2.2行為(人)子系統行為子系統是人類的行為對旅游資源安全影響的直接作用力,主要包括旅游資源開發利用行為、旅游企業經營行為、以及旅游者行為等構成.旅游資源安全問題的很大方面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例如:開發商在景區的大量建設、過度開發;旅游企業過分商業化、舞臺化,扭曲民俗旅游資源的原始性;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旅游者外來文化對旅游地的傳統文化的沖擊等.旅游資源的行為子系統的安全,就是樹立科學合理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觀念,防止n-目開發、重復建設、模仿跟風;規范旅游企業的經營,防范經營過程中造成生態破壞;嚴厲禁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減少旅游者的碳足跡.

        2.3保障機制(機)于系統旅游資源安全的保障機制子系統主要為生態、行為子系統的安全提供組織制度和物質技術保障,它由安全管理組織、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資金技術、周邊禮區保障、事故保險等方面內容組成.安全管理組織是整個旅游資源管理的組織保證;安全政策制度關系到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的有力執行;旅游資源安全狀況離不開資金、技術的支撐;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離不開劇邊禮區的支持;旅游資源安全保險是規避、化解旅游資源利用過程中遇到風險的有力手段.保障子系統的內容共同為旅游資源安全的提供安傘保障.在旅游資源安全系統中,生態子(天)系統安全為旅游資源安全提供皋本保證;行為(人)子系統安全決定于行為作用力的正負,正向作用力可以減少旅游資源發利用中的損失,是旅游資源安全系統的重要推動.保障機制(機)子系統是為旅游資源安全的生態、行為子系統提供管理支持、資金和技術等保障,是生態子系統和行為子系統安全的重要調控.3目的地旅游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3.1旅游資源安全的研究現狀關于資源安全的評價研究成果較多,如王禮茂(2002)分析了影響資源安全5個主要因素(資源本身的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運輸因素、軍事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選擇了14項指標,初步組成了資源安全的評估指標體系;姚予龍、谷樹忠(2002)研究了資源安全的機理,闡釋了資源安全的經濟學含義;梁亞紅(2008)。在明確影響自然資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資源因素、政治因素、運輸因素、經濟因素、軍事因素、技術進步和資源替代因素)基礎上,構建了含有資源稟賦狀況、資源開發狀況、資源進口安全、政治安全因素、經濟安全因素、運輸安全因素、軍事安全因素7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的自然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指標內容較為全面.然而,國內外關于旅游資源安全層面的研究不多,學者大多是探討旅游資源的評價。和旅游資源安全『口J題產生的原兇12-14~,認為主要南自然破壞和人為破壞造成;另外,我國還有些學者針對旅游地生態安全進行_r評價,如曹新向(2006)根據生態足跡模型,并以人均旅游生態足跡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載力的比值米確定旅游地生態安全的狀況,構建旅游地生態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周國海(2009)以生態安全理論為基礎,應用壓力一狀態-響應(P.S.R)模型建立了旅游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壓力指標反映人類活動給環境造成的負荷,狀態指標表征環境質量、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的狀態,響應指標表征人類面臨環境問題所采取的對策與措施.它較好地反映了自然,經濟,環境,資源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這些研究都是旅游資源安全的重要內容,對于構建旅游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不乏有啟示意義.3.2旅游資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根據旅游資源安全的概念和系統分析,以及參考已有的相關文獻,同時按照層次分析法的結構,提出旅游資源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共分三層次(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因素層),共23個指標,其中生態(天)子系統包含8個指標,行為(人)子系統包含9個指標,保障機制(機)子系統包含6個指標,具體見表1.

        3.2.1生態(天)子系統指標構成生態子系統的評價指標是用于判斷其對日的地旅游資源安全狀況的影響程度,包括:①旅游資源的總量,反映了目的地旅游資源的稟賦狀況.總量越多,可利用的空間越大;②旅游資源品質,反映了資源的價值和抵御災害的能力.資源價值高,往往旅游資源的品質、等級也高;同時品質好的旅游資源,保護的壓力越大,對整個資源的生態系統安全影響較大;③旅游資源結構,反映了旅游資源的多樣性,結構多樣,利用空間越大,越利于生態的平衡;④自然災害發生概率,概率高,對整個旅游資源的生態系統和資源安全的破壞程度越大;⑤植被覆蓋率,影響了生態的自我恢復和生態系統的平衡性;⑥旅游資源承載力,反映資源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破壞程度越小;⑦旅游資源的退化速度,資源生態系統有進化過程,但是退化速度過快,直接影響生態的自我更新和生態平衡;⑧工業三廢排放量,目的地工業企業排放的三廢,造成的酸雨等物質對自然資源破壞嚴重.

        3.2.2行為(人)子系統指標構成行為子系統的評價指標是用來衡量旅游者、開發商、旅游經營者的行為和資源保護意識對旅游資源安全的影響程度,包括:①旅游資源的儲備率,合理的預留儲備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②旅游資源綜合利用率,利用率越高,使用價值和程度越高,有利于保護旅游資源;③景區新增建設面積,影響了植被覆蓋率和生態系統平衡;④本地居民人口增長率,人口增加,資源需求量增加;開發利用和破壞的機會加大;⑤旅游接待人次增長率,接待人次增加,對旅游資源的需求量越大,影響到旅游資源的承載力;⑥本地文化異化現象,文化異化對本地文化是一種破壞,不利于文脈的傳承;⑦游客行為,文明的出游行為,對資源安全有利;反之,給景區景點造成破壞和環境污染;⑧旅游企業經營行為,反映了旅游資源保護意識,也影響到旅游資源安全;⑨本地居民資源保護意識,直接關系到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影響到旅游資源安全.

        3.2.3保障機制(機)子系統指標構成保障機制子系統的評價指標是用于衡量保障措施和手段對目的地旅游資源安全狀況的作用大小,包括:①資源保護的法律規范制度,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旅游資源開發使用和保護越合理,旅游資源越安全;②管理人員的結構,管理組織結構合理,職責落實到位,責任到人,資源越安全;③資源安全教育和宣傳情況,宣傳教育以提高旅游資源保護意識,規范人們的行為,較少對旅游資源的破壞;④資源保護的資金技術投入,資金技術的投入并不是越大越好,不投入也不利于保護,關鍵是科學的支配資金和利用技術;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條件,開發利用的限制條件越多,門檻越高,開發的難度加大,直接減少了對旅游資源的破壞;⑥旅游資源保險狀況,保險是化解和規避自然災害對旅游資源造成的破壞,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災害防范有利.

        3.3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旅游景區安全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層次分析法與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權重的賦值.通過旅游景區管理者、旅游者、院校專家們組成德爾菲小組,對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了兩兩互判,構造判斷矩陣,然后按照層次分析法的步驟,使用yaahp0.5.2軟件進行計算,分別計算出準則層、因素層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并使用軟件通過了一致性檢驗,評價因子權重的計算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目的地旅游資源安全系統中,行為子系統和保障子系統的權重值分別為:0.3528和0.3771,對旅游資源安全的影響程度較大,生態子系統的權重值為0.2702,說明先天的旅游資源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稟賦,是旅游資源的一種生態進化和演化過程,而后天的人為因素對旅游資源安全的影響和破壞顯著.三個子系統的各自指標權重情況:生態子系統各指標中,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影響相對較大,權重值為0.1592;工業污染物排放對旅游資源直接造成破壞,權重值為0.1179;退化速度是衡量資源安全的破壞速度,權重為0.1179;旅游自然的稟賦狀況,如總量、品質、結構等影響也不小;植被覆蓋率和資源的承載率也不容忽視,其權重值分別為0.1015,0.1122.在行為子系統中,根據權重值可以分成三層面,其一是本地居民的資源保護意識和行為,分別為0.1433,0.1199和0.1226,對旅游資源安全的影響較大;其二是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旅游資源的儲備率和綜合利用率權重值分別為:0.】199和0.1147;其三是新增因素的影響,有新增建設面積、新增加的本地人口和旅游人次以及本地文化異化,這些方面也是旅游資源安全的重要制約因素.在保障子系統中,資金技術的投入和教育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其權重值為0.1948和0.1884;制度規范、管理隊伍和利用的條件相對也比較重要,分別為0.1649,0.1704和0.1595;從目前看來旅游資源安全保險的作用還不是很明顯,權重值為0.1221,但是未來旅游資源安全保障的一項有力措施.4目的地旅游資源安全管理的策略通過目的地旅游資源安全系統的內容分析和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值確定,可以了解影響旅游資源安全的因素及其程度.為更加全面加強旅游資源的安全管理,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本文提出如下相應的策略:4.1加強生態(天)子系統的安全管理對于目的地旅游資源的生態系統安全,要求在旅游資源數量、質量、結構、承載率、抵御自然災害和文化旅游資源文脈的傳承等方面加強安全管理,保證旅游資源的多樣性,旅游資源結構的合理性和文脈的永續傳承,維護旅游資源生態系統的平衡,實現可持續性的旅游資源需求.具體措施有:①在旅游資源數量上,根據《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對目的地旅游資源總量進行摸底,統計出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各自的數量,建立旅游資源檔案,并調查分析旅游資源的狀況,正在開發利用的旅游資源需加強管理;對于尚未利用且瀕臨滅絕的旅游資源,加強保護、做好檔案記錄,使其自然進化;對于新發現的旅游資源,既要保護也要科學轉化利用,維護旅游資源數量的多樣性.②在旅游資源質量上,按照《中國旅游資源等級評價辦法》,對目的地旅游資源等級進行評定,并依據等級采取保護措施.③在旅游資源結構上,既要保護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更需重視,以維持旅游資源的協調.自然旅游資源遭到破壞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夠稍微復原;而人文旅游資源破壞,將永遠消失.通過建立生態博物館、合理的舞臺化等方式,讓人文旅游資源得以永續傳承.④對于旅游資源的承載率,在對旅游資源規劃開發時,需要依據國家標準計算出旅游環境容量,為防止旅游高峰期因旅游容量超載導致事故發生和資源受損.⑤自然災害是造成旅游資源危害的最重要的因素,為此,需針對在自然災害中經常受損的旅游資源,通過安全技術構筑安全防護攔,強化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⑥文化旅游資源是易損資源,雖然文化資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一旦不注意保護,亦易失傳.根據文化資源的等級申報相應級別的文化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確定好相關傳承人,使人文旅游資源的文脈得以傳承.

        第9篇:經濟安全的內容范文

        一、跨國公司發展概況研究

        跨國公司最主要的目的是投資,截至目前,全球有跨國公司的主體公司6.4萬家,主體公司的分公司合計有17萬家。綜合聯合國國家經濟署的一組數據顯示,僅僅就2006年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的總產值為4.86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發展總量的10%。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在全球前100的經濟實體中,53家是跨國公司,這就說明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在對華經濟投資方面有了明顯的表示,最主要的表現在對外包、戰略聯盟和合資。

        二、國家經濟安全理論

        當代社會對國家的安全理論并未有明確的界定,在學術界的最主要說法是指一個國家的根本的經濟利益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外來經濟體的影響和侵害。究其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即:國家在經濟體中的不受侵害、國家經濟體中基礎設施建設穩固、國家經濟體中經濟運行健康可持續,并在國際社會中國家經濟體有話語權、自衛性和競爭力。就我們國家的現狀來說,我國的國家經濟安全理論包括:能夠應對經濟的疲軟和經濟的蕭條期;能夠在體制軌道中實現經濟的改革;能夠將中國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積極加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發展知識經濟”的有力趨勢之中,保持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國家的經濟安全簡單的可以分為“整體完全”和“局部安全”,所謂的“整體安全”指的就是國家在經濟體中的不受侵害、國家經濟體中基礎設施建設穩固、國家經濟體中經濟運行健康可持續,并在國際社會中國家經濟體有話語權、自衛性和競爭力;所謂的“局部安全”是指涉及到的戰略資源安全、產業鏈條安全、財政安全以及國民經濟體制的安全等。因此,我們國家在注重發展國家經濟的整體安全的同時,也在致力于解決經濟的局部安全,徹底的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架構合理合適的發展方略。

        三、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安全發展的影響

        跨國公司給我國經濟帶來了百年不遇的時機,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進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跨國公司本身作為盈利機構,對我國的經濟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影響著我國經濟體的戰略安全和運行安全,這就有必要對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體的影響做進一步研究,以確保國家經濟體的安全。第一,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弱勢影響。這主要的表現在跨國公司本身與我們國家的經濟是具有互補性的,但是由于跨國公司對華投資額度還是在一定的許可范圍之內,這就很難撼動我國的國民經濟基礎。但是這種若是影響依舊存在,究其原因主要的有:我國經濟體中的基礎性缺陷、我國經濟體制度的結構缺陷以及國內國際因素的干擾。第二,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體安全的不安全影響。即:經濟綜合實力較弱引起的資本投資的風險進一步加大、經濟技術的巨大差異引起了我國工業技術化進程中的瓶頸期、經濟增長引起的貿易摩擦導致了經濟體的不安全、我國經濟體更易受到霸權主義的影響。

        四、對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安全發展的策略建議

        既然跨國公司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弱勢影響和不安全影響的區分,納悶我們就必須從大局出發,結合中國現有的國情,提早制定好相應的措施,順應經濟的新發展。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維護中國國家經濟安全:第一,建立全民參與體制,加速中國經濟的工業化進程。如果要更好的實現國家經濟體的安全發展,我國必須以維護國家經濟體安全為題,積極調動居民、企業、社會團體、教育行業等等的各行各業的主動性,以建立起國家應急戰略機制和組織人才體系,用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第二,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機制,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國家積極主動建設經濟安全預警機制,并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個人、團體做到相應的懲處,做到防范于未然。第三,合理引進外資企業。對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安全的企業取消其進入中國市場。

        五、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级理伦性理伦a在线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