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影視行業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影視行業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影視行業研究

        第1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電力營銷服務是供電企業樹立企業形象的載體和過程,貫穿于基于合約的電能量交易過程的業務展開時實現的過程的始終,是實現和維護供電企業合法合理權益和收益的活動。優質的電力營銷服務,能有助于實現經濟效益,更能體現電力企業的社會效益,惠及電力企業實體、電力客戶、其他廣大社會群體。

        二、“服務與優質服務”的準確定位

        由于營銷人員對“服務和優質服務”不能準確的定位,造成營銷服務的提供值和客戶的期望值總是存在一定差距,從而影響了客戶滿意度的提高。因此,第一,營銷人員要對:“服務與優質服務”進行準確定位:服務是指具有無形特征卻可給人帶來某種利益或滿足感的一種或一系列活動,優質服務則是指消費者對管理者和服務者所提供服務的期望值和滿意度的“相對統一”。第二,要清楚客戶客觀存在的服務需求和及時掌握客戶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第三,要客觀認真的分析客戶期望值與服務提供值之間的異同,將差異項目、差異程度加以分解,找到解決途徑或有效溝通途徑,達到客戶期望值與滿意度的相對統一。第四,要認識到有限的服務條件與無限的服務需求雖然從客觀講是對立的,但我們可以用主動服務的意識將兩者科學客觀的統一起來,達到客戶滿意度的提高。

        三、將服務按“必做、可做、可努力”做分類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面對客戶的各類服務需求缺乏有效的分類管理,往往造成我們對客戶的服務結果有著服務不夠及時、客戶不能滿意或理解等特點。因此,營銷人員要及時分辨出不同客戶的各類服務需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使所有需求項目的服務結果讓客戶滿意或理解。對于必做的需求,要在第一時間積極履行企業承諾,并根據電力行業技術和管理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力求達到客戶的絕對滿意;對于可做的需求(如預約上門等特色服務)要通過企業內部協作,達到客戶滿意的結果;對于因不可做而需采用其他方式解決或解釋的需求(如電價調整、受電設施投入等期望),要及時對客戶客觀陳述現狀,并采取符合行業政策規定的其他解決方式,盡最大努力向客戶的期望值靠近,同時做好客戶的政策宣傳和溝通解釋工作,達到客戶的相對滿意。

        四、營銷服務基礎的有效夯實

        1.積極主動與政府溝通協商,解決電力網絡薄弱與地方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夯實網絡及設備基礎。實際工作中無法為客戶提供充足、可靠能源的主要原因來自于電力網絡建設滯后于地方經濟發展。因此要積極主動與各級政府溝通協商,第一時間掌握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進程,并同步進行相關電網規劃和項目儲備。要夯實網絡設備基礎就必須提出破解電網薄弱區域(主要是城市集中區和工業集中區)的建設難問題和高電壓等級輸變電項目施工難要價高的問題,主動讓政府理解電網建設所需的外部自然條件,使政府出臺電力建設推進政策,按時完成各項網絡建設和完善工作。

        2.夯實科學技術運用基礎,變新技術運用潛力為新服務力。當前新興電力技術不斷涌現,特別是新設備、新監測手段、新服務工具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的巨大潛力,但是由于缺乏與之匹配的管理機制,新技術的運用潛力尚未轉化為新的服務力。營銷人員要不斷通過諸如SG186系統、GIS設備、集抄系統、預付費裝置等新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建立與之適應的管理、流程、時限、評價機制,變新技術運用潛力為新服務力。

        3.引導客戶合理的服務期望,夯實溝通協調基礎和公共關系基礎。在客戶服務需求期望值與服務提供值產生差異時,營銷人員要及時客觀分析差異性質,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溝通辦法:比如通過一次性告知客戶業務辦理流程(解決客戶業務辦理跟進困難抱怨多問題)、向客戶講解電力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和國家政策要求的投資方向(解決客戶設備投資主體問題)、給客戶分析供電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對應的工作量(解決繳費與復電的期望差異問題)、供電企業的決策權限(解決客戶要求下調電價問題)等溝通方式加以合理引導。同時要采取電視、報紙、戶外廣告、發送宣傳資料、上門服務、聯合政府等宣傳方式,將停電信息、收費標準、繳費方式、查詢途徑、業務流程、企業承諾、最新用電政策等在第一時間和最大范圍進行有效宣傳,引導客戶對電力企業的了解和理解,及時傳遞供用雙方信息,引導合理服務需求的建立。

        4.加強對供用電雙方的法律管理,夯實電力服務法律基礎。某些營銷人員在辦理供用電合同簽訂、委托辦理、電費繳納、催費等諸多程序和手續時,由于法律意識不強,未深入工作每個環節,往往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續,在面對客戶的法律訴訟的時往往缺乏有效的依據,從而為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供電企業應要求營銷人員樹立基層服務員工良好的法律意識,同時對涉及法律的行為編制“標準化履法手冊”,匯總規定各項法律行為的內容、時限、資料歸檔和結果控制。

        5.夯實服務職責基礎,杜絕關聯行為和“三指定現象”。由于歷史原因,在電力服務過程中會出現客戶受電設備的設計、施工、供貨公司與電力企業或職工的歷史關聯。供電企業必須明確各崗位業務職責,建立各流程崗位互控的制度,通過明察暗訪和效能監察評估工作過程和結果,通過嚴格考核和廉政教育對服務流程實施有效掌控。防止出現“三指定現象”(指定設計、施工、供貨單位),以及錯誤引導客戶、私自謀取個人不正當利益等方式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發生。從崗位職責上夯實營銷服務基礎。

        五、營銷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

        1.避免不客觀的承諾給優質服務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現在客戶會提出諸如電力企業為企業用電投資、減免業務辦理程序馬上用電、降價、停電專門通知、電費上門收取等需求,但電力企業現實的條件無法完全達到要求,但個別員工在服務過程中為使客戶當時滿意而盲目承諾,客戶會將員工承諾示為企業承諾,一旦做不到,將會失去客戶的信任,損害企業的形象,帶來客戶滿意度的無謂下降。供電企業應通過培訓使員工詳細掌握現有的工作標準和項目,以及其自身的工作權限,暢通客戶特殊信息傳遞通道,使客戶服務在有序的工作流程和合理的工作職責內運作,避免在情況不明和政策不許的條件下為盲目服務而承諾客戶,最終造成客戶不必要的決策失誤和工作脫節,反而嚴重影響優質服務形象。

        2.清理普遍反映較差的服務,分析實際執行情況,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法。通過調研考察,員工提出供電局客戶經理制、業務辦理綠色通道、電費代收代扣、竊電處理等服務的執行較差,沒有起到預期效果。供電企業應找出服務失效或偏差的主客觀原因,有效優化服務流程、調整服務方式、規范服務行為、強調服務執行力,充分發揮現有服務的功能。

        3.制定出既符合服務流程又快速實用的內部協作方式,避免企業內損,提高服務效率。新的“一部三中心”模式運行時間較以往的“屬地制營銷管理”模式短,從現時來看其運行的順暢度和各單位的協作熟悉度遠遠不能與已運行60余年的老模式相提并論。出現了一些管理制度未完全優化、管理與實踐工作偶有脫節、員工理解和執行不完全到位等問題。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新模式的運行是勢在必行,供電企業應在工作中為干部員工宣傳新模式的優點、發現運行中配合缺失并及時分工和落實責任、及時考核和糾錯,建立后臺與前臺、生產與營銷、決策與執行的既分工有緊密合作的工作機制,避免企業內部損耗,提高服務效率。

        4.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閉環糾錯”功能,力求不重復犯錯。在為電力客戶服務的諸多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與服務流程、管理機制、服務效果相悖的偏差甚或錯誤服務,企業會通過自律或它律的方式發現問題,并及時針對此問題糾正服務,對問題當時單位或員工給與教育或處理。但單一的對發現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只是企業糾錯的第一步,關鍵還在于建立高效運轉的糾錯機制,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啟動全環節反省和思考的糾錯功能,客觀科學的研究出問題發生的根源及其對應的表象,通過群體分析討論找到解決類似問題的工作方式或工作機制,而且還應具有舉一反三的糾錯能力,做到通過個性問題對其他服務工作做出提前思考、防范和預控,避免對服務事件的就事論事,要使每次錯誤都有科學及時的糾錯成果,建立客戶服務工作深度主動糾錯的科學體制,培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服務力。營銷人員應在發現服務問題和發生服務事件后,除及時客觀分析本次問題原因,解決客戶需求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快速準確全面的糾錯機制,客觀面對由問題暴露的管理漏洞,同時舉一反三的查找類似和相關漏洞,及時制定管理要求、完善服務流程、建立健全制度,有效避免類似問題的重復發生,使優質服務工作在不斷糾錯中夯實和提升。

        第2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農業眾籌(Agriculture Crowd Funding)指生產者通過網絡眾籌平臺農產品籌資信息,吸引大眾為其新發起的項目進行投資,并在成功融資后以農產品實物或者股權形式給予回報。將此新型商業模式應用于茶葉行業,無疑是一種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創新之舉。如何真正解決資金問題、消除信息不對稱、改善茶葉流通現狀,如何讓茶葉產品搭乘“互聯網+”快車,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農業眾籌模式的發展現狀

        1.國外農業眾籌模式。農業眾籌的模式源自美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兩種模式分別是Fquare和Agfunder。其中Fquare的模式是建立一個垂直土地流轉平臺,投資者可以通過參與農場土地眾籌,購買選定區域的土地契約,間接擁有該土地的所有權。當投資者購買土地后,平臺會充當中介角色,再把土地租給周邊農戶耕作,投資者收取土地租金。而Agfunder的模式則是充當網絡服務平臺角色,為投資人和農戶搭建網絡平臺,提供農業生產項目和農業技術項目的眾籌服務,在眾籌成功后,Agfunder會對融資企業收取一定的提成,但對投資人并不收取任何費用。

        2.國內農業眾籌發展。國內農業眾籌發展起源自2014年,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現階段的模式主要分為:農產品眾籌、農業技術眾籌、農場眾籌和公益眾籌四大類。比較有代表性的農業眾籌平臺是“大家種”和“有機有利”,分別代表兩種不同模式。“大家種”平臺首創提出F2F(family to farm)的概念,提倡都市人走出城市,回歸自然,其定位為連接家庭和農場的平臺,為農場和家庭建立直接聯系的橋梁。而“有機有利”平臺為淘寶生態農業頻道合作伙伴,其定位為專注于生態產業的生活服務平臺,目前主要承辦回報類農業商品眾籌和投資類農業股權眾籌兩種項目。

        三、農業眾籌模式應用于茶葉行業的必要性

        1.解決資金問題。茶葉企業的發展不僅依靠自然資源和加工企業,更重要是要有長久穩定的資金投入。資金注入使企業可以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增加科研人員和加大研發力度,擴大廠房和企業規模建設,推進茶葉品質改革創新和高端包裝,增加企業宣傳來打響名牌效應。農業眾籌模式不僅可以為茶葉企業提供金融融資,同時可以通過平臺向廣大消費者籌集預訂資金,這種類似于茶葉產品預售的農業發展模式,能夠為中小茶葉企業、茶農提供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茶葉企業的資金問題。

        2.消除信息不對稱。我國茶葉生產領域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十分嚴重,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供需信息、交易信息無法對等,往往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茶葉滯銷。在茶葉流通過程中,茶葉企業屬于弱勢群體,不僅要面臨自然災害的風險,又要面臨市場經濟的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農業眾籌平臺作為買賣雙方合作互動平臺,以消除信息不對稱為基礎,使雙方得以實現共贏。對茶葉企業來說,通過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動,了解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按需定制生產,既能保證茶葉銷路,又能減少庫存和消耗;就消費者而言,直接從茶葉企業處獲得新鮮茶葉產品,既保證了食品安全,又減少了來自分銷環節和零售環節的附加開支。

        3.改善茶葉流通現狀。傳統的茶葉產業流通模式較為復雜,如圖1所示,從原材料生產環節到消費環節,要經過加工、分銷、零售等多個中間環節,這些環節不僅增加了流通的成本,還降低了流通的效率,且中間環節的時滯性使茶葉產品到達消費環節時的質量難以保證。

        將農業眾籌模式應用于茶葉產業,在解決茶葉企業銷售渠道問題的同時,直接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向互動,讓茶葉生產商在茶葉種類選擇和定價上有了更多話語權,中間環節的減少使其逐級成本降低,利潤增多。

        四、CF2C茶葉眾籌模式應用研究

        目前我國農業眾籌平臺基本采用以實物和服務回報的消費型模式,與“生鮮產品預售”的模式比較相似。以CF2C(circulation to farm to consumer)為核心構建茶葉眾籌模式,通過社交網絡挖掘社群的影響力、利用互聯網公開透明機制建立消費者與生產之間的信任通過目標眾籌的方式,提前鎖定需求,將銷售前置,以銷量驅動產量,從而實現茶葉產業鏈重組,形成有利于互聯網發展進程下循環電商模式的茶葉產業發展新思路。

        1.業務設計

        以茶葉產品眾籌服務為基礎,為茶葉企業提供一站式茶葉產業眾籌解決方案和茶葉產品網絡推廣服務,業務體系可涵蓋以下兩方面。

        2.商業模式

        以茶葉企業作為項目發起方,為消費者提供眾籌項目用以預訂某種價位的茶葉產品,實現項目資金籌措,而后茶葉企業根據訂單需求進行茶葉種植,按約將成熟茶葉產品配送至消費者,平臺將以監督的形式,讓種植過程透明化,平臺本身主要的盈利模式含以下兩部分:

        (1)增值服務及傭金盈利

        茶葉眾籌平臺對茶葉眾籌項目提供包括視覺設計、營銷推廣等眾籌增值服務,以及茶葉企業發起項目支付傭金所產生的收益。

        (2)資金沉淀盈利

        在茶葉企業完成茶葉產品培育成熟前,提前融得消費訂單資金,待消費者獲得茶葉產品回報后,再將資金打入生產者賬戶,期間資金沉淀盈利歸眾籌平臺所有。

        3.風險分析

        CF2C茶葉眾籌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資金問題、消除信息不對稱、改善茶葉流通現狀,但如同傳統農業眾籌模式一樣,仍面臨來自市場認可度、運營成本、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風險。茶葉企業和茶葉眾籌平臺運營者必須在充分認識茶葉眾籌模式機會和風險的前提下,探索茶葉眾籌模式,降低運營成本,培育茶葉眾籌市場。

        第3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關鍵詞:適航水深 珠江口港口 適航水深淤泥重度值

        我國珠江口流域分布著眾多港口,其中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作為華南地區大型綜合性主樞紐港,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推動下,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航線運輸屢創新高,港口航道建設不斷升級,但是受上游來水來沙、潮汐潮流、地形地質等條件的共同作用,泥沙在港池航道內淤積現象較重,對港口的通航作業和維護疏浚帶來嚴重影響。

        適航水深技術是利用部分淤泥層或回淤層作為水深使用而不影響船舶航行和靠、離泊作業安全的一項技術,在國外如荷蘭鹿特丹、法國波爾多等港口早已得到應用。我國于2003年開始引進此項技術,開展科學研究,制定技術規范,先期在天津港等淤積較為嚴重的港口推廣,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珠江口水域的深圳大鏟灣一期碼頭港池、廣州港南沙港區、珠海電廠港池航道也陸續開展適航水深的應用。通過近些年的研究推廣,適航水深技術作為一項日趨完善,業已成熟的技術,在增加港池和航道的使用水深、延長維護疏浚周期、提高碼頭使用率方面獲得良好成效。

        本文從試航水深的前期論證和水深測量出發,通過分析試航水深技術在珠江口相關港口應用的數據資料,評估適航水深資源的分布情況,并為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定義、前期論證及水深測量

        1.1適航水深的定義

        適航水深是指當地理論最低潮面至適航淤泥重度界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我國通常采用高頻測深儀的探測的水深作為圖載水深,即通航水深,其反射界面的容重一般為1.05kg/L左右。適航水深是在圖載水深的基礎上加上適航厚度,該層間的淤積物主要為粘性細顆粒泥沙,密度小,易流動,沉積速度相對較慢,分布不均勻,往往呈浮泥狀態,將這一部分厚度作為通航水深使用,不影響船舶航行和作業的安全性。

        1.2前期論證

        各個港口由于地理區位和地質條件不盡相同,因此淤泥的性質和分布有較大差異,作為適航水深測量中最為重要參數―適航淤泥重度值也各有不同。適航水深前期的論證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采樣和試驗確定適航淤泥重度值,為后期的測量提供統一的科學參數。

        (1)現場泥沙取樣。為分析港口泥沙淤積物質來源采集現場底質樣品;為船模阻力試驗采集現場淤泥樣品;在港區內進行多點位密度測量。根據港口的具體情況,采樣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如采集底質樣品時可采用洪、枯季各采集一次,密度測量時可考慮在港區有大型船舶進入時進行。

        (2)泥沙水力特性試驗。對現場取樣中的每個泥沙樣品進行顆粒試驗分析,給出每個樣品泥沙粒級變化;根據泥沙顆粒分析結果,選取代表樣品經充分混合后進行泥沙水力特性試驗,試驗內容包括泥沙起動、靜水和動水沉降、靜水密實試驗。

        (3)泥沙流變試驗。在現場采集樣品中選取代表樣品經充分混合后,采用流變儀進行泥沙流變試驗,流變試驗的樣品數量不少于5個。使用不同的淤泥重度和剪切率測試樣品。

        (4)船模阻力試驗。按不同的淤泥重度和船模速度分成不同試驗組,對現場取樣中的泥沙樣品經充分混合后進行船模阻力試驗。

        通過以上試驗的結果,并參照類似港口的標準值,通過綜合分析確定港口的適航水深的淤泥重度值,為后期的試航水深測量提供參數依據。

        1.3水深測量

        按照試驗確定的適航水深淤泥重度值,根據港口的氣候、地理條件和船舶進出情況,合理安排水深測量周期,掌握港口試航水深資源的分布情況。以珠海電廠試航水深測量為例,年均測量9次。珠江口的臺風季節通常為一年的6月-9月,為考察臺風對港口回淤情況的影響,在這些月份加密測量,并盡量安排在臺風過后。

        根據工作原理和所選測量儀器的不同,適航水深的測量方法主要分為3種:鉈測法、密度儀法、測深儀法。其中,鉈測法操作簡單、成本低,但測量精度、工作效率較低,只適合測量小范圍內的試航水深;密度儀法測量精度和操作自動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操作較為復雜,費用投入也較大,不適宜大范圍推廣;測深儀法是基于密度儀法,利用回聲測深儀低頻測深信號在淤泥層中衰變的的特性直接測量淤泥層厚度,精度較高,可操作性較強,適用于大面積適航水深測量,也是現在比較通用的測量方法。

        在采用測深儀法測量測量前,使用音叉式密度儀對淤泥密度進行采樣,分別在測區有代表性水域采集底質淤泥樣本,對密度儀進行校正。作業時,在回淤區域計劃線上選取2-3個標定點,生成深度-密度曲線。然后使用回聲測深儀以低頻測量方式,按常規水深測量方法沿計劃線施測,測深數據由SILAS軟件,提取測深波穿透淤泥層時的特性值。最后,利用SILAS軟件,根據深度-密度曲線和測深特性值,處理出各密度值對應的水深值。

        2.適航水深技術具體應用分析

        自2008年起,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和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合作,在珠江口的廣州港南沙港區二期、深圳大鏟灣一期碼頭港池、珠海電廠港池航道陸續開展適航水深的應用工作。其中,由天科院負責港區現場泥沙取樣、試驗及研究工作,由廣州海事測繪中心負責周期性高低頻水深測量。

        2.1適航水深淤泥重度值分析

        廣州港南沙港區位于蕉門外雞抱沙圍墾區東側,周圍有虎門、蕉門、洪奇瀝和橫門等水道帶來淤沙,天科院于2008年8月、9月、10月對南沙港區開展適航水深研究,確定南沙港區一期、二期港池內適航水深淤泥淤泥重度值應取12.3KN/m3較為合適;深圳大鏟灣一期碼頭港池位于伶仃洋東岸、大小鏟島以東海域內,泥沙來源主要是虎門下泄的懸移質泥沙和蕉門輸出的部門泥沙,經試驗分析和測量確定該港區的淤泥重度值為12.2KN/ m3;珠海電廠港池及航道位于珠江口西部、黃茅海灣口東側,潭江及西江經崖門、虎跳門挾帶泥沙在此處淤積,2012年初天科院完成一系列試驗確定該港區的淤泥重度值為12.4 KN/ m3。上述三處港口的區位條件在珠江口各港口中較有代表性,淤泥主要來自附近徑流挾帶的泥沙淤積,推薦的適航淤泥重度值數值差別不大,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數據積累和綜合分析后,對確定珠江口附近港口的淤泥重度值和開展適航水深調查均有較高的借鑒意義。

        2.2適航水深資源分布

        通過分析以上三個港區的適航水深分布情況,可以看出三個港區都有一定適航水深資源,在經過充分論證的情況下,可以在高頻水深的基礎上加上這部分的適航厚度,充分利用適航水深。

        3.結論及推廣

        近些年,適航水深技術在珠江口港口通航作業中應用表明:

        (1)在經過科學試驗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該技術已經在降低維護疏浚的成本、增大港池航道的通行能力等方面給港口運營方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和運作效率。

        (2)通過對比已掌握的港口情況,給其他周邊港口測定自身的適航水深淤泥重度值提供借鑒、參考。

        (3)已開展適航水深測量的港口帶來良好的示范效應,逐步得到海事、引航等部門的認可,為進一步推廣開創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沈小明,裴文斌.適航水深測量技術介紹與探討,水道港口,2003,24(2):94~96.

        第4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關鍵詞】 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庫存管理; 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3-0025-04

        庫存管理作為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好的庫存管理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的訂貨成本、庫存持有成本和缺貨成本,還能提高存貨周轉率,優化庫存結構,從而及時應對客戶需求,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然而,在傳統的庫存管理模式下,企業以供應鏈下游客戶的訂單為主要依據進行管理,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一的庫存管理,這就容易造成存貨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被逐級扭曲放大的“牛尾效應”,導致企業庫存成本居高不下,存貨周轉水平不盡如人意,極大地影響了庫存管理效率。因此,必須引入新的庫存管理措施,以適應供應鏈的發展要求。

        一、VMI概述

        (一)VMI的涵義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應商管理庫存,是指在整個供應鏈中由供應商為客戶管理庫存,為其制定訂貨和補貨策略的一種庫存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企業實行VMI的目的是試圖通過供應鏈中各企業存貨管理持續性的改進合作,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各環節成本。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棄商品庫存管理權,而由供應商掌握供應鏈下游零售商的商品庫存動向。在該種模式下,供應商與客戶之間通過溝通機制和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夠實現對庫存的動態管理,降低供應鏈內部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庫存成本及信息溝通成本,縮短供應鏈的補給供貨期,減少運輸成本。

        (二)VMI與傳統庫存管理的區別

        VMI模式與傳統庫存管理模式有著眾多的區別,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傳統方式下客戶以自身的銷售預測結合經濟訂貨批量進行訂貨,而VMI則是以客戶實時的需求信息作為供貨依據。在傳統庫存管理下零售商訂貨主要依靠經驗,訂單的準確性比較低,財務部門對存貨管理的主要內容僅是計算進貨時間和進貨批量。而VMI則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在供應鏈中實現庫存信息共享,供應商通過對客戶銷售、庫存信息的及時查詢和更新,為客戶制定訂單及補貨策略,而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也從簡單的計算進貨時間和進貨批量轉移到存貨結構的安排上。當然,這些工作都是在財務與物流部門之間相互協作、密切配合中進行的。

        第二,傳統庫存模式沒有分析信息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在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財務部門通過分析與存貨相關的取得成本、存儲成本和缺貨成本進行經濟訂貨批量的計算,向供應鏈各部門建議庫存數量及批次,企業與供應商的信息溝通較少,這就容易增加企業與供應商的溝通成本。而在VMI管理模式下,由于引入了信息溝通機制,使得企業能夠及時了解產品信息,建立與供應商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信息的收集成本、交易變更成本及履約成本。

        第三,VMI模式更能滿足經濟訂貨批量的假設條件。存貨經濟訂貨批量模型是建立在嚴格的假設前提之下,這些假設包括了及時補貨、集中到貨、不允許缺貨、需求穩定、存貨單價不變、存貨市場供應充足等。顯然,在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企業很難滿足這些假設。而在VMI模式下,由于企業建立了與供應商的溝通和信息交換機制,企業及時補貨和無缺貨的條件得到改善。此外,由于在VMI模式下供應商與客戶的關系得到改進,甚至形成合作伙伴關系,企業庫存的穩定性也得到提高,能夠更好地滿足需求穩定、存貨單價不變、存貨市場供應充足的假設。

        除上述財務管理的區別外,VMI對于信息系統的要求也比傳統管理模式的要求更高。同時,在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企業的貨物所有權隨著產品的移交而轉移;而在VMI模式下,即使產品移交給了客戶,所有權依然屬于供應商。

        二、實施VMI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VMI作為國際上比較先進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模式,具有許多傳統庫存管理所不具有的優勢,然而企業在實施VMI時會遇到諸多困難。

        (一)實施VMI面臨的困難

        第一,實施VMI后如何實現供應鏈中的企業責任與利益的統一。企業實行VMI需要一定的投入,尤其是對于信息系統的投入,同時在實行VMI后的短時間內似乎只有制造方節約了庫存,而令分銷商和零售商被迫接受制造商推來的風險,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協調好供應鏈企業的責任與利益,否則VMI將無法推行。

        第二,如何建立企業之間的信任問題。因為大多數企業都將企業的庫存信息作為企業的商業機密,不愿意透漏給其他企業,如果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都持有這種想法,那么VMI的市場預測必然受到影響,信息的準確性將大大降低,從而影響VMI的管理效果,甚至導致VMI預測的失誤。

        第三,VMI的實施需要先進的信息系統支持。由于VMI是基于供應鏈的庫存管理模式,而在整個供應鏈中進行管理,供應鏈是一個龐大的網絡結構,每個節點都由數量龐大的企業群組成,有時甚至會涉及上千家企業。核心企業為了實施VMI,就必須用信息系統將這些企業聯合起來,而傳統的信息系統往往只針對企業內部,已經不能適應VMI管理的要求。

        (二)在飲料行業實施VMI面臨的挑戰

        飲料行業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行業主要特點是:高頻率消費,有廣泛的消費群體;渠道種類多而復雜;品牌知名度對于銷售非常重要;產品質量易被消費者直接感受和判斷,且對二次購買和忠誠度有重大影響;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激烈;產品保質期短,周轉快,環節多;銷量受天氣、節假日、季節性影響大;庫存波動大,對庫存管理要求高等。

        基于上述特點,在飲料行業實施VMI面臨更多挑戰。

        第一,銷量的不確定性使預測難度加大,飲料企業庫存面臨需求不確定性的管理挑戰。因為影響銷量因素非常復雜,銷量波動很大。什么水平的庫存量是安全的?如何設定標準?處理不當,易導致市場需求與飲料企業及供應商的庫存錯位。面對這項艱巨任務,僅靠某個部門的努力已沒可能獨立完成,跨部門的協調機制亟待建立。

        第二,供應商同時為數家飲料企業供貨,習慣于按各自的銷售預測和業務判斷準備飲料企業的安全庫存,根據飲料企業的訂單安排生產和送貨。供應商處于被動生產的境地,不關心下游飲料企業所處的環境、經歷的變化和未來的趨勢,主動溝通的意識非常薄弱,協同計劃、預測和補貨的意愿不強。

        第三,供應商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由于飲料行業自身競爭激烈,導致上游供應商的投資回報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在微利的商業環境中,鮮有企業會在信息系統上投放巨資。因此,飲料企業在實施VMI時需要考慮供應商的利益不受傷害,盡可能利用本企業已有信息系統資源,提高系統的使用效率。

        三、VMI在D企業的具體實踐

        (一)企業簡介

        廣東D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D企業)作為某知名跨國企業在國內的最大生產企業,擁有4 000名員工、3個生產基地、14條現代化生產線,有汽水、果汁、茶、水和奶等多品類、多口味、多包裝飲品,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是飲料行業內的領先企業。

        D企業所處行業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的重要分支,其庫存具有消耗周期短、季節波動大等特點,這就要求行業供應鏈具有快速反應和協同的能力,從而在存貨消耗后及時補充產品。此外,由于快速消費品的替代性較強,客戶的忠誠度不高,企業必須及時掌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這些特點都要求D企業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庫存管理機制,以適應行業的發展。

        (二)VMI的實施背景

        除自產外,D企業還會長期委托一些關聯企業代加工一部分產品,這些關聯企業(以下稱供應商)按D企業的中遠期銷售計劃安排生產計劃。由于前述飲料行業銷量波動大的特點,如果上游供應商不關注D企業銷量變化及庫存狀況,盲目按單生產,很容易導致其計劃與需求不匹配,物流不同步,其結果要么是庫存高企,要么是發生斷貨,計劃生產(Build to Forecast)與分銷資源計劃(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之沖突時常上演。D企業在“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導向下,極力控制發生斷貨的幾率,致使2012年代加工產品的平均庫存天數超過13天,且供應商處的平均庫存天數也高達11天。即便如此,也未能有效避免斷貨的發生,全年斷貨率達到了6.2%。計劃與需求的矛盾甩出“牛尾效應”,不但增加了庫存成本,還增加了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延長了供應鏈的補給供貨期,給供應鏈每個節點的運營皆帶來負面影響。

        (三)VMI的實施機制

        為改善上述局面,D企業實施了VMI管理策略,在企業內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項目團隊。通過財務和物流部門的共同推動,企業建立了包括銷售、倉儲、運輸、客服、信息中心在內的項目小組,專門對VMI的實施進行溝通與協作,并且每月對工作進行總結。(2)設定財務目標。根據企業庫存狀況結合VMI的實施情況,列出實施VMI后企業應達到的管理效果,如存貨周轉率、斷貨率、庫存天數及訂單的執行精度等目標。企業通過目標的設定來推動項目的實施及考核。(3)設定執行流程。執行流程設計分前期溝通與計劃階段和執行階段。在前期溝通與計劃階段,企業以數據預測為出發點,通過數據中心對未來九周的銷售進行預測,并在數據中心建立起九周滾動模型,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再由供應商根據企業計劃安排總體庫存數。在執行階段,供應商根據計劃提供未來兩天可提貨庫存,企業再根據庫存計劃向供應商未來一天的提貨計劃,由供應商負責生產,同時由倉庫對貨物的配送進行安排。

        (四)VMI的配套實施

        除采取上述措施外,企業還就實行VMI所需的溝通機制、利益分配機制等關鍵問題與供應鏈成員企業進行溝通,為VMI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

        第一,企業建立了與上游供應商的溝通機制。在未實行VMI之前,供應商的生產計劃主要根據D企業單方面制定的13周銷售滾動計劃來制定,供應商與D企業主動溝通的機會不多,易造成企業產品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而在VMI管理方式之下,企業與供應商共同建立了溝通機制,這種溝通機制以電子郵件為主要手段。供應商根據D企業發送來的每周銷售預測表安排生產,同時對企業的銷量預測、庫存進行動態關注,及時對不同產品的生產做出調整。為了更好地溝通,供應商還為D企業設置了溝通專員,負責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問題的處理,專員的業績則由D企業進行考核。企業通過這種及時、雙向的溝通機制實現了彈性的生產,同時供應商的服務意識也得到加強,提高了企業庫存的管理水平。

        第二,實施VMI后供應商的利益得到了保證。通過溝通機制的建立,供應商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改進,由原來的被動生產轉變為主動生產。在原來被動生產的情況下,供應商只能根據D企業的銷售預測進行生產,這就容易造成供應商庫存積壓、長貨齡或斷貨等問題。而在主動生產方式下,供應商根據D企業的預測決定生產,并且供應商的客服經理能夠根據自身收集到的信息對生產計劃進行調整,這樣就能提高生產的準確性,從而降低供應商的庫存成本或缺貨成本。

        第三,企業通過實行VMI項目,提高了信息化程度及系統使用效率。傳統的信息系統通過需求與運營計劃(D&OP-Demand & Operation Plan)預測,再由一體化的庫存配置和管理系統(APS-Advance Plan System)對供應商的生產進行安排,如圖1所示。D企業在原有系統基礎上,增設信息共享平臺,將每周需求變化庫存報表、未來供應情況、市場促銷等雙向信息共享。在VMI模式之下,需求與運營計劃、一體化的庫存配置和管理系統則負責對其進行支持,實現了新的合作模式。如圖2所示。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措施,企業建立起來VMI的庫存管理模式,企業間緊密溝通、信息共享、互信互助、同步物流,實現了D&OP計劃與提貨效率的“一條龍管理”,從而使企業的年平均庫存天數較上年下降了2.4天,為企業節約倉儲費用17萬元,使部分產品擺脫了過去“周訂單”的運作方式,實現了“天訂單”的目標,增加了420萬元的銷售額,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四、經驗總結及啟示

        本文試圖透過財務視角和財務管理理念,提供一個具有一定創新性的VMI理論解釋框架,探討財務在物流管理,尤其在供應鏈一體化的存貨管理中的潛力,并以快速消費品行業具有代表性的D企業為案例進行分析。本文認為,VMI作為一種新型的庫存管理模式,能夠明顯地降低庫存相關成本,優化企業庫存結構,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效率。鑒于這是一項跨功能、跨部門的新管理模式探索工作,而作為企業管理的橋梁和紐帶,財務部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啟示一:財務創造價值。從財務視角,仔細觀察,與業務部門密切協作,在看似尋常的基礎工作中,也能找到一些創造價值的“閃光點”。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財務部門的牽頭、指導、跟進和控制程度,是VMI庫存管理模式能否順利實施的基礎。在具體執行時,企業的財務部門應該推進財務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及時做好與供應鏈企業的溝通,根據企業財務信息做好補貨、生產計劃。此外,由于VMI還涉及到倉儲、物流、資訊等部門,因此,財務部門還應該與這些部門通力協作,共同建立供應鏈的溝通與信息系統。

        啟示二:整合創造價值。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個企業鏈條間的競爭。企業是否能夠突破企業組織的界限?與上下游的貿易伙伴和客戶相互連接起來,實施一體化管理,上下同步響應,多層次的資源整合,優化的財務管理和實現高度的信息化,將是該企業在未來市場是否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一體化管理和供應鏈流程再造將勢在必行,而核心企業擁有的、能夠實現未來供應鏈整體競爭優勢的高效財務管理能力,則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建軍.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的實施研究[J]. 商業研究,2007(3).

        [2] 李宇輝.VMI在我國制造業中應用的問題研究[J]. 生產力研究,2006(8).

        [3] 孫蟠,蘇峻.供應商管理庫存理論對傳統存貨理論的豐富與發展[J].商業會計,2011(1).

        第5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關鍵詞:外資銀行;國內銀行;經營效率;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11)03-0106-06

        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加速發展,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經營的影響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06年底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取消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客戶等方面的非審慎性限制,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已進入全面開放的新時期。

        外資銀行的迅速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國內銀行的經營行為。2004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外部環境、經營狀況、業務拓展能力等五大類指標對商業銀行北京分行(管理部)做出了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排行榜的后13位全部被中資銀行包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北京分行位列倒數前四位,綜合競爭力排名的前12位沒有一家中資銀行。

        在五年過渡期結束以后,部分外資銀行選擇轉變為法人銀行,首批8家改制的銀行均將注冊地選擇在上海,可見上海在中國銀行業開放中的重要地位。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率先承受了銀行業國際化和外資銀行進入的沖擊。研究在上海經營的中國商業銀行受到的外資銀行沖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已有的關于外資銀行進入對銀行業影響的研究中,基本上著眼于一個經濟體的層面,鮮見關于一個金融中心城市的研究。國外研究中,大部分理論分析表明,外資銀行進入提高了一國商業銀行間的市場競爭,對于一國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中,收益大于成本,如Claessens等(2001)、Denizer(2000)認為外國銀行進入與國內銀行盈利水平、非利息收入和經營支出減少相關聯,銀行業開放提高了國內銀行業的效率。Unite等(2003)的研究認為,外資銀行進入對一國商業銀行帶來了競爭的壓力,外資銀行的進入程度變量顯著降低了一國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經營利潤和總成本,促使國內商業銀行提高經營效率、減少對國內保護性政策的依賴;Sengupta(2006)、Lensink等(2004)認為放松外資銀行進入有利于企業和消費者接受外資銀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降低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使借款人最終獲益。不過,Stiglitz(1993)的研究結果結論相反,認為外資銀行進入是降低而非提高了一國銀行業的效率,因為外資銀行進入會提高一國銀行業的風險和利潤損失,且外資銀行傾向于與國內的商業銀行爭奪跨國公司等高端客戶,增加一國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等等。還有的研究者對單個國家外資銀行進入的效應進行了分析,如Hyun(2005)關于外資銀行進入對韓國、Yeyati&Micco(2003)對部分拉美國家銀行業的影響。

        國內關于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商業銀行影響的研究還不多,也沒有形成比較一致的結論。毛捷等(2009)、孫兆斌(2009)、孫兆斌(2010)、郭妍和張立光(2005)認為,外資銀行的進入降低了國內銀行的利潤率、非貸款收益率和費用率,同時提高了國內銀行的呆賬準備率。葉欣f2006)的研究顯示,外資銀行進入產生的市場競爭壓力有限,不足以打破我國銀行業的均衡狀態。毛澤盛、李曉峰等(20061也認為,由于目前我國國有銀行的壟斷局面未被打破,外資銀行的進入對國有銀行造成的沖擊不大,而股份制銀行則受到較大的影響。

        總體看來,現有的研究結果大多認為外資銀行的進入對于一國銀行業的效率有正面影響,外資銀行會帶來新管理理念和技術、提高一國銀行業的競爭程度,降低借款人的成本、提高借款人享受的服務水平,最終切實提高該國銀行的整體效率、增強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同時,外資銀行的進入也可能會降低一國銀行業的存貸利息差和經營利潤率,并對國內銀行的營運成本產生不確定的影響。

        針對本文的研究,我們做出以下的三個假設,并將使用上海銀行業的數據,對這些假設進行檢驗:

        (1)外資銀行進入將降低上海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外資銀行的進入會直接對上海銀行業產生競爭壓力,迫使國內銀行提高效率,改善服務質量,降低利率和利潤,以應對競爭,保持市場份額不被外來者搶奪。

        (2)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安全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短期看來,外資銀行的進入可能會使得中資銀行的資金來源發生嚴重分流,國內銀行的流動性降低。長期來看,在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下,國內銀行為保持其市場份額,不得不提高服務質量,從而在技術、產品、服務、管理和人力資本等方面不斷進步,提高其風險管理能力。

        (3)外資銀行進入將使上海銀行業的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減少。外資銀行進入與國內銀行在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上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系,外資銀行在具體業務上的份額和總量增加,將會對國內銀行的相關業務造成沖擊。

        二、實證模型及分析

        (一) 數據來源

        銀行層面經濟數據來自《上海金融年鑒》(2003-2009),宏觀經濟數據來自《上海統計年鑒》(2002-2009)。沒有包括政策性銀行如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上海分行,也沒有包括改制時間較晚的上海農村商業銀行、上海郵政儲蓄公司。僅僅包括了外資銀行分行,沒有包括辦事處、代表處等機構。浦發銀行從2004年才開始披露上海分行的相關數據,而在2001年到2003年只報告浦發銀行的整體數據。考慮到統計口徑的問題,我們刪除了浦發銀行樣本。光大銀行上海分行的貸款信息披露中。沒有嚴格區分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所以我們也刪除了光大銀行上海分行這個樣本。最終選擇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商業銀行的上海分行,以及上海銀行,涵蓋了從2002年到2008年的相關數據。在全部13個樣本中,部分銀行的信息披露不夠完整,我們將在部分變量出現缺失值的時候,刪除該樣本,所以不同的回歸方程可能存在不同數量的樣本。

        由于數據可獲得性的原因,沒有研究銀行經營成本、中間業務收入與外資銀行進入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壞賬比例僅包括長期貸款損失準備,沒有包括應收賬款(歸屬于流動資產)的壞賬準備、短期投資的跌價準備以及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二) 實證模型

        (三) 變量設定

        根據實證方程,我們主要設定了以下幾種變量:

        1、銀行經營變量DEP。作為研究外資銀行進入影響的被解釋變量,銀行經營變量包括了資產收益率(HOA)、銀行資本充足率(CAP)、貸款準備金率(PRV)、人民幣業務量(LNRLl和業務占比(LRMB)、外匯業務量(LNFL)和業務占比(LFX)。根據前文的分析,外資銀行進入對于上海銀行業的影響將是全方位多層次的,資產收益率(ROA)作為信息含量最豐富的財務指標,顯然是分析外資銀行進入影響的最佳選擇;同時,銀行的安全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資本充足率、流動性和貸款準備金率是表征銀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另外。銀行在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方面受到外資銀行進入的直接影響,國內銀行在業務量和業務占比是否受到外資銀行進入的直接影響,也是我們重點討論的問題。

        2、外資銀行進入程度變量FB。在外資銀行進入程度的變量選擇方面,現有的文獻主要有外資銀行數目份額和外資銀行資產份額兩種,其中前者是指外資銀行數量與本國銀行總數的比例,后者是指外資銀行資產對本國銀行業資產總額的比例。在外資銀行資產總額方面,由于目前披露的數據存在前后口徑不一致、披露不完善等問題,我們使用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份額作為外資銀行進入上海市場的指標。這是因為,一方面外資銀行進人國內市場的主要目的,就是參與巨大的、存貸息差較高的人民幣市場,另一方面在于外資銀行目前在人民幣存款方面受制于分支行開設、存款不足等約束,而成為外資銀行開展相關業務的短板。所以,綜上所述,人民幣存款份額能夠充當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較好指標(FBRD)。目前,外資銀行在國內開設分行和支行受到中國監管機構批準的限制,在2001年到2004年基本上沒有出現變化,而在2006年以后,隨著中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并鼓勵外資銀行分行在中國國內轉變為法人銀行,外資銀行機構的數量出現了下降。而外資銀行在華存款和貸款業務卻是在不斷發展和上升之中,這使外資銀行數目不適合作為表示外資銀行進入上海市場的變量。另外,我們還使用了外資銀行員工數量作為外資銀行進入上海市場的替代指標(STFG)。

        3、銀行自身控制變量(BANK)。這里選用了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LQD)與貸款呆賬準備金占總資產的比率(PRV)表征銀行的資產結構,選用了銀行總資產的對數(LNTA)表征銀行的規模。

        4、宏觀經濟變量(MA)。采用上海市年度GDP增長率表征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利用該變量,可以控制住經濟周期等宏觀變量對本研究的影響(GDP)。另外,利用銀行存貸息差(DLB)表征貨幣政策環境。

        5、市場結構變量(HHI)。由于金融市場競爭情況的變化也可能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經營,我們選用產業組織理論中的H指數,即赫芬達爾指數,以控制金融市場結構變遷這一因素。

        三、隨機效應和固定效應分析

        在分析中。首先采用Breusch-Pagan Lagrangian乘子檢驗,檢驗回歸殘差是否獨立同分布;在BP檢驗的基礎上,采用Hausman檢驗,檢驗應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還是固定效應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沒有在文中報告Breusch-Pagan Lagrangian乘子檢驗和Haus―man檢驗的結果,而是直接列示了部分隨機效應和固定效應回歸的結果。

        (一) 外資銀行進入與國內銀行資產收益率

        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國內銀行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兩個表征外資銀行進入的變量分別有不同的回歸結果。其中FBRD的系數為負但是不夠顯著,而STFG對國內銀行的資產收益率為正向促進作用,且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綜合來看,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應該是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這與Classens等(2001)、Denizer(2000)的研究相反,其研究認為外資銀行進入將導致一國金融市場競爭加劇、效率上升,從而擠壓國內銀行的利潤空間。本文的實證結果表明,外資銀行進入尚未從根本上改變上海銀行業的競爭格局。這一點,從總資產變量(LNTA)對國內銀行資產收益率的影響也能得到驗證。

        筆者認為,銀行資產利潤率的變化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1)中國政府為應對外資銀行在中國人世后的沖擊,預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998年到2003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國有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巨額不良資產剝離、直接外匯注資和下調營業稅等措施,并通過國有商業銀行境內外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提升國內銀行盈利能力。在政策支持下,國內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在受到外資銀行沖擊時非但未見下降,反而有所上升。2)截至2008年,外資銀行的資產份額仍然不大,難以對中國商業銀行形成比較強烈的沖擊。外資銀行進入所帶來的競爭效應的發揮可能受到限制,國內銀行的壟斷地位和市場分割使之得以通過利差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去補償成本和投資的上升,因此“外資銀行進入會帶來的國內銀行凈利差收入下降”的競爭效應有可能被抵消。

        (二) 外資銀行進入與國內商業銀行的安全性

        針對銀行的安全性,我們選擇了兩個指標,即CAP和PRV。從表3可知,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具有顯著影響,對國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具有顯著影響的變量是流動資產占比指標。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之所以不具有顯著影響,在于國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主要是和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和監管機構推動實施巴塞爾資本協議的步驟有關,外資銀行進入的影響相對較小。

        通過表4的回歸結果可知,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率有較大促進。如果外資銀行進入的程度提高一個百分點,國內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率將上升0.7個百分點。這可能是因為監管機構和銀行為了應對外資銀行的進入,而提高了銀行的風險準備金要求,如2001年實行的關于呆賬準備金的新規定,就比1998年頒布的《關于國家專業銀行建立呆賬準備金的暫行規定》擴大了呆帳準備金的提取范圍,這更加符合審慎經營原則,也提高了銀行的抗風險能力。

        (三) 外資銀行進入與國內銀行的貸款業務

        由于FBRD變量本身即為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份額,與國內銀行的人民幣存款份額形成完全互補的關系。在下文關于上海銀行業人民幣貸款和外匯貸款份額的影響分析中,我們沒有將FBRD納入到自變量。

        在表5關于外資銀行進人對國內銀行人民幣貸款和外匯貸款業務影響的檢驗中,可以看出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人民幣貸款數量沒有顯著影響,外資銀行進入與上海銀行業人民幣業務的增長同時發生,不過二者的相關性非常小,且不夠顯著。影響比較顯著的有GDP增速、銀行業競爭程度和銀行的總資產。

        在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外匯貸款業務影響的檢驗中,我們發現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有較大的負向影響,雖然該影響并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外資銀行

        進入會在外匯業務上與國內銀行形成直接的競爭關系:而在人民幣業務上,由于國內銀行長期經營和廣泛的網絡,外資銀行對暫時不會對國內銀行形成較大的沖擊。

        我們隨后檢驗了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和外匯貸款占貸款份額的影響,表6列示的回歸結果證實了上述結論。由下表可知,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人民幣貸款有著較小的影響,且該影響并不顯著;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外匯貸款業務的份額下降具有顯著的影響,且該影響的絕對值較大。這驗證了外資銀行對國內銀行人民幣尚未形成較大沖擊、而對國內銀行外匯業務形成直接的競爭態勢。

        在2000年到2008年,外資銀行業務份額均出現了較大上升。外資銀行人民幣貸款業務在2007年達到高峰時占到上海市場人民幣貸款份額的10.69%,人民幣存款業務在2007年達到5.07%,此后由于出現次貸危機而有所下降。外資銀行外匯貸款業務類似,外資銀行的外匯存款份額在2006年達到頂峰時占據了上海市場外匯存款份額的56.44%,外匯貸款份額則在持續上升,在2008年占到了40.51%,且外資銀行的外匯業務份額持續上升的趨勢并沒有因為次貸危機而改變。

        (四) 控制變量的檢驗結果

        首先,總資產變量(LNTA)對國內銀行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比較顯著,且為絕對值較大的正值。這可能是因為上海銀行業目前還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壟斷的局面,也可能是因為總資產較大的商業銀行在應對外資銀行競爭時,可以更多地依靠中間業務應對外資銀行的競爭,規模較小的銀行往往只能依賴于傳統的存貸業務。我們還使用DLB變量控制了存貸息差的影響,不過該變量對國內銀行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并不顯著。

        其次,市場競爭結構(HHI)與國內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率顯著負相關。這是因為目前金融市場的競爭主要還是停留在市場份額、業務量等層面上,促使商業銀行較少的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HHI變量對外資銀行人民幣貸款業務占比具有顯著的影響,市場的充分競爭有利于外資銀行進人。

        第三,流動資產占比(LQD)與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顯著負相關。這可能是因為銀行的流動性同樣是銀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二者相互補充、相互抵消。

        最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GDP)僅僅對上海銀行業的外匯業務有顯著的正向關系,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增長為商業銀行業務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四、結論和建議

        (一) 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對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經營效率的影響方面,由于國內銀行在政策支持、既有的市場地位等支持下,外資銀行進入產生的競爭效應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國內銀行的資產收益率與外資銀行進入有著正相關的關系:

        2、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經營安全的影響方面,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沒有顯著影響,對國內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外資銀行進入促進國內銀行更加重視銀行的風險管理;

        3、外資銀行進入對上海銀行業的業務影響方面,外資銀行進入對國內銀行人民幣業務份額尚未形成較大沖擊,而對外匯業務份額已經形成較大的沖擊;

        4、商業銀行總資產對資產收益率有較大的正向促進作用,對不良貸款損失率有負向影響作用,較大規模的銀行在盈利能力上較高、在風險管理上有待提升:市場競爭的深化促進了外資銀行的進入;國內銀行有較高的流動資產占比指標,對銀行形成了安全替代,資本充足率較低。

        (二) 建議

        基于此,針對外資銀行進入上海銀行業市場,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目前外資銀行對國內銀行的經營效率的促進作用還有待釋放。外資銀行的進入將不斷推動國內銀行業由寡頭壟斷轉變為壟斷競爭,“競爭效應”將進一步發揮作用。監管機構應當在具體業務和經營領域等方面給予商業銀行更大的自由度,促進金融市場更加充分的競爭,最終提高中國銀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2、外資銀行進人對國內銀行的經營安全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金融開放度的提高,金融市場風險上升。跨境資金流入流出的速度上升,監管機構提高了對銀行業風險的要求,銀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國內銀行應當不斷學習和消化,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積極應對外資銀行進入帶來的沖擊;

        第6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關鍵詞】銀行;非法融資;風險;對策

        規范經營是防范非法融資的需要,是提升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需要。因為規范與銀行的成本控制、風險控制、資本回報等經營核心要素具有正相關的關系,能為銀行機構創造價值,而且有效的規范經營能將風險消除于無形。因此,建立“全員規范、主動規范、業務規范、管理規范”的經營機制,必將對銀行機構的穩健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一、不規范經營的表現

        然而,隨著金融機構之間市場競爭的加劇,面對存、貸款任務,在現有考核利益的驅使下,在銀行的信貸、收費領域成了不規范經營的重災區。具體行為表現有以貸轉存(即強制設定條款或協商約定將部分貸款轉為存款)、存貸掛鉤(即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以貸收費(即要求客戶接受不合理中間業務或其他金融服務而收取費用)、浮利分費(即將利息分解為費用收取,變相提高利率)、借貸搭售(即強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基金等產品)、一浮到頂(即籠統地將貸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額)、轉嫁成本(即將經營成本以費用形式轉嫁給客戶)。服務收費方面包括收費項目不公開、服務質價不公開、優惠政策不公開、效用功能不公開等。這些不規范經營行為,為銀行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風險隱患。

        二、不規范經營觸發非法融資

        近來,隨著經濟形勢的下行,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景氣,造成銀行機構基層網點存、貸任務壓力較大,加之多年沒有違規案件的發生,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少數基層網點負責人對規范經營的懈怠情緒,特別是出現對非法融資放松警惕的苗頭和趨勢。如果任其發展,將會誘發以下操作風險:一是以變相提高存款利率或向存款經辦人和關系人支付費用或傭金等方式違規吸儲。二是以各種形式參加非法集資活動。三是介紹機構和個人參與高利貸或向機構和個人發放高利貸。四是借銀行名義或利用銀行員工身份私自代客戶投資理財。五是利用銀行客戶的個人賬戶為銀行員工過渡資金。六是自辦或參與經營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機構。七是向他人提供與自己經濟實力不符的個人擔保,向民間借貸資金提供擔保。八是允許非本行員工以各種方式進入銀行業金融機構辦公或營業場所開展民間借貸、違規擔保和非法集資。

        三、銀行從業人員參與非法融資的原因

        近來,少數銀行從業人員利用在銀行對借貸市場熟悉的優勢,從朋友或親戚手中吸取資金,然后再利用客戶資源將資金以遠遠高于銀行同期利率的價格投放出去,來賺取高額利息差。具體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投資渠道的有限性

        從個人投資角度看,金融市場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加之社會公眾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受不法分子的高息誘惑,心懷僥幸,置集資背后的風險于不顧,在趨利動機和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為銀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提供了有利時機。

        (二)民間資金的閑置性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手中積累大量閑置資金,受當前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等因素的影響,民眾急需尋找利潤較高的投資渠道,但基于社會高利潤投資渠道相對狹窄,股市投資風險較大,民間資金非理性、盲目地追逐高利的沖動將進一步加劇,這為銀行業員工參與非法融資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

        (三)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性

        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各類經濟活動對資金的需求加大,而我國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渠道融資門檻較高,因此多數企業通過間接融資方式融資。但是由于我國現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完善,中小企業和個人貸款難的現象長期得不到解決,這為銀行從業人員參與非法融資提供了市場。

        四、防范非法融資的對策建議

        對非法融資違法犯罪活動實施綜合治理,必須始終堅持一手打擊,一手防范,打擊防范相互促進,同時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并逐步培育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金融環境和社會環境,從根源上根除非法融資的發生和泛濫。

        (一)強化思想教育

        加強銀行機構員工的法制教育、榮辱觀教育,提高銀行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規范經營意識,把治理非法融資、不正當交易與誠信道德建設結合起來。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業績觀,強化依法合規、公平競爭的經營理念,糾正錯誤認識,倡導誠實守信,反對弄虛作假。要積極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開展宣傳和警示教育,增強全行業的合規意識,牢固筑起抵制非法融資的思想防線。

        (二)規范融資體制

        銀行機構要看準市場,把握時機,勇于扶持發展潛力巨大的企業,依托企業壯大自身。一是對企業應深入調查,區別對待,合理調整放貸結構,不搞一刀切,或一哄而上。二是遵循銀行機構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確保貸前、貸中、貸后三查制度的落實,建立健全風險預防、保障、補償等內控機制,加快“陽光信貸”推進力度。三是走出違規經營誤區。如高息攬儲,不僅對金融秩序造成沖擊,也易形成高風險隱患,同時又為日后追索造成障礙。

        (三)完善內控制度

        銀行機構要堅決擯棄重發展輕管理、重規模輕內控的傾向,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約束機制,特別是加強對容易滋生不正當交易行為的重點環節的制度建設,即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垂直管理體系和明晰的報告制度,形成對用人權、經營權和資金使用權的監督制約機制,加大對重要崗位、重要操作環節的管理力度,構成互相分離、相互制約的規范化經營機制,嚴格辦事程序,提高科學決策與操作水平,對重點部位及重點人員實行交叉管理。

        (四)嚴格落實問責

        實行重大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出現問題后要上追主要領導責任,同時在經營管理和內審稽核這兩條線上實施雙線問責,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從內控制度和考核評價辦法上建立防范案件風險的長效機制。銀行機構要實行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辦法,加強對基層分支機構的控制力,加大對違法違規案件及其責任人的查處追究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加大監管力度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非法融資的監測預警,及時進行風險提示,通過監督檢查、群眾舉報、媒體披露等多種渠道搜集信息,力爭將非法融資違法犯罪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工商部門應加強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廣告、超范圍經營、虛假出資、抽逃注冊資本和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金融機構應建立完善大額人民幣、外匯可疑交易調查機制,加強對可疑交易資金的監控,及時發現問題。

        參考文獻

        [1]關京蘭.基層商業銀行實施合規經營的對策建議[J].海南金融,2008(4).

        [2]張向麗.我國非法集資的成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2012(2).

        [3]謝作烔.試論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思路[J].經濟師,2011(3).

        [4]宋潔.當前非法集資的原因、難點及對策建議[J].金融監管,2011(7).

        作者簡介:

        第7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關鍵詞: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適度性評價指標體系

        在中國實行分業監管,雖然有利于監管當局明確監管目標,統籌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率,但是,分業監管也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和問題。如商業銀行為了規避法規的監管,通常將大量資金流向其他行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和制度突破口;外資銀行帶來的新型金融產品,一家監管機構往往很難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管等等。可見,中國現行的以機構監管為基點的分業監管體制,不但抑制了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速度,而且加大了金融監管當局之間的協調成本,同時也影響跨國銀行監管合作的質量,容易導致監管真空或過度監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監管的效率。這些情況促使筆者對在中國分業監管模式下,如何加強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有效性,特別是建立一套衡量協調與合作是否適度的指標體系進行深入的思考,借此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行動建議。

        一、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主體

        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主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主體包括一國或地區的中央銀行和各種專門的金融監管機構。在中國,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狹義主體主要指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以及保監會。

        廣義的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主體既包括狹義的監管主體,也包括一國或地區的銀行同業協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資信評級機構)、新聞媒體、公眾和投資者,還包括國外銀行監管當局和國際金融監管組織(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主體還包括國有股權代表者。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廣義的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主體。

        為了分析上的方便,本文把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主體歸結為以下四類:一是“狹義的監管主體”。包括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以及保監會,簡稱“一行三會”。二是“國有股權代表者”。包括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匯金公司”,下同)。三是“監管第三方”。包括銀行同業協會、中介機構、新聞媒體、公眾及投資者等非官方銀行監管組織。四是“國際合作對象”,包括國外銀行監管當局和國際金融監管組織。

        一般而言,納入協調與合作范圍的監管主體數量越多,考慮問題的視角就越開闊,防范風險的效果就越好。但是隨著監管主體數量的增多,協調與合作的成本和難度也相應增大。因此,在存在多個監管主體的情況下,各主體之間要加強溝通和配合,否則就會產生重復監管、監管盲點或監管沖突等后果,從而降低監管效率,甚至造成監管失敗。

        二、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適度性指標設計

        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不但有收益,還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我們知道,收益函數邊際遞減,表明協調與合作力度越大,收益上升的速度越慢,成本函數邊際遞增,表明協調力度越大,成本上升速度越快,當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收益達到最大,達到理想的監管協調與合作的均衡狀態,此時的監管協調與合作水平是理想、均衡的水平。

        為了進一步測度中國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水平是否達到理想、均衡的水平,有必要構建一組衡量指標,來衡量中國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是否適度,是否符合我國銀行發展水平的需要。為了討論上的方便,本文把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兩部分,即國內協調評價指標體系和國際合作評價指標體系,每一部分的指標又分為廣度指標和深度指標兩大類。

        (一)銀行監管的國內協調適度性評價指標體系

        這一部分的指標主要反映銀監會與國內銀行監管協調主體之間的合作程度。

        1 廣度指標:

        (1)“一行三會”及“國有股權代表者”協調會議開會頻率一年開會次數/按約定應開會的次數

        該指標主要反映銀監會與其他銀行監管協調主體之間是否按《金融監管方面分工合作備忘錄》等有關制度召開金融監管協調會議,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協調越到位。

        (2)“一行三會”及“國有股權代表者”現場檢查協調率組成聯合檢查組次數,涉及業務交叉現場檢查的次數

        該指標主要反映銀監會與其他銀行監管協調主體之間合作的誠意,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協調主體間越有誠意,協調越深入。

        (3)銀行年度外部審計比例外部審計家數,銀行總數

        該指標反映外部審計與銀監會的協調情況,該指標值越高,說明銀監會對外部審計的認可度越高,也說明市場約束發揮更大的作用。

        (4)群眾來信處理率群眾來信查處數/群眾來信總數

        該指標反映群眾對銀行的滿意度和關注程度,也反映銀監會對市場反映的重視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銀監會對市場紀律越重視。

        (5)新聞媒體報道利用率利用報道信息進行監管的信息數目/新聞媒體對銀行報道的總數目

        該指標反映新聞媒體對銀行的關注程度,也反映銀監會對新聞媒體反映的重視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銀監會對市場紀律越重視。

        (6)新聞媒體對監管當局采訪增長率本年比上年新聞媒體采訪增加數,上年新聞媒體采訪數。

        該指標反映新聞媒體對銀行監管的關注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新聞媒體對銀行監管越關注。

        2 深度指標:

        (1)“一行三會”及“國有股權代表者”信息共享率已共享信息,應共享信息

        該指標主要反映銀監會與其他銀行監管協調主體之間是否按《金融監管方面分工合作備忘錄》等有關制度共享信息。該指標值越高,說明信息共享率越高,協調越到位。

        (2)跨市場違規業務增長率本年比上年跨市場違規業務增長金額/上年跨市場違規業務金額

        該指標說明銀行、保險、證券之間業務相互滲透時,違規的可能性。該指標值越高,說明風險越大,違規越嚴重,也說明協調越不到位。

        (3)參與協會規范市場秩序比例參與規范業務品種數,需要規范的產品數目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銀行協會互動的情況,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協調越到位。

        (4)對危機機構救助成功率因動用再貸款等救助資金避免倒閉的銀行機構家數/高危銀行機構家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人民銀行互動的情況,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協調越到位。

        (5)銀行資產勝訴執行增長率本年比上年勝訴案件執行增長金額/上年案件執行金額

        該指標反映地方的金融生態情況,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地方政府越支持銀行和銀行監管的工作,協調越到位。

        (二)銀行監管的國際合作適度性評價指標體系

        這一部分的指標主要反映銀監會與國際銀行監管協調主

        體之間的合作程度。

        1 廣度指標:

        (1)簽署諒解備忘錄比例簽署諒解備忘錄的國家數目,有相互設立金融機構的國家數目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外銀行監管當局的合作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2)對海外機構的現場檢查頻率一年對海外銀行的檢查家數/海外銀行總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外銀行監管當局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銀監會對商業銀行海外分行的監管力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3)國外監管當局對國內外資銀行的現場檢查頻率國外監管當局對國內外資銀行的現場檢查家數/外資銀行總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外銀行監管當局的合作程度,也反映國外銀行監管當局(母國)的監管能力,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4)參加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比例參加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家數,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總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5)參加國際金融監管組織會議的比例參加國際金融監管組織會議的次數/十國集團一年平均參加的國際金融監管組織會議次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6)參加區域性金融監管組織會議的比例參加區域性金融監管組織會議的次數,一年在亞洲召開的區域性金融監管組織會議次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區域性金融監管組織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2 深度指標:

        (1)信息共享率已共享母國銀行信息/應共享母國銀行信息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外銀行監管當局是否按監管備忘錄等文件要求共享信息,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2)國際監管規則制訂參與率參與監管規則制訂的數量,一年監管規則制訂總數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銀監會的國際地位,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3)國際監管規則修改參與率,國際監管規則修改意見數目,各國提出的修改總數目

        國際監管規則修改參與率,國際監管規則修改意見數目/十國集團平均提出的修改數目

        上述兩個指標均反映銀監會與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銀監會的國際地位和監管水平,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4)國際監管規則修改意見采納率,中國提出修改意見被采納的數目/中國提出的修改意見總數目

        國際監管規則修改意見采納率,中國提出修改意見被采納的數目,十國集團平均被采納的數目

        上述兩個指標均反映銀監會與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銀監會的國際地位和監管水平,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5)國際監管人才培訓率參加國際、區域金融監管組織及其他國家金融監管當局培訓的人數,全國金融監管人員數(與十國平均水平比較)

        該指標反映銀監會與國際和區域性金融監管組織的合作程度,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合作越深入。

        (三)適度性評價指標的聚類分析

        上述設計的指標在歸屬類別上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重復和交叉。為了更準確地將某一個評價指標歸屬于某一個子系統,有必要對指標體系進行聚類分析。把相似程度較大、關系密切的指標聚合為一類,把不同的類型指標分離出來,對評價指標進行優化處理。該方法稱為聚類分析(mierachical clusteranalysis)。凡是具有數值特征的變量和樣品都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距離和聚類方法而獲得滿意的數值分類效果。聚類分析法就是把個體逐個地合并成一些子集,直至整個總體都在一個集合之內為止。動態聚類是聚類分析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對分類事物作一個初始的粗糙的分類,然后再根據某種原則對初始分類進行修改,直至分類被認為比較合理為止。

        三、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適度性評價

        構建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適度性指標體系只是一種初步嘗試,未見國內有相關的研究以供借鑒,本指標體系也尚未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因此,筆者還無法確定每個指標的具體權數。本文的研究只是提供一個分析框架,待今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四、政策建議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國特有的監管體制背景下,研究銀行監管的協調與合作問題有助于防范交叉風險,提高銀行監管的有效性。

        (一)重視監管協調與合作研究,防范交叉風險和監管失度

        在我國分業監管體制的背景下,中國銀監會要加強銀行監管協調與合作的研究。近期可先對本文所提出的監管協調與合作適度性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實施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制定出更加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我國監管協調與合作的適度性進行評價,指出協調與合作的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狀況,提出改進的先后順序和可行性方案,不斷促進三家金融監管機構加強信息共享和監管協調,以加強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保險市場之間監管的互動性,防范交叉風險和監管失度。

        (二)加強國內監管當局的協調與合作,提升協作監管效率

        混業經營是國際金融發展的大趨勢,目前,我國仍實行分業經營與分業監管體制,但為適應金融創新與金融開放的需要,三家金融監管機構必須建立順暢的信息交流通道,確保三者間的信息共享,以加強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保險市場之間監管的互動性。目前,要堅持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的實施,通過這一制度可以充分發揮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能作用,交流監管信息,及時解決分業監管中的政策協調問題。

        (三)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升綜合監管效率

        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銀行監管的有效性,但是,在傳統職能型的監管體制框架下,各個監管當局往往過多強調本機構的監管職責,忽視對職能交叉地帶的監管協調與合作。因此,通過建立協調機制來防范混業經營帶來的各種風險只是權宜之策。從中長期分析看,中國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勢在必行。對此,決策層應不斷評估中國金融業的發展狀況和金融監管當局的風險監管水平,適時調整金融監管的制度和政策,使監管機構、監管制度和監管方法更能適應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從而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相互傳染,促進中國金融業健康、穩健發展。

        第8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一、“營改增”對廣播影視行業的影響

        “營改增”之后:(1)廣播影視業小規模納稅人(即應稅服務年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由原來征5%的營業稅改征3%的增值稅,但增值稅為價外稅,新舊相比稅負降低了;(2)廣播影視業一般納稅人(即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由原來征3%的營業稅改征6%的增值稅,但其提供相關服務過程中支付固定資產、設備維修費、水電費、有形動產租賃費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銷項稅額。

        但是,僅從稅率的變化,很難判斷實行“營改增”之后,廣播影視行業的稅負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還需要結合各個廣播影視企業能否取得合法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自身的規模大小、在實行“營改增”之后被認定為是小規模納稅人單位還是一般納稅人單位、成本結構、工程投資情況、可抵扣的進項稅等進行綜合考量。

        增值稅即銷項稅減去進項稅,一般情況下集團的進項稅會低于銷項稅。假設一家廣電集團當月的銷項稅額是500萬元,按照以前繳納營業稅3%,納稅額是15萬元,現在改為增值稅6%后,納稅額增加為30萬元。如果這家集團當月采購了100萬元的設備,那么將產生6萬元進項稅可以抵扣,集團“營改增”后的納稅額變為24萬元,較之前的15萬元仍高出9萬元。但是如果這家集團當月采購了400萬元的設備,那么將產生24萬元能抵扣的進項稅,集團“營改增”后的納稅額變為6萬元,較之前的15萬元減少9萬元。由此可知,一家廣電集團進項稅部分越多,“營改增”給其帶來的“減負”效應越明顯。

        整個廣播影視行業中,在短期內能夠獲得直接優惠的非電視臺莫屬,因為其能夠納入抵扣項目的進項稅額是最高的。“電視臺購買設備及影視版權的費用較高,若征收增值稅,其購買影視版權的稅費將得到抵扣,應繳稅款從而可以大幅降低。 不過,“減負”的程度還得看各個電視臺的實際情況,像有些電視臺如果進行了一系列高清技術改造,采購了一些高清設備,大額支出告一段落,因此“營改增”的政策紅利暫時享受不到多少了。另外,由于進行抵扣需要上游企業能夠提供正規的增值稅發票,這點還是給包括電視臺在內的廣電行業帶來了新的問題。具體進項稅能夠抵扣多少,還得看上游單位提供的發票情況。只能說,根據理論上的測算,電視臺的賦稅是有一定程度減少,但是實際情況還要等“營改增”實施一個季度之后才能結算清楚,相對而言,亦有增進的空間,并通過制播分離、業務外包等措施,電視臺能獲得更多的抵扣項。為了適應“營改增”的變化,廣電行業需要做的就是加強支出和收入的內控管理,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實行“營改增”后,稅務問題將直接涉及各個業務部門,力爭短時間內完成對‘營改增’涉及的業務培訓并產生實際效果。

        目前廣播影視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廣播影視服務納入“營改增”,標志著我國“營改增”試點范圍已從生產業擴展到生活業,這不僅對振興文化產業意義重大,還可以為今后“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其他服務業積累經驗。

        二、廣播影視行業適應“營改增”改革的幾點對策

        (一)推進制播分離,建立供應商進入新機制

        “營改增”以后,廣播影視行業中占財務支出比重高的出租車費、通訊費用和發射費用都不能產生抵扣進項稅額。因此,目前廣播影視行業應該積極調整結構,理順關系以適應“營改增”帶來的變化。一是實現制播分離。“營改增”為廣播電視推動制播分離創造了條件,將來我們要把該推出去的業務都推出去,這有利于以后廣播電視在這一塊獲得可抵扣進項稅額。二是積極拓展供應商機制。現在,廣播電視的供應商構成中,小規模納稅人占的比重很高。這樣就造成了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損失。目前,應著手建立供應商機制并把這個機制完備起來,對一些項目的招標,沒有一般納稅人資質的,會逐步把其從這個機制里剔除出去。隨著設備租賃、后期制作等獲得增值稅發票,企業的稅負肯定會減輕的,而且將來“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全行業再推開,企業的稅負將會進一步減輕,發展空間也會更廣闊。

        (二)適當調整企業經營方式、招標對象

        “營改增”是大方向,廣播影視行業的單位和企業應積極面對,支持改革,同時積極迎接挑戰。增值稅與營業稅不同,不光是稅收的問題和財務核算的問題,還有經營模式、管理架構等深層次的問題。從之前的“營改增”試點看,小微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影視制作等已對社會開放,民營企業比較多,其中小微企業也很多,“營改增”會使他們受益。初步分析,大型的企業稅負會出現變化,大體看是有增有減,這跟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及自身所處的產業鏈中的所處的環節也有關系。“營改增”雙“擴圍”對廣播影視行業的單位和集團是機遇和挑戰并存。這次“營改增”雙“擴圍”,廣播影視行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進項稅額抵扣不足。比如電影行業的稅率從3%變為6%,電影院以租用房屋為主,目前租金不能產生抵扣,廣電系統涉及的傳輸費支出也不能產生抵扣,這導致抵扣不足。說“營改增”是機遇,指“營改增”有利于廣播影視單位和集團調整產業結構,采取更加靈活的經營方式,有利于廣播影視產業鏈上下游之間與其他行業的銜接。就應對挑戰的措施而言,一方面,企業要積極跟財稅部門溝通,把廣播影視行業的特點介紹清楚,有利于財稅部門了解廣播影視行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及整個的定價體系。另一方面,廣播影視行業自身要加強內部的經營管理,會計核算要梳理,整個經營策略包括定價機制都要調整和優化。

        (三)努力實現增值稅的“應抵盡抵”

        從廣播影視行業層面來說,“營改增”不是一個簡單的價內價外稅收核算的變化,一個財務的變化,而是行業單位的經營模式、內部管理、制度、合同法律和采購各個方面深層次的、綜合性的影響和變化。從宏觀層面上看,“營改增”是在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等方面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政策體現,原來的營業稅,實質上是政府在調控廣播影視行業單位的行為,限制單位不能這么干,不能那么干;“營改增”后,稅收制度變為更中性,廣播影視行業可以選擇長產業鏈經營模式,也可以選擇搞專業化;可以選擇分包,也可以選擇主輔分離,企業更有自來決定自己的經營方式。從“營改增”改革的方向來說,目前是處于一個過渡階段,所以多檔稅率并存,加劇了增值稅稅制的復雜性;但今后的方向就是“應抵盡抵”,包括不動產、金融等所有對外支付的,只要是上個環節的納稅人繳納了增值稅,下一個環節就可以抵扣,這將意味著大量的減稅。增值稅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解決重復征稅,廣播影視行業只有努力實現進項稅的“應抵盡抵”,才能充分享受到“營改增”改革的紅利。

        作者簡介:

        第9篇:影視行業研究范文

        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具有避免重復課稅,貫徹稅收公平的優勢,因此, 我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簡稱“營改增”)的主要目的是理順經濟關系,解決重復征稅問題,體現稅收公平原則。2013年8月1日, “營改增”試點在全國展開,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了“營改增”的范圍。本文分析了“營改增”對廣播影視服務業各鏈條的稅負的不同影響,從公平性的視角進行了探討,并從各主體角度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

        “營改增”;廣播影視服務業;產業鏈 稅負;公平

        0 引言

        自2013年8 月 1 日起,廣播影視服務業將作為部分現代服務業稅目的子目,一次性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在全國推開。營業稅制下,廣播影視服務業中的“制作、發行”服務按照“服務業”繳納5%的營業稅,“播映”屬于“文化體育業”的范疇,實行3%的營業稅率。“營改增”后,廣播影視企業以應稅服務年銷售額500萬元為標準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對于年銷售額不足500萬元(含本數)的小規模納稅人采取簡易征收辦法,征收3%的增值稅,不能進行抵扣納稅;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廣播影視服務業實行6%的增值稅率,實行抵扣納稅。

        1 廣播影視服務業各鏈條的區分

        廣播影視服務業的產業鏈條,包括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的制作服務、發行服務和播映(含放映)服務等三個環節。

        (1)廣播影視節目制作服務。廣播影視節目制作服務,指進行專題、專欄、紀錄片、動畫片、廣播劇、電視劇、電影等廣播影視節目和作品制作的服務;

        (2)廣播影視節目發行服務。廣播影視節目發行服務,指以分賬、買斷、委托和等方式,向影院、電臺、電視臺等單位和個人發行廣播影視節目以及體育賽事等的報道及播映權的業務活動;

        (3)廣播影視節目發行服務。廣播影視節目播映服務,指在影院、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播映廣播影視節目,以及通過電臺、電視臺、互聯網、有線電視等無線或有線裝置播映廣播影視節目的業務活動。

        2 “營改增”對廣播影視服務業的稅負的影響

        對于從事廣播影視節目和作品制作、發行、播映服務的企業來說,“營改增”對其稅負的影響要視其在產業鏈中所處的環節具體分析。

        對于產業鏈上游的制作方、發行方而言,“營改增”前,制作發行按5%計征營業稅。“營改增”后適用6%的稅率,增值稅稅率與原先的營業稅稅率相差不大,稅負主要取決于進項抵扣。

        由于影視制作企業大多是屬于“輕資產”類型的企業,其突出特點是資本有機構成低,人工成本高企,演職人員勞務費加起來要占總成本的60%~70%,而這部分成本無法計入進項抵扣。其他項目,諸如電視劇制作中的錄音、剪輯和特效等,以及付給作家的劇本創作費,一方面是占成本比重較少,另一方面無法取得對方開具的進項發票。這些都會阻礙企業稅負下降。

        3 對廣播影視播映方稅負的影響

        3.1 電影院

        作為電影產業鏈的最后一環,對播映方(影院)來說,“營改增”后,企業稅率從 3%的營業稅變為 6%的增值稅,稅率上升了 3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作為企業主要成本的人工費用不允許抵扣;設備成本雖然允許抵扣進項,但企業一般暫時沒有更新計劃。此外,占電影院收入13%~15%的房租支出和上繳的電影基金都無法抵扣。因此,“營改增”后放映企業稅負會有明顯的增加。

        3.2 電視臺和電臺

        同樣作為廣播影視服務業的下游播放行業,電視臺的境遇與電影院相比則完全不同。由于其上游的電視劇制作、發行行業被納入“營改增”范圍,今后電視臺購進影視劇將獲得6%的增值稅進項抵扣,這將明顯降低其引進電視劇的成本。國家將廣播影視服務全產業納入“營改增”以后,企業節目制作、播映權采購與播映環節的鏈條全部打通,廣播電視臺的播出成本將可以比較全面得到增值稅進項抵扣,壓力大為減輕。

        4 “營改增”后廣播影視服務業稅負的公平性分析

        從上述關于“營改增”對廣播影視服務業“營改增”后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的稅負略有下降,電影院的稅負略有上升。廣播電視行業由于上下游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其成本能夠取得進項稅額發票,因此,總體稅負與營業稅持平。與廣播電視行業相比,電影行業的稅負要比廣播電視行業的稅負更重一些,電影院按照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而原來繳納營業稅時稅率是3%。同時,占電影院票房收入13%~15%的房租支出和上繳的電影基金都無法抵扣。從整體來說,“營改增”使電影行業的全產業鏈稅負增加。

        5 “營改增”下廣播影視服務企業降低稅負的建議

        5.1 政策層面

        (1)擴大進項抵扣范圍。應擴大增值稅進項抵扣范圍,使廣播影視服務業增值稅抵扣鏈條更加完整。比如電影拍攝經常要去外景地,很多費用是不能抵扣的;電視劇、電影制作環節很大一部分費用來自演員片酬,這部分也不能抵扣。如果這些進項稅能獲得抵扣,則企業稅負將大為減輕。

        (2)給予更多稅收優惠。現行試點辦法對于影視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基金和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不允許抵扣的辦法,這樣可能造成這些收費比增值稅稅額更大的局面,因此可以考慮對這些收費給予抵扣的優惠。此外,可以考慮設立補貼基金的方式幫助影視企業度過適應期,或給予影視企業更低的優惠稅率。

        5.2 企業層面

        (1)積極進行稅收籌劃。廣播影視服務企業應對“營改增”帶給企業在盈利、稅負、現金流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評估,明確“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稅負變化。針對企業稅負的增加,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進行稅收籌劃,改善經營管理,盡可能地降低企業稅負。

        (2)提高專業化程度,制播分離。廣播影視服務企業應進一步細化分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專業化程度,其中電視劇和電影制片企業可以將舞美、道具、化妝等業務外包以獲得更多抵扣項;電視臺可以通過將制播分離、業務外包等措施獲得更多的抵扣項,這樣同時也能促進廣播影視作品質量顯著提高。

        6 結語

        總的來說,廣播影視業納入“營改增”后對該行業整體來說是個利好,規范化了整個行業的運作,有利于行業整體升級,分工細化,結構調整。實施“營改增”后,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可以抵扣稅款,企業就可以將自己并不專業的環節外包出去,讓更有條件的企業去做,有助于產業和企業做大、做強、做專。

        【參考文獻】

        [1]劉劍文.稅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梁俊嬌.廣播影視業“營改增”效應評估[J].稅務研究,2014-01-01

        [3]陳青.論“營改增”政策對廣播影視產業的影響[J].經濟師,2014-02-05

        [4]史曉龍.廣播影視“營改增”:位置不同,感受不同[N].中國稅務報,2013-07-12 (B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第一页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