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城鄉規劃調研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鄉規劃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鄉規劃調研報告

        第1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城鄉規劃專業;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

        城市調研類的實踐課程有別于傳統教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這類課程重視學生親自接觸實踐,深入社會,通過自身的實際調查去獲得實踐結果,印證學習理論。這類課程的施行促進了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完善了校內課程體系建設和內容的豐富,明確了對大學生教學目標的設定,在實施之中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將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并發展“適應課程不同階段”的教學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方法,使得高校教學質量逐漸提高。

        1 調研的意義

        如果城市要進行創新建設就要做好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首要需要通過調研做初步的探索,調研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準確、詳實的調查數據,然后制定調查報告,將研究的城市當前社會狀況、具體需求、社會問題利用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這樣才能夠保證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 大學課程中調研類實踐課程的意義

        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在未來都是城市規劃項目中需要的人才,為了保證對城市狀況進行科學有效的研究,在高校之中開展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是不可缺少的課程環節。高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會給城市規劃專業三、四年級的學生進行著重輔導,設置必修課程。這類實踐課程對學生的專業教學培養意義重大,是為學生溝通社會實際、進行理性分析、科學統計的重要載體,是教學環節中典型的方法論教育,城市調研類的實踐課程有別于傳統教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這類課程重視學生親自接觸實踐,深入社會,通過自身的實際調查去獲得實踐結果,所以,進行高校城市類調研課程的改革和創新的研究意義重大[1]。

        3 城鄉規劃專業課程建設及存在問題

        我國調研類課程的發展壯大開始于2000年,各大本科學校進行了社會綜合實踐調研報告課程作業評優工作,這項評優工作由全國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進行。由此,使得國內高校提升了對調研類課程的重視程度,并且逐漸對調研類實踐課程進行完善,不過,這類調研類的實踐課程在高校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問題。

        3.1 學生自身存在問題

        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是進行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的主體,所以城市調研實踐課程的主要參與者是大學生,需要學生對調研活動進行深入實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生在歷年的學習中都保持了傳統的學習理念,認為分數和成績是重要的,而課程的過程是可以忽略的。這就造成了學生對調研類實踐課程的不理解問題產生,學生們可能會產生兩種狀態。

        第一種,學生會產生對這類課程的困惑。由于我國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缺乏相關方法論教育和實踐例子的學習,在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使得高校學生感受到困惑與疑問。只有擁有強有力的方法論的指導,指引調研的研究和實踐,才能進行真正的調研類實踐課程的開展。但是,我國各大高校當前的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缺少專門性方法論課程和實踐指導課程的設置,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使得學生不能受到正確教學的指導,對于調研的實踐還很生疏,甚至不能夠獨立完成調研實踐的各個步驟。第二種,學生會對這類課程產生輕視的傾向。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對待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輕視是他們的通病,因為大部分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只是注重設計類的課程,主要的學習精力也放在了設計類課程上,而忽視實踐教學對他們發展的作用,這就導致學生普遍對實踐課程的熱情缺失,進而使得他們學習主動性下降,不能掌握實踐課程的基礎知識。

        3.2 教師教學之中的問題

        我國對于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的重視和發展起步較晚,而大多數高校的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師都是具有建筑專業學習的背景,這就導致教師本身的不專業性。在教學之中偏重對物質實體設計的教學,產生輕視調研類教學的傾向[2]。而且根據目前的高校教學理論的發展,調研類實踐課程仍然缺少科學系統的方法論知識的指導,在教學中也缺乏適當的實踐教學和教學實例,這也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困擾。相比傳統的理論教學,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多是與社會活動相聯系,很多課程的進行都是學生參與實踐,這也給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流程和監管造成困難影響。大學城市調研類的調研報告通常需要幾個學生合作完成,組隊人數大約3~4人,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各不相同,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不盡相同,教師在協助學生進性調研類實踐課程的完成時,要分散注意力,不足以細致的對學生進行指導。所以高校專業教師的缺乏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4 教學改革研究和探索

        4.1 實踐課程內容的完善與體系的健全

        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腳步不斷加快,未來對于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需要也大大增加。為了培養新型的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國家應該根據實際制定專業培養計劃,對當前的實踐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和完善,健全高校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教學體系,以保證完成教學目標。

        為了完善高校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一定要建構與之相互交叉和滲透的實踐課程管理體系,加強高校理論與實踐課程的相互關聯,將設計課程與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同放在重要地位,實現專業課程的銜接和良性互動,保障高校教學培養目標的共同完成。在教學之中,要強調教師對調研類實踐課程的重視,提高教師的自身教學能力水平,能夠將實踐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教授給學生,保證學生能夠理解調研類實踐課程重要性和可行性,保證學生能夠真正進行實踐課程的展開和調研[3]。

        4.2 注重實踐課程教學重要性的宣傳

        城鄉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最終是為了能夠使人才投入到祖國建設中去,能夠滿足國家各方面城鄉建設發展需要。所以這類人才需要具備專業的設計能力與實踐調研能力,需要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高校學習中,學校要重視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重視對學生設計課程和實踐課程重要性的宣傳,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實際要求。

        教師是向學生宣傳實踐課程重要性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之中要體現出人文關懷和公平公正性,這樣在教學之中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使得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情實感,在學習之中聽進教師的勸導,將對調研類實踐課程學習的熱情提上來,最后轉為自身的學習興趣,得到成績的提高,這樣在將來的工作之中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用心良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是向學生宣傳實踐課程重要性的重要載體,學校在設置實踐課程時可以先請幾位專業的城鄉規劃專業人士到校做相關的實踐講座,讓學生在講座中主動認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

        5 結束語

        高校改善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的內容設置,健全完整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向學生倡導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可以重新將學生引入實踐課程學習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主動性,這些措施和改革會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白淑軍,許峰. 城鄉規劃專業城市調研類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J]. 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29-133.

        [2]呂飛,戴锏,路鄭冉. 城市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體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4:85-89.

        [3]郝峻弘,鄧曉瑩. 城鄉規劃專業綜合改革探索與實踐[J].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5,06:26-32.

        第2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摘要】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使城鄉經濟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城鄉規劃法》的出臺旨在運用統籌的思想提高城鄉發展水平,規范城鄉規劃行為,起到促進和保障作用。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城鄉規劃一體化還是存在很多困難,本文將就這些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對策。

        【關鍵詞】

        創新體制;城鄉規劃;一體化;對策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國家的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的城鄉結構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諧的地方,城鄉居民不能平等享受生活保障、醫療保障,使農村發展停滯的主要原因就是城鄉二元經濟機構。我國大多數的居民仍然生活在農村,如何能使這些居民的生活得到質的提升,就需要加快城鄉規劃一體化的進程,刺激農村經濟,鼓勵城市到鄉鎮消費,使城鄉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資源,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的可持續發展。

        一、城鄉規劃一體化內涵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產生了,由于歷史原因,各種經濟矛盾不斷涌現,城鄉一體化的思想得到重視。城鄉一體化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科學的規劃,而城鄉規劃一體化就是對城鄉經濟的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改革,加快城鄉郊區化和鄉村城鎮化的進程。但是,在實踐規劃中,農村的建設和土地資源的浪費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基于此,我國出臺了《城鄉規劃法》,目的是對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行為進行規范和制約,使城鄉差別逐步縮小,最終實現城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進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1.城市帶動農村發展意識不夠。目前,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影響我國城鄉規劃一體化的關鍵因素。農民作為城鄉規劃一體化的主體,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仍然把土地作為生活的主要依靠,不愿意離開農村去城市生活;同時,一些干部對城鄉規劃一體化的認識不夠,缺乏自覺性,他們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政績上,根本沒有從農村實際出發,探索適合農村發展的模式,不知道如何提高城鎮化建設,如何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缺乏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具體規劃。

        2.城鄉規劃布局不合理。目前的城鄉規劃中,受到短期利益的驅使,沒有進行長期而深遠的計劃,致使空間規劃不合理,同時,很多農村超前投資,占地多利用率少的情況屢見不鮮,城市的中心城區功能不強,工業空間人口密集度不高等現象廣泛存在。

        3.城鄉管理機制不健全。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傳統的體制還在頑固的發揮著作用,勞動力就業體制,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體制等都有待突破。

        三、創新體制背景下城鄉規劃一體化發展的對策

        要在創新體制背景下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要在體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管理機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1.提高城市支持農村的意識。在政策上大力宣傳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優勢,使農民真正體會到甜頭,同時,要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完善的農民就業體系,可以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讓農民在農閑之時創造更多的價值,也要健全農民工保障制度,使農民在就業的同時得到應有的法律保障,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

        2.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機制。讓農民對承包的土地實行自愿的原則以入股、質押、置換等方式進行流轉,征地程序要透明合法,適度的開發土地,使農民得到應有的補償,避免出現矛盾。結合城鄉的特點,在工業園區的建設、生態環境的建設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布局,以促進城鄉規劃一體化的發展。同時,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設,升級農村的水利電力等設施,形成城鄉統一的管理體制,得到統籌發展。

        3.建立健全管理體制,促進城鄉規劃一體化順利進行。健全勞動力就業體制,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前提,要賦予農民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就業權利,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保障農民就業前培訓權利和就業后收入平等的權利,同時要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使農民在就業的同時,同樣享有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建立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制,使農民享有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務服務。建立健全戶籍改革制度,讓農民享有自由進程和自由遷徙的權利,廢除現行的農業與非農的區別,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使人才可以自由流轉,進一步下放戶口審批權限,取消對申請進城的條件限制。

        四、結束語

        城鄉規劃一體化是一項重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思想觀念的改革,也需要體制措施的改革,關系著我國大部分農民的切身利益。要從根本上廢除城鄉二元經濟機構,使農民從思想上接受城鄉一體化,變強迫為主動。雖然在城鄉規劃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要從體制上變革,真正實現工業反哺農村,實現合理科學的規劃,在創新體制背景下促進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承紅,張佳寶.成都市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財政政策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6(6)

        [2]李蘭蘭.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的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12)

        [3]王偉光.中國城鄉一體化理論研究與建設規劃調研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256257

        [4]劉家強,唐代盛,蔣華.城鄉一體化戰略模式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2003,(5)

        [5]景普秋,張復明.城鄉一體化研究的進展與動態[J].城市規劃,2003,(6)

        [6]趙洪祝.以“三化”同步推進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J].今日浙江,2011,(4)

        作者簡介:

        第3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引導式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1-0128-02

        《城市規劃設計(一)》是青海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共64學時,屬于城市設計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層面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學生應掌握城市設計相關內容和城市各種活動中心的概念和規劃原則與規劃布局,能夠在限定條件下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進行合理的城市各種活動中心的規劃和設計,并能遵循有關城市規劃和建設的相關法規,進行城市中心區和城市新區的開發和規劃設計。

        一、改革的背景

        當前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實訓的方法。教師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講授,系統地組織教學內容,介紹規劃設計優秀案例,使學生理解基本理論和案例設計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課程實訓項目采用階段性設計,選題為城市建設中的實際項目,采用真題真做的形式,分別從基地考察,項目策劃、規劃概念構思,結構規劃,建筑布局、環境設計、運用適宜的媒質進行表現和匯報八個階段進行。通過實訓項目使學生全面掌握公共活動中心區規劃設計的原理方法(還包括城市新區規劃設計等)。雖然當前的教學模式能很好進行實訓項目,但是主要是從理論層面上進行學習,在城市規劃的非物質層面,主要指社會問題、地方特色等方面為導向的分析較少,通過課堂教學與考試綜合改革把學生帶到校外公共活動空間,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親身的體會來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教學內容,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既使學生學習了專業知識,也激發了他們對城市規劃中遇到的一些社會問題和實踐問題的思考,對培養他們良好的專業素養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二、改革的實施

        此次教學改革以青海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城市規劃設計(一)》課程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問題,初步提出解決方案,分組討論總結,并通過文獻的查閱與老師和專家的交流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真正培養并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程內容中的城市設計的基本要素――空間要素和城市商業中心的部分教學內容作為現場實地教學內容(將學生帶到校外西寧市的典型城市空間和商業中心現場教學)并增加了案例討論課時,其他章節仍按照原來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

        通過本次課程改革,改變單一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采取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模式,由學生的現場調研,教師的現場講授和學生現場體驗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城市中的一些非物質層面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通過參加學生的討論課可以從學生那里收集意見,在c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思考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現場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驗街道空間、道路空間、廣場空間中的設計要素組成和區別,體驗在不同空間中人的活動內容的不同,從而在設計時才有的放矢。在商業中心的現場體驗中要重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體驗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群的活動特征,為創造豐富多彩和繁榮的商業中心做最基本的準備?,F場教學結束學生交一份商業中心的設計方案(包括幾份調研報告和成果圖)作為階段性成績計入總成績,除此不布置平時作業以保證學生保質保量完成商業中心的大作業。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課堂討論教學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在這兩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組合成小組,以小組形式來學習、調研、討論、提交成果,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班級QQ群學習一些網上優秀案例,并且組織小組定期匯報成果,以此形式及時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

        三、改革發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教改后的教學效果比之前有很明顯的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學生感覺專業課的學習和生活居然有如此多的聯系,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從而提高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但是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經過教改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在體驗時不太容易理解教師的引導。例如空間的圍合感、領域感的強弱是通過空間與周圍圍合物(實體的建筑體量或者虛體的樹木高低)的比例形成的,而學生對于圍合感、領域感、宏偉感等空間的感受反應不是很敏銳,并且讓學生在現場用速寫本記錄所見所感受時,使得同學無從下手。原因可能是學生的入學條件太低,基礎知識較差,很多學生沒有繪畫基礎和理科學生選學本專業,因此缺乏最基本的藝術素質和社會人文知識。在今后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推薦學生多看一些課外書,強大的知識攝入量可以增加視野,開拓學習欲望,另看完參考教材也寫寫讀書筆記,以此希望改變基礎薄弱的問題。

        學生仍缺少自己的主觀創造性。經過現場教學和小組調研后需要學生完成調研報告,教師要求每位同學寫出來自己的感受(包括空間體驗、環境設施設置、交通組織等方面),但是作業和小組討論的結果都發現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沒有感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本就不會表達或者不會深思去體驗,仍然停留在等教師灌輸知識的學習模式中。而且在剛開始的討論課中更突出,大部分同學講只會講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學很少,課堂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差。在今后的教學培養方案中多增加一些讓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的環節,增加一些討論課或者課程設計的答辯都能提高學生的主觀創造性。

        太固定和嚴格的上課時間也給教改帶來一些阻礙。從學校到現場教學的市區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學生每天都安排了課程,這給教改課程的內容銜接帶來了困難,需要自己調整學生的上課時間和教學內容,這樣有時候課程內容銜接就不太好,希望教學管理者可以讓教改項目課程教師適當走“綠色通道”,減少一些麻煩。

        在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對傳統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不光要培養學生掌握規劃和設計技術,更要注重其建立專業理論體系,提高對新問題的探究能力,為學生今后工作領域的拓展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也希望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改革找到一種適合青海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體系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宋義林.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142-144.

        [2]王建國.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3]陳錦富,余柏椿,黃亞平,任紹斌,陳征帆,岳登峰.城市規劃專業研究性教學體系建構[J].城市規劃,2009,(06),18-23.

        [4]姜云,張洪波,王寶君,龐博,馮志柏.城鄉規劃特色應用型人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03):13-16.

        Heuristic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tudy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Qinghai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1) Course as an Example

        ZHAO Fa-lan

        (Qinghai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Xining,Qinghai 810016,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Qinghai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1)course of educational reform,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 public activity center as an example,we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nquiry independently,find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solution through field research.

        第4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一)強化規劃統籌,提高城鎮化水平。

        1、加強規劃策劃,落實“兩軸三圈”空間戰略。

        (1)策劃打造“兩軸”,開展重要節點規劃。在南起老城及河口、北至西江新城濱江帶區域,以新城快線和河楊公路為依托,做好“兩軸”(精品生活服務軸和高端產業聯系軸)策劃。一是開展區域范圍項目、功能、形象策劃,推動新舊城區聯動、產城融合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如加快“云谷”整體概念性規劃暨城市設計的編制,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現已完成現狀地形圖(1:500)的測繪,修改完善了“云谷”交通組織圖、啟動區效果圖、整體效果圖和總平面圖,組織開展了“云谷”整體概念性規劃暨城市設計的招投標工作;加快新城快線的建設和形象設計,對新城快線余村段(南起新城快線與324國道交叉點,北至新城快線分叉口)進行優化設計,制訂了余村周邊地區景觀優化設計方案;對云浮東站周邊及各條出入主干道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突出宣傳平臺的作用,兼顧實際需要以及整體協調,使東站站場及周邊一帶的功能配套既實用、便民,又有品位、時尚。二是提早謀劃“兩軸”范圍要發展的建設用地。將按省住建廳部署,開展“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并加強與云浮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做好云城組團北片區、西片區以及西江新城沿江片區、中央商務區以北片區、河楊公路熱電聯產健康醫藥產業基地等“兩軸”可發展的建設用地控規編制工作。其中,已與云城組團北片區控規中標單位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簽訂技術咨詢合同;云浮市健康醫藥產業園發展規劃與詳細設計已完成征求意見稿;新城中央商務區以北片區控規、文化藝術中心片區控規劃正修改完善。

        (2)統籌“三圈”相關規劃。一是組織編制中心城區重要法定規劃。目前根據行政區劃的調整及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對西江新城總體規劃、六都組團分區規劃及六都組團啟動區控規進行梳理、調整,把云安區的商貿金融、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居住、行政服務等功能向西江新城集中,強化西江新城的公共服務功能,增強服務環境吸引力。南園啟動區總體規劃已完成征求意見、批前公示及專家評審會等系列工作,正在修改完善。南園西片區控規近日再次報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二是跟進云浮新區相關專項規劃的審批、報備工作。新區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已印發實施,并于6月12日與新區低碳生態發展規劃、水資源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上報省發改委備案。三是強化專項規劃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根據行政區劃調整,充分發揮“三規合一”優勢,加快新城公共設施、道路豎向、市政管線綜合等專項規劃編制。其中,新城市政綜合管網專項規劃已于5月18日上報市政府審批,待按市府辦意見補充批前公示環節后再報;已完成新城公共配套設施(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現正修改完善;新城電網專項規劃已于3月18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原則同意,現正修改完善。

        2、強化規劃引控,推動現代生態城市建設。

        一是組織開展云浮市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構建科學合理、與新型城鎮化相適應的生態安全格局。已完成生態控制線調研工作,《云浮市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印發,6月30日確定中標單位為深圳市北京大學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云浮市城市規劃設計院(聯合體)。二是統籌規劃西江岸線資源,形成了《西江云浮段岸線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研究報告》(包括現狀圖、規劃布局圖、管理辦法),現根據相關部門意見修改完善后上報市政府,同時配合西江碼頭整治工作。三是加強新

        城北湖啟動區項目規劃對接,嚴格對北湖景觀設計、標高進行把關。目前正在細化完善景觀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四是以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標準劃定新城東山森林公園范圍,推進公園規劃設計,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森林進城、森林圍城工程。目前已劃定東山森林公園控制范圍,并提交市林業局作參考。五是統籌編制相關規劃。修編中心城區云城組團“三舊”改造規劃,靈活用好棚戶區改造和空間管理政策,推進舊城成片連片改造,現正對規劃修編成果進行公示。六是編制新型城鎮化規劃,在全市域內謀劃好資源配置、城市等級、產業布局等功能,構建產業發展、城市發展、土地利用三者相互協調、相互銜接、相互統一的規劃體系。目前已落實規劃經費。3、健全規劃制度,規范城區建設管理。

        一是強化依法規劃建設。組織召開了2016年第一次市城鄉規劃委員會會議,審議了原鋼鐵廠“三舊”改造項目相關調整事項等6個議題。二是制定切合實際和適合發展的規劃技術標準,結合《云浮市中心城區云城組團城市建設規劃管理通則》,修訂《云浮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已完成二次征求意見,現正修改完善。三是積極配合省派駐云浮城鄉規劃督察員開展工作。配合到各縣(市、區)進行調研,協助與相關單位的溝通聯系,協調接訪群眾規劃投訴。目前,已綜合形成《云浮市歷史建筑保護情況報告》及《歷史建筑保護工作情況表》報市政府和省住建廳,并按省、市的要求,制定了《云浮市加強歷史建筑保護的實施方案》,現正上報市政府審定。四是健全完善規劃管理體制。針對規劃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總結“三規合一”試點工作以來的實踐經驗,研究提出改進建議,已形成了調研報告初稿,現正在修改完善。五是以作為省遙感監測執法工作試點城市為契機,配合做好我市城市總體規劃遙感監測圖斑核查及違法圖斑處理工作。

        (二)配合項目建設,加強規劃服務。

        全力配合省、市重點工作、項目,完善市政等各項基礎設施,依法、高效辦理規劃業務,為中心城區提質提供規劃服務。今年以來辦理市國土規劃局來函的業務案件117宗,其中用地規劃業務40宗,工程管理業務10宗,市政道路業務7宗,其他業務60宗;完成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30項,竣工驗收測量29宗、放線測量16宗、市政管線測量4宗,完成了云谷項目2.4平方公里1:500全野外數字化地形測量。在用地選址方面,認真做好云浮新區互通立交工程、民辦三立鳳凰學校等選址工作,積極配合各類征地留用地和拆遷回遷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設計,對已審批的“三舊”改造項目進行規劃對接核實并動態跟蹤管理。在市政交通方面,配合金山路北段、樂誼路西段等道路貫通工程建設,調整完善金山北路(東方路至星巖四路段)及牧羊路、城區污水管網(恒大城至龍華路段)規劃線路,核實清云高速跨沿江路規劃方案、廣梧高速增設云浮新區互通立交等項目規劃,修改完善《云城區國道324沿線企業戶外廣告規范管理及環境整治規劃(廣梧高速云浮東出口示范段)》,配合完成市區新建道路命名。

        (三)深化“三規合一”,夯實規劃基礎。

        著力深化“三規合一”,逐步完善地理信息空間數據收集機制。一是加強地理信息平臺建設。重構委內業務系統結構,開發基于b/s模式的規劃展示系統,測試完善地形圖數據規整工具軟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及控規數據整理與數據建庫系統等功能,優化“三規合一”應用系統平臺,不斷完善基礎數據。二是夯實中心城區規劃信息基礎,努力爭取省新型城鎮化“2511”試點工程專項試點。已形成“一張藍圖”試點工程方案送審稿,并于4月底報市政府審定后上報省住建廳。三是建設集現狀與規劃成果、規劃審批數據于一體的、統一的、完整的“一張藍圖”數據庫平臺。收集整理更新四組團規劃信息數據、規劃方案,重點更新新城云谷啟動區、新城快線二期和中央商務區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基本完成六都組團的大比例尺地形圖數據規整入庫,為規劃編制、審核提供技術支持;完成了云浮市中心城區gps-d級控制網和四等水準測量項目建設;通過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整理各部門數據,形成各部門數據庫結合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規劃報建審批系統建設,完成相關規范及數據建庫的流程梳理和標準制定,完成思勞啟動區三維空間建模等工作。四是配合市直部門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前期調研準備工作,編制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等。新城市政管網規劃已完成初步方案并通過專家論證,現正修改完善;積極配合市城管局草擬我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工作方案,已完成初步方案,待報市政府審定后上報省住建廳;召集相關管線單位進行市政管網普查動員,5月28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普查工作方案。五是開發利用好城建檔案。上半年共整理著錄城建檔案資料1100多份,裝訂入庫220多冊,整理其他資料250多份,接受辦理查閱資料170多次,提供利用120多卷。

        (四)加強指導協調,強化技術服務。

        充分發揮全省“三規合一”試點市的先行優勢,指導開展各類城鄉規劃的編制工作,協調解決規劃沖突問題,提高城鄉空間資源配置的效率。一是加強與云浮新區、佛山(云?。┊a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的對接,配齊配強駐新城規劃工作小組,專責協調、對接新城規劃編制、實施等工作,主動提供規劃咨詢服務。二是積極開展全市村鎮規劃建設工作。已完成郁南縣“三舊”改造規劃編制征求意見稿,安塘街總體規劃送審稿和安塘街消防設施專項規劃及鎮安鎮總體規劃和鎮安鎮片區控規,天堂鎮消防設施專項規劃初稿;組織相關技術力量幫扶完成我市1條生態文明村、1條貧困村的建設規劃。三是配合市重點工作開展。配合開展2016年生態文明示范鎮、村督查工作,配合各縣(市)開展工業園區產業集聚申報工作;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調派了8名干部參與園區建設、“三舊”改造、宜居建設、市道路貫通工作。

        我委下半年將強化職能,以攻堅的勁力、改革的措施、實干的作風,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進規劃編制研究。

        一是根據省住建廳的統一部署,加快編制中心城區“十

        三五”城市近期建設規劃,通過這個法定規劃進一步梳理、細化各重點發展片區、項目的具體建設安排,同時也解決個別建設片區、項目突破城市總體規劃的問題。二是對新城近期重點連片區域進行總體一體化的規劃設計,形成“總規--控規--專項規劃--項目設計”良性互動的規劃體系,系統解決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用地布局、道路設計、配套設施等工程建設問題,強化給排水、道路豎向、管線綜合等市政專項規劃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擬于10月完成規劃成果。三是完成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年底前完成生態控制線詳細劃定、調研、建庫等工作。四是加快新城相關規劃設計,盡快完成《新城快線線位規劃調整及沿線土地儲備規劃》、《云谷深化規劃及設計》、《云谷功能延伸區城市設計》、《“一帶兩區”景觀環境提升(含道路市政)》、《水景中軸的建設策劃》等。五是圍繞全市2016年重點工作,抓緊完成西江新城總體規劃、轉移工業園啟動區總體規劃和六都組團分區規劃以及一批已經啟動了的控規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六是啟動云浮市新型城鎮化規劃招標采購。七是配合相關部門組織編制部門“十三五”規劃。(二)加強規劃技術支撐。

        一是做好省、市各類重點項目用地規劃選址及規劃建設工作。二是配合市國土規劃局辦理各項業務案件。三是積極配合市國土規劃局、云城區政府做好各類征地留用地和拆遷回遷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設計等工作。四是繼續配合市城市綜合管理局、市交通局等做好管線普查、市城區市政道路貫通、各高速公路與市政道路的規劃建設銜接工作。五是積極配合、協調全市村鎮規劃建設工作,組織、參加各項村鎮學習培訓、技術交流活動,組織相關技術力量對各縣(市、區)村莊整治進行技術幫扶等。六是加強與云浮新區、佛山(云?。┊a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的對接,為園區招商、項目落地提供規劃依據。七是籌備召開市城鄉規劃委員會2016年第二次會議,計劃在市城鄉規劃委員會框架下成立歷史建筑保護專家委員會,負責全市歷史建筑咨詢、審議和評定等相關工作,完善歷史建筑認定審批程序。

        (三)深入推進規劃信息化。

        一是規整地形圖數據。繼續開展四組團原有地形圖整理入庫,推進新城快線周邊用地和“兩軸”片區地形圖測繪及入庫工作,計劃年底完成中心城區約300平方公里的基礎底圖,為規劃編制、管理及基礎設施規劃提供依據。二是完善地理信息標準建設。在使用中完善全市大比例尺地形圖采集及入庫標準和更新制度,完善規劃編制數據入庫標準。爭取年底前申報相關標準并爭取獲得獎項。三是落實三維建模工作。計劃開展“云谷”片區三維建模工作,逐步推進西江新城三維模型建設,并計劃年底前完成。四是推進市區管線普查工作。配合市牽頭部門,計劃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編制完成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詳實可靠的基礎資料,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五是統一規劃信息化管理模式。計劃引進佛山市的先進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技術和經驗,并向四個組團規劃管理部門推廣,利用規劃“一書三證”管理信息系統和規劃項目總平面及建筑單體審核入庫系統,將規劃審批管理信息及時收集并入庫,實現統一的規劃管理信息化模式及信息收集系統,解決規劃管理信息不暢、資料分散和混亂等問題,同時整體提高我市城鄉規劃管理水平。

        第5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城市規劃; 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U98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規劃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就業范圍較寬,但近年來,隨著開設城市規劃專業的各級院校增多,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生大幅增長,研究生招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導致學生就業壓力增大[1]。在此形勢下,如何引導學生就業,擴展就業門路,是高校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以城市總體規劃實習教學為例,探討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式與手段。

        一、城市規劃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由于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建設量大面廣,這一領域需求的專業人員也相對較多。城市規劃從業人員主要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園林游憩系統規劃,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工作。

        長沙理工大學2002年開設城市規劃專業,雖然學生就業情況一直較好(表1),但潛在就業壓力不容忽視。用人單位反饋信息表示,有些本科畢業生雖然能完成工作任務,但是研究能力差需要長時間培養。針對這些就業信息,學校應發揚開拓進取的教學精神,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熱愛專業,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的教學安排及教學特點分析

        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是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環節。此次調研實習與城市總體規劃課程緊密結合,以主城區用地現狀調研為主,培養學生認識、分析、研究城市問題的能力,掌握綜合處理城市問題的規劃方法,并要求學生以物質形態規劃為核心,具備城市總體規劃工作階段所需的調查分析能力、綜合規劃能力、綜合表達能力。

        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是城市總體規劃課程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總體規劃系列課程包括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城市總體規劃(一)和城市總體規劃(二),均安排在畢業設計前的1~2個學期。因此,城市總體規劃

        調研實習是學生走向社會崗位前的一次重要實踐課程,對學生融入設計類實際工程項目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一次重要的實際體驗,對學生就業有一定促進作用。

        (一)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的教學內容安排

        長沙理工大學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時間與其他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時間較短,如同濟大學的調研時間是4周,而長沙理工大學只有1周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要將包括城鎮體系和主城區兩個部分的現狀資料收集完成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采取分組分片調研方式,以主城區用地調查調研為主,輔以設計院提供的基礎資料匯編。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掌握城市現狀。

        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強調課程側重點,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比對自己優劣勢,回顧和總結已學知識點。從實習動員到實結,各個階段都要按部就班,確定教學目標和要求(表2)。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必須掌握野外實地考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城市總體規劃實習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通過到調研城市實地觀察、判斷和體驗,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內化為素質。通過認識實習,學生對專業有了新的感性認識,增加了專業的積極性,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鞏固和充實學生已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表2 城市總體規劃實習時間安排

        序號 實習教學工作內容 教學工作內容教學要求

        1 實習動員交待調研任務,下發調研提綱要求學生寒假期間熟悉調研內容及方法。復習《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鄉規劃法》《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等相關技術規范

        2實習準備工作準備實習所需工具(行政區劃圖、地形圖、2B鉛筆、馬克筆、拷貝紙、數碼相機、記錄本等學習工具及個人生活用品)要求學生熟悉城市總體規劃實習的基本工作要求

        3地方技術人員講解地方技術人員講解當地城市發展情況引導學生對實習城市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

        4 現場調研通過現場踏勘,采用現場講授和個別指導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現場調研要求學生掌握調研的方法和主要內容,了解縣域各鄉鎮及主城區的現狀,能結合理論知識,初步形成對該縣城的感性認識

        5 實習成果制作、匯報指導學生運用城市規劃設計方法,整理調研成果,完成縣域的基礎資料匯編、調研報告及相關圖紙繪制工作要求學生完成現狀分析及其成果制作

        6實結針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熟悉程度與運用能力,考慮下一階段城市總體規劃課程教學的側重點通過對實習過程的組織與指導,總結實習的經驗與不足,并撰寫實習報告

        (二)教學主體多樣化有效指導實習進程

        在城市總體規劃調研實習中,專業教師從動員大會一直到學生調研成果的完成驗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不僅是校內的調研教學,與校外設計院、調研所在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聯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實習基地教師先行指導

        自2007年成立城市規劃專業教學實習基地以來,城市總體規劃設計項目即來源于當地基地設計院,為了讓學生對城市總體規劃內容有初步了解,邀請實習基地教師對實習縣城作概況介紹是實習先行階段。

        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大致熟悉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內容和編制過程,對所調研城市也有了初步認識。基地指導教師的初步介紹還能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

        第6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近幾年來,我市人民法院受理的違法建設行政非訴執行案件每年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給法院的執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此市法院對20xx年至20xx年期間所受理的違法建設行政非訴執行案件作了一次細致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就我市違法建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以便更好地開展對該類案件的執行工作。

        一、違法建設行政非訴執行案件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1、臨海市國土局申請執行的案件

        20xx年112件,20xx年23件,20xx年63件,20xx年前4個月收35件,以上共收案233件,已經執結190件,未結43件。

        2、臨海市建設規劃局申請執行的案件

        20xx年154件,20xx年99件,20xx年197件,20xx年前4個月42件,以上共收案492件,已經執結449件,未結43件。

        3、20xx年至20xx年期間所收取各類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共1232件,其中違法建設就有725件,占各類非訴執行案件的近6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1)我市違法建設量大,涉及面較廣,不但城區存在,城鄉結合部以及農村都同樣的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與我市提出的建設人居佳市極不相稱。

        (2)目前,對違法建設的管理主要依靠市國土局與建設規劃局的兩支執法大隊,鎮政府對轄區違法建設根本未履行其法定職責,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管理需要,無法達到管理之目的,極易造成被動管理、被動執行。

        (3)違法建設帶來的執行難。違法建設拆除一般來說損失都比較大,被執行人情緒對立,且此類案件一般都不只是一戶而是幾戶甚至幾十戶,很容易引發暴力抗法,也極易造成群體性上訪。

        (4)執行違法建設成本高。一般對違法建設拆除的執行,都必須提前制定執行方案,涉及部門廣、人員多、花費成本高。如今年3月份,因市建設規劃局申請我院對涌泉鎮后涇村12戶影響市重點水利工程的違法建設進行強制拆除。當時,由涌泉鎮牽頭,聯動城建、土管、水利、交通、電力、公安等部門,召集約400多人,并租用挖掘機兩臺,最后徹底拆除房屋21間,建筑面積917.74㎡,可謂是興師動眾。如果不這樣就很難進行強制拆除。

        (5)對擴建、改造、增高部分的“切蛋糕式”的拆除處罰,一是合法性審查難以把握,二是實際執行無法操作,對混凝土結構的違法建設部分難以切割。

        (6)強制拆除時,兩局執行大隊“榔頭式”拆除時間長,及易引發現場矛盾的沖突,也已根本不適應目前拆除違法建設的需要。

        (7)處于臨街、臨路,具備商業經營地塊的原工業廠房,經營戶易將其改建為商業用房,申請法院拆除時,往往已開展經營,執行較難,目前此類案件呈上升之勢。

        二、產生違法建設的原因

        1、規劃滯后或規劃調整過于頻繁,有的甚至沒有規劃,極易給群眾建房造成違反規劃。規劃滯后主要原因有村兩委內部矛盾、村集體經濟薄弱、鎮(街道)及規劃管理部門服務意識不強,導致村莊規劃得不到及時修編。規劃調整過于頻繁主要是位于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村莊因城市建設不斷擴張,嚴格限制村民建房,調整區塊規劃,政府所作的所謂“規劃圈”限制了群眾建房的審批,讓符合建房條件的群眾無法得到審批,群眾建房愿望得不到實現。

        2、群眾建房審批流程不暢,手續過繁,審批條件不清,造成審批難。如村民申請宅基地建房,在本村有有效規劃圖的前提下,先到村里申請,再到鎮政府,再到規劃部門,再到國土所,再到國土局,又回到規劃部門,建房動工前又要向鎮城建辦申請放樣,只有通過這些“關卡”才算是合法建設,讓群眾產生“畏懼之心”。

        3、行政執法部門的管理力量無法到位。原因是管理人員少,執法文書送達難,暴力抗法時有發生。如市建設規劃局的執法大隊不到50名執法隊員,平時執法大部分當事人拒不配合執法人員的正常查處,甚至暴力抗法,使依法查處工作很難順利展開,案件辦理周期延長。

        4、群眾的法律意識差,又受到利益驅動,違法建設出現跟風,產生法不責眾。由于政府對局部土地征用時,認可違法建設的存在,即對違法建設的處置標準不一,讓群眾覺得有利可圖,同時多占多建,多余部分用于出售或出租,從中獲利。如市區古城街道某村從今年春節到五一期間,共有86戶參與違法建設,建造房屋158間。

        5、處理違法建設的現行法律法規不健全?,F國土、城建兩部門對違法建設查處的主要依據是《土地管理法》、《浙江省土地監察條例》、《城市規劃法》和《浙江省實施〈城市規劃法〉辦法》,以上四個執法依據在可操作性上都很不健全,特別是《城市規劃法》是1989年頒布,1990年4月1日起施行,至今16年 間從未修訂,已與現實不相適應。

        三、對策及措施

        首先,依法公平公正處理違法建筑。市政府應整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城鄉規劃部門、鎮(街道)人民政府和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等力量,進駐各村和重點區域全面展開調查,凡是有違法建筑的群眾和處理結果多張榜公布,讓群眾監督,讓被處理當事人感到法律的公正。查處過程中,要積極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雖然違法建筑不斷出現與基層干部管理不力有很大關系,但是為了村莊建設,改善村容村貌,還是要依靠他們的各種優勢,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向群眾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宣講國家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宣傳建房的土地、規劃法規。同時市政府要有計劃地開展數次聲勢浩大的拆違大行動。

        其次,因違法建設的動態特點,需各執法單位形成合力,市政府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專業拆違隊伍(含城建、土管、公安、街道、鎮),在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范圍內,加大拆違力度,把違法建設遏制在萌芽狀態。這樣一是可以制止違法建設的滋生,二是避免勞命傷財。

        第三,完善全市規劃編制及鎮村規劃,鎮(街道)加強指導村民宅基地調劑管理,暢通審批渠道,讓符合條件的應建戶能得到及時審批、落實。

        第7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問計于民,通過進區入戶大走訪,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廣泛征詢意見建議,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切實加強社區和基層組織建設,為大建設、大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工作組分工

        擬分成5個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由1名局領導帶隊,負責聯系1個片區(具體分組見附件)。

        二、活動安排

        1、宣傳啟動(9月25日—9月30日)

        組織干部職工學習活動精神,與社區對接,了解社區基本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社區張貼、發放《致社區居民的一封信》,引導社區居民踴躍參與。

        9月29日,副主任帶領工作組成員深入社區開展宣傳和走訪活動,廣泛宣傳活動的目的和內容,了解社情民意。

        2、調研摸底(10月1日-10月20日)

        10月中旬前,各小組根據分工,分片區深入社區開展社情民意大摸底、矛盾糾紛大排查、政策法規大宣講。根據社區排出的入戶對象具體名單進行大走訪,走訪對象主要為特困戶、戶、拆遷戶、低保戶和老黨員、老干部、老同志、老模范,也可隨機入戶進行走訪。走訪的主要內容:了解居民工作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宣傳城市建設、拆遷安置、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規;排查掌握矛盾隱患;了解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情況等。走訪期間,各小組選擇在居民相對集中的區域設置征求意見箱,留下聯系人及聯系電話,方便居民反映問題。

        10月13日,發放《社情民意調查問卷表》,開展民意調查,確保收回有效問卷50份。

        10月14日,開展一次規劃政策法規進社區宣傳活動,通過設立宣傳臺、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等方式宣傳有關城鄉規劃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宣傳“大滁城”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和建設成果。

        10月15日,召開一次座談會,邀請社區居民、黨員干部、駐區單位等各方面代表(20人左右)參加,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

        10月20日前后,會同社區對群眾情況進行摸排,開展一次市領導現場接訪活動,由賈朝峰副主任、工作組成員、相關人員參加,面對面地接待來訪群眾,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問題反映。

        3、梳理分析(10月20日-25日)

        10月23日前,各小組對調研摸底的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分析,對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類整理,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形成文字材料。

        10月25日,召開會議,聽取各小組情況匯報,梳理分析存在問題,研究解決方案。會后,各小組根據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矛盾化解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4、解決問題(活動期間)

        各小組根據制定的矛盾化解和解決問題工作方案,對群眾反映的個性問題,能夠解決的就地解決,不能解決的耐心細致地做好解疑釋惑和思想疏導、感情溝通工作;對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認真梳理匯總,并開展專項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找準問題癥結所在,提出建議,交有關部門研究辦理。

        構建長效機制。把紫薇東村社區作為局黨總支長期結對共建單位,指導社區開展黨建工作,定期幫助社區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幫助社區完善各項制度,建立社區發展的長效機制;把紫薇東村社區作為局機關基層工作聯系點,定期到社區開展調查研究,檢驗各項工作各項政策在基層貫徹落實情況。

        5、總結匯報(10月28日前)

        活動結束后,各小組對活動開展情況、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進行梳理匯總,并根據掌握的情況,對做好下一步“大滁城”建設、社區建設以及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提出建議,報工作組后,形成工作組的調研報告,報市委、市政府。

        四、幾點要求

        1、要高度重視。局機關全體人員要充分認識此項活動的重要意義,把開展“三民”工程大走訪活動作為改進工作作風、服務基層群眾、提升工作能力的實際行動,高度重視,認真負責,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局領導要親自部署、親自參加,各工作組同志要深入群眾、解決問題?;顒悠陂g,各組要確定專人,建立走訪臺賬,記好民情日記。

        2、要務求實效。局機關全體人員要進一步熟悉掌握政策,吃透政策精神,真正把政策送下去、把建議帶上來。要增強群眾觀念,體恤民情,真心實意為基層群眾辦一批好事、實事,真正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第8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在支架式教學中,支架用來比喻對學生解決問題和建構意義起輔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描述有效的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學習者被看作是建筑,其學習是不斷積極建構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筑物”的必要支架,支持學習者不斷建構自己,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學具有以下特點與優勢。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互動教學理念

        首先,從教學模式涉及的主體積極性的角度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學控制由教師向學生的動態轉移,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教學過程相匹配。一般地,在交互式教學的開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而隨著教學的進行,教師逐步更多地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尊重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幫助他們通過交互活動有效地進行專業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發表意見,直到他們能獨立地運用這些策略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從教學模式涉及的行為者之間關系的角度看,支架式教學打破傳統方式下的教師至學生的單向二元的信息流動模式,通過小組發言、課堂討論等教學方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互動,讓每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都能占據主導地位,其他人都要進行協調、適應和相互制約的互動。多元互動的格局有助于養成學生與他人平等地討論問題、分析問題、擇善而從的能力,是優秀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案產生的必要過程。

        (二)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相結合的教學過程

        風景園林學是一門科學與藝術并重的學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既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同時又是一種理性的過程。這樣一種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相結合的過程,決定了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引導學生在適當的情況下運用理論知識進行邏輯分析。如果說教師對于規劃設計過程的適度引導重在訓練學生扎實的分析整合與邏輯判斷能力,那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僅作為參與者的頭腦風暴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尋找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是教學的核心內容,并非去理性判斷它們的對與錯;逆向思維、反常思維和發散思維訓練被有意識地組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求規劃設計思路的突破和創新。

        (三)培養學生的基本綜合素質

        除了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上的優越性,支架式教學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首先,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教學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與人交往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其次,在老師確定的每一個“支架節點”上,學生帶著問題自己閱讀、思考、組織語言參與討論、接受評價或評價他人,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教學的最終目標;第三,支架式教學通過教師角色的互換、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理解和表達,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和創新的能力,對于培養創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風景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的運用

        (一)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建立概念框架

        在規劃設計任務開始就讓學生明確在這一課程訓練中要學習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設計,展開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完成此次課程訓練的幾個關鍵“支架節點”,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逐一解決每個“支架節點”的關鍵問題。老師可以按照具體的設計項目安排幾次專題研究,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

        (二)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點)

        例如,在居住區景觀規劃之初,圍繞“支架節點”進行問題設計,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主要解決哪些功能問題?你最喜歡的居住區是哪個?為什么?等等。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自發地查閱資料、實地調研、綜合分析。在此階段,他們自己會得出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下一階段打好基礎。影響居住區景觀設計的要素具有多層次性和復雜性。在調研居住區景觀設計影響因素時,學生首先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影響基地景觀的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及其周邊環境影響因素,明確現場調研的基本任務并按照個人興趣完成分工;調研完成后,匯總調研資料和數據,充分交流并梳理各要素的作用和影響情況,完成對居住區景觀設計現狀影響因素的較為全面、系統的認知。隨后,綜合所學的專業理論和現場調研體會,發現并提出問題。

        (三)獨立思索———讓學生獨立探索

        支架式教學更重視認知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強調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問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引導學生一步步尋找和界定問題、分析歸納問題和矛盾、平衡各矛盾之間的復雜關系,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四)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

        在此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主要進行調研成果匯報、自選案例評析、抄繪作品展示、過程方案評圖等一系列公開交流和研討,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許多開放式問題的提出可以令學生不得不思考一些新型的陳述方式、新穎的主題、有創意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獨具一格的答案,觸發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深刻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學生完成意義建構。

        (五)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

        基于當代學生素質培養具有生成性、多層次的特征,針對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態度、過程體驗、學習方法變化等反映宜運用多重評價方法。比如,風景園林設計課的效果評價體系包括幾個方面: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評價可以以指導教師和教學組為主導的階段性課程評圖;對過程體驗的評價可以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等等。設計課所采用的綜合評價的方式,體現教學的“過程”性,而避免了評價的片面性。以居住區公園設計為例,總成績由專題調研報告、研究討論、平時表現(考勤)、草圖和正圖等部分組成。四、結論作為突出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對課程的深刻理解及相應合理的階段問題設計。在此過程中,需要確定在構筑支架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是什么,在什么位置。任何一個關鍵環節的錯誤定位或定位措施的不準確,都會導致最后支架的不穩定,并在后續的環節中發生“垮塌”或“傾斜”。

        第9篇:城鄉規劃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驕人的經濟成就。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從經濟發展的成就中獲益,尤其生活在我國西部農村貧困山區的人民。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西部農村貧困的主要特點。按照新階段(2004)貧困(人均收入低于650元)和低收入(651~950元)標準,截至2004年初,僅西部11個省市區(不含)共有國家級貧困縣375個(比1994年增加14個),低收入人口4,269.09萬人,占全國低收入人口的70%以上,其中絕對貧困人口1,867.98萬人,占全國絕對低收入人口的70%以上。

        一、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西部農村經濟通過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中央扶持,農業快速綜合發展,農業結構得到初步調整,產業結構變化顯著。截至1999年,種植業雖占第一位但比重明顯下降,由80%降到57.5%;林業變化不大;牧業、漁業比重上升,分別由15.5%上升到28.6%,1.6%上升到10.3%。(表1)

        農村社會保障有序推進,初步形成“國家扶持―地方補貼―農民補缺”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榆林市神木縣已實行全民全額醫保),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西北地區利用其后地理優勢,找準市場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使昔日的“洋芋蛋”成了農民增收的“金豆豆”;西南地區發展水產優勢,農民穩步增收。

        二、制約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西部地區存在很多生態環境問題,最主要的是水資源短缺。目前,中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80%的水土流失面積分布在西部地區。盡管如此,部分地方政府迫于財政窘境,以犧牲環境主動引進沿海高污染企業??傮w說來,西部地區生態問題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資源短缺三個方面。

        1、水土流失嚴重。據調查顯示,中國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噸,入海泥沙約20億噸,占世界入海泥沙量的1/12。西部地區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現為西北的風蝕和西南的水蝕,以及青藏高原的冰蝕。同時,中國有7個省區水力侵蝕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西部地區占了6個,水土流失使地表失去有機土壤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無法正常進行農業生產,由此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2、土地荒漠化繼續蔓延。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西部地區40年來氣溫波動性上升,暖冬連年出現加劇了西北干旱化趨勢;長期草場過牧、毀林、開荒等人類不合理的開發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區沙化土地面積16,255.6萬公頃,占中國沙化土地面積的90%以上,西北地區有近60萬平方公里的戈壁,內蒙古沙漠化土地80,560平方公里,陜北沙化面積21,686平方公里,甘肅沙化面積10,736平方公里,寧夏沙化面積10,215平方公里,青海沙化面積4,400平方公里。而沙漠化的嚴重后果是:使草場退化,破壞植被、濕地,減少河流,縮小湖泊,從而進一步加劇沙漠化進程。

        3、水資源短缺再創新高。西北地區是中國最干燥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僅235毫米,蒸發量達1,000~2,600毫米,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銳。西部地區近幾十年來干旱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少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縮小、甚至干涸,河流斷流,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已縮短300公里,有“千湖之縣”美稱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過去有湖泊4,077個,而今銳減到300多個,地下水位不斷下降造成綠洲植被枯死、生態功能下降、土地退化。然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植被生長、工農業用水消耗量極大,依靠地下水維持是根本行不通的,一旦地下水位下降到危機植被生長境地的時候,西部地區將迎來滅頂之災。

        (二)西部城鄉發展失衡嚴重

        1、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有力無處使。在西部大開發政策扶植下,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速度明顯改善。西部開發投資的重點在基礎實施和生態環境建設,而對特色產業和加工制造業投入太少。說明工業制造業進一步集中在東部。在產業組織結構方面,西部地區市場化程度低,產業配套條件不完善,政府服務不健全,鄉鎮企業發展滯后,區域經濟增長緩慢。西部工業以資源能源產業為主導,對勞動力素質要求高,無法大量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民為求生計只能外出務工。

        2、西部農村工業體系落后,難以帶動農村積極發展。西部農村工業依附于農村經濟并以農民為主體,有其天然的劣勢:布局分散,資源共享低,效益不高;家族式管理,規模小,缺乏競爭力;資金不足,無法及時更新技術、品種,效率低,質量差,資源浪費嚴重。因此,這樣的農村工業化并不具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農民不能獲得比農業勞動輕松的非農勞動工作,也不能享受像城鎮那樣完善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品供應以及人的素質的提高,介于農村勞動力素質,他們進入工廠打工也無非做一些體力活而已。這樣,農村工業化帶動農村經濟快速增長是有困難的。

        3、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二元結構突出是西部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進程的表現之一。西部12省區在西部大開發和新型工業化戰略的規劃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而西部地區城鎮化增長率遠低于工業增長率,相差16.2個百分點,這會進一步拉大城鄉差距。全國二元指數為0.43,西部8個省區二元結構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云南、為0.85,貴州為0.75,內蒙古為0.59,新疆為0.55,寧夏為0.52,青海為0.44。這樣不平衡的發展將進一步加劇城鄉差距,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勞動就業差距擴大,城鄉產業發展公共產品差距擴大,城鄉規劃建設差距擴大,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三)西部農村教育貧乏,導致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環境差。雖然各級政府都把發展教育提上日程,但西部農村教育問題依舊亟待解決。西部農村地區教育基礎薄弱,農民科學文化水平低,思想觀念落后,甚至迷信思想盛行。據2004年調查統計顯示,全國文盲率為8.25%,西南片區普遍較高,其中貴州為16.2%,重慶為8.25%,四川為8.96%,云南為13.05%,廣西為4.2%。由于經濟落后,人民的思想觀念也落后,學齡兒童入學率還算可以,但從小學畢業到高中畢業的人數很少。部分農民因貧困使孩子從小就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沒有教育就沒有科技,沒有科技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西部農村將永遠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當中。

        農民職業教育更是“囊中羞澀”。大部分農民文化基礎較差,無法接受培訓;農民對技術的有用性理解少;還有部分農民缺乏上進心,不愿意投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由于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導致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極度匱乏。

        三、改善西部農村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盡管西部生態環境形勢嚴峻,但扭轉的契機依然存在

        1、進一步加強社會和政府對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為保護改善西部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國務院于2000年1月成立西部地區開發小組,指出:西部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在保護的同時探索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顯示出中央對西部生態環境的重視;近十年,政府加大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對保護工程投入數千億元;“十一五”期間西部地區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以資源開發為基礎新建資源優勢特色產業;中央政府按照市場經濟原則給予西部政策優惠和人為政策階梯,為西部地區資源深度開發創造機會,引進外資低污染的產業。雖然社會和中央對西部環境有所投入,但西部環境仍在惡化并有擴大的態勢,所以在加強西部生態環境自身保護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中央和社會的投入。

        2、進一步健全西部生態環境保護法制體系。1979年中國頒布第一部《環境保護法》是環境立法的里程碑。1990年以來,云南、寧夏、貴州、等一系列地方性保護條例相繼出臺。同時,規定西部規劃也必須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所有項目都必須嚴格參照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監測評估,完善地面監測和衛星遙感監測相結合,加強氣候系統的動態監測,逐步完善生態監測體系,定期對工程建設考核評估。西部地區堅持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措施,注重推廣治理技術,從源頭上治理生態環境。

        3、保護恢復植被,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緩解用水緊張。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和人口因素,使得西部地區植被覆蓋率快速下降,代之而來的是土地荒漠化、降水減少、蒸發量大、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加大荒山綠化、石山穿衣工程建設;控制墾荒面積,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發展綠色農業,緩解地下水礦化等,這些措施能夠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保護和恢復植被,這樣才能增加空氣濕度,從而增加降水,緩解西部生態環境。

        (二)改善城鄉關系新對策

        1、進一步減小工業和農業產品“剪刀差”。就全世界而言,大部分以不平等的交換體制為基礎,通過“剪刀差”占取農業剩余,以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就全國而言,1990年以來,每年國家以“剪刀差”形式向農民索取1,000億元,總體上是農村支持城市,如果這種結構不改善,其結果必然是城鄉差距更大,社會矛盾更加突出。

        2、改善不合理的戶籍制度和就業制度。城鄉分割體制和就業機會權利的不平等已嚴重影響西部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農業戶口人員占二三產業就業人口比重為46.5%,第二產業中農業戶口從業者占57.6%,建筑業占到80%。所以,應放寬農民工就業限制條件,切實實施好1994年勞動部頒布的《農村勞動力跨省流動暫行規定》中的就業管理辦法;進一步搞好證卡服務體系,嚴格監督證卡亂收費現象。破除教育體制城鄉分割,提高流動兒童入學率,加強農民工保障制度建設。

        3、發展特色產業,吸引外出農民工回家,夯實西部農村勞動力基礎。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嚴重,普遍出現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農村中的土地、養殖、鄉鎮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在農產品價格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科技興農和現代農業,提高在鄉農民收入水平,吸引外出農民工流回本地,是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勞動力保障。

        (三)改善教育過度和知識失業。教育過度和知識失業是由于不合理的教育結構引起的,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難免有趕超戰略的實行,這是很正常的,但國民發展部門提供就業的機會和區域是不同的,就如同北京的北大清華分數線是何其的低,而西部農村高中畢業率更低一樣。解決西部農村教育需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增加對西部農村教育投入,改善農村教育落后狀況。對西部教育的財政援助遠比那些捐贈的課本、文具實在。改造教學設施,建成寬敞明亮的校舍,才能為提高西部農村教育提供硬件依托,對農民的教育也是重要的,應同時加強師資,開展培訓,提高技能。

        2、切實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不僅要提高適齡兒童的入學率,更重要的是鞏固入學率,提高畢業率,大力改善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水平。

        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于確實不能實施繼續教育的西部農村學生,吸納為職業教育學生,教他們一技之長,盡早地投入到西部農村經濟建設當中。

        4、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學生貧困補助和教師培訓補助體系。各級政府要承認西部農村經濟薄弱的事實,學校只能照顧小部分貧困學生,大部分學生只能依靠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同時,在加強師資培訓方面也是一樣。只有這樣,才能改善西部農村教育的極度匱乏,從而讓科技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反哺農村經濟發展,早日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和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聶華林.中國西部三農問題調研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免费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