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范文

        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第1篇: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范文

        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森林資源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森林面積1.95億公頃,凈增2054.3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8.21%提高到20.36%。除港、澳、臺地區外,全國林地面積3.04億公頃。其中,天然林面積1.2億公頃,天然林蓄積量114.02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0.62億公頃,蓄積量19.61億立方米。

        但是清查結果也顯示出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森林覆蓋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0.145公頃,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林地保護管理面臨的壓力增加,第七次清查與第六次清查間隔的5年間,林地轉為非林地的面積雖有所減少,但依然有831.73萬公頃,其中有林地轉為非林地面積377萬公頃,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區亂墾濫占林地問題嚴重。同時,我國現有宜林地質量好的僅占13%,質量差的占52%;全國宜林地60%分布在內蒙古和西北地區。今后我國營造林難度將會越來越大。

        專家鑒定2009年濕地資源調查成果

        6月10日,國家林業局舉行了2009年濕地資源調查成果專家鑒定會。與會專家分別聽取了北京市、天津市、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和廣東省濕地資源調查領導小組關于濕地資源調查的工作匯報,一致同意6省(市)的調查成果通過鑒定。

        專家出具的鑒定報告指出,各省(市)的濕地資源調查報告詳細闡述了各地濕地資源的類型、分布和面積,以及濕地生物資源及其保護、利用與發展現狀,分析了濕地資源的動態變化。報告格式規范,數據翔實,圖表齊全,達到了查清濕地資源現狀和動態變化情況的目的,為濕地保護管理和履行《濕地公約》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資料。

        為完善我國濕地資源監測體系建設,為我國濕地資源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完整、及時準確的基礎資料和決策依據,國家林業局決定從2008年到2012年的5年時間里,按照《濕地公約》的有關規定,利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對單塊面積不小于8公頃的各類濕地資源展開第二次全國調查。

        據悉,今年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工作已經啟動,絕大部分省份已經召開了全省的調查啟動會議,舉辦了培訓班,目前調查工作已進入外業調查階段。

        國家林業局對集體林改實施跟蹤監測

        由國家林業局組織實施、財政部支持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跟蹤監測項目今年將對福建、江西、云南、陜西、遼寧5省林改情況開展監測。6月5日,項目組在北京召開會議,對項目實施作出具體安排部署。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跟蹤監測項目由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聯合組織實施。2009年,項目啟動了福建省試調查工作。2010年,項目組在總結福建省監測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監測內容和指標做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將監測范圍擴大到江西、云南、陜西和遼寧省。項目將通過跟蹤調查,了解進展,評估效果,反映問題,為決策提供系統、全面、及時和可靠的信息。

        據了解,本次跟蹤監測將圍繞監測目標進一步優化指標體系,使監測指標設計既兼顧地區差異,又能反映改革的總體狀況,既科學合理,又有可操作性,既要反映問題,也要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會議要求監測單位與調查省份林業主管部門做好協調溝通,建立調查數據和結果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好調查指標的審批備案工作,確保監測工作合法化、規范化。

        中法研討生物柴油項目合作

        近日,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與法國開發署聯合召開中法生物柴油項目建設與合作研討會,雙方就開展生物柴油項目合作進行了深入研討。

        研討會上,雙方就生物柴油發展現狀、經驗、技術成果、政策舉措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并就中法生物柴油項目建設框架意見展開初步討論。中方專家介紹了我國規模發展生物柴油的基本思路、林業生物柴油科研與產業化現狀,并重點介紹了文冠果、小桐子、黃連木能源林培育的經驗。法方專家就法國生物燃料發展、小桐子項目、生物柴油技術及原料預處理方法、法國開發署生物燃料項目發展戰略等,與中方進行了交流。

        目前,雙方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法國開發署負責人表示,雙方可考慮建設生物柴油試點示范項目,項目包括生物柴油原料從育苗到加工生產轉化成生物柴油的整個產業鏈過程。據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示范項目建設將會有力地推動我國林業生物柴油事業的發展,提高和完善生物柴油從種植到加工的系列生產技術水平,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及當地經濟發展。

        專家籌謀林業科技“十二五”藍圖

        6月2日,國家林業局科學技術司召開了林業科技“十二五”規劃專家座談會,就初步形成的林業科技“十二五”規劃初稿及林業科技重大需求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十二五”規劃初步擬定到2015年,我國將建立起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在新品種創制、森林經營、生物產業、信息技術、生態環境改善與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林業、新興戰略性產業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進步貢獻率擬由“十一五”末期的40%提高到50%,成果轉化率擬定達60%,大幅提高科技支撐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升級的能力和水平。

        專家指出,林業科技發展規劃是引領林業如何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涉及林業全局工作的先導性、戰略性文件。規劃內容既要注重自然科學研究,也要涉及重點軟科學領域、注重人才團隊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編制規劃要切實圍繞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對林業科技重點任務進行系統布局,為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奧斯陸氣候變化與森林大會召開

        5月27日,由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任團長,外交部、國家林業局和中國氣象局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挪威召開的奧斯陸氣候變化與森林大會。會議由挪威首相斯托爾滕貝格和印尼總統蘇西洛共同主持,來自50多個國家、20多個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參加了大會。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森林退化排放及森林保護、可持續管理等增加碳匯行動的自愿臨時關系(REDD+)。

        會議實現了預期目的。會議宣布正式建立自愿性的、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臨時的REDD+伙伴關系,明確了伙伴關系的核心目標、原則、組織管理和伙伴成員責任。50多個國家加入了該伙伴關系。發達國家承諾將提供40多億美元用于REDD+行動,與會發展中國家表示愿將發展和保護森林作為參與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推進本國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盡早付諸實施。

        國際風景園林師聚首中國

        有著“風景園林行業奧林匹克大會”之譽的第四十七屆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世界大會5月28日至6月1日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風景園林及相關行業領域的2500名代表齊聚中國蘇州,共同見證了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IFLA執行主席戴安妮?孟賽斯女士稱贊說,這是IFLA有史以來參賽人數最多、最為成功的一屆盛會。

        第2篇: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中低產林改造;樹種結構調整;林業產業發展;生態建設;騰沖縣

        中圖分類號:S75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 - 3168(2012)01 - 0050 - 07

        Necessity and Suggestion to Speed up Reform of lowyielding Forest

        in Tengchong County

        SHU Xiangcai

        (Tengcho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 Tengchong, Yunnan 6791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atus of lowyielding forest in Tengchong County, and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speeding up lowyielding forest reform from following aspects: forestry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level of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resources expans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ree species,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consolidating the results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 system refor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Suggestions also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wyielding forest transformation, integrated lowyielding forest reform and fores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orest industry development, shortrotation industrial raw material forest construction, 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forest seed production bases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on forestry, to establish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number of high standards demonstration model, and multichannel financing to accelerate the lowyielding forest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lowyielding forest reform;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ree species; forestry indu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Tengchong county

        收稿日期:2011 - 06 - 28.

        作者簡介:舒相才(1973 - ),男,云南騰沖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和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實施中低產林改造是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了規范低產用材林、低效林的改造行為,科學經營森林,國家林業局分別于1999年和2007年出臺了《低產用材林改造技術規程》[1]和《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2],由于地方沒有配套的政策以及改造過程中涉及的諸多問題,各地低產用材林、低效林改造的步伐緩慢。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工作的意見》(云政發〔2010〕54號),提出用10年左右的時間改造400萬 hm2中低產林。騰沖作為云南省的重點林區縣,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較多,中低產林改造任務較重,自2004年以來,騰沖縣共實施中低產林改造9 205.07 hm2。由于全縣廣大干部職工對中低產林改造工作的認識不一,部分干部群眾對中低產林改造信心不足,導致全縣中低產林改造工作進展緩慢。研究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必要性,對統一認識,加快推進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工作,促進騰沖縣林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概況

        騰沖縣位于云南西南邊陲,地處東經98°05′~98°46′,北緯24°38′~25°52′,屬于云南高原滇西峽谷區,國土面積570 088 hm2。縣城年均溫14.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5℃,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19.8℃,無霜期234 d,年均降雨量1 469.4 mm,年均日照時間2 153 h,相對溫度79%。地帶性土壤包括高山亞高山灌叢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黃紅壤、紅壤7個亞類,非地帶性土壤包括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火山灰土3個亞類[3]。主要植被類型包括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灌叢5個類型[3,4]。根據《騰沖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5],全縣林業用地570 088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7.25%,其中:有林地384 207.5 hm2,疏林地479.6 hm2,灌木林地13 464.0 hm2,未成林造林地21 672.1 hm2,無立木林地2 305.8 hm2,宜林地8 242.3 hm2,苗圃地7.4 hm2,輔助生產林地17.8 hm2。全縣森林覆蓋率70.7%,林木綠化率73.3%,活立木總蓄積 4 872.04萬 m3,林分單位面積蓄積125.8 m3/hm2,活立木年凈生長量196.899萬 m3,林分優勢樹種年凈生長量193.578 0萬 m3。

        2中低產林改造的含義

        低產用材林是指在用材林的立地上,并確定為用材林,因未能適地適樹或經營管理不當,或受自然、人為不良因素影響,造成林木生長慢、質量差,明顯低于所在立地條件應有生產力的林分[1]。低效林是指受人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誘導自然因素的影響,林分結構和穩定性失調,林木生長發育衰竭,系統功能退化或喪失,導致森林生態功能、林產品產量或生物量顯著低于同類立地條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1]。對中低產林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定義[6],白恩培認為,中低產林就是單位面積林產品產出的經濟效益和效率相對低下的林地[7]。筆者認為,中低產林應分為中產林和低產林兩大類,中產林是指單位面積林地產生的效益(經濟、生態、社會)接近同類立地條件平均水平的森林,而單位面積林地產生的效益低于同類立地條件平均水平的森林就是低產林。中低產林改造就是通過分析中低產林的具體情況和立地條件,采用先進、綜合、適合中低產林所在立地條件的綜合措施提高林地生產力,促進林地向高產林轉化的過程。中產林、低產林的概念是動態的,中產林是潛在的低產林,當一個地方低產林大多改造完成了,森林經營水平提高了,林地總體效益提高了,這時,原來的中產林的效益就會低于新時期林地平均水平而變成低產林,因此對中產林也要采取相應的改造措施,促使其向高產林轉化。

        3中低產林現狀

        2010年,保山市林業局批準了《騰沖縣中低產林評判標準(試行)》,根據該標準和《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規劃(2010-2020)》,騰沖縣現有中低產林196 422.6 hm2,蓄積1 319.812萬 m3。筆者根據《騰沖縣中低產林評判標準(試行)》,基于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進行判定,結果為:騰沖縣中低產林有25 263個小班,面積為234 151 hm2,蓄積量2 097.119 m3。其中海拔2 500 m以下的23 455個小班,面積為202 637.6 hm2,蓄積為16 166 930 m3。

        林 業 調 查 規 劃第37卷第1期

        舒相才:騰沖縣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必要性與建議

        海拔2 500 m以下的中低產林中,按類型分:中產林面積35 181 hm2、蓄積3 019 650 m3,低產林面積167 456.6 hm2、蓄積13 147 280 m3;按權屬分:國有林場23 187.5 hm2,零星國有林731.7 hm2,集體178 718.4 hm2;按森林類別分:商品林202 561.7 hm2,生態公益林75.9 hm2;按地類分:純林84 074.8 hm2,混交林114 920.8 hm2,疏林地332 hm2,其它灌木林2 455.7 hm2,竹林854.3 hm2;按樹種分:櫟類80 822.3 hm2,其它闊46 802.7 hm2,云南松39 280.7 hm2,榿木7 848.6 hm2,杉木7 726.6 hm2,禿杉7 457.9 hm2,華山松6 912.5 hm2,樺木1 309.7 hm2,木荷494.6 hm2,喜樹325.2 hm2,軟闊137 hm2,榕樹105 hm2,鐵刀木62.9 hm2,硬闊37.7 hm2,油杉0.2 hm2,灌木樹種2 455.7 hm2,其它竹854.3 hm2;按起源分:天然林161 631.9 hm2,人工林24 060.3 hm2,飛播林16 945.4 hm2;按判定的標準分:定量標準判定70 337.4 hm2,非目的樹種128 192.5 hm2,郁閉度小于0.3的中齡林、近熟林465.7 hm2,疏林地332 hm2,灌木林地2 455.7 hm2,其它竹(小徑竹)854.3 hm2。可以看出,騰沖縣中低產林的主要特點是:低產林多,中產林少;集體林多,國有林少;商品林多,公益林少;有林地多,其它地類少;慢生樹種多,速生樹種少; 天然林多,人工林少;按定性標準判定的多,按定量標準判定的少。

        4中低產林改造工作現狀

        騰沖縣的中低產林改造大致可以分成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至2004年,是群眾自發改造階段;第二階段從2004年開始至2009年,為試點推動階段;第三階段從2010年開始,為整體推進階段。

        20世紀90年代,騰沖縣猴橋鎮、中和鄉等部分鄉鎮開始出現林權流轉,由于流轉的林地大多為次生林,林木生長慢,效益低,流轉后的新業主為了在林地使用權屬于自己的時限內取得最大的效益,紛紛伐除林地上原有的林木,種植西南樺、光皮樺、榿木、禿杉、杉木等速生樹種。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①改造行為的自發性,沒有政府部門的參與,沒有規劃設計,全部由業主自發組織實施;②改造措施的單一性,幾乎都是皆伐后種植速生樹種;③改造地塊均為集體林,國有林場僅進行小面積的試驗;④沒有統計數據,無法統計全縣到底改造了多少面積;⑤缺少總結分析,改造完成后,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對改造成效、改造措施、改造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分析和評價。

        2004年,云南省林業廳項目辦安排英國志愿者在騰沖縣林業局沙壩林場實施了26.67 hm2低產用材林改造項目。2005年,省林業廳安排騰沖縣為低產林改造項目試點縣[8],實施低產林改造試點133.33 hm2,標志著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試點推動階段的開始。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①政府推動,除上述2個項目外,2006年省林業廳還安排了1 003.63 hm2低產用材林改造項目,2007~2009年,騰沖縣林業局安排實施了1 374.77 hm2低產用材林改造項目和部分低產油茶林改造項目,騰沖縣的中低產林改造工作從群眾自發改造為主轉向以政府推動為主;②改造措施的多樣化,林業部門安排的低產林改造項目都實行項目管理,改造前有設計,改造后有驗收,改造措施也由單一的皆伐改造轉變為皆伐改造、撫育改造、綜合改造并存;③改造的林地權屬多樣化,包括國有林、集體林、私有林(權屬為個體)。

        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工作的意見》,保山市相繼出臺了《保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實施意見》(保政發〔2010〕230號)、《保山市林業局關于中低產林改造采伐管理的意見》(保林發〔2010〕177號)、《保山市林業局中低產林界定指導標準》、《保山市中低產林改造工程實施管理辦法》,騰沖縣林業局也制定了《騰沖縣中低產林評判標準(試行)》,并于2010年1月22日得到保山市林業局批準,騰沖縣編制的《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規劃(2010-2020)》得到保山市人民政府的批準,標志著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整體推進階段的開始。這一階段的特點:①規劃先行,編制了《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規劃(2010-2020)》,規劃到2020年改造中低產林10萬 hm2[9];②管理規范,制定了《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管理辦法(試行)》、《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實施細則(試行)》、《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考核辦法(試行)》、《騰沖縣中低產林評判標準(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技術規定,使中低產林改造工作走上規范的道路;③改造規模加大,僅2010年就實施改造中低產林6 666.67 hm2。

        5中低產林改造的必要性

        5.1林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騰沖縣國土面積為570 088 hm2,其中:林業用地440 396.5 hm2,占77.25%,農業用地107 311.2 hm2,占18.82%[5]。2010年,騰沖縣國民生產總值為70.402 2億元,農業總產值29.089億元(農業產值10.879 4億元,林業產值5.252 9億元)[10]。林地面積占全縣土地面積的77.25%,而林業產值僅占全縣總產值的7.46%;農地面積僅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8.82%,而農業產值占全縣總產值的15.45%。從單位面積土地帶動的產值來看,林地1 192.77元/hm2,農地10 138.18元/hm2,是林地的8.5倍。只有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大幅度提高林地生產力,不斷提高林業對國民生產總值、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才能提高林業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心目中的地位,最終促進林業自身的發展。

        5.2提高森林經營水平的必然要求

        騰沖縣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為125.8 m3/hm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接近世界第73位的亞美尼亞[11],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的高低是反映森林經營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說明騰沖縣森林經營水平與世界林業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中低產林改造是綜合的森林經營過程,通過在中低產林改造過程中綜合運用樹種選擇、良種生產、壯苗培育、綜合撫育、林分施肥、森林采伐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大幅度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加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是提高騰沖縣森林經營水平的必然要求。

        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主報告》整理。

        5.3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根本途徑

        森林資源總量一般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①面積;②蓄積。擴大森林資源總量一般也包括2個途徑:①大力造林,擴大森林面積;②加強森林經營,提高單位面積蓄積,從而達到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目的。騰沖縣宜林地8 242.3 hm2,僅占全縣總面積的1.45%,而且這些宜林地中有836.6 hm2是海拔高于2 500 m的難造林地,因此,通過人工造林的途徑來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空間已十分狹小,只有通過加強森林經營,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提高森林單位面積蓄積量,才能達到盡快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目標。

        5.4樹種結構調整的必由之路

        由于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不同,生長速度也不一致,騰沖縣部分優勢樹種在不同年齡時的平均每公頃蓄積。

        注:根據2006年騰沖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小班圖層屬性表統計計算

        不同樹種生長情況差異極大,以榿木和櫟類為例:5 a生的榿木平均每公頃蓄積14 m3,5 a生的櫟類沒有蓄積;10 a生的榿木平均每公頃蓄積達59.5 m3,櫟類12.3 m3,比榿木低47.2 m3;15 a生的榿木平均每公頃蓄積89.8 m3,櫟類29.3 m3,比榿木低60.5 m3;20 a生的榿木平均每公頃蓄積142.6 m3,櫟類44.4 m3,比榿木低98.2 m3;25 a生的榿木平均每公頃蓄積190.9 m3,櫟類60.4 m3,比榿木低130.5 m3;30 a生的榿木平均每公頃蓄積258.7 m3,櫟類86.9 m3,比榿木低171.8 m3。

        騰沖縣林分總面積為383 455.3 hm2,面積1 000 hm2以上的優勢樹種按面積大小依次為:櫟類127 141.1 hm2,云南松94 751.7 hm2,其它闊81 953.1 hm2,榿木20 513 hm2,杉木14 364.8 hm2,華山松13 259.6 hm2,禿杉9 643 hm2,硬闊7 348 hm2,鐵杉5 450.3 hm2,冷杉4 115.6 hm2,樺木2 322.2 hm2,木荷1 286.9 hm2。速生樹種杉木、禿杉、樺木、榿木的總面積僅46 843 hm2,占林分面積的12.22%,而慢生樹種僅櫟類的面積就占林分面積的33.16%,慢生樹種比例大是造成騰沖縣林分平均每公頃蓄積量低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林業的效益,必須進行樹種結構調整。樹種結構調整的方法一般包括采伐更新、樹種更替、林下補植,這3種方法都是中低產林改造的措施,進行樹種結構調整就是實施中低產林改造,因此,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是騰沖縣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做個假設:現有1 hm2 10 a生的櫟類林,蓄積量為12.3 m3,若不進行改造,10年后這片櫟類林蓄積量44.4 m3,增加了32.1 m3;如果現在進行改造,皆伐后種植榿木,10年后此林分蓄積量59.5 m3,增加了47.2 m3,而且改造時還可以采伐利用櫟類12.3 m3。

        5.5增加林農收入、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的有效手段騰沖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體改革已基本完成,集體林權登記面積達26.5萬 hm2,確權村民小組2 659個,確權宗地41.16萬宗,核發林權證12.52萬本,集體林均山到戶率88.9%,商品林均山到戶率89.5%。基本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但距林權制度改革的目標還很遠。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標就是解放林業生產力,不斷提高林農的收入。怎么把資源優勢真正轉變為經濟優勢,群眾的辦法不多,難以從分到的林地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7]。他們所分到的那片林子,如果不進行改造,還是原來的狀況,絕不可能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7]。群眾難以從分到的林地上得到收益,愛林護林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林農的收入得不到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成果就得不到鞏固。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中低產林資源,增加林農近期收益,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改造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加林農的長期收益。再做一個假設:現有1 hm2 15 a生的櫟類林,蓄積量為29.3 m3,若不改造,15年后蓄積量為86.9 m3,按櫟類出材率40%、原木價格400元/m3估算,可生產櫟類原木34.76 m3,產值13 904元;若現在進行皆伐改造,采伐后種植榿木,可以采伐櫟類29.3 m3,按出材率20%估算,可生產櫟類原木5.86 m3,產值2 344元,15年后此榿木林分蓄積量89.8 m3,按榿木出材率75%、原木價格800元/m3估算,可生產榿木原木67.35 m3,產值53 880元,則進行改造的總產值為56 224元,是不改造的4.04倍,比不改造增加42 320元。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不但能增加林農現在的收益,還能大幅度提高林農將來的收益,是增加林農收入,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的有效手段。

        5.6促進林業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騰沖縣2010~2020年規劃實施中低產林改造100 000 hm2,改造地塊蓄積655萬 m3,規劃采伐蓄積359萬 m3,大量的采伐會產生大量中小徑材和伐區剩余物,促進木材綜合加工利用產業和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騰沖縣古林木業有限責任公司有一條纖維板生產線,利用中低產林改造的小徑材和伐區剩余物生產木制品和纖維板,年產值超億元。2010年,該公司看準了騰沖縣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有利時機,投資1.8億元新建一條年產15萬 m3中高密度纖維板的生產線,使公司的中高密度纖維板生產能力達21萬 m3/a,預計3年內產值超過5億元。中低產林改造的伐區剩余物不但可以用來生產纖維板,還可以用來生產機制木炭、顆粒燃料等生物質成型燃料,較細的、纖維含量少的剩余物還可以用做生物質氣化燃料的原料。

        中低產林改造還需要大量的苗木,能有效促進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根據《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規劃(2010-2020)》,騰沖縣規劃實施更新改造和樹種更替3.33萬 hm2,約需要壯苗5 000萬株以上。

        大規模地實施中低產林改造,必然會促進林權流轉、林權抵押貸款等的增多,改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改造后的集約經營也需要較高的科技支持,會促進調查、設計、評估、技術支撐等林業科技產業的發展,如果合理引導,還可能會促進調查設計公司、采伐公司、造林公司、營林公司等林業科技服務企業的產生。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可以帶動木材加工產業、新型生物質能源產業、種苗產業、林業科技服務業等林業產業的發展,是促進騰沖縣林業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6對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建議

        6.1加強宣傳,統一認識

        部分干部群眾對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對中低產林改造的信心不足,是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主要障礙,因此,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首先就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統一認識。宣傳的內容主要是省、市、縣中低產林改造的政策,中低產林改造的必要性、重要意義、迫切性,廣大林農對實施中低產林改造的迫切要求等。宣傳的途徑要多樣,可以是標語、墻報、報紙、電視、網絡、傳單等,必要時應舉行中低產林改造電視演講比賽、電視辨論賽等。宣傳的目的是打消部分干部群眾對“改不改”的疑惑,統一要“改”、要加快“改”的認識。

        6.2做到六個結合

        部分干部群眾擔心實施中低產林改造會破壞環境,影響生態安全,還擔心改不好,怕越改越差,越改效益越低。為確保越改生態越好、林分質量和林業效益越高,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要做到六個結合。

        6.2.1與林業生態建設相結合

        林業既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又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林業不僅要滿足社會對木材等林產品的需求,更要滿足改善生態狀況、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需求[12]。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不能以破壞生態安全為代價,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運用國家林業局提出的“高保護價值區域”的概念。2006年,國家林業局在《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試行)》[13]中提出,具有下列一種或多種屬性的高保護價值區域應優先區劃出來:①在全球或國家水平上,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生物多樣性(如地方特有種、瀕危種、殘遺種)顯著富集的區域;②在全球或國家水平上,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主要物種仍基本保持自然分布格局的大片森林景觀區域;③珍稀、受威脅或瀕危生態系統區域;④提供生態服務功能(如集水區保護、土壤侵蝕控制)的區域;⑤滿足當地社區生存、健康等基本需求的區域;⑥對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由于具有這些屬性的高保護價值區域基本涵蓋了森林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價值、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社會與文化價值,這些區域維護好了,生態安全也就維護好了,因此在實施中低產林改造時,只要首先識別了這些區域,保護好這些區域,就不會破壞生態環境,不會影響生態安全。由于騰沖劃定了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海濕地保護區等保護區,部分旅游景點周圍也劃定了保護小區,還界定了大面積的生態公益林,因此在改造商品林的中低產林時,只需要特別注意識別和保護⑤、⑥兩類高保護價值區域,小范圍水土流失或滑坡地區、個別珍稀保護植物及其小生境就可以了。

        6.2.2與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相結合

        特色經濟林是一項長效產業,能為林農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而用材林的收益對林農來說是一次性的,因此,實施中低產林改造要與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相結合,要選擇那些立地條件特別好,適宜特色經濟林樹種生長發育,群眾又愿意改造的中低產林改造成特色經濟林,既調整了林種結構,又為群眾建立起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6.2.3與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建設相結合

        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一般是指輪伐期15年以下的工業原料用材林。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能有效帶動綜合利用小徑材和伐區剩余物的加工業的發展,一旦中低產林改造完成后,將不再產生這么多的小徑材和伐區剩余物,到時候,這些企業的原料來源就成為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從開始實施中低產林改造起就必須與這些企業聯系,通過林權轉讓、林地承包、聯合造林、代造代培等方式共同建設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這樣做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使企業放手發展小徑材和伐區剩余物加工利用產業,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林農改造后集約經營森林的資金壓力,有效地整合資金進行集約經營。

        6.2.4與發展林下經濟相結合

        發展林下經濟是增加森林經營收益的有效手段,近年來,騰沖縣在林下種植草果、石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發展林下種植:①要對林下作物進行施肥、松土等管理措施,有利于促進林木的生長;②要對林下作物進行保護,防止人畜損壞,在保護林下作物的同時也保護了森林;③發展林下作物能獲得除林木收益以外的其它收益,增加森林經營的總體收益。發展林下經濟要充分考慮森林經營的需要,不能妨礙森林經營活動的開展。發展林下經濟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部分真菌與部分林木具有共生關系,真菌需要與林木的根系共生才能正常生長,而這些真菌也能促進林木根系對水分或無機鹽的吸收,利用這種關系,把菌種接種到林木壯苗的根系上,然后造林,或在造林后,在林地上接種菌種,在菌種生長出子實體后合理采收,就可以在森林經營期內長期獲得真菌的收益,達到以短養長的目標,這就是現代菌根技術的利用。

        6.2.5與林木良種生產基地建設相結合

        近年來,騰沖縣良種繁育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選擇了一批騰沖紅花油茶優樹,培育了幾個騰沖紅花油茶良種,建設了幾個騰沖紅花油茶苗圃和良種采穗圃,禿杉、榿木、西南樺等部分鄉土樹種的優樹選擇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良種生產,特別是鄉土樹種良種生產遠遠不能滿足林業發展和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工作的需要。群眾采種一般都選擇樹干矮小、采摘容易的母樹,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培育的苗木造林后生長不良,一代不如一代。近幾年種植的杉木生長不良,有的甚至不足2 m就開花結果,就是因為這樣的采種方式導致杉木品種退化。林業發展必須依靠良種,而良種必須來源于良種生產基地,只有來源于良種生產基地,檔案清楚,可以查閱到采種母樹,才能保證品質。在實施中低產林改造的過程中,要對優良鄉土樹種進行種質資源調查,選擇一批優樹,然后利用這些優樹建設幾個優良鄉土樹種的種子園。以提高良種生產能力和中低產林改造的良種使用率。

        6.2.6與實施科技興林戰略相結合

        實施科技興林戰略是國家發展林業的基本戰略,也只有通過人才興林、科技興林,才能為林業的發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動力。多年來,由于林業試驗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出結論,又缺乏資金支持,影響了廣大干部職工甚至林業科技人員對林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的興趣,導致林業科技的發展十分滯后。目前,騰沖縣林業科技的發展現狀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自從利用3S建立騰沖縣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以后,騰沖縣林業尚未得到過任何科技進步獎;進入21世紀以來,縣林業局曾支持了部分林業試驗項目,如杉木跡地更新、騰沖紅花油茶改造、騰沖紅花油茶施肥等,但由于項目實施單位都是整片實施,沒有按試驗設計要求進行設計,更沒有長期、連續地進行監測,沒有產出任何科學數據和科技報告;騰沖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近10年,由于沒有建立完備的監測體系,目前沒有可靠的數據來評價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效益和影響,也沒有可靠的監測數據來分析退耕還林工程樹種選擇的成敗。如今要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如何選擇改造地塊和樹種,如何培育壯苗,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如何促進林木生長等問題:一方面,要通過科技支撐來解決中低產林改造中選擇改造地塊,目的樹種、措施和科學采種、育苗、造林、營林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中低產林改造來選擇一批優樹,建設一批種子園,建立一套中低產林改造監測評價體系,培養一批干部,培訓一批人才,推廣一批先進技術。縣林業局每年應該拿出10~30萬元作為科技基金,在中低產林改造中開辟一些小型科技試驗或推廣項目,每個項目投資1~3萬元,由全縣林業科技人員通過申報、答辯等方式申請,對于較大的科研或調查項目應由縣林業局組織完成。

        6.3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

        部分干部群眾因為中低產林改造涉及面廣,技術性和政策性強,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又嚴,擔心稍有不慎就觸犯法律,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中低產林改造管理體系或操作指南來加強管理,防范風險。目前,騰沖縣已成立了中低產林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騰沖縣中低產林評判標準(試行)》,編制了《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規劃(2010-2020)》,并制定了《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管理辦法(試行)》、《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實施細則(試行)》、《騰沖縣中低產林改造考核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技術規定,這些規章制度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另外,還要盡快組織制定《中低產林改造作業設計操作細則》、《中低產林改造作業設計審查辦法》、《中低產林改造監督辦法》、《中低產林改造檢查驗收辦法》、《中低產林改造監測體系建設辦法》、《中低產林改造檔案管理辦法》、《中低產林改造科技項目管理辦法》、《中低產林改造資金管理辦法》等管理體系文件。這些管理體系文件可以稱為操作指南,一方面要有利于中低產林改造工作的開展和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護實施中低產林改造的干部職工,要具有可操作性。詳細的操作指南,可以讓人不需要動太多腦筋,按指南一條一條做應可以了,雖然工作量大一些,自由掌握的活動空間小一些,但不用擔心觸犯法律。

        6.4建設一批示范樣板

        為了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必須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示范樣板,可以根據改造方式、改造后經營模式的不同建設樣板,每個樣板的建設除突出特色外,還要按照中低產林改造的要求建設到位,包括設計到位、管理到位、監督到位、改造到位、檢查驗收到位、監測體系建設到位、檔案管理到位。在突出特色上,可以每種模式建設1~2個樣板,如撫育1~2個,更新改造1~2個,林下作物1~2個,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1~2個。在資金扶持上要重視長效機制,避免改完就丟,通過長期的扶持,使其發揮長期的示范帶動作用。

        6.5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

        中低產林改造投資較高,如果改造后按常規經營管理,則不同改造方式的投資如下:采伐更新改造當年投入資金為20 250元/hm2,改造后前3年每年投入資金為1 500元/hm2,后兩年每年投入資金為750元/hm2,5年后投資資金為180元/hm2。撫育改造當年投入資金3 840元/hm2,改造后每年投入管理資金180元/hm2。綜合改造當年投入資金為4 500元/hm2,改造后前3年每年投入資金750元/hm2,3年后每年投入管護資金180元/hm2。這些只是常規經營管理的直接費用,如果集約經營,直接費用還要成倍地提高。中低產林改造的作業設計、檢查驗收、檔案管理、試驗示范、長期監測等還需要大量的間接費用。政府應加大中低產林改造的投資力度,按照“業主自籌為主,政府扶持為輔,多方吸引社會資金”的籌資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政府扶持資金應主要用于間接費用和科技費用。業主可以通過林權抵押貸款、聯保貸款等方式籌資,也可以將林權轉讓給有資金的企業或個人進行改造,還可以與木材加工企業聯合發展工業原料林,還可以探索由企業把資金借給林農,與林農簽訂代培合同,林農采伐后將木材銷售給企業,償還借款和利息等方式籌措資金。

        參考文獻:

        第3篇:關于森林資源調查報告范文

        當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和統計工作相對滯后,缺乏一個集中的信息和共享服務平臺。權威數據的缺失,使得政府、科研單位和企業很難在能源戰略規劃、科學研究和市場競爭中利用分散在不同部門和不同渠道的信息做出正確決策。有效的可再生能源數據信息平臺是進行新能源戰略制定、規劃及決策的基礎。我國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個集中的可再生能源信息和共享服務平臺,為國家能源局和有關部門提供一站式、長期的、高質量的數據信息服務,更好地為政策制定、投資決策提供依據。建立一個集中的信息和共享服務平臺的核心基礎是明確相關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及數據統計的渠道,定期、保質保量獲取數據信息。只有確定了持續穩定而可靠的信息統計渠道才能開展真正的信息服務。

        2我國可再生能源信息采集和統計現狀

        2.1總體概況

        目前在國家層面,可再生能源還沒有被完整的納入正常的能源統計調查體系。目前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制度和統計報表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分只有核電、水電和風電有較規范的宏觀統計數據。在國家統計局編制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僅在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中有水電、核電和風電的總比例。由國家統計局編制的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在其一次能源生產中分別給出了水電和核電的生產量,在能源消費中分別給出了分地區農村非商品能源(沼氣、秸稈和薪柴)情況,而其他可再生能源,則缺乏統一的統計指標和統計制度,也沒有約定的公布制度。農業部門、建筑部門也各自有一些針對本部門領域內可再生能源的統計數據,但主要針對農村和建筑節能應用而不是資源能源化的利用,給出的數據往往不足以支持有關資源能源化利用的決策和規劃。這些統計數據覆蓋的大都是電力生產,對于可再生能源產業其他情況很少涉及。中國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行業協會雖然有年度的數據統計,但其統計渠道不完善,數據也僅能夠反映部分產業狀況,不夠全面和翔實,并且因為利益相關問題其數據指標設置也各盡其所。

        2.2風能領域

        風能領域涉及的信息來源主要有三類:一是風能資源信息;二是風能利用(發電)信息;三是風能企業(風機制造業、發電企業等)信息。風能資源信息的收集和統計主要是由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負責。2003~2006年,國家氣象局完成了全國第三次風能資源普查,2007~2011年承擔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財政部《全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工作》項目,該項目以10m高度30年的氣象資料為基礎獲得年平均風速,通過數值模擬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完成了水平分辨率為1Km*1Km、高度為70m的年平均風速和風能功率密度全國數值圖譜,并計劃生成80m圖譜。同時,由國家發改委作為支持單位,中國氣象局信息中心已建成風能資源信息數據庫,并正在開發共享服務平臺。風電場建設及風機制造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工作目前主要有國家風電信息中心即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中國風能協會)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三家單位從事此項工作。這三家單位信息采集渠道各有側重。國家風電信息中心以風電場建設為切入點,全面掌握風電場建設數據,但是對風機制造和零部件生產等信息基本沒有涵蓋。中國風能協會從制造企業的研發、生產、供貨和建設情況收集整理數據,數據側重于企業本身并兼顧風電場裝機信息。中電聯通過電網公司獲取各風電場裝機和上網電量信息。這三家單位收集的信息涵蓋了風電制造企業、風電場建設和電力生產整個產業,并且其之間的信息可以相互校核、驗證和補充進而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在數據采集方法上國家風電信息中心采用了在線填報,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而且可以在數據庫系統之上完成各類匯總統計,可發展為動態分析模式。風能專委會目前的收集方式還是通過Excel文件填報,其表格還是比較簡單的文字說明性填寫,收集上來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和格式化進而展開分析,無形增加了統計人員的工作量。中電聯利用電力系統的信息化程度高的優勢,利用其IT系統并結合運行多年的統計報表系統完成信息的收集匯總。此三家單位分別通過中國風力發電工程信息網(/)、風能專委會網站()、中電聯數據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網站(/)收集和統計相關數據。小風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目前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負責。其統計方法主要是向主要企業發放調查問卷或電話調查,由企業上報后,校核匯總,信息采集頻率為一年一次。數據指標涵蓋企業概況信息、生產經營信息、產品信息及銷售信息等。

        2.3太陽能領域

        太陽能領域的信息采集主要包括太陽能資源分布信息、太陽能發電信息、光伏產業信息、太陽能熱利用信息等。太陽能資源信息的收集由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具體承擔。我國從1953年開始測量太陽能資源,氣象站臺從70個發展到現在的2610個。1993年以前全國有66個氣象臺有水平太陽輻射、散射和直接輻射數據,1993年以后,全國只有17個氣象臺有水平面總輻射和散射輻射數據。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通過氣象站臺的歷史數據結合GIS技術繪制了中國太陽能資源分布圖,并提供了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太陽能發電信息依據太陽能發電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無電地區通電、通信和工業應用、公共照明和分散利用、城市光電建筑和大型并網光伏發電等領域。其中,通信和工業應用及公共照明與分散利用等兩個領域目前暫無可靠的統計部門進行統計分析。無電地區通電領域,主要是依托較大的國內或國際合作項目,包括200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啟動的“送電到鄉”工程、中荷“絲綢之路光明工程”、世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REDP)”和國家扶貧項目等進行數據的采集和收集,但截至目前,沒有一個機構能把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數據匯總并提供公共共享。城市光電建筑的信息采集是建立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7年對原23個城市范圍內試行的《民用建筑能耗統計報表制度》(建科[2007]271號)的修訂基礎之上,形成了最終《民用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報表》,并于2010年3月16日正式實施。統計范圍覆蓋全國城鎮和農村范圍內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信息。統計方式為全面統計和抽樣統計相結合。報表制度自2009年年報開始起執行,首次報送時間為2010年10月31日前,以后為次年4月30日前報送。不過,統計指標相對簡單,光電建筑應用只有安裝公司名稱、安裝容量信息,這些信息只能反映宏觀信息,對其工程信息、發電信息和運行效果都沒有涉及。大型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的信息采集主要依托國家示范和政府補貼項目的開展,信息比較豐富但公開的很少。其中“金太陽工程”的申報信息由財政部負責收集匯總,工程信息則由國家能源太陽能發電研發(實驗)中心金太陽數據中心負責,但可以查詢到的信息只有批準的示范項目名錄,數據只包括項目名稱和裝機容量。需要政府核準電價的項目,目前由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負責信息收集和匯總,要求各省能源主管部門上報核準光伏電站工程信息,但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目前還沒有得到國家能源局對此的正式授權。太陽能光伏產業信息主要集中在硅材料及硅片生產企業和太陽電池及電池組件生產企業兩大部分信息。其中,硅材料和硅片制造企業信息目前主要由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c-e-)收集統計。該協會通過向會員單位發放調查問卷并結合專家跟蹤的方式完成數據的收集和統計,調查問卷一般一年一次。信息主要在其每年的行業發展報告中,此報告為收費閱讀;太陽電池及電池組件生產企業信息的統計相對多元,包括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以及部分信息公司都在進行統計分析。各單位統計重點略有不同。太陽能熱利用主要包括:太陽能中低溫熱利用,太陽能高溫熱利用以及太陽灶和太陽房等。太陽能中低溫熱利用包括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取暖系統等,太陽能高溫熱利用主要是太陽能熱發電。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信息采集現狀和光伏產業比較類似,但光伏產業的設備生產的信息目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需加強協商解決信息共享問題。

        2.4生物質領域

        生物質領域的信息主要包括生物質資源信息、生物質能信息、生物質產業信息、農村可再生能源信息。生物質資源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資源、畜禽糞便資源、林業生物質資源和工業有機廢棄物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由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負責,該單位于2009年按照《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與技術評價技術規范》對全國農作物秸稈資源進行了調查,形成了調查報告,但尚未對外。畜禽糞便資源信息收集和統計工作主要由中國畜牧業協會和中國沼氣學會負責。中國畜業協會按照《畜牧業生產及畜牧專業統計監測報表制度》的要求負責畜牧業產業信息的收集和匯總并負責編寫《中國畜牧業年鑒》。但是統計數據缺乏大型養殖的分布、數量和分級的信息。林業生物質資源的信息收集和統計工作由國家林業局生物質能源辦公室負責。林業局于2004年開始到2008年歷時5年完成了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工作,獲得了能源生態林的基本信息。工業有機廢棄物和城市有機生活垃圾等資源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主辦的《中國城市年鑒》。根據生物質能應用的方式和范圍不同,生物質能包括: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和液體燃料。目前尚無專門機構從事此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生物質能行業的信息統計工作相對分散,受制于行業本身特性,包括資源分布不均、資源穩定性和持續性相對較弱、各細分行業發展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影響,現有信息統計分別分散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行業協會、國家統計局和個別專家手中。農村可再生能源信息由農業部科教司能源生態處負責實施。農業部科教司生態處從1980年開始就實行了《全國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統計報表制度》,積累了30年的數據和經驗,目前每年的統計數據在生態家園網()。

        3我國可再生能源信息采集和統計面臨的問題

        3.1可再生能源領域數據的自身特點讓信息采集和統計工作變得困難

        首先,可再生能源領域涉及的數據量大,覆蓋面廣,內容多樣。可再生能源從資源角度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自然界可以不斷再生并有規律地得到補充的能源;從能源利用角度又包括發電、供熱等不同的應用;從技術角度看每種可再生能源又有不同的技術參數信息;從產業角度涉及到不同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上、中、下游各類企業信息、生產運營信息,覆蓋面廣,信息量大,既有靜態平面數據,又有動態空間信息。其次,可再生能源領域涉及的數據具有跨部門、跨區域特點。可再生能源領域信息涉及到工業、林業、氣象、環境、農業、水電等眾多行業部門,覆蓋國家全國34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的數據信息特征不同,部門與部門的分割、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分割使得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統計工作變得非常復雜。除此以外,可再生能源信息數據還具有時間序列長、數據空間特征明顯等特點,這些特點都讓信息采集和統計工作變得困難。

        3.2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和統計的基礎工作薄弱,很多領域的信息采集和統計工作不系統,甚至是一片空白

        從前面的現狀調查可以獲知,可再生能源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只有極小部分領域的基礎工作相對扎實。如在農村能源領域,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態處擁有一套運行30年的數據上報系統,現有的報表系統指標設計科學、完善、內容豐富,并實現了制度化的上報和公布體系;太陽能資源、風能資源、風電場建設及風機制造信息的收集和統計方面的基礎工作也相對扎實。目前,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統計工作雖然是開展了,也有相關的部門負責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工作,但不夠系統和完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a)主要依托某類或某個項目開展的信息收集統計工作,沒有形成定期的數據調查和匯總機制。例如:大型并網光伏發電主要是根據“金太陽工程”的申報信息獲得,熱水器主要由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委員會上報信息,均沒有形成信息定期調查和匯總機制;(b)缺乏嚴格的數據上報監控、檢查和審核程序,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無從保障。(c)數據調查信息不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的數據,前期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進行了摸底調查,主要側重在電子器件的制造領域,但關于光伏電站的信息采集工作尚不完全。(d)數據信息分散,不系統。如生物質能信息的收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一些項目信息,一些協會也有分散的各類匯總數據,缺乏系統性。(e)統計口徑不一致,各個部門主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口徑標準各異,不規范。比如裝機容量指標,2009年中電聯統計的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1613萬kW,而風能專委會統計的裝機容量為2580.53萬,兩者相差967.53kW。分析原因是兩者對裝機容量指標的定義不同,在電力行業裝機容量指的是實際投入運行的有效容量,而風能專委會的統計則包括了安裝完畢但沒有投入運行的容量。還有一部分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統計工作仍然是一片空白。在光伏發電中,通信和工業應用、公共照明和分散利用等領域目前暫無可靠的統計部門進行統計分析。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裝備制造業等也沒有可靠的統計部門和機構進行統計和分析。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產業信息,比如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三大產業的產品品種規格、年產量、實際安裝量(銷售量)、銷售額、出口量、產業的人力資源情況(就業人數、人才類型分布)等,均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統計,對發展目標和政策的制定不能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3.3已有的統計信息分散在各個組織機構中,缺乏有效地溝通共享機制

        從前面的現狀可以看到,各個資源信息的收集主要由各組織機構獨自進行,協調溝通不足。一方面,有些數據信息,不同的組織機構和部門都展開了收集和統計,造成資源的重復和浪費;而另一方面,有些非常重要的數據信息,卻沒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展開收集和統計工作,造成了數據信息的缺失。而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組織機構之間的溝通共享機制,以調動其各組織機構的積極性,互通有無,有效共享,整合數據資源。3.4缺乏信息化的報送手段在已經展開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和統計的工作中,只有部分領域的信息采集和統計實現了信息化的采集和報送方式,大部分還需要以手工方式填寫和報送。效率極低,不利于對數據質量的有效審核、監督、控制和管理。

        3.5缺乏專業的調查統計人員

        從可再生能源信息收集統計工作基礎現狀的調研中,發現統計調查人員專業性不強,同時統計調查人員不固定,造成對數據指標的理解出現偏差和重復計算,已經開展的數據采集從源頭上就無法保障數據的準確性。

        4對策與建議

        4.1成立一個權威的職能機構,負責可再生能源數據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工作需要在國家能源局的管理和指導下,成立一個權威組織機構,如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負責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統計工作。法律保障層面上,該組織機構必須得到國家的相關立法支持,應獲得國家統計局的幫助,在國家統計局建立統計備案,在國家統計法指導下進行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工作。建議盡早啟動相關研究,搞清我國可再生能源數據信息收集和統計建設的相關立法內容、程序和步驟,最終將國家可再生能源數據信息收集和統計建設以立法的形式寫入《能源法》或其他更高層次的法律法規中。技術層面上,該組織機構應得到國家能源局的支持,獲得國家能源局信息收集的正式授權,進行強制性的可再生能源信息采集,并依法進行一些專項調查。我國所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公司、企業和研究機構,有責任依法向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填報統計數據。在操作層面上,應整合現有組織機構、行業協會等相關資源。對于現在已經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統計系統,應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協調下,加強與數據擁有方的聯系和溝通;對于尚未完善的領域,應獲得國家統計局的幫助,在國家統計局建立統計備案,進行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工作。通過優化整合,打造一個完善的可持續的數據采集和統計體系。

        4.2形成一套研究可再生能源系統總體綜合數量特征的概念和具體的指標體系,統一統計口徑、確定統計時間、范圍、空間標準形成一套研究可再生能源系統總體綜合數量特征的概念和具體的指標體系,統一統計口徑、確定統計時間、范圍、空間標準。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對數據本身、數據的統計口徑等要有非常清楚、詳細、無歧義的定義,這樣才能保證上報數據的一致性。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信息質量準則值得我們參考。該準則提出了客觀、實用、真實和有影響力的幾個準則。對于不符合信息準則的EIA留存信息。美國能源部建立了一套管理機制,允許個人尋找和獲得正確及時的更正。此外,EIA采用了標準手冊體系,以支持EIA信息質量準則,保證所信息達到客觀、實用和真實的標準。

        4.3設計一套嚴格的數據核查和評價機制設計一套嚴格的數據核查和評價機制,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數據的有效性,靠單一來源,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在數據收集機制中,一定要考慮多渠道數據來源,以對數據進行核對;另外,應制定具體、易于實施的數據評價指標和數據質量分級表示體系,讓數據提供者、消費者能清晰地知道數據質量。為了鼓勵各數據來源單位提高上報的數據質量,還應建立數據來源的評價機制,對每個數據源提交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進行評價,并定期結果。

        4.4發揮各組織機構力量,建立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健全統計信息來源渠道健全信息來源渠道是進行可再生能源信息采集和統計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需要從機制保證、技術支持、資金維持、運營維護、數據校核和進度安排等方面入手,確保信息渠道暢通,數據來源長效可靠、全面真實,信息采集和共享互惠互利。目前信息收集和統計比較全面并且可持續的機構,基本上是依靠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并利用國家統計局許可的統計報表完成的。對于目前還沒有專門機構收集的信息,大部分都分布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因此通過聯系協調不同的部門,是解決數據獲得的重要途徑,問題的關鍵在于機制的設計。行業協會在信息收集和數據校核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他們具有獲得一手信息和對產業深入了解的優勢。因此,建立信息來源渠道的首要條件是政府部門的協調和支持。對已經有信息獲取渠道的,應該通過加強協調,使部門間信息充分共享。對于沒有信息獲取渠道的,應該從指導產業發展的角度聯合統計部門對獲取信息的協會和咨詢公司予以全面支持,同時發揮專家和協會的作用,統一規定企業填報數據,以便獲取一手的全面數據,通過與各協會和部門調研數據進行校核,從而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