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態學導論范文

        生態學導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學導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態學導論

        第1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生態道德;體驗;

        一、生態道德的涵義

        所謂生態道德,是指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保護人自身的生存環境時所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生態道德反映了人對自然界,對人類社會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它屬于道德的范疇,卻突破了傳統道德只關注人際關系的局限。生態道德則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到道德調整的領域,即生態道德擴展到人—自然—社會這個三維坐標上,不僅單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講道德,更把自然融入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生態道德不僅是指人在自然界中所應遵守的生態規律以及生態規范,更指個人對人與生態關系的理解和感情,它要解決人類與自然關系方面的協調性問題。

        二、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

        當全社會對生態文明達成了共識,必然對大學生群體提出生態道德上的要求,要求他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養成生態文明習慣。當代大學生們不僅要具有科學的生態道德觀,而且要了解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知識,正確認識中國的資源和環境現狀,自覺履行對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實現自身由生態覺醒到生態自覺的轉變。要促進大學生生態道德的覺醒,就要求在大學校園中開展有效地生態道德教育。大學生態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生態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原則,采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影響,培養其生態文明素養,并使其自覺遵守生態系統的原理,積極通過生態實踐活動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教育實踐活動。

        三、大學生生態道德培養途徑

        (一)以課堂為主體的生態道德教育。

        目前我國高校的生態倫理教育教學方式,主要還是沿襲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通過生態環保科學知識的講授,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生態道德知識,但同時另一方面卻忽視了師生相互之間通過交流討論對生態倫理知識的學習,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因此在采用此種教育方法時,一定要注意克服課堂教學的多種弊端,深入發掘學科教材,增加一定比重的、更為貼近現實也更具時代感的生態德育的內容,使學生喜歡學,主動學。甚至可以嘗試開設《大學生生態道德修養》必修課,并輔之以《生態哲學》、《生態法學》、《生態經濟學》等相關的選修課。

        (二)以校園為中心的生態文化建設。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也有形無形,有意無意中影響著學生的生態道德水平。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校園物質生態文化建設。校園物質生態文化即校園生態環境,是指一切合乎生態和諧理念的校園基礎設施和物質條件,主要包括學校規劃、校舍布局、場館建設、道路布置、宿舍條件和花草樹木等等。清新優美、內涵豐富的校園生態環境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和生態審美意識,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情感,有助于促使大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維護和創造等行動中來,從而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生態道德價值取向。因此,加強校園物質生態文化建設,就是要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對校園進行精心設計、科學規劃,建設“綠色校園”,甚至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校園綠化或者園林設計中,使校園處處散發生態和諧的韻味,使校園處處發揮教化育人的功能,為大學生生態人格的培育營造優美的校園生態環境。

        其二是校園精神生態文化建設。校園精神生態文化是指師生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而共同營建的一種體現人與校園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生態精神或生態氛圍。校園精神生態文化建設可通過以下幾個渠道進行:一是聘請校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定期舉辦以尊重自然、崇尚生命、節約資源等為主題的生態道德教育系列講座,讓大學生深刻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激發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情感,增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信念;二是要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糧食日”、“無煙日”、“植樹節”等各種節慶紀念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態文化活動,如:環保知識競賽活動、環保標語征集活動、環保小抄報黑板報評比及以環保為主題的演講、征文、歌唱比賽等,以此激發大學生參與生態道德實踐活動的熱情;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站等輿論工具,進行生態道德知識宣傳和教育,引導大學生學習和探討有關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與思考生態道德問題的興趣與熱情;四是要積極引導大學生組建生態環保社團,例如:“綠色社團”、“環保社團”等,定期開展環保教育活動:開展節約用水用電、回收廢舊電池、杜絕口香糖污染,提倡勤儉美德、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這樣的活動,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將在高校廣大同學中得到很好的樹立,形成人人保護環境、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五是要建立健全校園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合乎生態倫理原則的道德規范,通過制度規范的他律性和強制性,對大學生涉及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獎罰,以此來強化大學生的生態道德信念,使大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并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習慣,塑造健全的生態人格。

        (三)以體驗為重點的生態實踐過程。

        生態體驗是體驗的一種嶄新形式,它是“人置身于一定的生態關系及生態情境之中,在生態互攝的狀態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領悟三重生態(即自然生態、類生態和內生態)關系及其結構與功能的生態生滅之道,經歷內心感動,誘發和生成生態智慧、生態意識和生態能力的一種過程和境界”。大學生生態體驗活動的形式多樣,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是生態旅游。生態旅游是一種最常見、也最受大學生歡迎的生態體驗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適時組織大學生或者鼓勵大學生利用假期自費到生態旅游區、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等風景區開展游覽活動。通過參觀游覽,讓大學生身臨其境,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感受自然,使大學生在與自然的交融中切實地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相關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并自覺生發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道德情感,從而達到陶冶性情、凈化心靈、提升人格的教育功效。

        二是生態考察。生態考察是一種具有明確的教育目的性和針對性的生態體驗活動。它主要是通過組織具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大學生對所在地或周邊地區——尤其是對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較為嚴重的區域——進行了實地勘察或監測,使大學生了解大氣、水源、土壤以及野生動植物等生態因子的分布和變化情況,激發大學生對人類所面臨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產生探究的興趣,使大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生態環境的方法,提高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并進而增強大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喚起大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是野外生存。野外生存是一種經過精心設計的、在吃住無著孤立無援的山野叢林中面對生存與死亡的考驗,接受肉體和精神的磨煉,挑戰生理、智力和技能的極限的生態體驗活動。學校可適時組織學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由富有野外生存經驗的老師或教練的帶領,不攜帶任何食物飲料,在野外開展徒步旅行、攀巖涉水、穿越叢林、搭繩過澗、野外自救、尋水覓食、野營野炊等內容豐富的活動。通過這種親歷親為去解決生存問題和應對各種挑戰的體驗活動,使學生在克服通常不易遇到的各種困境中鍛煉身體、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深刻體會在大自然中為求生存而不得不克服各種困難的艱辛與愉悅,從而學會感激、尊重、敬畏、熱愛和維護自然,并自覺養成符合生態道德原則規范的生態道德行為習慣。

        實踐證明,通過開展以課堂為中心的生態教育,以校園為中心的生態文化建設,以體驗為重點的生態實踐過程,能夠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升華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情感、鍛煉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意志、增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信念、強化大學生的生態道德行為、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習慣,從而促成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塑就大學生健全的生態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蔣保國.大學生生態人格培育路徑探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0,(5):43-44.

        [2]鄭曉艷,王柏,郝淑媛.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問題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9):7-9.

        第2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關鍵詞: 生態理論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 互動

        生態系統(Ecosystem)理論指出,作為生態系統的個體只能在相互合作和競爭的環境中增強自我發展動力,并維系不斷向上發展的力量。生態系統理論運用于中職英語教學,能改變傳統的單一講解模式,讓學生在飽含情感和趣味的過程中帶著激情和興趣主動融入課堂,幫助他們深化理解感知。運用生態理論指導英語教學,使得學生從互動化的學習過程中篩選出有效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開闊知識視野和思維,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內生動力。運用生態理論指導英語教學,在有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積極競爭精神的基礎上,更好地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

        1.從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營造自由情境與氛圍

        尊重個體發展需要,為個體營造更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是生態系統的最核心要素,體現人文化發展價值理念。圍繞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創設自然、自由、和諧的情境,使得學生的英語認知體驗更深刻,更富有長期記憶性。

        在營造自由氛圍的過程中,可按照課程學習內容要求,結合英語情境化發展特點,讓學生在開放性和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調整相關策略方法,滿足他們的多元化發展需要。在創設自由情境中,拓寬延伸課程學習內容,幫助他們在熟悉的環境背景下更好地參與課程學習,讓他們在富有情趣的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多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鼓勵他們針對自己的學習認知感悟和綜合實踐體驗自覺參與互動交流,讓他們在自然和諧的學習情境中深化理解識記。以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創設自由化情境,使得學生帶著激情和興趣參與課程學習。

        學生在自由和諧的學習情境中大膽探索和主動交流,能使得他們對課程學習內容形成豐富的思維感知。例如,在有關藝術欣賞類的閱讀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圍繞“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表達主題,多鼓勵他們在靈活運用多種學習資源的基礎上,搜集19世紀以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畫報簡介及著名的電影明星的代表作品,并通過“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film?”和“Why do we need the colorful films in our life?”鼓勵他們表達,幫助他們活化認知,讓他們嘗試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予以呈現,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

        2.由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設計任務探究模式

        為學生設計具有可探究性和交流性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彼此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更多學習問題,更有利于幫助他們開闊學習感知思維。讓課堂生態在學生彼此交流中發揮應有作用,使得他們在相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展英語學習規律,使得他們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競爭力和發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熱情。

        依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差異特點,多為他們提供可探究交流的話題任務,使得他們在相互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圍繞差異性和多樣化,為學生設計具有可探究性的豐富任務,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幫助他們在深入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消除疑慮;多指導學生發揮群體學習智慧和力量,鼓勵他們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師生對話學習過程中大膽探索和主動交流,幫助他們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強化認知。互動交流模式運用能使得學生對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更深刻的感知。

        以任務合作打破傳統的單一講解模式,使得學生對課程學習過程有更全面的認知,幫助他們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提高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怎樣欣賞文學的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圍繞“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literature?”進行同桌交流,幫助學生深化語篇理解感知。在此基礎上,可針對“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literature?”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在相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探究和增進理解,幫助他們轉化知識運用過程。

        3.以學生的激情展示搭建多元互動平臺

        生態化的共榮發展需要個體在運用中積極主動展示自己,讓他們在主動展現的過程中散發青春活力。在展示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不同設計相應平臺,幫助他們在脫穎而出的過程中增強學習信心。

        通過這樣的方式搭建平臺,使得學生的理解思維更豐富,學習激情更高漲。在教學中,應運用好班級學習園地、學校畫廊等公示載體,讓他們在自我主動交流展示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習動力;圍繞學生學習需要設計活動載體,如課文情景劇表演、英語沙龍等,幫助他們在積極展示的過程中更好地調整學習思維方法。為學生搭建多元化和特色性平臺,幫助他們在自由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深化感知,激活自身潛能與動力。

        如上所言,生態化理論運用于中職課堂教學,體現了生本主義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情境中主動發展和積極交流,便于他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在生態化課堂創設中,多圍繞學生的英語知識生成和交流過程優化,突出真實情境和合作探究,更能夠使得學生帶著問題主動融入課堂,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究和解決問題,提高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薛晶晶.生態學視野下的英語互動教學[J].學理論,2013(36).

        [2]袁秀麗,林艷蕾.略論生態理論指導下的外語教學改革[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

        第3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循環經濟是基于生態經濟原理和系統集成戰略的減物質化經濟模式,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以3R(減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為操作原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循環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循環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生態工業園則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清潔生產要求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它通過物流或能流傳遞等方式把不同工廠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在產業系統中建立“生產者一消費者一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尋求物質閉環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產生最小化。它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后的第三代工業園區。

        黃石市工業囿的發展應在循環經濟理理念下,盡快建立黃石市生態工業園理論方法體系,并依此建立生態工業園,這對黃石市開展“兩型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構建黃石市生態工業國勢在必行

        黃石市是主要依托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黃石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正步八快速發展期。資源型城市是指因當地森林礦產資源的開發而興起的,并在一段時間內主要依靠資源型產業支持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類型城市。黃石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享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全市已發現的礦產有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4大類,計7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37種。其中金、銅、鉬、鈷、鍶、硅灰石等14種礦產儲量居全省首位。鐵、銅、金、煤、石灰石等是黃石的優勢礦產。煤、鐵、銅、金、硅灰石等礦產豐富,是全國六大銅礦基地、十大鐵礦基地之一,硅灰石儲量居世界第一。依托這些資源,黃石建起了鋼鐵、有色金屬和水泥等大型企業,吃了較長時間的資源飯。黃石市這個資源型城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本地的資源和環境造受到了一些影響和破壞。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利用,黃石市鐵礦、銅礦的開采量已下降50%以上,鐵礦石已由最高年產700萬噸減少到400萬噸。近些年來曾經引以為豪的礦產,開始呈現枯竭:22座礦山相繼閉坑,儲量低于30%的礦山有14座。煤炭開采量下降70%以上,煤炭只有最高年份的30%。黃石礦產資源面臨萎縮、枯竭。

        黃石作為老工業城市,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功能不很協調,資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污染問題較多。黃石市主要環境問題有①未來的環境窯量不足。②污染排放總量大并呈增長趨勢。③環境質量面臨降級威脅。④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總體上未遏制。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⑥資源稟賦不足。⑦產業結構調整艱難。⑧環境保護投八不足。⑦環境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執行性的環境法制尚待健全。

        黃石市的循環經濟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黃石市尚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工業園區。黃石市工業園的構建主要以實現地方GDP增長為目標,以招商引資為主要手段,多以圈地經營為主要形式,工業園發展存在一定不可持續性、非生態化等特點。目前許多工業園規劃和建設趨同化,缺乏特色。很多園區內企業沒有形成產業共生關系,物質和能源缺乏有效的流動,資源利用率低且浪費嚴重。園區內大多數企業都是傳統線性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產物,以“資源-產品-廢棄物排放”的開環型物質流動為特征,導致資源的高開采、高消耗、低利用和污染的高排放。這些現狀問題困擾著黃石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工業園區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后的新型工業組織形式,被視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和調整產業結構的有效途徑之一。生態工業園是以循環經濟與工業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式。與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相比,生態工業園具有明顯的戰略優勢。要實現產業生態化目標,黃石市必須按照生態工韭學和循環經濟原理規劃一批生態工業園。在作為湖北省工業發展支點之一的黃石市開展生態工業園建設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勢在必行并大有可為。

        2黃石市已具備建立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生態工業園基礎

        黃石市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黃石積聚了一批較具規模的資源型企業。在市場機制下,這些資源型企業通過產業轉型和資源綜合利用,逐步形成了以企業自主發展的循環經濟體系。黃石工業園區是伴隨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發展起來,而工業園區的建設主要以經濟發展為重點,存在著工業園區規模小,企業間關聯差,產業鏈短,生態園示范效應未能有效體現。黃石市產業發展總體上缺乏生態化規劃設計,循環經濟主要是由企業自主發展。有限范圍內存在不多的準生態工業鏈。未形成產業生態群。

        隨著建設經濟開發工業園區的經濟模式的推行,黃石市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先后建設的工業園使黃石的產業結構逐步得到了調整。黃石市各工業園區在招商和項目建設中,優先發展資源節約型企業,選擇科技含量高、資源節約、生產渚浩型企業八園,各園區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選擇主導產業,作為重點領域,構建企業經濟共生產業鏈,形成了市經濟開發區等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工業園區。在黃石市,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有示范作用環境友好企業、生態企業:湖北黃石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黃石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黃石興華生化有限公司、黃石發電股份有限公司、黃石振華化工有限公司、黃石華億冷軋有限公司、青島啤酒(黃石)有限公司等。作為推動“循環經濟”的重要實施手段,建設生態工業園的價值和必要性已逐漸得到黃石市相關組織部門機構(如黃石環境保護局、黃石市科技局等)、社會各屆人士的普遍認同。

        黃石市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的政策環境好。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石市依托資源發展經濟,并與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同步進行,初步形成了以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為加快發展黃石市循環經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黃石市已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試點實施期限為2008年~2010年。黃石市發改委組織編制(黃石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方案)、(黃石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力爭通過為期三年的循環經濟試點建設,使我市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率先在全省形成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模式。黃石市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會議(2008年8月22日)指出,以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優化發展環境為保障,努力打造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典型示范區;用5~10年時間,基本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文明體系,基本實現”建設大城市、發展大產業、構筑大園區”的宏偉藍圖,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這些為黃石市構建循環經濟理念下生態工業園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基礎和很大的發展空間。

        3建設黃石市生態工業園的措施與方法

        黃石市現有工業園基本上屬于我國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工業園,存在著重復性建設、高資源消耗和高污染等弊病,因此需要按照工業生態學和循環經濟原理的要求,改造和升級這些傳統工業園并建設一批新工業國。構建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導引企業的推進機制是推動生態工業園發展的總體思路,應采用不同的推進機制推動生態工業園規劃與建設。

        可采取以下具體措施與方法來加快黃石市生態工業園的規劃與建設。

        3.1加快建立生態工業園規劃領導機構。生態工業園是集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生態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牽涉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為保證新區生態工業園總體目標和規劃指標的實現,黃石市需要盡早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和高層次的專家咨詢隊伍。

        3.2盡快建立黃石市生態工業園理論方法體系。生態工業園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黃石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進行生態工業園建設時必須將規劃與本地特點相結臺。要遵循“減量優先”、“經濟高效”、“物質循環”、”產業集聚”、“企業共生”等原則。盡快組織開展相關規劃研究工作:基礎資料分析、企業層次規劃、工業共生網絡設計、污染控制規劃、組織運行管理設計、景觀生態設計、人文環境設計等。

        3.3加快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產業關聯。要大力發展有利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產業和產品,調整工業的結構和布局,重點培植生物與醫藥、機電產品、新材料、精細化工等采用新技術、可再生資源、清潔生產的新興產業。通過物質集成、水系統集成、能源集成、技術集成、信息共享和設施共享等措施,建立和加強工業園區內產業之間以及園區內與園區外產業之間的共生耦合關系,引進補鏈企業,構建工業生態系統,提高產業關聯度,強化產業集聚效應。通過協同進化,使企業業務結構、資源結構和組織結構的優化,從而產生費用的節約,并且企業問使對資源和利益的競爭轉向互補和合作。

        3.4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循環經濟為為指導,要改變舊的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績效,提倡資源再生,減少環境污染產出,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覡企業內部資源和綜合循環利用和產品結構的高級化。

        3.5加快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從實際出發,根據工業生態學原理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工業園區,明確工業生態園的產業定位,全方位建立園區內和各種鏈接關系,促進園區產業升級。

        根據現有工業園既有條件、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以及生態工業園特征,黃石市可以按照改造、升級傳統工業園、建設一批新工業園和虛擬型工業園等模式發展生態工業園。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有多種樣式,不應拘泥于形式,而應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設。當前土地資源逐年減少,同時企業存在負擔過重問題,改造型生態工業園和虛擬型生態工業園是適宜當前現狀的兩種主要類型的生態工業園。印應對現巳存在的工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以冶金、建材、電力為主體生態工業體系,并與生態工業園的建設和已經建設的工業園進行生態改造相融合,逐步發展為以生態工業園為依托的循環經濟體系。

        例如,黃石市新冶鋼的冶金工業園區、下陸工業園區應圍繞冶煉資源發展冶煉、化工生態工業園,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應增加補鏈企業,延長產業鏈。對于新工業園區(如黃石黃金山工業區等)建設,首先要對工業園區進行科學規劃,按照工業生態學原理,結合本地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確立園區處于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的主導企業,建立起相關工業企業的生態鏈和生態平衡關系,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黃金山工業區應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產業,與園區企業能夠形成生態產業鏈的項目優先建設,發揮產業聚集的工業生態效應,實現生態工業園內產業鏈共生互補。

        3.6研究先進適用技術,建立完善科技支撐平臺與體系。生態工業園建設過程中,先進的科學技術是關鍵,重點開發中水回用技術、重金屬回收技術、危險廢物和有毒有害化學品安全處置技術以及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及生態鏈關鍵技術等。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園園區企業孵化器,鼓勵園區孵化器與高校院所、中介服務、風險投資、孵化器協作網加強聯系和合作。

        3.7加大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生態工業園多元化投資體系。制訂有關資源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在確保信貸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支持生態工業建設的有關項目。加大財政對公共設施建設的投人。積極吸引民營和國外資金投人,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3.8加強生態經濟宣傳教育與國內外合作交流。大力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活動,積極倡導綠色文明,使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人心。在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管理人員中普遍開展生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有關課程的教育,提高他們環境資源意識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能力。

        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組織、部門、企業、科研機構等在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領域的學術、經驗交流與合作,建立各種信息交流平臺,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生態工業的成功經驗,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

        4結語

        第4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關鍵詞】動態生成教學高中數學

        引言

        動態生成是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提出的新理念,是新課改的核心。新課標下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條件,立足于基本教材,在課程教學中對教學目標進行延伸,對內容進行擴展,使教學課堂具有開放性與綜合性。動態生成資源是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真實思維的反饋,這種寶貴的資源是在師生交流中產生的,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準確捕捉學生的問題,加以靈活運用擴展,使之成為教學的典型案例。在高中數學中合理運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這對教師掌握課堂氛圍也是一種考驗,所以動態生成是教學實踐的必經之路。

        一.動態生成的概念

        動態生成在課堂上的內涵是

        教師針對學生有價值的想法予以改變原有計劃,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開展教學工作。對于動態生成,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理解,第一,動態生成是基于師生交流上的,學生積極回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出的信息,教師對于學生給予的問題予以詳細解答,這樣雙方互動的課堂才是動態生成的課堂。第二,展現在教學的靈活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特定的場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于問題的分析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途徑也不同,這就需要教師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第三,動態生成的結果與過程一樣重要。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資源,通過資源完善的方法將動態生成的結果予以考究,以便于完成教學任務。

        二.動態生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在數學課堂中的動態教學是指以數學教學課堂為中心,教師通過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向學生講解學習經驗,以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對數學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機械師教導,教師可根據學生課堂的具體情況予以靈活調整,不斷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2.1動態生成資源的有效運用

        高中教育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在教師講解課本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知識擴展,通過聯想的方式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思考,如此一來,通過一堂生動有趣的課程,產生的動態資源必不可少,教師應該及時撲捉課堂中的情況,隨時為學生的思維亮點做出反應[1]。

        例如,某實驗高中數學老師,在講解平面解析幾何時中的直線與方程時,某學生通過提前預習直線的斜率和直線的方程這兩節后,在課堂上,教師對于其內容進行加深,該學生的印象深刻,所以對于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他較于沒有預習的同學能夠更快更好地回答出來,對于其他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他也能一一講解。

        2.22.注重引導,深挖思維

        教師在是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完成一次知識的探究活動。教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合理運用資源,在引導學生完成探究過程的同時,帶領學生體驗數學的樂趣,通過教師的合理掌控,擴大探究過程中能夠獲得數學感悟[2]。這些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可能是學生思維的亮點,也可能是盲點,教師應該通過新奇的解答方式,把握資源的同時,深挖學生的思維。

        例如,某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圓與方程時,對學生加以指引,通過對直線的方程加以引申,讓學生從直線的方程引申至圓的方程。通過簡單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思維,借用圖形、規律以及其他輔助方式,利用其他方程進行對比,使學生對其深刻理解,以求學生能夠把握動態生成的資源,使得學生能夠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2.3加強交流互動

        高中數學課堂是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引者,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在交流中激發思維。數學課堂需要這種動態生成的資源力量。教師應該把握師生互動的節奏,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領域上通過最大化知識效益,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從師生互動中獲得多角度的教學問題,這樣,在拓寬視野的同時,有效完成學習的目標[3]。

        例如,某高中數學教師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將全班同學分為四組,通過分別與四組同學進行探討上一解課程的內容,分別解答學生的疑慮,增加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上一節課程內容。

        結語

        高中數學是教學中一個復雜的體系,需要結合動態生成加以實踐,通過合理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增強學習成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新友.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動態生成課程資源的發掘與利用[J].學周刊,2013,05(09):12.

        第5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關鍵字:跆拳道教學 三生教學理念 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1(a)-0000-00

        實際上,開展體育運動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幫助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恰當地釋放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但是我國目前的跆拳道教學的競技性太強,使學生的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脅。所以,跆拳道教學必須遵循體育運動的初衷,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有效開展教學計劃,使學生學好跆拳道。筆者通過深入研究發現,“三生教育”理念是當前對跆拳道教學來說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理念,三生教育理念更加重視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更加主動參與到學習,并且學生利用該理念更能理解好學習跆拳道的精髓,也為跆拳道教學提高了效率。那么筆者將針對三生教育理念,淺談其在跆拳道教學中的運用。

        1 跆拳道教學與三生教育理念的關系

        三生教育理念中的“三生”指的是生命、生活、生存,這三個元素是支撐著人一輩子發展的根基,任何一項的缺失對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然而在跆拳道教學中,由于強大的競技性的存在,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也就極大地威脅到學生的生命安全。從某種程度來說,很多人為了避免出現安全事故直接不參與跆拳道學習,或者教育機構為了避免責任直接不開設相關教學課程,使跆拳道教學的發展受到了極大地阻礙。而自從三生教育理念的出現,讓學生意識到跆拳道鍛煉的重要性,以及學習跆拳道的精髓,來有效地降低或避免事故帶來的傷害。所以三生教育理念是使跆拳道教學實現長遠發展的保障,將三生教育理念融入到跆拳道教學中,是有效解決現階段跆拳道教學中的問題的有效措施。所以,對于跆拳道教學來說,缺少了三生教學理念,就如船失去了船帆,不能朝著勝利遠航。

        2 在跆拳道教學中融入三生教學理念的策略

        2.1 注重精神的改變

        深入三生教育理念的研究,不難發現,三生教育與跆拳道教學有很深的聯系,更準確的說,三生教育其實和跆拳道教學所蘊含的精神實際是一致的。跆拳道教學幫助吸收三生教育中的優秀品質,如對生命的珍貴、艱苦奮斗等高尚品德,而三生教育幫助更好地學習跆拳道,學會避免傷害。但是將三生教育融入到跆拳道教學中,絕不是簡單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化。應該是對其共性進行發揚,沖突矛盾點要進行磨合,合理地避免問題的發生。對于共性,三生教育理念傳播的是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學會生存的理念,跆拳道教學的宗旨就是積極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擁有更好的資本享受生命。所以二者都體現了尊重生命的觀點,讓學生更好地享受生命的旅程。至于沖突,三生教育理念是直接地表現對生命的尊重,而跆拳道教學則是一個間接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又特別容易的威脅到生命安全。所以二者的沖突就是要如何規避風險,使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提高身體素質。舉一個簡單例子,要想有效的規避風險,那就是在教學中適當地根據需要降低競技性,或者把人體對抗換成與較柔軟設備的訓練,這樣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學生安全。

        2.2 實現師生角色的認知

        筆者根據大量的研究材料發現,如果希望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將三生教育理念融入到跆拳道教學中來,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全面的、具有完全人格的靈魂來對待,而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機器人。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應該實現對自我角色的認知,教師絕對不是站在道德高地,牽著學生鼻子走的主導者,學生也不是完全由老師支配的學習機器,進行著被動機械的學習。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二者處于同一層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與幫助,學生則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掌握著學習的進程。所以要想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以往教學的格局,不讓師生關系成為限制教學的阻礙。實現這一點,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日常課余生活,教師要多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成為朋友,不單單是傳授跆拳道教學的知識,關于如何進行有效鍛煉、運動對于生命的意義又是怎樣的,都是學生和老師很好溝通的話題。既幫助二者關系的優化,還使學生的精神層次得以提升。

        2.3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都是因為家長希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才把學生送到教育機構進行相關培訓,并不是學生真的有學習跆拳道的興趣。而學生對跆拳道學習d趣低迷的主要原因則是:很多學生總覺得跆拳道看起來就像打架,害怕自己受到傷害,于是并不想學習跆拳道。所以歸根結底就是學生把跆拳道的負面影響過于放大,從而產生學習跆拳道的消極情緒。那么有效地方法就是在教學中,合理地融入三生教育理念,使學生不再認為跆拳道是一個打架的活動,認識到學習跆拳道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跆拳道的興趣。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介紹一些跆拳道的發展歷史,歷史中有趣的小故事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興趣。也可以舉行一些簡單易學的動作的教授,讓學生先學到一些基礎知識,一點點萌生學習跆拳道的興趣,而不再是以往害怕學習跆拳道,害怕受傷。久而久之,學習跆拳道的學生就多了,跆拳道教學自然也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2.4 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教學

        在現代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能夠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有所收獲。模式化的教學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產生比較大的消極的影響,同時模式化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存在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必須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好三生教育理念的價值。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針對男生和女生、能力不同的學生、認知不同的學生等進行不同的教學,只有結合學生的制定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實際教學情況靈活的調整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個性能夠得到理想的發展,這樣現代跆拳道教學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的貫徹好三生教育理念,真正發揮好三生教育理念的價值。

        3 結語

        總而言之,將三生教育理念融入到跆拳道教學中是未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將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教學是值得借鑒的,未來中國的體育教學也離不開三生教育理念。那么廣大教師要積極在教學中,利用各種方式滲透三生教學理念,并且針對實際的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做適當地調整與改善,使之發揮更大的優勢。但是將三生教育理念發揚光大的這條路還很漫長,需要廣大教學同仁刻苦研究、大膽實踐,謀求最適宜時展的運用方式。

        參考文獻

        [1] 羅華玲,劉寒雁.云南特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之路――高等學校“三生教育”研究[J].昆明學院學報,2009(06).

        [2] 劉勇,馬錦.高校創新實“三生教育”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方法的思[J].昆明學院學報,2009(05).

        第6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一、跆拳道簡介

        跆拳道是一項重禮儀、強意志、健身體的體育運動,1994年9月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103屆大會”上跆拳道項目被接納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它發源于朝鮮半島,同中國武術一樣都是東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傳統精神。跆拳道是人們把人類生存的本能意識通肢體的動作表現出來,其一切舉措都以自身的防衛本能作為基礎,然后逐突變為一種主觀信心,從防御動作發展到進攻形態,最終到達自動化的行為階段。跆拳道運動要求練習者須具有勇猛、善戰、敢打敢拼的素質,培育果斷不移的作風,考究禮儀修養以及完善的人格。

        二、跆拳道的禮儀

        跆拳道練習者在學習技術訓練之前,首先要學習的是跆拳道的禮儀知識。只有懂得了跆拳道的禮儀知識,才可以練好跆拳道,從而達到最高境界。跆拳道禮儀的學習對于一個跆拳道練習者非常重要:謙虛和正確的言語,忍讓和友好的態度,虛心和好學的作風,是跆拳道練習者應當遵循的重要禮儀。

        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它貫穿了“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運動極其重視禮儀,它是以敬禮的形式體現出來的。它要求練習者在學習與訓練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禮儀,要學會敬禮。

        (一)講“禮”。探究跆拳道的禮儀,主要是強調練習者要講武德,不僅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要“以禮始,以禮終”,即崇尚禮儀,而且要把這種武德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國,如謙虛好學、孝敬父母、寬厚待人、自信自重、弘揚正氣。在跆拳道訓練中,跆拳道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練習固然重要,但通過練習被激發和培養的道德素養才是更為重要。

        “禮”應是每一位跆拳道練習者都必須學會的。由于跆拳道是練習者精神和身體的綜合修煉,使練習者在艱苦的磨煉中培養出理想的人格和體魄,并能夠真正掌握防身自衛的本領,因而對練習者精神鍛煉一環中就必須包括“禮儀”的教育和熏陶。“禮儀”是跆拳道運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行“禮”。跆拳道的敬禮要求是:身體面向對方,并步直立,兩臂自然置于身體兩側,上體前傾15度,頭部前傾45度,目視地面稍停后,還原成直立姿勢,行禮完畢。

        (1)練習時禮節。每一個跆拳道練習者在進入訓練館之前都必須身穿白色的、整潔的跆拳道道服,按照要求系好道帶,光腳或穿著道鞋后進入訓練場地。“以禮始,以禮終”是跆拳道練習者精神的中心思想。進入道場時,首先要向國旗和教練行跆拳道的鞠躬禮,以此來表示對祖國的熱愛,對國旗的尊重和對教練的尊敬;見到隊友時也應該行禮問好,以表示友好。訓練課中應時刻保持道服的干凈與整潔,每次需要整理服裝時要先向教練行鞠躬禮,然后背對國旗、教練及隊友整理服裝,整理完畢時轉身面向教練行鞠躬禮,以表示抱歉,其目的是要求練習養成的干凈整潔的習慣;訓練中如果出現氣勢不夠、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到位、沒有全力以赴等情況,在教練示意后應立即行禮以表示抱歉,為的是讓練習者在訓練過程中可以注意力集中,刻苦訓練,減少不必要的傷害;隊友之間應相互幫助,在腳靶訓練和模擬實戰等需要兩個人配合的訓練中,兩個人應以相互敬禮為開始、相互敬禮為結束,必須認真負責的幫助隊友做好每一個動作并及時的糾正錯誤,兩個人在交換腳靶或任何訓練用品時都需用雙手接送,同時行鞠躬禮,這樣可以培養隊友間的團隊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訓練過程中,練習者應該嚴格按照教練的要求進行練習,教練講話時練習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視教練認真聽講,不得隨意打斷教練講話,如要提問需行禮鞠躬,得到許可后才可以提出問題,得到解答后行禮鞠躬并說聲“謝謝”。

        (2)比賽時禮節。在比賽開始前,首先要向教練敬禮,然后向裁判敬禮,在每局比賽的開始還要求向對方敬禮,以表示尊重;在比賽中,如果紅方使用了犯規行為攻擊青方,當裁判員對紅方做出判決時,紅方必須服從接受并向裁判員行禮以表示歉意;在比賽結束時,應再次向對方行禮,并向對方的教練敬禮、握手以此表示感謝。

        三、通過跆拳道“禮儀”加強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

        禮儀是,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可以說打開社會這一扇大門的鑰匙。而跆拳道在學習以及練習過程中最為注重禮儀。跆拳道“禮儀”可以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大學生個體和諧。大學生是高校最主要的群體,大學生個體的和諧是校園和諧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構建和諧的主體,才能構建和諧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跆拳道的禮儀是表示尊重、友好、禮貌、謙虛和感謝,是一種內心思想的外在表達方式,這些禮儀不僅可以運用在跆拳道中,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時時用到,特別是對于新一代的大學生,對于這些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老師與父母就耳提面命地告訴我們要懂得尊重、禮貌、有好、謙虛和感謝,因為這些可以說是禮儀的總體概述。禮儀具有道德功能,也是一種操作性很強的道德和行為規范,通過在高校中開展跆拳道運動讓大學生在訓練中進行系統的禮儀教育,能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大學生明禮知恥的品格,使之能明善惡、知是非、辨美丑,從而對大學生個體行為的發生、發展和修正起到引導作用,進而在實際生活中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內誠外行”,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只有懂得了跆拳道的禮儀知識,才可以練好跆拳道,從而達到最高境界。而作為大學生也是如此,只有懂得了禮儀才能走得更高更遠,從而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四、小結

        第7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及生態失衡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普及環境教育勢在必行。高等院校作為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境教育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環境教育主要在于非環境專業學生的環境教育問題[1]。而高校對核類專業學生開展環境教育尤為緊迫,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環境與任何行業、專業都密切相關,任何專業的人才都應該了解和掌握環境保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為核專業的大學生在系統的掌握本專業的知識的同時,也需要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能夠自覺將環保意識滲透到其未來所從事的各項工作中,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例如,核能的開發和利用以及核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利用會產生的大量放射性廢物,會對環境及人類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對放射性廢物進行處置與回收利用。如果他們缺乏環境科學知識,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那么,他們在進行各項決策或從事各項工作時,可能就會不重視核領域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很可能會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應該使他們受到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教育以及必要的環境科學知識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環境意識,使他們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自覺執行者。第二,目前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無節制地開發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自然資源,這些化石燃料的消耗會伴隨大量co2、so2和nox等物質的產生,這些物質造成了“溫室效應”和“酸雨”等一列全球性環境問題,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因此,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極大的重視。核能作為一種清潔且安全經濟的新能源,已經開始在國內外得到大力的發展并有待大規模的使用[2]。另外核技術在環境科學及環境保護領域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所以核類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環境學導論”課程了解人口、資源、各環境要素、全球環境問題等,將增強他們的保護環境的使命感,這樣會促使他們更努力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將來有可能致力于核能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將核技術應用于環境領域,為解決環境問題做出貢獻。

        我院也開始意識到對核專業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將“環境學導論”課程設為核防和核工等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平臺選修課,并且選該課程的學生在增多。筆者正擔任我院《環境學導論》的教學工作,本文針對核類專業及學生的特點,就如何上好《環境學導論》進行初步的探討。

        1 要使學生對“環境學導論”課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

        在實踐教學中發現核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環境學導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覺得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認為學習環境方面知識是環境專業或化學專業等學生的任務。這主要是這些學生環境意識不強,他們可能會認為,社會要想發展,就必須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物質,環境必然要受到破壞,如果要保護環境,社會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覺得,環保是國家的事,個人力量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另外是學生的環境基礎知識相當缺乏,不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不了解我國環境問題的嚴峻現狀;不了解污染物的形成、轉化及其對人體的危害,不了解人們因破壞自然環境所付出的代價。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第一堂課就應向學生強調開設“環境學導論”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核專業與環境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使他們明白學習該課程目的是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其能理解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發展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也就是培養他們的環境素質,而環境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是適應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必備的一種素質。只有這樣不斷地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環境學導論”的重要性,才會激起他們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并重視對環境知識的學習。

        2 “環境學導論”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實踐

        2.1 根據專業特點,優化教學內容

        “環境學導論”課程涵蓋內容多,涉及專業領域廣。而該課程的授課學時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根據核類專業學生的關注點,針對性選擇教學的側重點,做到詳略得當;應結合核專業特點講環保,讓學生真正了解本專業與環境科學的契合之處。根據實踐教學中對核類專業學生的觀察發現,他們大多關注學習該課程與自己專業的關系,關注以環境科學的方法解決核領域實際問題的思路和可能達到的效果,以及核科學與技術在環境方面的影響和應用。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時,應側重地傳授學生關注的相關內容,如講能源與環境時可重點討論核能與環境的關系;講“三廢”污染時可側重放射性“三廢”對環境的影響及其治理;講環境治理技術時可討論核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等。這樣會使學生重視該課程的學習,將來能更好地把環境意識滲透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如通過環境科學的知識及方法解決核領域的一些實際問題,或利用核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治理和保護環境等。

        2.2 采用互動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們互動的過程,讓學生們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才能使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并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老師可以針對所學的內容,列出一些話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例如,在講解生態學相關章節時,老師可以先講授生態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再將學生分為幾組,讓每組學生就“生態學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討論之前,要求學生除了閱讀教材還需查閱其他資料,了解如何利用生態學原理解決環境問題(如生態規劃、生態農場及生態工藝等)的最新知識。由于學生從“查閱資料”到“討論”,一直都參與其中,因此有較高的積極性進行學習與思考,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拓寬了知識面,同時提高了學習課程的興趣。互動式教育克服了僵化、一統的教學弊端,把教學形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師生互動,甚至以學生為中心;把教育行為從單純的知識學習轉變到反思與行動、參與和實踐的相結合,更加激發了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達到素質的全面提高。

        2.3 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對學習環境科學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學生的環境意識有必要將理論與某些具體的環境問題相結合,也就是說教師應在講授理論知識多引入相關的案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是在聽“故事”、看“故事”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如在講授“海洋污染”時,可以引入近期發生較嚴重的且大家熟悉的“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和“大連石油污染事件”,并借助于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自己在網上收集這些事故的相關圖片和視頻,向同學們直觀的展示海面污染,動物死亡等觸目驚心的場景,感受到石油漏油事故導致的環境災難。講到生態平衡破壞,可引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破環給炎黃子孫帶來無盡的水旱災害的例子,也可以影視圖像向同學們展示一些事實: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過度放牧致使草原場退化以及濫獵濫捕鳥獸導致物種的數量減少或滅絕等。

        轉貼于

        2.4 豐富課外知識,增加實踐環節

        由于所學的是非環境專業,核類專業的學生平時不太關注學校邀請的環保工作專家所作的環境保護學術報告或講座,也不參加社團舉行的環境知識競賽等活動,因此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這些環境類的學術和競賽活動,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以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對環保工作動態的了解,增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實驗環節,如在有關“噪聲”的教學中,可安排不同小組同學利用課后的時間分別在道路、居民區、商業區等不同地點用聲級計測定噪聲值,再結合我國頒布的《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對測定區域的噪聲環境質量進行評價。若在學習“水環境”的章節之前,還可安排與課程有關的野外參觀,比如我院可組織學生觀察衡陽地區湘江水質的變化,讓學生初步設計水質的監測并對水樣進行對比,且要求對實驗結果要以報告形式進行分析總結。另外如有條件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污水處理廠以及垃圾填埋場等,這些親臨實地環節會使學生感到新鮮和好奇,從而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參觀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從“簡單的看”上升為“理性的思考”。這些實踐環節既豐富了課外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且鞏固了理論知識。

        3 結語

        第8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關鍵詞:環境生態學;環境類專業;教學內容;實踐環節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8-0236-02

        環境生態學是生態學和環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是生態學的重要應用學科之一。環境生態學是研究在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機理、規律和對人類的反效應,尋求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和保護對策的科學,即運用生態學理論,闡明人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及解決環境問題的生態途徑。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都將《環境生態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在近十年的《環境生態學》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在教學內容、實踐環節和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一定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和工科院校環境類專業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調整建議,以期為相關院校《環境生態學》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一、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選取。目前國內多數《環境生態學》教材的內容可以劃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生態學原理,二是應用生態學。內容包括:環境生態學緒論、生物與環境、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干擾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系統服務、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評價、生態工程、生態系統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我校《環境生態學》講課課時為24學時,相對于教材內容來說課時嚴重不足。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兼顧生態學基礎原理和應用生態學兩大方面的內容,同時突出重點,讓學生真正掌握課程內容,是該門課程改革創新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實踐內容的設置。《環境生態學》的課程特點是基礎理論和知識點多,涉及的交叉學科多(如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植物學、動物學、土壤學、經濟學、管理學、土木工程、風景園林、城市規劃等);研究對象的空間尺度從生物個體、生態系統到景觀和生物圈。此外,許多基礎理論和方法需要在實驗和實際工作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應用,如何結合我校建筑類大學的培養要求和實驗條件,科學設計《環境生態學》的實踐教學內容,鞏固和提高課堂內所學知識,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目前,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以PPT為代表的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多數時候,課堂上教師以PPT為線索進行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傳統的單向教學方式下,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積極思考,缺少與老師的交流互動,課后也缺少相應的作業習題,導致學生很難深入理解知識點和基本原理。特別是在生態學原理部分的教學中,單純的理論講授較為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何改進傳統的教學手段,通過更加多樣化的、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4.學生成績的評定。在教學過程中,以往對學生成績的評定多以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70%)為主。這樣的評價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如作業相互抄襲現象突出、課堂上不專心聽講、考前突擊背書復習等。由此可見,上述成績評定方法存在一定弊端,無法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也沒有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成績評定方式。

        二、環境生態學課程建設優化對策

        1.教學內容的取舍。根據我校建筑類大學的定位、環境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對《環境生態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取舍。除了重新選擇更加適合短學時、環境類專業的生態學教材之外,在課堂教學別突出生態學的基礎知識脈絡、生態學思想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生態恢復和生態工程等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內容。教師有效利用課堂時間,重點講解課程要點和難點,介紹學科最新研究與工程進展,補充和穿插較多的工程案例,使得教學內容既不脫離教材,又在教材基礎上有所深化和補充。此外,結合我校城市雨水管理、給水排水和資源循環利用等特色研究方向,重點展開水生態系統構成、水生態環境監測與修復、水生態恢復工程等內容,為環境類專業后續相關課程的順利開展打下較為扎實的生態學基礎。

        2.改革實踐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知識的作用。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加強實踐環節的比重,豐富和改進實踐教學內容。我校《環境生態學》的實踐環節分為兩部分內容,即生態實習和認識實習。在生態實習方面,借助大興新校區建設的有利契機,建設了生態學專業實驗室和室外實習基地。在新修訂的培養計劃中,給環境科學專業安排了兩周的實習期,開設的實驗有:重金屬對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溫度對植物葉片細胞膜透性的影響,氯氣污染對植物葉片澄清液pH的影響,校園環境生態因子調查和校園植物群落調查。通過生態實習周,使學生鞏固了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生態學調查和實驗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其對身邊環境生態問題的關注和興趣,教學效果良好。此外,在大一第二學期開展的認識實習中,重點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學習。為提升我校教學質量,特聘請北京大學生態學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實習。實習過程中,徒步考察北京北海團城、景山公園、皇城根遺址公園、菖蒲河公園和國家大劇院等典型場地,就城市植被群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排水和水景營造等內容展開專題實習。在實習中,學生通過對北京鄉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認知和比較,了解華北地區常見植物群落的組成和應用,對比古代和現代城市水景營造理念和技術方面的異同,使群落、生態系統、生態工程等方面的理論和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針對上文提到的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我校在《環境生態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包括課堂講授、案例研討、播放視頻和課后資料檢索等。特別是在課堂上,教師針對教學重點,設計開放式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鍛煉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對一些可以通過學生自學掌握的內容,如生態工程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就某類生態工程進行系統介紹,通過文獻檢索、資料匯總、課堂匯報、報告寫作等環節,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論文寫作等綜合技能。同時,教師在過程中應注意掌握全局,通過教師對學生匯報的深入分析及總結,彌補學生匯報中的不足,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理解的深度和系統性。

        4.改進成績評定方法。我校對《環境生態學》的成績評定方式也進行了一定改進。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期末考試兩方面組成,既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考核學生出勤、作業等情況。期末試題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試題在考察基礎知識和原理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考察。此外,也結合教學內容的改革,將學生案例研討、專題報告等形式納入成績評定。

        《環境生態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隨著近年來生態學理論的迅猛發展和復雜環境問題的涌現,《環境生態學》的前沿性領域也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展。目前,我國《環境生態學》的教材偏重生態學基礎理論,對于建筑類高校的環境專業而言,存在學時不足、重點不突出等問題。這些特點決定了《環境生態學》課程建設的難點和重點。針對以上問題,我校環境系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實踐環節、教學方法和成績評定方式等方面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力求提高教學效果,辦出特色。

        參考文獻:

        [1]牛曉音,鄭家文,劉家第.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11,(4):44-45.

        [2]盛連喜.環境生態學導論[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9篇:生態學導論范文

        關鍵詞 環境舞蹈 生態學 創編 探析

        中圖分類號:J792 文獻標識碼:A

        Environment Dance in Ecology Perspective

        AN Jia

        (Department of Dance, School of Music,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 the dance ecology theory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dance and its own; use body mov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 nature or city spatial perception of creation, presentation of dance works in the form of theater. At the same time to appreciate works with new eyes look at our life and environment, thu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tap dance and ecology of cross discipline, and guide people to add resource annotation people use environmental dance environment thought, causes the environment to dance for increasingly broad prospec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ance; ecology; creating; analysis

        1 環境舞蹈的概述

        環境舞蹈是不以技術完美為前提,不在意人的肢體如何舞動,有借鑒美國先鋒派里先進前衛概念,注意的是人類為什么而舞蹈,追求挖掘人類內心世界的意識思維流動,開始以另一種方式探求舞蹈藝術的表現形式。舞蹈可以和臺下的觀眾說話,可以自我哼唱,喊叫,追逐,可以任意走動、互相拉扯,甚至更多地互動。

        中國現代舞的開放與發展較西方起步較晚,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青弋的《現代舞蹈的身體語言》藝術中講到中國現代舞的抉擇,中國“三地”現代舞走向多元化,領域的拓寬與形式風格的多樣化,其中代表性比較強的就是古名伸的接觸即興的舞蹈形式的舞蹈劇場:激發身體更豐富的語言和尋找舞蹈更廣大的空間。“即興”帶來最出人預料的結果,也帶來舞蹈空間的某種無序狀態,沖破風格化的束縛,使空間變得精彩豐富,身體的狀態不再固定不變,出現無限的可能性。在中國民間的戲劇實驗團體的戲劇實踐中,高行健編劇牟森導演的《彼岸》的演出也是一次成功的環境戲劇范例:它是在1993年的六月,在北京電影學院的一間用報紙糊滿空間的教室進行的。觀眾沿墻四周而坐,演員就在語言動作和形體動作的交替中展開演出――在教室的斜角拉起的繩子上爬援。《彼岸》真正創造了某種熾熱的氛圍,有效地將觀眾包裹在演出活動中。當演員血紅的臉色、暴漲的青筋、淋漓的汗水、隆起的肌肉、粗重的呼吸、喉頭的喘息、亢奮的呼叫、彌漫的汗味,就在你眼皮底下呈現時,當你看到一群人在你身邊和頭頂翻滾撲跌撕扯時,當你被演員用繩子捆綁在椅子上,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身體的自由活動,陷入了由大小繩索編織的巨大網絡時,當你被演員拉住一條腿扯住一只手,無意中充當了他們攀緣的平衡支點時,你能不為這活生生的搏斗而不是裝摸作樣的表演,這充滿力度與動感的生命噴發,這狂放的生命激流的流瀉,這熱血的奔突所震撼嗎?這就是環境戲劇強調的共同創造的情景。在創造的情景中,參與者在體驗來自他們過去的,當前存在的麻煩之中,它不是模仿也不是心理演劇式的,它遠遠超越了理性的邏輯為中心的(戲劇文本)運作方法。在這里,戲劇的從文本結構到導演創造再到舞臺呈現的環節被取消了通常的秩序,戲劇構成的所有已知秩序已經被不確定的成分所打亂,全部動作都來自參與者的即興創造,文本不是演出作品的出發點也不是終點,空間被賦予生命,演員不是演員而成為了環境的一部分,然而結果卻使戲劇充滿不被預知的生命活力。

        由此可知,環境舞蹈也是基于即興的舞蹈表演演化而來的。

        綜上所述,環境舞蹈是建立在現代舞即興創編的基礎上打破了傳統約定俗成的創作原則及欣賞習慣,觀眾與演員角色可以互換的一種更具風格個性化的新興舞蹈藝術表演形式。

        2 環境舞蹈的表現特點與舞蹈生態環境的聯系

        2.1 環境舞蹈的特點

        2.1.1 觀眾與演員零距離

        傳統舞蹈中,觀眾和演員是有距離的,并且很容易分清楚。而環境舞蹈打破的是慣常的劇場式的交流方式。觀眾和演員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共同表演,所以很難分辨出觀眾和演員。

        2.1.2 空間變化更大

        人們用改變一個空間來“創造”一個環境。在創作的過程中沒有預先設計布景,在到達劇場之后,根據已有的環境,只需要一些事件修改舞蹈部分的順序和定位以及流動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用這種對空間固定不變的相反一面是“發現空間”,空間的安排是任意可行的,布景是為了理解空間而非掩飾或改變。觀眾可能突然,未預料地創造出新的空間的可能性。一個空間的特定組成部分是用來探索和使用,而不是掩飾。這都是與傳統舞蹈的設計的不同之處。

        2.1.3 焦點是靈活的,可變的

        環境舞蹈在正統舞蹈的基礎上把焦點的相對固定改變成增加多種焦點,或者沒有焦點。在多焦點中,一件事以上――相同的事件,或混合的媒體――同時發生分布在整個空間。每一個獨立的事件與其他的事件競相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空間是安排好的,所以沒有一個觀眾能夠看到一切,需要走動或重新調整他們的注意力。

        2.2 環境舞蹈編創和舞蹈生態環境聯系

        舞蹈生態環境是與舞蹈發生互相作用、相互影響關系的自然與社會環境。在環境舞蹈的編創過程中引入國外流行的編舞理念與方法“環境編舞法”,在環境戲劇創始人理查?謝克納初步了解了環境戲劇創作的理念與方法歸納總結而成的創作模式。提出對“表演空間”的思考,通過對不同環境空間從概念到技術的分析、理解、編創、表演去初步接觸環境編舞的理念與方法;學習達到對環境舞蹈從表演方法到編創理念的基本理解,學會在不同的環境空間中進行放松的表演與創作。舞蹈藝術之中存在戲劇的因素,戲劇在舞蹈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因素,下面就是針對環境舞蹈的特點從戲劇中舉的一些實例:

        (1)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一級導演查明哲導演的法國思想家薩特的《死無葬身之地》,這是一部講述了二戰時期六個男女游擊隊員在一次戰斗失敗后被捕,經歷了酷刑和生死考驗,表現了他們在極端情境中的反應和自由選擇。在劇情的進展中,咫尺之間,觀眾們能夠聞到鮮血的腥味,能看到酷刑過程中被施暴者拔下夾在鉗子上的手指甲……在被監禁的一群人決定要處決可能經不起拷打的弟弟時,小男孩滿場亂跑,跪在觀眾腳下狂叫“救救我!求求你們不要殺了我!”最后在眾目睽睽下抽搐著被掐死。這對應的就是觀眾與演員的零距離。雖然面對同一戲劇不同的人會有自己不同的反應,觀眾的審美心理定勢都會出現民族性、地域性、社會階層性及個體氣質的差異。但期待視界構成的審美心理定勢卻在環境戲劇的構成空間被間離和打破,使現場出現參與交流不可預知的興奮,背離了戲劇約定俗成的規定情景,在過程中創造集體心理體驗的自由空間成為了現實。

        (2)1991年,中國國家話劇院、亞洲劇壇具有影響力的著名實驗戲劇導演孟京輝在中央戲劇學院排了《等待戈多》,其中“把觀眾請到舞臺上,演員在臺下演,整個環境像病院一樣,弗拉基米爾和愛斯特拉岡就在病院里掰扯來,掰扯去,人生的那點意義就在這樣一個空間里掰扯。這里修改戲劇部分的順序和定位以及流動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環境舞臺的設計與傳統有所區別,有了更多的空間里的變化。空間不再是固定不變的。這對應了第二個特點舞臺空間的轉換。

        綜上通過對環境舞蹈藝術特點理論的學習,運用舞蹈創編的手法,不久之前舞蹈系的一位舞蹈老師創作出了一支環境舞蹈,他給我們講述了他的靈感就是置身于一片空曠的大地之中,看著大自然的景觀。再加上前段時間北京地區遭遇的霧霾天氣,其原因就是和環境污染有關,所以兩者結合就行動起來了。編舞者產生了創編環境舞蹈的想法,開始進行了以環境為天然舞臺打造一場環境舞蹈的藝術盛宴的籌備。這里就是凸顯了環境舞蹈沒有像傳統舞蹈一樣具有固定的劇本,而是一種即興的創作。舞臺就像是編舞者的處理自己思想的畫布。隨著編舞者思想意識的流動,環境舞臺也在不斷變化,作為此次環境舞蹈表演者的一員,在一個周日的下午,在武漢市光谷步行街展示了環境舞蹈的藝術魅力和表現特點。在光谷諾大的場地下,隨地起舞,隨心舞動,牽著路人一起用肢體傳達我們的情感,擁抱大自然的街上的路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欣賞著藝術盛宴。而此刻圍觀的行人也成為了舞蹈的參與者,在這一時空里,沒有觀眾與演員的區分,焦點也是不斷地轉換,使舞臺更具個性風格。雖然圍觀的群眾可能還不太了解這門新興的舞蹈表演形式,但是表演者用肢體動作去展現了他們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飽滿的熱情貫穿在整個舞蹈始終,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就是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環境,珍愛生命,希望人們不要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我們地球母親。

        3 舞蹈生態學中舞蹈與環境的關聯

        舞蹈生態學是一門研究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從而對紛繁復雜的舞蹈現象進行解釋,以揭示舞蹈發生發展規律的綜合學科。自然環境對舞蹈的影響很少有直接而純粹的。以下的這個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舞蹈和環境的關聯:

        2001年王小鷹導演的《安娜?克里思蒂》的開場,整個空間彌漫藍色的霧氣,海濤聲陣陣包裹著劇場向上空升騰,所有進場的觀眾坐在舞臺上,面對實際上是管道的后臺,但是卻有在海岸船邊的臨場感覺。環境對于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情感烘托,焦點的多變,不能只關注舞臺上的布景,觀眾演員與舞臺環境的融合是一個亮點,一個和諧的整體亦是環境對于舞蹈的舞蹈軀體影響的體現。將音樂創作當作一種記錄,只聽從心的自然,舞者跳得隨心,觀眾看得樂心。

        4 小結

        在環境舞蹈與生態學的聯系中,從環境舞蹈最基本的要素進行研究,再從編創的方式到舞蹈生態學,這正是在當今人類進入系統綜合思維和藝術研究進行方法論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向著舞蹈未知世界的探索。我們不僅關注著有關舞蹈、生態自身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的那些實質性的問題,而且也注重認識論、方法論的探索以及舞蹈生態學實踐意義的探尋。這里的實踐,不僅包括前文所提到的繼承、保護與創新,還包括與每一個舞人息息相關的舞蹈創作、舞蹈教育教學、舞蹈批評,以及整個舞蹈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等問題,而整個舞蹈生態環境健康發展正好就是我們需要不斷研究探索的。

        環境舞蹈中的編創手法和藝術特點都是從環境戲劇中學過來的,環境戲劇又可以被稱為脫離傳統劇場之外的戲劇,脫離了傳統演出模式的戲劇,是20世紀以來人(下轉第65頁)(上接第34頁)們在新的演出方式上做的不同的探索。環境舞蹈作為新興發展的一門舞蹈藝術表演形式,它與其它舞種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它融入了當代的一些新潮思想,一種新的審美心理自然地產生,符合人類審美的特性,人們可以在環境舞蹈中慢慢滿足自身對于藝術的新追求與渴望。舞蹈藝術自身的邊緣性通過這個新興的發展形式得以緩解,進而逐步上升獲得發展空間。以劇場、多媒體科學技術的滲透作為依托,獲取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資華筠等.舞蹈生態學導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

        [2] [美]理查德?謝克納.環境戲劇[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

        [3] 譚洪濤.環境舞蹈的藝術魅力[J].歌海,2009(4):87-89.

        [4] 李真真.舞蹈的環境與舞蹈生活的感悟[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

        [5] 劉青弋.現代舞蹈的身體語言[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6] 劉青弋.西方現代舞史綱[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资源26u | 婷婷夜夜人人六月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 色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