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

        第1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1. 強化學生積極的心理傾向、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理想是意志行動的強大力量源泉,初中生正處在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理想尚未形成。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積極的心理傾向:對物理有好奇心,從實用角度想學到能應用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識。他們常從物理的廣泛應用和物理學家們取得成就的動人事跡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發一種將來在科學上有所貢獻的愿望。

        這些心理傾向,有利于理想的樹立。因此,教學中首先應使學生這些積極的心理傾向得到滿足。如教學“壓強”時,上課一開始,向學生提出:“圖釘的一頭為什么做成尖錐形?”并指出,“如果我們學好了壓強,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學生頓感到驚訝,想不到小小的圖釘還有科學道理,隨即產生濃厚興趣。進而學習壓強知識,應介紹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和生產生活實際的關系,強化了學生積極的心理傾向。其次,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古今中外物理學家的故事,特別是選編一些反映我國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物理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四個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物理,在心理上產生對物理學習的更高要求,逐步樹立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振興中華而學好物理的遠大理想,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 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培養學生的堅韌性 意志行動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離開困難,磨礪意志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在教學中,當學生學習發生困難時,教師應積極啟發誘導,通過學生自己的力,獨立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根據心理發展的情況,初中生的獨立意識很強,肯于獨立鉆研,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自信心,尤其是初三年級學生,他們能看懂的內容,不喜歡別人再講,自己會做的題不想問別人。為此,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給他們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培養他們的堅韌性。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閱讀一些物理學史,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從科學家們的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 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果斷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機有“趨避沖突”現象,“趨”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敗。彼此間發生矛盾,構成內心障礙,使外部行動陷入欲于不能、欲罷不甘的狀態,這是產生優柔寡斷的心理原因,同時來自周圍環境非議的壓力也是產生優柔寡斷的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問題或板演時,由于過去未答好或出現錯誤而遭受同學的嘲笑,故產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前怕狼,后怕虎”,畏縮不前,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應該在積極地啟發、誘導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鼓勵學生把甘苦、榮辱置之度外,丟掉“怕”字,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2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規范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工作,我局組織制定了《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并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請涉及生物學評價的產品注冊的企業,可提供生物學評價報告(含支持性文件)代替產品注冊檢驗報告中的生物學試驗部分,或進行全項生物學試驗。

        二、國外企業提供的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報告中含有生物學試驗報告的,企業應提供生物學試驗室所在國的GLP證明。

        附件: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

        2.《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報告》的出具與審查要點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1: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

        一、目的與范圍

        為使GB/T16886-ISO10993系列標準能夠正確而有效地實施,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為醫療器械評價者提供了生物學評價指南,為醫療器械的審查提供了生物安全性審查指南。

        注:本指南不涉及微生物污染、滅菌(如“無菌”、“細菌內毒素”)、除菌和動物源性醫療器械的病毒去除與控制等方面的生物安全性。

        二、術語

        (一)醫療器械:同《醫療器械管理管理條例》。

        (二)制造者:醫療器械制造者或商標持有人/單位。

        (三)評價者:醫療器械制造者或受其委托的專家。

        注:醫療器械制造者對生物安全性評價負責。

        (四)審查者:對醫療器械管理負有職責的行政管理部門或受其委托負責醫療器械審查的機構。

        三、醫療器械/材料首次生物安全性評價

        (一)評價依據

        GB/T16886-ISO10993《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

        (二)評價者

        應當經過培訓并在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方面具有長期實踐經驗。

        (三)評價要求

        1.出于保護人類的目的,需要進行生物學評價的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特別是必要的動物試驗)未開展之前不得進入臨床試驗。

        2.對醫療器械開展生物學評價時,應當按照GB/T16886.1-ISO10993.1給出的評價流程圖開展。

        3.評價者在進行生物學評價過程中應當注重運用已有信息(包括材料、文獻資料、體外和體內試驗數據、臨床經驗),不應當局限在生物學試驗上。

        4.當生物學評價確定需要進行生物學試驗時,應當委托有相應生物學試驗資質的檢驗機構來進行。

        5.在進行生物學試驗時,應當:

        (1)在進行動物試驗前,先進行體外試驗;

        (2)按要求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試驗動物資源,優化試驗方案,降低試驗成本。

        6.應當按GB/T16886-ISO10993系列標準對報告的要求,出具《生物學試驗報告》。

        注:生物學試驗報告可不與型式檢驗報告一起出具。

        7.《生物學評價報告》可以考慮(但不限于)包括以下方面:

        (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2)醫療器械所用材料選擇的描述;

        (3)材料表征

        -醫療器械材料的定性與定量的說明或分析

        -醫療器械材料與市售產品的等同性比較

        (4)選擇或放棄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

        (5)已有數據和試驗結果的匯總;

        (6)完成生物學評價所需的其他數據。

        四、醫療器械生物安全性重新評價

        (一)在下列情況下,制造者應當考慮進行生物安全性重新評價:

        1.制造產品所用材料來源或技術條件改變時;

        2.產品配方、工藝、初級包裝或滅菌改變時;

        3.貯存期內最終產品發生變化時;

        4.產品用途改變時;

        5.有跡象表明產品用于人體會產生不良反應時。

        若企業提交了沒有發生第四條第(一)款所規定的重新評價情況的聲明,在該產品重新注冊時,可不要求重新開展和補充開展生物學評價。當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GB/T16886-ISO10993的系列標準重新修訂后,若企業提交了沒有發生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況的聲明,在該產品重新注冊時,不要求補充生物學評價。

        (二)重新評價時應當盡量利用臨床評價信息、臨床研究信息以及臨床不良事件信息來進行。

        重新評價應當在以往評價所形成文件的基礎上開展,以避免重復不必要的生物學試驗。重新評價應當按照第三條規定的程序進行。視具體情況,重新評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針對某一方面,但評價內容應當形成文件。

        五、醫療器械生物安全性審查

        (一)審查人員

        審查者應當接受過GB/T16886標準的培訓。

        (二)審查依據

        GB/T16886-ISO10993《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

        (三)審查要求

        1.應當根據產品使用說明書中所述的用途和產品的生物學危害的風險大小確定生物安全性審查嚴格度,必要時應當聽取專家組的意見。

        2.審查對象主要是《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報告》。

        3.作為生物學審查的輸出,對所出具的每項審查結論,應當盡可能引證GB/T16886.1-ISO10993.1中的相應條款。

        注:《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報告》的出具與審查要點詳見附件2。

        附件2: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報告》的出具與審查要點

        一、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程序應當按GB/T16886.1-ISO10993.1給出的評價流程圖開展。由于醫療器械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各醫療器械在按流程圖進行生物學評價時,實際產品在流程圖中所走的路線是不一致的,應當對所走的路線予以詳細說明。

        二、醫療器械所用材料的描述

        三、材料表征

        (一)醫療器械材料的定性與定量的說明或分析

        審查者了解醫療器械材料的成分信息,是審查決策的前提。制造者有義務對醫療器械所選材料的配方和/或來源給予詳細的說明。至少從以下一個方面獲取材料的信息:

        1.公認的材料化學名稱;

        2.材料理化特性信息;

        3.從材料的供應方獲取材料的成分信息;

        4.從醫療器械的加工方獲取加工助劑的成分信息;

        5.化學分析;

        6.有關標準。

        注:采用經過主管部門認可、并有標準可依的材料,比未得到認可的材料更具有生物安全性保證。

        (二)醫療器械/材料與市售產品的等同性比較

        與上市產品進行等同性比較的目的,是期望證明該產品與上市產品具有相同的生物安全性,從而為確定該產品的生物學評價和/或試驗是否可以減化或免除。

        產品的等同性比較主要分為兩方面的比較。首先是比較材料和產品的用途是否等同,由于醫療器械的材料與用途對其生物安全性起決定性作用,如果能夠證明注冊產品材料和用途與上市產品具有等同性,就表明注冊產品具有最基本的生物安全保證。但這還不足以證明注冊產品與上市產品具有完全的等同性,還應當證明兩者的生產過程(加工過程、滅菌過程、包裝等)是否相同,因為生產過程也可能會引入新的有害物質(滅菌劑、加工助劑、脫模劑等殘留物)。

        與同類產品、材料、生產過程進行等同性比較,不是單指比較兩個材料是否完全等同,而應當從毒理學等同性進行比較。與同類產品材料比較的原則是,所選用的材料和生產過程引入物質的毒理學或生物安全性不低于同類臨床可接受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注冊醫療器械和/或材料與已上市醫療器械和/或材料是否具有等同性,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ISO10993-18給出的以下示例都能表明生物學等同性:

        1.擬用材料的成分和可溶出物與臨床已確立材料等同;

        2.擬用材料與現行標準規定材料的一致性及擬用材料符合現行標準中規定的用途、接觸時間和程度;

        3.擬用材料具有比其擬用接觸方式更高接觸程度的臨床應用史;

        4.擬用材料的可溶出物限量不超過GB/T16886.17-ISO10993.17規定的允許極限;

        5.擬用材料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或殘留物比其擬取代的臨床已確立材料更具毒理學安全性(假定接觸相似);

        6.擬用材料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或殘留物與其擬取代的臨床已確立材料具有相同的毒理學安全性(假定接觸相似);

        7.擬用材料與臨床已確立材料的可溶出物成分種類和數量不變,唯一區別是前者中的添加劑、污染物或殘留物已經去除或比后者有所減少;

        8.擬用材料與臨床已確立材料的可溶出物相對量沒有增加,唯一區別是前者使用了比后者更能降低可溶出物水平的加工條件。

        注:與自家生產的上市產品進行比較,往往比與他家生產上市產品進行比較更現實、更具可操作性。

        四、選擇或放棄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

        評價可包括有關經驗研究和實際試驗。如果設計中醫療器械的材料在具體應用中具有可論證的使用史,采用這樣的評價,其結果可能不必再進行試驗。

        由于醫療器械的多樣性,對任何一種醫療器械而言,GB/T16886.1-ISO10993.1表1和表2中推薦的試驗并非都是必須的或可行的,應當根據醫療器械的具體情況考慮應做的試驗,表中未提到的其他試驗也可能是必須做的。

        應當對所考慮的試驗、選擇和/或放棄試驗的理由進行記錄并形成文件。資料性數據和材料的歷史試驗數據都可以作為放棄的理由,但要附這些數據。

        五、已有數據和試驗結果的匯總

        (一)國內外相關文獻檢索與評審

        醫療器械生物安全性的資料檢索是提高評價質量的重要前提。在開展資料檢索和文獻評價的基礎上,由具有理論知識和實驗經驗的生物學專家開展的醫療器械的生物學評價的效率為最高。因此,相關生物學文件檢索的數量的多與少,是體現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結論可靠性和程序正確性的重要方面。

        (二)已經開展過的生物學試驗報告和新開展的生物學試驗報告(如果有)

        生物學試驗應當由有生物學試驗資質的機構按GB/T16886-ISO10993系列標準規定進行并出具報告。

        六、完成生物學評價所需的其他數據

        (一)按標準進行的檢驗數據

        用化學分析數據(定量與定性)和物理表征數據(如密度、硬度、拉伸強度等)等表征材料具有一致性的型式檢驗和日常檢驗數據。

        (二)相關臨床使用信息和/或臨床研究結論

        目前的生物學試驗都依賴于動物模型,材料在動物體內出現的組織反應,在人體內不一定出現同樣的反應。即使是已證實是最好的材料,由于人體間的差異,也會在某些人身上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醫療器械通過了生物學評價后,還要進一步通過臨床,驗證其人體應用的安全性。因此,在醫療器械已經有臨床評價數據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臨床數據進行生物學安全性評價是提高評價質量的重要方式。對已經有臨床研究數據的醫療器械,對其進行生物學再評價時,應當充分利用已獲取的臨床信息進行評價,而不再要求用動物進行評價。

        醫療器械/材料的臨床數據主要來自于(如果有):

        1.國內外相關該醫療器械/材料的臨床研究報道;

        第3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生物學科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價值,要真正讓生物學科在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讓社會、學生真正重視生物學教學,就必須切實重視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這樣才能實現生物教學穩步可持續的發展。

        1.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

        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牽涉到各種價值取向。目前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已經開始對學校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教育者若要在價值日漸多元的社會形勢下擔負起課程價值整合和實現的使命,必須成為理性的行動者。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可從學科教育價值關系中的主體(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客體(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屬性本文由收集整理)來分析。

        生物學科教育本身亦具備其特有的價值屬性。除了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外,它在唯物觀點、辯證統一觀點培養,用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等方面,有獨到的價值屬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學與人及自然界的緊密聯系,生物學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學教育,尤其是科學價值觀培養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屬性。

        2.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

        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不能左右生物學科在課程體系中的設置及教學總體要求,但我們可以通過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整合,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教育培養的基礎上,通過生物學科教育的改革實踐,在充分實現生物學科教育價值上有所作為。

        2.1 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讓生物課的課堂成為“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是生物學科實現其教育價值的基礎。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滯后的,其知識相對也是基礎的。教材不經教師精心處理,教法、教學模式不經教師精心設計,不把教與學的知識、內容融入自然、融入社會,不把運動的、變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現象,盡可能多地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觸摸”,生物課將不是真正意義的生物課,其本身亦將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2.1.1 精心設計好教學媒體的應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呈現實物、標本、模型,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尤其是電視、錄像、影碟、多媒體電腦等。現代教育媒體輔助生物教學,除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顯的是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書面教材無法出現的聲像信息。

        2.1.2 讓書面教材無法承載的或是變化、發展了的有關生物科學知識,以及與生命科學有關的自然、社會知識、材料經過精心篩選后再進入課堂。

        2.1.3 以各種生物興趣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到大自然、到大社會中去觀察、調查、實驗,從愛護一草一木,飼養小動物到參與生物科技活動,使其體驗到生物科學知識、技能之于人、自然、社會的價值。

        2.2 培養生物學科基本觀點。生物科學中,有許多樸實而又博大的基本觀點。這些基本觀點不僅對學好生物學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能對學習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每項生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明確、認同、確立這些基本觀點。

        2.2.1 唯物的觀點。一切生命和生命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生命起源的物質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成的。生命的物質性——c、h、o、n、s、p等元素組成了核酸、蛋白質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構成了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命現象的物質性——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應激性、生殖發育、遺傳變異等一切生命現象、生理過程均可給以物質基礎上的解釋。

        2.2.2 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組成生物的物質、生物體本

        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生物的組成物質是動態變化的——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使生物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舊更換。細胞和生物個體是動態、變化的——他們都有一個發生、成長、衰老、死亡的動態變化過程。細胞和生物個體的結構與生理、生物和環境的關系等也是動態、變化、發展的。

        2.3 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組已有知識、經驗,從而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成果的思維。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獨特性與求異性、流暢性與變通性、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的統一。結合這些特征及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建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2.3.1 充分重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民主。課堂教學民主是師生共創的,符合“主導主體”思想,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參與、進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創設出一種民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膽地思考、質疑和創新。根據課堂教學民主化思想,生物學科教學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其兩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間接式教學,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教師的直接指導可以在前,起開路帶頭作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助學習作用,也可以在后,發揮點撥、解惑答疑作用;教師也可以應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結論式、不作詳細指導的間接指導;教師可以講,可以不講,可以多講,也可以少講。

        2.3.2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造性思維方法。從心理學角度,可以抽引出許多種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有:發散思維法、集中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側向思維法、治弱思維法、統攝思維法、組合思維法、辯證思維法等。生物教學中,這些思維方法的培養途徑很多,其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探究、分析、歸納、綜合、推斷等過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

        第4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牽涉到各種價值取向。目前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已經開始對學校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教育者若要在價值日漸多元的社會形勢下擔負起課程價值整合和實現的使命,必須成為理性的行動者。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可從學科教育價值關系中的主體(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客體(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屬性)來分析。

        生物學科教育本身亦具備其特有的價值屬性。除了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外,它在唯物觀點、辯證統一觀點培養,用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等方面,有獨到的價值屬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學與人及自然界的緊密聯系,生物學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學教育,尤其是科學價值觀培養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屬性。

        二、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

        作為中學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不能左右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的設置及教學總體要求,但我們可以通過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整合,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教育培養的基礎上,通過生物學科教育的改革實踐,在充分實現生物學科教育價值上有所作為。

        (一)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

        讓生物課的課堂成為“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是生物學科實現其教育價值的基礎。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滯后的,其知識相對也是基礎的。教材不經教師精心處理,教法、教學模式不經教師精心設計,不把教與學的知識、內容融入自然、融入社會,不把運動的、變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現象,盡可能多地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觸摸”,生物課將不是真正意義的生物課,其本身亦將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精心設計好教學媒體的應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呈現實物、標本、模型,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尤其是電視、錄像、影碟、多媒體電腦等。現代教育媒體輔助生物教學,除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顯的是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書面教材無法出現的聲像信息。

        2.讓書面教材無法承載的或是變化、發展了的有關生物科學知識,以及與生命科學有關的自然、社會知識、材料經過精心篩選后再進入課堂。

        3.以各種生物興趣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到大自然、到大社會中去觀察、調查、實驗,從愛護一草一木,飼養小動物到參與生物科技活動,使其體驗到生物科學知識、技能之于人、自然、社會的價值。

        (二)培養生物學科基本觀點

        生物科學中,有許多樸實而又博大的基本觀點。這些基本觀點不僅對學好生物學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能對學習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每項生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明確、認同、確立這些基本觀點。

        1.唯物的觀點。一切生命和生命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生命起源的物質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成的。生命的物質性——C、H、O、N、S、P等元素組成了核酸、蛋白質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構成了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命現象的物質性——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應激性、生殖發育、遺傳變異等一切生命現象、生理過程均可給以物質基礎上的解釋。

        2.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組成生物的物質、生物體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生物的組成物質是動態變化的——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使生物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舊更換。細胞和生物個體是動態、變化的——他們都有一個發生、成長、衰老、死亡的動態變化過程。細胞和生物個體的結構與生理、生物和環境的關系等也是動態、變化、發展的。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組已有知識、經驗,從而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成果的思維。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獨特性與求異性、流暢性與變通性、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的統一。結合這些特征及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建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充分重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民主。課堂教學民主是師生共創的,符合“主導主體”思想,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參與、進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創設出一種民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膽地思考、質疑和創新。根據課堂教學民主化思想,生物學科教學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其兩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間接式教學,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教師的直接指導可以在前,起開路帶頭作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助學習作用,也可以在后,發揮點撥、解惑答疑作用;教師也可以應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結論式、不作詳細指導的間接指導;教師可以講,可以不講,可以多講,也可以少講。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造性思維方法。從心理學角度,可以抽引出許多種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有:發散思維法、集中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側向思維法、治弱思維法、統攝思維法、組合思維法、辯證思維法等。生物教學中,這些思維方法的培養途徑很多,其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探究、分析、歸納、綜合、推斷等過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

        3.加強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生物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創造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須十分重視課內外的觀察、實驗教學和實踐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和教材有關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師生共同設計、開展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平行實驗、反向實驗及有關生物科技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去有意、有效、有發現地觀察,如何規范、科學、有創造性地進行實驗和實踐活動,學會完整科學地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并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第5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一、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生活知識

        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與人的吃、穿、住、行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注意思考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學之用,讓學生的生活經驗成為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讓生物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大自然、體會生物與生活同在的樂趣。因此教師要經常收集一些生活有關教學資料,在教學時要認真分析教材,創設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設計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記憶到應學的知識。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生物學知識,這些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物有著不可忽略的聯系,這些需要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奧秘,學會在生活中應用生物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好是應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講解生物知識,這就是需要教師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問題,然后將其呈現在課堂上,將生物知識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問題的講解上。讓學生感覺到生物知識讓自己對大自然更加的了解,從而也更懂得保護大自然。教師還要善于挑選與時俱進的生活題材進行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或現象。這樣學生就可以親身感受、經歷、感悟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也更懂得將生活中的知識與生物課本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時,向學生介紹愛滋病、非典等傳染病傳播特點的同時,重點介紹其防治措施以及疫苗的研制情況。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本節生物知識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強了人類戰勝自然的信心。還有如講到細菌與真菌引起人與動植物患病的內容時,可以舉出一些在學生中經常患的皮膚病為實例,也可以找些植物患病的標本讓學生看看,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深入淺出地把復雜難懂的生物學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聯系起來,打消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枯燥心理,學習起來更加輕松,也能更加有效率。這種變繁為簡的方式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是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解釋很多現象解決很多問題,有利于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貼近學生的生活方式

        對學生而言,生活化的教學不僅僅是對生活知識的理解過程,也是一個對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理解過程,所以教學方法應貼近學生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知識、生活的意義和生命價值的理解。首先,教師應該建立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意愿、有機會交流各自的生活經驗并了解對方的生活世界,只有師生和生生之間敞開心扉進行相互的溝通和對話,才有可能達到對生活的真正有效的理解,這對學生的生活導向有正面的意義。其次,教師應該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游戲性,這既符合初中學生好玩的天性,又可以讓學生在自由自在、輕松活潑的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教學的充滿著魅力,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及成長的樂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狀態和質量。

        三、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

        第6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口腔生物學;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

        口腔生物學是口腔醫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口腔醫學教育從基礎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過渡的重要基礎。口腔生物學主要包括口腔微生物學、口腔生物化學、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學和口腔免疫學等,通過各種生物學手段研究各種口腔疾病的發生機制,使學生從根本上了解和認識口腔疾病的發生的病因[1]。近年來,隨著分子細胞生物的飛速發展,口腔生物學的研究日新月異,知識更替加快,課堂需要講授的內容增加,但授課時數并沒有增加,反而因教學模式改革而減少[2]。這就給口腔生物學的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的任務量增大,單位課時內講授的知識點增多,一些授課重點和難點無法詳細闡述,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出現畏難情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差。而且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以授課教師的講授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無法主動地參與其中,無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效果不佳[3]。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創并應用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已在國內多數醫學院校內開展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4-5]。但PBL是否適用于口腔生物學的教學,其應用效果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亦未見報道。本研究選取117名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傳統的LBL教學模式的對比,分析并明確PBL在口腔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因每期口腔醫學專業只有一個大班,故選取2011級學生作為對照的LBL組,而2012級學生作為PBL組。LBL組學生共58名;PBL組學生共59人,兩組學生入學及前一學期成績相仿。

        1.2方法

        根據口腔生物學的教學大綱選擇授課內容,兩組學生均由相同資歷的教師授課,并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講授內容。LBL組學生接受傳統的LBL教學模式:授課教師根據教案的授課計劃,以語言陳述為主,結合多媒體,系統全面且重點突出地完成教學內容的講授。PBL組學生采用PBL教學模式:首先,在課前,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閱文獻書籍,預習相關知識,并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在課堂上,將每6個學生分為一小組,每小組配備一位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組員之間相互糾正、相互補充,進一步完善問題的解決方案;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度地糾正及引導。最后,教師針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結合授課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歸納。

        1.3觀察指標

        在全部課程完成后,采用相同的試題對兩組學生的所學的口腔生物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估。試卷總成績為100分,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資料用(x-±s)表示,并采用采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考試成績的分析顯示,與LBL組學生相比,PBL組學生的優秀率和良好率均顯著提高,平均成績亦顯著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結果證明,與傳統的LBL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成績,有助于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能夠有效地改善教學質量。

        3討論

        近年來生命科學和醫學的飛速發展,以及新的社會醫療模式對醫學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推動著現代醫學教育不斷探索,尋求變革[6]。國家衛計委聯合教育部在2009年出臺了《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強醫學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關鍵。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著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的指示。目前國內醫學院校開展較多教學模式主要有PBL、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等[7-8]。其中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醫學教學過程中,以授課重點或經典案例為核心,提出問題,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系統地、主動地完成醫學知識的學習。與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相比,PBL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自主學習、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在本研究中,我們對比了LBL和PBL兩種教學模式在口腔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對考試結果的分析表明,與傳統的LBL相比,接受PBL教學模式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考試成績更好,對知識的掌握更扎實。而且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更高,自主學習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更強。通過PBL教學模式與傳統LBL教學模式在口腔生物學教學中的對比,我們發現PBL教學模式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養成更好的學習方式,教學效果較好,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君瑜,張芳,楊芳,等.提高大學本科階段口腔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2):298-230.

        [2]鄭慶委,管俊昌,徐錦程,等.口腔生物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對策[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0):901-903.

        [3]李倩,寇育榮,潘亞萍.“以器官系統為中心”課程整合模式在口腔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1):52-53.

        [4]王喆,楊新春.PBL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6,17(7):91-93.

        [5]邢珍珍,吳錫平.淺談PBL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5):98-99.

        [6]王愛梅,王琴.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4,4(2):19-22.

        [7]任川,何榕,劉書旺,等.CBL教學法在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125-126.

        第7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科教節目;高中生物;作用

        一、高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2013年1月,一段由高中生物教研組老師自創的教學神曲“減數分裂”的視頻被課堂學生在互聯網上,并吸引了眾多學生粉絲,其專業化的生物臺詞如:“后期染色單體消失不見,變成兩條染色體分向兩邊,分裂前后染色體數不變……”加上自創PPT教學解說和生物教師尉俊仁老師現場演唱,產生了一種奇妙的生化反應,不僅引起網友的迅速“圍觀”,更被封為“新神曲”,尉老師也成為高中生眼中新生代偶像派教師的典范。

        縱觀近些年來的高考變化,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高中教學模式,生物教學從一成不變的“填鴨、灌輸式”逐步向“探究合作、體驗互動式”的教學思路轉變,高中老一輩教師相繼退出講壇,新生代的教師群體多來自于改革開放后現代化時期,所崇尚的自由教學、寓教于樂的思想觀念逐步取代了傳統枯燥無趣的應試教育觀念,素質教育開展的大好時期在中學課堂上初露端倪。

        二、科教節目對生物教學的啟發

        BBC《細胞》講: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分化產生新的細胞類型;《動物世界》講:基因突變產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組產生新的基因類型,生殖隔離產生新的物種,原始動物世界里,永遠遵循達爾文的《進化論》原理。教節目中的生物學知識展示,既是經過悉心辨識和甄別的,又是代表學科前沿和權威的,對學生的教學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利用好科教節目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要關注好三點:一是節目內容與新課標教材大綱相適應。科教節目囊括了幾乎所有的生物學知識內容,但由于節目制作的需要使其側重于表達生物視聽方面的美學效果,選擇與教材相適應的節目視頻進行播放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二是觀看節目不是教學目的。科教節目有其獨特的視覺美學價值,但在課堂上卻只能作為教學工具使用,而不能成為教學內容的全部。三是節目內容需要總結提煉。節目帶來的不能只停留在視聽沖擊上,更重要的是節目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所表達的生物學重難點知識。

        科教節目類別繁多,但無一例外地散發著科技傳播的教育學內涵,利用好科教節目的教學效力,對于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契合新課標大綱預期的教學要求,具有重要的現代化意義。

        第8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 生物學實驗 生態倫理 教學

        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科學專業,肩負著為基礎教育培養生物學教師的任務,正確認識我國中學生物學教學的現狀,認識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適應中學生物學教學改革的需要,在生物科學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充分體現生態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和觀點,對培養新一代生物學教師,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生態倫理觀的變化

        國家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全面而明確地提出了“知識方面、能力方面、思想情感方面”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內容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則缺乏必要的教學內容支撐,而且在學生實驗和實踐活動部分安排了以下一些采集、觀察或解剖的內容:用放大鏡觀察葉芽的結構;解剖并觀察花的結構;觀察幾種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組織學生采集植物,制作臘葉標本;觀察蚯蚓的形態、運動和對刺激的反應;采集昆蟲,制作昆蟲標本;觀察魚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的主要結構;觀察蛙類的外部形態;觀察家鴿或其他鳥類的外部形態和內部主要結構;觀察哺乳動物的心臟結構;觀察家兔或小型哺乳動物內部的主要結構;觀察血涂片;用顯微鏡觀察蛙蹼(或蛙腸系膜、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現象;用放大鏡觀察豬(或羊、雞)的小腸絨毛;觀察剖開的哺乳動物的腎臟。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在課程目標部分都共同提出: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目標”刪除了上述教學大綱中較多的解剖動物、采集植物標本的內容,代之以觀察、栽培、飼養、保護植物的內容,并通過案例的形式,明確而具體地傳遞這一信息。例如,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案例中,明確提出“活動完成后將鼠婦放回大自然”。這是我國生物學教學史上首次對實驗動物提出保護要求,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變化之一,是《生物課程標準》制定的“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課程目標的具體體現,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通常,生物學實驗都要使用生物作實驗材料,應盡量就地取材。而且要注意教育學生愛護生物,對野生動植物,不宜大量地采集,這既是愛護生物資源,也是一種情感教育。整個《生物課程標準》就沒有要求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以及解剖動物,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上述“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中,體現的不僅是教學內容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觀念變化,更體現了“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生態倫理觀念和原則。

        二、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地位

        生物科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本質上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既是一類探究活動,也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學《生物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有許多活動也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的。中學《生物課程標準》中,都強調了加強和完善實驗和其它實踐活動的教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實驗和其它實踐活動。在同時擁有現實環境的實驗條件和虛擬環境的模擬條件時,教師應首選現實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動手。通過實驗和其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于他們在觀察、實驗操作、科學思維、識圖和繪圖、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發展,也能促進學生尊重事實、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的形成。

        三、師范院校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生態倫理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科學專業的植物學、動物學、人體和動物生理學等實驗教學中,大量解剖植物和動物,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生物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破壞。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對生物實驗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大,不僅面臨生物資源保護、實驗材料短缺的問題,更與全世界生態倫理觀念的發展不相適應。因此,改革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實驗教學的內容,充分體現生態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和觀點,應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1.植物學實驗

        生物科學專業的植物學實驗課程,包括植物形態解剖和植物分類兩大部分。植物形態解剖實驗中,涉及到的實驗材料有各種植物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應倡導節約實驗材料的原則,采取一些替代措施,盡可能采集周圍環境中一些易于生長、數量較大,對資源和環境影響較小的植物器官。如在滇中地區,苦櫻桃(Prunus majestica Koehne.)的花在12月就開放,可用苦櫻的花代替桃花。同時,可以在生物園地或實驗室提前栽培一些需要的實驗材料,以備需要時采用,這樣既美化了園地或實驗室,又提供了實驗材料。植物分類的實驗教學,涉及到不同類群植物的采集解剖、鑒定等內容,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減少實驗材料的采集,提高實驗材料的使用效率。特別是在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或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教師要反復對學生進行保護植物資源的教育,不采集國家保護植物,減少學生采集、制作植物標本的數量,提高制作標本的合格率,避免一些毫無意義的采集對資源造成的浪費和破壞。植物標本的采集以不影響該植物的生長為原則,小型植物不能大量采挖。

        2.動物學實驗

        動物學實驗主要包括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形態解剖和分類。無脊椎動物形態解剖和分類實驗,面臨的是很多實驗動物(材料)不足的問題,如蚯蚓、河蚌、蝗蟲等。因此,在實驗教學中除節約實驗材料外,也可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替代措施,如用人工養殖的動物代替野外自然生長的動物。脊椎動物形態解剖和分類實驗,涉及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在動物資源日趨減少的今天,兩棲類、爬行類實驗動物越來越少。改革動物學實驗內容,減少實驗動物使用量,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一般不再提倡采集動物,制作動物標本。

        3.動物(人體)生理學實驗

        動物(人體)生理學實驗,使用到的實驗動物較多,如:魚、蟾蜍、蛙、雞、鴿、家兔、小白鼠、大白鼠、豚鼠、貓和狗等,而且使用的數量較大。傳統的動物實驗方法,正受到來自動物權利運動的挑戰,如何吸收動物權利運動中的理性成分,改進和規范這類實驗,使不必要的實驗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在動物學及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動物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應注意以下方面:

        ①使用動物做實驗時,所設計的實驗程序必須是有利于獲取新知識,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②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原則。如:《野生動物保護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英國動物學家拉塞爾?羅素(William Russell)和微生物學家伯奇(Rex Burch)于1959年在《人道試驗技術的原則》一書中提出的“3R”原則,被公認為指導動物實驗的基本準則。所謂3R,就是減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優化(Refinement)的原則。“減少”就是要求在實驗中盡可能減少實驗動物使用的數量,提高實驗動物的利用率和實驗的準確性;“優化(精細)”就是確保動物在麻醉、鎮痛和鎮靜劑或其它適當的手段作用下進行實驗,不使其遭受不必要的傷害或痛苦;“替代”就是不再利用活體動物進行實驗,而是以組織細胞培養、各種活體外試驗或計算機模型,以及統計分析等方法來加以代替。目前,實驗動物的替代也包括用相對較低等的動物替代相對較高等的動物,以非動物實驗方法替代動物實驗的方法。經過動物保護主義者和科學研究人員數十年的宣傳、接受和實施,3R原則已經成為在生物和醫學研究中使用實驗動物的職業道德準則。

        ③看到動物劇痛不能緩解時,應迅速采取人道主義的、可接受的方法使它安樂死(easy death)。對實驗動物實施安樂死的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物理方法,另一類是化學方法。如對脊椎動物實施安樂死時,魚類常用麻醉或切斷靠近頭部脊髓的方法;兩棲類中的蛙,常用探針刺入枕骨大孔,然后將進入頭顱的探針通過橫向和縱向攪動,快速破壞蛙腦,以達到處死目的;爬行類動物安樂死常用砸碎顱骨、斷頭、頸椎脫臼法。哺乳動物安樂死往往用頸椎脫臼法、麻醉法。實驗完成后,實驗中的死亡動物、動物組織、排泄物、墊料、吃剩的飼料要用防漏塑料袋盛裝,并密封深埋或在專用焚化爐內火化。

        ④動物實驗期間為動物提供數量充足又能滿足其營養平衡的飼料和新鮮飲水,禁食和禁水的實驗只能短期進行,不應損害動物的健康。

        ⑤低等生物如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昆蟲等,都能提供許多基礎的生物學信息,應在盡可能少用高等動物使用的前提下,多采用低等生物。

        ⑥動物實驗中應盡量避免能引起人或動物發病的微生物、電離輻射、毒性化學制品、成癮性、各種醇類、致痛劑等。實驗中不使用電休克及導致衰竭的操作或其它引起痛苦的刺激。

        ⑦不使用國家保護動物作為實驗動物。

        社會文明的進步要求全面提升公民的素養,生物學教學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高等師范院校的生物學實驗教學,不僅要強調學生實驗技能和能力的培養,更要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注重學生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念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溫計萍.強化生物實驗教學.山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02):111.

        [7]余謀昌.生態倫理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8]高崇明,張愛琴.生物倫理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第9篇: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 情感價值目標 生物課程標準 策略

        生物學是解讀生命奧秘的科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作為學習與研究生物學的課堂,理應充滿對生命奧秘探求的氣息。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審視我們的生物學教學時,發現大多數生物學的教學只是一種講述――“學習”了花的結構,面對鮮活的花朵卻一片茫然;一種讓學生被動的記憶――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的興趣熱情,很少涉及情感價值的層面。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僅要曉之以理――傳授以人類的研究成果、生活經驗,還要動之以情――關注學生的個性品質和情感調控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未來的社會要求教育應包括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2]。2003年《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關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實現情感價值目標,大多數教師感覺有困難――因為這個目標太過抽象,不容易把握:或情感教育在生物課上“喧賓奪主”,或脫離教材的具體內容,牽強附會,空發議論,使一堂生物課變成生硬的“政治課”。那么如何恰到好處地實現這一目標呢?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及所取得的結果來看,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六種策略:

        一、密切與現實生活聯系

        既然生物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多用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深圳的女士買了一種干細胞美容產品美容,結果,該女士不但沒美容,反倒“毀容”。在產品的廣告中,廠商提出這樣一種解釋:“干細胞――就是很能干的細胞”。稍有生物學常識的人應該知道干細胞這樣解釋是不正確的,所以它的功能也是值得懷疑的。但這位女士沒有這樣的常識,不明白廠家是賣“干細胞”的概念。所以,在《細胞分化》一節的教學中,當學習完相關的知識后,筆者就向學生拋出這個案例,讓他們思考、討論,他們通過討論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不能只看表明的東西,應該深入了解,實事求是。現實中類似的案例非常多,筆者相信只要教師能將生物教學與現實緊密聯系起來,情感價值目標很容易就能實現。

        二、實驗

        我們常拋開實驗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不如讓學生親手做一個實驗。但在進行實驗時,我們陷入一個誤區:大部分實驗是教師做準備工作,學生在教師的要求范圍內,不加思考地機械地操作。這樣的實驗收效甚微,甚至有反作用――學生認為實驗只是走過場,所以實驗時就粗心大意,完全體味不到科學的嚴謹。那么如何高效地利用實驗以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先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或者讓他們自己動手準備實驗。例如:在《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這一實驗,在預實驗時,筆者提出問題:“如何確定低溫是否會引起染色體的數目變化?”學生回答:“看細胞分裂的中期染色體的數目是否加倍。”接著我又問:“如何確定這個‘細胞分裂的中期’?”學生們經過思考,認為要注意低溫處理的時間,即實驗記錄時應注意低溫處理的時間梯度,由此學生懂得記錄的科學性。實驗時,我們做了一個對比實驗,在一個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的實驗是由教師做準備,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教師的指導操作、記錄;另一小部分學生(操作技能不錯,對生物學有很強的興趣)實驗前自己準備實驗,按照實驗手冊上的要求操作、記錄。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前者中大部分都能觀察到預期的結果,看似成功;而后者中則較少觀察到,反而暴露出其他很多問題,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看似失敗。但從情感價值的目標來看,前者感受到實驗就是在走過場,無法體味科學的嚴謹及實驗過程中的樂趣;后者則能夠比較真切地感覺到科學中的嚴謹設計,科學的記錄、實事求是的重要性,體味到研究的樂趣。

        三、研究前沿

        上個世紀初自然科學中研究最為活躍的是物理學,結果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從上個世紀末到現在自然科學中生物學的研究最為活躍,所以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生物學的春天馬上就要來臨了,你做好準備了嗎?”引起學生學習生物學,或者關心生物的興趣。生物學中研究熱點很多,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拋出很多類似的問題,例如:在講解“艾滋病”時,根據艾滋病病毒繁殖必須依賴逆轉錄酶,而這種酶在人的體細胞中不存在的特點,提出問題:“如果你是防治艾滋病的專家,你將何處著手?”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刺激他們搜尋相關的研究進展,進而培養他們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四、生物科學史

        新教材在編排上有很多涉及科學史的內容,大體上遵循發現―新問題―再研究―再發現的過程來描述,即問題驅動模式。讓學生閱讀,教師設計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科學研究的過程,實際上遵循了“發現―新問題―再研究―再發現”的過程。此外還可以深入挖掘,開展深層次的情感價值教育,例如在學習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過程,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是一個生物學家J.D.Watson和一個物理學家F.Crick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可以讓學生懂得與別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時知道學科綜合的重要性,還可以提一下威爾金斯和弗蘭克林的工作,讓學生明白科學研究過程中堅持的重要性,等等。

        五、世界日

        現在的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等等,所以為了引起世界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聯合國規定了很多世界日,例如:世界環境日(6月5號)、世界水日(3月22號)、世界艾滋病日(12月1號)、“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5月31日)等等,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世界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引起學生對我國乃至世界的生物資源狀況、環境狀況的關注,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等。

        六、持之以恒

        情感價值目標的實現不是一節課或者一個學期就能夠達到的,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

        總之,情感價值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手段非常豐富,在此且拋磚引玉。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努力挖掘,積極滲透,就完全可以“情―理”交融,使科學知識傳授與思想情感教育交相輝映,從而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线路一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无 | 亚洲五月花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