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

        第1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實例;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F293.3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房地產開發項目面臨巨大的挑戰,做好項目的設計和管理才能贏得市場,在設計開發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效保證工程的質量。

        二、案例分析

        過去幾十年國家規定,一般工程設計中不允許采用銅芯線。上世紀90年代后,行業內的有關技術交流中,普遍認為鋁芯線的缺點太多,而忽略了它的優點。特別是近年來在工程設計中(除室外高壓架空線外),基本不采用鋁芯電纜。過去較早的一些住宅建設中,照明回路采用2.5mm2的鋁芯線,讓廣大的住戶吃了不少苦頭。因此,現行規范規定住宅內部不允許采用鋁芯線。

        我國是一個缺銅的國家,大部分銅需要進口。根據現行國家規范,對于室外供電干線還沒有不允許采用鋁芯線的規定。為節約投資,方便工程安裝,2006年我們將某住宅小區截面為35mm2以上的供電主干線(主要是從配電室至小區各單元總配電箱的這一段線路)由銅芯電纜改為鋁芯電纜。為滿足載流量的要求,適當加大了鋁芯電纜的截面,安裝連接時采用銅鋁過渡接線鼻子,避免了銅鋁直接接觸產生的弊端。經計算,改用較大的鋁芯電纜截面,能使線路電能損耗和電壓損失均比原設計采用銅芯時小,且熱穩定效驗也滿足要求。鋁芯電纜重量較銅芯電纜輕,施工安裝方便,更主要的是經濟效益顯著。通過對某住宅小區共8幢的高層住宅供電干線進行經濟分析:采用銅芯電纜時材料總費用為153萬元,改用鋁芯電纜后材料總費用為28萬元。節約電纜材料費投資125萬元,兩方案的投資費用比為5.5:1。

        對該住宅小區交付使用后進行跟蹤檢查,鋁芯電纜完全滿足供電要求。于是得到這樣的一個經驗:“根據開發商經濟實力和負荷的重要性,適當采用鋁芯電纜;特別是負荷分散的住宅小區、二(或三)級負荷的供電干線,以及臨時電源供電適當采用鋁芯電纜;此舉措對節約投資、方便安裝均有重要作用”。

        結合這個案例,我們對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設計管理進行分析。

        三、房地產開發項目設計管理

        1、設計過程控制

        設計過程的控制是設計意圖得以圖紙化的有力手段。多數工程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太重視過程的控制,缺乏必要的跟蹤,導致設計結果出現不應有的偏差。做好這環節的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關鍵節點控制。在設計開始實施前,設計部門與公司領導擬定該設計項目的關鍵節點計劃;在關鍵節點,設計部門組織檢查,必要時可組織各部門參與的研討會,同時碰到不確定性問題時應即時的征詢規劃部門意見,盡早發現問題,提前解決問題。

        (2)日常跟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部門應有專人及時跟蹤,及時掌握設計動態,避免設計偏離重心,造成返工現象。

        (3)過程記錄。在與設計單位的溝通交流中,隨時隨地的做好詳細的過程記錄,便于項目完結后進行統計分析,避免類似問題的復發,也便于對設計單位的考核管理。

        2、設計成果評審

        設計成果評審是設計意圖得以圖紙化的另一重要手段。設計評審是房地產企業對設計單位提供成果的最后一次把關,這一次把關的成敗很大程度決定了后面設計變更和工程簽證的多少,房地產企業應給予高度的重視。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或采取口頭等非正式溝通的方式或不重視走形式,導致該環節的控制作用不能很好的發揮。設計成果評審會的實施可以考慮做好以下幾點:

        (1)評審會的合理組織。房地產企業業務部門的工作時間異常寶貴,應盡可能的組織在花功夫使之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在時間上應充分考慮到評審參與者的工作安排,避免出差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缺席;設計方案或施工圖應根據量的大小提前(2-3天)下發評審參與者,以備消化吸收,提高評審會效率;選擇權威人士擔任主持人,提高各參與部門的重視程度,同時在出現爭持意見時決策拍板,避免長期爭執影響效率。

        (2)參與部門充分。一般來說,提供設計輸入的部門以及領導都應參與,核對提供的設計要求或建議是否在設計圖紙中得到體現。必要時,還應邀請外部有關專家參與。

        (3)參與部門重視。參與部門重視才能起到評審的效果,而參與部門往往都是比較忙碌的業務部門,要避免來了聽聽走人的心態。

        (4)評審紀要。評審紀要的嚴肅對待可以提高部門的重視程度,并且為日后的設計分析總結提供素材和依據。各個評審會都應由詳盡的評審意見記錄,并要求簽字確認。

        3、設計變更控制

        設計變更可能產生好的影響,如節省成本,產品在功能上更加符合業主的要求,也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如帶來成本的嚴重超出。設計變更的產生可以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公司領導要求變更:因領導的換屆導致現有設計風格不符合領導要求,或原有領導基于公司發展的角度要求進行變更等。

        (2)營銷部門要求變更:產品的功能設計不符合業主的要求或給業主帶來十分的不便等情況,營銷部門提出進行變更。

        (3)施工單位要求變更:施工單位因材料設備使用問題而提出來的變更,如原有材料設備缺貨要使用替代產品,又比如使用新材料;施工單位發現圖紙設計失誤而提出來的變更,如出現明顯的圖紙錯漏現象。

        (4)設計院要求變更:此類情況多數發生于多邊工程(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邊圖審、邊報批),由于工程設計倉促、圖審報建滯后等原因,導致施工圖錯、漏、碰、缺、問題百出。

        設計變更的控制主要從設計變更發生的次數和每一次設計變更的處理兩個方面進行控制。

        (1)減少設計變更次數。要想減少設計變更次數,最關鍵的是將風險前移,也就是說將發生設計變更的可能性盡可能的在前面的設計管理工作中予以解決。概括說來,就是做好前述的設計任務書編制、設計過程控制和設計成果評審三項基本工作。根據筆者經驗,做好該三項工作后,設計變更的次數可以得到一個較好的控制。

        (2)嚴格控制設計變更的發生。設計變更發生的控制主要是堅持“先研討再測算最后決策”的控制原則,簡單說來,先從技術上驗證是否可行,然后從成本上驗證是否可行,最后決策是否變更。這樣做來,可能會影響施工效率,在此可以適當的給予項目負責人一定設計變更的權限進行操作。

        (3)設計單位素質的優劣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目前國內設計單位的設計水平和素質差異較大,一般來說,大型設計院設計水平高,設計質量更為可靠,但價格稍高而且配套服務不能跟上,中小型設計院設計水平偏低,設計質量也相應折扣,但價格稍低而且配套服務質量高。建議房地產企業根據自身資源情況選擇合理的設計單位,不要盲目的追求大型設計院,也不要一味的追求節約成本。

        (4)設計先行科學合理安排設計工期。設計工作往往是前松后緊,概念方案設計久拖不決,施工圖設計夜以繼日、疲于奔命,影響了圖紙設計質量。

        四、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過程管理

        1、完善規劃管理

        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及時了解國家規劃部門相關政策法規,尋找政策保護。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國家目前對于保障房配置率及限購規定的新規頻頻。同時,開發部門在負責考察、論證項目及拿地的過程中要全面了解項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規政策,以便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施工前有一系列的手續都是需要得到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批準才能開展后續工作的,所以在項目開工之前就要做好工程的前期規劃管理。具體的規劃管理,需要循序漸進地完成。房地產開發商需要結合市場行情,要充分考慮土地價格、環境配套、戶型、市場競爭度、市場購買力等因素,尋找更具商業價值的地理位置作為開發地點。同時要進行市場調查,結合項目所在地的風土人情,摸清預期數消費者的需求,這些都要進行合理的前期策劃。

        2、加強建筑工程招標管理工作

        招標工作對于工程的質量以及建設單位的效益有著直接影響。傳統的統一招標法過于單一籠統,可將統一招標與個別分析招標法相結合。在充分考慮競標價格的同時,要對投標單位的各方面進行評估。如競標單位的資質、技術水平、資金周轉能力、信譽、已交付工程的質量以及與本企業是否有過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等。通過全方位的評估,選擇最優的施工單位。認真詳細編制招標文件,做好與承建的中標單位的合同簽定工作。競標結束后,雙方要簽訂詳細的工程建設合同,一切的建筑生產活動都要按合同的要求展開。此外,在項目施工前還需要積極的采取工程擔保措施,如履約保證金、履約保函等。降低賠償糾紛的幾率,提高對開發項目的成本管理效果。

        3、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盈利水平,因此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目標成本是進行成本控制管理的參照標準,因此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標。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成本管理是一個集經濟、技術與管理的過程,成本控制的各個階段對各類成本的管理重點、力度以及相應管理責任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從全過程對項目各類成本進行有效管理。在投資決策階段對土地獲取、項目定位等幾個重要決策環節,做好科學全面的系統分析,使之達到行之有效。在項目立項上,要做好調查研究,并收集大量的市場信息,讓目標成本及目標利潤具有可預見性和可控性。在項目前期的設計階段是成本控制的關鍵,要做好設計概算。設計過程中嚴格控制材料消耗量指標,比如進行鋼筋測算。在保證結構安全的情況下,嚴格控制鋼筋含量。施工圖下發階段,甲方的預決算部門應積極做好成本預算工作,做到心中有數,預算金額是控制和審核工程進度款的重要把門關。當施工過程中涉及施工方案調整、設計變更等變化時,工程概預算也需及時調整。進度過正中,要嚴把進度款審批關,絕對杜絕進度款超合同付款現象的發生。竣工結算階段,甲方應要認真核對工程各項內容是否符合合同條件要求達到竣工驗收標準,結算資料是否齊全。尤其是涉及到設計變更和索賠的內容,要嚴格把關,因為竣工結算是甲方最后一次占據主動地位。做到竣工結算,能夠真實反映實際的工程造價。另外,再強調一點,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現場合同外簽證工程量。同時及時收集有利我方證據,重視反索賠工作。

        4、建立統一安全與質量管理體系

        安全與質量管理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只有統一安全和質量管理,才能增強管理力度,實現安全保質量、質量促安全的局面。要保證工程項目質量,需要建立一套高效且系統性、指令性、可操作性的保障體系,對安全和質量有效控制。對現場施工實行有效的控制,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壓縮工期。但絕不能用安全和質量換進度,確保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可以落到實處。

        5、利用計劃分析控制設計管理的質量

        通過分析的方式對房地產項目開發設計管理的質量進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控制內容:

        (1)設計部門定期檢查項目開發設計的進度,分析設計中不符合實際的點,提出改進措施,并保障其實施到位;

        (2)根據房地產的實際設計體系,進行質量的監控,保障設計的進程控制在可接受的質量范圍內,并針對設計體系的約束構建預防制度,并要求建筑設計師,書寫設計日志,預留設計質量信息;

        (3)規定質量控制的目標,例如:進行階段性項目設計時,制定相關質量控制的目標,并對其進行優化處理,提高質量控制能力;

        (4)保障項目開發設計一次性通過,避免日后設計不合理的變更,其對質量控制影響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房地產項目開發設計的質量,以及后期的施工質量;

        (5)房地產項目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合理加入材料購置的設計,促使兩者保持在同步發展的狀態,避免由于間隔太長,出現計劃與實際材料不相符合的情況,避免材料成本影響設計質量控制;

        (6)實現設計與控制的結合,提高項目開發設計的控制力,實現質量的綜合控制,切實做好質量指導與控制的工作。

        五、結束語

        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我們能夠了解到設計和管理對于房地產項目的影響是巨大的,只有做好設計與工程管理,才能保證項目的質量,并得到市場認可,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姜鈺瑩.淺談影響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3(04).

        第2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圖底關系理論城市外部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relation with urban design raised by Professor Roger Traneik of Cornell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by analyzing the shape of the traditional city and the modern city. And a preliminary summary of the scope of the adaptation to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in modern urban design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Citie outside space

        城市設計,從根本上來說是一門研究城市人類生活形態的學科,其發展也自始而終地反映出哲學的影響。在上個世紀哲學界中曾發生了一系列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引發了當代城市設計理論的多方向發展,其中美國康奈爾大學羅吉爾?特蘭西克(Roger Traneik)教授所總結三種城市設計理論,對我國城市設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三種理論分別為圖底關系理論、聯系理論和場所理論,而其中應用的最廣泛的也是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圖底關系理論。

        一、圖底關系理論與作用

        圖底理論,是關于圖形和背景的一種理論,是研究城市建筑實體和開放空間關系的理論。這一理論基于心理學的知覺選擇性。在大多數情況下,城市中的建筑實體由于其形象清晰,刺激強度高,往往成為知覺對象,而其周圍的空間環境則成為襯托的背景,這樣“建筑”就被稱為“圖”,而周圍被模糊的環境對象則被稱為“底”。通過這種圖形與背景關系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認識城市的結構,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城市空間環境。

        幾乎所有的當代城市設計理論都會論及到圖底關系理論,認為圖底關系的好壞是判斷城市外部空間成敗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這一理論的羅吉爾?特蘭西克教授在《找尋失落的空間》一書中談到:“圖底理論系研究地面建筑實體和開放虛體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每個都市環境中,實體與虛體都有一個既定的模式。空間設計中運用圖――底法,可以籍操縱模式實際形狀的增減變化,決定圖底的關系。而控制圖底關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間層級,理清都市內或地區內的空間結構”。從大部分的歐洲中世紀城市(如巴黎)和我國一些古城的平面來看,每一個城市平面都呈現出了明顯的圖底關系,建筑與空間互為圖底,呈現出一種模棱兩可的狀態,交織在一起,展現出城市圖底關系中圖底的可交換性,這也是評判城市空間優劣的標準之一。而從實際的空間感受層面來看,這些古城無論是從尺度、界面還是空間感受上都是那樣的富有特色,豐富多姿,充滿著無限的活力。

        對一個城市來說,城市外部空間的設計對城市形象來說非常重要,一個城市空間是否吸引人,能否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外部空間營造的成功與否,城市設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憑借圖底關系理論可以判斷出一個城市空間豐富與否,明顯地看出現代城市外部空間的問題所在,為現代城市設計理出了一種現實可行的分析操作方法。

        二、圖底關系理論的特征

        在通過對傳統城市與現代城市空間特征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著良好圖底關系的城區,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密度大。也就是說建筑所占的平面空間與道路廣場等空余空間越接近,就越能夠獲得較好的圖底關系。比如蘇州古城中的建筑密度超過了50%,由此也產生了良好的圖底關系。

        2.建筑與空間分布均勻并相互連接。只有當空間與建筑呈均勻分布,并且建筑與建筑、空間與空間相互連接時,圖底之間才能得到互相轉換的關系,使城市空間更加豐富,尺度更加宜人。

        3.空間界面封閉性好。建筑是周邊連續且封閉的實體,這樣圍合出的空間也相對連續,如果說在圖底關系上空間能夠轉換成建筑,說明空間具有良好的封閉界面。

        三、圖底關系理論應用的局限性

        在傳統的城市之中,無論是西方的羅馬、威尼斯還是中國的麗江、蘇州,在城市外部空間的設計上堪稱典范,人們喜歡漫步在城區多變的街道上,喜愛在廣場上閑座,熱衷于在回廊里看外部的各種活動,時時刻刻都能強烈地感受到城市空間無窮的魅力,也正是在對這種現象的深入研究中才總結出了圖底關系理論。

        而在現代城市中,在經濟發展的潮流之下,很多城市都以追求效益為前提,導致城市規模的劇烈膨脹,交通成為影響城市空間特征的重要因素,城市的連續性被破壞。同時隨著人口的增加,也為了獲得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建筑間的間距拉大了,建筑同時也呈現垂直發展的態勢。在以上條件影響下,現代城市的空間特征發生了顯著變化:空間膨脹、建筑孤立,從理論上說,圖底關系徹底喪失了。

        現代實體城市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種缺乏圖底關系是不是現代城市外部空間問題的致命癥結,或者說是圖底關系理論是否是解決城市問題的良藥,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現代實體城市一樣充滿活力,一樣能創造出一個和諧的都市空間。空間是否受歡迎,是與空間的本質密切相關的,其社會學意義的影響遠大于其他學科,而圖底關系僅僅是空間在圖形學方面的表現。

        因此在現代城市設計過程中,圖底關系理論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片面強調“圖底關系”將必將會導致城市環境和交通的擁擠,也會影響到人的私密性。

        四、圖底關系理論在現代城市設計中的適應方面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古城中良好的圖底關系在現代城市中應用起來必將產生諸多的問題,這也說明了并不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設計理論,但通過圖底關系理論中“圖”與“底”可以相互轉換、建筑密度較大的特點,結合城市設計中各種項目的自身特征,我們依然可以找出比較適合應用圖底關系理論的設計項目。

        1、舊城改造與更新項目。由于傳統城市有很好的圖底關系,在對其進行改造與更新的過程中,為了保持其空間特色,延續其空間格局,可以以圖底關系理論為指導,進行改造更新,延續傳統城市的外部空間形態。

        2、城市商業中心或大型商業步行系統。商業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核心地帶,地價高昂,因建筑性質的原因,其層數也不會太高,建筑必然會盡量向水平方向發展,導致極高的建筑密度。同時,為了加強城市各商業建筑間的相互聯系,強化商業空間的活力,空間的連續性較強,尺度也相對較小。因此,應用圖底關系理論將創造出富于活力的外部空間,有效的帶動商業的發展。

        3、城市中心區。城市中心區建筑功能一般以公共建筑為主,地價高昂,開發強度大,建筑密度高,具備“圖底關系”理論的基本條件,同時也可以豐富城市中心區的外部空間,增加城市的人情味兒。

        此外,大型、復雜的城市公共建筑綜合體和其它高密度城市建設項目中也可以應用圖底關系理論。而在其他的城市空間中,例如住宅、普通街區、工業開發項目、教育建筑等項目都不具備圖底關系理論的基本條件,這些項目可以采用其他的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進行設計,例如更多地采用場所理論的方法來分析其空間形態特征。

        總結

        圖底關系理論告訴我們城市的空間同建筑實體一樣重要,在進行城市設計的時候,除了要設計好那些實實在在、有形的建筑實體外,同時還要關注實體建筑外的空間。然而圖底關系理論并不是醫治城市病態空間的萬能藥,片面和盲目的應用都是不可取的,應該正確的認識圖底關系理論,并結合其他城市設計理論,真正掌握城市空間的本質,創造出為人們所熱愛的城市。

        參考文獻:

        [1]郭思章、林京、劉德明、金廣君美國現代城市設計綜述建筑學報1988年12月

        [2]羅杰?特蘭西克找尋失落的空間〔M〕臺北: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3]柯林?羅、弗瑞德?科特拼貼城市〔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3年

        第3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城市形態;力系

        現代城市設計是二次大戰后在傳統城市設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為綜合解決日趨嚴峻的現代城市環境建設問題的學科領域。王建國先生所著的《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通過對國內外城市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剖析比較,從方法論的角度,澄清了現代城市設計及其相關領域的一系列重要理論概念,系統地探討了現代城市設計的多種應用方法及其在中國實踐的可行性,構件了一個從城市形態到城市設計的分析操作過程,提出了城市設計是一個由“設計探尋”和“參與決策”雙重過程共同構成的復合體的重要結論。1 目的規劃性形態與自然生長性形態

        王建國先生在該書第二章中提到:“在一般意義上,城市形態雖然直觀上表現為一種顯形形態的存在,但本質上卻是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等隱形形態的物化載體,‘城市形態總是受著自然的、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影響和制約’,它是上述諸方面的影響因素合理使用的結果。”縱覽歷史上中外城市形態的發展過程,無非可以歸納為兩種形式:即按照一定的規劃和設計意圖演化而來的“目的性規劃形態”,也就是我們所稱的“自上而下”的方法,這種城市設計過程近乎格式塔心理學方法,他為知識和信息所駕馭,是一個整體式的設計,著重體現社會組織的特點和結構的要求,他常常是有少數人制定標準而要求少數人執行,故它更多的體現了理性組織和秩序的觀念。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形式好比我們通過制定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當然,有法律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也有道德這個無形的力同樣可以約束和規范著人們的行為,這就是我們要提到的第二種形式,即不按人們的主觀意圖,沒有像設計規劃圖表達的那樣去發展,而是依循自身的社會結構、經濟力量、自然條件和文化傳統,呈現為有規劃和無規劃生命交替發展的“自然生長式形態”。也就是我們所稱的“自下而上”的方法,這是一種近乎行為主義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聯想、重復和頻率的作用或接近性的基礎上尋求連續性。即回憶過去的建設經驗和特征,反復嘗試、逐步改正的隨機性,條件反射及按習慣一致行動。

        2 城市形態與城市設計的力系同構關系

        我們通常把城市形態的形成分為以上兩種,而事實上影響城市形態的動力因素是及其復雜的,從最初的受自然形態影響到社會、經濟、政治等的影響。如何在諸多因素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即合適和恰當的解答正是城市設計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的。王建國先生在書中精辟的指出:“根據物理學,力具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而城市社會諸動力因素對形態的作用同樣具有這三要素。它們的綜合作用構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空間共點力系”。生動形象的比喻很好的說明了影響城市形態的各動力因素與城市設計的關系。所謂空間共點力系即不同方向和不盡同大小的力作用在同一作用點上,而在城市設計中,方向是影響城市形態的各因素,如社會、經濟、政治等,即屬于“類”的問題;大小是各因素對城市設計影響的程度,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間接,即屬于“量”的問題;而作用點也就是城市、都市本身了。在這一點上,城市設計和力系是具有同構關系的。當然,我們的類比必須是限定在力作用的空間范圍內。與物理力系不同,城市形態運動的“共點力系”還有著時間這個第四維度。同樣大小和同樣方向的力,作用時間不同效果也會不同。一般來說,力的大小一定,則城市規模愈大,形態變化所需時間就愈長。時間短,力能大,形態影響變大;時間長,力能小,則形態呈漸進特征;時間長,力能大,多見之于建新城;而力能小,時間短,則看不出形態整體有明顯的變化。由此可見,時間維度在以形態為對象的“共點力系”中舉足輕重。

        3 城市設計的臨界空間狀態

        我們都知道一個建筑物的結構承受一定的荷載,這些荷載在“類”上是不同的,有來自不同部位傳遞而來,各部分荷載在“量”上大小也不盡相同,當然,我們最后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它的合力和方向,從而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條件來進行設計能夠抵擋住這些荷載的構件。在這個當中我們會提到兩個有關結構的概念,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是指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不適于繼續承載的變形狀態,此狀態一旦出現,后果十分嚴重,會造成人身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是指機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項規定限制的狀態,當出現此狀態后,其后果的嚴重程度比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要輕一些,因此對其出現的概率控制可以放寬一些。這將引發我們的思考:在城市設計中是否也存在或者有必要樹立這樣的臨界狀態的概念呢?城市是一個母體,一個作用點,它承受來自自然,社會,政治,經濟甚至人口、交通各個不同大小和方向的作用力,什么是城市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或者是“臨界空間狀態”?這種極限狀態可能是一個范圍,但這個范圍如同結構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一樣一定存在,并且這種臨界空間狀態是對影響城市形態的諸要素各力之合力作用的結果的解答。正如王建國先生在書中指出:城市設計和城市建設有正負兩方面的效應。其結果可以較經濟、較有效的利用城市建設中的合力來很好的促進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產力的綜合發展,形成一定條件下相對合理的城市的“臨界空間形態”。但也可以因為建設決策失誤或設計本身的問題而導致有悖城市整體正常運轉和發展的不良形態,不能認為一切城市形態都是合理的,有的形態本身就是畸形的。

        4 城市設計的延續性

        大多數城市是“長壽”的。我國許多城市都已有一千多年甚至兩千多年的歷史,今天還在不斷更新,延續著他們的生命。城市不像一棟建筑那樣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建成,城市建設的時間跨度往往很長,而且始終處于新陳代謝之中。這就要求城市設計師與建筑師不同,城市設計師要求具有更為長遠和前瞻的目光以及良好的預見能力。在方法上,注重綜合性和動態彈性,體現為一種城市建設的連續決策。同時,一個良好的城市形態環境更多地取決于城市設計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設計,因為城市設計以多重的委托人和當地人民作為服務對象,更多地反映公眾利益和意志,遠遠超出功能、造價、美觀等內容。其主要領域是建筑物之間的城市空間,它研究建筑物的相互關系及其對城市空間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同時起著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橋梁作用。各個時代、各個年代的設計者,建造者一代又一代地塑造著城市空間。城市好像一部有許多作家合作撰寫的長篇小說,一章接著一章延續著。如果把城市比做一部交響樂,每個時期的設計者、建造者都為它譜寫新的樂章,也許是好的,也許是壞的。對整個城市是如此,對局部的建筑群也是如此。

        5 總結

        城市設計與城市形態在受力這點上是同構的,只不過城市形態是力系作用導致的最終結果,而城市設計則是具體承受這個力系,并指向特定的城市形態理想一個干預過程。亦即城市形態是社會諸力作用多棱折射后的成像,而城市設計就是這面棱鏡,它起一種能動地過濾中介作用。同時,它比形態更加現實具體,也更先一步受到社會諸系統合力作用。由此可見,從歷史上城市設計活動的受力情況分析入手,進而探尋城市形態的受力狀態,特別是臨界空間狀態,將是一種具有顯示意義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夏祖華,黃偉康.城市空間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

        第4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法規體系:城市設計作用;城市設計地位“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1-0079-02

        歷經十余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或新法)終于獲得通過并實施。從條款內容上我們無法直接得知與城市設計的條款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其對城市設計的法律體現進一步消失,從另外一種思路上也促使了城市設計的自身發展成為平行于城市規劃的運行體系。本文試圖從城市設計的法規角度闡釋城市設計的作用和地位,以期對城市設計法制體系構建作出建議性探討。

        1 城市設計及城市設計法規體系的相關概念

        1.1 城市設計

        真正切實有效的城市設計首先是一種公共政策,而非簡單技術層面的規劃、建筑或景觀設計。即:城市設計不是設計城市。

        城市設計是基于提高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的目標,對城市形態環境進行的綜合性設計;是在客觀現實的理性分析基礎上,對各種層次的形態環境進行創作性的設計,并形成相應的政策框架,通過對后續具體工程設計的作用予以實施,是一種“二次設計”的過程。其運作充滿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的協調和整合,是一個連續的復雜的動態的決策和作用的過程。

        1.2 城市設計法規體系

        1.2.1 城市設計法規體系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現代民主制度與市場經濟下的城市開發模式決定城市設計存在的可能性。城市設計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大致有三階段,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維護公眾利益:二、促進人性空間的創造、保護:三、追求富有個性的高品質城市環境。由其對應的也是時代的制度變遷和完善,既有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時代的轉變體現。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和市場經濟運行穩定的時期,城市設計作為市場經濟對城市形態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城市設計實施層面對法律制度的需求。由城市設計自身要求,處于對自身設計的實施效果考慮,城市設計編制后的實體實施效果的好壞是決定城市設計成敗的關鍵。城市設計的整個思想過程不是一種終極藍圖的模式,這一點與建筑設計的思想過程不同,但是在區域城市設計以下的開發性城市設計方案,獲得良好實施就應當成為其編制的最終目的。

        第三:作為一種公共政策的城市設計,在制定、實施過程中涉及的多種利益團體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及其糾紛,只能以法律的裁判加以調整、解決。城市建設中,政府、開發商、土地擁有者、市民等任何一方的利益被忽視或占據過分主導的地位,都將損害到城市的良好發展,城市設計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調整這一系列利益關系,而當矛盾激化無法調和時,只能尋求法律的裁決。因此,建立包括一攬子裁判方法的城市設計相關法律十分必須,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避免人治與混亂。

        第四:城市設計技術管理層面對法律制度的需求,與規劃、建筑相類似,城市設計理論在實踐中同樣需要專業性規范的約束。而這些規范必須建立起一個制度化的控制體系,而法規體系是該城市設計運行的重要環境基準。

        1.2.2 城市設計法規體系的主要內容

        城市設計成果的編制和實施牽涉的機構數量眾多,利益取向不一,運行過程復雜,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障。這些法律、法規所構成的系統就是城市設計法規保障體系。

        城市設計法規體系是一個寬泛的定義,它的內容包括一切有助于城市設計地位確立、機構組織架設,有助于城市設計目標實施管理、監督評價的正式法律、行政法規、法定審議及和約制度、以及擁有相應控制作用的技術性規范等。

        這些法律、法規在內容上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1)城市設計主干法。這一主干法可以是以城市設計為題名關鍵字的專為城市設計而制定的法律,也可以是包含了城市設計運行所需的框架內容的非專項法。

        2)有利于城市設計有效實施的一切其他法律、法規包含為城市設計實施提供可行性的經濟、社會手段內容的法規:例如容積率獎勵辦法、歷史街區保護辦法、自然生態區保護辦法。

        3)從大量具體域市設計成果中抽象、提升出來的具有法律地位的城市設計導則。在城市設計過程中,設計導則是實現城市設計目標和概念的具體操作手段,它如同一個綱領性文件,指導城市設計思想的貫徹實施。

        4)對開發項目進行的城市設計法定審議制度。

        2 我國城市設計法規體系的現狀

        我國法規體系的現狀是:缺乏國家一級主干法,具有適合地域實施性的城市設計地方法律及措施,城市設計法律地位不明確。

        2.1 現行城市規劃的主干法一《城鄉規劃法》

        《城鄉規劃法》雖有許多條款都包含了城市設計的實質精神,但卻沒有直接提出需要運用城市設計的技術手段。如《城鄉規劃法》第1條、第4條、第10條和第18條,而在2005年新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頒布以前,1991年通過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8條》也對此有規定。從時間軸上看,城市設計始終沒有正式登上我國國家層面空間法律體系的舞臺。

        而現行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5)頒布以后,城市設計便失去了這一層法律上的肯定,而與此同時,《城鄉規劃法》也沒有對城市設計的技術手段予以一定的肯定和提倡?《城鄉規劃法》與《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在對城市設計的技術手段予以肯定和提倡的同時,明顯缺少真正能夠保障城市設計開展與實施的可操作性主干內容。這一內容的缺失也直接導致了對開發項目進行制度化的城市設計審議無法實現。

        中國的法律體系屬于傳統的大陸法系,成文法典在司法審判中擁有絕對的約束力,并且各部法律專屬性很強。可以看出。在城市規劃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可能完整闡述城市設計的理論思想、操作辦法和成果形式。《城鄉規劃法》或《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無法成為城市設計的主干法,至多只能起到為城市設計宣言的作用――認可了開展城市設計的重要性。

        2.2 地方性的城市設計法規編制

        個別城市如深圳在1998年編制實施了《深圳市城市規劃條例》,其內容包含了城市設計的編制辦法、審議制度等,成為了該市開展域市設計實踐可依托的主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將城市設計上升為法律文件的地方性法規,但是這樣的城市還為數甚少,更重要的是,在國家一級層面尚未理清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之間法律關系的情況下,這樣的地方性法規在實際的管理操作中將會缺乏足夠依據,并且由于我國開展城市設計是自上而下,有相對城

        市化進程略偏早的特性。這種特區性質的地方法規對其他城市的影響較小,無法作為試點進行推廣。由于大多數城市尚未有城市設計的主干法,因此對城市建設項目的城市建設審議也沒有具體、明確的制度。

        由上可知,中國的城市設計法規體系還遠未系統建成。其中,城市設計主干法的缺失是城市設計法規體系無法系統建立的根本原因。

        2.3 城市設計在中國法律地位不明的歷史原因:

        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城市設計法律地位不明的根本性歷史原因。

        中國在建國之初,為了適應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城市建設需要。全部照搬了蘇聯的城市規劃設計模式,將城市設計的內容變相歸入了城市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即為這一體制下的典型產物。由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在城市建設中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無論從土地的所有權,到項目的設立、審批、投資、興建都由國家一手包辦,無需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設計,但隨著經濟發展,城市面貌的日益重視,現代城市設計理論于80年代逐漸被引入中國。但是這一理論被引入之初,也大部分停留在城市設計的形態表達效果上,關注美化城市面貌所起的表面作用,而對這一手段調整城市中各團體間利益的深層作用卻沒有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城市設計往往只是城市規劃的形體翻譯工具。因此城市設計僅僅在技術層面得到了開展,而并未被賦予應有的法律地位,最終導致了大量的城市設計圖紙成果無法進行有效的實施。

        3 我國城市設計法規體系構建的初步建議

        3.1 與城市規劃相關法規體系的銜接

        目前學者對于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關系,比較認同城市設計是“思想與方法”的論點,認為在接下來的城市規劃中應引入城市設計的思想,并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將規劃貫徹下去。在我國現階段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的“硬性”管束與城市設計的“彈性”引導共同作用,起到了西方國家依賴城市設計“二元職能”達到的目的。

        因此上述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關系也同樣體現在兩者相關的法規體系中,由城市規劃所制定的相關法規起到了“硬性”的控制作用,制定了城市化進程的大體框架:而城市設計的相關法規體系則保證了城市各個角落在這個框架中更加靈活、細膩的發展過程,是一種“彈性”的法規體系。

        基于上述觀點,筆者認為目前應該分別從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兩個方面人手完善并加強兩者相關法規體系的銜接:(1)應當明確城市設計在城市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應貫穿于整個城市規劃過程中的:應進一步明確城市設計在不同階段的內容及成果要求,以彌補城市規劃工作方法的不足:應當明確城市設計的成果如何納入規劃方法得出規劃設計要點,構成完整的控制指標,以獲得法律地位。(2)城市設計研究范圍應當與城市規劃基本對應,根據其本身工作特征可以分為整體城市設計和專項城市設計等,而其相應的法規體系也將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城市設計要點(Code)和城市設計導則(Guide line 1,通過它們充分發揮城市設計的彈性特點,適時適地進行靈活而高效的調整,達到在制度性的規劃控制條件下進行日常城市建設管理的保障功能。

        在以上討論的基礎上,本文嘗試提出對我國城市設計法規體系的基本組成建議,我國城市設計法規體系的建立應該是多層次和富有可操作性的法制體系:(1)國家一級的城市設計專項法,作為城市設計的主干法,其中需要確立城市設計方案制定選擇、實施管理、評價反饋的步驟、方法,與城市規劃建設設計之間的銜接關系,城市設計文本成果的一般形式、內容,以及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所牽涉的各種組織機構的設置與權責關系。 (2)各省、市(尤其是各城市)級別的城市設計編制、實施法,這與上一級的主干法類似。只是中央與地方層次上的差別。

        3.2 明確城市設計的法律地位,促進城市設計和規劃的“一體化”道路,全面體現城市設計對城市建設的空間作用和社會作用。

        在我國現階段,城市規劃體系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完整體系,是當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干。而城市設計無論是整體的或局部的階段都不具備獨立的法定性和完整性,在以法制為核心的管理體制中更不能獨立運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學者提出了“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一體化”的觀點,期望通過依靠強勢的規劃體系來實現城市設計目標。我們從法規體系看,城市規劃體系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完善體系,而目前城市設計無論總體還是局部都不具備獨立的法律地位,所以在現在“法制”的管理模式下不能獨立運作。城市設計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獲得法律效力:一是直接通過立法確立,這已經在深圳等地有所嘗試;二是通過“轉譯”。以規劃語言表達出來,城市設計導則通過獨立成本附于規劃文本或是打散后融于規劃條款中。顯然,第二種方法更容易操作也更符合目前國內大多數地區的實際,法規體系層面“一體化”就應該體現在城市設計以依附于城市規劃立法形式為主,在適當發達地區嘗試采用單獨城市設計立法。

        參考文獻:

        [1]柳權,論城市設計的編制和實施[J],城市規劃,1999 9.

        [2]柳權,試論城市設計的編制與實施一從美國經驗看我國城市設計實施制度的建立[J],城市規劃,1999,9.

        [3]王世福,城市設計的法律保障當議[J],規劃師,2003 4.

        [4]孫施文,周宇,城市規劃實施評價的理論與方法[J],城市規劃匯刊,2003年第2期總第144期.

        [5]呂斌,國外城市設計制度與城市設計總體規劃[J],國外城市規劃,1998,4.

        [6]莊宇,城市設計的運作[J],規劃師,]999年第2期.

        [7]城市設計的實施策略與城市設計制度[J],規劃師,2000年第6期.

        [8]金廣君,城市設計成果的可持續性[J],城市規劃,1999年第3期,

        [9]王卡,城市設計過程保障體系研究,博士論文,2006,

        第5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建筑設計;關系

        《辭海》(2010年版)定義:城市設計是從整體角度對城市的空間環境及體形進行構思和安排;建筑設計是指從結構、設備等方面對建筑及其室內外環境進行綜合設計。根據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內容可知,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對此,本文分別從以下方面淺析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1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含義

        1.1城市設計

        原來的城市設計局限于視覺藝術和物質形態范疇,而現代城市設計逐漸引入生態、心理、行為、社會等學科理論,并以優化城市的環境質量作為設計的目標。城市設計使事物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而此種關系具體從時間上、空間上、靜態及動態上體現出來,因此城市設計切勿脫離社會與環境的文脈。在本案,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來解讀城市設計:一是城市設計應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定性指標、建設性指標及與建筑的功能目標相符;二是現代城市設計的軟性目標仍可從城市景觀、城市交通、城市形態及城市空間中體現出來。

        1.2建筑設計

        建筑的目的是滿足安全的需要及創造一種特有的文化價值,建筑的價值是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及適用價值的總和,因此建筑設計=經濟+形式+功能+外界環境約束。當代建筑的創作主要表現的是城市環境與建筑的關系,而此種表現形式的觀點是建筑服從城市形態,即建筑設計與城市環境應相互聯系起來,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景觀和空間的協調性、連續性;二是城市公共空間從立面設計上表達出來。總之,城市設計的對象是城市的形體空間,因此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相互重合、相互區別的關系。

        2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相互關系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出來:

        2.1在學科內容上的關系

        ①現代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均始于1950年末期,均為生產力發展的產物。②現代主義設計理論反對古典主義設計理論的綱要是“形式服從功能”,即建筑設計應滿足人對功能的要求。現代城市設計的核心思想是人——社會——環境。由此可見,現代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均以“以人為本”為共同出發點。③城市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實用性的學科,具體從實踐中對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進行安排,即:(1)城市設計的原理和方法是相對獨立的;城市設計的操作技術、具體方法均與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2)建筑設計是城市設計在物質形態上的具體體現,建筑設計是塑造城市空間形態及城市設計付諸實踐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總體與分項設計的關系。

        2.2在工作內容上的關系

        ①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均關注空間、實體及空間與實體的關系,可見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在工作內容上存在重疊的內容。城市設計的內容偏向建筑立面之外的外部空間環境;建筑設計偏向建筑立面之內的實體與空間效果。建筑立面是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分界線,因此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是連續的整體。②城市空間的決定因素是環境建筑,即建筑的空間、造型、尺度、體量、比例及材料等均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空間,而只有使建筑之間有機組合起來,才能實現對城市環境空間的作用。由此可知,城市設計的本質特征是設計師僅需從物體之間的關系來聯合不同的物體。總之,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且均應與城市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共同內容,彼此之間具有明顯的連續性特征。此外,建筑形態與城市環境形態之間存在相互圍合、相互襯托的關系。

        2.3在發展趨勢上的關系

        從1950年末期開始,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便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①建筑設計發展的城市化、巨型化、社會化。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建筑的功能單元更加的多樣化。建筑是城市生活的物化形式,因此建筑功能單元之間的聯系由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多樣化所決定。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建筑綜合體逐漸從功能的疊加向基于職能體系的主體綜合體方向發展,從而促使建筑設計中的單體與類型被突破。自此以后,建筑的呈現形式多為群體形式,且建筑的尺度逐漸增加。此外,城市人口對城市交往空間提出的新要求也使得建筑設計發生相應的改變,即建筑應擺脫自身功能的束縛,而接納更多城市的職能,亦或理解為從環境形態上實現建筑的城市化。②城市設計發展的室內化、立體化。城市設計的立體化是利用城市空間的三維坐標來化解城市職能之間的矛盾,即對城市空間進行多維度的綜合利用。城市設計的室內化是城市設計立體化的必然產物。例如,巴黎的德方斯新城東區采用人車完全分離的規劃方案,即在東西軸上設三層交通通道;地面層設長900m的鋼筋混凝土板塊,并在板面上設居民活動場所和人行道,而板面下為公路,再下為地鐵。很顯然,現代化的城市均從規劃及設計上吸取了德方斯新城東區的主張。總之,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逐漸向彼此深化和拓展,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一體的綜合系統。

        2.4在相互作用上的關系

        城市設計無法取代城市環境建設中建筑設計所發揮的作用。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尺度、規模及在城市建設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則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相互限定的關系。建筑設計時,需對各種城市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因此亦可看作是城市設計的內容。例如,長安街的建筑單體均為優秀建筑師的手筆,且造價非凡,但從藝術價值來講,并未得到業界人士的肯定,理由是未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及個體的表現欲望過強。此外,城市設計對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并非是建筑設計絕對服從城市設計,同時城市的設計水平可由建筑設計體現出來。

        3結語

        上文具體從學科內容上、工作內容上、發展趨勢上、相互作用上淺析了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即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此外,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具有共通性,同時也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即:城市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具體應從實踐中對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進行安排;城市設計應對城市的交通流線、功能分區及城市建筑的空間布局、尺度、體量、比例、材料、色彩、造型等進行綜合考慮;城市設計的對象是建筑群體及城市的空間環境,因此設計師應考慮到物體本身及協調好物體與周邊物體之間的聯系;城市設計對建筑設計的風格、布局、區位及功能等起到引導性和控制性作用。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居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變得更高,綠色建筑正逐漸成為城市居民追求的目標,同時居民的建筑藝術意識、環境意識及節能意識日漸增強。對此,本案筆者認為城市設計師及建筑設計師均應認清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內涵,并理清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以便設計出更符合現代人生活及工作需求的產品。

        作者:董燕燕 單位:上海靜安置業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薛靜,余翔.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的關系[J].天然氣與石油,2010(2):59-62.

        第6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風景園林;城市設計;影響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生態城市和和諧城市構建的呼聲越來越大。在城市的設計中設計師們必須認真的對待這一問題,因為這關系著城市未來的發展道路,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關乎這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風景園林不僅能夠美化城市,還能協調、美化城市的環境,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促進城市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風景園林對城市設計的影響的探討,對于城市的設計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風景園林的內涵

        “風景園林學”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其核心內容是戶外空間營造,根本使命是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

        風景園林學空間營造理論(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是關于如何規劃和設計不同尺度戶外環境的理論,是風景園林學的核心基礎理論。又可細分為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和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包括表述模型、過程模型、評價模型、變化模型、影響模型和決策模型等六個模型;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包括如下8個技術環節:確定范圍與目標、數據收集與區域分析、現場踏勘、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分析、完成現狀調研報告、多方案比較、概念設計、項目概算和施工設計。

        2. 風景園林對城市設計的影響

        風景園林是綜合利用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手段營造的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環境,其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及所處環境的關系。風景園林不同于以往城市設計中的觀賞園藝和景觀設計,后兩者在空間和生命力的體現上都有不足;也不同于環境藝術和城市規劃,這二者對文化和科學體現不足。風景園林結合了它們的長處,是在綜合考慮環境、人文、社會和自然因素后進行的創造活動。

        我們以中國古典風景園林為例,首先,中國古典風景園林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比較重視“意”,即園林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它強調運用多種園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應所產生的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這一風景園林的設計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設計產生的影響體現在設計的立意與布局上,無論是中國古代城市設計,還是現代城市設計,都以“經營位置”為主要原則,空間及各種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成為設計的最基本和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其次,中國的風景園林重視空間的層次、延伸與滲透,強調通過有限的空間設計達到層次與空間更為豐富的效果。因此,古典園林更多的利用場地與周圍環境,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作用的空間關系。因此我國城市的設計者們都運用了相似的手法,使其設計即能反映城市設計本身的意境,又能使城市整體的功能和環境得以統一,從而使城市空間和園林空間相互滲透,邊界感消失。同時,風景園林中重視空間延伸的設計思想對城市設計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城市設計總重視空間分隔以滿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為和心理需求的設計就源于此。

        再次,中國風景園林重視空間虛實的對比,從空間理論的角度來說,中國園林中實體因素與其間的虛體因素共同形成了立體的三維空間。風景園林中的虛實對立關系體現在由山、水虛實關系產生的空間力,并由此產生的山水環抱、虛實相生的環境氛圍。其對城市設計的影響表現在城市建筑因地勢起伏產生的虛實對比關系并由此創造出的意境美上。

        3. 風景園林對城市設計的作用

        風景園林對城市中人群的作用不僅是滿足觀賞需要,而是創造更有利于城市人群身心健康的、更有利于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風景園林對城市的建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會從根本上影響城市設計的思路,會導引著城市設計的方向,影響著城市建設的速度,能反映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面貌。現代城市風景園林已從傳統的筑山、理水、種植花木轉變為集傳統與現代園林之大成,實現推

        動城市可持續發展,體現城市設施公益性質,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生態、氣候和環境。風景園林的基礎構成元素植物能減少城市有毒氣體,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氣質量,消耗氮、消音減噪、吸附灰塵以及改善城市小氣候等方面能發揮優化作用,還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態平衡和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城市環境,對城市人居環境起著凈化作用。在城市設計中,專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用地,正是為了發揮植物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設計和建設中需嚴格控制建筑、交通、廣場鋪裝地面的比例,保證風景園林的綠化面積,降低公園建設土木工程化的傾向,保證公共空間的植物種類和數量,發揮風景園林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應有作用。

        (1)注重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的親切感

        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與施工應注意與人們之間的尺度,重視環境空間帶給人們的親切感與舒適感。但是我國一些城市的花園規劃尺度過大,讓人們感覺到排斥感。因此,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應注重溫馨和諧的氛圍,少一點敬畏與嚴肅,多一些生活情趣。首先,可根據風景園林所選的位置,從周圍的整體環境出發,并與空間環境相映襯,而不能一味求大;其次,在風景園林內,可適當設計一些休息場所,并布置如草坪、樹木、雕塑、噴泉及休閑座椅等裝飾,另外,城市風景園林不能過于拘泥形式,而應保證造景元素的多樣性,并通過文化交流、社會交往等形式,讓各種職業、各種層次的人們都能在環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2)重視城市風景園林中的水系設計

        城市風景園林及綠化工程是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系統,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美化城市美觀及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發揮重要作用,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并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與支持。隨著城市風景園林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的綠地與景觀面積日益增多,在風景園林內的用水量也逐年增多。當前,我國大多城市的風景園林中的水源需要多來自自來水,并且利用效率較低,這給城市的用水資源造成了壓力,同時也阻礙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風景園林中的綠地規劃,是城市整體環境發展的重點,因此在總體施工階段,就應注重風景園林的布局及綠地的布置,可充分利用湖泊水系等天然水源,形成良性循環的

        城市生態水景規劃,盡量減少使用自來水等潔凈水源而設計的人工水景。

        (3)充分考慮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的經濟與管理因素

        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的優劣在于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度,而不是取決于其華麗與否及規模的大小。在風景園林設計與施工中,各城市應多方面考慮,結合本城市的經濟狀況,以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則,為城市人民辦實事,在城市風景園林的管理方面,應加強社會宣傳,讓市民認識到城市風景園林與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讓市民主動參與風景園林建設,并關心、愛護大家的共同休閑空間,進而提高各項環境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提高市民休閑活動的安全度與舒適度。另外,還應通過各種媒介向市民大量宣傳有關風景園林設計與施工的新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以塑造一個良好的城市風景園林環境。

        4.結語

        總之,無論是風景園林設計,還是城市設計,其主題都是為了創造美的藝術和享受的同時,為城市中居住的人群提供更加健康的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傳勇. 淺談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J]. 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 , 2007,(11) :123-125.

        [2] 蔣向中. 淺談園林植物配置[J]. 江蘇綠化 , 1998,(05) :115-117.

        [3] 王普升, 王楠, 劉曉霞. 城市公園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探討[J]. 陜西農業科學 , 2008,(01) :136-140.

        [4] 賈永林. 淺談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 2004,(04):163-165.

        第7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城市規劃設計的作用

        由于城市規劃設計主要是對建成環境的控制和引導,城市形象是指物質而不是非物質形象,即城市建成環境給予人們的總體感受。世界上的許多城市因為獨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如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悉尼的歌劇院和海灣大橋、紐約的摩天大樓等)而聞名于世。基于城市形象對于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影響,城市建成環境成為地域營銷的主要工具。

        城市規劃設計的正作用

        作為一種物質規劃手段,建成環境的質量是評價城市規劃的最直觀要素。面對的激烈的競爭,城市建成環境的重要性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政府的共識,城市規劃設計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礎,認真開展城市規劃設計是我國城市發展的迫切要求。城市規劃設計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魅力的提升。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下,各地城市相繼展開了對城市形象的規劃設計,各類型的規劃層出不窮,無不對各地城市形象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目前在城市規劃設計主要的規劃類型包括:城市設計導則、戶外廣告規劃、重點地區城市設計、雕塑規劃、建筑色彩規劃、歷史遺產保護規劃等類型。以下將逐一介紹這些規劃設計對城市形象的作用。

        城市設計導則

        城市設計導則是對城市設計意圖及表達其意圖的城市形態環境組成要素的具體構思,是為城市設計的實施而建立的一種技術性控制框架和模式。

        它一般分為規定性和說明性兩類。規定性的設計導則:明確規定了環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后續設計應體現的模式和依據。規定性設計導則一經認定,便不可更改;說明性導則:解釋和說明對設計的要求,并對可能采用的模式提出建議,但不構成嚴格的限制和約束。兩類設計導則在城市規劃設計成果中是同時存在和共同作用的。設計導則的內容一般包括設計目標或意圖、設計原理和原則,并輔之以必要的圖則、圖表、圖示和意向透視圖。

        這一類型是一種綜合性的設計控制,包括對建筑景觀、戶外廣告、道路設施景觀、綠化景觀等多種形象要素,是形成整體城市景觀形象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有助于形成整體的城市形象

        從全城角度形成的視線通廊、景觀軸線和景觀節點使得全城的景觀資源得以貫通和連接,借以形成整體的城市印象。

        (2)有助于突出重點地區的形象建設

        處處都是閃光點就等于沒有閃光點。基于全城的城市規劃設計導則,有助于城市看清自己城市的優缺點,選擇具有特殊區位的地區進行詳細而重要的設計,既避免了城市財政的分散而導致沒有效果,也使城市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劣勢,揚長避短,任何一個城市必須對本身最精華的地區傾注更多的形象建設,才能使整個城市的形象品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戶外廣告規劃

        廣告是一個商業社會必不可少的營銷工具,戶外廣告由于其對城市建成環境的影響而成為現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使得城市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成為城市整體空間環境設計的一部分,它應能充分體現城市景觀特征和人文內涵,體現一個城市所特有的風格和定位,對城市形象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重點地區城市設計

        重點地區的形象是一個城市形象的精華和亮點所在,對于這類地區的城市規劃設計,能夠迅速提升整個城市的形象品位,是各級政府非常關心的區域。這類地區包括新興的城市地區,也包括歷史街區。

        近些年來,在上海市政府和建設規劃部門等的倡導組織下,市區重要地段的城市設計項目進展迅速,如《上海市北外灘濱江地區城市設計》、《蘇州河(閘北段)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城市設計》等(都已經上海市規劃和土地管理局審批,并已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當中,作為項目審批管理的依據)等都在指導實際開發建設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但有一兩個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來指導具體的項目管理顯然也是有缺陷的,建立一個完整的城市設計體系配合各個層面的規劃控制管理很有必要。目前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的絕大多數城市都缺乏城市級和區級的城市設計成果,而僅僅停留在局部的重點地段的城市設計,盡管這些優秀的城市設計起到推動和示范作用,但是并不能替代上以上兩個層級的城市設計內容,因此推進、加強市級和區級的城市設計迫在眉睫。

        城市景觀雕塑規劃設計

        城市雕塑,有別于一般的雕塑作品,坐落于城市的各種公共空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顧名思義,除了其外在的形式美,它更是所在城市的文化象征,表達著該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訴求。

        城市色彩控制引導規劃

        色彩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優美和諧的建筑色彩將給城市增添無窮魅力。城市色彩研究是一項新興的研究課題,日漸為我國城市規劃工作者所重視,不少城市逐步開始了對于城市色彩的規劃研究,如北京的城市色彩被確定為以灰色調為主的灰色系,大連市定為米黃色和白色等[[[] 鄭正等,城市設計中的色彩引導——以溫州中心城為例,城市規劃匯刊,2003.4]]。國外的很多城市很重視公共環境色彩的統一規劃和保護。比如巴黎的米黃色,倫敦的土黃色。

        城市色彩控制引導規劃是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新興的領域和課題,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歷史遺產更新保護規劃

        對歷史遺產進行更新保護規劃,積極探索歷史遺產的潛在價值,賦予商業、商務、休閑、娛樂、旅游等新的用途型態,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時尚場所,使得歷史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是提升城市形象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

        歷史遺產是一個城市最寶貴的城市形象資源,因為它天生具有唯一性,是一個城市有別于另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形象法寶之一。對歷史遺產進行更新保護規劃,有利于城市對真正寶貴的歷史遺產進行合理科學的保護,使得歷史遺產能夠永續存在,成為城市形象元素中最具個性的元素之一.。

        城市規劃的反作用

        目前出現的“千城一面”,城市形象雷同的現象,卻也與城市規劃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究其原因,是城市規劃中的雷同現象、官本位思想、“崇洋”的現象對城市形象起了反作用。

        城市規劃中的雷同現象

        雷同現象已成為城市規劃中較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不少地區的城市規劃中無視城市間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及其他人文因素、文化氛圍等方面的差距,致使城市從形態景觀,到內部的功能分區、主軸線建設、廣場布置、公園綠地地安排、道路建設等均未能表現出應有的變化,其結果是一城市與另一城市在景觀上相差無多,根本無風格、特色可言。

        城市規劃尚存官本思想

        城市形象建設往往既受到決策者的重視,又受到其限制,再優秀的規劃設計方案若不能納入到建設中去,都將是一紙空文,即人們常言的:“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最后領導一句話”。

        結語

        第8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產業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與城市產業規劃存在深刻的內在關聯。發展的城市經濟是城市設計的物質保障,城市規劃是城市設計實踐的理性指導。以產業理念為維度,剖析市場經濟下的城市設計需求及實現路徑為本文主旨,明確市場經濟下的城市設計的過程既是對城市物質空間形態的美學設計,又是對城市整體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及環境利益等的協調、權衡與配置的過程。

        一、產業規劃、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1、產業規劃與城市規劃

        產業規劃是產業發展的戰略性決策,具有戰略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等特點。產業規劃是描繪城市產業未來發展的藍圖,它統籌安排產業發展中的重點領域、資源配置、發展程度、支撐條件等,提出具體、長遠而全面的城市產業發展構想。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發展的部署和戰略安排,其具體的編制對象即為城市發展。

        城市規劃與產業規劃存在雙向促進的關系。首先,產業發展帶來城市功能的變化,對城市規劃提出新要求,推動城市功能布局的改善和調整。其次,城市規劃制約引導產業的空間布局,作用于產業發展的性質方向,催生新的產業規劃。

        2、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是以城市空間作為研究對象的設計。相較于城市規劃宏觀視角下的數據化和抽象化,城市設計更具圖形化和具體化的特征。它綜合考量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和建筑設計需求,對相關因素進行有序組織并加以恰當的控制和引導,創造理想化的城市空間,推動整個城市區域范圍內經濟社會、人文自然環境的良性發展。

        實踐中,城市設計的實施取決于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的公共干預。城市規劃與產業規劃協調統籌,引導、控制、約束城市發展。城市規劃的制度性因素是實施城市設計的前提條件,而技術性因素作為具體的操作手段依賴于制度性因素發揮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城市設計的必要條件。

        二、產業規劃缺位下的城市設計現狀

        城市環境質量和人性化意識逐漸被融入現代城市設計理念中,有助于美化城市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提升城市景觀藝術水平。然而從產業規劃的角度來看,城市設計仍面臨諸多現實困境,現分析如下:

        1、城市設計中的利益博弈

        利益博弈是城市設計中多元利益主體的“生存常態”。目前,城市設計的組織編制主體主要包括規劃管理部門、國土管理部門、各級政府及開發單位等,各部門分別代表不同的利益主體。省市行政主管部門重視把握全局、維護公眾利益,區縣政府更多關注地方經濟發展,而開發單位則爭取自身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利益沖突容易使公共利益受到侵犯,背離城市設計的初衷。且規劃管理部門對于城市設計的管理理念各有不同,管理方式差異性強,管理水平參差,也使城市設計在規劃管理中面臨挑戰。

        2、城市設計導則缺乏

        城市設計的目標是實現城市空間形態的和諧性與整體性,以及在更廣泛、復雜的地域空間和經濟布局中實現城市的合理規劃。城市設計的內容、形式與深度各有不同,在多種審美中選擇適宜該城市的標準,如何在產業規劃的引導下將城市設計成果具體應用到城市設計中即為城市設計導則的制定。具體城市設計導則的制定是目前我國城市設計編制中的薄弱環節,并無成熟的經驗方法可借鑒。

        3、城市設計成果難以變現

        我國多數城市設計仍停留在形態設計層面,重視描繪終極藍圖,對城市發展的過程性、動態性及城市設計的產業政策引導作用未引起足夠關注。現階段城市設計的成果通常是感性的,在將其納入規劃設計要點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經驗對城市設計的成果進行“翻譯”。在實際操作中城市設計變為修建性詳細規劃替代品的境況屢見不鮮,并且因為缺乏對開發條件的深入研究,使設計成果最終停留在紙面上。城市設計成果看似豐富多彩,在實際應用中卻流于無形。

        三、城市設計應以產業規劃為導向

        產業發展和城市規劃的基本關系決定了產業規劃和城市設計矛盾而又共生的關系。城市設計應以產業規劃為導向,以合理的產業布局帶動城市經濟增長,營造城市最佳投資環境與宜居環境,吸引要素集聚,打造城市品牌,優化配置城市資源,通過城市設計環節達到城市效益的最大化。

        1、產業導向下的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是主要針對城市整體建設空間的設計。在進行城市設計時,要對城市資源、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現狀空間格局、環境生態評價、文化、人口分布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要對城市中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等情況進行整理,并對資源利用與保護的情況以及城市中的產業與驅動經濟的整合方式進行構思,以確保城市設計的實施具有相應的經濟基礎。另外,須重點關注城市重要規劃與設計案例的研究,將規劃與設計成果與城市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分析,明確優缺點及對城市發展的正負影響,使后續規劃設計與前期的規劃有效銜接,并集中修正前期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2、利益和諧配置的城市設計

        多元的利益群體參與城市設計過程,而利益主體的動機、目標及相互關系的差異決定了現實的分配關系。城市設計關注城市公共空間,而公共空間本身即為公眾共同享有的資源。因此,公眾參與應作為實施城市設計過程的重要步驟。政府秉持中立的立場,無論是城市宏觀發展目標的擬定,市域城市設計、分區城市設計、總體城市設計或是地塊城市設計,以及城市設計的編制、審批、調整和實施逐個階段,公眾都有權參與其中。如此,才能真正使得利益的均衡配置成為城市設計空間配置的主旨內容。

        城市發展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過程,而無論城市設計抑或城市規劃都只是城市建設的開端。城市設計若不能根據特定的城市環境、產業狀況及社會經濟條件進行相應調整,會為城市發展帶來阻礙。而相反,若城市設計能夠貼合城市發展的需要,對城市空間利益及產業發展利益進行合理配置,必將提高城市自身價值與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韓健.產業理念對于城市規劃及城市設計的影響[J].山西建筑.2013(02)

        [2]關麗陽.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及規劃設計的關系[J].建筑設計管理. 2011(04)

        [3]張.空間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城市設計理論研究和實踐初探[D].天津大學.2011

        [4]馮婕.我國城市設計的公眾參與研究[J].城市建筑. 2011(02)

        第9篇: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風景園林設計;關系;影響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風景園林設計與城市設計的關系

        1、風景園林設計與城市設計在對象及目標上帶有顯著的同一性。風景園林的設計客體主要是現代城市中的城市環境、綠色空間以及公共空間。風景園林設計的最關鍵目的在于以風景園林為手段,為現代城市社會大眾提供更加安逸、舒適與和諧的生活環境,以此適應社會大眾不斷提升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需求。從城市設計的角度來說,城市設計的主要對象是指整個城市的空間結構,在這一環境中展開各種創造性設計工作最關鍵的目的同樣是優化現代城市社會大眾的生活環境,這一點與風景園林設計是相符的。

        2、風景園林設計與城市設計在理論與學科上帶有明顯的互通性。無論是風景園林設計還是城市設計,其產生、發展與傳承均受到了哲學思想、藝術思想以及科學思想的共同作用。不管是功能主義理論或是人文主義理論,其對于社會大眾審美意識的提升與現代經濟社會潮流的發展而言都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在這一背景下形成的城市設計與風景園林設計無疑有著明顯的互通性。城市設計工作人員不僅肩負著城市設計的主體性任務,同時也要完成城市風景園林的總體性設計工作。城市設計人員需要在打造整個城市硬質景觀的同時兼顧城市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自然環境與城市景觀環境的協調性。風景園林設計工作者也需要在對整個城市設計有所認識的基礎上對總體設計進行規劃,進而使設計出的風景園林景觀能夠兼顧人、自然以及環境的和諧統一。

        二、風景園林設計對城市設計的影響

        以中國古典風景園林為例,中國古典風景園林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比較重視“意”,即園林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它強調運用多種園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應所產生的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這一風景園林的設計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設計產生的影響體現在設計的立意與布局上,無論是中國古代城市設計,還是現代城市設計,都以經營位置為主要原則,空間及各種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成為設計的最基本和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中國的風景園林重視空間的層次、延伸與滲透,強調通過有限的空間設計達到層次與空間更為豐富的效果。古典園林更多的利用場地與周圍環境,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作用的空間關系。因此我國城市的設計者們都運用了相似的手法,使其設計即能反映城市設計本身的意境,又能使城市整體的功能和環境得以統一,從而使城市空間和園林空間相互滲透,邊界感消失。風景園林中重視空間延伸的設計思想對城市設計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城市設計總重視空間分隔以滿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為和心理需求的設計就源于此。中國風景園林重視空間虛實的對比,從空間理論的角度講,中國園林中實體因素與其間的虛體因素共同形成了立體的三維空間。風景園林中的虛實對立關系體現在由山、水虛實關系產生的空間力,并由此產生的山水環抱、虛實相生的環境氛圍。其對城市設計的影響表現在城市建筑因地勢起伏產生的虛實對比關系并由此創造出的意境美。[1]

        三、城市設計與風景園林設計的原則

        1、設計客體的同一性

        城市設計主要是城市外部空間的形態布局,創造理想的城市空間結構。風景園林設計的對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綠色空間,如城市內部的綠化設計一直是風景園林師最本行的業務。城市設計與園林設計在設計對象上有著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間是其共同的工作領域。

        2、設計目標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設計師還是風景園林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辛勤耕耘不斷的創新發展,面對和追求的都應是同一個目的,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營建理想的可持續的城市外部空間形態。

        3、設計理論的互通性

        城市設計和園林設計,在理論基礎也有著很高的互通性。人類在哲學、藝術、科技領域里幾次大的潮流,幾乎同時對兩個學科領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當相關理論基礎隨著人們的審美和社會的潮流改變時,兩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也就隨之改變。

        4、學科發展的互補性

        城市設計注重硬質景觀的營造,強調景觀視覺上的沖擊力,將環境看作是建筑在空間上的外延;園林設計注重景觀與自然環境的整體協調,強調生態原則的體現,將建筑看作是眾

        多營造要素之一。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生態學研究的不斷發展,運用生態學的方法處理設計對象,已成為風景園林師工作的一條基本原則。

        四、風景園林設計對城市設計的作用

        現代城市風景園林已從傳統的筑山、理水、種植花木轉變為集傳統與現代園林之大成,實現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體現城市設施公益性質,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生態、氣候和環境。風景園林的基礎構成元素―植物能減少城市有毒氣體,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氣質量,消耗氮、消音減噪、吸附灰塵以及改善城市小氣候等方面能發揮優化作用,還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態平衡和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城市環境,對城市人居環境起著凈化作用。在城市設計中,專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用地,正是為了發揮植物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設計和建設中需嚴格控制建筑、交通、廣場鋪裝地面的比例,保證風景園林的綠化面積,降低公園建設土木工程化的傾向,保證公共空間的植物種類和數量,發揮風景園林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注重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的親切感

        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與施工應注意與人們之間的尺度,重視環境空間帶給人們的親切感與舒適感。可根據風景園林所選的位置,從周圍的整體環境出發,并與空間環境相映襯,而不能一味求大;在風景園林內,可適當設計一些休息場所,并布置如草坪、樹木、雕塑、噴泉及休閑座椅等裝飾,城市風景園林不能過于拘泥形式,而應保證造景元素的多樣性,并通過文化交流、社會交往等形式,讓各種職業、各種層次的人們都能在環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2、重視城市風景園林中的水系設計

        城市風景園林及綠化工程是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系統,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美化城市美觀及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發揮重要作用,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并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與支持。隨著城市風景園林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的綠地與景觀面積日益增多,在風景園林內的用水量也逐年增多。城市風景園林中的綠地規劃,是城市整體環境發展的重點,在總體施工階段,就應注重風景園林的布局及綠地的布置,可充分利用湖泊水系等天然水源,形成良性循環的城市生態水景規劃,減少使用自來水等潔凈水源而設計的人工水景。

        3、考慮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的經濟與管理因素

        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的優劣在于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度,而不是取決于其華麗與否及規模的大小。在風景園林設計與施工中,各城市應多方面考慮,結合本城市的經濟狀況,以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則,為城市人民辦實事,在城市風景園林的管理方面,應加強社會宣傳,讓市民認識到城市風景園林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讓市民主動參與風景園林建設,并關心、愛護大家的共同休閑空間,進而提高各項環境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提高市民休閑活動的安全度與舒適度。還應通過各種媒介向市民大量宣傳有關風景園林設計與施工的新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以塑造一個良好的城市風景園林環境。[2]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精品 |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 | 香蕉国产精品网站 | 一级视频国产免费 |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