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理學的相關理論

        第1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關鍵詞: 工程項目管理 創新理論 案例教學 成人教育

        工程項目管理是探索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中客觀規律、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管理科學、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建設法規等眾多學科理論與知識的集成。其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項目在生產使用功能、費用、進度、質量以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盡快發揮投資效益,實現項目綜合效益最大化。工程項目管理作為成人教育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涉及了工程造價、工程經濟、工程結構等相關專業基礎課程的綜合,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重要課程。由于成教學生有一定的工作實踐基礎,求知欲望強,這就更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如進行案例教學,學習工程項目管理這門課程就要結合學生發展方向,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和解決今后遇到的實際問題。然而,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在成人教育的設立是在2000年以后,發展尚不成熟,內容卻已相對陳舊,其側重點基本上講述實施項目管理的具體步驟,強調進度計劃、凈現值計算、成本估算、經濟效益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很難讓學生學到工程項目管理的更全面的實踐方面的知識。所以有必要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

        一、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改革創新意義

        適應成人教學改革和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內容與形式變化的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案例分析,使學習方法和知識的運用得到進一步提高。針對以往課程過分偏重理論細節的傳授,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適當的課程改革,注重項目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學習和掌握,而減少了研究數學模型(例如網絡計算模型)上的課時,改變項目系統分析,工作活動邏輯關系安排,實施方案的擬定、比較和評價,工作過程中的協調、溝通和激勵,加強案例教學等方面的教學內容。

        (一)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完備性

        立足于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及整體系統,以揭示項目建設活動的客觀規律為宗旨,以現行的建設法規為依據,全面闡述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現代化管理方法。力求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對工程項目管理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認識,能對工程項目形成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整體優化的管理理念,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術。

        (二)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創新改革的實用性及可操作性

        由于項目管理注重實務,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項目管理知識的學習必須結合實際的工程項目,以這類項目為對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創新改革與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工程項目的特殊性相結合

        這一原則很重要,因為不同性質和種類的工程項目(如軟件工程項目和建筑工程項目)的項目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別。即使在同類工程項目中,由于角色和層次不同,項目管理工作差異也很大,有時甚至采用不同的承包和項目管理模式也會帶來項目管理工作的差異,因而創新改革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四)創新理論與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相結合

        案例教學在工程項目管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選取適當的案例,在現代工程項目管理中有許多案例,但是其中的工程案例必須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時效性等特征。在案例中不斷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將案例中的知識加以創新并運用到將來的工程項目中。案例教學就是不斷地肯定學生,讓學生自己發揮潛力,在收斂的狀態下發揮想象力。引出創新理論,與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相結合,是因為其實質就是從發明中來到發明的一門學科。

        二、創新理論概念與應用

        (一)創新理論概念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資源或社會要素創新的矛盾共同體的人類行為,或者可以認為是對舊有的一切所進行的替代、覆蓋,例如技術創新。創新理論就是把已有的理論賦予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可以對于一些可能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創新性問題),可以從現有專利中總結出設計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模式,通過應用這些方法和原則進行解決,同時反過來它又可以擴展類似問題的知識庫。通過對這些規律的綜合運用,可大大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并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由于創新理論在科學各個領域都能發揮創新作用,因此也可將其應用于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創新中。

        (二)創新理論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創新理論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在全球的創新和創造學研究領域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在經歷了理論創建與理論體系的內部集成后,創新理論正處于其自身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以及與其他先進創新理論方法的集成階段,尤其已成為最有效的計算機輔助創新技術和創新問題求解的理論與方法基礎。實踐證明,在成教中運用創新理論,開展創新教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被激發,可大大加快學生的創造發明的進程。它能夠幫助學生系統地分析問題情境,快速發現問題本質或者矛盾,它能夠準確確定問題探索方向,不會錯過各種可能,而且它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打破思維定式,以新的視覺分析問題,進行邏輯性和非邏輯性的系統思維,還能根據技術進化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三、創新理論對于工程項目管理內容的具體應用

        (一)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矛盾理論

        矛盾是創新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它認為創造性問題是指包含至少一個矛盾的問題。工程中所出現的種種矛盾可以歸結為3類:一類是物理矛盾,一類是技術矛盾,一類是管理矛盾。

        物理矛盾就是指系統(系統指的是機器、設備、材料、儀器等的統稱)中的問題是由1個參數導致的。其中的矛盾是,系統一方面要求該參數正向發展,另一方面要求該參數負向發展。對于物理矛盾的解決,提供了4個分離原則:空間分離、時間分離、條件分離、整體與部分分離。物理矛盾在工程項目中可應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面的研究。

        當技術系統某個特性或參數得到改善時,常常會引起另外的特性或參數劣化,該矛盾稱為技術矛盾,而解決技術矛盾問題的傳統方法是“優化設計”,但每個參數都不能達到最佳值。技術矛盾就是指系統中的問題是由2個參數導致的,2個參數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管理矛盾是指子系統之間產生的相互影響。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設計技術與工程進度之間、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之間都存在技術矛盾。“優化設計”也可以解決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費用、工期優化問題。

        所謂管理矛盾是指,在一個系統中,各個子系統已經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但是子系統之間產生不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整個系統產生問題。比如:一個部門與另一個部門的矛盾,一個施工工藝與另一個施工工藝的矛盾,一個設備與另一個設備的矛盾。雖然各個部門、各個施工工藝、各個設備等都達到了自身系統的良好狀態,但對其他系統產生副作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組織是一個復雜的結構,而管理模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工程實施的組織和協調。除此之外,工程項目進度、績效、采購、成本、質量、合同和風險管理等都存在管理矛盾。

        (二)創新理論中RTC算子

        創新理論中RTC算子,即資源(Resources)、時間(Time)、成本(Cost)算子,它是將資源、時間和成本因素進行一系列變化的思維試驗。創新理論給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僵化的、靜止的,也不是盲目的、漫無邊際的,而是力求揭示事物的本質、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過去和未來,同時又是靈活的、富有想象力的,這些都是創新思維所應該具有的特質。①系統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定功能。傳統思想認為,為了實現系統的某種功能,必須建立相應的裝置或設備;而創新理論則認為,為了實現系統的某種功能不必引入新的裝置和設備,而只需對實現該功能的方法和手段進行調整和優化。②任何系統都是朝著理想化方向發展的,也就是向著更可靠、簡單、有效的方向發展。系統的理想狀態一般是不存在的,但當系統越接近理想狀態,結構就越簡單、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③理想化意味著系統或子系統中現有資源的最優利用。這就可以使工程項目在生產使用功能、費用、進度、質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盡快發揮投資效益,實現項目綜合效益最大化。

        四、創新理論對于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的具體過程

        在國外,以創新為核心理念為方法學的教育非常普及,它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而在國內仍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特別對于工程項目管理成人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首先,基于創新理論可以作為學生的選修課或講座,重點介紹其支持創新活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應用該理論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實例。其次,在課程設計中提出一些實際的創新問題,指導學生應用該方法完成任務,重點在于使學生能夠理解該理論的意義,以及與實際問題的結合,使他們能夠初步熟悉科學的、規范的創新活動流程,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本方法解決創新問題的體驗,有目的地、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工作習慣。通過該課程還應該使學生明白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在生產實際中有許多急需解決而又未能解決的問題,其多數都涉及學科間的交叉和相互滲透。

        (一)選擇案例

        適合創新理論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案例選擇應遵循下列原則:①要突出教學目的。案例教學的選擇要結合學生的層次和能力,選擇適度、適用的工程案例。②要注意案例的啟發性。優秀的工程項目管理案例,可以激發創造力,所以在選擇案例時要特別注意選擇那些內容新穎、具有創造性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視角獨特,獨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見常人之未見,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意義重大。③要注意案例的理論性。案例要將工程項目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融于具體的實際中,以便學生掌握并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

        (二)案例的描述

        這是對案例所敘述的事件發生的環境、時間、過程、結果等特征進行的清晰描述,并不斷地結合所研究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內容,要結合創新理論創新點去指導管理實踐。描述案例是為了分析和討論案例做準備的。在老師描述案例時,學生應跟上老師的思路,不斷溫習案例中涉及的理論,找出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為進一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三)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

        創新理論與工程管理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運用案例教學,需要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即就是由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單一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及情景對話教學等方式來實現,營造課程教學的寬松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手段應由過去的板書教學轉變為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模擬、多媒體、板書等相結合的多種方式,把現代化的工具引入教學活動,提供眾多更為直觀的教學信息。

        (四)組織案例分析與討論

        引入創新理論的教學模式側重于營造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將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延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不因覺得枯燥無味而失去興趣和信息。讓學生在討論中扮演工程項目管理案例中的各個角色,而老師應做好討論方向的把握,給予學生正確、積極的評價,如讓學生分別扮演項目經理、監理等角色,遇到實際工程問題,相互之間進行溝通,然后將問題予以解決。

        五、結論

        將創新理論引入工程項目管理成人教育課程中就是讓學生在案例學習中理解創新規律,同時可以為未來創業者、實踐者提供創新的思想武器,而創業活動可以使創新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使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本文只是簡單地論述創新理論在項目工程管理內容及案例教學幾個方面的應用,并未深入研究。希望今后的研究應著力于創新技術在工程技術領域及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郭慶軍,劉慧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7,(5).

        [2]郭筠.TRIZ理論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5,(12).

        [3]凌濱,管雪梅,趙亞風.研究性教學法在《TRIZ理論》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成人教育,2009,(5).

        第2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摘 要: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素質的主要渠道,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適應時代的發展,確立新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提高這些“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時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教學方式改革創新的重要意義并對教學改革創新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b)-0000-00

        當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對內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上涌現出的多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影響。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素質的主要渠道,需要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90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結合大學人才的培養目標,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這些“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1 就業壓力增大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巨大影響

        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90后”的大學生對家庭和學校比較依賴,初入社會遇到點挫折往往會不知如何面對,加上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其在思想方面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甚至會出現“退學”、“厭學”等行為,更嚴重的甚至會對社會差生不平衡心理,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人生觀。因此,如何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對大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也是目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2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文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很多西方的腐朽文化和價值觀念也通過諸如經濟、科技、文化進行滲透,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觀念。“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已經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其缺乏對真、善、美的正確鑒別能力。如何大學生擺脫外部大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有效地提高其政治鑒別能力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另一難題。

        1.3 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大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高職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新平臺、新視野,有助于高職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沉溺于網絡游戲,既浪費了時光又荒廢了學業;沉溺于網絡社交,與現實社會產生了隔閡,對現實社會產生了消極心理等),容易造成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2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的意義

        2.1 有利于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隨著我國經濟及網絡的發展,中、西方各種思想文化互相影響,沖擊主流文化,“90后”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受到影響,面對這些新問題,我們必須通過借鑒和繼承現有各種教學基礎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容、方法、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可以提高高職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增強觀察辨別各種社會現象的能力,從而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2.2 有利于增強高職大學生的抗壓受挫能力,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發展

        一方面要解決“90后”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出現的問題(例如:個性特征較強,承受挫折能力及辨別是非能力較弱)單通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另一方面理想與現實不斷擴大的差距及嚴峻的就業壓力是大學生也在不斷承受著壓力和挫折甚至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只有通過對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改革創新,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高職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個人得到全面發展。

        3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

        3.1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潛能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聯系實際,增加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潛能。主要可以采用理論教學、集中討論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就某一社會熱點問題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和分析,讓大學生充分發揮對熱點問題的看法,了解學生心中真正的想法和疑慮,授課教師加以引導,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又能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更加可以對高職大學生存在的隱性的心理問題加以疏通和引導,以使其身心健康發展;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將理論與案例有機相結合,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并可以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潛能。

        3.2 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注重職業技能教育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用性專業人才,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大學生符合職業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求教師應向大學生介紹所選專業的就業領域和發展前景等問題,強調學習職業技能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熱情,將其培養成職業技能熟練、人文素質高的合格的人才。

        3.3 創新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模式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增強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要積極讓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社會實踐活動和職業技術能力的提高相結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具體可采用實踐教學與實習相結合;實踐教學與課題研究以及實踐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等方式,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更強。有利于發揮高職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合格的職業技能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萍.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建設高校和諧校園[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7-39.

        [2] 劉建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1(32):70-72.

        第3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一、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

        1、舞弊現象嚴重。抄襲別人的論文與作業,盜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任意拼湊實驗報告和數據,考試作弊從夾帶、偷看、交頭接耳發展到使用現代通訊工具,甚至雇傭“”,可謂五花八門,形形,無所不用其極。

        2、惡意拖欠學費。部分非貧困學生惡意拖欠學費、“貧困”學生不真正貧困,相當一部分同學拒還助學貸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學雜費、住宿費等誠信道德問題,不僅喪失了個人的信譽,也使學校這項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虛假履歷。功利主義思想日趨滋長,入黨、評優、獎學金、競選學生干部等方面的動機不純、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騙等手段,虛榮心嚴重。在就業問題上更為突出,許多學生制造泡沫自薦書、虛構教育背景、隨意多家簽約與毀約等誠信缺失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當代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有學校教育的失誤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為的負面影響。

        1、社會價值體系不和諧對傳統誠信倫理道德的沖擊。當代中國社會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價值觀的相互依存和沖突,以及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嚴重失衡對傳統誠信倫理道德形成巨大的沖擊,整個社會惡化的信用狀況,嚴重地影響著在校青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影響。各種社會思潮對高校傳統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沖擊,學校重視專業技能學習而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對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學過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滲透。大學生對自身從事專業領域的過分關注,而影響了他們視野與胸懷的拓展。

        3、高校應試教育的功利化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應試教育的存在,大學生們很難改變為考試分數而學習的習慣,而“成績”又和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的資格以及找到~個“好工作”的期望緊密掛鉤,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大學生的投機心理。有相當多的大學生不是為了某一門課程本身而學習,而是為了這門課程的成績才費心:一些學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瓏,為的是積累評優選先、升學就業的資本;另有許多大學生心態浮躁,不愿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努力而荒廢了學業,臨到考試時又想要個好成績,只好為怎樣作弊費盡心機。

        三、加強對當代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立身處世之本。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工作,認清大學生誠信危機的主要因素,開展針對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學生郁自覺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質。

        1、促進大學生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協調發展。我們在高校誠信教育中,要貼近廣大學生的日常活動,強調用認識來指導行為,用行為來強化認識,通過知與行的統~使學生把外在的誠信準則內化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過自我評價、我監控、自我激勵等來塑造自己的誠信形象,在實踐中成為言行一致的誠信道德規范的自覺實踐者。

        2、教師言傳身教的和諧統一。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在誠信建設問題上,必須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互動關系,切實起到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們的領導和教師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嚴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樂、榮辱、義利等問題上經受住考驗,才能為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做出表率。

        第4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物理 教育教學

        一、基礎物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基礎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無論其年齡、性別、民族、文化和社會背景等有什么差異,都應該有機會接受基本的科學素質教育。并且應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一) 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

        基礎物理課程旨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

        (二) 在課程實施上注重科學探究,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科學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前面的基礎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可知,物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探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不僅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失敗與錯誤,通過糾正錯誤,逐步走向正確,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意義不能給予,只能發現。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學習實踐是發現物理現象背后的意義關鍵,亦是物理素養形成的過程。21世紀學生應具備的物理學素養必須通過每個學生自己發現意義的過程來形成。當然,科學探究不是唯一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可根據具體內容靈活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三)在課堂評價上強調更新觀念,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

        我國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的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和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重在評價共性與一般趨勢,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而評價主體仍以教師為主,雖然有一些學生自我評價,但總的來說學生還是處于消極的被評價地位;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論,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評價方式與方法過分強調評價的標準化,一切都要求量化。由于教育現象是十分復雜的,將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化成若干量化指標,不僅無法從本質上客觀反映學生的發展,而且丟失了教育中最有意義的東西,使學生生動活潑的個性被抽象成僵硬的數字,而個性復雜性和學生發展的豐富性則泯滅于其中。評價手段多采用傳統的紙筆方式,過于重視紙筆測驗,強調量化成績,而對學生在其它方面的表現幾乎沒有評價的手段,缺少體現最新評價思想的技術與方法;評價實施過程顯得封閉、靜態、缺乏靈活性與動態性。因此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必須構建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以便實現基礎物理的課程目標。

        二、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 新教材體現了基礎性和時代性

        新課程物理教材嚴格篩選物理學中核心的、有生命力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對學生的科學思維、人生態度、科學情感和價值觀有教育意義的基本內容進入教材。例如,在《物理1》中,關于"運動的描述"這個主題涉及知識點有:質點、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教材繼承以外教材的優點,對這些知識點進行詳細深入、條理分明的描述,同時注重了概念發展的循序漸進與邏輯性,突出了數學工具的應用。注重概念形成的描述,滲透物理學研究的思想,如兩套教材就質點概念的描述用了5-6段話,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出發,闡述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描述運動困難在哪、引入質點的意義、認識構建質點這一物理模型的意義,這充分體現教材力求實現課程教育功能的轉變

        (二) 新教材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

        新教材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例如,兩套教材,在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都通過回眸物理學的歷史,讓學生體會伽利略是怎樣應用思辨的方法批駁亞里士多德的落體運動的錯誤理論,領悟伽利略是怎樣巧妙運用數學分析、邏輯推理以及實驗的方法得到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的。

        (三) 新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體驗,體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新教材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嘗試對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做出具體解釋、對自己和他人不同觀點進行交流評價,這樣學生不僅鍛煉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而且真正認識規律發現的復雜性和科學探究的本質,發展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第5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關鍵詞】生態心理學 理論取向 現實意義

        就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來說,一直對人類的行為產生著重大影響。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曾經一度風靡一時的拜金主義理論以及現實主義理論都對當時時代群眾的心理以及行為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生態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心理學領域以及價值觀領域又開始迎來新的變革。

        一、生態心理學理論取向具體概述

        就生態心理學的發展而言,除了時代的推動作用之外,其自身存在的價值實際上也起到了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對過去一些理論產生過程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心理學領域的發展與當時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價值觀實際上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就生態心理學的產生來說,與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們受西方文化領域的影響,先后興起過物化主義、理性主義,隨著人文主義以及科學主義的興起,心理學的理論取向也開始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快節奏的時代里,人們越來越渴望心靈的回歸,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鑒于這一潛在的心理推動力量,生態心理學也就應運而生。世界經濟的發展逐漸將世界聯成關系緊密的整體,人們需要處理越來越多的人際關系以及社會關系,在這樣復雜的關系鏈中,許多人群開始對自身的社會價值以及個人價值產生重組和調整,生態心理學的理論取向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產生,它主張的是一種人與社會、與自然進行和諧相處的價值取向。在生態心理學的具體研究中,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對人的心理以及情感的影響,對人的情感進行有效調整的基礎上,從而從而提高人們在整個社會中的認可度以及價值歸屬感。

        二、生態心理學的重大現實意義

        通過上文的相關論述,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生態心理學的基本內容,那么就生態心理學這一理論取向的發展來說,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一)塑造國民全新的精神狀態,提升民眾的幸福指數

        就生態心理學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來說,除了是心理學領域研究水平的提高的具體表現之外,更為現實的意義就是對民眾心理的干預和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人面臨的生存和發展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歸屬感以及幸福指數直線下降,生活質量也處于較低的水平。針對這種情況,如果對生態心理學進行有效利用的話,在整個社會范圍內營造一種生態的、愉悅的生存環境,不僅能有效改善群眾生活中的精神面貌,同時還能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二)有利于綠色環保理念的滲透和引入

        隨社會發展而來的,是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雖然現階段我們已經意識到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生態代價,但是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商業大賈和企業家并沒有對相應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轉變,在領導層沒有樹立起環保意識的基礎上,員工哪怕具有一定的生態發展價值觀,但是,也會毫無理由的被扼殺在搖籃里。就生態心理學的應用來說,如果企業的領導層能夠接受這一理論取向,重新調整價值觀以及心態來看“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一旦管理層改變相應的價值觀,那么企業的經營理念自然而然就走上了綠色環保的道路。機生態心理學相關理論以及價值取向在社會活動中的運用來說,實際上是從潛在的心理學層面對社會個體的價值觀進行有效的影響,從而遍及整個社會的這樣一個過程。就綠色環保理念來說,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和挑戰,生態心理學理論取向中“人與自然”的部分對于引導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應如何處理好與自然這一層關系上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精神追求發展的需要,和諧社會的建立已經成為我國上下所有人民心向往之的夢想。但是在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依然面臨著許多的難題。雖然群眾在和諧社會建立的過程中有著同一個夢想,但是在進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卻無法將想法付諸到實際的行動上。生態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成就包括了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引導人們如何在社會中認可個人價值的基礎上去實現相應的社會價值,從而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在為生存和發展絞盡腦汁,生態心理學的出現正是為這樣的人群提供了一個心靈的棲息地,讓他們在無盡的迷茫中重新去調整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從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屬于自己的那份薄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就生態心理學來說,是心理學研究領域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到達一定階段的具體表現。它不僅能對整個國民的精神面貌起到一個提升作用,同時對于中國夢、和諧社會的實現也能起到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生態心理學中“人與自然”的理論部分對于綠色環保社會的實現也能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就現階段我國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將生態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中來,提升我國國民的幸福感指數,充分發揮生態心理學的現實價值和現實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文廣,宋廣文. 生態心理學的理論取向及其意義[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10-115.

        [2]呂曉峰. 環境心理學的理論審視[D].吉林大學,2013.

        [3]趙忠宇. 個人建構心理學思想與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3.

        [4]邵華. 應對研究的挑戰性問題與新方向[D].吉林大學,2013.

        第6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國內外的學者對設計心理學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其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國外,設計師已經從設計的各個角度出發,為設計心理學編寫了一些基本的定義。心理現象的學者之一——赫伯特•A•西蒙在《關于人為事物的科學》中提出,設計可以作為一門人機科學的心理學,從而使設計領域將設計作為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加以關注。在國內,江南大學教授李彬彬是我國最早進行設計心理學研究的學者之一,在她2001年出版的《設計心理學》中指出,“設計心理學研究的是如何在工業設計活動中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遵循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行為規律,設計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以此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有很多學者認為,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學所有專業中的一門必修課,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指導設計師如何把握人們的心理狀態,特別是他們的消費心理。同時,研究設計師在設計活動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產品對社會的影響,并使這些分析結果為設計服務,使設計能更好地反映和滿足人們的真實需求。對于設計心理學的定義,還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尚無定論,但可歸納出設計心理學的4個基本特征:①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之一,是設計藝術學與心理學交叉的邊緣學科;②設計心理學研究設計學領域中的每一個心理現象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形成這些心理現象的相關因素和規律;③設計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是指導設計師更好地遵循人們心理活動的規律,開展創造性的設計活動,從而提高產品的真實需求度;④設計心理學通過對思維和創造過程客觀規律的研究,可提升設計師的設計和管理能力。對設計心理學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理論研究階段,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設計實踐中更好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研究,通過描述、預測和理解等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洞察人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使設計更好地服務于人。

        2設計心理學的發展現狀設計是逐漸進化、逐步發展的

        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設計對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設計學科的知識,以獲取巨額利潤。設計師從工程學、文學等學科的內容中提煉、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設計理論,而且這些設計理論還有更廣闊的空間需要探究。隨著人類社會逐漸成熟,設計師開始意識到不能隨心所欲地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以人的本質需求為根本,并以此為目的分析消費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設計適銷對路的產品。20世紀90年代,設計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直到二戰結束后,設計心理學才逐漸成型,主要有以下2方面的原因:①二戰后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設計心理學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美學、工業心理學和人機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理論開始進入設計師的視野,并逐步成熟。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很好地促進了設計心理學的發展。②目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品生產開始從“人適應機器”轉變到“機器適應人”,市場已從賣方市場為中心轉變為買方市場主導的時代。設計作為決定商品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迫切需要設計心理學作為支撐;反之,設計的發展也為設計心理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唐納德•A•諾曼對設計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提出設計師應如何研究產品,即關注產品的可用性,但不能拋棄產品的藝術美,設計集創造性、實用性、美感于一身的產品。國內的設計心理學起步較晚,設計學與心理學的結合程度較低,理論體系與實踐環節脫節,設計師的真實想法往往與最終的產品相差甚遠。生產商以制造指導設計,因此,現代市場中存在很多廉價、同質化程度很高的產品。在國內,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設計心理學的地位也較低。

        3設計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對于設計師而言,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必將成為設計師的首要目的。未來,人們會看到更多的為人的設計,為人類的真實需求而展開的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心理學也在不斷發展,但很多人對設計心理學的認識僅僅還停留在以往的階段。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的某些思想觀念轉變很快,設計心理學的研究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是停留在某一階段。設計心理學應具有相應的時代性,只有把握好設計心理學的發展和變化,才能更好地利用設計心理學指導設計實踐。

        4結束語

        第7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心理學專業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門、高等和中等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心理學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為: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2.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證研究方法,掌握相關的統計、測量方法,具有綜合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能力;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心理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第8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一、馬哲主義的批判思想與批判心理學的聯系

        心理學的可能性與心理學上的臨近點這兩個觀點最先是由馬克思提出的,同時還對此觀點進行了實踐和批判。什么是批判心理學。學者們的回答也是不盡相同,事實上并不是一個統一的體系,換句話說,并沒有規范的概念,心理專家認為這種概念只能模糊的對人們進行控制、預測或描述。在國內對其研究的主體便是將它看作是新的心理知識來研究。令人在意的是在復雜的批判心理學中有種可以感覺到的相似性,使其可以在批判心理學下共存。同時,批判心理學也并不是獨立的術語,是由馬哲思想提煉而出的。在心理學上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理論顛覆了以往的傳統,從根本上解放了想象力。同時,其他學者也批判了傳統理論,由此促進社會前進。這也預示著日后傳統與批判兩者之間的相對立場。

        二戰之后,在政治混亂的環境下,更是出現了對傳統心理學批判反思的言論。這說明心理學的發展路線不會按照客觀的規律發展,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不是客觀知識的產物,而是在歷史中不斷變化中的產物。到了60、70年代,西方陷入運動熱潮,在外來的思想沖擊下開始對價值中心反思,欲使資本社會正當化。于是批判心理學出現。

        二、馬哲主義的兩大特性與批判的相關性問題

        批判心理學站在傳統學的對立面,一是認為后者是對研究對象抽象化地研究,二是將人視作變量,由此將問題變成了人類與社會的變化多樣轉化成數學變量的關系。但是可依賴的概念準則缺少,不能完全準確的實施到社會。

        (一)相關性解放的問題。面對此問題,批判心理學把相關性的問題作為討論的起始點之一。在批判心理學觀點中,人不僅僅能夠在某種情況下生活,同時也可以創造出某種情況。批判心理學也對人類存在兩面性進行了厘定,確認了兩者之間的互相構建的關系。站在無產階層角度對資本階層批判方式下,社會發生與自然領域運動相似,由經濟主導的現象。傳統心理學是從實證理論的方向出發,希望從這一現象中發現規律。傳統的心理學具備意識形態的功能,只從客觀度向主觀講相關性的解放考慮進去,才可能批判心理學。從客觀立足度向主觀這才是批判心理學的邏輯演算,由此可知,有主觀向客觀為意識形態,相反則為唯心理論。

        (二)具體與抽象的關系。批判心理學指出了傳統心理學中有抽象和具體顛倒的關系存在。心理專家發現,這個結果并不是由于學者個人的想法而導致,根本在于資本主義的再生產。對個體的抽象事物研究并不能取代總體,無數的個體研究也不能代替整體的狀況。人的根本屬性并不是固定的相加,不能離開社會的總體判斷。通過單獨的變量研究人,實際上才是最抽象的事。

        判斷心理學注重的是具體與抽象的辯證關系問題。面向復雜的社會,傳統的心理學通過實驗的結果來減低這種復雜的情況,來保證問題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是變量是沒有規則性的東西,想要在心理學上解答描述是很難控制的。

        三、批判心理學與馬哲理論的解放議論過程

        理論和對象取決于范疇,而范疇決定了從哪一方面來研究對象。傳統的心理學無法抓住人們的精神本質。預設主題之后研究,就導致了問題服從方法。所以在研究問題上必須抓住研究對象的本質。在研究上,批判心理學的方法更注重問題本身,超越了以往了的研究方式,還針對可能會出現的客觀問題,提出新的見解。

        心理學約束日常生活,并將心理學理念供應到全球,直到人類會用心理學來重塑自己。由此可見,作為生產性實踐的心理學,其產生了意圖研究的客體及規律。此后學者又將科學事物進行心理學化。

        實際上,解放議程當中馬克思將人類的全面發展建立在經濟政治的條件上,由此可見,全方面的發展才具有現實可能性。馬克思的言辭適用于目前心理學在社會的分布狀況,以積極的心理學作為代表推翻消極的心理學觀念,其是馬克思很早就批判了觀念解放。

        第9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范文

        【關鍵詞】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

        公共心理學對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師范院校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將心理學定為公共必修課。心理學慢慢成為區分師范生于非師范生的一門學科。幾十年來,公共心理學一直按部就班的在開設著。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師范類公共心理學無論是對教學目的的定位,還是在教材體內容、教學方法方面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愈益突顯出差距,迫切需要改革。

        一、公共心理學的主要特點

        公共心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了一般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等多方面內容。與其他心理學專業學科相比,公共心理學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理論性和時代性等特點,已經成為國內很多高師范高校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公共心理學主要具有如下幾方面顯著的特點:

        (一)公共心理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公共心理學的教學內容都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其教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例如,情緒情感是公共心理學重要的教學內容,而情緒情感的發生、轉化等等都是學生經常經歷的問題,他們迫切需要科學系統地了解快樂、悲傷、恐懼等情緒究竟從何而來,并如何進行消解和轉化。

        (二)公共心理學具有系統的理論性和體系化特點。公共心理學的理論脈絡比較清晰。公共心理學主要圍繞一般性個體經常會遭遇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教學內容呈逐步遞進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非常適合學生系統地學習,也能夠為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心理學有關領域和理論分支提供理論基礎。與很多專門的心理學分支理論學科不同,公共心理學的教學內容比較具體和生動,更加具有體系化特點。

        (三)公共心理學具有高度的時代性。公共心理學的學科內容貼近時展和生活需要,無論是公共心理學中的情緒、情感還是認知、能力等研究內容,都是現代社會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問題。二是指公共心理學的教學內容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調整和完善。公共心理學由于學科自身特點決定了其自身具有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許多隨著社會發展進步而衍生出的新問題都會在其中得到充分地體現。三是指公共心理學能夠有效地應用在社會實踐之中。

        二、公共心理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問題。絕大部師范院校沒有根據教師自身實際與學生及地方實際組織編寫教材,采用“國內知名”教材,教材不斷的更改,部分同類教材還存在體系的差異。上課老師不適應,總是要不斷的熟悉教材,更新課件。而師范類心理學課程所用教材基本上仍為傳統模式,即以普通心理學為主干,結合教育心理、發展心理等方面內容,上課時從對心理現象的分析開始,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按部就班地講授。課堂上著重分析一個個心理過程的概念、特點、規律,并順帶涉及教學應用。由于教材中所闡述的心理規律與實際應用沒有緊密結合,課堂內容與教學實踐脫節,這樣的教材體系與培養合格教師的要求存在著較大差距。其最大的弊端是很多學生覺得“學了等于沒學,學了不恩能夠運用”,部分學生走上教師崗位后不能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更是很多抱怨“學了用不上”。

        (二)教師教學方法問題。公共心理學的教學基本是講授法,加上都是大班教學,大部分教師都是“一言堂”,采取“結論加例子”式的平鋪直舒,基本不采用實驗、演示、討論等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其所講的內容(心理學內容告訴怎么教授)體現不明顯,說一套做一套。

        (三)學生學習問題。由于公共心理學是公共課,加上對其要求不嚴,教師上課缺乏趣味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都較差。很多學生開始興趣高昂,爾后興趣索然。學生對學習心理學對其未來的指導意義的認識不明確,認為就是一門普通的課程,并沒有想到起以后在教學過程需要應用。公共心理學的考核基本是走形式,大部分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導致學生最起碼的外部動機也消失。

        (四)教學目的問題。教師對公共心理學的教學目的目標本身就不清晰,很多教師就是為完成一個教學任務。并沒有提升到其作為師范生必修課的高度,并沒有明確這門課程對現在的學生未來的老師的指導意義。很多教師上課都是東扯西扯,講花邊,講故事。讓學生聽的有點意思,但是學不到實質性的東西。

        三、建議

        (一)靈活選用教材。認真編寫或選取適應本校任課教師及學生實際的教材,將教材中更多的貫入了認知思想,引入認知心理學的概念、方法、理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考察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兩方面,對其中每個具體環節所涉及的認知過程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

        (二)明確教學目標。師范類心理學教學應達到以下幾個主要目標:首先,要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與未來教學工作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如心理活動主要規律,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矛盾,影響教學效果的各種心理因素等。其次,應使心理學知識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加強應用性、實踐性,提高對教學工作的促進作用。再次,教師人文意識的培養問題。當前中小學校相當部分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曾受過系統的教育理論培訓,卻仍然沿用簡單粗暴教育方式,漠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忽視學生的心智啟迪、個性發展。

        (三)公共心理學教學中增加實驗輔助教學。心理實驗輔助教學是心理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精心設置若干個心理學實驗,達到串聯教學內容,啟發學習興趣和補充理論教學等作用。心理學實驗體現的是人與機器的關系,通過實驗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實驗的結果還能夠直觀地反映出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特點,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心理特點,增強自我認知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先锋影音国产情侣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