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信用風險管理概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用風險管理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用風險管理概述

        第1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風險管理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使得風險管理的問題日益凸現。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由于金融監管的放松,金融市場的波動性也在不斷加劇,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在世界范圍內發生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這三次大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損失,引起了國際金融界對金融風險管理的高度重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更成為國際、國內金融界關注的焦點。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主要的風險形式。信用風險的管理也成為當今風險管理領域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因此,如何防范與降低信用風險已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經濟學解釋

        商業銀行在經營中會遇到很多中風險,其中信用風險是金融市場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風險形式之一,它是金融機構、投資者和消費者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影響著人們對信用風險概念的理解。

        傳統觀點認為,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受信方)拒絕或無力按時、全額支付所欠債務時,給授信方(信用提供方)帶來的潛在損失。授信方可能是提供貸款的銀行,或是以信用方式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公司。授信方總是會更多地考慮信用風險問題,比如發放貸款的銀行,其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在商業銀行的早期業務中,常常將信貸風險等同于信用風險。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演變和發展,信用風險出現了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

        從廣義上說,信用風險還包括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對銀行信用的影響,使銀行經營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發生背離,從而導致銀行造成潛在損失的可能性;

        從狹義上說,信用風險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借款協議、償還本息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信用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借款人或債務人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愿履行還款義務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另一個是指由于債務人信用等級或信貸資產評級的下調、信貸利差的擴大導致資產的經濟價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前者主要著眼于貸款是否違約,成為違約風險;后者則強調信貸資產質量價值的潛在變化,所以通常稱為信貸利差風險。

        另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1)道德風險與信息不對稱是形成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2)非系統性與系統性。(3)風險和收益的非對稱性。信用風險的收益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對稱性。(4)信用風險的歷史交易數據難以獲取。

        二、國內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監管的現狀分析

        隨著現代經濟中信用活動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信用風險所涉及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因此,各個國家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視的。

        (一)國外先進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

        1、風險管理上升到銀行發展戰略高度,董事會直接負責風險管理政策的制定。近些年來,一些大銀行由于風險管理失敗而遭受了巨額損失,甚至破產倒閉,使得銀行股東、經理們以及金融監管當局領略和感受到銀行風險的嚴重后果,深刻地認識到現代風險管理對于銀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國際上一些大銀行的最高決策層已把風險管理納入其發展戰略計劃,將之作為銀行內部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風險管理在整個管理體系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到銀行發展戰略的高度。

        2、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開始出現,風險管理趨于日常化和制度化。與風險管理上升到銀行發展戰略高度相適應,現代銀行風險管理在組織制度上形成了由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領導的,以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與各個業務部緊密聯系的風險內部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決策與業務決策的適度分離,改變了風險管理決策從屬于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業務決策的傳統管理體制。同時,以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的風險管理體系的運行是建立在管理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礎上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商業銀行在復雜的風險環境中及時、有效地管理風險的能力。

        3、更加重視全面風險管理。與主要重視信用風險的傳統風險管理不同,現代銀行風險管理還非常重視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更全面的風險因素。而且不僅將可能的資金損失視為風險,還將銀行自身的聲譽和人才的損失也視為風險,提出了聲譽風險和人才風險的概念。

        4、市場風險日益突出,市場風險管理技術得到迅速發展。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市場風險成為銀行風險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同時,金融自由化和銀行綜合化經營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以信用風險為主的模式發生變化。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兩者,無論是在管理技術手段上,還是在管理理論上,都構成了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兩個基本內容。

        5、風險管理技術趨于計量化和模型化,各種風險管理計量模型發展迅速,銀行風險管理的科學性日益增強。與傳統風險管理的特征不同,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視定量分析,大量運用數理統計模型來識別、衡量和監測風險,使得風險管理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客觀性和科學性的特征。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1、我國商業銀行尚未形成正確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多數工作人員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信用風險管理理念比較陳舊。不能適應新時期業務高速發展及風險環境復雜的需要。

        2、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不健全。在我國商業銀行中,負責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是貸款部門的信貸員,這遠遠不能滿足實際信用風險管理的需要。

        3、不良貸款比例高,貸款資金趨向長期化、集中化。我國銀行業的貸款人多集中在房地產或其它人型資產投資項目上,且數額巨大。而貸款資金長期化將導致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降低,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一旦累積的信用風險暴露出來,勢必會造成嚴重的信貸損失,對銀行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4、內部評級不完善,風險揭示不充分。與先進的國際性銀行相比,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內部評級無論是在評級方法、評級結果的檢驗,還是在評級組織結構、基礎數據庫等方而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內部評級在揭示和控制風險方而的作用。另外,由于會計信息不完備和真實性有待提高,以及缺乏衡量風險的技術方法,銀行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數量方而都遠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

        三、針對我國現狀提出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監管的建議

        第一,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水平。根據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要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首先,各商業銀行應積極開發以計算機為平臺的客戶信息系統,廣泛收集充分的客戶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數據庫。其次,我國商業銀行應根據我國的國情,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發出適合自身條件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

        第二,確立完善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保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策略得以落實。商業銀行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應根據中國銀監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在對各類業務的各環節風險進行識別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進行整合、梳理和優化。首先,通過授權管理、崗位制衡等手段防止操作風險在業務環節中的出現。其次,通過標準化的內部控制管理實現內部控制的連續性和系統化,從而嚴格控制銀行內的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最后,通過不間斷的調整和改進,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確保其經營目標的實現。

        第三,強化風險外部監管,完善宏觀外部環境。強化風險外部監管是完善風險控制體系的必然要求。首先是市場約束的要求,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規定最低資本要求、監管當局的監督檢查、市場約束為金融監管的三大支柱,強調銀行應及時、準確地向市場披露銀行財務狀況、經營業績、風險管理戰略和措施、風險敞口、會計政策以及業務、管理和公司治理6個方面的信息;其次,監管當局必須在強化合規性監管的同時重視安全性監管,逐步強化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同時要對銀行風險評估體系的合理性、準確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進行監督,嚴格監管紀律,推動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科學化,實現從注重合規性監管向注重風險性監管的轉變,健全非現場監督體系,并保持監督的持續性。再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銀行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金融法制環境。落實《物權法》,修訂完善《破產法》和《擔保法》等,在完善商業銀行的立法基礎上加大執法力度,維護金融秩序。

        第四,規范社會信用關系,推動社會信用文化建設。要建立健全有關社會信用的法律體系,推進信用文化建設。據有關機構分析,社會信用指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促進GDP增長0.9%,促進生產率提高0.7%。

        參考文獻

        [1]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下)[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3,255-256.

        [2]P.Jorion.Value at Risk[M].New York:McGraw Hill.1997,128.

        [3]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6-7.

        [4]陽.金融風險分析與管理研究——市場和機構的理論、模型與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1.

        第2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論文關鍵詞:賒銷信用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模型

         

        一、概述

        賒銷[1]是在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的過程中以一定信用為基礎,通過協議的形式,由賣方向買方提供一定期限內延期付款的銷售方式

        賒銷在我國自古有之,到改革開放以后才出現了大規模的商業賒銷,發展至今,我國信用經濟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現階段我國企業平均賒銷比例只有20%,但企業平均壞賬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賒銷所帶來的風險,我們應選擇理性賒銷,應該建立企業內部有效的信用管理與控制體系,企業防范信用交易風險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戶,而更應該從自身管理環節著手,借鑒國外成功企業的實踐經驗,結合企業實際引入“信

        二、現在我國賒銷管

        賒銷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業為主體風險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業外部因素指的是企業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狀況以及行業總體狀況的影響和客戶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狀況

        內部因素:企業內部因素是賒銷風險產生的基礎因素,屬于企業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固守傳統

        企業賒銷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學地運轉一個企業的信用管理部門,正確執行企業信用政策,將該部門所擔負的客戶風險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商賬迫收、輔助企業市場部門開拓市場等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企業信用管

        但是,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對于賒銷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應收賬款逾期甚至造成現金流極度緊張的時候,就會成立一個清欠小組,對應收賬款進行全面清收,同時全面停止賒銷,這些并不是企業決策的主要內容,這只是一種戰術手段,企業真正缺乏的是對賒銷的理性管理,企業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對以上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了對

        1)在企業內部建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包括: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銷售

        2)對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再造,改變

        3)對信用風險管理過程中所要涉及到技術或方法進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

        根據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的三個階段,下面將重

        三、賒銷信用風

        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圖 1 賒銷信用管

        風險管理的前提是企業信用管理部門首先要掌握本行業的各種環境信息風險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賒銷管理政策和應收賬款管理政策。賒銷政策是將客戶劃分等級,不同的等

        篩選客戶是賒銷前的客戶管理,屬于事前管理階段,對于風險的防范具有很大影響。具體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戶

        收集客戶信息:買方市場形成后,由于客戶資源有限,企業銷售已經轉變為一種競爭性的銷售,賒銷方式普遍流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了解客戶、合作伙

        評估客戶的信用,決定給予客戶怎么樣的信用額度和結算方式,是企業控制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傳統的信用評估是建立在經驗

        客戶的防范與維護是屬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階段,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賒銷風險的高低。具體的操作包括:監控客

        應收賬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據客戶最新的信用狀況,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包括賬款催收,壞賬處理等操作龍源期刊。只要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就有可能出現逾期應收賬款。企

        企業信用管理水平評估是信管部門對本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進行評

        四、企業賒銷信用風險

        由上面提出的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流程,我們可以分析出,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主要

        圖2 風險管理模

        信用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風險評估,根據客戶的信息對賒銷客戶進行信用評價,是我們從事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而我們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結論<

        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進行了分析,認為賒銷風險管理應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風險管理模型,客戶的篩選,客戶的監控與維護,應收賬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評估等五個方面,并分析了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模型,認為風險評估模型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戶的風險評價的指標來進行管理,所以風險評估是信用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風險評估模型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模型。

        型結構

        由風險評估模型,風險預警模型,風險決策分析模型等組成。其關系如下圖2所示:

        管理模型結構

        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對企業的信用管理政策進行調整。

        業必須認真分析每筆應收賬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處理對策,并馬上實施追收。處理逾期應收賬款最忌諱的就是拖延,很多本來能夠收回的賬款,隨著時間的流逝變為壞賬。

        戶還款信息及其它信息變化,根據變化的信息對客戶信用風險重新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客戶實施不同的處理措施。

        基礎上的,很難保證評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科學的信用評估應該建立在經驗和對信用要素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

        伴和競爭對手的信用狀況對于企業防范風險、擴大交易、提高利潤、減少損失尤為重要。信息收集已經成為信用社會經濟繁榮與穩定的重要基礎。

        信息,對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篩選客戶,并且授予客戶賒銷額度等其它信用標準。

        級授予不同的信用標準,包括客戶賒銷的最大金額,還款期限等方面;應收賬款管理政策是根據客戶還款情況,對于應收賬款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風險管理模型,比如賬款催收,壞賬處理等。

        理流程

        圖如下圖1所示。

        。包括:逾期賬款追收、壞賬處理以及客戶信用重審。

        對信用風險進行合理的轉移。包括:應收賬款監控和信用風險合理轉移。

        的分析和決策。包括:客戶信用信息管理、客戶資信狀況評估和信用銷售政策(授信)決策。

        up>[7]:

        險流程

        點對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分析。

        或方法體系,建立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為信用管理人員提供全面的支持龍源期刊。

        企業賒銷管理混亂的現狀。

        部門、財務部門和決策層),并且理清管理組織內各要素間關系。

        于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的幾點啟示:

        體表現在以下幾種情況:1) 缺乏對客戶信息的統一管理;2) 僅以企業規模來判斷企業信用好壞;3) 對客戶信用額度沒有限制;4) 不太注意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對應收賬款缺乏嚴格的跟蹤管理;6) 對逾期應收賬款的催討力度不夠;7) 忽視老客戶的信用管理。

        理人員還要參加銷售合同的起草和評審訂單。某些時候,企業信用管理也被人狹義地稱為賒銷管理。賒銷信用管理主要是對企業自身可控的因素進行管理,通過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來規避企業可能會遇到的信用風險。

        觀念;缺少客戶信息, 不能準確判斷客戶的信用狀況;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企業缺少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響;社會缺乏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相關法律不完善,信用體系不健全;以及客戶的償還能力和償還意愿等客戶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為企業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兩個方面;

        理出現的問題

        用管理”理念,從控制交易各個環節的信用風險出發,建立一個規范化、制度化的賒銷程序,以增強企業風險防御能力,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減少企業呆壞賬損失,在擴大銷售與控制風險之間求得最佳平衡和實現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賬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導致有人戲言到:不賒欠等死,賒欠了找死。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國企業界在對待賒銷時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通過先交貨后付款的方式,企業擴展了客戶范圍,從而增加了產品的有效需求和銷售額,進而擴大了市場份額和利潤。

        參考文獻

        [1]林鈞躍.企業信用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寶慶,中小企業發展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楊玉明譯.信用風險評估—方法·模型·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譚永智.企業信用管理實務[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躍,謝旭.企業賒銷與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8

        [6]安賀新,信用管理概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7]劉宏程,賒銷與風險控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8]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M].Draft, July 2003.

        第3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

        一、研究背景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證券發行人或交易對方因種種原因,不愿或無力履行合同條件而構成違約,致使銀行、投資者或交易對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主要面臨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其中以信用風險為主,有數據顯示,約占銀行全部風險的60%。這種風險不只出現在貸款中,也發生在擔保、承兌和證券投資等表內、表外業務中。如果銀行不能及時識別損失的資產,增加核銷呆賬的準備金,并在適當條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的確認,就會面臨嚴重的問題,甚至出現破產。近年來,信用風險模型的研究在國際上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和快速的發展。在實證的基礎上對信用風險進行量化,其結果直觀,可比較性強,代表了未來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目前,由于數據、系統和人員制約,我國商業銀行還難以對關鍵風險因子進行準確計量,不能準確衡量風險的總體水平和風險分布,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信貸資產的風險評價基本上是銀行自己的主觀判斷,無法做出令外界認可的客觀評價。在金融業日益全球化的形勢下,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度量模型的研究,縮小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

        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模型和方法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模型和方法包括兩大類,傳統的和現代的。傳統的度量方法有信貸決策的“6C”法和信用評分模型等。近年來,由于商業銀行貸款利潤持續下降和表外業務風險不斷加大,以及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和新的信用工具的創新,使得學者將建模技術和分析方法應用到這一領域,在傳統信用評級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批信用風險模型。主要有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等。

        (一)“ 6C”法。“6C”法是指由貸款人根據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過去的還款記錄是銀行判斷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據)、能力(capacity)(借款者歸還貸款的能力,包括借款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投資項目前景)、資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經營環境(condition)(所在行業在整個經濟中的經營環境)、事業的連續性(continuity)(借款企業持續經營前景)等六個因素評定其信用程度和綜合還款能力,決定是否最終發放貸款。

        (二)信用評分模型。信用評分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Altman’s Z-得分模型,它以公司的財務指標比率來預測違約率。1968年Edward Altman 采用統計學中的判別分析方法,以企業的以下5個財務比率來評估信用風險:a:流動資產/總資產、b:留存收益/總資產、c:息稅前利潤/總資產、d:股票市值/負債賬面總額、e:銷售收入/總資產。

        則Z-得分模型為:Z=1.2a+1.4b+3.3c+0.6d+0.999e。如果Z-得分大于3,這家公司違約的可能性不大;當Z-得分介于2.7-3.0時,這家公司的信用處于戒備狀態;當Z-得分介于1.8-2.7,這家公司有一定的違約可能;當Z-得分小于1.8時,這家公司違約的可能性很大。

        (三)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最先由J.P.摩根在1997年提出,主要用于貸款和私募基金等非交易資產的風險度量。該模型通過引入信用評級遷移矩陣,獲得信用期末的違約概率和其在期末轉變到任何一種信用評級的概率,并根據相應的折現率進行折現,獲得該信用在當期的價值概率分布,進而計算出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CreditMetrics的實施條件是,具備遷移矩陣,能從發達的債券市場獲取不同評級的債券收益率曲線。

        (四)KMV模型。KMV的理論基礎是發展了的期權定價模型,通過股票價格的變化來估測違約概率。首先,它利用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根據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資產價值的波動性、到期時間、無風險借貸利率及負債的賬面價值估計出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及其波動性,再根據公司的負債計算出公司的違約實施點(為企業1年以下短期債務的價值加上未清償長期債務價值的一半),然后計算借款人的違約距離,最后根據企業的違約距離與預期違約率之間的對應關系,求出企業的預期違約率。KMV模型的實施條件是,必須具備高度發達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公司資產的變化;利率市場化,存在無風險利率。

        (五)CreditRisk+模型。CreditRisk+模型是瑞士信孚銀行在1997年按照財產保險的設計理念開發的,與住房火災保險類似。在保險公司,投保的不同房屋之間是否被燒毀被看成是相互獨立的,將這種思路用于貸款也是合理的。假定商業銀行有N個不同形式的借款人,每個借款人在時間T違約的概率為P,則所有貸款組合違約數量的期望值為u=NP。因為違約事件之間相互獨立,貸款組合中有n個違約的概率服從以下的泊松分布:。這一關系式與單個借款人的違約損失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由借款人違約而產生的損失概率分布。該模型最大的優點是需要較少的數據,特別適合管理不規范的中小企業,但精度不高。

        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計量模型的選擇與建立

        現階段,由于我國對歷史數據的積累剛剛起步、資本市場發育尚不成熟,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特點,優先采用“6C” 法和Altman’s Z-得分模型等傳統模型計量信用風險。強化貸款五級分類管理,提高信貸風險控制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切實降低不良貸款率。針對目前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財務數據滯后且可信度低的狀況,必須加強非財務因素對信用風險影響的度量。

        運用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量化和控制信用風險,是金融全球化中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總體趨勢。為此,我國商業銀行應首先積極建立客戶的數據庫系統,為采用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等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創立信息平臺。其次,我國商業銀行應與有關科研機構一起,結合自身特點,對相關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改進,或“量體裁衣”地開發新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使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度量和控制工作適應金融業日趨競爭激烈的新形勢。第三,我國商業銀行應與高等院校攜手創辦信用管理專業,開設風險管理、資信調查、資信評級等課程,培養信用管理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第4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控制 策略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產生

        一般認為,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風險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可預測性、不利性以及和收益的對稱性。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的金融中介組織,與一般工商企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利用客戶的存款和其他借入款作為主要的營運資金,自有資本占比低這一特點決定了商業銀行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風險特征。

        隨著現代商業銀行的不斷發展,銀行所面對的風險對象和性質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內涵。從對象上看,已經由單一的借貸產生的信用風險演變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在內的多類型風險;從性質上看,從最初的局部風險演變為全球風險。盡管風險對象和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總體上都可以納入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的范疇。系統性風險是指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必須承擔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是銀行自身面臨的風險,成為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當然,無論如何劃分風險的種類,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風險存在于銀行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也就是承擔風險和控制風險的過程。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戰略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建立起對風險管理人員價值尊重的氛圍,主動保持與其他機構和基層行的溝通、協調,使各級風險管理人員在物質上建立起強烈的價值歸屬感,在精神上建立起崇高的使命感。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性處理好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關系,明晰科學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戰略,堅持全面的風險管理;建立垂直化、扁平化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強有力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反映風險成本的績效考核體系。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基本風險,也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金融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方(債務人)信用狀況和履約能力的變化導致債權人資產價值遭受損失的風險。

        (一)銀行信用風險形成的直接后果是出現壞賬、呆賬

        分析銀行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缺乏誠信道德、缺乏信息對稱、缺乏完善體制、缺乏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

        (二)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分為四層:第層是董事會和董事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層是高級管理層,第三層是總部的風險管理部,第四層是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營銷部門及后臺支持部門。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信用風險管理原則

        1.依法合規。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監管機構的規定,合規穩健經營是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前提。

        2.收益匹配。通過主動地控制,收益平衡和損失,每類業務活動都應獲得至少與其承擔風險相匹配的收益。

        3.相對收益。風險管理相對孤立于業務發展,有獨立的機構、人員,以獨立的視角,對業務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識別、度量和控制。

        4.嚴格問責。通過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分工,清晰權責。

        5.一致協調。確保風險管理的目標與業務發展的目標相一致,并保持統一的風險管理戰略和控制策略。

        6.充分披露。銀行負有按照監管要求,向監管機構提供風險信息或向社會公眾披露的責任。

        四、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市場風險

        (一)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市場風險的概述

        1.市場風險管理目標及體系

        為有效貫徹市場風險管理目標,在國際活躍銀行內部都形成了符合公司治理機制要求的、分工明確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主要的特點是:董事會負責確定的銀行風險管理戰略中包含了市場風險的內容,如董事會審議確定對市場風險的最大容忍程度,對市場風險管理負最終責任。高級管理層必須確保市場風險被獨立地測量、監控和報告,保證市場風險活動的透明度。在所有情況下,業務部門最終要為他們承擔的市場風險負責,并保持在限定的額度內。

        2.市場風險管理流程

        在兩種不同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下,管理流程會有差異。但總體上市場風險是“自上而下”的管理。銀行的董事會在確定全年利潤總量時,同時確定與之匹配的風險總量指標,并已正式書面文件交給高級管理層。風險總量指標都涵蓋三大風險,如信用風險最大損失、操作風險容忍度等,與市場風險有關的指標,包括一般情況下各類承擔市場風險的投資組合的最大損失及極端情況下最大損失等。根據董事會確定的風險與利潤指標,銀行的高級管理層將其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再進一步分解到各具體的業務單元。在層層分解中始終堅持風險目標與利潤目標相匹配的原則。在需要調整某一部門的利潤計劃時,同時也要考慮對其風險指標的相應調整。

        國際活躍銀行中負責管理市場風險的職能部門必須通過市場風險管理系統,對各業務單位風險指標執行情況監控,自下而上匯總出集團每個業務層面銀行整體的市場風險數量。每個業務單位對超過風險限額的業務需要向上一級有權審批的風險官進行匯報。若確定需要超限額授權,向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進行申請。上一級有權審批的風險官可以對增加申請提出反對,并向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匯報。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根據集團風險總量狀況判斷是否可以增加業務單位的風險指標。重大交易的風險限額增加還必須向高級管理層申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高級管理層在判斷需增加的風險限額對當年利潤影響的基礎上,做出是否同意增加風險限額的決策。

        (二)市場風險管理的控制框架

        就一般原則而言,商業銀行對市場風險的管理應該包括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和具體負責部門三個不同的層次。商業銀行的董事會承擔著對市場風險管理實施監控的最終責任,確保商業銀行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層負責制定、定期查審和監督執行市場風險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體的操作規程,及時了解市場風險水平及其管理狀況,并確保銀行具備足夠的人力、物力以及恰當的組織結構、管理信息系統和技術水平來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

        為了避免潛在的利益沖突,商業銀行應當確保各職能部門具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以及相關職能的適當分離。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管理職能與業務經營職能應當保持相對獨立。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市場風險管理的原則和工具

        1.市場風險管理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對市場風險的管理應遵循合規性原則、授權有限原則、內控優先原則、分離牽制原則、風險可接受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原則。

        合規性原則指承擔市場風險的業務必須依法合規,對于超過本級機構權限的業務必須得到上級有權機構的批準后才能辦理,嚴禁超權限開展業務。

        授權有限原則指通過嚴格崗位責任制,防止授權不清或過度授權而導致的內部管理失控現象。

        內控優先原則要求內控規章制度必須滲透到承擔市場風險的各個業務過程和環節,覆蓋所有業務崗位。設立新機構,開辦新業務,開發新產品必須保證內控措施先行到位。

        分離牽制原則要求三分離,即前臺交易、后臺結算、監控、稽核檢查相分離,交易額度、客戶授信額度、操作權限在設置、使用、監控方面相分離,不同頭寸相分離。

        風險可接受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原則即根據董事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審批通過的風險限額對各交易單位和各投資組合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控,確保各項業務在承擔有限風險的前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2.市場風險管理工具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市場風險管理中運用的工具包括:風險價值估算、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壓力測試、逐日盯市和限額控制。

        五、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一)操作風險的概述

        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定義,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實際,操作風險被定義為:由于內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員差錯或舞弊、IT系統失靈和技術失誤以及外部事件給銀行造成損失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操作風險管理應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1.全面管理原則:操作風險管理覆蓋銀行的各個部門,具有高度分散化的特點,所以必須要完善操作風險管理,建立相應的操作風險管理制度,控制操作風險的損失。

        2.及時調整原則:操作風險管理應同商業銀行面臨的內部環境(銀行經營戰略、方針和理念)和外部環境(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相適應,并具有前瞻性。

        3.成本與收益匹配原則:操作風險管理措施與具體業務的規模、復雜程度和特點相適應,使用完善的管理機制將操作風險損失控制在銀行經營所能承受的范圍內,以合理的成本實現管理目標。

        4.責任追究原則:操作流程的每個環節必須有明確的負責人,要嚴格按規定對違反的直接責任人和管理人員進行追究。

        (三)建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長效機制

        1.建立有力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和框架

        強化內控建設,逐步建立覆蓋所有業務風險的監控、評價和預警系統,加強對風險數據的收集,通過對風險的定性分析與定量測算,正確評價風險的狀態與程度。實施風險轉移,緩釋操作風險,培育操作風險文化,建立起共同的風險管理價值觀,健全操作風險監控體系,重視日常監管檢查,充分發揮稽核監督職能,建立循環的持續改進過程。

        2.開展運行效果評估

        必須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運行評估體系,對機制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及時監督,評判其優劣,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改革、充實和完善,使管理長效機制不斷地趨于合理,始終處于良性運行狀態。

        參考文獻

        [1]曹廷求.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2]王韶峰.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

        [3]肖芳,吳迪.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對策初探[J].現代金融,2010(06).

        [4]姜連義.農信社合規風險管理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金融,2012(04).

        [5]路晨蓉.強化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的路徑探討[J].青海金融,2008(07).

        [6]亢愛林.對當前基層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 時代經貿(下旬刊),2008(12).

        第5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信用風險評估 判別分析 Logit模型 BP人工神經網絡模型

        一、引言

        銀行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創造貨幣存款、實現金融政策效率、社會投資實現等方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核心作用。信用風險評估是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關系到銀行自身的生存和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繁榮,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非常重視對銀行信用風險的監管和評估,特別是發達國家更是對此關注度極高。我國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仍處在轉軌和新興發展階段,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比較落后,因此加快我國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大致經歷了比例分析、統計分析和人工智能三個階段。本文試圖通過闡述統計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中的典型代表來分別闡述其實現條件和過程,分析各種方法的不足,并對我國銀行信用風險評價方法給出評價和建議。

        二、兩類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介紹

        (一)傳統統計方法概述

        傳統的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據已經掌握的歷史上每個類別的若干樣本,從中分析出分類的規律,建立判別公式,用于新樣本的分類,典型的代表有多元判別分析(MDA)和Logit模型分析。

        1.多元判別分析(MDA)。數理統計理論中判別分析模型主要有三類,分別是距離判別法、Bayes判別分析法、Fisher判別分析法;在三種判別分析方法中,距離判別法是根據個體到總體間的距離進行判別;Bayes判別是在已知總體分布的條件下求得平均誤判概率最小的分類判別函數;Fisher判別是在未知總體分布函數的條件下,根據Fisher準則得到的最優線性判別函數,Fisher準則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一元方差分析思想,導出線性判別函數。

        2.Logistic模型的提出。由于多元判別分析模型(MDA)在應用的過程中要求有正態分布的假定,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常無法滿足,所以當涉及到一些樣本數據不同分布于正態分布時,應用MDA模型所得到的研究結果缺乏可信度,從而探索非同分布的方法就十分必要,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應用Logistic模型,Logit分析與MDA分析最本質的差異就在于Logit分析不需要樣本滿足正態分布或同方差,其判別正確率高于判別分析結果。Logit模型采用logistic函數,函數形式如下:

        Y=,η=с0+cixi;

        其中xi(1≤i≤p)表示第i個指標,ci是第i個指標的系數,Y是因變量,因為Y∈(0,1),所以Y也可以理解為屬于某一類的概率。

        由于logit分析無需假定任何的概率分布,所以就不需要類似于判別分析那樣先進行檢驗而是可以直接應用樣本數據計算,以得到logit模型。

        (二)人工智能模型(AI)概述

        1.人工神經網絡及BP神經網絡概述。人工神經網絡是一種具有模式識別能力的計算機制,它具有自組織、自適應和自學習三大特點,它的編碼可以用于整個的權值網絡,不僅可以呈現分布式存儲,而且具有相當大的容錯能力。在人工神經網絡中,下面提到的BP神經網絡技術是算法最成熟且應用最廣泛的一種。

        2.BP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第一,BP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

        BP神經網絡屬于前向三層即前饋式神經網絡的一種典型分支代表,主要是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即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組成。

        第二,BP神經網絡的基本算法。

        BP學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過由輸入層輸入的信息,傳導至隱層分析后再由輸出層輸出,如果輸出層的結果未達到期望值要求則計算每個神經元的誤差值并且將這些誤差值重新反向傳遞到隱層的神經元,根據誤差值調整各個神經元的連接權值,直到誤差值達到了期望值的要求。

        BP神經網絡技術一般運用傳遞函數來反映下層的輸入對上層節點的刺激脈沖強度,因此傳遞函數又稱為刺激函數,通常情況下取(0,1)內連續取值Sigmoid函數。

        Sigmoid函數函數可以表示為:

        該函數可以用于計算和反映出實際的計算輸出與期望輸出間的誤差大小。

        三、兩類方法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統計分析方法存在的問題

        傳統統計分析模型是以歷史數據作為分析和建立模型的基礎,這些數據僅以會計賬面價值為原始來源,沒有將銀行貸款者的非財務因素納入模型當中,并且這些會計賬面數據屬于離散和非連續性的數據類型,因此很難捕捉到這些銀行貸款者信用狀況細微和快速的變化,無法對貸款者的信用狀況做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另外,該類模型處理速度慢且數據的準確性較差,屬于靜態模型沒有自主的調整能力。

        (二)人工智能模型存在的問題

        人工智能模型最大的缺陷在于指標和加權值的確定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造成在網絡結構確定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另外該模型的訓練效率比較低,解釋能力也比較差,在建模過程中經常出現組合爆炸和過度擬合等問題。其典型代表神經網絡系統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所謂“黑箱子”問題,即神經網絡沒有辦法確定輸入變量之間的具體的函數關系,也無法產生有效的統計規則來解釋模型的具體運行過程,這使得模型在應用時缺乏透明度和可信度;第二,在指標選取方面,神經網絡模型對于非線性的方法沒有統一具體的成熟方法進行分析指標選取;第三,模型結構的問題,神經網絡模型在應用過程中效果表現的好壞和預測結果的精確程度主要決定于系統結構的設計是否合理和科學,但是如果想要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神經網絡結構通常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這些在實際的建模過程中經常無法同時滿足。

        四、對我國銀行信用風險評估的啟示

        (一)我國銀行信用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的主要缺陷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中,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專家系統機制,即通過個別專家系統的經驗和個別風險分析人員提供的信息來對信貸的風險進行評估和決策,這就導致信用風險評估效果較低且銀行無法及時地應對金融市場的即時變化;其次,國內對銀行信用風險評價方法的研究中大都缺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探索,片面的停留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兩個極端,第三,在現今的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方面,沒有形成客觀、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大多數信用風險模型選取的都是財務性指標而缺乏那些影響信用風險的非財務指標;最后,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步較晚,銀行業各種運作機制存在很多的問題尚待完善和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商業銀行在客戶資料收集、整理和存儲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未能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數據庫系統,不能為風險評估模型的運用提供很好的樣本基礎,成為制約我國風險評估方法發展的一大瓶頸。

        (二)對我國銀行信用風險評估的啟示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的方法和理論得到了不斷地發展,但其中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我國,大多數先進的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是建立在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還不能夠直接應用到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當中,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研究和探索信用風險評估方法時必須考慮到我國自己的基本國情、金融市場發展的現狀以及銀行業自身發展的客觀現實等。

        針對以上分析的國內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發展的現狀,我們可以通過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和提高。一方面,商業銀行應該建立切實有效的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數據庫系統,加強對企業各類違約風險評估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及時更新和加強數據庫的建設。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建立自身內部的信用評價體系,為現代信用風險評估的運用創造適宜的條件和基礎,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結合,進一步推動我國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的發展。最后,任何完善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風險管理人才,因此加強信用風險評評價的人才隊伍建設也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商業銀行應該加快培養高素質信用風險評估人才的步伐,同時要在全球范圍內大量吸納那些已經具備信用風險評估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優秀人才,為推動我國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的進步不斷尋求突破。

        參考文獻

        [1]柯孔林,周春喜.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研究述評[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6)

        [2]王建新,于立勇.基于信用風險度的商業銀行風險評估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4)

        [3]徐曉霞,李金林.基于決策樹法的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 8(3)

        [4]王莉,鄭兆瑞,郝記秀.BP神經網絡在信用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5,36(2)

        [5]韓崗.國外信用風險度量方法及其使用性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8

        [6]閆曉麗,徐建中.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比較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2)

        [7]鄭毅,藺帥.遺傳神經網絡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社會科學家,2008,(1)

        第6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1.1研究背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動蕩,當時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損失慘重,并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隨著美國最大的保險集團AIG陷入危機并被美國政府接管,各國監管機關、中介審計機構以及投資者等越來越關注保險業的信用風險。隨著時間的發展,目前再保險信用風險問題,也即再保險資產的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保險業作為經營風險的行業,承擔著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市場波動的作用,應該比其他金融行業更加穩健。由于經濟發展的周期性,資產的價格隨著經濟周期而波動,經濟周期對資產持有者的經濟狀況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的經濟全球化大環境下,對再保險信用風險進行完全而有效的分散與控制,已經變得不太現實。因此,對于再保險信用風險的管理應側重于對流程前端的規范,從源頭上管控,將再保險信用風險可能給公司造成的損失控制在公司能夠承受的限度內。本報告通過對再保險信用風險的簡要分析,結合再保險日常管理實踐,對國內保險公司的再保險資信管理提出建議,以提高國內再保險信用風險管理水平,保證行業再保險資產安全。

        1.2再保險信用風險定義及分類。再保險信用風險是保險公司面臨的各項信用風險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指保險公司可能面臨的再保險人資信風險,簡言之,是指保險公司的再保險接受人有無足夠的能力和意愿承擔其對分出公司的到期債務(再保險合同約定的、由再保險人對分出人承擔的賠付責任)。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相關資產或權益主要包括應收分保賬款、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按照再保險信用風險的性質,可以進行如下分類:(1)契約風險/合同風險:是指再保險人與分出公司就已簽署的分保合同發生爭議或糾紛,例如已簽訂的文本中有關定義不清晰而發生歧義;或因雙方對損失原因是否屬于保險責任發生爭議等。(2)履約風險:指再保險人失去償付能力,無法按約定履約,例如倒閉,破產清算等;或再保險人因道德風險蓄意拒付或有意拖延等。(3)管理風險:主要是分出公司內部在再保險人資信管理中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再保險人信息記錄不真實、不完整;未及時了解再保險人信用風險以及信用評級的重大變化情況;與再保險人溝通的及時性較差;對應收分保賬款等監控不嚴;對拖欠賬款缺乏有效的追討手段等。

        2再保險人信用風險日常管理

        再保險信用風險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再保險人的資信選擇;再保險人資信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再保險人資信檔案的建立和管理;再保險人信用風險分析評估等工作。

        2.1對于再保險人的選擇,目前既有行業的監管要求,各保險公司內部也不同的制度規定,主要是指再保險人在資信評級與資本金方面的硬性要求,比如有的保險公司對于再保險人有著明確的不低于“A-”(標普,惠譽,穆迪或貝氏評級)標準。

        2.2再保險資信信息的收集與管理。對于再保險人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當前保險公司再保險信用管理的主要工作,一般通過以下渠道獲取再保險人資信信息:(1)直接向對方索取注冊資料及有關證明文件;(2)通過公共途徑獲取信息,例如通過網絡、報紙或者行業協會等搜集相關信息;(3)向專業的信用評估機構定購信用報告,以便及時了解國際國內再保險人的信用評級情況;(4)與同行其他公司進行信息交換。

        2.3再保險人資信分析與評估。對再保險人進行信用分析和信用評級評價,是日常再保險信用風險管理的工作核心,也是工作難點,通過對再保險人所有相關財務及非財務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得出再保險人的償債能力評估,一般需要運用專門的信用分析技術和模型并結合專業人員的經驗來完成。目前國內尚未見到保險公司對于再保險人的信用評級管理實例,個別管理較好的保險公司通過建立再保險人黑灰名單制度,以加強對再保險人應收應付的日常管理,實現降低再保險信用風險的目的。

        3再保險信用風險管理建議

        國內再保險信用風險管理,與國際上管理成熟的保險市場或保險主體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建議國內保險公司從以下幾方面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提高國內再保險信用風險水平:

        3.1提高認識,建立專業團隊統一歸口管理。雖然近年來國內再保險業務不斷發展,但是再保險信用風險與保險公司其他業務風險相比,由于從業人員少,專業化較強,外部以及行業整體上,對于再保險信用風險認識不足。因此,加強宣導,提高認識,將是近年行業的主題。此外,設立專業的團隊及崗位,統一歸口管理再保險信用風險,是再保險信用風險管理落實的基本保障。

        3.2明確信用風險容忍度,即信用風險承受能力問題。在業務安排上,明確標準并嚴格執行再保險人的使用,對于重要業務分保安排的風險敞口要實現明確,特別要考慮單個再保險人的風險集中度問題,無論是分出風險責任,還是應收賬款或應攤賠款,都要事先確認公司的風險承受限額。

        3.3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動態管理再保險人信用風險。無論是再保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還是相關交易數據統計監控,均需要強大的信息管理系統支持。開發再保險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搭建再保險人資信管理監控平臺,以更好的實現對再保險人信用風險的動態管理,例如通過結算周期研究,發現有結算問題的再保險人,通過暫停支付、暫停新業務交易等方法,降低再保險信用風險。

        3.4建立公司內部再保險信用風險評估管理體系。目前,無論是行業監管,還是保險公司內部規定,通常是以國際評級機構的評級為判斷依據。但前期美國的次貸危機,顯示出國際評級機構中亦存在一些問題,僅依靠國外評級機構的評級存在一定風險。因此,自己研究建立內部再保險信用風險評估制度和體系,是保險公司再保險信用風險管理的長期目標。對于再保險信用風險評估,可以參照通常采用的“5C”評估方法。即:(1)品質(Character):指再保險人努力履行其償債義務的可能性。品質是應收分保賬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數額的決定性因素,是評估再保險人資信等級的首要指標。(2)能力(Capacity):指再保險人的償債能力,即其流動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與流動負債的比例。(3)資本(Capital):指再保險人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表明再保險人可能償還債務的背景,如負債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有形資產凈值等財務指標等。(4)抵押(Collateral):指再保險人拒付款項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做抵押的資產,一旦收不到這些再保險人的款項,便以抵押品抵補。此外,抵押也包括再保險人提供的銀行信用證。(5)條件(Condition):指可能影響再保險人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如再保險人在特殊困難時期或經營情況下的付款歷史等。

        第7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企業;信用;風險;控制

        一、概述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面臨“銷售難,收款更難”的雙重困境。一方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爭取客戶訂單,企業提供幾近苛刻的優惠條件,利潤越來越簿;另一方面,客戶拖欠賬款,銷售人員催收不力,產生了大量呆賬、壞賬,使單簿的利潤再次遭遇嚴重侵蝕……這一切都源于企業經營管理上的一項嚴重缺陷――缺乏適當的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風險和信用管理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為了均衡收益和風險,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企業需建立一套切合實際的信用風險管理控制體系,以保障企業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企業信用整體控制

        (一)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

        1、信用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沒有健全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沒有規范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企業將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2、企業應建立三項基本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第一,事前控制。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客戶既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來源,也是最大的風險來源。強化信用管理,企業必須首先做好客戶的資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前對客戶信用信息的收集調查和風險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事中控制。內部授信管理制度。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信用風險主要是由于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缺少規范和控制造成的,因此企業必須建立與客戶直接的信用關系,實施直接管理,改變單純依賴于銷售人員“間接管理”的狀況,實行嚴格的內部授信管理制度。第三,事后控制。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信用風險事后控制環節――應收賬款管理在《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之事后控制環節――應收賬款管理》一文中有詳細論述。本文主要論述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控制體系中的事前、事中控制環節。

        (二)推行全程及全員信用管理模式

        針對業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企業應當對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進行風險控制,對交易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業務環節進行風險管理,包括從市場開發、簽訂合同、發貨直至賬款收回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的嚴密監控與管理,制定業務過程中各崗位的信用控制職責及指標,以實現信用風險防范的全員參與。第一,事前控制。業務前期進行信用調查,評估、評判潛在風險、明確信用條款,制定控制方案,防患于未燃。第二,事中控制。業務確定后進入執行過程控制,業務及商務物流人員確保貨物順利交付及驗收,及時解決或推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合同順利履行。第三,事后控制。應收形成后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專業化管理,根據應收賬款的分類及人員職責分工,分層次分步驟地進行催繳。

        三、客戶授信管理

        (一)信用政策的制訂

        信用政策主要是針對信用銷售情況制定的一系列業務管理原則、標準和風險控制方法。制定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在貫徹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企業事中控制的核心內容。

        信用政策是指導企業賒銷業務的主要工具,企業應權衡產品生命周期及其市場營銷策略、行業經濟形勢、市場競爭狀況、競爭對手信用策略和公司財務狀況等制定一套明確的、可執行的信用政策。

        (二)信用政策的內容

        1、信用標準。由于企業自身的情況和市場環境的不同,企業信用標準也不同。信用標準與企業的銷售和企業的應收賬款的投資成本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企業制定一個嚴格的信用標準,即只對信譽良好、預計壞賬損失率低的客戶給予信用銷售,雖然能夠降低應收賬款的成本和壞賬損失,但是企業卻失去了信譽一般、償付能力較弱的客戶,不能夠擴大銷售收入。反之,如果信用標準制定過寬,企業的銷售收入雖然增加,但應收賬款的成本也會增加。信用標準是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和增加應收賬款的成本之間進行權衡的結果。

        2、信用條件。企業應遵循本行業的慣例和考慮自身實力的情況下確定信用條件。信用條件的確定影響著企業應收賬款的規模和成本。信用限額是根據客戶的資信狀況所確定的安全性銷售的允許最大額度,它取決于客戶的償債能力、客戶的資本、抵押品、經營狀況等幾方面。信用期限是企業給客戶提供的付款時間。信用期限的長短,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壞賬扣失都密切相關。

        (三)新客戶資格認證

        1、新客戶口資格認證所需資料。具體包括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法人身份證復印件、一般納稅人資質證明、近期資產負債表、資產損益表。

        2、新客戶資格認證的必備程序。實地信用調查:主要以業務人員為主,實地信用調查內容包括:客戶自身的經營情況、組織管理結構、資金情況、客戶業務人員及其公司主管領導的信用情況、項目的真實性、最終客戶的合同支付情況、資金保障方式等。工商調查:如新客戶無法提供相關資質證明,須進行工商調查以取得相關信息。第三方中介機構信用評估報告:對于注冊資金較小、沒有行業知名度、成立時間短的新客戶理論上需通過第三方咨詢機構進行資信調查并提供資信報告,另外合同金額較大、可能會面臨收款的客戶必須進行資信調查。

        四、客戶信用評估管理

        (一)客戶信用評估

        企業應建立客戶資信評估制度,制定客戶資信評估模型,建立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組織業務部門對客戶資信進行動態評估,其他相關部門和人員積極配合客戶資信評估管理工作,加強客戶資信資料的收集與跟蹤。

        (二)客戶信用等級

        企業應對客戶的資信狀況做出綜合性評估,并以定量化的方式,對客戶的信用等級做出評定。銷售部門應按照不同的客戶風險級別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

        1、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企業可以從客戶的自身特征、優先性特征、信用及財務特征等方面來對其信用狀況進行全面分析,選擇出對信用分析意義最大、直接與客戶信用狀況相聯系的若干因素,分別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得到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結果。

        2、信用等級操作說明(見表1)。

        (三)風險客戶評定

        企業應定期評定風險客戶,原則上,風險客戶將不予授予信用,存在欠款的風險客戶停止發貨。

        (四)銷售人員信用評價體系

        企業根據銷售人員個人業績以及日常業務過程中銷售人員承諾履約能力、日常客戶資信管理記錄的分析,綜合評價銷售人員的信用執行能力,從而作為下一步對該銷售人員所負責客戶授信的重要評判依據。

        1、銷售人員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定量指標:簽單總金額、銷售毛利率、簽單回款率、個人費用簽單比、超期應收比重、年度應收準備。定性指標:個人誠信度;綜合簽單質量;工作責任心;響應速度;溝通協作能力。

        2、銷售人員信用評級界定表(見表2);

        (五)建立客戶資信數據庫

        企業應建立客戶資信數據模型,制定和落實客戶資信調研計劃,及時維護和更新客戶資信數據庫。

        客戶資信數據包括客戶基本情況、發展歷史、組織結構、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信用記錄、行業情況、發展前景等。

        (六)委托征信

        當其他措施無法滿足公司風險控制的需要時可考慮采用委托征信。委托征信由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委托社會征信公司進行資信評估。

        綜上所述,企業通過全程及全員的信用管理模式,實施對客戶規范化的管理,實行嚴格的客戶信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于客戶信息失真或失控而產生的經營風險,能夠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進行監控和管理,保證業務良性運轉,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真正利潤的有效銷售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中華征信所.征信手冊[M].中信出版社,2003.

        第8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期權;防范

        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及其防范方法的概述

        由于商業銀行經營對象和經營過程的特殊性,自其產生之初,風險就與之相伴而生、形影不離。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現代銀行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其中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貸款過程中由于借款者違約而給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信用風險不但在計量、管理等方面均比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更復雜,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2、利用期權防范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原理

        期權是20世紀70年代國際金融創新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風險管理中,期權是進行套期保值、回避價格風險的理想工具。所謂期權實質是一種選擇權,是指一種能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資產的權利。期權購買者在支付一定費用的基礎上便獲得這種選擇權。如果未來價格向不利于期權購買者的方向變動,期權購買者則可選擇執行期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對沖彌補這種不利的價格走勢給其帶來的損失。相反,如果未來價格向有利于期權購買者的方向變動,則期權購買者會選擇放棄執行期權,他所損失的僅僅是當初為了獲得這種選擇權而支付的費用。因此,雖然期權購買者為了獲得這一權力額外支付了一定費用,但卻有效規避了價格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上看,期權十分類似于汽車保險。車主為了在車輛出險時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向保險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險費購買保險。如果車輛出險使車主遭受損失,由于購買了汽車保險,車主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以彌補其所遭受的損失。相反,如果在此期間車輛沒有出險,則車主的最大損失也不過是保險費。

        商業銀行同樣可以利用期權的這種風險對沖機制進行信用風險防范。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的同時購買期權,這就相當于為其貸款購買了一份保險。一旦貸款違約事件發生,商業銀行就可以從期權出售者那里獲得一定的補償,以彌補借款者信用水平向不利于銀行的方向變化而給銀行帶來的損失,將信用風險轉移給期權出售者。銀行最大損失就是從期權出售者那里購買期權所支付的費用。商業銀行利用期權對沖信用風險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對貸款利率進行保值,另一類對貸款金額進行保值。

        第一類方法利用期權對貸款利率進行保值,以達到防范信用風險。它的主要原理是要求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的同時,買進一個利率看漲期權。根據投資學的基本原理,任何金融資產的收益率都可以看成是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之和。因此,貸款利率水平作為貸款人的發放貸款的收益率也是由這兩個因素決定的。其中,風險溢價是對貸款人承擔信用風險的補償。當借款人信用等級下降時,作為貸款人的商業銀行所承擔的信用風險相應擴大,相應應提高風險溢價水平以及貸款利率水平。固定利率貸款由于在貸款存續期間內利率固定不變,銀行無法通過對貸款利率的調整,獲得相應的補償。因此,固定利率貸款既無法規避無風險利率的不利變化可能給其造成的損失,也無法規避借款人信用風險擴大,進而風險溢價水平擴大可能造成的損失。當前為了防范利率風險,商業貸款特別是國際長期貸款往往被設計成浮動利率貸款,使得在貸款存續期間內,貸款利率能夠隨基準利率的變化而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無風險利率變化帶來的損失,但貸款合約簽定后,信用風險溢價則仍然是固定的,無法回避。

        第二類方法利用期權對貸款金額進行保值,從而達到防范信用風險。其主要原理是要求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的同時,買進與該筆貸款金額相對應的貸款合約價格看跌期權。當借款者違約事件發生時,商業銀行作為期權的購買者可以一個事先已經約定價格出售這筆貸款,從而彌補由于借款者違約而給其帶來的損失。

        3、利用期權防范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意義

        3.1有利于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商業銀行作為信用創造和信用中介的主體,不可避免地成為整個社會信用風險的集散地。因此,妥善地管理和控制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生存所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在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包括貸款和各類投資在內的資產實現多樣化、分散化,通過減小資產組合內各類資產的相關性,使組合內信用風險相互對沖抵消。然而,實踐中的貸款分散化并非無懈可擊。商業銀行往往都有比較穩定的客戶信用關系、經營領域、區域優勢、行業優勢、信息優勢以及貸款規模經濟效應等,這使得銀行信用風險很難分散化。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脫胎于國有專業銀行,歷史上有明顯的業務分工,這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貸款分散化。此外,貸款分散化還有可能對銀行效益產生負面影響。而期權克服了貸款分散化的缺陷,在允許貸款相對集中的同時,通過期權的非對稱性風險收益機制將商業銀行面對的信用不確定性進行拆分,對沖并轉移對其不利的信用不確定性,而保留對其有利的信用不確定性。從而使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管理由消極被動轉為積極主動,有利于提高信用風險管理的水平。

        3.2有利于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中,由于產權制度的不合理及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后,使得社會信用風險逐漸集聚到了銀行體系。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大量不良貸款正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債轉股、資本重置和貸款出售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不足以使銀行徹底擺脫信用風險。使用期權來防范信用風險無疑為我國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開拓了思路,提供了新工具。新晨

        3.3有利于提高資本充足率及回報率

        為了促進國際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也就是要求銀行的總資本不能低于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8%,其中加權風險資產總額是由銀行各項資產與風險權重的乘積來確定。因此,風險權重越高,對銀行資本金數量的要求也就越高。由于利用期權等衍生工具做套期保值可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因此《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對銀行已經采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的交易頭寸的資本要求相對較低。如果能實現完全套期保值,則銀行可以不必提取專項資本;如果無法實現完全套期保值,銀行可以僅對其敞口頭寸提取20%的專項資本。由此可見,通過期權來防范信用風險后,同樣數量的貸款資產所要求的作為貸款保證金的資本金數量下降,意味著同樣數量的資本金可以支持更多的貸款資產,從而使得資本充足率得到提高,并有效地利用了財務杠桿,提高資本回報率,這對于資本充足率普遍比較低的我國商業銀行是非常有利的。

        第9篇:信用風險管理概述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 全面風險管理 體系建設 對策

        2016年,原銀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按照匹配性、全覆蓋、獨立性及有效性的原則,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加強外部監管。雖然各級商業銀行按照指引要求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但由于商業銀行所處金融市場環境日益復雜、監管標準愈加嚴格,加之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在我國銀行業內的實踐起步較晚,商業銀行現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呈現出基礎薄弱、風險意識不足、技術水平偏低等弊端,無法幫助商業銀行防范與控制多元化風險。商業銀行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其風險管理水平與能力往往反映出其整體經營質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能夠適應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形勢、有助于商業銀行做大做強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迫在眉睫。下文將從全面風險管理概念及內涵出發,圍繞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五要素”闡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對策。

        一、全面風險管理概述

        《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對全面風險管理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化的風險識別、評估、防控過程,受到董事會、管理層及商業銀行全體員工的影響。該過程貫穿于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制定到各項經營、經濟、管理、業務等活動中,用以發現影響商業銀行合規、合法、良好經營的各類風險事件,并通過一定的風險防范技術將可能誘發的不良結果及損失控制在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內,保證商業銀行通過合理方式達成既定的戰略目標[1]。在金融衍生品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各項活動面臨的風險愈加復雜,且風險之間具有傳導與相互影響的特點,因此除了要切實做好各個重要關口的風險管理,還需要注意風險事件之間的串聯性,以此打造致密的風險防控網,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應對能力。相對于傳統風險管理而言,全面風險管理具有四大明顯特征:其一為風險識別更為全面,不僅要注重可能影響商業銀行發展的外部及內部風險因素,還需要考慮風險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及風險的傳導性;其二為全過程及全員參與。不僅要保證風險識別、評估、防范及控制等各項風險管理職能滲透至商業銀行各項活動過程的始終,還需要保證從管理層至基層員工的全員參與,及時地發現各層級潛在風險;其三為全局性,即將全面風險管理納入商業發展戰略中,以完善的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科學標準的風險管理流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推進全面風險管理的實行;其四為風險管理理念由成本轉向利潤,由被動轉向主動[2]。

        二、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策

        (一)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與目標

        明確全面風險管理原則及目標是構建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前提條件。結合商業銀行所處金融市場發展形勢、全面風險管理概念及內涵,文章認為商業銀行應按照如下原則與目標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1.基本原則為全覆蓋及全員性。全面風險管理應當覆蓋商業銀行所有業務、機構及人員,基于業務全流程監控風險,繼而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及危害程度;集中性:構建統一的風險管理機制,將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塑造為風險信息收集、風險防控指令下達的集散中心;獨立性:構建獨立的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并區別于業務主線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權威性,保證其在最大限度上調配商業銀行資源;融合性:促進全面預算管理與業務管理的相互銜接、相互協同,以科學的風險資本配置助推商業銀行業務向好發展。2.根本目標。全面預算管理目標與商業銀行戰略目標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與邏輯關系。當前商業銀行發展目標以合法、合規開展主營業務,風險可控、資本收益率提升、利潤最大化為主。與之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目標為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明晰職責及權限范圍,制定可操作性強且切實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制度與流程;在日常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全面落實風險監管要求,理順風險管理運行機制,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與支持,并保證各項業務依法、合規開展。

        (二)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監管控制體系架構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需要有決策權、執行權及監督權相互制衡的監管控制體系架構的支撐。為此,建議商業銀行在原有的董事會、管理層及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基礎上設置分層機制。第一,在董事會下設戰略、薪酬、審計及風險管理委員會,獨立于業務部門并直接由董事會指揮與領導。其中戰略委員會負責制定并上報經營管理目標及長期發展戰略、查驗年度經營計劃、投資方案的執行情況,提出重大問題的解決建議;薪酬委員會負責擬訂董事及管理層選任程序,設置薪酬方案,審核董事及管理層任職資格與薪酬管理制度,提交薪酬方案建議并監督實施。第二,監事會負責監督商業銀行風險、合規狀況、會計政策、財務報告程度及財務狀況;組織開展審計工作,對商業銀行財務報告進行全面審核,并編制針對性報告提交董事會;對外部審計機構的聘用等提出建議。第三,在管理層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管理人員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的控制情況。

        (三)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監管控制體系

        隨著商業銀行的轉型,金融業務執行過程中的信用風險不再局限于單一環節,而是滲透在業務執行的全流程之中,商業銀行原有信用風險監管控制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信用風險防范需求[3]。為此,建議商業銀行設置獨立的信用風險防控機構,并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以此避免因貸款或管理決策失控狀況的發生。運營部、信貸部及風險管理部門共同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防控,審計部門則對其風險防控情況進行審查與監督,可以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在運營部構建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借助人行征信系統、前臺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等全面收集客戶資信信息,用以構建客戶資信數據庫。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實時監測客戶資信情況的變化,降低因客戶臨時性資金變動對銀行運營造成巨大損失;在信貸部構建內部授信管理制度,對客戶審核、交易決策、決策執行等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督;在風險管理部門構建應收賬款管理制度。貸款發放后,應收賬款信息自動化錄入信用風險監管系統,相關人員在系統提醒下及時與客戶溝通,監控其付款行為,以此將應收賬款風險監控關口前移,避免壞賬及呆賬的產生。

        (四)建設風險預警機制,靈活應對各類風險

        市場風險、聲譽風險及流動性風險是極有可能導致商業銀行經營不善、資本結構失衡的風險因素,建議商業銀行針對不同類型風險的特點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第一,針對市場風險要加強對市場利率變動情況的監測,進一步完善金融業務價值評估體系,靈活且正確地運用市場風險監控技術,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動態指標及靜態指標相結合、外部及內部相結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市場風險情況,并加強限額管理,以市場風險監測與評估結果為依據科學設定風險限額、交易權限及止損數額。第二,針對聲譽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可以構建二級預警機制。高層管理人員實時關注傳統媒體及網絡視聽媒體對其經營、財務狀況的報道,準確研判社會輿論發展形勢,并針對負面信息策劃應對方案;經營管理層人員則需要將聲譽風險管理貫穿于各項經營活動中,切實執行高層管理人員制定的應對方案,避免虛假及負面信息誘導公眾,降低公眾對商業銀行的信任與依賴程度。第三,針對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需要根據發展戰略、業務特點、未來業務發展需求及風險偏好設定總體限額,按照各支行經營發展狀況等將總體限額分流至各支行,尤其是要明確流動缺口限額、負債結構限額等,保證總行及支行資產負債結構均衡。

        (五)靈活運用風險策略

        不同類型風險對應的風險策略有所差異,總體上來看,風險策略的選擇要基于對金融市場、宏觀政策、經濟環境等發展、變化形勢的分析與研判。1.信用風險策略。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對部分產能過程,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加強管控力度。商業銀行一方面需要減少對鋁礦石加工企業、煤焦化企業等的貸款投放,另一方面則需要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并且需要按照監管政策以及自身的發展戰略合理轉移部分風險。2.市場風險策略。商業銀行需要深入研究央行貨幣政策,精準研判貨幣市場周期,借助金融產品定價調整、交易利率調整的策略應對利率風險。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衍生性工具套期保值,降低市場風險發生概率及損害程度。3.流動性風險策略。近年來,部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影響了商業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建議商業銀行采用不良貸款證券化、債轉股等新型模式清收處置不良貸款。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調整貸款結構,將信貸投放重心轉移至中小客戶,并開展信貸分期業務,以此緩解信貸資金流動性壓力。

        三、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運行保障措施

        (一)強化數據及IT系統建設

        全面風險管理具有全覆蓋、全流程及全面性的特點,要想切實發揮全面風險管理的作用,就需要對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內外部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并對其進行處理與分析,構建商業銀行發展與風險事件的隱性關聯,繼而為全面風險管理決策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但商業銀行風險信息中包含結構化、半結構化及非結構化數據,如媒體對商業銀行的評價、公眾對商業銀行的看法等屬于非結構化數據;人行征信系統內客戶資信數據則屬于結構化數據等,加之不同數據格式差異性較大,在風險信息收集環節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此,建議商業銀行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完善的數據及IT系統,并積極運用計量工具與金融模型準確研判市場風險情況、全面識別潛在風險事件。例如,在信用風險管理中:首先,可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歷史數據、風險事件、客戶資信數據等;其次,將描述性風險事件、風險類型等量化并轉化為滿足大數據模型分析需求的結構化數據;再次,借助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對各類型信用風險的集中程度進行計算,確定排名前10的信用風險因素,如客戶企業所處行業地位、客戶企業財務狀況、客戶企業聲譽等,并對不同類型風險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最后,當排名前10風險因素風險程度有所下降后,重新按照上述流程評估風險等級,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信用風險管理流程與制度。

        (二)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人才是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的“軟實力”。一方面,商業銀行審計部門及風險管理部門需要積極組織開展員工風險管理水平培訓,針對全面風險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風險防控漏洞、風險事件等開展針對性培訓,從理念、技術、能力等各個方面提升基層崗位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與此同時,要健全薪酬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明確各部門、崗位人員的風險責任,將風險管理防控實效性與人員薪酬、晉升等掛鉤,并借助上述風險數據系統追溯風險責任對應主體,保證風險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違章必究。另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對于既具備風險管理技能,又具備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顯著提升,商業銀行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健全后備人才儲備機制。一是為保證數據系統有序、有效運行,引進具備金融知識、數據分析能力的IT技術型人才,可適應全面預算管理需求的管理及經營型人才,以此優化商業銀行人才結構。二是由薪酬委員會定期考察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將業務工作能力強、創新能力高、風險意識好的35歲以下各部門人員作為管理層儲備人才,加大對其的培養力度,以此逐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

        (三)創設統一和諧的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文化是全面預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五要素”之一。商業銀行要將合規、合法經營作為各項活動開展的基本理念,向全體員工宣傳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與此同時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風險防控情況較好的支行、部門等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及政策傾斜,激發全體人員防范風險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此外,管理層人員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為全體員工樹立模范,積極組織開展風險防控競賽活動、培訓活動等,將風險管理的理念根植于全體員工頭腦中,使其能夠自覺遵守銀行規章制度、法律法規,進行客戶資信審核、貸款發放等工作。以此營造群策群力、攜手共進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文化。

        四、結語

        在競爭加劇、監管標準日益嚴格的環境中,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面臨著更為多元化的挑戰。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以戰略目標為導向的全覆蓋、全員性、動態性特點的風險管理理念,可以降低潛在風險事件對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影響程度,提升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繼而保證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目標的落地、落實。為此,各商業銀行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未來發展需求等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注重計量工具、金融工具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的合理運用,以此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獲得可持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想.淺議中小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以QHD銀行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0(35):89-90.

        [2]戴春燕.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探析[J].中國外資,2020(20):15-1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洲免费在线播放 | 色吧日本一美国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日韩AV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