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學的基本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目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給教學領域帶來新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繁雜、分散、查詢不便等一系列繁瑣問題。本文利用本體方法論和本體軟件protege3. 3. 1對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分類、定義屬性、注釋、限定條件和建立關系等來構建一個基于OWL語言的本體,實現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高效管理。
一、引言
教學環境的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則是教學環境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由于教學資源分散和結構性匾乏,教師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教學所需資源,直接導致教師備課時間大幅增多,使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教學信息化進程。因此,組織和管理好多媒體教學資源是教學信息化和教學改革逐步深入的重心,也是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發展的重點。面對現有的天量無序資源,只有充分應用信息處理、知識管理等現代化技術才可能使教師能在較少時間內找到合適資源,為其帶來實實在在的方便。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本體方法論和本體軟件protege3.3.1對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分類、定義屬性、注釋、限定條件和建立關系等方面的應用,初步構建了一個基于OWL語言的本體,旨在為實現多媒體教學資源高效管理做出有益探索。
二、本體定義和相關構建工具
(一)本體的概念
“本體”最早出現于哲學領域,是哲學上的一個概念,描述事物存在的規律和本質。后來引入計算機界,人們便賦予它新的含義。從1991年Neches等提出的“一個本體定義了組成主題領域詞匯的基本術語和關系,以及用于組合術語和關系,以定義詞匯外延的規則”。此后,本體的概念逐漸深入知識工程界,并且和早先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在眾多定義中,被廣大學者接受,在界內影響力最大的是Gruber于1993年提出的:“本體是概念化的一個明確的規格說明”。
(二)本體的描述語言和構建工具
關于本體的描述語言有很多種,目前開發的本體語言主要是基于一階邏輯和描述邏輯語言,以一階邏輯語言為主,主要有以下幾類:斯坦福大學知識系統研究室開發的Ontolingua; Cyc系統的描述語言CycL;基于一階謂詞的高級編程語言Loom等。另外,基于Web的本體描述語言有馬里蘭大學開發的簡單HTML本體擴展語言SHOE,美國SAR國際人工智能中心開發的XOL,歐洲IST項目On-To-Knowledge開發的OIL } DARPA定義的本體描述語言DAML+OIL} W3C公布的Web本體語言推薦標準OWL等。
目前常用的本體創建和開發工具有以下幾種:斯坦福大學知識系統實驗室開發的Ontoligua;美國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學院設計的Ontosaurus;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開發的WebODE;美國斯坦福大學研制的Protege;德國卡爾斯魯爾大學的應用信息學和形式化描述方法研究所開發的KAON等。其中protege使用最為簡便,且其源代碼開放,模塊劃分清晰,提供API接口,擴展性強,方便用戶學習和使用。用戶可以在其工具站點—protege.stanford.edu/,免費下載最新版本、插件和相關文檔資料,所以本文創建本體采用了Protege3.3.1。
三、多媒體教學資源本體的建構
(一)多媒體教學資源分類標準
針對目前教育資源的復雜多樣性,為避免出現教育資源層次分類不清和屬性標注混亂,教育部制定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CELTS-41.1),其中對教育資源的媒體素材進行了分類。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根據規范現分五大類:文本類、圖形(圖像)類、音頻類、視頻類、動畫類。因此,其后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本體構建中基本以上述五類為依據。
(二)多媒體教學資源本體構建過程
1.概念及關系的確定
筆者從媒體類型、學科、適用對象、媒體格式、使用語言和存放位置將多媒體教學資源類劃為六大類。①媒體類型被《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分為五類,筆者在這五類下又劃分出多個子類,如“文本”包含子類“人物說明”“教材文本”“教案”“歷史資料”“習題”等。②學科類的劃分參照2004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③適用對象類依據年級劃分,包含“本科階段”“碩士階段”“博士階段”“其他”。④媒體格式按照媒體類型具體編排,包括“文本格式”“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⑤語言類指多媒體教學資源使用的語言,如英語、漢語等。⑥存放位置:考慮到添加多媒體資源各個屬性后,資源所在的具置于之后也是重要的概念,因此位置類也作為重要概念列入。
2.定義屬性
根據屬性標注選定的內容,此次本體構建中教育資源屬性標注分為兩個部分:①采用LOM模型必須元數據中的內容;②另一部采用《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針對各類教育資源的特點而開發的分類擴展集中的屬性內容。
首先,必選元數據內容具體如下:(1)標識,指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標號,在系統中應該唯一;(2)描述,對多媒體教學資源內容的文本描述;(3)關鍵字,描述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關鍵字;(4)語種,多媒體教學資源使用的語言,具體包括“使用語言”屬性,連接語言類個體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實例;(5)創建者,記錄是誰創建了該資源;(6)創建時間,記錄創建資源的具體時間;(7)格式,多媒體教學資源在技術上的數據類型,具體有“所用格式”屬性連接格式類個體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實例;(8)大小,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字節大小,如果經過壓縮,指未壓縮時的大小;(9)位置,描述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物理位置,具體有“所處位置”屬性位置下的個體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實例;(10)持續時間,是指連續運行多媒體教學資源需要的時間;(I1)使用者,指使用該資源的主要用戶,最重要的優先列出,具體有“適用對象”屬性對象下的個體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實例;(12)難度,指學習者學習該資源的難易程度的界定,在此將難度分為非常簡單、簡單、中等、困難和非常困難五類;(13)評注,指對多媒體教學資源在使用方面評論的內容;(14)文獻資料,對具體某個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補充,為學習者提供更多資源。
其次,分類擴展集中的屬性按照素材類型分為不同又具有各自類型特色的屬性,在此不再贅述。
3.添加實例
實例是本體領域中最精確、最小的概念,是實現本體最終作用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之前所有步驟,包括類的定義、屬性的確立等,已經讓本體初步成形;而實例的添加能使本體更充實飽滿,也可以逐步建立領域知識框架。因此,在添加實例前要挑選和記錄準確的個體,添加時,選擇適當類別進行添加。以下簡要描述如何對各類進行實例添加。
(1)媒體類型類的實例添加:按照自頂向下原則,先根據實例類型,納入具體分類中,再根據主要內容進行更細的劃分。如描述美國克林頓總統的視頻,先歸入“視頻”類,界定出這個資源為人物描述,則再添入視頻下的人物類。
(2)學科類的實例添加:學科下添加時可參考2004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的專業名稱,具體不再贅述。
(3)對象類的實例添加: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適用對象分類在本文中已經確定,各年級的名稱作為實例歸入相應類下,如本科一年級作為實例添加到本科階段類中,其他類中先不添加實例,可在之后根據實際應用情況添加子類。
(4)媒體格式類的實例添加:媒體格式包含的五個子類具體明晰,如:video/rmvb, image/gif,audio/midi等等,僅需填入對應類中即可。
(5)語言類的實例添加:語言類的實例為資源使用的語種,如漢語、英語、法語等,直接添入對應語言類下即可。
(6)位置類的實例添加:位置類實例依據多媒體教學資料存儲空間的名稱添加。
添加完實例后,多媒體教學資源本體庫就初步完成了。在使用這個本體過程中,使用者通過對該本體定義屬性、添加實例等不斷對本體進行修改、擴展、完善,這是本體構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本體優化步驟。筆者使用protege 3.3.1編輯后的多媒體
教學資源本體主界面如圖to
4.本體檢索
本體構建完成后,利用protege3.3.1自帶的插件Queries可以實現多重語義檢索。在Queries插件中,可以利用類的名稱、屬性和屬性的約束條件等對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查詢。Queries插件提供的多條件限制使資源檢索更為精確:查詢結果必須符合多個限定條件中的任意一個或者每一個才會呈現出來,這種檢索方式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大便捷。
1.色彩在平面設計中的先導性
在平面設計中,色彩、文字和圖像三元素必不可少,但是人們直觀面對一件平面設計作品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設計的色彩,其次才是文字和圖像內容。因此,色彩的先導性就要求在設計過程中,要通過有效的色彩體現平面設計的設計內涵,引起觀看者的審美體驗。
2.色彩在平面設計的不可替代性
由于每種色彩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象征,代表著特定的情感表達和情感寄托。所以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對色彩的借助表達出作品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目的,喚起觀者對其的審美聯想。在當前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大背景下,為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審美需求和心理感受,需要在設計作品的色彩運用過程中,使觀看者得到美的體現和感受。因此,色彩美學的準確、合理使用,成為平面設計成功的關鍵所在。
二、色彩美學在平面設計中的作用
1.色彩美學在平面設計中的心理認知作用
顏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從色彩心理學的觀點看:人們對色彩的心理感知效果,即就是對色彩本身所代表的含義的心理反映和感知。因此,作為色彩美學的重要一環和理論基礎,就要求在色彩本身的含義和人們的審美效果之間,搭建起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因此,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根據設計作品的主題要求,選擇合適的主色調對設計主體加以表現和完善,這也是色彩美學在設計中的重要范疇。對色彩美學的心理認知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顏色的存在狀態,既是事實存在的自然現象,又是人們心理反應的具體表現。例如,在看到某種顏色時,會本能反應聯想到自然界和生活的具體相關物件。看到紅色,會想起紅旗、鮮血;看到綠色,會想起小草、綠地;看到藍色,會想起天空和海洋。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色彩還具有抽象的美學意義和表達。人們看到某些顏色,會聯想到高貴、憂傷、黑暗等某種抽象概念,這也是平面設計中色彩美學的重要參考。
2.色彩美學在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語言作用
色彩美學作為審美表達主要工具,應該遵循色彩美學的基本原理進行整體的色彩構建和架構。在平面設計中,要合理使用對比、冷暖、粗細、明暗、主次等色彩美學的表達技巧,完善平面設計的美學表達,也是色彩語言創作的重要內涵之一。色彩的對比、粗細和冷暖調和的搭配,主次結構的調節,通過這些元素構建出明確的色彩語言結構和視覺表達效果。在平面設計中,根據色彩選擇的平衡原則、色彩關系的搭配原則和色調的和諧原則,形成了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表達效果。這也使得色彩語言在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語言作用不可替代。
3.色彩美學在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表達作用
用粗獷的圖形化色彩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增強、解釋和定義主體的作用。對于平面設計作品來說,色彩的傳輸速度是其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平面設計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深刻的視覺表達內涵和突出的表達效果。這也對平面設計中色彩的把握能力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視覺傳輸中,充分利用色彩內涵、突出的視覺表達效果,要通過醒目、突出快速的色彩美學設計加以實現。因此在平面設計中,視覺表達效果尤為重要,可以通過色彩美學的強化,使得平面設計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結束語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語言綜合能力。
2、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獨立進行建筑設計和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文字、圖形、數據的處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歷史的發展規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為與建筑環境的關系,與建筑有關的經濟知識、社會文化習俗、法律與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建筑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 。
4、初步掌握建筑結構及建筑設備體系與建筑的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關系的基本知識,建筑構造的原理與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選用和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種間組織協調能力。
關鍵詞:園林景觀;生態園林;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4009802
1引言
簡單的園林綠化不能算生態修復,但以生態學理論和生態修復技術為指導的綠化可使受損城市生態系統向著良性化的方向發展,達到最終修復城市子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目的,因此該類園林綠化則屬于生態修復的范疇。在方案設計階段,設計師需要重點考慮生態修復的可行性,使設計出的方案在符合美學原理的前提下力爭達到生態修復的目標。
2生態修復的內涵與外延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原貌或向良性方向發展的技術集成。其目標是實現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和合理結構的構建,內容包括:實現生態系統的地表基底穩定性,保證生態系統的進展演替與發展;恢復植被和土壤,保證一定的植被覆蓋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和自我維持能力;減少或控制環境污染;增加視覺和美學享受等。生態修復屬于恢復生態學應用技術的范疇,該范疇內容包括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與重建;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優化配置與重構及其調控;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維持;生態工程設計與實施;環境規劃與景觀生態規劃;典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優化等(彭少麟,2007)。涉及的相關概念如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改建、生態改良等,雖然在命名上有所區別,但都具有“恢復和發展”的內涵,即讓受到干擾或者損害的系統恢復后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3生態修復的基本原理
園林綠化人工再建了第二自然,需要用生態恢復的理念做設計,用生態學修復的技術去實施。恢復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態系統的結構理論、生態適宜性原理、生態位理論、群落演替理論、生物多樣性原理和斑塊-廊道-基底理論等(任海等,2001),它們對園林設計及施工具有指導作用。限制因子原理要求在設計中需要找出生態系統恢復的關鍵因子;生態系統的結構理論要求設計的物種結構能充分利用時空資源,并具備自我維持能力或降低人工維護頻度;生態適宜性原理表明多使用鄉土植物,并在充分了解植物生態學特性的前提下做種植設計;生態位理論指導植物的搭配,合理安排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與尺度;群落演替理論表明園林綠化可縮短生態恢復時間,但對極端退化的生態系統恢復時,演替理論不適用,只具有指導意義;生物多樣性原理要求適當增大物種多樣性可使恢復的生態系統穩定性更高;斑塊-廊道-基底理論指導景觀層次的規劃,考慮在生境破碎化的場地中,合理利用空間。
4生態修復與風景園林
城市生態系統是個規模大、關系復雜的動態生態系統,它既有自然的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組成要素。城市綠地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保持水土、美化景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喬灌木藤草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形成復合層次和優美季相景觀,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構成一個穩定的群落。由于城市建設造成的人工棄土、土地,改變了地表徑流,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大量泥沙及生活垃圾淤積河道,阻塞排水管道,使水土資源遭到破壞。因此,生態修復集成技術可以在方案設計時重點考慮并在園林工程中實施,最終使得城市生態系統向良性方向發展。
4.1園林種植設計
在特定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下,應將保持水土、抗污吸塵、耐貧瘠、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根系發達等作為植物選擇的標準。植物的合理配置不但可增加城市建筑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更能減輕暴雨沖蝕和水土流失,從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位特征,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種群穩定的復層群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
4.2園林工程與生態修復
在土方工程、給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園路工程中應結合種植工程,利用園林植物的防護作用實現生態修復。
園林排水:園林綠地的排水,一般主要靠地面及明渠排水,結合道路、地形可做成淺溝式排水渠,溝內生長植物,起到減緩徑流速度及防止水流沖刷的作用。解決由地表沖蝕措施有:①從豎向設計角度考慮。種植采用鋪地植物護坡;②使用工程措施。設置谷坊和擋水石,并與植物搭配消減沖刷力(孟兆禎,2003)。
水景護坡:園林中開辟水面要求有穩定的湖岸,在水體邊緣必須建造駁岸和護坡,其中植物護坡措施包括防護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綜合措施,通常采用深根性和淺根性樹種結合的喬灌木混交林。坡面植草可提高坡面抗蝕能力,減小徑流速度,增加入滲,防止面蝕和細溝侵蝕,也有助于防止塊體運動。生物-工程綜合措施,即在工程措施間隙或表面種植植被,以增強其強度,如混凝土構件間隙空格種草,與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綠色混凝土模塊等。
園路鋪裝:園路按路面材料不同分為:整體路面、塊料路面、碎料路面、簡易路面等。園路的設計在滿足造園藝術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證路基的穩定,減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路面應有3%~8%的縱坡和1.5%~3%的橫坡。采用生態鋪裝路面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常見種類有透水瀝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態透水磚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新建的居住區中,使用最多的鋪裝材料是石材,占使用頻率的44%,礫石及磚的比例分別占使用頻率的18%、20%(黃玲,2009)。
5園林生態修復發展趨勢
城市的擴張與人口的激增致使城市居住環境面臨很大壓力,建設宜居城市、宜居社區勢在必行。城市園林綠化屬于植被恢復的范疇,而植被恢復又是生態修復的常用技術,因此,依據生態修復的理念和生態學的理論指導建設城市園林成為當下宜居城市環境建設的首選之路。國內外的生態修復多針對土壤修復、污染水體修復、防護邊坡綠化、小流域水土保持修復等方面的研究,針對園林綠化的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園林生態工程設計研究等相對薄弱。以生態修復的理念和基本原理指引設計方案的形成,并以修復城市生態系統要素為導向,園林施工必將成為增加園林企業技術含量的重要砝碼。未來園林生態修復技術重點發展方向有:特殊生境條件下的園林植物景觀的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功能性景觀的營造、植物景觀設計的中遠期預測與養護細則和住區小環境的尺度化營造方法等。參考文獻:
[1]黃玲.城市居住區鋪裝藝術調查與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09(4):67~69.
[2]彭少麟.恢復生態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10.
關鍵詞:適用;經濟;美觀;建筑本質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problems in our architectural design, build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the times connot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basic principles.Key words: apply; economy; beautiful; architectural nature
中圖分類號:TU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4-0020-02
“適用、經濟、美觀”是我國建國后就提出的建筑設計指導方針,這個指導方針曾對我國的建筑創作活動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本質的理解進一步深化,面對全國出現的建設和國外各種建筑學說的流入,這個指導方針已經逐漸被人遺忘了,甚至被認為是束縛建筑創作的條條框框。建筑師離開了“適用、經濟、美觀”的指導方針就像脫韁之馬容易迷失方向。近年來在建筑創作中出現的“新、奇、特、怪”及一些片面追求形式的建筑作品,例如一貫以追求形式怪異的荷蘭建筑師雷姆 ?庫哈斯設計的央視大樓,嚴重違背了結構合理性的原則,盲目向重力挑戰,不惜一切代價構筑了一個“怪圈”,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建筑是人類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保障。從建造目的來看,從原始人的遮風避雨到現代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盡管建筑功能內容在不斷拓展,但是,為人提供一個合乎使用目的的空間環境,始終是建筑的一個基本目標。因此,適用是建筑基本要求和本質特征。
建筑同時又是一定時期人類技術和財富的結晶。從建筑的成立條件看,作為一個耗費社會大量的資源和物質財富的產品,任何時候的建筑活動,都不能脫離經濟環境,不顧經濟條件的盲目建造,不僅會帶來財富的浪費,也會引起極大的社會問題。因此,經濟是建筑得以成立的一個基本條件。
建筑還是人類物質和精神的產品。從建筑的藝術屬性來看,作為實用性空間藝術,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達到美觀的目的,也是建筑的一個基本內容。
時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經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適用、經濟、美觀”又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拓展和充實其內涵。從建筑的“適用”角度來看,隨著時代的發展,適用有更寬闊和復雜的新內容。例如,在原始社會,也許能遮風避雨的洞穴就可以滿足原始人的生存要求;在農業社會,簡單的民居也能適應村民的生活起居需要;在工業社會,只有功能相對復雜的建筑,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在信息時代,面對高技術的發展,建筑的適用無疑會面對功能轉化,空間維度拓展,內容與形式角色的互滲與交錯等一系列問題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積極探索新的建筑和城市設計理論,深化適用的內涵,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創造舒適的建筑環境,努力滿足高效、安全的建筑要求,滿足不斷增長的生活需要,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推進建筑創作的不斷進步。
現在,人類面臨著資源缺乏、環境破壞、人炸等問題。因此,強調“經濟”原則,就是盡可能的節約資源與優化資源配置,關注整體環境,努力創造生態節能的綠化建筑,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創作方向,反對各種浪費資源的行為,用高效的概念,充實取代單純節省的概念,以“效益”來代替籠統的“經濟”的要求。
關鍵詞: 實踐存在論 審美活動
的偉大學說,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而且相應地揭示了人類意識,包括文學藝術的特殊規律。對文學藝術的論斷是整個學說理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考察和闡述一切文藝現象。文藝理論的出現是文藝理論史上的偉大變革。
以人為中心的主體性的實踐哲學,是哲學的核心所在。離開人的實踐沒法談哲學,也沒法談真、善、美。人的本質與美的本質是密不可分的,離開人的本質就無法尋找美的本質。因此,自覺地把美學奠基在主體性實踐哲學的基礎上,從主體實踐對客體現實的能動關系中尋找美。實踐的觀點是辨證唯物主義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也是整個哲學的重大發現和核心觀點。建立在實踐觀點基礎之上的實踐存在論美學,是在突破了近代以來形成的認識論美學思維方式的基礎上提出的,為中國當代美學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 、實踐存在論美學的哲學基礎
1.認為:實踐概念與存在概念具有同一性,二者表達相同的范疇。馬克思曾說:“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世界正是在實踐中才成為人的世界,才作為人的世界而存在的。
2.存在于實踐之中的主體人,是生活在現實中從事實際活動的人。馬克思說過:“人并不是抽象的,棲息于世界之外的東西,人就是人的世界。”“人在世界中存在”。在馬克思看來,人不是一種現成的東西擺在世界上,世界也不是作為一種現成的場所讓人隨意擺布,相反,人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
3.實踐存在論美學是中國當代美學語境下揭示的美學新的發展方向。以蔣孔陽先生為代表的當代美學家,提出以“人生實踐為本源,以審美關系為出發點,以人和人生為中心,以藝術為典范對象,以創造――生成觀為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并一貫堅持將實踐論作為哲學基礎、將創造論作為核心理論,從而將實踐論哲學與美學做了完美的結合。
二、實踐存在論美學的基本觀點
1.實踐是人類立足于現實的基本方式。人是生活在實踐中的人,人通過實踐才得以存活下來,沒有實踐就沒一切。實踐并且還是人獲取自身利益和滿足自身需要的基本活動,也是實現某種價值成果的活動。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講到,通過自然的人化,即:通過把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生命活動,不但外在客觀自然被人化了,而且人自己的器官、心靈、心理結構等也進一步人化了。因此,實踐是人之成為人的一個原動力,也是人之為人的一個標志。
2.實踐的確切內涵。實踐不僅指物質生產勞動,一切主體對客體的反映與改造均為實踐。曾說;“人的社會實踐,不限于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
3.審美及美的創造同樣也是實踐方式,是人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同樣受到實踐活動普遍規律的支配。首先,審美活動不是單獨的精神活動,不是單純的心理運動,也絕不是簡單地附庸于物質實踐活動之中,它是和其它作用于社會的實踐活動一并構成了人類實踐的整體。人通過實踐成為人,也通過實踐得到了發展,其中,包含審美實踐的作用在內。其次,審美活動使人在精神領域得到了鍛煉,最終將人發展成為全面的人,走向自由王國的人。人如果只局限于進行獲取物質生產資料的實踐,忽視了審美及創造實踐,其實踐必將是不全面的,這種實踐造就的人是機械的,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再次,審美活動是一種“精神生產”活動,是超越于一般實踐活動之上的一種高級審美需要,也是體現人的本質特征和個性特征的最主要見證之一。
4.審美活動只是關于審美感受、審美認識的活動,不涉及實踐意志,而審美實踐活動則要受實踐意志的支配,要通過物質行動外化為具體的未來美。審美實踐是參與美的創造的主體,從一般審美到美的實際創造,中間不能不經過審美實踐這個中介環節,沒有這個環節任何美的創造都是不可能的。
總之,實踐存在論美學以哲學的經典論斷及科學的實踐觀作為創立與發展的堅實的基礎,從而克服了傳統美學主客二分的種種弊端。至此,這一新的美學思想有了科學指導的燈塔,為新思想以后的正確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同時,也豐富了文藝學的思想寶庫,使文藝學有了長足而新的發展,真正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
參考文獻:
[1]黃德志等著:《美學入門》,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10。
[2]朱立元:《簡論實踐存在論美學》,《人文雜志》,2006.3。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融地“化”時政知識于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如我在講述“世界上各大國與中國建立的各種伙伴關系”時,聯系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在講述“聯合國的千年首腦會議”時,聯系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及其聯合國的作用;在講述“朝鮮半島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間的核沖突”時,聯系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和平問題;在講述“中美撞機事件”時聯系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系、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松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系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步驟:選定論題。第一教時:就這一命題,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供全班學生討論正確與否,并闡述理由,認為正確的一方為正方,認為錯誤的一方為反方,要求雙方學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觀點加以論證,并對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加以反駁。第二教時:正反雙方代表分列在講臺兩側,正式展開辯論。第一步,先由正反雙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別在五分鐘內,表明自己的觀點;第二步,雙方自由辯論十分鐘,在第一步基礎上進一步論證自己的觀點并對對方觀點提出質疑;第三步,由其他學生補充正反雙方的觀點,時間為十分鐘;第四步,由教師根據雙方觀點提出的理由充足與否,論證是否嚴密來裁定那方獲勝,在雙方優缺點的同時,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2、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系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系,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學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后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直認為這些活動非常好。
4、社會調查。理論只有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讓學生走出書齋、走向社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不只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而是來源于沸騰的社會生活。調查式的第一步是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調查課題,尋求符合實際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步驟,明確社會調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開展調查,掌握大量的和課題有關的數據和材料,并對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會,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第三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一方面使書本知識得到檢驗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為改造社會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廣告的藝術價值的體現方式
第一,廣告的形象美。廣告的形象是廣告藝術表現的外在構成。廣告的形象需要從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廣告設計的目標需要傳達產品信息,廣告時間有限制,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通過廣告的語言形式,將產品的特點、功能、使用方式、適用群體,或者使用價值突出的內容,通過廣告的外在形象科學的、真實的、具體的表達出來,并有效的傳遞給受眾群體,由此實現廣告推介產品認知能力、宣傳產品的目標。也就是說,廣告的藝術價值體現在商業價值中,即使是公益性的廣告,也是實現了商業性目標為前提。比如節能、節水的廣告。通過廣告的形象價值,最終勸解消費者,廣而告之的實現廣告的商業價值。廣告的形式可能會夸張、變形,或者是扭曲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對產品形象的提煉、概括處理,但是強調的是產品的基本相態。從這點上看,不同于古籍字畫等傳統的藝術形式,但是廣告雖然不是停留在具體的形象,但是通過直接的、明晰的、靜觀的形象和藝術表現,完成廣告宣傳的認知功能。
第二,廣告設計的意境美。意境是廣告藝術的高級境界。廣告意境從更深層次和更宏觀的視野來表現人與產品的內在關系或者是人與自然的內在關聯。不論是商業廣告還是公益性廣告,其通過廣告宣傳實現廣告的內在意境,是對廣告產品的內涵的延伸。只有廣告意境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倡導的是平衡的內在心境,廣告意境也就達到了符號審美藝術的高級層面,即表現了人類社會審美的一般性和普遍性,達到了一種社會、理性、觀念的強制性和統一性。這種強制是規范人類向和諧的內在方向前進,而這種統一性是強調個體符合社會規范的內在一致,這是人作為社會群體的活動結果。所以,廣告的設計的藝術價值,會超越產品本身的價值所在,他會超越產品或者廣告內在設計的美的價值,甚至會體現出一種潮流、趨勢,或者一種道德體驗,甚至是一種直接或者間接的藝術影響、塑造和精神層面的整合。
第三,廣告融合現代技術,體現的是一種與現代融合的藝術美。廣告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表現方式,他的宣傳不僅能夠結合傳統的、乃至古老的方式,而且隨著信息時代、電子時代的到來,以及環境保護時代的觀念轉變和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廣告外在形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這高度體現了廣告藝術的融合性特征。從原始廣告發展初期到現代廣告的高度發展,體現了廣告的高度融合與進步。作為廣告創意的主要方式,廣告設計技術和制作技術為廣告學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旅游美學作為旅游審美活動和審美價值的新興學科,它運用美學的基本原理,指導人們(旅游者,從事旅游業的人員)如何欣賞自然美、美和社會美,揭示其審美特征,通過觀賞,進一步了解這個地區和國家的自然風光、文化藝術和民情風俗,加深對人類文明的體驗,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審美。
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則,筆者認為此是古典美學的精髓,在旅游美學中亟應繼承和發揚。真即符合客觀,真實是美的基礎,不真則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則是在真、善的基礎上最佳的感性顯現。追求真、善、美統一應該說是旅游美學重要特征之一。
在開發旅游資源,建設旅游景觀方面,人們不滿足大自然的恩賜,依靠物質力量和聰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觀,收得較好的實效本無可厚非。但各地微縮景觀,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什么世界名勝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淪為宣傳封建迷信鬼文化之類所謂景觀,隨處可見。除了暫時的經濟效益以外,更無審美教育可言。隨著人們審美層次的提高,不久必將被唾棄!此風不宜提倡!盡善也,未必盡美也!這些杜造的偽景觀,不真實,美也就無從談起。什么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豈非全落空了嗎?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與善的基礎上,以其賞心悅目的形象,訴諸人們的感官,喚起令人愉悅的審美感情。當徐霞客登上蓮花峰,目睹黃山萬峰起伏、云霧奔騰的迷人景色時,他不禁“狂叫欲舞”起來……這就是黃山給霞客帶來的強烈美感。旅游美感使人身臨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體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給人從游、觀、聽、嗅、觸等多方面獲得美的信息量。不難設想人們置身于舞臺布景一樣的人造景觀中會產生什么激動人心的美感啊!
“美麗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薔薇色的春天和金黃色的秋天,難道不是我們的教師嗎”?(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到大自然中去,面對祖國的美好河山,可以激發起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今日在長江三峽的崖壁上,尚可看到當年抗日將領的題刻“驅逐倭寇”。祖國錦繡山川,豈容敵蹄蹂躪!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勝利五十周年。回想半個世紀前,中華大地,烽火連天,狼煙四起,我炎黃子孫為抗擊日軍入侵,浴血奮戰,前仆后繼,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史績!淞滬決戰,寶山喋血,羅店鏖戰,四行倉庫八百孤軍……今天已經很難尋找當年的遺跡了!筆者日前去浙江南北湖旅游,此處位于杭州灣澉浦附近,正是當年日軍登陸點,健忘的人們不肯在此立一塊小小的石碑,寧可不惜工本修建子虛烏有的譚仙城!想起蘇聯衛國戰爭后,所有戰場遺址都建有高大的紀念碑,無名英雄墓地燃燒的火炬終年不息,鮮花花環常年布滿四周,人們永遠追思英雄的不朽業績。可是在我們腳下這塊以抗戰聞名的土地上,竟然找不到一塊紀念碑,一座雕像或者一段說明文字!可惜如此真、善、美的旅游資源被塵土湮滅了!
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都應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則,審慎對待。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里有一個@①別,各地旅游部門的決策者也有一個提高自身美學素養刻不容緩的任務。
“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五千年悠久歷史,燦爛的文化藝術,蘊藏著無限深厚的美的景觀,正待我們眼睛朝下,深入發掘,綜合利用。羅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不是在叫喊旅游資源貧乏嗎?其實,各地區都有許多可以開發和利用的潛在資源,浙江鎮海的經驗,值得注意,他們耗資千萬,已經開發和恢復了許多近代反侵略戰爭的海防遺跡,讓歷史告訴未來!不久將建成東南沿海頗有特色的新的旅游勝地。
在風景區旅游業,千萬不可忘記“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的原則,具體地說按照風景美學規律辦事,它的核心是保護自然美。要審慎處理自然美與人工美的關系。一般說,風景區應以風景的自然美為主,人工美可以充實、豐富和強化自然美,力求做到兩者和諧的結合。古代畫論對此曾經作過非常精采的闡述:“山之體,石為骨,林木為衣,草為毛發,水為血液,云煙為神采,嵐靄為氣象,寺觀,村落,橋梁為裝飾也。”不要為發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毀林斷流,破壞自然景觀!眾所周知,自然風景的形成,有其漫長的時間過程,一旦破壞,難以補償。黃山如果沒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也就不成其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世界級旅游風景勝地了!
對于各地的旅游飯店建筑來說,要以建筑美學、環境美學和風景美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對飯店建筑內外環境設計以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全方位的審視,特別要妥善處理好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要以人(旅游賓客)為中心,協調自然——人——建筑三者關系,要從旅游者審美心理、思想觀念和文化需求出發,尊重人,尊重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進行統一的藝術構思。這里仍然要強調真、善、美相統一的基本美學原則。真,也就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實用性,功利性,引申為經濟效益。在實用與經濟相結合的前提下,爭取將旅游飯店建造得優美舒適,千姿百態,充滿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賓客,遠悅近來,賓至如歸。當然,從建筑造型、庭園綠化到室內設計,均需精心設計。既要有中國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時代精神。飯店建筑和美學問題,也是旅游美學重要的研究范疇。
是生活的反映。所以說要了解的和現實,莫過于讓者去觀賞藝術品。“那人面含魚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銅器,那琳瑯滿目的漢代工藝品,那秀骨清麗的北朝雕塑,那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那道不盡說不完的宋元山水畫,還有那些著名的詩人作家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觸到的這個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么?精神的火花在這里凝固、積淀下來,留傳和感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情緒,經常使人一唱三嘆,流連不已。”(李澤厚《美的歷程》)輝煌的文化藝術是永葆美的魅力的人文景觀,中國在此具有巨大的優勢。各地旅游部門應充分利用和保護這一大批極其寶貴的旅游資源,讓文物古跡直接與游客對話。保持它原有的本色,切忌畫蛇添足,整舊如新,以致弄巧成拙!為了更好地向觀念介紹各種藝術特色和風格特征,旅游美學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國繪畫、書法、雕塑、建筑、青銅器和陶器等藝術品作深入的,充分揭示它的美學特征和時代風格。如被世人贊嘆不已,被譽為“世界第八個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引人囑目,它的美學特征和美學價值究竟何在?最主要的是使我們形象地看到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時代精神。秦俑的藝術特色是高度的寫實性和人物形象刻畫的典型性,達到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這是中國早期雕塑藝術普遍特征,到了西漢,霍去病墓前石雕,風格上轉向寫意,手法更加洗練。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古典雕塑藝術最主要的美學特征是紀念性、象征性和裝飾性。它不是單純為了觀賞需要而創作,而是為了紀念某一歷史人物和事件,紀念某種功績和勛業的產物。“托物言志”、“寓意于物,”往往通過某種動物去表現人,象征一定的意念。不以如實模仿形態為滿足,采取裝飾手法,美化作品形象,寄托作者自己的審美理想。
旅游美學與藝術美學關系密切,繪畫美學、書法美學、美學和建筑美學等等學科都和旅游美學有多邊緣、多滲透的關系。一個稱職的旅游工作者,不可不對此有較深的理解。為此,旅游院校必須加強藝術欣賞教學,所有短視的做法,都是不合時宜的。
關于提高旅游工作人員自我審美修養和形象設計,也是旅游美學不可忽視和研究的課題。而且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因為它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代表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屬于社會美的范疇。我們必須加以切實的重視。
心靈美是一切美的核心。也就是善。西方美學家對美即善的說法頗多。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宣稱:“美、節奏好、和諧,都由于心靈的智慧和善良”。亞里斯多德曾說,“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正是因為它是善”。孔子也曾提倡美與善并舉。他說:“盡美矣,也盡善也”。就善而言,它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行為的道德規范。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如果符合一定的道德規范,就那善就美,否則就惡就丑。具體的說要愛國、正直、誠實、真誠而熱情,不做有辱國格、人格之事,做到“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美德。也是我們共同的道德規范。
“誠于中而形于外”、“外秀而內美”。旅游工作者是美的使者,故有必要重視自身形象設計。言談、舉止、儀表、儀容、禮節、禮儀和風度等等都要達到美的要求。
素有“禮儀之邦”和“衣冠王國”之稱的中華民族,歷史強調“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做到“量體裁衣”、“修短合度”,創造了高度的服飾文明。關于儀表美。這里涉及人的形體美、服飾美與發型美的有機結合。應是比例勻稱、發育正常的健康美,而不是追求紋身束胸的病態美。“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人的服飾美要求服飾得體,和諧,入時。做到端莊、整潔、大方。不必追求奇裝異服,有失儀容。發型要根據職業特點設計,基調是活潑開朗,朝氣蓬勃,干凈利落。不必追求奇特怪異,披頭散發。給人累贅拖沓之感。
語言美的基本要求是,準確精煉,言調悅耳,熱情親切,文明禮貌,若能稍帶一點幽默風趣更佳。
談到風度美,那是更高層次的美學追求。它既反映人的外表,又包含人的內在品質;既表現人的外貌、舉止、儀表、儀態,也表現人的思想、精神、學識、修養、性格和氣質。所謂風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與內在高度統一的綜合表現。我們說某人風度好,決不是僅僅是指他的外表,而是內外結合起來作出評價。大略的說,應該是堅定莊重,高雅大方,瀟灑脫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特別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態,給人以質樸美好的印象。
古人云:“人咸知飾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就是說人們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飾,而忽視內心修養的自我完善。這確是人們的通病。離開了人的內在美,不論他外表如何漂亮,只能是徒有其表,根本談不上美。對于旅游接待人員來說,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務和優質文明服務了。
記得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常厭惡他漂亮的外表。”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指出:“唯有心靈能使人高貴,自命高貴而沒有高貴心靈的人,都象一塊淤泥!”“人不是美麗了才可愛,而是可愛了才美麗!”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