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數字化教學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化教學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化教學的概念

        第1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字化圖像;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254-01

        近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數字化圖像作為多媒體技術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不可否認數字化圖像能夠為小學數學效果帶來一定的幫助,但是并不是完全適用于小學數學當中的所有教學內容,這使得部分過于依賴數字化圖像來進行教學的教師進入到了一個教學誤區。正確的認識數字化圖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使數字化圖像發揮出自己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意義重大。

        一、數字化圖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激學生視覺系統

        數字化圖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給與學生的第一影響就是視覺上的沖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就是以數字、計算法則、概念、公式等數字文字組合體存在的,當學生適應了這種“枯燥”的學習模式后,數字化圖像的出現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其在教學過程中要比單一的數字、文字更具有直觀性,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學習主動性的重要途徑。

        2、升學生認知效果

        在小學教育環節中,學生認知能力的限制會影響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對于一些邏輯能力較強的知識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數字化圖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數學知識內容最大限度的具象化,并以數字化圖像的模式呈現出來,這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和認識到數字知識的表象狀態,加上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自我理解,原本看上去非常拗口、難記的數學知識內容變得簡單、易懂,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數字化圖像有概念圖、樹圖等。

        3、善學生記憶效果

        記憶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吸收的一個過程,其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因為小學生尚未形成快速記憶方法,再加上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大,不易于記憶,使得很多數學教學行為都是學生當時學懂了,過后就忘。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教學模式是以反復的死記硬背為主,這種記憶模式不僅效果不好,而且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數字化圖像的有效應用,能夠通過直觀圖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受到視覺沖擊和認知提升的基礎上,實現記憶效果的提升,達到改善學生記憶能力,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的作用。

        二、數字化圖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持巧用、妙用、合理用原則

        數字化圖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輔助方法,其雖然能夠為小學數學教育效果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其并不能取代數字、概念、法則、公式這寫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構成元素,所以數字化圖像只能是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的錦上添花,而做不了中流砥柱。因此教師要想確保數字化圖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就必須要堅持、巧用、妙用、合理用的原則。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充分分析,來決定其是否適合數字化圖像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夠確保數字化圖像促進教學效果進步的作用,還能始終保持其對學生教學吸引力,避免多次使用而讓學生感覺到厭倦和枯燥。

        2、現對數字化圖像內容的豐富

        在借助數字化圖像內容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為了保證其使用效果,教師必須要經常對數字化圖像內容進行豐富。因為數字化圖像內容雖然比數字、文字、公式的吸引力大,但如果數字化圖像內容過于單一,那么其就會失去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而無法在發揮出作用?;谛W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在利用數字化圖像時,將其與FLASH圖像、PPT課件有效融合,讓數字化圖像的每一次出現都能夠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以確保數字化圖像內容應用的有效性。

        3、用數字化圖像發散學生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水平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較難,因此很多小學生在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思維引導前,都沒有辦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這是導致許多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出現厭學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钴S的,而且他們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在這種情況下,數字化圖像的利用不僅能夠實現對學生視覺的沖擊,還能夠通過數字化圖像對數學知識內容的直觀表現,來實現對學生學習思維的有效點撥,讓學生良好跨過自己難以跨過的思維障礙,一旦思維障礙跨國,那么學生飼喂活躍和接受能力強的優勢就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在幫助他們有效學習和記憶數學知識的同時,實現對自己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4、強數字化圖像與教學內容聯系

        數字化圖像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輔助教學方式,其必須要保證自身與教學內容的有效聯系和銜接,才能夠發揮出自己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應用數字化圖像應用時,必須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并圍繞教學內容而設計,確保數字化圖像能夠符合課堂教學主題。除此之外,數字化圖像還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因為小學生的認知世界比較窄,他們只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圖像有理解能力,對與一些新奇的圖像他們雖然有興趣,但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說為了保證數字化圖像應用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保證數字化圖像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數字化圖像作為多媒體教學模式下的典型內容,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能夠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其過分依賴,因為數字化圖像只是一種輔助式教學內容,如果將其放到主要教學模式當中,其難以擔當大任。所以,教師一定要科學、合理、正確的進行數字化圖像的使用,為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第2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多維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264-1

        一、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中出現的問題

        設計基礎課,目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大多是把“三大構成”連續上完,在下一學年或更高年級再安排設計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有一定的隨意性。由于缺少以“多維度”為坐標軸的系統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課與課之間遞進關系不強,學生知識積累不系統,思維轉變不連貫,難以深入了解、實踐、掌握和應用一門設計課程與方法。

        設計專業課由于受到設計基礎課設置影響,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有的課程內容重復,有的課程相隔太遠,課與課之間相對孤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很被動,在需要針對性課題研究的時候,沒有相應的教學模塊,學生無法針對一個課題深入學習,教學效果和實踐效果都大打折扣。針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教學系統對課程整合的要求,提出一種利用數字化技術為手段,多維度設計基礎課程整合的教學思路是改革高職設計基礎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的探索實踐

        鑒于以上原因,筆者經數年實踐總結,在教學中構建了一個“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現介紹如下:

        開課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課程內容:設計基礎課《設計基礎與造型訓練》

        授課班級:為2013級電腦藝術設計3班

        課程總課時:85學時

        主要教學設計:把整個課程分為造型概論、基礎素描寫生和創意素描、構成設計、基礎知識的專業應用幾個教學階段。對于造型訓練中出現的相關學習方法、操作技法等理論知識,基礎知識的專業應用環節以及教學評價,主要安排數字化教學,其余的訓練時間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強調“多維視角”認知的數字化教學模式過程: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新概念新方法(技法)解說――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巡堂指導、發現問題――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歸納”。

        筆者所采用的“新模式”則把這個課程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新概念新方法(技法)解說――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采集學生問題――學生互相借鑒――繼續練習――教師及時整理學生問題,補充資料,整合設計制作教學課件。”第二個環節――數字化軟件實操教學,其核心內容是“變以往教學中單視角或視角不全為多視角展示學習內容,包括某個問題不同學生的解決方法和效果,以及同視角優秀作業和問題作業的解決方法和效果的同時對比展示――教學評價――繼續練習”。三、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經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除了具備常規多媒體教學模式所有的特點和優越性,現歸納如下:

        (一)和專業課程緊密性特點

        設計基礎階段作為專業課程的鋪墊,但是和專業課程又有截然不同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它既是專業設計的基礎學習階段,也是設計能力的基本培養階段,多維度的數字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注意到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和遞進性。

        1.關聯性

        上下課程有所關聯,不但方便同一主題的縱向展開,在某些時候還能幫助學生設計思維的有效拓展。

        2.遞進性

        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不但要有關聯,更要有遞進,才能使學生思維跟隨著課程的深入在同一維度上層層漸進,從而避免因課程之間的孤立而導致每個維度上的學習流于表面、淺嘗輒止。

        課程內容設置的“關聯性”和“遞進性”體現了課程整合的本質,符合大腦學習知識的科學積累過程,能夠使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專業訓練。而“維度訓練”的教學思路,正是課程設置“關聯性”和“遞進性”的體現,將設計基礎課程也按照“維度訓練”的教學模塊進行打包。

        (二)科學性

        正是因為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認知的基本規律和途徑,進行了合理地設計和周到的教學安排,使更多學生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和體會別人的解決辦法,實現了以往傳統教學和常規多媒體教學無法做到的學習效果和教學任務,所以說這種教學模式更具科學性。

        五、結語

        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出于惰性和怕辛苦、奉獻精神缺失等原因,為了便于操作或應付檢查,在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中使用數字化教學時,只注重做一些通過搞形式、玩技巧來嘩眾取寵的蜻蜓點水式的表面文章,至于實質的教學內容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需求,教師本身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理念是不是學生感興趣的,他們可能就不去關注了,因此學生實質問題并沒有得到實在有效地解決。本文就傳統多媒體教學的種種老問題,提出以“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新改革。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充分發掘和展現數字化教學的最大化潛能和功效,是極具現實意義和推廣意義的。

        第3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鑒于以上原因,筆者經數年實踐總結,在教學中構建了一個“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現介紹如下:開課單位:梧州學院藝術系課程內容:設計基礎課《設計素描》授課班級:為2010級首飾設計2班課程總課時:96學時主要教學設計:把整個課程分為素描概論、基礎素描寫生(取材自生活中的復雜靜物)和創意素描幾個教學階段,即理論知識講授、造型基本功和創意思維訓練三個主要環節。對于“素描概論”中的理論知識和后面的造型訓練中出現的相關學習方法、操作技法等理論知識,和部分教學評價環節,主要安排數字化教學,其余的訓練時間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多維視角”認知的數字化教學模式過程: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新概念新方法(技法)解說——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巡堂指導、發現問題——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歸納”。筆者所采用的“新模式”則把這個課程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新概念新方法(技法)解說——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采集學生問題——學生互相借鑒——繼續練習——教師及時整理學生問題,補充資料,整合設計制作教學課件?!钡诙€環節——數字化課件教學,其核心內容是“變以往教學中單視角或視角不全為多視角展示學習內容,包括某個問題不同學生的解決方法和效果,以及同視角優秀作業和問題作業的解決方法和效果的同時對比展示——教學評價(以學生為主,教師隨時控制節奏、營造氛圍和歸納總結)——繼續練習”。其中,此環節又可以細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互動式教學采集信息形成數字化課件;第二部分,查找病源對癥下藥式的多維視角分析的數字化教學;第三部分,繼續同一靜物同一角度的寫生練習,用學來的辦法解決上次課沒有解決的問題。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主要體現在第二個環節,學生發言表明了自己遇到的問題后,教師進行適當的歸納,隨后播放PPT教學課件,學生可以在一張教學幻燈片上同時看到靜物實圖、自己的問題作業和別人的優秀作業,三者可以同時在一。問題,同時通過同步欣賞優秀作品,學生從中可以學到別人處理問題的辦法。

        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的優越性

        經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除了具備常規多媒體教學模式所有的特點和優越性之外,還明顯多了幾個特點,現歸納如下:⑴及時性特點在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以靜物素描寫生為例,相同的一組靜物會因每個學生所坐位置不同而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遇到這種情況,老師應及時進行寫生示范或以優秀代表作品提示,素描基本功比較好的同學自然可以應對自如,但基礎不好的同學就往往不知所措了。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即借助教學課件強大的信息集成和直觀的展示功能,通過多視角對比分析教學,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一張教學幻燈片上同時看到自己所在角度的靜物實圖、自己的問題作業和別人的優秀作業,及時地、實實在在地發現自己的問題和別人的優點,最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機就在這一刻了。因為前面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更多的后繼問題就會接踵而至,從而造成更多問題的積壓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從這個角度來說,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的及時性特點是所有其他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⑵科學性正是因為多維視角數字化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認知的基本規律和途徑,進行了合理地設計和周到的教學安排,使更多學生能同時在教學課件上看到自己的問題和別人的解決辦法,實現了以往傳統教學和常規多媒體教學無法做到的學習效果和教學任務,所以說這種教學模式更具科學性。⑶知識信息展示的多維性和習得的充分性數字化教學以強大的數字計算等多媒體技術為依托,在極富教學智慧和創造力的教師的精心設計策劃下,把教學內容、學習對象用各種數字媒體信息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和里里外外的組織特點、結構規律,進行多視角、全方位、立體化地充分展現,讓學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和認知教學內容或學習對象。這是數字化教學本來就應該有的面貌,但在以往的使用者中,許多人都沒有真正很好地去把數字化教學的全貌展現出來,筆者只是想還數字化教學一個“真身”。所以,在給這種模式命名時,特別加入了一個詞——多維視角。在教師進行的教學內容和信息圖片的科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其需要全方位多視角的觀察和對比分析,才能從別人類似的角度、類似的問題和類似的解決方法中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橫向聯系,更好地理解對象、解決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所以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各個觀察視角要同時展示的重要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或學習對象能以更多維的視角、更立體化的飽滿形象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可以比在其它傳統教學模式里看到更立體的知識和信息,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對比角度的知識和信息組合,所以對認知對象的理解和把握會更充分、更透徹。

        結語

        第4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尋找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與建構性的學習”已越來越重要。數字化學習模型體現了這種要求,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更能作為一種交互平臺,引導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探究。本文以幾個數字化課件為例,分析數字化學習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并對有關問題進行闡述。

        1 數字化學習模型的概念及作用

        1.1 概念界定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一般認為數字化學習模型是利用現代計算機的數字計算、數字處理、數字模擬、數字動畫、數字反饋等技術,將學科知識的基本原理,邏輯概念的推理過程,互動的模擬操作,以交互模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利用程序語言設計強大的交互反饋信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2 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數字化學習模型改變了傳統教學靜態的演示性呈現方式,它搭建了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探究為導向,利用交互程序的反饋信息指導操作的教學情境。這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促進者,從而使“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1.3 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交互作用下,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無法從自身體驗去建構知識。數字化學習模型所具有的開放性、直觀性,以及利用交互反饋信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從而使數字化學習模型成為學生認知和探究學習的關鍵。

        2 數字化學習模型的設計原則

        2.1 選擇那些適合數字化動態模擬的教學內容

        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開發成數字化學習模型。學科知識的有些內容,需要學生自己操作、體驗,如果只是應用電教媒體靜止的演示,則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其實,這正是數字化學習模型的優勢,它能把學科知識的基本原理、邏輯概念的推理過程用數字化的形式動態模擬,把復雜的操作過程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在人美版小學三年級美術《我們的社區》關于取景構圖教學時,如果只是應用計算機截取幾幅靜態圖片演示說明不免顯得單薄,不足以完全體現教學內容,轉而采用設計數字化學習模型的方法,設計了《取景框》,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模型提供了與真實情景類似的社區場景,學生應用模型學習時,可以操控“取景框”動態的在長卷式的“社區全景圖”中動態選擇自己滿意的構圖,如果對自己的選擇不滿意,還可以回到場景中的“社區全景圖”中重新開始,這種體驗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過程,它極大地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2 設計要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教學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趣味性正是數字化學習模型的優勢所在,它能讓書本靜止的頁面動態化,讓學科知識的基本原理條理化,讓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互動的操作直觀化,從而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2.3 設計要生活化

        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實踐。把數字化學習模型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就將課堂教學延伸到生活中,加強了學科知識和生活的聯系,也培養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2.4 設計要給學生留下思維想象的空間

        數字化學習模型不能設計強制性引導學生得出唯一結論的流程。它的未知性吸引著學生去探索,它所構建的交互反饋式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逐步揭示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5 設計要發揮程序語言的優勢構建交互反饋

        Richard E﹒ Mayer[1]在《多媒體學習》一書中指出,當多媒體學習材料具有交互性,并且能由學習者自由操控時,能促進學習者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與建構性的學習過程。伴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虛擬交互的大量出現與應用,代替了傳統面對面式的實體交流[2]。數字化學習模型就是充分運用交互技術引導學生體驗、探究。學生應用模型學習時,交互反饋信息讓學生知道發生了什么,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這樣學生可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為下一步操作提供支持。這種反饋信息包括學生目前在做什么,處于什么位置,以及操作的提示信息。

        用程序語言設計交互式反饋信息主要有4種方法:利用視覺來設計交互式反饋,例如,鼠標指向場景中某一具有交互屬性的對象時,該對象高亮顯示;利用音效來設計交互式反饋;利用動畫來設計交互式反饋,例如,鼠標拖動剪刀剪裁時,預先設計的剪刀動畫開始播放;利用文本來設計交互式反饋,例如,學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能得到相應的提示、鼓勵甚至警告文字。

        交互是一種認知參與,它直接影響學生對預期學習目標的理解。用程序語言設計的交互操作、交互反饋,已經成為衡量數字化學習模型的關鍵標準。

        2.6 數字化學習模型的設計流程

        3 數字化學習模型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1 數字化學習模型與自主探究的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知識的認知,只有通過自身體驗和自主探究活動,才能逐漸內化,進而建構自身的知識經驗。數字化學習模型提供的探究學習流程,將自主探究設計在與模型的交互活動中,將學習任務設計在與模型交互的目標中,將知識的認知設計在應用模型的自身體驗中,體現了引領學生自主探究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宗旨。

        3.2 數字化學習模型滿足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數字化學習模型充滿了未知性,沒有預設好的過程和目標,更沒有強制性的結論,這些特性,滿足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需要。應用數字化學習模型學習,學生能夠與情境交互,并經由自身的體驗去領悟新知識,自由實驗新的策略和想法。數字化學習模型沒有固定的模式,學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要靠自己分析判斷、體驗思考,模型只是同步提供過程的反饋信息。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應用數字化學習模型學習成為一個創造性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演示性的操作步驟。

        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中,體積計算公式的推理過程是教學難點,筆者用程序語言設計了《擺一擺》數字化學習模型,學生應用模型動手拼擺長方體時,交互程序及時反饋如下信息:長方體的長、寬、高,小正方體的數量,長方體的體積。學生根據自己的操作和反饋信息提出猜想,再通過反復的拼擺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3.3 數字化學習模型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訓練學習者如何回答問題,而是希望學習者能夠廣泛及靈活地運用知識[3]。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使得學生很少有機會自主探究知識,當然更談不上應用知識。數字化學習模型在設計時,擯棄了傳統的單純演示性教學方式,立足于創設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它打破了教育的“言語主義和指導主義的窠臼”,倡導了體驗與建構主義的學習。應用數字化學習模型學習,學生完全處于中心地位,他們自由地分析判斷、操作思考,每個學生都可以利用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獨有的創想,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在這種體驗和建構中不斷提高。

        4 結語

        數字化學習模型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制作涉及多學科知識領域,它所建立的交互式學習情境,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提供支持,成為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現代化教學工具。

        參考文獻

        [1]Mayer R E.多媒體學習[M].牛勇,邱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第5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0-0006-03

        我們所說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研究,更多地是指在互聯網的條件下,在無窮的數字化空間里建設虛擬校園,是現實世界的學校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直接和間接地數字化、功能化以后所產生的對應物。它實現校內外資源的整合,并逐步形成某種生態。虛擬校園與現實校園應該形成強有力的互動作用,提高教育功能,促進學校教育跨越式發展。所以,搞好校園數字化建設是有關學校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中之重。

        1數字化校園的概念及內涵

        數字化建設是以“數字化校園”概念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工程。通過校園網的設施建設和教育應用功能的開發,構建一個集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為一體的教育環境(如圖1),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國內關于對數字化校園的概念上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北京大學的黃達武先生[1]認為: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對學校與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并用科學規范的管理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和權限控制;把學校建設成面向校園內外的一個超越時間、空間的虛擬大學。

        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沈培華主任[2]提出:數字校園是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從而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

        對于數字化校園的內涵,不同學者也有各自的看法。

        萬里鵬等[3]的描述是:1) 數字化校園建立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2) 數字化校園是對傳統大學教學、學術、科研、管理、服務等活動的效率提升。3) 數字化校園是對傳統大學教育模式、管理體制、組織結構及業務流程的突破。4) 數字化校園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未來“學習化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韓錫斌等[4]的解釋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及良好的網絡設施是建設數字校園的前提;數字化包括信息資源的數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數字化和溝通傳播方式的數字化等;數字化將滲透在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公共服務以及學校生活等各個方面,核心工作圍繞著人才培養環境和科研環境的構建而展開;其深層意義在于構建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2校園網絡建設模式

        數字化校園建設首要任務是建立現代化校園寬帶網絡,因為這是硬件基礎。由于財政投入有限,尋求一種合適的投資運營模式來建網和養網成為目前眾多高職高專院校關注的焦點。目前校園網建設中較常見的有三種模式。

        2.1外包模式

        把校園網部分或全部外包給企業來運作,由企業投資網絡設備和布線工程,企業根據教師、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情況來收費,經若干年后收回成本并贏利。這種模式主要應用在新校區的建設和老校區的大規模改造中,投資的企業一般為電信級的網絡運營商。這種模式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學校資金不足的壓力,并能引進規范的電信級網絡管理。缺點是由于學校對網絡設施不具有所有權,因此也相應地失去了對網絡設施的管理權。同時,在推廣各種基于校園網的應用時,也必須與企業進行充分溝通,從而學校在靈活性和主動性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企業在收費時盡管已經充分考慮教育的特殊性,以低于商業的標準收費,但對于學校師生來說仍然偏高,從而抑制了應用需求,反過來又導致企業投入的成本無法收回,使企業失去了經營的興趣。從目前來看,校園網外包模式有利有弊,弊大于利。也有人將此種模式稱為企業的一種“廣告模式”或“競爭模式”。

        2.2自建模式

        學校自籌資金或貸款,獨立自主建設并管理校園網。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學校在校園網的建設上擁有充分的自,不會受制于企業。但這種模式要求較大的資金投入,按主流技術標準設計,一年幾百萬的投入是必需的,并且對運行維護的技術人力也會有較高要求。采用這種模式時,多數學校采取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方法,逐步達到數字化校園的基本要求。規劃實施時,因綜合布線與基建關系較大,理論上有15~20年的使用期,一般采用和基建同步、一次到位的方法,而應用系統則根據規劃和需要逐步推出。在運行維護的技術保障方面,為防止人力資源流失和確保合理使用,一些高校給予這類技術人員額外津貼,并安排他們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

        2.3合作模式

        學校和企業雙方本著平等互利原則共同投資、共同維護、共同收益。合作模式的關鍵是如何確定回報模式,即找到學校需求和企業需求的結合點,這是合作模式的基礎。學校建設數字化校園的目的是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這種環境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質量,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信息化環境建設看成與實驗室、圖書館建設具有同等重要意義,是學校教育投入的必要組成部分,那么就在觀念上為校企合作共建數字化校園奠定了基礎。數字化校園建設確實需要大量資金,要求學校集中投入也確實有較大困難,但學校的運作模式決定了它具備適當和長期投入的能力。為了籌措初期建設的大量投入,學校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一是向銀行貸款,但需要支付大量利息;二是企業投資,學校按協議分若干年支付,企業可獲得一定年份的排他性合作經營權,其回報由校園網絡的增值服務解決。如果有合適的IT企業投資,第二種選擇顯然對學校更為有利,首先可以減少利息支出,降低了建設成本;其次企業為獲得更多投資回報,會根據自身條件積極提供各項增值服務,這客觀上有利于推進基于校園網絡的應用。同時由于是共同投資,所有增值服務學校都可以按比例分成。這種模式優點就在于既減輕了學校資金壓力和運行維護的技術壓力,又使學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對校園網自,同時還充分考慮到了企業的贏利空間。有人因此而稱其為“雙贏模式”。

        3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策略

        學校數字化建設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為了保證建設工作的健康發展,必須運用適當的策略。由于各高校在投資規模、信息化基礎、管理體制、教育技術應用水平和網絡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存在許多差異,所以就建設策略來說,各校應該有所不同。

        朱懿心等人[2]指出數字化校園建設,應堅持“三個必須”:必須具備先進的理念;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環境,具體可表現為四個方面即人員素質、網絡設施、應用平臺、寬帶接入;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

        韓錫斌等[3]指出建設數字校園的實施策略要點包括: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強化應用,講求實效;資源共享,多快好??;結合校情,創建特色。其中分步實施要考慮:先穩固基礎設施,后構建應用系統;先制訂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后實施系統建設;認真規劃、適時構建數字校園的基礎服務系統;合理選擇、適時推進應用系統的建設。

        綜合以上觀點,各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制訂信息化建設的具體目標、實施策略和步驟,積極穩妥地推進數字校園的建設。數字校園的階段性目標確定后,如何結合自身條件和特點選擇適當的實施策略和措施是高校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4數字化校園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1) 設施建設是基礎: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不但要做到針對需要、設計合理、設備配套、通道暢通,還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擴充和更新。

        (2) 資源開發是重點:數字化校園的資源建設包括數字化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科研信息庫等,這些都應該作為重點建設項目。

        (3) 師資培訓是關鍵:老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校園網絡使用水平,也決定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成功與否。數字化校園的教育系統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取決于師資隊伍的信息化素質。因此要采取措施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使他們不但能夠熟練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技能,還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網上資源和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4) 政策配套是保障:發展網上教育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包括收費使用政策,績效獎勵政策。對于積極投入信息化建設的教育者,應該有較大力度的政策傾斜。

        5數字化校園建設評價

        數字化校園建設很難有統一的、絕對的評價指標,以上評價指標基本反映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各方面。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數據庫建設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礎和核心,應用則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管理既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容又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保障。但上述指標稍覺簡單,二級指標項拆分不夠細,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評價體系有利于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此方面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空間。

        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傳統的教育模式正面臨挑戰,建設實施數字化校園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數字化校園的實施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它的建設實施不但需要學校對自身業務及數字化校園概念進行深入理解,而且還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各部門的積極配合。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還要解決從“有路無車”變成“交通混亂”的現象,因此急需建立網絡秩序、政策法規和各種標準。

        數字化校園,它不僅僅是教育的一個信息化,應該說它是提供一個全新的育人環境。過去我們是在傳統的環境當中培育學生,使得老師和學生在傳統的校園當中能夠成長和發展。而數字化校園應該說提供是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環境,而在這個教育環境當中,老師和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的方式、教學的方式,都會有很大的改變。所以,數字化校園環境支持下師生的教學、學習方式如何轉變,以及在傳統環境向數字化環境轉變中,還存在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萬里鵬,陳雅,鄭建明. 數字化校園:21世紀大學的概念模型[J]. 情報科學,2002,(2).

        [2] 朱懿心,曹育南,殷革蘭. 數字化校園建設理論與實踐探索[J]. 教育發展研究,2004,(9).

        [3] 韓錫斌,楊娟,陳剛. 基于知識管理的大學數學校園的概念、架構和策略[J]. 中國遠程教育,2005,(8).

        收稿時間:2006-12-25

        作者簡介:許志英(1978-),女(漢族),江西臨川人,助教,浙江省紹興市文理學院元培學院計算機教師。

        聯系電話:13867534030 0575-8317376(家)

        第6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數字化資源;共享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教育跟上信息技術發展步伐,我國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9年1月,國務院批準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正式提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的通知》又具體規定了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的目標等內容,計劃“用大約2年的時間,建設200門左右的基礎性網絡課程”。2003年4月,教育部又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印發的通知》(教高廳[2012]2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發了《關于開展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推薦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35號)。上述綱領性文件的制訂與下發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教育也隨之進入了網絡化的新時代。

        在信息化教學成為教育適應時展新趨勢的背景下,國內高校一方面開始大力發展自身網絡建設,為教育信息化提供硬件基礎與環境保障。另一方面,在落實教育部質量工程過程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如各級各類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等。如何將已建成的資源最大限度應用于教育、教學中,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同時加快資源建設與應用步伐的問題擺在了各高校面前。各高校紛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相應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一、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教學資源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形成教學能力的、具有價值的、可以在教學中應用的要素。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指的是在由支撐平臺、應用軟件、硬件系統等構建的網絡環境以及利用數字技術處理的、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與網絡環境下運行的軟件教學資源,比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媒體資源和結構性較強的案例、試題、網絡課件、專題學習網站、課堂教案、講授型教材等資源,甚至網絡服務等都屬于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主要指的是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的,致力于建立統一的教學資源管理、評價標準,并對其進行管理應用,以達到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重目的。它的產生就是為了有效地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使其更有利于統一的管理、搜尋、共享、評價,并擴大教學資源的覆蓋范圍和服務范圍。

        與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數字化教學資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處理技術數字化。數字化處理技術將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信號經過轉換器抽樣量化,使其由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的可靠性遠比模擬信號高,對它進行糾錯處理也容易實現。2、處理方式多媒體化 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存儲、傳輸、處理多種媒體形成的教學資源。與傳統的純文字或圖片處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經多媒體計算機處理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3、信息傳輸網絡化 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實現遠程傳輸,學習者可以在異地任何一臺上網計算機上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4、教學資源系列化 指數字化教學資源可由資源管理人員或教學人員對進行系統分類,在教學過程中向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系列的教學信息。4資源建設可操作化 指教學資源允許學生和教師運用多種信息處理方式對其進行運用和再創造,師生還可將自己制作的資源(如電子作業)加入到數字化資源庫中。

        以上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概念與特點。顯而易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使學習不再局限于固定時間、地點及學習教材。使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從任何章節開始任何內容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成為現實。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下, 學習者的學習不再是依賴于教師講授與課本知識, 而是完全能夠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者的自主性、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的現狀

        盡管數字化教學資源存在許多優勢,能夠對傳統教學進行有益補充,為當前教學改革提供數字化環境與基礎。但是,在實際建設與應用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諸多不足,制約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與發展。筆者經過多年的關注與研究,將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中存在的不足歸納如下:

        1、數字化教學資源重建設,輕應用。以精品課程為代表的國家質量工程的實施對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起到了顯著作用。各高校在最近幾年內紛紛引進或搭建了網絡教學平臺,精品課程建設平臺,建設了各級精品課程與一定數量的網絡課程。然而,教學資源建設不能脫離教學實踐,只有與教學同步,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才能通過應用優化資源質量,切實發揮數字化教學的作用。在“以評促建”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為評而建”的問題,導致課程資源多為課程評審前突擊建設,“一切為了評審,時間短,任務重,臨時湊數。至于資源與教學的適用性,可學習性根本顧不上考慮?!笔沁@類資源的典型特點,一旦評審結束,所建設的課程往往被束之高閣,其界面、欄目、內容幾年內未有任何變化,更談不上與課程同步,及時更新、補充、完善。

        2、數字化教學資源數量多,質量差,重復現象嚴重,優質資源匱乏。當前高校教學資源建設過于分散,可能每個學校、每個老師都在建設。由于開發能力、技術水平有限。大多數所謂的“建設”是通過互聯網將已有的資源下載后,進行簡單修改后應用于教學。真正具有創造性、自主開發性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

        三、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的發展趨勢研究

        1、樹立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學生應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積極引導資源共建共享理念。積極建設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個性發展和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選擇性、開放性相結合的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基于平臺與工具的資源庫和基于互聯與溝通的資源模式。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重點,由一般的資源庫建設向開發面向學生的學習資源轉變。以互聯、共享為方向, 以應用為目的,推動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建設內容豐富、技術先進、使用方便的數字化資源共享系統。麻省理工、耶魯等國外名校都推出了面向所有互聯網用戶的公開課程。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應建設內容豐富、技術先進、使用方便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平臺。

        3、積極調動教學管理部門、學科教師、學生等各方力量參與到資源建設與共享工作中。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資源建設的重要性, 紛紛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資源庫的建設。然而, 無論是大規模的區域性資源庫,還是學校自建的小型資源庫,普遍存在著資源缺乏系統性、資源數量不足以及資源的共享、交流和整合不力等缺陷,導致了資源庫的實用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必須依靠集體優勢,只由各盡所能、互通有無,才能建成比較系統和全面的資源共享系統,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

        4、建立健全共享資源建設技術標準。所謂資源庫建設的標準化就是使不同的資源建設者在進行資源建設的過程中采取統一的標準與辦法,并逐漸形成一定的模式。在統一的模式下, 資源能夠更好地兼容、復制、擴展、交流和移植,從而實現真正意義的共享。這樣既提高了資源建設者的工作效率, 又方便了使用者。目前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資源開發標準》征求意見稿屬于上層的技術規范,必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通用性, 因而只規定了各類資源的最低技術要求和核心標準, 但在實施資源建設時,需要根據這一規范制定更加具體的資源建設標準。

        5、以應用為導向, 重視共享資源建設的實用價值。教學資源的建設不是最終目的,教學資源只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與規劃應該以應用為導向,從教學的實際需求出發,要服務于廣大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應用。應充分重視使用者的需求分析,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開發和規劃相應的教學資源。

        四、結束語

        隨著網絡技術在教學領域的不斷深入融合,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及其共享平臺的建設方興未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性問題已經成為教學資源建設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此進行的一個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既有利于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又可以為網絡信息服務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網絡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共建和重用 ,能有效整合與管理校內的各種網絡教學資源 ,以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共享利用 ,這對擴大學校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科研和科學化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金彥鐘.基于XML 的教學資源動態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5 (8).

        [2]徐兆明.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9,(13).

        [3]劉萬年 施春明.對高校教育資源庫建設的思考 [J].教育傳播研究,2006,2.3.

        [4]李曉鋒.武漢大學精品課程共建共享平臺構建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8,15.

        作者簡介:

        扈文英(1975-),女,寧夏銀川,北方民族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與信息化教學。

        課題項目:

        第7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 基于云平臺的中職共享型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 數字化資源庫及共享機制建設研究與實踐 數字化環境下基于微課的高職英語共享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信息化時代下國土資源檔案的數字化建設 共享型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構建 數字化時代下加強企業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措施研究 行業、企業、學校共建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研究 信息化時代醫院數字化研究型圖書館的建設研究 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媒體資源庫建設策略研究 加速幼兒教師國培計劃數字化資源庫建設 推進幼兒教育信息化工程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策略 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庫共建模式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職業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高職行業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機理研究 動畫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數字化校園背景下校企共建專業教學資源庫研究 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推進校園信息化發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積件內部的其他文件均通過該入口文件鏈接調用。積件全部為靜態網頁或客戶端腳本文件,各種媒體素材文件在網頁中鏈接播放,每個積件類似一個積木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科教師可任意選擇積件,組裝成自己的課程。組裝的課程遵循某種學習技術標準,如SCORM2004、CELTS等。[4]

        (二)旅游管理專業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綜述

        1.國家級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綜述

        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于2011年利用“國示范”平臺,在全國第一批中職類示范校范圍內遴選了10所院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牽頭開發了《旅游政策與法規》《導游服務技能》《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景點講解》《旅游市場營銷》《旅行社計調業務》《旅游地理》《旅游服務禮儀》《餐廳服務與管理》《前廳服務與管理》等10門國家級數字化資源,覆蓋了全國32所國示范院校,調動全國一百多位旅游專業的骨干教師參與建設資源,54所院校共享了此次數字化資源。此次建設過程中,統一了標準和規范,保證了建設的質量。但也有局限性,非示范校沒有參與進來,真正的示范輻射效果沒有顯現;各個省份的教育水平高低不等,建成的優質數字化資源數量有限;各個省份的教育設施設備配備不同,沒有正常使用已經建成的數字化資源。

        2.江蘇省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綜述

        江蘇省推出的《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了資源建設的標準,并提出了圍繞旅游專業的教學需求增加三維動畫的要求。在吸取以前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思路,牽頭組織江蘇省內職業院校,陸續完成了《餐廳服務與管理》《前廳服務與管理》《旅游心理》《景點講解》《導游服務技能》《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客房服務與管理》《旅游服務禮儀》《調酒》《茶藝》《飯店英語》《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12門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并秉承“邊建邊用、共建共享”的思路,在開發建設新資源的同時,還不斷修改完善已經建成的資源,為全省旅游類職業院校的師生、社區學員和企業在崗人員,拓寬了培訓道路。

        二、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問題

        江蘇省內參與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數字化資源建設的骨干教師耗時5年之久,前后經歷3次修改、新建教學資源,開發出的教學資源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在經過旅游專業教師及旅游專業的學生近三年的應用測試,我們發現建設和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追根溯源,還是資源開發者們對“積件”的理解不一造成的,以至于在實際運用階段中問題頻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件大小難掌握,知識碎片化

        參與資源開發建設的教師都注意到了《資源開發技術規范》中描述的,“每個積件類似一個積木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科教師可任意選擇積件,組裝成自己的課程?!币虼耍瑓⒔ㄕ叨贾雷约阂_發的是一個小東西,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大物體。同時由于制定建設計劃時提到了積件數量的問題,導致開發者認為建設的積件數量越多越好。因此,為了能達到搭積木的效果,又能方便完成積件數任務,開發者就將知識碎片化,細小到如一個概念,一張課件,就是一個積件。這樣一來,就完全忽視了“積件是一個內容相對獨立完整的學科知識點”這個重要概念。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就會要用到大量的積件才能獲得一個完整的知識,而且由于知識碎片化了,相互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去激發使用者的聯想,因此使用者尤其是自學者很有可能錯過一些碎片,以至于不能獲得完整的知識點。

        (二)積件素材緊扣教材,缺乏靈動性

        各個參與建設的骨干教師開發教學資源都是在材版本的基礎上開發的,任務者按照既定的教材章節內容來搭框架劃分積件數量、分配制作任務,因而沒能從知識需求者的角度來構建知識體系、謀劃制作積件,缺乏靈動性。在運用階段,積件素材生成的網頁所呈現出來的也是某一版本教材的章節內容框架,十分生硬。開發者在制作積件時,也沒有費盡全力去思考,大量的素材都來源于既定教材上的內容,因此這些資源庫開發出來之后,只能讓部分地區的師生獲益,淡化了教學資源共享的問題。

        (三)積件完整程度不一,優質資源少

        每個積件按規定都是有且只有一個獨立的文件夾,文件夾可包含若干文件或子文件夾,用于存放各種媒體素材文件,如圖片、視頻、課件、習題等??梢姡_發者在開發一個完整的積件時,工作量大、耗時長。但是由于各種知識點呈現方法不同,因此圖片、視頻等并不是每一個積件中都會含有。有些資源開發者由于自身信息化素養不高、態度不端正,出現了偷工減料的現象,以至于開發的積件中圖片清晰度不夠、基本無視頻、課件制作粗糙等問題。目前,業內人士的眼光過于集中在建設教學資源庫上,而輕視了評價機制,因此評價體系不完善,真正懂行的專家又比較少,最終導致了在教學資源審核環節上缺乏力度,真正優秀的教學資源不多。

        三、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改進措施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改正一些錯誤,完善不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進一步解讀“積件”,精準劃分知識點

        數字化教學資源要想建設好,還需從基礎工作做起,進一步為廣大教師普及“積件”的概念,培養教師的積件思想,真正認識到一個積件等同于一個完整的知識點。更要教會教師去辨別什么是完整的知識點,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割裂教材內容。

        (二)高屋建瓴分析旅游專業知識結構,積累積件素材

        教師在開發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要擺脫教學安排的束縛,在積件素材的開發設計上,將專業基礎知識與旅游行業的前沿信息、旅游企業的發展現狀、地區狀況以及教學改革的進展相結合,多考慮學生所需,高屋建瓴地分析旅游專業知識,以期適應更多地區的使用者學習,不斷完善、補充資源庫中的積件素材,每年都應保持一定比例的更新量,保持教學資源庫的先進性,切實服務于教師的教學與學生自學。

        (三)進一步提升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完善積件包

        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建立在懂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在今后的師資培訓上,各個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培訓平臺,更加重視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提升其信息技術素養,如會操作編輯圖片、視頻,會制作精美的課件等,以激發使用者的學習興趣,體現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四、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推進策略

        改進措施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在今后還會出現其他新問題,因此要想真正解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共建共享問題,還需要有強有力的機制體制來支撐。

        (一)成立組織,監控建設過程

        在今后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中,我們應首先成立一個管理組織,來統一管理參建工作,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監控數字資源建設的全過程,定期考核,以確保開發建設工作的效率及開發資源的有效性。[5]

        (二)健全信息化人才培養制度,加大師資培訓力度

        在建設資源庫的過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了教師信息化素養及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還需進一步健全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制度,加強師資培訓的力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形成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終身學習的意識,并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理念,開創新的教學模式。

        (三)建立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體系的確立,既是檢驗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實效性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動其建設和應用系統不斷完善的動力。隨著數字化資源庫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評價體系的建立應當要被重視起來。今后,我們將多研究數字化資源的評價體系,為旅游專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量身打造多元化的評價,為建設精品資源助力。[6]

        我國的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工作才剛剛起步,這一個持久戰,我們梳理清楚了眼下的困境,就更利于去展望未來,從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去建設更加優質的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參考文獻:

        [1]范如涌,項曉樂.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模式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3(1).

        [2]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8).

        [3]鐘志賢,楊蕾.論網絡時代的學習能力[J].電化教育研究,2011(11).

        [4]黎加厚.從課件到積件:我國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發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2(34).

        [5]趙惠,于素云.關于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12(8).

        [6]王偉,鐘紹春,尚建新.中職示范校數字化資源體系建設及推進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5).

        第8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 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小學數學1∶1課堂環境下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1∶1課堂環境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現狀及對策 基于GM(1,1)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1+1教學策略的研究 基于“1+1+1”模式下黨員聯系學生寢室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MGM(1,1)模型的電力負荷預測 基于GM(1,1,μ,ν,)模型的股指預測 基于“1+2+1”模式下數學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 關于學\講\練1∶1∶1課堂教學后的“周周清”教學反思 課堂環境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基于“1+1+1”模式的網絡微課程開發探索 基于VAR理論的ARMA(1,1)―GARCH(1,1)法的股指期貨的風險預測 1:1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模式構建 基于LabvlEw的1位全加器的設計 基于學科平臺的公共英語課程“1+1+1”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SHA-1算法的加密認證系統設計 基于0―1規劃的天然腸衣搭配模型設計 基于ADF4360-1的本振源設計 基于學習視角的課堂評價信息(1)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伴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前行,1:1數字化的學習實現使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更加有機融合在一起。該篇文章以學習資源角度審視,結合文獻還有大量調查工作,首先對1:1課堂環境定義進行深入闡述,讓大家對1:1課堂環境先有個初步的概念,其次對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進行系統分析,本文分析是建立在著名學者余勝泉觀點之上的,再加以自己的理解,希望會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1:1課堂環境;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

        前言:伴隨信息化逐步深入到教育領域當中,1:1數字化在學習方面的研究為全球諸多學者熱門討論的話題,是信息技術和課程有機融合的一個重要標志,無論是電子書包,還是平板電腦走進課堂相關項目,都對1:1數字化的學習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體現,本文也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上對1:1課堂環境之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展開一系列研究。

        一、1:1課堂環境定義

        一對一的數字化教學(G1:1)概念最早由美國兩位學者提出,他們分別是Elliot Soloway教授與Cathie Norris教授于2002年提出。他們對現如今所說個人電腦有很大意見,他們指出現在并非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臺電腦,甚至學生們上課還需要和別人共用。在電腦真正普及開來,真正能做到人手一機的時候,就像人手一支筆,人手一本書那般簡單,那么也就意味著新學習時代到來了。我們國家學者對于1:1課堂環境概念有著不同理解[1]。著名學者余勝泉指出1:1數字學習為對不同時期移動學習還有未來的泛在式學習關鍵特征形象的描繪,它讓人理解起來也較為方便,它對數字化的學習模式還有移動學習向更高層次發展起到一個很好標識與預見作用。著名學者焦建利指出1:1數字學習是以1:1環境學習還有數字設備作為基礎的。本文所指1:1課堂環境為課堂網絡這個大環境里面1:1數字學習。我們研究內容是建立在余勝泉研究基礎之上的,也可以將1:1看成為一種形象描述的概念,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一個學生一臺電腦。當中以網絡課堂環境作為基礎1:1數字學習,指的則是結合網絡技術把多臺計算機還有相關設備組合成小型網絡教學環境,當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一臺電腦供自己使用。

        二、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

        結合上文所提的一些內容,該篇文章從Explorelearning互動學習的資源網站相關案例資源做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闡述。 Explorelearning定義

        Explorelearning是在1995年創辦的,為專業性極強互動學習類網站,備受美國師生喜愛。這個網站為使用者提供一套非常好互動學習類軟件,內容包括有中小學的科學與數學相關學科。該網站所提供學習資源和現如今我們國家數學課堂所使用學習資源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它不單幫助教師授課,更幫助學生學習。它更提倡學生結合交互活動自主學習,將關注重點放在數學概念與關系上面,讓學生通過可視化模擬對概念與關系進行探究。將這些數字化的資源帶進日常數學課堂相關教學當中,讓學生探究活動在廣度與深度方面都可以得到升華,讓教學方式逐漸向探究式學習靠攏[2]。 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該篇文章作者結合Explorelearning大量互動學習的資源與相關案例導學方案,對數字化的互動學習相關工具做教學設計模式。基本上也可以分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該部分結合Gizmo探索來完成,教師先創設與學生已知事物有矛盾情境問題,從而激起學生好奇心為接下來教學打好基礎。接下來設置活動引導探究,自主探究觀察記錄,啟發思考交流歸納,鞏固訓練拓展遷移等幾部分。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的我們就不在這里一一贅述了,本文在這里主要講一下1:1課堂環境和其他教學方式的區別,1:1數字化相關技術走進課堂其戰略意義表現在是對教學方式的一種轉變,不單對課堂參與度與廣度進行了拓展,讓更多學生為學生學習服務,并且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更為重要一點為課堂深度拓展。平板電腦與電子書包等都可以歸類為硬件技術類工具范疇,他們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空間,幫助學生向更深層次知識海洋探索,同一時間學生能力也得到綜合提升。硬件學具走進課堂最終目的并不在信息提供上,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才是最終追求的目標。換句話說1:1數字化相關技術能夠很好的對課堂廣度進行拓展,但是在深度拓展方面還存在一定欠缺[3]。因此結合硬件工具對1:1課堂環境之下課堂深度進行拓展還有設計才是現如今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而文本提倡教學設計流程卻是先通過活動或任務驅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注意力,結合人機交互與觀察,對以往知識進行溫習基礎上,找到問題,讓后對信息進行收集與處理,再有針對性找出答案,最終在應用活動當中對學生認知進行擴展與強化,構建知識體系。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小學生對于計算機都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結合人機交互方式一般會比傳統教師講學式收到更好的效果。

        結語:現如今我們國家信息技術還集中于教師教學相關活動當中,換句話說還停留在輔助老師對教學進行演示或者分析方面,1:1課堂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層次不是很深。我們本文提倡的將信息技術和小學的數學課程有機結合旨在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與問題解決都可以迎刃而解,真正做到課堂教和學齊頭并進,可以通過1:1課堂環境讓學生知識,思維廣度與深度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真正做到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結合對外國成功案例分析,本文作者期望可以給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同時為我們國家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更深度融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麗朝.活用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認知能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08:93-94.

        第9篇:數字化教學的概念范文

        深圳市福田區華富小學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新世紀,以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社會的許多領域中正在引發各種深層的變革,從而加速了人類邁向信息社會的步伐。面對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機遇,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信息化、工業化并重,以信息化推進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基礎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戰?如何充分利用新技術所提供的巨大潛力構建21世紀的基礎教育模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課題。

        2、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我校是廣東省一級學校,辦學條件較課堂好。目前,建立了“三網二站”,實現了“班班能”、“室室通”。學校擁有一個“主干為千兆、百兆到桌面、光纖vpn外連”的校園網,在校園內分布著451個信息點,教室、教輔室及辦公室與主控室聯網,計算機等多機一幕進課堂,計算機教學平臺有36個。學校共有340臺電腦,供學生用的電腦有248名,教師人手1臺電腦。歷來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研究。2002年3月,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這一國家級的子課堂課題的研究。2003年1月,進行了“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研究”這一國家級的子課題的研究。2003年3月,進行了“小學語文、英語跨越式發展研究”這一國家級子課題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還沒有根本轉變;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教學模式了解不多;對先進的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掌握不夠。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我校目前正處于教育改革與發展深層次矛盾更加突出的時期,學校在我市乃至省內外同類學校競爭承受著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壓力。

        (二)研究的意義

        1、有利于促進傳統教育觀念的革新,改變學校教育的管理方式、思維和操作模式,推動學校教學、管理效率的革命性提高。

        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實現自由選課和自主擇師創造了條件。

        3、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物質條件基礎,使得學習的時空與資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促使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擁有者,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

        師生關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真正實現教學民主,從而使學生真正從被動狀態下解放出來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4、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提供有效的經驗。

        5、為學校辦出特色,打造品牌,實現教育現代化跨越發展提供成功案例。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數字化學校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與因特網連通,約10%的學校建成了無線網,少量學校已達到了學生人手一機的水平,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由傳統教育向基于數字平臺教育的轉變。然而在我國,數字化學校的建設只是剛剛起步。

        我們認為,素質教育如何體現課堂信息時代的現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實現教育現代化跨越式發展,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問題。建設數字化學校,培養具有良好信息素養、能適應數字化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夠提供基于數字平臺的教育的學校,將為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數字化學校建設的內涵與理論依據

        (一)數字化學校建設的內涵

        數字化學校建設是以“數字化校園”概念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過

        校園網的設施建設和教育應用功能開發,構建一個集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為一體的數字化教育環境(下圖),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

        管理數字化

        教學數字化數字化校園科研數字化師灌輸的,而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包括教師提供的指導與幫課堂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所以“情境創設”、“協商會話”和“信息提供”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基本要素。“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強調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促進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宰”和知識灌輸者;要求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發現的方式進行學習,換句話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發現式教學”是學生掌握學科內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

        四、研究原則

        1、基礎性原則

        設施建設是基礎,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不但要做到針對需要、設計合理、設備配套、通道暢通,還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擴充和更新。

        2、重點開發原則

        資源開發是重點,數字化學校的資源建設包括數字化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科研信息庫等,應該作為重點建設項目。

        3、關鍵性原則

        師資培訓是關鍵,數字化學校的教育系統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取決于師資隊伍的信息化素質,因此要采取措施對他們進行強化培訓,使他們不但能夠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技能,還要懂得任何有利用網上信息資料和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4、保障性原則

        政策配套是保障,在學校中發展網上教育,必須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政策、績效獎勵政策等,對于積極投入信息化教育者,應該有較大力度的政策傾斜。

        五、研究目標

        1、總目標

        建立創新型、開放式的現代化學校,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以新的人才觀、教學觀和管理理論為指導,超越傳統的基礎教育模式,為培養出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生發展目標

        (1)學生學會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

        (2)學生各學科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師發展目標

        (1)使教師變經驗教學為科研型教學,探索新型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

        科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課堂格,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2)提高教師在網上搜索、篩選和應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能力。

        六、研究內容

        1、教學數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數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數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數字化模式的研究。

        七、研究過程

        研究的時間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研究周期為2年。主要采用實驗研究法,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研究。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004•2——2004•5

        收集有關信息,并進行分析、歸類、篩選有價值的信息,確定研究主題;制

        定課題計劃,確定課題成員;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理論;加強對師生信息技術的培訓。

        2、實驗階段:2004•5——2005•12

        (1)第一階段:初期(2004•5——2005•1)

        ①更新教育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增強改革意識。

        ②進行前測工作,制定具體研究計劃。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師實施多媒體教學的課件,建立資源庫。

        ④初步形成教學數字化、科研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德育數字化模式。

        ⑤初步探索出數字化學校建設方案。

        ⑥進行經驗總結,并寫出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2)第二階段:中期(2005•2——2005•8)

        ①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員參與研究。

        ②總結出各種學習模式,完善學科教育資源。

        ③收集研究成果,編輯教師論文集、學生的學習活動集,匯集網絡課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課和成功個案。

        ⑤進一步完善數字化學校建設方案和案例。

        ⑥進一步總結經驗,并寫出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3)第三階段:后期(2005•9——2005•12)

        ①全面推廣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數字化、科研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德育數

        字化模式。

        ②錄制多媒體網絡教學課件。

        ③推出數字化學校建設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資料的整理、數據的統計,撰寫論文和研究報告,匯集網絡課件。

        八、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和實證調查結合。

        1、實驗研究,實踐工作者與理論工作者相結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體

        現出數字化學校建設的特點,使實驗在自我調節、自我控制中得到發展。

        2、就有關的問題進行問卷和訪談等實證的方法。

        九、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切實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素養

        1、定期向外校聘請專家來我校開設講座、報告,強化全校教職員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終身學習的意識。強化熟練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信息素養是未來教育工作者必備素質的意識。

        2、全面提高全校教職員工的電腦運用水平,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基礎實用的全員電腦培訓,使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數字員工隊伍。

        3、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提高電腦運用水平。

        (二)充分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

        學生不應僅僅只享受信息化的環境,還應在學校教師的組織下參加學校信息化建設,使學生在信息化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培養信息素質和創新精神,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集體精神、信息理論、信息技術、活動技能等。

        1、學?,F代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必須落實培養學生掌握利用網絡的基本技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2021一区 | 亚洲美女午夜在线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