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

        第1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醫學生 就業指導 就業心理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形勢愈加嚴峻,而醫學畢業生更是首當其沖。部分醫學生就業心理壓力過大、就業期望值過高以及醫療機構對員工招聘條件的要求日益苛刻,這一切均上調了醫學本科生就業的難度系數。

        1 研究方法及內容

        1.1 研究方法

        項目團隊主要通過調研、比較等方法,采用問卷調查、訪談記錄的形式,調研在校醫學生和醫療工作者對自身就業能力的認知程度以及用人單位的聘用標準等;比較法主要應用于不同專業的醫學本科畢業生之間就業能力的對比,以及項目志愿者參與前后就業能力、就業心理狀態的對比。

        1.2 研究內容

        (1)用人單位對醫學畢業生的看法。課題組通過對多家用人單位的調查,了解其對近幾年所招聘的醫學畢業生的評價,研究當前醫學畢業生就業素質及就業能力的全面性與實用性,弄清當前醫學畢業生與醫療衛生單位之間的供需關系。(2)以江蘇省在校醫學生為調研對象,包括南京醫科大學、南通大學醫學院、蘇州大學醫學院、徐州醫學院四所院校的在校生,通過問卷形式調查當前醫學生對自身職業素養的認知,從而了解醫學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水平。(3)就業形勢與醫學生專業態度相關性的調查研究。對當前醫學生所持有的就業態度及畢業生就業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探究其間的關聯性,為各大醫學院校提供科學、合理的教學培養建議,同時為在校醫學生提升自身能力提供理論標準。(4)以“模擬就業招聘”、“就業形勢主題辯論賽”、“醫學生自薦書征文比賽及指導交流”活動為基礎,對志愿者進行短期培訓,對比志愿者參賽前后就業心理和能力的改變,探尋更為有效的醫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方法。

        2 項目實踐

        (1)問卷調查。項目自2012年5月實施以來,共發放6類共計3000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涉及江蘇省4所醫學高校、6個醫學專業,其中男生約占64%、女生約占36%。足量的樣本確保了調研結果的真實性,為更深入地探索醫學生就業心理奠定基礎,并針對性地提供培養醫學生就業能力的創新性方法。(2)活動開展及志愿者培訓。主題辯論賽、模擬面試、自薦書比賽分別在2012年9月、10月、11月依次開展,活動開展期間,課題組特地邀請學校的相關領導、老師對志愿者進行短期培訓。(3)調查數據的處理。在問卷分析方面,團隊采用excel、spss等統計分析軟件作分析,以更為直觀、準確地體現調查結果。

        3 研究結果

        3.1 用人單位對醫學畢業生看法調查(總500份,實際回收435份,無效問卷42份)(表1)

        3.2 醫學生職業素養調查(總1000份,實際回收980份,無效問卷26份)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64.43%的學生因家庭因素或高考分數限制而非自愿學醫,且經過三年的學習后仍有21.18%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64.2%的學生不注重理論知識,平時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調查中,58.97%的學生心態較消極,且有71.1%的學生對自己未來沒有任何規劃;81.3%的學生認為就業及今后的工作發展要靠自身不斷努力。在就業信息獲取方面,58%的被調查者主要借助網絡搜集就業信息,42%的醫學生獲取信息途徑來源于父母親戚或朋友介紹或其他。

        在職業素養的認知程度上,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的重要性依次為78.47%、54.67%、50.99%和52.13%;在日常生活中,僅有31.29%的學生能按照各種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49.01%的學生較為注意日常職業素養教育和考核; 24.38%的學生認為會選取優秀學生代表作為自己的榜樣,以激勵自己。

        4 結果分析與建議

        4.1 結果分析

        4.1.1 用人單位對醫學畢業生的看法

        從表1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普遍良好。其中在“能否勝任工作”、“接受新知識能力”方面給予評價較高,系因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畢業生工作壓力較大,工作態度積極。68.8%的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們的職業道德意識較強,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并認為在所有職業素養中,職業道德最重要(91.48%),其次是職業技能(85.80%),可見醫療衛生系統對醫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4.1.2 醫學生心理普遍存在的問題

        (1)高壓低儲,眼高手低。在當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部分用人單位的“理想職位”對人才要求較為嚴苛,這與畢業生們“高分低能”的現狀相互矛盾,遂造成畢業生就業的迷茫和不自信,形成“高壓低儲,眼高手低”的現狀。(2)信息獲取不到位,規劃意識淡薄。調查顯示,58%的被調查者主要借助網絡搜集就業信息,42%獲取信息的途徑來源于父母親戚等關系網。另外,71.1%的受調查者表示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可見醫學畢業生就業的盲目性與其對自身定位的缺失。(3)求職技巧缺乏。95%以上被調查者都意識到個人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但僅有31.29%的同學真正按照標準素養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基本的專業素養,也就無法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從而阻礙畢業生對求職技巧的學習、運用與掌握。

        4.2 建議

        4.2.1 加強醫學生自身就業的主觀能動性

        醫學生對就業要樹立良好的心態,要平和、理性、積極、正確對待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畢業生應當意識到缺乏主動性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主動出擊,這無論是對畢業后的求職還是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都大有裨益。

        4.2.2 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加強就業心理干預

        從用人單位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加強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很有必要,這不僅體現在書本知識的教育上,還應充分利用醫學生見習、實習的機會強化醫德教育和醫患關系矛盾處理的指導。此外,還應重視醫學生就業心理方面的問題,調動相關部門的積極性,通過以下幾方面切實做好就業心理部分的指導,全面提高整體素質:(1)積極搭建素質拓展教育平臺,不斷優化就業指導服務,讓所有醫學生都能充分利用大學教育資源提高其綜合能力,增加畢業生就業機會。(2)根據醫學生個體需要,不斷強化人才培養體制,將就業普遍指導與個別指導、特殊指導結合起來,突出就業指導幫扶重點,不斷優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堅持就業指導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就業指導人員的定期考核,著力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3)穩定就業渠道,廣開門路,做好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對接工作。

        4.2.3 全面衡量醫學生素質,提高社會關注度

        當前,醫療單位普遍對學歷要求較高,三級醫院甚至部分二級醫院拒招本科生,且有上升趨勢,這讓許多優秀本科畢業生的才能無處施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資源浪費。如果部分醫療機構適當降低招聘要求,接納本科畢業生,這不僅有利于就業體系的構建和優化,對醫療單位本身的發展也是一項長遠投資。此外,近年來醫患關系矛盾的不斷加劇,使部分畢業生對醫生職業產生畏懼心理,媒體、社會及相關部門應積極重視這一現象,平衡好醫患雙方的利益,給各學歷醫學畢業生以機會。

        *陳瑋為本文通訊作者。

        L蕓翁猓航帳「叩妊4笱導蔥卵盜芳蘋钅?012JSSPITP1876

        參考文獻

        [1] 周永健.論大學生的就業主動性.長沙師范學校學報,2010.4.

        第2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工程材料與金屬工藝學; 教學方法; 精品課程; 考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4-0100-01

        《工程材料與金屬工藝學》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該課程集中了材料學與金屬工藝學方面的基礎知識,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初步獲得有關工程結構與機械零件常用的各種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和性能特點的知識,掌握不同材料的熱處理工藝及可以達到的力學性能指標,掌握材料的成型與加工方法,初步具備合理選擇材料和使用材料、正確選擇加工方法及安排制定加工工藝路線的能力,為后續的《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廣西工學院是桂中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柳州是廣西的機械、汽車、冶金產業重鎮,擁有眾多的大中型機械、汽車企業,產業優勢非常明顯。近幾年來,學校與機械工程學院始終堅持“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辦學特色,大力實施“扎根柳州,服務地方產業”的發展戰略,加快改革和發展步伐,充分發揮地處柳州市的區域優勢,全力推進學科建設。我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掌握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本理論和電工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具有進行產品設計、制造和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能培養從事設計、制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復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工程材料與金屬工藝學》課程的建設正是圍繞這一核心展開的,它緊密結合我校建設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的要求及培養高質量應用型專業人才的教育目標,以教學、科研互相促進為指導思想,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同時綜合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機械專業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一、以科研促教學

        教學與科研是既相對獨立又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的兩項活動,在適宜的條件下,兩者可以得到強化,并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堅持以科研項目為依托,堅持側重工程和應用的研究型教學和科研思想,致力于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探索和實踐,真正意義上達到教學與科研互相促進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理論學習、參與科技創新與科研項目研究、企業生產實習、實驗操作等環節的鍛煉,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適當地參與一些科研活動,可以起到鞏固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加強本科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教學已在全國大多數高校中得到了推廣運用,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可以制作豐富而美觀的教學內容,可以增加教學量,同時也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也存在一些弱點和缺陷,如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等。因此,本課程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將幻燈片、錄像、板書等多種教學手段結合在一起,幻燈片包含了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便于使學生掌握課程的框架結構和重要內容;對于一些特殊的內容,如鑄造工藝、鍛造工藝等,則以錄像的方式進行動態播放,使學生對具體工藝有一個較直觀的認識;而對于一些知識點下的擴展內容,如不同鐵碳合金的結晶過程分析與組織演變過程等,則以板書的形式進行詳細的講解。通過上述方法的綜合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改善了教學效果。

        三、充分發揮精品課程資源優勢

        精品課程計劃是教育部為提高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而推行的一項舉措,廣西區于2003年啟動正式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把精品課程建設作為促進本科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來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與成績。截至目前,廣西科技大學(籌)也誕生了一批國家級與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其學科涵蓋了機械、管理、土木工程、計算機等領域,多年來為推進學校教育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金屬工藝學》即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該精品課程的建設集中了機械工程學院相關專業教師的心血與經驗,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其內容非常豐富,為廣大師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四、加強與學生的課堂互動與交流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避免出現“填鴨”式教學現象,在每次上課過程中都會隨機提取一些重要知識點,設立幾個小問題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與探討。該活動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在最后對學生們的不同觀點與結論進行點評,指出正確結果的來龍去脈,同時也對錯誤的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得出錯誤結論的原因。在實例探討中促進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作者實踐表明,該方法可以極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思考,幫助其進步。

        五、嚴格的考核制度

        基于對社會和學生負責的精神,根據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以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政策為基礎,作者制定了如下多方面綜合的考核辦法。

        1.以課堂教學為主。在學生成績的安排上,按照“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的評分比例進行綜合考核。為了提高對學生的約束力,督促其努力學好課程知識,平時成績中的70%為課堂考勤成績,三次考勤不到者即取消其考試資格;30%為課堂作業或課后作業成績;

        2.課堂提問計入平時成績,以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思考問題的獨立性;

        3.規范請假制度。加強與學生管理教師的交流與溝通,建立規范的請假制度,對于不合理的請假理由,例如以在上課期間考駕照、聽報告、參加運動會等為理由的請假堅決不予批準,避免學生編造理由不上課。

        通過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加強互動與交流、嚴格的考核方法,工程材料與金屬工藝學課程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滿足了機械工程類專業的教學目標,適應了專業教學改革,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l] 馮濤,王曉瓊.非材料類《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方法研討[J].陜西教育,2009(10):102.

        [2] 劉春苓.淺談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金屬工藝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5):201-201.

        [3] 王芳.金屬工藝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2):143-144.

        [4] 鄭海忠.基于航空特色化的《金屬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資訊,2010,(22):213-213.

        第3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以傳統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心血管內科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e-based learn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Integrati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128 cardiovascular medical inter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deical Hospital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PBL group(n=63)and the LBL group(n=65)and received PBL or the LBL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and the fine rate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PBL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BL group.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B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LBL, and PBL should b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Integrati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Problem-based-learning;Lecture-based-learning;Cardiology

        心血管內科是專業知識繁多,專科性強的臨床科室,如何在教學中把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方式和臨床實踐是重要的課題。以傳統授課為基礎(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單向教學方法,是目前我國醫學教學中的主要模式。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目前國際醫學教育研究的熱點[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本研究比較兩種教學方法在中西醫結合心內科臨床教學中的實際效果,以更好的提高中西醫結合心內科的臨床教學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選擇2012年6月~2013年6月實習的128名五年制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在心血管內科的實習期均為6w。其中男生76人,女生52人。年齡23~25歲,平均23.7歲。將128名實習醫師隨機分為PBL組和LBL組,PBL組63人,LBL教學組65人。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1.2.1.1 PBL教學法 教師在授課前將典型的臨床資料、教學目標及問題交給同學,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資料和相關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1.2.1.2 LBL教學法 以傳統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法,并以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以課堂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記,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記憶及模仿,解決實際臨床中的問題。

        1.2.2教學效果評價

        1.2.2.1專業考試 實習結束時進行閉卷出科考試,百分制,考試時間為1h。

        1.2.2.2問卷調查 以匿名方式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以一般、滿意、不滿意為3個等級,以百分比計算。

        1.2.3統計學方法 用SPSSl3.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兩組間均數。當P

        2 結果

        2.1考試結果 比較的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PBL組分數顯著好于LBL組(P

        2.2問卷調查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結果比較,實驗組對教學度達81.25%,而對照組僅有40.96%,差別顯著(P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PBL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明顯高于LBL 教學法。

        傳統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重在知識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并記憶;而在PBL 教學法中,學生作為主導者,教師起引導作用,由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2],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醫學知識,學生由被動的記憶知識變為主動的應用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開發學生的新能力[3]。心血管內科發展迅速且與多學科聯系緊密,而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更是難中指南,不但要求掌握西醫基本知識,還要將中醫辨證結合其中,加之中醫辨證較為抽象,難以理解,更加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故對帶教教師要求更高。所以擔任PBL教學的教師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在授課前制訂好詳細的教學計劃,認真規劃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解決真實性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主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它已在發達國家醫學臨床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認可并被普遍采用[4]。

        總之, PBL 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顯著比LBL 教學法好, PBL 教學法符合現代醫學教育發展方向, 有利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Mc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859-867.

        [2]Corrigan M,Reardon M,Shields C,et al.Surgent-student e-Learning for reality: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visual images to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surgery[J].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2008,65(2):120-125.

        第4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1.1我國公共衛生管理發展現狀

        我國在經歷非典疫情之后,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得到了極大提升,得到了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黨和政府也對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管理產生了較大的重視程度,并加強了對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管理的要求,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我國的公共衛生管理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但人們對于公共衛生不夠重視,不知道公共衛生的重要性。鄉鎮衛生應急的法制體系也不夠完善,衛生應急機制建設需要全面加強。此外,衛生監督組織機構的管理體系也沒有建立完善,衛生監督的實施政策項目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雖然國家政府對衛生監督的資金投入在不斷增加,而且還有的衛生監督隊伍也比較龐大,但是我國的衛生監管能力還是沒有得到顯著提高。我國衛生標準體系也沒有進行較好的完善,沒有達到一個防治兼顧并且全面發展的衛生標準體系標準。但是我國在公共衛生建設的政策理論研究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使得公共衛生發展的方向得到明確,而且我國也加快了對公共衛生的法制建設,并且還建立了專門的衛生檢驗檢疫網絡。

        1.2我國預防醫學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預防醫學主要含括流行病學、食品衛生、社會醫學、環境與健康以及健康教育等多個部分。目前在鄉鎮衛生院人才緊缺,而且技術力量薄弱,設備也比較簡陋,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鄉鎮預防醫學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伴隨著現今醫學模式的變化,流行病的適用范圍正在不斷提高,目前,流行病的范圍已經包括了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以及健康等相關科學,這使得流行病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變得更加成熟,目前,流行病學已經成為預防醫學的基礎學科以及現代醫學的骨干學科,可以被稱之為“公共衛生之母”。在19世紀末,中國特有的中醫藥理論結合了國外的營養學從而成立了現今的中國的現代營養學。而且在第2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世界的營養學家開始研究微觀的營養學理論,而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已達到了亞細胞的水平,相信隨著營養學研究的不斷深化,人們會更多地關注營養學對于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2我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1公共衛生方面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而且沒有健全的保障機制,所以在實施過程之中沒有穩定的管理機制。我國現今所面臨的公共衛生管理挑戰就是沒有相關的人才來完成規定的工作要求。主要缺點在于現有的公共衛生管理設備非常簡陋,而且不能夠保證器材的數量滿足當地的實際需求。另外沒有較好的檢驗能力,達不到當地政府所要求的水平。目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因素是重大疾病,重大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衛生應急理論指導體系,而且國家在公共衛生應急工作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研究資金,從而導致了沒有完善的衛生應急督導評估體系,并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衛生應急的發展。另外衛生監督的所屬任務也經常調換,使得在一些公共衛生管理方面沒有嚴格的界限。影響公共衛生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足夠的衛生監督人員,尤其是具備高水平的人才,因為只有高水平的人才能夠勝任公共衛生的管理。公共衛生管理部門要將公共衛生標準定位成一個舒適的健康保護水平,這是我國人民現今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國家經費的短缺也使得公共衛生管理水平相對滯后,另外在制定公共衛生標準過程較長,需要較多部門密切合作才能夠高效地完成公共衛生管理策略的制定。

        2.2預防醫學方面

        目前,世界上傳染性疾病依舊保持在一個發病率較高的水平,這使得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積極加大對于預防醫學的研究。在不斷大幅度進步的社會大背景下,傳染病變得越來越多。在高科技時代會產生一些新的傳染性疾病,而傳染性疾病的蔓延將會導致人們的身心健康遭受嚴重的影響。現今社會在不斷進行改革,社會分工的不同使得社會競爭持續加劇,在生活工作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已承受不住原有的界限,以至于人們的精神問題不斷增多,所以要加快開展關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另外人口老齡化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老年人數量在不斷增加,如何使得老年人無較大疾病是現階段我國醫學需要研究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較難進行解決。

        3我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第5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非預防醫學類專業 社會醫學 教學改革

        社會醫學是醫學與社會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社會性的醫學問題及醫學的社會方面的問題,是人文教學中難度較大、比較難以理解和記憶的一門涉及面較廣和整體性較強的學科。在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中,社會醫學從開始的預防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逐漸擴展成為所有醫學本科生的公共選修課程[1]。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社會醫學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如構建了社會醫學網絡課程、循證醫學思想教學法、Seminar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主題教學法、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法等。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舉措,但非預防醫學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停留于表面,對社會醫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些缺陷。不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我國目前主要的社會衛生問題,無法比較準確地分析影響人群健康的因素,加之社會實踐環節的脫鉤和對醫療體系本質的模糊認識,更不能提出改善衛生狀況的“社會處方”。

        有必要探索出新的適合非預防醫學類專業的社會醫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用社會醫學的思維和視角分析和處理健康與衛生問題,以現代醫學模式指導醫療衛生實踐。近年來,我們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以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應新的醫學發展的要求。

        一、社會醫學教學現狀分析

        國家衛生部于1980年發出了《關于加強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學教學研究工作的意見》,要求醫學院校,開展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學教研工作[2]。此后一些有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紛紛建立了社會醫學教研室,并把社會醫學納入部分專業的教學計劃。這是我國社會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特別是地方醫學院校并未在“非預防醫學類專業”開設社會醫學課程。或僅作為學年學分制醫學院校有名而無實的任意選修課,絕大多數醫學院校沒有獨立的社會醫學教研室,無專任教師,以理論灌輸為主,沒有實習教學,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這遠遠不能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實現全球衛生戰略目標和當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3]。

        課程教學存在偏差,將更多的精力花在課程的理論知識部分,而忽視了最重要的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環節缺乏,教學方式、手段單一化。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較少運用討論式、案例式教學方法,出現教師與學生交流不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等現象。

        學生方面:教學中發現部分非預防醫學類專業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認識不清,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可能是由于《社會醫學》作為醫學生的一門專業選修課,未引起非預防醫學類專業學生足夠的重視,多數非預防醫學類專業學生只重視專業必修課,社會醫學屬于交叉學科,課程內容感覺與預防醫學專業的有關,出現學生只關注期末考試,不注重平時課程學習的現象。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教師忙于講,學生疲于記,學生無暇思考,比較被動。

        二、明確學習社會醫學的任務,構建社會醫學觀念和思維模式,樹立整體醫學和大衛生觀念

        1988年世界醫學教育大會發表著名的《愛丁堡宣言》指出:“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促進全體人民健康的醫生。”為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指出了新的方向,即要求醫學生必須獲得不僅對個人而且對人群的健康促進和處理疾病的能力。因此,醫學生必須了解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和健康與經濟的相互關系,具備健康教育、衛生管理、社區衛生及預防醫學的知識[2],[4]。

        現代醫學模式已經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它要求醫學生用新的醫學思維觀念思考解決醫學問題,社會醫學正是促進醫學生思維轉變的重要學科。各項社會衛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觀上要求醫務人員掌握社會醫學知識,注重研究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問題,運用多種醫學手段加強防治工作。我國已實施的執業醫師考試制度把社會醫學作為一門考試課程,意味著對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強社會醫學教育的新要求[5]。

        三、教學方法的優化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視野,應用網絡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組織學生8~10人一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組長。

        1.注重案例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

        在教學過程開始一周之前,將即將要進行的案例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對與案例相關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夠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觀點;案例的分析討論,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就案例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案例討論小結。再分組討論歸納意見,寫出分析報告,最后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評。

        2.社會醫學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

        讓學生分組查閱相關知識點領域文獻,分小組,然后制作PPT并請3-5名同學做評委全班答辯打分。讓學生們自己組織講稿,自己講課,這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學生講解,同學和老師打分點評,形成互動式教學模式。形成適度競爭的學習狀態,這樣使每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并且相互配合,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習社會醫學的興趣[6]。

        3.微課和QQ平臺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1)微課的建設。目前高校教學面臨的普遍難題是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他們在別無選擇的、被逼無奈的甚至痛苦的心理狀態下完成學習,創造性思維能力遠遠沒有得到發展。為此,應當結合學生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其獨立觀察、主動思考和溝通表達的能力,使其能自己發現問題,構思解決問題方案,歸納總結知識并加以綜合運用。這是學生踏入社會后應該具備的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老師說,學生聽,鍛煉了學生聽的能力而弱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微課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8―20分鐘甚至更短的微課具有主題突出、目標明確、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資源多樣等優勢,易于與現代的一些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實現在線自學和教師講授,正在逐漸被普遍認可,符合微時代人們對信息獲取的實時、互動、高效的需求和注意力持續時間縮短的特征。

        (2)基于QQ空間平臺支持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構建。所謂的混合式學習是指將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結合,尤其是將面對面的課上教育方式與運用網絡進行教學的方式結合。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作為一種多人系統,QQ空間具有極其強大的合作、互動與共享性。包括:日志、相冊、留言板、主頁等部分,可以實現以網絡為基礎的學習交流討論和資源共享等。

        4.建立“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課程組教師鼓勵學生課外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活動,通過具體的科研實踐訓練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學習能力。同時,課程組教師積極參與和組織學生的課外實踐小組活動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幫助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內容,親自參與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撰寫研究和社會實踐報告等方式,將課程教學從有限的課堂內的理論講授延展到課外無限的社會實踐活動中[7]。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課程成績綜合考核體系

        在教學考核方式上,改革終結式教學考核方式,增加教學過程的考核,改變了過去單純以課程結束后的一次性卷面考試確定課程成績的考核方式,突出和強調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強化過程性考核。改革只注重機械記憶的卷面考試形式,缺乏客觀性、公正性,難以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成績。增加對實踐課程的考核,增加學生案例討論、小組學習、課堂互動的考核比重。課程成績的構成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考核方法為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其中平時成績考核方法如下:出勤:占10%;平時作業:占20%;課堂互動:占10%。總之,引導學生自覺地加強實踐能力的全面訓練,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學生為主體”,增進師生互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非預防醫學類專業學生由單純的知識記憶型的被動學習,轉變成思考與探索問題的主動學習,以社會醫學的大衛生觀和新醫學模式的基本理論觀點研究和探討社會衛生問題,能夠將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畢業后從事醫學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掌握當前醫療衛生改革動態,提高醫學人文素養,成為站在更高起點上的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尤華,彭志行,陸慧.Seminar教學法在社會醫學教學實踐中的嘗試[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74-75.

        [2]龔幼龍.社會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2.

        [3]靳曙光,王月霞.關于地方高校醫學類專業加強社會醫學教學必要性的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1):2096-2097.

        [4]耿慶茹,吳小桃,薛秦春,等.淺析社會醫學與初級衛生保健的關系[J].醫學與社會,2000,13(1):27-28.

        [5]李小菊,秦江梅,唐景霞,毛璐.對改善社會醫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1):29-30.

        第6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以及《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意見》中提到:“我國將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盡快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應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社區服務。目前我國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兩大部分,其中公共衛生服務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急救采血服務以及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和安全飲水等12個領域。群眾對全科醫生服務的需求調查顯示,95%的調查者要求,全科醫生能對疾病的預防和促進機體健康等方面進行健康知識教育;96%的調查者要求,全科醫生能進行傳染病防治和預防接種及除四害的工作指導[4]。但我國現行的醫學包括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傳統的重疾病臨床治療輕疾病預防保健的思想嚴重”,因而造成注重疾病治療,忽略融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為一體的醫療衛生全程服務,對社區預防保健、社區護理、社區健康教育等課程不感興趣,其相關知識和技能欠缺[5-6]。為提高基層全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理論知識,國家出臺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而就其實踐能力的提高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目前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仍處于過渡期,完整的全科醫學大學教育體系尚未形成,沒有與之匹配的全科醫學臨床實習醫院[7]。對于全科醫學的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能力的教學實習方面的研究較少,我們希望通過本次的課程改革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努力提高全科醫學畢業生服務社區的能力,培養服務基層“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實用型全科醫生。

        2基于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崗位能力的課程內容改革

        2.1課程改革目標

        現代醫學教育培養的臨床醫學(全科方向)學生應該滿足基層民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對從業人員應具有的基層衛生服務的崗位能力要求,滿足衛生行政部門對基層衛生服務的要求,滿足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醫藥衛生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創新能力要求,并能在畢業后盡快通過國家執業醫師(助理)考試,取得醫師執業資格證書。

        2.2課程內容改革目的與理念

        臨床醫學開設的預防醫學課程,多沿用的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五大學科課程的壓縮版,知識缺乏整體性,強調理論知識,忽視應用型、創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培養,也忽視了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相結合,畢業后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需要和自身職業發展需要,難以滿足居民及國家對他們職業能力的需求。在課程內容改革過程中,應結合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作為執業醫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衛生行政機關要求的衛生行政能力和自身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素養,發揮預防醫學的學校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社區科研、專業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的引領和儲備作用。所以在教學內容的改革中要兼顧多方要素,摒棄過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承,而忽視了由知識帶來的受教育對象的知識、能力、思維模式等的全面發展,摒棄過往為工作而工作的態度,轉化為工作是我的能力體現,推陳出新。

        2.3課程內容改革實施思考

        預防醫學涵蓋的的五大學科,看似一盤散沙,其實他們都緊緊圍繞著“健康”這一主題。結合新時代公共衛生主題,在預防醫學課程內容改革中應緊密結合臨床醫學、全科醫學,以及強化學科內部知識間的兼容、滲透與連貫。既然他們都屬于醫學這個大的學科體系,他們之間就一定有著必然和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改革中,將內容可以分為六個模塊,第一模塊為現代健康觀即緒論部分;第二模塊為健康影響因素研究即原環境與健康;第三模塊為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涵蓋醫學統計和流行病學;第四模塊為健康相關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原預防與控制。添加第五模塊健康相關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第六模塊健康相關行政管理。通過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強化現代健康觀,并將預防醫學觀念、知識和技能貫穿到整個社區衛生服務、基層醫療服務、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和終身醫療服務(活動)中去。

        2.4課程內容改革實施實例

        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各種職業能力融入預防醫學教學中,是本次課程內容改革研究的重點之一,以基層慢性病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為例。第一部分學習認識三級預防的開展在高血壓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學習完后,總結和思考“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自然、職業、飲食、心理、社會、行為生活方式等),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如何在社區開展高血壓的三級預防”;第三部分是高血壓的社區考核,指標計算方法、社區高血壓調查報告、本地區的高血壓流行病學研究;第四部分是高血壓的社區控制干預(社區危險因素、干預方法、效果等)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據社區人群社會—心理—生物特點分析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社區管理方法、分析社區服務能力和服務提供與服務需求,提出改進措施;第六部分是高血壓防治相關政策、法規與衛生服務。課程學習最后,學生結合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全科醫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健康與衛生問題,通過查閱論文、教師指導開展學術研究和/或論文撰寫。

        3結束語

        第7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中醫學;亞健康狀態;診斷;預防;治療;

        1關于亞健康狀態的概念及其研究意義

        按蘇聯學者Berkman提議,人的一般狀態分為健康狀態、病理狀態及亞健康狀態即誘病狀態。所謂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也有人稱之為“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是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但在軀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應的感覺和癥狀,從而呈現活力和對外界適應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這種狀態多由人體生理機能或代謝機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

        在醫學范疇中,人體某一時間的全身機能狀況,稱即時狀態,簡稱“狀態”。人體的正常生理狀態,是全身各器官組織相互協調和統一的綜合表現。“正常人”是一個比較復雜而難以作出確切定義的概念,從“狀態”角度來說,可以認為“沒有明顯的自覺或檢查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的個體就是正常人。而在病理范疇中,狀態則指以人體生理機能失調為主,但又常伴見不同程度的全身功能失調狀況[1]。當亞健康狀態即誘病狀態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便轉化為疾病。反之,若采取措施,則走向健康。這一認識,使人們把健康與疾病之間理解為一個互為聯系的漸進過程,有助于在形成明確的病理改變之前未雨綢繆,作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亞健康狀態的范疇可以包括以下方面:①是泛指身心上不適應的感覺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癥狀,在相當時期內往往難以確診的狀況;②是某些疾病的臨床前期表現,如已有心血管、腦血管、呼吸、消化系統和某些代謝性疾病的癥狀,而未形成確鑿的病理改變;③一時難以明確其臨床病理意義的“癥”,如疲勞綜合征、神經衰弱癥、憂郁癥、更年期綜合征等;④某些重病、慢性病已臨床治愈進入恢復期,而表現為虛弱及種種不適;⑤在人體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組織結構老化與生理機能減退所出現的虛弱癥狀。

        上述方面的共同特點是,患者有多種異常表現和體驗,而通過物理、化學檢查不能檢出陽性結果,難以作出對疾病的診斷。

        研究亞健康狀態對人類健康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它是新世紀人類醫學的重要課題,從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尤其是精神心理醫學的臨床實際中發現,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環境污染、激烈竟爭等許多與現代文明結伴而來的憂患,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快,來自社會和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加,再加上不少人養成吸煙酗酒、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缺乏體力勞動、生活不規律、夜生活過度等不良習慣,亞健康狀態人群逐漸增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亞健康狀態中,有著亞健康的體驗。亞健康狀態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成為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無病,還必須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亞健康狀態,實際是一狀非健康狀態,極可能發展成多種疾病,故研究干預亞健康狀態,有助于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研究干預亞健康狀態,是實現醫學目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措施。

        既往認為醫學的目的是“治病”,然而嚴峻的事實告訴人們,全球患病人數日益增長,疾病種類不斷增加,人口不斷老化,美國的癌癥10萬人死亡數從3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還以每10年5%~7%的比例攀升。中國現有9000萬高血壓病人,2000萬糖尿病人,600萬中風病人;到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增加到5.9億,在我國有將近1.34億老年人(占我國總人口的11.7%)。這都使整個醫學處于被動應付與困惑之中,即使是發達國家對此巨大的醫療費用的投入也感到不堪重負。這種狀況迫使人們對健康觀和醫學目的進行變革。1997年14國在《醫學的目的,確定新的優先戰略》聲明中所提出的“所謂健康,是安康和心身完整統一的體驗,其特點是沒有顯著的疾病,能讓人去尋求她或他的基本目標,并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和履行工作職責。”醫學的目的與功能不僅僅是治病,對于人體的“第三狀態”的控制,是實現醫學目的的重要措施。

        亞健康狀態是國際醫學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標志著對疾病的策略從治療轉向預防的一個根本性轉變。它的提出被譽為是80年代后半期的醫學新思維,因此深入研究亞健康狀態,將對下個世紀的人類醫學作出巨大貢獻。

        “上工治未病”是中醫學的一貫思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所謂治未病,不僅包括了未病先防,也包括了非顯性疾病的治療,注重于“病”的臨床前期、先兆癥狀。中醫在診斷學、預防學、治療學方面顯示了整體優勢。

        2中醫學對亞健康狀態的診斷優勢

        如前是說,所謂亞健康狀態,實際上是指人體生理機能失調的綜合表現,是人的軀體上、心理上的不適應感覺所反映的種種癥狀,而運用物理及生化手段往往難以確診為何種疾病。

        人體狀態正常與否的第一感受者是病人自身,因此病人患病時的自我感覺癥狀是診斷疾病狀態的最重要依據,而病人表現出來的各種體征,亦是了解病理狀態的客觀指標。中醫學對人體的認識論、方法論,區別于現代醫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注重研究人體的功能反應狀態。中醫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是了解癥狀、體征、診斷病理狀態的最佳方法之一,它能夠比較全面而又可靠地了解疾病狀態,為進一步分析其病變機理提供客觀依據。它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在不干擾生命狀態的前提下,動態把握各種病理信息,將四診收集的各種現象和體征,加以分析、綜合和概括,并判斷為“陰虛”、“陽虛”、“氣虛”、“濕熱”等等。

        早期診斷出病理性體質,亦是重要手段。中醫學從整體觀念出發,全面審查人的神、色、態、脈、舌等體征及性格、飲食、二便等情況,結合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的實際經驗進行綜合分析,診斷出病理體質。如我們既往以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為依據,運用流行病學和數理統計方法,對痰濕體質作出半定量的積分法診斷標準,為病理性體質的診斷提供了簡便易行的方法。特異性的病理體質則可從某些特異性的檢驗指標作出診斷,如易發生I型變態反應的過敏性體質之人血清IgE類抗體較正常人明顯升高等[2]。

        3中醫學對亞健康狀態的預防優勢

        中醫體質學說是以中醫理論為主導,研究各種體質類型的生理、病理特點,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應狀態,以及病變的性質和發展趨向,從而指導預防和治療的學說。未來的醫學是預防醫學,每一個個體的治療,無不包含著預防的成分。現代預防醫學建立了三級預防的觀念,即一級預防(亦稱病因預防)、二級預防(亦稱臨床前期預防)、三級預防(亦稱臨床預防)。中醫體質學說對亞健康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個體體質的特殊性,往往導致機體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故不同體質的人對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樣。“陽虛體質易患傷寒,陰虛體質易患溫病”是臨床所公認的事實。我們的研究也證實了特殊體質對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本人主持的“中醫痰濕(肥胖)體質的基礎研究”課題的研究結果表明:肥胖人痰濕體質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的機會遠大于非痰濕型體質(OP值分別為3.40、5.13、5.75、4.13),均具有顯著差別(P值分別是P<0.025,P<0.005,P<0.005,P<0.025)。以上討論可以看出,病理性體質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因此,積極改善特殊體質,阻止致病因子對人體的侵襲,就成為一級預防(即針對致病因素的預防措施)的核心。通過篩檢,可以從人群中找出病理性體質之人進行病因預防。

        二級預防也就是臨床前期預防,即在疾病的臨床前期作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預防措施。早期發現的具體辦法有普查、定期健康檢查、高危人群重點項目檢查等。中醫體質學說為疾病的二級預防提供了簡便的篩檢措施和確定高危人群的方法。

        篩檢是通過快速的試驗和其他檢查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去發現那些未被識別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是早期發現病人的一種方法。通過正常體質與病理體質的評定,可以將人群中健康人與可疑患病或患病的人區別開來,即正常體質者為篩檢陰性,病理體質者為篩檢陽性。對于具有病理體質而未發病的人可以通過改善體質進行病因預防,對于已患病者則予以相應的治療。70年代,王琦等根據中醫基本理論,結合臨床體質調查,提出7種臨床體質分型的設計,除一型為正常體質外,其余六型均為病理性體質,經20余年的臨床運用,證明其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和規范性,可以用來指導篩檢工作。痰濕體質課題組還通過1036例肥胖人的調研制定了痰濕體質的定量判斷記分法,積分>9分者判定為痰濕體質。這使得判定特殊體質的篩檢方法變得更迅速,并更具客觀性。

        病理性體質對疾病具有內在傾向性,這為確定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了方向。“肥胖人痰濕型體質的變異及其與冠心病的關系”的研究表明,體質存在變異,痰濕型體質定量判斷記分法則基本上反映了痰濕型體質的變異程度。通過對247例肥胖人調查發現痰濕型體質的變異呈尖峭峰的對稱分布,冠心病的發病率在一定范圍內與痰濕型體質的得分呈直線正相關關系。病理性體質變異分布的研究以及病理性體質的變異與相關發病率關系的確立,使我們能夠很容易地確定某種疾病的高危人群以進行重點預防。

        4中醫學對亞健康狀態的治療優勢

        西方醫學的總特征,注重于生物結構上的一個個具體的異常(病),采取的也主要是生物的、理化的手段,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修復這種異常(治愈疾病)。并以線性方程的思想,著重于針對病因或對證治療,在生物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疾病譜的改變和病種的不可抑制使全世界醫學發展的大趨勢不斷進化,并使其總目標及主導思想和具體思路被迫作出某些調整或優化,從而發生了醫學觀、醫學模式、醫學目的等變革。中醫學主要著眼于人體不同的生理反應類型(體質)與病理反應狀態(證型),這正是中醫學的特點和對人體生命的獨特見解,它以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等思想,運用綜合調理的方法,消除異常、失調的病理狀態,并使之恢復正常的協調的生理狀態,通過調整以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和康復力。中醫在治療上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及“因時因人因地宜”等治則;方藥上有理氣活血、滋陰溫陽等,主要是針對不同反應狀態,建立起相應的方藥理論。

        人的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所形成的在形態結構、功能活動和心理狀態方面固有的、相對穩定的個體特性。病理性體質(非正常體質)包括普通病理體質,如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等,及特異性病理體質,如過敏性體質、分泌型lgA缺陷體質等。病理性體質之人,體內陰陽氣血已經失調,但尚未發展成疾病,處于病與未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由于病理性體質是其相關疾病發生的主要物質基礎,具有發生其相關疾病的傾向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疾病發生后的發展與轉歸。因此我們可以從研究病理性體質入手,對亞健康狀態作出診斷與治療。

        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是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征,具有可變性,方劑是改善體質的重要手段,現代臨床觀察和藥理實驗已初步驗證了“體質可調性”的設想。錢氏應用王琦擬制的輕健膠囊對38例單純性肥胖患者進行了臨床用藥觀察,發現輕健膠囊有非常顯著改善痰濕及兼瘀體質的作用。動物藥理實驗表明輕健膠囊可促使脂質代謝,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糾正了現代研究所揭示的痰濕型體質在物質代謝方面所表現的某些異常特征。中醫學在對人體非健康狀態的調治中,借助純自然的方藥或非藥物自然療法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優勢在于調整不良狀態,改善及優化體質,提高人群的健康水準。

        亞健康狀態常表現為心身異常癥候的特點,中醫學心主神明理論、形神合一理論、藏象五志理論、七情理論、三因理論、氣質類型理論等有著豐富的內涵,對心身疾病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心理養生、心理護理及食療、針灸、氣功、導引、音樂療法等多種方法,并創用了數以千計的方藥,是我國歷代醫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創造的成果,是調治修復亞健康狀態的理論寶庫。

        5中醫學對亞健康狀態保健品開發的優勢

        根據人體亞健康狀態的理論,保健食品一般指兩類:一類是以健康人為對象,以增進人體健康和各項體能為目的的保健食品;另一類是主要供健康異常或健康受高危險因素影響的人使用、以防治為目的的保健食品。如此分類具有實際意義,保健食品的作用恰恰是在食品與藥物之間作用于亞健康狀態,介于健康與病理之間以協助人體向健康狀態發展。

        第8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基礎醫學專業主要課程 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正常人體形態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醫學生物學實驗、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基礎醫學機能學實驗、神經生物學、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分子遺傳學、分子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普通心理學、醫學倫理學;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英語、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化學等。

        基礎醫學專業就業前景 不得不說,基礎醫學專業的就業面是非常廣的,而且薪資待遇也是比較豐厚。但也要求本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創新精神、較好的學習能力以及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學生畢業后可以在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如此看來,基礎醫學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基礎醫學專業培養能力 1.掌握基礎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醫學實驗的分析、設計方法和操作技術;

        3.具有基礎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礎醫學教學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并了解臨床醫學的新進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第9篇:關于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作為預防醫學專業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其主要內容是防止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各種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克服“重治輕防”的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近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采用“啟發式和引導式”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設置一些情境讓學生發問,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勤于思考和創新的欲望和潛能[1],將講授式逐步轉化為啟發式、討論式和引導式。例如,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第5版)第五章“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控制”中關于“危險度評定”的教學中,根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承前啟后,擬定出部分教學引導題:①何謂危險度評定中的不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的意義是什么?②何謂危險度管理,主要措施有哪些?③采取公共衛生決策時,除考慮危險度評定結果,還需考慮哪些因素?④結合實例,說明危險度評定各階段探討的主要內容和對最終結論的影響因素[2]。這將有利于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智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靈活性,培養出善于思考、敢于創造的綜合性專業人才。逐步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利用各種網絡資源,開展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從網絡上搜集各種媒體資源,如《健康之路》、《每周質量報告》、《焦點訪談》等中央電視節目中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能夠適當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內容刻錄成光盤,供學生們在課余時間觀看,既增長了他們專業知識,又豐富了課余生活。同時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掛圖、幻燈、錄像、多媒體課件等,使文字信息轉變為直觀形象的信息,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他們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例如,在講述“矽肺”一節時,通過觀看《新聞1+1》節目中關于“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報道的視頻,使學生們對矽肺的實際危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繼而對矽肺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預防措施等內容產生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的。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不僅會加深他們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三、實行雙語教學,開闊學生國際視野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發展,為了適應日益擴展的國際學術交流,提高學生們接受國外最新有關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進展方面的信息能力,“雙語教學”勢在必行。特別是在公共衛生領域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而且面對越來越多的公眾健康問題和越來越嚴峻的全球傳染病防治形勢,人們逐步意識到國際醫療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適時開展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問題的交流,為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提高專業競爭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雙語教學”還為老師和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鍛煉機會。

        四、走出課堂,開展實踐教學

        為了使學生加深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理論課的理解與記憶,我們對該課程進行了多次教學實踐活動。例如,在課堂講授“噪音”一節相關理論內容后,安排學生到咸陽西北國棉二廠的生產車間進行實際參觀、調查,讓學生親身體會生產環境中存在的職業有害因素(噪聲、高溫等),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開展實踐教學,還使他們知道了在生產環境當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如何控制和預防職業病的發生,如何保護廣大職業人群的健康,懂得了作為21世紀的預防醫學工作者所肩負的重任。這種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堅定學生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信心,對畢業以后從事相應的工作具有良好的作用。

        當前,我國職業病危害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749970例[3]。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肩負的使命任重而道遠,作為預防專業教師更應認清形勢,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應突出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專業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才能培養出基礎扎實、專長突出、實踐能力強、適應21世紀快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林斌松.在預防醫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探索[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3,10(2):27-28.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在线午夜爽爽影院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 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