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培養思維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培養思維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培養思維的重要性

        第1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美術教育;美術藝術;藝術思維;情境

        美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通過繪畫表現以及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們的心靈,使人們能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其教育的形式、方法應該相應地圍繞上述基本范疇來確立,既要加強造型的技術性訓練和美術基礎理論的學習,改為還要確立與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在美術教育的初始階段就把對藝術思維的確立和培養穿插在美術基礎教育當中。

        一、美術藝術思維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無論是中西方,美術與藝術的關系都是緊密不可分割的,無藝術則無美術。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關系著學生對美術藝術價值觀的培養與形成,所以我們說,一個成功的美術教育應當基于一套成功的美術藝術培養模式。

        另一方面,藝術水平和審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來推動。美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通過繪畫表現及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們的心靈,使人們能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一幅好的美術作品是藝術家智慧的結晶、技術的展現和心靈世界的袒露,是對現實美的創造,對理想美的追求;美術的創作活動,不僅是技術性很強的體力勞動,更是思想水準很高的腦力勞動;它不但需要技術、技巧及其理論知識,還需要藝術思維、感情和藝術靈感。

        二、美術教育中對學生藝術思維培養的策略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許多美術院校根據各自的教學任務、培養方向和專業基礎特點等方面,在教學內容及方法上進行著不斷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可貴經驗。過去那種舊的傳統式的學院派教育模式,還始終影響著整個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過于強調技術與技巧訓練,而忽視對學生藝術思維方面的培養;其基礎訓練形式十分單調、枯燥、耗費時間過長,使學生思想變得僵化,從而影響了學生藝術創造能力的正常發揮,因此進行美術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1.從文化情境中樹立美術藝術觀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尹少潭教授在闡述“美術課程標準”時指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為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所謂文化情境,實際上指的是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時,所依托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征。”

        藝術不是一件實際存在的物體,但是其建立與物體的存在之上,又高于現實情境。我們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的同時,更應透過其作品本身,穿透到作者的內心,探析藝術作品產生的根源,即應在美術教育中,從欣賞一件作品開始,從懂得深刻體會與欣賞一件作品開始。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賞析某個藝術作品的同時,應該從作品創作者談起,直到談到作品創作的背景,所體現的價值與意義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一個作品的真實創作歷程,才能體會一個藝術作品深刻的內涵,并使學生在這一引導下,發散各自的思維,即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應當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自我的理解,加深了對美術作品的印象,能為自己以后的創造積累大量的精神素材。

        2.用現實生活強化學生藝術思維的建立

        我們應當知道,任何藝術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建立在空乏的想象之上的,實際的生活經歷與感悟才是培養與鞏固藝術思維的關鍵。藝術來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啟發而展現生活,任何脫離了生活的美術作品都不是一件成功的藝術品,更談不上藝術價值。生活中美術現象也隨處可見。

        在進行美術創作活動教學時,還可以把課內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活動相結合,并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情境,為美術藝術作品的創作提供實際素材。

        基于此,在進行美術教育活動中,用現實的火花來點燃學生藝術的細胞成為了發展其藝術思維空間的有效途徑。我們平時的美術創作,應當是取之于生活的。我們生活的社會,大自然都是無窮無盡的資源,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留意身邊的事件。例如,教師在進行美術創作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憶當天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或者是見到的,抓住其中一點,加以想象與發揮,假設這就是學生創作的目的與背景,然后要求他們用一件美術作品展示出來。

        三、結語

        現在,很多西方國家的美術教育已經開辟了新的能夠充分促進藝術思維,銳化藝術靈感,強化藝術表現的教育途徑,由“維持性學習”轉向更能適合時展的“創新性學習”形式。我國目前的美術教學,要總結古今中外的經驗,吸取其優點,改革我國美術教育模式,使我們的美術教育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第2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臨床思維;診斷學

        診斷學是一門將醫學基本理論、醫學基本知識以及醫學基本技能相結合,并對疾病進行診斷的學科,其實培養醫學生各個臨床醫學科學的基礎課程,能夠有效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診斷學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為實驗診斷,二為物理診斷。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我校2010級醫學專業的100名學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在觀察組中的學生中采用典型病例的教學方法,而對于對照組中的患者采取傳統教學方法,觀察對比兩組學生的各項醫學成績。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校2010級醫學專業的100名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中的50名學生中,男26名,女24名,在對照組中的50名學生中,男27名,女23名。兩組學生的性別、原有學習基礎等之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

        1.2方法在對照組中采用傳統的常規教學方法,在觀察組中采用典型案例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2.1調整試驗判斷的課程安排將觀察組中學生的課程安排減少血、尿、便三大常規和骨髓檢查的實驗小課,并且增加了2個單元時間的典型案例教學。

        1.2.2編寫案例對所有觀察組中的學生編寫6-12個典型案例。這些典型的案例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并且都具有比較典型的癥狀和體征以及相應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結果。

        1.2.3教學方法學校對于參加診斷學案例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其主要需要對學生教學的內容有以下四點:①結合學生所學的常見疾病癥狀,從具有典型癥狀的病例開始,對于患者產生相應癥狀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癥狀學的相應理解和進一步掌握,逐步掌握對于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臨床思維方法。②結合醫學基礎知識,解釋患者比較典型的癥狀和體征。③結合相應的物理診斷的相關內容,并且針對具體的典型病例,啟發學生應該在患者進行相應的檢查時會有哪些意外體征的發現。④根據具體的典型病例,提問學生還需要進行的試驗檢查和輔助檢查,檢查的結果應該怎樣判斷。

        1.2.4評估考核方法采取6次測驗的方式,來對所有學生的病例考核成績、平時考核成績、標本考核成績、體格考核成績、理論考核成績、病例分析考核成績以及總成績進行考核。總成績分為100分,具體評分如下:平時考核成績總分為5分,考核成績總分為9分、體格檢查考核成績的總分為20分、標本考核成績的總分為6分,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的總分為60分。其中在理論知識考核的成績分數中,病例分析題有18分,主要是通過這類試題來增加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分析檢查結果的能力。對觀察組中的學生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來收集學生對于案例教學的意見,從而全面了解學生案例教學的評價。案例教學的評價有“很好”、“好”、“一般”、“差”三種選項。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1.0統計軟件,數據用χ±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比較使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的成績對比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病例分析考核成績以及總成績都明顯優于對照組中學生的成績,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問卷調查結果在所有的60名學生中有效收回問卷58份。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案例教學評價“很好”的有48名,占總學生數的82.76%,學生對案例教學評價“好”的有7名,占總學生數的12.07%,學生對案例教學評價“一般”的有3名,占總學生數的5.17%,沒有評價“差”的學生。

        3討論

        近年來醫療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新的診斷技術也不斷更新,與此同時新的實驗設備也不斷應用于臨床,檢查的項目也不斷增加。所以現如今需要更新傳統的診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推動醫學的發展。

        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以下四個問題:①師資力量缺少。從事實驗診斷教學的老師大多是臨床的內科醫師,還有部分是檢驗科的技師,但是檢驗醫師從事實驗診斷教學的卻非常少。所以需要培養出一批不僅具有很好的理論基礎還具有很好的實驗經驗,能夠熟練檢驗、懂臨床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這是有效提高診斷學教學的重要之處[2]。②教學內容滯后。近年來醫療診斷技術在不斷在不斷迅速發展,針對各種疾病所采用的新的診斷方法和設備在不斷更新,所檢測的項目也不斷增多,但是實驗診斷教學內容卻并沒有改變多少,很多實驗內容和方法在臨床的應用中早已被淘汰,這樣教學的內容與實際臨床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和滯后[3]。③實驗診斷內容老套陳舊。歷年來學校的實驗診斷教學內容都沒有改變過,任然為老套的教學內容,對于臨床免疫學、臨床化學以及臨床微生物學都基本上沒有涉及到,同時實驗的設備也與臨床檢驗設備有很大的差距,臨床檢驗設備大多為自動化的設備,而實驗診斷的設備依然是比較落后的設備。

        對于以上多種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四點方法來解決:①在醫學院中開設醫學檢驗專業,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診斷學專業教師匱乏的問題。②可以采取媒體教學和錄像播放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示出實驗的過程和方法,也能夠快速的展示出實驗的結果,更加直觀[5]。③在理論課上采取真實案例來引出課程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進一步培養出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醫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為培養出合格的臨床醫師,對醫學生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養其臨床思維和判斷能力,所以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了多項體格檢查判斷教學研究,主要是培養起臨床技能,鍛煉臨床思維。典型的案例教學能夠將醫學生關于診斷學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想聯系起來,使得診斷學前后的教學內容能夠前后呼應相連,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開展案例教學,采取病例分析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醫學生對于物理診斷和實驗診斷內容的連通和完全理解,有效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并且提高了診斷學的教學質量,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洪俊,李艷.以臨床思維為中心的實驗診斷學教學新模式的建立[J].基礎醫學教育,2011(10):936-939.

        [2]梁文杰,馬國平,王志超,等.實驗診斷學教學與臨床思維能力培養[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4):754-755.

        [3]郭素紅,李艷,袁忠海,等.實驗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07(3):183-185.

        第3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長期以來,受語法翻譯法的影響和直接法的機械訓練,閱讀活動成了一個辨認文字符號、對詞句進行語法分析和字面釋義的過程。有些教師認為,英語閱讀教學只不過是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向學生介紹語法項目的手段,把閱讀的重點放在詞匯辨認和語法分析上。學生一旦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查詞典、找釋義,閱讀過程斷斷續續,往往讀了后面忘了前面,理不清文章的內在邏輯關系,不能從整體上理解文童;為應付考試盲目做題,不注意拓寬知識面,不能融會其他課程所學內容及普通常識去預測、判斷及推理;過于注重語法分析和字面釋義,閱讀速度偏慢,不去領會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基調,弄不清弦外之音。實質上,閱讀是讀者與作者雙方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生成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是思維和語言相互作用的過程,閱讀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思維品質培養的模式

        思維活動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心理現象。思維在語言的產生、發展和使用中起決定作用,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固定下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同其他許多客觀事物一樣,思維也有許多自身的特性,如問題性、間接性、概括性、人類性、能動性等。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性,自覺地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即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邏輯性和持久性,我們的模式如下。

        (一)以“本”為本,挖掘思維源泉。

        有人認為,目前的高中英語課文內容長,篇目少,生詞集中,復現率低,語法密集,練習單調,不適宜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我們以為目前的教材確實有上述弱點,但其課文大部分選自英語國家的教材和其他出版物,有的是原著,有的是改寫本,有的是其他語言著作的英譯文。它們都是經過適當刪改、精心加工的,其題材和體裁廣泛多樣,語言純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只要應用得當,不失為傳授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綜合訓練的好材料。

        課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我們緊扣“理解”和“運用”這兩個環節,以課文為基礎,適當增加輔助閱讀材料,課文教學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規律,形成了這樣一個模式:領會―模仿―理解―初用―操練―活用。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領會教師布置的提示性問題,初步把握文章內容和主旨,然后進行模仿性練習,學習有關詞、句;教師指導學生找出主題句,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關系,然后設置提示性練習,初步讓學生獨立運用有關語言點;增加閱讀訓練,設置專項練習,讓學生反復進行有關詞、短語、句型的操練,并要求運用所學詞、短語、句型表達思想;練習的設計具有交際性,同句教學不脫離課文,課文教學不因同句教學而中斷;課文理解以理解詞句為輔助手段,詞句理解服務于課文理解;教學方法不拘一格,靈活多樣,要求讀了要理解,讀了要欣賞,讀了要運用;教學有綱有目,有的放矢,避免本末倒置的題海戰術。

        (二)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動機。

        思維動機是激勵并維持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同時也離不開刺激的作用,當刺激與個人需要相關聯時即會產生思維動機,引起思維活動。閱讀活動中的刺激主要來自語言環境,簡稱語境。語境在從作者到讀者,即從表達到理解的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閱讀過程中,要在讀懂了詞、句的字面意義的基礎上領會其深層含義,必須有足夠的語境信息。借助語境,作者才能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將想要表達的思想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借助語境,讀者才能準確無誤地領會、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特定含義。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在教學中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同時創設問題情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他們理解上下文;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反復研究,聯系實際,自覺運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他們的思維動機,調動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其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啟發設疑,激化思維矛盾。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契機,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從教會學生發現問題開始,使學生養成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的習慣。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設疑的基本方法,如“新舊知識交叉點法”、“5W1H法”等,還要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大家說”競賽活動,設立“問題信箱”,創辦“爭鳴園地”,要求學生加強預習,鼓勵學生提前思考。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進行充分的交流,自己發現矛盾,獨立解決矛盾,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或“尖子包干”的局面,通過設疑問難,不斷把思維引向縱深。

        (四)豐富意義,溝通思維網絡。

        第4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字:思維能力培養 高中數學 重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作用下,創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數學教學體系中,成為了當中的一個重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愈發重要。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科的基礎能力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方式對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進行推理判斷,并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從而進一步學好數學。

        一、高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障礙

        (一)思維定勢的消極習慣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數學教師在升學率的壓力下,還是秉承一貫的“題海戰術”,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套題知識,學生一直以來都在接受教師機械化授予的知識,長期以往,學生積累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解題經驗。在此背景下,學生會對自己的想法和解題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們在解答問題的時候難以舍棄老舊的思路,思維定勢、僵化,不會通過新的問題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終導致自己的思維方式受到阻礙,而無法對知識點全面認識。

        (二)思維的惰性導致思維受阻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領導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更為注重提高學生的成績,因此容易忽略學生學習時候的一些細節,例如學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師一般是采取課堂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讓他們課后把定理概念記牢,但是并沒有教學生如何還原知識的形成過程。再加上,學生在遇到難題時,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問同學或者老師,還有部分會把難題留出來等老師講解,只有極少數的同學會在難題面前“越挫越勇”,繼續思考。當學生的觀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時,也會疏于動腦,隨之造成思維的惰性。

        二、培養思維能力對學好高中數學的重要性

        作為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思維能力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突破解決問題的常規思路,用新的問題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擺脫思維定勢的禁錮。以下就思維能力培養對學好高中數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一)培養思維能力,能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數學作為一門完整體系的系統性學科,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各章節之間的知識點緊密相連、相互聯系,尤其是一些運算、定理和函數知識,這些知識所蘊含的思維性是非常強的。而對于平時的公式、定理運用,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和“硬套”,而教師也不太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引導,這就導致學生在運用公式、定理時形成固有的思維定勢,限制自身思維的發展。倘若教師在此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就能給學生開拓新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從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題,這對學生學好數學無疑是有著極大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講解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有界性和變量交換是我們在解答三角函數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學生定勢思維的影響,他們卻極少想起解析幾何的斜率公式。為此,教師在講解此類題目時,要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在用一種方法解題完畢后,教師在詢問學生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方法,激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教師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出現障礙,那么教師可以從旁指導,給出適當的提示,保持學生的思維連續性,讓學生盡情發揮,擴展自己的想象空間,找出不一樣的解題方法。這樣一來,相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養思維能力,能激活學生對知識的需要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知識,倘若教師能夠在教學中能加強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數學貼近生活,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為切入點,適時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結構,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不僅能在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自身的能力;還能夠進一步激活對知識的需要,形成新穎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學習“數列極限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有位學生需要到達前方4米遠的終點,他面向終點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類推,此后這位學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長度的1/2。請同學們計算一下,該名學生什么時候才能走到終點,需要走多少步?由于這個例子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難度范圍內,學生的積極性思維在此過程中也會得到激發,并能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思想去解答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培養思維能力,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由于高中階段的數學更多的以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形Z言等,這些知識點對學生所提出的思維梯度較大,倘若學生沒有改變初中階段的思維方法,依舊以形象、通俗的語言進行表述,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沒有突出效果的。為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幫學生把初中階段所建立的常見思維套路打破,啟發學生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模式,以幫助學生增強對知識點的掌握力度,強化知識的應用。例如:在求函數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數單調性的方法等時,教師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識,引導學生用算法解題框圖來體現知識內容,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通過多種的交融聯系使學生認識不一樣的解題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勇于把自己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幫助學生學好高中數學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們必須要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以達到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5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一、形象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所謂形象思維,即形象邏輯思維,以形象或表象為思維的重要材料,借助于鮮明、生動的語言作物質外殼,在認知中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形象思維是以表象為材料進行思維,是表象運動的過程,是一種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同抽象思維不同,有它自己的特點,主要有形象性、整體性、概括性、跳躍性、直覺性、非語言性和富有情緒色彩。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聯想、表象、想象和情感。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化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能力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質和能力有三個方面:一是創新精神,即在創新活動中高度的勞動熱情、自信心、獨立思考的品質和探索精神;二是創造性思維,即在創新過程中的思維;三是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一切創新都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而在這三個方面中,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活動的核心。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專家們認為,創造性思維不是一種單一的思維,主要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新穎、靈活、有機的結合。而思維的新穎性是從思維的成果來說的,是屬于首創的。從培養人才的學校來說,新穎性是指學生在解答問題、進行實驗或科技制作時,自己獨立思考得到的一種新的方法、結論或產品。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離不開想象、聯想等形象思維方法。靈活性的特點表現在思維的多角度、多方向以及思維的變通性、發散性、跳躍性等方面。兩種思維都具有廣泛的靈活性,而形象思維尤為突出,表現在直覺、聯想、想象等思維方法上。

        美國學者華萊士指出:創造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準備階段、醞釀階段、閃光階段和驗證階段。準備階段包括收集有關信息并縮小問題直至能看得見’障礙;醞釀階段是大腦中無意識過程對問題進行工作的時間,但通常不應有解決問題的壓力;閃光階段可能會是自然到來的,或者是意識努力的結果,這是直覺和頓悟產生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的階段;最后,在驗證階段,直覺的解決辦法受到邏輯的檢驗,證明其有效性,然后再組織安排到問題解決之中”。顯然這中間兩個階段主要靠形象思維。英國心理學家沃勒斯在20世紀20年代也提出“無論哪一種創造活動,創造過程都必須經過四個階段:準備期、醞釀期、明朗期、驗證期。”在這四個階段中,第一階段提出問題,收集、整理資料,第四階段評價論證,主要為抽象思維,而第二階段沉思與假設和第三階段的靈感與直覺,主要為形象思維。由此可見,創造過程的思維活動,是兩種思維的新穎有機的結合,且形象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一個決定因素。錢學森認為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維與抽象的綜合運用,其中形象思維是關鍵,因此,知識的創新過程是兩種思維相結合的過程。總之,開發人腦潛能,讓學生學會用全腦來思維對推動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的富有創造性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理論基礎

        20世紀60年代,美國生理學家R.W?斯佩里R.W.Sperry)博士和他的兩個學生對裂腦人進行一系列實驗研宄,發現大腦兩半球功能高度專門化,左右兩半球既有明顯的分工又相配合,許多高級的功能屬于右半球。具體來說,左腦主管抽象思維,具有語言的、分析的、連續的和計算的能力。右腦主管形象思維,具有音樂、圖像的、整體性和幾何一空間鑒別能力,對復雜關系的處理遠勝于左半球。可見,理論思維主要定位于左半球,形象思維則主要定位于右半球。斯佩里教授因此研宄獲得了1981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形象思維是表象運動的過程,是一種心理過程,它具有形象性、整體性、概括性、跳躍性、非語言性和富有情緒色彩,形象思維以表象為材料進行思維。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的研宄表明,表象是客觀存在的心理特征,作為一個心理因素,它在人的頭腦里是可以被加工操作的。形象思維用表象進行思維時,雖然形象是具體的,但己不是直接的感受,不是知覺直接提供的認識,而是間接的認識,它反映了現象、對象的一般的和本質的特征。

        形象思維作為一種心理特征,固然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在內,但主要還是在后天的教育與環境的熏陶下,通過實踐的鍛煉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生理學與心理學的研宄表明:人的大腦分為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及想象區四個功能部位。人們使用判斷區較多,而想象區則利用很少,一般只用了想象能力的15%,這就是說形象思維還遠沒充分利用。在化學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只注重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而形象思維的訓練和培養長期排不上號。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筆者認為,形象思維的發展也存在著最近發展區”通過有目的的形象思維訓練,人的形象思維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而青少年時代是培養形象思維的黃金時期,青少年時代盛開的想象力之花,如果不加以精心培育,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謝。如果把握時機,及時澆灌,精心修整,那么它將開放得非常絢麗,而且終生都可以不斷綻放新的花蕾。

        三、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意義

        1.形象思維是化學知識教學的基礎。形象思維的顯著特征就是直觀性、具體性,它是利用感官直接接受具體形象信息,然后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利用這些表象進行類比、概括、聯想、想象等思維加工而獲得認識。這是認識活動的基礎,同樣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1)教學一般應先從直觀入手。在化學教學中,要先引導學生觀察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過程的直觀形象,然后憑借其中的典型現象,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類比、聯想,再概括其反映事物之間聯系與關系的本質屬性,以達到對知識的認知。例如,鹵族元素的教學,重點是較詳細地研宄氯及其化合物性質、制法、用途及存在,進一步比較、歸納出鹵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等方面的相似性、遞變性和特殊性,再運用原子結構初步知識原子半徑和最外層電子數)加深對元素及其化合物遞變規律的認識,最終形成鹵族的概念。2)要使學生對概念和理論有比較透徹、深刻的理解也離不開形象思維的支持。對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符號模型掌握和理解,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實物及其變化來認識它們,反過來還要使學生能通過這些化學模型來認識和記憶它們所代表的具體物質及其變化。特別是對于一些較復雜的抽象概念或理論,往往需要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反復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象思維始終起著基礎作用。如講甲烷CH4)的分子結構時,如果把甲烷的分子結構寫成平面結構,這是平面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其中的鍵角是10928'。而做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并把碳原子和氫原子做成不同的顏色,那么,學生通過對模型的觀察,甲烷的分子結構就很容易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明晰的形象,通過模型也就不難量出其中的鍵角是10928'了,并且學生的大腦中也有了正四面體的表象(3)實驗入手學習、研宄化學,是化學教學的一大特點,這也表明了化學教學中形象思維的優先性。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現象,還應啟發學生怎樣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問題,‘看到”化學現象背后的本質。如看見了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后變紅,紅的形象”引起了思維,此時思維”看見了溶液中H+離子的存在,這就是形象思維在起作用。

        2.形象思維能力是解決化學問題不可缺少的能力。形象思維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它具有直覺性。直覺即未經邏輯推理的直觀,它沒有嚴格的步驟和規律,可以突破思維的常規和定勢,躍過某些思維階段,想象出最終階段,想象出最終結果。量子論的創始人馬克思?普朗克認為,科學家必須具的對新觀點的一種活躍的直覺想象力,這些新觀點不是演繹得出的,而是通過藝術家一般創造性想象而得出的”。可見,形象思維能力是解決化學問題,特別是創造性地解決化學問題不可缺少的能力。

        科學家對問題的思考,也不總是嚴密地按照一步一步的邏輯順序進行的,有時跳躍的直覺思維在他們的創造發明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例如,苯的分子結構式的建立,形象思維在其中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對其當時的思維過程有這樣一段描述:我坐下來寫我的教科書,但工作沒有進展,我的思想開小差了。我把椅子轉向爐火,打起瞌睡來了。原子又在我的眼跳躍進起來,這時較小的基團謙遜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這類幻覺的不斷出現變得更加敏銳了,現在能分辨出多種形狀的大結構,也能分辨出有時緊密地靠在一起的長行分子,它們盤繞、旋轉,像蛇一樣地動著。看那是什么?有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這個形狀虛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轉著。像電光一閃,我醒了……我花了這一夜的時間,做出了這個假想。”

        凱庫勒的上述思維過程及出現的幻想,不是唯心的、憑空想象的,而是和他在長期深入的對苯的研宄過程中積累的有關經驗和認識分不開的。他對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多種化合物的性質和結構己有深入的研宄,這有利于其做形象的比較。他通過苯不同于烷、烯、炔等有機物的特殊的反應現象,認為苯具有與這些物質不同的結構。形象思維又把這些積累的記憶表象重新組合、再造,最后構想出了新的形象。苯的環形結構式就在這生動的形象思維過程中產生了。

        不僅科學家的創造發明需要形象思維,學生對現有化學問題的認識和解決也同樣離不開形象思維。學生對化學問題的解決同樣要經過下面幾個階段: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提出假想或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實施計劃;最后證明其合理性。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對大腦中儲存信息包括形象信息的利用,離不開對這些信息進行類比、聯想、想象等思維加工活動。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科學家的思維過程,將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第6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培養; 思維; 數學;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3)01-0123-01

        所謂思維就是平常人所說的思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抽象性。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進行類比遷移,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一)培養學生對數的概括能力。數的分解能力,是數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內的加法,利用直觀教具,讓學生了解某數是由幾個部分組成和如何組成的,引導他們將20以內的數比較實際意義,認識大小,順序、進行組合與分解練習。

        (二)讓兒童逐步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引導兒童進行類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訣教學中,先通過一環緊扣一環的步驟,讓學生展示“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認識2-4的乘法口訣的可信性,還了解每句乘法口訣形成的過程。然后利用低年級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讓他們模仿老師的做法去試一試,推導出5-6的乘法口訣。生模仿獲得成功后,就與他們一起總結幾個步驟:

        ①擺出實物;提供思維材料;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結果;③列出乘法式子,說明它的結果就是加法式子結果;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數和結果構造口訣。讓他們按步驟來獨立地推導7-8的乘法口訣。

        在這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情況,進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點撥,使獨立思維逐步發展。到推導9的乘法口訣時,有的學生已經幾乎完全能進行推導了,而大多數學生的思維的能力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提高。是訓練學生思維敏捷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進行說意練習,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表現為:遵循邏輯的規律,順序和根據,使思考問題有條理,層次分明,前后連貫。語言是思維的裁體,思維依靠語言,語言促進思維。教師對學生加強語言的調控,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能夠有根有據進行思考的基礎。因此教學中要使學生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準確無誤地說出解答思路,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簡潔規范,逐步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須依賴于直觀材料,使他們所學知識產生鮮明的表象。同時,要使學生獲得準確豐富的感性知識,又必須通過合乎邏輯語言引導。最后大腦借助于語言,對感知的事物去偽存真,分析綜合,抽象出本質特征。

        如:教學“整萬數的讀法”時,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為學生認識數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讓學生說了計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義,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了整萬數的表象,為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擺脫計算器,讓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讀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個數,再讓學生說出每個數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讀法。這樣,使學生用討論的方法對比整萬數與萬以內數讀法的異同,從而概括出整萬數的讀數法則,促進了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應用題教學:果園里有梨樹45棵,比桔樹少9棵,桔樹有多少棵?啟發引導學生按下列要點講清算理:根據哪個條件知道“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知誰求誰”梨樹比桔樹少9棵 換成另外的說法,應該怎樣敘述?要求桔樹多少棵,實際是求比幾多幾的數,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對這些問題綜合連貫的回答,小學生就能較準確地用口頭表達算理,經過反復的講練,不但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維。

        三、進行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一)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環境的影響力最大。“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尤其是以班級形式存在的集體環境氛圍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創新人格和創新思維能否形成。敢于標新立異,積極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維的深度及對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鑒別一個人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自主探索是訓練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手段,它通過猜測、實驗、驗證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創新思維的形成靠學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經歷”、去“體驗”。就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來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二)利用有效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好奇、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創新并不神秘,是人在靈感激活的瞬間產生的思維沖動和奇思異想。創新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過被狹窄的生活空間、機械重復的模仿訓練給扼殺了。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接觸大自然,他們的思維就會產生很多的火花。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發現萬物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燒開水,發明了蒸汽機;可以說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發明者在實踐中,因一些無意識刺激、激活了靈感所產生的。學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會產生很多成人也難以發現的思路。學生的大腦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教師去開發。教師多給學生提供一些鮮活的場景和環境、多開展一些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實踐,使其才智得到充分地發展、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例如在學生學完比例的應用后,我們開展了測量學校旗桿高度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創新精神使我十分驚訝,真是意想不到。

        四、全班交流評價,教師適當小結,激發創新思維

        全班交流評價是分組合作學習流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各小組間的相互展示,交流補充,各抒己見,能促使學生進一步開拓思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創新思維。分組合作學習要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技能的進步。

        五、延伸思維,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第7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1. 品味語言,感受形象 品味語言,感受形象,可以培養形象思維,增強語感。語感強的學生接觸到文字材料,可以迅速感知到豐富的意蘊。語感差的學生感受到的內容就少得多,模糊得多,也呈現不出很鮮明的意象。品味語言,從富有意味富有情味的語言入手,感受作品的藝術形象,領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從形式到內容再到形式,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不僅是對語言的掌握,更是思維的發展,可以使思維更清晰,感受更深刻,從語言中感受到的意蘊更豐富,意象更鮮明,從而發展形象思維能力,發展語感。如《荷塘月色》,粗讀荷塘、月色的風韻,有的學生感受得到,有的學生感受不到。細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語言音韻和諧,形象生動,清新優美,令人陶醉。品味疊詞的妙處,比喻的妙處,“瀉”、“彎彎的”“稀疏的”等詞語的妙處,想象月光下靜謐、朦朧的荷塘,得到精神的享受,感受到的意象更清晰,發展形象思維。

        2. 朗讀朗誦,以讀促解 有感情地朗讀朗誦,可以發展形象思維,增強語感,在朗讀中感受形象,在朗讀中品味語言。洪鎮濤指出:“采用朗讀的辦法,讓學生比較、推敲、品味語言使用的妙處,形成語感。”凝練的詩詞、優美的散文、感人的小說、動人的戲劇,無不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獨特的魅力,積累意象,豐富表象。如朗讀《將進酒》,讀出節奏,讀出氣勢,讀出傷感,讀出狂放。在時而深沉舒緩時而酣暢淋漓的語調中,看到的是奔騰而下一去不回的黃河,青絲白發的傷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但愿長醉不復醒的失意,一飲三百杯、千金換美酒的狂放不羈。讀的是詩,是詩人的狂放,是詩的境界,是詩中意象的意味。

        3. 復述改寫,再造形象 復述、改寫,是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復述、改寫的過程,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再現的過程。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表達會促進對內容的理解,使原有的情感體會得更透徹,原有的形象感受得更鮮明。理解與表達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如莊子《逍遙游》,充滿了神奇瑰麗的想象。教授這一課時,可讓學生將某些段落改寫成散文,美麗的圖景以另一種文體再現,對學生感受原文奇妙的比喻、瑰麗的想象非常有好處,也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改寫不是直譯,而是以神御筆,意象化地再現。

        4. 歌唱表演,藝術再現 藝術是相通的。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意味,用另外一種藝術形式再現出來,融會貫通,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趣味橫生,興趣盎然。

        課本中有一些詩詞已被改編成歌曲,配合詩詞的情感意境,相得益彰,在唱中領略詩詞的形象意味。如歌曲《明月幾時有》,舒緩的曲調充滿了哲思、離愁與寬慰之情。《紅樓夢》中的歌曲《枉凝眉》,歌曲凄美悠揚,滿懷愁緒,演繹了一出愛情的悲劇,唱出了詩詞,唱出了意境,唱出了形象,唱出了情感。課本劇表演是一種由來已久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表演,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要演得神似,就要深入作品,整體地形象化地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發展形象思維。

        5. 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感受理解 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有趣,為很多學生所喜愛。美妙的音樂,美麗的圖片,生動的動畫,烘托出濃濃的氛圍,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得到身心的享受。豐富多彩的內容應以利于語言教學為中心相互配合,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多渠道地感知形象,充分顯示其優越性。利用多媒體展示原理,化難為易,一目了然。利用多媒體展示形象,讓學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豐富知識,豐富表象,積累意象。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感受理解,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6. 運用修辭,修飾語言 恰當地運用修辭,如比喻、通感、比擬、借代、夸張等,可使語言生動形象。“翩若驚鴻”,比喻形象,具有輕盈之美。“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以優美的曲調喻和諧的光與影,溝通視覺和聽覺,生動形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運用比擬,把抽象的愁形象化,意境全出。“遠浦歸帆”,以帆代船,更形象更有意境。“響遏行云”“余音裊裊”“繞梁三日”等,無不形象生動,如在目前。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可以增加語言的亮色,也可以培養形象思維。

        第8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學科教學(思政) 專業學位 微課 微課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6

        Importance of Training Micro-less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G Yu

        (College of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Micro-lesson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Micro-lesson's values and influ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strengthen micro-lesson ability w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ability to talk about importance of micro-lesson ability.

        Key words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gree; micro-lesson; micro-lesson's ability

        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信息、網絡和數字化的社會背景下,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對信息化技術的需要與日俱增。微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有效形式,“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①為了落實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思想政治課教與學過程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強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微課能力是指有效完成微型教學視頻制作的能力。從微課的定義出發,微課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術能力兩個方面,教學能力包括對教材重難點的甄別篩選能力、解決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歸納能力、教學設計的開發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成果展示能力;教學技術能力包括課件制作、視頻錄制、編輯、上傳等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的能力;二者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筆者認為,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是推進國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世紀50年代后期,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在鮮明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類生活各領域都烙下它的足跡和身影,并且時時刻刻地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環境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使得教育領域產生了教與學的“雙重革命”。微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手段,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以微課為元素的慕課、精品課程、網絡公開課等開放教育資源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終身教育創造了可能。因此,微課在推進國家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

        另外,面對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趨勢,世界各國普遍關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國民素質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29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全國舉辦了各種課程的微課教學比賽,通過以賽促用的方式激發教師們對信息技術革命的積極性,有的地方將比賽成績列入在職教師教學技術設計和開發能力的評估體系,成為教師職位晉升和薪資高低的重要依據。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加強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教育理念變革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②

        綜上所述,微課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教育形式與時俱進的產物。微課的特點決定了它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③所以,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的培養,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戰略選擇,是大力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2 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是彌補課堂缺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的需要

        我國中小學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仍然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教師需要在45分鐘的課堂上完成對全班學生的授課任務。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有高有低,這種“一刀切”的授課方式導致知識傳遞的針對性差,容易使一部分知識接受能力低的學生陷入學不好、考不好、不想學的惡性循環中。微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打破課堂教學時間、地點的禁錮,因此,微課是輔助學習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微課提供了學生自學的便利。微課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主題的短小教學視頻片斷。據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學生常見的學習障礙問題,以問題為單位制作微課,建立微課資源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選擇微課視頻,解決問題,促進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既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縮短班級授課制全體學生起跑線的差距。

        第二,微課有益于落實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課堂是知識傳遞的主陣地,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規定,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內的三維體系。微課的作用在于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縮短教學環節的設置,將課堂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對二三維度目標的實現,落實素質教育對課堂的要求。

        第三,微課有利于學生在課后對課堂知識的復習、鞏固和提高。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集中時間長短不一樣,有些學生錯過了教師課堂教學。教師掌握微課能力后,可以將自己課堂精髓制作成微課,這些微課有利于學生在課后對課堂知識的復習、鞏固和提高;也適用于缺課學生的補課和異地學習,減少了教師教學的重復。

        正是由于信息化條件下,微課能夠起到彌補課堂缺陷,實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的需要,成為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強微課能力的培養。

        3 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是提高研究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需要

        2014年11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是提升研究生質量的重點,也是難點”。目前,研究生畢業遭遇就業難、難就業的困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研究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欠缺;二是高校對社會變化和科技更新反應遲鈍,導致高校教學實踐與現實生活脫軌。因此,加強對研究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是國家人才建設的長遠需要。

        另外,自2009年我國積極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來,研究生人數逐年增多,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據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透露,截至2014年我國在學研究生總數約170萬人。④由于受到社會觀念、應試教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需求人數相對較少。而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就是從事中小學思想政治教師工作,這樣的環境使得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微課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有利于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另一方面提高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增強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的就業能力,滿足他們職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首先,微課能力培養有利于加強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觀察洞見能力。中小學思想政治教材每一課都包含很多的知識信息量,教師必須精讀教材,了解學生認知水平,才能發現哪些知識點具有研制微課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問題的預見,而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則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

        其次,微課能力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分析提煉能力。每一份微教學設計都是從大量資料中提煉概括出來的精華,字字珠璣,沒有累贅的空話、套話。讓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在思考中得到進步。

        最后,微課能力培養有助于推動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資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微課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這一系列過程有助于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習中正確處理好部分與整體、宏觀與微觀的關系,避免顧此失彼。另外,通過微課學習內容的制作,研究生應用信息水平能力尤其是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是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既有利于構建合理的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又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人才支持。在信息化時代條件下,微課能力培養是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應有之義。

        綜上所述,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是推進國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彌補現實課堂缺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需要。為此,在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實踐中,應重視研究生微課能力的培養,以促使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師范大學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研究生微課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4yks124)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 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 133322. html,2012-03-13.

        第9篇:培養思維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既要傳授數學知識,使學生具備數學基礎知識的素養,也要通過數學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這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應引起高度重視。在諸多能力中,我們認為思維能力是核心。我們過去的教學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卻沒有充分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造成了學生處理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思維的局限性,也就無形中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而要學好數學,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使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特點,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學習小學數學的重要性

        人們通常認為數學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是一門理科性質的學科,僅重視了表面的數字運算,卻忽略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邏輯聯系。在數學學習中,我們不難發現,要對數學學習內容理解、掌握,必須要有很好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這些能力,可以為培養其他學科所需的科學素質及邏輯思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所有的學科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的。以下是我對學習數學重要性的幾點理解。

        1、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指對事物觀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邏輯方法,正確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在數學學習中體現出來,也是學習其他學科所必備的。

        2、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興趣、情感等與智力無關的心理因素。興趣體現在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求知欲,從而產生較高的學習動機。這在其他學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備良好的動機,加上濃厚的興趣,才可能對一門學科有興趣,這就成為學好學科知識的首要條件。

        3、培養科學文化素質。無論學習什么學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來斷定結果。沒有事實為依據的知識,只能誤導學生,因此要用科學的觀點來學習新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能力受到先天素質、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響。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依據自己的理解及老師的講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識,他們不僅能很快地解決問題,而且會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能憑借原有的知識去掌握新的知識。有的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知識,沒有自己的理解,學習起來也就相對費勁,他們的思維無條理,混亂,面對沒見過的題目,無從下手。對于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只有注重培養數學思維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認識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技能緊密結合。教學過程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還是全面培養學生各種素質的過程。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運用各種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中不注意培養數學思維,就無法較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有可能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

        2、判斷能力體現了數學思維能力。學習的根本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對身邊的事情進行真假判斷,對教材上的內容、老師的講解質疑。學生要用自己的數學思維提出自己的觀點,發表有個性的見解。

        3、數學思維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總結能力即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概括自己觀點的能力,它要求學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另外,總結能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所以數學思維能力也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具體措施

        小學數學課程新標準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包括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的歸納推理能力,善于發現、觀察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貫穿在教學各環節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1、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于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2、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后,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總結。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在于學習方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首页 | 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日本熟女乱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