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

        第1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經濟學的兩個部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都是對于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況,實際上可以稱為市場經濟學。它揭示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的基本機理和規律,并總結各個微觀主體之間以及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聯系,在數百年的時間里形成了一套很完善精密的理論架構和分析方法。由于經濟學是建立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基礎上的理論總結和眾多經濟學家的智慧結晶,因而可以用來解釋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和微觀經濟現象,可以為進行經濟管理方式提供思路,可以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依據。[1]中國,對源自于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實現了由排斥到選擇性接受,再到越來越推崇的態度改變,這個過程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作為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經濟學目前基本上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都受到重視,成為財經類各專業的主干基礎課程之一。無論是課程的教學量還是被開設的廣泛程度來看,都超過了以往必開的政治經濟學,在事實上成為我國高校財經類基礎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這些年來經濟學課程的廣泛普及,對于我國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推廣和提高,對于改變學生的經濟學知識結構,提高我國整體經濟學認識水準,推動經濟學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和經濟研究內容的擴展,都有著明顯的積極意義。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所引進的新思想和新理論,作為一種完全舶來的事物,經濟學沒有中國土生土長的土壤和環境,在中國的高校進行課程教學和理論傳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尤其是如何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并以相應合理恰當的過程和方式去實現顯得非常重要。

        二、經濟學教學過程要教會學生經濟學思維方式

        (一)經濟學教學目標的設立要避免兩個極端

        作為一門在高校廣泛開設的財經類基礎課程,開始課程之初要明確和設定恰當的教學目標,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結合經濟學思想體系產生的大環境來考慮。傳統中國社會重農抑商思想影響極為深遠,沒有產生經濟學思想和理論的土壤,目前我們講授的經濟學理論完全來自于歐美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其數百年的市場經濟政策和實踐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理論總結和理性分析,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歐美意識形態、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經濟學分析研究方法的綜合體。我們的教學目標應該如何設定呢?是將來自歐美的經濟學意識形態、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這樣的綜合體系不加分析鑒別和盤托出?還是有所取舍,擇優錄用呢?我認為應該注意避免兩種極端。作為東方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高校開設來自歐美的經濟學綜合思想體系,我們毫無疑問應該充分意識到經濟學思想中的意識形態色彩。在改革開放之前以及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高校都曾經開設有一些不多的經濟學課程,但是當時講授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強調這是一種為資本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合理性進行辯護的思想體系,被認為是充滿辯護性的庸俗的學科,也正是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引下,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成了深刻認識經濟學本質,避免被西方腐朽思想侵蝕和演變的批判課,教學過程也變成了對于經濟學思想的多角度的批判過程。[3]這種極端156做法顯然是應該否定并被擯棄的。如果把經濟學僅僅是看成只有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分析研究方法的純粹的科學,忽視其包含的意識形態色彩,顯然又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有些人認為經濟學中的很多微觀和宏觀理論,描述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主體行為總體特點和經濟現象的內在一般規律,這些理論就如同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和數學規律,是沒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純粹的科學理論,沒有國家界限,沒有社會制度界限,雖然產生于歐美,但是在中國一樣的有效的。經濟學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是教給學生一整套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關系、基本理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過多的去批判其不合理的方面和有別于中國實際的情況。過多的對于經濟學基本觀點和理解的批判會困擾學生的學習,使其對于經濟學學習的目的產生懷疑和迷惑。相比較現代宏觀經濟學而言,經濟學微觀部分的基本原理還是沒有太多意識形態色彩,對于所研究對象的分析也是比較客觀比較科學。

        (二)經濟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方式為目標

        經濟學教學的目標設定需要避免過多受意識形態干擾,同時也不能完全忽視中西方經濟環境的不同,因此經濟學教學目標不在于具體的經濟學概念、觀點、理論、結論的識記和背誦,而在于培養學生分析經濟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的掌握,教會學生以經濟學思維方式去思考社會經濟現象和個體經濟行為。經濟學如同其他學科一樣,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學科語言和思考方式。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思考社會經濟現象和個體經濟行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需要用經濟學的視角去觀察和體驗經濟社會,按照科學的分析方法抽象出理論,然后運用這些理論去對經濟現實進行驗證和考察。第二,運用之前從經濟社會現實中抽象出來的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對于經濟社會中的現象提出建議,通過相應渠道影響政府的經濟政策,用經濟學的原理和理論服務于社會。第三,立足于經濟原理和理論,明晰不同經濟學派別之間存在分歧的原因。不同經濟學派對于相同經濟現象會產生有差別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經濟理解,并提出可能會相反的經濟政策,這些都是完全正常的。教會學生用經濟學思維方式去思考社會經濟現象,能夠使學生知道如何去看待經濟現實,知道立足經濟現象按照什么邏輯得出結論,知道經濟現象背后的經濟規律和產生原因,也促使學生敢于對經濟政策提出不同看法,使得學生能夠應用經濟原理和經濟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具體經濟問題,避免教條式的理解和運用經濟理論。[4]教會學生經濟學思維方式,既有利于學生對于經濟學的學以致用,也有利于經濟學思維方式在全社會的推廣和普及,有利于全社會經濟學素質的提高。

        三、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教學過程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目前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重視具體教學內容輕視對于內容的分析的現象,講解教材上的內容多,聯系具體實踐少,尤其是聯系具體經濟實際情況的中國要素更少,大多數案例都是來自于歐美國家。有些教師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甚至完全不做具體分析,純粹抽象講解經濟學理論,脫離中國經濟實際情況。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學生沒有經濟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切身體會,不利于培養學生對于經濟學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在興趣的指引下不斷鉆研經濟學原理及對其實際運用。

        (一)結合中國實際添加中國要素的重要性

        拋開中西方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不同,經濟學也是根據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現實總結提煉而成的,其產生和成熟的大背景是歐美國家的經濟條件和發展軌跡。而現階段的中國和西方在很多經濟條件方面有所不同。第一,中國屬于東方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是遵循科學發展觀奮力實現中國夢的初級階段,這與歐美發達國家在社會基本制度和發展水平上就有著巨大的差異。第二,中國目前正處于市場經濟的轉軌的過程中,原有的經濟制度中的元素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并發揮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在某些領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新舊不同經濟體制的矛盾還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繼續存在著。第三,中國人口眾多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起點較低。[5]這就意味著在較長時期內,人口與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都將會持續不斷影響著中國的發展模式和道路。有鑒于此我們不能原封不動將產生于歐美的經濟學照搬到中國,而必須將其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使之更好運用于中國。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這一點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否則經濟學教學極有可能成為脫離中國實際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經濟學的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些內容可以直接采用,而有些內容因為與中國經濟現實出入較大,需要經過改造或者放棄暫時不用。對于利率形成機制的不同造成的影響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經濟學中常常將利率設定為一個市場決定的經濟變量,由資本市場的賣方和買方根據市場供求共同決定,而中國目前的利率是由央行高度管制的,民間借貸形成的市場利率雖然也有,但是還沒有到影響經濟發展全局的地步。由于利率形成機制的不同,建立在利率市場化基礎上的一些理論就不能用于解釋說明中國的現實經濟。[6]

        (二)結合中國實際添加中國要素的方法和思路

        第2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關鍵詞:產權會計;變革;理論

        【中圖分類號】 F27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11-0358-01

        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國情我國實行的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經濟制度的采用,使我國經濟模式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我國會計制度也在不斷的更新,產權會計觀念也在不斷轉變,為迎合產權會計觀的更新,產權會計制度變革的步伐也在不斷的加快。

        一我國建立的科學會計準則所體現的產權會計控制觀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是在1992年11月份由國務院財政部頒布的,并在2006年2月份對其進行了修改,初步建立了適應全球會計制度改革要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體系。在這一會計體系中,每一項會計準則都反映了產權會計觀的主要精神。

        1.會計準則體系的每項會計準則都以產權會計法律制度為基礎。會計準則體系與我國《憲法》聯系是非常密切的,會計準則體系所依據的產權會計法律制度不僅與《憲法》中相關規定相一致,與有關的經濟法中的相關規定也保持一致,這種高度一致性的存在保證了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每項會計準則都能夠為所有人接受。與此同時,會計準則體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獨立審計準則相協調,在建立會計準則體系過程中,可以在適應中國企業的產權特征的基礎上,嚴格遵守產權會計法律制度,不僅落實了規范的企業會計行為,也維護和保障了所有者的財產權益。

        2.熟知并把握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遵循的是價值觀,在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中充分落實了將理論體系與方法技術體系想結合的思想,使得會計準則體系更具中國特色。由于我國所有制結構具有特殊性,要想將會計基本要素準確的反映在會計準則中,應在遵守國際慣例的前提下,針對我國當前的市場性質和形態,運用產權經濟學對產權要素進行表述,以此來確定會計準則中的基本要素。在遵循國際慣例的情況下,應確定選用資產、負債和權益作為會計準則的基本要素,在考慮市場性質的情況下,應從占有的產權、使用的產權、收益的產權和處置后的產權的角度充分考慮。

        二在產權會計觀確立的基礎上進行的產權會計變革

        一般來說,契約是一種能夠有效控制企業產權經濟關系和社會產權經濟關系的手段,尤其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市場與契約的關系更顯得緊密,也可以說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契約化社會基礎之上的。會計作為處理經濟關系的手段之一,其對產權價值運動過程與結果的反映和控制,也可以說是一種對契約進行監控的過程,瓦茨曾說過關于會計對契約進行監督的理解,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發展,產權結構不斷變化之中,而會計與審計就是產權結構不斷變化發展的產物,會計是一種手段,是一種監督契約簽訂和執行并能夠維護產權的法律手段。從中我們可以知道,企業總體契約結構的變化會使得產權會計發生變革,現如今,為加強對企業總體契約結構的描述力度,有學者將企業的契約結構進行了聯盟,契約結構聯盟的基本環節主要分為八塊,分別是稅收契約、產權契約、債券契約、審計契約、商務契約、工作契約、報酬契約和商事契約。這些契約環節的設置是貫穿于產權價值運動的全過程之中的,這些基本要素分布在契約聯盟的外部和內部,在一定情況下它們能夠交互發揮作用,不僅可以實現內部產權和外部產權經濟關系的合理轉換,也可以使會計實現對契約的全面確認和監控。在進行不斷的循環工作中,產權會計能夠使產權經濟運作的契約監控保持在系統的狀態之中,從而對所有者、經營者和工作者的權益進行全方位維護和有效保障。

        企業組織體制改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現代產權制度和企業現代產權制度,而企業金字塔式的層級體制改革作為企業組織體制改革的關鍵,不僅影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治理結構的改善,因此,企業只有合理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才能實現組織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要想處理好企業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必須從以建立產權控制為中心的責任層次分明的內部控制制度出發,建立完善的企業組織制度,在以所有者投資為中心的內部控制中,要以所有者和投資者為中心,完善產權所有者治理結構,將所有者和投資者的權益實現作為追逐目標;在以經營者為中心的內部控制中,完善產權經營者的治理結構,將實現有效經營和管理作為追逐的主要目標。

        綜上所述,會計準則體系的每項會計準則都以產權會計法律制度為基礎,熟知并把握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此為主要內容建立科學會計準則,不僅可以充分體現出產權會計觀的精神,也可以促進產權會計的有效變革,在進行產權會計變革中,應充分考慮契約聯盟的作用和企業租住體制的改革。

        參考文獻

        [1]肖小鳳,王善平. 中國會計學產權學派的興起與展望[J]. 時代財會. 2001(03)

        [2]郭道揚. 論產權改革與會計產權觀[J]. 財經論叢. 2004(01)

        第3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民辦院校的學生普遍學習方法不恰當,不會靈活變通。有的學生學習很用功,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講的每一句話恨不得都記下來,做筆記也很仔細,布置的作業也認真做。如果按照上課講的,這些學生都能夠掌握,但如果稍微做一下變通或把幾章的內容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老師有耐心,多講講其間的聯系,另外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經常回顧以前的內容,使學生不至于顧此失彼,邊學邊忘。工科的學生同樣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們強一些的是遇到關于數學方面的問題不會像其他專業學生那樣害怕甚至回避,而且相類似的問題一點就通,掌握得好的學生甚至不用講自己就能理解。西方經濟學的內容很多很雜,無論哪類高校,大部分學生都會覺得很費力,對于民辦院校的工科生來說也一樣,因此有的學生就會產生惰性,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據筆者了解,這類學生無論學什么課程都有惰性,他們認為上大學混個文憑就行了,有畢業證更好,沒有也無所謂,學位證壓根就沒想過要拿。因為他們的父母早已經把他們畢業以后的事安排好了,這樣他們學習更沒有動力。

        西方經濟學教學體系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該課程作為一門外引課程,同時也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主要研究內容是西方國家幾百年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與基本問題,其中的許多理論與我國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國情差異很大,常常會使學生有種“所學非所用”的感覺,尤其是工科的學生。同時,西方經濟學又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形成,并且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和數學論證,讓學生感到抽象枯燥難以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西方經濟學的樂趣。

        西方經濟學的邏輯體系是比較嚴密的,筆者認為在授課時首先應當介紹該課程的理論體系,使學生對其有初步了解。另外應當注意對于工科的學生講授的內容應當有所側重,不用什么都講。在介紹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時,首先由供求定理引出其核心理論———價格理論,其次分別介紹決定價格的兩大微觀經濟主體———即居民或家庭的消費行為理論及企業供給行為的決策過程。企業的決策過程從兩方面入手分為生產論和成本論,要注意使學生明白這兩個理論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否則學生很容易混淆。再次引導學生思考連接兩大微觀主體的紐帶———市場(包括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根據幾個標準可以把市場成分為四種類型: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壟斷市場。在此基礎上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最后指出市場不是萬能的,會出現市場失靈的狀況,這時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從而介紹微觀經濟政策。

        在介紹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時,以國民收入為核心,首先從國民收入概念開始,介紹國民收入的界定及核算方法,在此基礎上,討論國民收入的決定;其次,利用IS-LM模型分析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同時對均衡利率的決定進行分析;再次,從政策理論與政策實踐兩個方面,仍借用IS-LM模型,論證財政或貨幣政策的運用組合方式以及政策效果,落腳點同樣在國民收入;剩下的部分不用介紹太詳細,主要介紹失業與通貨膨脹、國際經濟學的部分內容即可。

        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體會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雷諾茲就提出,要對西方經濟學進行改造,使之適合于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分析。他指出:“人們把西方經濟學的工具應用于不同類型的經濟時,很少會發現這些工具是完全適用的或完全無用的,一般是經過適當的改造有些用處。”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夠僅僅講授原理,更重要的是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與原理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工科的學生,他們接觸經管類的課程有限,幫助學生利用有限的經管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的經濟社會問題,是每一位給工科學生講授西方經濟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針對民辦院校工科學生的特點,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一方面,西方經濟學對于工科學生來說,一般作為選修課或者考查課,(如筆者所在學校就作為考查課),對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也不需要什么知識都講,主要講解最重要的知識,另外,這門課的課時通常也不會很多,經常是不夠用,這就要求教師把握重點,把重點講解清楚、透徹。另一方面,既然該門課是考查課,學生會產生不重視的態度,學習起來自然也不“上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上心”是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如案例教學法、視頻講解結合法、畫圖法等。同時也要多介紹該課程的前沿理論,使學生對現實世界中的經濟問題更感興趣。

        (二)采用適合的本土化案例教學

        第4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了基礎性理論知識、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相配套的模型建立,而這些方面的內容都是為了國家能制定出良好的經濟政策做指導的,因此本文分析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將從三個方面展開。

        1.宏觀經濟主要衡量指標分析

        要想了解宏觀經濟,就需要知道哪些指標是可以衡量宏觀經濟的。首先是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被全球很多國家所采用,主要是由于他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在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需要核算消費總數、個人投資額度、政府的支出額以及國家的凈出口額四個方面,并將這四個方面相加,得出的結果,其結果如果為正數,表示目前國家的經濟狀況是處于發展的,這個方面包括人們的收入、消費能力都在增加,如果為負數,則表示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太理想,由此國家需要采用相關政策來加強重視。其次消費物價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了解到一個國家各個不同地區的價格情況,物價水平的高低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購買能力的大小又影響了商品的生產商、經銷商以及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國家需要了解這一指標的數據,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最后是失業率,失業率與物價和經濟發展狀況是存在一定關聯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失業率較高,則意味著通貨膨脹率低,從而說明了物價水平低,反之,如果失業率高,則表示經濟不景氣。

        2.宏觀經濟的主要分析方法

        (1)通過數據收集并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一般而言是收集衡量指標的數據,在收集和統計完數據后可以采取三種方式進行分析,一是以物價水平的變化為依據,進行前后數據結果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對比;二是通過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來進行年度、季度以及月度的分析;三是各個因素的權重進行對比,看哪個因子能占據影響數據結果的重要比例,從而研究數據結果的結構變化。(2)通過經濟預測的方式進行分析。經濟預測一般是在理論基礎上,依靠眾多專家的討論和調查進行預測;通過數據收集進行先后時間對比分析,并剔除其中的客觀因素,從而能減少一定的誤差;另外就是采取建立模型的方式進行預測,這種方式進行預測的結果較為客觀和準確。

        3.宏觀經濟的主要宏觀政策分析

        國家根據宏觀經濟的主要衡量指標,收集相關數據后進行數據分析,最后根據結果來制定改善經濟現狀的政策,其主要是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調節國家的需求和供給。國家的財政政策是通過增加或是減少購買和支出能力,調整個人、企業或個體等方面的納稅比例來制定財政政策,調整政策狀況。比如當經濟不景氣時,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支付,政府就要出面購買,反之,在經濟發展比較快速的時候,政府就要減少購買力度。對于支付能力同樣是在經濟不景氣時,通過對喪失勞動能力或是退伍軍人發放補助,或是對特定的農產品給予一定的補助,來增加政府的支出,反之則減少補助比例或是延長補助時間。貨幣政策是為了實現國家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服務的,通過調節利率、發行貨幣的總量等措施來進行控制和調節市場經濟,比如出現通貨膨脹現象時,可以采用制定貨幣的發行量來調節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當需求不足時就可以增加貨幣的發行量來平衡經濟。由于貨幣政策中含有更改利率的部分,因此也能通過利率來保證物價的穩定。此外還能吸引人們合理地將多余的資金用來投資或是儲蓄,從而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結語

        第5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關鍵詞】激勵制度;政府;法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D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6-101-01

        一、我國公務員制度中激勵機制的理論依據及主要內容

        (一)激勵機制理論依據

        1、激勵的涵義

        激勵就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鼓勵行為,形成動力,使其振作的意思。是通過某種合適的、健康的刺激,促使完成目標的行為,保持高度積極狀態的某些心理需求的外在因素。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是在外部某種刺激的前提下,使人產生一股內在動力,朝向所期望目標奮斗的心理活動過程。

        2、激勵的基本原理

        管理學中圍繞著激勵問題的研究形成了幾種主要的激勵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阿爾德弗的ERG理論、麥克米蘭的激勵需要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等。這些理論的代表人物根據對激勵問題范疇及涉及概念的不同理解,形成一家之言,建構了獨有見解且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但無論哪種激勵理論都必須遵循激勵的基本原理,并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闡述各自理論的獨到觀點。激勵的基本理論,即激勵是一個循環過程,在激勵的過程中包括四個階段:滿足人的需要的產生;激發在需要的作用下產生的動機;鼓勵在動機作用下引發行為;引導目標。這四個階段前后承接、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完整的激勵。

        (二)我國公務員制度中的激勵機制的主要內容

        公務員制度中的激勵機制是以滿足公務員的需要,調動、激發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為出發點,根據客觀需要,結合公務員隊伍實際情況建立的,是激勵理論精髓的制度化體現。是指政府引導國家公務員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以實現共同的行政目標,按預定的標準和程序將行政資源分配給國家公務員或行政組織的過程。簡言之,國家公務員的激勵機制是政府引導國家公務員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以實現行政目標的過程。我國國家公務員制度中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公務員的錄用、獎懲、職務升降、考核等環節。

        二、我國政府現有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政府激勵機制的構成要素變化以及由此造成政府激勵偏差,說明我國政府的激勵機制出現問題,亟待重構。中國政府激勵機制問題主要有:

        第一、政府激勵機制構成要素的變化,沖擊政府激勵機制,使政府激勵機制運轉不靈。政府激勵原則由過去的精神激勵原則轉向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還有目標激勵原則、內外激勵原則和公正公平激勵原則轉化;激勵客體由原先的受壓迫的勞苦大眾,工人階級,而現在政府激勵客體不僅是地位不同民眾(成為國家的主人),還有外來的人;激勵主體范圍擴大,由中央政府單一承擔到地方政府、中介組織、甚至民眾自己參與的巨大轉變;激勵手段由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到現在的經濟激勵、管理激勵和法律激勵轉變。這些構成要素的轉變,無疑給現有的政府激勵機制平添了不少變數。

        第二、政府激勵客體需要沒有被滿足。滿足激勵客體需要是政府激勵機制得以運行或者運行良好的標志。人們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他們的需要絕大多數是經濟利益需要,而政府過去滿足人們主要是精神需要,這顯然不能很好地迎合人們的基本需要,從而也就不可能依據激勵客體需要建立一個合適的政府激勵機制,導致政府激勵人們積極性水平的降低。

        第三、政府激勵理論急需重構。西方政府激勵理論,由于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我們不可能全盤吸收。我國政府過去的政府激勵理論由于始終沒有解決好物質和精神之間的關系或者正確理解二者在激勵人們過程中的地位,以此構建的政府激勵機制難免會與時代脫節,需要構建新的政府激勵理論。

        三、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中激勵機制的對策思路

        (一)轉變觀念:批判繼承傳統思想,培養創新時代意識

        適應社會發展,符合時代主流,與時俱進地轉變觀念是完善公務員激勵機制的前提。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轉變觀念是改變行為的前提。

        (二)優化環境: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優化公務員制度運行的環境是完善國家公務員激勵機制的基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公務員激勵機制有效運行提供物質基礎和環境資源。

        (三)克制非正式制度激勵機制滑向腐敗

        計劃經濟時代的激勵機制存在著從內部瓦解其激勵效用的因素,因此是一種不得不嚴重依賴非正式制度激勵機制支撐正式制度激勵的扭曲化激勵體系。就其內部瓦解因素看,成型于計劃經濟時代的激勵機制難以滿足激勵對象的各種需要,也難以采取針對不同激勵對象的個別的、有效的舉措為取徑,更難以建立起激勵者與被激勵者之間相互尊重的平等激勵關系。于是,在人們的行為都需要激勵,尤其是被激勵者本身更需要巧妙的激勵才會作出積極向上的舉動的情況下,正式制度激勵的效用缺乏將使被激勵者不得不轉向非正式制度激勵的效用,以彌補正式制度激勵效用的嚴重短缺。

        以法治化的正式制度激勵機制建構重建現代治理者激勵機制,乃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這涉及政府運作機制轉型和社會自主機制再造等重大問題。但是,只要人們期待治理者理性化行動,并由此帶動整個社會公眾理性化行為,那么,這樣的建構過程即使再漫長,也將是人們不得不尋求完成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曹衛紅.新組織管理心理學[M].中國物價出版社,2000.

        第6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6-0051-02

        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高校經濟類專業課程設置中一直作為核心課程,管理類專業也視其為專業基礎課。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對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運用有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是所有經濟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探討與西方經濟學體系及原理相適應、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在西方經濟學授課中遇到的問題,聯系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理論體系龐大,授課內容多且抽象,學生普遍感覺不易理解。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利用的學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體系日益龐大,授課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加大了課程的難度。不僅如此,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媒體中雖然頻繁體現,但要真正理解其理論體系或實質問題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西方經濟學更加抽象和難以理解。

        2、學生對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普遍感到困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由各種經濟變量關系聯結在一起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它的數學模型與定量分析較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大多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不習慣接受,尤其不容易把這些圖形和公式的經濟學涵義同文字描述統一起來,從而很難真正理解經濟理論的含義。學生很容易對西方經濟學產生乏味、枯燥、難學的印象,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3、教學手段、方法單一,教學中理論講授過多,理論與實踐脫節。由于高校教學設施建設滯后,導致很多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支筆一張嘴,進行“填鴨式”灌輸,從課程開始到結束,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理論、畫圖表、講模型、推公式。因為內容多而課時有限,教師只能注重理論的講授,沒有時間聯系實際和補充理論以外的信息,致使教學內容更枯燥乏味。這種以教師“教”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缺乏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習慣于通過被動的死記硬背來了解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一些結論性的原理,而對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卻不甚了解,不能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同時,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背景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有較大差異,客觀上也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錯位,另外開課年級較低,學生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展的認識、理解較為膚淺,都影響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4、教材內容老套、陳舊,重技術而輕經濟思想,導致教學質量偏低。西方國家的初級經濟學教材注重基礎和經濟學普及,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書中幾乎沒有數學,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了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并能在生活中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適合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作為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理論研究、總結和指導,伴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快速發展而發展,其內容已不再局限于新古典綜合派的體系和內容,而目前我國各高校所用的教材盡管版本不同,但都仍以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體系為主,內容老套、陳舊,無法為學生理解某些經濟現象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不僅如此,由于學時的限制迫使我們的教材在技術和思想之間選擇了側重技術,即數學表達居主導地位,教師在介紹數學表達方式后再介紹經濟學思想,結果使許多學生掌握的經濟學似是而非。此外,高校教材市場的壟斷導致教材抄襲現象嚴重,習題質量偏低。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注重課程鋪墊,講授好導論。其實,經濟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往往在學的過程中感覺經濟學抽象、枯燥、晦澀難懂,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缺乏必要的“經濟學”鋪墊。因此,講授好課程導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尤為重要,在導論的講解上多花點時間是必要的。首先,簡要講解經濟學的發展史,從19世紀90年代馬歇爾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學的出現,再到20世紀70年代“滯脹”現象的形成,讓學生樹立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其次,明確微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消費者和廠商,宏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政府部門,在此基礎上將宏觀、微觀經濟學進行聯系和區別。再次,構建課程學習框架,引導學生順著“框架”去學習。最后,明確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為學生以后把握微觀供求模型和宏觀AD-AS模型打下基礎。

        2、講授好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現代經濟學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作為分析工具。雖然數學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確定性和精確性,但是經濟學畢竟不能等同于數學,西方經濟學理論對于初學者本來就比較抽象,如果再在課堂上大量使用數學工具,學生會覺得這門課遠離生活實際,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所以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理解經濟模型背后的經濟涵義上。基本概念是決定該課程內容分析正確與否的關鍵,沒有基本概念作為思維的根據和手段,就不可能找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基本原理是對各種經濟問題的分析,力圖尋找出經濟現象本身的客觀規律,包括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乘數原理等等,這些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得到了證明,在西方國家的經濟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這些概念和原理是我們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問題的基本工具。只有掌握了這些概念、原理,才能提高學生邏輯分析問題的能力,深入掌握西方經濟學的精髓。

        3、通過對比學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西方經濟學的很多理論是通過圖形推導出來的,弄懂圖形才能徹底掌握理論的實質,但學生普遍認為圖形太復雜了,寧可死記硬背文字,也不愿意仔細研讀圖形。事實上學好這門課的訣竅之一就在于利用圖形。對于圖形,筆者在教學中提出了三方面要求:(1)要求看懂圖形,了解圖形說明了什么原理;(2)要能借助于圖形來解題,不僅會看圖,還要會用圖;(3)對相似的圖形會對比。西方經濟學中很多圖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對比性。例如,AD曲線的形狀和微觀經濟學中市場需求曲線形狀相似,它們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短期的AS線和市場供給線的關系又如何?通過對比,同學們不但溫習了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還加深了對新內容的理解。又如,MEI曲線為何比MEC曲線更陡峭?這是教學難點,可以讓同學們回憶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這兩個知識點在圖形上很相似,從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長期的總供給線、長期的Pc曲線和微觀經濟學中土地的總供給線形狀也極其相似,同樣可以進行對比,等等。

        第7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在社會經濟大環境中進行的,企業的戰略、營銷、財務、生產組織、技術選擇、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基礎經濟知識。因此,從市場經濟學、管理學再到企業管理,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研究和管理經濟組織的基本思路。通過這三門課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決企業經濟活動問題。在此背景下,企業管理概論課程應運而生,其落腳點是對現代企業的運作及管理進行研究,指導管理實務,使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更具有針對性。當前,職業教育也處在巨大的變革中,人才培養已從封閉、單一型的教育轉向開放、復合型的教育。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質,成為中職、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加強對學生經濟管理素質的培養正是適應這一轉變、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因此,不少職業院校相繼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加入企業管理概論這門課程,以期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就業做準備。

         

        一、課程內容

         

        企業管理概論課程是以市場經濟學和管理學為理論基礎,融市場經濟基礎知識和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于一體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技術,樹立經濟觀念和現代管理觀念,以適應基于現代技術環境與科學管理條件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職業院校教學的主要對象都是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加之生源,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所以應以市場經濟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以現代企業管理為重點構建這門課程。將該課程的培養目標設置為,以讓學生了解、理解必備的經濟與管理的基本知識為出發點,介紹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實務。其中,“現代企業管理”模塊涵蓋了企業管理實務、企業運作過程及管理、企業資源配置及管理、企業與企業環境等內容;“經濟管理基礎”模塊涵蓋了管理組織,管理職能與管理原理,消費者、生產者與政府行為,市場供求分析,市場經濟基礎等內容。這樣就突破了以往的企業管理教材結構體系,以現代企業管理為主線,將經濟基本知識、管理基本知識和企業管理實務融為一體,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也便于教師根據各專業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做出取舍。

         

        二、課程意義

         

        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經濟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正是中職、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開放的現代社會中,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與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筆者學院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反饋,我們發現企業中的許多工作、問題都與管理和技術密切相關,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生產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懂得企業管理知識,樹立經濟觀念,掌握技術經濟分析方法。為此,學院近年來不斷加大企業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許多學好這門課程的學生更能勝任管理崗位,也能更好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將來的發展、成才提供了保證。

         

        三、課程教學

         

        1.課程要求

         

        企業管理概論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對職業院校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要求上要有所降低。為此,我們將本課程的要求設置為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熟悉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現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了解現代企業運行的基本規律以及企業主要部門的管理內容,學會溝通、協調與配合;樹立經濟觀念,初步具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

         

        2.教學方法

         

        企業管理概論綜合性、實踐性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讓學生樹立經濟意識和管理意識,指導學生學會用經濟觀點、管理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其次,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企業管理是對管理的規律性的認識,是對企業管理實踐的總結與概括。這就要求教師教學切忌照本宣科,而應深入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企業管理知識。最后,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企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哲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各種專業技術。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各種知識的綜合應用,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職業院校中開設企業管理概論課程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與手段,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第8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專業后續課程的基礎。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金融學、市場營銷、報關與國際貨運、管理學等專業均屬于經濟管理類專業,《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上述各專業的基礎課開設。然而,在大部分高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課堂教授為主,學生參與課堂遠遠不夠。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存在三個弊端:一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教學地位以教師為主,教師講的過多,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過少,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談不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教學質量不高,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二是以課堂為中心,與現實社會脫節。教師偏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和說明,缺乏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學生學習了很多理論問題但無法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更無法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的目標導向型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滿足于書本內容的學習,

        使得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為了考試通過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為此,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在掌握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是經濟學教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興趣引導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西方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研究方法多樣,邏輯性強,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教學。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既有經濟學的發展歷史,又有不同的經濟學流派;既有宏觀經濟的整體分析,又有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既有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和教訓,又有社會化大生產的規律總結;研究方法上既有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還有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這樣龐大的內容體系和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數學分析方法在經濟學課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是《西方經濟學》課程有別于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經濟學中數學的運用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運用數學公式來推導、論證經濟理論,在輔助其他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難度不大。二是編制數學模型,計算、驗證經濟學理論或進行經濟預測,學生普遍難以理解和掌握。這種定量分析雖然能使經濟學更能應用于實際,使分析結果更加科學,但在學生數學基礎普遍偏差的情況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經濟學的數學分析方法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西方經濟學企圖為其經濟基礎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在意識形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該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總結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并把經驗提升為理論,以便改善其運行,甚至在必要時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議。因此,西方經濟學具有雙重性質,它既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是資本主義的經驗總結。如何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所要解決的另一個關鍵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

        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重要環節。在《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課堂教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必須加以改革。

        (一)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的現狀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學習。能否學好西方經濟學,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很大關系。教師應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非常熟悉且敏感的課題,可以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大家各抒己見,在辯論中明白是非曲直,使學生了解一些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不僅有利于他們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研究、借鑒西方的一些有益的做法。

        (二)改變以課堂為中心,與社會脫節的現狀

        教師偏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將所學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很多問題的結論要求學生必須牢牢掌握,但如果不講方法,只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大量實例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例如,在講需求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時,需要學生記住: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呈同方向變動;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呈反方向變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可以通過引用大量的富有彈性和缺乏彈性的商品例子,通過對這些商品價格改變后總收益變化的分析,加上幾何模型作圖說明問題,實例分析和理論分析相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價格彈性和總收益的關系。

        (三)改變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的現狀

        這種以教師教替代學生學的單向式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滿足于記憶授課內容,使得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為了考試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也就無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有的學生考核方式下,學習成績的好壞占很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將通過學校的考試作為唯一的學習目標,也有很多老師將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這就脫離了教育的根本。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不在于教會了學生多少個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而是在于教會學生對經濟現象的深入認識和了解,教會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沒有學習能力的提高,單純是知識點的熟練記憶,對學生而言沒有太多的實際價值,對老師而言是教育的失敗。

        三、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財經類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前提和基礎。隨著《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深入發展,其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深入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一)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較難理解理論要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改變單純理論教學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比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使基本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變枯燥的理論為生動的實踐分析,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供求定理的講授過程中,運用谷賤傷農的實例分析說明供給變化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變化的影響;在支持價格的講授過程中,運用最低工資法的實例分析說明支持價格政策的應用;在完全競爭市場理論的分析中,結合農產品市場的特征分析完全競爭市場不存在的原因。通過實際例證的分析,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

        (二)教師主導和學生導向相結合

        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一直堅持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狀,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認識和主張,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思考,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以往大大提高。

        (三)學生考核方式的改革

        第9篇: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內容范文

        任何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任務,都是對其所反映和維護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制度提供信仰基礎,而任何制度與秩序的確立和發展亦需要相應意識形態的形成和支撐。當前我們正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應的,我們所需的意識形態應當由現代市場經濟觀念、人本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和社會主義文化等因素構成。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處于走向成人的公民階段的過度期。其公民意識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我國今后的發展進程,亦對改善整個社會的法治氛圍,貫徹法治理念至關重要。

        一、何謂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近代的產物。其內涵極其廣泛,涉及多個領域。關于公民意識的涵義和構成,國內學者著述頗多。如有學者認為:公民意識作為對公民角色及其價值理想的自覺反映,在本質上必須呈現為與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主體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并表現為合理性意識、合法性意識和積極守法精神三元構成。也有學者認為:公民意識從法律角度看包括國民意識、意識、愛國意識、穩定意識;平等意識、老百姓意識;敬人意識、尊老意識、愛幼意識;公平意識、公正意識、誠實意識;祥和意識、互助意識;法治意識依法意識等等。筆者以為,所謂公民意識,就是意識到作為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并能積極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利,切實履行自己的義務。

        二、憲法意識構筑公民意識的主要內容

        憲法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公民關于憲法的知識、觀點、心理和思想的總和。它包括人們對于憲法知識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對憲法功能的認識,對憲法實施的評價,對于基本權利保護和行使狀況的感受等等。是人們對憲法精神與基本內容的理解、認同與情感。憲法意識使得每個社會成員都能明確認識自己在憲法上是一個自主公民,而不是誰的臣民;是社會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體,而不是無足輕重的客體;是國家法治建設的直接實踐者,而不是法治治理的對象,而只有這樣的社會群體才能構成一個化的公民社會。正如約翰•羅爾斯在其《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一書中所說,“任何文明社會的成員都需要這樣一種觀念,這種觀念能夠使他們把自己理解成為具有某種政治地位的成員——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就是平等的公民身份的政治地位,以及了解這種政治地位如何影響他們與其社會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合格的現代公民應該是能夠認識并意識到公民在憲法上的主體價值與尊嚴,既具有意義上的公民人格。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伦乱中文在线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综合久久性色AⅤ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