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

        第1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文化定義;作用;原因;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自強;文化融合;文化傳播

        注:本文系江西文化廳基金項目“紅色旅游與城市文化現代化協同發展研究”(課題編號:YG2012093)

        《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一周年以來,贛南等地各方面得到了一定發展,瑞金也是其中之一,但要使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得到全面發展,需要大力加強城市文化的建設,從而促進城市“五位一體”發展,實現文化興市、文化強市。

        1 城市文化的內涵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全城成員共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構成要素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觀念文化、自然文化、建筑文化、娛樂文化、行為文化等內容。它包括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的內容,也指市民的人文素養及意識。一個城市的文化實力可以通過硬實力和軟實力兩部分來衡量,所謂文化硬實力指的是城市文化的硬質部分如文化遺產和文化建筑的數量和質量、公共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產業及市場和文化從業人員的發展狀況等。城市文化軟實力有居民的人文素養、文化制度體系、文化傳統與現狀,這指的是其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總之,城市文化是復雜的綜合整體,是自然與社會文化的相結合,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

        2 瑞金城市文化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

        瑞金是革命老區,但城市知名度和競爭力并不高,這與城市文化發展滯后也有關。其文化落后的原因有:從物質文化來看,紅色景區、遺址雖多但經營方式粗放、陳列形式簡單、旅游的體驗性缺失,導致瑞金旅游名城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開發的旅游產品主要是愛國主義教育游,主要功能是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另外的科研考察游、尋根問祖游等都還不成熟,,所以想打造旅游名城這一文化品牌其核心競爭力不夠;從制度文化上來看,國家政策上的資金投入不夠。瑞金是被國家政策遺忘的,再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不佳交通閉塞、經濟基礎薄弱等的影響,致使瑞金用于文化建設的資金不足,也包括用于開發紅色文化產業的資金不夠;從建筑文化上來看,瑞金城建與“紅色故都”形象不符,首先是建筑布局缺乏完整的城市形象,而且連接各景區的交通設施較落后,再者在心理上沒有給去瑞金旅游的人造成一種“紅色故都”的強烈的心理認同感與視覺沖擊力,因為大多數的革命遺址、黨政軍機關舊址在瑞金周圍的鄉村,而中心城區的建筑及道路、廣場、公園、園林等都缺乏紅色元素的滲入,而且環衛設施不完善,目前只有1家四星級賓館和若干三星級飯店,沒有形成游、住、行、食、購、娛的配套體系;從精神文化建設上來看,整個瑞金城市居民的人文素養有待提高,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有待更好的開發,蘇區精神有待更好的外化出來;從觀念文化建設上來看,瑞金從革命地位和歷史價值而言所應有的“革命圣地”地位并沒有在人們心中樹立,這導致瑞金城市發展錯失了應有的機遇;從管理文化來看,沒有實現管理部門的職能融合,同時高層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缺失,講解員和導游的講解水平有待通過培訓提高,無線城市的建設有待完善,高層次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培養。

        3 瑞金文化重塑的意義

        首先,瑞金紅色文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內在精神力量。其一,瑞金文化重塑會使市民獲得自身發展和為瑞金發展去貢獻的動力,有利于市民自身素質的提高,獲得實現理想目標的行為能力、文化素質、技術能力等等。其二,瑞金紅色文化中包含著的精神力量,如道德觀、價值觀、理想信念、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等。這激發著人們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干事創業。其次,瑞金文化為城市發展提供重要的經濟支撐。其一,瑞金特色文化對相關產業會有影響。特色的物質生活、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社會風氣、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是瑞金重要的文化資源,可以促進以紅色旅游為主的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吸引外來人員、資金等的涌入。其二,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會成為朝陽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能有力地推進瑞金經濟的增長。再次,瑞金紅色文化是優化瑞金發展環境的重要推動力。瑞金城市的發展環境外在表現為城市形象,內在表現為瑞金城市文明的程度。城市的每個方面如居民素質、民俗習慣、文化氣息、服務態度等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實現文化重塑,這有利于防止出現千城一面,構建獨具特色的瑞金文化形象,打造個性化的城市,展示瑞金風貌和品質,塑造城市精神,明確城市定位。另外,瑞金城市具有強大的文化競爭力,也就是文化資源、文化發展水平的提高等有利于促進其科學可持續發展,它能融合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是現代城市的特征。

        4 瑞金城市文化重塑的對策

        文化對于城市發展如此重要,而目前來看瑞金文化發展是相對滯后的,所以要進行文化重塑,瑞金文化重塑要通過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文化融合、文化傳播來實現,從而突出紅色城市形象。

        4.1 文化自覺

        首先,政府部門要有文化意識和歷史責任感自覺樹立瑞金“紅色故都”、“革命圣地”、“共和國的搖籃”的地位,加大投入,發掘本身紅色文化資源,如革命人物、事跡、史實加以整理并宣傳,自覺采用先進技術手段改進旅游的方式,增強旅游的原味性、教育性、體驗性,利用有效的藝術形式將蘇區精神外化出來,努力打造紅色旅游文化名城,自覺開發旅游套餐如“紅色生活蘇區風情”、“社會生活風情游”,促進區域旅游合作;自覺加快瑞金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安全保障機制的建設;自覺加大對文化工作人才的培養,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氛圍,加大文藝創新,促進反映紅色文化的戲曲、歌曲、小說、詩歌等文藝作品的創作,使之得到廣泛傳播;自覺加強瑞金紅色旅游城市的營銷宣傳如進高校、進教室、進頭腦“三進”教育、策劃一些文藝活動等;自覺建立紅色文化影視基地、興建紅色藝術劇院、舉辦紅色旅游文化藝術節、開發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建立紅色培訓基地加快文化的傳播;從個人而言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和人文素質、精神風貌,把蘇區精神發揚體現出來,營造良好城市人文環境和人居環境,建設幸福城市。

        4.2 文化自信與自強

        城市文化自信和自強來源于城市文化實力的提升。首先,這就要求對城市文化品位進行重塑,提煉出瑞金城市文化精神如蘇區精神并將它外化為富有個性的文化品牌或標識。文化品牌或標識 可以通過城市建筑、雕塑、產品、人物、園林、遺跡等注入紅色元素展示出來,使人一看到就重溫歷史精神備受鼓舞,真正打造出“紅色故都”。諸如上海的“東方明珠”、紐約的“自由女神”、金華的“火腿”、南開的、昆明的“世博園”、南京的“中山陵”、青島的“海爾”就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典范。所以在城市社區建設規劃中要自覺地注入瑞金紅色文化元素,運用文學、音樂、繪畫、書法、圖書館、學術活動、演出等多方式表現瑞金紅色文化,使之轉化為文化品牌。其次,重塑城市文化品位要加強對瑞金文脈的傳承與延續,形成城市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地位。這不僅要求對城市原有的自然遺跡和文化遺跡即靜態文化形態如古老建筑、民居、街道、廣場等加以保護和修繕,也要對原有的音樂、戲曲、舞蹈、繪畫等動態文化形態、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挖掘、保護和傳承。再次,城市文化品位的重塑,還得提高和培育市民先進的文化意識和人文素養、精神風貌,通過良好的人文環境展示蘇區紅色文化,通過居民的文化素養的提高來體現城市文化品位;最后,結合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和新時代文化特征實現文化的現代化、自強與創新。

        4.3 文化融合

        首先,實現文化部門的管理融合,如文廣局與旅游局和宣傳部門的融合,在紅色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明確政府主體行使指導權,避免部門各自為政,自行其是,實現政府部門管理創新,實現資源和利益歸屬問題的明確性,各個部門協調運作,提高效率。其次,實現政府部門功能的融合,做到瑞金紅色文化產業如紅色旅游與城鎮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要促進城鎮化的建設,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和城市形象,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一體化發展。再者實現文化產業的融合,紅色旅游與文化創意相融合,運用文化創意將陳列單一、靜態的觀光旅游轉變為互動體驗式的旅游,其中可以有節目表演、活動參與通過再現歷史從而寓教育于娛樂之中,還要在旅游中借助高科技的融入增加多媒體信息,采用無線網絡技術多渠道重現蘇區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精神。最后,要實現各種文化的融合,融合其特有的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并結合當代文化加以創新,實現“紅”“綠”“古”的結合,各種文化的融合,共筑紅色文化名城。其中瑞金紅色旅游要與客家文化旅游資源相結合,開發本地特色旅游產品,如客家風味小吃,草鞋草

        帽等。

        4.4 文化的傳播

        首先,傳播的內容上要基于瑞金的歷史,發掘其內在的文化精髓。瑞金是有獨特的客家文化,又是共和國的搖籃、的出發地,在第戰爭時期孕育的蘇區紅色文化是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在那時涌現的革命人物、革命事跡、蘇區精神是值得傳承的。其次,采用新的傳播手段和方式,打造智慧城市。不僅要在各大賓館、商場、辦公場所建設無線互聯網絡、高速wifi構建無線城市,并加強宣傳各種先進傳播手段的使用方法,積極采用微信、飛信、微博、微電影、微報紙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播,還要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口語傳播,樹立良好的城市聲譽與口碑,還要借助書籍、報紙、雜志、手機、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大力宣傳瑞金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在傳播方式上可根據瑞金的實際情況舉辦文藝演出活動,實現紅色文化“三進”,也可開發本地特色文化產品。再次,分析傳播受眾,針對不同層次人群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傳播。從人的需要出發,研究人的需求促使不同人群受到文化的無形的熏陶。針對青少年和高校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采用參觀革命遺址,參加體驗性活動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激發斗志;針對黨政干部公務員可以建立公務員培訓基地、開展紅色培訓,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廉政故事廉政文化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等;針對一般群眾可通過紅色文化藝術節、建黨、建軍等節日活動和觀看紅色影視、戲劇、聽紅歌、品紅色餐飲等使文化在快樂中傳播,促使紅色文化大眾化;對于尋根問祖游可通過回憶、講述人性化的故事和主題如八子參軍、老境子的故事等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人感受親情、愛情、友情的可貴與溫暖,實現文化的傳播打造文化名城。

        總之,瑞金城市文化重塑要分析其文化滯后的原因,堅持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自強、文化融合、文化傳播來凸顯紅色故都的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名城,實現文化強市。

        參考文獻

        [1]陳柳欽..城市文化:城市發展的內驅力[J]. 學習論壇,2011第一期

        [2]任致遠.城市文化: 城市科學發展的精神支柱[J]城市發展研究 ,19 卷 2012 年 1 期

        [3]鐘利民.論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及其實現問題[J]求實,2010(3)

        [4]張鴻雁.論特色文化城市理論體系建構研究與實踐創新———中國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 價值的理論體系與范式建構[J]南京社會科學,2012第8期

        [5]單霽翔.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城市建設城市規劃2007第5期

        [6]徐長山.論城市的文化品位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作者簡介

        第2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地方優秀文化;特色文化課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培養教育年輕一代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中第十八條明確提出“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大學文化。”長期以來,學院立足贛南革命老區、客家搖籃這一地域優勢,堅持“價值引領為先、人文素養為重、全面發展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識傳授,文化熏陶,價值引領”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進地方優秀文化進校園,積極開展以蘇區與客家文化為載體的特色文化課程改革,創新了大學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課程教學,探索出了一條依托地方優秀文化開展特色文化課程建設之路。

        一、構建“二類型、三模塊”立體式特色文化課程體系

        按照“知識傳授,文化熏陶,價值引領”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煉體現時代要求的蘇區和客家文化精華,根據各專業屬性、培養層次、培養要求構建了邏輯清晰的特色文化課程體系,形成了“知識傳授型、技能訓練型、素質拓展型”文化課程模塊,同時為配合上述顯性課程的教學,以優化文化育人環境,強化文化熏陶實踐過程,塑造和完善學生的人格為著力點,開發了大量隱性文化課程,形成了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配合的立體式特色文化課程體系(見圖1)。

        1. 依據課程性質,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顯性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的通識教育課“中央蘇區歷史大講壇”以及有關專業的專業課程,如:“客家音樂”、“中央蘇區文藝研究”等系列課程。

        圖1 特色文化課程結構

        第二類是隱性課程,該類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之外,隱藏于顯性課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蘇區歷史博物館”、“客家文物博物館”、“客家文化資料室”為依托的各類現場觀摩、講解訓練、研究討論等系列課程活動,以及“紅色班級”建設,“紅土情”校園文化節,客家體育運動會,“紅色之旅”和“史跡考察”等活動。上述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輔相成,兩者以合力的形式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

        2. 依據課程功能,分為三大模塊。第一模塊是知識傳授型課程。該類課程以傳授地方優秀文化知識為目標,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特點,開發了“蘇區體育”、“中央蘇區教育簡論”、“中央蘇區文藝研究”、“客家山歌文化研究”、“客家音樂”、“中央蘇區史”、“客家民俗研究”、“客家舞蹈研究”、“蘇區精神與文化”等特色文化課程,教學重點放在基本知識的傳授上。

        第二模塊是技能訓練型課程。該類課程以文化技能訓練為目標,主要包括結合不同學科、專業而開設的“紅色記憶—中央蘇區故事集”、“客家音樂民俗與田野采風”、“贛南采茶戲”、“興國山歌”、“客家民俗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客家味道—客家飲食文化研究”等課程。課程內容側重實踐能力培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參與各種技能訓練活動,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創新意識及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基本技能。

        第三模塊是素質拓展型課程。該類課程屬于通識教育類課程,主要有“中央蘇區歷史大講壇”、“客家文化叢談”等,面向全校本科學生開設。課程內容以歷史發展為線索,貫徹史論結合、歷史和邏輯相一致的原則,對蘇區與客家文化進行了系統簡述。主要目的是擴展學生的地方文化視野,拓展其繼承文化傳統的素質。

        二、創新“三要素、三維度、三互動”的聯動式教學體系

        通過十多年來的課程實施方法改革,不斷探索與積累,建立了三個基本要素(知識、能力、素質)共同作用,三個空間維度(課堂、社團、社會)相互聯接,三種互動方式(課內課外互動、老師學生互動、學校社會互動)交互運用的聯動式特色文化課程教學體系(見圖2)。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要求,借助“課堂、社團、社會”三個空間維度對接,通過“課內課外互動、老師學生互動、學校社會互動”,開展特色文化課程教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蘇區文化、客家文化精華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

        圖2“三要素、三維度、三互動”聯動式教學體系模型

        1. 貫徹“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原則。利用三個空間維度對接,通過以蘇區和客家文化教育的“三互動”,有力地促進廣大學生學習和掌握蘇區歷史與文化、客家民俗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受到蘇區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潛移默化,提高學生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基本技能與創新能力,形成“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勇于開拓、追求卓越”的職業品格,成為“下得去、穩得住、用得上、受歡迎”的具有濃厚本土情感和社會責任的時代新人。

        2. 大力培育和發展學生社團、校內外課程實踐基地。學生社團和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和提升素質的重要載體。學院成立了“大學生紅色文化研究協會”、“客家文化協會”等學生社團,建立了“瑞金密溪村客家文化田野考察點”、“客家研究中心湖江研究基地”、“安遠縣鎮崗圍民間美術教學實踐點”等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在共和國搖籃瑞金、蘇區模范縣興國等縣市設立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在贛州市周邊中小學建立了10余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3. 深入開展課程教學互動活動。在社團活動方面,通過教師、專家等引導,堅持在學生中開展“紅色班級”建設活動,先后建立了“瑞金班”、“于都班”、“興國班”等一批紅色班級。借助中央蘇區歷史博物館與客家文物博物館及谷雨詩社等學生群團組織,每年開展“大學生紅色故事會”、“紅色題材優秀影片展播”、“紅歌大賽”、“蘇區歷史知識競賽”、“紅色文化主題藝術作品展”等系列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同時還堅持舉辦“客家文化展”、“客家書畫攝影作品展”、“客家音樂舞蹈匯演”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社會實踐方面,利用蘇區和客家文化的直觀性、親近性特點,引導學生開展客家民俗、民居、客家族群日常生活等田野考察活動,學院成立了“紅色宣講團”,聯合井岡山大學組建了“贛中南紅色文化宣講團”,讓學生深入同學中宣講紅色文化和蘇區精神,發揮學生自我宣講、自我教育的互動作用。組織大學生紅色文化宣講隊員向贛州市中小學生宣講和傳播蘇區精神。同時,積極組織大學生服務團下鄉村宣傳和傳播客家文化知識。通過實踐活動,深化了學生對蘇區、客家文化及其精神特質的認識與了解,完成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認識過程。

        總之,該教學體系通過“課堂、社團、社會”與“課內課外互動、老師學生互動、學校社會互動”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達到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目標。

        三、創造條件推進特色文化課程建設

        學院采取各種措施,推進特色文化課程建設,保證有效實施特色文化課程。

        1. 成立課程建設的研發機構。贛南是中央蘇區所在地,蘇區精神的發祥地,也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搖籃。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蘇區和客家文化,成為學院凸顯辦學特色,提高育人質量,弘揚蘇區精神,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資源。學院建成“中央蘇區研究中心”與“客家研究中心”,發揮研究基地的研究優勢,將其成果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

        2. 挖掘課程建設的實物資源。學院注重教育教學的直觀性,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先后建設了“中央蘇區歷史博物館”和“客家文物博物館”,通過實物、文獻、圖片等資料展示,系統勾勒蘇區與客家歷史文化沿革與概貌。學生通過參觀活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互相之間開展講解活動,提高了學生實踐技能,對學生品格熏陶、性情陶冶、文化傳承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3. 建立專門的課程教學團隊。學院通過內培外引,打造由專家、教師、老等組成的優秀教育教學團隊。形成了一支由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省級教學名師、學術骨干組成的高素養校內專業教育教學團隊。通過柔性引進等方式,聘請了著名黨史、文化史專家為學院特聘教授,定期來校開設專題講座與交流。近幾年來,學院先后邀請了中央黨史研究室、總參謀部的一大批專家學者走進校園,與大學生共話成長,播撒紅色文化種子,促進大學生提升思想境界、豐富精神家園。定期邀請健在的老或老后代現場教學,以增加教學的生動性與直觀性。

        4. 制訂加強課程建設的規章制度。為了加強對特色文化課程建設的統籌規劃,推進特色文化課程建設,使特色文化課程管理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學院出臺了有關加強特色文化課程建設的規章制度,先后出臺了《精品課程建設管理辦法》、《關于把蘇區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推進“蘇區精神進校園”工作方案》等,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及教師在特色文化課程建設中的作用,完善課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充分發揮特色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全面提高課程建設質量和水平。

        5. 形成以科研促教學的課程建設機制。為了加強特色文化課程建設,學院非常重視科研促教學,通過科學研究為教學源源不斷地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把科研中獲得的新知識及科研新成果及時融入到文化育人中,實現地方優秀文化研究、育人、傳承創新一體化。學院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引入課程建設的導向政策,建立了教學科研雙重考核制度,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的自我激勵機制;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的自我激勵機制;對科研成果引入教學所產生的效益進行科學評估機制;創造科研成果促進特色文化課程建設的良好氛圍。近幾年來,主編出版《中央蘇區研究叢書》(十卷本)、《高校校園文化研究》、《校園文化學簡論》等專著,獲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50多篇教研論文。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社科基金等項目。在教研與科研的帶動下,文化育人資源不斷得到更新和補充,出版了全國第一部“中央蘇區歷史大講壇”教材,“校園文化學”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特色文化課程教學內容緊跟學科前沿,將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有力地推動了教學。教學改革成果“傳承地域優秀文化 創建特色文化課程”獲江西省第十三批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第3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一、探討武鄉旅游扶貧的意義

        目前我國有592個國家級貧困縣,大多數貧困縣都處于山區,由于各種原因,這些貧困地區很多優質豐富的旅游資源得不到保護開發與利用,同時也沒有使當地老百姓經濟收入有所提高。在旅游資源富集的貧困地區,如何發展旅游業,造福廣大人民群眾是一個重要課題.。武鄉縣是全國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對武鄉旅游扶貧工作進行歸納分析,對山西省以及全國貧困地區的旅游扶貧工作都有較大的借鑒意義,本文以武鄉縣磚壁村為典型對武鄉縣旅游扶貧的得失就行探討。

        二、武鄉磚壁村旅游扶貧的背景

        武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目前,全縣有貧困人口33000人,占農業人口的18.3%,貧困村215個,占行政村的57%。而磚壁村就是貧困村之一。磚壁在離縣城45公里遠的東部山區蟠龍鎮境內,全村有128戶人家,430人。該村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溝壑縱橫,又深又陡,地勢險要,一面靠著太行山,其余三面均是深溝。磚壁村總面積有12000畝,但耕地面積僅有960畝,并且耕地狹窄,多數處于臺塬山坡上。村子里面山很高,溝很深,土壤貧瘠,沒有任何自然資源。2010年村里平均每人的年收入只有2600元,是個典型的國家級貧困村。在時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該村成為八路軍的總部所在地,磚壁村是有名的紅色搖籃和革命圣地,可以與延安、井岡山齊名,八路軍總司令部曾經在此地駐扎過三次。

        三、武鄉磚壁旅游扶貧的成果

        1.以紅色旅游文化宣傳為主的扶貧。武鄉縣在國內許多城市舉辦了旅游推介會,加大了在地下街道、公共場所的廣告宣傳力度,在太長高速、邢汾高速等道路沿線進行了圖片漫畫的宣傳,讓省外的人民群眾更多的了解紅色革命老區武鄉,提高武鄉的知名度。以上這些措施重點加強了當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武鄉八路軍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的到來,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以來,武鄉縣磚壁村從當地實際出發,實施了一村一山一溝的總體規劃,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一村是指磚壁舊村改造,一山指的是游擊戰體驗園的開發,一溝指的是八路軍總部舊址前溝的開發。這項規劃的成功實施,不僅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居住條件,而且結合當地實際條件發展了因地制宜的紅色旅游產業,帶動了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減少了當地人口的流失,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

        四、武鄉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環境影響問題。武鄉磚壁村的磚墻在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對環境產生了影響,主要有建筑工地揚塵、機械噪聲、廢水、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噪聲對當地居民的影響,還有景區垃圾處理作I,按游客每人每天生產0.15公斤計,景區服務人員按每人每天產生1 kg計,預計固體垃圾廢物年產生量可以達100 t。

        2.產品開發問題。目前磚壁村的旅游資源相對單一,僅限于紅色文化旅游的重點開發,磚壁村可以依靠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重點建設農業設施,開發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農業旅游,比如農業景觀觀光游,農業采摘游等,這些旅游產品的開發既有良好的資源基礎,又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3.客源開發問題。目前武鄉磚壁村的旅游者主要是基層黨員、大學生等,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高,這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全民大眾旅游。此外,由于到磚壁村旅游的人群主要限于大多數黨員和大學生,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參觀培訓學習,停留時間較短,因此留不住游客成了目前磚壁村旅游業最大的問題。

        4.利益分配問題。武鄉磚壁村的旅游開發使當地部分群眾受了益,但這種受益并沒有實現全覆蓋,沒有實現精準扶貧。在磚壁村,游客的到來使當地的住宿、餐飲等經營者的收入有所增加,但磚壁村附近的安樂莊村、土河坪村、煙里村依然處于貧困之中,并沒有從中得到實惠,反而對他們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少數群眾對游客產生了厭煩情緒。

        五、武鄉磚壁村旅游扶貧的借鑒意義

        武鄉磚壁村的旅游扶貧工作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貧困地區經濟落后,因此在進行旅游開發的時候,容易模仿其它成功開發地區的模式,忽略自身的地方特色,因此開發時需要在開發前做好規劃,把握當地特色文化,精確定位當地旅游產品,不要一味的模式化。同時還要注意保護性開發,避免對當地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2.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貧困始終是一個不能繞過的問題。旅游業的發展既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緩解了貧困,又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當地的扶貧效益,因此必須重視旅游扶貧的效果,要通過旅游扶貧開發來引導群眾致富,增加群眾收入,讓更多當地在外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積極參與旅游扶貧,讓更多的當地人受益,只有這樣的開發才能達到開發的目的,這樣的開發才更加可持續。

        第4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1.1研究對象

        五龍村位于古田鎮著名的“舊址”的東側,彩眉嶺山下,由五甲、鄧家坊、白蓮塘、黃龍口、大坪5個自然村組成,面積18.67km2,其中耕地面積116.33hm2,山林面積逾1933.33hm2,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擁有豐富的水力、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的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該地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長冬短,溫熱濕潤。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水量1640mm左右,無霜期達300d,年平均日照約為2000h。五龍村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生態資源優越、歷史文化遺跡突出、城鎮風光古典、山水景色宜人、農事體驗豐富的特點。

        1.2調查方法

        此調查主要采用的是現場實地調研,對上杭古田五龍村社區村民、從事與旅游相關的經營者與個體進行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與實地訪談結合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除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外,共2個大問題,其中第1個問題有3個小問題,第2個問題有4個小問題。所得數據均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比較、歸納和總結。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為87.5%,其中有效問卷168份。

        2結果與分析

        2.1影響農村居民效益的問題

        通過對問卷調查的結果和實地訪談的結論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上杭縣五龍村休閑農業發展中影響農村居民效益的主要問題。

        2.1.1居民參與意識淡薄,參與范圍不全面。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調查的175人中,五龍村的社區居民有32.1%的人為小學及以下學歷,37.5%的人為初中學歷,大約有79.2%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是來自農業,表明居民的學歷低,受教育程度也較低,居民的旅游意識和社區參與的意識也相對淡薄,對旅游影響感知與社區參與了解不完善,相比農業生產居民很難主動參與旅游。而對于管理人員來說,由于受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思維方式觀念的束縛,以及對旅游業的不熟悉,使得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一般較多采用行政手段如頒布法規等,而沒有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使得居民很難真正參與到旅游規劃和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來。以上種種都限制了居民參與旅游的廣度和深度,及居民優先參與的意識,這樣一來,極大地縮小了居民受益的范圍。

        2.1.2旅游經營業主管理粗放,服務水平較低,缺乏專業人才。五龍村休閑農業發展的開發與建設過程中,多數處于較低層次。經營業主和工作人員基本都是當地農民,科學專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較少,旅游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而且在實際操作中,經營者服務意識與自身素質不高,接待水平較低,存在忽視管理、不注重質量、收入較低的現象[4],經營業主們既是管理人員又是服務人員,是一種粗放、渙散經營的模式。這樣的管理與服務水平必然不會吸引游客前來消費,進而影響整個村的收入情況。

        2.1.3盲目跟風,缺乏特色,民俗游模式單一。當地某些領導或經營者在發展過程中,急于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沒有認真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憑著一股熱情,盲目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導致同一地區內,產品雷同,重復率高,缺乏特色。農業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游、休閑農業鄉村游以及紅色文化游模式單一,出現了“開門迎客、進屋獻歌、參觀留影、走馬觀花”等流于俗套的形式[5]。缺少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的深度挖掘與開發,文化內涵不夠深刻,出現很多鄉土不“土”、農味不“濃”的情況,導致市場混亂,無序競爭激烈,這樣的一種無特色經營模式無疑會對村民的利益造成損害。

        2.1.4品牌意識不夠,品味檔次不高。休閑農業旅游,關鍵是品牌的塑造,而特色就是靈魂。五龍村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品牌服務意識不夠強烈,未樹立鮮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體影響力不大,多數只是單純地向外界展示某個景點或者項目,而沒有把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知青文化以及綠色資源緊密地結合起來,雖然具有一些特色,但是與其他地方如北京、浙江等特色休閑農業相比較,還屬于較為低級層次的開發,缺乏品牌的塑造以及自身特色內容,沒有屬于自身的特色支柱性產業[6],旅游地的形象不夠鮮明。由于特色商品和特色品牌的缺乏,使得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只能處于低級層次,缺乏生命力,久而久之客源減少,這無疑也是損壞村民效益的一個因素。

        2.1.5宣傳力度不夠,市場客源不足,接待能力有限。近年來,五龍村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當地政府以及村民都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但是社會影響力不夠大,社會知名度不夠高,大多數宣傳促銷休閑農業和旅游產品的方式還是比較原始、被動,依賴朋友關系口碑傳播,很多旅游觀光農業景點項目都不被外界所熟知,僅限于在當地較為出名。通過訪談調查可知,每年5—10月是旅游的旺季,而在余下的半年時間里,民俗旅游基本處于“冬眠”的狀態,導致客源市場不足,進一步影響村民的收入。

        2.1.6農民經營合作組織作用不大,農民效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證。五龍村雖然成立了“農家樂”旅游協會,在一定的程度上該組織給當地居民帶來好處,但是不可否認,在發揮合作組織作用這方面還是存在許多問題的,目前旅游協會的主要工作不僅在于規范“農家樂”業主的經營規范,還做業務培訓和民俗表演隊的管理,但是缺乏對于游客市場信息的掌握以及游客分配、參與旅游事務的農民個人、個體戶對游客信息的掌握不暢,導致農民個人、個體戶總是處于旅游市場的被動地位,在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受益很少,農民的經濟效益實現得不到保障[7],因此旅游協會必須改善內部體制,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1.7商業化日趨嚴重,本土特色日見消亡。隨著城市的游客擁入五龍村,進行休閑娛樂活動。雖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負面影響還是存在的,五龍村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犯了利益最大化的錯誤,出現了景區過度商業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造景觀、商業店鋪出現,商業圈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文化品位開始淪喪、虛假文化興起等不利的影響開始出現[8],這無疑會讓游客產生不滿的情緒,同時也會對本土文化造成沖擊甚至是破壞,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活方式,對村民的社會效益也產生負面影響。

        2.1.8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缺乏科學的安排,破壞可持續性的發展。五龍村休閑農業旅游規模不是很大,整體建設水平不是很高,缺乏科學安排與協調。為求得經濟利益,盲目開發,不惜以破壞農業生產為代價,占用耕地,極大地影響了農業和農業文化的傳承,對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占用,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村內各個景點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比較散漫,休閑農業旅游景點和農家樂的經營各自為政,各顯神通,相互之間沒有進行很好的合作,沒有體現出整合的效應,這些都對休閑農業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破壞,進一步影響居民獲得效益的長期性。

        2.2農村居民實現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上杭縣五龍村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對社區居民的三大效益影響中,主要還是表現為有益的影響,村民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參與積極性,但是由于休閑農業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農村居民參與的程度較低以及他們從中受到的好處不是非常多,社區居民對當地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在各個層面上持有不滿意的態度。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議,以便提高農村居民受益度,最大程度地實現三大效益的正面影響。

        2.2.1增強參與地的旅游認知,提高參與。從當前五龍村的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情況來看,加強全村的旅游意識是極為必要的,同時還要統一政府各個部門的思想認識,達到全村甚至是全鎮人民一致的共識,這樣才能為休閑農業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同時,當地政府應該為村民提供一種樹立自身具備參與旅游的能力的幫助,即發揮政府的各項職能,對村民進行與旅游相關的職業培訓,例如“農家樂”經營與管理服務、景區導游和設施設備管理等,讓村民掌握一門旅游從業技能。同時開展紅色、客家、綠色文化宣傳推廣,提高村民對地域文化、民俗傳統與社區文化的認識理解,從而提升村民的旅游文化素質,以擴大受益群體的范圍,提高農村居民的社會文化與道德觀念效益。

        2.2.2積極培育專業人才,提升服務與管理水平。首先,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加深培訓的規模與質量,可以考慮建立人才激勵機制與教育培訓機制,創建良好的用人環境,吸引更多的旅游高層管理人員到本村服務。其次,對于當地可以用一些有效激勵手段,將社區參與“農家樂”開發與提高社區居民利益相結合,激勵社區居民參與到旅游的開發中。其中可以借鑒的激勵手段有2種:一是資金支持。制定相關的政策,對于參與旅游事務的村民給予發展項目的資金,進行房屋裝修補助,或提供辦證方便、免稅等優惠措施。二是分級掛星。對于所在區域的“農家樂”業主進行分級認證,游客可根據星級進行自我評定等;在教育培訓上,可以加強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的法律、安全和衛生教育以及烹飪、餐飲住宿服務和接待禮儀等的培訓。個人也應該主動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增強各項素質,配合政府和村干部的指引,完善自身,以便更好地從事旅游事務,讓農村居民獲得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文化效益。

        2.2.3拓寬宣傳渠道,進行整合營銷,擴大影響力。自從2010年胡總書記來到五龍村過年,五龍村的知名度得到一定的上升,但還是比較有限的。五龍村一直在積極響應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建設好、發展好五龍村,黨員干部同志要起帶頭作用為全村人民謀利,因此休閑農業旅游有了較大程度的變化,但是由于經驗方法以及宣傳營銷的手段有限,五龍村未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在品牌塑造上有所欠缺。因此,應該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的媒體手段,加強營銷,采取多個渠道、多種媒體進行整合營銷,樹立五龍村鮮明的旅游形象,不斷地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更廣的客源市場,這對于農村居民得到更多好處是很有利的,特別是文化與環境效益。

        2.2.4打造五龍旅游精品,塑造品牌。科學的規劃與利用好五龍村的各項資源,著力打造以“客家文化、綠色文化、紅色文化”為核心的精品旅游線路與特色景區、以農業生產活動為主體的特色旅游活動和旅游產品,不斷提升休閑農業旅游的規模與質量。抓住古田鎮爭創5A級景區的機遇,不斷進行項目景點的創新與更新,以創建特色項目,深度挖掘農業資源、農業文化,努力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檔次的旅游產品,塑造自身的五龍品牌,提高品牌效應,以更好地帶動當地旅游的發展,實現更長久的效益。

        2.2.5科學合理規劃,強化環境與文化保護意識。當地政府應該加強頒布相關政策措施,對景區的商業化程度進行宏觀調控,必要時可以采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文化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提高文化景觀的質量;同時還要加強對居民的宣傳與教育,讓他們主動投入到文化保護的過程中來。發展休閑農業旅游不能以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特別是存在荒廢農業景觀來進行人造景觀的短期思維,而是應遵循以農為景的原則,即在保持原有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結合農業實際增加一些生態、社會以及文化價值,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雙贏,最終提高受益度和保障休閑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第5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生活:十報告中提到,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發展方向,推動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請您談談民兵預備役部隊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有什么特點?聽說您以前在野戰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其相比有什么不同?

        陳大民:我感到,省軍區信息化建設,相對于野戰部隊來說,有共同的地方,但也有明顯的不同。

        一是在建設指導上更加突出主動作為。總部、軍區對野戰部隊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基礎設施、指揮信息系統、武器裝備系統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多個領域,都有整體規劃和具體明確的標準要求,部隊更多的是按統一目標抓落實。而對省軍區的指導則比較宏觀,更多的是需要我們主動根據任務特點和自身實際,按照上級指導方向進行規劃和細化。

        二是在建設領域上更加寬泛。我們除了戰時為作戰部隊提供支援保障外,還擔負支援地方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安保警戒和應對其他公共突發性災害的任務。因此,我們在信息化建設中,既要注重設施、裝備、人才、環境建設,更要符合應急快速動員需求。比如2011年,我們搭建了國防動員指揮信息系統,在上級組織的國防動員指揮演練中,發揮了信息主導、軍地聯動的作用,受到總部、軍區首長高度評價。

        三是建設路子更突出軍民融合。省軍區部隊接受軍地雙重領導,相對于野戰部隊來說具有獨特優勢,能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把軍民融合的路子走得更廣更深。比如,我們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與華中科大、北大方正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發了省軍區日常辦公綜合信息系統,在省移動通信公司組建了民兵信息保障大隊等。

        生活:有些人對于民兵武裝不是很熟悉,甚至覺得民兵屬于戰爭年代,您能談談和平時期民兵武裝存在的價值嗎?

        陳大民:說到民兵工作,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重視這項工作。1962年6月19日,主席在武漢首次作出了民兵工作要“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的重要指示,這些年我們一直沿著這個指導方向開展民兵工作。過去,民兵主要有四項任務:支前作戰、支援任務、保障和其他。現在任務調整為三大類:應急、支援和保障。民兵的職能主要是“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如今,每個地區都有一定的應急力量,根據當地特點及擔負任務組建,隨叫隨到。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和急難險重任務中,民兵都充分發揮了人數眾多、組織嚴密、突擊力強的優勢,為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比如,2011年全省開展的“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中,民兵發揮地域上就近的優勢,整治塘堰426口、修建蓄水池69個、整修溝渠22.5千米,成為農田水利攻堅戰的突擊隊。

        生活:所謂“平時訓練有素,用時才能從容應對”,請問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有什么特點?在這方面有哪些經驗?

        陳大民:我認為,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要在提高平時應急、戰時應戰能力上做文章。我們的主要做法有四點。一是構建訓用一致的內容體系。具體來說,按照“仗怎么打、兵怎么練,擔任什么任務、就訓練什么內容”的要求,突出抓好信息化基礎知識學習、實戰化針對性訓練、常態化應急訓練等內容,不斷提升民兵預備役部隊遂行應急應戰能力。二是創新符合實際的組訓方法。我們利用自身優勢,廣泛開展基地統訓、掛鉤訓練、聯訓聯演,以組訓方式方法的改進優化,增強民兵預備役部隊訓練效益。比如,我們先后組織了非戰爭軍事行動軍地聯合演練,與野戰部隊開展掛鉤訓練,參加聯合防空作戰實兵演習等重大活動。三是融合軍地搞好訓練保障。我們融合軍地資源,優化了訓練保障環境。比如,與駐地部隊、科研機構和編兵單位,共同研發訓練軟件、模擬器材,借用地方通用高技術裝備器材開展特種專業訓練等。四是建立精確化的管理機制。我們主要建立和推行了“三項制度”:訓練預告制,訓練確認制和訓練問責制。

        生活:搞好全民國防教育,是省軍區部隊平時的一項主要任務。請問你們如何開展這項工作?

        陳大民:去年我們組織開展了全省國防教育月活動,這是近年來組織的覆蓋范圍最廣、參加領導干部最多、活動時間最長的一次。我們與省委、省政府聯合發文,集中組織全省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參加,通過學習國防知識,培養軍事素質,體驗部隊生活,強化國防觀念,使大家在營造關心國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的濃厚氛圍中發揮堅強的領導作用。具體開展了10項活動,主要有開設專版專欄宣傳國防知識、對擁軍典型進行報道、黨校設置兩堂國防教育課程、召開常委議軍會議、群發國防教育短信等。

        生活:請您談談在國防動員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陳大民:先進的指揮手段是保證國防動員行動有效實施的物質基礎。在2011年我省組織國防動員指揮演練試點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信息化戰爭對國防動員指揮的要求,堅持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我們通過有效整合軍地信息資源,構建了國防動員指揮“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五個系統”的指揮手段,實現了指揮部和各執行機構之間語音、文電、視頻、數據互聯互通。一個中心,指的是依托省地下指揮防護工程,構建具有信息獲取、數據共享、指揮控制、輔助決策等功能的國防動員指揮控制中心。兩個平臺,指的是以光纖通信網為核心,以衛星、短波、移動通信手段為補充,建立多通道的信息傳輸平臺;由信息采集、綜合數據庫和各業務處理模塊組成的信息服務平臺。五個系統,指的是支持上述“中心”和“平臺”而建立的指揮控制、固定通信、機動通信、數據支撐和安全保密五個應用系統。演練實踐證明,這一指揮手段能夠較好地保證國防動員指揮動中通、擾中通、全程控和實施輔助決策,同時也避免了因重復建設而造成的浪費。

        第6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武鄉縣積極響應山西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大力弘揚八路軍文化,建設了“兩園一劇”等一系列紅色旅游項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但在開發過程中政府過度重視景區的開發與宣傳,忽視了居民參與的重要性,對于景區周邊居民考慮較少。了解社區居民感知可以更好發展當地旅游業。

        本次研究x取紅色旅游建設規劃中的一個景點,詳細了解社區在旅游地的發展參與情況,由于武鄉縣旅游各景區的開發時間,發展模式都大致相同,所以本次研究區情況可以代表武鄉縣紅色旅游地的基本發展情況。

        一、研究區概況

        太行龍湖處于濁漳河北源的關河峽口處,因其形狀像一條巨龍,所以得名龍湖。大致位于武鄉縣縣城東北部。2008年位于太行龍湖水域及山體的大型實景演出《太行山》開發建成,主劇場占地面積290畝,演出面積1000多畝。景區附近分布有張家溝村、下關村以及關河水庫職工居民點,受到景區影響輻射的還有東村等村莊。截止到2010年底,張家溝村總戶數103戶,共396口村民。下關村有41戶,共135口村民。

        本次研究以張家溝、下關村與關河水庫居民為主,因東村居民距景區距離較遠受到的影響較小只對一部分居民進行調查,主要以發放調查問卷和半訪談式的方法,通過與社區居民聊天,進一步了解社區情況,充實了調查內容。

        二、調查內容與結果統計

        從調查中可以得知大部分居民認為旅游業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只有少部分人持不同意見,這可能使由于所處地區受到旅游業影響小或對旅游業發展變化不敏感造成的。超過一半的居民認為旅游開發使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就業機會增加。但是對于就業培訓機會情況則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沒有增加。69%居民認為從事旅游業比從事傳統農業好,這表明他們支持旅游業的發展,并從中可以獲得收益,但居民從門票收入中幾乎拿不到任何分紅,據了解太行龍湖現在屬于縣旅游局和開發商共同管理,即使是位于景區內的下關村村民也得不到景區的分紅,村民只是被安排在景區工作。66%的居民認為貧富差距加大,這主要是由于景區附近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程度有限,少數開展“農家樂”的居民可以得到豐厚的收益,而較邊遠的居民在收入上并沒有太大改善。

        對環境感知中,大部分居民認為景區開發后修建了公園以及增加了許多健身器材,生態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說明旅游開發對社區的環境有所改善,但還有待日后繼續完善。由于景區還處于開發階段,旅游開發對居民還未產生消極影響。

        文化感知中,多數居民認為自己對八路軍文化不多。這說明景區對居民的文化宣傳力度不夠,只有讓社區居民充分了解景區文化,才能在居民參與中體現八路軍文化,更好的發展八路軍文化。對于旅游開發是否影響居民的寧靜生活,居民感覺影響不大。根據調查訪問,那些受影響的居民多是住在游客往來頻繁的地區,經常受到噪音影響,特別是對老年人的影響比較大,從總體來看居民還是以積極態度為主。

        三、對社區居民參與態度分析及對策

        (一)居民對旅游感知度以積極態度為主

        根據太行龍湖社區居民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調查區居民對旅游帶來的各方面影響都處于積極態度,對旅游帶來的負面影響感知較少,對旅游景區的開發表示支持。

        (二)居民參與意識差,缺乏引導

        社區居民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其參與社區旅游發展的能力的大小。武鄉縣旅游景區處于偏遠山區,交通閉塞,居民文化水平低,參與意識低,要使居民更好的參與旅游,必須加大對居民參與旅游意識和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要對社區居民進行詳細系統的培訓,以提高居民參與能力大力開展關于教育培訓,提高居民參與意識。

        (三)居民參與內容及形式單一

        居民在參與過程中大多從事體力勞動等簡單工作、餐飲、商品為主的旅游活動,既得不到門票景區分紅,相關資金技術的支持少。而且現有的農家樂經營規模小,內部設施簡陋,旅店風格沒有特色,營銷手段也不足。建立統一管理體系,創立特色品牌產業鏈,提高產品知名度。

        (四)社區對居民利益保護體系不完善

        政府及相關開發商不僅不能保證居民的利益,同時對開發政策、規劃不透明,沒有把居民列為參與主體,損害了居民的權益。 也沒有和居民形成很好的交流機制,完全脫離居民的開發使居民被動的失去了參與旅游的機會。政府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保障居民權益。加強與居民溝通,增加居民參與旅游開發機制。

        (五)居民對旅游區文化價值認識低

        居民對八路軍文化認識不足,大多數居民僅僅認為旅游可以給自己帶來經濟收益,并沒有完全了解八路軍文化的價值,這不利于八路軍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加大對景區文化知識的宣傳,只有讓居民真正了解八路軍文化,在旅游活動中體現出八路軍精神,才能讓游客感受到景區文化,才能更好的發展八路軍文化。

        四、結語

        第7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作為金中都的發源地和具有820年歷史的盧溝橋所在地,在文化啟蒙和傳承方面,豐臺區具有“老師”的資質,但對于文化創意及產業發展,近幾年才剛剛興起的豐臺區,充其量只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依靠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現有的產業基礎,在特色發展、優勢發展、差異發展的指引下,豐臺區正試圖努力從“學生”成長為“老師”。據了解,通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豐臺區文化創意產業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2012年6月,豐臺區共有文化創意企業13568家,迅速躍升至全市第三位。其中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360家,從業人員達3萬余人,資產總額、營業收入等各項指標迅速提升,重點行業發展突出,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中秋文化、戲曲文化、汽車文化、園藝花卉、服裝時尚等六大文化品牌,并涌現了華流風上、正邦設計、依文服裝、凡客誠品、時代華語、俏佳人傳媒等大批文化領軍企業。

        良好的數據支撐,堅定了豐臺區建設文化強區的信心,與之相關的重磅信息也相繼而來。9月17日,豐臺區在全區精選了影響力大、特點鮮明、帶動性強的27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集中對外推介。

        還不止如此,有關豐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支持政策也于近期對外亮相,這個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不甘落后的后起之秀,正在用實際行動向外界展示強勢崛起的雄心。

        文創產業規劃首次

        如同一家實力雄厚的航空公司擁有先進的飛機,卻因指揮系統的落后,影響著航空公司的整體運行效率一樣,豐臺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曾長期處于市場自發狀態,幾乎未見“看得見的手”有大行動。

        豐臺區副區長張婕坦言,由于豐臺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政府引導產業發展的相關規劃相對于自發形成的產業自身而言已經略顯滯后,這已成為影響豐臺能否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后來居上的關鍵一環。

        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也因此成為了豐臺區政府的重要事項,經過長時期的調研論證,近日,指導文創產業發展的《豐臺區“十二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對外公布。

        “規劃主要針對豐臺區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明確未來五年豐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產業及空間布局等。”張婕說。

        依據規劃,“十二五”時期,豐臺區文化創意產業將實施環境戰略、人才戰略、大項目帶動戰略、品牌戰略和集聚發展戰略五大戰略,力爭到2015年,形成一批具有規模優勢和品牌影響力的骨干企業,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的中小型企業,建設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培養一批具有號召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領軍人才。

        張婕稱,豐臺區確立的目標是,到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13%以上,年均增速達到20%,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達到500家。

        目標的實現有賴豐臺文化優勢的挖掘與區域文化資源的整合,需要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格局中確立起豐臺特色。張婕提到,豐臺區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中優選了生態旅游業、會議展覽業、設計服務業等三大重點產業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并將演藝娛樂業、新聞出版業、信息服務業、影視傳媒業、文化咨詢業、藝術品交易業定為“十二五”期間發展的六大培育產業。

        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空間布局上,豐臺區將按照“一軸、兩帶、四區、多中心”的形式進行布局。“一軸”即南中軸高端商務中心區;“兩帶”包括三四環都市產業發展帶和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四區”分指盧溝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大紅門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麗澤金融商務區和豐臺科技園區;“多中心”包括紅色文化中心、中秋文化中心、戲曲文化中心、汽車文化中心、園藝花卉中心和服裝時尚中心。

        豐臺區的設想是,在產業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明確的同時,通過建設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紀念品研發、生產、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展覽品牌,力爭成為設計之都引領示范區。

        三項政策助推發展

        政府規劃能否最終實現,取決于多個因素,但相關支持政策的助推必不可少,豐臺區委宣傳部作為主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牽頭部門,為此頗為用心,在產業發展規劃對外的同時,《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豐臺經濟發展綜合政策的意見》、《關于整合設立豐臺區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意見》、《豐臺區人才引進服務暫行辦法》等三項政策同時,再次向外界充分表明了政府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積極態度。

        據豐臺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韓駿偉介紹,《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豐臺經濟發展綜合政策的意見》中明確,對新引進注冊資本金在1億元(含)以上的文創企業,將采取購租房補貼、高級管理人員獎勵、融資擔保、貸款貼息、股權投資、項目補貼、其他實物購買補貼等方式給予連續三年的不超過對區域綜合貢獻30%發展扶持資金。中介機構引進企業第一個完整財政年度根據對區域綜合貢獻程度的不同,分別給予10%到15%的一次性獎勵。

        對駐區企業,根據其年度綜合貢獻程度,給予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區域綜合貢獻2%到10%的獎勵。對擬上市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給予一定補助,根據上市不同的階段給予50萬到200萬不等的補助。對入駐企業符合區域產業發展方向且對區域年度綜合貢獻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樓宇(不含自用樓宇),給予樓宇產權單位或經營單位不超過區域綜合貢獻2%的獎勵。

        對新辦文化創意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自獲利年度起兩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兩年后減按15%稅率征收。

        為確保政府支持的承諾兌現,《關于整合設立豐臺區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意見》規定,豐臺區將設立年度總量不超過上一年度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的“豐臺區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符合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主導產業,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科技自主創新、文化創新、節能發展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將采取購租房補助、股權投資、貸款貼息、融資擔保、項目補貼等使用方式發放。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實行分別征集、規范流程、嚴格評審的統籌管理機制。

        第8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馮晶晶(1993-),女,海南海口人,本科生,工商管理專業。

        魏萱(1994-),女,山西大同人,本科生,旅游規劃專業。

        摘 要:當今,中國旅游業正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然而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和結構并不均衡,其中旅游購物一直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旅游工藝品作為旅游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對于增加旅游總收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PEST嵌入SWOT分析法對江西旅游工藝品的分布和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江西省的資源和市場條件,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提出旅游工藝品整體發展策略和創新措施。本文擬通對江西旅游工藝品的研究,以期為它的深度開發提供切實可行的智力咨詢,為江西旅游業及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江西旅游工藝品;PEST嵌入式SWOT分析;發展策略

        江西旅游商品資源豐富,種類多樣,空間分布比較合理。江西依山傍水的獨特區位優勢和人文環境背景為旅游商品開發、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不管是在江西旅游商品中,還是在江西藝術品中,工藝品所占比重是相當大的。工藝瓷器、木雕竹編、毛筆硯臺等等成為了江西旅游工藝品的代表,特別是景德鎮瓷器,更是為江西旅游工藝品創造了品牌效應。本文主要通過文獻研究法、觀察法和調查法進行論文的研究,通過文獻研究法了解目前江西省旅游工藝品的研究現狀,通過實地觀察的方法得知目前江西省旅游工藝品的分布和大致種類,通過調查法了解消費者關于江西省旅游工藝品的購買偏好,最終為江西省旅游工藝品的發展提出對策。

        一、江西旅游工藝品分布

        在江西藝術品中,工藝品占據著主導地位,2012年江西工藝品市場成交額為97.33億元,占全省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的90%以上;其中陶瓷藝術品又以60%的比重在工藝美術品市場中占據主要位置。從旅游商品來看,工藝品也具有很大的優勢。景德鎮以陶瓷工藝品為主,鷹潭市以余江木雕產品為主;竹制工藝品以吉安市井岡山和靖安縣居多;漆器宜春和鄱陽的脫胎漆器;文房四寶有進賢文港毛筆、婺源徽墨、婺源龍尾硯、星子金星硯、玉山羅紋硯、石城硯、鉛山石塘連四紙和永豐藤田毛邊紙等。其他的工藝品則零散分布:如瑞昌剪紙、瑞昌竹編、石鐘山瓷盤、南昌徽雕、南昌瓷牌畫像、安義帽扇、河口竹藝、會昌藤器、金溪瑪瑙、新余絲絨畫、萍鄉紙掌畫、遂川黑折扇、廣豐草編、廬山竹絲畫簾、德安玉雕、靖安翻簧竹雕、井岡山竹雕及根雕等。

        二、江西旅游工藝品現狀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PEST分析法(宏觀環境因素分析)來分析江西旅游工藝品的現狀,為了比較深入的對環境因素進行類比分析,我們又在其基礎上運用了SWOT分析框架(態勢分析法),即PEST嵌入式SWOT分析框架。如此一來能夠合理地制定相關發展策略。

        (一)優勢(Strength)

        1.政治法律因素:(1)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江西旅游業得到較快發展,并提出了“旅游大省,旅游強省”的口號。(2)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中提出,江西旅游將成立旅發委,全面管理旅游市場。鼓勵各種資本投資旅游行業,大力創新營銷方式,推出特色鮮明旅游商品,推進旅游商品開發。(3)江西省政府對部分旅游工藝品經營者提供了扶持政策,如免交營業稅、提供房租補貼等。(4)為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省有關部門出臺了鼓勵和促進旅游商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意見:如《關于鼓勵和促進全省旅游商品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旨在加快江西旅游商品產業的發展,提高旅游工藝品發展的整體水平。

        2.經濟因素:(1)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特別是交通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加強了江西省對外交流和聯系,為旅游工藝品市場的開發帶來了人氣。(2)近年來江西旅博會的舉辦,促進了各地區旅游文化的交流,進一步推廣江西旅游商品市場,也加速了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培育了新的旅游消費增長點,江西旅游工藝品也因此備受矚目。(3)2014年江西接待游客突破3億人次,同比增長25%,旅游總收入2650億元,同比增長39%。旅游消費和綜合效益呈現出十分搶鏡的增長勢頭。可見,江西省旅游業發展狀況呈上升趨勢。(4)近幾年,社會上大商場,旅游商品專業店,精品店迅速增加,井岡山、景德鎮、南昌滕王閣等旅游城市和景區興起旅游購物一條街,旅游工藝品銷售創匯總收入直線上升。

        3.社會文化因素:江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并且民俗資源豐富多彩,而且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除此外,江西紅色文化唱響全國,南昌、井岡山、瑞金等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經典區。江西以紅色旅游為龍頭,給人們傳輸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

        4.技術因素:江西工藝品制作已有一定的歷史積淀,傳統工藝品制作技術精湛,傳承了江西的文化底蘊,具備獨有的制作工藝。

        (二)劣勢(Weakness)

        1.政治法律因素:江西省旅游工藝品生產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的特點。雖然江西省政府提出了大旅游概念,將旅游發展納入了江西總體發展體系,但是,政府對旅游工藝品市場給予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2.經濟因素:(1)價格定位準確性不夠。沒有權威性的價格和質量評定體系,顧客購買的可信度低。江西旅游工藝品市場秩序的混亂使旅游者感到缺少安全感,嚴重影響旅游工藝品市場的經營形象和經營業績。(2)江西旅游工藝品開發投資不足,增加了新產品開發的難度。一個新的旅游工藝品品種的開發,包括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投入,資金問題得不到解決,企業對旅游工藝品進行深度開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文化因素:(1)江西省在旅游工藝品品牌打造中,適應能力較差,缺乏追求品牌效應的意識。(2)從歷年江西旅游博覽會上看,旅游工藝品的設計上文化內涵不足,創新性也相對較少,反而更傾向于商業化發展,持續下去可能會影響旅游工藝品的發展。(3)江西工藝品市場缺乏相應的專業開發人才,特別是在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宣傳促銷方面缺乏“行家”。

        4.技術因素:(1)江西旅游工藝品的制作有一定的限制性,缺乏先進技術,應在注重質量的同時,提高效率增加效益。(2)江西旅游工藝品的開發與發展在信息高新技術方面運用不夠,導致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準確,抓不住市場先機。(3)江西旅游工藝品大部分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然而這一方面的繼承者卻不是很多,研究旅游工藝品的人才也很是缺乏,未來可能會造成傳統文化的流失。

        (三)機會(Opportunity)

        1.政治法律因素:(1)2013年,國家發改委相繼出臺了《旅游法》、《旅游綠皮書》和《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而2014年新版《旅游法》的出臺,更是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對規范市場頗有成效。(2)我國目前政治穩定,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法律體系日趨健全,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2.經濟因素:(1)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日趨繁榮。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2)隨著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確保了旅游工藝品市場穩中有升的發展;加之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的提高,進而也為旅游工藝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3)中國廉價的旅游人力資本為旅游工藝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持續發展保障。

        3.社會文化因素:隨著紅色旅游的快速發展,給旅游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從2006年開始已舉辦多屆的中國紅博會和紅歌會大大宣傳了江西的紅色旅游文化,使江西紅色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4.技術因素:最近幾年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改善了對旅游企業的信息管理,更多的是促進了旅游產品的電子化交易。網絡宣傳、營銷預訂系統進一步完善和普及。促進了旅游業的網絡化經營和智能化管理,全球旅游電子商務網絡快速發展,并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四)挑戰(Threat)

        1.政治法律因素:政府提倡的“門票經濟”是旅游商品同質化的根源,高價格的門票導致旅游商品價格跟著上漲。“門票經濟”使景區無法創造出無可復制的資源基因,打造特色產品,并且抑制了游客的消費能力。

        2.經濟因素:(1)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和行業等級標準,使許多生產和經營條件較低劣的集體和個體,可較隨意地進出旅游工藝品的生產和銷售行列,進而導致旅游工藝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現象時常發生。(2)旅游工藝品市場仍在起步階段,多數從業者都是小企業、小作坊,設備簡陋,手工操作比重大,效率低下,且成本也高。加上銷售渠道不暢,營銷觀念相對缺乏,與旅游業的整體迅猛發展相比,旅游工藝品的發展相對落后。(3)目前旅游工藝品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并且工藝品有很多子行業,比如刺繡、琉璃工藝、漆器、瓷器等等,存在著許多潛在競爭者以及各類替代品。

        3.社會文化因素:我國旅游商品普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缺乏創新性,缺少文化和藝術色彩,這也是江西旅游工藝品的缺陷,其文化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沒有獨特的競爭力。

        4.技術因素:(1)我國工藝品傳統制作工藝沒有很好的與現代先進技術相融合,無法既做到傳統工藝的精美,又達到現代技術的效率水平。(2)沒有有效地對旅游工藝品的網絡銷售渠道進行開發,沒有對電子商務的銷售平臺進行有效利用,還普遍使用傳統的銷售渠道。

        三、江西旅游工藝品發展策略

        (一)宏觀

        1.加強政府的引導,制定整體發展規劃,加大對工藝品行業的扶持力度。江西省政府要聯合各相應管理部門對江西工藝品的發展做出政策引導,提出旅游工藝品發展的總體思路,鼓勵自主研發,同時注意避免一哄而上、重復生產。對工藝品行業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如減少稅收,簡化企業貸款手續等,只有解決了旅游工藝品開發的資金問題,才能將設計與想象運用于現實,為江西旅游工藝品的發展提供可能。

        2.政府要為旅游工藝品的宣傳鋪路,使江西各類旅游工藝品發展齊頭并進。針對目前江西旅游工藝品發展不平衡、公眾認知度不高的問題,需要加強對旅游工藝品的宣傳推廣,充分運用網絡、報紙等媒介的力量,提高公眾對各種特色工藝品的認知度。可通過展示地域文化,創意研發,精湛工藝等方面,讓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從而擴大其品牌影響力,使得各大品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政府要成為旅游各行業溝通的橋梁,促進旅游工藝品銷售。旅游工藝品除了傳統的銷售方式,還可以通過聯系各行業,如旅行社、酒店、景區等搭建線上與線下的交易展示平臺,政府要積極引導,為各行業的互利共贏提供機會。2014年成立的江西旅游業商會可助一臂之力,開展行業交流,協助政府讓工藝品的交易更加活躍,市場更加廣闊。

        4.政府要督促旅游局及相關部門,多進行旅游商品交流展覽。定期開展類似旅博會的產品展銷活動,保證會展內容與產品質量,可建立旅游工藝品或是其細分產品的展館。2014年江西旅游博覽會向大眾展示了包括旅游工藝品在內的江西旅游商品,為各地工藝品起了推廣宣傳作用,同時向大眾展示制造過程,體現精湛工藝,增加旅游者購買欲望。

        5.政府要重視人才培養,發揮人才在工藝品創新上的推動作用。政府要重視工藝品人才培養,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培養。除開設景德鎮陶瓷學院這樣專門學習陶瓷藝術的學校外,應當增設一些專門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機構,可以利用高校這一平臺,開設特色班,選拔優秀學生,進行專門的工藝品開發、設計、銷售等多方面的學習。另面向社會也可開設專門的培養機構,為工藝品愛好者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從而獲得一批優秀人才。

        6.政府要規范旅游工藝品銷售市場,保障旅游工藝品購買者的消費權益。加強監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監督工作,完善質量管理機制,減少消費者的后顧之憂。針對有很多工藝品都存在消費者想買卻不敢買,買后無保障或商品質價不符合這樣的情況,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規范銷售市場,制定旅游商品質量管理條例,設立相應機構進行管理,推行明碼實價制度。

        (二)微觀

        1.種類功能多元化開發,滿足不同消費需求。要針對旅游者的不同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增加旅游工藝品種類,創新旅游工藝品銷售方式,將旅游工藝品價格區間化、層次化、合理化,注重旅游工藝品的工藝性、獨特性、實用性,爭取讓顧客都能買到心滿意足的旅游工藝品。例如將木雕工藝延伸到家居市場,提供個性化定制。

        2.創意化開發,塑造地域特色形象。江西的旅游工藝品應推陳出新,在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融入現念,創造性地開發旅游工藝品。比如,在景德鎮瓷器中融入年輕人喜愛的動漫元素,積極研發高技術陶瓷,創造高技術陶瓷工藝品,而木雕制作可適應電子產品發展,生產含木雕元素的手機周邊物件。

        3.發揮文化載體功能,抓創新不忘重傳統。江西省是匯聚紅色文化、瓷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及廬陵文化之地,對江西的旅游工藝品進行創新設計時,必須重視旅游工藝品的文化內涵,通過提升工藝品的藝術品位來體現其文化內涵,突出功能和特色。例如江西省婺源龍尾硯在制作時一定要秉承傳統,抓住其特色,在宣傳中要突出其造型優美,材質高檔。

        4.加強旅游工藝品市場營銷,拓寬銷售渠道。(1)實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江西旅游工藝品應抓住“智慧旅游”時代這一新的機遇,建立江西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實現旅游工藝品線上線下一體化,整合旅游產品和資源。展示江西工藝品,體現江西省的旅游風貌的同時,還可以直接通過網絡進行營銷,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務讓自由行的需求得到滿足。為鼓勵游客線上購物,應多進行網上購買優惠活動。同時積極與阿里巴巴集團等電商合作,利用其旗下的淘寶網、天貓、聚劃算等強勢資源,共同推廣江西旅游工藝品。(2)行業交織,互助共贏。旅游業是一個跨越多個行業的產業類型,旅游工藝品銷售過程中,要通過與不同行業之間的溝通,建立合作關系,拓寬銷售渠道。例如旅行社和景區合作,幫助營銷該景區特有的旅游工藝品,酒店和工藝品制造商合作,通過擺件形式幫助展示推廣等。

        5.塑造地方品牌,創造品牌效應。進行旅游工藝品形象策劃,培育品牌商品,增強品牌意識,加大自主品牌建設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必須認真挖掘和提煉品牌精髓,培育企業和產品的個性、特點。加大對廬山、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等名勝特色的旅游工藝品的宣傳,并集中力量開展樹立品牌形象活動,致力于打造旅游工藝品品牌。

        四、結語

        本文通過PEST嵌入式SWOT分析法,具體分析了江西旅游工藝品現狀,總結了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大環境下的機遇和挑戰,針對其現狀提出了旅游工藝品的發展在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具體發展策略。由于江西旅游工藝品種類繁多,以及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難以對所有的工藝品進行具體分析,因而得出的是概括性的發展策略,文章中的不足與錯漏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和朋友予以批評指正。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

        參考文獻:

        [1] 江小浦,徐彬.論我國旅游工藝品的設計與市場開發[A].企業經濟,2008,07.

        [2] 尹敏.江西旅游商品市場現狀及發展對策[A].企業經濟,2004.

        [3] 程凌云.江西特色旅游工藝品的開發與研究[A].《江西旅游教育學院學報》,2012.

        第9篇:宣傳紅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歷史紀念館 研究工作 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2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6-0323-01

        眾所周知,歷史紀念館研究工作的有效運作和科學管理,是當今歷史紀念館各項事業走向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歷史紀念館的研究工作包羅萬象,重點就如何搞好歷史紀念館研究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研究工作在推進歷史紀念館事業全面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一支的多功能復合研究隊伍

        就目前我國歷史紀念館的發展現狀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歷史紀念館雖然設有研究部門,但現有的工作人員也只是從事一般的淺顯的日常工作,根本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所涉重大課題的學術研究、策劃展覽、對外宣傳、文物研究等專題工作,大多靠外聘專家來實施完成,嚴重制約著歷史紀念館整體水平的提高。所以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便成為提高歷史紀念館學術研究水平的關鍵所在。

        1、加強對現有研究人員的培訓力度

        目前各地歷史紀念館研究人員的年齡結構大都呈現中老年居多、年輕人偏少的現象,而且整體專業文化素質和研究水平偏低,當務之急是對現有研究人員進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綜合培訓,其具體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請進來教”。就是專門邀請一些國內頂尖的歷史紀念館研究專家來館,分門別類地舉辦有關歷史紀念館學術研究方面的專題講座,以及因材施教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從而拓寬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學”。就是不定期地委派研究人員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歷史紀念館研究方面的培訓會議和研討班學習;或者是到學術研究工作搞得好的兄弟歷史紀念館參觀學習,進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2、面向全國招聘與引進學有所長的專業研究人才

        不斷充實與加強歷史紀念館學術研究隊伍力量。這方面主要可以考慮兩種渠道。一是外聘已有歷史紀念館研究工作經驗的專門人才;還可以與全國歷史紀念館聯手,進行學術研究人員的館際交流。二是派人參加各地的高校畢業生人才招聘會,挑選專學歷史紀念館、歷史類等相關對口專業的優秀大學生、研究生,通過嚴格的程序聘用到歷史紀念館研究部門工作。實踐證明,用一個德才兼備的專業研究人才,是歷史紀念館走向興旺發達的重要力量;相反用一個有才無德或者無才無德的人,那將是歷史紀念館一場災難的開始。

        3、大力培養和造就從事學術研究的復合型人才

        縱觀歷史紀念館的研究工作,學術研究是手段,搞好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保護等才是最終目的。據了解,大多數歷史紀念館的研究人員只是從事單純的編研工作,一遇到設計展覽、對外宣傳、文物研究等工作就束手無策,無從下手。所以,今后歷史紀念館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思路是,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鍛煉與造就一批既精通學術研究,又勝任策劃展覽;既熟悉對外宣傳,又擅長文物研究的多功能復合型學術研究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推動歷史紀念館繁榮發展的棟梁之才。

        二、健全機構科學管理,提高學術研究成果

        為了確保歷史紀念館研究工作的正常運作和科學管理,首先應考慮的是成立歷史紀念館學術委員會領導機構。領導成員主要由館領導和館內具備研究館員和副研究館員等文博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專家組成,具體從業人員可以放寬到館內具備中級和初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學術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重大決策、確立科學管理制度、保障學術研究經費、策劃研究課題,并對全體研究人員的工作進度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監督,還要不定期地召開專門會議,依據新形勢和新情況,布置和落實新的學術研究任務。在歷史紀念館研究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科學規劃和確立學術研究課題。根據歷史紀念館的雙重性質和各自所反映的主題歷史文化內涵不同。遇上重大課題,就要設立專門課題組,并指定優秀學術帶頭人掛帥,具體負責重要研究項目的完成。對于一般研究課題的任務分配,則可按館內具備高、中、初三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人員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的不同,具體承擔完成不同層次的學術研究課題。這樣通過專門課題的學術研究,從而帶動歷史紀念館相關業務工作的開展,并取得編研出版學術著作館刊、策劃主題展覽、編寫宣傳教育文稿、專題文物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學術研究方面,陜西秦俑歷史紀念館做得比較出色,不僅有雄厚的專業研究力量,而且近年來還推出了一批響譽國內外的重大學術研究成果。

        三、建立健全科研獎勵機制

        充分調動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術研究隊伍是決定歷史紀念館盛衰榮辱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說歷史紀念館的每項工作都離不開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奉獻。所以對學術研究實行科學管理的重要一環,就是建立健全歷史紀念館科研獎勵制度,對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學術專著、發表優秀論文、策劃大型展覽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學術帶頭人和研究人員,要旗幟鮮明地給予表彰和重獎,比方說提拔重用、發放獎金、提供外出考察學習和休閑渡假的機會,以及提高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其它優厚待遇等。只有建立健全歷史紀念館獎勵機制,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學術研究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為祖國的文博事業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郗寶云.思想政治教育紅色資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91最新在线 | 日本免费大黄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