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

        第1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在當前培養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學校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而其中科幻畫又是培養學生科學想像力和創新意識的絕佳途徑,是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接觸科學、探索科學的好方法,更是發展少年兒童創新思維能力,加強藝術情感與科學創新融匯交流的最佳方式。

        科學幻想繪畫,是少年兒童在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應用繪畫語言創造性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出的繪畫作品。它使少年兒童在愉快的情緒和自我實現的美好體驗中,得到創新思維的發展、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審美創新能力的提升。

        但在農村初中科幻畫教學實踐中,學生卻常常害怕畫科幻畫,創作過程中也體驗不到想像的樂趣、成功的美好。教師也同樣痛苦不堪,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課堂往往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表演,作業成了教師范畫的復制品。科幻畫課程最終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其中固然有社會、家庭、學校諸多大環境的因素,同樣也有農村學生科學素養不夠全面、教師教學方法不得當的影響。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怎樣的教學方法才適合農村的孩子?怎樣的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嘗試。

        一、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人類對未來的幻想都源于對現實生活的需要。”因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以解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滿足人類需要為目的展開教學、形成創意的教學模式,是遵循科幻畫的創作過程進行創意的教學模式。科幻畫的創意過程通常為:發現問題――探尋問題根源――尋找解決方法――發掘主體功能――表現主體造型。這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學模式。

        比如創作科幻畫《漂浮在海上的荷花城》就是為解決海洋居住的問題。考慮到海洋居住的優勢(陽光充足、空間廣闊、海洋能源豐富等)和劣勢(天氣時而惡劣、交通不便等),小作者想到用漂浮功能來逃避惡劣天氣,用可開合的遮擋罩遮擋風雨,用中央信號塔和停機坪隨時保持與外界的通訊和交通聯系,并選擇了海洋蘊含豐富的太陽能、海浪能等。在全面考慮這座海洋城市應該具有的功能和結構后,小作者運用了仿生學的方法,選擇了富有詩意的荷花的造型來表現這些結構。

        遵循這一思路,筆者圍繞嶺南版《美術》第16冊《海洋開發》這一單元設計了《海洋夢――暢想海洋新生活》一課。通過目前環境惡化、資源短缺、人口暴增的現擺出問題,引出“開發海洋”的主題。圍繞海洋生活不便的問題,學生分解主題、發散思維,從吃、住、用三個需要思考適應海洋生活的優勢和困難。明確自己的創意后,學生又再次尋找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尋找可以表現功能的仿生造型。因為題材、方法、造型范圍廣闊、龐雜,學生既要有豐富的科普知識,又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分析的能力。他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在眾多的選擇中,目標明確的深入思考主體的功能和結構,生動形象的塑造主體。可以說,這是一個不斷尋找的過程――找題材、找原因、找方法、找造型,這是一個相對理性的過程。 對于農村初中生來說,難度可以想見。

        把問題完全教給學生解決,讓學生完全自主的創意,教學是難以展開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主題的分解、科技手段的引導、主體造型的參考都需要教師有充分地準備和合理地引導。尋找學生的興趣點以激發創意的熱情,尋找激發思維的切入口以激發固化的思維,尋找合適的科技手段以幫助實現結構和功能的難點,尋找多樣的形象提供造型的選擇。降低學習的難度,規范創意的思路,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天馬行空、淺嘗即止。

        在《海洋夢》一課中,教師通過“你愿意去海洋生活嗎?”“你對未來海洋生活有什么期待?”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激發學生的想像;通過“ 海洋可以獲得所有人類所需的食物嗎?”“所有產生能量的事物都能成為能源嗎?”這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將創作的題材引向多個維度;通過學習“仿生學”原理解決了科技創新和繪畫表現兩方面的難題;通過提供海洋生物的圖片幫助學生進行創意。該課例在兩所不同地域學校的授課過程中,作業反饋的效果卻有所不同。城市學生在創作中將海洋生物的造型和結構與創意題材相結合,創造了不少形象生動、功能明確的畫面。鄉村中學的學生雖然相對較差,但相對于不提供引導和參考時有了很大的改觀。

        問題為切入點的科幻畫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過程是由面到點,由大題材到小創意,呈現出一個總分層次分明、系統完整的思維過程。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步步深入,更多地運用了線性的邏輯思維,課堂的理性的思考多于感性的想像。這對于有較豐富的科普知識和抽象邏輯思維、分析歸納能力的青少年(如高中生、城市的孩子)應該更為適合。對于農村初中生,如果沒有恰當的引導,能夠遵循這種創作思路的農村初中生數量就將偏少,更多的學生將僅僅憑借對問題的粗淺認識及對所獲資源的感性認識,就簡單地模仿或為主體牽強地加上某種用途和功能。

        問題模式同樣適用于輔導社團活動、科幻畫競賽,這樣能夠有的放矢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創作出獨特的、有現實意義的作品。

        二、以創新思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以創新思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是引導學生學習并運用逆向、發散、重組等多種創新思維方法進行創意的教學,是以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科幻畫教學模式。它的教學流程為:認識創新意義――學習創新方法――自由創意――學習表現形式――設計造型。這是以方法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未來的衣服》一課中,教師讓學生通過一些有趣的思維測試題了解自己的思維特點和水平,認識創新能力對于個人和國家的重大意義,由此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再引導學生欣賞最前沿的高科技產品(如3D打印機、兩用飛行摩托車)的神奇用途和功能,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思考創意是怎樣產生的。鮮活的范例有效地推動了思維方法的學習。在隨后的創意活動中,他們首先運用逆向思維對科技產品(如房屋、衣服、書包、桌子等)和生活方式(吃飯、睡覺、學習、出游等)產生質疑;再通過發散思維,改變質疑對象的適用對象、運用環境、材質、工作方式等,產生創意;接著通過練習、討論、欣賞、模仿,學習如何藝術地表現創意、科學的展現創想了。課堂上,學生興致高昂、反應強烈、答問積極、創意新穎。作業反饋出較多學生能運用創新思維的方法產生獨特的創想。

        可見,以創新思維為中心的科幻畫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引導過程更重視方法是否習得,重視創意是否獨特性,而淡化創意的現實意義。它更多地運用了缺乏邏輯但富于想像的發散思維和重組思維,課堂感性的想像多于理性的思考。這對于沒有過多理性思維和缺乏科普知識的青少年(如初中生、農村的孩子)應該更為適合。因而,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游戲似的創意活動興致盎然,充滿了好奇和驚喜。通過腦力激蕩進行自由地的發言,氣氛熱烈、創意不斷。學生在創新思維的引領下隨意地聯想、自由地拼接,產生了許多看似不合邏輯卻富于想像力的作品。如能夠滲透營養的病號服、能自動清潔的病號服、便攜的飛行服、能穿越時空的航天服等等。

        創新思維模式適合農村初中的班級授課形式,也同樣適用于針對高中生、城市學生的科幻畫教學。它能讓這些青少年、甚至思維更為理性的成年人也能擺脫固有經驗的禁錮,產生獨特的創意,并運用理性的思維和更豐富的科技手段能將其功能結構表現得更為完善。

        第2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創造技法 創新教育 必要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每一種類型的創新都是對傳統的挑戰,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社會生活的變革。創新教育是我國教育界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和應用創新原理和創造技法對于提高人們的創新意識,開發個人和群體的創造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創造者的科學思維對創新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青少年并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但加強創造技法教學我認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創造技法的培訓,是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也是青少年自我成長的需要。

        不少青少年常反映“小發明難搞,想不起來”。有些教師也講,在這方面也花了時間,可是成效不大。良方何在?

        創造性思維常常受到阻礙,造成創造性思維障礙的因素主要有:知識貧乏、不加批判地學習、傳統觀念的束縛、習慣性思維、滿足、固執己見與偏見等。人們有了創造的欲望、創造的思維并不等于創造,還應掌握前人總結的創造技法實現自己的愿望。這就是:創造成果=創造欲望+創造性思維+創造技法。針對這些障礙和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面,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家、創造學專家、管理專家等各個領域內的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訓練方法。創新技法是指創造學家收集大量成功的創造和創新的實例后,研究其獲得成功的思路和過程,經過歸納、分析、總結,找出規律和方法以供人們學習、借鑒和仿效。簡言之,創新技法就是創造學家根據創新思維的發展規律而總結出來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有較強實用性的教學經驗。據介紹:創新技法的作用有:(1)它可以啟發人的創造性思維。(2)應用創新技法可以直接產生創新成果。(3)能夠提高人的創造力和創造成果的實現率。而適合青少年年齡特征、知識認知程度的創造技法也有許多種。例如:組合法、類比法、聯想法、5W2H法、問題列舉法、設問法,等等。這些無疑將青少年發明創造活動導向更有效和更深的層次,使之成為經常化、群眾化、易于開展的科技活動。

        二、創造技法的培訓,促進創造技法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有效結合。

        大力實施創造技法教育的途徑是很多的。我們在校本“創新教育技法訓練”課程中,利用滿洲里市教研培訓中心陳麗萍老師主編的《創新教育技法訓練讀本》一書給青少年一些富含創造技法“能量”的絕妙“武器”。

        1.關于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

        世界著名的數學家笛卡爾說過:關于方法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知識。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面對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說:“創造技法是科技創造之母。”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當有了最初的創造意識時,總是先有了某種方法做先導,再去實踐,反復成功了,才總結出理念和概念的雛形,方法引導行動,實踐孕育科學。

        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使青少年了解創造技法的知識和運用科學方法創造的技巧,即開設“創造技法”類課程是非常必要的。理論只提供理性的指導和基本的導向,而不能完全取代實踐性很強的“方法”,“方法”才是實現創造創新的有可操作性的可望且可及的、水到渠成的成功之路。

        2.開設“創造技法”類課程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開設“創造技法”類課程開發和培養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素質,是檢驗青少年素質教育成功或失敗的試金石,創造創新能力素質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脊梁和核心。“創造技法”類課程不僅能建成科學體系,形成自己獨立的課程內涵,其強烈、執著追求創造創新能力的思維意識,也要滲透到其他基本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一般來說,“自學能力、組織能力、調研能力、理解與表達能力”是青少年生普遍需要的基本能力層次。

        3.開設“創造技法”類課程是學生未來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面向青少年開設的《創新教育技法訓練》教研課程,當他們進行每一次科技創新活動時,就可運用這些知識與技法嘗試創造與創新,給自己開辟一條成功之路,中華民族的“創造創新”素質,應該從青少年抓起,這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用創新人才決勝未來的意義。它對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有著深遠影響。

        三、通過對創造技法的學習和應用,可以提高創造發明的普及率和成功率。

        創新教育是個大課題。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形式,就是大力開展青少年發明創造、創新方案設計、科學論文活動,即小發明、小設計、小論文活動。而創造技法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通過探究問題的結果,尋求新問題,引導學生以理論指導創造實踐,動手動腦,搞發現與發明,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我們在物理實驗教學和以“創新教育技法訓練”課為基礎的科技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正確傳授創造技法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知識積累能力;注重以技法訓練為主線,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注重抓好實踐環節,強化課外個別輔導,促進學生活學活用創造技法,培養創造能力。近年來,一批構思新穎、制作巧妙、合理實用,具有三自(自己選題、自己設計、自己制作)、三性(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小發明作品頻頻在自治區、市獲獎。

        創造技法的熏陶,促進了學生基礎學科的學習,提高了動手動腦、發明創造能力。問起我校幾位在自治區、市獲獎學生成功的訣竅時,他們幾乎一致講,創造教育使他們在觀察思考與動手中,更注意到周圍某些小的地方、小的方面,并力爭靈活運用創造技法,比別人早一點、好一點而已。其實正是源于對一些“小地方”、“小的方面”的精心,才產生無數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青少年小發明,也才產生了不少轟動性的大發現、大成就。假如,只盯“大”,不盯“小”,對蘋果落地、壺水開沸之類小事情熟視無睹,不去探究,哪有萬有引力的發現和蒸汽機的發明……青少年發明創造,開發潛在的創造力。他們的發明創造過程都是一個實踐知識的不斷積累和能力的提高,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同時使他們增強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而這些,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第3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1、激勵學生從多角度思維。

        無論是學習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都應激勵學生努力尋找獨特性和多樣性,不要滿足于人云亦云。老師布置作文《知足常樂》,但有個學生就批駁了這種觀點,提出不知足常樂。在物質享受上,應知足常樂,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能得到不同的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鼓勵學生去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從而打破僵死的思維模式。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富于想象是青少年的天性。英國詩人雪萊說:“想象是創造力。”首先,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對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例如,閱讀教學,教師生動的講述,可激起學生浮想聯翩。其次,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閱讀文藝科普作品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最好方法。

        閱讀中,教師應加強指導,防止學生走馬觀花,只停留于情節的記憶上,應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體會作品的內容、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等。

        3、積累創新素材,觸類旁通。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創新思維素材,分析其思維方法,讓學生掌握利用。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兩則小故事:一個是“曹沖稱象”,另一個是“司馬光砸缸”。為了測量大象的體重,曹沖讓人把象牽到船上,記下船的吃水深度,然后,換上使船的吃水深度相同的石頭,再分批稱出石頭的重量,其總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沖通過創造性的聯想,完成了概念的轉移。當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時候,習慣的思維定式是將小孩從缸內撈出,使人離開水,司馬光卻運用逆向思維,使水離開了人——以石擊缸,水流走了,小朋友便得救了。通過讓學生積累這些素材,然后再訓練他們分析其中所使用的創新思維的方法,使他們學會創新思維的方法,最后形成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4、鼓勵學生不怕犯錯誤。

        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無論出了差錯,還是尚未出差錯,都普遍存在著對犯錯的恐懼性和焦慮心理,因而養成了一種保守、因循守舊的觀念。長此以往,必然成為一只馴服的小綿羊,這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對于創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應該鼓勵學生不要畏懼錯誤,勇敢向前,不斷地發現新天地、探索新路子。

        第4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1、以科技創新少年班為載體,以學科創新性教學、科技創新活動為兩翼,構建立體化的科技創新教育模式。

        1)科技創新教育的組織模式

        2)科技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

        3)科技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模式

        2、科技創新教育的實施策略

        1)營造一種和諧的科技創新教育環境氛圍

        2)利用好科技創新教育的二種資源

        3)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的“三化”。

        4)做好科技創新教育的四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98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創新性人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成為民族振興的關鍵。教育作為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基礎,肩負著巨大的歷史責任。目前在我,這方面的努力還遠遠不夠,中國教育科學院副院長劉吉曾明確指出:“當前中國教育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缺少對青少年創造力的開發。”因此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是就是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的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

        2.符合創新教育發展的要求和新課改的核心思想

        2008年4月,四部委(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發出《關于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創新方法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總稱。科學思維的創新是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革命性進展的先決條件。科學思維不僅是一切科學研究和科學發展的起點,而且始終貫穿于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全過程,是創新的靈魂。”“國際上創新型國家普遍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超前部署創新方法研究和推廣,……不斷強化本國的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求我們將創新方法作為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切實從源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要“加強科學思維培養,大力促進素質教育和創新精神培養,注意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重點從‘娃娃’抓起,培育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實施新課程是教育的全面創新,是一場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刻變革,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建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充盈個性。而且,在實施新課程中,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創新型學習環境。

        3.鞏固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成果

        我校在2000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創新少年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教師進行科技創新教育。2008年提出了在教學中構建廣闊的科技創新學習平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的教學理念。建立了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程和科技創新課程的四維一體的開放、靈活的課程體系。必修課重在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選修課重在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活動課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技創新課程著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基礎+特長+實踐+創新”,以構成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

        實施了建立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和開展綜合實踐課程的改革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改變課堂過于注重傳播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個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索,在實踐中學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進行學習。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科技創新理論源于美國,20世紀30年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開設“創造工程”訓練課程。世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是這個公司的前任董事長兼經理,通過對員工進行創造力的培訓,取得了驚人的成績。1941年,美國奧斯本先生率先寫出《創造與思考》一書,該書提出了 “頭腦風暴法”,目前,美國已有50多所大學設立了專門的創新研究機構。 50年代,科技創新傳入日本,日本發現這一科學非常有用,稱之為“天書”、“聰明學”、“點金術”等,人們紛紛結合自己的專業開始研究學習。

        目前,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研究是世界性新興課題,世界各國都在實踐、探索,理論上尚未成熟,也永遠不會成熟,因為它研究的是怎樣研究出未知的東西。就實踐上日本、美國走在前列,而我國相對落后。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發展速度較快,而我省的創新活動相對發達省市較落后。

        此前,由天津教科院張武什研究員主持的《中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研究》已經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中央教科所徐長發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8年年度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中小學生創造力培養案例研究》,全國有近100所中小學作為案例學校參與了該課題的研究。其中,小學初中開展此課題類似研究的比較多,高中相對比較少,像我校這樣在2000年起就有意識對學生進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更少。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以科技創新少年班為載體,以學科創新性教學、科技創新活動為兩翼,構建立體化的科技創新教育模式。

        1)科技創新教育的組織模式

        ①建立科技創新教育領導組

        校長擔任“科技創新教育領導組”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為科技創新教育領導組成員。

        ②建立科技創新特色班和科技創新少年班

        面向全市選拔科技創新特長生,每個年級設置一個行政編制班―--“無為中學科技創新特色班”,開設常規科技創新教學課程;年級部在各班“科技創新活動小組”中選拔優秀的學生組建“無為中學科技創新少年班”,選派優秀科技輔導員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科技創新技法培訓。各班建立“科技創新活動小組”,由本班科技輔導員負責培訓。

        2)科技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

        ①科技創新課程教學

        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納入教學計劃,高一年級開設《科技創新思維訓練》課程,高二年級開設《科技發明技法培訓》課程,每周開設一節課。對學生進行創造發明技能、技巧的訓練并在創造活動中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科技創新選修課程,選修的學生600多人。

        ②學科創新性教學

        以學科創新性教學為主戰場、主陣地,探索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的課堂教學中必須結合三維教學目標滲透科技創新教育。將科技創新教育目標納入學科教學目標;運用探究性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創新的活力;引導自主創新性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建構創新性教學意識規范,使創新性教學步入教學常規。省教科院楊思鋒主任、市教科所李文波主任分別來我校觀摩了兩節創新型課堂教學,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3)科技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模式

        活動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生命和靈魂。一方面,在活動中學生的創造力得以顯現并凝固在活動的過程之中和結果之上;另一方面,通過活動又豐富并發展著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造個性。

        ①每年十月份舉辦為期一周的校園科技節。科技節的內容有:

        科技創新和科普講座。我校先后邀請了省教育廳程藝廳長作了《數學的奧秘》講座、中科大葉邦角教授作了《無限小世界》講座、中科大孫立廣教授作了《神奇的南極》講座、北京化工大學勵杭泉教授作了《高分子時代》講座、中科大孔燕教授作了《創新思維訓練》講座,安工大冷護基教授作了《創新技法訓練》講座、安徽工程學院金世偉教授作了《青少年科技創新選題方法指導》講座。這些講座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針對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在人類進步歷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發明與創造的課題發現方法、發明技巧等,使學生們創新熱情高漲。

        科技創新活動交流會。邀請全校熱愛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同學進行座談,并將我校已經畢業的在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的校友請回來,談心得,講體會,同學們異常高漲的熱情令人驚訝,同學們將自己精心研究和創作的科技小論文、學習體會、科幻文章等拿出來交流。交流會非常成功。

        科技小論文競賽。活動之初,我們專門通過校園內網系統介紹了前幾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優秀作品,以及科技小論文的撰寫方法與要求,同學們思想活躍,勇于實踐,共收到各班呈報的科學研究報告、調查報告、研究論文、研究性學習體會等200余篇,有十多篇科技小論文在全國獲獎。

        科技創新比賽。我校十二個科技創新少年班現有600多名科技創新愛好者,各班級還組建了以科技副班長帶頭的科技創新興趣小組,系統的創新教育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啟迪了同學們的創新思維,每年能收到創新作品300余項。優秀的作品上報參加省、市、縣和全國創新大賽。近四年來我學生創新作品榮獲國家級獎十項,省一等獎二項,市長獎三項,縣長獎三項。

        科學幻想繪畫比賽。同學們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繪畫種類、風格及使用不同材料創作的科學幻想繪畫更是讓人感受到了同學們對科技發展的期待與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活動共收到各類科學幻想繪畫作品300余幅,并在活動總評階段進行了展示。

        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演講比賽

        為了調動同學們進行科學活動的興趣,了解歷代科學家們為科學事業所付出的艱辛以及他們不被人所知的故事,我們還專門進行了“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演講比賽,每年有幾十名同學參加了比賽。并通過校園內網系統對全校進行了現場直播。許多中外科學家的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感人事跡,深深震撼了每位學生的心靈,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各學科智力競賽。我們還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智力竟賽,主要考查學生的各學科知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年級有30名同學參加總決賽,我們還把考題張貼于校園,由于題目新穎、涉及的知識面廣,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

        我給爺爺奶奶送發明愛心比賽。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消除祖孫的代溝,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我校開展了我給爺爺奶奶送發明活動,學生利用手邊的廢舊物品制成一件件充滿愛心的小發明。學校請來獲獎學生的爺爺奶奶舉辦贈送儀式,在學生和家長中產生較大影響。

        電腦制作和計算機編程比賽。學校組建了計算機興趣小組,有100多人參加電腦制作班和編程班。每年參賽的作品有200多件,并在校宣傳欄上進行展示。

        我校在省、市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的作品展示。為了讓同學們能感受到全國、省、市大緊張、嚴肅、規范的比賽程序,我們重新組織參加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作品和選手,重現了當時的比賽情景,使同學們對科技創新大賽的程序和參賽過程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

        科學發展史及高科技成果展。我們收集了大量反映人類文明史、科技進步史和現代高科技成果的各類宣傳資料、畫報、圖片等,制作了幾十塊大型展板;我校還從上海市科普宣傳團借來反映科技發展與人民生活提高、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等內容的展板300余塊;每個班級還自己設計制作了一塊展板,也在全校進行了展覽。同學們紛紛駐足展板前,踴躍觀看,詳細摘錄,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也堅定了他們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決心。

        物理、化學、生物趣味實驗展。為了使同學們能直觀地觀察到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現象,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我們充分挖掘、利用了實驗室儀器,并培訓部分學生作為操作員,共布置了3個展室,面對呈現在面前的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學、生物現象,同學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動手操作、試驗,大大激發了其學科學、愛科學的良好情趣。

        動物和植物標本展。同學們對動物和植物標本展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為了使同學們能了解系統的生物科學知識,我們按生物進化的先后順序,對生物的不同類型的標本和模型進行了分類展示,同學們高昂的熱情充分表達了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良好情操。

        ②每年舉辦一次科技夏令營。我校每年組織科技創新少年班的學生參加中國科協組織的科學夏令營活動,參觀省市科技館,參觀我縣周家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動物養殖基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③每年參加中國科技大學舉辦的科技開放周活動。我校每年組織近百名學生參加中國科技大學舉辦的科技開放周活動,參觀中科大同步輻射實驗室、火災實驗室、生命科學實驗室、天文臺、機器人大賽,學生還親自參與植物標本制作,大大激發了學生科學研究的熱情。

        ④每年組織學生參加縣、市、省組織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參加或參觀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全國勞技創新作品大賽。我校學生在各級創新大賽中獲得國際獎一項,國家級獎二十八項,省級獎六十多項。其中典型的創新作品有:陶濤同學發明的“無聲喇叭”在第三屆APEC青年科學節中榮獲二等獎、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倪偉同學發明的“全自動菜籽脫殼機”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三等獎、在安徽省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俞笑閑同學發明的“腳踏氣壓式農用噴霧器”在安徽省青少年科學論壇中獲省一等獎,俞笑閑同學發明的“緊急剎車誤踩油門自動剎車系統”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省一等獎、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三等獎,郭圣君同學發明的“灌溉深井落物撿拾器”在全國勞技創新大賽中榮獲金獎,王娟、解濤、郭杰、錢晨陽、羅靖、劉原輝同學榮獲六項全國銀獎,我校郭圣君、解瑋同學榮獲“全國優秀創新少年”,張偉豪、張蕾、王娟同學榮獲三項科技創新市長獎,俞笑閑、盛煥、黃翰天、陳子豐、翟雪、高尚榮獲六項科技創新縣長獎。

        2、研究科技創新教育的實施策略

        1)營造一種和諧的科技創新教育環境氛圍

        利用宣傳欄、校園網、廣播站進行科技創新教育宣傳,加強班級和創新作品展覽室的創新布置,營造學校的科技創新環境和文化氛圍。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創新的新型師生關系。制定科技創新活動評價和獎勵制度,鼓勵師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2)利用好科技創新教育的二種資源

        ①開發和利用好十多年來我校師生積累的科技創新教育資源。

        2000年以來,我校每年都舉辦一次“愛迪生”杯科技創新大賽,每次都有幾百名學生參加,近千項創意,幾百件發明。十三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料和經驗,我們認真梳理和總結,上升為理論,更好地指導我校的科技創新工作。我校丁玉清老師撰寫的論文《創新型班集體構建初探》獲全國一等獎,論文《讓創新的火焰照亮年輕的心》、《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初探》、《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模式和實施策略研究》、《淺談勞技創新教育》獲四項全國二等獎,《層次啟動式教學中的課外三小活動》獲省一等獎,《物理學科教學中創新性教育初探》發表在《科技教育》雜志上。這些理論研究對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②有效利用社會科技創新教育資源。

        本校的科技創新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能不能有效地利用社會上的科技創新教育資源,決定著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開展的廣度與深度。我們緊緊依靠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中國創造協會、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委員會來提高科技輔導員的理論水平;我校已經是全國科技輔導員協會團體會員。我校緊密聯系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程技術大學等名校,提高科技輔導員的實踐指導能力,聘請中國科技大學孔燕教授、安徽工業大學冷護基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學院金世偉教授為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指導組成員兼校外科技輔導員;積極參加全國和省市縣科普活動,參觀省市科技館,拓寬學生的創新視野;與我縣的高新技術和工件制造企業有效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制作能力。

        3)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的“三化”。

        ①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目標化。

        對高一、高二學生和科技輔導員分別提出明確的科技創新教育目標。對高一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基本儀器、工具使用技能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對高二學生進行創造技法和制作技能培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品質。

        ②實現科技創新教學課程化。

        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開設科技創新教學課程,高一年級開設《科技創新思維訓練》課程,高二年級開設《科技發明技法培訓》課程,組建科技新少年班,每周開設一節課。

        ③實現科技創新活動常規化。

        每年將全校的科技創新教育計劃列入學校工作總計劃,各教研組的科技創新教育計劃落實到時間、地點、負責人和活動經費。全校性的科技創新活動有校園科技節、暑期科技夏令營、“愛迪生”杯科技創新大賽。班級科技創新活動小組每周開展一次活動,高一、高二年級部每月開展一次科技創新活動。做到活動前有計劃,活動過程有記錄,活動結束有總結和反思。

        4)做好科技創新教育的四個結合。

        ①科技創新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②科技創新教育與發明活動相結合。

        ③科技創新教育與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結合。

        第5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一.營造民主氛圍,構建創新環境

        創造氛圍、情境,是培養、激活創新意識的基石。有了好的氛圍,學生就能充分的發揮,教師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謂好的氛圍,可以這樣理解:它是公平與競爭的縮寫,可以是表揚、激勵、鼓勵的的寫照,可以是一個和諧互助的家庭,可以是支持性的環境,鼓勵、耐心的幫助他們學習,以及讓他們樂于智力冒險而不必擔心以犯錯誤會導致批評。好的氛圍,可以提供創新的機會,機遇垂青于每一個有準備的人,在這好的氛圍里,才可以萌發想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能享受學習創新的樂趣。

        (一)實行民主教學,破除教學上的“師道尊嚴”“為師者諱”的觀念

        在教學中,教師需保證學生心理舒暢,思維敏捷,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使學生的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保護學生理解的自由,容許學生對物理環境,物理認識結構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來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來中斷學生的思維進程。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勇于接受學生的批評意見;善于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

        (二)開展合作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生生互動的小組合作學習情境中,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小組內討論和解決問題。利用小組合作,把學生以傳統的班級授課中單純的旁聽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由學習上的競爭對象轉變為相互協作的伙伴,在團體中淡化競爭意識而提高思維能力。同時,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能看到的,就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能做到的,就讓學生自己去創新,從而拋棄應試教育那種“重死記,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效果”的學習習慣,養成善于發問,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有效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利用物理史實,激發創新思維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正切合青少年的這種心理特點。在物理教學中,恰當地利用物理史實,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物理史實能使學生掌握創新的基本方法

        物理學發展史是一幅理論與實驗交叉,失敗與成功并存,邏輯與非邏輯并用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物理規律的發現與完善過程,都是人們運用創新思維不斷創新的過程,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新方法是人類極其寶貴的財富,正確使用之,有利于學生掌握創新的基本方法,進而形成創新意識。

        (二)物理史實能喚起學生的創新興趣

        將物理學上一些重大發現的歷程滲透到物理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參與”物理知識的發現過程,學生能體會科學發現的樂趣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產生強烈的創新意識。

        三.改革教學模式,提供創新機會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而更重要的是能產生出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在現在的物理教學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空間,就很難談得上創新思維的培養。要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視設計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以相應的創新思維的熏陶,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手段提出種種假設或猜想,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假設或猜想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重視在教學中再現前人是如何創造、發明的,讓學生在前人走過的軌跡上,經歷失敗和成功的磨礪,體會創造成功的喜悅。[3]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科學創新思維的教育,并逐步滲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極限的方法、控制變量的方法等,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學會根據現象或事實進行科學推理的方法,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加深對研究方法的領悟,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和創造能力。

        (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多向求解

        眾所周知,物理規律的導出通常采用實驗歸納法或理論分析法,然而教材上或教師所采用的規律導出的方法,未必就是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最佳方法。在教學中,筆者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懷疑,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做法。[4]如筆者在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教學時,學生通過實驗和作圖兩種方案歸納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思考和多向求解是互為表里的。學生會獨立思考,則不受一種思維的束縛,不局限于單一角度和方向,常會獨辟蹊徑,發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謀求多種可能性。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多向求解非常適宜物理教學,因為物理現象并不是孤立的,描述物理現象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反映和描述物理現象的規律也有內在的聯系,因此,物理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思考和解答。

        (二)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第6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創新思維;培養

        經過研究調查發現,很多學生認為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無聊的課程,上不上課關系都不大,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此課程,更有的學生認為此課程淺顯易懂沒必要學習,導致學生產生這種心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師,大多數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圍繞教材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完全就是一個存儲機器,死記硬背,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能完全的打開,甚至還會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教師對這門課程也不夠重視,沒有積極備課,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成為教學的重點、難點,下面我就談談個人之建,希望對教師有所幫助。

        一、重基礎、重延伸,重拓寬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積累升華的過程。所以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在此方面教師的教學就要以教材為基本點,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專門化的訓練,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圖,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整理,便于學生的學習與掌握,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對每一單元的知識自行的梳理,這樣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其次就是要注意要對知識的延伸,拓寬學習的領域,由于教材的內容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所納入的教材案例也不是最新內容,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所以學生才會有這種無聊、無趣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延伸。初中思想品德必須要以實踐為主,與我們的生活比較貼近,有很多的知識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不斷的穿插生活上的一些實例,一談到生活上的一些東西,學生往往都是比較激情的,更多的是好奇,而學生大多數的創造思維都來源于好奇,只有好奇學生才會不斷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思維不會被限制,處于完全放開的狀態,這才會有提升的空間。

        二、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

        新時期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課堂氛圍的凝重,缺乏生機、缺少活力,這就嚴重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形成勇于實踐的思維模式,一個人進行相關的行為時必然受到大腦的驅動作用,因此良好的思維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能力,正所謂實踐出真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極有幫助的,其次學會自我分析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正所謂事物都具有正反兩面性,一個人的思考方式也不會是十全十美,學會自我分析,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剖析從而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明確自己哪一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將不足之處放在顯眼位置,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決,通過這一過程能夠讓自己取長補短,促進進一步發展。最后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條條大陸通羅馬”這句話暗示著我們成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條,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就能找到許多通往成功的道路,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程中,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看事物的能力,在一件普通的事物中看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角度,就能進行創新。

        三、重視理論知識的實踐

        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過程,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不在乎學生的實踐,教師更沒有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隨著教育改革更加的深入,新課標的推行,教育更加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這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如何進行更好的實踐,我們可以充分把握好課堂時間,利用好課外時間,所以在當前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學的重點所在,在進行課堂教學中要在立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該側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環節與實踐環環相扣,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程度,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在進行良好的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多閱讀一些書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的運用所學知識去進行實踐活動,同時教師也要減輕作業的壓力,為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打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規則這一課題時,就可以給學生講規則的重要性,組織學生玩一場成語接龍游戲,給學生講游戲的規則,在規則的支持下,游戲才能正常的運行,這樣學生對規則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學習起來也會更加的輕松。總結總的來說,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成長性的階段,社會的發展更需要一大批創新性人才,而學生階段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而本文就側重的講如何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希望其他教師能夠借鑒,探索出更有效的培養方式,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共同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新一批的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淑清.忻州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2(06)

        [2]魏碩.問卷調查法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19)

        第7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物理教學提升科學素養

        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陣地,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主戰場。學生科學素質的高低,反映了學校教學改革的成敗,體現了學校教育水平的高低。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必須從教學理念、內容、形式、方法、目標上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目標,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不斷地探索。

        下面我結合物理教學談談如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大家共同探討。

        1.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充分運用科學素質的因素,物理教學就能成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主戰場。

        物理教學中科學素質的因素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真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科學行為和科學思維,科學素養和科學審美觀,科學世界觀和科學發展觀等。

        科學素養是科學素質最重要的因素,科學素養指能運用科學原理和方法解釋或處理生活和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其重點在于對科學的態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就是使學生在已具備科學知識和掌握科學理論的基礎上能夠創新思維,自覺形成科學意識,傳承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進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中國探月計劃“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院士強調:“一切希望寄托于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由此可見,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已經到了勢在必行、必須引起全社會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學校教育責無旁貸,教師更應肩負責任,增強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1.1挖掘教材,提煉內涵。

        物理教材中有著極其豐富的科學素質教育的因素,教師必須深入細致地研究教材,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梳理教材中每一章節、每一單元和整個教材所涉及的能夠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因素,提煉出每一節、每一單元所側重的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因素。

        物理教學中有的課型可能會體現較為完整的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有的課型則突出某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或某種科學精神,甚至有的課型有著多種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因素。比如教師在自由落體課型教學中,就要把伽利略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科學審美有機結合。

        1.2精心設計,科學滲透。

        經過整合教材后,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在教案中明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并在教學中把素質教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加以科學滲透。

        比如在自由落體課型中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將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作為教學的重點培養目標加以充分地體現,并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為實現目標鋪路搭橋。我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和學生實驗,讓學生比較真空管中羽毛與鐵片和實際操作中粉筆頭與紙片、粉筆頭與紙團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區別,使學生深刻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和掌握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我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提供伽利略研究問題的有關資料,然后提出問題:伽利略研究問題中蘊含著哪些科學態度和體現了哪些科學精神?

        1.3領悟真諦,體驗精髓。

        物理學中蘊含著科學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務實創新、銳意進取、追求真理、遵循規律、揭示奧秘、敢為人先、服從真理、協作奉獻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師要將其作為重點加以詮釋和充分地體現和有機地結合,逐漸啟迪學生、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深刻領悟科學研究的真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深入體驗素質教育的精髓。

        上述提出的伽利略研究問題中蘊含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探討,領悟真諦,體驗精髓,從而培養學生求實進取、銳意創新、甘于奉獻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尊重規律、服從真理的科學態度。

        1.4方法靈活,效果顯著。

        物理教學要成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主戰場,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就必須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可以采取專題辯論、講座懇談、創設情景、模擬再現、設疑探究、操作驗證、承載信息、交流感悟、體驗生活、聯系實際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與科學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拓展,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上下功夫,做文章,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因此,教師只有充分地運用科學素質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2.進一步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思維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保障為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

        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思維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2.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學生技能的培訓。

        物理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重心”轉移到知識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上,注重解決自然現象,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相關的具體問題,突出時代感,在學中用,用中學。例如在講折射現象時,教師可讓學生解釋雨過天晴后天空為什么出現彩虹,以及解釋海市蜃樓;講電功,教師可讓學生掌握電能表的使用,電能的計算,電費的計算;講動能時聯系風力發電,等等。同時,教師必須加強學生實驗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技能的訓練。

        2.2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知識競賽和各種課外活動,加強科學技術和前沿科學知識在物理教學中有機的滲透。

        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科技制作和科普知識競賽活動,如制作科技模型、航模等,把課堂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加強高科技和前沿科學知識的滲透,比如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航天、航空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等。

        2.3讓學生參與課堂創造性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思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先導,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思維是在實踐基礎上分析綜合,然后作出判斷推理的過程。創新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態,最大特點在于它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因此,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從未遇到過的難題、發現新路子的思維都屬于創新思維,在解決綜合性計算題時,教師可讓學生探究從未知問題出發借助定義、定理、規律等尋找已知條件,再由已知條件回到要解決的問題,尋找能夠通過高效、快捷的方法解題的途徑;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充分參與,自行設計實驗,親自動手制作,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樂于實踐、勤于思考的習慣,逐漸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讓學生參與創造性探究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2.4使學生自覺形成科學意識,傳承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

        學生的科學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必須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地形成。教師在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的同時,也播下了一顆傳承科學文化的種子,教師必須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根植于學生中,激勵學生、影響學生,逐漸地成為學生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把學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作為教學培養的核心,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生、指導學生,使學生逐漸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發展觀。

        2.5鞭策學生敢于質疑與揚棄,勇于突破與創新。

        在物理學中教學設計的采納,教學手段的實施,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環節的執行過程,以及對教材內容的編排、實驗設計,等等,教師要盡可能地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充分討論,積極參與課改,提出新穎的觀點,敢于質疑與揚棄,勇于突破與創新。

        總之,要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就必須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思維模式,在嘗試中不斷總結,不斷充實,不斷拓展。同時,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僅憑單一的課程無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只有使各學科間相互協調,才能保障學校教育能夠為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

        綜上所述,物理教學中有著極其豐富的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因素,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陣地,教師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不懈地探索。

        參考文獻:

        第8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1.1教師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關乎學生的未來,而且對學生的高考也有很大的幫助。近幾年來,高考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考核,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基本文化知識進行考察,因此,建立創新思維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學生在高中時期地理知識的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當建立在充足牢固的基礎文化課知識的基礎上,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文化知識,才能為創新能力的生長提供肥沃的土壤,使學生的思考與社會產業結構相符合,從而符合社會的需要。

        1.2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教師來說,學生學習的重點,首先應當加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培養。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地理知識,積極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消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中的創新能力。使學生不僅可以記住學習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思考學習中地理知識的本質,了解地理知識的規律,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地理人才。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措施

        2.1打好堅實的地理知識基礎

        堅實的基礎知識,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只有具備牢固的地理知識,才能促進地理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上,最先要做的是打好堅實的知識基礎。在平時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對各種概念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明晰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這是地理創新思維的保證,也是地理創新思維順利進行的基礎。沒有堅實的地理知識作為后盾,創新性思維就是一句空話。只有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地理知識,才能使學生具有新穎的思維。

        2.2在教學進程中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又一重要措施。學生只有具備求知的欲望,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能力,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因素。不能發現問題,就沒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求知欲作為一種潛能,只要很好地開發,就能變為促進學習進步的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欲,必然會有一系列的思考。只要正確引導,則必將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更持久、更深人,達到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2.3在教學進程中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求異性是創新性思維的基本特征。在傳統的教學中只是填鴨式的教授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形成定性思維,這成為學生進行創新的最大障礙。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科學的教學形式,啟發誘導學生思維的發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4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

        要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創造,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各種創造性訓練。通過綜合訓練,學生能夠打破思維定式,加強各種地理知識的聯系,把地理知識與實際情況有機地聯系起來。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訓練逆向思維,促進思維的廣度;訓練求異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訓練發散思維,增強思維的求異性。通過這些訓練,就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5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在地理的教學中,如果教師把學生的思維束縛在課本上,那么便會使學生的思考停滯,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使學生發散思維,就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設想。這時,即使學生把答案搞錯了,也仍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同時,教師也要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以至于學生更好的擴展思維。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盡可能地多提問題。

        2.6多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

        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這為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它的是多樣的,如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模型制作、環保漫畫、環保小論文、黑板報等。這些課外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地理一般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地理思維能力的增長。如組織學生參加夏令營,這些課外活動包括了對各種地理現象的真實的考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3、總結

        第9篇: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的方法范文

        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老師對“愉快教育”下了一個定義:“愉快教育”就是充分調動師生兩者的積極性,使教師樂意教,學生樂意學,在師生融洽、合作的氣氛中,全體學生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一、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處于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生已經習慣了“填”“壓”的學習方式。所有的學習工作似乎就是為高考做準備,而“題海戰術”則是戰勝高考的一把利刃。高考就好像比的是誰平時做的題多,而不是學生自身的應試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極度的疲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被忽略了。學生由于心理壓力大,自殺事件也屢見不鮮。比如:遼寧13歲少女不堪懲罰和壓力服毒自殺;不堪過大的學習壓力,湖南岳陽一女生縱火焚校……這樣的事件每年都有發生。正如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說:“緊張的學習,頻繁的考試,沉重的精神負擔嚴重的損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束縛了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導致大部分中小學生厭學、棄學,繁重的課業負擔又直接影響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勞動教育的落實,干擾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更應該肩負起艱巨的任務,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就需要一種既有效又比較容易實施的教育方法做以輔佐。

        二、語文“愉快教育”的意義

        語文“愉快教育”的提出,并沒有否定“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概念,而是更突出這樣的教學要求。完全是教師的主導促使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同時,它的積極意義還在于:

        1.有利于獨生子女的長期發展

        目前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教師在采用“愉快教育”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樂觀精神、團隊意識、獨立戰勝困難的能力。比如說在進行“表演法”教學的同時,就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排演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要照顧到整體的效果、榮譽,所以長期下來也就形成了他們的合作能力;也通過他們所選的文章內容,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教育,學習到一些生活中該知道的事情,比如孝敬父母長輩、關愛同學等。這些美德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憑借說、看、教的方法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只有學生自己感受到了,他們才會有意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考慮問題的跳躍性

        教師在布置完學習任務之后,可以適當地鼓勵學生去拓展自己的想法,這樣就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語文教學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有了創新思維之后,學生在問題面前就會舉一反三,不拘泥于一種模式,能由此及彼的展開思路,可以利用跳躍性思維去解決出現的問題。隨著一些語文教育學者在語文“愉快教學”領域取得日益明顯的教育成果,語文“愉快教育”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這種教育模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形式,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所以它的發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高清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 亚洲日韩va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