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

        第1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肩關節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醫院骨科住院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每組各36例。兩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頸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常規護理組予以圍術期常規護理,康復護理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兩組患者術后隨訪12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患側肩關節功能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結果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的治療總依從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72.22%)(χ2=4.60,P < 0.05);康復護理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4.44%,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77.78%)(χ2=4.18,P < 0.05);且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項的護理滿意度(97.22%、94.44%、97.22%、94.44%、91.67%)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75.00%、77.78%、72.22%、75.00%、69.44%)(P < 0.05或P < 0.01)。 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手術的療效,能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障礙,并能提高術后護理滿意度,建立更緊密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 肱骨外科頸骨折;康復護理;治療依從性;肩關節功能;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3(b)-0132-04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YU Xueli DU Miaojua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ho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n=36) and recovery nursing group (n=36)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ffecte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following-up, the total complianc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1.67%,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2.22%) (χ2=4.60, P < 0.05); the recovery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4.44%,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7.78%) (χ2=4.18, P < 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attitude, technical level,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car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97.22%, 94.44%, 97.22%, 94.44%, 91.67%),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5.00%, 77.78%, 72.22%, 75.00%, 69.44%)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obvious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barrier of shoulder join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uil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Recovery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臨床較常見的骨折類型,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多為閉合性骨折[1]。由于肱骨外科頸為松、密質骨相鄰部位,此類骨折靠近肩關節,術后常因疼痛、制動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肩關節鍛煉的積極性,引起肩關節纖維變性、僵硬,導致肩關節功能恢復障礙[2-3]。分析其原因除了與手術引起導致創傷及瘢痕攣縮有關外,術后缺乏系統性的康復護理干預訓練也是主要原因[4]。近年來研究發現康復護理應用于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護理中取得了較滿意療效,也決定著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優劣[5-6]。本研究觀察了康復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肩關節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骨科住院治療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手術治療的指征,且均為新鮮骨折。采用隨機數字表將72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每組均3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類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頸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常規護理組予以圍術期常規護理,康復護理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術前心理干預: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予以支持、解釋、疏導等針對性心理護理措施,消除其焦慮和恐懼等心理,鼓勵患者樹立對疾病治療的信心,保持樂觀健康的心理情緒;同時積極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講解肱骨外科頸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的必要性和優點,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以及術后康復計劃的要點,增強患者主動功能鍛煉的積極性。②術后康復鍛煉干預:術后1~2周囑患者可進行肩關節的制動,可進行簡單的握拳、屈肘等主動活動,以促進上肢的血液循環,消除手部水腫;術后3~5周囑患者可進行肩關節的前屈、后伸等運動,但禁止行外展、內收功能鍛煉,鍛煉時動作宜循序漸進,角度逐漸增大;術后6~10周囑患者可進行肩關節全面練習活動,配合適當的爬墻和環形運動促進肩關節的活動正?;?;術后11~12周,當患者上肢肌力達到>3級可進行肩關節的抗阻力運動,可用啞鈴、沙袋等練習患者肩部的抗阻運動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訓練,如用患肢擰干毛巾、洗臉、刷牙、梳頭等動作。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觀察12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患側肩關節功能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依從性評估[7] 根據患者依從性程度分為完全依從、不完全依從和完全不依從三類。完全依從:治療中嚴格按照醫遵執行治療方案進行規范治療的患者;不完全依從:治療中基本按照醫囑執行治療方案,偶有不進行規范治療的患者;完全不依從:治療中常不按照醫囑執行治療方案或中斷治療患者。完全依從和不完全依從合計為總依從。

        1.3.2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8] 采用歐美肩關節評分系統Constant-Murley(C-M)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其中疼痛評分15分,日?;顒幽芰υu分20分,肩關節活動范圍評分40分,三角肌肌力評分25分。優:評分85~100分,良:評分70~84分,一般:評分55~69分,差:評分0~54分。

        1.3.3 護理滿意度評估[9] 包括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項內容,并計算各分項的滿意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結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治療總依從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72.22%(χ2 =4.60,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例)

        注:與常規護理組比較,*P < 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的比較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術后的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4.44%,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的77.78%(χ2=4.18,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的比較(例)

        注:與常規護理組比較,P < 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 < 0.05或P < 0.01)。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交通事故、高空作業等因素增多,肱骨外科頸骨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肱骨外科頸骨折采用保守治療可取得不錯的療效,功能恢復滿意[10-11]。少部分患者肱骨外科頸骨折采用手術治療,但部分患者術后由于疼痛、長期制動以及患者承受疾病的折磨、精神和經濟負擔和日?;顒幽芰Φ南陆档纫蛩氐挠绊?,往往產生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部分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不良情緒,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導致患者肩關節鍛煉的積極性下降,引起肩關節周圍肌肉的進行性萎縮,不利于關節功能康復出現肩關節功能恢復不良,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創傷性關節炎、肩周炎和骨折畸形或不愈合、肩關節功能喪失等并發癥,從而加重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影響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12-13]。因此,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如何盡快促進其早日康復,提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14]。

        近十年來有關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治療患者治療依從性、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改善作用進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討[15-16]。李惠玲[5]研究發現護理干預能促進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術后療效,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滿意度。吳鴻燕[17]研究發現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后患者治療期間的遵醫行為,提高患者肩關節鍛煉的積極性,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提高治療的滿意度,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發現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提示康復護理干預可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治療依從性,有利于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手術的療效,能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障礙。同時研究還發現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提示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提高術后護理滿意度,建立更緊密的護患關系。

        總之,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手術的療效,能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障礙,并能提高術后護理滿意度,建立更緊密的護患關系,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占國.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197-198.

        [2] Gierer P, Simon C, Grad IG, et al. Complex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m 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Orth opade,2006,35(8):834-840.

        [3] 張季愷,宋成,李偉陽.老年骨質疏松性膚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法[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7):68-69.

        [4] 張敏.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后的臨床護理策略分析[J].中外醫療,2008,27(10):60-61.

        [5] 李惠玲.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3,35(3):370-372.

        [6] 莊妹,王雪華.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功能康復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5):1153-1155.

        [7] 段清萍,朱琳,陳捷,等.從激勵理論談骨折患者的康復鍛煉依從性[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6):142-143.

        [8] 齊萬里.兩種方法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7):112-113.

        [9] 何秀云.舒適護理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7):116-117.

        [10] Mihara K, Tsutsui H, Suzuki K, et al. New intrameduaallary nail forthe surg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 Orthop,2008,13(1):56-61.

        [11] 謝楚海,史群偉,郭劍鴻,等.35例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臨床治療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164-165.

        [12] Hasenboehler E, 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 Injury,2007,38(3):365-367.

        [13] 徐威,成鋒,董黎強.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療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9,15(19):2975-2978.

        [14] 古波.老年性膿骨外科頸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4):85-86.

        [15] 于泉,崔明宇,李新鋼.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手術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9):67-68.

        [16] 周璐.肱骨外科頸骨折29例手術后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7,10(9):135-136.

        第2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合肥市濱湖醫院手足骨科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 要】目的:探究對實施四肢骨折手術后,出現肢體腫脹情況的病人,予以相應的康復護理服務,其應用效果,并總結護理經驗。方法:選取2013 年5 月-2015 年3 月來本院接受四肢骨折術并出現術后肢體腫脹的70 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劃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各35 例,對比組病人給予常規方式的護理服務,研究組病人給予康復護理服務,對比兩組病人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病人給予康復護理服務后,其在消腫時間方面,其均值為(3.6±1.5)d,在肢體腫脹具體恢復情況方面,有32 例病人恢復正常,其恢復正常率高達91.43%;對比組病人給予常規方式的護理服務后,其在消腫時間方面,其均值為(7.5±3.6) d,在肢體腫脹具體恢復情況方面,有19 例病人恢復正常,其恢復正常率達到54.29%。在以上方面研究組病人都要明顯好于對比組病人,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實施四肢骨折手術后,出現肢體腫脹情況的病人,予以相應的康復護理服務,具有良好的治療及護理效果,能極大的縮短病人康復時間,提升其恢復正常概率,同時還有助于病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該法在該病的臨床治療及護理中,有著積極推廣價值。

        關鍵詞 四肢骨折;肢體腫脹;康復護理

        下文將選取2013 年5 月~2015 年3 月來本院接受四肢骨折術并出現術后肢體腫脹的70 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對實施四肢骨折手術后,出現肢體腫脹情況的病人,予以相應的康復護理服務,其應用效果,并總結護理經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 年5 月~2015 年3 月來本院接受四肢骨折術并出現術后肢體腫脹的70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劃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各35 例。研究組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齡從20~70 歲不等,平均年齡(43.5 士5.7) 歲;對比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齡從21~71 歲不等,平均年齡(43.8 士5.9) 歲。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病癥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比組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研究組病人給予康復護理服務,其主要內容及方法如下:一是術前宣教。護理人員可以告知病人關于肢體腫脹及四肢骨折手術的相關知識,讓病人了解肢體腫脹引發的的主要因素,及其相關癥狀等,讓病人有個心理準備,同時也有利于在四肢骨折手術后,做好肢體腫脹的防范工作,如正確包扎傷口等;二是手術切口護理。手術后,在對病人進行包扎前,應在其手術部位墊一塊棉墊,然后再進行加壓包扎,防止創口與繃帶直接接觸。傷口要高于心臟水平,有利于靜脈回流以減輕肢體腫脹;三是疼痛護理。由于手術等原因,病人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護理人員要及時與病人溝通交流,了解其疼痛情況,找出疼痛來源,對其疼痛進行分級,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合理使用鎮痛藥;四是指導功能鍛煉。在病人術后一天,護理人員根據手術情況可指導其在床上進行適量鍛煉,如肌肉收縮鍛煉、各關節的主動或者被動活動等,根據病人病情恢復情況,指導其下床活動,以保持血液循環的通暢,以降低腫脹發生概率。同時在指導病人功能鍛煉的同時,要結合病人的肢體恢復狀況,合理安排鍛煉時間,和鍛煉強度[1]。

        2 結果

        研究組病人給予康復護理服務后,其在消腫時間方面,其均值為(3.6 士1.5)d,在肢體腫脹具體恢復情況方面,有32 例(91.43%)病人恢復正常,有2 例(5.71%)病人恢復為I 級,有1 例(2.86%)病人恢復為II 級,其恢復正常率高達91.43%;對比組病人給予常規方式的護理服務后,其在消腫時間方面,其均值為(7.5 士3.6)d,在肢體腫脹具體恢復情況方面,有19 例(54.29%)病人恢復正常,有6 例(17.14%)病人恢復為I 級,有6 例(17.14%)病人恢復為II 級, 有4 例(11.43%) 病人恢復為III 級,其恢復正常率達到54.29%、在以上方面研究組病人都要明顯好于對比組病人,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經過多次臨床實驗研究發現,給予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病人相應的康復護理服務,具有良好的治療及護理效果,能極大的縮短病人康復時間,提升其恢復正常概率,同時還有助于病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該護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第3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重慶市長壽區中醫院 重慶市長壽區 401220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無痛護理方法對老年骨折患者疼痛的康復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家屬本人同意知情的情況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對比,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痛護理理念對老年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康復效果明顯,適合于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無痛護理;術后疼痛;老年骨折

        骨折是指患者的骨結構發生斷裂,其發病多見于老年人或者兒童,但尤對以老年人的影響最大。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骨骼的強度和硬度明顯下降,而且術后愈合時間長,疼痛感強烈[1]。因此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情況,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同時做好術后的護理工作,目前常用的老年人骨折術后護理方法為無痛護理。此次研究隨機選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 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家屬本人同意知情的情況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無痛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現將有關研究做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 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家屬本人同意知情的情況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100 名患者,年齡在50 ~ 65 歲,平均年齡(55.89±2.19)歲。對照組100 名患者,年齡在53 ~ 70 歲,平均年齡(60.37±1.79)歲。200 名患者中,脛腓骨骨折患者30 例,股骨頸骨折患者40 例,肱骨骨折50 例,腰椎骨折40 例,其他類型骨折共40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理、病程等一般資料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術后,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首先進行康復指導,告訴患者術后注意事項,飲食注意事項;其次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防止發生相關并發癥;最后是進行藥物護理,對患者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防止患者傷口感染。

        術后,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無痛護理方法,首先醫務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對患者采取鼓勵的辦法,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其次是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要求患者遵醫囑服用藥物,采用按摩、心理疏導、熱敷等方法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最后,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復環境,保持康復環境的干凈、整潔,保持通風。檢查病房的檢測儀器,及時檢測患者的疼痛情況。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誘發患者疼痛感的因素,例如冷刺激。

        1.3 觀察指標

        VAS 疼痛評分標準,總分為10 分,0,無痛;1 ~ 3 分,輕微疼痛;4 ~ 6 分,中度疼痛;7 ~ 10 分,劇烈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數據均經過spss13.0 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并用t 檢驗,當 P<0.05 時,表示數據之間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對比:術后,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無痛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48h 后,研究組患者輕微疼痛5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15 例,疼痛平均分為(4.30±1.30)分。對照組患者輕微疼痛4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25 例,疼痛平均分為(5.31±1.60)分。研究組患者的VAS 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的VAS疼痛評分對比,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果

        骨折是老年人常有的疾病之一,其外部暴力因素是其誘發的主要原因,患有骨折的老年人會伴有發熱、畸形、休克等癥狀。

        對于老年骨折,大多數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而且手術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幫助老年人實現骨結構的復位和固定,術后痊愈后,要對手術部位進行康復訓練[2]。

        老年骨折手術方法相對簡單,但是術后疼痛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F階段常用的術后疼痛護理方法為無痛護理方式,基本原理是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和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進患者的術后痊愈,達到最佳的手術效果[3]。無痛護理方法要求的是細致的護理工作,把患者作為整個工作的中心,一切從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出發,從而達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目的。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輕微疼痛5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15 例,疼痛平均分為(4.30±1.30)分。對照組患者輕微疼痛4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25 例,疼痛平均分為(5.31±1.60)分。

        研究組患者的VAS 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的VAS 疼痛評分對比,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無痛護理理念對老年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康復效果明顯,適合于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利萍. 無痛護理對老年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21):20-23.

        第4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隨機選取 60 例骨折術后的患者,均行四肢骨折術后一段時間切口拆線兩天后,并分為采用中藥熏蒸護理治療的試驗組和常規治療護理治療的對照組各 30 例。對照組的 30 例患者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年齡為 19~89 歲,平均年齡為 (49.49.8) 歲,身高 (1605)cm,體質量 (608.4)kg。觀察組的 30 例老年患者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年齡為66~97 歲,平均年齡為 (81.29.5) 歲;身高 (1595)cm,體質量(589.7)kg。兩組骨折術后的患者在拆線前后均有紅腫、局部皮膚發熱等臨床癥狀,兩組骨折術后患者的身高、年齡等不存在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骨折術后的患者在拆線兩天后,分別采用不同的康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護理,對照組的患者在醫務人員的指導和囑咐下只做常規治療護理活動;而試驗組的骨折術后患者在對照組的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的手段進行護理治療,根據臨床中藥熏蒸的要求,注意觀察在利用熏蒸治療機時要防止燙傷,熏蒸結束后按照相關要求給患者進行敷藥治療。

        1.3 護理方法

        兩組骨折術后的患者在拆線兩天后采用不同的護理治療手段,對照組利用常規治療護理手段進行治療;對照組則分別對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分別進行心理和中藥藥物護理。在利用中藥熏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不斷鼓勵患者,時常進行治療心理溝通等;而中藥熏蒸的護理更要根據嫻熟的技術和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在給患者中藥熏蒸時,要注意囑咐患者在治療前要去排便等,按照要求給患者敷藥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9 統計軟件,利用 t 檢驗方法對兩組的骨折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治療療效實行檢測。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骨折術后護理治療的效果

        兩組骨折術后的患者在拆線 2 d 后采用不同的護理康復的方法進行護理治療,觀察并對比其治療療效和臨床總有效率。具體見表 1。

        表 1 兩組骨折術后的護理治療效果

        2.2 兩組骨折后患者在護理治療前后的情況對比

        對照組骨折術后的患者在常規康復指導下進行一般的活動治療,一段時間后,相對治療前患者感覺疼痛、紅腫有明顯的改善,關節能做簡單的活動;試驗組骨折術后的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的護理治療方法進行康復治療后,發現相對治療前患者的疼痛的感覺和紅腫的情況有明顯的變化,關節活動功能恢復較佳;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的骨折術后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恢復情況較佳。見表 2。

        表 2 兩組骨折后患者在護理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的情況對比

        3 討論

        骨折是外科骨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可由外傷引起,多見于骨骼不發達的兒童和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中青年少見。骨折可有單發骨折和多發骨折兩種,目前在外科骨科中多以單發骨折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發展,樓房的增高,導致交通事故和高處跌傷等引起骨折的事件越來越多,特別是四肢的骨折,給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的不便。因此骨折術后的康復護理治療顯得越來越重要。

        第5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武漢市中醫醫院 湖北省武漢市 430013

        【摘 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行中醫康復護理的實效性。方法:選擇2014.1-2015.1 在我院治療的72 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隨機分成A、B 兩組,每組36 例。A 組實施中醫康復護理,B 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A 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比例要低于相應B 組,兩組各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康復護理在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方面具有很好的護理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中醫康復護理;實效性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脊柱骨折,一般老年人存在骨質疏松問題,故該病以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病對象。保守治療是治療該類骨折最常見的方法,但患者在保守治療過程中常需長久臥床,增加了其發生便秘、腹脹、尿潴留等并發癥的幾率。為盡量促進骨質愈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極為重要。中醫康復護理從中醫的角度,運用康復護理方式,訓練患者自我康復意識,以達到康復為目的[1]。本文為評價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行中醫康復護理的實效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1~2015.1 在我院治療的72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每組36 例。其中A組男22 例,女14 例,年齡64~88 歲,平均(68.9±4.8)歲,住院時間9~22 天,平均(14.2±4.0) 天;B 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63~89 歲,平均(69.3±5.6)歲。住院時間10~23 天, 平均(13.9±3.2) 天。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選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準許。

        1.2 護理方法

        B 組實施常規護理,A 組除常規護理外還實施中醫康復護理,具體:①心理護理:骨折患者常伴有焦躁、恐慌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使其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配合治療。②飲食護理:骨折患者早期多有瘀血,易伴隨有腹脹、便秘等癥狀,故飲食方面應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勵其少食多餐,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中后期多吃鈣質類食物,注意健脾胃、補肝腎、強筋壯骨,多吃骨頭湯、魚湯等食物促進骨折愈合。③疼痛護理:為消除瘀腫早期可用四黃散外敷,中后期為促進血液循環,可外貼狗皮膏等。④護理:臥床期間最好保持脊柱平直,躺于硬板床上,最好處于平躺仰臥姿勢。⑤并發癥的護理:骨折患者的胃腸功能常出現紊亂,此時除了做好飲食護理外,還可對患者腹部實施熱敷或按摩,鼓勵患者多飲水,并指導其按揉下腹部促進排尿。⑥功能訓練:早期指導患者在床上開展上肢體運動,中后期可指導患者用仰臥姿勢進行功能鍛煉。定時對患者全身各部位的關節進行被動活動或按摩。⑦藥物護理:指導患者服用湯藥進行調理,對體寒患者給予熱性湯藥,體熱患者則給予寒性湯藥。還可在骨折處用適宜溫度的中藥包進行外敷。

        1.3 評價指標

        將治療效果評定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類[2]。其中,若護理后患者大便正常,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顯著緩解,則可評為顯效;若大便、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則可評為有效;若緩解或加重則評為無效??傆行? 顯效率+ 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對所選骨折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行X2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58,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的比較

        兩組各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中醫康復護理主要指患者身心的康復護理。其在康復護理過程中不僅包含形體功能的康復,還包含心理情感的康復。本文探究了中醫護理在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有效性,結果顯示:中醫康復護理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為94.44%,顯著高于常規性護理組的75.00%,且前者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比例也明顯降低?;颊咴诎l生骨折后,心情難免會低落,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該類骨折患者需長時間的臥床恢復,此時患者極易出現焦躁、憂愁等情緒。且脊柱骨折患者一般都存在血虛氣滯,胃腸功能紊亂,失去自主排泄大小便能力等多種問題。故本文中醫康復護理組從心理、飲食、、并發癥、藥物以及功能訓練等多方面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了細微科學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主動配合治療,促進其早日恢復。

        參考文獻

        [1] 伍潔云. 中醫康復護理在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2013,(31):98-99.

        第6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功能鍛煉;骨科患者;心理護理

        1前言

        康復的一般原則應盡量減少因創傷或疾患所致的病廢后果,使功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恢復;對可以預防的并發癥,應避免其發生,一旦發生則積極治療;康復應盡早開始,在病情及治療措施允許情況下,愈早開始,功能恢復愈快;康復治療的實施,主要依靠病人的主動鍛煉,沒有病人的積極努力,康復難以收效??祻陀柧毞椒☉欠e極的、引起興趣的、循序漸進的,才能較易達到康復效果。功能鍛煉是骨科所有疾病治療的重要內容,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和恢復關節運動的幅度,防止關節僵硬。功能鍛煉的最終目的是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鍛煉的措施

        (1)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

        脊髓損傷截癱,涉及呼吸、循環、消化、肌肉及骨關節系統,為了維護患者生命及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對患者進行早期及全面康復。

        1)下肢截癱患者的功能鍛煉:臥床練習上肢伸肌與屈肌力量鍛煉,可利用啞鈴,拉力、拉桿等鍛煉,脊柱穩定后可以舉杠鈴。在床上可練習自己搬動下肢翻身、練習起坐及坐穩等;坐位練習穿脫內衣褲、外衣褲、襪子、鞋子等雙上肢撐起軀干。搬動肢體。下肢穿脫支具等;站立練習扶床站立,帶支具站立、站穩,不帶支具站立、站穩,用步行雙杠行走或步行車行走,用拐行走;從床上到輪椅,從輪椅上床,在輪椅上完成各種生活需要的動作,如洗漱等。

        2)四肢癱瘓的功能鍛煉:四肢全癱患者,即便是經過艱苦的鍛煉,也難于做到站立與行走。因此主要是臥位與坐位的鍛煉。截癱手的鍛煉,不完全癱瘓手或經過功能重建手術的手,有部分肌肉活動,主要鍛煉捏與握的功能,練習捏住湯匙并用之進食,再增加力量捏住更重的物品。在坐位姿勢還要鍛煉進食、洗漱、閱讀等,坐便桶及自己清洗也要鍛煉。

        (2)手部損傷的康復

        不是每一個手外傷或手疾患病例都需要康復,主要是一些手部慢性病變狀態,如急慢性水腫、疼痛及過敏、關節活動喪失需要進行康復以恢復功能。(1)腕關節的功能鍛煉。用健手幫助患手腕做背伸、掌屈、尺偏和撓偏活動。用兩手背相對以練習掌廂及兩手掌相對使前臂放于胸前,則練習背伸。將手掌平放桌面上使前臂垂直于桌面則練習了背伸。

        (2)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功能鍛煉。各關節的屈曲以指尖達掌橫紋為正常。掌指關節多有過伸。鍛煉方法最簡單者為用力握拳與伸指。用一系列不同粗細的圓棍,最細如鉛筆,從抓握粗棍開始,逐漸達到握住最細的。練習對掌捏物可用一組大小不同的物體,例如橡皮、紐扣、銅錢、曲別針等,練習捏起上述物體,從大到小等。(3)恢復肌力的鍛煉。除抓握物體、伸指等鍛煉外可利用提拉重錘、抓啞鈴、彈簧拉力計等進行。每日將手舉過頭頂25-50次可預防肩僵硬。

        (3)周圍神經損傷的康復

        對于周圍神經傷的康復,最重要者在于精細的神經吻合。只有良好的神經吻合,才能期望獲得較好地功能恢復。影響功能恢復的因素是腫脹。術后患肢抬高應高于心臟以利回流,不用冷敷,不用吊帶懸吊前臂,而是每日將手舉過頭數十次,坐下時將前臂放在桌子上。前臂神經傷修復后,不要固定掌指關節與指間關節,以便活動手指。先將手置于低速漩渦水中15-30分鐘,以后逐漸增加漩渦速度,以病人能忍受為限。按摩過敏區,可用皮膚洗劑。有水腫者抬高患肢。用觸摸拿取不同的物品以去除過敏。如不同纖維織物、皮毛、毛毯、絲織品、沙粒、口袋、泡沫塑料、冰塊等反復觸摸,從平滑的到粗糙的,逐漸適應,去除過敏。

        (4)骨與關節損傷的康復

        骨折,特別是關節內骨折,經過外固定之后,常發生關節活動障礙,尤以骨折愈合遲緩或形成骨不連接,經過長期外固定者更為嚴重,甚者關節僵硬。其原因不外關節內粘連與關節外肌肉粘連與攣縮。對關節活動障礙的預防及治療,莫過于早期進行康復鍛煉。早期康復措施如下: 1)抬高患肢、消除腫脹。2)肢體末端的關節,進行活動鍛煉。上肢的手指、下肢的趾多未包括在外固定之內,每日應多次進行活動鍛煉。3)固定肢體中的肌肉,行等氏收縮,每日進行多次,每次15-20分鐘,做成百次的收縮。幾種鍛煉在早期康復中甚為重要,由于患肢肌肉收縮,即可促進肢體的靜脈及淋巴回流,減少肌肉間的粘連,消除腫脹;又可減慢肌肉萎縮,給骨折處以生理壓力有利其愈合。兩者均有利于以后的功能恢復。4)骨干骨折兩端關節或骨折關節的活動,需視治療及固定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鍛煉方式。5)連續被動活動,用于股四頭肌成形等手術后。早期活動關節的有利條件是,關節內與關節外軟組織尚未形成粘連或有粘連尚未完全機化,鍛煉的難度不大,可較快地恢復功能。但早期鍛煉需以治療原則為指導,此期中骨折尚未愈合,鍛煉活動時,需避免發生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動,例如肱骨髁上骨折,伸型者屈肘牽引,可行屈曲活動而不能伸直鍛煉。因此,應在指導下進行鍛煉。

        3結語

        總之,通過各種正確的康復護理,才能使患者縮短疾病的療程,減輕痛苦,加速康復,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能力和勞動能力,盡快、盡早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陳靜,陳新勝,畢素清.實施康復護理訓練計劃對骨科

        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內蒙古醫學雜志, 2005,3

        [2]寧寧.骨科康復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65

        [3]李娟,徐燕.上海市骨科康復護理現狀調查研究.

        護理學報,2007,14(2)

        第7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中醫護理;骨折治療;應用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27―01

        對于骨科疾病損傷來說,往往要利用手法復位以及石膏外固定手術來進行治療。骨科手術的成功還包含肢體功能以及運動組織系統的恢復程度,因此,術后護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中醫護理技術與常規護理康復效果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所接收的8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均40人,分別對其采用中醫護理技術以及常規護理。

        接收標準:第一,與骨折診斷標準表符合。第二,年齡在25―50之間。第三,均屬于自愿加入。這兩組之間有可比性存在。

        1.2方法 處于骨折早期,進行石膏外固定手術,不能將石膏拆除患者,對其可利用骨折治療儀以及微波治療儀來進行護理;處于骨折中期,并且早期骨折沒有明顯移位以及穩定性骨折患者,可以將其石膏托去除,利用中藥熏蒸以及涂擦方法來進行護理,或者是利用骨折治療儀以及微波治療儀進行護理。

        這兩組患者都接受住院治療,在這期間與常規護理組一樣都要進行常規護理。常規護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一般護理、情志護理以及康復護理。對于中醫護理來說,不但要進行上述常規護理,另外還要對其進行中醫護理技術方面的操作,主要包括:中藥熏蒸與涂擦、骨折治療儀以及微波治療儀護理。

        1.3 中草藥配置以及使用方法 中草藥配置。利用中藥進行熏洗治療機理:所謂蒸指的就是熏蒸,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利用吃藥治療方法對腸胃所造成的刺激,同時利用熱傳遞能夠使藥物的吸收運行以及利用加快。中藥熏洗治療配方作用:舒筋活血、消腫止痛、強壯筋骨。

        海桐皮湯:組成成分:透骨草、乳香、海桐皮以及沒藥各6g,花椒與紅花各10g、川芎、白芷、甘草及威靈仙各3g,當歸5g,防風15g。

        用法:水煎之后溫洗,每天保證2―3次,每次時間為半個小時。

        中藥涂擦配方:透骨草煎。配方組成:透骨草與蘇木各30g,獨活、防風、海桐皮以及花椒各15g,白鮮皮、五加皮、羌活、青風藤以及荊芥各12g,乳香、沒藥以及紅花各10g等,可根據需要適當加減。用75%酒精將其密封浸泡,時間為3―4周,濾渣之后收儲備用。

        用法:一般情況下是在患部直接涂擦,或者是在涂擦時利用一定手法來進行按摩活筋,不能用于皮膚有損傷的患者。

        1.4.骨質疏松治療儀原理以及其使用方法 其是利用脈沖電磁場結構以及階梯式的循環掃描方式,對成骨細胞進行有效作用,促進細胞有絲分裂以及成骨細胞增長,從而使骨礦含量得到增加,將骨密度以及骨骼力學強度提高,并且利用肌肉組織對血液循環產生促進作用,使其所吸收營養元素得以增加,促進代謝廢物進行排泄;最后對人體穴位進行作用,具有疏通經絡以及活血化瘀作用。

        利用該儀器治療骨折部位,每天進行一次,每次時間為半個小時,持續治療2周。

        2 結果

        中藥護理組治療效果與常規護理組相比,效果明顯較好。

        3 討論

        對骨折術后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基礎上與中藥護理技術相結合,能夠使肢體疼痛得到緩解,使肢體活動度得到改善,對骨痂生長速度有一定促進作用,能夠將肢體功能的鍛煉時間縮短。其效果與常規護理相比明顯要好,科室內所協定的中草藥處方,在取材以及熬制方面都比較方便,價格也比較低廉,并且不會有副作用產生,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蔡玲,王麗. 中醫護理干預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影響[J]. 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 2012, 3(12): 23-24.

        [2] 王蘇琴. 骨折臥床病人排尿困難的中醫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5): 457-458.

        [3] 黃緒珍. 解剖鋼板固定加中藥內服外敷治療膝關節周圍骨折的中醫康復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 30(3): 137-138.

        [4] 譚可,胡金梅,劉勁紅. 骨折術后恢復期中醫的護理干預[J]. 中國美容醫學. 2010, 19(z5): 119.

        第8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護理;術后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85-01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來源于2012年我院收住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共25例,女性20例,年齡41-78歲,男性5例,25-70歲。切開復位內固定18人,人工股骨頭置換7人。住院治療14-18天,平均16天。

        2 術后護理

        2.1 疼痛護理 預防性或針對性應用止痛藥,做到護理動作輕柔準確,分散轉移患者注意力,心理疏導等。

        2.2 心理護理 做好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避免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飲食指導 老年人一般給予低鹽,低脂,高蛋白,多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飲水,并觀察大小便情況。

        3 術后康復護理

        3.1 術后1-2天,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足背伸訓練。每次10-20下,每天6次,以減輕傷口水腫,防止肌肉萎縮。

        3.2 術后3-7天,患肢髖,膝關節應用CPM機進行功能鍛煉,角度從30度開始,每天增加5-10度,每次30分,每天2次(無明顯疼痛范圍內)。坐位訓練:利用健肢支持坐起并移動臀部,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位,屈髖小于90度,不可內旋,以改善關節活動度,并防止肌肉萎縮。

        3.3 術后2-4周,床上逐漸主動坐起,(不盤腿,不內收腿),主動翻身,增加髖,膝的功能鍛煉,助行器患肢無負重站立訓練,3周后,可在步行器下逐漸部分負重訓練,以改善髖關節功能(屈髖小于90度)。

        3.4 術后5-12周,逐漸開展髖關節周圍各組織肌肉阻力運動訓練,坐位髖內收,內旋,外展,外旋訓練,應用助行器或拐杖行,患肢不負重或部分負重行走訓練,術后13周以后,逐漸開始下蹲訓練。

        4 小結

        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護理比較復雜和難度大,通過實施各種預防并發癥發生和術后康復訓練的護理措施,患者術后無并發癥發生,我院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滿意度100%

        參考文獻

        第9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全髖關節置換術; 圍手術期: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322.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028-02

        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老年髖部骨折、髖關節疾病的一種較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療手段。它可以矯正關節畸形,恢復行走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由于肢體功能活動受限,不同程度影響了患者生活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圍手術期康復護理的深入開展,對患者的心理與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起到積極作用。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對12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以及髖關節疾病患者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通過圍手術期的康復護理,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4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齡57-94歲,平均年齡68.4歲;股骨頭壞死35例,股骨頸骨折3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例,骨性關節炎28例,類風濕關節炎12例,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7例。單髖置換107例,雙髖一期置換17例,人工股骨頭置換21例,全髖置換103例。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內科疾患,但可以承受手術治療。

        1.2 康復護理

        1.2.1 康復目標 1)對病殘矯正后設法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2)解除疼痛、無力,保持關節穩定。3)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恢復日?;顒拥哪芰?,關節功能和活動度良好。4)預防并發癥和廢用綜合征。

        1.2.2 康復護理方法 必須使康復護理盡早付諸實施,同時要自始至終地給患者心理支持。

        1.2.2.1 心理護理通過交流和溝通 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態,解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及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憂慮。將術后康復內容向患者適度地解釋和說明,并向家屬講解術后康復訓練的計劃、時間及方法等。請手術成功者來現身說法,消除患者的恐懼,使患者始終能配合康復護理的進行。

        1.2.2.2 術后常規護理 本組患者有80%在全麻下進行,術后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通暢,床旁心電監護,注意觀察切口滲血情況,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并記錄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質,觀察患肢末梢血運等。

        1.2.2.3 預防并發癥 髖關節脫位、感染和栓塞是關節置換術后的主要并發癥。假體脫位,術后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在兩大腿之間放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翻身或搬動患者時應將患側髖關節整個抬起來,避免患肢內收、外旋、過度屈髖,以防脫位。深靜脈栓塞,人工關節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可達47.1%。術后注意觀察患肢皮膚是否發紅、皮溫是否正常,有無疼痛、腫脹、觸及條索感等,早期鼓勵患者進行患肢肌肉收縮及足踝關節的主動、被動活動,促進下肢血流回流,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感染,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潔干燥。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做好各種引流管的管理;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皮膚,預防壓瘡。

        1.2.3 康復訓練 1)關節功能訓練:術后當日,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兩腿間放置軟枕,待下肢感覺恢復即可進行踝關節的背屈及屈趾活動,教會病人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練習,幫助患者從被動活動逐漸過渡到主動活動。術后第1天、第2天開始做輕柔的髖關節屈伸動作,注意屈髖

        1.2.4 加強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發生 肢體活動障礙,容易發生壓瘡。在病情略穩定后,要經常變換,每2-3h翻身1次,同時鼓勵患者主動活動。

        1.2.5 出院指導 一般情況下患者第l2-14天切口愈合拆線出院。出院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生活方式的康復指導,包括翻身、坐椅子、坐便、上下樓梯等。翻身:向術側翻身時,應伸直術側髖關節,保持旋轉中立位;向健側翻身時,也應伸直術側髖關節,兩腿之間夾厚30-40cm的軟枕,防止髖關節內收引起假體脫位。可同時伸直同側上肢,以便用手掌托髖關節后方,防止髖關節后伸外旋。練習坐椅時要選擇高度大于45cm,最好帶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時最好使用可升高的恭凳。上下樓梯時,堅持上樓梯時健側先上,下樓梯時患側先下的原則。可從事日常家務活動,但應避免干重活及劇烈的體育活動。注意做到三不:不負重、不做盤腿動作,不坐矮凳子。另外不可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前傾。不可彎腰撿地上的東西,不可屈髖超過90。注意預防各種感染,術后第l、2、6、12個月,以后每年1次進行復查。

        1.2.6 觀察指標及統計學方法 對患者術前、術后1周及最后觀察的置換關節進行Harris評分,并通過配對t檢驗,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平均觀察14.2月,通過康復護理患者術前Harris評分平均為32.4±11.2,術后1周Harris評分為67.2±17.3,最后觀察的Harris評分為82.7±9.1,術前和術后1周以及最后觀察的Harris評分間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無1例壓瘡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通過多飲水及靜脈抗生素治療痊愈;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彩超證實),通過抬高患肢、制動溶栓等治療,腫脹逐漸消退,觀察1年,未出現下肢腫脹情況。

        3 討論 關節置換患者入院時,其與家屬由于環境及角色的轉變,這種壓力情景造成心理環境失衡并激發了與護士健康宣教相聯系的基本和本能的需求。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手術方法及效果疾病相關知識需求較高,由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對手術成功的期望值高,使部分患者心理焦慮,情緒不穩定。因此,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采取主動熱情、耐心介紹,操作認真仔細,動作輕柔,關心他們的病情,遇到問題多想辦法、多解釋。又因手術是一種侵入性治療過程,圍手術期患者不僅要疾病本身的影響,還要麻醉和手術的打擊,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套滿足患者圍手術期需求的健康教育計劃,做好疾病相關知識及手術相關知識的宣教。依據患者的需求,給予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飲食用藥,術后的肢體功能鍛練指導,從而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1,2]。

        多數患者理解力不夠,講解時根據不同的年齡職業文化、社會背景選擇患者感興趣的問題作為切入點,達到有效的護理干預。根據健康教育登記表的內容,逐次逐條落實健康教育的內容,對患者自己掌握的內容及時評價,未達標的項目要有標識,并反復講解和交流指導,直到達標后再填寫,使健康教育內容及效果評價一目了然,同時經過對患者健康需求的重點掌握內容進行反復提問和復述,使患者對重點內容加深理解和記憶,形成具有個體差異和針對性健康教育計劃內容,使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

        現代康復醫學認為,任何疾病發作之時即應開始實施康復護理,旨在強調早期開始[3]。系統的康復訓練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康復訓練應因人而異,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全面性三大原則擬定康復計劃,是保證康復鍛煉成功的重要因素[4,5]。肌力訓練對維持髖關節穩定性、恢復髖關節功能、減輕關節負載、減少假體松動具有重要意義,是康復訓練的最主要部分。規范化的康復訓練可以縮短康復時間,提高肢體功能狀態及生活質量,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

        髖關置換術患者術后正確的功能訓練是保持治療成功,恢復肢體的關鍵[6]。采用了科學的功能訓練方法,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活動時間、范圍持之以恒的原則,通過,功能訓練的指導無1例發生關節感染、脫位及壓瘡。

        康復護理的整體效果需要與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醫學理論水平,掌握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更新觀念,以人為本,更好地完成康復護理[7]。

        參考文獻

        [1] 張回珍.病區護士長做好與患者家屬溝通工作的重要性[J].臨床護理雜志,2007,6(4):68-69.

        [2] 陳映瓊,肖育卿,肖賢娟等.補償性護理在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31-32.

        [3] 劉瑋琪.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康復護理[J].實用骨科護理雜志,2008,14(1):23-24.

        [4] 周蓉.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M].吉林醫學,2008,29(24):2433-2434.

        [5] 金荷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康復護理166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8):29-3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欧美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