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骨折康復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康復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康復護理措施

        第1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早期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329-01

        股骨頸骨折在老年群體中是較為常見的的一種病變?因為老年人骨質出現疏松?股骨頸呈現脆弱狀態,且身體反應能力明顯降低,通常輕微創傷則能夠使得股骨頸發生骨折現象?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采取何種醫療護理使得高齡患者骨折后能夠避免發生嚴重創傷反應,防止出現并發癥,及時恢復肢體能力等在臨床中成為研究熱點?本文選取8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析早期康復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8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數字抽取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研究組中男19例,女22例;年齡61-92歲,平均年齡(78.5±4.5)歲;住院時間10-32d,平均(16.7±5.3)d;對照組中有男17例,女24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8.1±5.2)歲;住院時間9-30d,平均時間(15.8±3.9)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主要措施為肌力訓練,術后1-2周實施合理訓練,出院后患者堅持功能訓練?研究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老年患者不了解疾病知識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情緒,護士需通過解釋安慰,使之增強安全感,樹立信心?②術前護理: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環境整潔干燥;因老年患者消化功能衰退,骨折臥床時需注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合理飲食護理?術前評估患者機體及手術耐受性,注意患者合并癥,并經會診后進行合并癥治療?③術后康復訓練:患者需了解康復訓練必要性并進行積極配合;手術蘇醒后,對患肢實施向心性按摩;術后第1d起開始深呼吸訓練防止肺部感染;未發生并發癥時,可合理開展屈伸運動等,提高患肢血液循環能力,避免肌肉萎縮;第3d條件允許時可進行髖部屈曲練習;術后6d可加入器械練習;術后 1-2周繼續可知患肢肌力?器械?步行訓練,而且可知日常生活能力練習,患者逐漸能夠對日常生活進行基本自理?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

        兩組患者出院后1 個月實施Harris 和 Barthel 指數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定:Harris 評分有疼痛?功能?關節活動度?畸形,100分,優: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較好:50-70分,差: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17.0軟件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t檢驗,P

        2結果

        研究組Harris評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康復護理最基本的治療操作技術是使得患者軀體及精神健康恢復最佳狀態,康復護理早期介入可以使得骨折位置保持良好血液循環,對患肢活動能力進行及早鍛煉,使之能夠及早恢復正常功能[2]?早期康復訓練使得患者受到一定刺激,避免出現關節粘連?肌肉萎縮等癥狀,提高成骨細胞活性,使得成骨細胞受到良性刺激,增強骨形成能力?

        經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組治療后Harris評分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Barthel指數評分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第2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骨折 外固定支架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128-02

        外固定支架是治療骨折病人常用的治療方法,實施康復護理,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患肢腫脹的消退,預防關節功能障礙,防止肌肉萎縮的發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骼的早日愈合。

        本科從2008年2月―2009年10月,應用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尺橈骨骨折、肱骨骨折及多發性骨折,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96例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齡16~72歲,其中開放性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12例,斜形螺旋形骨折42例,橫斷性骨折11例。隨訪9個月~2年。臨床愈合時間8~12周,平均75d,隨訪結果:骨折達到解剖復位82例,近解剖復位10例,復位欠佳4例。

        2 康復護理

        2.1 心理護理

        外固定支架病人在手術前護理人員告之病員,進行有效的溝通,鼓勵病員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便于手術后盡快參與到康復理療中?;颊叩娜粘I钌蠋砹朔N種不便,如:轉移、步行、洗澡、入廁、穿衣等。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應首先穩定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他們逐步面對現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醫療、康復技術及生活保障,讓他們樹立戰勝疾病及生活的信心;并積極配合康復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2.2 護理

        術后病員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腫脹,注意觀察患肢末梢的顏色,甲床充盈情況,皮溫感覺變化,及時作出處理。

        2.3 預防針眼處感染

        外固定支架病員,針眼處皮膚護理極其重要。具體護理措施:針眼周圍用敷料輕輕遮擋,每日用0.5%碘伏消毒針眼及外支架近皮膚4CM處鋼針,2次/日,同時注意觀察針眼有否紅、腫、熱、痛及分泌物等炎癥反應,如發現上述情況,應加強局部換藥;如遇針眼嚴重感染的患者,應加強局部護理及全身抗感染治療[1]。

        2.4 功能鍛煉的指導

        骨折患者恢復功能鍛煉至關重要,運用外固定支架治療骨折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早期進行功能鍛煉。肌肉鍛煉:術后當日即可做肌肉的靜力收縮或舒張,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關節鍛煉:上肢骨折以肩關節和肘關節為重點。肩關節以外展、上舉、旋轉為主,肘關節以屈、伸、外旋為主。術后2~3d開始鍛煉,下肢骨折主要鍛煉膝關節屈曲80度,踝關節鍛煉伸屈至90度。視情況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肢體的肌肉收縮、舒張等鍛煉,有利于肢體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失;以后逐步加大運動量,主動或被動活動臨近關節、用沙袋綁于患肢進行漸進抗阻練習等,以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下肢骨折的患者,早期不宜負重行走,當骨折處有骨痂生長,局部固定可靠時,可逐漸負重行走;當所有關節內的骨折線愈合牢固后方可完全負重行走。

        2.5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導

        因患者轉移、步行、洗澡、入廁、穿衣等部分依賴,傷后早期,家屬為患者的生活提供過于全面、細致的照顧,使患者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導致獨立生活能力較差。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告知患者及家屬康復治療、護理基本目的之一是培養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讓患者盡可能達到生活自理,讓患者及家屬轉變觀念,強調如果為患者提供過多的幫助所產生不利因素和后果,囑咐患者盡可能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動作,減少對陪護的依賴。其次根據患者功能進展逐步教導患者自行完成轉移、洗澡、穿衣、修飾、入廁等自理動作、講解輪椅和拐杖的使用方法,等一系列措施來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6 康復治療 儀器使用

        電腦中頻、骨折治療儀、CPM、牽伸技術、ROM訓練等等。

        2.7 觀察外固定支架是否有松動的情況

        部分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由于運動量過大或骨質疏松容易造成鋼針松動,應隨時檢查、擰緊,防止骨折移位及皮膚滑動。

        2.8 拆除外固定支架的指征

        外固定支架手術后3-4個月,骨折達臨床愈合標準,X線顯示骨折端有明顯的牢固骨痂,局部無壓痛,放松骨針固定夾,緊固螺絲后,活動時骨折端無異?;顒?,仍可負重行走。

        3 結果

        外固定支架術的患者通過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單,對病員進行系統的治療和護理,到出院時,全部患者均情緒穩定,傷口無感染,骨折的部位已基本愈合,肢體的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均已達到正常水平,全身體力耐力增強,無并發癥發生,對康復效果滿意,對回歸家庭及社會滿懷信心。

        4、護理體會

        外固定支架的應用不僅可以維持骨折部位的穩定性,便于軟組織的觀察和護理,早期進行術后康復鍛煉、其主要缺點是針孔容易發生感染、經過肌肉的穿針可影響穿針平面以下的肌肉收縮及關節活動、個別病例出現固定針松動時影響骨折的愈合;針對以上問題,康復護理人員應早認識、早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2]。此外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可降低患者的依賴性,認識到全面康復應主動積極的參與各項自我功能鍛煉,在防止固定部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全身體力耐力的提高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病房康復護理技術的延伸,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第3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療養員;股骨干骨折;康復護理

        股骨干是人體最粗、最長、承受力最大的管狀骨。股骨干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創傷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質疏松,極易發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復周期長,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歲,股骨干骨折的療養員,經給予有效地心理疏導和合理的康復護理,于1個月后順利康復出院,現將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療養員,女,72歲,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經醫院行股骨干內固定手術,3個月后入本科進行療養康復治療。入院后療養員生命體征平穩,腿部運動能力喪失,不能下床活動,心情焦慮,食欲不振等。

        2 護理措施

        2.1 基礎護理

        (1)入院介紹,當療養員入院時,向療養員及家屬介紹療養院的周圍環境及療養房內設施的使用。(2)保持房內整潔、舒適、溫馨、陽光充足,溫濕度適宜,物品擺放合理,為療養員營造一個舒適的療養環境,使療養員身心愉悅。(3)日常護理:康復早期,療養員只能行臥位,為了防止褥瘡形成,要定時協助療養員翻身,按摩其受壓部位。療養員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膚的整潔,擦浴過程中避免著涼。(4)勤巡視療養員,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如有需要,應及時解決,提醒療養員注意適當的增減衣服,避免受涼,防止感冒。

        2.2 心理護理

        療養員因意外受傷及不能下床活動,在心理上往往難以接受,常常表現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變化,療養員心理容易產生焦慮、恐懼。護士要掌握療養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護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務,態度和藹,主動與療養患者進行交談溝通,安慰和關心體貼療養員。關心療養員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幫助,及時解決,讓療養員盡快地適應周圍環境,消除焦慮感。其次在進行基礎護理和操作過程中語言親切,動作輕柔,操作熟練,及時解決不適,讓療養員消除恐懼、不安心理,樹立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

        2.3 健康教育指導

        2.3.1 向療養員及其家屬進行有關股骨骨折的護理知識宣教

        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療方法,使療養患者從多方面、多層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療及護理方面的健康知識,并向療養患者介紹容易發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 飲食指導

        良好的營養是促進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導療養員要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并限制熱量,給予優質蛋白和鈣的食物,如:魚類、新鮮蔬菜、水果等。每天飲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統感染及尿潴留等并發癥。

        2.3.3 再次骨折的預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應活動緩慢,外出時注意安全,如需要時有人攙扶,預防意外發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2.4 康復訓練指導

        2.4.1 康復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發生移位,軟組織處于修復階段。此期間可鼓勵療養員取半坐位,踝關節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動。開始時注意運動幅度應小,輕柔,避免動作過大,造成不必要的拉傷。一段時間適應后,踝關節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

        2.4.2 康復中期

        為炎癥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礎上,協助療養員進行各關節的功能鍛煉,加強踝關節伸屈,進行股四頭肌的伸展運動及膝關節的伸屈活動,踝關節的伸屈活動等。并協助療養員取半坐位,指導療養員的膝關節做伸、屈、內轉、外翻等活動。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關節粘連,促進血液循環等。

        2.4.3 康復后期

        療養員在醫護人員或家屬的攙扶下可行小范圍走動,患肢不能負重,防止跌倒及患肢的再次受傷。也可行雙拐行走,使用雙拐時,應注意調節雙拐的高度,拐的高度應與療養員的肩部相平,使兩拐之間的距離與健側保持三角形,雙拐支撐體重時,健肢向前跨行一步,患肢可用小力量跟行。以后逐漸不加扶持,可在療養員后面跟隨。待行走的步伐穩后,方可獨立架拐行走,根據骨痂生長情況患肢逐漸負重,進而先撤患側的拐,架健側單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側,最后可不用拐,緩慢行走。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0min,實施的原則是循序漸進,每次活動的量及幅度逐漸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弱到強,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再次發生骨折。

        第4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肱骨頸骨折;康復護理;肩關節功能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屬于肱骨頸下大約2cm-3cm處的骨折,該處為骨密質與松質的接壤處,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且以中老年人居多[1]。另外,此類骨折較靠近肩關節,術后肩關節的長期制動導致肩關節僵硬,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術后早期康復護理是非常必要的。我院以68例行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具體操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68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59.12±2.13)歲。所有患者均為新鮮骨折,且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鋼板術,術后經X線檢查顯示骨折復位良好。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57.23±2.15)歲,對照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59.31±2.1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則給予系統的康復護理,其主要內容包括:

        1.2.1保持正確的

        使用支具,將肩關節保持外展前屈的功能位,這樣能有效保護肩關節功能[2]。復位固定后則要求患者在不同的時,妥善處理患側。

        1.2.2康復的四個階段

        術后12周內妥善安排康復的四個階段訓練:首先第一個階段,進行簡單的腕關節、肘關節以及肩部肌肉的運動,該階段最為關鍵,若堅持訓練對日后的迅速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第二階段,練習肩部的前屈后伸,并逐漸增加患側肩關節的活動范圍,該階段以無痛為原則,不能過于勉強;第三階段,可以開始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比如劃圓圈運動、爬墻運動、輪滑運動等,該階段主要問題是防止患者出現再次骨折,因此護理人員要陪同練習;第四階段,在完成上述訓練外,患者還可以做一些日常生活的自理訓練,這樣有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復,也更能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3]。

        1.2.3出院指導

        出院時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院外康復訓練計劃,囑咐家屬和患者要逐漸增加練習的頻率和時間,并進行定期的指導和隨訪。

        1.3判斷標準

        出院三個月后隨訪,根據Neer評分系統進行判定,其包括:疼痛35分、功能30分、運動限制25分、解剖復位10分。優:總評分>90、良:80-89、可:70-79、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P

        2.結果

        出院后三個月后隨訪,根據Neer評分系統評定,研究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88.24%,對照組的優良率為52.9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恢復比較(n(%))

        組別 例數 優 良 可 差 優良率

        研究組 34 21(61.76) 9(26.47) 3(8.82) 1(2.94) 30(88.24)

        對照組 34 10(29.41) 8(23.53) 8(23.53) 8(23.53) 18(52.94)

        X2值 8.5708

        P值 0.0034

        注:P

        3.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對肩關節功能的影響較大,而肩關節是人體重要的關節之一,也是屬于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因此患者術后能否回歸正常工作生活的關鍵就在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而手術后的制動容易導致韌帶和關節囊缺乏被動牽伸,會逐漸使關節活動受限,關節周圍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容易粘著,從未引起關節的僵硬、萎縮,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關節畸形。早期有效的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肩關節的狀況,有利于其功能的恢復。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進行康復護理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明顯優于行常規護理的患者。

        綜上所述,早期積極、系統的康復護理是促使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有效措施,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莊 妹,王雪華.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功能康復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13):1153-1155.

        第5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骨科;康復護理;功能鍛煉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已經不再停留在對疾病的康復,而是對肢體功能的恢復,因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祻妥o理的顯著療效及其重要性逐漸被認可,社會需求的增加為骨科康復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我科在康復醫學理論的指導下,圍繞全面康復的目標,密切配合康復醫師及其他專業人員,對住院患者實施的一般及專門的護理技術[1]。

        1 骨科康復護理的現狀

        1.1 患者方面 骨科住院患者多是因為突發意外事件急診入院,各個階層、年齡、文化層次均不相同,患者對康復的認識也不同,絕大部分還僅僅停留在疾病的恢復,認為手術是治療疾病的唯一方式,只要手術就可以了,對肢體功能的恢復并不重視。而康復鍛煉是及其緩慢且耗時間的治療過程,很多患者極其家屬都沒有足夠的耐心持之以恒的堅持。

        1.2 醫院方面 隨著康復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骨科康復事業蒸蒸日上,從業的醫師、治療師、護士不管是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在不斷地增加,但從醫院方面來講,各種投入還遠遠不夠,康復設施、治療儀器、康復環境極專業人員配備均不到位,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礙了康復科室的發展。

        2 康復護理

        2.1 康復護理評估

        2.1.1 基本情況 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文化程度、

        2.1.2 身體狀況 既往史;生活狀況及自理程度;護理體檢:生命體征是否正常,四肢骨關節活動障礙程度,全身各重要臟器情況,局部狀況:受傷部位、傷口愈合程度、手術時間;重點是對現有殘存功能的檢查,如感覺、運動、認知、語言及ADL能力水平狀況[2]。心理因素:致殘的原因,康復對象的心理狀況,康復對象和家屬對康復的愿望及預期目標,家庭環境包括經濟狀況、家庭設施條件如何,患者和家屬有無康復方面的常識等。

        2.2 康復護理措施

        2.2.1 健康的心理狀況 人的心理狀況對疾病會產生密切的影響,不同的心理狀況對疾病的預后和康復效果也各有所異,健康的心理對康復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情緒會影響康復的效果。受傷是突然發生的,患者很難接受,殘疾的出現嚴重影響了自我形象,產生抑郁、悲觀、絕望、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失去了信心,當抑郁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厭世及輕生的心理。護士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經常關心并幫助他們,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耐心傾聽,使其情緒得以發泄,同時予以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勇敢地面對現實,樹立新的生活目標。

        2.2.2 病室環境因素 良好舒適的環境可以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同時關系到疾病的康復治療效果。因此保持病室的清潔、整潔、安靜、舒適尤為重要,整理床單元2次/d,保持床單元的清潔,整潔,各類物品擺放有序,室溫應保持在20℃~26℃,以全身加溫為主,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每日進行病房通風,保持干凈清爽的空氣。

        2.2.3 飲食護理 科學合理的飲食對患者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康復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增加,因此根據患者的不同選擇合理的飲食,飲食多樣化,多食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高鈣、纖維素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的發生。

        2.2.4 康復護理措施

        2.2.4.1 責任制康復護理 為保證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復,我們實行責任制護理,進行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的講解示范指導,直到掌握為止,針對性的講解有利于患者方便快捷的掌握知識,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把相關知識做成資料發給患者,方便患者隨時閱讀;同時固定專門時間集中為某種疾病的患者及家屬進行講課,保證患者及家屬學到最需要的知識。對有閱讀能力的患者及家屬,我們推薦相關的讀物,使患者樹立良好的康復意識,提高康復功能鍛煉的主觀能動性。

        2.2.4.2 傷殘肢體的功能鍛煉 ①早期康復:術后患者由于疼痛或擔心鍛煉使傷口裂開,內置物斷裂、骨折移位等多種原因影響手術效果而拒絕活動,患者只在意手術成功與否,認為手術成功就是肢體的康復,殊不知長期的固定不活動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關節內粘連,當后期意識到時已經晚了,必須再次進行手術。因此應術后早期開始功能鍛煉,若患者因疼痛拒絕時可以給予止痛藥,鍛煉從簡單開始,如股四頭肌收縮運動,患肢遠端指(趾)關節屈伸運動,腕踝關節屈伸、旋轉等,同時輔以被動活動,使主動活動與被動活動相輔相成,達到最佳效果[3]。鍛煉必須適度,循序漸進。②后期康復(傷后6~8周)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外固定已基本拆除,此期任務是促使功能全面恢復,運動以重點關節為主的全身鍛煉[4]。在加大活動量的同時運用輔助器械,對上肢的鍛煉,指導肩部內收、內旋、外收、外展;肘關節屈伸,腕關節屈曲訓練;手指進行握拳、抓捏小皮球,可以運用握力器輔助。下肢的鍛煉,指導其直腿抬高,髖關節的內收、內旋、外展;膝關節的屈曲,伸展運動防止膝關節僵硬,關節粘連,運用持續關節松動訓練(CPM)進行關節活動;踝背伸,內翻防止足下垂。下肢的鍛煉還可以輔助骨折治療儀消腫止痛、促進骨折愈合,AVbang能有效的防止深靜脈血栓,促進血運循環。護士要正確的指導患者使用輔助用具,在使用拐杖時先訓練平衡,單腳站立,鍛煉手臂的力量。下床活動可以輔助升降臺。胸腰椎受傷的患者應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三點式、四點式、五點式。在訓練中注意安全,防跌倒,摔傷,有專人陪護。

        2.2.4.3 健康肢體的功能鍛煉 在疾病恢復過程中,患者往往只重視傷殘肢體的鍛煉而忽視了健康肢體的活動,健康肢體是為患肢提供力量的源泉,也是患肢鍛煉的保證。指導患者進行健康肢體的鍛煉,如上肢的擴胸運動、舉重、握拳運動,下肢抬高,抬臀運動可以鍛煉腰背肌功能,預防褥瘡;深呼吸、用力咳嗽可以有效的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3 效果與體會

        患者不僅掌握了大量的醫學知識,在增加知識的同時使疾病得到康復,患者的康復意識增強,積極主動的進行鍛煉,使患肢最大的程度的恢復,大大的減小了傷殘的幾率。在對患者的了解中得知,患者開始期待的是手術成功、輸液和換藥,并不了解鍛煉在恢復中的重要意義。早期活動可以減輕肢體腫脹,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加速了骨折,身體功能的恢復。與此同時,患者對我們的滿意度增強。

        科學合理正確的康復護理是患者功能恢復的關鍵,讓患者接受鍛煉在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有效的溝通能促進護患關系的建立。在我們的了解中患者認為僅僅是指導患者鍛煉和簡單的器械不能滿足其鍛煉的需要,擁有專門的康復室和器械能更好的幫助功能鍛煉的進行。指導患者鍛煉還在于擁有足夠的知識,這就要求護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專業水平和修養,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積極配合。

        參 考 文 獻

        [1] 劉文平.骨科病人的康復護理.才智,2009:32.

        [2] 宋繼蘭,王艷,高?;?實用康復護理學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0.

        第6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肩關節骨折 外展位 外固定康復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3

        既往肩關節周圍骨折,常規復位后,多采取患肢自然懸吊固定法,易引起繼發性肩周炎,肩關節功能受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5年來收治的68例此類患者,采用外展位固定肩關節,配合后期康復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本組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齡20~68歲,平均44歲,其中鎖骨骨折8例(11.76%),肩胛骨骨折21例(30.88%),內收型肱骨外科頸骨折39例(57.35%)傷后至住院時間0~8天。

        護理措施:給患者舒適臥位。一般半坐臥位,患肢下墊軟枕與軀干平行,避免前屈和后伸,這樣以保持患者的肢體功能位放置?;颊邚拇采献饡r,應托扶背部及健側肩部,以免因起床活動不當而引起患肢疼痛。

        使用外展支架固定后,應密切觀察患肢肢端的血運、感覺、運動情況,還要經常檢查固定帶松緊度,及時調整,過緊影響肢體循環;過松固定架下沉,影響療效。

        注意腋窩周圍等受壓部位,及時墊棉墊,防止外展支架對患肢的皮膚磨破。屈曲處加棉墊,外展架與皮膚緊密接觸,以防外展角度減小,影響治療效果。

        患者患肢外展固定后,在醫護人員的嚴格指導下行患肢功能鍛煉。初期作握拳、腕、肘關節伸屈運動,作肌肉收縮活動,此時醫護人員應耐心解釋,鼓勵患者忍受一定的疼痛堅持鍛煉,每天不少于100次。2周后,作前臂屈伸運動為主的肘關節活動,開始肩關節前屈,后伸肩運動,以無痛為限,適當增加運動范圍[1]。4~6周后骨折達臨床愈合后可去外固定架,指導患者作旋肩、前屈、后伸,各關節伸屈運動,以疼痛能忍受為限,并不斷加強循序漸進,力求盡快恢復肩關節功能。

        心理護理:根據不同患者應給予適合不同個體的需要進行心理護理,由于肩關節周圍骨折病人心理脆弱,常擔心肢體活動疼痛故不能堅持,因此,重視心理護理對病人進行耐心細致的宣教,對肩關節周圍的功能鍛煉有重要意義。護士觀察患者情緒及心理變化,多給予支持和安慰,并說明外展固定的重要性。護士的主動關心幫助患者,與患者多溝通,讓患者了解功能鍛煉的有關知識和方法的同時,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和不必要的顧慮,能夠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進行正確的早期活動,爭取早日的康復。

        結 果

        59例患者在解除外展架后,1個月內肩關節活動達完全正常范圍,其余9例均在2個月內基本達正常。

        討 論

        肩關節周圍骨折用懸吊位固定于身旁過久,容易導致肩關節囊緊縮,關節囊下皺褶互相粘連而消失。引起關節囊嚴重攣縮,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使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2]。我們采用先復位,后用外展支架固定,肩關節囊周圍肌肉減輕攣縮,有利于最大限度恢復肩關節功能。

        臨床上除肱骨外科頸內外型骨折用外展位固定外,像鎖骨骨折、肩胛骨骨折,一般都未考慮將肩關節固定于外展位。因此,待骨折愈合后始行肩關節功能鍛煉,肩關節外展運動從“0”開始,此時,將攣縮的肌肉及關節囊功能鍛煉至正常范圍比較困難,且需要的時間也較長。特別是中老年病人,缺乏主觀能動性,給康復期的護理、功能恢復帶來一定的難度。甚至有一部分患者骨折雖然愈合了,但肩關節始終不能作上舉運動。我們采用外展支架固定治療肩關節周圍骨折配合康復護理,功能鍛煉,能夠在骨折愈合后,肩關節的關節囊及關節周圍軟組織均處于較松弛狀態,減輕了關節囊及肌肉的攣縮,肩關節的功能鍛煉,起始點從“90”開始,有利于肩關節上舉運動,為肩關節運動功能的恢復奠定了基礎。

        我們認為外展支架固定治療肩關節周圍骨折經過有效的康復護理,配合功能鍛煉,能夠迅速使肩關節功能恢復至正常范圍,減少中老年肩周炎和創傷性肩周炎的發生,從而使肩關節周圍骨折獲得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第7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老年人;骨頸骨折;護理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損傷,由于各系統功能的減退,特別是老年女性,由于骨質疏松使股骨頸脆弱,加之髖周肌群改變,常因滑到、下肢突然扭轉等原因發生股骨頸骨折,無論是牽引還是手術,科學的護理對康復非常重要。本文通過我院38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觀察,體會到護理措施落實到位是保證治療順利實施的基礎,有效地功能鍛煉是保證骨折按期愈合、患肢功能恢復的關鍵。所以,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康復指導對患者的預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01年――2011年共收治38例60歲以上股骨頸骨折患者,3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65歲,最大82歲,平均年齡73.5歲。無明顯骨折移位或合并其他疾病自身條件不允許手術采用牽引的10例,手術治療的28例。

        2 護理方法

        2.1 確定護理目標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教會患者床上排便,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2.2 護理診斷

        2.2.1 焦慮 由于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老人表述不清,擔心影響子女工作或無人照顧,情緒不穩定,煩躁,對治療缺乏信心。

        2.2.2 部分自理缺陷 骨折使軀體活動障礙,如入廁。

        3.2.3 疼痛 骨折或手術切口疼痛。

        3.2.4 便秘 長期臥床食欲減退、腸蠕動減慢、不敢多喝水等。

        3.2.5 潛在并發癥的發生 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瘡、骨折移位。

        3.2.6 潛在血管栓塞 長期臥床,怕痛、不主動活動。

        2.3 護理措施

        2.3.1 心理護理 骨折后需臥床,突然生活不能自理,既怕痛又怕影響子女工作、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等低落情緒,使老人更加煩躁。除生活關心照顧外,護理人員要及時向患者解釋牽引或手術的相關知識,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如果老人能正確面對現實,有較好的心態,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將可以促進骨折愈合,縮短臥床時間,早日康復。

        2.3.2 做好生活及基礎護理 突然的大小便不能自理,使老人在子女或護理人員面前對自己的無能顯得既無奈又怕羞,害怕麻煩別人而不敢多喝水,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尤其女性。所以,要鼓勵病人多喝水,每日應攝入2000ml以上。長期臥床使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容易發生褥瘡。要保持床鋪整潔干燥,每2小時幫助患者抬臀或更換一次,夜間可每3-4小時一次,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使用氣墊床。此外,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2.3.3 臥硬板床,取適當臥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兩腿中間放一軟枕,要密切觀察患肢遠端血運、溫度、顏色、腫脹程度、感覺及運動情況。術后每2小時測血壓一次至平穩,觀察切口滲血情況及引流液的色、質、量,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并做好記錄。牽引時抬高患肢小腿,腳尖朝上,足跟懸空,要合理、到位;牽引要持續6-8周,牽引拆除后,可將上身抬高20-30°,在窩下墊軟枕,膝關節微屈。

        2.3.4 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高熱量、高營養飲食,多吃新鮮果蔬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保證足夠的飲水,預防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2.3.5 功能鍛煉 指導家屬對患肢進行按摩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及關節攣縮。術后2-3天腫脹、疼痛減輕,根據情況可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臀大肌等長收縮,踝關節屈伸及足部活動。術后第2周協助患者做不使股骨旋轉與內收的髖與膝的主動屈伸練習[1],動作輕柔,不引起明顯疼痛。第3周可增加俯臥位的上肢支撐起上身和,并向后上方抬起的練習,增加軀干和髖部的力量;逐步可做四點步行,患肢不負重練習;每天次數遞增。髖關節置換術1周后[2],可幫助病人在床邊進行髖關節功能鍛煉或指導病人借助床欄等更換。

        2.3.6 長期臥床肺活量減小,支氣管分泌物易墜積于肺底引起墜積性肺炎。因此,在幫助老人翻身時還要拍背,鼓勵老人作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發生。

        2.3.7 密切觀察血壓,防止血壓過低血栓形成;指導患者做患肢主動屈伸運動,防止深靜脈栓塞。

        2.3.8 告誡患者鍛煉時不宜盤腿坐、蹺二郎腿,不宜坐矮板凳,以免髖關節外展、外旋造成骨折斷端移位。

        3 健康指導

        術后第2個月可做坐位與站位的轉換練習,逐步增加扶桿雙足站立做踝的主動屈、伸、內外翻以及雙下肢交替踏步和緩慢微蹲練習,增加雙腋拐三點式步行或助行架步行練習,患肢稍負重。120天左右可健側持單腋拐步行,逐步改為健側持單手杖步行,逐步提高下肢的步行能力、活動能力直至棄拐。牽引8周后可逐漸在床上坐起,3個月后可雙腋拐患肢不負重下地活動,逐步單腋拐直至棄拐。行走時注意自身保護,防止跌倒,以防再度骨折。

        4 護理體會

        老年股骨頸骨折大多預后良好。護士應確保護理措施及時、準確、有效進行,盡早進行健康指導、功能鍛煉。出院時做好宣教,避免惰性、怕痛等因素影響,繼續功能鍛煉,以減少臥床時間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第8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康復護理

        在臨床骨科疾病治療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和多見骨質疏松骨折病癥,會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的關鍵。筆者選取我院于2010年7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于2010年7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齡為56-89歲,平均年齡為72±1.5歲。所選取的68例患者中,其中腰椎壓縮性骨折15例,粗隆間骨折24例,股骨頸骨折29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其余31例接受手術治療。

        1.2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

        1.2.1出現碰撞跌倒的機率較大患者在步入老年后,身體的免疫機能、視力、肌肉的協調以及平衡能力等會有所下降,而這些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增加患者碰撞跌倒等情況,這是導致患者出現骨折病癥的主要原因。

        1.2.2骨質強度降低老年患者的年齡與體內成骨之間是成反比例關系,年齡不斷增長,體內的成骨會相應減少,導致老年人的整體骨質水平下降。相關文獻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病癥與低骨是密切相關的。隨著患者骨密度的下降,患者的骨質疏松概率會增加1倍到3倍。如患者年齡為50-80歲,患骨質疏松的概率會增加45%?;颊吣挲g的不斷增長,患者體內的無機質以及有機質也會隨之不斷減少,導致骨質疏松病癥的出現。

        2結果

        所選取的68例患者經治療后,患者骨折病癥全部治愈,在對患者進行1-2年隨訪,其中62例膝關節活動度達到90°-100°,患者可借助拐杖行走,可自理生活。其中6例患者需要借助拐杖性行走,患者可自理生活。無骨折愈合不良以及畸形并發癥。

        3討論

        3.1給予患者家屬健康保護教育可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保護教育,告知患者家屬在照顧護理患者時,讓患者家屬注意患者飲食以及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注意一些具體細節。醫生向患者家屬講解骨折病癥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實施有效治療,讓病人多層次、多方面了解在對治療以及護理骨折方面的相關健康知識。同時讓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增強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

        3.2做好心理護理當患者出現抑郁病癥時,醫生首先應該了解患者出現抑郁病癥的原因,如有必要可以給予患者,可將患者病癥詳細向患者家屬具體講解。其次應該注意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可讓患者了解自己是被關懷以及受到重視的,可對患者的抑郁病癥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如患者情緒較為低落,可能會抑郁悲觀,醫生針對這種情況應冷靜下來,對患者進行耐性講解,給予患者足夠接受治療的信心。如患者不滿意醫護人員的工作,甚至與醫護人員發生口角爭端,醫生應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與患者爭吵,可通過對他們進行思想工作溝通或給予適當的心理輔導,讓患者了解實施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有利于促使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并與醫師進行配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3.3骨折后護理患者出現骨折病癥后,首先應保證臥床休息。但如長期臥床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便秘、泌尿系感染、壓瘡以及墜積性肺炎并發癥。針對患者并發癥,可采取有針對性護理措施,患者應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同時注意保持病房空氣的通暢,盡量做到避光、避風,同時注意做好室內清潔工作,保持室內相對溫度為25℃-28℃。如果醫院條件允許,可使用氣墊床,可以每間隔兩個小時調整患者肢置。鼓勵患者多喝水,保持尿量超過2000ml。其次,還應對尿道口實施酒精消毒。

        3.4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康復按摩護理全面了解患者骨折恢復情況、排便狀況以及機體狀況等,取仰臥,于腹部蓋上按摩毛巾。醫護人員注意在實施按摩過程中應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潔、溫暖,叮囑患者全身放松,于患者腹部沿順時針方向進行環形按摩,保持患者腹部感覺溫熱。兩手掌交換對臍部進行快速按摩,從腰部位置向腹部中間推去,于對側腰部勾回,按照一定節奏對腰部進行摩擦,直至生熱。四指對合拇指,以指腹著力對患者腹部肌肉以及腰部肌肉進行拿力。順著腸道方向用除拇指之外的四指進行10次環形按揉,持續對患者按摩半個小時。

        3.5指導患者適當進行功能鍛煉醫務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適當功能鍛煉,根據患者具體身體狀況施行可患者身體允許的功能鍛煉,一方面可減輕骨質疏松病癥的惡化,另一方面有利于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病癥早日康復。

        3.5.1腰椎壓縮骨折腰椎壓縮骨折患者,可讓患者平臥在硬板床上,可在患者受傷椎體下放上一個高度適宜的軟枕,利于骨折部位的復位,軟枕應保持干燥平整,防止皮膚受到壓傷。且患者應連續6周堅持對患者給予墊枕。同時耐心向患者講解實施功能鍛煉的作用以及目的,便于患者積極主動配合。

        3.5.2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活動過度極易患者出現骨折病癥,因此患者在鍛煉期間應注意謹慎小心?;颊咴谑中g后的一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關節出現被動活動,按摩患者的股四頭肌,防止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病癥。

        3.5.3髖部骨折①健側膝關節注意屈伸,屈伸范圍為0°-90°,同時可穿上吊環,屈曲健側膝關節;可使用健足蹬床,在牽引將臀部太高或保持患肢伸直,在手術后可對患者進行協助進行功能鍛煉。②做太高健側下肢直腿運動,可將床面提高超過50°。③每天進行雙側股四頭肌收縮運動20次。④交替雙側踝關節實施旋轉、跖屈、背伸運動;術前患者接受皮牽引,可在牽引下進行患踝跖屈、背伸運動,每次進行15-20分鐘左右。

        3.6并發癥預防

        3.6.1預防泌尿系統便秘以及感染鼓勵病人應多喝水,保證每天尿量超過2000ml,同時使用0.5%碘伏對尿道口以及會陰處進行消毒,一天2次;多食用一些粗纖維食物,患者定時進行排便,每天對腹部進行3-4次按摩,每次按摩時間為10-15分鐘,促進腸胃蠕動,可有效減少便秘發生。

        3.6.2針對深靜脈血栓、壓瘡、墜積性肺炎并發癥預防護理針對可能誘發并發癥的誘因進行有針對性護理治療,術后增加患者活動、給予患者氣墊床,可對患者進行翻身運動,保持室內空氣通暢,定時給予患者排痰、止咳指導。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綜合分析,了解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充分調動實施治療的積極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利于患者病癥健康恢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0-2251.

        [2]陳麗.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63(7):872-873.

        [3]賈培征,黃東永,黃遠源.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手術治療84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12,16(3):512-513.

        [4]Oinuma T,Sakuma M,Endo N.Secular change of the incidence of four fracture types associated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in Sado,Japan:the results of a 3-year survey [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2010,28(1):55-59.

        [5]曹燕明,劉訓志.骨代謝指標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后變化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6(1):741-742.

        第9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腰椎外傷性骨折 完全脫位 康復護理

        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脫位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該病多由嚴重創傷所致,脊柱三柱結構嚴重破壞及失穩,脊髓神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損。我科于2000年2月~2007年5月,用GSS系統與AF系統內固定治療腰椎外傷性骨折并完全脫位16例,療效滿意?,F將術后的康復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6例,均為男性,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8歲。損傷原因:高處墜落傷2例,車禍傷3例,重物砸傷11例。腰椎均為完全脫位或側方移位,L1椎體3例,L2椎體7例,L3椎體5例,L4椎體1例。術前神經功能受損情況評定采用Frankel法進行分級:A級5例,C級7例,D級3例,E級1例。

        2 康復護理

        2.1 術后早期的觀察護理

        2.1.1 一般護理 術后按麻醉常規進行護理,去枕平臥6h,吸氧3L/min,24~48h持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全身狀況及生命體征的變化。

        2.1.2 護理 麻醉清醒后協助患者軸向翻身,翻身時患者雙下肢屈曲,護士一手托肩,一手托臀,雙手協同用力更換臥位,保持椎體平衡穩定,防止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轉,患者軀干成一線[1]。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翻身的注意事項,囑患者不可隨意更換臥位,主動做好配合。

        2.1.3 切口及引流管護理 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及時更換敷料和衣被,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扭曲、折疊、壓迫、脫出,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2.1.4 傷口疼痛的護理 手術后傷口疼痛是必然結果,根據病人對疼痛的敏感程度,可給予心理護理,必要時使用止痛劑。如果手術72h后,傷口出現劇烈疼痛和搏動性疼痛,體溫增高至38℃以上,應警惕傷口感染的危險,及時觀察傷口有無紅腫,周圍有無波動感,并通知主管醫師采取措施。

        2.1.5 密切觀察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由于手術牽拉,椎弓根螺釘直接固定于胸腰椎椎體上,易造成脊髓及神經根損傷,手術后24~72h須嚴密觀察患者雙下肢血液循環、感覺及運動情況,囑患者做足趾運動,并與手術前做比較,觀察雙下肢肌力的恢復程度,若患者出現雙下肢活動及感覺異常,大、小便功能障礙,應警惕發生癱瘓的可能。

        2.2 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2.2.1 肺部并發癥 (1)常規每2h翻身、拍背一次,并協助病人咳痰,即囑病人深吸氣后用力咳嗽,將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2)囑病人進行深呼吸訓練,2次/d,30~40個/次,這樣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氣量,減少氣道阻力;(3)痰不易咳出時,應用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

        2.2.2 腹脹及便秘 由于臥床后排便姿勢改變,加之神經損傷患者術后腸蠕動減弱,排便力量減低,患者容易出現便秘。(1)鼓勵病人平臥時松開腰圍,并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2次/d,每次20 min;(2)發生便秘時,可口服緩瀉劑,或使用開塞露納肛;(3)飲食調整:囑病人多飲水,多進食粗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香蕉、蜂蜜等,以增加腸蠕動。

        2.2.3 泌尿系感染和結石 清洗和消毒尿道口2次/d;膀胱沖洗2次/d。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約3000ml,增加尿量以達到自行沖洗尿道作用;術后3d內開管,3d后實行夾管,每2h~4h開放一次,防止膀胱攣縮。

        2.3 心理護理 護士應主動安慰病人,詳細講解疾病過程,介紹成功的經驗及術后康復鍛煉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勵患者在康復鍛煉中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每日親自協助患者功能鍛煉,并對病人完成鍛煉動作予以支持和鼓勵,樹立信心。

        2.4 術后功能訓練 無肢體癱瘓者,術后3~5d行直腿抬高及雙下肢屈伸功能鍛煉,防止神經根粘連、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具體方法為:(1)伸肌鍛煉:病人仰臥位,伸直膝關節,用力行足背屈動作,堅持5~10s后再放松,兩替進行。(2)屈肌訓練:病人仰臥位,膝關節伸直,行足跖屈訓練。以上訓練均為2~3次/d,開始時每次做10~20個,逐漸增加鍛煉次數。術后12~14d拆線,拆線后2~3d督促病人繼續之前訓練的基礎上行腰背肌鍛煉,具體鍛煉方法為:(1)“5點支撐法”: 仰臥位,頭、雙肘和雙足跟為支點,使病人的腰背部盡量懸空,堅持鍛煉10次/d,同時帶腰圍或支具下地站立和行走。2周后改為3點支撐法:雙肘屈曲貼胸,以雙腳及頭枕為3個支點,使整個身體離開床面,堅持鍛煉10次/d,最少堅持4~6周。(2)“小燕飛”: 俯臥位,腹部支撐,雙上肢雙下肢及頭部盡量后伸。下床后仍應繼續堅持鍛煉,最少堅持半年以上。

        有肢體癱瘓者,應保持肢體關節于功能位,給病人進行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2次/d,每次30 min,活動時盡量達到全關節的最大范圍,術后1周鼓勵患者端坐,同時帶腰圍或支具保護,折線2~3d后坐輪椅戶外活動;指導和協助進行穴位按壓、肌力鍛煉,促進肢體感覺、運動功能恢復。肌力練習:肌力0~1級時:用低頻脈沖電刺激引起肌肉收縮,同時配合按摩,被動運動肢體;肌力2~3級時:可與被動運動結合進行負荷運動和助力運動肢體,但需注意助力不可太大,強調靠患者主觀用力;肌力4級時進行抗阻運動[2]。鍛煉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鍛煉強度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適為度。同時還要教會病人家屬進行被動活動的方法和時間,講明康復對于脊柱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重要性。

        2.5 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回家需繼續加強功能鍛煉,出院后繼續臥硬板床休息至骨性組織愈合,3~6個月內需帶腰圍或支具進行活動,半年內避免過度彎腰、提重物和負重,避免坐軟椅,防止腰部極度屈曲或扭曲,遵醫囑于1個月、3個月、6個月來院復查,如有異常不適及時來院檢查;指導患者多攝滋補肝腎食物,如牛奶、豬蹄、排骨、蝦類等,促進骨折早期愈合。

        3 小結

        脊柱骨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使患者喪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術后的康復護理為患者以后的恢復創造了條件。本組病例住院期間均未發生下肢深靜脈栓塞、壓瘡、感染、螺釘斷裂或再度移位等并發癥,出院以后均能進行一般的生活自理,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欧美一级在线小说视频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