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康復護理指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康復護理指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康復護理指導

        第1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1臨床資料

        46例人工關節置換術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其中年齡最大為85歲,最小為52歲,平均年齡為68.5歲。主要病種為引起嚴重的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先天性關節疾患、骨關節創傷性毀損、老人股骨頸骨折、骨腫瘤、骨結核等均適合行人工關節置換。

        2術前的心理指導

        由于手術對患者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心理刺激。因而,患者普遍存在著焦慮和恐懼的心里,程度不同的影響著手術的效果。特別是情緒激動或徹夜失眠均可導致中樞神經或交感伸經系統過度活動,由此足以削弱對麻醉和手術的耐受力。因此,術前應用溫和親熱而耐心的語言開導患者,使患者消除恐懼、焦慮的心理。如對假體置換術后是否有排斥反應,對疾病的預后以及人工關節的壽命都比較關心。護理人員員應就可以發生的問題向病人講清楚,解除患者的顧慮,取得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賴。鼓勵病人避免過度緊張,排除外來干擾,保持良好心理狀態例舉此類手術成功的例子,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股四頭肌萎縮,為實現術后改善膝關節穩定的目的,術前必須指導病人作股四頭肌操練,幫助病人掌握鍛煉方法,有利于健康的恢復。

        3手術配合

        病人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認真核對病人姓名、床號、住院號、手術部位、X光片、藥物試驗等,并向病人講明麻醉、手術必須配合的注意事項。待麻醉完畢,擺放好手術所需的,一般取健側臥位,患側向上,鍵側下肢伸直。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保證各種儀器安全使用,隨時配合醫生協調工作,使手術順利完成。巡回護士應盡可能與病人在一起,手術完畢護送病人回病房。

        4手術后護理

        第2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9-010-01

        The postoperative care of hip arthroplasty and rehabilitation

        He kailian

        (The fri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Sichuan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care of hip arthroplasty and rehabilitation good effect. Methods80 cases as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such as preoperative heart conditions, better nutrition, mak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surgery for major complications after joint arthroplasty disease, such as dislocation, thrombosis,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other issues, for rehabilitative care. Results 84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36 months, recovered preinjury function. ConclusionsHip arthroplasty proper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is essential for its function.

        [Key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s; hip replacemen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工關節置換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某些關節疾病已越來越被重視, 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骨科領域治療嚴重的髖關節功能障礙最有效和可靠的手術方式之一,在成功完成人工髖關節置換的過程中,護理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人口老齡化,股骨頸骨折發病率逐漸增高,該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長,臥床時間長,并發癥多,對護理要求高,難度高,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通過良好的護理,及時準確系統的康復指導,對縮短患者的病程,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間對80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頸 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進行總結。現將康復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84例,男36例,女48例,年齡55~88歲,平均69歲。其中全髖置換65例(雙髖置換8例),半髖置換19例,術中放置引流管45例。

        1.2治療方法 入院后先給予患肢皮牽引,完善相關輔查,術前均先處理合并癥,全身情況穩定后行手術治療。在全麻下行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2護理

        2.1 心理護理及術前指導 向患者交代手術的目的、 療效 和優點,術后早期積極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有關疾病的護理及功能鍛煉的知識,消除顧慮,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和康復訓練。 醫生 、護士、患者及其家屬要充分溝通,使病人及家屬能清楚地了解可自手術中獲得什么,了解術后的長期療效并不意味著能完全恢復所有的跑跳動作,可提供信息訪問曾做過這種手術的病人,以增加病人對手術的認識和信息及對困難的估計和心理準備,以便配合治療。患者至少在術前2周戒煙。注意術前的 鍛煉 ,包括加強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鍛煉和受累關節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訓練;練習床上大小便及腋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將家里的床升高,座位升高,包括馬桶都要升高,如果是蹲廁式而所應改為坐式馬桶。

        2.2術后病情觀察

        2.2.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協助處理。觀察切口引流管,并做好引流管護理。

        2.2.2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術后病人常見的并發癥有:便秘,肺部感染,肺不張,泌尿系感染,靜脈栓塞,肺栓塞等全身并發癥。局部并發癥有:褥瘡,傷口感染,關節松動,髖關節脫位,假體松動、下陷等并發癥。在這些并發癥中應特別注意防止褥瘡和肺部、泌尿系感染的發生,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平整,糾正營養不良,注意飲食調配,及時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粗纖維及果膠成分豐富的食物。指導呼吸功能鍛煉,鼓勵咳嗽、咳痰、吸氧,必要時進行超聲霧化。導尿時注意無菌操作,選擇硅膠氣囊導尿管,保持尿管通暢,每天更換引流袋,翻身時注意尿液逆流,會每日2次用0.2%碘伏抹洗;能自解小便,病情允許應早拔除尿管。全麻術后患者盡可能行霧化吸入,鼓勵患者深呼吸及指導有效咳嗽,協助適當的翻身及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給予消炎,化痰藥物霧化吸入以預防肺部感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肢應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髖關節不能外旋和內收,以防止脫位。

        2.3術后在院康復護理

        2.3.1 一般康復護理 術后當天,盡可能帶鎮痛泵,以減少疼痛刺激,保證休息,在術側肢體下墊適當厚度的軟墊,使髖、膝關節稍屈曲,術后應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患側足穿防外旋鞋,兩大腿之間可放置軟枕,以防患肢外旋內收,并減輕疼痛。

        術后第1天,撤除軟墊,盡量伸直術側下肢,繼續穿防旋鞋,開始作踝關節的主動屈伸。具體的練習方法是:股四頭肌、繩肌的等長收縮練習,即繃緊大腿肌肉約25s,再放松,每小時5~10次;臀肌的等長收縮練習,即把兩邊臀部收縮在一起2~5s,再放松,每小時5~10次或更多,反復練習。給病人進行患肢的被動推拿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僵硬,病員只能仰臥,避免側臥,也不能翻身或交叉雙腿。可在腰后墊軟枕,并把床頭稍抬高,以便于進食及調整皮膚受壓部位,避免發生褥瘡。同時指導進食一些富含營養的湯、粥、面條之類的飲食。

        術后1-2天,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過48h,X線片判斷假置正常可開始髖膝關節的小范圍屈曲練習和髖關節的旋轉練習,逐漸由起始的被動向主動加輔助到完全主動練習,但注意臀部不能離床,避免術側髖關節置于外旋伸直位,兩腿間置入三角枕保持術側肢體外展,如果要翻身,腿間夾枕頭,整體翻動,似“滾木頭”;繼續穿防旋鞋以防止下肢外旋。同時可行上肢肌力練習。目的是恢復上肢力量,以便術后較好的使用拐杖。在術后早期體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避免術側髖關節置于外旋伸直位,為防止患者向對側翻身,床頭柜應放置手術側。②抬高對側床腳或保持術側肢體的外展。或者雙腿間置三角墊,但需防止下肢外旋。③術后早期進行關節活動度鍛煉,以免出現關節僵硬。④如有術側髖關節中度屈曲位不穩定,在座位行髖關節旋轉練習時,應避免上身向術側傾斜。

        2.3.2特殊康復護理術后一周,患者體力多恢復,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的患者,已經可以進行下地功能康復練習。康復目的是恢復關節的活動度,同時進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復練習必須在醫生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結合術前髖關節病變程度,假體類型,手術過程和患者全身情況,有選擇性的制定各自的康復計劃。術后7天以后,除進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還要恢復關節的活動度,臥位可作有限的髖關節屈曲(小于60°)及髖關節外展活動(小于45°),仍然是每天3 次,每次10個動作;還有下列站立位的練習:①站立位伸展髖關節練習:后伸術側下肢,健側髖膝半屈,抬頭挺胸,作骨盆前移動作,拉伸髖關節前關節囊和屈髖肌群。②站立位髖關節外展練習:骨盆左右搖擺,使雙側髖關節交替外展、內收,外展要多練習。③站立位屈髖練習:抬高患肢,擱在一定高度的踏腳凳上,上身用力前傾,加大髖關節屈曲。通過調節踏腳凳的高度來控制患側關節的屈曲程度;每天3次,每次10個動作。④上下樓練習:“好上壞下”,即上樓時健側先上,下樓時術側先下。⑤踏車練習:手術3周后可進行,最好在有康復中心、康復器械及康復治療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

        3出院標準

        時間一般在術后2~3周,具體標準為:①扶雙拐自己行走,無需他人幫助,能獨立坐起,這樣出院后生活基本自理。②沒有任何術后早期并發癥跡象;③病人及家屬已經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復計劃。

        4討論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類骨折。而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主要依靠于旋股內外側動脈,兩動脈環繞在股骨頸的基底部,股骨頸骨折時,尤其是頭下型股骨頸骨折時,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受傷最重,對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影響也最大,因此骨折很難愈合,極易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導致長期的臥床,出現并發癥,影響生活質量。3年來,我科通過對84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實施的上述護理措施,所進行的階段性的系統的康復知識指導,杜絕了老年臥床病人常見的并發癥,縮短了病程,減少了臥床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展風仙. 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8,6.

        第3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23-3592-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具有解決疼痛,糾正畸形,恢復功能效果,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2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行 人工髖關節置換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5~98歲。股骨頸骨折13例,股骨頭壞死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壓7例。均行單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2 心理護理

        此類病人長期受病痛折磨,對生活悲觀失望,性情不穩定, 應持同情關心態度,盡量滿足病人合理要求。鼓勵病人與疾病作斗爭。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用成功病例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使其愉快地接受手術治療。

        3 原發病的治療

        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病變后遺癥、肺部等慢性疾病,手術前應很好控制。同時根據許學猛[1]制定術前手術耐力評定標準對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定,該標準傷前生活自立能力(40分),年齡(5分),心血管疾病(20分),肺功能(10分),腎功能(10分),血糖(5分)等9項綜合評定指標,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手術風險相對降低。

        4 術前護理

        4.1 一般護理:協助病人完成各項檢查,加強營養,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吸煙者術前1周戒煙, 學會有效咳嗽,有利于術后排痰,術前1天常規備皮。

        4.2 指導:適應性訓練:(1)床上大小便訓練,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和內收動作;(2)指導病人有效咳嗽和正確排痰方法。(3)術前康復護理, 術前和病人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鍛煉計劃,讓病人了解鍛煉內容,使其認識到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內容是仰臥床上,臂上舉2次/天,30個/次, 雙臂伸直從床面伸到頭頂, 掌心合在一起再分開到床面,2次/天,30個/次。健側下肢做直腿抬高練習,2次/天(20 min)。其核心是提高肢體肌力,術前肌力恢復利于術后康復和早期活動。

        5 術后護理

        5.1 一般護理:術后向醫師了解病人術中情況,假肢類型、有無呼吸及循環改變,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及髖關節脫位等,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

        5.2 護理:正確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人工髖關節脫位好發于髖關節置換早期[2]。為此,術后回病房時病人往往處于未清醒狀態,下肢肌肉松弛,搬運不當造成假體脫位,醫護人員托住患側臀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 另一護士托住健側髖部和健肢,其余人協助。保持正確做到三防:(1)防止過度屈曲和伸直,術后在膝關節下墊一軟墊保持膝關節屈曲l0~15度;(2)防內旋,術后穿丁字鞋和下肢皮牽引,保持外展度, 并中立位;(3)防內收,兩下肢間放一軟枕,肢體外展防健側肢體近患肢而過度內收,防止人工體脫位。

        5.3 疼痛護理:髖關節置換術創傷大,術后疼痛程度較重,影響病人飲食、睡眠和心理狀態,不利于身體康復,故須做好疼痛護理。疼痛數字評分法達5分以上時常規采用鎮痛劑,并配合心理疏導,分散其注意力,以減輕病人痛苦。

        5.4 二管護理:留置尿管會陰護理每天2次。鼓勵病人飲開水,每日至少1 000 ml,防止泌尿系感染。維持24 h尿量≥1 500 ml,觀察尿的顏色,了解腎功能;傷口負壓引流管護理,置負壓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人工關節周圍殘留積血,減少傷口內血腫形成,減少感染機會。護理要點:(1)保持引流管負壓狀態和引流通暢;

        (2)觀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正常50~250 ml/d,色淡紅,若引流液≥300 ml/d,色鮮紅,應及時處理;(3)引流管的位置應低于切口位置30 cm,以防傷口逆行感染;(4)24 h引流液

        5.5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5.5.1 預防墜積性肺炎:深呼吸或鼓肺運動15 min,每天3次;擴胸運動5~10 min,每天3次;拉吊環3~5次,增加肺氣體交換量,主動配合叩背有效咳嗽,每天3次;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5.5.2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1~4 d是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高峰時期,觀察患肢有無色澤改變、水腫、淺靜脈怒張和肌肉有無深壓痛等,指導病人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靜止性等長收縮,踝關節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并給予患肢肌肉的向心性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5.6 飲食護理:術后6 h后進流質飲食,次晨后進普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鈣、易消化、含豐富維生素飲食,多飲水,避免發生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粗維食物;自行腹部按摩每天3次,以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有便秘者予以潤腸食物或通便藥物處理。

        6 康復指導

        術后6 h,可在床上做些簡單活動:術后第一天攝X線片,判斷假置,無異常,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練習的強度亦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勞為度,床上做髖、膝關節屈伸練習。術后第一天開始做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和足背主動屈伸鍛煉,2~3次/天,每次20組,促進下肢血循環,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術后第二天病人取半臥位,做較輕柔的髖關節伸屈動作,注意屈髖

        7 結果

        20例病人出院時關節活動好,無并發癥發生,隨訪4個月均能下床活動。

        8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病人越來越多,手術技能提高,術后系統化及科學康復訓練和康復護理顯得日益重要,是保證髖關節置換成功的關鍵,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康復不僅與疾病本身和手術操作技術有關,還與病人信心、精神狀態及對康復治療配合程度有關。股骨頸骨折, 股骨頭缺血壞死,病人有疼痛還存在運動功能障礙,對手術恐懼和術后療效擔憂等心理障礙,此時心理護理尤為重要,護士耐心細致地觀察患者心理變化,進行講解、開導心理護理,給予精神上支持,幫助消除顧慮,以積極態度配合。本組20例病人康復訓練后,關節活動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了大改善,在實施康復護理中,病人主動鍛煉和家屬積極參與,對早日康復起不可忽視力量,護理人員和家屬的鼓勵,病人良好心理狀態對康復有積極作用, 老人由于年齡、術后早期鍛煉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力量,預防肌腱及關節囊粘連和攣縮, 軟化瘢痕,恢復關節和肢體功能,滿足日常生活動作及部分社會活動參與需求。

        參考文獻:

        [1] 許學猛,孔 暢.高齡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應注意的問題討論[J].實用醫學雜志,1997,13(3):145.

        第4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 前足肌肉缺損;外科皮瓣;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5(b)-113-01

        前足即跖骨以前的部分,皮膚幾乎緊貼骨面,不僅血液循環少、而且鄰近又缺乏足夠有效的皮瓣。由于外傷致前足肌肉缺損,足弓骨質暴露,移植修復時,采用小腿帶蒂皮瓣或游離皮瓣,所需血管蒂較長,易受牽拉,影響血循環,皮瓣不易成活,本文對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前足缺損患者,采用上述術式,恢復前足的主要組織結構,通過護理,康復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7例前足缺損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齡8~51歲。采用小腿游離或帶蒂轉位皮瓣移植術。

        1.2護理

        1.2.1術前護理

        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方式、術后及皮瓣移植的意義和必要性,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確保術后患者能積極配合。

        1.2.2術后護理

        1.2.2.1基礎護理①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按時測體溫、血壓、脈搏及呼吸。②室溫恒定在25~30℃,相對濕度在50%~60%的病房環境。③做好生活和心理護理。④病區內絕對禁煙。

        1.2.2.2皮瓣的觀察與護理①術后7 d內每30分鐘觀察1次并記錄,皮瓣吻合口有無紅腫和活動性滲液,細心觀察皮瓣的顏色、溫度和濕度,并行毛細血管充盈度實驗。②患肢制動,以減少皮瓣張力。③觀察足趾有無淤滯及腫脹,詢問患者切口疼痛程度。④及時、準確應用抗生素、血管解痙藥及抗凝藥物。

        1.2.2.3 異常皮瓣的觀察與護理皮瓣血運的觀察是預防和及時處理皮瓣移植后出現血管危象的重要手段,是決定皮瓣能否存活的護理關鍵[1]。本組1例術后14 h發生動脈危象合并感染,皮瓣顏色變白、溫度低,切口處有黃色滲出液,采用遠紅外線燈局部照射,每次15 min,每日3次,經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后皮瓣仍未成活。另一例術后22 h發現皮瓣蒂部的血運差、紅腫、壓痛、傷口滲出液多,將患肢抬高30°,促進靜脈回流,采取有效措施,24 h后,針刺皮瓣無血液流出,判斷有皮瓣靜脈血管危象,且上3/4處皮下淤血。足趾呈紫紅色,故行患肢截肢術。

        1.2.2.4 出血和腫脹的護理術后觀察敷料的滲血情況。如果敷料滲出少,術后3 d內不宜打開敷料換藥,以避免突然減壓使皮瓣下產生血腫,如果敷料滲血較多,應查明原因。出血量多伴有皮瓣血供障礙者,應立即手術探查。術后初期皮瓣稍有水腫,是外傷和手術創傷所致的正常組織反應,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約10 cm,一般在術后72 h可改善。

        1.3康復訓練

        早期功能鍛煉可增加肢體活動性和預防并發癥,有助于損傷部位的恢復。術后3周為軟組織愈合期,重點消除水腫,促進滲出物吸收和神經恢復,以傷口Ⅰ期愈合為目的,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3]。①帶蒂皮瓣固定至少需要3周,術后傷口包扎時要盡量將健趾外露,以免影響活動。②手術部位炎性水腫消退,開始患趾的屈伸活動,動作幅度緩慢增加,以不引起局部疼痛為限。③皮瓣斷蒂后,健趾做最大幅度的屈伸鍛煉,患趾做被動和主動活動。④揉轉皮球,鍛煉足趾和踝關節的各種功能及協調動作,盡快恢復足及足趾的靈活性。

        3周后,如果皮瓣存活良好,可去除局部制動。鼓勵患者逐步加強踝關節訓練,先是在床上進行不負重鍛煉,囑患者主動跖屈或背屈直至患者感覺疼痛。剛活動時,需密切觀察肌皮瓣的血供情況。4~5周后可輕度負重活動,從拄拐到扶手杖行走。此時,肌皮瓣尚未完全恢復,應盡量避免局部的直接反復摩擦。7周后逐漸增加負重及運動量,直至患者完全康復[4]。

        2結果

        除2例因局部傷口污染嚴重,導致皮瓣失活,給予行前足截肢術;其余15例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未發生并發癥,痊愈出院。

        3討論

        手術后定期密切觀察移植皮瓣,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血管危象,是皮瓣得以成活的關鍵。指導和協助患者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是恢復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郭忠巖,楊威.顯微外科皮瓣及復合組織移植術后護理經驗及教訓[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2):24-25.

        [2]宮怡文,王曾濤.拇指腓側皮瓣嵌入第2足趾改形法再造拇指術后血液循環觀測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7):512-514.

        [3]徐暉,文卉.前足缺損修復重建術后觀察與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 (9):519-520.

        第5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由于醫學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人類壽命已普遍延長,老年人口數也因此相應增加,髖關節疾病是困擾老年人生活處理能力的最大障礙之一,精湛的手術技術,只有結合完善的術后康復治療,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正確的康復護理是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重要環節。

        應用生物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使患者盡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減輕疼痛[1]。在為老年人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中。首先做好術前的護理,完善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傷口引流的色、量等,注意并發癥的發生,指導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康復護理所遵循的原則。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本組通過26例患者的護理、周密的術前準備,嚴密的術前、術后觀察,認真的指導患者掌握功能鍛煉的要領,詳細的出院指導,使人工髖關節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26例,均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齡68~85歲,19例跌傷致股骨頸骨折,7例車禍致股骨頸骨折。

        方法及效果:患者入院后積極治療原有疾病,并及時進行各項術前檢查,在充分的術前準備后,18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8例患者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生物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無1例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發生。

        護 理

        一般護理:術前進行常規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養飽和度、血糖等,24小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傷口疼痛情況,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痛劑。術后,保持引流通暢,傷口放置負壓引流管并保持持續負壓,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以及血塊堵塞,密切觀察傷口出血情況,如術后4~6小時內引流量>300ml,色呈鮮紅或短時間引流量較多,伴血壓下降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做好止血、輸血的準備工作,并隨時觀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還需特別注意觀察患肢末端血運、溫度及水腫情況及足背動脈搏動強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傷口處放置引流管,避免術后血腫的發生,24~48小時內將其拔除。

        護理:患者術后不應一成不變,主要取決于手術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傾角與假體柄前傾角的相互關系而決定患者[2],因此,術后需與手術醫生交流,了解術中安置的人工髖關節位置,這對術后正確的護理有重要的意義[3]。

        術后住院期間的康復訓練:①術后當天,患者清醒后即可開始踝、膝關節活動訓練,鼓勵患者行踝、膝關節屈伸2~3次,5分鐘/次。②術后第1~3天應將下肢略抬高,以促進下肢血液回流。屈伸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遠伸、使腳下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3秒,手術后立即開始直到完全康復。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踝關節,3~4次/日,每次重復5遍。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一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通過本階段的鍛煉基本消除患肢腫脹,患側大腿,小腿肌肉能夠協調用力、做出肌肉舒縮動作。③術后第4~7天,屈伸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腳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主要是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當股四頭肌足夠強時,可開始練習直腿抬高試驗,大腿前方肌肉繃緊,盡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重復練習直到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為患者下床鍛煉做準備,指導患者床上坐起坐床邊床邊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訓練,指導患者及家屬、陪護共同掌握協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從健側移坐至床邊,待患者適應后離床沿站立,健肢負重,患肢不負重,直至下肢肌力恢復后進行站立、后伸、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后伸,抬頭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髖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髖關節內收肌30次/組。每天3組。應避免髖關節屈曲>90°(>90°會增加髖關節脫位危險)。④術后第8~14天,訓練到患者有足夠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時,可在護理人員和學步器的幫助下進行3點交替步態訓練或扶拐杖進行4點交替步態訓練,逐漸過渡到2點步態,使患肢部分負重和4點步態完全負重,然后由雙拐杖過渡到單拐杖到棄拐杖行走,最后進行生活習慣訓練,如:坐床上穿、脫鞋襪訓練,下樓梯訓練。

        出院后的康復訓練及指導:一般術后2周出院休養,但患肢功能的恢復需要較長的時間,必須指導患者堅持在家訓練,一般情況下扶雙拐,行走6~8周,這期間繼續住院時的各種鍛煉,逐漸加大運動量,增加行走距離,術后8周~4個月,此階段主要鍛煉提高肌肉的整體力量。可使用單側手杖、單腿平衡練習。術側單腿站立1分鐘,指導患者術后6個月內避免髖關節屈曲超過90°。如:蹺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彎腰拾物。不論平臥位還是行走時,盡量不要向外旋轉髖關節,以防假體脫位,為保護假體和延長假體的壽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躍、爬山和舉重等活動,并控制體重以減輕假體負擔,屬患者術后1、3、6個月來醫院復查。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治療,通常被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術”,之所以有

        這種說法,是因為股骨頸骨折髖關節成型術是患者一次特殊的身體體質考驗。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護理工作和康復指導在股骨頸骨折治療過程中的地位尤為突出,它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及社會知識,術后的功能鍛煉,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功能恢復是治療與護理的終極目的,通過規范的功能練習,患者的功能大多有滿意的恢復,基本能完成日常生活并照顧自己。這一過程繁鎖而艱苦,需要護士具有很好的耐心和良好的敬業精神。

        第6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產褥期婦女;身心變化;康復指導;護理保健

        產褥期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后的產婦身體、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調適復原的一段時間,一般需要6 w,也就是42 d左右。做好產褥期的護理,是產科護士的主要責任,特別是基層的產科護士,不僅要護理好本院住院分娩的產婦,對上級醫院分娩的產婦,出院后的訪視及康復指導也是至關重要。

        1 產褥期的婦女的身心健康

        1.1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變化 產褥期的婦女,全身各系統發生了較大的生理變化,特別是生殖系統和乳腺的變化較為明顯。在生殖系統中,產褥期子宮變化最大。妊娠子宮自胎盤娩出后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過程稱為子宮復舊。產后7 d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乳糖含量較成熟乳少,極易消化,是新生兒早期的天然食物。產后7~14 d分泌的乳汁為過渡乳,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漸增多。產后14 d分泌的乳汁為成熟乳。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應提倡母乳喂養,產科護士應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哺乳。

        1.2產褥期婦女的心理調適 產后,產婦要從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不適、疼痛、焦慮中恢復,需要接納家庭成員及新家庭,這一過程稱為心理調適。其過程一般要經歷依賴期、依賴-獨立期和獨立期。依賴期為產后前3 d。在依賴期,丈夫及家人的關心幫助,醫務人員的細心指導非常重要。較好的妊娠和分娩經歷、滿意的產后休息,豐富的營養和較早較多地與孩子間的目視和身體接觸有利于產婦較快的進入第二期。依賴-獨立期為產后3~14 d,產婦表現出較為獨立的行為,開始注意周圍的人際關系,主動參與活動,學習護理自己的孩子,親自喂奶而不需要幫助,但這一時期,產婦感情比較脆弱,容易產生壓抑。獨立期為產后2 w~1個月,此期新家庭形成并正常運轉,但產婦及丈夫會因個人的興趣愛好及需要、事業與家庭間的矛盾和哺育孩子等需要承擔更多的壓力。護士要注意產婦的心理變化,及時疏導和幫助,讓產婦健康快樂的度過整個產褥期。

        2 產乳期婦女的常見護理問題

        產褥期婦女常見的臨床護理問題表現為生命體征的變化、產后惡露的排出、子宮的復舊及宮縮痛、的脹痛、皸裂、和產后壓抑等。

        2.1生命體征 產后的體溫多在正常范圍,有些產婦產后24 h內體溫稍升高,但不超過38℃,產后3~4 d因血管淋巴管極度充盈高達37.8℃~39℃,稱為泌乳熱,一般僅維持數小時,最多不超過16 h,體溫即下降,不屬于病態。產后脈搏在正常范圍,略緩慢,約為60~70次/min,于產后1 w恢復正常。呼吸深而慢,約14~16次/min,以腹式呼吸為主。產褥期血壓一般無明顯變化。

        2.2產后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從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分為血性惡露、漿液惡露、白色惡露。血性惡露持續3~4 d,色鮮紅,含大量血液;漿液惡露出現于產后4 d,約持續10 d左右,色淡紅,含少量血液;白色惡露色較白,粘稠,含大量白細胞、壞死組織、表皮細胞及真菌等,約持續3 w。正常的惡露有血腥味,無臭味,持續4~6 w,總量約250~300 ml,個體差異較大。

        2.3子宮的復舊和宮縮痛 產褥早期因宮縮引起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稱為宮縮痛。一般持續2~3 d后會自然消失。產后子宮于產后第1 d宮底稍上升平臍,以后每日下降1~2cm,產后10 d子宮降入骨盆腔內,此時腹部檢查在恥骨聯合上方摸不到宮底。

        2.4的痛是由于產后哺乳延遲或沒有及時排空,觸摸時加重并有堅實感。初產婦由于孕期哺乳護理不良,容易發生皸裂,表現為紅、裂開,有時有出血,哺乳時疼痛。

        3 產褥期的常規康復護理及健康指導

        3.1產后一般護理 認真評估產婦的身心狀況,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保持床單被褥的清潔、整齊、干燥,及時更換會陰墊和衣物。保證產婦有足夠的營養和睡眠。產后24 h內應注意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觀察血壓、脈搏、體溫、呼吸的變化。一般產后應每日測量體溫、脈搏、血壓、呼吸2次。產后12 h內以臥床休息為主,并注意早期下床活動,以增加血液循環,促進子宮收縮、惡露的排出、會陰傷口的愈合,促進大小便排泄通暢,預防盆腔和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如遇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可在產后7~10 d起給予高錳酸鉀坐浴。產后4~6 h應督促產婦排尿,防止產后尿潴留。

        3.2產褥期的飲食指導 產后1 h可以進流食或清淡的半流食,以后進普食,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鐵劑。食物應富有營養,足夠的熱量和水分,多進食蛋白和湯果汁。產褥期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有下列情況者,在飲食方面要有所控制或傾斜。

        3.2.1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后遺癥,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要控制鹽的攝入。

        3.2.2有貧血癥狀者,要多攝取蛋白質和富含鐵劑如黑木耳、海帶、紫菜、豬肝等食物。

        3.2.3有便秘者應多吃食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早晨可喝點淡鹽水或蜂蜜水也有效。

        3.3產后母乳喂養指導 用模擬示范或直接指導的方法,協助早吸吮,一般于產后30 min內開始哺乳,廢棄定時哺乳,推薦按需哺乳,生后24 h內,每1~3 h哺乳一次。生后2~7 d內是母體泌乳過程,哺乳次數應頻繁些,母體下奶后一晝夜應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時間只需3~5 min,以后逐漸延長至15~20 min。哺乳時,母親及新生兒均應選擇最舒適位置,需將和大部分乳暈含在新生兒口中,用一手扶托并擠壓,協助乳汁外溢,防止堵住新生兒鼻孔。每次哺乳后,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1~2 min,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哺乳期以10個月~1年為宜。乳汁確實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按比例稀釋的牛奶。

        3.4產后檢查包括產后訪視和產后健康檢查。

        3.4.1產后訪視 由社區醫療保健人員或醫務人員在產婦出院后1 w內,產后14 d、產后28 d分別到產婦家中進行3次訪視,了解產婦飲食、睡眠及大小便情況,觀察子宮的復舊和惡露的情況,檢查,了解哺乳情況,觀察會陰及剖宮產腹部傷口,如發現異常給于及時指導。通過訪視可了解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第7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 康復訓練;腦梗死偏癱;生活能力;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0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65-02

        本文旨在觀察康復訓練指導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療效,總結其護理體會,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腦梗死偏癱的患者5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抽取法分成2組,各為28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最小的患者55歲,年齡最大的患者88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65±5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最小的患者54歲,年齡最大的患者87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5±65歲。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無出現精神障礙和嚴重的并發癥。兩組患者均經過頭顱CT或者MRI的檢查證實確診,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中制定的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診斷標準[1]。兩組患者在數量、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內科護理;觀察組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加入康復訓練指導,被動活動的康復訓練方面,由臨床護理人員對偏癱患者的患肢定時進行按摩,注意按摩的力度要先輕厚重、順序要由遠及近、節奏要先慢后快,以手部、肘部、肩部、下肢為按摩的重點部位。對偏癱患者的肩部、肘部、腕部、手指的關節進行屈曲、伸展、抬舉等活動,對髖關節進行伸展、內旋、外展等活動,對踝部關節、趾關節進行屈曲活動。每個關節每次的活動次數為15次,每天3次。主動運動的康復訓練方面,在偏癱患者的被動運動的康復訓練結束后,由臨床護理人員指導協助偏癱患者進行床上的主動活動,由舉抬伸展手腳開始,過度到扶物站立、左右兩側活動身體、下蹲,最終達到扶拐行走或者徒步行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日常生活活動能的力康復訓練方面,臨床護理人員應指導和鼓勵偏癱患者自行進食用餐,給予使用勺子或者帶有放掉套的筷子輔助進食用餐。指導患者自行穿衣、洗臉等以協調四肢的練習,使用健側手帶動患側手進行活動。等到患者能夠自行走動后,叮囑其走路一定要高抬腿,并根據患者康復的程度,進行跨門檻運動和上下樓梯運動。正常情況下在、偏癱患者在康復訓練的28天左右即可進行上下樓梯運動。心理的康復訓練指導方面,臨床護理人員應對偏癱患者解決進行康復訓練指導的意義和作用,使偏癱患者能夠認識到進行康復訓練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積極主動的配合康復訓練指導[2]。

        13 療效評估方法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3],主要包含進食、入廁、行走、穿衣等10項內容,總分為100分,分為4個等級:40分以下為明顯依賴;40分-60分為稍有依賴,存在功能障礙;61分99分為基本自理;100分為正常活動。肢體運動功能評分(Fugl-Meyer)[4],總分為100分,其中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占66分,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占34分,患者的總分越高,說明恢復的越好。評估時間為護理前和護理6個月后。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x2和t檢驗。以P

        2 結 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肢體運動功能評分(Fugl-Meyer),詳見表1。

        3 討 論

        腦梗死又稱腦卒中,是由于局部腦組織的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導致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而造成軟化或壞死,最終導致腦部功能出現障礙。局限性質的腦部功能障礙會導致患者發生偏癱,患病群體多以50歲-60歲的中老人為主[5]。患者偏癱后,其生活的質量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本文結果顯示,康復訓練指導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和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作用,能夠使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減少,使偏癱患者的殘疾程度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增加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可能有效地加快腦梗死偏癱患者運動及生活能力逐步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蔡景紅,劉沙林,彭海燕,等影響腦梗死病人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6):529-531

        [2] 謝生轉急性腦梗死偏癱早期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山東醫藥,2009,49(8):113

        [3] 邱亞華,高玲玲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8,17(3):184

        第8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康復指導

        自1938年Willess首次將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R)應用到臨床后 ,該手術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推廣與應用。作為髖關節疾患終末治療的有效方法 ,它能有效解除關節疼痛 ,改善關節功能 ,迄今其效果明顯優于其他手術[1]。由于老年人骨質脆而疏松,輕微的外傷即可引起骨折,全髖關節置換就是通過關節置換手術,使老年患者重新獲得一個無痛、能夠活動的關節,這不僅消除了患髖的疼痛,而且為老年患者重建了一個功能良好的人工關節,提高其生活質量。但由于高齡患者各系統臟器功能衰退,常伴有內科疾病,手術耐受性差,術后并發癥多,護理難度大。我院2009年1月至今共行全髖關節置換術26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26例。年齡59歲~91歲,平均70.2歲。男性18例,女性8例,女性與男性比約為1:0.44。全組中并存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患等常見老年病者約占45%。行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1例,其余均為單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恐懼感和孤獨感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狀態,在骨折創傷后顯得更為突出。責任護士要熱情對待患者,根據病人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手術的必要性,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康復訓練知識,讓其了解手術過程及愈后,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這對術后康復和功能恢復極其重要,應予以重視。同時積極和家屬溝通,鼓勵家屬陪伴,增強其安全感。

        2.2術前康復護理:對家屬進行功能鍛煉的健康教育指導,要求患者及家屬完全掌握并能演示;術前2 d~3 d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訓練,以適應特殊的需要;患者頭向后仰,枕部及雙肘三點支撐,將軀干抬離床面訓練,以預防肩胛及骶尾部皮膚受壓每2 h一次,5 min/次~10 min/次[2]。

        2.3術前準備: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對其存在的合并癥或內科疾病及早給予相應處理,提高手術耐受性,做好各項常規檢查及完善手術前的常規準備。

        3術后護理

        3.1一般護理:雖然全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時間不是很長,但出血量相對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承受力來說已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此術后應行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監測,吸氧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合并內科疾病的患者更應給予密切的監護:對于合并心肺疾患者應控制輸液量及速度,防止肺水腫、心衰;對于腎功能不全者,嚴密觀察尿量,復查血生化,注意有無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對于糖尿病患者要定時測血糖、尿糖,防止出現酮癥酸中毒等嚴重并發癥,并觀察傷口情況,以防傷口感染。保持創口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量及速度,每小時超過100 ml者,應補充血容量,加快輸液,必要時輸血。

        3.2疼痛護理:術后24 h內,患者疼痛感劇烈,同時老年人對疼痛的耐受力較差,我們應及時采用有效止痛措施,防止由疼痛而引起并發癥的加重,如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悶、氣促等。靜脈或硬膜外止痛泵是常用的止疼措施,但應注意觀察止痛效果,如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嚴重并發癥者,應暫夾閉止痛泵,視出現的并發癥的恢復情況決定止痛泵是否繼續使用。術后3 d仍疼痛劇烈者,注意的變換和調整,保持正確、舒適的,抬高患肢,以利于靜脈血回流,避免患肢腫脹而致的脹痛。另外,結合體溫的變化,注意傷口有無感染情況。在行早期功能鍛煉前30 min,應用止痛藥,也可減輕活動引起的疼痛,本組26例應用后效果良好,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3.3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3.3.1感染的預防和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感染是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3],也是造成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預防感染的關鍵是加強手術前后各個環節的護理,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后遵醫囑聯合應用抗生素,現配現用,并嚴格控制好輸入的速度和時間,以發揮更好的療效;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滲血,及時更換,更換引流裝置及傾倒引流液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嚴密觀察體溫變化,保持病房空氣新鮮;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時使用祛痰劑、霧化吸入等,防止肺部感染;保持會清潔,鼓勵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3.3.2褥瘡的預防和護理: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環差且感覺遲鈍,再加術后臥床時間較長,容易發生褥瘡,應鼓勵患者進行抬臀運動,每1~2h抬高按摩受壓部位,并按摩骶尾部及骨隆突等長期受壓部位,以促進血液循環,可臥氣墊床。及時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應給予高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肌體抵抗力。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防止潮濕、摩擦和分泌物刺激,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褥瘡的好發部位及預防褥瘡的重要性。必要時根據醫囑輸血或靜脈滴注營養物質。

        3.3.3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和護理:深靜脈血栓(DVT)是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嚴重的并發癥, Kwong[4]報道 ,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比例為45%~84%,而致命性肺栓塞的發生率為1%~5%。高齡、 肥胖、 高脂血癥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 靜脈血栓形成史的患者本身就已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 ,而手術的刺激亦會加重這種高凝狀態,這是術后 DVT 的一個主要原因。而術中長時間的被動、下肢過度旋轉和牽拉以及骨水泥聚合產熱損傷血管等[5],也是導致術后DVT發生的常見誘因。患者術后抬高患肢 20~30°, 早期功能鍛煉,主動行跖趾關節屈曲和踝關節環轉運動, 指導患者做小腿肌肉收縮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早期應用下肢靜脈加壓充氣泵,彈力繃帶,彈力襪等,均可促進靜脈回流,增加血流速度,達到預防血栓的效果。遵醫囑預防性應用低分子肝素鈣,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參等。用藥期間注意監測傷口滲血情況,皮膚有無瘀點、瘀斑,牙齦出血及出凝血時間。密切觀察患肢血運,注意皮膚的溫度、色澤,有無疼痛,如遇到小腿腫脹,搏動性跳痛,腹股溝及腘窩有壓痛感,皮膚發紅等異常情況,應警惕靜脈血栓。

        3.3.4人工髖關節脫位的預防和護理:人工髖關節脫位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內報道其發生率為2.16%~5.11%[6],由于老年人關節松弛,肌肉力量弱等髖關節本身的穩定性較差,所以術后搬運不當或術后患肢放置錯誤都是常見原因。預防術后髖關節脫位的措施包括:加強患者對預防脫位的相關知識的宣教 , ,正確指導功能鍛煉、 康復訓練,提高患者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認識 , 對預防髖關節脫位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患者麻醉蘇醒過程中 , 保持正確的,合理翻身,做到“三防”:一防:防過度屈曲和伸直,術后在腘窩處放一小枕以防止患肢過度屈曲和伸直;二防:防內旋,術后穿防旋鞋或者穿 “丁” 字鞋以防患肢內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內收,在兩大腿之間放一軟枕或梯形枕以防患肢內收,保持肢體外展位; 術后翻身要保持髖關節的生理位置 ,正確使用便盆也對防止髖關節脫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3.5術后康復指導:老年患者存在主動功能鍛煉意識差、術后乏力、特別怕疼等特點,因此術后當天不宜過多活動,術后第1~3天 ,應根據病情指導做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練習,保持肌肉張力,足踝主動屈伸, 患肢按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術后康復訓練不僅對手術效果有直接影響而且能有效地幫助患者克服依賴心理,促進心理康復。康復訓練應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全面性三大原則制定計劃。指導患者由做患肢遠端功能鍛煉開始,逐漸做全身運動。以主動鍛煉為主,被動鍛煉為輔。①主動訓練:主要是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髕骨被動運動和踝關節伸屈及足部活動等,以避免長時間制動造成肌肉萎縮、粘連、關節強直等。②被動訓練:應用下肢骨折治療儀(CPM)輔助治療。3次/日,每次40~60分鐘,注意調節起始角度和時間。③協助指導患者進行特殊的康復練習:包括臥位練習、坐位練習、立位練習、步行練習、踏車練習及拐杖行走步態的練習等。

        3.3.6出院指導:出院后的康復訓練及指導 一般術后2周出院休養,但患肢功能的恢復需要較長的時間,必須指導患者堅持在家鍛煉:日常生活中避免坐矮凳及交叉雙腿、盤腿、單髖負重,使用加高坐廁,防止身體前傾,髖關節屈曲不超過90°,3個月內避免患側臥位,避免髖關節內收內旋。術后3個月可棄拐行走,棄拐時用手杖,避免患髖下蹲,盡量不單獨活動,避免一切關節受壓活動。一般情況下扶雙拐行走6~8周,這期間繼續住院時的各種鍛煉,逐漸加大運動量,增加行走距離;術后8周~4個月,此階段主要鍛煉提高肌肉的整體力量,可使用單側手杖,單腿平衡練習,術側單腿站立1min;為保護假體和延長假體的壽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躍、爬山和舉重等活動,并且控制體重以減輕假體的負擔。囑患者術后1、3、6個月來本院復查。

        4結論

        經過數十年的應用研究和發展,全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最成熟 ,效果最理想 ,臨床使用最廣的手術方法。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社會 ,由于創傷、 骨病的高發率 ,使接受關節置換人數逐年遞增 , 老年患者因生理機能低下, 心理脆弱,且多合并其他內科疾患,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難度大,任務重。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大家所認識,做好患者的術后護理及教會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迅速康復。強調患者的自我護理,明確告知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助于充分調動起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的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本組對26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護理的實踐證明, 圍術期重視術前評估教育及嚴密的病情觀察,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及術后盡早的進行康復指導和鍛煉 ,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有利于患者安全地度過圍手術期,提高高齡患者及超高齡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手術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克,王守志. 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700

        [2]趙陽立,朱美玉.骨科臨床護理[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223-224

        [3]呂厚山. 人工關節外 科學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44,30,226

        [4]Kwong L M. Deep vein t hrombosis prophy Laxis [J]. J Ar2t hroplasty ,2005 ,20 (4 suppl 2) :122-141

        第9篇: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1 臨床資料

        本組52例患者,男18例,女34例,年齡最小56歲,最大90歲,平均年齡65歲,其中全髖關節置換術43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9例;病因:股骨頸骨折37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10例,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2例,股骨頭腫瘤3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的28例,有糖尿病的11例,有支氣管炎的8例,所有的病例經治療后都進行了手術,無護理并發癥發生。

        2 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即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術前宣教,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患者要求及需要解決的問題,解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增加患者的信心,向患者交代飲食情況,積極協助醫生為患者做詳細全面的全身各系統的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并發癥,進行全身綜合調理,使機體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術耐受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1]。治療體內的慢性感染、如支氣管炎等;戒煙酒;術前一天備血;術前禁食水12 h,術前保持全身清潔,術區備皮;術日晨準備:測量生命體征,備皮,更衣,除去一切飾物、假牙、排空膀胱并留置導尿管。

        2.2 術前指導 教會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方法 向患者及家屬講明術后功能鍛煉是確保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重要環節,要求患者進行有效的深呼吸練習,增加肺活量,根據患者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向患者及家人告知練習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及在床上進行大小便;術后的、術后的注意事項及功能鍛煉。

        2.3 術后護理 患者手術完畢回病房后應立即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意識、瞳孔、血壓、呼吸、心率的變化。對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患者予以監測心率、心律及心電圖的變化,發生異常及時處理。對全麻手術的患者,術后麻醉未完全清醒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由于術中出血量較大,術后易發生組織灌注量不足的危險,術后除詳細了解術中失血及補液等情況外嚴密觀察尿量及切口引流量,引流量在兩小時內超過400ml要及時通知醫師并給予夾閉,1小時后放開10分鐘,如果引流量較多再給予夾閉。給予積極的補液保證尿量每小時60 ml以上,但補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臟功能衰竭。

        2.4 術后患者的

        2.4.1 患肢外展30°外旋0-15°位,穿丁字鞋,兩腿間置一枕頭,避免向患側翻身,防止人工髖關節脫位,患側的小腿下墊一軟枕,抬高患側下肢利靜脈回流,預防下肢腫脹。

        2.4.2 術后48 h嚴密觀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環,如患肢皮膚發紺,皮溫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考慮有循環障礙應及時處理。觀察切口引流液的量及顏色,并準確記錄,一般正常引流量50~250 ml/d,色淡紅,若引流量術后兩小時內大于400ml,色鮮紅,通知醫師并給予夾閉10分鐘再放開,并根據引流量確定是否繼續夾閉引流管。如果切口敷料濕透及時通知醫師更換敷料。引流持續至術后2~3天,引流量50 ml/24h以下可拔管。(3)術后行床旁X線攝片判斷假體的位置。

        2.5 預防并發癥護理

        2.5.1 預防墜積性肺炎 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每次15分鐘,一日三次,有痰盡量讓患者咳出,并留下痰液行培養以指導用藥;兩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配合叩背,促進痰液的排出;行霧化吸入,一日三次。

        2.5.2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早期鍛煉對促進患肢血運,防止下肢靜脈栓塞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下肢關節功能恢復,也非常關鍵。當手術結束病人清醒后,就可以進行鍛煉:(1)踝關節活動 行踝關節的跖屈及背屈活動,一天5-10次,15個/次,盡量跖屈及背屈股四頭肌的收舒活動,每個動作堅持10秒鐘;(2)根據醫囑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一日一次,7-10天。

        2.5.3 預防褥瘡 患者術后因為疼痛不愿活動,故應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每兩小時一次,翻身時對骨突處進行按摩,如發現紅腫或硬結,應及時給予理療:烤電等,必要時應用氣墊床。

        2.3.4 預防疼痛 因為患者均為高齡,對疼痛的耐受性差,因疼痛刺激容易出現容易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律失常,故術后及時給予藥物止痛,可以給予震動泵。

        3 康復指導

        術后屈髖不宜大于90度,避免二郎腿兩下肢交叉動作及髖屈曲時內旋肢體;不要彎腰屈髖拾東西;宜選用帶扶手高度適宜的硬椅,不坐低軟沙發、勿前傾,起立時,先將身體移到椅子邊,向前伸出患肢,利用椅子柄把身體支撐起立。建議手術后,使用下肢外展墊,平臥位,不可交疊雙腳。向健側側臥位時需用外展墊或兩個普通枕頭分隔雙下肢。必須使用拐杖至無疼痛及跛行,方可棄拐,建議最好終身使用單手杖,減少術側關節的磨損,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距離行走時[2]。

        4 討論

        目前,許多患者對髖關節置換術的認識不夠,了解太少,對手術有太多的顧慮,并產生恐懼心理,故術前心理疏導,健康知識的指導起著重要的作用,為術后做下良好的鋪墊,也給予患者手術樹立了信心。術后患者麻醉蘇醒后,心靈比較脆弱,及時的安慰及鼓勵帶給患者心靈的欣慰。患者麻醉過后會出現疼痛等不良表現,及時的通知醫師并給予相應的處理,減除了患者的痛苦,也有助于患者以后的功能鍛煉創造了機會。髖關節置換術的成功,手術成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術后的護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每一個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從事的勞動等確定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案,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告知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同時循序漸進的加大功能鍛煉的強度,了解患者的心理顧慮,耐心的疏導,針對性的指導,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功能鍛煉可增加肌力,有利于關節穩定。術后的早期鍛煉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力量,恢復關節和肢體的功能,同時能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并能早期的下地行走,早期的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试看 | 亚洲va成精品在线播放人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 宅男网在线看一区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