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終身學習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終身學習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終身學習論文

        第1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高等職業教育應對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傳統機制實施“破”與“立”。首先,進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調整有關高等職業教育的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的內容,以便協調兩者的教學目標、教學成果和評價方法。對職業教育教學資源的利用、職業教育途徑選擇及優化、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與學科建設乃至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等等都要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調整,最終能夠適應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其次,建立“學分銀行”。學生通過非學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如資格證書、結業證書等,不僅在正規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機構中得到認可,還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取代學分資格的確認,即通過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學分成果轉化機制,可以直接實現免修對應的課程。

        學生通過非學歷教育所取得的學習成果在學歷教育考核中得到承認。參與非學歷教育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提升接受教育的人在行業、職業某些特定方面的技能,這種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動力非常強,但是非學歷教育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短期性的培訓和實訓,這樣的學習會使獲得的職業教育專業知識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打破了“雙軌”的轉變可以促進全面的專業知識以及誠信體系的建設。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學歷教育本身就很注重知識傳播的整體性、邏輯性和系統性,職業教育的非學歷教育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一種適應專業技能的資格考試,以獲取相關證書,縮短“拿證”時間,簡化“拿證”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相關技能,應該鼓勵他們參加相對適合的非學歷教育,并以此來抵扣相應的學分。

        參加短期培訓或非學歷教育的人主要是企業的一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高等職業教育通過設置相應的標準,將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在職在崗期間的職業經歷或工作成果經相應標準檢測置換成學分后,可免修相關課程。非學歷教育具有教學目標明確性、教學對象針對性、教學方法靈活性和教學內容實用性的特點,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相關課程的內容免修與職業成果相互代抵扣的做法有助于學生的實踐技能的提升。實施課程豁免和學分信用轉換,體現了職業教育中的知識和經驗價值等同原則,同時也反映了教育的價值規律。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在頂崗在崗期間取得成果,如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等,同樣是接受職業教育的人的智能、體能的綜合運用。對此類工作成就的肯定和認可,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中技能的應用和知識的升華。

        二、“訂單”模式“雙證”培養是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條件

        就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來說,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問題比較嚴峻,另一方面,具備某些專業技能的人才又非常缺乏。面對這樣的人才供需結構,高職院校應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按照行業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重新規劃設計職業教育的內容,簽訂校企合作合同,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長期合作。高等職業院校不僅僅要為用人單位輸送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工作人才,還要持續地跟蹤每一批量身定做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發展情況,主動與用人單位溝通,聽取反饋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文憑、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所謂的“雙證書”指的是正式的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具備正規學歷教育的學歷文憑,還要獲得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證書,如電子商務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外語等級證書、數控技術員證書等其他種類的職業資格證書及職業技能證書。這些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證書的獲取是職業教育的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的真正體現,體現了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重視“學歷+技能”的本質。

        三、以市場為導向的“雙師”團隊是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前提

        培養人才靠教育,強固教育之本靠的是教師。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與建設,尤其是專兼職教師、培訓師隊伍的建設,以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是高等職業院校的先決條件。高等職業院校需要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勇于開拓創新、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培訓師隊伍,因此,需要定期從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聘請專業職業人員和教育專家來充實師資隊伍,并通過進修和培訓的方式,定期選派部分教師到高校、研究院和相關企業“回爐”“充電”,使其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激勵和啟發教師自覺地提高自身“雙師”素質。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一種以能力為中心、以滿足社會崗位或市場需要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學生不僅要有能勝任某種崗位的職業能力,而且要有團隊合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乃至創業能力,這些將為其今后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終身學習理念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實在在學到了知識與技能,學習動力足、動手能力強,拿過來就能用,為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續學習、持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2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教學方法 文化交際 大學西班牙語

        一、引言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在他《語言》一書中寫道:“語言有一個環境,使用語言講話的人們屬于一個由于自身特征不同而與其他集團分開的集團,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由此可見,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該社會整個文化的基礎,文化對語言反過來又起著制約作用。因此,在大學的西班牙語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注重培養學生的“純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譯這幾項基本技能而忽視外語文化教學,在西班牙語的教學中注重文化滲透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學西班牙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實踐意義

        我國傳統的外語教學對文化傳授重視不足,歷來一說到外語教學,人們往往只談及語音、語法、詞匯知識等語言知識的教學和對學生“純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的講授,而忽視了語言的文化載體功能,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不同的語言間的文化差異,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發音準確、語法知識牢固,但是學生往往弄不清楚應該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致使說出來的外語經常令人費解,甚至造成誤解。

        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地理、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故而語言和語言的應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西班牙語教學從語音、語調、詞匯到表達都無處不滲透著異域文化的色彩。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認識和了解其文化知識的過程,難以想象一個缺乏對異國文化知識背景的人能這一國家進行正常的交往。正如美國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曾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El abad lo que canta yanta.”這個西班牙語句子,看上去是個很簡單的句子,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偉大作家塞萬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堂吉訶德》中的一句著名諺語,如果不了解文化上的內涵,而僅是單純地從語言的角度去理解,也只能懂得句子詞匯的表面意義和語言結構,而無法真正了解這句話的意義。

        因此,針對當前大學西班牙語教學中重視語法、忽視文化教學的現象,以及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文化休克現象,西語教師要明確地認識到跨文化交際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為己任,全面提高西班牙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顯著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所以,在西班牙語教學中重視文化滲透有著不可低估的實際意義。

        三、西班牙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方法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大學西班牙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要攻克文化差異對語言學習造成的障礙,在大學西班牙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首先要注重與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密切聯系,對于那些干擾學生交際的文化因素,要詳細解釋,多做練習,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其次,課堂上文化的導入盡量與學生所學的教材相結合或是教材內容的適度拓展,采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見縫插針地進行文化滲透,從而使語言教學更富吸引力,更加生動實用,也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習效率。

        1.從詞匯入手,努力挖掘文化內涵

        詞匯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詞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般兩種語言的常用詞匯中意義完全對等的情況比較少見,表面意義對應的詞,也許表達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聯想。大學西班牙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留意挖掘、搜集詞匯內部的文化因素,經常對比、歸納和總結這些詞匯與我國文化的差異。

        舉例來說,在動物詞匯的文化伴隨意義方面,西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就相當明顯。猴子在中國文化里頗受青睞,它是聰明伶俐、活潑靈巧、追求自由的象征。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猴也有很高的地位。自古以來,人們就有猴”與“侯”同音的說法,“侯”為中國古代的爵位之一。《禮?王制》中記載:“王者之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雖有變化,但歷代都有侯爵。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列國諸侯,秦漢時代的封侯拜將,人們希望加官封侯,于是封侯使“猴”更增添了一種吉祥、富貴的象征意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記》中機智勇敢的孫悟空更使得猴子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得以大幅提升,而在西班牙語里,猴子則帶有“微不足道、滑稽可笑”之意,在與猴子有關的習語里多為貶義。

        另外,在顏色詞匯的文化附加義方面,兩種語言的差異也不小。西班牙語和漢語中對綠色這個色彩詞匯在語用方面存在諸多不同之處:比如,西語中的ponerse verde de envidia翻譯成漢語就改變了顏色,意為“害了紅眼病”或“眼紅”。另外,在西語中的verde還可以用來表示“生的,未煮熟的(專指食物)、不成熟、知識淺薄、缺乏經驗”等類似的意思,例如:“Ese baloncestista es bastante joven y está aún un poco verde.”(這個籃球運動員相當年輕,經驗還不足)。還有,西語中的“verde”又是還可以表示“風流的,好色的”的意思,例如,“viejo verde”指“老色鬼”,“libros verdes”意為“黃色書籍”。讓學生在掌握了西班牙語詞匯的特殊文化背景之后,他們對“sangre azul”(貴族血統)、“ponerse rojo”(感到害臊、難堪)、“oveja negra”(害群之馬)、“un día de perros”(糟糕的一天)、“comer pavo”(指在舞會上,沒有被人邀請跳舞的女人)等詞匯也就不難理解了。

        2.從西班牙語國家的特有節日入手,進行文化滲透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西語國家大多節日豐富多彩,種類繁多,以西班牙為例,每年約有200多個節日。除了國慶節、元旦、圣誕節、復活節、圣周等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外,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帶有濃郁地方色彩的節日。比如在教授《西語國家概況》這門課程時,教材中提到了西班牙世界聞名的兩個節日,奔牛節(San Fermín)和西紅柿節(Tomatina),這是教師可以把握這一時機,在課堂上通過展示PPT課件和播放在西語網站上下載的與這兩個節日相關的新聞報道、廣播音頻,向學生進行文化教育,介紹節日的地點、由來和慶祝方式,以及相關詞匯表達,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詞匯量。

        3.對比西漢“熟語”表達差異

        西班牙語和漢語中都有相當多的習慣用語、諺語、成語和俗語。西語中的這些語言現象統稱“熟語”(modismo)。它們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歷史背景、文化生活、風俗習慣、心理情緒等的具體反映,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們大多語言洗練、寓意深刻,學生在理解和應用時一般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大學西班牙語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實例講授習語的文化背景,并進行適當地知識拓展,逐漸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敏感性和適應性。西班牙語中有大量來自《圣經》和西方神話的詞匯,比如“apocalíptico”(取苦難、恐怖之意)、“diluviano”(形容歷史久遠的事務)。

        另外,熟語的產生源于人們的勞動、生產、生活等社會實踐,他們常用淺顯鮮活、生動簡練的語言,高度地闡述了人文習俗、思想好惡,并體現其民族的獨特的自然、社會和人文因素,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4.利用各種機會,向學生灌輸非語言交際知識

        人類交際往往強調語言交際,卻忽略了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非語言交際是人類在語言之外進行交流的所有符號。莫然(Genelle G.Morain)將非語言文化交際分為三類:

        人體語:與他人交往時所使用的移動、手勢、姿態、面部表情、目光接觸、人體接觸、人體距離。

        物體語:與他人交際是所使用的標志、圖案、實物、服裝和個人飾品。

        環境語:顏色、亮度、建筑、空間、方向和周圍的自然環境。

        雖然非語言文化內容不太直觀,但它同樣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不容忽視。例如,在一節外教課上,西班牙籍教師在課堂上向一位同學提問,學生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著自己的太陽穴,表示“他需要想一想,考慮一下”,而西班牙外教卻因此而生氣了,因為這個手勢在西班牙表示“alguien está pasado,loco,ido,chaveta”,即“某人做事情做得過份了或某人喪失理智、瘋了”。如果教師在獲知這種情況后,能夠及時地準備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講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手勢的不同含義,這樣既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又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西漢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大學教師教授的西班牙語背離了它的文化內涵,就會只剩下一個空殼了。優秀的大學西班牙語教學必須將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由始至終地貫穿于外語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西漢兩種語言與文化的對比,盡力挖掘教材本身的文化因素,利用各種機會、不拘形式地向學生們灌輸相關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和靈活運用西班牙語。

        參考文獻:

        [1]常世儒.西漢口譯實用理論與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唐民權.西班牙語習語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孟憲臣.街頭西班牙語習語[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8.

        [4]孟憲臣.街頭西班牙語俚語[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7.

        [5]趙士鈺.漢語西班牙語雙語比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6]盛力.西漢翻譯教程[M].背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第3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德育

        教育界人士常說:“我們培養的學生如果科學文化素質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體素質不合格就是殘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質不合格就是危險品。”這個比喻很形象地說明了思想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重要性。一談到德育,很多人都以為那是政治老師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的事,與我們的英語課無關,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德育教育應該貫穿于每一學科,特別是英語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當然,這種教育不能是簡單、空泛的說教,而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使之貫穿其內,滲透其中,巧妙結合,有的放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較強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結合初中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并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Unit3Thisismysister.本單元圍繞“家庭成員”這一主題展開聽、說、讀、寫等多種教學活動。教學核心是用英語介紹家人和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家人及朋友,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描述,介紹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進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誼,從而更好地尊重對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Unit11Whattimedoyougotoschool?該部分學習內容是詢問和談論時間,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互相詢問或談論自己或對方的作息時間安排和活動計劃,讓學生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守時習慣。

        二、創設情景,自然啟發。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圍繞教材的主題,取其精華,精心設問,使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師和學生在討論問題時,自然而然的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涵的教育意義,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循序漸進。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在日常交際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語言進行表達,與他人溝通,為今后學習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Unit2Isthisyourpencil?其教學核心內容是“確認物主”。在教學中可通過尋找主人的游戲和失物招領等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結合教材內容提出問題:Haveyoueverpickedupothers’thingsorlostanything?Whatwillyoudowiththesethings?讓學生說出解決的辦法,同時通過與學生討論問題來培養學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1時,針對初三學生面臨中考的實際,如何調整學習方式的問題,在教學中圍繞“Howdoyoustudyforatest?”這一話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及交流各自的學習方法并寫成書面報告,讓學生知己知彼、取長補短、端正學習態度,從而養成刻苦學習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用小組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做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教師還要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條件,給后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

        三、抓住時機,培養良好習慣。

        教學既是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強調參與、體驗和情感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的真正統一。新課標在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質教育得到真正的體現,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本校、本班學生的具體實際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抓住時機,使學生通過學習既能掌握綜合語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師長、關愛他人教育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往往不懂得關心、愛護別人。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導,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引導學生制作賀卡,并寫上祝福語:HappyTeachers’Day.Iamtrulygratefultoyouforwhatyouhavedone.(我深深地感激您所做的一切。)

        Thankyouformakinglearningnotadullthingbutagreatjoy.(感謝您使我們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巨大的樂趣。)/Iloveyou,Mum.Youaretheonethatwelovethemost.HaveahappyMother’sDay.(您是我們最愛的人。祝您有一個快樂的母親節)Onthisdaywehonoryou,dearmother.(親愛的媽媽,我們向您致敬。)Thankyouforeverythingovertheyears,mom.(媽媽,謝謝您這些年來所做的一切。)/Youarethebestfatherintheworld.ThanksforholdingmyhandwhenIneededit.(謝謝您在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在父母生日時送上一句:Happybirthday!又如在教學單詞“should”時,可設計下列問題:①Whatshouldyoudowhensomeoneisintrouble?②Whatshouldwedoinordertomakeourcitymoreandmorebeautiful?學生們在討論這些問題的同時,既得到了英語口語的鍛煉,學生的道德意識也得到升華。

        2.文明禮貌教育

        在學習一些禮貌用語時,在讓學生了解外國人的禮貌用語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的光榮傳統,因而要杜絕打架、罵人等不文明行為。如,在教學“Sorry./I’msorry.”時,可針對學生平時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去體會“Sorry./I’msorry.”的正確使用,同時也讓學生從中明辨是非,學到一些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習慣。在教“Thankyou./Thanksalot.”時告訴學生:It’sverypolitetosay“Thankyou”or“Thanksalot”whensomeonehelpyou.(當有人幫助了你,說聲謝謝是很有禮貌的。)

        3.遵章守紀,講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師要善于喚起和誘發學生對道德情感的體驗,培養學生善良的心靈,使學生真正地感動,以自覺的行動克服一些不良的行為。如教must/mustn’t時,緊密結合所學語言項目,精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例句,讓學生自己做出判斷后在下列句子加上must/mustn’t,再表達出來:

        Finishourhomeworkontime.

        Drawonthewall.

        Bequietatthelibrary.

        Waitwhenthetrafficlightsarered.

        Takegoodcareoffollowsandtreesinschool.

        Makealotofnoiseinclass.

        Spitonthefloor.

        完成這一教學活動后,可趁熱打鐵讓學生用must/mustn’t自由發言,說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好哪些,而哪些是不該做的。此項教學活動既使學生掌握了語言技能,又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樹立典范,構建健康和諧的課堂。

        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需要認識、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還需要平時的訓練和引導。作為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不同的天賦和智慧,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績的好壞來判斷他們,真誠接納、關愛、寬容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并把這種理解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深切地認識到教師的用意,使學生感覺到老師的親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師對他們的一番苦心,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信心較足,學習興趣較濃,并能以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精神,產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質、扎實的教學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樹立典范,以教師自身的高素質去影響學生,讓英語課堂彌漫著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氛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要貫穿于學生成長過程的始終,抓住生活中的點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設計任務,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從中自我發掘德育內容,學會自我教育,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以切身的體驗去看待問題、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進步。總之,教師應該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對高尚道德生活與豐富人生的體驗,使知識的增長過程同時也成為思想道德素養發展的過程,寓德育教育于無形之中,像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到作用,使學生真正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桂月、金鶯主編.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解讀本.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6~44

        第4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關鍵詞:音樂專業課 歷史文化 地理文化 宗教文化

        音樂是一門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學科,和歷史、地理、宗教等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意義上的音樂藝術和音樂教育,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文化現象,它通常與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密切相關。一直以來,音樂教學都是以教材為主,教師為中心,整個教學思路都是按照教師的套路進行,以至于學生的特長得不到發揮,進而導致許多學生失去了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如果我們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能夠恰如其分地進行文史知識滲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更能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歷史文化

        人類社會文明史之所以發展得輝煌燦爛,最大的功臣當屬音樂。遠古時期,還未形成文字,但大量的神話傳說、歌謠通過音樂的方式得以流傳下來。我們從“敬天常” 、“總禽獸之極” 和“奮五谷”的優美旋律中,可以了解到人們對農業知識和自然規律的認知。從歌頌夏禹的《大夏》、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中,可以了解到夏商時期的樂舞已從對原始的圖騰崇拜轉化為對人的頌歌。到了近代,革命音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百花齊放,競相傳達著時代的聲音。因此,在具體的音樂欣賞教學中,融入相關的歷史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更能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審視音樂,真正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

        在講授“美國音樂”時,我們可以先從其歷史講起。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如《2020視野:“豪斯賴特未來音樂教育研討會”報告》所說:“幾個世紀來,龐大的移民已經把美國變成所有工業化國家中多元文化程度最高的國家。1820年到1990年間,逾5000萬移民來到這個國家。一個世紀前,移民多來自歐洲,而如今,新移民的大多數來自拉丁美洲和亞洲。根據人口統計局的最近報告,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將會看到,亞裔、拉美裔、非裔的美國人將成為美國人口的多數。美國的確正在變成一個全球各民族的縮影。”①有了這些歷史背景做鋪墊,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美國的音樂會風格各異、豐富多彩了。

        在講授音樂作品內涵時,應從從創作者所生活的歷史時期講起。因為,創作者的音樂風格與其所處歷史時期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有相當多的音樂作品都是在表現創作者所處歷史時期的心理狀態或是該時期的歷史事件。如,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之所以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那是因為他在創作這首小夜曲時事業處于高峰期,心情很不錯。而《g小調第40號交響曲》之所以充滿著悲切、愁苦,是因為那個時候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卻無錢醫治,孩子嗷嗷待哺卻買不起面包,希望朋友伸出援手卻被棄之不顧。在欣賞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作品時,亦可先從他創作生涯的兩個時期講起。他在華沙時期的作品曲調明朗歡快,賦有浪漫主義色彩。而他在巴黎時期的作品大多充斥著濃郁的愛國之情,那是因為法國七月革命后波蘭處于被外國勢力瓜分的悲慘情境,所以他的《d小調前奏曲》(1831)和《c小調練習曲》(又被稱為《革命練習曲》(1831)均充滿著激憤和深深的悲痛之情。

        此外,我國的很多音樂作品也具有濃郁的時代色彩,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著重介紹一下。如,《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的國歌,從三歲孩童到鬢白老人,沒有不會唱的。但是會唱不代表能夠真正理解音樂的內涵,而不能真正理解音樂內涵,就背離了音樂欣賞的本質。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可以先重點介紹其歷史背景。如,它創作于1935年,是時中華民族處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原本是著名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紅遍全國,被喻為民族解放運動的號角。有了這些了解,學生們在欣賞歌曲的時候,一定會更加真切地體會到那份拳拳的愛國之情。

        在欣賞音樂作品《松花江上》時,可以以其創作者張寒暉所處的歷史背景為切點,導入音樂。該曲創作于1936年,那時被驅趕到“剿共”第一線的東北軍,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反而要為內戰做炮灰,攜家帶小,流亡關內。在西安二中執教的張寒暉,對這種慘景可以說是耳濡目染,于是便譜寫了這首聲名遠播的獨唱歌曲。在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后,學生就會明白,為什么傾述性的音調會貫穿全曲,為什么旋律以反復詠唱、環回縈繞的方式緩緩展開,為什么感人肺腑的旋律中蘊藏著抗爭的力量。

        二、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地理文化

        “特定地理、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下來并進而發展生產的先決條件,也是產生和形成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礎。”②正如美國的愛爾烏德在其著作《文化進化論》中所說:“人類的文化,如樹上的果實一樣,是依照氣候和地理條件而產生的。地理環境對于文化之起源和進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山歌、牧歌、田歌中地域性特色尤為突出。山歌的形成與高原和山地息息相關。北方太行山以西的的西北高原地區(黃土高原、青海高原、隴東高原等)就流傳著很多的山歌體裁。這些地區大多溝壑縱橫,人煙稀少,交通也很不便利。于是,常年“趕腳”的漢子便用山歌的形式驅趕孤寂。從中我們既能感受到西北高原特有的蒼茫和空曠,也能體會到歌唱者內心的凄涼和深沉。牧歌因產生于寬廣遼闊的草原地區,因此其音樂具備舒展、悠長、寬廣的特點。田歌流行的主要區域為我國的稻作區,而稻作區的劃分取決于氣候條件和地理緯度等因素。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融入相應的地理知識來擴大學生感悟音樂的空間。如,在欣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可以先從內蒙古的地理特征說起,其后分析內蒙民歌中高亢、悠揚、抒情、旋律優美等特點,最后再讓學生聆聽音樂,當“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的歌聲響起,深遠的意境一下就進入了學生的腦海,頓時就讓人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仿佛看到了那漂浮在天邊的朵朵白云和奔馳在茫茫草原上的駿馬,同時也聆聽到了牧羊人的心聲。

        在欣賞德奧音樂作品時,同樣有必要從“音樂地理學”的角度去審視音樂。莫扎特的音樂會讓我們聯想到溫和的氣候;聯想到阿爾卑斯山頂的皚皚白雪;聯想到古老的鄉村教堂、遍布山坡的葡萄園、巍峨雄壯的城堡、以及河沿岸的牧場、山谷等等,而《藍色多瑙河》的節奏和旋律,會不由自主地把我們帶到風景秀美的多瑙河畔。此外,還有很多音樂具備地理的特質,如欣賞柴可夫斯基、鮑羅丁和格林卡這些音樂家的作品時,我們有必要去領略一下伏爾加河、涅瓦河、頓河大草原的風景;欣賞阿拉伯音樂和印度音樂時,有必要探尋一下尼羅河流域、恒河流域的地域特點;欣賞埃及、阿爾及利亞、新疆維吾爾等地的音樂時,有必要先學習一下沙漠地貌學。

        三、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宗教文化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宗教的傳播往往要求融入一定的藝術形式。音樂作為藝術形式中最顯現、最活躍的元素之一,故而成為宣傳宗教教義和表達信仰的主要手段。同時,宗教活動與音樂表現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如,靈魂的升華,情感體驗的深入、想象力的無限擴展等。對于這一點,中國臺灣的佛教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釋昭慧在《從非樂思想到音聲佛事》中有過論述:“在宗教領域里,音樂的用途更是重要。它除了有祭祀祝贊的儀式功能外,更有增加精神上的敬虔與專注的作用,使人沉浸在光明祥瑞、莊嚴蕭穆、清凈安寧的宗教氣氛之中,收攝浮躁渙散的心神,而引發一些特殊的宗教經驗。”③

        音樂在印度被認為是“與神靈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大多數的印度學者認為,印度的音樂源于宗教。也就是說,印度的音樂來源于歌唱《婆摩吠陀》的贊美詩及與之有關的宗教活動。最有利的表現為,印度古典音樂的核心—“拉格”的源泉之一就是古老的“吠陀”音樂。因此,印度的音樂文化及音樂活動都與宗教聯系密切或者直接服務于宗教。在我國,佛教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諸多佛教活動都需要音樂的參與。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亦是把音樂巧妙的運用到其宗教儀式上。

        宗教音樂雖非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頭戲,但卻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很多著名的音樂作品的創作靈感都來自于宗教,更有一些作品是為宗教而作。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某一時期的宗教音樂來分析該時期音樂的特點。如,通過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來探尋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點;通過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的《納爾遜彌撒曲》、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的《安魂彌撒曲》以及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來分析古典時期音樂的特點;通過弗朗茨·舒伯特的《圣母頌》和安東·布魯克納的《啟示交響曲》來總結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特點,等等。

        注釋:

        ①Chfford K.Madsen主編,Carlesta Elliott Spearman:《2020視野:“豪斯賴特未來音樂教育研討會”報告》,《社會變遷和科技更新將怎樣影響未來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家全國大會MENC出版,2000年。

        第5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關鍵詞】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高校學生 培養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12(b)-0006-01

        當前一段時期,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效果普遍欠佳,大學生在接受此教育時,往往遇有困境,要切實改變這一局面,就應充分地挖掘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創新思政理論教育的內容。本文通過論述思政理論教育中培養、塑造人文精神的必要性,系統闡明在這項教育中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對策。

        1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培養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在高校中的深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階段越來越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工作。縱觀當今社會,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已經邁向了攻堅期,三十余年的改革造就了今天中國的輝煌藍圖,然而,還需清醒地看到,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還不深入、不徹底、不扎實,我國在改革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對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襲與滲透,表現在廣大青年人、特別是大學校園里的學生,在其身上往往缺乏人文精神的理念,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自我膨脹等不良價值傾向越來越多的在大學生中間暴露出來,這與我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初衷與目標均是相背離的,同時,也不利于青年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

        針對大學生在成長、學習環節中存在的種種不利于人文精神培養的問題缺陷,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則可行之有效的彌補這些不足。首先,思政理論課程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矯正偏離時展的價值觀和不良人生觀,重塑健全、完善的人格;其次,學生們經由思政理論教育的洗禮,會促使心理獲得有效地調整,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養成做事、做人守規矩、講原則的習慣,提升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思政理論教育還為大學生培養人文精神提出了基本準則、方向與路徑,然而,學生人文精神是否具備則是衡量大學思政理論教育成敗的試金石,人文精神的基本要義——崇高的道德品質與良好的思想情操也是思政理論教育所重點推崇并培養的精神,由此表明,思政理論教育的有效開展不單單會彌補大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更能助其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使每一位高校青年一生受用。

        2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培養人文精神的對策

        2.1借由先進人物的事跡及榜樣的力量,激勵大學生提升自身素養

        榜樣的力量從來都是無窮的,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教師應不間斷的給學生補充高尚人物所走過的輝煌人生歷程,促使大學生在教育中獲得潛移默化的心理感應,以期能以崇高的精神力量凈化心靈的“陰暗面”,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深刻地理解和懂得今天的大好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在微觀層面上,教師在課堂上應著重給學生補充本高校內先進工作者的事跡,促使學生在日常中多觀察、多了解、多思考,通過學習模范身上的可貴品德與高尚精神,以此激活自身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教師還可嘗試介紹周圍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先進案例,通過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實例,學生們會更快地引發心靈共鳴,進而將健康的、進步的、純凈的人文精神逐步轉化為自身的內在氣質。

        2.2轉變教育模式,構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引領學生完善人格

        思政理論教育必須盡快地轉變教育模式,改變教師過去“一言堂”的課堂局面,充分將課堂教育的主導權“移交”給學生。這樣一來,大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極大的自,會更進一步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營造和諧、平等、民主、寬松、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們也會徹底轉變觀念,由過去“對思政教育厭倦”變為如今“愿意接受思政理論教育”。

        在思政理論教育過程中,教師可充當一個引導者,而學生們則是整個課堂的主人公。教師要大膽破除灌輸式的教學套路,讓探究性學習成為教學的“調劑品”。一般而言,教師先布置本節課的重點問題,力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盡快解決,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與他人團結協作的人文精神。依靠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疑問迎刃而解,每一位學生會深刻地意識到待人接物時,只有秉持真誠、積極、友善、團結的原則,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進而使人文精神真正在教育全過程中大放異彩。

        2.3落實生本教育的理念,推動人文精神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得以落實

        “生本教育”也就是以學生為“根本”,教師在開展思政理論時,需加強人文關懷,經常了解學習、生活有困難、急需幫助的學生,為其送去溫暖,給所有學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在教育時,教師應本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原則,講述理論、列舉案例時可顧及到學生們的興趣,以便于滿足大學生強烈地內心需求,切實以學生為教學的出發點,重新定位師生的角色,打造親切、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揚人文精神的巨大價值,使得每一位大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也實現了對自我的教育,當人文精神的觀念真正深入每一位學生內心之時,大家便會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貫徹、落實。

        第6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1、教師招考教育寫作類型

        議論文、記敘文、夾敘夾議文,以議論文為主

        2、議論文的分類

        (1) 證明文

        (2) 闡明文

        3、證明文的結構

        (1) 基本方法:是什么(引論,提出問題)----為什么(本論,分析問題)---怎么辦(可以

        是本論部分,可以是結論部分---解決問題)----結論

        (2) 基本結構:列舉法、總分法、縱深開掘法、正反對比法。

        4、闡明文的結構

        明確主題------解說主題------收束主題

        5、證明文的論點提煉

        (1) 題目要先聲奪人

        (2) 概述性語言來擺明觀點

        (3) 關注熱點

        (4) 哲學的思維

        (5) 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

        6、闡明文的分論點設置

        并列式,層遞式

        7、語言錘煉

        8、記敘文的寫法

        (1)切題(2)線索明(3)語言美(4)關鍵句(5)敘述動人

        9、夾敘夾議文的寫法

        (1)比例,以敘為主,以議為輔

        (2)敘述要精練不同于記敘文的生動詳實

        (3)議論要精辟,不同于議論文的長論

        (4)主題要鮮明,觀點要明確

        教育寫作小技巧

        教育寫作考前練習題目:

        1.新時期學雷鋒2.師愛,師生關系3.素質教育4.德育

        5.教師專業發展6.寬容7.教學(如生成性,民主)

        8.培養學生的好奇心9.慢慢做教育10.快樂學習

        11.教師的終身學習12.愛與尊重,賞識教育

        如何擬題

        一.比喻式:賞識,教育的陽光(灑向學生心靈的陽光)

        寬容,教育的底色

        二.倡導呼吁式

        把自由還給孩子

        讓愛滲透教育

        讓雷鋒精神永駐校園

        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呵護學生智慧的火花

        找回失落的好奇心

        三.關系式:論終身學習與教師職業發展

        四.化用名言、俗語式

        “高能”方得高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愛之深,請寬容

        長善救失,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讓學習“隨心所欲”

        寫作技巧

        1.事例后,一定要歸納,點論點,做到有放有收

        2.在每段之前最好點名段意,尤其是寫“為什么”時,令文章的結構更加清晰。

        3.可以適當進行反面論證或正反辯證地看待問題。

        第7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導向。也將成為2l世紀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文章闡述了終身學習的定義和特征,概述了終身學習能力的內涵及構成要素,論述了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一、終身學習的定義及特征

        終身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兩者相結合的產物。關于終身學習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和組織對其解釋也不盡相同。最具權威的“終身學習”定義,是由歐洲終身學習促進會提出,并經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采納的終身學習定義:“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終身學習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它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力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偷快地應用它們。”

        從眾多的理解和定義中可以歸納出終身學習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連續性。終身學習是貫穿人的整個一生,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包括人的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

        第二,多元整合性。終身學習不僅是縱向地貫穿人的一生,而且也是橫向地貫穿于學習的各個層面、各個空間,是學校學習、家庭學習、社會學習及其它場合學習的統一,是立體的多元的整合。

        第三,目的性。終身學習強調個體在終身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即有需求、有意識的學習更有價值,是個體有意安排的。

        第四,公平性。學習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權,而成為人們普遍的權利。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都應保障這一基本權利的實施。

        第五,開放性。終身學習強調除學校以外的非正規情境中學習的重要性。不僅拓展了學習內容的范疇與時空范疇,同時強調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整合。

        第六,主體性。終身學習強調個體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強調學習者自主學習。它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的需求為導向。

        二、終身學習能力的定義及構成要素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能力是調用知識、運用智力、借用技能,順利完成某種實踐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終身學習能力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直接影響終身學習活動效率,使終身學習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從終身學習的角度分析,終身學習能力是指今后社會所需求的素質和能力。即在激烈變化的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從學校教育的觀點分析,終身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包括:

        第一,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指獨立獲取新知識,不斷調節自己的知識結構的能力,是個體獲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一種能力。

        第二,適應能力。適應能力是指人隨外界環境和時代變遷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范圍、思維習慣、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指的是積極的適應能力。

        第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對客觀世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第四,利用現代化學習工具的能力。利用現代化學習工具的能力就是指個體運用現代化學習工具對信息進行搜集、加工、存儲、處理、傳遞、應用的能力。

        第五,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主要是一種社會活動能力。它包括計劃、決策、協調、合作、交往等多種能力。

        第六,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是指完成學習活動、專業訓練和生產實踐中各種智力的、技巧的具體運作能力,它是現代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現代科學上許多重大突破都得益于高超的實驗技術。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手腦并用、體智結合的人才。

        第七,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是借助各種形式,如語言、文字、圖表、數理符號等交流信息、表達思想感情的本領,它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圖表表達能力和數據表達能力等。

        第八,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指善于獨立思想,敢于提出新間題、設想新方案、作出新創造的能力。它是智力效能的最高表現,是認識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高度結合。

        三、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第一,適應性原則。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必須適應社會、經濟、學科和人的個性發展的需要。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以他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來衡量。要使學生能夠對社會作出較大的貢獻,就必須根據社會的需要來確立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如果不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與社會需要之間產生較大的差距,脫離時展的潮流,從而難以適應社會。因此,學校教育應堅持適應性原則,善于把社會需要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正確確定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

        第二,前瞻性原則。教育工作者要對社會發展的趨勢有一個基本正確的預測和判斷,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在信息社會,知識的發展、社會的變化都是以加速度的方式發生的。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看到眼前的一些問題、工作崗位、就業門路等,這樣當學生畢業時,盡管自己的學習目標按計劃圓滿的實現了,但時過境遷,社會需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在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時,應有長遠的眼光,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前瞻性。

        第三,超越性原則。一個人只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決心克服這些缺點,才可能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如果認為自己現在的情況非常完美,當然也就覺得沒有繼續學習的必要,也就不可能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特別是在科技、社會、經濟和人類都處于高速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第四,方法性原則。俗話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成功地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品德等轉化為學生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而且要成功地做到由教向學的過渡,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擁有一種“自充電”系統,使教學最終達到“不教之境”。

        第8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會計這個職業對于每一個行業來說,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會計論文致謝大家是否同樣熟知呢?如果還對論文有疑點或者不太會的話,就來看看今天小編的分享吧。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會計論文致謝范文,歡迎閱讀!

        揮筆行文至此,我的論文寫作已接近尾聲。歲月如梭,我在大學的四年本科學習時光也即將敲響結束的鐘聲。離別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上,心中難免思緒萬千,一種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衷心的感謝學校對我的培養,并對給予我指導和幫助的老師、同學、親人以及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最尊敬的論文指導老師。在本科論文協作期間的研究和學習中,老師以其嚴肅的研究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激勵和感染了我,他謹慎的做事態度也將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他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從論文的選題到最終定稿完成,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四年來,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予以關懷點撥,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我、鼓勵我,讓我感受到師生情誼的無私和偉大,在此謹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論文致謝BR>感謝某某等同學,他們在這篇論文的完成過程中給予我很好的建議和極大的幫助,我至今銘記在心。另外,特別要感謝的是某同學,她在最繁忙的時候仍然肩負著班級工作,為同學們的順利畢業付出了許多時間和心力。

        感謝我的舍友,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給及了我很多關心和幫助。感謝等同學,他們使我這四年的本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第9篇: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關鍵詞: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教務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4-0785-0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WU Qing-er, MEI Bing-fu, GUAN Chao-yao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91, China)

        Abstract: Accompanying with the increasing expans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s for the credit bank system, academic management tasks within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have been much more strenuous and arduou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management system in traditional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a brandnew academic management system associated with lifelong learning setup has been designed. It can not only achieve seamless connection, data exchange and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between academic education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but realize scientificit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learners’ self-management in learning. In addition, it can ease the educational adminstrators’ working pressure, and therefor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can be promoted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lifelong learning; credit bank;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必須堅持教育的改革開放,努力改革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和方法,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勇于創新,敢于實驗,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在終身教育推進過程中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優勢,將有效推進教育創新,完善學習者自主學習,滿足各類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學習需要。在建立一個終身學習體系的同時,需要構建一個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終身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將有助于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幫助學習者實現自我學習管理,保證學習者在一生中任何時間、任何階段都能進行有效的學習和記錄,也將有助于管理決策層通過該系統及時掌握有價值的決策數據信息,是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條件。

        1 終身學習體系教務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

        我校承擔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和終身教育重任,大力發展遠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學校依托與企業合作的廣州遠程教育中心,構建了廣州數字化學習港,成功開展了廣州公務員網絡大學堂、廣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廣州職工教育網、廣州八一遠程教育學院、廣州殘疾人教育培訓等30多個網絡學習項目,可滿足100萬人同時在網學習,遠程繼續教育年培訓量達170多萬人次,建設具有示范作用的終身學習體系,為廣州建設學習型城市和終身教育體系提供寶貴經驗和成功范式。

        同時,我校為大力推進職工素質提升工程的實施,引導企業初級管理者開闊眼界、儲備知識、優化初級管理者隊伍結構,提高初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廣州市總工會和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依托廣州職工教育網開展了非學歷教育培訓。2011年該培訓項目獲得了職工的廣泛好評,參訓職工學員一致認為其學習方式靈活且教學內容實用,通過學習掌握了許多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技巧和方法,也享受到學習中的樂趣,并要求進一步深入學習,積極報讀我校的學歷教育,因此解決成人在職學習的工學矛盾,減輕學員的負擔,在非學歷教育培訓課程與我校學歷教育課程建設方面,盡量保持互通性,搭建符合教育規律的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學分互認體系是迫切需要。

        終身學習體系中的學習者,其學習類別、內容、方式、時間等多樣化,教學體制復雜,必然出現教學、學籍和成績管理等信息量龐大和復雜的情況,根據以上分析,現階段已有的教務管理系統由于其自身的開發內容和結構與終身學習體系不是完全的適應,其所具有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容易產生了一系列的修改、更新、維護的問題。

        2 系統設計思想

        終身學習體系的基本設計思想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學籍系統和成績系統的實現實行全新的設計方法,采用相對比較先進的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構建一個完整統一、技術先進、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簡單實用、易擴展、各組成部分模塊化,并且相互之間松散耦合的數字化管理系統。

        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智力、技能培養的綜合,突破了正規學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實現了從學前期到老年期的整個教育過程的統一。既包括正規教育,又包括非正規教育,它包括了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形式。因此,終身學習體系的教務管理系統設計必須考慮對教育體系的各階段的管理,既要對學校教育等正規教育進行管理,又要對社會教育等非正規教育進行管理。

        因此,在設計理念上就要在學分銀行中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使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課程的學分智能識別和自動替換、互認,為學習者提供查詢、自我學習管理等服務,為實現學習型社會提供一種非常方便的學習和管理成績的模式。

        3 系統開發與功能實現

        系統的體系結構由7個子模塊組成,包括:學生報名管理模塊、繳費確認管理模塊、學分銀行管理模塊、課程超市管理模塊、考評管理模塊、成績管理模塊、系統管理等,如圖1所示。

        3.1學生報名管理模塊

        學生報名管理模塊分為前臺管理和后臺管理,包括注冊登錄、網上報名、資格審查、招生管理、考試報名五個部分,通過數據接口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共享。前臺管理主要實現學生基本信息登記、審核和管理,學號查詢、錄入培訓報名信息、考試報名等;后臺管理主要實現對報名信息進行審核、信息和管理、提供數據下載、學號生成、審核考試報名信息、提供準考證打印、及管理員的相關操作等功能,該模塊的數據被繳費確認子系統實時調用。

        通過報名管理模塊,學習者可以通過注冊進入報名系統,獨立完成網上報名、上傳照片、打印學員登記表、根據報名編號網上繳費。管理員可通過平成對學員資格審查、上報數據、為學習者生成學號、分配課程等功能,如圖2所示。

        3.2 繳費確認管理模塊

        該模塊的使用者為財務管理用戶組和培訓項目管理組。兩部分采用獨立的認證方式,兩個用戶組中的每個用戶具有唯一的登錄密碼和繳費確認密匙,為系統提供雙重保證。財務管理用戶組具備基礎信息設置、應收標準設置、收費業務管理、為學員確認繳費票據打印等功能,培訓項目管理用戶組的權限包括對當前報名情況、學員信息、學員照片的管理等功能。同時該模塊還為用戶提供強大的查詢和統計功能,以滿足包括學習者用戶和管理用戶等多角度、多口徑的統計需求。

        3.3 學分銀行管理模塊

        學分銀行是一家存儲、整合學習經歷的“另類”銀行。學分分為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和文化休閑教育三類。每位學習者可在學分銀行網站上申請開戶,即可擁有個人終身學習賬戶,用以記錄學習經歷和課程學分。“學分銀行”是一種模擬或是借鑒銀行的功能特點,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一種管理模式。它突破了傳統的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將學生完成學業的時間從固定學習制改變為彈性學習制,允許學生不按常規的學期時間進行學習,就像銀行存款的零存整取一樣,學習時間可集中也可中斷。同時,學分銀行將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學分記錄學生參加各類型學習的經歷和成果,并根據不同類型教育的質量標準對學習成果進行認定和轉換。對記錄在“學分賬戶”上的各類學習成果,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不同類型教育的質量標準去兌換所需的課程(學分)或證書。

        學分銀行管理模塊基于學分制的管理,通過學分記錄學生參加各種類型學習的經歷和成果,客觀反映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成效,并根據不同教育類型的質量標準對學習成果進行認定和轉換。起到鼓勵和指引廣大學習者參加各種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文化水平和學歷層次,實現技能和學歷的雙提升。

        3.4 課程超市管理模塊

        在課程超市管理模塊中,主要是借鑒“超市”的運行模式,在系統中,建立起存儲課程的數據庫,建立課程模塊,根據課程“入庫”標準,驗收課程,按照課程的性質、類別和內涵進行分類,建造存放不同類別課程的“貨架”,實現課程建設和管理的有序,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選課需求,為學分制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也為對課程進行宏觀的管理和教學質量的監控提供依據。

        類似于超市的邏輯設計數據模型如下:

        課程超市是以課程為基本單元,根據學習者不同的發展需要、按照課程的性質、目標與功能進行模塊化設計,建立課程結構,通過科學的課程管理,以 “配餐”和 “點菜”等方式,給每一位學習者提供一份個性化的課表,從而滿足不同的發展需求,實現的界面如圖6。

        3.5 考評管理模塊

        考核評價管理模塊主要用于作業提交、作業批改、論文上傳、考核結果的確認、合格證書的打印等功能。根據教師設定的作業、論文指標進行自動識別,并生成評價。學習者在完成學習、按照要求上傳作業和論文,教師評審后,直接查詢到本課程的學習評價。考評管理模塊可以劃分為:登錄管理、審閱評價、后臺管理等三個小模塊。

        審閱評價這個流程中,教師對學生上傳的作業依據評價體系給出批改,電腦自動將各項批閱結果統計整理,教師根據反饋結果對學生進行點評,并反饋給學生,還可以將批改結果保存起來,進行累積記錄,這種數據將作為一個重要方面,記錄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這種先進的過程性評價體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后臺管理主要是管理員負責。對教師評分表的動態管理,不同作業給出不同的評價體系。學生作業的動態管理,學習結束之后,學生需要上傳自己的作業。教師還可以實現查詢、統計、分析的功能,方便地查詢某個學生某個的作業完成,如各項得分、總分、上交作業時間等,以便于進行對比分析和研究。

        按照考評管理模塊的功能分析,數據庫中應該包含如下的數據表:學生表(Stu_form),教師表(Tea_form), 管理員表(Adm_form),作業表(Assign_form),評審表(Evalua_form),評審信息表(Infor_form)等。

        3.6 成績管理模塊

        成績管理模塊由三大功能組成:學生成績查詢;教師成績的登記;管理員維護,如下圖所示。

        它的主要功能是方便學生查看自己的成績,以及教師進行管理、維護成績等提供一系列的操作。實現學生成績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減少人力財力的投資。

        教師管理主要的功能包括:成績錄入,按照學生的姓名與學號和課程號,輸入各課程成績或者進行成績修改。

        管理員維護功能包括:人員信息管理;成績管理;課程管理;數據的統計分析等。

        面向學生的是成績查詢功能,學生登陸后,進入成績查詢界面,輸入課程名,即可查詢成績和瀏覽個人信息。

        4 結束語

        本文設計的終身學習體系教務管理系統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和分析,在本單位教務處和廣州市遠程教育中心等單位的協助下,在多部門、不同崗位技術人員的積極參與下,終于能夠完成,它借鑒了學校的傳統學歷教育管理系統,也借鑒了遠程教育中心的非學歷教育管理系統,可以說是兩套系統的融合和優化,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能通過該系統提供多層次的教務信息服務和先進實用的操作手段,可滿足各類部門對終身學習體系教務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將對終身學習體系的發展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但隨著終身教育的開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對終身學習體系教務管理系統也會不斷的提出新的需求或補充,以后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本系統將是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鄒顯春,黃敏,李莉.基于WEB的教學輔助平臺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34):200-202.

        [2] 鐘偉.管理信息系統[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网站 | 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精品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