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

        第1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7-0255-02

        中國土地資源管理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伴隨著土地管理事業的興起而產生、發展的。根據1998 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 要求:“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測量、制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不容置否,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高等教育為中國土地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中國土地資源管理的系統研究和專業教育起步較晚,課程體系設置不夠規范,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健全,加上大學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大學生畢業數量的連年增加,以及該專業就業面相對較窄等原因,與學校平均就業率相比,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率普遍偏低[1]。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對新形勢下如何建立適應社會需求的土地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體系進行了探索,以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素質,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河南理工大學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是依托測量工程專業成立于1991年的土地規劃專業。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在學科建設和辦學條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在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地籍調查與測量、土地信息系統等方向具有自身的特色,為土地行業培養了一大批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與社會發展需求相比,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還存在不足:(1)課程體系設置欠科學。這一方面表現在課程內容之間劃分不夠明確,有交叉重疊現象?!锻恋毓芾韺W》應包含農用地管理和建設用地管理等內容,但我校在開設《土地管理學》課程的同時又可設了《建設用地管理》課程?!兜丶疁y量與土地管理》和《土地管理學》課程內容也有重疊之處。另一方面專業選修課程選擇余地小,與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相背離。(2)部分課程教學內容陳舊。有的專業教材雖經歷多次版本的重新修訂,但教學內容變化不大,新知識較少;本應強化實踐能力的課程,課程內容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過多,技能知識較少,學生經過課程學習后仍也僅僅是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較差,更加缺乏創新精神;對土地科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吸收不夠,缺乏反映土地科學發展趨勢和時代特征的新興課程。(3)部分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缺失。土地資源管理是一門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管理為一體的綜合學科 [2]。它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F在土地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如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土地利用規劃、土地調查與評價、地籍測量以及土地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等都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就有不同程度的訓練。但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實驗室建設較為落后,沒有建立實習基地,一些課程實驗難以有效開展,影響了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提高。(4)專業課雙語教學較為滯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國際科技交流的日益頻繁,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較高的外語交流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 [3]。教育部明確提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提高科研、應用和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土地資源專業在中國屬于一個年輕的專業,而且在國外也很少見,因此在雙語教學中,教材的選擇和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

        二、土地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縱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歷程,其充分體現了時展對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和中國高等教育為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而做出的及時調整。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也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高素質”為主線,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完善。

        1.明確專業定位,完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一所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地方性理工院校,河南理工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該充分運用學校在礦山、測繪等方面的優勢,突出土地管理專業的信息技術和自然屬性,根據新形勢下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來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立足于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土地整理與復墾、測繪與土地信息技術等方面來設置課程群。培養掌握豐富的土地資源管理領域專業知識,具備有計算機應用、測繪、規劃和3S技術等基本技能,具有獨立從事工作的能力,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

        2.優化課程結構體系,整合部分授課內容。合理設置課程結構體系應遵循“拓寬知識面,做到全面發展,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課程體系改革思路。一是在保留空間信息技術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管理學,資源科學、經濟學、工程管理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有計劃地開設新課程,增設土地整理工程專題、房地產策劃專題等課程。二是為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就業率,應擴大選修課程,設計多個選修模塊[4]。如土地信息技術模塊包括有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等選修課;房地產模塊主要包括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建筑學概論,工程概預算等選修課。這樣既照顧到學生個人興趣,保證培養專業人才知識需要,也為學生提供了擴大知識面、適應社會發展與市場經濟需要的機會和可能。另外,對專業課的授課內容進行整合,使授課內容更加合理。例如,將專業課《建設用地管理》課程內容整合到《土地管理學》課程之中;將《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課程中的土地管理部分劃歸《土地管理學》課程中講授,原《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改為《地籍測量》。

        3.革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應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有機結合,利用多媒體授課容量大,講授內容直觀易懂的特點,力爭將課程內容借助通俗的用語和圖片、路線圖等形象展現。二是應積極探索和實施啟發式、討論式、和案例教學等方法,將學生的被動聽課與主動學習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教學環節,重點加強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實踐環節,通過分配學生具體任務,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完成理論知識的重新認識和鞏固;在研究環節,通過讓學生參與研究項目,完成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綜合認識,提升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并進一步提高其創新能力。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雙語教學。專業建設成功的關鍵是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團結協作、高素質的學科梯隊,擁有研究方向穩定、學術造詣深厚、能團結帶動整個學術梯隊進行教學和科研的學科帶頭人。具體來說,一是要選好、用好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帶頭人;二是要為教師提供各種繼續教育的機會,以便為教師更新知識、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三是要為教師創造條件,定期到有關部門、公司、企業掛職鍛煉;四是要聘請知名高校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的教授作兼職教授,定期對教師開設講座,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另外,我們目前雙語教學主要定位在一些選修課上,例如地理信息系統,不動產估價與土地生態等。

        三、結語

        中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高等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級專門人才。但各高等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建設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適應時展對土地管理人才的需求,體現“與時俱進”的思想,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從注重知識型人才培養正在逐步向注重具有創新實踐技能人才培養的方向轉變,堅持教學改革,修訂教學計劃,加強優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結構,積極更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實施社會需求決定型的動態本科培養方案,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寬知識、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土地資源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渠立權,張慶利.提高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率的對策及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0,(17):205-206.

        [2] 趙凱,夏顯力.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幾個關鍵問題[J].高等農業教育,2009,(12):43-46.

        [3] 郭欣欣,胡 琳,楊鳳海,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雙語教學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12):115-116.

        [4] 張合兵,桑振平,趙素霞.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1):120-121.

        The Research o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Courses Teaching

        ZHANG Meng-lin

        (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第2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壤環境學;土地資源管理;教學內容改革

        作者簡介:趙中秋(1975-),女,河南周口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曹銀貴(1982-),男,湖南常德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講師。(北京 100083)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學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項目編號:TS1121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6-0079-03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改革創新,培養目標定位為以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管理為目標,以“3S”技術與工程技術為手段,以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整理復墾、保護管理為研究核心,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計算機、測繪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管理、土地估價、土地規劃、房地產經營開發等工作的中高級專門人才。[1]該專業分別于2008 年、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專業依托學校地學、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學科優勢,強化了具有明顯工程特色的“土地整理復墾與生態修復”、“土地資源評價與利用規劃”、“土地集約利用技術與工程”的學生能力的培養。[2] 2009 年,學校為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啟動新一輪本科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此為契機,從優化課程設置、加強教材建設、突出實踐教學等方面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建立了“通識基礎課 + 學科基礎課 + 專業基礎課 + 專業主干課 + 實踐必修課 +公共選修課”循序漸進式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基礎課增加了土壤環境學、土地生態學、土壤地理學等環境科學、生態學背景的課程。

        土壤環境學是一門環境科學與土壤科學之間的邊緣交叉學科,是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環境科學的興起逐漸發展起來的,著重于研究土壤污染的發生與防治,包括污染物的形成、遷移轉化規律、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方法等等,以及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等方面,是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3,4]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下簡稱“我?!保╅_設該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現有的土壤環境學教材知識結構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并不太適用,為使“土壤環境學”符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需要,更好地滿足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需求,必須對現有“土壤環境學”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

        一、“土壤環境學”教學特點

        1.內容多

        現有“土壤環境學”內容體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土壤基礎知識、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第一部分包括土壤的形成、組成、結構、性質(物理、化學性質),是學習后面內容的理論基礎知識,對沒有土壤學背景的學生來說,這部分課時量需要較大;第二部分土壤污染包括土壤環境背景值、土壤環境容量、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來源與分類、特點、土壤污染動力學過程(遷移轉化規律)、土壤污染監測與評價等內容;第三部分土壤污染的防治與修復包括土壤污染修復概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有機污染修復技術、放射性污染修復技術及其案例分析等內容。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教學內容非常多,而該課程安排學時量為32學時。

        2.知識面窄

        從上一節“土壤環境學”主要教學內容可以看出,整個內容體系除了前面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外,其他內容主要涉及土壤污染的發生、遷移轉化、防治與修復等,也就是說土壤污染與修復是該課程的主題內容。從土壤環境學的環境科學發展背景來看這一知識結構體系是不難理解的,土壤環境學是隨著環境科學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并作為環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成為環境科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3,4]因此,目前大多數的土壤環境學教材主要是面向環境科學專業并以上述內容為主體知識結構。除了土壤學基礎理論知識外,教學更側重于講授土壤污染的發生和防治,包括污染物的形成、遷移轉化規律、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方法等。[4]

        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角度來看,當前的“土壤環境學”教學內容顯然知識面太窄。此外,隨著環境科學向著重視生態環境研究方向發展的趨勢,土壤環境學研究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與擴展,土壤生態環境與生態保護研究也同樣受到重視,并獲得重要進展,例如土壤環境退化研究,包括土壤沙化、水土流失、鹽漬化、酸化以及土地的非農業侵占等。土壤環境學應成為融合土壤環境學基礎理論,土壤污染與防治,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質量評價、規劃和管理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5]曲向榮[5]對土壤環境學內容體系試圖做了些調整嘗試,將土壤污染與修復的內容進行了適當壓縮,增加了一章關于土壤生態保護與土壤退化防治(包括沙化、水土流失、鹽漬化、酸化等)的內容。

        3.實踐性強

        “試驗實踐”是“土壤環境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學生在掌握土壤環境學基礎理論的同時,還必須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如土壤及其植物樣品的野外采集及制樣,土壤理化性質室內分析試驗,土壤中常見污染物的調查、分析及污染評價,土壤修復技術操作觀摩等。其教學不能僅僅是傳授基礎土壤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土壤環境學知識與方法來發現和解決治理土壤環境問題。因此,土壤環境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二、“土壤環境學”教學內容體系重構

        “土壤環境學”是針對環境科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目前主要的教材有陳懷滿主編的《環境土壤學》,王紅旗主編的《土壤環境學》(研究生用),張輝主編的《土壤環境學》,曲向榮主編的《土壤環境學》。這些教材均是針對環境科學專業而編寫的本科或研究生使用教材,多是以土壤污染與防治為主題內容。雖然曲向榮主編的《土壤環境學》對教材內容體系試圖做了些調整嘗試,將土壤污染與修復的內容進行了適當壓縮,增加了一章關于土壤生態保護與土壤退化防治(包括沙化、水土流失、鹽漬化、酸化等)內容,土壤沙化、水土流失、鹽漬化、酸化等諸多土壤環境問題僅僅是點到即止,篇幅較少。而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體系中土壤環境學的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土壤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或退化機理及其調控與治理方法。為了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在土壤環境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知識結構需求以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內容聯系,對其內容體系進行了重新組織與優化。主要內容由土壤學基礎理論知識、土壤環境退化與防治、土壤環境評價與管理三大部分組成,具體見圖1。

        1.土壤學基礎理論知識

        本部分包括土壤的形成與發育、土壤的組成、性質,是學習后面章節的基礎和前提。按照“系統結構組成決定系統性質,系統性質決定其功能發揮”的邏輯思路,該部分內容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后面章節的內容至關重要。而本專業學生先修課程里有關土壤學基礎知識方面的課程很少,因此,在32個總學時中,分配1/4左右的學時數講授該部分。其中“土壤的形成與發育”部分在土壤地理學中有詳細介紹,為避免知識重復并節約課時將本部分內容刪掉。土壤組成包括土壤礦物質、土壤有機質、土壤生物、土壤水、熱、空氣,其中土壤礦物質、有機質與土壤性質及后面要講的土壤退化過程有著緊密的聯系,需作為重點來講;土壤生物部分壓縮,主要講授與土壤性質關系密切的土壤微生物部分,并與土壤有機質合并為一章;土壤水、熱、空氣一章內容進行壓縮和簡化,保留與土壤退化過程關系較緊密的主要內容。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容重、孔隙度、質地等;化學性質:酸堿性質、膠體化學性質、氧化還原性質等)都與土壤退化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需詳細介紹。經過如此調整,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各種土壤環境問題的形成過程或退化原理及治理措施。

        2.土壤環境退化與防治

        這部分內容將重點擴充。主要講授目前存在的主要土壤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或機理及其治理方法。包括土壤污染與修復、土壤沙化與治理、水土流失與治理、土壤鹽漬化與治理、土壤酸化與治理,每部分設置一個案例。該部分打破了傳統的土壤環境學只介紹“土壤污染”這一種土壤退化形式及其治理方法,把土壤污染內容壓縮,補充了其他幾種土壤退化形式,大大拓寬了知識面,更有利于土地綜合整治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結構的需求。該部分是該課程主體教學內容,安排總學時的1/2左右進行講授。

        3.土壤環境評價與管理

        本部分包括土壤環境現狀調查、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土壤環境質量預測、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土壤環境生態風險評價以及土壤環境管理。土壤環境現狀與預測評價依據評價側重點的不同,可分為側重土壤環境污染的土壤污染評價和側重于土壤生態變化的土壤生態評價以及對土壤環境特性和外部條件、土壤污染和生態在內的系統全面的綜合評價。[5]通過該部分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土壤環境評價的內容與方法,了解和掌握土壤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與措施。

        三、實踐教學設計

        土壤環境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教學是土壤環境學授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土壤環境學實踐教學環節,在總學時只有32個學時的情況下,本課程教學大綱設置了8個學時的實踐教學學時。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實踐學時,本文對實踐教學部分進行了重新設計。土壤樣品的野外采集與保存是大多數“土壤環境學”實踐的必有環節,由于本課程授課對象學習的“土壤地理學”中安排了土樣采集這一環節,本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直接去掉了這一環節。在這有限的8個學時內,對土壤環境學的核心實踐內容進行實習教學,土壤污染的調查、評價及修復,即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對土壤中常見污染物進行調查、污染評價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合適的修復或治理對策,由學生自由選題,自行設計方案,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試驗,通過試驗掌握土壤中常見污染物的調查、評價方法,了解土壤污染物存在形態及其影響因素,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及其原理,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當前土地退化問題日益嚴重,生態功能減弱或喪失,加強土地綜合整治研究工作是解決土地退化問題,恢復土地各種生態功能的重要手段。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中最重要、最基礎、具有生態連鎖效應的退化現象,因此,土壤環境的治理與修復是土地整治的關鍵與前提。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土壤環境退化過程或機理及其防治的專業理論及實踐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土壤環境學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針對本科二年級學生而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教學任務是通過土壤學基礎知識以及土壤環境問題的形成及防治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利用這些理論知識與方法來發現和解決土壤環境問題,為土地綜合整治與管理奠定專業技能基礎,從而全面提高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付梅臣,袁春,周偉,等.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與教育創新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5,(2):26-29.

        [2]周偉,袁春,付梅臣,等.土地資源管理特色專業建設的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2,(2):38-43.

        [3]胡學玉.環境工程專業“環境土壤學”課程教學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82-183.

        第3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在我國學者就土地資源管理建設投資風險評估分別作出獨特見解,董連勝分析指出動態性研究不足導致投資風險評估方式欠佳。劉曉娥與王傳美提出解決變量與度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把控問題結構方程模型,此模型在土地資源管理建設投資風險實踐了統計數據評估。而吳國付則針對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發展現狀,強調項目投資風險評估管理重要性及相關理論性的指導方案。雷冰峰的觀點則認為經濟評估是土地資源管理項目建設的核心工作,他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法來作經濟評估分析,然而實踐中因干擾項目經濟評估的要素繁雜,結合蒙特卡羅模擬法與項目實際情況,對項目最終的決議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風險管理在我國八十年代早期就被采用,而如今土地資源管理投資風險評估完全處于起步時期,我國學者在此方面的文獻僅是鳳毛麟角,僅有的部分文獻成果也只是基于土地資源管理項目風險的冰山一角進行剖析。簡而言之張娟、王志征、歐陽斌等學者所運用的蒙特卡羅法模型均是針對土地資源管理項目經濟風險的資金流動性這一方面。而蒙特卡羅法僅憑傳統的歷史概率數據進行模擬,而無法控制實際運作中所產生的不特定風險概率,所以無法有效的達到對土地資源管理項目全面具體的剖析。就我國當前現狀對于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進行風險評估的難點頗多,集中來講主要為:1、發達國家均有專業的風險評估機制及相關作品,對于風險識別可以有效提供參考。在我國因為企業對風險意識的忽視加之國內并無風險評估相關成果,所以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只能從風險源進行,從而大幅提高風險研究及管理費用。2.風險評估在我國的誤差大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風險識別階段是后期工作的基礎,在此階段一旦出現差池就可能導致整個風險評估功虧一簣。3、在政府引導下,投資者基于過去土地資源管理投資的收益預估未來的可得利益,忽視項目本身投資風險,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項目風險管理最關鍵的限制因素則是政府和投資者對風險意識的漠視。

        風險管理在1931年美國管理協會保險部得到提倡,美國風險評估及防控于1960年已成為管理類的學科并得到飛速發展。在國外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現代數學分析和蒙特卡羅模型分析等方式為項目投資風險定量分析的主要方式。影響項目經濟評估指標分析法則是采用推算風險因素和不確定因素的概率分析法。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對項目投資效果的情況下對指標變化的敏感度作出評估。此種方式通過參數恒定的狀態下優先分析出影響項目總成本的單一參數。蒙特卡羅模型法則是龐大的過去數據的匯總分析,無法達到將來變量的全面反映。采用現代數學理論對項目經濟效益指數的影響程度中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預測及分析就是現代數學分析方式。美國項目管理者學會多數學者分析認為在風險評估中模糊風險評估及蒙特卡羅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較為普遍。在單一事物評估中經常會涉及很多因素,那么就要求對多個不特定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模糊綜合評估對不特定因素的評判是受到學者肯定的。1965年加州大學自動控制專家查德教授,首次采用“模糊集合”對不確定疑問的數學探討方式。

        模糊風險綜合評估僅是模糊數學中微小的一部分。模糊方法可以對不特定事物做概括描述。模糊方法在國外很多行業都得到了認可并在很多領域得以實踐。對于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風險評估,所涉及的因素很多無法通過指數反應出來,同時很多客觀因素存在不特定性,無法用統一標準進行評估,根據以上分析在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的風險評估中,采用模糊分析評估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達到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正確標準,采用模糊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土地資源管理項目風險中的不確定因素,將分析結果與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的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其次模糊分析法可以全面分析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風險情況并結合土地資源管理項目投資的實際情況,為土地資源管理項目發展決議提供多重保障。與此同時很多專家都將風險評估納入到很多不同的領域進行研究,最初投資風險評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于此項評估人們所采用的方式越來越多,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促使針對土地資源管理投資風險項目的風險評估的很多軟件應運而生。

        第4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 土地資源管理研究方向方法

        土地資源管理就是指國家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技術方法,為提高土地利用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維護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調整土地關系,監督土地利用,而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等綜合性活動。

        在廣義上來說,自1997年國家教育專業目錄將原屬于工學門類的土地利用與規劃專業和屬于經濟學門類的土地管理專業合并調整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來,土地資源管理涵蓋了土地科學研究的幾乎全部問題。本文以廣義理解的土地資源管理含義為準,探討其研究方向和內容。

        土地資源管理研究體系包括基礎理論研究、管理應用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三方面。

        1 基礎理論綜述

        1.1 土地利用與資源環境安全研究

        土地利用與資源環境安全是當前我國土地資源研究的熱點,主要開展了以下五方面研究:(1)土地利用多樣性與生態環境安全、食物安全;(2)城市發展對土地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3)區域土地資源利用與生態系統空間格局;(4)土地資源生態利用模式與高效安全生產模式;(5)土地資源質量變化時空規律、形成機理與調控對策。

        1.2 土地集約利用研究

        土地集約利用是指在單位土地上適當增大投入,使得單位土地收益達到最大化的利用方式。主要開展的研究有:(1)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利用理論,包括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問題的研究、城市化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等。(2)土地集約利用標準體系研究,包括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狀況調查標準的設計和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標準。(3)在研究尺度上,開展包括中小城市、小城鎮和農業土地集約利用研究。(4)基于技術、系統動力學模型、模型和技術的融合和應用研究。

        1.3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石。目前,主要開展了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的研究,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土地利用分區及區域土地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研究;(2)土地利用系統的指標體系及其閾值研究;(3)典型縣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研究。

        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是引起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它是土地資源研究的一個重大領域。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集中在四方面:(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數據庫平臺建設研究;(2)我國重點區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驅動力機制與模擬研究;(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與資源、生態安全研究;(4)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與宏觀土地利用決策研究。

        2 管理應用研究

        2.1 土地利用規劃研究

        中國的土地規劃集中在土地的利用規劃上,主要研究內容為:一是以政治經濟為基礎的土地利用規劃理論研究,研究領域有三個:(1)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2)總體理論研究(人地協調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3)主體理論研究(耕地保護理論、城市空間形態理論等)。二是基于過程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用地規模預測的規劃模型、規劃方案編制、規劃方案評價三個方面。三是在系統總結第二輪土地資源利用規劃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開展新一輪土地資源利用規劃修編研究工作。

        2.2 土地結構調整與優化配置研究

        土地結構調整與優化配置研究內容包括:(1)土地結構調整與優化配置的理論研究;(2)農業結構調整與土地利用優化配置模式研究;(3)城市空間結構重組與土地利用優化配置模式研究。

        2.3 土地整理研究

        土地整理與土地規劃密切相關,它既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土地規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土地整理理論研究包括土地整理意義、土地整理分類、土地整理模式等內容。

        2.4 土地復墾研究

        土地復墾是指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目前在土地復墾方面主要開展的研究包括:(1)對土地復墾的內涵進行合理的擴展,將“生態重建”的理念引入到土地復墾中來;(2)引入更加全面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土地復墾工作,比如地理學、生物學、地質學等多個一級學科;(3)土地復墾研究的另一大進展體現在新技術的應用,包括空間技術、3S技術、數學分析和數學建模方法等。

        2.5 房地產經濟相關研究

        房地產經濟是與土地息息相關的課題,也是土地資源管理中一塊比較重要的研究領域。其研究方向為:(1)對房地產市場現狀的分析研究、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因素分析等;(2)對房地產宏觀調控有關政策進行分析,尋找合理的政策指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3)對房地產預警系統的相關理論研究和預警評價指標研究等。

        3 管理方法研究

        3.1 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研究

        目前,計算機、數學模型和“3S”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的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研究包括:(1)計算機技術輔助制圖研究;(2)高光譜遙感在土地質量監測和土地調查中的應用研究;(3)地理信息技術在土地資源信息系統建立中的應用研究;(4)全球定位系統在地籍調查中的應用研究。

        3.2 法律化的管理方法研究

        目前,土地立法研究方向包括:(1)借鑒國外土地法律制度和國內規范制度實踐,完善土地法律體系,出臺全面而有效的法律法規;(2)跟隨時代的發展,分析政府調控經濟的需要,對目前的土地法律進行修訂,補充法規條例;(3)研究探討制定合理的規范措施,使得土地資源的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參考文獻:

        [1]葉艷妹,吳次芳.土地科學的基礎理論[J].中國土地科學,2002,(4).

        [2]戴爾阜,吳紹洪.土地持續利用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04,(1).

        第5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實習;工科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225-02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土地信息技術及與土地相關的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土地資源管理已成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綜合性學科。目前全國已有60多所高校開設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由于各自依托的優勢學科不同,學科定位各有特色,人才培養的側重點也各有特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工科為特色,在專業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力求重點突出、與時俱進,既要深入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技能,滿足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人才的要求。本文在新一輪教學計劃修編基礎上,針對院校特點和實習地區特色,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實習的相關內容進行探討,以期完善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教學實習目的

        教學實習是高等院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本科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現有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新知識進行創新,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行之有效地實踐。對于工科院校的本科生而言,更多的是要制定規范且詳細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多層次的創新性。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土地資源管理系在專業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充分考慮基礎理論與技術發展,結合科學研究與學生實際,在本科生完成普通地質學、測量學、土地資源學、土壤學、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基礎課之后,將學生集中安排在秭歸實習基地進行生產實踐性教學。在實習過程中,專業導師將指導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的理論,現場講解土地相關知識,安排各小組獨立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專業理論知識,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協調能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二、教學實習特點與組織安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自組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來,經過幾輪教學修編,形成了較為科學合理的專業教學實習體系。目前教學實習安排在第四學期末,地點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秭歸實習基地,時長五周。經過系統優化后的教學實習特點在于:①實習內容涵蓋面廣,將課程與科研相結合,根據專業人才需求,依托學校學科優勢平臺及實習基地資源,設計實習主體內容;②實習成果運用率高,學生實習成果資料將作為基礎數據,應用于本屆學生后續土地信息學、土地數據處理、土地規劃學等課程的學習中。教學實習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室內準備階段,主要為ARCGIS、ENVI等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軟件的強化培訓;第二階段為野外綜合實習階段,由各專業指導老師帶隊,對實習基地所在地區的地質地貌、地區土地資源、地區土壤資源和城市土地利用等內容進行現場講述,并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地調查調研;第三階段為室內整理和報告總結階段。

        三、教學實習內容模塊構建

        本專業的大部分專業課程都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因此在教學實習中,我們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組合,確保多課程的綜合實習。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將實習劃分為四個模塊。

        1.地區地質地貌認知實習。該專題主要是對秭歸地區典型地貌與地質現象的總體認識,包括:①認識實習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掌握區域地質概況;②熟悉野外地質調查方法,掌握羅盤的使用,能夠獨立進行野外定位、巖體產狀測定和素描圖描繪;③了解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外動力地質現象產生的地質災害,及由此進行的主要邊坡支護治理工程。

        2.地區土地資源調查實習。地區土地資源調查實習是通過對農村和城市土地利用情況的調查,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土地利用調查的一般工作方法,能夠按照當地實際和突發狀況設置技術方法和實驗方案,更加清楚地認識和理解土地利用的基礎知識。該專題包括農村土地資源調查和城市土地資源調查兩部分:農村土地資源調查實習主要是進行農村土地資源的權屬和地類調查,要求學生逐地塊地實地調查土地類、面積,掌握各類用地的分布、利用和權屬狀況;城鎮土地資源調查實習是對城鎮各類土地的現狀分布、利用結構等情況調查。

        3.土壤資源認知專題實習。土壤資源認知專題是對區域內典型土壤資源進行現場認識,涉及的15個典型土壤剖面均由專業老師和當地農業專家經實地踏勘確定,具有區域代表性。實習要求學生掌握不同地質地形條件下土壤資源分布特點,能夠獨立進行土壤樣本采集和野外土壤基本理化信息測試,熟悉科學實驗的主要內容和開展科學研究的一般性步驟。實習內容包括:①野外識別常見巖石發育的土壤形態和基本特征,熟悉土壤垂直分布規律;②參觀“移土培肥”工程示范區和張家沖水土保持試驗站,了解移土培肥、測土配方的基本方法。

        4.城市土地利用專題實習。城市土地利用專題是對秭歸新縣城進行的概括式認識,專業教師就秭歸新城建設相關問題現場講解,指導學生進行市場調研,使學生了解城鎮土地利用規劃、土地政策和房地產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設計調查問卷,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快速融入社會的能力。實習內容包括:①了解秭歸新城規劃,實地考察城鎮擴張模式,并作出綜合評述;②參觀屈原故里和黃帝廟文化旅游項目,熟悉人文景觀開發一般模式;③分組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土地市場調查,熟悉土地開發相關法律政策與房地產開發基本流程。

        教學實習作為我系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生首次集中、系統進行的專業綜合性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專業課程理論知識被優化整合到多個實習專題中,要求學生在實習中綜合利用所修知識,展示個人實踐和團隊協作能力。我們對2008—2012年五年間的秭歸教學實習進行了跟蹤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在實習過程中,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充分實踐,專業興趣得到極大增強。從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抓住學科發展的總體趨勢,結合社會需求,及時調整和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才能不斷適應時代對土地人才的要求。由于本專業教學實習時間跨度較長,涉及內容較廣,期間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今后將根據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完善實習內容,將科研與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提高實習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實習體系。

        參考文獻:

        [1]袁春,錢銘杰,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7,(1):123-125.

        [2]寧立波,祁士華,馬傳明.地質類專業野外實習教學中學生角色的轉換[J].中國地質教育,2011,(4):44-47.

        [3]張先進,易順華,劉愛民,等.我校秭歸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資源特色與作用[J].地球科學,2008,(33):564,576.

        第6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 土地信息系統;項目驅動;實驗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7-0134-02

        Study o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Project-driven//Wang Feng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ur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ns based on project-driven is designed to change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dure is well organized; various knowledge points and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ques are bound togeth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ject. The stud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driv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642

        土地信息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關聯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使學生既學到理論知識又培養實踐能力是搞好這門課程教學的關鍵[1]。傳統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一是各個知識點不相關聯、缺乏整體感,按層級遞進地學習土地信息系統的知識點,無完整項目的依托,會令學生的學習不成體系,學后遺忘快;二是缺少實際項目的操練,不參與實際項目的操練,學生無法體驗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這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德國職業教育中較為成功的項目驅動教學法進行一定的研究,并將其引入土地信息系統課程實驗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1 對項目驅動教學法的認識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驅動教學法分三步實施:首先由教師對項目進行分解,并進行適當的示范,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并架構起整個課程的知識體系;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和配備項目,讓各組學生圍繞各自的項目進行討論、協作學習;最后以共同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項目驅動教學法有助于學生以項目為中心來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為明確,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 土地信息系統課程實驗教學目標與特點

        2.1 教學目標

        通過專業教師進行調研,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對應的“社會職業”進行分析,確定土地信息系統課程對應職業崗位及崗位能力分為兩個層次[2](表1)。一個層次是各類應用土地信息系統的開發。這一層次的崗位需要學生具備測繪專業知識,較高層次的計算機、數據結構等專業知識。顯而易見,在這一層次的崗位,一般本科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較難勝任。另一層次是對專業GIS軟件的應用,實現對空間數據數字化或數據格式轉換以建立基礎的土地利用數據庫或實現不同土地信息系統數據的共享。對這一層次的崗位,計算機水平并不需要達到程序開發水平,是一般本科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通過學習相關計算機基礎課程和GIS相關軟件就可以達到的。因此,一般本科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土地信息系統課程面向崗位應為數據處理工程師。

        2.2 課程特點

        從以往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普遍對土地信息系統實驗課程感到難學、枯燥、興趣不大。究其原因,對于學生而言,一是土地信息系統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在數據處理與分析過程中涉及的技術因素非常多;二是土地信息系統部分知識(如空間數據庫)還有高度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三是土地信息系統課程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系較復雜,如果沒有實際項目引導,學生難以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7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

        0 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我國土地整理事業的發展,土地資源問題不斷涌現。土地資源績效審計作為一種有效的土地資源管理工具,在加強自然資源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已開始發揮明顯作用。土地資源績效評價作為衡量土地整理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手段被日益重視。

        當前,土地資源績效審計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如何實現科學的審計評價。與其它領域相比,土地資源審計起步較晚,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套完善的關于土地資源績效審計的一套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這一問題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

        在具體對土地資源績效審計指標的選擇運用上,國內外存在一些差異,如國際上逐漸開展的土地資源績效審計指標在不同的國家,稱謂,方法選擇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亞稱為“污染土地審計”,在美國為“房地產交易評估”(PTA)中的一部分內容,在加拿大為“環境現場評估”(ESA)中的一部分[1]。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目前已逐漸形成兩大流派,即以美國為主的PTA三階段說和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SCA四階段說。英國學者Black(布萊克)認為[2],傳統的土地績效審計關注法律規章的遵循,但當土地績效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它應更多地關注環境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杜冰清[3]主要從如何審計土地出讓金(現稱土地出讓收入)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對土地資源開展審計,以及為避免缺審漏項,審計應關注的主要內容和采取的方式。王秀華在研究了國際自然資產審計的方式、內容等相關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構建了政府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理論框架,包括審計的主體與對象,審計的依據、方法,以及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與自然資產會計的銜接等重要問題,文章提出審計可以再利用會計信息的的基礎上,發揮資金審計和績效評價與環境影響評價的優勢,對自然資源管理情況及效益情況進行審計。

        王建剛[4]在2002年介紹了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關于土地污染如何實施審計的程序及其發展的歷程,在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當時針對土地污染開展的審計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煉了當時存在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王璦玲、趙庚星[5-6]等人從反映土地資源項目審批、決策、實施、驗收至后期維護全過程的角度,建立包含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景觀生態環境效益。

        1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概述

        審計是遵循績效原則,建立起一套系統規范的包含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及評價指標在內的評價體系,并對財政支出過程及效果針對社會經濟、政治進行理性客觀的綜合評估。而績效審計則更加具體,其用于被審計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是對土地資源及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為主的綜合效益因素所進行的評價。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包含以下幾點:

        1)相關性評價:即項目指標與生產需要之間的相關性,一是國家層面的相關性,二是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相關性。

        2)效果性評價:即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從預期效果,成效及相關影響等方面進行評價。

        3)效率性評價:講求投入與產出之間效益最大化,包含征地率、周期率、儲備計劃完成率以及閑置率等方面進行評價。

        4)可持續性評價:是指項目實施后,其后續的管理、資金、財務等方面的可持續能力的評價。

        5)合規性評價:是指項目運行過程中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評價,從審計發現的問題和落實整改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6)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績效大部分具有數量特征,可以通過量化的方法來體現,另一方面有部分績效內容不具有數量特征,無法通過數據計算來直接體現。

        2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發展現狀

        審計部門陸續開展了土地整改、土地出讓金、標準農田建設、政府存量土地等方面的審計,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績效評價而言,還存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制約了對土地資源項目審計的績效評價,因此需采用一系列指標對審計范圍內的項目績效進行評價。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存在的問題

        1)部分評價指標體系存在漏洞,與現實脫節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和整體經濟實力上升,對土地的剛性需求越來越強烈,土地使用率越來越高,同時粗放式的發展導致了用地粗放、低效浪費等問題,審計部門運用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適應越來越復雜的土地管理系統。而當前的部分指標體系與時展的高速軌道并為并軌,出現了部分與現實脫節的現象。

        2)部分評價指標體系未考慮長期績效,不可控因素

        土地資源績效審計是一個長期過程,其目的在于從宏、微觀不同的角度,運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全方位判斷土地管理的現狀。全面系統地剖析當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督促土地管理部門進一步改進工作,提高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水平。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并為考慮長期績效,對一些不可控因素為設置預案。

        3)部分指標界定含糊,對評價結果未予全面重視

        我們出具的土地資源績效審計報告還是以反映直觀問題為主,審計評價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很少全面、客觀地對土地資源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

        3 關于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建議

        1)完善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加強可操作性

        根據《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國家的政策要持續貫徹,并滲透到基層政府,全面的開展土地資源績效審計。由于人員素質、方法復雜、貫徹不力等因素,導致評價指標的效能并沒有得到很大程度的發揮,這使得完美的評價方法成為紙面文章,沒有實際利用價值。同時土地管理中也存在相當的不規范情況,多頭管理、職能交叉、職責不清等現象,使得審計人員要系統全面地收集績效評價所需要的基礎資料難度較大,理論性太強的審計評價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無法適用。 因此在完善土地資源績效審計評價指標時,一定要加強可操作性。

        2)指標要注重長期績效與短期績效并重,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相結合

        不可控因素是不能為某一級政府、某個職能部門或個人的行為所制約的因素,不可控因素一般是無法選擇或不存在選擇余地的而且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相對性。對土地資源績效進行的審計評價指標制定時,關系到相關職能部門和責任人的責任,在制定評價指標時要注意區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對于評價對象無法控制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應盡可能排除,否則會有失公平。

        績效是社會經濟管理活動的結果和成效,按照績效體現時間的長短可分為長期績效和短期績效,管理活動要達到的既有長期目標也有短期目標,對土地資源進行績效審計評價,不能只評價短期行為,忽視土地資源的發展潛能,也不能只評價長期效益,忽視土地資源的管理現狀,評價指標的設立要考慮到長短期并重,只有這樣才能確??冃徲嬙u價的全面客觀。

        3)參考指標建議,注重全面評價結果

        采用績效評價,可以將各專業審計項目的結論引入到相應的績效評價內容中,進行綜合分析評價,這樣做既拓寬了土地資源審計的領域,又整合審計資源減少了審計成本投入,還能提高審計成果利用率。運用土地資源審計績效評價,可以根據報告利用者的關注重點選擇評價指標,根據報告利用者的關注目的選擇評價標準,審計報告可以從各個角度對土地績效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基本滿足各類報告利用者的關注需求。

        4 結論

        我們實施的土地資源績效審計雖然已涉及到土地整理、土地出讓、土地儲備、土地經營等諸多方面,審計范圍正在逐步向土地管理績效的各個方面擴展,但鑒于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績效涉及面廣,宏觀性強,專業技術要求高,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供參考,審計人員準確評價土地資源績效的難度較大,因此以往我們出具的土地資源績效審計報告還是以反映直觀問題為主,審計評價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很少全面、客觀地對土地資源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

        【參考文獻】

        [1]Bouma J, Hordijk L,Stein A.Soil remediation:A systems approach.J.P.Okk,1998.

        [2]Philip C,James M,John H .Regulating contaminated land in the UK[R]. London:PSA,2005.

        [3]杜冰清.對國有土地資金審計的思考[J].中國審計,1994(105):38-39.

        第8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信息化;管理

        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較為成熟了,在日常的辦公中經常會用到信息存儲,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高。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可以說沒有了土地,人類將無家可歸。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土地資源管理工作,土地資源的信息化建設也在日益推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整體上來看信息化水平還存在很多問題,并且已經與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適應了。這就需要我們對此問題進行足夠的重視,采取措施,不斷促進土地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1提高認識,加快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步伐

        現階段我國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容在不斷增多,工作流程也越來越繁瑣,這使得土地資源管理的難度系數在增大。另外,有的部門在對于數據信息化的了解上還是存在不足,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沒有與時展相一致,這無疑是阻礙了土地資源信息化的發展。面對這樣的問題,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進一步提高認識,能夠認識到土地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在推動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和高效化上起到的作用,將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日常化,還要加強土地資源各項應用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土地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的特點就是任務重、范圍廣、時間長,所以我們將土地資源信息系統的總體規劃進行良好的設計。首先就是要從整體上規劃出一個總的思路,明確目標和計劃,然后建立相關的管理機制,每一個模塊的工作都要做好,特別是細節之處,強調各模塊功能的獨特性和專業性,模塊的數據應發揮出其實際作用,還要強調各模塊數據資源的一體化,使系統間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數據共享。信息化的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需要做好統籌工作,這樣可以減少部門的重復建設,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實行統一管理,不僅能夠提高整體的管理水平,還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現階段的數據信息化工作中還有很多問題,諸如有的土地利用的數據和城鎮的地籍信息還是以紙質的形式存放在檔案柜中,數據信息庫的資源積累不足,有的土地資源的信息只供單位內部使用,資源共享的要求形同虛設。我們應進一步加強數據庫建設,還要做好數據資源的整合、提煉及分析以及更新工作,以便保證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對于支撐監測監管、決策服務和社會服務等各類數據必須集中匯交,做好數據的更新記錄。

        2以地籍信息化建設為平臺,帶動相關業務的信息化進程

        地籍管理工作屬于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如土地登記、土地確權與爭議調處、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和地籍檔案管理等,地籍信息化建設工作會直接影響到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所以在建設土地資源信息化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地籍信息化建設為基礎平臺,帶動起其他相關業務的信息化進程的方法。地籍管理工作會關系到多方面的內容,對于技術的要求也很高,這就使其操作起來難度很大,現階段我國多地的地籍信息化建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農村地籍數據庫建設標準化進展滯緩系統的維護費用和數據更新還遠遠不足,有的地方的地籍信息系統只能簡單地提供圖形數據及其管理功能無法在系統中完成,而對于較為先進的技術,如遙感、航測、數字化技術卻是推廣和應用的力度不夠。人力、物力和財力當然是加強地籍信息化建設平臺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應積極推進城鎮“城鎮地籍數據庫”和農村“土地利用數據庫”地籍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建設,包括完善原有的農村地籍調查制度確保其與城鎮地籍調查相匹配、積極補充、更新原來的農村地籍數據等。還應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地籍管理中的運用,遙感、航測和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地登記地籍調查中的運用,土地登記統一使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圖件、屬性資料和檔案一體化等,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地籍管理的高效化和現代化。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長效發展機制

        土地資源的信息化的良好建設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而僅就現階段的發展來看,同時具備精通數據信息技術和熟悉業務的人才還是比較少的,而用于建設的資金也常常出現短缺,這些因素的制約阻礙了土地資源信息化的良性發展,所以應加大投入的力度。要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使國土資源信息化隊伍能夠得到有效補給。日常的工作中還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可以定期的組織一些競賽活動來提高工作人員運用信息化的能力,這也能夠促進土地資源信息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人民群眾越來越重視土地信息,我國也在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從多個方面,多重角度來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長效發展機制,保證土地資源信息建設能夠得到良性、有序的發展。

        4加強土地資源信息化系統在實踐中的應用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切實的落實土地資源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只有這樣土地信息化才能夠得到持續發展,所以一旦建立了土地資源信息化系統,最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將其盡快地使用,達到物盡其用。土地資源信息化系統的作用主要有:(1)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在建立了土地資源信息化系統后,通過推行電子政務和辦公自動化,日常的工作就可以利用數字化的技術來進行傳輸交流,不但節省了辦公資源,還在工作效率上有了顯著提高。(2)地籍管理數據庫建設為全局工作提供了數據保障。如通過數據庫或掃描庫直接對用地勘界圖、地籍現狀圖、宗地圖、規劃圖、位置圖等進行出頭,使數據的準確性和圖件編制的高效性得到保證的同時也減少了資金的投入。另外在規劃調整、農用地轉用、征用報批等各項事宜上,工作時間大幅度減少,工作效率卻得到了提高。

        5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使我們充分了解到土地資源信息化管理在社會發展中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同時它也是信息時代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所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通過工作人員的努力,近年來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土地資源信息化的發展速度。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的土地資源信息化的研究力度,積極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進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張立 單位:牡丹江市國土資源局

        參考文獻:

        [1]陳實.土地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16):178.

        [2]胡智毅.解析構筑“數字土地”推動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進程[J].廣東科技,2013,22(14):151-152.

        [3]解立輝.實現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5(11):78.

        第9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現狀范文

        一、選題依據(選題的目的與意義,與選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綜述,附主要參考文獻。)

        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對珠海特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是推進土地資源信息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本人在參與周口市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項目開發小組工作的基礎上,對系統設計和實現作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當前,我國城鎮已進入快速建設階段,城鎮建設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土地有效開發與集約利用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鎮土地利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之一,極其寶貴,土地合理利用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土地資源尤為緊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鎮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國城鎮的土地開發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了城鎮土地開發建設在規模和結構上的迅速變化,產生了許多普遍問題,如土地利用無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偏低,建設用地與耕地的矛盾日益顯著,土地破壞、污染、浪費嚴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態惡化等嚴峻的問題。這是小城鎮土地開發建設中的兩難困境,它表現出一種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么地方政府、開發商與當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土地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對它的開發建設進行科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資源信息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涉及面廣、管理利用相當復雜。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實現土地資源工作的現代化,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個層面廣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土地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以信息化帶動信息采集技術與分析技術的飛躍,以信息化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的轉變。建立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順應資源、環境的全球性持續利用需求。土地資源數據標準化、信息共享、科學監督以及將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經濟建設中去需要建立統一協調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用以管理海量數據,迅速處理文檔、圖件,提供準確可靠信息,從而將資料的大量積累、更新與經濟快速增長聯結起來,為綜合利用土地資源信息進行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土地信息產業的建立和地理數字化產品的發展,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的認識普通提高,對農村土地的認識逐漸加強,對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成為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必備的重要系統,各國都大力開發自己的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并將先進的技術、方法應用到其中,如空間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間信息應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維、四維數據結構和數據模型,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網絡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技術等,來提高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的技術含量,以更好的為土地管理服務。

        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了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和稀缺性,對土地資源配置調控的研究較早,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土地地租理論、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個方面。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生態平衡等功能后,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狀和發展存在共性,是有規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配置調控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其調控結果是各種因素、各種手段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各種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共同影響調控結果。要達到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綜合效益,需要調動市場、政府、社會等各種力量,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稅收等多種手段,并且各種手段相互協調,互相促進。土地資源調控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達到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既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能同時兼顧社會和環境效益。

        土地市場是生產要素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經濟轉型以來,土地資源實行了由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向有償有限期有流動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國有土地以地生財,為地方政府積累了大量的建設資金,從而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有償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審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長的模式,從而影響了資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并成為長期 以來困繞改革深化的重大問題。經濟發展史證明,實現土地資源和資產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是市場配置資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場,是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市場,并進行 土地市場運作機制的觀念創新。

        貿規則強調行政主體一致原則、公平原則、透明原則、非歧視原則。在中國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場新機制,首要的問題是要認清當前土地市場政府與市場的現狀,找準和WTO規則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場新機制必須圍繞政府與市場、監管與競爭、平臺與服務等市場機制,開展全面而有針對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實現計劃經濟觀念向市場經濟觀念的轉變,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確保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必須和 世貿規則所任。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活動對土地的使用展開競爭,以土地需求的市場價格變化和自身能從土地上獲得的經濟利益來決定各自活動的最佳區位,從而使商業、工業、住宅等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布局與地價之間得到禍合,推動了城市用地結構的調整,使城市空間結構發展變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資源空間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呈同心圈層分布。

        參考文獻:

        1.〔美〕阿瑟.奧沙利文著蘇曉燕等譯,2003,城市經濟學〔M],中信出版社;

        2.畢寶德,1991,土地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畢寶德,1994,中國地產市場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柴強,1993,各國(地區)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5.柴強,2001,房地產制度[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國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

        7.陳順清,2000,城市增長與土地增值M],科學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經濟出版社;

        9.何銀虎,1999,中國土地管理與開發經營全書〔M],中國社會出版社;

        10.浦東新區經濟發展報告[Ml,1998,上海三聯書店;

        11.萬曾煒等,1997,土地經濟論[M],上海遠東出版社;

        12.萬曾煒等,2001,透視浦東思索浦東[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許學強等,城市地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鄒兆平,1990,外國與港臺土地管理制度[M,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規劃導向型的土地開發供應計劃[J],城市規劃;

        16.周樹志,1999(4),論公共政策范疇[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7.劉溶滄,1999(l),中國經濟體制轉型與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財貿經濟;

        18.馬風光,2001(2),市場經濟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術經濟;

        19.吳未,2003(3),論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公眾參與[J],中國土地;

        20.劉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問題[J],國土經濟;

        21.譚術魁彭補拙,2003(l),對我國若干城市土地儲備運作的比較[J],中國房地產;

        22.譚剛,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場管理規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J],特區理論與實踐;

        23.董坷,1999(3),市場機制和國家干預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規劃匯刊;

        24.張文彪,2002(8),美國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鑒[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

        25.魏景明,2002(11),美國的土地管理與利用[J],中國土地;

        26.束雷,2002(2),英國土地利用與管理[J],中國土地;

        27.王國強,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較研究[J1,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8.歐陽安蛟,2001(4),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萬曾煒,1997(2),論浦東新區土地滾動開發機制[J1,上海經濟研究;

        30.萬曾煒,1997(l),浦東新區土地滾動開發機制分析[J],浦東開發;

        31,徐永倡等,1997(8),切實加強浦東新區土地的宏觀管理[J],浦東開發;

        32,芒棘,1997(9),完善新區土地市場體系浦東實施土地租賃辦法[J1,浦東開發;

        33.陶建強,1998(l),土地開發模式與浦東新區的形成和發展[J],城市發展研究;

        34.錢芝平,1998(3),加強浦東新區國有土地資產運營管理的建議[J1,浦東開發;

        二、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緒論。這部分首先分析了選題的背景與意義,指出文章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意義,然后對國內外研究進行了綜合介紹與簡要評述。第二部分是介紹城市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土地資源調控系統與手段。城市土地資源的調控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相關的理論基礎有產權理論、地租地價理論、土地市場理論、土地資源配置理論、公共政策理論。土地資源調控系統主要包括市場機制、政府調控、公眾參與三種手段。論文的第三部分是國外經驗的介紹及其經驗總結。這一部分主要從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兩個方面介紹國外經驗。其中,市場機制方面主要介紹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國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政府調控主要從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購儲備制度兩個方面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做法。最后,系統地總結了國外做法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啟示,即需要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的調控系統。論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點,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區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與特點,第五章在介紹周口地區土地調控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資源管理調控存在的問題。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第六章在構建周口地區上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構成要素、運作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地區土地資源管理的具體措施,最后根據周口地區的城市發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與制度創新的幾點探索性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1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2研究綜述

        1.2.1國外研究綜述

        1.2.2國內研究綜述

        1.2.3國內外研究的簡要評述

        1.3論文的思路結構與創新之處

        1.3.1論文的思路與結構

        1.3.2論文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理論基礎及調控系統

        2.1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理論基礎

        2.1.1產權理論

        2.1.2地租地價理論

        2.1.3土地市場理論

        2.1.4土地資源配置理論

        2.1.5公共政策理論

        2.2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系統及手段

        2.2.1市場機制

        2.2.2政府調控

        2.2.3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2.2.4公眾參與

        第三章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國際經驗

        3.1市場機制調控土地資源的國際經驗

        3.1.1國外實施市場機制調控土地資源的實踐

        3.1.2國外經驗對我國建立土地市場調控機制的啟示

        3.2政府調控土地市場的國際經驗.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國際經驗

        3.2.2土地征購儲備制度的國際經驗

        3.2.3國際經驗對我國城市政府調控土地資源的啟示

        第四章 周口地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4.1土地資源利用結構

        4.2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

        4.2.1農業用地迅速減少

        4.2.2可預征地空間減小

        4.2.3城市建設用地增長很快

        4.2.4土地閑置量較大...

        4.2.5土地批租總量逐漸由粗放轉向集約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現多樣化

        第五章 周口地區土地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存在的問題

        5.周口地區土地資源管理系統

        5.1.1地區管理系統

        5.1.2開發公司管理系統

        5.2土地資源調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5.2.1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調控管理制度、體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與措施

        6.1構建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控優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區土土地資源利用優化模型的選擇

        6.1.2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目標函數

        6.1.3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優化方案

        6.2周口地區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管理創新..

        6.2.1確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結構

        6.2.2根據產業發展戰略進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區

        6.2.3實行城鄉一體化的土地管理機制

        6.2.4逐步實現全部土地有償使用

        參考文獻

        (二)研究方法

        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城鎮建設及其土地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筆者從小城鎮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國城鎮化中選擇小城鎮發展戰略的客觀必然性,并回顧了伴隨我國城鎮發展歷程中的土地問題的歷史演進。論文結合我國城鎮發展的現狀,著重對我國小城鎮建設中的重大土地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文章討論了城鎮建設中土地開發與管理的幾種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討了城鎮土地開發與管理的原則與方向,并嘗試對其成因作出論證。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實踐,以土地增減掛鉤管理為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學理性對策建議。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l)比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國外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包括市場機制調控的經驗和政府調控管理的經驗兩個方面。

        (2)針對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現狀與特點,系統地分析了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

        (3)在總結各種土地資源調控手段的同時,構建了一個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對這一模式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等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觀點,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優化與創新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課題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區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實踐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調控管理措施具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

        (五)可行性分析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生態平衡等功能后,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狀和發展存在共性,是有規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是一切城市社會經濟活動的物質基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是影響到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越來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資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整體環境的提升等方面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資源作為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需要從經濟、社會和環境多方面綜合考慮其利用效益,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最大化。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是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兩種必要手段,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資源的資產效應,實現優地優用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調控可以保證土地資源的利用符合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公眾參與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種有效機制,通過公眾建議和意見反饋影響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場失靈,促使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國土地資源調控體系還不完善,政府的調控力度不夠,特別是在一級市場上沒有實現壟斷,無法有力地調控市場供需,同時各種管理制度還不完善,既無法保障政府政策、規劃等的貫徹與落實,又無法有效地為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創造條件。并且公眾參與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公眾參與既沒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確和保障,也沒有具體實施措施。因此,我國土地資源調控的優化還在于政府職能的完善,通過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調控,又為市場機制正常作用創造平臺,最終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區土地資源調控系統是市場機制、政府調控、公眾參與三種機制的有機結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把握三種機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衡,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式能概括出來的,也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據實踐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深化。并且,一個成熟的土地資源調控系統,主要還是以完善的市場機制為基礎,通過市場的競爭機制、供求機制實現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項政策只是其補充,并且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府政策的變動只是對市場的微調,不會引起市場較大波動。

        目前,周口新區實行的是新區政府和開發公司二級土地管理系統,開發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礎開發和招商引資的職能。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一級市場調控乏力,二級市場存量過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強化土地利用規劃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儲備機制,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完善土地管理系統,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等具體措施,希望能對周口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優化具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識有限,論文對土地資源調控的具體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還缺乏可操作性,對各種調控要素的變化引起的土地市場的變化也缺乏系統的討論。而且由于數據有限,周口新區還沒有建立地價指數等原因,論文對土地資源調控優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還僅限于定性的描述,沒有進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隨著對實踐的了解和知識的深化能夠深入研究下去,彌補以上不足。

        三、研究基礎及進度安排

        (一)研究基礎

        本人自1990年開始一直在河南省周口地區各鄉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曾擔周口市淮陽縣的鎮長和黨委書記,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有過深入的研究,對農業區域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了解透徹,因而有能力完成該論文的研究工作。

        (二)進度安排 論題前期準備30天。

        相關文獻資料論證查閱、國家和地方政府涉農政策、法律法規研究、借鑒、分析,制訂出論題研究方案。

        論題調研實施150天。

        社會調研展開,調研資料、數據整理、分析、歸類卡片制作、確立本論闡述內容構架構思。 論題寫作形成150天。

        調研報告―――提煉形成論題初稿―――立論觀點、內容座談考證修正、正式文本形成。

        四、預期研究結果及本研究創新之處

        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是作者三年來一直在持續研究的重點內容,通過不斷的學習、借鑒、總結與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l)比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國外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包括市場機制調控的經驗和政府調控管理的經驗兩個方面。

        (2)針對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現狀與特點,系統地分析了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