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范文

        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

        第1篇: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范文

        [關鍵詞] 中小企業 信息化 SaaS PaaS

        SaaS,即軟件服務化,指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并通過互聯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在此模式下,企業不需要購買硬件服務器、軟件系統和帶寬,只需要支付租用費,通過Internet實現郵件系統、ERP、視頻會議系統等,并享受到相應的硬件、軟件和維護服務,享有軟件使用權和升級的服務,軟件廠商在向客戶提供互聯網應用的同時,也提供軟件的離線操作和本地數據存儲,讓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購的軟件和服務。

        據統計我國約有1200萬家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渡過其生存期之后,直接面臨擴大市場與降低成本的需求,因此對于IT系統和服務促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質量、降低運營成本,以增強其核心競爭能力的需求極其迫切。但由于受到IT預算少、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持人員、決策時間長等問題的困擾,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一直不高。對于許多中小型企業來說,SaaS是采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它消除了企業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需要,不失為解決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徑。

        一、SaaS模式的優點及現實可能性

        具體來說saas優點可概括如下:(1)服務的收費方式風險小,企業可靈活選擇模塊,備份,維護,安全,升級。(2)讓客戶企業更專注核心業務。(3)靈活啟用和暫停,隨時隨地都可使用。(4)按需定購,選擇更加自由。(5)可獲得準面對面使用指導。(6)在全球各地,可獲得7*24全天候網絡服務。(7)企業不需要額外增加專業的IT人員。(8)大大降低客戶企業信息化項目的總體擁有成本。

        在中國時下的經濟危機環境下,企業需要快速部署支持特定需求的軟件,同時盡可能降低IT支出,頻寬的提升讓符合上述要求的SaaS這種基于網絡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更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現實調查已表明,多年的信息工程建設,使我國寬帶、無線通信、3G等技術逐步成熟和發展,管理軟件開發也已日漸標準化,升級技術日趨成熟。由軟件開發商、電信運營商和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組成的SaaS生態鏈已經初步形成。

        二、SaaS模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SaaS模式支撐的應用內容的局限性。在中國,由于信用體系和誠信心態缺失的因素,大部分企業及個人都不會將企業和個人的重要資料存儲在第三方場所,或者利用公共平臺進行處理,這樣就使得很大一部分企業的應用,特別是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應用很少采用SaaS模式。

        2.SaaS模式能否滿足實際需要問題。實施SaaS項目不可能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畢竟,通過SaaS解決方案獲得的只不過是一個軟件平臺,是根據某些標準流程定制的,但對于具體的行業、企業來說,每個企業都有個性化需求,企業個性化需求總是在變化的,這必定導致不同的處理流程和所需的功能在細節上必定會存在不同的要求。

        3.與企業原各子系統的有效集成問題。SaaS存在數據集成上的障礙。企業信息化系統涉及了生產、銷售、營銷、客戶關系管理、財務、人力資源等方方面面的管理,這些管理子系統往往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分步開發實施的,為了能讓SaaS發揮出應有的潛力,與現有技術、現有子系統和數據庫之間實現無縫集成是一大關鍵,但SaaS廠商卻鮮有適合的工具來滿足這一需求。

        4.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影響問題。SaaS作為平臺軟件代表著適應特定環境的信息管理的流程,必然與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別問題,這就涉及業務流程重組(BPR)問題,是先進行業務流程管理重組再實施SaaS信息化建設,還是先上SaaS項目,一直困擾著企業信息化建設。

        三、SaaS模式實施中問題的解決策略

        1.技術開發與SaaS提供商資質方面。技術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術,而需要的技術必須:(1)成熟可靠;(2)具備可控制的成本;(3)提供個性化的業務單元模塊定制及其工作流定義方式,并提供相應靈活的數據分析模型,保證中小企業實現良好的業務連續性;(4)數據的分布式與集中式存儲相結合;(5)系統開發應基于需求的數據集成服務,即提供諸如數據剖析、數據清理以及多應用軟件間多向同步的服務,消除內部和外部數據之間的障礙,以使重要信息能夠根據需求在系統之間無障礙交流。

        2.面對眾多的SaaS軟件,企業應根據自身需求,有效選型與實施SaaS。(1)SaaS軟件本身需要兩年以上的成熟期,所以應選擇有多年運營歷史、眾多公開成功案例的SaaS服務商。(2)尋求通用SaaS軟件廠商的行業SaaS方案,以求更好的適用性。(3)避免通用的“傻瓜式”產品。企業的業務流程大都是個性的,傻瓜式SaaS提供固定功能和模塊,簡單易懂但不能靈活定制的在線應用。(4)獲得CEO的全面支持。(5)選用SaaS+PaaS。PaaS是SaaS技術發展的趨勢,PaaS能給客戶帶來更高性能、更個性化的服務。

        3.政府的參與支持方面。目前的財稅政策對SaaS模式不利,SaaS模式的軟件都是租賃,租賃服務費用在企業中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對一般納稅人的雙高企業軟件產品征收3%的稅,是國稅;而針對SaaS模式等軟件服務征收6%的稅,是地稅。政府應該看到,正是由于SaaS模式剛興起,所以給了國內SaaS公司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機會把SaaS做成世界領先水平,建議政府至少從產業政策上進行調整,從而促進SaaS模式在中國企業信息化中的推廣使用。

        總之,SaaS服務在我國正處在發展潛力巨大階段,用戶已經開始對SaaS模式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對這個市場的研究,必定給SaaS服務商帶來戰略性指導意義,給中小企業信息化帶來應用策略上的實際意義。

        第2篇: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范文

        【關鍵詞】 城陽區 民營經濟 對策 建議

        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青島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開始較早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也走在全國前列。民營經濟已經成為青島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半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22.8億元,同比增長11.7%,占GDP比重達到53.8%。本文選擇民營企業發展最快、數量最多的城陽區進行研究,闡述民營經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以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

        一、城陽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

        最近幾年,青島市民營經濟表現出規模增長、質量改善、作用加強的良好發展勢頭,已然成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保持穩定的重要力量。作為青島市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陽區民營經濟也在每年逐步的發展,民營經濟在城陽區經濟發展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例如2010年民營經濟實現稅收49.96億元,其中實現國稅收入29.24億元,實現地稅收入20.72億元,而2010年實現財稅總收入(不含海關稅)695573萬元,民營經濟稅收占總收入的71.83%,其中,總國稅387336萬元,民營經濟占75.50%,總地稅273487萬元,民營經濟占75.76%。

        二、城陽區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民營經濟發展思想觀念滯后

        一是政府部門本身的不足,部分部門和領導干部對民營經濟存在偏見,思想上有唯“成分論”的觀念,認為民營經濟就是個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在產業發展、金融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以國有經濟為主,民營經濟難望項背。二是城陽區民營企業自身的缺陷,很多民營企業在創業伊始,以民營企業擁有人的產權為基礎的家族式管理的經營管理方式,例如大多數民營企業也是采用這個方式,其產權制度具有顯著的家族化傾向。對于城陽區的民營企業來說,在創業初期這種模式也許是可行的,但隨著民營企業不斷的發展,企業已走出剛開始的創業階段,這種家族式的經營模式已經被驗證非常難得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2、民營經濟融資困難

        城陽區的民營企業的融資基本上是通過自己籌資、自己積累進行發展壯大的。城陽區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究其原因,一是民營企業自身規模小、實力弱、資本積累少,融資渠道單一。二是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不穩定性較大,銀行基于自身風險控制的原因,怕貸、惜貸、慎貸。三是銀行實行的抵押和擔保貸款制度,從銀行這方面來說,由于觀念和體制上的因素,中國銀行的體系主要服務于國有企業以及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然而很多民營企業缺乏獲得銀行貸款所需的一些條件。四是銀行出于風險的考慮,對國有經濟不怕貸大膽貸,對民營經濟不準貸的現象突出。從規模性指標來看,2008年城陽區民營企業500家總體表現為總額增長,增幅下降。與2006、2007年相比,營業收入總額增幅分別下降15.88和14.05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增幅分別下降23.05和9.9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增幅分別下降3.71和15.32個百分點;凈資產增幅分別下降32.14和12.5個百分點。

        3、民營經濟本身的不足

        城陽區民營企業大部分是以快速式、家庭式的方式經營發展的,然而這種模式存在著各種不足。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上“老婆管錢、親戚管賬、自己跑市場”的模式,制約了企業更高發展。法律意識淡薄,一方面少數經營者違法經營、制假、偷稅,另一方面不知依法自我保護,權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陽區民營企業自身的特點,進入民營企業的起點較低,加上城陽區從事民營企業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導致大多數民營企業本身在創立之初就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現為:起步要求不高,開始資本不足,低標準重復投資比較普遍;投資盲目性較高,追求目標短淺;職業素質不高,不正當競爭、以假亂真、破壞環境等現象經常發生;企業的發展缺乏長期的戰略和長遠的眼光;很多民營企業在人才引進上面遠遠落后于國有企業,存在“需要管理人才、需要技術人才、需要營銷人才”的狀況。

        4、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寬松

        城陽區對民營經濟市場準入、財政支持、稅收政策等方面有歧視,在“市場準人”上城陽區民營經濟的發展不享有公平待遇。至今,很多行業對民營投資即使沒有明文規章的限制,然而城陽區民營經濟在市場準入方面與其他成分的經濟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政策和制度差異。例如近3年,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萬元重獎納稅20強民營企業,拿出1000萬元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城陽區不僅獎勵較少,而且沒有完善的獎勵機制。城陽區政府部門出于自身情況的考慮,對民營經濟的依然采用“依權監管”的管理模式,很難過渡到“依法監管”上來,導致民營經濟投資的限制較多、手續較為復雜、話費時間較長,增加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交易成本。

        5、民營經濟結構過于單一

        城陽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導,加之城陽區資源的優勢并不是很明顯,投資民營經濟的項目過于單一,導致投資效率過于低下,不利于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大多數民營企業從事低附加值產品的簡單加工生產,處于整個產業鏈的底端。經濟結構的過于單一導致:民營企業包括的產業數量較少實力較弱,生產加工銷售模式過于簡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很多民營企業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而損失慘重;民營企業包括的產業行業比較單一,這不利于民營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據統計,城陽區民營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9057戶,占總戶數的92.70%。而股份責任制的公司占得比重較小;民營經濟包括的產業總量不足,城陽區民營經濟的總量不到工業經濟總量的80%。

        三、城陽區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加強政策引導

        城陽區應研究制定加快信息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切實落實城陽區已有的優惠政策、規定,建立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激勵約束機制,努力學習其他地區已有的取得一定好的效果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鼓勵和扶持地方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鼓勵引進信息化服務機構和軟件開發企業,加快城陽區企業信息化發展步伐,加大對城陽區民營經濟的財政支持強度,城陽區應根據市政府的財政預算安排在本級財政設立用于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發揮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杠桿作用。引導企業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努力減少CO?的排放。充分認識這次經濟危機對民營企業的影響,堅持以企業為本,保民生,促發展的思想,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氣候,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杜絕對民營企業亂檢查,亂罰款,亂攤派的現象,繼續對民營中小企業實施減稅政策,免征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同時,要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不斷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2、加強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城陽區應鼓勵民營企業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民營企業要發展,關鍵在于產品的質量,因此,民營企業要增強產品質量意識,不斷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城陽區應鼓勵民營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附加值,為市場提供一流的產品,同時要在企業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方面加強力度,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建設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民營企業爭創高新技術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加強技術中心建設,開展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中小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實驗設備共享等服務,加快推進由引進創新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轉變。

        3、加強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服務力度

        城陽區應大力加強對企業設立、生產經營等提供便捷服務,簡化民營企業創辦手續,簡化工作流程,清理不合理收費、亂收費等不合理的現象,建立民營企業技術支持平臺和操作性技能培訓體系,開展業務開發和管理知識培訓及咨詢服務;依托高等院校或中介機構組建若干民營企業培育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業務開發和管理知識培訓以及創業前、創業中、創業成功后的業務咨詢服務;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幫助民營企業及時了解國內外市場需求、消費變化,及時改進和開發適銷對路產品;開展民營企業信息化推進服務,指導和幫助企業選擇適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的研發、管理和市場開拓水平以及其他對民營企業提供有助于減少投資風險和增強競爭力的其他服務。繼續加強網絡信息化平臺建設,促進民營企業市場開拓。開展民營企業信息化推進服務,指導和幫助企業選擇適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的研發、管理和市場開拓水平。同時大幅度降低民營企業所繳納的雇員保險金額,城陽區應成立專項基金給予補貼或補助,解決眾多民營企業雇員的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4、加強金融支持

        城陽區應繼續加強引進金融服務機構,持續擴大信貸,成立由政府引導,銀行、擔保、典當、風險投資機構和民營經濟共同參加的融資服務組織,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對有訂單、有項目的民營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努力提高民營企業的信貸比重,城陽區應鼓勵商業銀行創新金融產品,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和民營企業集合貸款等,加大對產業鏈配套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快開展股份制公司股權出質工商登記業務,盤活一些民營企業的股權。建議鼓勵發展中小型民營銀行,充分吸納并活躍、規范民間資本的流通,變非法地下錢莊為合法民營銀行,以緩解融資壓力,彌補通過大型銀行融資的不足。城陽區探討民營企業集合債券發行,拓寬民營企業項目融資渠道,鼓勵民營企業引進戰略投資,改善民營企業的資本結構,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

        5、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建設

        城陽區應高度重視對民營企業家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大部分民營企業家因長期忙于公司業務,學習先進理論知識的時間不多,因此在某些方面跟不上當今發展的經濟趨勢,行為思想等方面過于陳腐,迫切需要及時補充新的知識,提高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分析能力,準確了解和預測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市場的發展前景,避免過于樂觀的估計形勢,作出不正確的決策,貽誤商機,建議對民營企業家進行不定期培訓和學習,以提高企業家的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城陽區應把人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構建以企業家為核心、以企業管理團隊和科技研發團隊為支撐、以技術工人為中堅的民營企業人才供應鏈。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訓體系、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和專家人才資源庫,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要加強軟件人才、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培養,切實保障城陽區民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茅于軾、張玉仁: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前景[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1(6).

        [2] 許崇正:民營經濟發展與制度環境[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3] 吳立平:關于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發展機制的思考[J].東南學術,2006(6).

        第3篇: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范文

        (①鄭州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鄭州450044;②鄭州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鄭州450044)

        (①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②CollegeofPhysicsandElectronicEngineering,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摘要: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已成為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河南省信息化發展進度呈加快趨勢。由于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逐年增加。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著工業、農業及城鎮信息化的融合,社會應用日益廣泛。但從全國信息化發展的視角橫向比較,河南省信息化整合和應用水平較低。文章中指出應從河南省信息化基礎建設入手,針對河南省“四化”同步發展的現狀及現階段信息化發展出現的短板,有針對性的對河南省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應著力解決的問題提出對策。

        Abstract:Informationizationisanimportantmarktomeasuretheoverallstrengthandmodernizedlevelofaregion,andishasbecome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theregionalcompetitiveness.Inrecentyears,thepace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obviouslyspeedsup.Becausethegovernment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it,theinformatizatio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hasincreasedyearbyyear.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zationindustrydrivesthefusionofindustrial,agriculturalandurbaninformatization,thesocialapplicationofitisincreasinglywide.Butfromtheperspectiveofhorizontalcomparisoninthenational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theintegrationandapplicationoftheinformatizationlevelinHenanprovinceislow.ThepaperpointsoutitisfrombythebaseconstructionofinformatizationinHenanprovince.Aimedatthepresentsituationof"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ousdevelopmentandtheshortboard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atpresent,thetargetedcountermeasuresto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informationization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areputforward.

        關鍵詞 :“四化”同步;現狀;存在問題;發展策略

        Keywords:"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izati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development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1-0021-03

        0引言

        信息化是衡量區域現代化的標志,是提升和帶動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國通信樞紐,“八縱八橫”的光纜主要干線有“三縱三橫”從河南經過,為信息化基礎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在規劃中以鄭州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在河南全省涵蓋、延及周邊地區,形成信息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等協調發展示范區、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力將河南省打造成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為實現這一宏偉的信息化戰略目標,河南省制定了加快信息化的總體部署,堅持近期重點與著眼長遠相結合,推進實施5大產業發展工程;推動智能終端、電子商務、新興業態、軟件、數字產業內容發展并與融入社會應用;包括了15個項目的4大示范應用工程,其內容涵蓋了信息技術在資源再生、生態環境構建方面的實施和成果轉化。加大推動信息化發展進程,以信息化產業為帶動,實現工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打造智慧城市,實現電子政務公開,將信息惠民政策向深度推廣。培育一批如洛陽軟件園、鄭州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集中產業區,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抓手提升信息化綜合指數。預計在2016年,河南省的信息化綜合實力有所提升,在全國排名位次前移。達到全省居民信息年均消費增長20%以上,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農業、城鎮建設、資源環保等相關產業的產品及信息消費年均增長20%以上[1]。

        為使信息化進程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河南省下發了多個指導性文件,為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主要包括:2013年底河南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促進四化同步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2014年9月的《河南省推進信息化促進信息消費實施方案(2014—2016年)》制定了:實施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推動網絡基礎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實施5大產業發展工程等一系列具體目標。[2]

        1河南省“四化”同步發展現狀

        “四化”同步的目標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與城鎮化協同發展、與農業現代化廣泛融合,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四化”同步發展新格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著力在“基礎、設施、應用”這三個方面。信息化要高于交通、能源、水利優先發展,從而帶動“四化”同步發展。在2014年基于我國31省(市、區)自治區的四化發展水平指數測算中,河南省的四化協調發展度為0.5615,局全國第23位。其中信息化發展指數為61.39,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INF)為0.14,位居我國第27位,由此可見河南省“四化”同步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空間巨大。

        1.1工業信息化現狀信息化時代特征應與工業化歷史使命相結合,是衡量信息化水平指數和信息化發展指數的指標。2011年,鄭州市獲批為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實驗區,洛陽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和湯陰縣的食品產業集聚區于2013年通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復核,稱為第一批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截止到2014年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3位、中部六省第1位。但也應該看到2012年信息化發展指數(Ⅱ)平均水平為0.653,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6.40%,但第一類地區的70.82%河南屬于信息化發展中低水平地區,2014年河南省工業化率為87.3,工業化水平指數(IND)為0.5,在我國排名第19位。兩化深度融合未來要取得重大突破,企業數控技術應用率不足50%。河南省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運用水平發展相對遲緩,工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自主研發水平不高,但有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工業信息化的融合技術。

        1.2農業信息化現狀2012年河南省被獲批為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立了中原農村信息港服務平臺,并依托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系統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形成統一的農業服務平臺。但截止到2014年,河南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得分為1.17,農業現代化水平指數(ALP)為0.55,局全國第13位。除仍存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不到位等情況,也存在由于農業信息化涉及到的管理部門諸多,在農業信息提供的統一協調和管理服務機制方面得不到及時的溝通和共享。各管理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存在信息壟斷現象、分割擁有現象,使得有指導性的信息很少。此外在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廣,特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意識和能力存在不足。信息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未能全面鋪開,現有的數字村鎮、糧食、畜禽等專業信息系統尚不完善。

        1.3城鎮信息化現狀2013年度,河南省的許昌、武鋼和靈寶三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在此之前,河南省就“智慧城市”的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的嘗試,如與中國移動正式簽署實施無線城市群的戰略目標。雖然截止到目前河南省的城鎮信息化發展效果顯著,但2012年河南省城鎮化率為42.2,低于全國城鎮化率10個百分點。2014年的數據顯示,河南省城鎮化率為42.43,城鎮化水平指數(UBR)為0.30,居全國第26位。信息化與城鎮化在融合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潛力巨大,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河南省在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和精準化發展方向已然明確。已啟動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推動信息公開、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構建城市社會服務網絡和公共服務平臺。但智慧城市規劃方面,尚未建立統一的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和時空信息云平臺。

        2河南省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電子政務共建共享意識不足政府的電子政務公開及惠及民生領域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意識有待加強。信息化資源的透明和公開一方面可以提升公眾對政府的信賴程度,另一方面促進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目前還仍然存在,河南省各級政府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化平臺存在自成體系、重復建設、信息共享不均等現狀,行政機關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運行模式和行政習慣,缺少全省同一層面,互通共享的城市信息化服務平臺。此外,信息公開對許多機關和許多人來講還不太習慣,城市管理與信息化融合度較低,仍存在不同利益主體不斷博弈、不斷磨合的過程。隨著2015年簽訂的“互聯網+”項目的實施,河南省政府旨在將各級政務統一整合入微信,微信平臺同時提供醫療、便民生活、出行等各類信息,為民眾提供生活便利,也為政府探索社會治理提供新模式和示范作用。

        2.2人員配備薄弱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務院直屬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河南省設有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擬訂并組織實施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市縣級絕大部分設有工信局。但目前存在縣級工信系統中,其信息化管理能力比較薄弱。基層本身工作人員缺乏,甚至出現基層信息工作人員身兼數職或調動部分信息化人員充實到其他工作中去。信息化在實際工作和落實中顯得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信息機構薄弱,與其他三化相比較,分管工作太多,人才、部門不夠。權利職責不對等,工作重點沒有落到信息化上。隨著河南省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這一局面將會緩解并解決。

        2.3政出部門,管理機構職能模糊例如,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的焦點之一是智能城市的建設,作為關注熱點,與其相關的部門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廳、工信廳等都在設試點。部門之間職能如何界定至今沒有明確界限。對此,這些“智慧城市”試點之間有什么關系,到底誰負責“智慧城市”的管理,令人無所適從。因此盡快理順和理清信息化管理機構,切實為信息化建設選定當家人,打破各部門保護。避免出現各部門間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思路開展工作,沒有形成信息化工作的合力。

        2.4核心技術方面缺乏國際競爭力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等信息化核心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有限,應組織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步伐,提高核心競爭力,避免出現“買來”的信息化。

        3河南省信息化發展對策

        3.1提升“兩化”融合水平以產業集聚區和龍頭企業為依托,注重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再造和商業模式創新,面向機床、汽車及零部件、電工電器、冶金礦山、鑄造等重點領域智能制造需求,重點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推廣智能制造生產模式,加快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實現生產智能化。創新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專項。積極培育發展網絡制造新型生產方式,推動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制造資源開放共享,實現產品設計,生產出智能化產品。

        3.2實現農業信息化信息化應帶動農業提供效率,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實現頂端分散、加強技術、降低成本。在尾端解決信息化應用問題,加快最后一公里(農村信息站建設)。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專項,依托黨員遠程教育系統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6]做強做大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形成一批電子商務應用示范村、示范鄉鎮、示范縣(市、區)。同時加快信息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重點完善現有的數字村鎮、糧食、農機調度、畜禽等專業信息系統。

        近年來,河南將信息化手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移動利用自身優勢與各級農業部門聯合,打造了“農業云”,推出了“農信通”、溫室大棚智能管理系統、“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信息平臺等眾多信息化解決方案,為全省廣大農村和農民搭建了信息化溝通和致富的平臺。目前,“農信通”業務覆蓋我省400多萬農戶,月均涉農信息1.2億條,語音咨詢服務5萬多次。

        2015年初,河南省農業廳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簽署共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在農業電子政務云平臺建設、農業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農業物聯網建設、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農業應急信息化平臺建設等八項惠農工程方面開展合作。

        3.3帶動城鎮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加快電子政務工程建設,打破壁壘政務公開。《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把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作為促進信息消費的一個重要抓手。而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的關鍵在于電子政務的服務創新。如果說電子商務構成了橫向信息流,電子政務則構成了縱向信息流。縱向信息流的暢通又能促進橫向信息流的便利。只有實現信息流的平衡發展,才能大幅度提升我國信息消費的總體水平。

        一些地方搞的電子政務大多數還屬于把政府的文山會海搬家到互聯網上,打開政府網頁,幾乎很少有與網民互動的成分。移動信息的電子政務更是有待填補的空白。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網民的信息界面更多地轉移到手機上來。可是,打開手機界面,微博、微信、QQ等信息服務軟件一應俱全,卻無法找到電子政務軟件的圖標。

        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政府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做出樣子。與電子政務相關的必要投入不能因噎廢食。電子政務在信息安全、軟件開發、呼叫服務、設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有相應的投入。政府在電子政務領域的各項投入有助于提升河南省信息消費的整體水平。

        此外,科學有序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數字化、網格化和精準化。實施惠民工程,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則重點推進就業、社會保障、養老服務、醫療衛生、教育、食品藥品安全、旅游、文化、信息交流無障礙等領域信息化建設,[7]建設應用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3.4提高信息消費水平信息消費包括信息產品消費、信息服務消費和間接帶動的其他領域的消費三個大類。據2013年1月至6月信息消費狀況統計,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將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

        實施信息消費內容發展工程,聚焦視聽新媒體熱點領域,突出發展動漫游戲、網絡視聽、數字內容等優勢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業務內容,推進視聽節目內容在多種媒體形態及多屏幕間融合發展。

        3.5政府出臺政策引導,進一步加大支持引導力度。在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支持信息化發展、促進信息消費政策的基礎上,省直有關部門、各地政府應,研究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在承接產業轉移、優化行政審批、研發關鍵技術、配置要素資源、財稅政策支持、規范市場秩序等。

        3.6實施新興業態發展工程,加快形成信息消費新的增長點。持續加強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技術應用,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管理體制。堅持引進龍頭企業與培育河南省企業并重,突破關鍵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數據樞紐。為產業集中區啟動資金引導,提供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特色軟件園區,著力引進一批有競爭力的軟件骨干企業。

        省政府推動與三大運營商集團公司簽訂新一輪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應用、共同打造智能手機產業基地等領域加強合作。未來五年三大運營商計劃投入1120億元用于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省信息化專項資金從2013年起增加至5000萬,運用專項資金對兩化融合、電子信息及軟件、物聯網等領域的重點項目進行支持。2013年共支持項目47個,帶動相關企業和單位投資49881.1萬元。其中已經完成了鄭州和開封的電信同城業務。2014年在鄭州設立了“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使河南省躋身國家十大網絡交換樞紐行列,同時擁也有了自己在信息和通信領域的“門戶”,鄭州的全國信息集散和通信交換樞紐地位已然確立。2015年全省在信息通信領域全面推動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網絡設置普及和推進、實現城市光纖入樓到戶,農村地區寬帶進鄉入村,寬帶提速能力省內城鎮達20Mbps,省際帶寬增容至6000Gbps,計劃至2020年實現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寬帶接入能力省內城鎮達50Mbps以上,省際帶寬增容至10000Gbps。2015年3月河南省與騰訊公司簽訂了“互聯網+”工程,是將信息通信技術與其他各行業融合的升級,以鄭州作為樣本,將在智慧城市、民生和產業等領域探索,并向周邊城市和省級城市擴展。

        綜上所述,河南省大力信息化發展的目標是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經濟增長點,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在此過程中信息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對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具有滲透和拉動作用。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深化,信息正在成為與勞動力、土地、資本同等重要的要素資源,信息化正在并將不斷給傳統的生產、流通、消費流程帶來革命性變化。

        政府對信息化的重視應在政策、機構、投資、人才等實際工作中加以體現,用信息化的思維來建設信息化。也只有信息化才能推進隸屬于信息化的管理范疇,才能帶動工業、農業和城鎮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河南省應加快在信息基礎建設上的投入,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促進“四化”同步發展的意見[R].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14,03:18-24.

        [2]河南省推進信息化促進信息消費實施方案(2014—2016年)[EB/OL].dzzw.cqyc.gov.cn/art/2014/10/9/art_3991_75239.html.

        [3]丁永建.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決策探索,2013,07:27-28.

        [4]葉海智,舒敏,吳忠良.河南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05:96-97.

        [5]陳永光.加快河南省信息化進程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4,3:121-150.

        第4篇: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范文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雖然隨著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和前景依然看好,有望克服拉美一些國家所經歷的“中等收入陷阱”,在不遠的將來做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并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實現“強國福民”,即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

        根據世界歷史發展經驗,經濟中心的轉移必然帶來相應學術中心的轉移,這是不僅是因為經濟中心會成為廣受關注的研究對象和實踐場所,而且新興經濟中心的本土學者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會逐漸上升。20世紀的美國伴隨形成全球經濟霸權而確立其世界學術中心地位的歷史就是鮮活的例子。本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經濟和學術的世界影響力也日益增強。關于曾宣稱歷史終結的所謂“華盛頓共識”的式微和近年來對中國模式的熱議,就是國際專家學者關注的宏大歷史敘事。

        不可否認,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是基于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學習借鑒國際理論和經驗,積極融入全球經濟的歷史性探索,并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通過“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經濟體制改革,即在先農村后城市的分步推進、先“特區”試點示范后逐步復制推廣以及價格改革的“雙軌制”過渡體制等改革政策實踐,逐步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提高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的比重和效率,在較短時間內減少了改革的摩擦阻力和經濟成本、實現了整體經濟效率的帕累托改進;另外通過“增量式”的市場體系構建和相應激勵約束機制的不斷完善,極大激發了經濟要素的創新創造活力,使經濟的價值創造效率和效益空前提高。這些改革發展舉措都是對制度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是創造性豐富和發展。當然,也不可避免存在制度經濟學上的“路徑依賴”和“鎖定效應”,在某些方面和領域形成后續改革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改革的成效。與此相伴,中國的對外開放事業也通過采取區域性“優先發展”和產業領域的漸次開放策略,不斷發揮我國要素稟賦等的比較優勢和有關區域的區位優勢,并逐步實現市場空間和產業領域在時序上的漸次開放,采取優勢資源優先聚集發展的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策略,逐步演進到均衡發展的新局面,拓展了參與國際資源配置的市場空間,通過經貿往來和投資合作,構成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毋容置疑,中國是改革開放的收益者,關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和政策實踐的探討將也必將日趨具有世界意義。

        當然,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伴隨著特定的發展階段,在積極推進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的同時,成功推進經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結構性轉型,逐步實現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空間結構優化,使經濟發展的優勢不斷累積、經濟增長的潛力不斷釋放。當前,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支撐國內經濟轉型發展和基于勞動力要素比較優勢的人口紅利趨于下降。與此同時,土地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和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日益增強,以要素市場化和投入量增加為標志的要素驅動型改革發展難以為繼,因而必須轉向創新驅動型發展新階段,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在更高基數下趨于下降,而對包括生態環境、精神文化、民生幸福等元素在內的經濟增長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當前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就是我國面對發展新形勢、新階段、新情況、新常態,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經驗并借鑒國內外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引領我國“十三五”乃至今后相當一段時間改革發展事業的新希望、新要求、新思想。所以,中國的改革發展的理論和政策實踐既具有世界意義,也立足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實踐,并與時俱進、動態創新發展。如為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發展,曾提出新型工業化的概念,基于經濟空間優化和人口空間分布調整、體現生態(環境)、人文(教育)、智慧(信息)特征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概念。可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充分體現了國際借鑒與中國國情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干中學引發的后發優勢,和消化引進吸收并結合中國特色的再創新,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無疑是國際理論政策和經濟全球化的收益者。

        二、逐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前景”創想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引領的新階段。一方面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引發的深度經濟結構調整尚未結束,中國經濟運行必須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而相應調整發展模式,而外部可以借鑒的理論政策和實踐案例資源趨于枯竭,進入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中國經濟自身亟需進行理論和政策創新;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中國經濟政策實踐的示范意義和“溢出”效應擴大,國際社會期待中國智慧,希望從中國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實踐中獲益,這就對我們政策理論研究的同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國大力加強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原因所在。

        可以說,世界經濟已步入需要中國引領的新一輪“再全球化”新階段,中國的理論創新既充滿希望、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再生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正如當年歐洲文藝復興中的“美第奇”效應一樣,需要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外來先進文化交叉融合再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人類未來提供中國智慧創新“解決方案”,而且這種解決方案不僅要立足自身發展,破解發展瓶頸和難題,而且要放眼全球,直面人類全球化、現代化發展所面臨的共同挑戰,著力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冷戰結束后的日裔美國學者傅山提出的宣告西方模式大獲全勝“歷史終結論”和亨廷頓曾預言的“文明沖突論”,到國際新儒學代表人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基于德國學者哈貝馬斯“對話理性”理論而倡導的“文明對話論”,再到中國學者提出的“文明互鑒論”,進而提出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要求,無疑是中國智慧對人類發展思想的創造性貢獻。

        當前,國內外經濟正在經歷結構性大調整、歷史性大變革。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提出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試圖轉嫁危機走出困境,不僅面臨使美元因面臨“升降兩難”的“特里芬”之謎的困境而國際霸權地位下降,而且也暴露出其民主制度本身存在的內在缺陷導致政府“財政斷崖”風險危機;日本以鄰為壑以求自保的所謂安倍經濟學,所釋放出的貨幣寬松至負利率的“毒箭”,也未能使其經濟起色好轉;在歐洲不僅幾經折騰的歐元區內發展不平衡的不同國家曾驚現退出歐元區的危機,現如今作為金融大國的英國也面臨脫離歐盟的公投,失去向心力的“雙速歐洲”可謂若隱若現;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金磚國家也遭受資源價格波動下跌嚴重沖擊;中東石油國家不僅面臨資源價格下跌、石油美元回流美國的壓力,個別國家還飽受內亂和戰火之苦,引發的難民危機還殃及歐洲等地;氣候反常變化,國際疫情頻發等等。人類社會正面臨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世界經濟的新挑戰和國內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新要求,適應經濟新常態,應對長期依賴凱恩斯學派需求管理的宏觀經濟政策所積累的結構性產能過剩等負面效應,借鑒西方“供給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和美國經濟學家拉弗等供給學派的思想理念,提出宏觀微觀相結合中國特色結構性“供給側”經濟政策改革方向,即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供給模式,謀求改革和創新紅利,主要包括:通過差異化財稅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轉型調整和優化升級,改革商事制度,復制推廣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善營商環境和服務體系,激發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開拓市場空間,重塑市場經濟生態。當前的關鍵還在于打造與趨于強化的約束條件相對應的激勵機制,使市場創新活力競相迸發。這些政策措施必將推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新境界,跨界融合創新的局面已經展露曙光,文化創意、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和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業態也呈現蓬勃發展新氣象。著眼于“富余”產能國際轉移合作的“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也已初見成效,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鐵和核能已經走出國門,不斷落戶。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合作中也要著重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些理念不僅在國內發展中需要堅持,在中國引領新一輪全球化的今天更應反映在國際經濟“互聯互通”和“互利共贏”的合作發展中。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國內不同地區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文脈歷史淵源,促進國內外統籌協調發展,按照生態經濟模式,循環高節約利用國內外資源,參照我國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與新興工業化相結合的發展思路,促進國際產能合作伙伴國家健康永續發展,同時注重將產能轉移合作與開拓新興產業國際發展空間相結合,而不能只是將傳統富余產能簡單轉移,而且還要注意尊重合作伙伴特色文化和生態多樣性、善于發現并吸取他人優點,促進和諧協調、共榮互惠發展,為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家園而不懈努力。

        三、尋求經濟學研究突破的“理論創新”嘗試

        在經濟理論創新方面,中國的經濟學家們也不甘落后,呈現積極創新的昂揚面貌。北京大學教授、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提出了強調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促進產業升級演化的《新結構經濟學》。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教授著眼金融行業發展新趨勢曾提出《大金融》學說。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財政部科研所原所長賈康研究員為代表的經濟學家群體力圖創建的中國特色《新供給經濟學派》,并為我國推出“供給側”改革政策做出有益貢獻。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學家突破性創新的大膽嘗試,對中國學者進行理論創新具有標志性示范意義。與此同時,海外知名學者,如曾提出“歷史終結論”的傅山教授開始反思美國模式、華盛頓共識中的忽視政府作用一些弊端,從而對中國政府在創造經濟奇跡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予以肯定。法國學者皮凱蒂在其享譽世界的名著《21世紀資本論》中更是揭示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所蘊含的資本和勞動深層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內在矛盾,而國際學界對拉美“中等收入陷阱”和德國及北歐其它國家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不俗表現也對社會福利政策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思考。有基于此,本人作為國家首批高端宏觀經濟智庫試點單位的一員,結合自己的觀察思考,在此不揣冒昧,提出本人認為值得關注和持續研究、初步設想包括下述創新要點在內的“新宏觀經濟論”學術命題,供各位學界先輩和同仁批評指正。

        (一)造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GDP”概念

        在經濟學通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概念基礎上,以中國新近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中國引領新一輪“再”全球化的宗旨,迎接“人類共同體”的未來,倡導“新GDP”發展概念框架,即“全球發展推動(GLOBAL DEVELOPMENT PROMOTION)”,并將五大發展理念核心要素融入到“新GDP”經濟核算體系之中。

        (二)基于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的“新PPP”模式

        當前中國政府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借鑒國外理論和實踐推行的政府與市場協同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發展概念,局限于具體投資項目的公共資本和社會資本結合,而國資委倡導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僅限于微觀市場主體企業層面的不同性質的股權合作關系。我們不妨從經濟學界關注的更加宏觀的經濟模式框架訴求出發,將PPP概念擴展到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的“新PPP(PUBLIC-PROFITABLE CPHILANTHROPIC)”模式框架,其中PUBLIC公共部門代表政府,PROFITABLE代表盈利部門的市場,包含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比單純的PRIVATE更加符合中國實際,含義更為貼切,而用公益PHILANTHROPIC置換PARTNERSHIP,將突破政府與市場關系的二元思維,進而拓展到涵蓋由PHILANTHROPIC延伸的非政府、非盈利的社會公益機構等,在國內外對政府與市場關系進行的大量研究基礎上,如強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有機結合的同時,更加注重政府對包括社會保障、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等在內的社會事業的發展的政策扶持,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更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及培育更多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企業等,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有機聯系、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三)適應新型產業形態的“新金融”理論

        第5篇: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范文

        一、前言

        發展綠色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對于有效應對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不穩定的形勢,以及我國行業結構轉型和金融改革提速的經濟金融新常態,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綠色金融是綠色經濟的核心和?恿Γ?發展綠色金融,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推力。2006年,自興業銀行引入綠色信貸業務,綠色金融在我國出現并實現井噴式發展。2015年以來,國務院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人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等眾多關于綠色金融的頂層制度設計、規范文件相繼出臺,為綠色金融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鑒于綠色金融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壯大,業界紛紛將2016年稱為綠色金融元年。據中國銀監會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已達7.26萬億元,占我國貸款總規模的9%左右1。據統計,2016年我國綠色債券發行量達到2052億元,位居全球第一,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另據估算,2015年至2020年期間,我國綠色融資需求為15萬億至30萬億元,可以預見,綠色金融將成為我國未來的一個重要金融業態存在。受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影響,從2006年至今,商業銀行依然是我國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的主體。目前,雖然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綠色金融債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創新,但仍然存在綠色金融產品單一、數量少的問題。此外,大多數商業銀行至今未建立起與綠色金融業態相適應的戰略規劃、組織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人才團隊等問題。未來,隨著綠色金融業態走向成熟,我國商業銀行將愈發重視、大力布局綠色金融市場,并進行與之相適應的經營理念、組織機制、產品機制的變革改造。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組織架構創新轉型的成功經驗來看,通過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將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雖然國內外學者對綠色金融進行了大量研究,至今仍未給出綠色金融的統一定義。發達國家在界定綠色金融時,主要從綠色金融與市場、金融業發展的關系入手,側重于從綠色金融對生態資源配置、全球氣候變化及與之相對應的技術變革的積極作用視角定義綠色金融;發展中國家主要從綠色金融對綠色經濟資源的市場調配方面定義綠色金融。目前,我國關于綠色金融最權威、應用最廣泛的定義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3。關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曹軍新(2016)從公共資源的多層次跨界合作視角指出,我國發展綠色金融主要面臨頂層制度設計乏力、金融機構動力不足、財稅激勵作用不明顯等問題。隗斌賢(2016)和俞嵐(2016)指出,綠色金融創新不夠、產品單一、標準不完備、系統風險防控經驗缺乏、人才較少、金融生態環境不利、監管能力不足、政策法規滯后、配套支持體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約綠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麥均洪和徐楓(2015)運用聯合分析方法證明了金融機構積極性缺乏,“盈利能力”、“行業特征”以及“外部監管”是制約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研究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探討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時,李淑文(2016)研究了興業銀行的若干綠色金融創新實踐,提出了接軌赤道原則、推廣綠色信貸機制、培養綠色金融人才等有益建議。胡春生(2012)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認為,建立完備的制度框架、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合理的頂層制度設計、有效的市場機制和產品及業務創新模式是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有效路徑。李曉文等(2012)、馬駿(2015)、翁智雄等(2015)等學者研究了國外發展綠色金融的經驗,提出了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具體建議。也有學者從推動綠色金融立法、降低信息不對稱、完善政策激勵支持體系、培育中介服務體系、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引導作用等方面出發,給出了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思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2016;辜勝阻等,2016)。目前,我國尚未有關于商業銀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系統化研究,本文的研究,對于商業銀行拓展綠色金融業務、組織架構調整、戰略創新轉型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的意義及可行性分析

        (一)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的意義

        1.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是商業銀行應對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2015年以來,綠色金融在我國發展飛速。各商業銀行在不斷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儲備和營銷綠色信貸項目,發行綠色金融債的同時,紛紛試水與碳金融領域相關的業務創新,制定綜合化全方位的綠色金融融資解決方案;我國大部分券商積極將綠色金融納入公司經營戰略,爭相獲取綠色債券承銷資格,發行綠色債券,設立環保產業指數,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成立了綠色金融事業部,搶奪綠色債券市場蛋糕。同期,基金公司、各類投資公司也在大力摸索綠色金融業務。作為我國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主體,雖然商業銀行不斷將各類資源向綠色金融業務傾斜,但是有關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業務的戰略和信貸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管控不精準,綠色金融項目內部評估不專業,綠色信貸產品創新力度不夠,熟識綠色金融業務的人才儲備不足,綠色信貸業務的研發、生產、銷售分散在商業銀行各個部門等問題大量存在。未來,隨著綠色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這些問題將成為制約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因素。成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集中建立與綠色金融體系相關的業務規劃和政策、組織機制、產品目錄、項目團隊,并集約人力、物力資源,將是商業銀行解決上述問題,迅速搶占綠色金融市場的可行選擇。

        2.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是商業銀行推進戰略轉型的現實需要。經濟轉型與金融轉型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經濟轉型是金融轉型的依據和前提,金融轉型是經濟轉型的動力和推手。當前,我國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生態文明。與發展綠色經濟相對應的,商業銀行在推進改革轉型時,必須將綠色金融的因素考慮在內。2003年以來,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等在內的我國眾多商業銀行紛紛進行事業部制改革,以期打破銀行總分支垂直化鏈條組織的層次,通過條線式、工廠式管理提升業務專營性和管理效能。從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事業部制改革的成效來看,對某些優勢業務、新興業務、產品、行業、區域、策略、市場設立事業部,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競爭力。為了適應綠色經濟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改革,同時為快速搶占綠色金融市場,降低綠色金融業務風險,商業銀行通過借鑒同業或自身設立事業部的經驗,專門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將成為現實選擇。

        3.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是商業銀行實施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的可行選擇。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金融進入新常態、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互聯網金融和移動金融業態快速發展、銀行業同業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紛紛探索有效發展路徑和可行生存空間。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發展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經營策略和重要共識。通過專注并做大做強做優比較優勢業務,實現特色化、專精化發展也得到中小商業銀行的認可,如寧波銀行專注于中小企業貸款、南京銀行專注于債券市場業務、哈爾濱銀行專注于小微業務和對俄業務,這三家銀行通過做精做優比較優勢業務,形成特有資源稟賦,實現了快速發展,得到了同業認可。隨著國內外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綠色金融市場將愈發壯大,通過堅持做綠色金融業務形成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發展的比較優勢已成為可能。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是商業銀行深耕細作綠色金融業務的較優選擇。因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從而在綠色金融領域形成比較優勢和特色資源稟賦,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此外,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還具有其它的優勢。第一,有利于提升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管控效能。綠色金融事業部擁有事業部共同的優勢,即健全而專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完善而定制化的業務審批審查流程,有利于化解和控制與?G色金融業務相關的市場風險和業務風險。此外,綠色金融事業部的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相對集中、風險管理人員更加專業,貫穿于綠色金融業務各個環節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相對健全科學,將大幅提升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水平。第二,有利于提高經營管理服務效能和水平。綠色金融事業部垂直化、集約化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將有效縮短管理鏈條,更加貼近綠色金融市場,有利于綠色金融產品個性化定制、專業化營銷,也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和對綠色金融市場變化的靈敏程度,更好地實現以綠色金融客戶為中心設計、研發、銷售產品。此外,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還有利于提供專業化、流程化、模塊化的專業金融服務,為綠色金融融資需求設計全方位金融服務方案。第三,有利于壓降成本。綠色金融事業部通過獨立核算、“內部轉移定價”,使成本細化到部門、崗位、產品,實現動態考核綠色金融產品、崗位、業務績效、盈虧的可能,從而降低了部內的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

        (二)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的可行性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擁有豐富的設立事業部的實踐和經驗。自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事業部制在歐美出現后,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關注并試點事業部制。2002年,工商銀行組建了專營票據業務的票據營業部,部內實行獨立核算,被認為是我國商業銀行事業部改革的最早嘗試。2004年,包括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進行零售業務事業部試點,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在股份制改革后也開始事業部改革。目前,包括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等我國各類商業銀行紛紛在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涉農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等業務領域進行了事業部改革。總之,我國商業銀行在事業部制改革方面擁有大量成熟的實踐,為商業銀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提供了經驗借鑒。

        2.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可通過整體推進和局部突破兩種形式實現。對于未進行事業部改革的商業銀行來說,可以避開對商業銀行現有傳統組織架構和分支機構的改變,在總行單獨設立綠色金融部。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后,商業銀行可將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業務劃歸綠色金融事業部。綠色金融事業部的設立既能成為商業銀行試點事業部的有效舉措,也能促進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對于已經進行事業部改革的商業銀行,可在現有組織架構的基礎上增設綠色金融事業部。對于正在或即將進行事業部改革的商業銀行,可在組織機構改革框架內增加綠色金融事業部即可。

        3.綠色金融業務較易被分割出來。自2006年以來,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環保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紛紛出臺了關于綠色金融業務的產品目錄、項目目錄、技術目錄,如《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VOCs防治領域)》、《中國銀監會關于印發綠色信貸指引的通知》(銀監發〔2012〕4號)、《綠色制造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對綠色金融業務的邊界作了清晰地劃分。此外,部分商業銀行、學術機構也都制定了綠色金融產品目錄,如在我國“第二屆綠色設計與制造論壇”中,公布了108類綠色設計產品,覆蓋建材、化學品等14個行業。總之,綠色金融事業部開展的綠色金融業務能清晰地從商業銀行現有業務中劃分出來。

        三、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界定、目標定位和設立原則

        (一)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界定

        商業銀行設立的綠色金融事業部是指,商業銀行內部以綠色金融業務為依據,將與綠色金融業務相關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部門、人員、產品整合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組織結構形式。綠色金融事業部專營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作為利潤中心,實行獨立核算。依據業務發展需要,綠色金融事業部可適時設立區域分部,分部及其人員管理、經營核算歸口綠色金融事業部。

        (二)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目標定位

        綠色金融事業部主要為綠色金融相關的機構客戶、公司客戶、私人客戶辦理綠色信貸相關的業務。

        1.綠色金融機構客戶指需要進行包括城市綜合基礎設施項目,污染防治項目,環境修復工程,煤炭清潔利用項目,節水及非常規水源利用項目,尾礦、伴生礦再開發及綜合利用項目,工業固廢、廢氣、廢液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及循環利用項目,清潔交通項目,清潔能源項目,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等與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工程項目,并需要融資支持的機構客戶。

        2.綠色金融公司客戶包括實施節能技改的企事業單位,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程項目公司,節能減排、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公用事業服務商,能源公司,清潔能源項目開發與服務公司;也包括從事綠色金融業務的同業綠色金融企業,如綠色金融保險、證券、基金公司。

        3.綠色金融私人客戶包括擁有綠色金融消費意識或經被營銷誘導消費綠色金融產品的私人客戶。

        (三)綠色金融事業部的設立原則

        1.堅持以綠色金融客戶為中心、以綠色金融市場為導向。綠色金融事業部的各項業務開展、產品創新、服務提供必須以綠色金融客戶的融資和服務需求為中心,滿足綠色金融客戶不斷變化的差異化需求,同時適應我國及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趨勢。

        2.堅持經營風險與經營收益相平衡。在綠色金融事業部內部各層級、各部門、各崗位之間,有效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資源及經營目標任務,實現綠色金融事業部內的責任、權力、費用相統一。專門針對綠色金融業務建立完善統一的風險和資本計量模型、會計和成本核算標準,實現綠色金融事業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進而建立常態化的高效運營機制。

        3.堅持服務領域、產品技術、產品研發、服務流程的集約化與專業化。商業銀行在內部統一綠色金融業務資源、專家人員、物力資源和專業化的服務資源,為綠色金融客戶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特色服務。通過不斷優化業務流程、減少決策鏈條、提升管理效能,開展一體化、分類型、分層次的業務辦理和經營管理,實現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資源配置最優化、管理效能最大化。

        四、綠色金融事業部制度設計

        (一)組織機制設計

        1.組織機制設計。根據綠色金融事業部的服務客戶對象,專業化管理服務,不同產品研發、生產營銷,風險管理等經營開展需要,需要在綠色金融事業部部內設置包括綜合管理部、風險管理部、運營管理部、公司服務部、零售服務部、產品營銷部等二級部門(詳見圖1)。各個二級部門的工作職能見表1。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科技管理由商業銀行總行提供,必要時,事業部也可建設自己的科技開發支持團隊和科技系統。

        2.運行管理機制設計。一是建立“集中決策、分散經營”的決策管理機制。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組織架構應具備前臺大市場、大營銷、交叉銷售,中臺大運營,后天大集中的思路,明晰規劃前中后臺部門的職責分工,實現前臺部門高效競爭、貼近市場,中臺部門高效支撐、信息化運轉,后臺部門高效服務、有序支持。二是建立“獎賞有別、權責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綠色金融事業部應建立以價值為導向的激勵考核體系,應被授權相對獨立的人力資源管理權限,必要時事業部HRBP可由商業銀行總行派駐,應具備開展業務需要的自主選聘、定崗、定薪等人力使用管理職能,以充分發揮職位管理、薪酬安排、績效考核的突出作用,實現以崗定級、以級定薪、以績定獎、以績定遷,并營造能進能出、能上能下、雙向遷徙的能力;應不斷完善考核體系,統一規劃、制定、下達業務經營需要的內部收益計劃、成本核算指標、薪酬分配與考核指標、業務發展指標、經濟資本回報指標,并把上述目標任務和業務指標直接與部內二級部門、崗位人員的經營績效掛鉤;應對二級部門和管理層人員實施綜合績效考核和關鍵經營管理指標考核,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對部內二級部門進行全面、合理、科學的評價。三是建立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儲備機制。綠色金融事業部作為獨立核算的主體,應格外注意對綠色金融專家人才的引進,對基層業務人員的培養,注重加快培養具有專業化、復合型的人才隊伍。四是建立綠色金融業務立體化、精細化的交叉營銷體系。綠色金融事業部應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對公、對私綠色金融客戶全方位、層次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構建一籃子的產品營銷服務體系;應為不同類型客戶創新定制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滿足綠色金融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五是建立精細科學的全面成本管理機制。綠色金融事業部應實現成本核算管理的精準化,將資本成本、管理成本、資金成本等納入成本核算管理、費用全口徑管理之中,并對部內的產品、業務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六是建立高效精細的運營機制。綠色金融事業部應以客戶價值創造為抓手,對運營流程進行優化再造,力爭建立最快反應速度、最優服務體驗的運營機制,部內業務部門在必要時可采用項目制、工廠制,以實現流程高效、制度合理、信息對稱、協同有力的運作。此外,綠色金融事業部還應根據業務開展需要,建立精細化的客戶管理機制、先進合理的科技系統支持體系等便于高效運行的體系。

        3.風險管控體系設計。一方面,構建“分級授權、相互制衡”的風險管理機制。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的一個優勢是能統一管控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綠色金融事業部穩健運行的關鍵也是能不能合理設計出一個科學計量、合理劃分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議綠色金融事業部側重經營風險防范,在商業銀行總行規定的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限額約束下,管控業務層面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建立事業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綠色金融事業部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和獨立核算,因此,必須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包括制定科學的風險偏好,建立合理的業務授權體系,制定完善的?I務管理辦法和管理流程,建立完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領域的識別、計量、監控體系,并將風險管理前移,形成高效合理的風險識別機制,實現全事業部、全方位、全流程風險管控。必要時,可在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設立首席風險官,統籌事業部風險管理。

        五、綠色金融事業部產品設計

        商業銀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后,可借鑒國內外關于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開展相關業務。結合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環境及綠色金融事業部的經營目標定位,綠色金融事業部可創新開展的綠色金融產品主要包括零售信貸業務、對公信貸業務、投資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四類(詳見圖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激情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