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財稅政策體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稅政策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稅政策體系

        第1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鑒于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特征,許多國家政府都逐步將中小企業納入經濟政策關注的重點,并實施必要的扶持政策,以保障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財政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充分運用財政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各國政府的普遍做法。如美國政府建立了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扶持、政府采購等措施的財政扶持政策體系,歐盟各國政府實施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技術創新計劃等財政扶持政策,日本政府則通過建立擔保公庫方式支持中小企業融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生機蓬勃,已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據統計,占全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提供了8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創造了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貢獻了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同時,我國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也同樣存在市場失靈問題。

        正因如此,多年來,我國一直把支持和加快中小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予以高度重視,連續了《中小企業促進法》、非公36條、國發〔2009〕36號、國發〔2012〕14號等法律法規,明確了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央財政積極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充分借鑒國際經驗,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構建形成了以財政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府采購、財務會計等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財稅政策體系

        一是資金政策。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和薄弱環節,圍繞國家宏觀經濟目標和產業發展規劃,中央財政先后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專項政策,采取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轉型升級,拓寬融資渠道,發展特色產業,開拓國際市場,以及改善公共服務環境等。近年來,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資金規模實現了較快增長,由2008年的49.9億元增至2013年的約150億元。

        二是稅收政策。主要包括: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自6%和4%統一降至3%。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對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從事擔保業務取得的收入,凡符合規定免稅條件的,3年內免征營業稅等。

        三是政府采購政策。采取預留采購份額、評審優惠、鼓勵聯合體投標和分包等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并通過計劃管理、合同管理、報告和公開制度、信息化建設等措施予以保障。同時,推進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鼓勵為小型微型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供投標擔保、履約擔保和融資擔保等服務。據初步統計,2012年全國政府采購金額13900多億元,其中小型和微型企業獲得的合同金額5800多億元,占40%以上。

        四是財會管理政策。制定頒布《小企業會計準則》,統一規范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推動小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升管理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記賬機構的管理,規范記賬行為,促進我國記賬機構更好地服務于小微型企業發展。

        事實證明,上述財稅政策的實施,為化解中小企業經營風險、擺脫瓶頸制約、增強競爭活力和提高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幫助,有效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改善,也為中國中小企業不斷融入世界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新世紀新階段,面對經濟全球化潮流,黨的十報告總攬全局、審時度勢,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和指導思想。新一屆政府明確提出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戰略目標。

        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中央財政基于完善市場機制、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等戰略目標,抓緊研究完善財政體制改革方案,努力構建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財稅政策體系。我們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應當把握如下基本原則:

        一是合理界定政策范圍。要劃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界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重點關注市場失靈領域。財政政策應該創造條件,因勢利導,著力激發市場機制和功能,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

        二是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對社會資金及企業經營行為的引導作用,更多采用市場化方式運作,努力實現政府政策性目標與社會資本商業性目標的有機結合。

        三是將公共性貫徹始終。中小企業分布廣泛、數量眾多,政府不可能逐個企業、逐個項目地支持。財政政策要著力于營造良好的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建立激勵中小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使廣大中小企業普遍受益。

        中央財政將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對現行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政策做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一是由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后端逐步轉向支持前端,逐步加大對中小企業起步期、成長期的支持,彌補市場失靈。二是對企業的支持由直接投入為主逐步轉向間接投入為主,通過財政資金的間接化投入,引導和帶動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三是由支持“點”為主逐步轉向為支持“面”為主,減少對具體企業、具體項目的支持,著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大中小企業稅收優惠力度。稅收政策具有普惠、公平的特點,是諸項扶持政策的首選。中央財政將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逐步解決服務業營業稅重復征收問題。結合深化稅收體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今年7月24日,在我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財政收入增長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重視和支持。

        二、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內外經驗表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功能,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向初創期中小企業,有效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我們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政策,推動建立引導基金獨立賬戶,強化監管,擴大合作范圍,并大幅增加預算安排規模。同時,我們將加快推進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和運作,主要采取引導基金方式,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第2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財政稅收,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獲取的一切資金的總和。財政稅收對于促進國家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財政稅收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市場對資源進行配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經濟領域的行業壟斷現象、公共設施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等。要想改變這些現狀就需要政府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利用稅收政策來保障公共設施的建立,通過稅收來改變壟斷性質的企業與經濟領域,使得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效應。其次財政稅收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減小社會收入差距。市場經濟調節下的分配制度拉大了收入差距,通過財政稅收可以適當縮短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在市場經濟調節的情況下,國民個人收入不同,而且差距較大,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政府可以通過改變稅收基點,征收個人所得稅,縮短社會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除此之外,市場調節的局限性使得經濟領域出現不公平競爭的現象,譬如通過資源與價格優勢獲得更好利潤,市場機制失調,為此政府需要通過稅收進行合理調節,以創造平等競爭的經濟環境,促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最后,財政稅收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監督經濟活動的作用。在稅收的過程中,政府可以隨時掌握企業的運行狀況以及資金來源的合法性,配合其它司法部門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壓制,保障經濟在運行過程中的環境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財政稅收現狀分析

        (一)財政稅收監管制度

        根據對我省各個縣的稅收情況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財政稅收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眾多問題。譬如地方政府干預稅收政策執行以及越權減免稅;除此之外企業為了逃避納稅謊報應納稅數額,騙取國家優惠政策,這些現象的存在都是由于國家在地方財政稅收制度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為此需要出臺相應的地方監管制度,規范地方財政稅收。

        (二)公民納稅意識不強

        現如今,我國居民還存在納稅意識不強的現狀,偷稅、漏稅、拒絕納稅等行為時有發生,而且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市場納稅主體不斷向重復征稅少、稅負輕的行業轉變,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得財政稅收在國民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逐漸下降,弱化了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力,制約經濟的發展。

        (三)稅務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地方稅務部門工作結構不合理,征稅工作者工作量大,對于企業一年內的經營狀況不能得到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時間受限,工作量大,這些情況的存在不斷增加了納稅人偷稅漏稅的心理,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除此之外一些稅務局稅務稽查職責履行不夠,有的甚至未開展稅務稽查工作;一些地方稅務局發票申請表填寫要素不全的問題。

        三、財政稅收現存問題的解決策略

        國家加強對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發展,更好地解決了現階段出現的收入不公平、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現象。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財政稅收工作的重要性,并對目前地方出現的財政稅收問題進行解決。

        (一)加強稅收監管制度

        財政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的建設,保障國民對公共設施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財政稅收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各方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面對現如今出現的偷稅漏稅等現象,政府需要不斷加強監管制度,對日常稅收情況進行審計,提高稅收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確保國家財產不受到損害、國家財政稅收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增強公民納稅意識

        現如今,我國公民納稅意識較差,并未充分認識到財政稅收的重要性,以至于出現了眾多偷稅漏稅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地方政府需要加強對納稅行為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現如今快速發展的科技設備,通過電視、網絡、報紙專刊等平臺宣傳財政稅收的重要意義以及公民作為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

        (三)提高稅收工作的質量

        在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的狀況下,我國政府在稅收方面逐漸實現稅收網上交易、稅務網絡監督等現象,地方政府在開展稅收工作時,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并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制定新的納稅監管制度,確保公民準時納稅,避免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維護國家資源。除此之外,稅務監管采取下戶巡查和日常輔導的形式,及時了解生產經營情況、掌握重點稅源變動信息,提高稅收工作的效率。

        四、結束語

        第3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關鍵詞:財政稅收 問題 改革策略

        為了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政府一定要加強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去除財政稅收工作中一些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的元素。本文將深刻分析目前我國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有哪些問題,探討如何深化改革財政稅收工作,使之更能夠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的發展。

        一、目前我國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財政稅收監督

        在我國,經常會有一些逃稅和偷稅的現象發生,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代開或者虛開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偽造、倒賣或者盜竊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從而逃掉一大部分稅收,這種不法分子在我國還是大有人在,而且屢見不鮮。另一方面,在我國財政稅收工作中還存在有比較大的稅收差額,稅收差額的比重達到了30%到40%,所以我國的稅收征管的效率還是比較低的。

        此外,有一些企業經常偽造經營指標,虛報財務核算成果,從而從中撈取利益。對于一些不法的企業來說,他們往往會建立兩套以上的賬目,在繳納稅收的時候,通常上報的是虛假的賬目。有的企業即使沒有兩套賬目,但是會在財務核算方面作假,從而導致一部分稅收流失。

        有的企業更加猖狂,侵蝕稅基。這些企業非常地腐敗,而且屢禁不止,化公為私,侵蝕稅基,侵吞國家的資財,因此已經成為了社會的頑癥和毒瘤。

        (二)缺乏完善的預算體制

        在我國,財政預算體制還很不健全,沒有中長期的財政預算和周期預算,再加上其覆蓋的范圍比較小,所以很容易出現資金挪用的現象,因此不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此外,財政預算體制還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對其進行監督,所以財政預算的審核和審批沒有實際的意義。

        (三)地方財政問題比較突出

        在我國各個地區,財力是不平衡的,地方政府的財力和職能經常出現不匹配的情況。比如,各級地方政府往往沒有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沒有合理的財政結構。還有各級地方政府的體制補助和稅收返還的比例比較大,所以不能夠實現橫向的均等化,而且轉移支付資金在管理和分配上既不透明,也不規范,所以帶來一些很大的負面作用。

        (四)現有財稅制度的缺陷

        現有的財稅制度在許多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稅收的種類不健全,不利于發揮稅收調節社會分配的功能的實現;對于非稅收入,還沒有納入政府的收入體系;資源與環境稅沒有受到重視,不利于保護資源和環境;對所得稅和增值稅的設置不是很合理,因此不利于促進技術創新和社會的穩定。此外,還存在各級政府間的財力不均衡、地方與中央之間的收入劃分不是很合理、分稅制的改革不是很徹底等問題。

        二、深化財政稅收工作的改革策略

        (一)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為了更好地促進區域的統籌協調發展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我國必須圍繞主體功能區的劃分,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首先,確保轉移支付資金的穩定來源,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大省對各縣鄉轉移支付力度;其次,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例,優化轉移支付的分配方法;再次,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的有效管理,從而使轉移支付資金用到實處;最后,健全主體功能區的轉移支付的體系。

        (二)健全財政預算體制

        首先,要擴大國家的財政預算的范圍,建立復式的財政預算體系,使得財政預算體系中既包括資本性預算、經常性預算、國有資本的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等等,使得財政預算的范圍覆蓋所有的涉及財政性收支活動。其次,要加強國家財政的中長期的預算,加強中長期的財政發展規劃。最后,建立完善的財政預算管理體制。

        (三)建立完善的支付方式

        首先,要適當地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例,對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進行合理的比例搭配;其次,對轉移支付分配方法進行改革,建立合理、科學、公開的財政資金分配制度;再次,通過考慮各個地區的人口數量、人均的占地面積、社會的發展水平和人均的收入狀況等來確定財政的科學預算方法;最后,建立健全科學的支付體系,保證資金的穩定來源。

        (四)加強會計制度的改革

        在我國現有的稅收會計中,是以申報的應征數做為和核算的起點,但是有一些數據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存在著一些失真現象,所以弱化了會計資料在稅收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必須對現有的稅收會計進行一定的改革,提高計算機處理會計問題的應用水平,使得稅收會計能夠更好地反映稅收收入和稅源,加強會計在財稅工作當中的作用。

        三、總結

        財稅制度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國家實現其職能的一種手段,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家的職能,確保財稅工作符合目前市場經濟的需要,政府要加快對財稅制度的改革,減少偷稅、逃稅等現象,加強對稅收的監督,完善稅收會計制度和現有的稅負結構,擴大財政預算的范圍,加強對財政預算的管理,從而更好地實現財政稅收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軍生:淺談基層財政監督工作面臨的困惑[J].財政監督, 2011(01)

        [2]張世超 嚴安榮: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21)

        [3]燕兆林:請多貼近基層財政人員[J].中國財政, 2006(02)

        第4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關鍵詞:小型微型企業;財稅;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當前,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和稅費偏重等問題仍很突出,需要國家從財稅政策方面加大扶持,高度重視。

        一、發展小型微型企業的重要意義

        小型微型企業已確立其市場主體地位。截至2013年底,我國小型微型企業總數達1169.9萬戶,占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的76.6%。若將4436.3萬戶個體工商戶視作微型企業納入統計,則小型微型企業在工商登記注冊的市場主體中達到94.15%。小型微型企業解決了我國1.5億人口的就業問題,新增就業和再就業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業。小型微型企業在活躍市場經濟、創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日漸突出,是經濟持續增長、社會穩定的基礎。

        二、現有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綜述

        目前,我國針對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的財稅政策體系是由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組成。現階段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一)采用稅收優惠政策。對小型微型企業,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減免企業所得稅,進口退稅,免印花稅等政策。

        (二)采用財政資金支持。投入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持處于初創期的小型微型企業等。

        (三)政府采購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安排政府采購項目專門面向小型微型企業,鼓勵大中型企業與小型微型企業組合共同參與政府采購。

        (四)減免部分涉企收費并取消不合理收費。規范涉及行政許可和強制準入的經營性收入,取消或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三、現行財稅政策在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2011年7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微型企業才進入公眾視野。隨后,國家出臺了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的指導意見,各地陸續也出臺了一些零零散散財稅政策,這些財稅政策地區差異較大、支持力度各不相同,缺乏系統性,也不規范,更難持續,還存在著“一刀切”的現象,不利于小型微型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小型微型企業主要集中于技術要求低、競爭充分、市場趨于飽和、利潤微薄的行業。工業、批發業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這幾大行業中的小型微型企業占小型微型企業總數的近三分之二,而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不足百分之五。經營壓力大,發展慢,企業轉型升級意愿不強,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企業發展因素沒有積累成為我國小型微型企業現狀的真實寫照。要促進小型微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現行財稅政策很難發揮政策功效,還容易出現企業“騙吃騙喝”、國家投入產生的社會效益低等現象。

        四、促進我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建議

        針對目前我國現行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特點,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一)建立嚴格的小型微型企業享受財稅政策準入退出機制。要明確滿足什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可以享受財稅政策,享受哪些財稅政策,要避免“一刀切”,使真正需要大力扶植的企業而沒有得到滿足;還要明確小型微型企業達到什么條件后,不再享受財稅優惠政策,避免和需要財政優惠的小型微型企業爭取有限的財稅資源。同時,這些準入退出的條件必須要按企業的行業進行分門別類,不同的行業要制定相應的明細標準,因工業制造業、一般商業、服務業、高新科技企業等不同行業對稅負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對流轉稅、所得稅、行為稅的稅收優惠期待也不盡相同。

        (二)財政資金用途要明確,避免官商之間利益輸送。政府投入大力的財政資金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若用途不明確,則容易滋生腐敗。投入專項資金,要明確資金投入的目的、形式、用途,申領專項資金的小型微型企業要滿足的條件等內容;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要細化基金的資金來源、基金的運行方式、扶植小型微型企業的方式等。

        (三)繼續加大稅收減免力度。雖然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但小型微型企業經營者普遍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差,整體稅賦依然較重。故繼續加大稅收減免力度以利于小型微型企業的長遠發展。

        1.在流轉稅方面,加快“營改增”步伐,把更多的小型微型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疇。為了適應目前“營改增”的政策措施,鼓勵小型微型企業逐步健全會計制度,應考慮對小型微型企業健全會計制度進行稅收減免,凡建立規范的會計體系,給予其一定比例或者一定額度的稅收減免。

        2.在所得稅方面,對小型微型企業統一適用優惠稅率,并采用梯度優惠。例如,對新創辦的小型微型企業實行兩免三減半,對投資創辦的投資者按照規定投資額的一定比例予以免稅,以激勵小型微型企業投資。對于用稅后利潤轉增資本的投資行為,對在投資部分繳納的稅款應給予退還,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再投資。

        (四)加強對小型微型企業的分類指導。現階段,我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仍然是生存問題,然后才是發展問題。絕大多數小型微型企業當前面臨不是產業價值鏈的選擇和生產技術升級等技術層面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問題,而是企業制度不健全、缺少規范管理等制度層面的問題。因此,對小型微型企業要進行分類指導,對與處于生存階段的企業,要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于開始發展的企業,要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營銷體系,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第5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 發展 財稅政策

        雖然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為中小企業根據國情制定了很多優惠的財稅政策,這些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發揮了很多的積極作用,可是這個財稅政策存在著一些局限性,是一種狹義上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內容和體系不夠全面。本文主要的研究內容是現在我國中小型企業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政策,探索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有中國特色的能夠促進中小企業飛速發展的財稅體系。

        一、中小企業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在增值稅的征管里屬于小規模的納稅人,對于這些小規模的納稅人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征收的稅率降低了3%,但是小規模的納稅人無法對迸項的稅額進行抵扣,所以他們并沒有很好的得到增值稅轉型的多少好處,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小企業的稅負要遠遠的超過一般的納稅人,他們的正常生產和經營的活動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影響,增加了中小型企業的投資回報期,這樣導致的原因的是企業的投資效率較低,中下企業也因此增加了不少成本,企業的固定資產不能及時的更新和擴大再生產。

        (二)沒有完善的企業稅法體系

        我國現在采用的的稅收立法體系,絕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大細則和小條例.很多時候都是臨時的通知、不斷的補充新的規定。中小企業有關的稅收政策僅僅是也只是從形式上來看是針對中小型的企業,但是沒有一套專門為中小企業量身制定的系統的稅收法規政策。所以執行這些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比較隨意,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且這其中的很大部分優惠的政策相對應還僅僅為了解決殘疾人士的就業和廢舊物資的再利用和回收,中小企業無法被正確的帶領到很多高新技術的發祥地、吸納社會新生勞動力的主渠道上來,沒有正確的戰略引導,稅收的優惠政策沒有較強的針對和作用性不強。

        (三)政府采購中中小企業處于弱勢

        由于中小企業有很多自身的限制條件,沒有較強的實力和供應生產能力,在政府采購中不容易獲得政府的認同、信任和承包合同。所以,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幾乎都很少能夠正常的設置有資格去參與到政府的采購活動中去,無法公正的和大企業競爭。中小企業從目前的政府采購評標方法來看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一)加大財政支持

        適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補貼力度。尤其是對于總體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給予合理的財政資金補貼,可以極大力度的提高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當然要充分考慮各個中小企業間的總體實力差別,合理分配資金,絕對不可以一刀切,這樣會使得財政補貼分配出現的普遍和一致性。同時鼓勵中小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科技創新,國家立法機關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將國家的財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來幫助和扶持我國的中小企業,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的創新。不僅要鼓勵他們雇傭更多的勞動力以及產品的出口,還要相應的合理的補貼給中小企業一定的金額來促進他們的勞動力再就業以及產品出口。

        設立相關的基金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比如說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風險及創業投資基金等,針對中小企業發展水平不同給予力度不等的資金支持。

        就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財政貼息與財政擔。從古至今,壓制中小企業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瓶頸就是融資難的問題,從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說,國家的財政支持是保障中小企業得到貸款的重要途徑。

        (二)完善稅收政策

        增值稅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的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調整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評定的方法和標準可以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納稅人受益,對于生產地點固定,可以控制產銷環節,可依據稅務機關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銷、進項稅額與應納稅額進行核實的納稅人都被成為一般納稅人。

        加大企業所得稅制給予中小企業稅收優惠的操作彈性。適當放寬對其評定標準,促進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對于自主創新的規模較小的但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推行準備金制度,同時確保準備金的使用能做到專款專用。

        對于中小型企業中科技能力強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例如個人所得稅,以達到政策鼓勵的目的。

        (三)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產品進行優先采購

        政府采購對中小企業來說,能夠更加有效的推動中小企業的需求和發展政府,和稅收優惠、財政撥款相比更加的直接。強制推廣政府的采購將更多的機會給予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讓市場更加方便的得到市場的檢驗和認可,所以我們要規范政府的采購秩序,積極的鼓勵和幫助中小企業加入到政府的招標和采購。制定明確的中小企業采購標準,切實的保證政府的采購政策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處,比如說政府在進行采購招標的時候,對于中小企業的采購量設置一個最低的限額,讓中小企業的采購總量不低于一定的比例;規定中小企業在相同的價格、服務質量下,對中小企業要進行適度的傾斜,各級財政在進行每年的財政支出時要對中小企業優秀產品進行優惠、優先采購的預算。

        參考文獻:

        [1]穆建軍,何倫者,劉彥良.中小企業財稅支持體系完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7

        第6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關鍵詞】財稅管理;信息化;現狀;應用效果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財稅環節,因為稅收管理對企業的每個環節都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稅收政策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上國內各種經濟因素的制約,使得企業在進行財稅管理時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為此就要求企業相關部門做好應對準備,通過完善財稅管理的各個環節來防止問題的發生。財稅管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政策來規劃整個管理工作,從而保證公司的整個財稅工作能夠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財稅管理現狀

        1、財稅風險較大

        企業的財稅管理人員需要按照財稅政策規定的操作細則來完成相關的納稅工作,而且在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但是現在許多企業的財稅工作因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導致風險的加大,這些風險出現的原因體現在多個方面,而國家財稅管理體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會對所頒布的政策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由于很多財稅政策在運行的過程中缺乏專業的解釋,因此很多財稅工作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監管力度的不同也會對企業的財稅風險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是現代企業特別是央企在改革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財稅管理機制不統一

        現在很多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還存在比較大的隨意性,各個部門沒有統一的管理尺度,一個公司所屬的下級單位在管理時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來進行的,毫無疑問這樣做對公司的整體運營都存在極大的不利。因此,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統一培訓,讓他們全面理解稅收改革的內容,熟練業務。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該及時關注最新的財稅政策動態和市場走向,隨時掌握稅收最新的動向,在遵循國家財稅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統一的稅收管理標準、合法的納稅方案,最大限度地減輕企業稅負。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財稅風險。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很多企業都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財稅信息管理系統,這將會對其工作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企業財稅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員的素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財稅管理人員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響,且其已習慣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完成工作任務,在處理報表的時候也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財稅管理對公司的業務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財稅部門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這樣才能使整個公司更協調的發展。

        二、財稅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財稅的信息化建設是企業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面對財稅管理的較高風險,企業在制定財稅政策的時候不但要運用科學的理陳雅卉漳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念,而且還需要為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相應的平臺。加快財稅管理信息化不僅是企業的發展要求,而且也對國家稅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實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配合及完善這項措施。財稅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處理好一些基礎環節,因為這些方面的統一有利于實現稅收知識的共享,且財稅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統一的標準進行,在完成稅費計提后才能進行申報和繳納,因此財稅管理的基礎工作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公司的納稅情況需要通過分析財務數據來完成,因此為更好地統一分析口徑。

        三、財稅管理信息系統業務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財稅管控體系對財稅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響,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統一工作。

        2、業務的功能體系

        我國許多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體現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財稅管理信息系統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標準進行的,比如在稅種稅費計算方面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而納稅調整事項對于整個系統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工作人員要做好登記工作,而且還要充分利用內置納稅申報表模版,因為工作人員需要將繳納的稅款向相關的機構申報。公司的財稅管理中很容易出現風險,因此通過建立信息系統業務可以幫助及時發現這些風險,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分析指標體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評估模型的建立也是發揮業務功能的重要手段。

        3、業務解決方案

        在納稅體系的建設中需要對納稅主體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納稅主體屬性的統一需要規范相關的登記信息,比如說登記類型和稅種信息,這些情況對于納稅主體的屬性會有很大的影響。現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稅種來繳納稅務,在我國,營業稅、增值稅和房產稅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稅種,因此對于不同的稅種要進行統一的管理,這對這個納稅體系的建設有很重要的影響。每一個稅種都有相關的基礎分類,這些分類信息對于了解公司的業務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這些劃分標準都是按照業務的類型制定的,比如說進項稅和銷項稅屬于增值稅的范疇,但是這兩個稅種又有屬于自己的內容。因此明確這些細小的類別對財稅的統計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財稅的標準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環節進行改進,比如說稅費計提規則需要進行統一,而且下屬單位還要按照這個標準統一開展工作,因此這種管理方式對于稅費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響。財稅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對日常的業務處理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涉稅基礎信息自動采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種業務可以充分發揮數據集成平臺的作用。稅費計提這種業務也要按照固定的規則來開展,而且還需要發揮模版的作用。企業的稅務信息需要進行保存,因此這就對納稅申報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動生成的納稅申報表可以在企業自查稅務信息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四、結論

        總而言之,企業財稅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為了使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有更好的模式,企業要加大研究力度,通過各個環節的不斷改進來降低企業的財稅風險。

        作者:陳雅卉 單位:漳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第7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關鍵詞:創新;財稅政策;實施效果

        一、促進創新的財稅政策回顧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創新的財稅政策。主要包括政府支出、政府采購、稅收政策。其中,稅收政策又以稅收優惠為主,主要有加計扣除、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稅額抵免等。下表為我國促進創新的財稅政策總結:

        二、促進創新的財稅政策實施效果評估

        1、從2006年國家實施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以來,我國的創新環境不斷的優化,創新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創新產出能力明顯提高,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2014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58.2(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3.7%。分領域看,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為155.2、157.8、177.2和142.4,分別比上年增長3.3%、3%、5.2%和2.8%。

        2、近年來中國創新資源投入持續增加,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環境日益改善,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科技投入“總量”不斷提高,但是強度較低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投入不斷加大,其中科技經費支出不斷攀升,全國R&D經費支出也不斷增長。我們的強度卻是很低的,如2010年高技術產業R&D 經費支出占工業總產值的1.3%,到2013年高技術高技術產業 R&D 經費支出及其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僅為1.49%。

        (2)人力資源總量穩定增長,但強度仍處于落后水平

        近年來,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穩定增長。到2013年,總量已達到7105萬人,R&D人員增量上升至353.3萬人,R&D研究人員總量達到148.4萬人,居世界首位。但從我國的發展歷史來看,每萬名就業人員的R&D研究人員數增長相對較慢,從2010年的15.4人年/萬人上升到2013年的19.3人年/萬人;與其他國家比較而言,我國研發人力投入強度指標在國際上仍處于落后水平。我們僅僅高于南非、阿根廷、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德國、韓國和法國等國家的萬名就業人員R&D人員數量仍然是中國的3倍以上,而發達國家這一指標值普遍是中國的4倍以上。

        (3)科技投入“質量”水平不斷提升,但專業創新實力差

        我國國內外專利申請數不斷增長,從2008年的828328件到2013年的2377061件,數量成倍遞增。專利授予量從2008年的411982件到2013年的1313000件,不斷增長。但其中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所占比例太大,而發明專利所占比例太小。

        三、完善創新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政策

        1、政府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創新鏈的市場失靈領域,如對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集成等公共科技活動等。在競爭領域的政府投入,應多采用以支持其他主體的間接投入方式或者有條件性投入為主,如新興產業萌芽階段或者對中小企業的傾斜等。

        2、政府也需要基于創新鏈和產業特性確定支持重點和范圍,在區域創新支撐體系發展、服務體系完善和創新機制與環境優化方面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實際效果。

        3、完善自主創新為取向的政府采購。盡管我們近幾年的政府采購不斷的翻倍,但是與國際公認的占GDP的10%―15%的水平還是相聚甚遠的。政府采購應該惠及各個創新主體,為創新企業開拓市場需求。首先,我們應該研究發達國家的政府采購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我們自主創新的政策符合國內、國外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避免國際沖突,保障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其次,進一步完善我們的采購實施細則,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和處罰機制,強化政府采購的執行力和配套措施。

        (二)營造創新性經濟發展的機制和環境

        1、支持企業培養和引進研發人才。一方面,政府應鼓勵企業引進海外中高端研發人才。如國家可以出臺鼓勵企業引進研發人才的相關辦法或政策,為企業或各地區引進高端人才出臺指導意見。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所需,自己培養中高端的研發人才。政府可以為企業和高層次人才搭建橋梁,讓高層次人才有伯樂賞識,讓企業有自己所需的合適的人才,即產學研相結合。

        2、建立產業技術創新的規劃引導機制。如組建產業技術創新的專家委員會,合理地規劃和引導區域內產業技術創新項目;及時了解并學習國內外重大產業技術信息的變化:加強對區域創新共享網絡參與者的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區域信用體系,制定相關信用標準,客觀及時地記錄企業信用并定期披露等。

        3、健全稅收政策對風險投資的引導激勵。從典型創新型國家的促進創新的財稅政策來看,給與為創新服務的風險投資企業財稅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如美國,美國對風險投資額的60%給與免稅,剩余的40%減半征收。因此,我們也有必要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投資風險的激勵措施,使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自主創新。對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擔保公司,我們允許抵免其風險投資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允許把風險投資的損失抵免其資本利得。

        參考文獻:

        [1] 郭佩霞.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取向.稅務研究,2011.06總第313期

        [2] 楊克泉.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變遷及未來取向.經濟縱橫,2008年第10期

        第8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碳稅;財稅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01

        自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們便開始談論環境保護,2003年英國的能源白皮書《我們的能源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率先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發展低碳經濟是緩解環境惡化、完成減排目標的現實選擇。目前,我國的碳排放量已經達到全球總排放量的29%,位居世界首位,未來以石油煤炭為主要能源的消費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還將持續增長,減排形勢非常嚴峻。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低碳在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提高低碳競爭力旨在提倡一種態度和精神,旨在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系,對未來美麗中國建設意義極大。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財稅政策的理論性分析

        外部性指單個消費者或者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上其他人福利的影響,外部性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典型代表是提供公共產品,如城市綠化,而負外部性的代表是環境污染。那么低碳經濟的外部性顯示為:在低碳經濟產生外部效應之前,沒有發生任何的交易行為;其次,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存在產權缺失的問題,使事后的補償和談判難以達成;最后,個人成本、個人收益與社會成本、社會收益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然而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邊際社會成本將高于碳排放企業的邊際個人成本。外部性對于利益相關者是很不公平的,因此,有必要對外部性進行糾正,也就是通過外部性的內部化來解決這一問題。糾正外部性,通常采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科斯規定產權以及庇古稅。前者是基于市場機制的手段,而后者是基于政府機制的手段。

        二、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現狀分析

        我國財稅體制自改革以來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夠明確,財政職能存在嚴重的越位、缺位、錯位情況。中央與地方之間、省以下各級政府之間職責、事權界定不明晰。地方財稅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地方政府缺乏穩定的收入,而且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不匹配,財政支出結構不盡合理,經濟建設支出依然偏高,行政管理費支出居高不下,嚴重擠占了其他支出,地方政府以發展經濟為首要任務,不惜以環境污染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卻很少投入資金來解決環境污染的相關問題。嚴重影響了產業升級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財稅體制。

        稅收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是很直接有效的,我國現行稅制中有很多稅種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到低碳經濟的發展,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資源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我國還有一些其他的稅種會涉及到保護環境或者新能源,但是功能卻沒被很好的發揮,有待于建立一個完善的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調控系統,其中,引進碳稅刻不容緩。

        三、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建議

        財政政策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宏觀調控、合理配置資源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財政政策的作用必須進一步加強,其中主要體現在政府預算、政府采購轉移支付、設立環保項目專項補助以及財政貼息等方面。首先,進一步明確發展低碳經濟的事權劃分,合理的事權劃分是現代財政制度有效運轉的重要前提,要進一步細化優化各政府事權明細單,列明各級政府的專享事權以及共擔事權;其次,增加低碳經濟發展的預算支出項目,低碳經濟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離不開政府預算支出作為根本保證,需要在預算安排中明確對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的開發以及低碳發展的投入比重,加大對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力度,支持低碳經濟技術的研發,促進低能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完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通過政府采購引導低碳產品和低碳技術的發展,彌補市場機制不足,保護、激勵技術創新;加大發展低碳經濟的財政補貼力度,補償企業治理環境的費用,引導和鼓勵企業保護環境;對治理污染、低碳產業等項目在貸款和折舊方面給與補貼優惠;對清潔能源實行價格補貼;對實施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等領域技術創新的項目給予貸款貼息和財政補貼;推動產業升級,實現低碳經濟目標。

        稅收調節也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另一有效手段。首先要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給予稅收支持,要進一步健全發展低碳經濟的財稅政策,對低碳企業的所得稅給與一定的減免額度,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低碳項目;其次,完善技術創新的財稅激勵政策,通過對低碳經濟技術研究、開發、使用、轉讓等給予稅收優惠,積極的鼓勵創新并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最后,完善關稅政策,合理利用關稅手段保護國內資源和生態環境,努力提升國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抑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的出口,支持低碳產品的進口,抑制高能耗企業的發展;對涉及到低碳經濟的主體稅種進行調整和改革,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更能夠有效的減輕企業負擔,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我國雖然有保護環境的相關稅種,但是還沒有一個完全以環保為目的專門的稅種,其他國家都陸續開征碳稅。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開征碳稅是達到減排最有效率的工具。征收碳稅會提高化石能源產品的價格,價格上升有助于抑制對化石能源的消費,促進資源節約利用,最終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現階段,依據我國基本國情,我國應開始著手氣候變化稅和產品碳稅的調研,以便擇機適時開征。

        參考文獻:

        [1]白洋.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14.

        [2]曾康霖.2013.英美兩國低碳經濟投融資體系的考察與借鑒[J].征信.

        第9篇:財稅政策體系范文

        (一)財稅政策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的動態調整。財稅政策能夠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在產業集聚區集聚,同時也促進其他相關聯的產業集聚。財政激勵政策主要是通過增加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和擴大以刺激消費,消費需求的增長,將會直接或者間接帶動其后向關聯產業的產出增長,從而促進產業集聚區整個產業集聚。例如新技術產業向后關聯緊密的產業———知識密集型金融服務業。稅收優惠措施通常使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各生產環節生產要素價格下降,而相關產業生產要素的價格會相對上漲,生產要素價格上升會引起替代效應,使得其他產業生產要素或者資源流向高新技術產業,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或者減少將會直接影響這些產業集聚程度。稅收優惠措施在一定范圍內改變了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的相對價格,使得整個市場中的創新資源逐步向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或者相關產業流動,進而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稅收優惠政策下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對產業集聚結構調整的效應也會通過要素配置有效改變而優化。

        (二)財稅政策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區內高新技術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財政政策通常能夠對產業集聚區內高新技術產業內部集聚結構產生有效的積極效應,刺激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在產業集聚區內的增長,使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效益水平得以提升。稅收優惠措施刺激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明顯增加。且稅收優惠措施一般會使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的市場價格下降,中間投入的成本相對上升,從而有效地促進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

        二、鄭州市現代產業集聚財稅政策支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鄭州市現代產業集聚財稅政策支持現狀。為了加快企業技術革新,鄭州市運用產業扶持、市場、稅收等政策工具,不斷加大財政政策的實施強度和范圍,改造、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優先發展,不斷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發展現代產業集聚提供保障。1、財政政策方面。在經濟新常態及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現代產業集聚,鄭州市財政政策以產業結構性調整為目標,調整財政內部結構,規范財政調控行為,減少財政干預。一是表現在財政資金供給方面,鄭州市政府嚴格把關財政資金支出,加強資金管理,有效利用財政資金,對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等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加快產業集聚;二是減少財政支出,適當限制政府開支,大力挖掘民間潛能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加大公共服務行業的消費力度,積極提高養老、衛生等服務業的質量,不斷提高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鼓勵大眾創業、大學生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2、稅費政策方面。鄭州市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調整稅目和征收范圍,適當減免和合并稅種,積極推進“營改增”改革,降低企業在商品交易過程中流轉稅類的負擔,特別是在土地出讓金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方面實施專門的優惠政策。同時,給予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優惠和稅收補助,減低優惠門檻,覆蓋更多行業和企業。

        (二)鄭州市現代產業集聚財稅政策支持存在的問題1、財稅政策支持手段單一。鄭州市財政促進現代產業集聚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專項資金、財政補助、財政獎勵、稅費優惠等。目前政府直接投入等政策支持手段比重仍然較大造成手段單一,調節經濟所采取的采購、地方債券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當前的政策組合結果對現代產業集聚未能起到支持作用,也還沒有形成一套能夠有效支持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的財政體系。2、專項資金項目繁多,資金投入不穩定。目前來看,鄭州市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的各類資金來源中由中央或省級設立的專項資金所占比重最大,這些資金存在很多缺點,比如:持續時間不確定、穩定性弱、欠缺前后連貫、相互協調性不好、資金扶持規模小、實施效果差等缺點。還存在:一是多部門管理專項扶持資金,難以有效整合各投資項目。多頭管理的專項資金支出,受各管理部門分割和專款專用制度的約束,使得專項資金在使用中勢必造成財力不能集中使用,財政資金的整體使用效果降低;二是專項扶持項目繁多,難以進行有效整合來統籌規劃,造成資金嚴重分散,其結果是單個項目資金規模偏小、重點不突出,同時制約了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等資金的投入,勢必降低專項資金的扶持效應,增加資金的管理成本。3、未充分發揮地方債的作用。當前,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在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增強地方政府還債能力的政府主導產業的技術改造及高技術企業發展等項目尚未涉及。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流向主要集中在中央投資地方的公益性建設項目或輔助項目,社會及私營投資不愿進入的、投資周期長而社會效益高于經濟效益的社會公益性等建設項目,同時也給地方政府償本付息帶來壓力。因此,充分發揮地方債作用應著力于地方政府支持現代產業集聚、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的經濟調節功能。4、忽視市場規律,缺乏現代產業集聚的長期發展規劃。政府在現代產業產業集聚中應發揮引導作用,不是主導作用,即引導企業技術進步、節能減排、不斷創新。這種引導要建立在對現代產業集聚合理判斷基礎上。但某些地方政府制定財政政策時,不是基于對現代產業集聚長期發展的思索而僅從追求本屆政府政績出發,憑借行政權力直接介入某類產業和重點企業的發展,干擾了市場競爭秩序。發揮政府職能促進現代產業集聚建設,必須遵循政府與市場、企業分工的市場規律。5、稅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短期財政壓力,間接造成政府對現代產業集聚發展投入不足。近年來國家實施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營業稅改增值稅、廢除農業稅、免除利息稅、提高個人所得稅稅基等減稅性質的舉措有利于經濟長遠發展,但是加大了地方政府短期財政壓力,間接影響政府對現代產業集聚的發展投入。

        三、促進鄭州市現代產業集聚的財稅政策

        (一)積極發揮財政稅收政策促進現代產業集聚發展的引導作用。要充分發揮財政稅收政策在推動鄭州市現代產業集聚區建設和發展中的支持、引導和調控作用。每種財政稅收手段在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稅收用來鼓勵和扶持社會資金流入的領域。首先,要集中政府財力為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創造基礎的發展條件;其次,不斷創新引資和籌資模式,構建多元化投資機制,建立“多方投入、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風險投資運行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不同投資主體的作用,努力實現產業集聚區建設融資市場化、多渠道化;最后,制定稅收優惠政策,與產業政策結合實行差別化稅收政策,吸引社會閑置資金、消除人才流動障礙、培育產業集聚區經濟新的增長點。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扶持產業集聚區內重點選擇的主導優勢產業、關鍵環節和重點企業,針對未來產業競爭的要求,積極引導、超前培育,使企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鏈的競爭力,提升產業集聚區綜合的綜合實力。

        (二)優化產業鏈空間布局,促進現代產業集聚發展。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現代產業集聚是區域經濟發展、優化產業鏈空間布局的重要途徑,而在產業鏈管理中信息流通是各個產業鏈與其交易對象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承擔著關鍵角色,是重要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逐步增強對產業鏈空間布局、信息流通等的投入,對于促進產業鏈的完善發展至關重要。財稅政策的功能主要包括“縱向拓深”和“橫向拓寬”兩個方面。在“縱向拓深”功能方面:首先,利用政府投融資、注入資本金等方式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其次,通過政府采購、稅收優惠等手段推動國企進行技術升級;最后,以點帶面,以龍頭企業為中心帶動形成完整產業鏈體系。在“橫向拓寬”功能方面:充分認識河南省省情,特別是鄭州市產業布局中民營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薄弱、現代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在此基礎上財政應以直接投資方式完善產業園基礎設施及現代服務體系;政府應制定專項基金、稅收優惠等合理財稅政策,降低創業風險,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以此壯大產業園和促進現代產業集聚,最終形成由眾多高科技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的完整產業集聚群。

        (三)加大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一直以來,科技投入能力的不足,是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約因素。為了有效支持產業集聚的技術創新,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制定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戰略規劃,保證財政對科技創新投入的持續穩定增長,確保科技創新投入不低于財政收入的增長比例。同時,加大對集聚區的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投入的比例,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優化現代產業結構。進一步明確和完善財政投入的相關規定,將促進產業集聚群技術創新的預算在財政部門的預算科目中單獨列示,完善投入經費的編制、審批、評價、監督等程序和制度,提高技術投入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四)促進現代產業集聚區融資平臺建設。構建投融資平臺是解決產業集聚區起步資金難的一條有效途徑。不僅可以為企業進行融資,還能為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行融資,關鍵是怎樣把省里支持的資金用好,使有限的資金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上得到集中有效運用,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放大效應得到充分發揮,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五)建立風險投資中介服務機構。在產業集聚區內建立標準認證的相關中介機構,如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科技項目評估機構等,并制定有效制度不斷加強對從事中介機構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專門建立為發展產業集聚的財政投融資體系,有計劃有重點安排一批有利用帶動區域發展的骨干項目,為產業轉型和產業集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低息甚至無息貸款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樊愛榮.新常態下發展我國實體經濟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2015.10.

        [2]孫凌云.促進河北省現代產業集群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0.

        [3]王相啟,朱云飛.促進河北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財政政策探討[J].地方財政研究,2010.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 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1 |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 午夜三A级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