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

        第1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快樂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4-0041-02

        微觀經濟學課程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與掌握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因此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是培養高質量財經類人才的重要環節。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現狀

        在微觀經濟學教學實踐中,教學方式普遍存在不足,對此國內相關學者進行了廣泛的分析與研究。結合我校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教學方式的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①教學過程以教師單向傳播知識為主,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不足。以往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擔任課堂支配者的角色。多數情況下,教師在講臺上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提問和參與的機會很少。教學過程普遍缺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學習過程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②教學內容以抽象理論分析為主,缺乏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方面,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往往注重抽象理論分析,突出對學生運用公式與圖形解析教材習題的應試能力培養,忽視對學生運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普遍不高。③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接受性較差。就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而言,一般采用課堂講授方式,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基本特性

        1.互動性。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轉變教師單向知識傳播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增強教學過程的互動性,變單向知識傳播為雙向的知識交流與互動學習,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自發提問、自主學習、創新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實踐性。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內容源于現實世界,課程教學應體現實踐性特征。在課堂教學中,課程內容應與現實經濟事件的分析相結合,使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是能運用理論知識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與水平。

        3.可接受性。課程教學方法要保證能夠被學生樂于接受,單純的課堂講授很難達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教學方法要強調對學生心理的研究與把握,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快樂的情緒,樂于學習,樂于參與,達到“快樂學習”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1.以啟發式教學提高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啟發式教學強調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與尋找答案,并在學習過程中主動與教師交流,以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

        2.以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案例式教學強調以現實世界的經濟事件為微觀經濟學學習的載體,通過對現實經濟事件的分析深化課程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改善學習的效果。

        3.以快樂教學法改善教學方法的可接受性。快樂式教學法強調對學生心理的研究,在把握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上,改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綜上,我們可以勾勒出一個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框架(如圖1所示)。

        四、啟發式教學:提高教學過程的互動性

        基于啟發式教學的理念,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可以采取多種方法。

        1.提問式教學與互動性。提問式教學是指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基本原理時,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得以形成。教師一方面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互動過程中實現學習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主動設定問題、主動學習,遇到困難時再尋求教師的幫助,實現更高層次的互動與交流。

        2.推論式教學與互動性。推論式教學強調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原理時,如果該原理與前面學習的內容存在邏輯關聯,教師可以采用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經學過的相關內容,然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從已經學習過的微觀經濟學相關原理中推導出新的理論或結論。推論式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逐步演繹過程中實現學生與教師良性互動,使學生與教師的邏輯思維在理論推導與證明中相互融合,改善教學效果。

        3.參與式教學與互動性。參與式教學的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具體實施過程表現為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布置研究問題,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查找資料、撰寫報告、形成研究結論,并在課堂上進行研究成果的匯報與交流。在“雙重互動”的基礎上,教學效果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4.討論式教學與互動性。討論式教學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組成不同的小組,圍繞教學內容,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辯論、質疑,形成研究結論;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相應的互動與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習課程內容的教學方式。討論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也有助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五、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

        案例式教學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學內容的實踐性,以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重理論分析、輕聯系實際的根本缺陷。微觀經濟學課程實施案例式教學,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案例本土化原則。微觀經濟學案例的選取要堅持本土化原則,一方面是由于本土案例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近,便于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案例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本土案例具有與國外案例不同的體現形態與價值取向,本土案例的采用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

        2.案例來源多樣化原則。微觀經濟學案例的來源要體現多樣化原則。案例的確定當然可以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自主設計,但不能單純由教師進行設計,而應堅持來源多樣化原則。案例可以從歷史典籍中選取,也可以從熱點時事中選取。對于不同來源的案例,教師應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對案例進行適當改造,以更好地滿足教學要求。

        3.案例關聯性與綜合性原則。微觀經濟學案例式教學要體現關聯性與綜合性原則。案例關聯性原則強調案例內容要與教學內容具有關聯性,不能僅僅由于提高學生興趣等原因,忽視案例關聯性,盲目引入案例式教學;案例內容要體現綜合性,不能因為針對某一知識點,而采取過于簡化現實事件的抽象案例,案例要有綜合性特征,以更好地與現實世界相吻合。

        4.案例創新性原則。微觀經濟學案例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相類似,需要堅持創新性原則。案例創新性原則不僅僅是要求案例本身的新穎性,而且包括分析角度與分析視角的新穎性。微觀經濟學本質上是分析問題的視角與方法,學習微觀經濟學從根本上需要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而在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教師更應強調分析方法與分析視角的新穎性,以更好地體現微觀經濟學課程實踐性的要求。

        六、快樂教學法:改善教學方法的可接受性

        快樂教學法以對學生的心理把握為實施前提,通過對教學過程的系統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過程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由應試學習向興趣學習轉化、由接受知識向探索知識轉化。快樂教學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學方法的可接受性,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實施快樂教學法,要注意從以下環節入手。

        1.研究學生心理,把握學生需求。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研究學生心理,凝練學生的興趣點,做到課程教學具有針對性。同時,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與學生的需求密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2.精心選擇教材,認真設計課件。好的教材是成功的課程教學的基礎,目前微觀經濟學教材的版本很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結合教學要求精心選擇教材;以教材為基礎,建立以影視資料、網絡資源、多媒體課件等為載體的立體課件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的展示形態,活躍課堂氛圍,改善教學效果。

        3.創新課堂組織,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快樂學習應與創新性的課堂組織相結合,教師要注意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的主動表現,教師應予以鼓勵,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

        4.優化考核體系,實踐素質教育。傳統的微觀經濟學考核以書面考試形式為主,學生學習受到考核方式的誘導,過于注重經濟學習題的解題能力與技巧。在快樂教學法的實踐過程中,微觀經濟學考核體系應加以優化,采用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考核成績相結合的綜合考核體系,考試試卷的設計與考核方式的設定應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現實經濟問題擬定考察內容,采用論文、報告、課程討論、研究設計、書面考試等多種方式實現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

        5.交流學習體會,完善授課方式。學生的學習要求是不斷變化的,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進行學習體會的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與要求,總結課程教學的經驗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進一步完善授課方式,探索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傳統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在教學過程組織方面,以教師單向傳播知識為主,缺乏互動性;在教學內容方面,以抽象理論分析為主,缺乏實踐性;在教學方法方面,以單純講授為主,學生接受性差。經濟學教學模式的綜合性改革,以啟發式教學提高教學的互動性,以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以快樂式教學改善教學方法的可接受性。經濟學教學模式是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組合,綜合性改革是對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吳冬霞.基于啟發式教學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探討[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2007,(10):135-137.

        [2]劉施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改革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2):11-13.

        [3]項銳.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新嘗試[J].經濟師,2012,(1):147+151.

        [4]張志娟.《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淺談[J].當代經濟,2012,(4):108-109.

        [5]張玲.微觀經濟學教學探討[J].商業經濟,2012,(6):120-121.

        第2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1.1知識點多、研究方法多微觀經濟學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包括了供求與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政策等內容,理論中又穿插著相關分析方法,如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方法。雖然一個學期72學時,但鑒于本課程知識點多的特點,一方面對于學生課堂認真聽講、吸收消化知識和課后復結的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另一方面,對教師對知識點和理論體系綜合總結的能力也有較高要求。

        1.2理論性和邏輯性強,內容抽象難懂微觀經濟學的屬于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雖然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是針對初學經濟學的學生而設立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的是學科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但是微觀經濟學是屬于西方經濟學的課程體系,有大量的知識是對西方國家該學科的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內容比較艱澀、難懂,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的共鳴。

        1.3對數學知識要求較高,有一定學習難度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綜合了“邊際三杰”的成果,提出了流行于西方的系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微觀經濟學也開始大量使用數學方法,大部分理論表現為圖形、數理實證分析以及經濟學的特有概念去理解,許多經濟變量之間的邏輯性很強。即使是在本科階段的初級微觀經濟學也已經大量的涉及到數學推導和幾何模型的證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雖然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但由于數學基礎相對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難,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尷尬局面。

        2微觀經濟學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我院在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實踐過程,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貪大求全,缺乏針對性微觀經濟學內容十分豐富,雖然在我院的教學中安排了72學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選擇高鴻業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作為教材。雖然該教材在不斷再版的過程中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內容體系,網上相關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堪稱西方經濟學教材的經典。但是,從該書在本院的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該教材案例較少,注重理論體系的全面性和一定的深度,對于本院非經濟類專業且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而言,理解較為困難,學生課后復習難度較大,習題注重數學推導和相關數學方法的使用,相當一部分學生早早放棄了本課程的學習。

        2.2課程考核方法比較片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試題通常側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識記,名詞解釋、計算題和簡答題所占比重較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開放性問題所占比重相對較低。而這恰恰正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所在。在這種考試方式下,成績較高的往往是擅長死記硬背的學生,而善于思考的學生不一定能得高分。

        2.3教師缺少必要的實踐機會和經歷,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應用型本科的微觀經濟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到學校教書,缺乏在企業和社會中運用經濟學知識的具體實踐經驗,教師自身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比較欠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自身概念就比較模糊,因此就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基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

        3.1為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奠定經濟學基礎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和管理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為我院各專業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相關職業課程,如運輸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證券投資學等,提供理論基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微觀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決定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不能對各專業采取相同的教學模式,應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和后續專業課,有意識地引入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中的相關概念、理論和案例,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微觀經濟學和其他相關專業課。

        3.2培養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而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對生活中所遇到的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關心的身邊的事或者新聞,運用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分析。

        4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4.1基于夠用的原則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對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與未來工作密切相關的經濟學知識,盡可能減少經濟理論的數學證明過程和對模型的講解,結合案例闡述清楚經濟學模型的理論涵義就可以了。在教材的選擇上盡可能選擇適合非經濟學專業的、數學推導較少、案例較多的教材,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組織相關教師針對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出創新、注重實踐的微觀經濟學教材。

        4.2采取相應措施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微觀經濟學涉及到的知識內容比較多,在我院以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學隊伍中發現雖然青年教師自身基礎知識較牢固,但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較單一。為解決這一問題,學院鼓勵集體備課,相互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應繼續加大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方法,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參加相應的培訓和社會實踐,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4.3豐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要微觀經濟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方法。

        4.3.1實施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理論聯系實際,盡可能利用一些貼近日常生活、淺顯易懂的案例和事實,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選取近期發生的、與中國本土經濟貼近的案例,加之大多數學生對經濟和金融有一定的參與程度,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討論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討論,使知識得到激發和升華,例如,在介紹機會成本這一概念時,可以從上大學或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4.3.2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微觀經濟學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學院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開展社會調查,通過社會調查,學生需要對所關心的經濟現象展開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是將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良好的平臺,需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微觀經濟學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如學生在描述一家三代生活水平提高的現象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恩格爾系數進行描述,對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嘗試使用經濟學原理提出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

        4.3.3嘗試實驗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是在可控實驗環境下,模仿自然科學實驗,針對某一現象或經濟理論,通過控制某些變量、觀察實驗過程及分析實驗結果,以檢驗某些經濟理論來為經濟決策提供依據。比如,在介紹消費者剩余這一概念時,可以設計一次拍賣會或者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這一基本概念。實驗教學法趣味性強,這樣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較直觀、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枯燥的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4.3.4舉辦專家講座課堂教學之余,學校可以邀請知名的經濟學專家和學者、知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給學生介紹和分析當前的經濟理論熱點、前沿問題,以及所學理論知識如何運用到實踐中去,以達到開拓視野,激發興趣的目的。例如,目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問題以及未來房價可能的走勢,企業如何進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問題。

        4.4建立較全面的成績評價體系為進一步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積極改變過去的單一的基于標準試卷的以考查學生記憶力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較全面的成績評價體系,將學生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完成、課程論文和期末考試成績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獨立思考經濟學問題。

        第3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改進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普遍開設的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這一課程本身內容較多,且覆蓋面較廣,涉及知識點和專業術語較多,一些概念和理論分析過于抽象且晦澀難懂,導致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課程時學習興趣不濃,對于這一經濟學理論體系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又由于這一課程普遍是在大一、大二年級開設,對于剛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微觀經濟學內容多,難度大

        微觀經濟學需要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點較多,許多概念和術語比較抽象和晦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學習熱情不高。在學習消費者理論的核心概念效用時,一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效用本身實質上是主觀心理分析,無法數量化,因而不能簡單通過數量進行比較,而消費理論又要計算比較效用程度大小,從而推導出消費規律和特征,在這一點上學生感到難于理解和分析。在整個微觀內容體系中,這樣的抽象概念還有很多,諸如均衡分析、邊際分析等經濟學中經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學生理解起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往往認為微觀經濟學不好學也學不好,進而不愿意學,久而久之就產生了無法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

        2.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輕視微觀經濟學的學習

        雖然微觀經濟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但一些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不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輕視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微觀經濟學本身理論性較強,一些理論觀點、基本概念和分析過程又比較抽象難懂,使學生對這一理論不夠重視,認為其只是抽象的語言描述,缺乏實用性,與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學習關系不大,對其就業沒有直接的幫助。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時間投入,使得學生消極對待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導致學生上課出勤率低,缺乏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只是應付考試,學習效果差。

        3.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當

        微觀經濟學一般在大一和大二開設,很多新生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還停留在高中時代,不會自我學習和主動學習,往往只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很多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不思考,課后也不及時復習和總結,整個學習過程不努力,表現為被動地聽課和學習,更不會進一步閱讀經濟類相關書籍和進行課外拓展。4.教師缺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目前,高校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經常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很難主動學習,不能拓寬知識面,更不能開展創新性學習。盡管多媒體教學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廣為采用,改進了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但在授課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此外,部分教師備課不充分,授課形式和手段單一,缺乏創新性,教師講課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提高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建議

        1.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聽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多角度強化知識的傳授和講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第一,大量運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優點在于將理論聯系實際,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案例的選取和使用要注重現實性和相關性,避免空洞化,盡量選取社會生活及日常生活中與課程主要內容緊密相關的案例,特別是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實際給出案例,從而有效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增強理論現實性和應用性。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能過多進行講解,而應主要由學生就案例分析內容、闡述觀點或提出問題,也可組織學生結合案例進行分組討論,要注重運用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第二,善于啟發教學。啟發教學可有效吸引學生聽課,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和學習興趣,因而要重視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要側重引導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啟發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然后引導和啟發學生就經濟現象分析其中所表現出的經濟理論和規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經濟學思維習慣,體會到經濟理論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第三,重視課堂考核,考核方式多樣。課堂隨機考核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要重視課堂考核,并運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可以通過課堂發言、小組討論、課堂辯論等形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可以督促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和訓練,而不僅僅是在考試的前幾天突擊復習,使學生能牢牢掌握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體系和基本知識點。第四,將傳統板書授課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法結合使用,不可偏廢一方。傳統板書授課方式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各有優缺點,要將二者的優點結合起來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現代多媒體方法可以展示更多的教學內容和信息,特別適合進行案例教學和討論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使用多媒體,特別是不能流于多媒體表現形式而忽視內容講授。

        2.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重難點和基礎知識的講授

        微觀經濟學內容涵蓋面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加之教學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舍,因此要重新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第一,根據微觀經濟學主要內容體系和結構安排,在教學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上應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重點講解供求理論及應用、均衡價格理論及應用、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等基礎知識,做到精講并講透。其他內容可以簡單進行介紹,或者以課外作業形式要求學生自己閱讀,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相關的財經類文獻,并進行簡單分析,從而加深對經濟學的了解,增強對經濟學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通過講授內容的調整和優化,力求培養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興趣,克服學習障礙和心理畏難情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第二,側重基本理論內容的講授,淡化數學內容的講授。盡管數學知識已經大量運用于經濟學理論,用以推導、證明經濟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原理,眾多的經濟學教材和著作利用數學工具展開邏輯推理,建立數學模型并展開實證分析,以研究經濟活動中不同變量的數量特征、相互關系及其變化趨勢,借以總結歸納出普遍規律。但是,經濟學畢竟是一門社會科學,并不是自然科學,數學對人的經濟活動規律的分析和刻畫大多是難以成立的。因此,數學知識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是有限的,不能無限擴展和任意使用。另外,由于微觀經濟學課程大多在大一和大二年級開設,很多新生是文科生,數學基礎并不好,更增加了學習難度。因此,對于初次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學習理解基本理論和原理,掌握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假設前提,并能借以分析解決一些現實問題。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講授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和規律,強調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特點,淡化數學方面的講授,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只是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對于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有必要改進、改革目前的教學方法、手段。要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激發學生積極學習和主動學習;同時,努力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重點難點的講授和訓練;在講授中,要注重理論分析和現實問題分析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提高經濟學理論的現實分析力和解釋力。如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一定會得到較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李錄青.淺議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改進[J].當代教育論壇,2007(06).

        [2]魏布誼.工商管理類專業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

        [3]李丹.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西方經濟學教改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1(04).

        第4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 微觀經濟學 案例教學 課程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屬于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而案例教學法合理應用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應用平臺,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了解到經濟學和生產、生活等經濟活動緊密相連的關系,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

        1 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微觀經濟學課程涉及面較廣,內容較抽象,而授課對象一般為大一或大二的學生,對于處于低年級的大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

        首先,微觀經濟學內容面涉及較廣,包括價格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市場失靈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論等。學生在學習和理解過程中很難將這些理論與模型和現實生活相聯系,理論多又容易混淆,比如說,理性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做出決策,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時對邊際的概念理解起來有些難度,這時可以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為什么水這么便宜,而鉆石如此昂貴?”來使學生加深對邊際決策的理解,所以如何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并運用到實際中是值得推敲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時一般要進行假設,很多理論只有建立在假設基礎上才能成立,而不同的假設又會導致不同的理論結果,這使得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次,微觀經濟學在分析問題時使用的工具較多,有些理論需要借助數學公式進行推導,有些理論需要運用圖形來分析,有些則需要構建模型進行理論推導。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扎實的數理基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對數學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難度。最后,盡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但如果不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相聯系,學生掌握的只是空洞的理論,無法理解學習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現實意義,也就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鑒于微觀經濟學的以上特點,通過案例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更易于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 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方式

        案例教學法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實踐證明,案例教學的運用能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果。經過幾年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三種主要的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應用方式。

        2.1 案例討論式

        教師在講完某個章節或者某個理論知識后,將與該理論相關的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且適當的提出問題引導大家,鼓勵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再加以總結。比如在講到“供求彈性”問題時,提出為什么會“谷賤傷農”(農民豐收反而收益下降了)。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可以使學生深化對“彈性和收益之間關系”的理解。在學生討論案例時,教師應該營造寬松、開放的氛圍讓大家各抒己見,這樣有利于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討論。還應注意的是,教師所選的案例應貼近生活,讓學生容易理解,盡量避免采用復雜的案例,緊扣知識點足矣。

        2.2 案例導入式

        所謂導入,即通過案例來導入即將學習的內容。理論化的經濟學知識較抽象,通過先引入案例,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在講“公共物品和公有資源”這章前,先引入經典的燈塔案例,以及提出“為何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無繁衍之憂?”讓學生先思考并討論片刻,然后進入到理論部分的學習,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3 案例專題辯論式

        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采用專題辯論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愛上這門課。教師可選擇貫穿各章節的綜合性案例,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為正反兩組,每大組又分成若干小組,以每小組五到六人為宜,確保小組人員的分工。比如,在講完“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后,組織學生辯論“政府對價格進行管制的行為是利大于弊呢還是弊大于利?”這樣,學生會在課后大量收集資料,進行討論,理清辯論的觀點,這有助于提高學生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采用這種方式時,教師應注意對時間的控制,以及明確辯論規則,并且可以采用激勵法,對最后被大家推選出的最佳辯手給予平時成績加分的獎勵。

        3 案例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

        (1)在選擇案例時,教師應盡量選擇能反映當前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作為案例,以國內經濟熱點為主,可以適當結合國外案例進行分析。在確定案例后,教師還應進行案例設計,弄清楚案例所關聯的章節內容,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哪個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截取案例中的重點部分讓學生討論,避免案例過分冗長和復雜,達到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目的即可。

        (2)適當運用多媒體配合案例教學。教學活動應與時俱進,貼近生活,通過播放社會熱點問題的視頻與所學知識點串聯,可以增強學生用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講完理論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截取視頻中的重點部分給學生觀看,如《財經郎眼》《經濟半小時》等視頻。在播放視頻前,提出幾個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看完視頻后,讓大家結合視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就視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5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微觀經濟學是商學院大學生必修的一門核心課程,也是一門基礎課程。就目前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來看,仍然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對策顯得非常重要。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高校為了順應社會的需求,都開設了微觀經濟學作為商科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由于微觀經濟學有其獨有的特點,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第一,微觀經濟學要求學生要掌握一定的微積分、統計學、計量學的基礎知識,而微觀經濟學授課對象通常都是低年級的大學生,對于這部分礎知識,學生掌握得往往不夠扎實,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難以很好地結合,對模型和概念不能做到完全理解。

         

        第二,微觀經濟學的許多理論為了討論簡便,常常都會進行假設。不同的假設會推斷出不同的結果,理論性較強。由于缺乏邏輯思維,部分學生沒辦法很好地理解。

         

        第三,微觀經濟學的案例多取自國外,不貼近學生生活,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很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難以接受課本抽象的理論。

         

        二、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陳舊,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微觀經濟學的授課形式常常是“填鴨式”的,也就是教師講課,學生被動地聽課。微觀經濟學是一門體系龐大、抽象化概念較多的課程。一個學期64課時,因為課時有限,教師很難將每個問題都講細致、講深入,沒辦法詳細分析案例。同時,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會出現許多圖像的推導,學生只有對繪圖過程清有晰地理解,才能對最終推導出來的結論深刻體會。但是,這種以教師為主角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一知半解的情況非常常見。由于缺乏互動和提問,枯燥的課堂難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陳舊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對理論不能充分掌握,更談不上實際運用,不能滿足高等教育對大學生培養的要求。

         

        2.教材內容過時,缺乏貼近現實的案例

         

        首先,微觀經濟學是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而出現的學科,我國高校使用的教材多是參考西方書籍編寫,或是直接采用相應的譯本。這種做法雖然保持了微觀經濟學原理的原汁原味,但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某些問題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因為課本里的案例多來自國外,與我國的國情、經濟發展情況、規章制度以及國民的生活習慣等都是有一定差異,這對學生把握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對我國現存經濟問題的分析都是不利的。其次,微觀經濟學的許多推論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設作前提的,而有些假設脫離當前的現實狀況,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學生無法聯系實際去吸收知識。再次,經濟學這門學科對數據的分析要求相對較高,但是我國高校采用的教材對數據的更新比較慢,不能跟上經濟的發展。

         

        3.考核方式單一,不利于學生發揮創新性

         

        大部分學校的微觀經濟學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考試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為主,期末考試一般都采取筆試的形式。筆試常常是由任科教師命題,題型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計算題。考試內容單一,許多題目答案都是標準化的,真正需要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的極少。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和應試心理,考試前死記硬背,沒有真正地將課本知識聯系到實際中。這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非常不利,使學生缺乏分析能力,盲目地應付考試,最終失去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1.注重師生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要改變傳統微觀經濟學“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模式,就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

         

        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可以在講解一個知識點之后,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控制時間,還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避免出現無人參與的現象。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討論的內容是否出現離題的現象,如果出現要及時加以引導。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適當給予點評,多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也要指出不足之處。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回顧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在討論中鞏固理論知識,合理運用知識。再次,可以開展知識競賽或演講比賽,讓學生有機會站上講臺表現自己。知識競賽的內容可以是針對近期所學內容的一個知識搶答,演講比賽則可以要求學生針對當今熱點經濟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兩種形式都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

         

        2.靈活列舉案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要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枯燥的理論,就要求教師要適當地列舉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開始新課之前列舉一個常見的生活例子讓學生思考,經過一番討論正式引入新課。例如,在講消費者偏好之前,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為什么QQ和微信都具有聊天功能,但是有的人喜歡用QQ,有的人喜歡用微信呢?從而引出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偏好。

         

        第二,針對抽象的理論,列舉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加深理解。例如,講到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可以給學生講述這樣的現象:在一家固定的廠房里,保持其他要素的投入不變,一直增加雇傭工人的數量。一開始,因為員工數量的增加產量也會增加,當工人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產量反而開始減少。這是因為有限的廠房里增加過多的工人會導致生產效率的降低。

         

        第三,可以采取小組形式,讓學生針對所學的案例討論生活中是否還存在相關的例子,由學生代表發言,這樣可以使學生多關注發生在身邊的經濟學。以雙向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

         

        第四,教師要及時更新教案,列舉的案例要與時俱進,數據要跟得上經濟的發展,讓學生接受最新的資訊。

         

        3.合理運用設備,豐富教學手段及方式

         

        如今的大學教室,都配備有多媒體,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并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讓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更加生動。現代多媒體設備能讓課堂更加生動,有助于教師將聲音、視頻、圖像方便快捷地展示給學生。

         

        首先,教師可以將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羅列在課件上并將重點內容用鮮艷的顏色標出,讓學生有個總體的印象。其次,課本中復雜的圖像,也可以運用相關的軟件繪制在課件上,直接展示給學生。將現代多媒體應用到課堂可以節省一部分上課的時間。再次,如果教師結束新課還有剩余時間,則可以播放與本節課相關的小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鞏固知識。此外,傳統的教學手段也有它的優勢。例如,遇到公式的推導,如果直接把過程展示在屏幕上,學生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有時候反而會被華麗的課件吸引,沒有留意講課的內容。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板書,將公式推導的過程一步一步寫在黑板上,這種方法更具有邏輯性,對學生接受知識也更有幫助。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講課方式和現代講課的方式各有優缺點,所以應該兩者相結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學習微觀經濟學。

         

        4.豐富考核形式,多種方式檢驗學習成果

         

        針對微觀經濟學這門學科,可以采取多種考核制度相結合的方式,避免學生盲目背誦概念應付筆試。學生最終得到的分數可以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作業成績及期末成績,這樣的成績構成對于那些平時認真上課的學生更加公平。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平時學生上課的態度給予一定的平時成績,主要針對考勤情況、討論問題的積極性、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課下對不懂的問題是否請教教師等進行評價。其次,作業成績由學習小組統計,學期結束由教師審核。再次,就是常規的期末考試,考試內容應以基礎知識為主,結合部分運算及材料分析,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情況,而不是靠死記硬背來回答問題。

         

        把這三個部分的考核情況相結合,給出一個最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比傳統的更加合理,能更全面地考核學生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情況。

        第6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微觀經濟學》教材有很多,如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合著的《經濟學》,斯蒂格利茨和沃爾什合著的《經濟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梁小民編寫的《西方經濟學教程》。對于學生來說,教材的難易程度和實用性是很重要的。經濟學是一套連貫的理論,如果教材難度過大,學生就不易接受,真正學到的知識就少。在國外的教學中,很多課程沒有固定教材,教師上課也并不依據某一本教材,而是列出一長串參考書供學生閱讀,而在我國傳統的教學中強調以教材為本。可是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很少融入案例或新聞摘要,根據我國國情,我們在指定教材的同時,還應在講課之前為學生精心選擇教學參考書目。這些參考書目包括經濟學經典教材、經典著作、經典論文,有價值的期刊和經濟學學習網站。國外學者,特別是美國大學教師編寫的教材案例比較豐富,可惜是取材于國外的經濟現實,有些在中國課堂中并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師還需要大量收集經濟學案例,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這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微觀經濟學原理與思維方式的形成,是培養經管類專業人才的第一步。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很豐富,但也很抽象、深奧、難懂,學生難于消化,特別是要用高等數學的知識證明和推導經濟理論,使很多學生普遍感到經濟學難學。要做好教學,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培養其專業興趣,多傳授實用性強的知識,最終使經濟學原理“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將微觀經濟理論學習過程中的抽象、難于理解的問題,變為具體和簡單。

        首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在對教材進行整理、歸納后,借助國內外最新的教學內容、精彩片段等,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需要將圖、表和數學都作為其基本工具,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后,可以節約出大量的課堂時間,這對教學內容的完成將更有利;同時教會學生看圖表、做圖表對學習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如何作圖。“一圖勝千言”--解釋經濟現象時,有時用圖來說明要遠遠好于語言的羅列。

        第二,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環節也早被提出,敢于提問才能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創新。因為,正確的提問代表著創新的方向,沒有正確的方向也就沒有創新成果。從學習活動方式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僅限于“預習、聽課、復習”之中,他們在相當程度上“懶于思考、缺乏問題意識”。這種學習狀態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可以考慮將課堂實驗的方法引入《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來。形成師生互動,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知識探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也可以發現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了解學生的需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在現代教育領域已被廣泛使用,我們不僅要加強對西方經濟社會的研究,揭示西方國家的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企業組織與管理等的新變化,還要加強對我國經濟實踐的研究;通過大量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原理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經濟社會之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和經濟有聯系。西方經濟學原理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人們生活、理財的可靠指南。

        第四,注重習題練習。通過做習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習題練習可以使學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并且我們可以在學期初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經濟管理研究的前沿課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選題查找參考文獻.依據所學知識分析研究課題并總結自己的觀點。最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前進行答辯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表達、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和不怕困難、勇于擔當的性格。

        3、考試形式改革

        對任何課程來說,考試都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雖然它是教學過程的終端,但對整個教學過程逆向影響十分顯著,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育質量的高低。對微觀經濟學課程來說,考試是其教學過程的延續,是學生深化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到的觀點和方法運用于解決分析實際問題,使其所學內容得到強化,加深了對課堂上所學理論的理解并且提高其綜合素質,也使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同時,考試也是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檢驗,是對教與學的一次全面性反饋。通過考試,教師可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學生思想的階段性變化,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但教師不能只通過期末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生的學習目的也不要僅僅在追逐最后的分數。我們可以通過累加式組合構成學生的成績,即《微觀經濟學》的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共同組成,平時成績的權重確定,教師可根據授課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布置思考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小測試,并圍繞討論寫出小論文,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減輕期末考試的壓力,不再通過死記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試。所以平時成績應包括出勤、課堂提問、個人作業、小測試、小論文等形式占最終成績的30%。同時對期末考試的內容進行調整,注重考評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計算能力,增加開放性和應用性的題目。這類題目緊密結合當時的經濟熱點問題,從報紙或網站上選取恰當的文獻資料,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選取不同的視角,使用不同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這種題目并沒有唯一答案,只要學生在論述中有理有據、自圓其說就是合格答案。這樣既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又較好地發揮了考試的導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饋作用。

        第7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中普遍開設的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這一課程本身內容覆蓋面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一些概念和理論分析過于抽象且難于理解和消化,因而,對于本科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又由于這一課程普遍是在大一、大二年級開設,對于剛剛入學的大學生難度就更大。因此,有必要改革、改進目前的教學方法、手段,著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激發其積極學習、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潛能;同時,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重點難點講授和訓練;注重理論分析和現實問題分析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提高經濟學理論的現實分析力和解釋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一、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為此,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多角度強化知識的傳授和講解,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筆者根據日常教學實踐,建議綜合使用以下教學方法。

        1.大量運用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教學的優點在于將理論聯系實際,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要盡量多舉現實生活的實例來說明和闡述微觀經濟學中的抽象概念和抽象理論。通過案例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思辨能力,提高實際問題分析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如微觀經濟學研究微觀個體即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行為規律和特征,在實際生活中這方面的案例很多,因此,教師平時就要經常收集整理相關教學案例,在教學活動中盡量用案例形式展開分析和講解。每次在講授新課過程中也可要求學生準備案例并闡述其經濟意義,教師可通過總結和點評讓學生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從而加強對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應當注意到,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要更多地激發學生的思考主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便于理解經濟學知識,因而,教師不能僅僅利用理論解釋所列舉的案例,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發散思考、深入思考,然后給予解答。在案例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2.善于啟發教學

        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主體,因此,要充分引導和發揮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所學的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需要靈活設置多種問題或疑問,以吸引學生思考和回答。在上新課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提前觀察若干與即將學習理論相關的現象;其次是要求學生在觀察現象后提出問題,即通過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總結其中所表現出的經濟理論、規律;再次,要求學生運用邏輯推理能力來說明或證明其從觀察中所得到的結論,即鍛煉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推導歸納其結論,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用規范的經濟學語言表述,少用生活化語言,訓練其表達能力;最后是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探究出來的結論進一步解釋已有的現象或對其未來發展做出預測,使學生們體會到經濟理論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3.重視討論式教學

        這一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提倡學生多多思考和多多發問,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甚至于否定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和思想,發表和闡述自己的不同見解,以發散思維、創新思維來思考現有理論的優點與不足,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寬容的態度,要努力保護和鼓勵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積極性,借此來啟發和調動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積極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們的主動思考習慣就會養成。

        4.積極開展慕課教學

        慕課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新型在線課程教學模式,它是將過去那種零散的各種學習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式課程教學模式。在微觀經濟學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把一部分或全部的教學資源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講義、教案等等全部共享到網絡上,供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測,教師則通過在線輔導或答疑檢查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同時,利用年輕人求知愿望強烈的特點,教師也可定期組織開展與經濟學理論緊密相關的研討話題和同學們平時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在研討課、討論課活動中,教師給出一些具體題目,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就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則要求學生提出解決對策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通過經常性的教學研討和師生對話,就可以幫助解決學生的各種學習困惑,加深對微觀經濟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5.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經濟學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于理論聯系現實,更在于實際中的學以應用。因此,需要將課堂所學理論用以指導社會實踐活動,以豐富課堂教學效果,增加課程吸引力。如通過到企事業單位學習參觀、邀請企事業單位管理者舉辦專題講座、利用假期參加社會生產實踐等形式來體驗經濟學理論的現實解釋力,領悟經濟理論的獨特魅力。結合目前高校普遍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可指導同學通過申請創業課題、社會實踐課題、參與課題研究等等形式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二、調整、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重點難點知識講授

        微觀經濟學內容涵蓋面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加之教學時數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舍,因此,要重新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結構,突出和強化重點難點知識講授,突出和強化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傳授、訓練。

        1.微觀經濟學教學應該主次分明、突出重點

        根據微觀經濟學主要內容體系和結構安排,在教學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上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重點講解如均衡價格理論及應用、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等基礎知識,要做到精講并講透。其他內容可以做簡單扼要介紹,或者以課外作業形式要求同學自己閱讀,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相關的財經類文獻,并進行簡單分析,從而加深對經濟學的了解。通過講授內容調整和優化,力求培養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側重基本理論內容講授,淡化數學內容講授

        盡管現有教材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運用于日常教學,如圖表、公式等,用以推導、證明經濟學中基本理論、原理,但數學只是輔助用于說明經濟學理論,因此不能過多講授數學。對于初次學習這門課程的新生而言,重要的是學習理解基本理論和原理,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講授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淡化數學方面講授,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只是經濟學的分析工具,經濟學不是數學,學習重點在于掌握基礎理論,而不是單純的數學計算或公式化推理。

        三、創新微觀經濟學課程作業設計與學業成績考核方式

        課程作業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完成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的過程,也是檢驗其學習效果、學習水平的過程;而學業考試考核更加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它既是測評學生的成績,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和參考,因而也相當重要。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也需要加強課程作業設計與考評,創新作業方式和考試方式,改變以往單純筆試的考試方法,采用多種考核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

        1.創新課后作業和課堂練習形式

        要學好微觀經濟學,一定量的習題必不可少,通過大量思維能力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程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將作業完成情況及時通報學生,既督促學生的學習活動,也能增加師生雙方的教學互動。通常,教師可以小論文、案例分析或者專題報告、調研報告形式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查閱相關資料與文獻資料撰寫專題報告,這樣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查閱資料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對所學經濟理論的認識和應用,使課程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總之,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組織展開、實施及其效果,更要加強課后作業和練習環節的規劃設計,通過多種形式、體裁多樣的課后作業和課堂練習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第8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圈子案例;被動復習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29-02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性質及特點

        微觀經濟學是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是專業基礎必修課,為其他專業課程提供基本分析方法與理論基礎,與宏觀經濟學課程共同構成《西方經濟學》的全部內容。

        設立《微觀經濟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對微觀經濟活動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掌握如何最有效地使用稀缺資源的經濟學分析方法。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去分析、解釋身邊的經濟現象,并對微觀活動給予客觀評價。

        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系統課程,涉及一定的數學、圖形分析和心理學等基礎知識,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理論抽象,較難理解。復雜的經濟現象,在理論假設的基礎,概之以一些文字,公式和圖形來表示,即用經濟模型來闡述經濟規律,必然導致這種理論具備抽象的特點,讓初學者理解費力。

        2.理論推導及應用廣泛用到數學知識。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理論的客觀性和嚴謹性,體現在廣泛應用數學知識推導理論,用計量方法驗證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初學者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

        3.注重圖形分析。把經濟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理論假設,用圖形來直觀闡述。

        二、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在學習上的思想特征

        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生既具有高校大學生的共性,又有其獨特性。他們的入學成績普遍比公辦高校的大學生低,且在學費繳納、學籍管理及人事檔案關系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使得學生在學業、經濟及社會認同等方面承受了更大的壓力。總的來看,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生在學習上的思想特征表現在以下四點:

        1.迫切渴望成功,知識積累的漫長過程使其學習熱情日趨淡漠。民辦本科院校就讀的大學生多數都經歷了高考失利,有學生認為其目前的就學狀態只是“無奈”選擇。他們在進校之初,對學習抱有強烈的積極性,特別渴望成功,希望自己能和高中同學回到同一起跑線上。于是,他們特別渴望通過一些改變來得到別人的評價與肯定。在理論基礎知識積累過程中,很難在短時間內使其有突破。于是,有學生開始放棄學習,“理論無用論”思想影響了良好學習環境的形成。

        2.重實踐,輕理論,價值取向日趨務實。民辦高校較之公辦高校,學費收費較高。在學生心目中,傳統的教育關系變成了教育消費者與供給者的關系。學生存在較強的成本意識,期待高教育質量回報,他們要求回報要 “短、平、快”。于是,他們比較重視開設的課程可以給他們帶來什么。由于理論基礎課,著重于知識的積累及方法論的形成,學生普遍感受不到此類課程的即時利益,所以他們對理論課學習不感興趣,而對一些實踐操作課程較重視。

        3.職業意識較強,熱衷于各種專業技術證書的考試。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在就業方面自主意識很強,他們認為,現在的高成本投入,最終目標就是為了獲得一個好的工作機會。與普通高校大學生相比,他們更能主動地提前進入人才市場。他們渴望平等,希望社會能給予他們一個相對公平的就業競爭環境。他們也在積極努力地創造條件,想通過各種專業技術證書的獲得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只要有此類考試臨近,大多數學生表現為,不管上什么課,他們的眼里只有那一本考證教材。

        4.喜愛活動,考試前對日常課程課本鮮有主動翻看。因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方法不對、務實價值取向等原因,民辦本科院校學生日常課程課本鮮有主動翻看,因而其理論與書本知識不太扎實。但他們喜愛活動,對文體、學生社團、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性與熱情極高。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先入為主,認為理論基礎課無用。上述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的務實特點,導致了部分學生在沒有正式開課之前,對于要上《微觀經濟學》課程就缺乏興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門課程,沒有直接教他們在實踐中如何具體去做,看似無用。

        2.理論假設條件與現實的差異,加深了理論無用性看法。剛開始學習課程,他們發現經濟理論的得出,都存在與現實有差異的理論假設基礎,把復雜的經濟現象用文字、公式和圖形來表示,與他們了解的部分現象有出入。而且,由于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單位行為,部分理論直接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終加深了學生的理論無用性看法。

        3.理論抽象,數學基礎薄弱,學習存在困難。微觀經濟學理論推導與應用過程中要用到大量的數學知識,而民辦本科院校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薄弱,導致部分學生有學好的愿望,卻學習困難。另外,理論的抽象性,也令學生理解費力。課堂上,經常聽不明白最終會使學生參與度降低,轉而干與課程無關的事情,比如,用手機上網或睡覺。

        4.知識點多,學生鮮有復習,“今會明忘”現象普遍。學時有限,而教學內容又多,學生每次課學下來,都會新學不少概念和理論。當老師在課堂上用了多種方法,終于讓大多數同學理解清楚一個理論的由來及其應用時,過了一段時間,再問到之前學過的理論,學生們又忘了。這種情況不僅對學生后面知識點的學習不利,也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原因就在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主動性極差。

        5.理論應用實踐能力較差。經濟學教學目標在于,學生應用學到的理論來解釋復雜的經濟現象。教學中發現,學生這方面能力較差。

        四、優化民辦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的第一堂課:課程有用,但不好學。針對學生特點,在正式開始講授經濟學的理論之前,一定要花時間告訴學生,這門專業基礎課學好了對其有哪些益處。可通過列舉法,舉一些實例,說明這門課程的理論可應用在哪些領域,哪些證書考試時要用到這些理論等,充分闡述經濟學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學好與否的差異性。等學生感興趣了,再告訴他們,這門課不好學,要重視,認真才能學好,引入學習方法,并強調數學的重要性。

        2.“圈子案例”教學,增加理論課的趣味性和應用性。“圈子案例”教學,是指要用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他們感興趣的例子來闡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對于經濟學初學者,面對著厚厚的既有數學公式、又有圖形的經濟學教材,總覺得經濟學充滿了統計數據和專業術語,既枯燥又乏味。但是,只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一些現象,就會發現經濟學就在身邊,因于經濟學源于社會經濟現象。通過對大量此類案例的討論學習,可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觀點的討論分析,學生會用更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最終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被動復習”方法的使用。學生課后鮮有復習,可通過課堂提問、作業布置等來提高學生的復習頻率。對課程內容的回顧,應以學生為主角,或提前布置,由學生來講,或通過隨機提問檢查,督促學生在課前要做復習工作。經濟學教學,要有好的效果,作業量少不了。可通過作業,讓學生去復習學過的知識點,并從中發現學生的問題,采用作業講評或組織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思路與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課堂管理。課堂上,學生從教師處接收的信息,除了知識,更多的還是從細節上感受教師對人、對事的態度。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效管理課堂,引導學生更正課堂上的不當行為,如使用手機,或是睡覺等,創造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鄭健壯,王石河.微觀經濟學教學經驗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第9篇: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 體系 社會資源配置

        一、微觀經濟學的產生

        微觀經濟學的產生以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性質原因的研究》為標志,至今已經有231年的歷史了。亞當?斯密通常被學術界認為是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斯密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從事經濟活動的動機和目的就是為追求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但每個人都不能獨立生存,通過分工使交換成為可能,并接受“看不見的手”的約束,實際這種對人類經濟活動的抽象描述就是經濟學范式研究的對象邏輯,因此,在此觀念范式層提供的邏輯空間上,亞當?斯密提出了貨幣、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工資、利潤等經濟范疇,構成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規則范式。斯密反對重商主義政策,主張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經濟自由的種種障礙,建立起合乎規律的“自然秩序”,使每個人追求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協調起來,最終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這些促使財富增長的主張,構成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操作范式。當然以觀念范式為基礎,還可演繹出更多的定理,從而使其理論更加完善。

        亞當?斯密通常被學術界認為是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微觀經濟學從創建到目前不斷有新的理論、新的觀點充實到微觀經濟學的知識框架中,使得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更龐雜,內容更豐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樣化。微觀經濟學由對經濟問題的定性分析為主發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應的定性結論。現實生活中大量的經濟學問題的解釋和說明需要借助建立經濟學模型并運用數學、微積分、運籌學、概率論等相關學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觀經濟學的理論越來越抽象,越來越深奧,其邏輯性也越來越強,甚至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對某一問題的分析,因為假設條件不同,結論會差別巨大。有時對于同一個經濟問題,不同經濟學流派的觀點與結論竟然截然相反。這就使得微觀經濟學成為財經類學生學習的難點,使得眾多的初學者無從下手。對部分微觀經濟學教學人員而言,他們在講授微觀經濟學的時候,往往迷戀于介紹復雜的經濟學模型,繁瑣的數理推導過程,忽略了對經濟學基本思想的介紹,造成微觀經濟學成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習難度系數最大的一門課程。

        二、理性的廠商

        廠商是微觀經濟學的又一個重要主體。在西方經濟學中,生產者亦稱廠商,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在微觀經濟學分析中,廠商被假定為合乎理性的經濟人,廠商提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潤。廠商最大化的利潤是總收益和總成本差額的最大化。為使該差額最大,要盡量使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因此,研究廠商的行為不得不研究廠商的生產和成本,故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是微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理論必然涉及到生產的投入和生產的產出,而企業的生產行為是一種持續的過程,生產的規模會隨著市場需求和企業目標等眾多因素的變化而調整。在微觀經濟學里,以企業是否可以調整其規模為標準,將企業的生產分為長期生產和短期生產。短期生產是企業規模不變,而長期生產是企業可以調整生產規模。理性的廠商會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條件使得短期和長期的生產成本最小化,產出最大化,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微觀經濟學中廠商的行為也是以理性人的假設條件出發的。

        三、生產和消費同時的理性――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

        最優的經濟關系就是不僅生產達到了最優的狀態,消費也達到了最優的狀態。經濟學上把這種經濟的最優效果稱作帕累托最優狀態。經濟學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資源來滿足人們無限的欲望的一門學科。因此,如果產品在消費者之間的分配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狀態,即任何重新分配都會至少降低一個消費者的滿足水平,那么,這種狀態就是最優的或最有效率的狀態,同樣如果要素在廠商之間的配置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狀態,即任何重新配置都會至少降低一個廠商的產量,那么,這種狀態就是最優的或最有效率的狀態。生產和消費的最優如果能同時達到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則是社會整體福利的最大化,或稱之為社會得到了最大化的滿足。這種一般均衡和社會整體福利的最大化也是基于生產的理性、消費的理性及社會收入分配的理性考慮的,即是從理性人的假設條件出發的。

        四、三個關鍵詞:需求、供給、價格

        在經濟學家的筆下,復雜多變的經濟可簡化成需求、供給、價格這三個簡單的名詞。

        1.需求。需求(demand)是在某一時期內,每一價格水平時,居民戶計劃購買的產品與勞務量。需求是購買欲望與支付能力的統一。消費者行為的出發點是需求,歸宿是需求的滿足,即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有兩種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這兩種理論的假設前提、分析工具、表達方式不同,但所得出的結論是殊途同歸的:即居民戶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種消費上,以獲得滿足程度的最大化,這就是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目的,其理性選擇;需求定理的內容是由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的行為所決定的。如此,透過消費者的需求這個表面現象研究其深層次內容――消費者行為分析。

        2.供給。供給(supply)是廠商在某一時期內,每一價格水平時,計劃出售的產品與勞務量。廠商的供給行為可以用生產者行為理論來作出合理的解釋,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主要分析理性的廠商如何生產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具體而言,運用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分析廠商在企業內部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生產出既定的產量,從而實現內部的經濟效益。但這一行為并不能保證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實現,因為企業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在市場上銷售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還必須通過市場理論來考察不同市場類型條件下完全競爭廠商和不完全競爭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濟行為,及其短期、長期均衡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進而推導出廠商的供給曲線。

        3.價格。市場經濟的成功乍一看是一個謎。千百萬利己的家庭和企業分散作出決策似乎會引起混亂。但事實并非如此。事實已經證明,市場經濟在以一種促進普遍經濟福利的方式組織經濟活動方面非常成功。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全部經濟學中最有名的觀察結果:家庭和企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他們仿佛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結果。價格既反映了一種物品的社會價值,也反映了生產該產品的社會成本,它引導著社會資源的配置,影響著消費者滿足程度最大化、廠商利潤最大化乃至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何璋.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2]高鴻業.西方經濟學:上冊[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忘忧草日韩综合一区三级久久久 |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二区日韩电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