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大學英語實踐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實踐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英語實踐報告

        第1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這是一座海濱城市——防城港,有廣西最大的港口之一,所以經常有外國商人來這里做生意,或是一些船員,也有外國游客。賓館之前就接待過一些國外顧客,但是由于賓館的服務員都不懂英語,無法給客人提供更好的幫助,所以賓館經理沒放假前就和我打招呼,放假到賓館給他的員工培訓英語。我欣然答應了,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在親戚家休息了幾天,順便整理所要教的內容,然后拿去復印,在賓館有電腦打印機,整理起來很,很排斥。面對這些長輩,我有點不知所措,但還是在課堂上給他們講學好英語后不論對賓館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益處的一件事,所以希望大家認真的用心的學。

        或許是隨著幾天的學習,有的員工感覺越來越難,他們居然不來上課。經理知道后很生氣,給他們了個下馬威,如果學習完一個月后考試不通過,為,的就辭退,考得好的有獎勵。后來再也沒有這種情況出現了。大家都很配合上課,也很用功,在沒有事忙的時候,樓層工作間里都會有他們讀英語的聲音,我也感到很高興,剛開始大家不熟悉的時候沒什么話,但是經過幾天的相處,彼此都認識了,我和他們也靠近了很多,他們有不懂的都主動問,而我也是一遍一遍的耐心教,還給一些因休假而沒有上課的員工補課。雖然讓他們直呼我的名字,但他們還是叫我“梁老師”,面對這個有點為時過早的稱呼,心里終究有點接受不了,也體會到這個神圣的職業背后的酸甜苦辣,做一個老師真的不容易。

        但是有一個員工的態度很頑固,她說很討厭英語,看到就頭疼,不想學,所以沒有和我們一起學習。她已經知道經理的規定,但是還是對抗學習,我用盡辦法想說服她,但還是無濟于事。

        員工們進入狀態后,學起來也很快了。時間也很快就差不多過了一個月,后面的五天我沒有上新的內容,而是和他們一起復習所有學過的內容,之前的學習我都是在課堂上讓他們強化記憶,現在復習起來也不是很吃力,他們倒希望可以提前考。

        第2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技;轉型;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7-0135-02

        在國家強調高校教育需要向應用技術型轉變的關鍵時期,各大高校都在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進行改革。大學英語教學作為高校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相關專業教學實踐相結合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

        而如何在各大高校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道路上,讓大學英語這門基礎學科發揮到最大的作用呢?校企合作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它不僅為高校其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應用技術轉型”道路上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也為大學英語的“應用技術”轉型打開了新的思路。

        一、校企合作的目的

        對于高等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有著各方面的意義。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滿足了學校教學改革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的機會,提高畢業生的質量,讓絕大部分學生實現就業;另一方面,也能為企業輸送更好更多的人才,最終實現校企雙贏。那么,大學英語這門基礎學科通過校企合作能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呢?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為高等院校培養出更多的應用技術型雙師水平教師。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學英語“應用技術”轉型途徑研究實施過程中,可以給大學英語教師提供參與到非英語專業的校企合作項目中去的機會,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應用技術水平,完善自身雙師型教師資格。

        其次,校企合作也能為各大高校培養出更多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在大學英語“應用技術”轉型途徑研究中,讓學生在雙師型教師研究出的大學英語改革方案中參與學習和實踐。而大學生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習與實踐,更能培養出更多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最后,校企合作更能為各大高校提高高校就業率。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在培養出更多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更能適應社會對應用技術型人才需求量增大的條件。在學生語言能力和技能并舉的前提下,學校就業率就一定能大大提高。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

        (一)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培養應用技術型大學英語教師

        首先,學校應實施定期頂崗實踐制度,并且建立定期培訓制度。讓大學英語教師與其他各大專業老師一起參與到相同的校企合作項目中來,這樣大學英語教師能與各行各業的專業教師以及專業知識親密接觸,更能和其他各大專業的教師們一起現場觀摩和體驗真實的工作過程。在身臨其境的工作環境和其他各大專業教師的進一步幫助下,提高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應用技能水平。

        其次,采取國際對接的方式。在各大高校與其他國家有項目合作,或者與國內企業有項目合作需要,并且有出國機會的時候,學校能夠在選擇委派對口專業的教師參與到項目中時,同時也能夠選擇委派兩到三名大學英語教師參與其中。這樣既能為其他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提供語言上的便利,又能讓大學英語教師在親身投入項目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應用技能水平,身臨其境的去體驗與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并能夠達到自身實踐的水平,這樣的話,具有其他專業水準的大學英語教師也能夠達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了。

        (二)制定校企合作背景下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

        1.修改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首先,要改編大學英語教材。因材施教一直是我國教學活動的幾大原則之一。根據現如今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向應用技術型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改編教材是改革課程設置的關鍵。

        其次,要開設應用技術型雙語課程。語言是溝通的最好工具,能夠熟練地運用外語是應用技術復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在理論與實踐具備的雙師型教師中選派成員對學生進行雙語教學,來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為學生授課的同時,還可以為已經工作的但是英語不過關的企業技術人員進行雙語課程的培訓,達到企業和高校雙方共贏的局面。

        再者,在課程設置上,要將應用技術型大學英語課程,按程度分為基礎級大學英語課程和提高級大學英語課程兩個階段。基礎級大學英語階段的課程主要為綜合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聽說讀寫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此課程應要求教師督促學生掌握應用技術型大學英語專業詞匯以及簡單的應用技術句型。等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再要求其參加提高級大學英語階段的課程。而提高級大學英語階段的課程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在不同情景下,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實際實踐能力,比如完成提高級大學英語階段課程的學生,進企業實習時,應對本專業的專業知識用英語表達自如。

        2.修改大學英語考核方式

        首先,要深入企業一線調查研究,制定符合實際的考核方法。我們培養的人才首先要符合企業招聘的要求,進一步還要適應日常用工的考核標準。組織專業教師深入用工一線,調查目前大學英語需求現狀,企業招聘要求和日常工作專業英語知識與技能運用狀況。最終形成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考核辦法。

        其次,進行分散式考核。將考核從一次到多次,從一方面到多方面,從開始到成功,考核目的不在于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在于督促學生做到正確為止,成熟為止。教師要將學生的考試時間和次數以及最終合格的時間都做詳細記載。這種分散式考核有利于教師了解每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使學生避免了因緊張等發揮不正常因素影響考試結果。這種分散式考核模式還可以擴展到課堂提問、評價討論、創意作業、實驗實習報告等。

        最后,進行實干型考核。所謂實干型考核方式分為兩種:一是指與企業合作,引入一些實際的企業項目進行命題,二是能力測評報告。考生首先完成企業實際項目的“技能型案例考試”,然后再完成基礎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標準化考試。考生在通過考試后獲得兩種評價結果,一是理論考試成績,二是能力測評報告。最終由考試人員按百分比形成考生最終的成績。“實干型”考核方式的第二種方式是與相關企業合作,讓學生到企業中去實習,由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其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讓學生接觸工作第一線,認真記實習日記,在實習結束后以實習報告的形勢匯報其實習狀況。根據其指導教師的評語以及實習報告的質量來評定學生的最終成績。

        3.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

        選派應用技能水平高并且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安排學生深入企業實習,以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專業延伸能力為目標,實現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和職業能力諸方面的全面與和諧發展。

        三、校企合作的成效

        首先,加強校企合作,可以促進高校探索出一套完善的應用技術型培養目標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方案,促進教材改革,以及完善學生學業成績的質量分析制度和反饋機制,使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向應用技術型人才發展,使高校進入一種全新的運行狀態,培養出更多應用技術型人才,提高就業率。

        第3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專業發展教師教育機制

        一、引言

        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諸多期待和挑戰,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素養的提高應該引起教育教學界管理者、研究者和教師本人等各方面的更多關注和思考。

        我國目前有近6萬名大學英語教師,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這一系列工程的操作主體和英語教學改革的先鋒,但他們存在著知識結構單一、科研薄弱、理論素養不足等問題。相關大學英語教師素質調查表明。相當部分的大學英語教師在智能、經驗和教學態度上都需發展或成長。…從全國范圍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主要由中青年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擔任。這些低教齡和低年齡的教師只是具備了英語學科的知識,其教育專業知識(教學技術)還遠未成熟。束定芳在《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中指出,師資狀況調查表明目前許多教師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理論培訓,教學缺乏理論研究的支持。

        由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對全國48所院校900多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教師有很強的意愿來進一步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但對于應該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卻比較迷茫。l3這種狀況將根本上阻礙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改革的推進,因而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素質將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二、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的途徑

        只要經濟條件許可,大學英語教學硬件環境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而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卻是緩慢的、隱性的、循序漸進的,但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是至關重要的,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前提和有力措施,可強有力地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我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必須改革和發展教師教育,推進我國教師的發展進程。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通盤考慮,總體設計。目前,教師教育已建立起包括教師的職前專業準備、人職專業輔導、在職專業提高一體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英語教師教育不應試圖一步到位,一次性地培養出專業成熟的教師,而應擴大到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過程,與教師繼續教育相掛鉤。是終身持續的過程。本文將著重討論大學英語教師如何通過繼續教育自我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是傳統意義的學歷培訓和簡單的知識更新,而是指教師不斷成長、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能力的過程。是教師能力水平、知識結構從低級到高級、由舊到新的發展過程,是教師作為主體的人的一般發展到作為職業人的專業化發展。它不僅包括教師個體生活中知識、技能的獲得與情感的發展,還涉及教師工作環境中的學校組織文化和結構。教師的發展需要集體和教師個體的共同努力。

        由于主觀和客觀的種種原因,如教學任務繁重或自我缺乏科研意識等。不少大學英語教師對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投入不多,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熱點問題不關心,教育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相脫節。因而,要通過繼續教育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首先要強化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意識,加大科研投入。除去教學這一教師最重要的本職工作,科研同樣是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它能反映出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受學科內容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所制約的,教學實踐就是對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的合理運用,教師的專業程度就是憑借這些專業知識、原理、技術的熟練程度來保障的。因此。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應側重于教學內容再處理、課堂教學環節的組織、教學課程調控、課堂管理、突發事件處理、師生互動中的技藝的追求。在繼續教育中具體體現為要著重提高以下專業能力:(1)認知能力:包括歸納能力、演繹能力和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2)教學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整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3)設計創意能力:主要包括英語課程的構思和設計、教學的構思,教學整體設計,教學過程的調整,教學材料的編制、組織、調整和使用等。(4)執行能力:包括實施課程計劃和整體教學計劃、實施具體教學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保持課程計劃、整體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計劃的一致性,教學過程的隨機處理策略等。(5)觀察能力:包括課堂現場觀察,學生群體行為觀察,學生個體行為觀察、心理觀察,觀察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等。(6)話語能力:主要包括詢問方法、交談方法、領悟技術、有效表達技術、母語和英語的使用策略、學生話語失誤策略處理、課堂交際英語的系統掌握等。(7)互動能力:主要包括師生間的互動模式的養成、互動模式的轉換和變化、真實交際中的互動技術等。(8)群體控制能力:主要包括班集體的建構、課堂的管理技術、課堂活動類型的運用、課堂活動類型的轉換、群體學習行為的養成、教師對教學群體的領導方式等。(9)表現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運用電腦進行教學的技能、形體技能、課堂表演技能、課堂造型技能、使用各種教學工具的技能等。(10)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設計并實施教學研究方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設計研究程序、撰寫研究報告等。

        教學研究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新的教育思想、課程要求、模式等新事物的出現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調適情感與技能,而且要具備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教師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科研根據我國英語教學的改革形勢,大學英語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研究課題,如變化研究、行為研究、角色研究、關系研究等。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活動的途徑也很多:(1)由大學英語教研室組織申報校級或省級課題,教研室全體成員參與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活動,共同探討、合作研究、積極總結、互相借鑒,總體推進改革步伐。(2)以培訓、觀摩和研討等形式,相互學習、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共同提高,積極開展教研活動。(3)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對各種教學行為、教學理論、教學模式進行案例實證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得出第一手資料,經過分析、總結,寫成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以目前流行的“反思教學”為例,“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與由此帶來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性教學強調教師基于教學實踐的自我意識、自我檢察和自我評估的能力。行動研究著重教師善于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教學中加以實踐[7]在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同時,還可以寫出科研論文,提升科研能力。(4)當然還可以借鑒國外教師教育的理念,通過對自己教學實踐進行批判性的反思,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實踐:借鑒國外教師教育的培訓內容:教學理論、專業知識、教學技能、交際技能、應變決策等;借鑒國外教師教育形式,開展行動研究。溝通理論與實踐,強化專業能力。

        三、結語

        第4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銜接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8-0252-02

        20世紀60年代以來,外語教育的研究重心逐漸由教師“怎樣教”轉變為學生“怎樣學”。研究結果表明,第二語言的習得效果與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密切相關。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年修訂版)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1]可見,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和必然趨勢。然而,由于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兩個教育階段缺乏溝通、銜接不暢,導致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興趣流失、動力不足、疲于應試。在高中,學生由于自主時間的缺失與考試模式的壓力,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養成了用死記硬背應對考試的學習慣性。在從高中時代向大學時代過渡的英語學習階段,學生很難從被動的英語學習模式中脫離出來過渡到自主學習模式。雖然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分屬不同的教育階段,但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影響。

        因此,教師應明確處于“過渡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特點,把握這個時機,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讓學生死記語言規則和死背脫離語境的孤立的句子,[2]為學生營造互動式的語言學習環境,并以此轉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循序漸進地誘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將針對“過渡階段”的大一學生普遍存在的英語學習困境,結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探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銜接性策略。

        一、學習興趣的銜接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實踐,進而實現自主性學習。多數學生都希望在課堂上有機會展示自己。實踐發現,如下兩種課堂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演講和課外活動。

        (一)課前演講

        課前演講指每次課課前由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做課前演講。演講內容、演講次序、演講時長需要在開學初由教師跟學生共同確定。具體實施流程如下:學生結合單元主題內容進行課前演講,時長一般不超過三分鐘。演講結束后,由學生點評一分鐘,再由教師點評、總結,并記入平時成績。

        實踐證明,多數學生能夠按要求完成基本任務,但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1.有的同學的演講缺乏感染力,很難激起聽者的興趣。

        2.有的同學參與點評的積極性不足。

        3.有的同學的演講內容與教學內容聯系甚少,為教師導入新課增加了困難。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課前演講環節調整為:(1)學期初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變一名學生完成一次演講為各小組輪流演講。各小組選定話題后,課下討論、書寫報告提前一次課交給教師。輪到本組演講時,由該小組的一名代表演講(或一名以上小組成員共同演講);(2)變結合課程內容演講為結合課程主題演講。這一方案的實施,使得每次演講都有更多的同學主動參與,小組成員間的互動,激發了他們的演講興趣與創新精神。有的小組以二人對話的方式實現演講;有的小組以多人小品的方式實現演講;還有小組以短劇的方式實現演講。這樣,學生準備演講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同時,在聽其他同學演講和參與點評的過程中,也會間接地激發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興趣使學生“學而不厭”,在演講者、聽講者與評講者三種角色的變換中過程中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英語的授課對象是全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學生的英語起點參差不齊,即使是同一專業的學生,英語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態度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用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演”帶動“講”,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課外活動

        學期初,我們還參照學生的興趣與學生一起確定課外學習小組活動的必選內容與析選內容。必選內容之一是課前演講的準備。必選內容之二是對學過的單元內容進行總結,每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后做單元報告。報告的呈現方式不限,可以借助板書,也可以借助Word文件或PPT文件。實踐表明,這項課堂活動能夠調動半數以上的學生參與。學生在準備報告與現場報告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我們發現,學生的講述水平總是難于超越他們的PPT制作水平。對此,教師需要在點評及總結時,及時肯定成績并指出不足。

        課外活動的析選內容是由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選作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去做。可以不做,也可以全做,還可以做一部分。選作題的內容主要有:英語習語漢譯與漢語成語英譯;英詩漢譯與漢詩英譯(選自某一首詩中意義相對完整的兩句或四句)。這部分內容看似難做,卻有“易做難評”的特點。所謂“易做”,是指有些譯文是可以從網上查到的;所謂“難評”,是指譯文有多種,孰優孰劣,較難評價。對于這部分內容的點評,教師要做較充分的準備。教師到位的點評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除了如上兩種與大學英語教學有關的課外活動外,學生較有興趣的課外活動還有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我們積極支持他們參加各級英語演講比賽,如校級英語演講比賽與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參加演講比賽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結論:無論比賽結果如何,口語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事實上,他們備戰比賽的過程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

        二、以互動促自主的銜接策略

        激發學習興趣,是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采用“教”與“學”的師生雙邊互動,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的另一個有效途徑。

        第5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國際化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跨文化外語溝通能力,聽、說、讀、寫、譯是國際化英語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此才能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在國際化人才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首先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而合理開設綜合課程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條有效途徑,可通過開設語言知識、交際技能、情境訓練等相關綜合性的英語課程來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從而奠定學生走向國際社會的必要條件。

        二、適當增設跨文化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意識

        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由于是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在國際交際中不單單只是語言上的交流,同時還涉及到不同國度政治、文化、禮儀、習俗等方面的交流。為此,國際化人才需具備較強的國際化意識,以避免在國際交際中出現“cultureshock”。于是乎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可適當增設跨文化的選修課程,通過這些選修課程來實現對學生的多元文化熏陶和全方位的國際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和接受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培養和促進學生形成國際意識。

        三、舉辦跨文化交際專題活動,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寬廣的國際視野是國際化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而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高校應重視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對此,高校可以加強組織各種跨文化交流的活動,如舉辦跨文化交際專題講座,定期安排外籍教師和學術專家、國外創業成功人士、留學生等開展系列文化講座與案例教學。高校通過組織和舉辦各種跨文化交際專題活動來幫助學生認識和接受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一方面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國際通行規則,另一方面促進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不斷提高。

        四、開設雙語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

        如何增強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這是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務。在國際競爭中不僅要求人才能夠使用英語進口無障礙的交流,更主要的是人才可以在專業領域中完成相關崗位要求,如材料報告、合同擬定等,對人才的職業英語應用能力要求較高。對此,我國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可以通過開設雙語教學模式來強化對學生聽說讀寫譯英語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運用英語和漢語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更容易掌握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五、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具備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其成為國際化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高校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同時還應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學生只有具備過硬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為此,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文藝演出等、來營造英語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英語實踐應用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結語

        第6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 獨立學院藝術生 大學英語 教學策略

        由于藝術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和大學英語教學的局限,藝術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是大學英語教育者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從教材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檢測等方面,學者們對藝術專業大學英語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藝術專業的學生在獨立學院的招生規模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這對獨立學院中藝術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空前的挑戰。為了滿足藝術生英語學習的需求,同時也出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們針對藝術生的英語學習特點,探討了獨立學院藝術生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一、藝術生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根據筆者的調查,藝術生整體英語基礎薄弱,而且水平參差不齊。究其原因,主要是藝術生在高中學習期間過于注重專業課,忽視文化課。另外,藝術生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主要是因為他們在以往的英語學習中沒有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基礎薄弱,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有困難。不斷增加的困難使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逐漸失去信心,形成惡性循環。

        二、藝術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選擇合適教材

        教材的選擇在藝術生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教材的選擇往往忽略藝術學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缺乏話題性和實用性。難度大的教材只會弱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喪失學習信心,激發不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話題性和實用性的教材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也滿足不了應用的需求。所以我們選擇了《實用藝術英語教程》這本教材。此教材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難度適中;側重藝術題材的選擇,將教材內容和藝術專業相結合;著眼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為基礎,以模仿和實踐為輔。這本教材的最大特點是適當結合藝術專業英語,且具有實用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2.注重針對性備課

        備課不僅僅是單純的對于課本知識的準備,還包括對學生的準備。也就是說,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狀況,包括對于授課班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基礎情況等。老師除了要準確地掌握課本內容以外,對課文的相關內容,如背景知識、文化知識等知識的準備也是備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師要結合每個單元不同的內容,詳細地準備背景材料、知識點的拓展材料和相關的多媒體材料。此外,還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選擇好具體的教學方法,語言點的講解方式,課上、課下的學習任務及小組活動形式等。

        3.采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板書教學信息量小,形式單一。幻燈片教學能直觀、形象、有效的呈現知識點。多媒體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幻燈片教學上,更是一種結合了圖片、音樂和動畫等多種方式的教學形式。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運用多媒體呈現不同的內容,結合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第一單元Film的引入部分,筆者在幻燈片上呈現奧斯卡電影海報,通過欣賞電影圖片喚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解釋海報上的英文電影名增強對詞匯的記憶。又如在課文3D Movies:Coming Back at You的講解中,筆者播放和課文內容相關的阿凡達的電影片段,然后簡單的解釋臺詞,讓學生上臺模仿臺詞。另外,利用多媒體設計相關的小組任務,讓學生完成。這樣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4.強調多種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所以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對于藝術專業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該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而是要靈活地處理教材內容。藝術專業學生模仿能力強,表現欲強,有創造力。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開展課堂活動,采用任務教學法,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老師要幫助藝術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筆者開展了每課報告的活動,每節課由一名同學進行兩分鐘的英文報告,可以是新聞播報,也可以是演講。然后老師和同學根據報告內容進行簡單的提問。老師在報告前和學生商量報告的內容,提出建議或者幫助修改。這樣不僅在書面上和口語上讓學生得到了鍛煉,而且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另外,老師要通過互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播放和單元內容相關的英文歌曲,講解歌詞,讓學生自由表演,或者布置簡單的情景劇或戲劇片段讓學生分組表演。情景劇可以由學生獨立創作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發揮特長,活躍課堂氣氛。此外,老師也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開展情景對話、小組討論等課堂活動形式。在組織活動的過程當中,老師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結語

        藝術生在英語學習中是個特殊的群體,老師在教學的不同階段都要考慮到藝術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特點,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該是課堂的組織者、管理者、鼓勵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通過課程中的任務教學法,開展互動,突出教學的個性化和實用性,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潤清.外語教學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許愛兵.談大學藝術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藝術[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8(11):25.

        [3]張汾喜,閻玉枝.大學英語軟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01(17).

        第7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發展歷程 改革

        一、引言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指出:“(College English Test,簡稱CET)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1]顯然,CET是一種課程學業考試(achievement test),就是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之后,檢測學生掌握課程內容情況的考試。盡管它的主要功能是檢測和評價學生是否達到課程所規定的全部學習目標,但客觀上不同時期的CET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而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一直存在著批評和贊成兩種意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正是在這褒貶聲中依據社會需要不斷進行著改革和完善,不斷推動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二、1999年以前的CET考試及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

        1999年以前的CET的基礎和依據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1985年版),該《大綱》突出閱讀能力培養,兼顧聽和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這反映了當時的國情。受時代制約,《大綱》制定表現出鮮明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特色:強調語言結構學習,強調對語法結構和詞匯用法的掌握程度。作為標準化考試的CET在內容和形式上忠實體現其精神,主要測試閱讀能力和語法、詞匯掌握情況,大量采用離散式試題,綜合性題目較少,聽力占比重小且形式單一,口語考試沒有進行。

        可以說,作為這一時期的全國統一的CET擁有較高的信度(客觀試題占85%,主觀占15%),但它卻犧牲了對于語言測試更為重要的效度。因此,這一時期的大學英語考試反撥作用體現在兩方面:

        首先,它有利于促進《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和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因為CET是對全國大學生英語水平進行鑒定和評價的唯一尺度(且不說它是否準確),學生CET成績成了學校之間進行比較的標準,是社會和學校評判學生、老師的尺度,比如,很多學校將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成績與學位證書、畢業證書掛鉤,與老師的評優評先掛鉤,一些單位和企業將四、六級證書作為招聘大學生的必要條件。在這樣的壓力或動力之下,與過去相比,老師學生在英語上會付出更多的努力,這與他們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一樣,是毋庸置疑的。1987年參加四級考試的學校為470所,1988年6月為560所。86級學生的通過率是62.6%,85級是24.2%,90級的通過率達66%以上,重點院校達85%。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平均成績逐年提高,91級重點大學的通過率是85.5%,比85級高出了近一倍[2]。

        其次,由于CET的導向作用,這一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重點放在閱讀、詞匯和語法上,妨礙了學生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如果說CET給中國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帶來了最初的提高水平的動力的話,那么它卻給大學英語老師和學生們指了個錯誤的努力方向。由于這一時期的CET大量采用選擇性的離散式客觀試題,大部分學生通過做類似模擬題就可以過關甚至可以考相當好的分數,這等于告訴學生大學英語學習就是記單詞和做模擬題。這一時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模擬題上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老師用模擬題的訓練和講解替代正常的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則成了選擇“字母”的機器,完全忽略了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這種情況導致了“結果經過將近12年的英語學習,大多數人聽不懂,說不出”。[3]可以說,對于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費時低效”及大學生的“啞巴英語”,這一時期的CET消極導向作用是難辭其咎的。

        三、大學英語考試第一次改革及效果

        隨著國際交流與日俱增,無論是社會還是學生本人對聽說等產出技能的需要越來越大。如楊惠中等在1998年(1998:180)對用人單位的調查發現,對應聘人員的英語能力要求按重要性排序,說占48.6%,讀47.6%,聽40.8%,寫26.2%。有60.7%的用戶建議四、六級考試要增加口試項目。邵永真(1998)在調查中也發現“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和中學及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大學生們迫切希望進一步提高口語和寫作能力”。[4]必須根據社會發展調整教育教學目標以培養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1999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綜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加大了聽、說、寫、譯的比重。針對教學目標和要求的變化,CET做了相應調整:采用新題型、采用平均級點分報告成績、設作文最低分,并積極開展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及專業閱讀考試研究。

        這一次CET改革在測試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探索以體現加大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核,翻譯、復合式聽寫和簡答題、設作文最低分、對測試內容的各部分進行答題時間限制等措施應該說更能有效測量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實施口語考試是新進步。它必將會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朝著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研究表明,這一時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明顯的正面反撥效應。“它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貫徹落實;使學校領導重視大學英語課程,從而保證了大學英語基礎階段的課堂教學;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師和學生非常重視閱讀技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學英語寫作和口語測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反撥效應。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均有提高”。[5]

        但是另一方面,CET題型一直沿用結構主義測試體系的測試方式,落后于測試學理論的發展,雖然“在形式有所改變,但本質上還是結構主義的老路子”[6]。因此效度被極大地忽略了。

        四、最近一次的CET改革及評價

        1999年改革以后,在主觀測試項目的實施和評分仍有諸多限制因素的情況下,CET仍較多使用多項選擇式離散的客觀測試項目,這是典型的為保信度而犧牲本可取得的效度。口語和聽力測試仍處在探索階段,計算機化考試和評分技術研究進展緩慢,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因此,CET發展速度不夠快,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測量比重的目標一直沒有很好地實現,與大綱要求的距離逐漸拉大。面對社會和個人對英語水平的要求的不斷增高,CET開始嚴重滯后。

        2004年初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04《課程要求》)。04《課程要求》最大的特點是突出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教學。根據新的課程要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宣布四、六級考試制度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在考試內容和形式上,聽力比重加大、增加快速閱讀理解測試,增加非選擇性試題的比例。(2)改革記分體制和成績報告方式。(3)改變CET行政管理方式,改革報名形式和考務管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目標是更準確地測量我國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以體現社會改革開放對我國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

        采用滿分為710分的記分體制,不設及格線,以成績報告單方式報告成績,含總分和各單項分,這可避免傳統法帶來的信息含混。分數差異精確識別既能體現公平原則,又利于分數精確解釋和使用。為使學校理解考試分數的含義并合理使用考試結果,考委會將提供分數的解釋。考委會努力突出測試機構和測量結果的學術意義,淡化其官方身份的色彩,強調對測量結果的客觀描述和解釋,避免僭越考試用戶事務,這有助于考試的科學化、規范化,使之與國際測試接軌。但是調查表明,很多學生認為改發寫有具體分數的成績單會加大自己的心理壓力,因為,原來的CET只劃分“及格”和“優秀”兩個評定檔次,考60分和84分都獲得合格證書。但是,改發成績單后,如果分數太低就很尷尬。[7]

        新試題由聽力理解、閱讀理解、綜合測試和寫作測等四部分構成,試題由原來以閱讀理解為主(40%)改為聽力與閱讀并重(各占35%),增加了語篇層以上的綜合性測試題的比例。對聽力的綜合性、交際性測試比重顯著增加,“聽力對話”和“聽力短文”形式多樣,選用更具真實性的材料。“仔細閱讀”除測試篇章理解外,還包括對篇章語境中的詞匯理解的測試。“快速閱讀”測試各種快速閱讀技能,測試內容在原有基礎上兼顧了交際性詞匯能力的測試,以更有效的形式取代了原有詞匯題。“綜合測試”(占155,其中完形填空或改錯部分占10%;短句問答或翻譯部分占5%)旨在測試考生的語法、詞匯、邏輯及翻譯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這更符合交際性語言能力特點,層次相對較高。這也是尊重能力差異現實、準確測量和區分英語水平的需要。寫作部分占15%,體裁豐富。在語篇層次上的主觀性測試項目比重大大提高,有助于提高效度,而試題整體難度提高,難度值全距拉大,區分能力增強。

        新試題體現典型的交際性語言情景和任務,這表明CET改革注重與國際接軌。TOEFL式的“長對話”使用真實材料,彌補傳統形式交際性的不足。“短文聽寫”的效度和區分度已被證明是很高的。[8]“快速閱讀”測量快而準地把握文章的整體邏輯走向(logic structue)和信息點(key point)的能力,這順應了信息爆炸時代對閱讀能力的新要求。近期內,面試型口語考試(CET-SET)繼續進行,遠期將實現機考,以擴大口試規模,推動口語教學。CET關注新形勢對英語應用能力構成的新要求,改革測試內容和形式,采用新題型,加大聽說力和交際能力的測量。

        CET還將采取措施加強考務管理努力杜絕舞弊和泄題現象,確保考生僅為高校在讀,減輕考試的社會權重,突出服務教學的功能。經過精心策劃和統籌安排,CET如能穩步推進、實現改革目標,將具有更高效度和權威性。

        五、結語

        對于一種語言測試的評價不能拋開其產生和依據的背景和基礎。作為學業考試的CET的依據是不同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國家對高等專業人才外語方面的要求。主要目的是檢查學生是否掌握大綱規定的內容和提出的要求,為教學服務,同時借以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一階段的大學英語考試制度的產生和存在都是有其道理的;而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每一次的大學英語考試改革也都是為了引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對英語能力構成的新要求而進行的,且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達到了這樣導向作用。被稱為“最為徹底”的2005年CET改革措施于已去年全面實施,其效果到底怎樣,還有待實踐去檢驗。但無論如何,改革不會停止,探索仍會繼續,因為,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其科學化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反撥作用,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引導大學生努力具備時代需求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我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魯子問.考試政策的社會穩定功能案例分析[J].教育探索與實踐,2006,(6):18.

        [2]蔡基剛.從日本STEP考試改革看中國CET考試改革[J].國外外語教學,2006,(1):40.

        [3]楊惠中.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4]邵永真.指委會英語組擴大會議發言.大學外語教學通訊.第3期,1998.

        [5]辜向東.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122.

        [6]韓寶成.高校學生英語能力測試改革勢在必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46.

        第8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微信;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

        1微信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意義

        大學英語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程,作為語言課程需要大量的練習,這是學好語言課的基本方式。但現在高校英語課的學時數偏少,尤其應用型本科學時數更少,還有學時普遍英語的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講,學生被動的聽,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微信混合模式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起到重要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有了興趣,在課堂上才能主動參與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成為英語課堂上主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管能動性。教師可以在微信上布置學習任務,上傳學習資料,有效解決了學生預習、復習、自主學習的問題,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及時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對提高學生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起到促進作用。當代大學生接收新鮮事物能力強,微信是大學生應用的主體,微信功能強大,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層進行制定學習計劃、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適宜的英語教學模塊進行練習,微信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學生學習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習時間靈活,方便了學生自主學習,對提高學生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2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2.1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是大學英語教學設計中重要的過程,課程導入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起到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微信平臺就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同時把課堂上涉及的課件、視頻、圖片、重點知識點都上傳微信平臺,讓學生對本次課教學有一定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搭建教學平臺,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了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一些英語的基礎知識,通過微信平臺課前學生基本掌握,在課上教師主要布置學生英語知識的綜合英語,比如閱讀理解,對提高學生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

        2.2課中階段

        微信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英語的教學模式,符合現代大學英語教學需要,能為社會培養需要的應用型高級技師人才。課中階段主要包括討論成果的匯報和師生互動,每個小組的報告員將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出來,可以借助word、ppt等工具增強演示效果,其他小組成員要耐心傾聽并打分,取平均分作為該小組的最終成績,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得優勝,由教師頒發獎勵。這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一步,平時項目成果作為期末成績的重要依據,考試改革是大學英語改革的重要環節,符合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在師生互動環節,學生要在微信學習群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學生為其解答,教師要將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以及英語知識的重點、難點歸納總結,集中為學生答疑,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保證微信教學的實效性。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提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都起到重要作用。

        第9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大學英語作為高等學校的公共基礎課程,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2003年開始,教育部就正式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證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也將從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入手,提出改革探索之路。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現實教學條件的限制,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以閱讀教學為重點,以語言知識的講解為內容,以通過各種英語考試為目標,學生不能用英語進行交際,所學內容基本與將來工作缺少直接關聯,不能達到學以致用。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應試傾向嚴重,難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也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只能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以講解語言知識為主,閱讀以外的能力訓練非常薄弱,基本不涉及語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

        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歷經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完善,教學條件和環境不斷優化的過程。2004年初教育部又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制定并修改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全國180 所重點高校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在本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當中,教育部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改革的總體思路:第一,修改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 制定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聽說為主、全面提高綜合能力上來。第二,改革現在的教學模式,將教師、課本、粉筆、黑板與學生、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改變為以計算機(網絡)、教學軟件、課堂綜合運用的個性化、主動式學習的模式上來。第三,改革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大學教學評價體系。這三個方面的改革都是圍繞著一個總目標,即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我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能基本聽懂英文廣播、能進行一般簡單的英語交流和具備一定程度的寫作與翻譯能力[1]。

        全國180 所重點院校申報參加了“基于網絡的多媒體立體化教學體系”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分別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出版社開發的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平臺和視聽說課程系統――《大學體驗英語》、《大學英語》(全新版)、《新視野大學英語》和《新時代交互英語》。

        參加試點的各高校組織教師研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領會文件精神,組織編制適合本校特點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前單一的大班教學模式基礎上,適當的增加小班課堂教學模式、網絡中心自主聽力練習、課外自主學習等形式。許多高校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改善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建立網絡課程,擴充網絡平臺內容,改善網絡管理。同時,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營造豐富多彩的學習英語的氛圍,比如各種英語競賽、辯論賽、英語角、影視欣賞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改革探索的幾點思考

        1、教學定位

        在教學目標方面,大多數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其次才是“保持或提高學生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和“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這一教學目標將聽說能力的培養提升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教學定位就要以新的教學目標為方向,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提出加強英語聽說能力,決不是要忽視或減少讀寫能力的培養,只是目前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普遍不強, 但隨著社會發展,對英語聽說能力有了較高的需求,所以在我們教學中應對聽說有所側重罷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以犧牲讀寫訓練為代價。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大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很薄弱,詞匯的積累也差強人意,組織表達的能力欠缺,這些都大大制約和影響了口語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該清醒認識到,由于師資、語言環境、硬件設備等條件因素的制約,也要實事求是,要把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合理分配利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2、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免费一级a一片 | 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乱码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