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對古典文學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古典文學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第1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首先,整個社會的古典文學水平普遍偏低。在當今的中國,不說用口語文言文,讀不懂文言文文章,不認識繁體字的大有人在。中國古文博大精深,是世界最難學的語言和文化之一,其中“假字”是文言文的特點之一。在中國各大古典電視劇中,由于怕電視觀眾看不懂文言文,而對其字幕的配制全套是白話文。其次,古典文學人才的嚴重匱乏。現代教育中,也許只有大學開設的漢語文學專業的學生和一些古典文學愛好者對古典文學有一定的了解,而大多數只是迫于義務教育或無意識而接觸到它,古代的文學著作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中國古典文存在危機的原因

        首先,文學教育以現代文學教育為主。、至期間,在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只有以魯迅為代表的的文學思想。直到1978年,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恢復高考,才讓中國古典文學教育重新回到教育的層面。但由于深受影響,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還是以“照本宣科”的教育理念為主。

        其次,應試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以高考古典詩詞鑒賞為例,中國的高中教育,老師會給出文言文中高考的重點,而學生則根據重點去刻板的面對高考。從2002年開始,高考語文試卷(全國卷)的詩歌鑒賞考查由選擇題型變為簡答題型,改變了以往的詩歌鑒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轉變為選項分析能力考查的狀況。

        第三,現代文學多元化的趨勢對古典文學造成威脅。文化也是在時代中不斷發展,特別是網絡的發展,1998年,第一本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使臺灣和內陸文學界掀起了一股網絡文學的狂潮,此后的題材除了愛情,也有歷史、武俠、恐怖、魔幻、偵探、懸疑、紀實等,拉開了一股“新新人類”的“新”,人們更加愿意喜歡閱讀新穎的題材類型。文化種類的增多,人們更愿意接受網絡帶給我們的快捷、娛樂化的信息,使得古典文學的地位更加削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古典文學的教育。

        第四,古典文學的接觸渠道較少。中國教育的模式普遍是填鴨式教育,這也讓在校的學生能夠接觸到古典文學的機會只限在課堂。但書本上的文言文、古典相對于中國2500年的歷史文化來說,只是鳳毛麟角。同時由于古代文學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中國疆域遼闊,地形復雜,人口繁密,民族眾多,自古以來產生了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使得學生在接受時有一定的難度。

        三、如何面對古典文學教育存在的危機

        首先,加強教師的職業知識素養。古典文學的傳教,不一定要按嚴肅、古板的方法。而是要課內課外的結合,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師也必須加強古典文學“深”度、“廣”度,才能滿足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講詩經側重于藝術的角度,突出情感的滲透;講唐宋文學,側重想象力的發揮,擴散學生的思維;注重自己在各方面知識的擴展,不應只按教材式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應用現代教學方法將古典文學拓展到學生心理。

        其次,通過多渠道傳播學生宣傳古典文學教育。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可以把古典文學上傳到網上,讓更多的人能夠方便、快捷的閱讀古典。老師經常帶動學生到名勝古跡、博物館等地進行交流學習,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優美;不斷拓展古典文學的傳播渠道。

        第三,在先進的網絡技術中發展古典文學教育。隨著網絡的普及發展,隨著電腦的走家入戶,我們的學習、寫作條件已相當優越。我國最早論述為學問題的著名專論——荀子《勸學》即通過“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钡穆擊嬗黧w強調了誦讀積累的重要意義,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讀書方法常為人們所稱道。古典文學電子版的出現,能給那些愛好古典文學又無跡可尋的人,提供一個大量的傳播信息庫。

        第2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漢族;中國古典文學;接受;現狀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9-0195-02

        本次調查選擇了云南二十多個市縣,涉及問卷187份,包括了漢族與九個少數民族:彝族、回族、哈尼族、藏族、白族、苗族、傣族、壯族、苦聰族、普米族等。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采取了深入當地調查與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從調查的效果來看,大部分當地人對這類調查較重視,但也有一些問卷上有很多的選擇題被空留著。

        一、云南少數民族對中國古典文學接受的現狀

        通過我們對云南九個少數民族的調查發現,云南少數民族對中國古典文學接受的情況大致如下:

        (一)少數民族人民對“小說”與“詞”兩種文學體裁存在偏好現象。

        (二)通過電影、電視等形式向少數民族人民傳播的四大名著受到較大歡迎。對于我們提出希望我們提供何種幫助時,大部分的少數民族人民認為可以通過電影與電視等方式來進行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播。另外,少數民族人民所了解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大部分都是通過這兩種媒介了解的。

        (三)大部分少數民族人民不是非常了解本民族文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是原因之一。經濟環境決定了民族的文學藝術發展的程度。在統計問卷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民族人民在遇到“你對自己民族的文學、文學了解的程度”問題時,大部分人選擇了放棄此題目的回答。從回答的情況來看,也不容樂觀,非常熟悉的少數民族人民還未占到三十分之一,這是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一個極大瓶頸。

        (四)對中國古典文學表現出不太積極的學習態度。主要表現為:少數民族人民一般不會閱讀也不會購買中國古典文學的著作;在被調查的少數民族近一半的人民可能會去了解,只有30%左右的一定會去了解;他們對于學習中國古典文學似乎不太需要我們的幫助;等等。

        (五)語言文字障礙是少數民族接受中國古典文學的難題之一。

        總的來說,云南少數民族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他們已開始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并且對非常著名的作品和非常出名的人物形象有較深的印象,同時他們已認識到必須加強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才能保證本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這不僅是一個吸收營養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宣傳自己文化的過程,對構建民族大團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二、云南少數民族與漢族在接受中國古典文學現狀上的差異

        漢族人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存在先天的優勢,主要是語言及環境等方面。但在具體調查和統計后,我們發現,云南少數民族與漢族在接受中國古典文學上還是有很多差異的,下述其要:

        (一)少數民族偏好詞,而漢族人民偏好史書。就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播來說,大部分少數民族與漢族都偏好小說,這是由小說本身的體裁特點所決定的。有近30%的少數民族人民和漢族人民分別認為經常選擇讀詞和讀史,這兩種體裁也是他們各自選擇喜歡閱讀的體裁中所占比重第二高的。小說與詞兩種體裁應該說是俗文學的代表。特別是詞從產生始就被認為是艷麗富貴,而云南少數民族地處南疆,本身就具有南國的各種性格特點,如細膩、溫婉、富于色彩等。徐渭曾說:“聽北曲使人神氣鷹揚,毛發灑析,是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則紆徐綿渺,流麗婉轉,使人飄飄然喪其所守而不知覺。其南方之媚柔也。”云南少數民族人民恰是柔和,婉麗的性格,這與詞本身的婉轉、亮麗亦不謀而合。同時俗文學相對雅文學來說,俗文學更易于被大眾所接受。

        (二)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方式上,少數民族人民主要通過電影與電視,而漢族人民主要通過書籍與電視。少數民族人民由于語言文字等因素,對于電影與電視更易于接受;而漢語人民雖然也可以通過電影與電視,但大部分都是較早通過書籍來接受中國古典文學。如漢族小孩較早就開始讀連環畫等一些普及中國古典文學的讀本。

        (三)在閱讀古典文學作品時考慮的因素方面,少數民族主要考慮作品所傳遞的精神、作品內容與作品的知名度等方面,而漢族主要考慮作品的內容、作品所傳遞的精神與作品人物等方面。

        (四)在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難度方面,漢族主要在于興趣不大,而少數民族主要在于語言障礙等因素。大部分被調查的漢族人民認為興趣決定了他們接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態度,他們在漢語的基礎,但不一定選擇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而少數民族則不同,他們大部分連語言文字都沒有過關,就談不上興趣了。

        三、對這種差異的一種思考和建議

        對于加強民族融合,現已存很多觀點,也不乏創見,此不贅述。筆者拋開當代現有的少數民族政策和相關觀點,以實際調查為基礎,以少數民族的現實需求為指導,針對少數民族與漢族對中國古典文學接受的差異,提出幾點有益于提高少數民族對中國古典文學接受的建議,以期對當代少數民族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理論支持。

        (一)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文化素質是有利于中國古典文學在少數民族群體間傳播的重要途徑。認字水平是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少數民族人民不會認、寫、讀普通話,那么就無所謂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了。當然少數民族的漢語學習不宜提早進行,這是為避免少數民族語言的丟失。何為文化素質?它當然包括中國傳統的文化與少數民族的文化,這兩者也是少數民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素質。

        (二)加強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的注解,使這些著作以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被少數民族人民所接受??梢試L試用當地民族語言來翻譯中國古典文學著作,這部分工作似乎已悄悄開始發展,但還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效。原因在于還只有少數的古典文學研究者投入其中,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翻譯仍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少數民族增加的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求知欲望。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同化等因素,少數民族語言的掌握者正逐年減少,高質量的翻譯作品也難以產出,也不可能有大批量的翻譯工作者來從事此項工作。鑒于此,當代教育機構應加強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和繼承,使我們已瀕臨消失的語言得以在少數民族間廣泛流傳,并形成一種強大的勢頭進而影響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讓他們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簡單化的專門人才,這于少數民族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大有裨益。

        (三)運用電影、電視、網絡等大眾媒介來加強對中國古典文學對少數民族人民的宣傳。這些新型媒介在少數民族中已呈現出普遍性,但關于中國古典文學的相關內容還很少。我們利用這些新的媒介能直觀地展示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所在。電視與電影具有非常強的直截性,它們以聲音和畫面的形式直接傳遞給少數民族人民。我們電影行業和電視制作企業及網絡企業應舉起大旗,做好相關產品的開發,以推動少數民族人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

        (四)少數民族知識群體,特別是其中的高知群體,需要真正提高中國古典文學素質。正如賀希格陶克陶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一文中提出,少數民族文學事業需要一批專家教授、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同時也需要一批專門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專家、教授,他們成為中國古典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的橋梁,融通兩者,這不僅有利于接受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先進元素,亦有利于提高少數民族文學本身的地位。

        該論文是西南林業大學2007年面上基金項目(編號:200603M)成果之一。

        第3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拙見,僅供各位同仁們參考。

        一、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合理安排授課學期和課時數

        《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是維吾爾民族古代文學的傳承結晶,具有連貫性和奠基性。因此,在安排課程時必須要注意這點問題。但是,目前各高校安排本課的學期和課時數不盡相同。就拿我校來說,在2010年的教學計劃中(三年種《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被安排到第二年第一學期上,一周六課時共十七周安排到當年第二學期;2012年的教學計劃中,《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被安排到第三年,一周四課時共三十四周(136課時)。顯然,這個計劃有問題。其一,忽略了時間順序。我們知道《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是民間文學的延續,是現代和當代文學的開端,如果將這門課程安排到最后學年上,不符合教學規律;其二,大大縮短了應有的課時。其三,忽視了教學效果《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是學習相關文學專業課的必要補充,如果將其安排到最后學年沒有發揮出其課程重要的基礎知識的作用。

        對此,筆者認為應將《維吾爾古典文學史》安排到進入專業學習的第一學年,在《維吾爾民間文學》課之后(或并列),在《維吾爾現當代文學史》課之前。至于課時,要安排的盡量充足,保證其課程內容的全面講授。

        二、選擇適合講授《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課程的教師

        《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其復雜性在于它首先具有古老性,其次是具有歷史一貫性。其中用多種語言文字記載著維吾爾先民襯托于文化和意識形態歷史的多變形生活現實。它早先是開放的文學,將東西方最優秀的文化精髓集于一身,形成復雜的思想體系,使得經驗和模擬文學得到盛行,著力于作品的藝術性。最重要的是,維吾爾文人首先是學者型作家和詩人,其作品超越了純碎的文學范疇,成為了反映所有學科、傳播其最新成果并且傳給后人的偉大窗口??傊?,這類文學內容豐富、語言多樣、形式獨特、思想復雜、緊密聯系歷史,一般單科教師很難勝任其授課任務。筆者認為,要承擔此門課程的教師除了首先應該了解課程內容和體系之外,還要精通維吾爾歷史及其他兄弟民族的歷史、民間文學,多少了解語言學知識和古代語言,家庭書房要有古典著作藏書,真正了解各種宗教的傳播和特點,要具備能夠及時掌握有關本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將其帶進課堂的能力,還要了解其他相關學科包括《寫作基礎》、《文學概論》、《比較文學》、《哲學》、《社會學》、《民族學》、《文化學》以及《宗教學》,即伊斯蘭教、佛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專業學科和人文學科知識,很好地掌握維吾爾民族的精神境界。

        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教師,一般很難勝任《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課程的授課任務,也很難讓學生滿意。

        三、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

        在2000年以前,其它高校和各類進修學校將教育家瓦伊提江吾普爾和艾斯哈爾玉賽因合著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初探》一書(民族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研究家阿布杜熱依木沙比提編著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一書(內部教材,喀什市師資培訓部,1982年10月印)都作為教材使用,將射爾夫丁.吾買爾教授的《論維吾爾古典文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肋、《中世紀維吾爾族古典文學》(兩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19世紀維吾爾文學史》(三冊,新疆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等著作也作為參考資料。2002年起由海熱提江.烏斯曼教授之前編寫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新疆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出版)也被作為教材使用。以上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維吾爾古典文學初探》體系完整、語言精巧、教材性質強,易于記住。當時,它是作為在維吾爾古典文學領域里出版的、很清晰精致、符合教材要求的第一部書,對維吾爾古典文學教學的組織、保證其正常秩序和培養出部分古典文學愛好者、研究者隊伍的作用很大。不足之處是,隨著歲月的推移,很多新研究成果沒被吸納,忽略了修訂更新出版、有些見解被推翻。至于海熱提江.烏斯曼教授牽頭編寫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一書,在《維吾爾古典文學初探》和其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及時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內容不斷被豐富,體系更加優化,集體的智慧得以發揮,信息價值進一步提升。不足之處是由于執筆者較多,以致書中的思想和語言的一貫性受到阻礙,語言不夠流順,有些內容層次模糊混亂,有些內容光提出了問題而沒有做出結論,年鑒、內容排序上出現錯誤和模糊現象。

        因這本教材出版己經十多年了,沒有吸收和補充新的研究成果,所以應該對這本教材的體系,語言等方面做進一步的修改。

        四、優化教學方法

        《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是一門內容豐富,綜合風險、研究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以講授法為最佳。

        (一)制定進度計劃應從實際出發,增強科學風險、操作性。目前,我校人文學院2010級學生開設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課程(三年制度)安排了102課時,2012級學生安排了136課時(課堂討論、小測驗、考試安排都在課時之內,這樣一來,實際授課課時又縮減了10課時左右),實際授課時數不多。采用的教材為海熱提江.烏斯曼教授牽頭編寫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上下兩冊書。這本教材實際上是為本科層面的學生使用而編寫的,對大專層次的學生來說,無論是內容還是時間方面,的確有點兒吃力。總之,我們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課程既受到時間(課時),又受到學生素質,同時還受到教材等幾方面的壓力。顯然,制定計劃時如果不考慮這一點就無法保證課程的體系、進度甚至對課程的領會。那么,進度計劃怎樣制定才合適呢?筆者認為,制定進度計劃應堅持突出重點,對重復的內容、非文學內容要采用簡略的原則處理。具體來說,緒論部分時間要寬裕一點兒,特別是要把《維吾爾古典文學的特點》這一內容講的深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該學科的復雜J險和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興趣;有關語言文字的內容因在《現代維吾爾語》課程中專門進行講解,故應予以簡化;因《民間文學》課程單獨講授,故本課程中與此有關的內容應予以精簡,只講傳說神話部分;長詩部分,特別是《烏古孜汗傳說》要重點地講授;塔里木、吐魯番綠洲古代文學藝術部分沒有像樣的內容和值得給學生講授或者閱讀的大著作,所以按照一般評論的形式進行講解,為給其后的經典內容的講解抽出時間打下基礎;對鄂爾渾時期的文學特別是當時的歷史論述多抽出時間,就塔里木綠洲和鄂爾渾流域的維吾爾人的總體狀況和個別情況、以后的命運進行全面的講解,力爭解開學生頭腦中對維吾爾族的起源和所生活的地域不太清楚的觀點;重點講解碑銘文學;重視高昌時期的文學,對喀喇汗王朝文學特別是對《突厥語大辭典》、《真理的入門》的講解創造條件,抽出寬裕的時間,講清講透;遼、元文學要以總體評論的形式進行講解,重點講解察哈臺和帖木兒時期的文學,要突出其中的拉勃胡茲、魯提菲、納瓦依等人物;在葉爾羌王國時期的文學中要重點講解當代歷史和赫爾克提的創作,著力于霍卓時期的文學;突出講授仔黎里、艾爾西、哈拉巴提、諾比提、麥赫宗等先驅;在清朝統一新疆以后的文學中要重點講授艾合邁德.沙.喀拉卡希、阿布都熱衣木.尼雜里、諾茹孜阿洪.孜雅毛拉.夏克爾、納克斯和毛拉比拉力艾則孜、毛拉比拉力納孜木等;介紹性地講授各時期史學家及其著作;關于阿布都卡德爾大毛拉和泰杰里的內容要在《維吾爾現代文學史》中進行論述,暫時忽略不講??傊?,把應講授200課時左右的內容壓縮到100課時左右的情況下,減縮上述一部分屬于非文學或者正處于研究階段的內容,重點講授既有作者,又有著作而且造詣較深的內容,更要突出其中的有些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這對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史》課程中達到在短時間內取得更多效果的目的起到決定性作用。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機動、針對性強。在組織課堂教學中要以講授法為主,也適當采用討論法和研究法。重要的是要能在短時間內正確掌握學生的特點,設計機動的教學方案,要靈活執杭《維吾爾古典文學史》是以具體的作家詩人及其著作為主的文學,在講授某一位作者及其創作時,教師應有與其有關的著作和圖片,在上課時讓學生觀看,有些重要著作,比如:《烏古孜汗傳說》、《希四傳說》、《碑銘文學遺產》、《占卜書》、《卜古可汗傳說》、《高昌維吾爾詩歌》、《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詞典》、《真理的入門》、《圣賢傳記》,納瓦依的各類著作,其他作者的大典要以整篇或摘錄的形式閱讀給學生,如果學生自己能夠查閱的應布置學生在課外閱讀。在課堂上,不要動不動就說很可惜,他的著作沒有被流傳下來之類的話來忽悠學生;也不要一味地說那些其詩歌語言輕巧、流暢,有效利用修辭手法,,在著作中贊揚真善美和人間真情以及忠孝、鞭答假惡丑和不忠不孝等通用的套話,將學生拉入條條框框之內;要用該作者創作中的實例來印證每一句話,突出個性。筆者認為講授文學史課程時,對自己沒有讀過著作,甚至連情節都不知道,就進行盲目進行分析的教師是對學生、對自己最不負責任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也不會樹立起自身的威信。另外,授課教師要善于將課程聯系歷史,力爭在課上讓學生成為既能了解幾千年的歷史,又能掌握歷史知識的人。在整個課程過程中要以完整的意義充分體現課程名稱所提到的維吾爾 、文學、古典,歷史等四個詞。

        (三)靈活設計作業?!毒S吾爾古典文學史》課程最適宜的作業方式是作文。設計作業時,盡量安排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多看資料的題目,絕不能安排一問一答的書面題目來浪費學生的時間。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探索。顯然,為了完成第一個題目學生不得不查閱有關維吾爾族宗教信仰歷史、來歷成分、生活的地域、形成民族史、使用的語言文字、絲綢之路上的作用、各個歷史時期的意識、心理的四五部書籍或者文章,以后也是如此。教師批閱作業時一定要認真,給學生的作文寫出詳細的批語,選出最好的一兩篇作文,鼓勵學生做進一步探索,力爭發表。如有在此方面發展的志向者,教師也要無私地進行指導。

        第4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一、挖掘“古典文學之美”的核心理念

        語言、文學、人文是三位一體的關系,文學教育不僅大大豐富了語文教育的內涵,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而且在語文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古典文學之美的挖掘的意義是建立在文學欣賞理論之上的:欣賞的過程就是對美的體驗,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能夠提高語言感受力。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的欣賞首先是對其語言的感知和理解,從而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感受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提高。二是提高想象與聯想能力。文學作品的欣賞過程始終伴隨著想象與聯想,因為只有充分地展開想象和聯想,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所描繪的情境才能在讀者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才能被讀者感知和認識。因此,文學欣賞能夠豐富想象力、增強聯想能力。三是凈化人的靈魂。文學作品能夠喚起人的情感體驗,觸及到人的內心深處,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因為語感、想象與聯想都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要素,所以文學欣賞是培養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理念我們可以看出,古典文學之美的校本教材的研發是豐富學生文學素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品德情意的重要手段,同時亦能亦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情趣,達至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二、挖掘古典文學之美的策略

        (一)編寫教材關注美

        1、選文唯美

        選文以文體為總綱,以年代為順序,選取各個時代的精華作品,力求使學生循著中國古典文學發展的脈絡,徜徉于歷史的長河,游歷文學的殿堂,體會古典文學的神韻。

        遵循初中生心理發展的規律, 從初一至初三分別設計了詩詞曲之美、散文之美、小說戲劇之美三個系列。作為經典作品的賞析導引,每個系列都有對于不同文體的介紹及各個流派的詮釋,使學生帶著全方位的理解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

        2、插圖襯美

        文學插圖往往表現瞬間的畫面,但卻具有永恒的美,插圖藝術既反映文學藝術性又反映繪畫藝術性。它不僅將文學作品的意境表達盡致,更具有獨立的藝術欣賞美。中國書畫藝術意境深遠,詩畫文的藝術魅力相得益彰,因此在校本教材《古典文學之美》的修訂中,我們十分重視插圖的作用。首先選圖力求反映中國文化的特色,運用書法和繪畫的藝術形式,營造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其次結合作品的內容與和風格,配以足以映襯其文學魅力的圖片,陶冶學生的心靈,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

        例如《木蘭辭》的插圖,我們選取了中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即烘托了木蘭榮歸故里,重著女兒裝的喜悅心情,又使學生體驗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魅力;《觀滄海》的插圖,書法與繪畫相得益彰,既使學生體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揮灑之美,又烘托了曹操之詩大氣磅礴的英雄氣概。

        (二)教學過程欣賞美

        1、導入趣美

        文言文教學首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情境,精心導入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以展現古典文學之美為指導思想,精妙設計導入環節,可以為學生領會作品精髓,體驗文學之美奠定積極的情感基礎。

        導入的激發審美情趣的方法很多,全憑教師的獨具匠心,用發現美的慧眼,不斷創造創新。這里列舉幾例富有創意的導入――用歷史故事導入:如《扁鵲見蔡桓公》導入可用扁鵲行醫虢國的故事,引發學生的興趣;成語名句導入:《醉翁亭記》可以問學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義導入;以插圖畫面導入: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片段等等。

        好的導入會營造濃濃的藝術氣氛,帶領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漸入古典文學佳境。

        2、誦讀品美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千百年來,古詩文由于語言生動凝煉,意境清新深遠,音韻優美和諧而膾炙人口,古典詩文對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奮發有為有重要意義。選入校本教材的古詩,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低回婉轉或高亢激昂的誦讀聲情并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想象。但在聽課中發現,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古詩文的誦讀,而側重于字斟句酌、條分縷析,或只是按如今的音和調來朗讀,忽略了古詩文的誦讀美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的過程與反思,其實就是理解層次不斷加深審美情趣不斷提升的過程。讀的形式可以分為教師范讀,學生個人誦讀、表演朗誦、師生齊誦等,還可以運用媒體播放朗讀錄音視頻示范或配樂烘托氣氛誦讀等。

        比較誦讀亦能使學生通過感情基調差異、語速的快慢、節奏的緩急,重音的處理等理解不同篇目作品的藝術風格。如:杜甫《望岳》《春望》的比較閱讀課的誦讀,學生通過誦讀時的很容易理出了杜甫不同時期作品的特色,體驗到了杜甫作品的雄壯美和沉郁美的震撼。

        3、賞析尋美

        魯迅先生把中國的語言文字概括為三美――意美以感心:即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靈上獲得感悟審美愉悅,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音美以感耳:元音占優勢,發音響亮,音調鏗鏘;形美以感目,即語言具有.繪畫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只要你一看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闊大、壯美的畫面。

        引導學生探微尋幽,體驗古典文學之美,首先應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時代、歷史背景中去賞析,引領學生帶著作者的那個時代的感受去體驗作品的真諦,這樣才能更深刻體味作品的魅力。

        閱讀要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古典文學的理解和體驗。要讓學生用心與文本對話,獲得對善與美的把握和領悟,培養起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熱愛之情,是靠感情對感情的激發,靠智慧對智慧的啟迪完成的,不是文本的分析所能替代的。

        在珍視學生的體驗同時,教師亦應用心靈呼喚心靈,用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建立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學生一道挖掘古典文學之美,吸取滋養,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

        教師以朗讀為為為主旋律,以點帶面,把字詞的學習,內容的研討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賦予課文以豐富的文化底蘊,挖掘課文蘊涵的豐厚的人文資源,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獲得美的體驗。

        4、拓展繪美

        第5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各國文化、金融貿易、政治等多個領域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使世界進入了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時期,我國的漢語言文學在這種形勢下也受到了沖擊。因此為了給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提供一個良好、有利的大環境,有關人員必須積極轉變思想,通過對我國目前漢語言文學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采取促進漢語言文學更好發展的措施。本文以全球化環境作為背景,主要對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作出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經濟發展;全球化;措施研究;漢語言文學;影響力;教育力度

        漢語言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下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從而更好地顯示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背景以及歷史風采。新時期下,在全球化的大好環境中,各國交流日益頻繁,從而使得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有關人員認識到,只有積極順應時代不斷發展的潮流,才能夠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可持續發展,由此看來,對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漢語言文學面臨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必然趨勢,由于世界各國之間交流日益頻繁,在新時期下,我國的漢語言文學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1]在市場體制的環境下,我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從而使得一些國外文學作品涌入中國,逐漸走進中國市場中,這對中國的文化市場來說,是一次沖擊。所以機遇和挑戰對我國的文化市場來說是并存的,為了積極應對挑戰,有關人員必須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同時正確地看待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把握好全球化的大好環境,積極應對挑戰。

        二、全球化環境中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策略

        為了能夠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有效提高我國在全球化市場中的影響力,有關人員應該積極通過多種途徑,同時采用各種方法來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2],使我國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具體措施如下所述。

        1.增強綜合實力,提高自身影響力

        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從而為我國的國際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保證我國在激烈的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文化傳播速度最快的國家,不僅和自身的文化有關,還與其綜合實力密切相關[3],國家不斷在各個行業進行創新,尤其是近年來,綜合實力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使得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由此看來,綜合實力對國家來說非常重要。

        2.強化漢語言推廣工作,加大管理力度

        在一些發達的國家中,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這些國家都相當重視自身語言的推廣工作,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來擴大推廣范圍,有效拓展了自身語言在國際的影響力。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因此我國有關部門必須強化漢語言推廣工作,并加強對漢語言的保護,例如采用建立改革制度的方式提高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使人們更多地感受漢語言魅力,愛上漢語,切實做好漢語言文學保護工作。

        3.加大對古典文學的教育力度

        中國的詩詞歌賦、文言文等都是歷史記錄者和見證者,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精華所在。某些人員對漢語言文學的認識不足,了解不充分,從而感覺漢語言很難讀懂,即使了解了漢語言的意思,也體會不到它的現實意義。[4]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極端的,因此為了使我國的漢語言文學得到健康發展,就需要將教育領域作為出發點,同時采用專家講座、專題討論、培訓教育等多種方式來加強人們對古典文學知識的關注和重視,汲取更多的漢語言知識,有效保證我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和傳承,采取這種方法逐漸改變人們對中國漢語言文學的認識,并通過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文學教育相關經驗,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古典文化,不僅實現了對我國漢語言文學的傳承,也促使我國古典文學能夠健康發展。某教育學者指出,古典文學在我國人文素養教學過程中,發揮出提升審美品位、熏陶人品等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語言不僅是一種符號學,同時還是一種具有一定思想的文化。因此有關教育部門積極設立漢語言專業,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人格、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通過采用漢語言專業化的教學模式,積極為社會培養技能型高素質人才。

        三、結語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民族文化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在全球化的大好環境中,有效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保障。因此相關人員必須提高對漢語言文學推廣、教育等活動的關注度,積極進行現代教育的改革,抓住機遇,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對我國的古典文化進行大力推廣和宣傳,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使我國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的同時,在全球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董雪.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思考[J].北方文學旬刊,2012(3):226.

        [3]孫樂樂.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34):28.

        [3]常純.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思考[J].環球人文地理,2016(22):23.

        第6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論文摘 要:當前古代文學研究的培養重心在于研究生人才的培養,該專業的研究生人才應該具備嶄新的文學觀念,將方法、主體、客體三者加以最佳整合的能力以及大膽可貴的開放式創新意識。與此相適應,古代文學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也應做出相應調整。 

         

        從本質上而言,古代文學是一門特殊的歷史科學。它通過研究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各種現象和符號,探索以審美心理為主的古代人類心靈運動軌跡,又通過古人的心靈感悟了解各時代社會的全貌。它與探索古代人類認識發展的哲學史一起,構成了一部有層次的人類精神史,進而與主要研究古代人類物質活動的一般歷史科學一起,構成了整個古代社會的立體透明復原圖象。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古代文學作為一門帶有深厚歷史積淀而又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的學科,其發展的空間經受了種種極其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唯有不斷更新和改進古代文學學科教學和科研的內容和方法,挑戰和考驗才會轉變成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和現實。而要實現這一轉變,關鍵在于后備力量的培養,準確而言,在于研究生人才的培養塑造。這里所說的“研究生人才”,具體是指學歷在本科層次以上的碩士、博士乃至于博士后。當前學界對古代文學專業的本科層次教育―通識教育探討甚多,而對該專業研究生層次教育-精英教育甚少涉及?!吨袊髮W教育》2006年第12期刊登了南開大學文學院寧稼雨教授的《古代文學研究生教學要培養精英素質》一文,該文從學習重點的差異、科研能力的培養以及學術研究過程的艱難三方面對怎樣培養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的精英素質這一重要議題進行了探討。寧教授所論皆為鑿鑿之見,然筆者讀后頗有意猶未盡之感,故作此文以論述之,聊作寧教授文章的一點補充。 

        當今學界,新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年輕學者已露頭角,學術刊物不斷增多,人文社會科學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就古典文學研究領域而言,老一輩學者漸次凋零殆盡,而以新時期培養的博士為主體的學者全面占據了學術舞臺。整體而言,學術的傳承完成了順利的交接。然而,正如一些學者所擔心的:“我們對古典文學的命運卻有一絲隱憂,擔心在當今學術體制的制約下古典文學的內在精神逐漸消亡,擔心未來古典文學界的話語霸權被毫無古典情結的學科帶頭人所占據,擔心未來的新進博士最終以現代學科建設的名義‘革’掉古典文學的‘命’”[1],這種憂慮絕非空穴來風,當前學界的古代文學研究確有淪為其他現代學科附庸的傾向。筆者認為:要想在當今多元化的語境下保持古代文學內在精神的純一性,要想讓古代文學不至于消失在其他學科的侵襲之中,根本環節還在于對從事該門學科研究事業的研究生人才培養,這是一個極具現實性和緊迫性的課題,也是古代文學學科能否發揚光大的命門所在。 

         

        一、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的內在品格 

         

        外在行動發生于內在品格,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應該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內在品格。 

        首先必須具備嶄新的文學觀念,摒棄將古代文學作為歷史附庸、技巧淵擻的狹隘理念,樹立將古代文學視為一部與當代相通、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民族心靈史的文學觀,具有宏觀的大文學意識。古代文學學界倡導宏觀研究已有數十年,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似乎存在一種誤解,以為題目大才是宏觀,于是有了許多大而無當的東西。其實,倡導者的本意并非如此。著名學者陳伯海說:“于是我聯系唐詩的發展,晚唐詩壇的分派,乃至由唐詩向宋詩、宋詞轉變的軌跡,來探討李商隱詩歌的歷史地位,寫出《宏觀世界話玉溪》的文章……此后,由作家研究進入唐詩總體研究,由唐詩進人中國文學史總體研究,甚而涉足于文化史研究?!盵2]陳先生闡釋了他本人治學的軌跡,即由宏觀步入微觀,再由微觀回歸宏觀。由此可見,沒有宏觀意識的宏觀研究實為微觀研究的大雜燴,卻失了微觀研究的嚴謹扎實,正是一種空疏無用的學風。形成大文學意識觀的客觀依據是:一切文學作品都是作家以審美心理為主的整個心靈世界感受客觀現實作用而外化形成的特殊物質形態;作家的心靈也就是民族心靈的濃縮和積淀,他寄寓在作品中的心靈也就是民族的心靈,體現了民族心靈發展的歷史。因此,就本質而言,文學是人類心靈的科學,古代文學本質上也就是人類心靈史的科學。此外,不能滿足于從豐富的文學作品中尋繹出古代民族心理的特征及其拓展脈絡,還要探明那些消極民族心理的形成原因,用以指導現實,人為消除某些心理環境,從而避免消極民族心理的不良影響。這里的大文學意識并不意味著取消學科界限和專業分工,而是強調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從事人文科學研究必須具有盡可能寬廣的理論視野和盡可能淵博的知識儲備。就古代文學專業而言具體體現為四方面,一是打通文學史與文學理論;二是打通古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三是打通古代文學內部各分支學科的聯系;四是打通研究與創作的關聯。 

        其次,應該具備將方法、主體、客體三者加以最佳整合的能力。 

        方法是從實踐和理論上把握客觀世界,為解決具體課題而采取的途徑和手段的總和,也是聯系主體和客體的中介。古往今來學者的優秀研究成果,總是與其完善的研究方法緊密相關。任何科學的方法都具有實用性,但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方法有其適用的對象,但它沒有事先設定用它進行的研究所能達到的層次,出神入化地運用某種方法,自可取得成功。方法、研究主體、研究客體都有自身規定性,要入化境,除首先要把握三者各自的規定性外,還要尋求三者的最佳整合。李澤厚認為:“人們的性格、氣質、背景、基礎、興趣、潛力才能因人而異。。。例如有人適合于搞精確考證;有人更長于提出理論問題;有的長于分析;有的喜歡概括;有的更偏于冷靜的客觀描述;有的則不免主觀情感傾向的注入?!盵3]他主張在多樣的方法中,尋求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研究客體的規定性只有靠苦讀積累才能把握,在這一基礎上,我們似可采取“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就用什么方法”的策略[4],以方法為手段,舍筏登岸,決不可為方法而方法。因此,三者的有機整合是不易的,既有客觀的限制,又需主觀的努力和識力。也許正因如此,當前古代文學學界我們看到的運用“新方法”的典范性成果還不多。

        再次,應該具有大膽可貴的開放式創新意識。 

        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建設能夠擁有今日之輝煌,靠的就是歷代具有創新精神的有識之士所組成的這支中間力量的開創性探索,假使沒有魏晉以來大膽主張文學脫離史、哲而另立門戶的有識之士,我國漫長封建社會的文學研究或許長期只是游離于文、史、哲研究之間的“四不像”,假使沒有進行縱橫貫穿、探索規律的開放式研究的有識之士,古代文學研究也只會停留在詩話、詞話式的小本經營;假使沒有建國以來大膽主張古代文學研究應不拘于單一社會學模式的有識之士,今日的古代文學研究又豈能呈現出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局面?然而,相當部分學者認為:古代文學并非與現實聯系緊密的前沿學科,在當今市場經濟大發展的新形勢下,已難以像具有實用價值的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時髦學科一樣,有著施展創新才能的廣闊天地。這種偏見促使一些古代文學研究者在業務上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更遑論去進行創新和開拓了。殊不知古代文學作為一門科學,其創新與開拓的余地將永遠是難有窮期的,正如人的認識能力不斷前進而難有窮期一樣。從問題的多端性,可以產生大量新的假設;從問題的伸縮性,可以改變思維;從問題的新穎性,可以去探索不同于傳統方式的解決方法。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對古代文學研究生人才而言至關重要。 

        上述三種品格,即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必備的人文素養。與該素養相適應,研究生人才還應該具備扎實的美學、心理學、語言文字學的基本理論和學說史知識,對倫理學、民俗學、民族學、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和學說史知識也應有基本了解??傊?應最大程度地掌握關于人的學說,尤其是有關漢民族學說的知識。 

        二、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措施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歷經的各種轉變,以及這一轉變對于學術的推進,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與學術界其它領域一樣,上世紀80年代初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撥亂反正僅僅是一場序幕。本世紀初,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掀起的“新方法”熱及“宏觀研究”熱,其意并不是某種方法或研究模式的單純倡導,實質上是借助當時思想界和文藝理論界的新的話語方式,旨在清理長期盤踞于古典文學研究中的舊的政治一元論霸權,揚棄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使古典文學研究由單一的政治批評轉變為多元的文化、美學、文學批評,同時又不致于影響古代文學的學科地位.,要想實現這一目的的話,新型研究人才的培養對古代文學研究系統的更新轉變具有戰略性的價值意義。而哪些人更有可能成為新型研究人才呢?我們認為:老年學者和大部分中年學者的知識結構以及研究方法基本已經定型,能夠使文學觀和研究方法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只能是青年古代文學研究者,其范圍主要包括在高校從事古代文學教研任務的人員,在社會科學研究部門從事古代文學科研的人員,在校學習深造的研究生,大學生以及部分青年業余文學研究者。他們中的部分人有可能通過廣泛接觸各門人文學科及其前沿動態,并廣泛接觸新科學方法論知識而轉變成新型人才。而在這些人員中,研究生群體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何才能實現研究生向新型研究人才的轉變?首要條件是研究生本人基于當前學術界發展狀況而對古代文學現狀產生的不滿情緒和改革需求,這是轉變的內在動因。此外,必要條件是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的有關制度和觀念的相應改革,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改革傳統的單純傳授知識的教育模式,建構以傳授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創造力為主導的新型教育模式。這種新型模式可以避免將古代文學研究塑造成泥古不化,矜夸多識而盲于現實,無益新知的“掉書袋”,而有利于使其在接受知識的基礎上,充分開動智力去鑒別,評價所學知識,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并由此出發去發掘創造新知識。導師可以要求研究生獨立查閱文獻,要求他們針對相關問題寫綜論或述評,并爭取在有關的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這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是對研究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歸納與分析能力、漢語的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導師還應從多個角度了解研究生的情況,從入學直至論文撰寫階段,要不斷發現學生在科研基本功訓練上、知識面上的薄弱環節,并及時指出,使之加以充實改進。也要了解學生的為人,并與其及時交流。同時,導師也要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捕捉研究生思維活動的閃光點,才能有利于開發研究生的創新力和創造力,塑造其創新人格。 

        其次,與教育模式的改革相適應,要調整古代文學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并改變教學方式。除了教育部規定的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外,要適當根據學科的相關性以及研究的興趣和要求,廣泛開設人文科學各學科的選修課,對于一些相關性密切且研究生興趣濃厚而本院校卻不能開設的課程,應允許并積極支持研究生跨校選修。所有選修課程都應該采用多提示、低課時的(包括提示學科重點、主要書籍文獻和解疑)的教學方式,而不必進行規定性考試,研究生在學習中確有所得者,可作自選題論文呈教師批閱。只有做到廣泛開設選修課與講授方法的改變相統一,才能使古代文學研究生既不致因課程繁多、考試頻仍而被動聽講、死記硬背,從而泯滅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夠多、快、好、省地獲得形成創造力所必須的廣厚知識基礎,這一知識基礎也是形成全新文學觀和宏觀研究氣魄所必需的。 

        再次,要改變古代文學研究生信息相對閉塞的現狀,充分保障其信息來源。不僅保障其一般信息來源,如各類古籍文獻和前人研究著作以及本學科的各種刊物雜志,而且要重點保障那些傳達相關學科前沿動態以及新技術革命和新科學方法論最新成果的信息來源。不僅要保障其靜態信息來源,積極主動地提供各類書刊和網絡資源,而且也不能忽視動態信息來源的攝取,允許、支持并積極組織古代文學研究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指導教師不要以自己習慣的傳統治學方法限制研究生的學習和思維,不要將研究生所具有的新文學觀念及其所運用的新方法視為旁門左道,也不要以研究生在科研中的失誤和偏差來否定其研究,而應該在責任中加入對其勇于創新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各有關方面都能對古代文學研究生采取寬容諒解乃至支持的態度,那就必然會促使大批研究生迅速轉變為新型研究人才。 

        注釋: 

        [1]周裕鍇:《原文閱讀與經典模擬》,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第12期。 

        [2]陳伯海:《中途小識—談談我對文學史模式的探求》,文史知識,1993年,第4期。 

        [3]李澤厚 :《在多樣的方法中找到最適和自己的方法》,《文史專家談治學》,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422頁。 

        [4]董乃斌:《古典文學研究的當代性和新方法》,《文史專家談治學》,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444頁。 

        參考文獻: 

        [1]周遠清.深化文科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北京:中國高等教育,1996,(9). 

        [2]王前新.創新教育全書[m].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7. 

        [3]王小盾.在文學研究的邊緣[j].文史知識,2003,(5). 

        [4]寧稼雨. 古代文學研究生教學要培養精英素質[j].中國大學教學,2006,(12). 

        [5]李素娟.大學文科教學改革之我見[j].江蘇高教,2004,(6). 

        第7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課外閱讀 古典文學 《西游記》

        當下,課外閱讀的推進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筆者留心觀察,課外閱讀課近年來呈現出“兒童文學化”和“繪本化”的趨勢,而鮮見經典類讀本,尤其是古典文學類書籍,這使得小學生閱讀的結構發生了偏差。《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總目標中明確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毙W高年段學生讀古典文學,合情合理,為什么課外閱讀課上教師避而不選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一是古典文學作品小學生讀起來有難度;二是課堂中如何教學有難度;三是非潮流所在。宋代大儒周敦頤說:“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币馑际俏恼率且磉_道理、闡釋思想的。課堂也同樣如此,課外閱讀課的課堂應該兼容并蓄,不論古典還是現代,只要是適合教學要求和學生需要的文學作品,都可以在課堂上教學。語文課堂之道就在通過短短的40分鐘,迅速有效地給學生打開一扇閱讀的窗。

        一、為什么是《西游記》

        1.母語情結。

        “語文素養”是2000年修訂版“大綱”提出的一個概念。有學者認為語文素養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應包括“民族母語情結、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識視野、學習態度、思想觀念等”。[1]“母語情結”是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的情感支撐。四大名著,源遠流長,其可讀性不必贅述,僅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母語特質就應該選來為學生所讀。

        2.有趣易讀。

        《西游記》在四大名著中趣味性最強,情節相對易懂,古白話文的表達也較好理解。北大教授白化文說《西游記》:“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盵2]其中的感悟,唯有讀之,方可得!

        3.初小銜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說:“在第四學段,可通過考查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毕噍^前三學段的要求,明顯有一個較大的躍升。即將升入中學的高年級學生將面對文言文的學習,此時閱讀《西游記》原著,易使他們對古典文學產生好感。

        二、如何愛上《西游記》

        1.讀不懂就讀不懂——自由讀:放手去讀,博客反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闭n程標準上寫得明明白白。杜威曾提出:“教學起點應直接從兒童經驗出發,并通過擴展、豐富兒童的直接經驗的方式來學習人類文化知識?!盵3]原著“厚”的篇幅、“文言”的表述、“繁復”的情節,在一定程度上都讓學生產生畏懼感。經筆者在博客上調查,初次閱讀原著的某小學六年級的35名學生中,有20名學生的初讀感受是“讀不下去”,而原因大多是語言障礙。

        筆者又在博客里與學生進行了交流,主要關注如下:(1)《西游記》寫作不是用文言,而是古白話文;(2)引導學生關注原著人物形象和少兒版及影視作品的差異。一段時間以后,35人中有22人覺得《西游記》原著是“有趣的”,因為他們找到了一些解決閱讀困難的方法,閱讀得以繼續進行。

        用博客將課堂交流延伸至課前,打通了部分學生的閱讀障礙,可貴的是他們通過交流習得了閱讀古典小說的一些方法,這個“琢磨”的過程很有價值。還有部分學生帶著困惑進入課堂,使課堂教學變得真實有效。對于學生的“讀不懂”,教者不必繞開,應直面教學中的障礙,選擇最有效的辦法。只要能將學生的課前狀態真實反饋,便是教學的寶貴財富。

        2.為什么是唐僧——抓典型:“揪”出唐僧,窺一見百。

        《西游記》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天上地下、蕓蕓眾生,選擇什么情節和人物作切入點呢?唐僧!

        選擇唐僧作為切入點有兩點設想:

        (1)激發學生課堂交流的興趣。《西游記》原著交流非同一般,降低難度、激發興趣很有必要,所以以唐僧這個人物為交流的話題,意圖是降低與學生交流原著的起點。

        (2)引發學生對原文情節的關注。唐僧這個人物形象在原著和其他各種形式的《西游記》衍生作品中的反差較大,學生稍稍接觸原著中的唐僧,就會發現他在原著中的“特別之處”,從而會對原著產生很大的探究欲望。

        用唐僧做引子,導入課堂教學:

        師出示:阿彌陀佛,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師:你們想到了誰?

        生:唐僧。

        這樣的開場白,自然而又有所指向,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停留在唐僧身上,從而很好地進入課堂學習情境。

        3.原著更精彩——作比較:截取對比,凸顯原著。

        課前交流的博客中,一個學生問道:“我們已經讀過青少版《西游記》了,為什么還要讀原著呢?”這個問題問得太有價值了!怎樣讓學生發現原著的閱讀價值呢?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環節:

        師:《西游記》開篇幾回中有不少寫唐僧的高僧形象: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文武人人喝彩。……俱道:“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

        師:青少版也有關于唐僧出發前的描寫。

        出示青少版相關片段:太宗召見玄奘,讓他穿上錦襕袈裟……文武官員齊聲喝彩,太宗皇帝喜不自勝。

        師:為什么讀了青少版,老師還推薦你們讀原著?

        這一直觀的比較,點到為止,讓學生見識到了原著描寫的細致、生動。讀完以后,經過教師激勵,學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更有學生感受到了古白話文中的駢句的特色,自然地對原著產生了好感。不由地,筆者想到了第斯多惠的一句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4.這堂課太好玩了——增趣味:經典影視,增色課堂。

        視頻的引入是如今課堂教學中經常看到的手段,根據《西游記》改編的影視作品多如牛毛,選擇合適的視頻,為課堂服務,為教學目標服務,才是要旨所在。

        在一次課外閱讀賽課中,筆者使用了《大話西游》中的片段,這是一部改編自《西游記》的電影,情節與原著已經基本沒有關聯,但是對于唐僧人物形象的解讀卻十分精彩。于是有了如下的教學環節:

        師:《西游記》還被改編成另外一部作品,咱們來看一看。播放《大話西游》視頻。

        師:唐僧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在原著中發現唐僧很啰唆嗎?

        師生交流。

        《大話西游》中的唐僧責怪孫悟空亂丟垃圾的片段可謂經典,它的出現至少有這樣幾個作用:

        (1)對課堂教學第二板塊——領會唐僧俗人形象的教學起始,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教學板塊清楚自然。

        (2)讓唐僧走下了佛壇,用形象的畫面展現了他啰唆的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原文。

        (3)很好地調節了課堂的氣氛,學生和教師都能在課堂上被幽默的表演逗得興致盎然。

        課后,一個小姑娘走到我旁邊,笑著說:“老師,這堂課太好玩了!”這是不是也有這段視頻的功勞呢?

        5.唐僧怎么會這樣——探本性:高僧俗人,還原唐僧。

        大多數人對于《西游記》人物的了解是從影視作品中得來的,包括這次授課的對象。他們對唐僧的初始印象是:一位善良的得道高僧。這節課上,就是要讓學生見識不一樣的唐僧,以至于他們在課堂上就直言:沒想到,唐僧怎么會這樣!

        當唐僧得知比丘國王要用他的心肝做藥引時,三藏戰兢兢地爬起來,扯著行者,哀告道:“賢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與你做徒子徒孫也。”

        學生分角色讀完這段師徒對話后,大跌眼鏡。唐僧雖然有時懦弱膽小,但畢竟是三藏法師,德高望重,沒想到為了保命,竟然愿做悟空的徒子徒孫!學生被這樣的片段所吸引。寫唐僧,既有洋洋灑灑的高僧形象描寫,又有幽默風趣的俗人形象敘述,這便是《西游記》原著!充滿人性魅力!

        6.博客中再見——接著讀:博客呼應,課外延伸。

        說實話,在課外閱讀課中上《西游記》,是有很大壓力的,這樣一部厚重的古典名著,一堂課40分鐘能做些什么?只能取其精華,點到為止,在短短的時間里,給學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像給學生嘗了一口絕世佳肴,并透露了一點烹飪方法,想吃?自己去做吧!博客讓這堂課外閱讀課沒有隨著鈴聲的敲響而終結,我們相約,接著讀下去,把自己閱讀《西游記》的感受記錄下來,博客中再見!

        三、愛上《西游記》

        這堂課獲得了南京市課外閱讀賽課的一等獎,并受邀上了省、市兩次展示課,得到了省市區教研員的肯定和鼓勵。作為教者來說,很興奮。更興奮的是,筆者通過對授課班級的跟蹤了解及博客的延續交流,了解了這樣幾條信息:(1)35名學生全部讀完了《西游記》原著;(2)班級里出現了聊“西游”的熱潮;(3)學生作文里出現了“文言片段”。

        曾經和賽課評委組的老師交流過自己的上課感想,我說:“只要有一個學生能在這堂課后把這本書津津有味地讀完,我就覺得自己的課是成功的!”當然,這句話只是代表了教者的一種心態,極期待學生能在教師充分施展教學機智的情況下,自由地從課堂中獲取閱讀的興趣和信心,還有什么比學生喜歡讀《西游記》原著更大的課堂收獲呢?

        【參考文獻】

        [1]何惠,李東航.淺談語文素養的內涵及養成途徑[J].瓊州大學學報,2005.1.

        [2]白化文.古代小說與宗教[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3]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8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目前,中西方學者都在運用西方理論來闡釋和理解中國古代文明,在文學領域尤其如此。但我更想指出的是,作為研究古代中國文學的學者,我們似乎總是“接受”,卻很少“給予”。到現在為止我們討論中國文學,還是基于從其他文學研究里進口的理論。

        “要超越以前的以西方理論為導向的研究模式”

        我們要超越以前的以西方理論為導向的研究模式。長久以來,我們有一種固定的思維:即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只有西方有理論;西方理論處在上,各國的文化處在下,這 是一種不平等的狀態。

        要怎么超越呢?不是超越理論本身,而是放在不同框架下運用。各地文化相互了解、連接起來找到共同和不同之處。我們承認西方理論的存在和地位,但是不應該限于它劃出的框架。我們運用它,讓它受到文化的影響,然后反過來改變它。既然這是一個全球的理論,就應該包含中國文化,不然怎么是全球的?了解彼此,才能提高,才能改進。

        可以說,在宣傳中國古典文學的價值和意義方面,我們還要多花功夫。

        我見過的許多西方漢學家其實并不了解中國。我一讀他們的文章就知道,有一些觀點有失偏頗。但是現在中國年輕人也并不太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文明。因此,我們需要互動,共同提高。

        此外,中國研究生的語言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我在美國的許多學生,不僅會英文,還會法文、德文、日文等,這樣閱讀的內容才能廣泛。即使是在中國研究中國文化,也還是要看外文材料,這樣才能客觀了解別人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看法。研究中華文明的年輕人要讀好英文,包括日文,因為日本在漢學研究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把中華文明研究放在人類文明的語境下”

        另一個變化趨勢是,我們不能再孤立地研究中國,這在西方的大學變得越來越明顯。否則,我們將發現自己在大學里變得無足輕重,無法與同事對話,到頭來無法宣傳中國文明的價值和意義。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選擇了學習漢語,研究中國當代社會、政治、經濟。但說實話,許多人對中國文明的傳統并不太感興趣。如果我們想要在全球保持中國文明研究的生命力和相關性,就要向兩方面發展:一是“垂直”研究,即從中國上古一直到今天的研究;另一個方向是“橫向”研究,就是研究某一個時代,但不僅僅是研究中國,也研究其他的地方,而且這兩種方向應該是互相補充的。

        第9篇:對古典文學的認識范文

        這里所說的一位與文學結緣的數學大師就是美籍華人丘成桐。誰是丘成桐?一般人可能并不了解他,因為數學多少讓人望而生畏,他就是那個證明了卡拉比猜想,與R.舍恩合作解決了正質量猜想,開創了幾何分析領域的數學家。他是繼導師陳省身之后,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

        數學家的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他的研究工作,他們是否就沒有時間做其他事了呢?其實很多數學家都有自己的業余愛好。以陳省身為例,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金庸迷,而他的徒弟丘成桐也是一位文學迷,只是丘成桐更偏好于文學創作。

        父親的影響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廣東汕頭,在香港長大。父親丘鎮英曾是香港崇基學院的哲學教授。丘成桐小的時候,父親經常要求他背誦古文詩詞。這為丘成桐日后良好的文字功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丘成桐10歲時,父親讓他模仿柳公權的字,念唐詩宋詞,背誦古文,還買來《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要求丘成桐背熟書中的詩詞。丘成桐很快就對《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紅樓夢》卻只看了前幾回,就沒有興趣再繼續看下去了。

        丘成桐14歲時,父親去世了。丘成桐在悲慟中,想起了父親生前的教導,重新拿起了《紅樓夢》,此時此情,讓他對這部悲劇小說產生了共鳴。感情上的巨大波動使丘成桐躲入古典文學的世界尋求安慰。他開始大量閱讀和背誦秦漢、六朝的古文,讀司馬遷的《史記》等,借此撫平自己悲痛的心情。

        數學詩人

        丘成桐對《史記》尤其著迷,不僅被其文字優美、音調鏗鏘而吸引,還因它敘事求真、史觀獨特而折服。直到現在,閑暇時他仍愿意拿來品讀。

        大量閱讀古籍的另一個好處是,丘成桐對做學問的興趣忽然變得極為濃厚?!叭硕加斜У臅r候,有人發憤圖強,有人則放棄理想以終其身?!鼻鸪赏┱f,“立志要做大學問,只不過是一剎那的事,往往感情澎湃,不能自已?!彼J為,四十年來,自己研究學問、處世為人、屢敗屢進未曾氣餒,這種堅持的力量可以追溯到父親去世時感情的迸發。

        他在接受采訪時曾介紹過“中國文化的美是如何帶領他去求索數學王國的玄”。他也曾以《數學與中國文學的比較》為題在中國藝術科學院做過演講,演講中他將兩個毫不相關的領域的內在規律闡釋得鞭辟入里,其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使人們驚嘆不已,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數學家只懂得數字與符號的固有偏見。

        丘成桐對于古代文學的熱愛不僅僅停留在閱讀上,他還曾模仿前人,寫了許多古體詩文,只可惜如今遺留下來的就只有中學畢業時寫在同學錄上的短文了。后來丘成桐忙于數學研究,所以少有時間進行文學創作,一直到1997年才重新開始詩文寫作。

        丘成桐喜歡中國古體詩,在研究數學的同時寫了很多詩。2011年9月岳麓書社出版的一本名為《丘成桐詩文集》的書中,收錄了丘成桐從1997年至2001年所創作的將近200篇文章以及詩詞。在該書的序言里,丘成桐寫道:“余生也貧,父母師友,待我之深恩,不可忘。余無父親,無以知古今德業,無以思來者。余無母親,無以得哺育,無以至剛強。余無良師,無以知當世之學,無以知所處。余無賢妻,無以安家業,無以固良知。至于兄弟姊妹親子,手足深情,骨肉連心,一生所寶也?!边@可以看做是丘成桐對人情與世事的感悟,對人生的深切認識。

        《丘成桐詩文集》中現代白話文很少,自由體的白話詩也寥寥可數,多數文章為古文或半文半白,詩為古詩、律詩,包括各種獻辭、述懷、游記、贈序等等,所填詞為《蝶戀花》《永遇樂》《念奴嬌》等古詞牌,皆工整可觀。由此可見,丘成桐所習慣的自我表達方式是傳統的、古典的、而非現代的。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字幕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影片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