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國內素質教育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內素質教育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內素質教育現狀

        第1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傳統文化 孕育 中西方 教育思想 比較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10-01

        當前,“減負”和“素質教育”無疑已經成了教育行業的熱門話題,國內近年來的出國熱潮也持續高溫不退,針對這些社會現實,我們希望一探其中究竟,將中西方目前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進行一番比較。

        一、教育之意義及對當前國內教育現狀的反思

        如果將教育比作一條大河,那么文化便可謂是這條大河的源頭以及源源不斷注入其中的河水。文化給予教育以社會價值和存在意義,教育給予文化以生存依據和生機活力?!秾W記》中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由此可見教育對于國家社稷大業之重要。人生來互有不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思想及生存狀態,教育對于人的積極作用從來都是被肯定的。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日新月異,教育愈來愈被社會所關注。教育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發展程度,一個國家的教育現狀也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在我們國內出國熱潮持續增溫,國人大有一付傾家蕩產擠破頭也要把子女送出國門的背景下,我們是否應該深思:難道西方的教育就真是如國人所想象之完美?我國現行的教育思想果真難有可取之處嗎?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分析,對我國的教育有很多感受和想法,也對其懷有很大希望。

        二、中西方學校教育上所存在的差異

        (一)我國“素質教育”尚未能真正得以施行

        我國現階段正在大力推廣普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提高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而在實行素質教育之前,我國歷來施行的基本都是傳統的應試教育,通俗點說即是“填鴨式”以考試分數為目的的落后教育模式。

        表面上看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過渡是一個極大的質的飛躍。但是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對目前所施行的素質教育卻并不十分滿意,學生中普遍認為真正的素質教育遠沒有滲透到他們的日常學習中。經深入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我國現行的教育機制問題。

        在部分家長和學生眼里,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升學率,升學率成為了學校、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唯一看中和追求的目標。在這一大環境下,學校只能是一味地追求考試分數,老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只會著重去講解所謂的考試熱點知識,不設計考試范圍的知識就會被忽視甚至干脆從不在課堂上涉及,這樣的做法無疑對于學生的知識面增長毫無裨益,長此以往,又談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呢?

        (二)我國現行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性操作

        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紙上談兵”的理論化訓練,卻忽視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運用結合教育,如此一來,學生往往掌握了大把的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去應用所掌握的這些理論,更加難以體會前人是如何得到和積累這些理論知識的。換言之,我們的學生缺乏動手實操的基本能力,缺乏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缺乏科學鑒別力。這種教育現狀直接導致了我國很多學生的知識基礎扎實,但缺乏創造力,學生主動性差,心理壓力重。子女依賴性強、任性,沒有自己的見解。

        (三)我國當前教育模式的優勢所在

        當然,我國現行的教育也并非一無是處。由于我們的教育重視文化基礎課,學生學到的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知識比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學生要多,這無疑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而且我國的學校管理相對嚴格,要求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精力集中,洗耳恭聽,對書本上的東西記得牢固。這種教育方式在繼承優良傳統、掌握知識、規范行為等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西方國家教育現狀及其優勢

        反觀如英美等西方國家,情況則與我國大為不同。學生一星期只要求做一到兩次的家庭作業。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也都是以肯定和鼓勵為主,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出發,英美國家學校從來沒有考試排名的做法。學生因隨家人旅游缺勤這類現象在英美國家的學校中也是很普遍的,然而這在我國簡直可謂是天方夜譚。此外,英美國家的教育中提倡個人的生存能力訓練,有意培養學生在特定簡陋甚至是惡劣環境下的個人戶外生存能力,其意義就是讓學生經受磨練,訓練學生的體能、冒險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我們國家的學生中間,這幾乎成為僅僅是在電視上才可能出現的事情,多數學生畢生難有這樣的實踐機會。

        (五)西方國家教育思想的弊端

        英美國家的教育對學生的管理比較放任于寬松,學校很少強制學生去做一些事情,包括上課的狀態,考試成績,課后的作業等。這樣一來,往往會造成學生的勤奮度降低,缺少上進心,有調查數據就表明,西方學生的勤奮程度遠遠少于中國學生。社會評論家認為美國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至少部分歸咎于學校管理不嚴格。概括地說,西方教育的優點是重視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法,從而為進入一個重視創造性思想的社會做好準備。而它的弊端是,學生基本功不扎實,性格放任,紀律渙散。

        三、結束語

        有人說:“除非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現在的考試制度,否則老師和學生將永遠是考試的奴隸,素質教育的美好愿景也將難以真正得到施行。”這一觀點看起來有些偏激,但卻點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要改變中國落后教育現狀的最好方式就是改革當前的教育體制,從細節上點滴改變令它更具科學性,更加適合學生的身心成長。在繼承以往優勢的同時,取西方教育思想之長,補自己教育模式之短。

        參考文獻:

        [1]王維國.芻議我國當前教育體制的若干弊端[J]青年與社會.2011年08期

        [2]唐麗萍.探討解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沖突的有效途徑[J]陜西教育.2012年03期

        [3]周娜.新課程下學校素質教育改革淺談[J]中學時代.2012年11期

        第2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音樂教育 素質養成 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91

        1 音樂教育在國內高校開設的現狀

        目前,國內設置音樂專業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院校,課程設置主要集中于選修課,開設時間僅限于第一至第二學期,學習的內容和時間均非常有限。另外,根據國內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94名學生中,90%的學生表示喜愛音樂,其中,喜歡通俗歌曲的占78.53%,認識簡譜的占48.5%,認識五線譜的僅占3.5%??梢姡瑖鴥绕胀ù髮W生接受音樂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在對大學生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開展音樂教育迫在眉睫。

        2 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養成的作用

        2.1 音樂教育有利于大學生道德體系的構建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建設工程,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更能促進大學生道德體系的建構。音樂的陶冶對于人們道德素質的養成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曲《國際歌》,激勵著戰爭年代的仁人志士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拋頭顱、灑熱血;一曲《義勇軍進行曲》,鼓舞著新一代熱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為革命獻身。欣賞與聆聽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鍛煉他們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精神,培養他們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由此可見,在大學生道德體系構建中,音樂教育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2.2 音樂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情意素質的培養

        音樂是表達人們內心情感的一門藝術,每個優秀的音樂作品背后都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與內心世界,蘊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與生活寫照,通過跌宕起伏的旋律、獨立變幻的節奏、美妙悅耳的和聲,把欣賞者帶入另一個世界。學生可以在音樂的旋律中洗滌心靈,感受責任,堅定對未來的信念。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情意素質的良好媒介,無論對學生心靈的塑造、情感的培養還是自身綜合素質提升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3 音樂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

        當美妙的音樂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皮層,刺激大腦神經中樞時,人體便會產生多種有益的生化物質,起到加強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改善情緒狀態等作用。如,在演奏器樂的過程中,當學生因為不熟悉譜子、動作練習太少而導致樂曲的演奏得斷斷續續時,如果老師能夠多鼓勵學生,將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為其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扎實基礎。此外,在類似“大合唱、樂隊”等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各自特長和技能進行分工,使他們各負其責、各盡其職,通過活動中的不斷調整與配合,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和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等。

        3 在大學生素質養成過程中實施音樂教育的途徑

        3.1 教育理念多元化

        在教育理念方面,在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學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概念,隨著“多元文化”在音樂教育領域的推廣,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滲入多元文化為其本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學校在制定音樂教學目標時,要轉變傳統的單一音樂教學目標,將中西方音樂的文化內涵滲透到教學目標中去,通過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拓寬學生視野,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能夠獨立、終身地進行音樂學習,能夠從音樂學習中獲得美感體驗和審美修養。

        3.2 教學內容豐富化

        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精選富有欣賞價值和教育作用的音樂作品,把民族音樂的教學內容、世界各族文化的介紹、內容健康且水準高的流行音樂等納入教學內容中,把音樂教育當成文化普及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審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引導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另外,可以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通過即興創作和指導性命題創作等形式,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賦予作品新的意義和內涵??傊虒W內容的豐富性可以提高學生在感受與鑒賞、表現與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實現音樂與文化的有機結合。

        3.3 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手段方面,目前國內大學的音樂教育主要是教師的一味的講解和灌輸,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在音樂教育的課堂上采取討論和實踐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此外,還可以信息技術作為音樂教育手段的突破口,利用網絡資源實現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其協作、探索和創新能力,并使之個性得以全面發展??傊魳方逃诮虒W手段上實現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4 教學成效實踐化

        在教學成效上,高校可以把音樂教育的成效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種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把文藝活動深入到學生所在的系部、班級、寢室,通過廣泛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使音樂教育達到普及化的目的。學校可以組建藝術團、合唱團、器樂團等社團,由音樂老師擔任社團指導老師,不定期地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合唱比賽、歌手大賽等,為熱愛音樂、有藝術才能的同學提供展示的舞臺,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通過這些文藝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均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積極營造一個擁有音樂美感的素質教育環境,為學生今后踏上社會奠定基礎,真正實現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慶權.音樂欣賞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8).

        [2]周姝.論音樂欣賞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第3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1 創新素質的內涵及結構

        創新素質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在人的基本素質基礎上所形成的、能創造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綜合能力素質,包括認知領域的創新素質和操作領域的創新素質兩大類[3]。醫學創新素質則是指指導醫學生進行發明和創造所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人格、創新知識和創新行為五個因素。[4]創新意識因素是指一種敢于挑戰權威、不滿足現狀的意識。創新思維因素是指引導醫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所具有的思維方式。創新人格因素是指一種穩定、獨立的品格,它是在創新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創新知識因素是指創新活動所需要的牢固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創新行為因素是指在一系列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實際動手能力。

        2 我國醫學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醫學人才特別是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封閉狀態尚未根本解除。醫學教育特別是中醫教育的社會化程度不高,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密切融合缺乏主動性。而且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課程體系落后,過分強調傳統的中醫藥理論知識。實際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中醫藥創新研究的需要。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醫學事業特別是中醫藥專業的自我發展與創新。

        2.1 只注重專業教學,輕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

        文化素質教育包括科學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兩個方面。人文素質教育指的是將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渲染以及自身實踐等方式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等,成為人內在的相對穩定品質。現有研究表明,國內醫學院校普通存在重視科學素質教育而輕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在人文素質教育領域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教育體系:人文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教學實踐無方向性和目的性;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的割裂現象較為嚴重,沒有實現相互滲透和整合;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模式單一,大多以傳授人文知識為主,沒有針對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實踐訓練與成效研究。

        2.2 只注重專業理論的教學,忽略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國醫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資源條件的有限性,實踐教學多限于臨床觀摩學習,而沒有讓每個學生真正掌握實踐和實際動手能力[5]。我國現存的醫學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師的“知識傳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為輔的模式。這種被動“接受性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和追求創新的動力,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產生。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未經臨床實踐和實驗的鍛煉和培養,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和應用所學的醫學理論,也無法將醫學理論指導今后的臨床工作,更談不上如何進行醫學創新活動。

        2.3 只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缺少具有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

        缺乏有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和適合人才培養機制的課程設置是現代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比如有些學校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比較單一,教學培養方案按照同一個計劃走完全程,學生沒有自主選擇必修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機會。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的學分制,沒有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空間和選擇的余地。這種長期存在的以必修課程為主線條的課程體系的設置,既不能適應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需要也不可能讓學生的創新素質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6]。

        3 醫學院校創新素質教育模式探析

        長期以來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和傳統,輕實踐與創新,不能適應中醫藥培養創新人才和創新素質的需要。因此,探索和構建適合于中醫藥創新人才教育的培養模式,是當前醫學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當務之急。我校在總結多年與校辦產業成功辦學和醫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產學研合作培養中藥創新人才教育模式”和“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模式”,成立了“中藥科研實踐班”和“雙惟實踐班”。為我校以及其他醫學院校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樹立了典范和榜樣。

        3.1 針對醫藥專業采取的創新素質教育模式

        我校于2003年成立“中藥科研實踐班”以來,以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為基礎,著力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中藥創新人才?!爸兴幙蒲袑嵺`班”確立了“早實踐、多實踐,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型、實踐型、創業型人才”的指導思想,按照科研、行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力求貼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適應行業、職業、崗位的需求和特點,教學環節上采取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科研活動、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辦法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綜合協調發展[1]。

        3.2 采用特色素質教育模式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

        江西中醫藥大學針對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模式,成立“雙惟實踐班”即,形成了雙惟育人理念:教無類、學為先、重激勵、育特長、促實踐、有思想[6]。該創新素質教育模式從心理素質、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思想素質四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經過8年的實踐-理論-實踐的模式訓練,該實踐班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并取得一系列較有代表性的成果,在國內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醫學教育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目前,我校正積極探索和創新我校的素質教育模式和教學體系,并采用循證醫學的評價方法對其進行科學有效地測評,以檢驗我校創新素質教育的成效性,從而把我校的創新素質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劉紅寧,左錚云,薛鐵瑛,朱衛豐.中藥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6(8):71-73.

        [2]劉玉,辛曉燕.醫學教育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11):43-44.

        [3]張淑春.創新素質的內涵、結構及特征[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9(3):54-55.

        [4]何志芳,等.醫學生創新素質結構模型的構建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2, 20(8):1269-1270.

        第4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 高校 信息素質 教育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信息素質的涵義

        信息素質的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會長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的。他認為:信息素質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信息素質概念一經提出,便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傳播。三十多年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對信息素質的內涵和評價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當前,信息素質事實上已經成為人類素質的一部分,是由人類社會的信息知識、信息意識、接受教育、環境因素影響等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基本的、內在個性的心理品質。具有信息素質的人,不僅能夠充分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還能夠有效地發現、檢索、評價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夠利用信息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2 高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信息素質教育引起了各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1998年,英國國家與大學圖書館標準協會提出了信息素質能力模式,2000年,美國大學與圖書館協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質能力標準》,2004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高校信息聯合工作組推出了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我國的教育部門也把推動信息素質教育列入了議事日程。2002年,教育部下發了要在普通高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文件,推動了國內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2008年,圖工委在《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推出了《中國高校信息素質指標體系及信息素質教育知識點》(討論稿)。

        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會感覺到社會需求的復雜性。很多時候,學校的書本知識遠遠滿足不了工作要求,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尋找信息和補充知識,并將找到的信息和知識科學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識框架中,最終創造出新的成果。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將信息素質教育納入高校的必修課程,培養大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3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國內高校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已有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從高校的角度來說,主要表現在:對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教學計劃缺失、教學手段陳舊、師資力量薄弱、資金投入不足等種種問題,導致信息素質教育走過場、開課率低、效果差。有一部分高校甚至出現觀念偏差,以為信息素質教育就是教會學生文獻檢索的技能,簡單地用文獻檢索課程來代替信息素質教育。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由于信息素質教育課程大多采用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法進行教學,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對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缺乏興趣,應付了事。因此,現有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質量普遍較低,無法培養出具有良好信息素質的大學生。

        4 創新高校信息素質教育

        4.1 要對信息素質教育高度重視

        要創新信息素質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必須破除舊的思想觀念,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想觀念,把信息素質教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使信息素質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保證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其次,高校要加強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師資力量培養。信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因此,必須在開課前為教師提供系統的培訓和進修,在開課后盡量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

        4.2 要探索信息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

        4.2.1 推行嵌入式教學模式

        嵌入式教學最早被應用于高校軟件專業,是將軟件企業的開發項目按照“項目驅動、案例教學”的思想嵌入到軟件專業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把理論學習應用到實踐中,再由實踐反饋到理論。通過不斷循環往復,學生逐步鞏固現有的知識,同時不斷獲取新的知識。

        要實現嵌入式教學,就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整合。在教學環節,要注重專業課程和嵌入課程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在考核環節,要學會運用嵌入課程的知識解決專業課程的疑問;在評價環節,要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和嵌入課程教學目標的統一考評。

        根據嵌入式教學模式的特點,高校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嘗試。把信息素質教育與網絡工程、信息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的某些課程結合起來,探索將信息素質教育課程嵌入到這些專業課程,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對信息的需求來引導學生發現、檢索、評價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讓學生的信息素質伴隨著專業課程的教學進度而不斷提高,伴隨著專業課程的教學結束而完成信息素質課程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模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但是,嵌入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時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考慮信息素質教育課程能否與被嵌入的專業課程高度整合,信息素質教育課程能否深度嵌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做到高度整合和深度嵌入,則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結果會不盡如人意。

        4.2.2 推行體驗式教學模式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理論為指導,讓學生親身去感知知識、領悟知識,并在實踐中總結知識、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不僅要用腦去思考問題,而且還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說。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以學生為中心,后者以教師為中心。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以課堂授課的形式講授書本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記筆記,接受講課知識;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根據學習知識引導學生自我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全面、系統地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它是一種開放的、交互式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技能,使學生終身受益。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那么,運用體驗式教學來嘗試信息素質教育不失為一種大膽的嘗試。

        在信息素質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程內容根據重點、難點提煉為一系列的學習問題,每一章節有章節問題,每一單元有單元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或通過信息檢索工具逐個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獲取了課程知識。教師甚至可以根據課程的不同側重點,圈定若干個研究范圍,鼓勵學生自擬研究課題,圍繞課題邊研邊學。這種帶著問題來學習的教學方法既能培養學生概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科研能力。

        5 結語

        21世紀最激烈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要靠教育。高校要重視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努力創新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為國家培養出具備良好信息素質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第5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信息素質教育 模式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的廣泛調查和研究,提出了適合我國特點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模式,即傳統的層次教育與網絡化的在線教育相結合的綜合模式。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培養受教育者的終身學習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信息素質教育則是培養受教育者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信息數字化的高校圖書館急需一種是成功的可操作的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為培養適應信息化社會需求的創新人才服務。

        1 國外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研究現狀

        據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孫平教授調查研究,總結出目前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通用層次的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主要有三個:

        第一,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 1994-1995 年對全美3236 所大學的信息素質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于2000年1月,通過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質教育能力標準》,提出了5項標準和22項具體評價指標。其主要內容如下:

        (1)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確定信息需求的性質與范圍。

        (2)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高質量、高效率地存取所需信息。

        (3)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批評地評價信息及其來源,把選擇的信息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與價值系統。

        (4)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獨自或作為集體中的一員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體的任務。

        (5)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了解信息使用涉及到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問題,遵循倫理道德、守法地存取和利用信息。

        該標準的制定標志著美國大學信息素質教育已進入新階段。是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教師和圖書館館員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評價和信息素質教育評估的依據,目前已有譯本10余種,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

        第二,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高校信息素質聯合工作組在2004年頒布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

        第三,英國的國家與大學圖書館標準協會在1998年提出的信息素質能力模式。

        國外信息素質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多方面、多級別的重復開發,人力、物力資源投入相當大。多樣性的信息素質教育標準,應用比較復雜。國外的標準可以作為參照,不能完全適合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要求。

        2 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模式

        我國圖書館界已廣泛意識到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但目前還沒有對指標體系的完整研究。清華大學圖書館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正在承擔北京高校圖書館學會的科研項目“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研究目標是在2005年夏季推出通用層次的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包括方式評價和學生成果評價兩方面,分為4個層次:滿意度評價、通用信息素質能力評價、基于學科的信息素質能力評價、反饋評價;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未在全國普遍實施開來。

        根據國內外的調研情況和多年的信息素質教學實踐,筆者提出傳統的層次教育與網絡的在線教育相結合的綜合教育模式。

        2.1 傳統的層次教育

        層次教育是指新生入館教育、系統的課堂教學、專項講座與專業課題調研,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而設計的,它是信息素質教育的基礎。

        (1)新生入館教育。新生入館教育主要是針對剛入學的大學生開展的。主要側重兩點內容:①進行圖書館利用的基本知識教育。②數字化資源的檢索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檢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③進行圖書館德育教育和規章制度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圖書館規章制度,自覺抵制不文明的讀書習慣和行為。

        (2)系統的課堂教育。在精煉介紹文獻信息檢索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放在講授網絡文獻數據庫、光盤數據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電子報紙的檢索、瀏覽和下載方法,以及畢業論文資料檢索與寫作等內容上 。教學模式為講授、討論、演示和上機實習相結合,實習題目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相關。

        轉貼于

        (3)專題講座與專業課題調研。對高年級學生開設高層次的專題講座,定期通報,最大限度地為他們提供學科領域的前沿信息。

        2.2 網絡環境的在線教育模式構建

        2.2.1 網絡環境信息素質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

        網絡信息素質教育以提高數字資源的搜集、檢索、篩選及評價的能力為目標。具體內容包括:各種信息源的類型和特點、信息檢索技巧以及檢索結果的篩選。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梢詤⒄諊鈭D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先例,將各種檢索技巧制作成Window Media、Quick Time等各種形式的短片,用Flash演示信息檢索的全過程,同時提供有關信息素質教育的PDF手冊。

        2.2.2網絡環境信息素質教育的手段和策略

        (1)提供以學生為中心的網上交流平臺。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網絡信息咨詢,包括:

        ①網上實時服務(Chat):是利用交談軟件、商務軟件等提供的一種個性化數字參考服務。

        ②E-mail服務(E-mail Reference):不限時通過E-mail把問題發送到圖書館指定的信箱,參考咨詢館員給出一個簡潔、明快的答復。

        ③電話服務(Telephone Reference):在開館時間內通過電話馬上得到問題的答案。

        ④面對面服務(In-Person Reference):通過任何一個參考咨詢服務臺,得到館員面對面的即時服務。

        ⑤個性化服務(My Library):CNKI最新開發的個人數字圖書館平臺,就可以使讀者在利用圖書館時,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利用圖書館提供的信息資源,選擇個性化的模版、取舍需要顯示的內容,像博客一樣管理個人的主頁資源。

        (2)通過合作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建議在CALIS領導下,組織基礎比較雄厚的大學圖館,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聯合國內其他高校,制定課件制作標準,協調課件內容,分工協作,建立分布式、合作化的虛擬學習社區。各個大學圖書館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制作自己的特色課件。

        3 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教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基礎,網絡化在線教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兩者相互依托、相互補充。但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化適時更新,這也是高校圖書館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資源、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永久的為培養適應2l世紀數字化時代需要的人才服務的重要職能之一。

        參考文獻

        [1] 郭偉.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質能力標準.述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2] 夏秋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06(3).

        第6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高校數字圖書館 信息素質教育 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b)-0000-00

        在中國,數字圖書館早在1996年北京召開的第62屆國際圖聯(IFLA)大會被正式提出,1998年國家863計劃設置了圖書館重點項目――“中國數字圖書館示范工程”,開啟了數字圖書館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概念數字圖書館它利用分布式的網絡存儲技術實現圖書館的資源組織、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通訊技術、WEB技術等技術,以方便存取知識為目標,運用知識線性分類和非線性分類相結合組織信――有效地對信息進行再整合;利用精準的檢索手段,使人們獲取數字信息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使高校圖書館在資源配置上發生巨大的變化,各種數字化的資源呈基數方式增長,數字化的資源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對數字資源的服務方式、過程、手段、內容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傳統的紙質資源的檢索方式向網絡化的數字檢索方式發展。因此、如何使用戶能快速、方便、高效的利用相關工具對數字資源的利用,即信息素質就成為了數字圖書建設中的一個工作重點。

        1974年,美國信息工業協會的會長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質這一概念,他指出“信息素質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信息素質的內涵進行了擴展,信息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即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指的是人們在運用信息的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信息意識指的是人們對信息的敏感程度,現在是信息時代,人們對信息的敏感程度決定了對信息的處理高度;信息能力指的是人們如何利用信息工具發現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最后對信息進行評價以及和其他用戶交流的能力。

        一、 高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及需求特點

        1、 高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

        在國外,2000年1月“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頒布實施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質能力標準》,樹立了信息素質教育觀念,它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新理念:1學生能識別信息并確定信息的特點和邊界。2學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技能準確有效的、快速的獲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資源。3學生能利用得到的信息及時處理并最終完成即得目標。4學生能正確評價信息的優劣、利用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選取有價值的信息。5學生必須知道使用信息時應該遵守的有關法律和社會道德規范。在國外已形成了以圖書館為主體的一體化信息素質培訓體系,進而確立了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實現了館藏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又與專業教師共同協作將信息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有機的結合,從而培養出高信息素質、高技能和素質的人才。在美國有很多高校就形成了以圖書館為主體的一體化培訓體系,例如:紐約州立大學圖書館就成立了信息素質教育委員會,負責信息素質教育各種課程的開發和設置,包括初級課程、高級課程、講授課程、網上課程等;華盛頓大學采取由圖書館、教育系、計算機與通信系以及校外教育部門等單位相結合共同實施Uwired計劃,培養學生掌握信息獲取、分析、利用和評價的能力,利用社區門戶網絡,開展用戶信息素質教育。此外,在英、日、德、法等國的高校也采取了類似的做法,用戶的信息素質教育都是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國外許多高校進行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一般采用WEB、移動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用戶信息素質教育,通常的做法有:在圖書館的WEB主頁放置信息素質教育的鏈接,用戶可點擊進入自主學習主頁。開發數字圖書館的用戶信息素質教育應用系統,設置網絡教師,在線解決用戶在使用數字圖書館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輔導用戶查找、評價和使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向導。在圖書館內設置開放式學習中心,利用電子信箱開展用戶信息素質教育。

        在國內,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非???,主要是實現了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而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工作尚未形成的完善的體系和模式,但也受到了重視,國家教委“關于印發《文獻檢索課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高司[1992] 44號文件)中就增加了計算機數據庫聯機檢索與光盤數據庫檢索的教學內容,邁出了文獻檢索教學內容改革的第一步,但仍然是傳統講授方式教學。隨著internet的普及,各種應用在網上部署,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也抓住機遇、進行文獻檢索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的嘗試:浙江大學圖書館是較早利用WEB技術推行信息檢索網上自助教學的學校,南京郵電學院圖書館在圖書館主頁上建立“計算機檢索虛擬教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圖書館也開展了“網絡環境下的文獻信息用戶教育研究”建立起自己特色的用戶信息素質教育體系。此外,其它高校圖書館也根據自身的條件,結合所在學校的特色,開發了許多一批各具特色的信息素質教育平臺和多媒體課件,極大地有推進了文獻檢索教學方式和手段改革的進程,使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健康高速發展。

        2、 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的需求特點

        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的需求特點有多種態勢。其一,用戶的信息需求呈多元化態勢。多元化主要體現在用戶群體多元化、信息載體和內容的多元化。高校圖書館用戶主要是學生、教師、研究人員、教輔人員等,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高校圖書館正逐步向社會人員開放,因而用戶群體將更加多元化、復雜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也要多元化,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傳統的信息載體主要是紙質的文字資源也在向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元化方向發展,信息內容也在由單一學科向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信息轉變,增強了信息溶合,擴展了信息的內涵。其二,用戶的信息需求呈個性化。在當今社會,人們追求個性化是重要的特征之一,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豐富多樣且繁雜,圖書館則要根據用戶需要和用戶自身的特點、和愛好及目標,及時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提取他們需要的相關信息,并不斷向用戶推送他們關注的領域中最新的發展動態。其三,用戶的信息需求的廣泛性。信息的數字化、網絡的全球化使得信息的空間和應用空間變得廣泛,信息用戶不再局限某一區域、國家或某一學科。

        二、 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質教育方式探索

        網絡環境已走上“云”端,數字信息資源也越來越豐富、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復雜和多樣性,為我國高校數字書館建設及其用戶信息素質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唯有構建新的用戶教育模式來適應新的變化。

        首先,細分教育對象,進行分層次的用戶信息素質教育。根據用戶自身的信息素質基礎可以將用戶分為初級用戶、中級用戶、高級用戶。初級用戶一般有大一的新生、一般的教輔人員、及校外的普通訪客;中級用戶一般有高年級的學生、教師、科研人員及校外的注冊訪客;高級用戶就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教授。按照用戶分組及信息需求特點進行精確教育,對于初級用戶來說自身的信息素質層次較低,主要是培養他們的信息意識、簡單的基本的信息檢索技術,可以在大一新生入學教育時參觀圖書館,通過實地參觀,對圖書館的服務內容、結構布局、規章制度、信息資源構成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制作一些小冊子,介紹圖書館、信息資源獲取的技巧,方便學生學習;在圖書館主頁設置相關信息檢索的課程;中級用戶已有一定的信息素質,對信息的需求相對來說要專業化、多樣化,主要是培養他們更加高級的信息檢索技術、相關數據庫和網絡數據的檢索方式,開展專業的檢索培訓;高級信息素質較高,對信息資源的需求相對較高,不再是簡單的獲取,更注重信息的分析、加工處理和綜合應用,因此,要求相關館員能參與他們的課題研究過程中去,進行相關的技術支持。

        其次,結合圖書的特色和用戶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對理論教育都不感興趣,但對相關活動卻表現極積,因此,可以開展相關的活動把信息素質教育嵌入其中,如:讀書文化節、網絡信息檢索大賽;根據本館的數字資源開展相關的推廣講座,聯合相關專業教師制作相關的幫助文件、資源檢索教程;開發并完善用戶素質教育平臺,可以通過微信、網絡社區、圖書館論壇、電子郵件等多種工具為用戶提供教育服務

        最后,動員更多的人參與管書館的管理過程中來特別是學生的參與,建立大學生讀者社團、建立完善的學生勤工儉學制度、利用學生更好的宣傳圖書館的影響力,有利于開展相關教育活動,使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能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徐大葉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用戶教育[J] 情報探索 2008(2)

        第7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開放教育;素質教育

        一、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加強素質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素質修養,拓寬德育內容。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倫理道德修養、歷史和哲學修養,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是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素質教育凝練出的仁義正直、誠信為本、貴和尚中、自強不息等精神都是增強學生自身修養的理想境界。2、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對于個人的全面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素質教育一方面為學生學好業務打好文化基礎,有助于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另一個方面從更深層次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能促使學生克服一切困難完成學業和工作從而達到全面發展。3、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素質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義。良好的素質教育,能讓大學生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能夠愛惜生命,重視健康,形成科學的生活方式,以積極的情緒影響和精神啟迪,緩解因學習、生活、工作緊張而帶來的心理壓力,有效地應付和承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困難和壓力。

        二、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和目標

        1、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主要內容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觀念的體現和優化教育目標的過程。因此,開放教育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是:(1)文化知識的學習(2)社會實踐的鍛煉(3)校園文化的熏陶(4)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我們認為,開放教育素質教育的目的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之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能力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方面健康發展;豐富學生的內在精神世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之形成科學思維、辯證和創新思維品質。2、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是育人為本,服務為先,助力于職業拓展型人才培養。因此,職業拓展人才培養目標的首要任務就是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把知識、能力和做人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概括而言,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主要有兩大目標:一是提高學生文化知識素養,使學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是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魅力。

        三、國家開放大學(廣州)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國家開放大學(廣州)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

        1)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操得到提高。在素質教育中,我校始終強調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緡榻逃鴥韧庑蝿萁逃兔裰鞣ㄖ平逃箤W生深受啟迪。在校園開展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增進了學生對學校的了解,加深了愛校的感情。

        2)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由于我校的素質教育真正發揮了校園“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思想品德、業務知識水平和學以致用的工作能力給予較高評價。根據中央電大關于開放教育試點畢業生追蹤調查的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總體評價介中好與較好的占89%;畢業生的遵紀守法、敬業精神、為人處事及做事均持肯定態度;對畢業生的工作適應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強(較強)的比例分別為83.3%、82.8%、86.5%;56.4%成為單位業務骨干,14.7%成為項目主持和專家,47.5%晉升了職或稱職。

        3)學生素質和創新能力得到增強。素質教育為開放教育學生性情陶冶、品德鑄造、素質提升、靈魂塑造開辟了一條有效途徑。先后涌現出助人為樂先進典型、自強不息勤奮好學、自我增值勇戰病魔、無悔青春活出精彩等身邊的榜樣和感動人物。各種競賽成績也是反映學生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2016年,我校服裝設計作品獲得“廣州國際輕紡城杯”2016廣東大學生優秀服裝設計大賽總決賽專科組金獎。我校組織學生參加的廣州市屬高校職業技能競賽連續幾年取得較好成績,2007——2015年獲一等獎22個,二等獎23個,三等獎47個。特別是我校已連續參加10屆金犢獎廣告設計大賽,累計獲得入圍獎29項、優秀獎13項、大陸初選二等獎1項等獎項,在全國開放教育學校引起強烈的反響。2016年在巴西圣保羅舉行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校工貿分校14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林洪偉獲得信息網絡布線項目銅牌,充分展示了電大學子的卓越技能水平和超強綜合實力。

        2、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開放教育的特點存在較多的不利因素。由于開放教育解除了入學資格限制,打破學習的時空界限,更多地借助社會力量辦學,應用多媒體信息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對于求學者來說,帶來了學習的便利和優越性,但同時也出現了對學生平時管理、教學質量難以有效監督的困難。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更是難以集中和立竿見影。

        2)教學環節和專業課程設計存在相對滯后。在各個專業的教學計劃中,人文教育、心理教育、體育文娛教育、藝術教育安排不合理,有的專業甚至沒有安排,基本就是以專業的理論課程為主,連專業實踐的機會都很少。專業的理論課程都是比較久遠的理論,缺乏了與時俱進,理論教學也不甚理想。

        3)校園文化建設與普通高校相比明顯不足。開放教育的學校普遍相對比較小,只要能滿足上課教學就可以了。素質教育的場所和基地很少,有的甚至沒有。對開放教育學生實施文化素質教育更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4)學生多元化,自覺性差。開放教育的學生多數存在學習基礎薄弱,態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失落感較強,加之他們有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與工作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基本定型,其可塑性難度較大。

        四、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1、充分發揮各種教學形式的優勢,做好與素質教育的銜接

        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構建多種教學媒體和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尋找合適的媒介,通過開展課堂討論、網上資源建設、網上討論等方式高質量地把素質教育內容傳送給學生。

        2、精心做好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設計

        融素質教育于各門課程的教學以及課程設計是加強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目標,調整教學計劃,改變課程設計,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素質教育,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人生價值

        社會實踐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組織開放教育學生參觀愛國教育主義教育基地,讓他們更加具體地接觸中國歷史,增強愛國主義感情;結合專業學習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以拓寬專業知識面,用知識服務于社會,如,社會調查、交流實習、創新設計,讓學生了解社會需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成才觀,激發學習熱情、立志成才,體驗人生價值。

        4、開設素質教育講座,加強遠程環境下的校園文化建設

        講座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騎兵。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靈活的講座,能活躍學校的學術氛圍,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舉行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系列活動。一是舉辦傳統的體育文娛活動。如校運會、籃球賽、羽毛球賽、辯論賽、演講比賽、藝術大賽等。二是充分發揮學生會、學生興趣社團的積極性,支持和指導他們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建立學生社團活動場所。三是根據專業特點依托學院和校外企業開展專業技能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更早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種思想文化傳播形式,是一種實踐活動。在開放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開放教育中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需要立足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于教學、教育質量的提升;服務于職業拓展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服務于學校樹立幼稚服務品牌,建設開放大學的發展大局。

        參考文獻

        [1]賀潤坤.論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4).

        [2]蔣述卓,何萬寧.華僑高校境外月海外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探索.高教探索,2003(2).

        [3]朱玉泉.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探索高校德育的新途徑.高等教育研究,1997(6).

        [4]李賜林.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師專文化素質教育研究與實踐.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6).

        [5]安哲鋒,唐荔.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環境下學生素質教育的行動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素質教育現狀調查.現代遠距離教育,2009(5).

        [6]張幼芳.文化引領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管理模式創新—以珠海廣播電視大學為例.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3(1).

        [7]于運國.文化交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2014(5).

        第8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技校英語;技術人才

        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實行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使其各項素質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探究,能夠自我思考、判斷,能夠很好地與人溝通、交流等。做到了這點,才符合新時代人才的要求。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技術交流日益增加,很多技術領域對英語都有著不可分割的依賴。如:進口設備、儀器的說明書,專業軟件的使用說明,互聯網絡調用命令等。在技校中開設和本專業相對應的專業英語課,培養出熟練應用英語,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操作型技術人才是時展的強烈要求。因此,在技校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探索英語教學改革,切實加強對技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為迫切。

        一、當前技校英語的現狀

        雖然我國早就普遍在技校中開設了英語課,但由于種種原因,當前技校英語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技術人才的培養,不能很好地順應時展的需求。

        1.認識不足

        據調查,大部分技術學校,過于強調技校生的相關技術,對學生文化課的要求不高,而英語首當其沖,最為薄弱。絕大多數學生就讀技校之前,英語基礎就差,多數相關部門,家長乃至學生本人都認為讀技校就是學技術、當工人,英語并不重要;在這一錯誤認識和觀念的影響下,缺乏正確認識自我以及應有的自信,這樣勢必導致技校學生不能端正英語學習態度,進而也就喪失了學習英語的動力。

        2.缺乏互相交流的語言環境,以及高素質的英語老師

        在技校中,缺乏對英語的重視,既缺乏高素質英語老師的配備,也對英語老師的要求松懈。校方和師生主要致力于對技術的掌握和研究,技校里的文化學習氛圍不濃,這嚴重制約著技校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缺乏嚴格的監管和應有的自學能力

        目前,技校學生,由于來到技校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適應不了新的生活環境和教學方式,終日無所事事,加之技校的絕大部分學生,皆不是本地生源,來校后,脫離了父母的監管,教師的要求也不具體到位,多數技校生以自我為中心,自學意識松懈。因此,加強對他們的監管和督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是提高技校生素質必須加強注意和改善的環節之一。

        4.與社會脫節,缺乏大量的實踐活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研究和檢測,不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沉浸于閉門造車,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場的需要。

        二、針對技校英語的現狀的對策與解決辦法

        針對于上述情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素質教育在技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轉變陳舊觀念,積極革新,以學生就業的需要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提高技校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出順應時展需要的合格技術人才。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要想實施英語素質教育,必須先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在當今情況下,英語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課堂教學感染能力,組織能力以及豐富的實踐能力。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走向素質教育。

        2.加強思想教育

        思想決定和影響行動。加強思想教育,主要是幫助廣大技校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這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前提要求。

        3.樹立和轉變觀念,因材施教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加強對英語學習的認識。要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加強實踐操作,突出學以致用。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幫助他們查找和彌補不足,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還可以開展靈活多樣的模擬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綜上所述,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已成了勢不可擋的趨勢情況下,英語教學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才能順應新時代的發展。作為新時代的技校英語教育者,必須貫徹有效的實施,才能切實提高國內全體技工的英語素質,促進我國技術水平的發展,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擁華.技工學校專業英語教學[J].中國科技博覽,2010.

        [2]陸冠宇.對技工學校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J].廣西輕工業,2008.

        [3]余淼.技校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

        [4]馬毅.提高技工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方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

        第9篇:國內素質教育現狀范文

        學校體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手段。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必然引起一系列的體育教學改革。為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深化改革,找出符合學生心理、個性健康發展規律,能全面發展個體基本素質并形成終身體育習慣的體育教學新模式。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本文是以部分地區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情況和現行體育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歸納總結法。

        二、分析與評價

        1.應試教育及素質教育本質內涵

        (1)關于應試教育

        這種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輕視個體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辦事擅長模仿和繼承,善于守業而缺乏創業精神,這種常規性人才已遠遠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關于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傳統體育教育局限性的新教育思想,是對“應試教育”的揚棄,不僅傳播知識,而且要使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良好的道德素質修養和行為規范。同時,要求體育教學思想在觀念上由過去學生“跟著做”轉向學生“自己練”為主,由過去“育體練身”為主的方法擴展到“啟智、求知、調心、育人”的綜合多樣化方法體系,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共同發展與特殊發展、差別發展相結合,創造性地解決學生個體學習中的問題。

        2.體育教學模式及現狀

        (1)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體育教學模式研究成為我國體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關于教學的概念,到目前尚未取得統一的認識。通過歸納總結,當前國內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定論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結構論、過程論、程序論、策略論、方法論、程序策略論等。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體育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形式,是用于設計課程、選擇教材、規定師生活動的體育教學基本框架和系統。用結構理論來圖釋這一概念為:

        教學目標―課程與教材―教學條件―教學組織―教學程序―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教學效果

        (2)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教學模式的研究在我國教育領域廣泛開展,“系統教學”“掌握教學”“程序教學”“范例教學”“發展教學”“暗示教學”等模式分別在不同的學科進行研究,并迅速影響到體育領域。

        3.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傳統體育教學片面地強調教學的規范性,學要求,采用“齊步走、一刀切”的方法對待體育教學,結果造成了體育素質好的學生“吃不飽”,而體育素質差的學生“吃不了”。忽視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發展學生體育特長。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傳統體育教學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處于“聽教師講,看教師示范,跟教師練習”的封?]狀態中。其主要表現為“重課內,輕課外,重知識灌輸,輕啟發引導”,使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發揮。

        4.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及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主要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甚至是教師的單邊活動。素質教育強調發展學生個性,強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變封閉教學為開放型教學模式;改革應由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教學應由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重視和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發展學生能力。教學模式改革應向個性心理模式方向發展,向學生參與組織管理模式發展。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21世紀仍然是“傳統體育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時期,素質教育呼喚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或選擇應根據教學規律,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來進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久久环射 | 在线视频亚洲精品 | 亚洲成在人天堂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 | 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