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中美貿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美貿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美貿易論文

        第1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一)貿易摩擦是中國崛起的伴生現象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上升。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僅206億美元,居世界第32位。35年間,中國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4%,幾乎每4年翻一番。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取代穩坐60多年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交椅的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的崛起不僅改變了亞太地區的經濟格局,而且在國際經濟上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2006年美國是12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7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僅僅5年之后,兩國的地位就互換了,中國成為124個國家的最重要貿易伙伴,而美國的數字減少至76個。2014年前9個月,中國對海外投資額同比增長了22%。投資分布從非洲到拉丁美洲、從美洲到歐洲。2014年全年,中國對海外的直接投資將首次超過外國對中國的投入。中國將在國外擁有大量股本,成為美國越來越強勁的競爭對手,對美國產生了無形的壓力。因此,美國采取多種手段延緩中國崛起的步伐。加之,美國當前正處于金融危機之后制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的關鍵時期,國內貿易保護主義者認為對華巨額貿易逆差是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乏力乃至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的重要原因,所以對華實行貿易救濟調查等的貿易保護愈演愈烈。據統計,在中國2001年入世之后,美國已經15次把中國告上世貿組織,是該組織其他成員中國次數的兩倍還多。在2014年年初僅44天中,美國平均每4天發起一場對華的貿易調查或爭端。

        (二)中美貿易持續增長,依賴加深中國在過去35年能實現令世界矚目的迅猛增長,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美國大量進口中國產品。中美兩國互為主要貿易伙伴,1981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僅為50億美元。2013年,中美雙邊貿易額5590億美元。在21世紀以來的13年中,中美貿易年均增長17.6%。即使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加劇的情況下,中美貿易也不減反增,中國已經連續10余年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貿易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美國對華出口仍增長迅速,這為其創造出許多就業崗位,對降低失業率和經濟復蘇有著重要意義。

        二、中美貿易摩擦成常態,合作互利是主旋律

        (一)中國與美國差距依然巨大,美國在世界的優勢地位將繼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預測,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14年的GDP將達17.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19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20%。但是,按人均計算,中美差距仍很大。按IMF數據,假設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的人均GDP(購買力平價法)年均增長速度是6%,美國是3%,中國要趕上美國還需52年。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已經持續了一百三十多年,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美國的產值占世界的份額一直在1/4左右。雖然受經濟危機沖擊,美國經濟增長乏力,但仍居世界強勢地位,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軟實力、世界一流的科研創新能力,無以倫比。

        (二)中美貿易摩擦將長期存在,呈常態化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上地位的不斷強大,以及中美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國從維持自身全球霸主地位和全球戰略考慮,都將在各個領域打壓中國,阻礙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將只會增而不會減,而且必將長期存在。縱觀歷史發展,經貿關系密切的國家產生摩擦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美歐之間、美日之間等都曾有過貿易摩擦的經歷。

        (三)與中國合作是解決美國經濟脆弱問題的出路歐盟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是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與美國一直有良好的經濟關系。但是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使歐盟經歷了宏觀經濟的嚴冬,失業率一直高企,正處于6年來第三次衰退的邊緣,走向停滯和通縮。奧巴馬政府為復蘇美國經濟,提出大力振興國內制造業,推動出口大幅度增長的再工業化戰略,美國產品的出口只能倚重中國正在迅速擴大的市場和強大的購買力。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統計,2013年美國對華出口比2012年增長10.15%,美國對歐盟出口比2012年減少1.22%。“中國需求”能為美國經濟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實現經濟繁榮,創造眾多就業崗位,增加收入。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需要美國大量的服務產品、高技術、人才和經驗,是美國的重要機遇。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3年美國對中國出口1220.2億美元,增長10.4%,占美國出口總額的7.7%,提升0.6個百分點;美國自中國進口4404.3億美元,增長3.5%,占美國進口總額的19.4%,提升0.7個百分點。從投資領域看,截至2013年底,中美雙向投資累計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達到10年來的最高水平,英特爾、百勝餐飲集團等37家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約18%的營業收入來自中國。中國始終穩居美國最大債權國地位,持有美國國債約1.3萬億美元。中國是支持美國經濟穩定的重要力量。

        三、理性處理貿易摩擦,促進中美貿易持續發展

        第2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美貿易失衡消費信貸

        在全球化的經濟背景下,中美貿易失衡是建立在世界經濟失衡的基礎之上的。在美國經常項目逆差近年來持續增長的同時,不止是中國,整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經常項目都出現大量順差,而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對美貿易順差。因此從美國方面尋找原因來分析中美貿易失衡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美國國內視角分析,我認為美國經常項目出現巨額逆差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即過度消費,儲蓄不足和出口設限。其實前兩點也可以合并成一點,因為過度消費必然導致儲蓄不足,這其中涉及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問題,這里不作分析。

        首先考慮的是美國過度消費。二戰后,美國已經從一個大生產的社會進入到主要以消費為核心的社會,并且主要是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特別是近年來,政府大規模減稅、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以及個人收入和資產價值的快速增長等都極大地刺激了個人消費增長;同時,公共開支也不斷擴大,聯邦政府財政也在2002財政年度由盈余變成赤字并且持續多年,而且在2004年度創下財政赤字高達413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美國過度消費問題的原因,其實除了文化層面的影響外,其完善的消費信貸機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信貸是以刺激消費為目的,以未來收入為依據,以特定商品為對象,由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的消費貸款。美國比較正規的消費信貸已有8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呈現高速增長。80年代以來,消費信貸作為擴大消費,緩解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種有效方式,既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又得到了美國政府的肯定與支持。

        美國的消費信貸制度包括個人征信制度,消費者保護制度,稅收制度和貸款保證制度。正是這種有利的制度環境對消費者信貸的發展起到了保證與推動作用,更為美國的過度消費創造了條件,而儲蓄不足則成為消費的過度膨脹必然導致的一個結果。據美國《新聞周刊》披露,1984年,美國個人儲蓄率為10.08%,此后不斷下降。1995年為4.6%,2004年為1.8%,2005年降到0,到2006年11月份,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已經是連續第20個月處于負數。

        儲蓄率下降說明花的錢越來越多,存的錢越來越少。而當儲蓄率降為負數時,則說明消費者不僅將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開支,還動用了儲蓄,或進行貸款消費。根據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2005年公布的統計數據,美國消費者未償還的貸款總數超過2萬億美元。在未償還的消費貸款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汽車,住房,教育及旅游方面的借貸,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使用信用卡消費后無力償還借款,使大量信用卡透支后形成逾期,其中有許多已經形成呆滯借款。近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即由此而來,而且已經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其次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設限,即設置出口貿易壁壘。在國際經濟學中我們學過經濟全球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國際分工呈現新格局:勞動密集型生產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生產則集中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有優勢,互為補充。但美國在大量進口消費品以滿足需求巨大的本國市場的同時,卻對出口設置各種障礙,阻止本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這是導致美國出現巨額商品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而中國就一直是美國出口管制的對象之一。1989年后美國將禁止向中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項目由30項增加到43項。1991年6月美國政府宣布對華實施3項措施:暫停向中國出口衛星和衛星部件;限制向中國出口高速計算機;禁止向中國出口與導彈有關的產品。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允許向中國出售超級電子計算機、光纖傳送技術、電訊設備、商業衛星和通信衛星等,但是這種勢頭后來受到了抑制,原因是美國一些人冷戰思維根深蒂固,以“中國”設置出口壁壘。

        經過以上分析,我認為要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美國應該相應的從三個方面進行改善,即提高國內儲蓄率,降低財政赤字以及消除貿易壁壘。

        首先,居民個人過度消費和儲蓄不足的問題是美國經常項目出現巨額逆差的根本原因,這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環境的影響,比較難以改善,但是如果能夠加以規劃控制,對改善美國的外貿失衡現狀是極其有利的。

        其次,從國民收入恒等式看,國內支出大于國內收入必然會出現貿易逆差。國內需求過剩,表現為國內投資大于儲蓄的內部失衡,結果是以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為特征的外部失衡。因此,聯邦政府可以通過減少公共支出以及軍費開支來降低財政赤字,進而控制其國內的有效需求,減少貿易逆差。

        最后是消除貿易壁壘,這是美國解決貿易逆差最有效的途徑。近年來美國對中國一直存在巨額的貿易逆差,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無疑加劇了這種逆差。如果美國放松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管制,不僅可以增加美國相關企業的出口,還可以促進中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出口結構,從而使中美貿易更加健康的發展。

        當然,中美貿易失衡并不是美國單方面造成的,中國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由于美國的經濟規模約為中國的6倍,按照博弈論中斯塔克-博格模型的分析,小廠商的均衡路徑是依據大廠商的選擇而給定的,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博弈也正是如此。只有以美國為主進行調整,再加上中國積極的配合,才能從根本上控制貿易失衡加劇的趨勢,使中美貿易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邱愛軍:《美國消費信貸制度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2]鄭菊明:《美國消費信貸市場建設經驗與啟示》

        第3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自上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擴大。據中國官方統計自中美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額增長86倍,年均增長17%。至2005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已由1978年的10億美元增至2116億美元,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場,美國也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2007年兩國貿易額更是突破3020.8億美元。

        然而隨著雙邊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也日漸凸顯。近年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從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為逆差。此后美國對華貿易開始呈現逆差,并持續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1993年中方順差為63億美元,2000年中方順差297.4億美元,2001年則為281億美元,2004年為873億美元。2005年為1141.75億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到1442.6億美元和1633.2億美元。而據美方統計,1979年至1982年美國為順差,1983年開始出現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為3億美元,2000年為838億美元,2001年美方有831億美元的逆差,2004年美中貿易逆差高達1620億美元。2005年則突破2000億美元,2006年達到2325億美元。2007年1至11月,對華貿易逆差也已達2375億美元

        隨著中美貿易順差的不斷拉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也日趨增多。自1980年美國對中國的薄荷醇進行首次反傾銷調查開始,迄今美國已對中國產品實施了100多項反傾銷措施,其涉及的中國產品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紡織品、自行車等多種產品。并且中美貿易摩擦正從初級產品向工業制成品、高技術產品轉移,從商品貿易向服務貿易轉移。貿易摩擦的對象由原來的初級產品轉向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如紡織品、服裝、鞋帽等又轉向資本密集型產品,如化工、輕工、鋼鐵、汽車等,更進一步向高技術產品轉移。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對我國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最多、力度最大的國家。

        2中美貿易失衡主要成因

        2.1雙方統計方法和口徑不同導致雙方統計數據差異

        (1)統計方法不同。中美雙方統計采用不同的貿易統計標準進行衡量。美方采用總貿易制,以國境作為統計界限,對進入美國境內存入自由貿易區和保稅倉庫的貨物均列入統計;而中方采取專門貿易制,以關境作為統計界限,存入保稅倉庫的貨物不作為統計,因此造成美方統計范圍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劇。美方因忽視轉口和轉口增加值而高估了從中國的進口。中美兩國貿易的很大一部分是經我國香港轉口的。據中方統計,中國對美出口的60%以上是經過以香港地區為主的第三方轉口的,而轉口到美國的商品額中的29%是在我國香港增值的。貨物離開中國后在第三方增加的價值,顯然不應計算為中國的出口。而美方的出口統計因忽視轉口而低估了對中國的出口。此外,美國還因出口統計不完全而低估了對中國的出口值。

        (2)美國確定貨物原產地所采用的方法,導致雙方統計上的差異。美國確定貨物原產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對一般的進口貨物,通常是根據進口商的申報來判定原產地,被判定原產地為中國的貨物被記錄為來自中國的進口而不考慮是否實際上由中間方出口或者貨物在中間方是否有增加值,因而某些被美國記錄成自中國的進口很有可能是應該記錄為自其他中間方進口的。

        2.2中美兩國產業結構不同

        2004年我國GDP普查數據顯示三大產業的GDP比重分別為l3.1%、46.2%、40.7%。顯然我國經濟是以制造業為主的國家。而2005年美國三大產業占GDP的比率分別為2.8%、23.4%和73.8%,到2005年則分別為23%,22%和75.7%。顯然美國經濟結構已經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而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具有本地化生產的特征,內需傾向突出,制成品的進口對本國生產、消費結構形成補充,因而進口需求旺盛,加之美國由于是過度消費國家,儲蓄率極低,從而導致國內投資和產出或者說供給不足,需要大量進口,而中國又因為自己的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承接了大量由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地區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淘汰轉移的制造業,并且質量又明顯優于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因此美國必然大量進口中國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以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家庭最終消費結構難以與之匹配,且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導致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進口需求也相對不旺盛。所以由此兩方面原因,所導致的兩國對貿易產品需求的不對稱是造成美對華貿易逆差的長期因素。

        2.3世界產業結構調整

        2.3.1東南亞國家對華的產業轉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始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把其已經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由此形成了中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國內進行加工組裝,然后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加工貿易格局。

        這些國家在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把他們在美國的一部分市場和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了中國,形成中國與歐美發生貿易順差,而與亞洲周邊國家發生逆差的貿易格局。

        2.3.2美國對華直接投資

        美國及西歐一些發達國家在其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過程中也逐漸將國內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到中國,其中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直接銷售和向母國返銷占據很大份額。有數據顯示,中國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國跨國公司向母國進行返銷,中國對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貿易,產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裝物件基本上是美國或其他國家提供的,加上其他運輸和管理成本,約占到該產品的85%左右,而中國獲得的加工費為數甚微,僅占15%左右。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國出口商品80%以上來自外資企業以及跨國公司。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導致各國經濟國界日漸模糊,尤其是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布局,使得國際貿易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的以國界劃分的模式,以往的原產地統計標準已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國家問的貿易關系的背景下,美方仍采用以原產地規則為核心的國家貿易統計制度,中美兩國在雙邊貿易統計數據上的巨大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2.4美國對華出口管制造成中美貿易結構扭曲,加劇中美貿易失衡

        1949年,出于冷戰的需要,美國制定了“出口管制條例”,朝鮮戰爭爆發以后,美國商務部將中國列入全面禁運的國家名單。隨著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雖然逐步放松了對華出口管制,但在政策規定和執行過程中,仍保留有許多歧視性規定。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國會在美對華出口管制問題上的壓力加大,2001年布什政府上臺后,進一步惡意地實施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諸如通過制定相應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規、頒布出口管制目錄(如商業管制目錄CCL、美國軍用品管制目錄USML和核管理委員會管制目錄NRCC)、執行許可證審議程序、強化執行機制與懲處力度等手段來管理和控制軍民兩用物品和技術的出口.

        高技術本是美國最重要的比較優勢之一,但這一優勢并未在中美貿易中體現出來。在高技術領域,美國一直保持生命科學、電子電機、柔性制造以及航空技術貿易上對華貿易順差,且在電子電機和航空技術貿易上美國對華貿易順差相對較大。然而在生物技術、光電技術、信息與通訊、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術貿易上,美國卻一直存在著對華貿易逆差。特別是在信息與通訊貿易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巨大且呈上升趨勢,2005年達了521億美元,這些舉措不僅未消除美中兩國貿易之間的不平衡,反而更進一步加劇了中美貿易順差。

        3應對策略建議

        3.1加快開放我國服務業,擴大美國對華服務貿易

        由于美國在服務產業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并且對中國的服務業市場一直比較感興趣,而中國服務業根據WTO要求也應逐步開放,因此中國逐步開放服務業,不但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國內服務業市場的發展,還可以減小中美貿易的不平衡。

        3.2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目前亞洲、北美地區一直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而歐洲,以及拉丁美洲、中東地區、非洲在我國出口地區結構中所占比例甚小,這使得我國外貿與北美、亞洲市場的依賴度過高。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一直保持在21%左右,對美國市場的過分依賴也導致了貿易風險的加大,美國國內經濟狀況直接影響了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而且由于貿易不平衡和貿易摩擦問題,中國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因此,為改變這一局面,政府必須積極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

        3.3對外商投資產業進行積極的調整

        如上分析,中美貿易不平衡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轉口貿易以及在中國境內的外資公司或跨國公司。外資的進入雖然有利于國內的勞動力和資源優勢的有效利用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重復投資,不僅不利于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還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壓力和破壞。對外商投資產業進行及時的引導和調整,不僅有助于緩解中美貿易之間的不平衡局面,也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4推動經濟結構升級

        加強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產品以及以轉口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高附加值產品,從而導致實際獲利小而兩國順差大的不平衡局面。我國應當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依靠科技創新和應用,以政府政策為依托,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企業;加快對相對滯后的醫療、教育、交通、環保、住房和金融服務等行業發展,并且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資本市場和社會保障體制,以擴大內需,促進內向型經濟發展。

        第4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服務貿易 國際競爭力 對外投資

        根據WTO分類,服務貿易包括過境交付、消費者移動、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四種方式,即服務貿易競爭力應指一國服務業出口和對外投資能力。因此,通過運用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計算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等來評價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至少忽略占很大比例的商業存在模式的服務貿易。因此,較全面評價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還應考慮服務業對外投資及由此引發的商業存在模式的服務貿易。本文旨在通過比較中美跨境和商業存在模式(某國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對外國公民的服務銷售模式)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以期為中國鼓勵服務業對外投資而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出建議。

        中美總體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 為全面比較中美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筆者對兩國跨境模式(BOP模式)和商業存在(附屬機構模式-Foreign Affiliates Trade)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行比較(見表1)。 表1顯示,1996年,美國FAT模式服務貿易總額首超BOP模式,2005年是后者的1.3倍;2002年,順差額首超BOP模式,2005年是后者的2倍多。中國BOP模式服務貿易總額遠低于美國,且處于逆差地位,即中國跨境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遠弱于美國。 因中國整體對外直接投資嚴重滯后,所以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及FAT模式服務出口也很滯后、競爭力極其薄弱;FAT模式服務進口方面,即在中國境內的非金融類服務業外國附屬機構境內銷售收入,2005年總計739.74億美元, 2006總計913.2億美元,遠遠低于美國水平。總體而言,中國在FAT模式服務貿易方面處于明顯競爭劣勢。 中美雙邊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及服務業FDI比較分析 為深入分析中美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筆者分析中美雙邊服務貿易(見表2)。表2顯示,無論是BOP還是附屬機構模式的雙邊服務貿易,中國競爭力均遠遠落后于美國,特別是附屬機構貿易模式,中國更顯薄弱,2005年逆差額2倍多于BOP模式。 無論是總體還是雙邊服務貿易額,美國兩種模式均處于競爭優勢,且FAT模式強于BOP模式;中國兩者均處于劣勢,且FAT更劣于BOP模式。鑒于FAT模式已成為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形式和趨勢,所以需對FTA模式的來源——服務業FDI進行比較(見表3、4、5)。

        表3、4、5顯示,無論是服務業FDI總額,還是雙邊服務業FDI額,美國都遠高于中國,使得美國FAT模式服務貿易發達于中國。美國服務業FDI處于凈流出地位,而中國處于凈流入地位,故美國FAT模式服務業處于競爭優勢,而中國處于競爭劣勢。 美國鼓勵服務業FDI的政策 中美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表明,某國服務業FDI對其服務貿易競爭力,特別是對占主導地位的FAT模式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具有顯著正向作用。因此,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薄弱的中國應借鑒美國經驗,通過促進服務業FDI來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一)重視國內服務產業發展,并重點進行產業培育 美國服務貿易和對外投資之所以發展迅速,與其國內發達的服務業分不開。服務業已是美國經濟中最龐大、發展最快的部門。美國支持 服務業發展的措施很多,較有特點的是: 主要通過宣傳、立法、設立專門機構等手段,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和管理機制,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健康、迅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為使國內服務產業發展服從服務貿易全球戰略發展的需要,適度放松反壟斷限制。注重國防工業,特別是軍民共用技術對國內相關服務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確定重點服務產業并保持其競爭優勢。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特別是自實施“國家出口戰略”和“服務先行策略”以來,其服務貿易和投資的產業發展重點愈益清晰,即將促進重點放在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旅游、商務與專業技術服務(包括環保、能源等)、交通運輸、金融保險、教育服務、影視娛樂、電信服務等領域,并由商務部分別與能源部、環境保護署、衛生部、教育部等相關機構及行業協會組成專門小組,采取針對性促進措施。

        (二)加大人力資本和研發投入,創造并保持服務業競爭優勢 隨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人力資本/技術密集型已成為服務產業的主要屬性,人力資本/技術對保持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和人才的引進,為美國帶來豐裕的人力資本,美國已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最具優勢的科技人才隊伍,促使為美國服務貿易提供競爭優勢的產業基礎持續得到發展,發達的服務業又反過來促進和擴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使得美國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保持優勢地位。 為爭奪國際市場,使美國跨國公司在與國外公司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美國政府充當為其跨國公司在研發方面保駕護航的角色,如制訂出一定的科研計劃,采取各種措施推動跨國公司科研與開發的發展;通過延長跨國公司研究與實驗機構的課稅減免,來鼓勵跨國公司進行科學研究,推動新型科技產品的開發,以便使美國的跨國公司能夠在技術上領先別國,從而為跨國公司提供創造和發揮比較優勢的機會和手段,增強美國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力。

        (三)提供資金扶持與援助,為跨國公司提供“基礎支持” 利用各種渠道和機構對私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資金扶持和援助是美國政府的一貫政策。 金融支持。美國進出口銀行的對外貨款業務中,有兩項貸款是專門支持跨國公司向外直接投資的:開發資源貸款和私人對外直接投資貸款,即對跨國公司給予貸款,幫助擴展業務,提高在國外的競爭力。1971年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主要有兩項業務: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投資保險和對私人投資者提供融資活動。 因中小企業開展海外投資面臨更多風險,所以應更重視對其開展海外投資的鼓勵和保護。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就日益重視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如建立小企業發展中心,對高科技小企業提供資金援助及實行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等。 稅收支持。稅收政策是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而提供稅收優惠則成為政府鼓勵私人資本進行跨國投資和經營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國政府鼓勵和支持公司向國外擴大投資的重要工具,如除與許多國家在雙邊協議避免雙重征稅外,還通過分類的綜合限額稅收抵免、延遲納稅制度、在稅收協定中不列入稅收饒讓條款、經營性虧損結轉制度、在進口關稅減免制度、國外投資收入優惠稅率等方式鼓勵和促進企業開展海外直接投資。 設立扶持企業海外投資的政府性基金。如“TDA基金”作為政府資助私人海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之一,其主要職能是通過資助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定向考察、特許培訓、商業研討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技術輔助等,增強美國公司的對外競爭力,幫助美國公司獲得海外商機。其中,資助項目可行性研究的費用約占美國貿易發展署整個預算的77%。

        (四)建立海外投資保障制度,保障跨國公司對外投資 美國于1948年首創官方海外投資保證制度;1969年,美國再次修訂《對外援助法》,規定設立直屬國務院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1971年1月,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正式開業,從此確立沿襲至今的由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管理海外投資保證業務的體制,即海外投資保證制度,對美國的私人對外直接投資承擔特別風險和綜合風險保險,如禁兌風險、征用風險、政治暴力風險,大大減少企業海外投資風險,促進跨國投資事業的發展。

        (五)為海外投資者提供系統、完善、可靠的信息服務,以降低投資風險 美國政府主要通過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內特別機關駐外使領館所設的經濟與商業情報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等機構形成的信息網絡為企業提供從項目考察設計、論證到組織實施全過程的信息咨詢 服務等來實現對投資者的情報服務。

        (六)與企業密切合作,注重務實性、技術性促進措施 美國商務部等主要貿易促進機構除注重通過立法、設立專門機構等手段,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和促進機制,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健康、迅速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外,特別注重與企業間密切合作,更多地應用深受服務出口和投資企業歡迎的務實性、技術性促進措施:如大量通過派出政府與企業聯合商務團組,包括利用類似于召開美中商貿聯委會等雙邊貿易協商方式開展游說與促進工作,以及舉辦各種商務對接、商務會議、展覽等商務促進活動,幫助企業尋找商機;針對服務出口和投資不同于商品的不同特點,舉辦大量技術性、務實性很強的專業培訓活動,幫助分析出口和投資目的地國家的市場和投資做法、消費趨勢及習慣等,以幫助中小服務企業提高服務出口和投資技能等。

        (七)改進跨部門合作及與各州的合作,提高促進與服務效率 1994年后,美國貿易促進協調委員會專門組成由各部門專家組成的服務業出口工作小組,主要集中進行跨部門合作與協調:數據采集與分析;共同確定為推動促進工作所必須的各服務行業的專業技術與專家人選;研究建立與民間企業最為有效的聯系與溝通辦法;共同制定在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出口促進活動計劃與方案。由于服務貿易涉及面很廣,有許多州的法律在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規定與雙邊談判或多邊談判存在矛盾,因此,“國家出口戰略”還要求聯邦政府與各州及地方政府官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結論 通過比較分析得出,中國無論是在BOP模式還是FAT模式服務貿易上均處于劣勢地位,且后者的劣勢更為明顯;而美國服務業對外投資發達對其服務貿易,特別是FAT模式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中國應把握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特別是服務產業國際轉移和FAT模式服務貿易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通過大力發展國內服務產業、豐裕人力資本和科學技術等高級生產要素、確定重點服務產業并實施戰略性產業政策、建立和完善企業海外投資綜合服務網絡、建構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充分合作、協調互促的服務產業出口和海外投資促進體系等,以推動中國服務產業海外投資,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1.郭根龍,服務貿易自由化和競爭力[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中國商務部服貿司.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7

        3.中國商務部服貿司.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8

        4.李敏,美國、法國、日本鼓勵對外投資稅收政策比較[J].涉外稅務,2006(8)

        第5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套子,討論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任何時候都會遇到批評的聲音。別人總會找點事兒鬧鬧,與其鬧人權,鬧知識產權,不如鬧貨幣,因為貨幣是最好攪和的。所以,有一個外國大使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大國就要厚臉皮,因為全世界都在盯著你。

        通過人民幣匯率等問題讓我感覺,我們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總是跳進別人的套子去討論別人提出的問題,而且很多問題年復一年地辯論下去,根本辯論不清楚,這使得我們非常被動,又顯得不夠理性。我們應該找出一些建設性的方式,拿出自己的辦法來應對,別人聽不聽是另一個問題,但能不能拿出來自己的辦法是最重要的。從目前情況看,國際貿易或國際經濟都不平衡,無論是誰的責任,這是一個事實。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即使從自身的角度考慮,也應該緩解這些不平衡問題。

        中美之間總在吵架,總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反過來,我們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如何來,互相都能支持對方的輿論和觀點,并在這個過程中維護自身的利益,這是最重要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美之間的共同點:首先,中國和美國都認同一件事,就是中國不要有過多的貿易順差,中國用貿易順差賺美元,然后去投資,還總賠錢,這肯定劃不來,所以要減少貿易順差。

        其次,中美都關心各自的就業。從美國來看,沒有什么比增加就業更重要;對中國來說,也非常關心就業問題。在這方面,中美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中美之間的中小企業能不能合作?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增加美國的就業,可以讓美國經濟走出困境;同樣,中國的中小企業也需要發展。

        中美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有很多機會,美國的中小企業有先進的技術,但中美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一些困難,比如信息問題、成本問題等,這就需要兩國政府的參與,比如辦一些美國中小企業貿易促進會或投資促進會,把中小企業帶到中國開展銷會,用這種方式來合作。

        現在,中國和美國都存在需求不足、生產過剩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和非洲合作。非洲市場急需投資,急需發展,非洲的基礎設施有很大的市場。如果中美能聯手,加強對非洲的投資,把非洲的基礎設施建立起來,就可以創造很多需求,對美國有利,對中國也有利。

        同樣,美國的很多地方也在招商引資,也有很好的項目,中國有這么大的外匯儲備,用這些儲備來促進中國企業對美國的投資,很多方面都可以合作。如果大家都把問題提出來,并拿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我認為,這比打“匯率戰”更有意義。

        第6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紡織品服裝長期以來都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之一。隨著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及紡織品配額的全部取消,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量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進口國家,頻繁的貿易往來使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運用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對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進行分析和討論,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策略。

        紡織品服裝是我國出口貿易創匯的主要產品。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國,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量快速增長,形成巨額的中美貿易順差,美國政府采取各種貿易壁壘與配額設限等措施來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增長。文中分析了中美兩國間的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運用博弈論的基本原理著重討論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前提下,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如何利用合作關系,積極主動地應對貿易摩擦;如何有效制定優化企業發展的戰略和措施;提高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一、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及摩擦現狀

        (一)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現狀

        基于特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紡織品服裝長期以來都是我國出口的強勢產品。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紡織品出口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出口額不斷攀升,短短數年間便從2003年的790億美元增長至2007年的1771億美元。200年,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據中國紡織品貿易報告數據顯示,2008年1至8月,中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包括紗線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已達l189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9.1%。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國,2006年,美國進口紡織品服裝達932.77億美元;其中,我國20o6年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服裝達270.67億美元,與2005年同比增長20.81%,占美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比重為29.02%t~3。中國的貿易出口增長對美國本土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形成巨大壓力,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和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及進口國,中美兩國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不斷,成為近年來中美經貿關系中的焦點。

        (二)中美紡織服裝貿易摩擦原因分析

        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的原因主要可歸納為經濟原因和政治原因兩個方面。經濟方面由于中國對美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短時間內激增,對于正處在衰落調整期的美國紡織服裝產業形成壓力。此外,巨大的貿易順差也是產生中美貿易摩擦的關鍵經濟誘因。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1141.73億美元,而主要部分是紡織品與服裝的進口,美國認為巨額的順差背后是美國工人的大量失業。在政治方面,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是引發貿易摩擦加劇的直接誘因。由于美國很多州都存在失業問題,而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高就業率的產業,為了爭取更多的選票,競選者都會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態度。此外,墨西哥、印度、東盟、中美洲等發展中國家也同樣是對美國出口服裝和紡織品的大國,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實施貿易限制,可以給上述國家帶來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換取他們給予的各種回報。

        二、中美紡織服裝貿易摩擦博弈分析

        (一)博弈、囚徒困境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環境條件,各參與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選擇各自策略(行動),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成本最小化的過程閉。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的不斷摩擦過程就是在貿易關系下雙方為了實現各自利益的博弈過程。一次性博弈常常導致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典型的非合作博弈的例子,其內容是: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犯罪,于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并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若一人認罪并作證檢控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8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在警方沒有證據指控對方時,則二人同樣判監1年。若兩人同時認罪作證,則二人同時判監5年閉。解析囚徒困境,可以看到這樣的局面,即在兩個參與者和一個莊家之間,參與者如何運用屬于自己兩次機會即合作和沉默。兩名囚徒由于隔絕監禁,并不知道對方選擇;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二人面對的情況一樣,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即選擇坦白。因此,這場博弈中最可能達到的結果,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選擇坦白,結果二人同樣服刑5年。二人均只追求自己個人利益,而視另一方利益與不顧,這就是“困境”所在。雙方利己的選擇毫無疑問沒有任何合作的可能,當然不可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早在2003年11月17日美國決定對我國針織布、袍服、胸衣3種紡織品出el設限;2004年又發動12起紡織品特保措施調查,同時繼續對針織布、袍服、胸衣3種紡織品出口設限。針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2005年5月30日,中國財政部宣布自2005年6月1日起對中國紡織品的出口關稅進行進一步調整的決定,規定對2005年1月1et開始征收出口關稅的148項紡織品中的78項產品停止征收出口關稅,原定于2005年6月1el提高或降低出口關稅的相關產品同時取消。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中國的降低出口關稅針鋒相對,雙發的博弈關系走向囚徒困境。

        由于中美都期待雙方有長期的貿易合作,在雙方博弈過程中一方獲利并非建立在另一方完全利益損失的基礎上,因此激烈的貿易摩擦最終引發了兩國關于貿易問題的談判,在摩擦一博弈一再摩擦一再博弈的過程中走出囚徒困境,走向雙方合作的重復博弈的過程,

        (二)“合作博弈”實現雙贏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種合作的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妥協。妥協之所以能夠增進妥協雙方的利益,是因為合作博弈能夠產生一種合作剩余,這種剩余從合作關系和合作方式中產生出來,且以合作關系為條件。因此,妥協必須經過博弈各方的討價還價,達成共識進行合作,以獲得最大的合作剩余閉。由于在合作博弈過程中,任何一個博弈方的不合作行為,都會受到對方的報復或懲罰,而不合作方由于擔心引發懲罰行為,就需要積極與博弈方合作,因此合作博弈通過對合作關系的合理利用可達成雙方共贏的收益。’

        由2005年貿易摩擦引發的中美雙方談判,最終于2005年i1月8et,由中國商務部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后簡稱為《備忘錄》)。《備忘錄》中明確了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及出口量等,例如中美雙方同意在協議期內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棉制褲子等21個類別產品(包括11個類別服裝產品和1o個類別紡織產品)等實施數量管理。《備忘錄》的簽署為中美兩國創造了暫時穩定的貿易環境。然而2007年以來,反傾銷、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社會責任標準和反補貼等貿易壁壘成為美國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設限的新手段,國際市場競爭等不利因素使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局面,2008年《備忘錄》有效期的結束(2008年12月31et止)、四年一次的美國大選、美國的貿易赤字和經濟滑坡等因素進一步引發中美雙方的深層貿易摩擦。在整個中美貿易摩擦過程中,我們看到,由于中國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大于美國對于中國的依賴,當雙方出現摩擦時,選擇讓步和犧牲更多的是處于劣勢的中國,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中國政府和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實力,從被動應戰轉變到主動出牌,從而在合作博弈中爭取更多的利益。

        三、建議和策略

        (一)政府積極創造貿易環境

        首先,中國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進一步激勵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從國內形勢和國際環境來看,加快產業升級成為我國紡織產業的當務之急和必由之路,整合國內現有資源,完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能力是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的重點。其次,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加強行業自律,避免行業間惡性競爭。

        國內一些紡織品企業為搶得訂單,向國外客商的報價越壓越低,利潤空間被壓縮到極限。惡性競爭的結果不僅損害企業自身的利益,而且嚴重地破壞了市場秩序。只有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才能擁有健康的貿易環境。第三,建立貿易預警體系,構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如利用現代高科技、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國內外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定期編寫紡織行業預警報告,通過相關的信息數據庫和網站,為國內企業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減少企業由于遭遇貿易壁壘帶來的損失。

        (二)企業從求“量”轉向求“質”

        第一,企業應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由于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生產力成本和產品原材料優勢消失,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面對貿易摩擦中反傾銷、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一系列貿易障礙,中國的企業生存艱難。只有具有自身技術優勢,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江蘇某植絨有限公司,注意收集歐美市場的流行趨勢和市場動態,保證公司的產品研發和產品種類貼近世界行業的前沿。企業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以產品的多樣化和高品質參與市場競爭。第二,企業應注重人才培養,擴大產學研合作力度。企業需要的不只是生產型的技術人才,市場分析、產品開發、國際貿易以及政策研究等各類專業型人才都應成為企業的生力軍。企業應重視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重視與高校等專業研究機構的合作,構建創新研發平臺。企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及優質的人才隊伍,才能使企業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使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真正實現企業從求“量”向求“質”的轉變。

        (三)拓展多元化的市場空間

        第7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關鍵詞】WTO,國際文化貿易,文化例外,案例分析

        一、國際文化貿易與中國文化貿易的發展現狀

        國際文化貿易是指國際間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輸入和輸出的貿易方式,是國際服務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文化產品和服務是跨境產物,是文化產業國際化經營的必然。目前許多文化貿易的交易形式與規則都已經納入到了WTO自由貿易體制之中,如:《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TRIMs)中均制定了涉及文化貿易自由化的相關規則。

        世界貿易組織對于文化貿易的約束相對靈活,“文化例外”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1993年,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美國由于其強大的文化實力,試圖將影視業等文化產品與服務等同于一般商業,接受GATT(WTO的前身)的規制;但是法國和加拿大則提出“文化例外”的主張,認為文化產品具有特殊性,不應像其他商品一樣進行流通。經過激烈的談判,最終將影視產品排除在一般商品適用的GATT規則之外。自此,“文化例外”的概念被人所熟知。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的對外文化貿易在此過程中迅猛發展。2010年,中國文化貿易出口總額達978.8億美元,相當于2002年文化貿易出口總額的3倍;2010年,中國文化貿易進口總額為79.6億美元,相當于2002年文化貿易進口總額的2.9倍;從貿易平衡看,2002―2010年,中國文化貿易呈總體順差、結構性逆差狀態,且總體順差隨著出口額的不斷增長逐步擴大。

        二、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案

        2007年4月10日,美國就“中國影響出版物和視聽娛樂產品的貿易權和分銷服務措施案”請求與中國磋商,隨后歐盟也提出與中國磋商。2007年6月5日到6月6日,各方在日內瓦進行磋商,但是并未達成有效共識。

        本案中,美國提出磋商的事宜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方面貿易權,美國認為,雖然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承諾,入世后3年內全面開放其貿易,但中國仍采取了多種措施為一些政府指定的企業以及國有合作企業保留了進口供影院放映的電影、家庭視聽娛樂產品(如:錄像帶和DVD)、錄音產品和出版物(如:書籍、雜志、報紙和電子出版物)的權利;第二方面分銷服務,美國認為,中國雖然在其服務貿易具體承諾表中對分銷服務業和視聽服務業的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做出了承諾,中國仍采取了多種措施對致力于從事出版物和一些家庭視聽娛樂產品分銷的外國服務供應商進行市場準入限制。

        在此案件中,美國是勝訴的,專家組認為中國政府對閱讀出版物、家庭娛樂影音作品、音樂制品和影院電影的限制違反了《中國加入WTO協定書》的相關規定,認為中國對讀物、DVD音樂制品的外貿經銷限制措施違反了WTO《服務貿易總協定》,同時認為中國為反對上述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實施的歧視性措施違反了《1994年關貿總協定》。在涉及中國作為被告的WTO爭端解決案子中,中國的有些措施如果被證明違反了中國入世承諾,中國可能的一個辯護理由就是援引GATT第20條的例外。但在WTO判例實踐中,援引GATT第20條的例外有著苛刻的門檻。

        三、總結與建議

        本文以“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案”這樣一個關于“文化例外”概念的案例論述并說明了正確運用WTO規則對于中國文化貿易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基于WTO規則框架為中國文化貿易的發展提出建議:

        第一、中國政府需仔細研讀WTO的相關規則,特別是針對WTO規則中有爭議的內容,如:GATT第20條。研讀這些規則的內容有助于當我們發生貿易摩擦時運用法律武器更好地保護自己。

        第二、保護中國的文化產業市場,進一步保護中國的意識形態不受侵犯。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不同于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在發展文化貿易之時不能只考慮經濟利益,而不考慮對國家與意識形態的影響。美國等國家強勢的文化侵入為中國的文化貿易發展增添了一份不穩定性,中國需在發展文化貿易的同時加大對外來文化的監管審查力度。

        第三、發展文化貿易的同時,加大對中國自身文化產業的發展力度。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使我國的文化產品走向世界,在不違反WTO規則的情況下宣揚中國文化,而且還能使中華文化的良好形象牢牢屹立在國民心中,不至于被外來強勢文化同化。

        參考文獻:

        [1]李小牧,李嘉珊.國際文化貿易:關于概念的綜述和辨析[J].國際貿易,2007,(2):41-44

        [2]吳承忠,牟陽.從WTO與“文化例外”看國際文化貿易規則[J].國際貿易問題,2013,(3):132-142

        [3]龔柏華.“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條“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9,(10):30-37,44

        [4]龔柏華.中國入世十年主動參與WTO爭端解決機制實踐述評[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11,(9):9-18

        第8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孫華妤,女,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國際金融與商務研究所所長。已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0年7月―2012年11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過努力從助教升任至教授;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同時擔任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12月至今,在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擔任教授;在2013年7月同時擔任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2014年5月至今,擔任暨南大學國際金融與商務研究所所長。

        二、研究領域

        孫華妤教授長期從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特別聚焦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中國貨幣政策和資本市場關系等領域。強調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必須從中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特點出發,參考和借鑒西方理論和經驗時務必對其前提條件和現實環境有細致和深刻的理解,不能簡單奉行“拿來主義”。

        三、研究成果

        孫華妤教授經過多年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諸多論文,在2008年教育部的“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活動中成為入選者。2013年發表的《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可能與現實》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2013年發表的《人民幣升值并非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的有效途徑》榮獲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優秀報告)。2008年的《貿易差額的衡量:基于所有權還是所在地》榮獲第十五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論文獎一等獎。2004年《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負面沖擊與釘住匯率制度危機的理論分析》榮獲第十二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論文獎二等獎。近年孫華妤教授的研究重點在人民幣匯率和匯率制度改革上,主持研究的科研項目有: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研究:目標與手段(項目號11AZD039)。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后危機時代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戰略研究(項目號10AZD017)。3、教育部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利率管制條件下貨幣政策對外自主性的衡量(項目號09YJA790037)。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外部沖擊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和應對策略(資助編號NCET-08-076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和經濟穩定增長的協調關系(批準號05BJL056)。6、國家外匯管理局研究項目《外匯儲備規模和損益的再審視一從政策角度》。

        四、主要論著

        1、匯率制度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運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

        2、升值壓力的緩解:利率機制和政府對策,金融研究,2004年第6期。

        3、“不可能三角”不能作為中國匯率制度選擇的依據,國際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

        4、利率市場化:目標、障礙和對策探討,金融論壇,2004年第9期。

        5、通脹和通縮時期中國貨幣數量與價格的動態關系,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10期。

        6、化解熱錢流入形成的升值壓力――市場自動調節機制和政策措施,世界經濟,2005年第4期。

        7、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的自動穩定性,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8期。

        8、貿易差額的衡量:基于所有權還是所在地,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第5期。

        9、匯率的四個事實――伯格斯坦《匯率的四個神話》背后的事實,武漢金融,2006年第6期。

        10、中國貨幣政策獨立和有效性檢驗:1994―2004,當代財經,2006年第7期。

        11、傳統釘住匯率制度下中國貨幣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1998到2005,世界經濟,2007年第1期。

        12、堅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以改革促進內外均衡,國際貿易,2010年第4期。

        13、堅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中國金融,2010年第7期。

        第9篇: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23日早盤兩市大幅低開,未能形成有效的反彈,維持綠盤震蕩。

        知名投資人吉姆.羅杰斯預計他即將迎來一生中最慘烈的股票熊市,而這一預測還沒有考慮貿易戰的因素。

        “因為債務的原因,下一個熊市將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但是如果我們還遇到貿易戰,那么情況將會比災難還要糟糕,”今年75歲的Rogers Holdings Inc.的董事長羅杰斯在莫斯科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極度地擔心。我讀了足夠多的歷史,經歷了足夠多的市場變化,所以知道貿易戰通常都是災難性的。”

        羅杰斯發表上述講話之際,一場全面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計劃最早本周決定對中國產品征收最高達600億美元的關稅,以懲罰所謂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的行為。與此同時,據《華 爾街日報》引述未具名人士的消息報道,如果特朗普實施大范圍關稅舉措,中國將針對那些特朗普支持者所在的行業和州進行反擊。

        “你覺得中國會無動于衷?” 羅杰斯說。“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巨大買家,所以顯而易見這是中國將會反擊的地方,因為這對特朗普先生的打擊最嚴重。不是美國民眾,而是特朗普,特朗普和他身邊的那些人,才是中國必須要打擊的。”

        羅杰斯表示,在美國和歐洲股市接近歷史高點之際,他正在關注俄羅斯、中國、日本甚至越南的投資機會。他說,他周三買進了短期的俄羅斯本幣政府債券,原因是盧比穩定和高實際利率具有吸引力。他還投資了俄羅斯公司Qiwi Plc和Rosinter Restaurants Holding的股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看片 | 新国产福精品利视频免费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国内精品自线视频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